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09:21: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对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3] 中国化妆品行业网. 2016上半年进口化妆品率创新高[EB/OL]. (2016-07-25)[2017-03-01]. .
[4] 宋华琳, 李a, 田宗旭. 中国化妆品监管治理体制的制度改革[J]. 财经法学, 2015, 1(3): 15-28.
[3]李瑾.论城市化进程中的低端需求――以城市摊贩问题为例[J].城市问题,2009(3).
[3] 王石泉.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与服务体系重建[D].上海:上海复旦大学,2004.
[4] 杨团.葛道顺中国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新范式[J].管理世界,2002(2).
[5] 王静,范绮萍,李雪霜.我国养老模式发展与探索[J] .现代护理,2005(11).
[6] 王辅贤.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2004(6) .
[7] 吕宝静.老人照顾:老人、家庭、正式服务[M].台北:五南园出版社,2002.
[8] 苏姗・特斯特.老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9] 陈树强.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J].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3(4).
[3] 姚伟,曲晓光,李洪兴,等.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集处理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 (1):10~12.
[4] 李干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J].理论前沿, 2009(7): 5~8.
[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6] 国家统计局.200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7]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8] 国家统计局.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9] 陈润羊.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初探[J].环境保护,2008(11B):31~33.
一、街道重点调研课题
1、街道发展资金平衡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要点提示:针对街道建设发展资金流量大、平衡难的现状,围绕街道长远发展建设资金平衡要求,分析街道资金平衡现状,提出街道短期以及长远发展资金平衡的途径和对策。
2、在太湖新城快速推进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稳心留根工作。
要点提示:围绕太湖新城建设,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解决发展所面临的难题等方面,提出思路与措施,提升稳心留根的实效性。
3、街道功能业的布点、策划与争取。
要点提示:根据太湖新城规划要求,统筹考虑街道范围内功能业的布点,提出项目策划争取的途径及建议。
4、提高街道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效益的研究。
要点提示:在总结街道集体资产清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制约街道集体资产运行效益的各类因素,以“规范、完善、有序”为要求,从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入手,研究提出加强管理、提升效益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
5、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内涵的思考。
要点提示:以全力打造与新城核心区相吻合的建筑精品为目标,从建筑的形态、建筑的品质、建筑的内涵、环境的协调等方面,研究提升城市品位、建设水平的策略。
6、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要点提示: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制定城市管理的目标,以及思路举措,切实提升街道城市管理水平。
7、社区管理的思路与措施。
要点提示:按照现代化城市新型社区的要求,研究街道社区管理模式,在社区管理创新上提出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措施。
8、促进街道、社区集体财力稳定增长的方法与途径。
要点提示:随着太湖新城快速推进,街道也将处于加快发展的最后机遇期,突出以项目为抓手,对如何促进街道、社区集体财力稳定增长提出思路和对策。
9、打造街道社会事业亮点品牌。
要点提示:围绕为辖区居民提供给高质量、高水准的配套服务,重点研究如何抓好社会事业的发展,分析现状,提出打造社会事业品牌亮点项目的思路与途径。
10、在转型转轨条件下的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要点提示:在分析街道现有干部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围绕转型转轨的新要求,按照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目标,提出街道中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1、干部队伍作风效能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要点提示:针对当前工作对干部队伍提出更高要求的实际,治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慵懒散慢等作风,明确干部队伍作风效能建设的要求,研究推进落实的思路、举措。
12、提升街道内外宣传影响力。
要点提示:结合街道实际,重点从题材挖掘,宣传报道,建立机制等方面入手,研究提升街道内外宣传影响力的方法与途径。
13、街道维稳工作机制研究。
要点提示:针对街道目前维稳现状,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按照“一般问题不出社区,突出问题街道解决”的原则,重点研究如何加强矛盾预防、化解、稳控工作,建立维稳工作新机制。
二、社区发展特色课题
各社区要着眼明年发展以及自身的发展特色,调研本单位明年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不要面面俱到,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亮点、可供操作,调研题目自定。
三、相关要求
