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德育要求范文

时间:2023-08-16 09:21: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课改的德育要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8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教法已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教师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领悟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掌握新教学技能,才能担负起增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中学生,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使部分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刻不容缓,不仅事关学校,而且事关家庭、社会。我们只有把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联合起来,才能把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抓好。总而言之,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课改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进和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是每位教师值得冷静深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从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老师”的任务,更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应从改变教学观和改变评价观两个方面更新教学理念。第一,改变教学观。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以及参与到活动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引导学生。第二,改变评价观,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初中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还不能了解,又不善于自觉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以及教学中,耐心、正确并全面评价学生的进步,对于每个学生的质疑,必须耐心的教导,决不能埋怨或者责备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

在学校,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优化自身心理素质的要求。若教师经常闷闷不乐,使学生紧张、情绪易波动、没有热情,甚至先入为主地对学生抱有明显的偏见,这对学生无疑是一场灾难。所以,教师为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施加有力的影响,以保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先培养自身的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以“爱”作为教学的基础,要对学生有耐心,以公正无私、民主、体谅人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甚至应每天检查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令人有愉悦感,让学生一听到铃声就有“盼”的感觉,让学生对教师有信任感,有安全感,有仰慕感。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情感交流呈现了积极的状态,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断完善自我,竭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不少初中生自信心较差,主要体现在有的学生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就自认为自己不行,产生自卑感。这样的观念十分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善于引导学生,并让他们在参加平时的课堂活动中建立自信心的要求。比如,在平时的一些班级活动中,老师均不参加,让学生自己组织各个环节。长期这样下去,每位学生的潜能都会得到发挥,学生也会逐渐充满信心。这也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只参与不参加,并在教育过程中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承受能力。这样学生会越做越好,自信心理也会不断增强。另外,教师也应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关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教师正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落实到所有教育活动中去。这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项基础工程,只有真正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步入坦途。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就进一步促使教师在对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作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除了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行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态度和情感外,还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更要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之中,与学生建立真正的友谊,以适应新时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志芬.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价标准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3).

篇2

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一直比较滞后,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严重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要将教学方法与内容两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寻求创新突破。

1.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1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灌鸭式”地传授学生知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基于这一点,我国的高中生在与国外学生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比如在创新方面,我国中学生明显落后于国外中学生。因此,在新课改下,就必须彻底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2]

1.2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高中语文教师应是细心的心理专家,善于分析和把握学生的感情。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将更多的情感投入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知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难处,帮助他们找出学习问题,并提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热情。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习比较研究法,从而更深层次地揭示教学方法的优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尤其相比于美国、日本的高中语文教学法,这样更有可选性,找到比较适用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3]应用比较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左右式的横剖比较,了解同一课文的差异,也可以做纵贯式的上下比较,了解同一时空不同时间的差异。

1.3应用多媒体教学

21世纪,学校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对此,在教学方式上也应当借用新科技的力量,提高教学成效。高中语文教师可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提升教学操作技能,将其娴熟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可制作声情并茂、图文结合的教学课件,选取重难点将其打印出来,为学生详细讲解。同时结合高考的热点话题,将语文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加在课件上,注意实时性和正面性,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创新

语文教学内容应当正面化、针对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由于语文内容一直比较滞后,不涉及热点话题,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授课时,适当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一段时期内国内反日情绪比较激烈,日本不反思自己的罪恶历史,这是必须谴责的,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打砸日本电器,以此表明自己的反日立场,则显然是不对的,容易引发学生的极端情绪,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对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的优势,例如教授川端康成的文章时,可以与学生详细探讨日本的心理文化,向学生推荐《源氏物语》,分析日本的等级文化,并延伸探讨日本的古代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另一面。在古代,很多日本人觉得女性是有原罪的,她们的这种原罪会陪伴她们一生,而受到世人的误解。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母性崇拜”,许多男性都有“恋母癖”,例如《源氏物语》的男主人公源氏公子,因没有亲眼见过自己的生母桐壶妃子,听说自己的继母藤壶妃子相貌酷似生母,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了对继母的违背人伦的深深爱慕与眷恋。[4]同时女性又被当做魔鬼被人惧怕,一旦女性母亲一面的面具被撕去,就会有一个可怕的幽灵出现。在《日本女性史·近世》中就讲述了一个故事:普通的农村女孩卖给妓院只能换到十三两钱。即便如此,被卖掉的女孩也毫无怨言。因为她们受到的教育就是为了家的利益,为了孝敬父母,牺牲自己的幸福是应该的,所以日本的女孩为了家庭而被卖掉,不仅没有人鄙视,反而会受到人们的称赞。[5]这样一方面不仅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日本文化,而且使他们不做出过激的行为等。另一方面,在详细介绍日本文化的基础上,还能够进行中日文化的比较。一个成功的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当向学生灌输做人的正确理念。

