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09:21: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创新网络服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者简介】:孔燕,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教育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科学教育、健康传播研究;郝俊杰,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
【责编介绍】:艾涓,女,今传媒杂志社编辑办主任,主要从事传媒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引 言
当今时代,青少年科技创新状况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而随着网络传播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影响力也日益加大,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针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研究就显得极为必要和紧迫。从传播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有利于我们把握其传播过程,掌握其传播规律,评估其传播价值,对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自身建设和发展以及宏观社会控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二、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
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是指以服务于青少年科技创新为宗旨,以传递科技资讯和信息、普及科技知识和方法、传达科学思想和精神为传播内容的网站。传播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及致力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各类人群。这里对青少年的界定参考《大英简明百科》,定义为约12~20岁,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人群。
目前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数量众多,但影响力相对有限。根据中国网站排名(http:///),结合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概念界定,现梳理出影响力最大的14个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见表1)作为本文重点研究对象。
这14个网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同时,也作为影响力最大的网站,引领着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发展趋势。对这14个网站,根据其内容性质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四类:综合类、数理学习类、科普类和建模类。(见表2)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到综合类网站数量最多,然后依次为数理学习类、科普类和建模类。下面对这四类网站进行一个简要说明。
1.综合类:在以上14个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科技创新网
站中,综合类网站占了8个,分别为学生科技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青少年科技之家、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汉博・中国少儿科学教育网、安徽省青少年科技网。它们有7个为政府主办的网站(除汉博・中国少儿科学教育网)。这些网站内容权威,规范,全面,综合性强,是自上而下致力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有力传播平台。
2.数理学习类:在以上14个网站中有3个,为数理天地、小学数学奥数在线和小学数学专业网,其中小学数学专业网和数理天地网站的排名分别为第一位和第三位,说明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力较大。小学数学专业网主要提供小学数学试题,视频教学,奥数等资料,且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主要服务对象。网站内容丰富,信息全面,可以说是致力于小学数学教育的有力网络传播平台。数理天地网站则是依托原有图书《数理天地》建立而成,属于平面媒体的网络化,发展程度并不高,网站本身提供的知识信息并不多,只是作为辅助手段促进《数理天地》图书的销售。小学数学奥数在线作为独立网站,致力于小学奥数知识的传播,发展得较为出色。
3.科普类:在以上14个网站中有2个,小哥白尼和厦门市青少年科技馆。小哥白尼科普网站也是依托《小哥白尼》图书而建立的网络传播平台,但其发展状况已经超越了仅仅是图书网络化,逐渐更多地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扩大其传播内容,发挥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厦门科技馆网站主要服务于厦门科技馆的参观人群,如提供科技馆介绍、在线订票、活动预约报名等服务。但不同的是,厦门科技馆利用这个优势,把这个网站打造成了一个科普网站,不仅提供基本服务,而且成为科普的一个重要平台。
4.建模类:在以上14个网站中有1个中国模型兴趣网,其中有独立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版块。建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之环节,加强青少年建模培育是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综上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发展程度还不是很高,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综合性网站由于政府机构支持,已较为成熟,但特色不足,雷同较多;而非政府主办网站很多是传统媒体的网络化,如“数理天地”和“小哥白尼”。但毫无疑问,这些网站的出现,有效地利用了网络传播的特性,弥补了传统媒体传播的不足,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传播学分析
第一,思维思路的创新。
档案管理工作思维思路的转变,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创造性思维的概念转变。总结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解放束缚的思想,利用前瞻性思维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必须按照企业对档案部门工作时间和实践的要求,继续深化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各种文件的认识,时刻关注档案工作出现的新形势,把握好企业档案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信息网络化的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敢于挑战权威的信心,做到档案文件的标准管理,使自己从档案管理的新理论,新系统,新技术,新方法,新的服务和创新的理念中取得进步,成为新时代创新型的档案管理人才。
第二,树立信息服务的概念。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信息服务的概念,使信息系统广泛得到应用,形成有深度的、大量高品质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让更多的用户群体使用信息系统,来进行更广泛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建立信息服务的概念。
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服务,就要专注于主动服务。档案部门对信息来源,信息共享需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要多想办法,找不同的渠道去收集信息,还要对系统用户进行调查和了解,在得知他们的需求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不同层次的服务,形成电子文档信息,便于资源的开发,加工,改造,并制作成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计划。公共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设计,要对文件和档案管理业务进行充分的功能性考虑。目前在用户使用信息的时候,更多的只是想找到文件本身,希望快速、准确的获得信息。在全面调查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创建专题收集,筛选,加工信息,依靠先进的技术,使用光盘进行存储,使用多媒体进行宣传,这样就可以为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提供信息产品的信息服务,也可以为用户远程通信的使用要求,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信息服务。
第三,创新服务的核心。
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服务的核心是创新服务的内容。这就需要在档案服务的领域上、对象上、模式上、态度上、环境上、时间上都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去不断创新。电子文件成为档案室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形式信息资源,增加了档案室的档案存储性能和文件管理功能,新的档案管理工作正从实体文件管理逐步转化到传输文件的信息资源管理,这就需要在档案管理中管理者积极增加应用网络化、数字化的对象技术,增多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档案工作要紧跟时代和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用户进行档案管理服务,新时代对档案管理要实现突破性发展的要求必须要紧抓创新服务的核心,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增加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增强员工的业务能力。
二、在档案服务效率上创新
