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16 09:21: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城市道路建设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城市道路建设的必要性

篇1

【正文】:道路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和组成形式。整个城市道路网络不但为城市交通服务,而且直接影响城市布局和城市景观。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决定着城市概貌、体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合理地规划一座城市,应将道路网规划摆在重要位置。在道路网络建设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资源分配、管理网络、机械化施工的引入等等,使得施工效率大大提高。然而在环境上例如:噪音、空气污染,还有绿化方面往往存在不足之处。下面先分析一下城市道路施工特点。

城市道路建设不同于高速公路,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例如:要求严格的施工组织管理、施工耗材多、交通拥挤车辆行人多、拆迁建筑物多、地下管线多、配套工程多、施工用土弃土难、排水难、测量压实难等诸多问题。统筹规划的理念就是将整个施工过程看做一个整体,合理有序的安排并处理。简单地说就是少花钱、办好事。下面我们逐一分析一下。

一、施工组织管理中人员的调配。如采用普通的一管三甚至一管多原则,在各工种之间不能达到有效的统一。为了更好地遵守及注意各方面的安全措施并高效有序的完成任务,可以采取矩形式管理模式,实行交叉管理。例如工头甲是电工,平时带十几个电工专管电力的调配,工头乙是管道工负责公路下面的管道,若是甲乙两队为了施工进度同时进入同一施工现场,显然会造成拥挤误时误工甚至更加严重的问题。若是将甲乙两个工头分开放置又怕管道占据了线缆的位置,或者电缆的放置位置对管道的铺放造成影响,即使有工程图难免有不到位的地方。我们可以让甲乙分别分出两到三个工人互换管理,也就是甲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调配乙的人员进行参与,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施工耗材多、用土弃土难、排水难的问题。在现场施工中要合理安放各种物料,施工耗材有预算有物料收发室等只得到了部分控制,对于少用多拿、不加回收利用、废料处理上的问题更应该多加注意。对于城市用土用水、弃水弃土的问题我认为更应该考虑到对环境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城市不同于郊外,若要用土必须从郊区甚至更远的地方运输好土。白天本来由于施工施工造成的交通堵塞若为了运输车的加入更加拥挤并且误工。我们可以将运土时间改为夜晚进行,并专门选一条干线。比如每天晚上六点车队开始装车,九点车队向郊区进发,同时另一条干线所需物资进入施工现场,尽量在12点以前结束。这段时间只有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工作,噪音污染不会太大。像淤泥的清理废水的排放,可以借助其他专门的管道排除。

三、道路施工影响问题。道路施工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为了长远考虑暂时的交通堵塞是值得的,可是严重的交通对城市的风貌市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以往我们经常采用半条路施工或者电台通告请绕行,最后再打个警示牌:此路正在进行施工请绕行等等。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减少道路拥挤我们可以将附近左右两条可替代路改为单行道,然后将所要修的路路口开放几个以干线联通。这样进行同时也解决了道路两旁居民的出行问题,施工过程便减少了不少影响,为工时的保证奠定了基础。

现代城市铺路从打地基算起要有好几道工序才到混凝土层,最后到沥青层,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统筹规划。从现场的勘察测量工作服务于图纸的规划,到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接下来工程的组织安排、劳动力投入、机械运作、材料周转配置才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些都要有预案。施工部署是施工的战略部署,要经过统盘考虑、运筹后确定,主要包括:施工流水的组织、各后续工种的插入时机、流水段的划分等都要将这些因素算在内。这些配套工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调理的解决方式,结果往往会费料费工费时,组织混乱。

现代道路施工建设要的是高效有序的作业,同时还要求经济化、节约化、环保化••••••做到这些就要求做到统筹规划。让所有的进程做到统一,严格的纪律要求是不可少的。工人么做到统一调配,材料上做好预算发放统一,时间上做好调整时间统一。道路建设是个复杂的过程,无论是挖地基,打地基还是铺路上沥青每一个过程都要按要求统一步伐。并且要求各工种之间的配合以及灵活调配,这也是为安全施工做好预备工作。

现代化城市道路施工过程对整个城市的影响很大,不仅对公司运作、商品经营、城市环保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城市风貌的影响。做好统筹规划工作不仅是为了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且是为了在经济节约上和减小对社会的影响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我国有些城市高架桥是其交通道路的主体,而有些城市也正在全面展开高架桥的建设工作,以此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城市高架桥能够对大流量的车辆进行有效的分流,此外,城市用地越来越少,尤其是一些地面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成的城市,再修建地面交通,有些不现实,因此建设高架桥意义重大,能够减少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更能够提升道路的服务水平。

1 城市道路高架桥建设设计的必要性

高架桥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标志。现代城市交通正在向着综合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而高架桥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城市道路高架桥建设设计的必要性,除了此点外,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能够有效的缓解交通,现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异常严重,地面道路已经无法满足其城市发展需求,因此现代城市都将交通发展重点放在高架桥上,高架桥的重要的特点在于疏散车流,减少道路拥堵时间,进而为城市居民上、下班的用时;其次,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用地与城市人口之间产生的激烈矛盾。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而城市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城市人口数的增加,虽然这为城市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城市土地资源却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而呈现出紧缺的趋势,而城市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这无疑加重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但是高架桥的建设设计却可以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因为高架桥所占用的城市土地比较少,同时也能够起到疏散交通的作用,因此城市道路建设中重点建设高架桥很有必要;再次,高架桥的建设更利于规划交通,以使城市交通形成一个完成的体系,因为高架桥一般都会横穿整个街道,甚至是整个城市,城市道路规划部门完全可以以此为几点,向外扩散交通直线,以使地面交通以及地下交通能够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的城市交通体系,更可以减少信号灯的设置,对于中远距离的交通流发挥着更快速的功能;最后,更利于城市交通管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不够科学合理,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以及改进,尤其是在城市交通拥堵高峰期,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些匝道的设计不是合理,使得发生“上桥的上不去,下桥的下不来”的现象。所以更深入,更完善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道路高架桥的建设设计对策

2.1 做好规划工作

城市道路高架桥建设设计既需要考虑城市目前的交通情况,还需要考虑城市财政情况,同时还需要我国目前的高架桥设计水平,但是设计的前提,应该是城市道路交通部门已经做好了预先的规划,在规划方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才不会偏离设计的初衷。高架桥建设规划方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还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依据目前的城市交通发展现状,而能够预测到未来的城市交通的发展情况,从而为高架桥的长期使用打下基础。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高架桥不得不改造,这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改造成本,有些高架桥甚至阻碍了城市交通的发展,这需要是因为在最初设计时,相关人员没有对未来进行预测。

2.2 城市高架桥方案设计

城市高架桥的设计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的,城市高架桥建设条件是不同的,而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都需要与地面道路的形式相结合城市高架桥设计井没有统一的模式,方案的选择也没有任何规则。