1、调研课题要紧密结合街道实际,突出明年工作重点,体现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各调研课题的分工领导要高度重视,对调研课题认真研究和部署,抓好调研中的把关、协调、组稿等工作。
司法实践中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刍议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蚌埠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刍议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探析——基于法学视角
跨国公司外派人员的薪酬设计研究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论列宁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历史作用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下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本质区别及创业优势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基于电子商务网站的推荐服务使用接受研究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淮北市依靠旅游业转型的策略探讨
中国建立境外军事基地的法学思考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分析
本地化视角下的企业网页简介英译策略刍议
我国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略论我国商业零售企业经营方式的十大转变
对十报告中“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解析
虚拟社会管理中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
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瓶颈与对策
积分对电子商务网站客户忠诚度影响研究
基于改革视阈的零售业营销创新模式研究
加拿大企业参与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研究
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省外贸发展的影响
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云南文化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芜湖市高校校园DM广告项目的开发研究
安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典型模式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失衡关系分析
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的出租车数量管制分析
交易费用范式下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对策分析
合芜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文化差异与融合
对促进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思考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多元治理探究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论中国化学说发展史的精神实质
商业银行办理出口押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安徽城乡一体化研究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权利性质的理性转变
法国邮政银行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笑永远是自觉的——论老舍的幽默创作风格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作用的非均衡分析
一、垃圾分类事业现状
我国的垃圾分类事业在逐步发展中进行了许多年,现如今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效果,垃圾分类行为已经日趋增多。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开展后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了提高、降低了污染、变废为宝等。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任务仍然较艰巨,和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垃圾分类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在发展中加以完善和解决。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居民的素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也不相同。垃圾源头分类是重要环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城市居民大多数对垃圾分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持有积极支持的态度。但多年来,中国城市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混放的习惯,目前仅仅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并没有落实行动,居民参与率不高,垃圾分类政策深化落实有一定难度。本文认为原因有三条。第一,居民没有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用于垃圾分类,随着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推出,“干垃圾”“湿垃圾”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让人划不清界限,居民缺乏专业素养,故在平时垃圾投放时仍然是统一投放。第二,长期以来,中国居民已习惯统一混放垃圾模式,已养成了行为习惯,加上目前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只在少数区域推广,大多数城市尚未推出强制性政策督促居民垃圾分类,因此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第三,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一部分社区仍只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而不是配备四种专业垃圾桶。由于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无法配合进行垃圾分类。
(二)基层执行力不足,缺乏监管