为落实创新性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课程的障碍,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落实高中语文新课改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国勇.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2]盛新凤.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和美语文”的理论和实践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08(04).

篇3

•在任何时候,把你想要说的放给学生说出来,你要做的放手给学生做出来,你想到的要学生也试着想到,直至青出于蓝胜于蓝——改变思路就像原地不动向右转一样简单:把原来课堂上你做的一切试着都让给学生做

•让学生讲课文,让学生讲题,让学生做实验,让学生做规律总结,让学生自我订正作业,让学生教学生(兵教兵)

放手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看、想、说、做,真正动口、动脑、动手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230-01

随着现代化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提高,体育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任务也越来越重。体育教育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强身健体方面,还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1.体育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现代化的强健人才

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活动的减少,使人们的身体活动能力越来越差,所以体育的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是以现代化的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主要特征的,需要人具有现代化的思想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以客体为存在基础,并通过主体意识去推动社会向更新的目标迈进。现代化的人才不是天生的,是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产生的。在促进现代化的因素中,健康的体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素质人才还要具备多方面的优良品质,比如信心、意志、毅力、道德、品质等,这些在体育教育中都能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培养。所以,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促进人的健康以及培养综合素质的责任。

2.体育教育能培养人的拼搏创新精神

体育运动可以使人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励人们追求具有社会意义的生活目标。任何一种竞技比赛对参与这种活动的人的行为而言,都有一种促进和社会助长因素。即竞争目标或者同伴对手的竞争行为,对自己构成的心理压力,从而刺激和强化了自己的行为强度。

有关研究表明,在有对手和无对手的情况下,体育活动不但成绩有区别,而且相差许多。竞争对个人积极性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而竞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上、学习上有不知满足的进取精神,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体育中的竞争正适合培养竞争意识的需要。现代化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一个高素质的人应具有求上进、敢拼搏、勇于进取的竞争精神,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展示自身才能方能取得成功和发展。体育教育不仅具有时展的竞争特点,还具有创造精神,使人在竞争中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潜能,进而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

3.体育教育能培养人规范自我的调控能力

体育是人类社会积累起来的、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的社会活动。如奥运会,它把世界的运动员集聚在五环旗下的力量,并不仅仅是体育,更重要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及体育所代表的人类和平意愿和人类共同活动准则的感召。人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认识和遵循体育活动特定的规则。创造成绩的奖励与违反规则的惩罚,都是对社会契约精神及其文明生活方式的模仿过程。因此,对体育参与者来说,就是一种良好社会适应性学习过程。从体育活动的过程和特点看,体育对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也具有良好的作用。任何体育教学、训练或比赛活动,都伴随着严肃的组织纪律性,严格的练习要求及统一的行动方式,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能深切的感受到集体活动对个人行为的要求与约束,进而有效地促进人们形成遵守社会活动规范与纪律的行为习惯。

4.体育教育能培养人的想像和创造力

人的现代化并非全无选择地接受即成的,成功的社会现代化过程首先依赖于人对社会行为的选择与批评;其次,人类的知识更新和发展使人的成长已经不能简单地依赖已有知识的传承,更有赖于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体育作为人为社会化的功能实践方式或途径之一,对人的创造特征无疑是能起到鼓励和培养作用,因为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独到的更新和创造精神。运动成绩的提高、金牌的取得、新纪录的创造,都象征着人在体质和精神上的每一步成长。对任何一种新纪录的褒奖,实际上是对人创造特征或能力的确认和鼓励。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就是对人的竞技行为符合现代道德观的创造性地肯定。体育不仅仅有助于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自身创造、追求与发展。

篇5

新课程的实施是教学理念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课程对体育课程有了全新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这些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有助于改革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实践。因此,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体育课程改革获得成功的前提。做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一、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

