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常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8-16 09:21: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icu护理常规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icu护理常规护理

篇1

随着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尤其是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cu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为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需要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ICU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ICU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研究组100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5~93岁,平均(70.79±15.47)岁;对照组100患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5~94岁,平均(70.11±15.6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诉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并熟知治疗中的注意事项,避免由于护理人员讲诉不清晰的原因 [1]。研究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首先,医院建立一个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中的成员,专门负责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并将在护理工作中,所出现的一系列护理问题,均一一列出,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其次,重视对护理人员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操作,使新入职的护理人员不但掌握到护理的方法,而且还能快速的适应到新的ICU工作环境中[2]。在护理工作中,做好记录管理工作,护理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均给予重视,查明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另外,还需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情绪,为患者打造出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3]。

1.3效果判定标准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3个,即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调查患者的满意程度,采用的是护理部统一设计的量表做调查。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2.0,计量资料主要是使用x±s表示,组间对比则通过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

2结果

研究组出现6起风险事件,护理满意率为94.00%,对照组出现24起风险事件,护理满意程度为83.00%,研究组在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对差异显著(P

3讨论

ICU患者病情十分严重,与普通患者的病情存在很大的差异。风险管理是新的一种护理方法,该方式是以患者为工作的中心开展,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提供服务,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 ICU患者病情严重,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与急救知识,负责风险管理的护理人员,还需要具备法律知识,护理防范意识等,提高患者对风险事故的认识度[4]。在护理工作中,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大大降低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护理人员时刻保持防范意识,为ICU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降低护患纠纷。

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ICU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0例研究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4.00%,对照组为83.00%,在护理风险事件上,研究组出现6起事件,对照组出现24起风险事件,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护理风险事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梁彦,李桂芳,周红.ICU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975.

[2]李建华.风险管理在急诊CIU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6):507.

[3]陈桂莲,向艳芳,刘森,等.风险管理在ICU护理中应用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4):161-162.

[4]李玉秀.基层医院CIU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12(16):172.

篇2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39-01

在重症监护病房之中的患者因为会被医治类环境、病情与治疗方式等各类要素所影响,会产生记忆有所减弱、知觉有所减小等精神方面的表现,即ICU综合征[1]。文章调研了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运用到ICU综合征老年患者中的功效,并总结结果如下:

1相关资料与方式

11相关资料选出2015年3月到2018年1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78例ICU综合征老年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样本,并参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收入了患者3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即24例、15例;患者的年龄最大85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为(72±838)岁;组一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组二收入了患者3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即21例、18例;患者的年龄最大86岁,最小61岁,平均年龄为(73±983)岁;组二患者施以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进行对比发现,P>005。

12方式组一患者辅以常规的护理:随时监测患者的心跳、脉搏、血压等;定时为患者辅以翻身与叩背等;组二患者在组一患者予以护理的前提之下施行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

(1)住院环境方面的优质护理:医护人员要给患者构建舒服的住院环境,借助对于光照、噪音、空气等辅以把控,把不时常加以运用的医治类设施放到其余位置,减小对于患者予以的负性影响;医护人员不可以在患者可以聆听的前提之下调研患者的病情,还应适宜调整各类设施的噪声,以舒缓患者焦躁、惧怕等负性心理。

(2)增强护患间的交谈:医护人员在患者进至ICU以前,要对患者辅以探访,告诉患者ICU有关的体制与所需注重的事宜等,清除患者产生的惧怕感与焦躁感,让患者具备相应的心理方面的准备。

(3)随时监测患者病情产生的变换,构建ICU评测系统:患者在进至ICU后,医护人员要尽早施行各大评测,对于患者精神型障碍产生的各类要素辅以评测,尽力发现预兆,以尽早辅以护理与治疗。

(4)人文方面的关爱:医护人员对于患者各类合规的需要要尽力应允,在辅以护理期间,动作要温柔,伴随微笑,尤为细致,让患者得以尽早恢复。

(5)个体化护理类规划:医护人员要依据患者不一致的具体情况,以汇编不一致的护理类规划。

13疗效评测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总体满意率,分数总共即100分,囊括了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大层级,十分满意:总分即90-100分,满意:总分即70-89分,不满意:总分即0-69分。总体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相加。

14数据统计学调研凭借SPSS170一类统计学软件统计并调研相关的数据,频数及百分比(%)运用到显现计数资料,统计指出P

2结果

组二护理后总体满意率好于组一,P

3讨论

篇3

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的实施,主要是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和情感上的付出。能有效的增加患者同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提高相互信任,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的临床治疗配合度。近期我院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ICU治疗患者162例,其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83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45.5±3.5)岁,所有患者均在ICU内进行监护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常规性护理方法 甲组患者8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主要是依据医嘱及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护理措施干预。

1.3 人文关怀护理 乙组患者8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主要是依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详细如下:

1.3.1 入ICU前人文护理干预 在患者进入ICU治疗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将病房主要设施、治疗过程及入室后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讲解。某些患者由于对ICU的了解不多,对进入ICU治疗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心理,以及疾病本身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容易导致烦躁心理。所以及时对患者讲述ICU内的环境和治疗方法及要求,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2 构建舒适的治疗环境 在ICU病房中的医疗设施及抢救器械较多,同时治疗环境为封闭环境,在这种治疗环境下容易导致患者感觉到孤独和烦躁,严重者甚至导致产生心理障碍,所以在ICU治疗室内工作的医护人员,要避免大声说笑及谈论生活琐事,要多同患者进行沟通,态度和蔼、可亲,语气要平缓,使患者放松心情。同时还要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尽量降低治疗仪器和护理操作中的噪音,以免引起患者焦虑的情绪,针对情况较好的患者可适宜地播放一些音调平缓、清新雅致的音乐,舒缓患者的情绪,或是在治疗室内放置杂志和报刊,供部分患者阅读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消磨时间。

1.3.3 增加心理干预 在ICU病房治疗的患者,为保证治疗时间、效果,同时减小外界刺激的影响,对患者采用的是封闭的治疗管理,因此患者常会产生孤独和寂寞的心理,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的顾虑及随着病情变化而出现的不同问题,针对患者的困惑进行详细的解答。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同时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加患者治疗和康复的自信心。

1.3.4 增加舒适护理干预 对ICU内治疗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措施,依据患者的情况,在治疗允许的情况下,适宜的进行调节以患者舒适为宜,调整患者的饮食,适宜增加患者创伤活动及增加按摩的频率。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χ±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 乙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能力 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优越于甲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在ICU内进行治疗的患者均为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所以发生危险及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较多。人文关怀就是对人,对生命以及身心健康的终极意义上的尊敬与敬畏,从医学上来看,其主要体现在医疗技术、质量,人性化卫生服务,病人无痛或者少痛等[2]。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增加及护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护理学干预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护理技术操作及遵从医嘱进行治疗,据相关文献[3]及本文中实践结果显示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增加患者康复几率,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4]。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理解,还能有效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5]。

参考文献

[1] 李丽,沈乐,赵继军.国内外ICU患者家属支持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09,26(12):23-24.

[2] 赵志荣,陈苑平,王瑞婷,等.ICU综合征产生原因及护理进展[J].麻醉与监护论坛,2006,13(2):92-93.

篇4

重症监护室(ICU)为各个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救治危重病人主要场所。ICU病人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复杂多变、护理难度高、工作强度大等特点[1],护理实习生在初次进入ICU实习时往往难以适应此种工作环境。实习带教是提升护理实习生理论知识水平及临床工作能力的重要工作,也是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2],护理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护生实习质量及ICU护理水平。本次研究对循证护理运用于ICU护生实习带教中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分析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ICU实习的72名护理实习生,根据护理教学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36名,均为女性。常规组:年龄19岁~24岁(22.37岁±0.26岁);本科生20名,大专生16名。研究组:年龄20岁~23岁(22.03岁±0.05岁);本科生19名,大专生17名。两组护生年龄、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对常规组护生采用临床传统实习带教法,包括入科介绍、带教老师为护生介绍ICU护理流程、洗手护理、理论授课、护理指导等。对研究组护生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法进行实习带教。首先由科室相关护理人员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根据科室护理流程及实习教学大纲对带教老师进行选拔,并严格遵循循证护理教学原则进行培训。此外,根据ICU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制订循证护理教学计划,主要包括ICU护理理论教学、循证护理教学实践等内容。由带教老师帮助护理实习生熟悉ICU科室情况及环境,并对ICU病人特点及不同疾病特点进行教学,讲解循证护理基本流程,包括循证问题、循证运用、循证支持、循证评价等。实习带教老师鼓励护生提出ICU护理过程中所遇到护理问题,包括压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气管切开、引流管护理等,指导护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的实用性、规范性及科学性进行评价。结合ICU病人实际情况及实习带教老师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在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为护生提供护理指导及帮助,营造良好学习环境,鼓励护生积极参与ICU相关科研活动,科学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及科研意识,培养护生创新思维,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生综合能力评分,包括沟通能力、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评定,以4分、5分为非常满意,3分为比较满意,2分为一般满意,0分、1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护理带教是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护理学理念不断发展,实习带教不仅要向护生传授临床护理经验及相关知识,同时应注重对护生科研创新、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3]。教学目的是更好地为病人生理、精神、心理、环境、社会等多方面提供护理干预,进而提升ICU整体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平。临床传统护理带教模式包括理论教学、经验型临床教学等,但已无法适应当下临床对护理教学的要求。随着循证医学模式不断发展,循证护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领域中。本次研究中ICU科室通过实施循证护理,带教老师要求护生对循证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评价,并结合ICU病人病情及身体情况制定相应护理计划,旨在为病人提供高效、科学、规范的护理服务,同时也为护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提供全新教学思路[4]。循证护理教学理念注重对护生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科学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指导护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相结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5]。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对研究组护生进行护理教学,研究组护生在沟通能力、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评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将循证护理运用于ICU护生实习带教中效果较好。综上所述,采用循证护理对ICU护生实习带教进行干预,有利于强化护生科研创新思维,提升学习积极性及综合能力,具有临床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春秋,刘学春,黎瑞兰,等.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应用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47449.

[2]陶爱琴,何花.循证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本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46447.

[3]何花,蒋谷芬,董大立,等.循证护理对本科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7B):24942495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