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16 09:21: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

篇1

一、研究背景

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地理素养的前提下,找出其中主要的、对今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地理学科素养。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转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我们做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加快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不过,目前学校教育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水平,地理课堂教学中依然以传统教学理念。而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案例教学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全面做好核心素养下地理课堂的案例教学工作,对于我们做好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案例教学开展中,不同教师也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持有积极态度。不过,在实际过程中,推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知普遍不足,片面的认为地理学习中仅仅通过死记硬背便能够过关。整体上看,学校管理中,对于地理教育内容及其价值普遍缺乏明确的认知,特别是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认知程度更是非常有限。所以,从教师层面,由于尚未对地理教育的认知特别是对于地理教育核心素养的认知没有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因此,地理课堂案例教学中,教师很容易会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二)教师案例素材选择渠道单一,尚未形成系统化案例素材库

案例教学中,教师选取的素材来源主要以网络、课本、日常生活等不同方面。不过,在各种各样的素材来源下,如何选择与教材能力要求相符的典型案例,则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筛选。在案例选择中,部分教师仅仅注重案例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案例的知识性。因此,案例选择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并没有建立系统化、专业性的素材库,教师具体应用教学案例时,每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筛选。

(三)案例教学中没有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缺乏一定的引导。相应的,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也缺乏对于学生案例讨论的指导,甚至存在着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相违背的情况。同时,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时,大多以小组讨论并由代表发言汇报方式为主,而在讨论中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讨论不积极、不主动的情况,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提升建议

(一)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在案例教学中的认知

提升核心素养在案例教学中的认识水平,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提升合作及互动性水平。同时,教师也应该重点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推动地理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首先,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确定将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应用到地理案例教学中来,在能够明确课堂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更好的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理案例中来找出并分析问题,通过不断探索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能力。

(二)确定案例筛选原则,建立案例素材库

篇2

在新课标的推动下,高中地理课程更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用所学原理或概念,对实际中的地理现象、地理成因以及相关的地理规律进行一定的了解与探索,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正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的特点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教师只教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提到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而案例教学却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问题的源头,积极动手实践,并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

其次,深入实践,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案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有很强的实践性。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多来自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与现实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拓展环节,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或是搜索相关的资料,了解地理教学在实际中的具体状况。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围绕一个知识点,收集相关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学生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探究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注重双向交流,侧重总结归纳。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十分重要,学生了解案例后,要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遇到教学难点或是学生没能充分理解的问题时,从旁予以一定的指导,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探索下去。这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而又独立思考的过程。对案例进行实际研究后要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和资料进行汇总,通过分析整理归纳后得出结论。通过对分析综合理论的具体运用,达到促使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目的。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的具体环节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提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和案例教学的学习评价四个环节。

1.提出案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案例,可以采用口头叙述、阅读教材、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出示案例。呈现的案例应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索。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圈层相互作用”这一节的内容中,通过“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这一案例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很想知道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是怎样形成的。

2.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后该如何解决问题呢?这时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为单位,以教材上的知识点为基础,针对案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小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做出决策。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的分析过程进行启发、引导,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使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分析案例、解决问题。

篇3

一、对案例教学认识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地区,就广泛地用于法学界、医学界、管理学界等领域,并在逐渐尝试在普通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我国目前新课标要求下,案例教学用于地理教学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亮点。

案例作为一种研究工具,用于教学,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案例作为教学手段,使学生处在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境遇。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材以案例的方式编写,并且在实施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每册均设置近二十个案例,这足以说明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案例教学使师生交流从单向信息改变为双向交流。学生在看到案例后,先要用所学知识,经过缜密的思考,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以正确的提示和引导。这就调动了师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取得良好教学效果”[1]。案例教学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案例,以案说理,以理解决,说明地理的实际意义及思考相关的地理现象,学会用地理知识思考问题。