因此,下面仅谈一下设计原则:首先,设计应方案设计前要详细了解道路的现状和平交口位置以及总体规划,要充分的考虑到地形地质、地下管线以及交通流量、道路等级等因素,在这些因素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第二,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之后,设计人员还要做到统筹兼顾、保证交通线路的顺畅、方便,满通功能需求;第三,设计人员需要保证采用先进的桥梁技术,施工时要尽量避兔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同时,做好桥下空间的设计,做到桥墩设计要合理,桥梁跨度要合适;最后,城市高架桥方案设计要尽量做到节约资金、减少投资,同时也要尽量少占土地,满足实际交通需求。

2.3 桥梁跨径与桥梁结构型式选择

常规情况下,较为经济合理的高架桥跨径应该在25-30m左右高架桥梁的梁高随跨径增大而增加,为了保证下穿车道的净空要求,势必要增加桥面的设计标高,这样就直接增加了高架桥的投资、扩大了立交的占地面积,而且立交造型较差。跨径过小的话,则会导致高架桥墩过多,使得高架桥景观显得极为不美观,而且还不利于高架桥的交通组织桥梁结构型式在保证结构安全、可靠、耐久的前提下,设计应充分考虑结构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先进性,且易于施工,施工期间能够合理组织地面交通桥型设计应同时兼顾简洁、美观的外部造型目前,桥梁结构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该桥型技术成熟,跨越能力大,经济合理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通常采用满堂支架施工,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期间对交通的影响较大。对于跨越大平交口,在跨径35m-60m之间可以采用钢箱梁桥,但造价相对混凝土箱梁较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城市道路高架桥的建设设计进行简答的介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能够让城市居民认识到城市高架桥存在的价值,同时也能够让城市交通部门为城市道路规划提供参考,但是作为工程师,需要预先了解城市交通现有的情况,做好规划工作,还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多方面考虑,这些都是高架桥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也是确保建设设计质量的前提。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技术的运用,加快了汽车总量的上升,在现阶段社会中汽车不断普及的现状下,对于城市的市政道路建设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同时也是现阶段城市改造和扩建的必然要求。所以为了能够满足现阶段城市道路对于行车的强烈需求,我国城市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必须加快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以及使用新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学习、掌握以及使用进一步的提高城市道路建设的总体效率,逐步的较轻市政道路建设对周边居住、出行等的影响,同时还需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城市道路的总体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提高城市道路的质量和承载力,不断地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化出行的需求。

2.现代化城市市政道路施工需求介绍

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比如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随之未来的是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给城市的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已经不得不面临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问题,甚至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大城市已经相继出台了摇号购车的现状,为的就是缓解现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改善现代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国内城市目前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加快城市道路的改建以及重建工作,为的是通过城市市政道路的改建以及重建来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良好的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现代城市的交通能力,目前来说必须加快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通过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地满足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发展建设的需求。通过一些相关的调研资料等可以明确地看出,城市道路施工技术需要满足的条件主要是相对较短的施工工期、施工周围的环境影响比较小、道路的承载力相对较高以及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等。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城市道路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新技术的应用。

3.现代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目前面临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为很多城市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做法就是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工作,而在进行城市道路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又会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周边的环境、或者是道路的使用寿命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给城市道路施工建设带来了新的难题,那么在现代化城市飞速发展需求的今天,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只能够尽快的寻求新的解决办法,而城市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正是一个很好地方向。

首先现代化的施工新技术主要包括了冷再生技术的应用、预制雨水井检查井以及彩色混凝土施工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都能够提高现代市政道路施工的发展,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对于市政道路建设的需求,下面就针对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3.1满足城市道路建设工期的需求

对于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建设施工工程来说,主要的分成了两个主要的工程部分,一方面是改建;另一方面是新建。改建就是将原有的旧的不能维持正常发展需求的市政公路进行重建和翻新处理;新建就是根据城市自身发展规划进行新道路的建设。那么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再加上一些老旧城区的周围居民的自身出行以及周边交通状况的整体影响、新建的城区施工对于城市道路的需求因素等的综合影响,所以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建设必须加快整个工期的控制和管理,进一步的缩短城市道路建设的工期,较少对于周边的生活以及工作的影响。通过城市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能够缩短整体的工期,进一步的满足缩短工期的需求。对于城市中新建的城区来说,道路施工的建设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以及前沿环节,为了能够进一步使新建的城区在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以及人员运输得到有效的保障,新建城区的市政道路建设更是需要在保证整体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的较少整体的工期,这样就能够给新建城区建设工作节省更多的时间。所以对于这种需求来说,现代化的城市市镇道路建设必须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3.2减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对于现代化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来说,由于现代城市居住人口以及用地等状况的紧张,再加上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以及不同城市不同的道路扩建需求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城市道路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比较小,而这种趋势正在不断地强化,而现代城市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很好地减少市政道路施工建设对于周边的建筑群的影响。首先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保障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能够有效的保障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

3.3满足市政道路承载力需求

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包括了棚户区的改造以及老旧楼房等的改建工作等,这些作业都必须使用承载量比较大的测含量进行,而且还需要不断地穿梭,这就会对道路的承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是现代城市改造以及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于市政道路的承载力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针对这一方面,市政道路承载力需求的不断提升,要求的是现代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应高有新的设计标准以及新的施工技术的使用,为城市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3.4提高市政道路使用寿命

现代城市市政道路有一项重要的后期维护工作,这其中包括了对于市政道路的维修、养护以及维护等,而这些后期的工作都将会影响到周边的交通,之后又会加重城市交通的压力。所以为了能够很好地较少这些维护工作对于城市交通的影响,必须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主要的是为了能够减少后期的维护工作,延长市政道路的维护周期,提高市政道路的交通运输能力,进而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3.5市政道路施工对于环保的需求

城市的道路施工对城市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很多,其中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能会引起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能会破坏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而这些都是很严重的问题,都会影响城市的整体环境,破坏城市的整体环境。所以为了满足市政道路施工对于环境保护的需求,现阶段必须尽快的促进新技术的应用。例如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路基的填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新技术做好前提的基础开挖工程,避免水土流失的出现。

4.加快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保证新技术的应用

上面我们主要阐述的就是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我们可以看出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市政道路施工中的作用非常的显著,所以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针对目前的强烈需求,相关的施工企业应该尽快的推动自身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新技术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翔辉,吕向东.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 科技风. 2010(14)

篇4

城市道路事关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作为一种通车流量大、设施完善、清洁舒适的现代化交通载体,城市道路快捷、安全和舒适的特点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作用方面日益凸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拓展,各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加快,道路交通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效益,日益为社会各方面所认识和接受,城市道路养护是城市道路管理的重要环节。道路养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交通安全、行车顺畅和运输效率,还涉及到道路的使用年限以及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城市道路的养护与管理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城市道路养护尤为重要。