第一,建立企业档案网页,开展网上服务。新的档案管理需要适应新时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很多企业都开通自己的网站进行宣传后,作为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也要在企业网站中建立自己的网页,以适应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为企业服务的需求。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在企业内广泛收集信息,尽快完成企业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在网页上要进行实时的管理,并设立电子文档存储区域,网页的建立,可以使档案管理转向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通过数据库建设服务,实现新时期企业档案自动化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企业档案部门要利用新时代的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大量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建立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使企业的档案数据、信息数据可以集中进行管理,尤其是一些具有保密性质的文件,档案室可以采用光盘、硬盘等形式进行保存,档案管理部门在网页上也可以提供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档的查询、使用服务,可以实现电子文档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文件的使用效率。
第三,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单一的电子文档的管理与收集,是信息网络时代档案收集不可忽视的问题。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文件管理与收集,电子文档的收集可以采用文件下载和上传的形式,更快捷方便,正因为如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在网页上创建的窗口里自动上传电子文档,形成了档案管理的快速收集和归档。
第四,开展在线服务。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档案查阅与展览、拷贝等必然要使用新的服务形式。传统的档案文件和档案部门的纸质档案,特别是原始档案,想进行查阅与展览、拷贝是很不方便的,但是电子信息的存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使人们更加注重通过信息系统以及网络的信息来及时、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这就要求信息网络时代的企业档案管理要在服务上开展创新,进行网络的在线服务,方便用户信息查找的途径。
第五,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档案法律意识水平逐年增加,在这个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经历了重组、合并和转移,工人需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希望能够更方便地了解政策信息,这些都需要企业的档案部门进行完善。
三、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资源共享的创新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文档的广泛使用,都对新时期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更加需要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信息,档案部门也需要快速、广泛的收集信息,这些都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实行网络化管理,使档案资源实现最大限度地共享。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检索方法,逐步过渡到使用标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档案的分类和编目工作中,发展收集数据库的功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第一,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信息网络化使档案信息的收集更加快速。新时代的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设置自动上传电子文档窗口,在网页上创建档案室,可以将新的档案信息存档到服务器里。这就需要一个新的信息化管理的系统,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的工作原理大致差不多,都是企业相关人员通过网站发送自己单位的非机密性文件的文本到企业的档案室的网页上,企业的档案室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分类归档。这样就可以省去发送档案人员的时间,再需要档案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数据库查询以及电子邮件和其他服务的方式,实现与档案室的网上信息交流,使服务更快捷。档案室对档案的归档也可以采用光盘、硬盘、电子文档、纸质文档等多种形式,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保存价值。
第二,档案信息开发创新发展。
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档案管理服务,是对企业管理的有效补充,档案管理可以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质量管理、成本核算等多方面提供需要的信息,因此,做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更多的采用电子文档的形式,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进行的深层次的知识管理和发展,增加文件信息,促进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和决策者实现知识共享、知识交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促进知识的重要性。
议员大卫·格罗索和议员玛丽·珍于____将如下法案送交委员会审阅。
第一部分:本提案旨在:
1、界定交通网络应用公司,运营方和服务方;
2、为运营方提供法律法规,进行背景考核;
3、禁止来自运营商的街头拦车,要求运输网络应用公司进行背景调查,检查车辆,建立对和酒精的零容忍政策,将客运附加费递交给出租车委员会;
4、为运营商提供商业保险,创建提供收费服务相关的法规;
5、修改1985年的哥伦比亚特区的出租车委员会成立法
6、通过数字调度服务放松对出租车票价安排;
7、澄清数据和附加费传输需求,需要通知接受信用卡的出租车,出租车委员会要求提供通知暂停或撤销雇佣许可数字调度服务;
8、修改哥伦比亚区市政法规第18条,将本来规定的出租车检查从每半年一次延长到每年一次。
COLU区议会颁布制定
该法案名为“2014年交通网络服务创新法案”。
第二部分:定义:
(一)本法的目的,术语:
(1)交通网络应用公司,是指一个公司在哥伦比亚特区的运营使用数字网络或软件应用程序连接客运交通运输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服务。
(2)交通网络运营商,是指一个个体经营机动车,是: (A)由个人拥有或租赁; (B)所称商业车辆并非《1990年分类和商业驾驶执照法》统一规定的概念; (C)不许可作为《1985年哥伦比亚特区出租车建立法》第20节规定的租用车; (D)用于提供交通网络服务。
(3)交通网络服务,是指在乘客选择好的客运交通点之间提供交通工具,其本质是预先安排好的运输网络应用程序的公司。
第三部分:登记
(a)个人可以提出申请交通网络应用公司登记成为运输网络运营商。
(b)交通网络应用公司应当批准或拒绝依本节(a)款规定于60天内提交的申请。
(c)在批准依本节(a)款规定的申请之前,交通网络公司应:
(1)实施,或由第三方实施,申请人的地方和国家刑事背景调查:(A)多态的全国犯罪记录定位器或其他类似的商业数据库验证(含主要来源搜索);
(B)全国性犯罪者注册表数据库;(2)实施,或由一个第三方实施,对每个申请人驾驶记录的检查。
(d)有以下情形的交通网络应用公司,其依本节第(a)款提交的申请不得批准,且永久取消申请者资格:
(1)在所示的当地或国家犯罪背景检查中,于过去7年被判处:
(A)在特区代码为§23 - 1331(4)的条款中被定义为暴力犯罪的行为;
(B)在《1994年反性别滥用法案》中第30章2条规定的行为;
(C)在《1982哥伦比亚特区保护未成年人法案》第3节规定的行为;
(D)违反哥伦比亚特区法律规范的抢劫行为或实施抢劫的企图;
(E)欺诈重罪或《1982年哥伦比亚盗窃和白领的犯罪法》第121节或127B节规定的身份盗窃,
(F)任何州的法律、联邦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或根据任何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法律为犯罪的行为,其中涉及的行为如构成本段(A)到(E)项所述罪行,则依据哥伦比亚区的法律应承担法律责任;
(2)与全国性犯罪者登记数据库匹配;
(3)在依本条(C)项第(2)款进行的驾驶记录检查中,发现于近7年内被认定有如下违法行为的:
(A)根据《1925年哥伦比亚交通法》第9(B-1)为严重疏忽大意的驾驶行为;
(B)根据《1925年哥伦比亚交通法》为驾驶机动车辆逃脱执法人员抓捕的行为;
(C)根据《1925年哥伦比亚交通法》为交通肇事(相撞)后逃逸的;
(D)根据《哥伦比亚特区立法法案》的修订法案第802条规定的过失杀人的行为(修订通过增加三个新的部分来进行编号802(A),802(b)和802(C));
(E)在酒精或药物的影响下驾驶,在酒精或药物的影响下驾驶商业用途的车辆,,或驾驶的车辆的受到《1982年的反酒后驾驶法案》的第3b,3c或3e条规定的损害;
(F)使用机动车辆的犯罪的;
(G)任何州的法律、联邦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或根据任何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法律为犯罪的行为,其中涉及的行为如构成本段(A)到(F)项所述罪行;或于过去三年内,在根据本节(c)条第(2)款所规定的驾驶记录检查中已被定罪,根据《1925年哥伦比亚特区交通法》的第13(e)条应予暂停或吊销驾驶执照的。
第四部分:对运输网络应用公司的要求。
(a)交通运输网络应用公司应:
(1)创建个人申请注册为交通运输网络运营商的应用程序;
(2)保持运输网络应用公司的运输网络运营商的当前注册表;
(3)其网站上提供了以下信息:
(A)交通运输网络应用公司的客户服务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
(B)交通运输网络应用公司依本节第(9)条规定的零容忍政策;
(C)当个人有违反本节第(8)条所规定零容忍政策时乘客的报告投诉机制;
(D)哥伦比亚特区出租汽车委员会的投诉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地址;
(4)实施,或者由第三方实施,一机动车辆被用于提供运输网络服务前必要的安全检查;
(5)为提供或安排提供运输网络服务的机动车辆建立统一标识,徽章,贴纸或提供统一商业外观,以备机动车辆使用;