《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做了特别灵活的处理,放弃了具体的规定,只是规定了学习内容选取的原则和范围,而且这个范围是开放,动态,可发展的。特别是在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体育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从新颖,能引起学生好奇的内容着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的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意愿。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减少运动项目的选择,并明确其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培养专业的运动员。

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与其后天的练习有关,但与其先天的遗传也有较大的关系。所以,每个学生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是不相同的。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并建立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像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现在可能所有班级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学人特胖,有的不但胖个子又高,跑起步来挺费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教过的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平时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18-01

1.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的内容非常广。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认读生字、分析文章结构等现存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要突出语文学科审美性与人文性的性质,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光凭已有的经验来教学,这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会让教学陷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做一个科研型教师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有着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我们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与创造者,要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认为,要做一个科研型教师,就要多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养成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要注重积累,不要等到用时才读。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搬教材的原文,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教教材的教材观,实现用教材教。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准确而全面地掌握,要对教学顺序与教学主次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使教材更加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更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其他书籍。教师不仅要专,更要博,这样才能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博采众长,多看"闲书",如经典名著、富有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等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这样教师才能厚积薄发。

2.做一个创新型教师

要更新观念。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即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树立起新课标倡导的“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首先,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提出要将创新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要真正落实创新教育,就需要认真学习这些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与课堂,并将这些理论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完善,以真正达到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与落实。

其次,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能动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课堂教学中闪现学生智慧与创新的火花。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者与学生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积极的教学活动中来,并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再次,设计开放式教学。传统教学是封闭的,教学只是对文章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只局限于对教材的教学,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标准答案的,这样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整合教材,开放教材,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提出个性化见解。

3.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叶澜提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再优秀的教师,再精彩的课堂,也难免会有瑕疵,如何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这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深入反思,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的习惯,做一个会反思、善反思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进入最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3.1 在学习中反思。学无止境,我们的教学也无止境。我们要在不断地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加强反思,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在学习中反思,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最先进的符合学生学情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

3.2 在实践中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反思,除了要总结一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外,还要认真思考哪些目标顺利达成,哪些没有达成,没有完成的原因在哪里;教学中哪个环节最精彩,哪个环节学生参与意识最强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对以后的教学进行优化与改革。

3.3 在借鉴中反思。现在各学校都非常重视让教师观摩优质课,以使教师借鉴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教师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由于不同的学生群体对同一教学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教学表现,我们在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案例时要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忌不分教学对象的盲目照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角色,做一个科研型、创新型与反思型的教师,不断实现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在教学中身心愉悦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苗淑芬,樊荣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转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10).

[2] 金树培. 深化课程改革:教师践行三策略[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9).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72-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享受的语感,发展语言思维。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因此,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 开展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成长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审美情趣,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语文学人文内涵特征显著,开展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开展情感教育?如何在情感教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教学实践证明,可从古典文学开始。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前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作品。通过学习和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能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作者的人格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的作用。例如《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叙述,这让我们从中领悟到生活中要检点自己、反省行为,做人必须诚实、守信。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就是要从中汲取古人的思想精华,来丰富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内容,可以修身养性,可以激发我们养成热爱自然、关爱生命,享受生活的健康情趣。

2 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我们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方式、观点方法有其独特的地方,不一定要与教师一样,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思维方式与独到的想法,我们要给予肯定与引导,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各不一样,对同样的文本内容的理解都各不相同。例如:在《背影》一文中,作者写自己四次流泪。虽然连写了四次流泪,但文字表述的并不重复,而且同中有变,情感丰富。四次写了“流泪”,抒发了作者的不同感情,并且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其内心真挚的感受。阅读文本让我们体会到丰富的意蕴与情感都藏在文字的背后,文章给每位读者留下巨大的审美空间,每个学生都表现出对父爱的思考。探究的过程,就是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撞击、冲突、融合。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倾听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尊重他们的个性体验,关注他们平时的表现,及时调整策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3 探究合作学习,践行新课改理念精神