我国提出垃圾分类政策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足,没有真正重视宣传工作。第一,因为一部分城市尚未推行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各社区管理人员并未对垃圾分类足够重视。某些地区甚至出现社区负责人对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推诿,对工作互相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尽管我国政府重视垃圾分类问题,但没有落实到基层,无疑给垃圾分类政策的施行增添了难度。第二,政府监管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城市虽已配齐专业垃圾桶,但仍采用传统粗放型垃圾处理方法,就地填埋或焚烧,这一方式严重污染环境。第三,政府尚未对垃圾分类进行专业立法,各地缺少强制性文件的推出,缺乏整套法律法规支撑。部分地区立法空白或立法内容笼统,无法真正落实垃圾分类政策。
(三)专业垃圾分类公司规模有限,形式单一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与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的指导密切相关,但目前我国城市专业垃圾分类公司数目较少,规模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目前,专业垃圾分类公司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企业,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政府可通过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垃圾分类公司进入社区,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同时,社区还可将生活垃圾外包给专业垃圾分类公司管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此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增强二次循环。
三、完善我国城市垃圾分类事业的对策建议
(一)协助居民树立环保意识,提高主体参与率
近些年來,我国居民素质有所提高,但对于垃圾分类这个名词依然生疏。国家应加大宣传工作,使居民更快接受这一新理念,应落实到各城市各社区,明确社区管理者责任,在社区通过讲座、横幅、标语、入户宣传、社区宣传栏公布、微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垃圾分类问题向居民作进一步的宣传,积极宣传垃圾分类政策。社区应落实垃圾分类政策,更好地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使居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但是垃圾分类问题要因地制宜,各地市居民的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落实垃圾分类问题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有关部门出台的正式文件,采用多种方式向居民进行宣传。此外,学校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通过科普讲座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垃圾分类意识从青少年抓起,通过青少年带动成年人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
(二)各部门加强执行力度,建立完善监督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101-02
近年来,我国滥用人数增长迅速,滥用呈现加剧态势。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其中2014年新发现吸毒人员48万名。参照国际上通用的吸毒人员显性与隐性比例,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 400万。全国涉毒县市区增至3 048个,占全国县市区总数9成以上,其中吸毒人员百人以下县市区754个、百人以上千人以下县市区1 545个、千人以上县市区749个。2015年,全国共查处有吸毒行为人员106.2万人次,其中新发现吸毒人员53.1万名,同比分别上升20%和14.6%。同时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件多发趋势明@。滥用不仅威胁人类健康,同时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社会风险。目前我国滥用问题的治理还远远不够,因此,不断加强和深入滥用问题的治理研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对我国滥用问题的研究热点进行概要式梳理。
一、对以往研究热点的综述
国内学者对滥用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社会学视角对滥用问题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则是最近十余年才开始的。目前,我国学者对滥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滥用人员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
国内学者对滥用人员群体特征研究多采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有对青少年吸毒人群和女性吸毒人群等的调查研究。唐斌通过分析青少年吸毒群体特征时发现,亚文化的传递是青少年吸毒群体的主要特征,同时他调查研究了亚文化如何是在群体中得以习得与传承及群体成员的相互认同[1]。随着女性滥用者的增加,学者们对女性吸毒群体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刘晖等从女性社会学视角出发研究了女性滥用的特征,并认为相对男性而言,女性吸毒更有“被动吸食”和带有男性吸毒助“性”的受害者特点[2]。万志红通过云南青少年吸毒群体的调查发现,边疆地区青少年吸毒群体存在与内地滥用者不同的特征,其中包括年龄更加低龄化、受教育程度更低、民族多样化等特点[3]。随着新型滥用加剧,一些学者研究了新型滥用人员的群体特征。沈康荣首次对我国吸食新型的滥用者的群体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滥用人群凸显“三多”――男性众多,低学历人员多,无业人员多;滥用种类相同――主要是冰毒、和;滥用人数增长迅速[4]。
(二)滥用人员染毒成因及复吸归因的调查研究