(6)依据《1985年哥伦比亚区计程车委员会成立法案》第20a节,将发送的每趟客运的附加费交给财务总监办公室,每个季度上交一次。并认证根据伪证处罚的传输量与通过数字网络或软件应用程序完成安排的出游人数一致。遵守合理的保密义务和相应的保密法律,财务总监办公室可以检查运输网络应用公司的记录,调查符合本段的要求;依据规定,在调查中披露的财务总监办公室的任何记录不应泄露给第三方,包括根据《哥伦比亚特区信息自由法》提出的获取信息的请求。
(7)商业责任保险政策:
(A)为每次事故提供至少100万美元保险费,时间是从交通网络运营商接受一次运输要求起,到完成一趟运输为止,不管运营商的人身保险是否足以支付索赔的任何一部分;
(B)为没有保险或保险不足的驾驶员提供每次事故至少100万美元的保险费;
(C)为交通网络运营车辆的物理伤害提供至少50000美元每人的全面意事故外保险,用于提供运输网络服务的过程;
(D)在一个交通网络运营商可以提供服务,但不提供服务时,提供额外的5万美元每人的人身伤害险,和至少10万美元每次事故,并为每次事故财产损失提供至少25000美元额外的人身伤害保险,但事件操作者的人身保险不支付;
(8)建立在运输网络运营商安排提供或提供的运输网络服务时,对和酒精的零容忍政策;
(9)在接到乘客投诉,指称运营商违反了零容忍政策则立即暂停交通网络运营网络服务。这样的暂停在调查期间一直持续;
(10)当乘客称运营商违反第(9)段要求的零容忍政策时,即进行调查;
(11)维持与本节的执行目的相关的要求的记录;
(12)提交给哥伦比亚区出租汽车委员会:
(A)证明,该公司被授权在本区经营;
(B)证明,该公司在本区已注册业务;
(C)证明该公司维护一个包括本节第(3)条要求的信息的网站,;
(D)证明该公司已经建立了统一标识,徽章,贴纸,或者本节第(5)条要求商业外观;
(E)可以证明该公司已遵守法律有关伪证的要求;条件是,哥伦比亚区出租汽车委员会不得强加给哥伦比亚特区的运输网络应用公司任何注册,执照,认证,或其他超出载于本款规定的要求。
(b)交通运输网络应用公司不得向乘客交通网络运营商提供乘客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括乘客的全名,电子邮件地址或电话号码等。
第五部分:对运输网络运营商的要求。
(a)交通运输网络运营商应:
(1)通过共享网络的数字化平台接受独家驾驶预订,并不得招揽或接受街头拦车;
(2)在任何时候操作员使用他或她的机动车辆提供或安排提供交通网络的服务需依据第4节第(6)条规定使用所需的标志,徽章或商业外观;
(3)持有有效的驾驶执照;
(4)具备用于运输网络服务的机动车辆的登记证明;
(5)具备用于运输网络服务的机动车辆的保险的证明;
(6)至少21岁。
(b)若发生涉及机动车辆正被用于运输的网络服务,包括当运输网络运营商正在使用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网络登录到或以其它方式发生事故,交通网络运营商将提供运营商的证明:
(1)个人保险;
(2)超额责任保险;条件是交通网络运营商具有24小时提供超额责任保险的证明。
第六部分:收费
(a)交通运输网络应用公司可以免费提供服务,提出捐赠,或收取一定的费用;条件是,如果收取票价,运输网络应用公司应当披露票价计算方法,被起诉的适用频率,与安排运输服务之前乘客预估票价的选择。
(b)当旅程结束后,运输网络公司须发送电子收据到乘客的电子邮件地址或手机应用,列明以下内容:
(A)行程的出发地和此行的目的地;
(B)行程总时间和距离;
(C)所支付总票价的细分,如果有的话。
第七部分:执行
(a)哥伦比亚区出租汽车委员会有权执行该法案的要求,包括检查相关记录;条件是,根据本款披露给委员会的任何记录不受披露给第三方委员会,包括根据《哥伦比亚特区信息自由法》提出的请求。
(b)根据《1985年哥伦比亚出租汽车委员会成立法》,不遵守本节对运输网络应用公司或运营商的要求,可能会导致委员会的制裁,包括罚款和其他处罚。
(c)除为执行本法所必须的规章制度,运输网络应用公司,运营商和服务不用受监管委员会的规定制约,包括任何规则或要求运输网络公司的规定:
(1)收集或传输数据或有关客户或客户的行程的信息给委员会;
(2)给委员会提供与交通运输网络应用程序的公司有关的司机或运输工具的列表或清单。
第八部分:《1985年哥伦比亚特区出租汽车委员会成立法案》,修改如下:
(a)第4(DC官方Code§50-303)修改如下:
(1)第(21)条将“委员会”去掉,换成:“委员会;条件是,由数字调度的出租车收取的利率应与委员会批准计算的统一费率或第201条的数字调度率要求一致”。
(b)第20g(DC官方Code§50-326)条中,增加新的第(c)条
内容如下:
“(c) (1)委员会应建立一个通知,张贴在所有出租车的乘客能清楚地看到显眼的位置。该通知应至少5英寸到7英寸大小,并载明以下内容:“该出租车必须接受DCTC现代出租车计价器系统接受的信用卡,且不得在没有有效的计程器系统的情况下运营,不接受信用卡付费是违法的,须受到罚款。请向哥伦比亚出租汽车委员会举报违规行为。委员会电话号码855-484-4966或网址dctaxi.dc.gov。进行投诉所需的唯一驾驶员识别是驾驶员的车辆顶灯的四位数字标识。
“(c) (2)为了得到根据本条要求张贴的通知书的复印件,
车主须张贴通知需要出租车或经营:
“(A)从证监会网站打印的通知;或
“(B)要求邮寄打印费用的标志和花费一等的邮寄费用。
“(c) (3)委员会应为出租车的业主或运营商发出强制性遵守本款的通知。
“(c) (4)未根据本规定张贴通知的出租车,根据本款规定应受罚款250元违规罚款。”
(c)第201条(DC官方Code§50-329.02)修改如下:
(1) (b)款修改为:
(A)引入修改为如下:
“(B)数字调度服务免受委员会规定的规制,但以下内容除外:本节(1)- (13)条和本款第(d),(e),以及(f)本节。任何规则和规定都应保护客户和司机的个人隐私权利,不得导致商业机密信息的泄露,但仅须遵守以下规定:
“(B)第(1)条,修改如下:
“(1)如果数字调度服务连接客户到出租车,车费可按照委员会所制定的出租车票价结构计算,并通过经认可的出租车计费系统或通过由数字调度服务方设置的时间和费用方式计算;条件是,在预订运输服务之前,数字调度服务应当披露票价计算方法,适用的税率,并提供客户估计票价的选择。“
(C)第(5)条中,删除“客户应收到纸质或电子回执”换成“数字调度服务方必须发送电子收据的文件到客户的电子邮件地址”。
(D)第(10)中,删除“电子邮件地址”,换成“电子邮件地址;条件是,委员会不得强加给数字调度服务方任何注册,执照,证书,以及其他类似超过载于本款规定的要求。”
(E)–本段新增(11),(12),和(13)条:
“(11)数字调度服务方,不得向运营商提供乘客的个人信息,包括乘客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或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12)数字调度服务方应根据第20a条上交,或与第三方协议上交,每趟运输的客运附加费到财务总监办公室,每季度上交一次;并根据伪证处罚证明传输量与通过数字调度服务安排完成行程的人数一致;但发送量将被视为商业机密信息。
“(13)根据合理的保密义务和可适用的保密法,财务总监的办公室可以根据本条第(12)款的要求对数字调度服务记录进行调查;条件是,根据本段披露给财务总监办公室的任何记录不被披露给第三方,包括根据《哥伦比亚特区信息自由法》提出的披露要求。
(2)第(d)条,删除“规则”。换成“规则,其中的术语‘数字调度服务’,不包括《2014年运输网络服务创新法修订案》第2条所规定的运输网络应用公司;前提是,该公司可以运用相同的软件或应用平台的网络服务,符合每个类别的服务的要求的提供数字调度服务和交通网络服务。“
(3)新增的第(e)款和(f)款如下:
“(e)委员会应定期向每个数字调度服务经营方提供操作权限已被暂停或撤销的司机的列表,并不得要求数字调度服务方提供相关的司机或车辆列表或库存数字。数字调度服务应立即暂停或撤销操作员的与软件系统的连系,通知驾驶者的操作权限已被委员会暂停或撤销。
“(f)委员会不得要求数字调度服务方收集或发送有关客户或客户的行程信息数据;条件是,该数据收集自出租车智能电表系统,而不考虑服务是否经数字调度服务安排“。
第九部分:哥伦比亚区官方法典第47-2829条修改如下:
(a)中加入新的第(k)条,内容如下:
“(k)本条不适用于根据《2014年交通运输网络服务创新法案》运输网络服务的运营商。
第十部分:哥伦比亚市的区第1810.第601.4(五)
法规(18 DCMR§601.4(e)条)的修订,是去掉了“半年”而换成了“每年”。
第十一部分:财政影响报告书。
Abstract: The current society already entered network, automation level, and fil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work should advance with the times, through the computer network as electronic files that provide services to users.
Key words: archives; network; auto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142-02
一、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一)、什么是“电子文件”
所谓电子文件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等。
(二)、电子文件对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是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电子文件随时产生,随时更改,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此,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归档,必须以磁盘或光盘的形式移交,归档范围也不能只是“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还应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
二是由于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档案实体分类也可能将被概念分类整理所取代,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角度的整序,不再需要对它进行象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自由组合分类。
三是由于电子文件的保存价值同时取决于其自身价值和可读性,其鉴定的方法、内容、标准均将发生变化,原有的档案价值理论分析范围也将扩大,要分析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电子文件信息载体的特殊性,其保管方法、要求以及检索和对外利用等方面也与纸质文件有许多不同之处。
(三)、电子文件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一是对档案本质属性的影响。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文本,没有草稿与印稿的区别,也没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电子文件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如何确定,电子文件能否作为档案等等,这些课题是电子文件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也是赋予档案本质属性新的内涵的客观需要。
二是对档案来源原则的影响。要确定档案的来源,不可仅局限于寻找一个恰切的定义,或仅要求完整地保护全宗与文件系列,按照原始顺序进行整理等,而必须正确说明档案的原始联系,了解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文件组合的变化,应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丰富和发展来源原则。