案例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不足主要有:(1)、案例教学效率较低。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花费相当长时间形成的典型,与课堂教学目标契合的案例为材料,这三方面都具备往往较为困难,特别是案例的形成花费的时间很长,这样就会产生效率低下的问题。(2)、案例教学所授知识是点状、片面性的。“因为案例叙述的是某一事件,各个案例之间没严整的结构,而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让学生对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能够让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却难以向学生系统阐述完整的知识结构全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等,也就难以汇兑进一个整体框架中。”[2](3)、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及热心参与。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思考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决策和采取适当措施的能力。这种方法旨在训练学生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案例教学法是阐明基本原理、强化理论学习的有效手段,让学生把实际情况与有关理论模式和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如何把所学的理论和知识付诸实践,所以教育者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也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从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源于实际的自然现象和人的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对已发生的典型事例的真实写照,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一系列地理现象,需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如《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一文呈现了西亚沙漠地区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目前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解决农业出路的发展方向。

2、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从地理教学过程来看,案例教学应以师生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或在课堂中组织对地理案例进行研讨和评析,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整理地理案例,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学生对《沙漠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不但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水资源利用发展方向,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区位因素等理论性知识,使理论和实践得以完美结合。

3、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从地理教学目标看,地理案例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对通过对《沙漠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水资源利用的知识,而且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政策,科学技术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能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地理案例教学的作用。

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选编了许多很好的教学案例,如沙漠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等。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解析、研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同时实现了地理案例教学的作用:

1、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由于案例往往提供了地理事实材料和情景,学生想要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需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并让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提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案例分析的多元结果,推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2、案例教学最明显的表征是师生互动,教学同步。如何让学生进入问题情景,使用案例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案例提供了广泛的问题情景和自由的思考空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较大的发挥余地,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改变了单一的知识传递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信息传输,情感交流和意向沟通。

四、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首先,提供呈现地理案例,呈现方式有印发地理文案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现,模拟再现实际情景等等。呈现时机,地理案例可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呈现,或在某一章节教学之后呈现,本人在讲授《地求上的水》中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就呈现《沙漠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一文。

其次,分析和讨论地理案例,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地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通过让学生对问题的研讨分析得出问题的结论。

最后,总结和评价地理案例。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拓展,一般由教师主导来完成,如《沙漠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比较清晰的水资源利用发展思路,然后结合实际,提出本地区(贵州省三都县)农业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使案例教学的知识得到拓展和升华,体现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意义。

篇4

【Key words】The cas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In the form of 1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它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间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种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1教学过程开放。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1.2学生自主学习。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发挥很大的目主性。

1.3探究性。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1.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寒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另外,许多尝试按教学的教师都认为案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剂良方。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产生与案例角色有情感联系的意识,将自身融人案例情节和角色,这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自然是水到渠成。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两种形式

高中地理教学仍然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做基础,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明显提高。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案例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决策能力的途径之一。案例的使用有不同方法,这里时论两种,一种是分析型,一种是决策型。分析型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一案例分析一内容扩展。下面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案例(缩略):

在北京市郊区的杨镇有一片面积近3000的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京东大芦荡休闲旅游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并纷纷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井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纷纷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当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最终,当地政府对该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纳了环保志愿者的建议。

呈现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起着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分析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及价值观取向。

这段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

内容目标:国民环境行为价值分析

案例:要湿地还是要度假村?

案例使用: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反映出的环境价值观

结论:环境价值取向起着决定作用扩展:从环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并认识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

分析型案教学需要教师从案例中,提取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基本原理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一步步学习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判断方法。

决策型案例采用分段式学习方法:案例(部分)呈现一提出问题一学生思考、判断、决策一案例(部分)呈现一检验判断或决策。这种学习的特点是案例本身为学生留下疑问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判断和决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曾在教学中使用过的案例(缩略):

包头是最大的工业城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偏西的河套平原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市区人口目前已超过100万。包头是“包克图”的转音,意为“有鹿的地方”。1750年仅有600户人家,1938年设市,1957年建设大型钢铁公司后,城市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对包头钢铁公司的选址问题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三个规划方案:

A、包钢在河西,新城在河东,新城近包钢,距旧城14-20公里;

B、包钢建于离旧城不远的台地,周围发展为新城,远期可与旧城连成一片成为一个整体;

C、工业区、新城、旧城分散布局。

篇5

引言: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地理情境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及归纳的教学手法。案例分析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对于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探索