一,城市道路管理养护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展示出巨大的作用。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经常性保证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从而保证道路安全快速通行和服务等功能的实现。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有助于城市环境的维护。

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具有其必要性。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递发展,市政道路设施和新建道路的增加,环境对市政道路的安全使用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要达到经济、高速、优质的要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实用性要求很强。

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可以体现如下作用:

(一)及时了解和正确评价道路状况和服务水平。根据道路状况和服务水平,及时安排维修保养、中修、大修等工程,合理安排维修养护资金,保证道路完好。通过养护调查建立相应的技术状况数据库,为城市道路的运行管理提供完整、科学的技术数据,并将数据分析处理后为决策服务。

(二)减少或杜绝意外损害和伤害。对道路设施进行科学、到位的养护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由于设施病害、维护不当等原因给道路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和伤害,避免由此发生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二,当前我国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护管理体制落后。当前,许多城市存在着多个养护管理部门,这样就人为把统一的设施划分不同区域管理,不利于道路设施养护管理的统筹考虑、整体安排。同时,管养不分,责任不清。现行管理体制下,养护管理部门既是城市道路养护的管理单位,又是养护的生产者。由于各部门职责交叉,经常会出现面对问题、责任,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另外,现行管理体制下,缺少市场压力与变革的动力,容易导致资产流失、非生产人员膨胀、队伍素质下降、行业管理职能削弱等问题。许多养护管理部门成立的施工企业既具有企业身份,又要负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要服从以社会效益为主的行政指令,这就束缚了企业活力,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也无法调动企业积极性。

(二)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城市道路养护资金是保证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道路设施完好满足功能需求的重要基础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公益属性,其养护资金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但是,在大多数地区,城市道路养护资金每年的支出额只占所需资金的 一半左右,每年城市道路增长的幅度远远高于养护维修资金的提高幅度,可以说养护资金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三,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策略

(一)树立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计划观念

对城市道路养护、城市道路占道施工实行计划管理,对不列入计划内的项目不得施工,同时,对非开挖不可的,也要经联审、公告后按程序实施。建立健全城市道路车行道占用挖掘管理计划机制,有效整治道路“乱开挖”、“拉链路”等现象。

对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进行经常性的“体检”,预判“健康状况”,研究预防道路坑洼、破损、沉陷等病害,交通设施变形、腐蚀、褪色、剥落等缺陷的措施。道路养护部门还要通过创新技术、工艺和不断改进观念、制度、做法,实现养护的可持续发展,将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融入到管理当中。另外,道路养护部门将加强快速维修、规范维修、抢险维修的能力建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长距离、多作业面、双向施工、占道面积过大的封闭作业,把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道路养护部门还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并保证设备齐全、装备精良,发挥好应急保障的突击队作用。

(二) 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

道路养护部门要遵循“养护按‘标准’、巡查‘零报告’、监管须‘考核’”的原则,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要明确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的管理、养护、巡查等职责,并签订责任书。城市道路养护部门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按照“三要”(面要平、坡要顺、沿要齐)、“三无”(无坑洼、无破损、无沉陷)的要求养护;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养护管理上,严格按照现行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按照“三要”(标识要准确、内容要完整、表面要整洁)、“六无”(标牌无变形、无腐蚀、无剥落;标线无污秽、无脱落、无缺损)的要求养护。此外,要明确城市道路主干道、重点路段、桥梁区域每天巡查不少于一次,一般路段、区域每两天不少于一次巡查,并实行“零报告”制度。此外,强化路产路权保护责任,加强路政巡查,巡查时要做到“三到”(到边、到角、到场),处理时要做到“三及时”(及时防护、及时报告、及时监督),达到“三无”(无路面障碍、无设施缺失、无施工违章)的效果。

(三)坚持“养护也是发展”的理念

在城市道路管理养护中,要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新发展观,既关注建设,又强调养护管理,体现建养并重的发展思路。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要加强日常养护,一要进行路基路面的日常养护,二加强技术管理方面的投入,由工程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养护工程管理;三要着手进行日常养护技术方面研究,对全路段进行路面检测和调查,制定养护技术方案及大中修方案,建立路面管理系统。

(四) 开展科学及时的养护

科学及时的养护是加强城市道路日常养护的本质。加强日常养护工作必须在养护技术上走创新开发之路,引进新工艺,研发新科技,加大科技检测力度。一是要设立单独的养护管理机构,以加强公路养护的专业性和科研能力,二是要加强跟科研单位的联系,三是要加强与专业队伍的联系,多学习、多探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能实际运用的技术。

(五)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素质

人是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决定因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养护管理人员队伍,要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就成了句空话。随着城市道路结构体系日趋复杂,道路养护管理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素质也需不断提高。所以,要加强城市道路管理养护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要加强对各级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认识水平,掌握城市道路检测维修及病害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要经常组织人才培训,对专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0 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用地在不断外延。这就加快了城市道路的发展,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连接问题也就成为了业界关注的话题。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路况、不同的公路用途和性质使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处容易出现车道变窄、错位、交叉距离过短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分析。

1 公路与城市道路概述

1.1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

我国道路的最基本目的是要满通运输的需要,我国相关部门根据道路的不同用途将道路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公路就是在城市区域之外的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区域内的道路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途不同。城市道路的用途相对公路比较多,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交通运输需要还要满足排水、铺设管道、绿化、防止地震等需要,而公路的主要功能满通运输即可。第二,分类标准不同。城市道路会根据其人流的多少分为机动车道、快速路、次道和人行道。公路会根据其质量和满足运输的需求的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这五个类别。第三,道路要求的速度不同。城市道路一般要求的车速较慢,但是公路上则相对较高。第四,横断面不同。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为四种: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公路的横断面主要分为两种即:单幅路和双幅路。第五,设计轴线不同。设计轴线不同。公路与城市道路基本遵循一致的设计理念,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参数和交通轴线是不同的。

1.2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必要性

首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是运输过程完整性的要求。虽然公路与城市道路都可以满通运输需要,但是这两必定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在交通运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公路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对外运输而城市道路主要承担一个城市内部的运输需要。因此要实现城市内外的运输将两者连接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是城市用地不断扩展的需要。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入城市的人口也在增加,因而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居民都有不同的出行需要,如果不将两者连接起来就无法满足人们多样性和动态性的出行需要。并且城市在规划其进程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公路的预见性,从而满足公路多种功能的需要。

2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影响因素

2.1 经济发展程度

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加速了城市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和交流,就会刺激交通道路的发展。并且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道路建设的投入资金,投入资金数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例关系。

2.2 城市的发展规模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一般都是处于城市和乡村结合的地段,这个地段所具有的特征是道路的结构、特征、功能的界定都比较模糊。城市规模扩大就会使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连接不断向城市外部扩展。因此城市系统也会由此向外呈现梯度式发展。总之,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处不断向外调整。

