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16 09:21: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在此,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上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初中生,在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难,如包括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等。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这些正是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的好时机。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搞好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大胆改进教学方法。

我国素质教育提出多年,作为素质教育重头戏的数学教育效果到底如何呢?现实生活中,数学教学,远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造成此种局面,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原因恐怕还是数学教师的素质跟不上时代的节拍。素质教育说到底主要是由教师来贯彻和实施的,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效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差得较远,为此我们要大胆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注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尽可能抑扬顿挫、语调丰富,多采用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怀着轻松的心情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考,从而对初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能勇敢接受挑战,认真面对困难与挫折;在教师的赞扬中,能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培养了自豪、充满信心的情感。正是这些情绪反应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

三、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精神。

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组织模式,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和机会。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一是课堂上多给学生留些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二是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三是运用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真正实现主动参与、合作。

篇2

在数学教学的思想教育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古今数学成就比较突出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史料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在数学教材内容中,很多思想性的数学命题都反应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实施的成果以及正确性,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加强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思想教育。其次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统一性、制约性等唯物辩证注意对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思维辩证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性逐渐加强,培养其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最后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中不仅需要对学生传授教学知识,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所学进行实践,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拥有对学习的毅力,并且要有独立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并逐渐养成习惯,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最大的帮助。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环境教育

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的主要过程,通过对课堂中的课堂氛围进行渲染,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课堂教学学习的兴趣非常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很好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的同时还可以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也是教师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的主要途径。比如说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生动趣味的讲解、崭新的解题思路等使自身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而且需要教师以鼓励性的微笑、和蔼的态度以及恰当的表扬来对学生的成功进行肯定。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更加信任自己,要在课堂教学中以谦和、热情的态度进行授课,打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只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并且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教学,提高整体素质,达到数学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数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包括文化素质以及专业素质,将两者有效的结合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数学教学不仅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数学思考方式、综合应用能力等,这也是课堂教学内容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其中,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需要将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忽视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形成点与结构认识进行强调,不再让学生以机械识记的方式进行学习,数学教学中的概念以及命题教学时目前素质教育中需要重点加强的对象,并且对概念的认知的形成,公式等推理过程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等都要十分的重视,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将知识点讲透,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再有就是加强思想方法是教学。数学知识以及方法的形成是具有规律性的,是解题的思路的根本,从而构成了数学思想。其方式也就是利用什么样的手段和工具去解决问题。所以,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挖掘出其内涵的数学思想以及方法,通过其思想方法具体思路制定教学目标,并将教学内容与之结合,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四、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活跃性较高,教师也就是将这一特点作为加强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的锻炼。下面将总结出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培养学生坚韧的精神和自制力。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有急于求成和中途放弃两大问题存在。所以教师以这两大问题为中心点利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难、顽强独立的品格。

篇3

二、遵循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一)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在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认清自身的职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当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学时根据初中阶段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听课、讨论、问难、解答、实验操作、练习、总结评价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坚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确立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具体而言,教师的教学应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需求,同时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一些深入学习的机会,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适当降低要求,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练习与巩固上,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篇4

素质教育逐渐地提升到教育的重要章程,并且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那么,初中数学应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呢?

一、实施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全面开展德育教学

构建学科德育体系,创新性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这是初中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学生的德育与智育同样重要,甚至比智育更为重要。只有拥有好的德育思想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重点提高学生能力

优化学科知识体系,丰富学生课堂参与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着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3.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身教养;加强学生的智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和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体育教育,确保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劳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开展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

1.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数学教师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占有比较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初中数学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具体做法如下:

(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整个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开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整个教学工作教学理念发生变化,才能引起整个教学活动的变化。

(2)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及学科素养。一方面,从教师的道德素养方面讲,教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品格,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从教师的学科素养方面讲,只有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演讲技巧、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亲和力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保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良性循环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师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只有抛开压力和枯燥,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第二,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从多方面评价学生。让学生在比较自主的条件下,向最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进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条件,主动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努力地竞争进步。第三,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只有做好自己的引导性工作,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合作,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可以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师生之间传统的重复性“讲解—听讲—记忆”基础要点的模式。尽管学习方法和传授过程比较枯燥单一,但这是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起点,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是提高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一种或多种新型的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数学教学模式。当前已经逐步运用到教学过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与活动型教学模式以及学者和教育家当前大力倡导的情境型教学模式、合作型学习模式等,或者完善后的比较初级的创新模式“拟定目标—学生围绕目标自学—教师点拨重点与难点—评价与矫正—课堂教学小结”。

4.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细节

素质教育对于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把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等教学细节中。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在目标实现和具体实践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对一般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以下几方面却处于忽视状态:第一,数学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第二,数学学科与学生的真善美培养,数学学科与社会、生活、个人的教育;第三,数学学科与学生的习惯及作风教育;第四,数学学科与学生的心态培养等等。这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把这些教学目标渗透到每一堂数学课堂上,渗透到数学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初中数学的素质教育需要很长时间的实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具体的教学实践会影响到素质教育进程及素质教育所能达到的目标状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快速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禹丽娟.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

[2]单红杰.刍议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

[3]侯永沛.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科技风,2011.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