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理念。合作探究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过程中学生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点拨,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探知欲望。教师的点拨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点拨太具体,学生会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利于思维的培养。点拨的不到位,学生会感觉问题太难,不利于探究活动的继续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应重典型、出实效。在合作探究任务完成后,再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语文知识内容丰富,为获取新的发现,就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力求做到节时、高效,紧扣文章主旨展开探究。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时,在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能从课文中找出反应“战斗场面”的叙述。初读课文学生感觉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困难时,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其中的“论”字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引导吧,学生马上把文中反映战争场面的段落与文字找了出来。

4 设定教学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的、和谐的,因此,作为语文就是首先要设定教学目标。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以有利于教师设定切实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入学习状态。只有保证学生是在做与课堂有关的活动,才能顺利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探究、质疑问难中开展学习。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就制定了这样的目标,让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能否把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分角色表演的剧本,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把人物性格特点努力的展现出来。为了能够让自己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都反复阅读课文,讨论有关的内容,同学们显得非常的有兴趣,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顺利的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

总之,反思是为了改进,思考是为了提高。我们每一个人应积极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主动融入到新课程之中,吸取先进课改成果,投身到新课改的浪潮之中。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反思,在实践中进步,语文课堂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篇8

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教学中需要改革教学观念、改革教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考试评价、改革师资现状。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利于思想情感教育;有利于智力智能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我的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学生要学好英语,不能缺少合作交流,合作与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英语课堂中有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才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有了竞争,学生之间才会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显露能力才华,能展示他们的自尊、自主、自强的精神风貌,在活动中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取长补短。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在这一过程中,我注意安排好优差生搭配,充分发挥优生对他人的带动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在课堂中强调合作交流,更不能忘记引进竞争机制。竞争可以促使英语学习者刻苦学习,奋力拼搏,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引用合作交流与竞争,更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2、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座位安排上优差搭配,让他们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其次,对于有优越感的学生加强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如在课前5分钟的班级情况或新闻报导多由这类学生去做,采用激励措施使他们十分乐意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最后,对于有自卑感的同学,自己多操心,时刻关心、鼓励、启发他们,为他们设计比较容易的课堂活动。例如类似Advance With English中Reading部分A.C部分的问题由这类同学来问,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亦由他们来回答,中段过后就培养他们在前一类同学的帮助下尝试难度较大的练习,循序渐进,让他们时刻能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最终使其乐于参加教学活动。

3、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4、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新课改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即:将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愿与新课改共同成长。成为课改的先锋。

学习语言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教学语言离不开反思研究。我们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有所创新。在反思中继承和吸纳传统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摒弃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不符合时展要求的东西,如"填鸭灌输、题海训练"等。通过英语教学反思,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并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新型教师。

篇9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简单来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一门工具,更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教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过程。传统的教师角色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强调以知识传授为主,重知识、轻情感的应试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对教师教学和自身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我认为要努力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 讲课时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

1.1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难解的古诗时,利用了解背景故事和展示画图示意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解中带趣,方可让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教师这时交给他的学习内容,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如《桂林山水》一文中,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桂林的水怎样?桂林的山怎样?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由于抓住了主要的问题来设问,使他们在阅读课文时知道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1.2 教师讲课不仅要有感染力,而且还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一定要跟你一起融入到课文中,就如同看一场精彩的电影;小学生好奇好胜,求知欲望强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从这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动力,使他们乐学、善学。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情趣并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特点,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时用幽默的语言、时用严谨的辩论、时用抑扬的语调、时用饱满的激情,总之让学生的心潮随着教师的感情激荡澎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情绪。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感情融洽,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点:一是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既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能缩小师生间的距离,能给语文课堂教学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二是倾注爱心,教师只有奉献爱心,教学才能收获成功;三是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来上课,发挥语文教学情感化的作用,全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1.3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得教学方法。如今新课改中的新语文教学方法形式繁多。比如讲读法、分析法、比较法、直观法等,教师想要把课教“活”,最重要的途径是启发式教学,教师是催化剂,学生是主体,因在新课改中提倡的是“自主探究”的学习,如果启发式教学手段运用得恰当,就能有满意的效果。

2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不少语文老师看重的是学生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听、读、写的能力培养,但要需要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就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索取更多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使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

2.1 预习——学习主动权首要环节。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教师可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怎样给每个小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小标题?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呢?同学们通过认真默读和思考了解到每个小故事都在循循渐进的塑造着一个小英雄的形象,所以文章必须这样安排。五个小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

设计预习不仅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从不同角度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及规律,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