2.3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公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连接模式。我国目前在城市道路网的布局上主要采用三种模式:棋盘式、环放式、混合式。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布局方式在与公路连接中采用不同的布局方法。普通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时一般采用射线对接方式。较高级别的公路在与城市道路连接时一般与其主干道连接,也可以采用环放式的环路连接。

2.4 科技的发展程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公路与道路连接的技术水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技术,例如新出现的平面交叉技术和立体交叉技术为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提供了技术保障,使连接不仅顺畅而且安全。

3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具体措施分析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具有多变性,应该根据道路的性质、类别、车速等因素综合考虑,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避免直接连接。下面分析几种常见的连接措施:

3.1 公路与城市环路的连接方式

当前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公路与城市环路的连接,对于环放形的城市道路网,公路与城市环路的连接就形成了具有放射性质的环路阶梯。环路主要发生在人口密度较大的连接口,因此在连接时公路应该尽可能与市区内部的环路连接起来,并适当考虑过境车辆对市区交通的影响。在选择较为科学的连接环路时,应该首先计算城市环路的半径,并将这个半径与公路的最佳临界圆域相比较。然后将城市环路半径与最佳临界圆域最接近的作为连接环路。

3.2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立体交叉连接

该种连接方式在较为高级的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中较为普遍。立体交叉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上跨、下穿、部分互通、完全互通。上跨和下穿的连接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施工方便的优点。部分互通和完全互通的连接方式占地面积大、工程造价高但是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因此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必须采用部分互通和完全互通,一级和二级公路与城市主干道连接时可以采用上跨、下穿的连接方式。

3.3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平面直接连接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直接连接会在连接处形成平面交叉口,交叉口处要采用高科技的电子信号控制灯,并且交叉口不宜建设永久性的建筑。平面连接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所以采用平面连接的地区应该设置相应的减速和横断缓冲区域,并且在道路的外侧保留出10米左右的绿化地带,同时设置相应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从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4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过渡措施

城市建设发展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城郊用地的作用也在发生着改变。为了避免城市建设早期过度使用成交土地而为后期带来土地不足的问题,因此城市道路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确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应该为长期目标的实现留有发展空间,最终更好地促进城市合理发展。

结语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具有综合性,需要设计者在实际操作中同时根据公路的性质和城市道路的用途来进行选择连接方式,最终使城市道路和公路更好地位人们的出行和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在城市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宽敞畅通的区间公路、四通八达的城市立交等,形成密集的交通运输网,交通环境与过去相比更加便捷和高效。然而,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将从道路规划设计入手,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缺乏全局性

城市道路规划在整个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的道路规划,往往脱离区域规划,仅局限于路网规划,导致与周围地块脱节,一方面不能更好地为周边地块服务,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

(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缺乏权威性

一些城市虽有道路规划设计,但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设计缺乏权威性。例如为了避免一些现状建筑物的拆迁,降低道路的技术指标,从而影响到道路规划的合理性。

(三)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缺少人文精神

在城市道路规划阶段,缺少市民的参与,尤其广大普通市民的参与,不能充分理解群众心声,过多的遵从领导的意志,从而使得设计出来的道路缺少人性化。例如过分压缩慢行路权,大大减少慢行交通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二、道路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首先,传统的道路规划理念是“以车为本”,过分得考虑了道路指标如何适应机动车的快速行驶,导致城市道路规划时对现状地形、周边地块等方面考虑不周。千路一面的道路规划,形成了单调的道路断面和交通环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对地块的服务功能。

其次,城市道路规划中道路与城市居民居住区和广场、公园等交叉组合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到交通的顺利通行和行人的安全出行。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不合理也影响行人出行,进而影响交通安全。

最后,在过去几年的城市建设阶段,不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以及施工工期使得工程质量严重降低。道路在使用不久后即出现不应有的病害问题,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同时,也影响到交通安全。

三、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确保交通安全

道路规划在每一个项目的前期阶段,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在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评价都通过之后形成规划。在实施阶段也需对项目的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后续跟踪监督,保证前期规划的延续性和权威性。那么在技术上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来确保交通安全呢?下面将从道路线形和断面规划这两个最基本的方面进行讨论:

(一)道路线形

线形是道路的骨髓,它支撑着整个道路网络,对行车的安全、舒适及道路的通行能力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沿线的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居民生活以及自然景观、环境协调也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城市道路线形是由直线与曲线综合连接成形的空间形状,是道路的主要轨迹。不合理的线形设计,不仅会引起乘客的不适感,还会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甚至造成交通事故。一条线形好的道路,能够保证车辆安全、迅速、舒适行驶。

道路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纵坡坡度、坡长等因素,同时还必须满足驾驶动力学要求的最小值,以及驾驶员视觉、心理方面的要求。反映公路线形好坏的关键是速度的连续性,它直接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道路平面设计应在路网的布局下,根据当地地形、水文条件等处理好线形指标,合理设计道路交叉口,保证道路平面设计的科学合理,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高速性。道路曲线不是一条简单生硬的直线曲线组合,而应该是一条自由舒展的空间曲线,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会使驾乘人员感到舒适,安全,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周边地块,与整个城市建设和谐融洽。

(二)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除了承担交通功能以外,也是城市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同时更能体现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城市道路规划断面设计包括横断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曲线。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等,研究起伏空间线几何构成的大小及长度。设计依照规规范数值,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

横断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实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规划,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经济成本。设计选择合适的道路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并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工程。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城市道路是政府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道路规划设计标准,制定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给人们带来便捷出行的同时保证出行的安全,同时提高城市的建设水平和城市综合实力。

结束语:道路的规划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科学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前提,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道路的规划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设计的人文关怀 ,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生态的平衡,更要有一个实际考察、科学论证、理性分析、认真实施、重视监督、用后反馈的可持续路线,从而提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水平和城市的总体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新城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以宁波市东钱湖新城为例城市交通201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 刘晓青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的必要性山西建筑2008(3)

篇7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道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人们对道路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作为一个城市的骨架,展现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的风貌,还应体现城市的人文关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强、内容繁杂琐碎的工作,因此在评价城市道路时,不仅应看交通道路的作用,还应以“人”为着眼点。所谓“人性化”指的是在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实际中,将人、车及周围环境等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快速、经济、便利、舒适等要求,为城市发展及城市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

1.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1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增多。在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人们经济购买力也得到了提高,私家车辆越来越多,车辆的增幅远远高于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幅,交通拥挤现象日趋严重。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商铺的重要庆典、婚礼等存在侵占道路的情况;由于车辆的增多,汽车的噪声污染、尾气污染加剧了北方雾霾的产生,使城市生活环境更加恶劣。结合多年实际工作实践经验及教训,我们应当认识到: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在于人性化的规划与设计,在以人性化设计为指导的规划下,才能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问题,才能为城市未来交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的设计已经不局限于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而且需要满足人们在观赏性、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多年来通过对城市道路规划人性化设计得知,人性化设计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城市交通堵塞、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有效改善城市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居住环境,最终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实用、安全、舒适、便利、美观的目的。