段伟、祝小慧从社会心理动机理论研究青少年的染毒原因,认为青少年不良的个体心理如不加以正当引导,则可能会成为导致青少年染毒的重要内在心理因素[5]。廖龙辉在对青少年吸毒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青少年滥用行为的成因进行了“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6]。夏国美在调查的基础上从更深的文化和制度层次分析了青少年吸毒问题背后的原因[7]。莫关耀等通过云南滥用严重的八个州市的调查和访问,分析了云南省新型滥用的朋辈群体因素,指出交友不慎成为35岁以下青少年滥用新型的主要外因[8]。杨玲等通过对吸毒者回归社会后的认同感、归属感及复吸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之后普遍缺乏亲密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互动。不利的社会处境、社会支持的缺乏、归属感的缺乏等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原因[9]。
(三)滥用的社会危害的调查研究
国内研究者对滥用社会危害的研究主要从个人、家庭及社会等层面展开论述。秦和平的《西南民族地区的危害及其对策》一书是目前国内系统地认识西南民族地区的危害及禁毒对策的专门著作,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系统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的毒害,并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提出了积极的建议[10]。夏国美、杨秀石等人所著的《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型》一书,对新时期出现的新型滥用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新型吸食者与传统吸食者的人口学特征、滥用特征以及风险的对比研究后,发现新型存在传播快、心理成瘾性高、治理难度大等社会危害性[11]。
(四)滥用的防治措施及禁毒政策实证研究
这类研究有的从总体上探索吸毒行为的防治对策,而有的注重研究地方特色的防治策略。冯丽平经调查分析认为,戒毒人员复吸问题和后续生存教育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她对如何降低复吸率,如何营造一个“洁净”的社会环境和完善社区戒毒管理模式来巩固戒毒成效等进行了研究[12]。钱宁借鉴了社会支持网络的概念,调查访问了昆明在戒毒帮教、创建无毒社区活动中所采取的一些举措,从社会工作层面研究社区戒毒方法――即“金碧模式”[13]。韩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苏吸毒人群进行调查,提出“生理――心理――社会”为一体的社区戒毒综合模式,从生理、心理、社会三重维度构建了吸毒人群的社会支持体系,以此有效干预和治疗海洛因人群的成瘾问题[14]。陈曦、何咏梅研究了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禁毒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探索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色的禁毒教育的一些对策[15]。钟莹、梁国勋研究了如何运用个案管理方法在社区戒毒人员中开展工作,如何整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禁毒的专业化服务水平[16]。刘爱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昆明强制戒毒所经验,提出了包括脱毒治疗、教育管理等九个第一的“昆明戒毒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戒毒工作的特色之路[17]。
二、研究现状评析及展望
近十余年来我国滥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已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与访问,分析了滥用者的群体特征、吸食原因、滥用危害,提出了一些对吸毒人员的社会干预政策。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还存在如下缺陷。
一是国内学者多采用“现状、特点与趋势分析成因分析影响分析应对策略与结论”这一研究路径,研究模式较为局限。二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等方面还存在欠缺。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问题研究都以定量调查研究为主,滥用问题调查多采用简单问卷数据调查,在问卷的设计科学性与时效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吸毒人员的吸毒史、生命史进行深入持续性的参与观察、访问及行动研究等的质性研究还比较欠缺。三是我国学者的滥用问题研究缺乏对滥用问题进行社会学学理的探讨,应加强从社学学理的角度出发,加强社会文化层面分析解决滥用问题的研究,通过多视角、多层次对滥用群体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找到滥用行为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从而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有益的借鉴。四是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国内关于滥用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吸毒人群现状、成因、滥用影响、防治干预措施等方面,例如吸毒人群的家庭研究、新型相关领域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滥用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滥用问题不断演化与变异。滥用问题涉及政策、经济、文化、社会、伦理等诸多方面,为进一步减少问题的社会代价,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根据国内外毒情的变化,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利用社会学的学科在社会问题研究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强滥用问题的专题实证研究,同时不断深化拓展滥用问题的研究视角,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性研究,逐渐深化符合地方特色且有可操作性的滥用问题治理的社会政策研究,逐步构建我国的滥用的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1]唐斌.浅析青少年吸毒的群体性特征及防治[J].禁毒研究,2005(1).
[2]刘晖,刘霞.女性吸毒特质诱因的社会学述评――以新型为解释视角[J].学术界,2011(6).
[3]万志红.云南青少年吸毒现状分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1).
[4]沈康荣.新型使用者的群体特征[J].社会观察,2007(6).
[5]段伟,祝小慧.当前青少年吸毒危险因素及治理对策[J].中国药物依赖杂志,2008(17).
[6]廖龙辉.当前青少年吸毒行为现状及其成因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01(4).
[7]夏国美.社会学视野下的禁毒研究[J].社会科学,2003(10).
[8]莫关耀,杜敏菊.云南35岁以下青少年吸食新型的朋辈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6).