2.2 自主探索——学习主动权的关键环节。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规范组合来表达一定内容,都同样渗透着字、词、句、篇、段等方面的知识,课文与课文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可以迁移的知识。

篇1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机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进行不断的实践与不懈的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改革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只有具备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教学观念,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将新课程改革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温床”。那么,新课改下教师应具有怎样的素质呢?这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笔者现就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的内容非常广。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认读生字、分析文章结构等现存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要突出语文学科审美性与人文性的性质,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光凭已有的经验来教学,这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会让教学陷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做一个科研型教师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有着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我们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与创造者,要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认为,要做一个科研型教师,就要多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养成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要注重积累,不要等到用时才读。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搬教材的原文,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教教材的教材观,实现用教材教。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准确而全面地掌握,要对教学顺序与教学主次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使教材更加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更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其他书籍。教师不仅要专,更要博,这样才能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博采众长,多看“闲书”,如经典名著、富有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等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这样教师才能厚积薄发。

二、做一个创新型教师

现代国际竞争的核心在科技,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没有创新性人才就没有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

首先,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提出要将创新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要真正落实创新教育,就需要认真学习这些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与课堂,并将这些理论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完善,以真正达到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与落实。

其次,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能动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课堂教学中闪现学生智慧与创新的火花。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者与学生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积极的教学活动中来,并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再次,设计开放式教学。传统教学是封闭的,教学只是对文章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只局限于对教材的教学,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标准答案的,这样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整合教材,开放教材,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提出个性化见解。

三、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叶澜提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再优秀的教师,再精彩的课堂,也难免会有瑕疵,如何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这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深入反思,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的习惯,做一个会反思、善反思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进入最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1.在学习中反思。学无止境,我们的教学也无止境。我们要在不断地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加强反思,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在学习中反思,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最先进的符合学生学情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

2.在实践中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反思,除了要总结一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外,还要认真思考哪些目标顺利达成,哪些没有达成,没有完成的原因在哪里;教学中哪个环节最精彩,哪个环节学生参与意识最强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对以后的教学进行优化与改革。

3.在借鉴中反思。现在各学校都非常重视让教师观摩优质课,以使教师借鉴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教师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由于不同的学生群体对同一教学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教学表现,我们在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案例时要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忌不分教学对象的盲目照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角色,做一个科研型、创新型与反思型的教师,不断实现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在教学中身心愉悦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新洪.做一个创新型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坛:中旬,2010(3).

[2] 张铖.如何做一个创新型教师.教学交流:下半月,2008(10).

篇11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1-0003-0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一、抛弃传统与扬弃传统

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让学生扮演一位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目的是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来进行采访,以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来突破将来时的多种表达法的教学重难点。教师过于强调形式的创新,黑板上只字未提将来时的多种表达法,也没有在课堂上明确提出要求,只提示了几个名人的名字供学生选择。结果,学生在闹轰轰的课堂上一采访就是大半节课,而真正的课堂目标并没有达到,热闹的背后收获得是浮燥与空虚。新课标虽然注重综合性,倡导生活英语,要求加强学生互相之间的沟通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却忘了课堂中原有的教学目的,导致了矫枉过正,本末倒置,一不留神,就出现了“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事故。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由过去注重语言知识与技能两方面扩展到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就是我们传统教学中所说的“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语言知识是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基础不等于能力,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和能力是辩证关系。然而,学生没有牢固的双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都将成为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我们的新课改又从何谈起呢?因此,我认为对待传统应是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扬弃的态度去应对,新课改不仅要求形式上的创新,还要求内容实质上的创新,这才是新课改的应有之义。

二、“满堂闹”与小组讨论

听了很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展开教学的课堂,学生讨论的热热烈烈,一派生机盎然之景象,细细倾听却是用中文交流,更有甚者,几个同学在漫无目的地聊天,小声讲,大声笑,貌似认真讨论;到老师叫代表出来报告讨论结果时,则大多是“Sorry,I don’t know.”老师还要很客气地说“Thank you anyway”,真是尴尬,这种名不符实的小组讨论就是“信天游”的满堂闹。因此,我们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一定要目标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要用什么形式等都要一一明确,让学生明了,才能达到预期的教