2.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2.1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目标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实用、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同时改善人们的心理感受,增强居民对城市交通设计的认同感,并通过景观等物质手段提高宜居度,从而实现城市追求生态、持续、多元化的社会目标,最终为居民提供一个宜居的环境。

2.2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2.1整体协调性

城市道路包括城市干道与居住区道路,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两者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配置人行车道与车行道路的比例,集约、合理的规划设计。

2.2.2可持续发展性

可持续发展原则指的是道路使用存在满足将来机动化发展与使用的心理需求,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应采用合理的、灵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2.3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我国现代社会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城市道路设计首先应坚持这项基本要求,创造性的设计城市道路网络,为人们提供宜居、友好的交通空间,其次应充分考虑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独特需求,为他们的活动、出行提供便捷的选择方式。

3.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具体思路

3.1人性化的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体现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横断面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安全行车与行人通常安全等需要,然后结合平、纵面线形确定横断面形式,以确保人、车安全。这是人性化设计在道路交通设计中的重要体现。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城市通常主、次干道将主要板块连接而成,但道路横断面在城市的主干道上仍继续沿用,比如郑州市的中州大道,8车道,中间设有隔离栏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中间用绿化带分隔,给人们提供宽敞的视觉感受,良好的景观效果,安全舒适。但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采用需要保证:市民的交通意识强,可以遵守交通规则;道路平面线形好,行人、行车的视距通畅;行使的非机动车数量少等因素。

根据我国现行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项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措施;当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为A级时,应配置系统完善的标志、标线、隔离和防护设施。早期修建的道路很难满足现代交通需求,一些城市在道路改造中,增设高架路式道路,或在城区内主要街道铺设纵栅分割以扩大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还有部分城市采取压缩绿化、减小人行、非机动车行道路宽幅来增加机动车道数量,降低行人的安全感,不符合现代道路交通人性化设计要求,因此道路横断面设计仍应该继续保持传统的自己车道。

3.2行人过街安全

3.2.1人行过街通道的设置

人行过街通道有斑马线、天桥、地下通道等几种不同的形式,人行过街通道的位置应结合行人过街量,通常在人流量大的商场、集市、学校、剧院等公共建筑附近进行设置,同时还需要考虑公共交通设施的换乘需要,人行过街通道间的间距应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如设置不当,便会给行人的出行、过街带来不便,甚至会引发“翻越栏杆”等不安全、不文明的行为,因此,合理确定、设置行人过街通道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内容与内在要求。

3.2.2行人过街通道的细节处理

无信号灯斑马线通道应在来车方向给人、车一定的安全视距,视距范围内的绿化带应种植一些低矮的灌木或者草皮,避免绿化带遮挡人、车行驶安全。如果车道数多于6车道,在道路中央应设置黄色待行区域,这样行人就不必一次性穿过马路,特别是对于老人和小孩,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过街环境。

如果道路中央设置有连续分隔带时,应为行人提供天桥或地道等行人过街配套设施。但选用天桥还是选择地道应该结合具体建设条件,包括方便行人,治安、地形地貌、环境等几方面因素,要结合城区的具置确定应着重考虑的因素。

人行过街天桥与地下过街通道的坡度设计直接关系到人们行走时的舒适度,因此在设计中应采取坡道与梯道相结合的形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偏远地区,应较多的考虑治安因素,可以适当的缩短地下通道长度、较多采用天桥过街形式或修建半地下式通道。

3.3综合考虑城市环境因素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应考虑交通顺畅、道路绿化率、路面结构对城市环境影响等多重城市环境因素。城市路网构成了城市平面骨架,因此道路畅通是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应当确保的首要任务,其次适当增加城市道路的绿化率有助于给人们提供一个身心愉悦的出行环境。路面结构形式分为刚性路面与柔性路面两类,有效结合路面设置的刚、柔,可以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的品质。

4.结束语

和谐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人性化的城市道路设计,道路设计的人性化应体现在城市道路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时,还需要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人们才能从人性化的道路设计中获益,最终实现交通畅通、居民安全、便捷、和谐出行。

【参考文献】

[1]高云贺,周晓雨,葛忠大.浅谈城市道路设计[J].科技信息,2011(12)

篇8

Key words: city; road construction; urban road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存在的问题

1.1 路的寿命短。国家对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是有规定的。《水泥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正常情况下,一级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是 15 年,二级沥青路面使用年限是 12 年,三级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是 8 年,四级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是 6 年。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设计使用年限 20~100 年,在设计荷载内使用情况下,期间不允许路面 10 年内出现结构裂缝和下沉。然而,许多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中小城市和贫困地区的城市道路使用年限短的现象尤为突出。有的所谓的一级沥青道路,使用不到 5 年就需要卷土重来,有的水泥混硬土路面筑好不到 10 年,就伤痕累累、坑坑洼洼无法行车。长短是一个模糊词语,具有相对性。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相对于有关道路使用的规定来说,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是短命的。对于城市人的生活来说,也是比较短的。出行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每一个人,不论是牙牙学语的幼儿,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不论是开车的,还是步行的,只要是有生命的动物,每天都要在道路上运动。大家渴望道路始终是畅通的。然而,我们在城市行走的时候,常常会看到有地方在修路,常常听市民抱怨“怎么又在筑路哩!”“这路才筑好几天,就成了这个样子?”市民的埋怨,说明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与人们的期望值太远,道路的使用寿命太短了。

1.2 修路频繁。道路的使用寿命与道路的维修之间有联系,但是并非是必然的联系。一般说来,道路的使用寿命短,坏的快,就需要频繁地维修。当然,道路的使用寿命长,破损得慢,维修就少一些。不过,也不尽然。当道路破损的特别严重的时候,常规的修补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失去了维修的意义,也就不再维修了。城市道路,特别是中小城镇的道路维修过于频繁。笔者去过不少县城和一些小的市区,每到一处,总能够看到道路的养护人员在路上施工,或者在切割路面,或者在填充路上的坑洼,或者在往道路裂缝里关注沥青、水泥。给人的感觉是到处都在修路,天天都在修路。

2、问题的成因路坏了,走人行车不方便了,或者不能够使用了。很多人会说“路的质量差”。应该说,这种说明没有错,但是不深刻。路坏了,路的质量肯定有问题,如果路的质量没有问题,那么路怎么会坏了呢?所以,单从表面上看,造成城市道路使用寿命短、修路频繁的原因就是道路的质量差。仅从质量这个层面探究城市道路问题的成因,是肤浅的,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的。要解决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更深的层面研究问题的成因。