三是对档案学理论研究内容的影响。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内容是由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以往的档案学理论研究是以纸质档案为主要对象,电子文件出现以后,档案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其理论研究的对象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一些定论、模式将被重新审视。
(四)、档案界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是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
二是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
三是使档案管理向立体化方向发展。以前的档案管理是呈直线状态的,随着人们对利用服务工作的重视,使利用工作和其它基础工作构成一个平面。这种平面结构只反映纸质档案的情况,随着电子文件的介入,档案种类在增加,其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也都具有各自的个性。因此,在原有平面结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项档案信息载体内容,就构成三维空间,形成了立体化的管理结构。
四是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迫在眉睫。我国档案人员要适应信息技术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抓好知识更新,引进、消化、适应信息技术的成果,使档案人员拥有广博的知识,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可以肯定,加快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多途径、多层次培养人才,是档案工作迎接信息技术革命最根本的对策。
二、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系统建设发展到目前阶段,研究探讨对系统的协调组织、加强管理和科学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新服务手段
一是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是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
三是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四是开展在线服务。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一是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二是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三是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四是注重“反馈”,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反馈方法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
(三)、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四)、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
(五)、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面向应用,建立“活库”;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
(五)、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六)、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
(七)、充分发挥系统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档案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档案部门投资最大的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方面,较好的做法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中央拨款、地方拨款、单位自筹和争取外援相结合,资金使用上做到按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论证并跟踪考核。
(八)、重视人才管理
目前,图书馆正在由传统图书馆向网络数字化图书馆进行转变,图书馆工作者需要正确对待传统图书馆工作中的不足,接受数字化图书馆的新颖之处。在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工作特点如下:
(一)读者服务内容信息化
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遍应用环境中,文献资料的载体形式已经逐渐从单一的纸质书籍转变到了电子存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环境的形成,让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内容得到快速丰富。在网络条件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程度加深,社会资源也逐渐融入图书馆中。除了利用图书馆内的纸质图书,还可以根据文献内的内容,了解相关的图书、期刊以及网络数据库资源。
(二)读者服务手段现代化
在过去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利用卡片式的目录或者文章的文摘作为图书检索的工具,通过手工检索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现代信息技术让读者服务工作得到简化。图书馆所利用的数据库以及电子期刊与读物,让读者服务工作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给读者提供信息检索服务,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检索时间,也方便了图书管理工作。
(三)读者服务形式多样化
在网络环境形成的新时期,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以读者与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的应用,使传统的手工服务方式被摆脱,服务手段不断多样化。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图书的借还与阅览都不太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让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更加现代化,不仅能提供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还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加工服务。通过新书通报在网络平台上的以及网络摘要的制作等,开展在线咨询与专题检索服务,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二、网络环境下创新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对策
(一)改变传统观念,培养服务意识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多对读者创新服务没有足够的认识,读者创新服务也没有成为其工作的重点。在网络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使得网上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成为可能,进行读者服务需要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二)以读者为中心,追求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应当树立“以读者为核心”的理念,建立“以读者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对读者服务进行精细化管理,对读者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及时了解读者的意见,对读者的意见进行分析和反馈,建立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读者的信息文件,为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参考,认真研究,提供个性化服务。结合信息文件进行数字图书馆构建,虚拟的网上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探索新的功能和新的信息服务。
按照传统的服务,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基本上是读者自己来解决他们关注的问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上只是为读者做一些简单的工作。现在,读者层次结构日趋复杂,单纯的馆藏书显然不能满足这些读者的需求。由于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的快速增长,每一位读者已经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从书海中获取信息,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以充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提供新的服务,根据每个读者的需求,提供非常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给每一位读者带来便利,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给他们什么,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体现。为了满足不同的读者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要求,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大市场中,扩大了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
