安全诊断建议范文

时间:2023-08-16 09:21: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安全诊断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安全诊断建议

篇1

一、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和问题

1.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监管不到位

建筑工程关系到用户的使用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部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的监管缺位,对有关安全管理的文件精神执行措施不到位,致使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管存在管理缺陷和漏洞。政府疏于旅行自身职责,对本应纳入监管体系的工程项目没有实现依法有效的监管,有些地区缺乏常态化的监管制度和措施,热衷于突击性的大检查制度。建筑工程的管理权和处罚权分离也是致使监管效率不高的原因,这种分权制度将大为削弱监管的力度,不能快速有效整改已存的安全隐患。

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意识不足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大都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只注重项目施工进度,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忽略了建筑工程施工环境的安全管理,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企业虽然建立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形成虚设,企业对特殊工种的上岗培训不够,安全管理资金投入较少、。同时,很多建设单位只考虑经济效益,将工程包发给不具备基本建设条件的施工队伍,这些都造成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徒于形式,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的原因所在。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和必要性

1.特点

我国建筑工程规模通常较大,但管理水平却参差不齐,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以致建筑工程频繁出现安全事故。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以及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因素,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极高,是一项高风险性的产业类型。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安全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施工岗位不固定;(2)安全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3)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多变;(4)工程劳动强度大,露天作业多,安全管理极易受环境影响;(5)安全管理和各方协调过程多,工作复杂且综合性强。

2.必要性

从建筑工程整体来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主要有:(1)保障建筑企业获取利益。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获取利益的基础性保障,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和建筑企业经济利益存在相对统一的关系,即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目的。(2)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安全管理是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原因在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才能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使建筑工程各方最大限度的获得利益。(3)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安全管理是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因素,原因在于安全的建筑施工环境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维持家庭幸福平安,进而使社会安定和谐。

三、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忽视安全管理,不贯彻执行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安全宣传,使建筑安全深入人心,从而降低安全管理实际工作的难度,并取得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农民工,专业素质相对低下,安全意识淡薄,大多具有肯吃苦、大胆、蛮干的淳朴本质。因此对这些奉献在施工前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很有必要,目的是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切实增强其自我安全防范及自救能力,做到安全生产。首先就应该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一定的考核评分;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安全常识、现场经验分享活动,把安全教育以这种特殊化的形式进行日常普及,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诊断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诊断是十分重要及必要的。同时,我国建筑业每年由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死亡的从业人员超过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如果,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可以及早诊断出有可能出现事故的原因,及早预防,挽回的经济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诊断是十分必要的。安全生产是生产力的保证。安全和生产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的关系。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处于不安全因素,在采取相应措施时,客观上有时会影响生产的进程,从而影响工期的进展,这表现了两者之间关系矛盾的一面;但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客观上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即保证了生产力的长久而有效的作业,这反映了两者之间关系统一的一面。

五、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诊断的具体措施

1.政府监管方面:监管部门应改变只重视突击性检查的结果,而忽视日常管理的结果,在日常生产作业中,只有重视日常的安全作业管理,才可以养成按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的习惯,才能真正体现政府监管部门在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关于建筑工程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可操作性差,体系不健全,某些条文重复和交叉等缺点。从业者应根据在日常作业中遇到的安全事故问题积极向立法单位提出可行性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建筑工程安全工作中,及时完善建筑工程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典型的建筑安全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在日常建筑作业中不断完善的。

结束语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诊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工程安全管理的诊断才能加强工程安全,改善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工程安全管理,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是施工进度控制的前提,也是投资控制的保证,还是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利补充,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篇2

医生建议:

眼底检测的费用也不高,对于血脂、血糖都正常的青壮年而言,做一个“裂隙灯”检查就够了。

体佛检测

是否肥胖不仅是靠肉眼来观察的。体脂检测可以帮助查出是否存在“隐形肥胖”,提早预防脂肪肝、高血脂的发生。中国人的脂肪分布不同于西方人群,往往积存于腹部脏器周围,而这种内脏脂肪对于心血管健康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其中很多人的体重指数都没有超标,而身体脂肪的比例已超过正常。肌肉含量低,这种“隐形肥胖”如果持续发展,就容易导致脂肪肝、高血脂等系列疾病的发生。

医生建议:

家里的体重计有必要升级为体脂仪。因为体重只是单一的健康指标,并不能反映出身体内部的脂肪和肌肉比。准备一台体脂仪,方便一家人定期检测各自的体脂比。

颈动脉超声

这项检查主要是采用多功能超声检查仪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各血管内径,观察血管内膜、管壁变化,有无斑块及管腔有无狭窄和闭塞等形态改变。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对于预测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医生建议:

有以下任意两种情况的人,应主动到医院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长期吸烟、长期过量饮酒、有缺血性眼病史、有慢性牙周炎等,检查间隔在半年左右为宜。

冠状动脉CT

螺旋CT检查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无创影像方法,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很多三甲医院采用的都是64排螺旋CT,CT排数越多探测器越宽,所需扫描时间就越短,扫描时间的缩短使得受检者接受的×线辐射越少,检查更安全;同时更短的扫描时间也使得CT成像受呼吸、心率等影响更少,所得到的冠状动脉图像更清晰和准确。

医生建议:

如果有胸闷、胸痛等心脏相关症状,疑似冠心病,可以通过这项筛查来做诊断,因为多排螺旋CT相比冠状动脉造影更简单、更安全。

心肌灌注显像

这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可靠安全的无创检测方法。受检者分别在静息及负荷状态下静脉注射心肌灌注显像剂,使心肌显影。在负荷状态下,正常的冠脉供血区心肌灌注增加,而有病变的冠脉供血区心肌灌注增加较少,造成血流分布的不平衡,在心肌显像图上表现为放射性稀疏及缺损区。

医生建议:

利用静息及负荷状态下的图像对比可以进行冠心病的诊断,并评估冠脉病变的范围、程度和心肌活力,同时也十分安全。

体重指数和腰围的测量

体量指数和腰围是众所周知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导致因素,但荷兰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研究表明,体重指数和腰围大小实际上能够帮助预测死于心脏病或患上心脏疾病的风险。数据显示,有超过半(53%)致命于心脏病病例和大约四分之一(25%-30%)非致命病例是超重者和肥胖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超重的人被定义为体重指数有25到30,肥胖者体重指数为30以上。

医生建议:

体重指数是按公斤体重除以平方米身高的方式计算男性腰围测量,94到101.9厘米定义为超重,超过102厘米为肥胖。妇女测量80-87.9厘米为超重,88厘米以上为肥胖。

外周血管动脉硬化的检测

ABI(踝臂指数)和PWV(脉搏波速度)检测的最大意义在于早期没有症状时发现心血管疾病。大部分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没有肢体缺血症状,或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不典型。而通过检测踝臂指数、脉搏传导速度,可以反映下肢动脉阻塞和动脉弹性,准确地检测血管病变。

“踝臂指数”(ABI=下肢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是判断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阻塞的指标,可确诊外周动脉疾病,并识别处于血管事件的高危患者。

脉搏波速度是判断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动脉壁硬化程度的指标,可以良好地反映大动脉的弹性。对于高龄、男性人群,PW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医生建议:

ABI和PWV检测非常简便易行,真实性、可靠性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是一致的。而血管造影不仅进行动脉穿刺、向血管内送造影导管,还要打造影剂,风险大,花钱多。而目前做一次ABI和PW检测仅120元,医保可以报销。

心脏的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

篇3

The Safety Research of Acoustic Output from Ultrasonic Doppler Fetal Heartbeat Detector

LUO Song1YU Kai-jun2

【Abstract】Describes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ultrasound an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 declaration of acoustic output data inGB16846-1997《requirements for the declaration of theacoustic output of medical diagnostic ultrasonic equipment 》.Acoustic output safety of the ultrasonic doppler fetal heartbeat monitor were discussed, put forward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safe use of such devices.

【Key Words】Doppler fetal heartbeat; Acoustic output;Acoustic power;Safety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220-01

超声多普勒胎儿心率仪使用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胎心音监护对高危孕妇的监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具体应用于以下两方面:第一,对引起高危的因素(即疾病)进行监护;第二,对胎儿进行胎盘功能、胎儿成熟度、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情况的监护。

胎心监护主要是在医院进行,最近几年此类产品有逐渐进入家庭的趋势,胎儿心率自我监护和医院监护相结合,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异常并能及时就诊、抢救,提高围产儿的存活率。作为一种超声产品,尽管其有着便携易用、相对安全的特点,但对其声输出安全性还是要引起重视,并作以下探讨。

1 声输出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声输出公布要求GB16846 -1997”规定:如果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所有换能器在所有的操作模式下峰值负压、输出波束声强、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满足下列三项不等式:P-