1.利用案例提出地理问题。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躁厌烦心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地理这门课程,知识点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活跃,不能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笔者的做法是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针对这一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探寻问题的答案。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在课前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们都知道哪些地区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2)我们所在的城市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3)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都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然后再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便于更好的掌握地理教材。

2.利用案例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生活,案例应具有详细的资料与数据,并且贴近生活,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并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地理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即找到案例的关键点,根据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对于案例中存在的地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例如,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笔者先给出一组土地荒漠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反映了怎样的环境现象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假想自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解决这一现象时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怎样具体实施这些措施等。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案例证明地理原理。地理原理,即地理规律,是指所有地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必然会产生的规律现象。地理原理有难有易,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设定不同的地理案例情景,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正确且普遍存在的地理规律。另外,教师也可改变传统教学策略,通过对于地理案例的分析与教学,为已有地理原理进行验证,以帮助学生对于抽象的地理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2012年12月7日于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道路交通严重受阻,日本地震厅还发出了海啸预警。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揭示出板块运动规律及地震的成因,加深学生对于地震这一地理现象的了解。

二、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反思

1.受教材版本、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的影响,有些教学案例的选择受到了限制。这种局限性为课堂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种状况,教师要适时调节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案例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的现象。

2.案例教学是通过几种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使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很难全面了解。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争取做到以点带面,由一个知识点引出所有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

3.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对于案例进行更好的讨论与研究,就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于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计算好进行每个环节的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让案例教学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4.有些教师授课时过于注重案例的数量而忽略了案例分析所带来的实际效应。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其时代感与现实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更好的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避免了教师对于这些地理现象的枯燥陈述,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不断探索的学习状态。

三、结论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50-02

一、案例教学的背景和定义

(一)背景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的,后经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二)定义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里的案例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收集的典型事件、人物或者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别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新时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创新策略和建议

(一)做好案例的选择和呈现工作

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呈现对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案例的选择与呈现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在案例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教师要特别谨慎与尽心。首先,选择的案例不仅要与所学的知识有关联,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现实和实际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要学生认为地理是可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而不是让学生觉得地理是无用的学科。其次,案例的呈现要打破以往的呈现方式,不能只是简单的用文字图片呈现,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仪器,多种呈现方式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高中地理的黄河流域治理的章节中,教师就要避免直接说教,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通过一些文字和图片、影片来编写一个案例:由于地势地形以及河流冲击的原因,在世界各大河流两岸,居民都是居住在比河流高的地区,但世界有一条河流例外,居民居住在比河流低的地方,这条河流就是黄河,在黄河下游很多居民都居住在比河流低的地方,当地居民戏称黄河为“地上河”。同时教师也要向同学展示一些有关“地上河”的图片与影片。看了这个案例,很多同学都会好奇,会有很多问题,如河流不都是在“地下”流吗,怎么流到了“地上”呢?想到这些问题,很多学生就会觉得非常好奇,为了弄清问题,学生不用老师监督就会自己主动去找查阅资料,寻找答案。这样图文并茂的案例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好地了解案例内容。

(二)善于利用问题来进行案例教学

教师不能仅仅简单地呈现案例就可以了,重要的是通过巧设疑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样案例教学才是有成效的。教师呈现案例后要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隐藏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师生可以一起探讨案例中的各种问题。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可以产生令人吃惊的效果,使学生不会觉得地理无用、无聊,而是积极去思考问题,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根据黄河流域的治理案例,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以下几个问题:(1)“地上河”形成的原因?(2)“地上河”的主要危害有哪些?(3)“地上河”的治理方法有哪些?(4)如何才能根本的治理黄河?等等。通过案例教师把要教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小问题,再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主动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中,学生就需要不断地查阅各种地理资料,在了解“地上河”为什么形成之前,学生就必须先掌握黄河流域的地形地势以及气候等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就慢慢了解了黄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这就比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说教的效果要好多了。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希望通过案例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是希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把地理知识“活学活用”,这样案例教学才是有意义的。例:在地理教学中有关空气保护问题,就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空气保护这一节知识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阐述空气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再通过书本、多媒体等向学生讲解当前存在的空气问题,再以此引出教学案例,在2012年,我国各大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不仅造成了空气质量的下降,更危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其危害是巨大的。老师向学生呈现案例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雾霾天气是如何产生的?②雾霾天气有什么危害?③雾霾天气发生后,该如何去做?④以后如何预防雾霾天气的再次发生?学生看到老师提出的问题之后,就会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分析有关雾霾天气的种种问题,通过对雾霾天气的分析和探讨,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空气保护的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会发现地理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可以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难题,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生地理知识,也才会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运用地理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篇7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地理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和总结,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通的规律性原理,不单指向“教”,也涵盖“学”, 教学法有机整合,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意义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旨在通过精选案例,采用全面参与、平等对话的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概念,养成独立判断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意义主要有六点:一是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二是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四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水平;五是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六是有利于推进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