数据库是一个在线图书馆特色馆藏的书目数据,包括数字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数据库和地方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资源数据库。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大力发展在线图书馆,其中包括信息的存储、处理、通信和交互于一体的图书、期刊、音像资源、数据库和其他类型的信息知识的有机结合。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多种媒体内容,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服务机制,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一种新形式。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基本业务的保持和发展;复合图书馆最大的特点是采用集成化的概念,将传统的书目数据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和用户界面进行有机整合。复合图书馆的综合检索平台,集成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所有功能和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四)提高馆员素质,引进更多专业性人才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31-02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读者获取信息的首选工具,通过互联网,读者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图书馆作为高校学术文化的信息中心,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如何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顺利跨入数字化时代,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个性化需求,为高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已经成为了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一、图书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落后的服务形式和理念
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对象固定,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等读者上门的服务,即主要是以图书馆为轴心的“读者―图书馆―读者”的借阅服务方式,习惯于等读者上门。馆员比较安于现状,服务不够热情主动,不能主动向读者供给更多的服务,使服务工作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
(二)馆员专业素养不高
馆员在高校中地位不高,使得图书馆队伍不稳定,业务骨干的不断流失,导致馆员整体素质偏低。多数馆员从事的是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具备计算机操作、数据库知识、网络开发的图书馆专业人才不多,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
(三)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虽然高校的校园网资源已经普及到图书馆,各教学单位,包括学生的寝室也都有网络,但网络服务没有同步发展,在给读者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使得图书馆现有资源利用受到限制。
二、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内容
(一)创新服务理念
坚持科学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服务质量是否良好,读者最有发言权。图书馆的工作要做到以读者为主体,围绕读者的需要为读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即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提高馆藏的文献利用率,增加图书馆开放时间、扩大服务对象,吸引多层次读者群到图书馆借阅。总之,“以人为本”就是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应该是根据广大读者的需要来开展的,以读者的满意度来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尺度。
(二)创新服务的内容
1.信息资源方面
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础,因此,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直接影响创新服务的效果。
(1)推行图书荐购系统,优化资源建设。为了提高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多数高校图书馆推出了“图书荐购”服务平台,使校内职工和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科研需要在网上进行新书推荐。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图书馆都开展了新书荐购、好书推荐,使资源建设更加符合读者的实际需要,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2)挖掘优势资源,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特色馆藏建设和特色资源服务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重点和趋向。随着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尤为重要。只有各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互不相同,图书馆从网络获取的资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点,建设具有其专业特色的专题文献数据库, 这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在网络时代赖以生存的资本。
(3)参与资源共享,保障文献提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与日俱增,图书馆面临着文献指数剧增与图书馆经费紧缩,用户文献需求日益增长与图书馆资源有限的两大尖锐的矛盾,因此,文献资源共享成为一种迫切需要。馆际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文献的互借传递不仅能大大满足读者需求,更是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各图书馆要进一步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优质服务目标。
总之,图书馆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手段整合开发信息资源、优化资源建设、参与资源共建共享,建立起具有特色的学科收藏。要有计划地采购图书,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馆藏文献体系。
2.服务方面
(1)定期开展讲座。由于现在的大学专业设置较多,很多学生在入学后很长时间都不了解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和工作形式。所以,应该定期在学校内开展专题讲座,特别针对刚入校的新生,使学生了解如何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及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习。
(2)建立导读服务体系。导读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馆藏文献指导读者如何查找和阅读文献的工作。读者通过图书馆的导读服务系统,能快速查询到自己所需文献,提高文献利用率,还能通过导读服务,迅速理解某本图书的内容,指导读者选择合适的书目,节省读者的时间。因此图书馆应开展导读工作,建立健全导读制度,并设立导读反馈,及时收集采纳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使图书馆的导读咨询工作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
(3)科技查新服务。提高学术水平,是各高等院校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馆内文献资源、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的优势,在科研立项、成果评审、申报奖励等方面为学校和地方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提供优质的科技查新和信息咨询服务。
(三)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培养
知识服务是一种基于人力资源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否有效地开展,是与其服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紧密相关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对馆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同时要不断引进、开发人才,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中,高校图书馆已不再是传统的藏书场所,它应该是一个新型的图书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只有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大胆地进行服务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信息社会,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读者。
【参考文献】
[1]张静.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智能手机用户开放的手机图书馆服务[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6):64-68.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北省档案局要求2003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室)送交现行文件资料,并要求各级档案馆(室)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198-0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信息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为了争取网络时代中的一席之地,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馆员素质,使其资源得到最大效益地利用。这就促使图书馆要重新构建它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以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效果、高水平的信息服务来吸引和留住新老用户,从而使图书馆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特点