2 超声的生物效应

超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使生物分子振动而获得能量,产生生物效应,当超声波剂量超过一定值时,则必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一般认为产生超声生物效应的物理机制有三种: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只有高强脉冲才会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临床诊断级超声的生物效应研究集中在热效应和空化效应上 [3]。目前,体内试验在无超声造影剂存在的情况下尚未证实空化效应造成的损伤。因此,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效应上。二维灰阶成像在产科诊断中如果只作短时间扫查产生的热效应不会对胎儿造成危害[4]。对于彩色血流成像(CFI)、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PD)、三维超声、四维超声成像以及高频超声等所可能造成的热效应影响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和研究的。因为此类技术的超声诊断仪器输出声强有大幅度提高。而超声多普勒胎儿心率仪的Ispta(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仅为上述仪器的的几十分之一。

3 超声多普勒胎儿心率仪使用安全性探讨

美国医用超声学会(ALUM)于1987年发表了有关使活体哺乳动物组织产生生物效应的超声阈值辐照剂量的声明修改[5] ,有如下内容:对于低MHZ频率的超声波,对于非聚焦超声波,只要它的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Ispta)小于100 mW/cm2,它不会对活体的哺乳动物产生明显的生物效应。此外,对于非聚焦超声,当幅照时间大于1s和小于500s时,只要声强与幅照时间乘积小于50Joules/ cm2,也不会产生明显的生物效应。虽然它并不是一个绝对标准,但也可以是一个安全参考规范。

我们认为,在这里用声强与辐照时间乘积作为衡量超声多普勒胎儿心率仪超声阈值辐幅照剂量是比较合理的。对于一般超声多普勒胎儿心率仪产品,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Ispta通常是3mW/cm2~8mW/cm2。我们取其中的最大值8mW/cm2,如果每次使用时间为两分钟(120s),则声强与幅照时间乘积为0.008×120=0.96 Joules/ cm2。 得到的值不到ALUM超声阈值辐照剂量的2%,很显然,产品在低频次、短时检查使用是相对安全的。

4 对该类产品安全使同的建议

由于此类产品近几年逐步进入家庭使用,因此必须要避免滥用,加强安全性的有效控制,尤其在产品使用的连续时长和频率上要加以控制。因此,建议在产品的说明书及仪器面板上作一些醒目的使用警示,如:①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②不过于频繁使用;③不得连续长时间使用。孕期的超声检查要尽可能使用低剂量的原则,即国际上都较为公认的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原则[6]。采取以上建议措施也正是体现了这样的原则,产品在有效使用的基础上,安全性也可得到很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Rialle V,Duchene F ,Noury N. Health “smart home”: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patients at home[J]. Telemedicine Journal and e-Health,2002;8(4);395-409

[2] 王志俭,官国阶,忙安石. 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声输出公布要求[P].GB 16846-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3] 程颜苓.产科超声诊断的安全性[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9(5):370-371

[4] 姚维妙.超声对胚胎及胎儿安全性研究新进展[J].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 ,25(3):147-149

[5] Dunn F.IEEE Trans. On education,34-3(1991),266-268

篇4

 

一、推行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思路

制定状态检修“三步走”的发展目标。为确定状态检修的发展方向,加强工作的整体规划,根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我提出了状态检修“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建立健全状态检修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工作标准,实行以计划检修为主、状态检修为的检修管理模式,重点放在线路状态检测数据的应用与分析上;第二步持续推进状态检修模式,提高监测手段,合理调整试验和检修周期。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装备资源、搞好常规测试和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工作的基础上,不断采用相对成熟的检测新技术,提高对线路状态诊断的水平,逐步改变到期必修的传统检修方式,实现状态检修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模式。第三步逐步完善各种监测手段,完善知识库,完善状态检修智能诊断系统,状态检修检修方式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状态检修的作用,实现以状态检修为主的检修模式;形成精炼、高效的检修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状态检修组织机构。为加强对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状态检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测诊断小组,实现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分离。状态检修领导小组由公司生产副经理任组长,全面负责状态检修工作的组织、决策和指导。线路状态检修工作小组由线路工区主任为组长,负责根据技术监督数据、状态监测数据和设备性能检验报告,决定设备检修时间、周期以及项目负责人等。状态检修监测诊断小组成员由线路专职、技术员、班长、组成,负责提出状态检修建议,制定检修方案,编制检修计划,审查检修工艺,对检修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和验收。