[9]韩丹.国外吸毒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述评――以美国相关研究成果为例[J].唯实・社会纵横,2010(3).
[10]秦和平.西南民族地区的危害及其对策[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
[11]夏国美,杨石秀,等.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型[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12]冯丽平.对吸毒人员后续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1).
[13]钱宁.社区戒毒的控制与支持网络――昆明市创建无毒社区活动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14]韩丹.吸毒与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以江苏吸毒人群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根据表4.1统计数据分析,2007年-2010年南充市城市供水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居民家庭用水趋于稳定,工业用水有所增加.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均生活用水在减少.城市供水不足与日益增加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会愈演愈烈。
5 嘉陵江中游南充段饮水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5.1 政府政绩观的偏差
嘉陵江水环境的持续恶化,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求经济的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例子屡见不鲜.“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造成了环境问题的积患成疾.面对脆弱的水环境和严峻的水污染现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领导者必须旅行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绿色GDP持续高效增长。
5.2 南充市环境监管能力较弱
环境监管能力较弱存在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环境监管设施较差,检测仪器不足,设备较陈旧,技术水平较落后,属于客观原因;其二是环境监管机构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弊端。
5.3 城市居民环保观念及其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居民的消费观念以及环境保护的观念深深的影响着一个城市能否和谐发展.南充市消费能力较高,但是居民和企业的环保素养较差,垃圾乱丢乱放,废弃物直接倾倒在嘉陵江中的现象随处可见。
6 嘉陵江城市饮用水污染的治理和保护的对策建议
6.1 严格控制污染物来源,确保污染物的总量平衡
要提高嘉陵江水质标准,必须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来源和数量,确保污染物的总量平衡.建议采取的措施:一是关闭存在重点污染且无力治理污染的中小企业(小电镀厂、小纸厂、小油厂、小化工厂等)[6];二是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进行强制技术改造,技术不达标不允许生产,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不达标不准排放;三是执行污染物总量收费政策,坚持污染者付费原则[7],污染物排放的增加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引导排污企业寻找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解决方法;四是农业生产方面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积极推广农作物生物防治技术,提倡施用农家肥。
6.2 进一步规范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管理
南充市现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有7座,市辖三区共有两座(嘉东污水处理厂、高坪污水处理厂),南充市污水处理厂采用CASS工艺,该工艺一般适用于小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即10w吨/天以下水量,不适合大水量的污水处理,但是日益增长的污水排放量和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存在很大的矛盾。
强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与监管,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实现污水处理厂的动态监督与管理,实现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改进污水处理工艺,采用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例如导流曝气生物滤池Conduction Current Biofilter(简称CCB))。
6.3 建立小型人工湿地进行一级处理等低成本的生态处理机制
作为传统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投资成本大,运行费用高,占地面积少,污水处理能力限制大等问题。南充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式开始运行之后,南充市两大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为12万吨.根据南充市城市化发展趋势(2009年为35.8%[8]),城市化率将得到显著提高,这也使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人工湿地功能 ,如利用芦苇作供养手段,具有良好的净化废水功能,BBD去除率达到85%-95%,SS去除率达90%,氨氮、磷的去除率约为40%-50%,投资和运行只有传统的二级生化工艺处理的1/10到1/2的费用,且具有投资少,出水好,运行费用低的特点[9]。
笔者建议在嘉陵江龙门至青居段规划建设南充嘉陵江湿地公园,一方面达到净化废水、涵养水源、解决水质“富营养化”的作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发展对江岸湿地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沿岸湿地生态及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另一方面,人工湿地的建设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6.4 全面提升南充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和能力
南充市固体垃圾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而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无害化填埋方式。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应符合区域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南充市城市规划,避开工农业发展区、生活饮用水保护区等区域.垃圾填埋场应该设置防渗漏检测系统,以保证在防渗衬层发生渗滤液时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污染控制措施.实行雨污分流,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并采取封闭等措施防治恶臭物质的排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环境标准,加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环境监管,严格垃圾处理全过程污染控制,全面执行垃圾填埋场的大气、污水、地下水的环境标准,规范开展全要素环境监测。
针对南充市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高的现实情况,鼓励采用焚烧处理技术,次之采用填埋处理技术.发展集成多种处理技术,统筹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7 结语
综上所述,饮用水安全问题与人类生命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日益变坏的水环境与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急需我们寻求一种有效而快捷的方式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南充市作为拥有700百多万人口的中型城市而言,饮用水安全显得尤其重要,嘉陵江的水环境保护是政府、企业、社会大众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和社会应进行广泛的宣传,如组织社区活动宣传环保知识或制作电视、广播节目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因为最终经济的发展只有和自然环境达到协调一致,才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充市环保局,南充环境年报2007[R]. 南充:南充市环保局.2007年,4-6.