(一)信息需求的多样性
传统的图书馆馆藏以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为载体,用户的需求也主要体现在这些文献类型中。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用户的信息需求已由原来的稳定性、集中性、有限性,逐步向随机性、分散性、多元性方向发展,由过去单一纸质文献需求转向多种文献的需求。这种急剧膨胀的信息需求,使图书馆面临的用户信息需求成倍增长,信息需求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越来越多地转向各种新型的电子文献。
(二)信息需求的时效性、及时性
信息需求快速高效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用户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客观要求。网络时代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在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知识老化节奏加快,使得用户信息需求的频率加快,通过印刷型文献获取的信息已很难再保证其新颖性。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逐步在实现共享,信息传播的速度快,用户随着知识传播频率加快而必须加快获取信息、吸收知识的速度。用户充分占有信息、利用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有了现实的技术手段与平台。所有这些都进一步激发了用户对图书馆高效化信息服务和方便快捷传递方式的渴望,甚至于许多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到图书馆查阅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了,而要求图书馆能够全天候地超越时空距离,更加快速便捷地提供信息服务[1]。
(三)信息需求的数字化、网络化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图书馆用户愈来愈多地依赖网络信息资源来满足信息需求,各种电子出版物、专业数据库和网络信息正在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刊目录、文献索引,而是越来越多地转向了专题资料、科学数据、综合分析等经过深加工的信息。对信息载体的需求也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印刷型书刊文献资料,而是更加青睐五花八门的各种电子出版物、声像资料和网络信息[1]。
二、服务方式创新
(一)多样化服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版物的载体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图书馆馆藏是以印刷型文献载体为主,此外还包括缩微载体、磁载体和激光载体。但近二三十年来,电子和数字出版物的优势日益凸显,他们的载体体积小,信息含量大,检索功能强,而且借助于网络技术,发行速度快且易于共享。面对新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文献载体形态和内容形式的不断变化,用户对以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印刷型载体的信息为主的需求,逐步转向以录像带、光盘、数据库等多媒体电子文献以及大量的网上信息为主的需求[2]。
(二)多元化服务
由于用户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多元化,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服务方式没有摆脱馆藏文献的物理查检与传递,咨询服务也是收效甚微。而现在的信息服务方式正向多元化、合作化、优质化等方向发展。同时结合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形成一个新旧兼容、多元并存、相互支撑的新格局,逐渐地将传统服务向现代数字化服务延伸,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以方便使用与充分享用。除此之外,传统的用户服务活动是在图书馆内开展的,其服务活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满足用户全天候的信息需求。而网络向我们提供了24小时的方便服务,它将空间由实体扩大到虚拟,由区域扩大到全球。突破了这些限制,使得服务人员提供服务时更加主动[3]。
(三)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模式是针对用户所提出的个性化要求进行分析、总结,主动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知识信息,给用户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完善个性化设计,对具体用户所需求的系统界面、资源集合、检索工具与技术、检索结果等进行定制和推送服务,建立起适合于重点用户的数据库,形成自己的特色资源,实现完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实现人性化管理的理念。
(四)“一站式” 服务
“一站式” 服务模式集“藏、阅、查、咨、借”于一体,打破了以载体和用户为对象进行分室的传统管理模式,用户的借阅权限不再按身份划分,只凭借该馆的用户身份,则可平等享用这些开放空间内所有类型的文献资源。大流通、大开放的“超市式”模式,节约了用户时间,提供了宽敞舒适的个性化阅读空间,提供了平等、自由获取信息资源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争取每一个用户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4]。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策略
(一)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现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图书馆产生强烈的冲击。面对新挑战,图书馆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信息中心意识和育人服务意识。图书馆所有工作和服务要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从细微之处做起,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使用户能够熟练掌握所需信息的检索方法,掌握获取专业信息的手段,能够鉴别信息真伪,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充分认识图书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挥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交流中心和研究中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5]。
(二)加强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和用户信息库建设
实现图书馆管理自动化是网络环境下开展用户服务工作的技术保证和硬件支撑,是计算机网络化建设的基础。自动化建设必须走标准化道路,与国际接轨,使用户服务工作建立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数据库建设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图书馆馆内各部门、各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注意做好用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建立部门之间共享的用户信息库。把这些在平时工作中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及时地进行分析归类,以便于采编部门在采购各类文献资源时参考,也便于用户辅导部门在对读者进行教育时参考[5]。
(三)建设特色网络信息产品,重视网络环境建设
充分利用图书馆专业人员在信息收集、整理、查询、分析方面的丰富技术和经验,对网上无序的、急剧增长的、采用不同方式存贮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采集,尽可能将网络资源、馆藏数字化信息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购置的网络数据库等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用户信息需求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智能的信息产品。针对信息资源和用户数量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服务器的改造,注重电子阅览室的设备完善建设,建立局域网防卫系统,消除网络安全隐患,为用户上机和上网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不仅要掌握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检索技术等自动化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远程登录检索其他图书馆目录,用网络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和网络咨询服务;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图书馆员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更新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服务技能,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系统管理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适应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需要[6]。
总之,图书馆要在网络信息时代彻底转变服务思想、更新服务理念,加强与用户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时刻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和评价我们的服务,认同和尊重用户的个性差异,培养与用户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倘若我们都能以这种服务理念来指导日常工作,未来的图书馆才会在经济浪潮巨大的冲击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艳明.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校 图书馆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J].晋图学刊,2007,(4):25-28.