2.1 决策草率。城市道路建设是重大事情,一般要经过考察、论证、表决多个程序。有一个程序不能通过,整个工程就会被否决。从理论上讲,这样周密的建设程序,足以保证城市道路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使城市建设有充足的财力、物力、人力。事实并非如此。城市道路建设的决策权常常掌握在少数实权派人物手里,多数道路建设项目是个别领导拍脑袋的产物。现在的人,吹牛皮、拍马屁的多,讲实话、办实事的少。下级看着上级的脸色、听着上级的话音行事,重要的领导说“应该在这里修一条路”,周围的人十有八九会敷衍趋势地说“早就该修了”,很少有人去考虑修这条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像这样没有充分准备的路,是很难保证质量的。

2.2 资金不足。道路建设资金与道路建设的质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巧妇难做无米之炊。”道路建设是需要金钱做支撑的。建设设备需要钱购买,建设材料需要钱购进,建设所需要的劳动力需要钱支付。没有钱是修不成路的。没有足够的钱是修不好路的。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城市道路,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修建的城市道路设计的使用年限是 10 年,结果使用了5 年就报废了。深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资金投入不足。试想,如果道路建设需要 100 万元,我们仅投入了50万元,它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吗?那也是不可能的。人欺骗道路,而道路不会欺骗人。

2.3 承包商贪心。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所有道路承包商的共同特点。有些道路承包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地偷工减料,以降低道路的质量为代价换取自己的私利。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收买道路建设的监理人员,提出各种理由回避道路管理人员的监理,以低质量的钢筋水泥沥青代替高质量的钢筋水泥沥青,简化操作程序,降低工程强度,使政府的城市道路建设资金暗暗流入承包商的腰包。一条街道建设需要 100 万元资金,政府投入了 100 万元资金,被承包商暗暗偷走 20 万元,剩下的 80 万元怎能保证街道的质量?

3、解决的办法

3.1 要加强道路建设的资金管理。道路建设资金影响着道路的质量,道路的质量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道路的使用寿命影响着道路维修的频繁程度,道路建设的频繁程度影响着市民的出行方便程度。解决城市道路建设存在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管好用好道路建设资金。因此,必须加强城市道路资金的管理,确保政府投入 100%地用到城市道路建设上。

篇9

P键词 城市道路 改造工程 施工 交通疏解

道路改造工程施工期间,将会不同程度封闭车行道,中断交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交通堵塞,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给行人、车辆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要做好道路改造工程,必须做好交通疏解工作,提高施工期间交通安全,降低施工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一、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交通疏解的必要性

城市道路改扩建建设周期长,施工期间需占用大量的城市道路资源,为保障道路施工期间城市生活、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切实组织好地铁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工作。交通疏解设计从优化道路施工方案、改善路网结构、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建设疏解道路、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效率等方面制定了综合的交通疏解方案。如不进行交通疏解,高峰期间影响区域路网很大一部分信号交叉口将会产生拥堵,主要干路车速全面下降,交通形势将十分严峻,通过合理的疏解后,区域交通运行状况总体能维持在道路施工前的服务水平。从以往工程建设经验表明,通过开展专项交通疏解研究,制定综合的交通疏解方案,可以有效减轻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二、交通疏解原则

1.确保交通安全原则。周边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交通疏解必须确保安全。

2.综合协调原则。交通组织方案应保证道路改造工程的正常顺利施工,尽可能为道路改造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因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经济、环境及城市建设等带来的影响。

3.交通系统性原则。应充分考虑区域交通状况,尽量减少对区域路网上的交通压力。

4.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符合环境要求原则。提出的交通组织方案基本满足城市交通需求;保证所采取的临时措施投资省、经济合理;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符合城市环境要求。

三、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疏解措

1.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相结合。旧城改造就是改造旧的城区,使其在城市发展中重新拥有活力,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振兴城市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但是城市为了寻求发展,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改造旧城区,所以就必须着手建立新城区,以拓展生存空间,以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的综合承载力。把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结合起来,在旧城改造到一定程度后,建设新的更多的城市中心,把旧城区的人口迁移到新城区,减少了旧城区的人口流量,平衡了整个城市的交通流量,大大地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承受能力。

2.加强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之间的配合。城市道路规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的合作是解决城市交通的关键,不能把两个部门割裂开来。在城市道路规划部门规划时,应该让交通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参与共同规划,改变过去单纯以规划设计人员为主的状况,注重发展综合专业化人才设计队伍,使城市道路规划在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更加合理,更有利于交通疏解。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处于交通管理第一线,对各种交通遇到的不合理情况最有发言权,管理部门应该从原来被动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在城市发展的宏观立场参与城市道路的规划工作,配合规划部门搞好道路路网的规划。有了合理的路网,才能更好地管理城市交通,才能确保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

3.制定公交优先的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汽车这样代步工具的需求是逐年增长。越是大型城市,对私家汽车的需求量越是庞大。所以这就造成了大城市的道路紧张,交通结构复杂,停车设施匮乏的矛盾。如果不加限制私家汽车的购买,势必要大量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以满足现今拥挤的交通状况,拓宽道路。旧城大规模拆建无法避免,从而陷入大量的道路重新规划,重新改造施工,造成更拥挤更堵塞的交通。这样以来,就形成了一个越修越堵,越堵越修的城市道路恶性循环。

4.加强交通管理,保证交通疏解方案的顺利实施。任何疏解方案的实施都需要交通管理措施作为保障,施工期间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可以维持道路有效的运行秩序。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市民的理解和广泛支持,道路交通疏解对原有的居民出行有一定的影响,如公交站台位置迁移、公交线路的调整、道路交叉口组织形式的变化等等,都需要广泛宣传,取得民众理解和支持,为地铁的施工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总之,交通疏解工程编制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于对施工工期、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应加强对城市交通的整体认识,做到疏解方案技术的全面性,从多方面、多层次论证疏解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施工期内行车秩序良好,确保了公交运营畅顺,不出现严重拥堵现象,将道路施工对市民的出行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篇10

1.前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动脉,是实现城市功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人民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社会进步,是人文环境的进步,是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便捷性的提高。在城市规划与基础建设日益重要的今天,城市道路设计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符合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前瞻性也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城市道路设计问题真吸引着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时期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2.1城市道路功能的广泛性

城市道路的最主要功能是改善交通环境,提高城市化的辐射能力,以及市内的连通性。城市道路的发展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交通的便利、物流环境的改善、城际间交易的活跃,都是在道路的影响下,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因此,在道路设计之初,要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针对城市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来规划整个城市的道路布局,从而确立出切实可行的道路建设计划,实现道路负载功能的最大化。通过对城市道路设计施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可以从更加专业的角度以及更加多层面的角度进行设计论证,从道路设计的立项意义及必要性,到整个道路施工的预算合理性,甚至是道路施工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收益,都能够在立项之初得到一个比较权威的综合评定,使项目的具体实施能够最大化的保证道路功能。