学目标。讨论的题目是多样的,可选的,可以适应不同水平及爱好的学生,同时也发挥他们的个性;并且要求讨论一定要用英语,蹩脚英语也行,记录员也一样一定要用英语记录在小组专用的笔记本上。比如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一本专供讨论记录用的beautiful notebook,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取上一个很cool的Group name。小组讨论,用在我们英语课堂的就是pair work,group work or classroom discussion,本来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但足要用得适当,否则适得其反。其实新课标里面不单提出了分组讨论法,还有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激励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娱乐式教学法,实验式教学法等等许多任务型的教学法,以满足多层次,多平面的学生需要。总之,教无定法,能够很好达到教学目标,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法。

三、“倒媒体”与多媒体

曾听过一节公开课,上课伊始便是悠扬的背景音乐,然后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或生动活泼的Flas,伴之以字正腔圆的朗读,接着是连珠炮似的一个个问题,还没等学生反应过来,鼠标一点,问题的下面就出现了问题的标准答案。老师行色匆匆,学生走马观花,眼花缭乱,“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虽然提出的问题学生也会去思考讨论,但学生说得再精彩,也不如你这鼠标一点,答案早已预设好了,一节课都是老师在表演,学生只是这场show 的配角,多媒体竞成了“倒媒体”。多媒体是个好东西,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这个信息时代,让我们的英语教学回到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上来,可能有些不合潮流,但过多地依赖多媒体也不理智,太花哨、太热闹就不是我们使用多媒体的初衷了。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英语课时,我建议大家最好给自己提个醒,多媒体只是许多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千万不可滥用;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来适当运用,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不能将自己局限在狭隘的经验圈子里,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一个“教书匠”变成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我们就必须要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新课程越来越走向综合化,培养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非常重要。综合能力强的教师,其教学才会充满活力,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教师基本上是分学科培养出来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综合素质欠缺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综合素质。

篇12

教育作为历朝历代最关心的问题,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前提下,国内高中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创新与突破,同时它也对高中英语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英语教学新理念,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学生观念和评价方式,让课改后的高中英语课程适应社会要求。

一、新课改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教师角色更多的转变成引导者。因此,教师应该主动从权威者的角色转变成知识交流者与教学活动组织者。从教学本质来看,课堂教学本身是平等的,所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教师要及时将新课改理念深入课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高中英语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很多高三英语教师认为,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大忙活,他们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抓成绩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从新课改教学理念来看,要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化发展,所以要从日常生活与学习进行培养。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渗透教学理念。

二、强化英语教学理念的方法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从新课标实施要求来看,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既有学习和表现优异的学生,也是学习和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居主导地位,发挥着权威作用,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虽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教学成果始终不理想。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将“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就会增强。当然,这一点和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有很大关系,只有师生处于同等位置,相互交流、沟通,才能及时解决学习问题。

2.提高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有效消除师生隔阂,同时也让提高学习兴趣变得更加容易。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及生活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因为不同学生的爱好、兴趣不同,所以在挑选教学内容时,必须结合学生特征,激发共鸣。例如,在学习polish这个单词时,我们可以将polish up与polish off结合起来学习,I will need to polish up my French if I am going to France for my holidays.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语法、句子的联系,还能因为句子贴近生活而提高学习兴趣。

3.增强课堂互动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受教学理念影响,大部分死气沉沉。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它对课堂互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要增强实践创新能力,还要从动口、动手能力独立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挑选、教案设计时,必须考虑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主动上台讲解课文内容,在台上、台下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明显比教师一个人讲效果要好很多,它不仅能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gesture手势、姿态,make a__of despair作出绝望的样子,It is a nice to invite them as well as the child,通过要求学生回忆相关句型,以句子的形式和其他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且编排对话,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同时也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方法。

4.活用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不限制语言知识掌握情况,适合各种技能学习与培养。在任务教学中,通过整合语言因素,能让学生从整体性练习中增强语言应用程度和提升速度。另外,对于动态学习,这也是节约时间的有效方法。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任务型教学,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学习技能和效率。

5.拓展课外活动与阅读量

面对升学压力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经受很多考验。特别是高三,英语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同时也是提高语言应用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时以及教学编排,多为学生安排阅读活动,在精读、泛读结合的情况下,掌握词汇,拓展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在新课标大力实施的今天,为了顺应时代要求,提高教学效率,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整合教学经验,在掌握班级学习情况的情况下,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