[2] 储荷婷,张茵.图书馆信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董沛文.用户需求信息服务模式的演变及其特点规律[J].现代情报,2008,(1):69-7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78-02
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知识集散地,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献信息中心,教学科研的重要辅助,大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重要课堂,是教学科研的基础和支柱。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硬件建设已经逐步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但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却远远不能满足网络时代下师生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师生的服务要求,支持高校教育教学,就必须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应用新技术,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方法,面向读者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读者服务由传统服务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转变。如何使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潮流,尽快进入高科技阶段,在为读者提供信息网络技术服务的同时,使读者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这是当今世界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很值得认真研究。唯有给读者高效率、高水平的创新服务才能使图书馆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馆藏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服务观念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在图书馆的发展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图书馆顺应时展、参与社会竞争的武器,也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就是指图书馆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主动了解各类读者的不同需求,分析读者需求类型及需求特点,并且适时地更新服务观念,改变服务方式,调整充实服务内容,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从一个行业、一个系统、一个单位来说,不创新就意味着落后,不创新就意味着不适应,而创新,就意味着发展、意味着活力、意味着希望。要创新,首先要有全面创新意识,即在观念上、工作思路上、管理上创新,引导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进取,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更新知识,在服务中求创新[1]。创新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新的时期,高校图书馆应通过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传统的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未来的竞争是服务竞争。随着社会信息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工作者,不仅要有百问不烦的精神,还要有百问不倒的科学服务和创造。要让更多的读者自觉地走进图书馆,就必须下大力气在读者服务工作上创新,动脑筋想办法,给“读者服务”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注入新的内容,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高校图书馆的核心是服务,创新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标。为此,高校图书馆就应该确立“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现代的富有新时代内涵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并运用其专业技能和技术手段为全体师生提供服务。图书馆是社会需求产物,其天职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的内容
第一,把网络信息资源和本馆的文献资源有效结合起来,运用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为读者进行特定范围的文献信息检索,甚至全球范围的文献信息检索。高校图书馆局域网要与校园网相兼容,利用校园网资源,进行网上检索、预约、续借、查询借阅,亦可通过馆内检索终端直接进入互联网,检索其他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要进行二次文献开发,做好网上资源筛选。在网络环境下,将期刊的目录页扫描,编成资料索引,制成网页上传,以供师生馆内阅读。在进行一次文献开发时,要注意对互联网上无序杂乱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筛选后进行整理、组织,择其重要者将题目做到本馆主页上,并做好相应的链接,提供给广大师生。
第二,建立高校图书馆际间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以采、编、流、阅为一体的计算机管理,并利用计算机与通讯系统相结合的开放性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对内实现图书馆工作各个业务环节全面自动化控制,对外并入国际互联网。并结合学校的校园网,进行实体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利用本馆主页指导读者有效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并开通专门的客户服务部门随时接收读者的查询和意见,并统计问题的相关信息随后进行有效的处理,帮助读者以最快的方式获得需要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种类进行分类,提供便捷的途径让读者获取所需的信息。从而使图书馆由集中服务变成散服务,从面对面的查找走向网上的查寻。
第三,服务管理模式标准化、规范化和计量化;管理方法的立法化、制度化和条例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以及协作形式的国际化和知识产品的商业化等,以适应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坚持对富有专业个性的特色学科信息资源的不断创新,要加大特色学科信息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特色学科信息产品创新,建立起覆盖国内外权威的最新的特色学科信息资源库,整合本专业领域内的特色信息资源,引导特色学科带头人建立“个人网页”,准确把握他们的科研进展、科研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提供相应的特色学科定题、跟踪服务,鼓励他们开发和创造特色学科信息信息产品。第四,坚持采取多样化的个性化服务方式和服务项目改革,提供更高层次、更显示质量和水平的特色学科信息个性化服务。在服务方式上,要针对专业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对特色学科信息资源进行多层次开发,以适应不同层次的特色学科信息用户需求;在服务内容上要依托网络开展延伸性特色学科信息服务,使网络真正成为特色学科信息服务的重要阵地;在服务项目上提供个性化的特色学科信息服务项目,满足师生们的要求,尽量发挥图书馆功能的最大化。
3.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实施对策
第一,建立完善的“读者服务”体系:包括综合利用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复制服务、咨询服务、检索服务、定题服务、编译服务、报道服务、展览服务、情报服务等各种方式,有效地满足各类读者对文献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电子服务:即以计算机和现代化网络技术为服务手段,以网上阅览、检索、参考咨询和查新服务为主要形式为读者提供电子信息[3]。开展文献信息的调研服务。包括文献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对文献信息进行综述、述评、预测、建立数据库等提供文献信息导向服务。图书馆要引导读者正确选择文献,帮助读者解决在学习研究工作中,选择文献的各种具体问题。并且要积极组织信息资源。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知识挖掘和信息增值服务,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排序、有效组织与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光盘数据库,保存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等不同的信息;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信息网站和文献信息数据库。
第二,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时常掌握读者的阅读动态。图书馆可以借助网络展开调查并进行调查报告分析,印发宣传单收集读者的意见。
第三,重视培育职业精神。要培育职业精神,首先要对图书馆馆员进行职业价值的宣传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图书馆事业人文理想的认同;其次,要引导图书馆馆员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价值观念与人生目标,使其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工作[4];再次,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规范馆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协调馆员内部以及与师生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图书馆要发展,就要改变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变被动服务为主为主动服务。
综上所述,图书馆是一个文化的宝库、信息的枢纽、知识的集散地。服务是图书馆的天职,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服务是其生存的基础。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是21世纪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主题。高校图书馆要认真分析服务对象的结构变换,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高校图书馆要立足于为广大读者提供充满人性的优质服务,使图书馆永远成为读者汲取知识养分和获取智慧果实的乐土,以此推动高校图书馆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高校图书馆还应该针对现有的状况认真地分析和应对,寻找出更多的信息服务项目和有效方式,持续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才能实现新时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吴晖.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冲击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而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获取网络化,又将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传统的读者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创新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探究读者需求,转变服务理念,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读者的社会需求。
一、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主要是由书刊的采选、编目和书刊的借还、上架和排架等日常管理和服务环节所构成。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是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或馆藏专题文献。文献流通方式是借阅图书、期刊和报纸为主,它的服务围绕着纸本文献和图书馆阵地展开的[1]。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以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为重点,主要服务方式是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制等。由于经费、人员、设备的限制,图书馆服务工作有许多局限性,同时也束缚了工作人员的思想,服务模式相对单一,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
(一)由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型服务模式发展。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主要功能是尽可能储备大量的图书文献资料并展开借阅,由于缺乏对外开放,造成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封闭式管理变为对社会开放,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社会开放过程中,图书馆除向社会读者发证、扩大期刊借阅范围、面向社会开展文献检索和咨询服务外,有条件的图书馆可在远程教育方面有所作为。应该认识到这些免费服务项目做得越好,越受读者欢迎,也越促进经营性项目的发展。图书馆应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主动接触社会,摆脱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逐步建立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2]
(二)从单一化的服务转向多样的和有针对性的服务。