制订完善状态检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与传统计划检修管理模式相比,设备状态检修是一项更为科学、更为严谨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为此,要制定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标准、检修实施细则、状态诊断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编制设备状态诊断标准、设备状态评定分级与检修策略等多项技术标准,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及时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进行修订完善,为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

二、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流程

(一)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流程

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是在对输电线路各种状态单元通过完善、先进的监测系统及其他途径获得各种状态信息后,进行状态诊断,依靠各种可靠性评估方法确定检修决策。(二)线路检修过程控制程序

制定科学的线路检修过程控制程序,形成具有自身管理特色的状态检修管理模式,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自身管理特点,按照状态检修对企业管理过程控制程序的要求,对原线路检修过程控制程序进行调整和优化。形成以计划检修、状态检修、事故检修、改进检修相结合的线路检修管理模式。线路检修过程控制程序主要经过以下四个子程序形成闭环管理。论文大全。

1.对线路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编制检修建议书。线路诊断组根据线路巡检、状态监测、技术监督等工作情况对线路进行综合诊断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季度检修评估结论,编制上报年度线路检修建议书,明确线路定期养护工作计划、线路检修建议及相关检修费用估算等事项。

2.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策略。按照“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方针,根据线路在可靠性、安全、费用及效率等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将线路分为若干等级。对应线路等级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检修策略。通过对线路分级,制定检修方式,不仅能减少检修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

3.严格执行线路季度检修计划。线路检修部门根据线路检修管理标准、质量验收管理标准,组织开展检修工作,并接受生产技术部相关专业的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线路得到及时、到位的检修和养护。

4.进行季度线路检修评估。定期召开专业会,对照年度检修计划,对修前与修后线路运行性能参数的变化及状态,维护建议的执行情况、效果以及费用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查找差距,为制定新的线路检修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实现状态检修的闭环管理。

三、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实施细则

1.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应试必试,试必试全”的原则,积极稳妥,慎重对待,杜绝漏试和失修,保证线路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2.根据目前线路现状,输电线路检修实行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线路“状态”评估和确定的依据,以日常运行维护巡视、检修情况、设备正常寿命周期等为主,以在线监测技术为辅。

3.执行本细则的前提是建立在线路定期进行状态监测及运行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日常运行、检测、维护和技术管理工作,并及时落实各项反事故措施,在检测和运行中发现异常,应视情况及时进行检修。并强调:对于带电测试工作(红外测温等)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并严格按照规定周期进行。

4.输电线路状态检修以线路运行质量和检测为基础。必须加强常规测试工作,坚持长期积累状态参数,建立相应的台帐和状态评估卡,定期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和评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诊断技术,积极开发状态监测手段和新的故障诊断技术,不断积累经验,以指导状态检修工作。

5.加强检修的规范化管理,不断积累线路状态参数,建立相应台帐和状态评估卡,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诊断技术,并积极开发新的状态监测手段和故障诊断技术,不断积累经验,以指导状态检修工作。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线路每季度应进行一次状态评估。论文大全。

6.加强线路管理,严把施工、验收、投运关,使线路有一个良好的初始状态。35-110kV 线路每2 年应进行一次检修,视线路状况确定大修或小修。110kV 新投线路,一年内应测零一次。外绝缘水平未达到经审定的污区图配置要求,应及时进行调爬,并列入年度大修计划。已运行15 年以上的老旧线路,可视状况有计划地安排恢复性大修,并列入年度大修计划。已运行10 年以上的接地引下线和接地极,应计划有选择性开挖检查,以后每隔5年进行一次,并视开挖检查情况安排大修或小修。论文大全。线路外绝缘已达到经审定的污区图配置要求,定期测量盐密已有3年以上的实测数据积累,经部分线路试点后能提出指导清扫的控制盐密值,可按照盐密监测值合理安排清扫。否则,对污秽严重线路或区段,应在每年雾季前清扫一次,必要时安排落地清扫。

参考文献

[1] 高晶晶,赵玉林. 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05) .

[2] 陈乃仕. 现代电网防灾措施的构想[J]电力安全技术, 2007,(12) .

[3] 曾鸣,杨素萍,张峰,刘万福. 分散发供电与联网供电的经济性研究[J]电力技术经济, 2006,(03) .

[4] 程明. 新能源与分布式电源系统(下)[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04) .

[5] 杨卫东,徐政,韩祯祥. 电力系统灾变防治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06) .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