二、案例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

1.案例教学中的教师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导演者。课前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课上,主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探寻特定复杂的案例情景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课后不断更新案例,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

2.案例教学中的学生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具体应做到:一认真准备。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和相关内容,从错综复杂的案例中寻找问题,发现线索,预料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作好记录。二积极讨论。以案例中的“角色”去观察思考“假设案例”中的问题,锻炼自己的思维分析能力,锻炼自己面对复杂多变情况的判断能力,锻炼自己针对案例拟订方案,制订实施程序,确立实施重点的能力。三总结收获。讨论后,总结自己在案例阅读、倾听、发言准备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在对案例理解和适用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报告。学生通过参与案例分析讨论,既提高了决策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

地理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对于地理教学至关重要,大致有以下2个阶段:

1.设疑指导阶段

通过案例展示,学生充分感知案例情境后,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和盘托出,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设疑后,教师一边要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情况,并依据学生探究的进程进行个别指导,同时掌控课堂纪律等;一边要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把握主题、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系统地阐述问题等。这样就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小组讨论阶段

通过自主的析疑探究,学生获得了个人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其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推举一人负责协调、记录和整理,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并融入小组交流和讨论中。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百家争鸣,允许见解有争议,无须达成共识。如在选修二“厄尔尼诺现象”中探讨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时,因为答案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旨在挖掘群体潜能,培养合作精神。

3.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是地理课堂中最后阶段由教师主导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不断对知识的理解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并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分析能力的提高和地理情感的升华。总结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案例本身所蕴涵的各种知识或道理,让学生形成和完善知识体系,增强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或现象的正确认识,能够对类似地理问题或现象进行知识迁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二是评价学生在前几个阶段中的表现,以正面激励为主,充分肯定在讨论中积极参与的同学,表扬有创新思路的同学,客观地评价在自主探究中得出的各种见解,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四、结论与展望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开始并不着眼于讲授系统的地理知识,而是按照精选的地理案例来组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思想,学会发现地理规律,最终培养学生地理认知能力,为掌握地理系统知识服务。其实施过程,决非摈弃系统的地理知识,而是更加符合系统教学的要求,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类似地理知识的能力,以获得点石成金的技能,达到终生受益。故案例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地理教学的必要途径,而在地理课堂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亦是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5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清楚的看到,不仅仅提升了高中学生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不断的完善和巩固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让高中生在案例中温习和巩固已经学习的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够不断的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笔者结合现实的教学实践,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并提出了自己对于案例教学法的一些思考,以期能够为今后的地理教学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最早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使用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至今己有近一

百五十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中,案例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企业

管理领域,其相关内容和经验体系日趋完善,并逐渐在广阔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而案例

教学方法开始应用于普通教育学领域则是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虽然该方法在教育学中

的运用不及在法学界、管理学界等领域运用的成熟,但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尝试越来越多,