过去,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类似于行政机关,其服务的特点是“等”。因而,有无读者或馆藏图书、报纸杂志利用率的高低、读者借阅的满足率以及服务效果从不过问,这就决定了图书馆的单一的、重复性的书刊借还以及简单的书架整理。而在网络背景下,为了满足高校学科建设和读者对大量的、多样的、国内外的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料的需要,学校加大了对图书馆建设的力度,在硬件设备、书刊资源采购上投入了较大的资金。高校图书馆面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那种单一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在网络化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3],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必须拓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向服务的多样性方面发展。
(三)从浅层次的文献提供型服务转向资源整合、信息采集等多类型服务。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以收藏、保存图书、期刊等纸张为载体的文献资料为主。因此,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一是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资料;二是为读者提供馆藏专题文献。而在网络环境下,这种传统的、浅层次的文献服务,不仅不能满足读者日益个性化、特色化的信息需求,而且也由于这种与需求相脱节的服务,客观地减少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因而也导致高校图书馆应有功能大大减弱或萎缩。在网络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提供如下方面的服务:文献信息检索、图书馆网上主页的信息导航和网络资源导航、特色数据库、电子阅览室、定题跟踪和科技查新咨询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扩大了服务内容和信息中介的功能。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一)转变服务观念,确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如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互联网正在使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服务手段和服务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转变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和服务观念,要确立“一切为读者”的观念,即读者信息需求引导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建设。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介入到网络信息服务领域,形成了一种既充满生机又竞争激烈的格局,这对图书馆与读者的相互关系、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运作环境以及服务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个开放的体系中读者已不再是信息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信息内容和服务手段的主动选择者、设计者以及信息服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从信息服务的被动选择者向信息服务的主动选择者的角色转换,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地位,彻底改变了读者与信息服务的相互关系。[4]
(二)建立特色馆藏数据库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北省档案局要求2003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室)送交现行文件资料,并要求各级档案馆(室)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一、建设服务主导型的公共图书馆体系
(一)公共图书馆应该把数字化建设作为提高服务的首要目标。二十一世纪的图书馆注重数字化的发展,这也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新技术的改革等因素,信息越来越为人所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因此,要想满足读者需要,符合时展,公共图书馆就应该借助网络,收集、整理网络信息,并提供给客户相关的信息。此外,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处理,使得信息以数据库、多媒体和超文本的形式存在,是图书馆对传统设施的深化、延伸。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应该以服务主导型为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更高的要求。
(二)把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首要责任。公共图书馆是传播知识、密集人才的最好环境,有着综合的学科、丰富的资料、充足的知识等特点。在提升了馆舍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等同时。在现实角度上说,信息时代的新事物日益发展,任何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服务都将被淘汰。公共图书馆具有提高读者素养、满足读者需求,更对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规范图书馆模式,必须新服务观念、注重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公共图书馆只有在这些背景下,创新服务环境,并利用新技术提高服务水平,满足读者的最大需要,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完成新时期的特殊使命和责任。
(三)服务性图书馆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公共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服务创新的体现。图书馆处在信息时代,不仅具有收藏、流通信息的功能,而且还能够深层次的加工信息,满足读者针对性的需求。
当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硬件设施、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网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公共图书馆不断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特征在公共图书馆上不仅体现在外在条件和工作形式,更是通过其服务的内容体现出来的。这种现代化需要创新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价值。
二、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策略分析
(一)在日常的管理中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关的体现。在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必须从以前的以“物”或者以“书”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第二,要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机制、服务理念,逐步确立读者的主体地位,及时的维护和实现读者的利益,满足读者的需要。第三,公共图书馆要以服务读者为主体,给读者提供热情的服务,鼓励读者主动参与、主动交流、合作。这样就有利于读者和图书管理员的互相了解,使得管理员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二)要建设资源共享设备,完善知识的增值服务。第一,图书馆必须建立知识管理中心,包括开发的知识系统、并整合以前的传统图书资源,以实现知识的增值服务。另外,公共图书馆也应当把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体系逐渐由线条型转变为网络型,以减少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障碍。在分析、选择、整合知识的基础之上,深层次的挖掘信息中的有用部分和隐形部分,使知识服务的本身产生价值,实现创新,满足读者需求,以提高服务的有效性。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公共图书馆要建立强大的资源保障体系,由于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是读者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所以图书馆应该优先考虑资源建设,将资源共享提到议事日程。第三,为了避免公共图书馆之间因为资源的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公共图书馆必须发挥信息的最大功效,为特定的读者找到相应的资料,提高服务的有效性。
(三)转变观念,积极创新。第一,服务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就是思维观念的转变。最为服务主导型的管理模式,我们应当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的创新,不断改变和完善管理的思路和方式。我们要倡导服务意识,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第二,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最近几年的图书馆界,逐渐引进了这一观念,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在这样的理念的推动下,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以计算机管理的方式对读者的出入进行管理,并设立入关手续等的相关办理场所。这些就要求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理解和关心读者,并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充分体现服务的价值、完善服务过程。第三,创新思维体现在思想意识的解放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观念,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热情、态度更加亲切,图书馆的管理人性得到加强,这也反映了图书馆尊重、关心读者,激发了读者的激情,满足了读者需求,实现了服务水平的飞跃式发展。
(四)公共图书馆必须增强服务的便利性和时效性。第一,图书馆服务的目的就在于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图书馆工作者为读者服务时,要尽可能的满足读者的要求,不能不主动,为了推卸责任轻易的说出“不知道”、“不会”等。无论读者有什么问题,图书馆工作者都必须及时的回答,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及时的解决,要采取措施及时获得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机制更多的是考虑图书经费的投入、馆舍的面积、设备的配置等问题,一味的注重图书借出量、读者数目等硬性指标,很少考虑到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实际需要,更很少关心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传统的图书服务只是以书和硬性指标为要求,不顾及人的感受。所以在这样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下,尽管工作人员的工作井然有序,但服务水平却很低很薄弱。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和滞后,阻碍了图书馆改革工作的进行,一定程度上给改革制造了阻力。因此,图书馆必须改变这样的服务模式和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于读者。这对图书馆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但这也是图书馆发展新思路的体现。第二,图书馆必须建立统一、协调的网络操作系统。信息化的建设,既是图书馆所面临的时代要求,也是图书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和完善图书馆的信息化过程,逐步建立统一、方便的信息操作平台。同时,图书馆还应当加强内部的管理,优化服务水平、简化服务方式,打破工作者和读者的障碍,开发和建立人机对面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曾强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使信息产品能够顺畅的流动,以实现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公用,提高信息的利益效率,从而促进知识、资料的共享。第三,图书馆在布局设计和环境布置等方面应体现人文主义和“以人为主”的理念。图书馆的馆舍是工作主体,是图书馆重要的财富,也是联系读者和工作人员的桥梁、纽带。馆舍也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因此,我们要以服务读者为目标,逐步以“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实现服务的最优化和服务的便利性。另外,也反应出公共图书馆的时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是社会信息资源中心,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为求知者服务。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技术迅速普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也随之提高,不仅促进了读者的智力、能力的增长,还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不仅要传承以前的传统的工作模式,还要积极踊跃才创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以保障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发展,使图书馆价值和服务水平最优化、最大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