2.2城市道路设计的复杂性

作为工程建筑类设计的一种,城市道路设计所牵涉的因素更为复杂,所涉及的施工技术因素、施工环境因素等,都对道路设计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路基施工要针对不同的地质层结构来确定具体的路基加固方法,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是保证路面使用状态的重要指标,此外,道路的照明与绿化也是道路建设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中,特别要提出的是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同期完成的城市地下管线布设,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地下管线的穿插,减少不必要的后期再施工。从道路结构上,要考虑纵、横交错的合理布局,按照预计的交通流量来设置行车道路的宽度等等。此外,由于交通负荷量的日益增加,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已经不局限于平面交通的功能,而更多的是向着立体交通的趋势发展,道路设计的范围也不局限于单一道路,其中也包括了各种辅路、桥梁的建设,环城路的设计,与环城路、立交桥出口的设计等等。新时代城市道路设计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原有的想象,正式这种复杂的道路设计,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立体化,多元化,更加符合时代的特性。

2.3城市道路功能的持续性

如果将一个城市看作为一个具有生命的生命体,那么就应当赋予城市发展鲜明的个性表现。城市道路就是整个的动脉,交通的川流不息就是城市的脉搏,在每天的熙来攘往,每天的走街串巷中,折射出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自身生活的一种追求。城市道路作为一种效果持续性的工程施工项目,必须在设计时就明确城市发展的明确目标及定位,同时坚持以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主要目标,形成城市道路功能的长远影响力。颠覆传统的道路功能观念,使更加“生态化”的设计理念融入道路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发展实力,以道路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赢得城市建设的巨大进步。

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3.1道路设计的第一目标―功能性

根据城市自身的交通环境与经济发展需求,并结合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人们生活结构的变化特点,首先确定所设计的城市道路等级与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实地的勘察,从而结合实地的地质结构特点,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设计初稿最具代表的思想就是道路设计的功能性目标,一段经典的道路设计,最突出的亮点也在于道路的功能设计。道路的功能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行车功能的实现,另一方面是行人功能的实现。道路不仅要满足车辆交通的行驶需求,同时也要为行人提供步行的空间,使人们的行走范围得到有效的延伸。这种复合型功能的道路,要做到行车道与行人道的分离,并能够对不同行驶方向、不同速度的车辆实行有效的分流,避免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提高整条道路,甚至是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因此,在横跨道路的方向,应当设立过街天桥或地下人行通道,使车流与人流有效的分隔开来,确保道路的交通运输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3.2道路设计的代表元素―特色性

在传统的认识里,城市道路大同小异,柏油路面,黄、白色的道路划分标志,仅此而已。然而,新时代对道路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城市道路也被人们赋予了个性化、特色化的属性。一个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特点都可以通过道路的设计反映出来,从道路的结构到道路两侧的景观设计,都是实现道路特色化设计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每个城市进城主干道的道路设计,是一个城市特点最集中的反映,也是最具特色的道路景观设计区域。以我国最典型的道路建设城市,北京为例,老北京的道路设计与建设延续了封建社会建都时的布局,采用了正南正北的结构,向北京的各个方向进行辐射,同时在道路的景观设计上也以古朴的传统风格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北京从古都华丽的转身,跻身于国际化都市,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发展定位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设计的现代气息浓郁,在近年来新建或改扩建的道路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加现代感的元素蕴含在其中,形成北京独具特色的道路风格。

3.3道路设计的整体要求―协调性

道路设计不仅要兼顾功能性与特色性要求,同时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也应当遵循城市发展的整体要求,做到道路设计与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协调一致。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尊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提倡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由此可见,城市的道路建设首先要符合人们生活的要求,符合城市的远景规划,其次,要与当地的地区状况、经济发展、人文文化相适应,将道路建设看作是实现城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将道路设计作为以上众多因素的高度统一。如果将道路设计嵌入城市版图,我们应当在这一段新建的道路上看见对整个城市的带动,一条道路的建设应当可以盘活一定区域内的交通,并对这一区域之外的辐射交通状况起到改善的作用,将道路设计作为一项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工作来执行。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交通网络的灵魂,合理、科学的道路设计,不仅获利于眼前,更是一项百年大计,关系到城市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与整个城市化进程的提高。无论是从道路设计中采用的先进技术,还是道路施工中采用的新型材料,道路设计确定了道路施工的基本质量要求,为具体的道路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认可了道路设计就需要严格的执行设计方案,将道路设计变为工程实体,并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l] 边亮.城市道路设计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0(3)

篇11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的特点

城市道路的建设质量、设计标准及运营方式对都城市道路的维护与管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的特点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具体特点有一下几个方面:(1)必须对城市道路养护作业强制性实施。在城市综合运输网络中,城市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极高的地位,国家和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条令对城市道路进行强制性维护。(2)维护对象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城市道路的维护对象包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沿线附属设施、桥涵、道路等,还包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绿化环保设施和城市交通工程设施。(3)道路维护作业方式的时效性和机动性强。城市道路的维护必须就有超强的时效性,这样才不会影响城市的运输和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道路维护更快捷、更高效,道路维护的操作程序性强,能有效缩短工期,尽可能的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4)道路维护技术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城市道路维护使用的机械工具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城市道路维护技术和工艺也在进行不断的革新,在对城市道路进行维护时通常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施工工艺复杂,切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5)城市道路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城市道路的维护已然成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贯彻爱护公共设施的理念,强调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二,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目前有许多城市道路的维护与管理体质不完善,大多数城市仍然在使用传统的事业型体质,城市道路本事具有商品属性的,但在这种体制下琪商品属性不能体现出来,拨款式的养护经费来源不能满足城市道路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城市道路的运行维护机制落后,具体表现在人们只重视对城市道路的建设,忽视了对城市道路的维护,维护力度还有待加强,且城市道路维护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维护技术还不够规范和完善,国家对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特点的重视度比较低,道路维护存在随意性,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此外,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下,这都导致了城市道路维护技术与管理机制的落后,对城市道路的快捷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恶劣的影响,严重阻碍并制约了城市道路事业的发展。

三,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的措施

在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中,城市道路预防性维护措施是性价比最好的维护措施,在城市道路路面情况还较好的时候,要对其具有微小道路病害先兆的路段采取相应的维护与管理措施,这样能有效节约经费,减少开支,并且取得良好的维护与管理效果。