不少教育工作者开始对案例教学方法投入了极大地兴趣与热情。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地理教学来说,能够更好的吸引高中学生将自身的兴趣点投入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当中。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从这里来看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展示到学生面前,不仅仅给学生一种真实感觉,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更好的实现既定的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首先,改变地理教师过去的教学理念,转变以往教师为主体教学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要想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于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的教育,只有他们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够有效的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为积极主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和模式,真正的转变教学思维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建立的一种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不断的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这种平等的关系应用到对于学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其次,需要将高中地理教学引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实物化,针对高中地理当中有些是涉及到学生生活所在地区的内容,针对这样的内容的教学教师应该将学生带出课堂,走到田野当中让他们真正的来感受这种地理现象给学生带来的直接感觉。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到城市里面来亲身体会城市功能的分区,这样的话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自身的掌握可以让学生们亲自体会到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意义所在。通过这种实物性的讲解学生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当中就可以将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特色展示到学生面前来,让学生真真正正的认识到城市分区功能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由于这些内容很实际,学生都有兴趣,发言的积极性较高,思维也比较活跃。通过讨论,很容易得出功能分区的概念和意义。

最后,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一些大型的地理知识和那些不容易在教室里面和校外展示给学生的案例,以多媒体的形式来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这样的话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来欣赏到地理知识,还能够通过欣赏这些高中地理知识的案例,来感受到高中地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将高中地理教材中所提及到的台风、干旱、暴雪等气象灾害和地震、火山喷发以及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过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对于这些自然灾害的爆发形式以及破坏的程度都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些生动的影像资料不仅仅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些地理现象的内在机理,从而将高中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有效的联系到一起。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案例教学内容,将这些案例真实有效的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地理知识当中案例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所在。同时成功的把学生引入到案例创设的情境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他们强烈需求进一步对案例呈现问题的探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这里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认识上面的提升。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案例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且还需要学生积极和有效的配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将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许应鹏;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盘吉军;;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6期

篇9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环境中。所以对荒漠化的认识本来就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习这一课时,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认真组织,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让学生理解人类的那些活动对本区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产生那些危害,如何防治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张,让学生感受到防治荒漠化的紧迫性,并反思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再思考,从而达到三维教学目标。这就是案例探究教学的优势。

在案例探究教学中,对教师有何要求呢?学生是否喜欢一门学科,关键在于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而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是上好这堂课的前提。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教,是为地理兴趣而教,不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这也是地理课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所以,地理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使命,明确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认真组织并实施案例探究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地理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当然,地理课不可能每一堂课都需要这样做,但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这也是我们提倡采用“案例探究教学”的原因之一。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认为,教材与师生的关系应该是教师、学生与教材形成一个系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丰富。教师应该努力促成学生与教材的直接联系。教材不等于课程,也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对教科书进行适当的“剪裁”、“增补”和“加工”,使之更适合案例探究教学的实施。所以,在案例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用课标对教材内容适当整合,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调整教材内容或活动的设计上;同时还要做好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工作。案例探究教学提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理解和运用知识,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但自主学习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在课堂上,当学生充满兴趣地思考、争辩、探究时,教师要适时引导,避免活动盲目和课堂秩序的混乱,更不能放任自流。

篇10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改变传统概念教学

而案例教学不论是“从例到理”,还是“从理到例”,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从而发现概念,并从中发现书本研究总结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较好地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从而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不要学生去寻求这些问题预定的唯一正确答案,而是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以及多种可能的解释。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注放式教学方式。从教育心理学“需要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心理上一旦形成了“自我实现需要”,应会为实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必欲求之而后快。这时,他的思维火种就会熊熊燃烧,就会想方设法置疑、释疑,为自己的成功披荆斩棘,使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篇11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本文对高中地理实施案例教学加以探讨。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的特征

在教学中,案例的使用经常会被泛化,只要是用于教学的实例,如教案、教学体会、教学实录等,都可能被称为“案例”。为了区别教师经常使用的各种例子,本文将“案例”界定为用于学生探索学习用的专门实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具备如下特征:

1.情境化。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引用一些鲜活、真实的实例,但这些实例往往不具备情境性,如在讲“人口迁移”问题时,可以使用从我国温州地区到法国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在巴黎逐渐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事例。一般教师会把这个实例作为“举例”讲述给学生,而且不可能讲述得比较详细。如果把“温州城”事例加工成案例,使其成为一个有迁移背景、具体时间、地点及移民生存状况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情境”。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征。

2.典型性和针对性。地理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整合过的一类教学资源。专门为教学开发的案例都有明确的重点,有清晰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教学案例,自己开发教学案例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即使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也大多是一些未经加工的素材,如新闻报道。尽管这些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但它并不是专门为地理教学准备的。

3.内容丰富、相对完整。一个出色的案例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4.可读性强。优秀的教学案例常能吸引学生阅读。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案例的可读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既然案例的使用者是学生,如果学生对阅读案例失去兴趣,案例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案例应有既能令人愉悦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特征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它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教学过程开放。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2.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自主性。

3.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四、高中地理实施案例教学的要求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56-02

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把现代教育思想划分为人文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以及创新教育思想等,现代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所形成的主要观点已经被人们达成共识,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教育形式多种多样,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所以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地里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之一。其可以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

1促进学生更充分发展

1.1案例的开发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地理原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有非常强的结构联系,因此,其相同结构的内容非常少。但是,高中学生理解最为困难的还是许多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以及地理过程之间的联系有区别,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比较抽象,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使这些抽象的地理原理、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直观化、具体化和形象化。从客观上引入实际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1.2案例的开发使静态的地理知识过程化,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拥有广泛的自由度、增加展示自己的机会,可通过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相对于地理教学案例而言,一般提供了详细的地理理事实情景和基本材料,学生需要制定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举一反三、迁移模拟、引申扩展、类比评价等,努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独特见解,学生可展现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具体措施,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可通过进行分析、总结、抽象、概括教学案例中所包含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想,并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进而提高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1.3案例的开发使外部的地理知识内在化,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案例教学是“做”中学,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是内化了的地理知识,是使人懂得、能掌握的知识,是有着知识的具体性,而不再是让人难懂的,用语言过度凝练化的难懂文字,它能很快的被运用到实际中去,去解决处理适用于与它相适应的问题。经过很多次实践后,学生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而不是所谓的空想主义,因此它有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的。

1.4案例开发使雷同的地理知识模式化,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观念:在高中必须学习的地理中,区域开发和国土整治属于区域地理知识体系。大小一样的区域地理在其构造上有很多的类似点。假如将这些区域地理知识一条一条的按照一定的条件讲解,那么必定使很多知识出现冗长复杂,就会使这些知识在学生的思想中产生混淆,超过一定的度,就使得学生对地理产生厌烦感,从而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从上面提到的形势中,可以看出,将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储备归纳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了。

1.5案例开发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实用化,提高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兴趣:各个地方地理实效性与人们的社会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当下的活动与将来的发展都与地理案例分不开的。地理案例可以一些抽象,生辟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平易化,让学生很易于接受 ,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能用理性的思维方式理解和关注身边的生活和社会,把书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达到经世致用的原则 ,这就是这个案例的功效。

2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1参与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有利于地理教师专业精神的发展:地理教师的专业精神可以理解为地理教师对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度和深度。具体来说,指的是从事地理教授的人在工作岗位上中表现出的勤恳敬业、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热情开朗,积极进取等的精神。从下表可以看出,教师参与案例开发的过程中,从“不愿合作、不愿意参与”到“私下合作、小范围参与”再到“主动积极的投入”,专业精神得到极大的发展。

2.2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善:教师的知识储备体系被有些学者分为一下三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这三方面知识协调均衡增长,是地理案例开发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感知到某些因素与指定的案例教学相关,才会将有关的信息作为案例素材收集起来。从“选择素材”、“编写案例”再到“调整案例”的分析过程所需要的理论支撑就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2.3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1)规划与设计能力:“地理案例开发结构模式图”可以看出,案例素材来源渠道广,教师并不是随意地确定主题和课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学校特色、社区优势来选择。另外,教师确定主题和课题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力结构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等因素。

(2)组织与协调能力:地理案例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要素。通过很多实践证明,组织与协调能力的高低对一个来说是很重要的。主要是指校内外的人际关系,校内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3)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时候给学生讲授的知识是很深奥与复杂的,所以在讲授之前,作为教师,必须得有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与处理二者是统一的,必不可少的。收集是处理的基础与条件,处理是收集的结果与量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要有收集信息的能力,具体是:调查、搜查,考察、文献检索等方法。处理信息的方法是:类比、归纳,总结,综合,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等的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