城市道路预防性维护措施是一种性价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它实施的最佳时机应该在路面还处在较好状态,或只有一些小的病害先兆的时侯来进行。只需较小的费用,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以下以两种路面类型为例分析了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1.对沥青路面的维护与管理。在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建设中沥青路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具有的优点很多,例如维护方便、行车通畅、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等。但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常是的沥青路面出现坑槽、裂缝、松散等问题,如果不能提前对其采取防护性维护措施就会使得路面病害进一步加重和扩散,对城市道路使用的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把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分为横向裂缝、网裂、纵向裂缝、龟裂等,这些病害会加速沥青路面的损害,雨水会造成沥青路面结构的松散,使其出现裂缝和坑槽现象。对沥青路面进行维护和管理采取的一般措施如下:(1)采用最有效的清缝方法,对沥青路面的裂缝进行清理,保证内封内没有杂物,并保持裂缝内干燥无水。(2)实施灌缝工序,在清洁干净的裂缝中灌入密封材料。对于宽度较大的裂缝,如5mm以上的裂缝要对其进行开槽,人工灌缝是不可取的,因为人工灌缝通常会灌得不够深,不能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人员一般会使用压力灌缝机将密封材料注入到裂缝深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在梅雨季节,防止地表水下渗。雾封层是是极为有效地城市路面预防维护与管理的方法,能够使得沥青路面使用恶化的速率得到很好的控制,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2.城市道路中人行步道路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是人们能生活中的基础公用设施之一。近几年来,国家加强了对人行步道路面砖的维护与管理力度,犹豫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乡村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渐加快,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道路的建设成为公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市场上开始出现各种规格及形式的混凝土路面砖。但是由于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销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占用了人行道停放活行驶车辆,对人行步道路路面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因为人行步路面砖是根据人体行走时对路面造成的压力洗漱设计的,其承载能力小,无法承载机动车,因此,机动车在人行步路面上停放,会对路面砖产生过大的压力,缩短了人行步路面的使用寿命。在北方气温寒冷的冬季,气温过低往往会造成人行步路面基层收缩,使得路面砖产生裂缝,且裂缝产生的应力往往使人行步路面砖损坏,路面砖会沿着基层收缩缝的方向逐渐裂开,大量路面转的算坏不仅影响了交通安全,还造成国家经济的大量损失。另外,为了加速人行道上的冰雪融化,许多城市使用的融雪剂,融雪剂对人行步道上的混凝土砖面也具有非常强的破坏作用,市政部门应加强对人行步道的维护与管理力度,从而减缓其损坏速度,减少其维修次数,有效节约维修成本。对混凝土砖面进行选择,选择水稳性好、强度高的混凝土砖面。由于水泥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脆性,很容易出现裂缝、错台和板底脱空等常见病害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外观,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坑洼,使得路面的耐久性变差,并阻碍了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因此要对人行步路面进行维护与管理,针对不同病害采取相应的治理办法。城市道路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极高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其在路面维护与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具有应的特殊性。只有认真做好城市道路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才能对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革新和深化,才能找到适合我国城市道路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结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城市道路的建设,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城市道路损坏的现象频频发生,因此要强调对城市道路进行维护和管理的必要性。只有了解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中存在的缺陷,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才能提高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的水平,有效加快城市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招增成,浅谈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J].科学之友,2011.

篇12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缓解城市道路的压力,采取恰当的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仅仅依赖于补救措施是不够的,而且随着交通压力的逐年增大,很有可能由于补救失效而导致拥堵周期缩短,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种交通现象出现,就要在将道路交通设计纳入到规划设计阶段,将其作为指导交通的重要缓解,以将交通管理落实到事前预防,从根本上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一、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必要性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地加快,使得城市交通压力与日俱增。某城市的机动车数量猛增,加之多样化的交通工具,使得道路建设难以更得上交通发展的步伐,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现象。出现这种交通问题的关键在于交通工程设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所谓的“交通工程设计”,是对于交通系统以及配套设施的优化设计,因此又被称为“交通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对于现有的交通状况予以改善,以符合现有的交通需求,并为未来交通设计提供建设空间。交通设计受到城市环境的局限,各种交通资源,诸如时间资源、空间资源以及交通投资力度等等,对于交通设计都存在着影响。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就是要将交通设计加你在城市规划的理念和交通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运用交通工程学知识原理,对于交通系统的各项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以确保交通与环境相协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通行空间,不但使得交通顺畅、安全而便利,而且还提高了交通效率。

纵观城市道路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宏观交通规划所表现出来的滞后性,主要是由于道路设计不符合城市道路的实际,设计审批流程不够规范化以及城市道路使用问题而导致的。

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

(一)功能定位分析

在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功能定位分析是道路设计的基础,其是将所有参与设计的道路与周边用地以及区域道路的整体状况相结合,将城市发展、景观以及交通等等方面需要道路所承担的功能提出。根据道路交通设计过程中所设计的内容,参与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交通工程师之外,还需要城市规划师、城市景观的设计师以及城市交通设计人员工程参与。

在对于某城市的交通工程设计中,要对于道路交通功能综合分析。以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作为核心,采用小格网的路网形态设计,可以满足人员高密度聚集的需求。(城市道路网格规划见图1,图2)居住区的道路中,较密集的方向,需要采取强化集散服务。结合地形,将自由式的路网形态利用起来设计休闲旅游区道路,在缓解交通的同时,还可以营造休闲的氛围。

在调整道路交通功能并实施优化措施的时候,要将交通功能与周边的交通设施相结合研究,以利于同时调整其他的道路交通功能。

图1 城市道路网格传统规划

图2 城市道路网格现行规划

(二)交通组织优化

对非机动交通优先设计。在空间的布局上,将稳静的交通区划定,其空间占道面积大约为50%,对于机动车的速度加以限制。在交通网络密度的设计上,相比较于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网络密度会更高。为了有效协调各种交通方式,要确保优先安排非机动交通,同时确保机动车安全出行。

(三)详细交通设计

对于交通沿线的各类要素进行控制,要依据交通组织策略实施设计,这个阶段的重点协调内容也是施工图纸设计的重点。交通体系的设计要满足道路的多功能要求,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静态和活跃交通,公共交通以及交通枢纽等等。采取必要的措施实施交通管理,主要包括交通管理设施布局,管制措施以及控制方案等等。交通工程建设上,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平面线形、横断面以及竖向等等。与道路规划相关的要需,包括路灯照明、道路景观以及地下空间和沿街的建筑风格等等,都要与道路设计相协调。

(四)实施保障

为了确保交通工程设计效果,工程设计图纸除了要符合施工要求之外,还要与施工现场协调一致。因此,做好设计与施工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将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落实到位,要将道路设计中所关乎的各个控制都需要在施工图纸中落实,并在施工现场落实到位。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是道路规划与施工阶段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的作用,但是当设计图被落实到施工现场,就要通过协调的形式对于设计规划不断地完善。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工程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对于城市交通规划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面对城市交通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城市交通问题,就需要不断地完善道路交通设计技术,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