[2] 南充市环保局,南充环境年报2010[R]. 南充:南充市环保局. 2010年,1-3.
[3]南充市统计局,南充统计年鉴2011[R].南充:南充市统计局,2012年,256.
[4]谌柯,罗明云等.嘉陵江干流南充段梯级航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2):195-199.
[5]张军,李铁松,李成柱等.嘉陵江南充段水质主要污染物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5,21(1):88-90.
[6]李剑,李铁松.基于PPP的南充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率的研究[J].北方经济,2011,(6):82-83.
[7]李谦.南充市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化率的关系研究[F].现代商业,2012,(17):202-203
[8]谌柯,罗培,舒成强等.西部地区小型人工湿地开发思路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1):96-100.
[9]赵东.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的现状调查与保护建议--以南充段为例[J].天府新论,2006,(z1):98-105.
[10]周小敏.执行水污染物总量收费政策效果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4):10-12,30.
[11]翟青.强化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维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解读[J].环境保护,2010,(12):8-10.
[12]余波,张斌,黄正文等.水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10):775-778.
[13]刘心爱,赵辉,袁建平等.清洁饮用水供应的公共政策保障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0,(21):21-23.
社会工作旨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工人员”是负责社区服务工作开展、落实的执行人,重要性不言而喻。积极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的社工队伍有益于提高社会工作质量,扩大我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挑战
1.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首先,从全局角度看来,现阶段我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让人可喜的成绩,与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制度不断完善,社工人才队伍已经初具规模。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的评价、管理、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而这无疑会给我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带来阻碍。其次,从社工人才年龄、性别、组成等角度看来,社工人员中女性数量居多,青年数量居多,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可占70%左右,然而很少有社工清楚自身的岗位职责,而这无疑会影响社工工作的实际效果、影响社工能力的有效提升。
2.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我国社区治理问题不断暴露。由于社区服务质量未能契合人民群众的需求,以至于百姓对公共服务产品不满问题日益严重,百姓对于公共服务事业的重视度有所下滑,而@无疑影响了社工人才队伍的建设,降低了社会组织的活力。对于新城街道而言,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挑战主要有三:第一,社区内人员结构不断复杂。拆迁征地以及新居民的不断涌入以及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社工服务工作的内容不断增加,为保证服务质量,社工人才必须拥有更为全面的素质才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第二,社工服务的需求不断多样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对公共服务事业的要求,尤其是居民养老、公益创投、环境治理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恰巧是现阶段我国社区服务治理之中普遍匮乏的。第三,社区服务管理行政化发展问题严重。由于社区服务管理扁平化发展不到位,行政化管理问题依旧严峻,居委会工作形式主义问题严重,硬性指派任务居多,却鲜有能够在服务社会群众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项目。
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具体落实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实际情况、科学构建。对于新城街道而言,建设社工人才队伍可以从如下四点出发:
1.强化社工人才的培养力度
首先,充分考虑社工队伍的年龄、文化等情况,为之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如新城街道开设了“社区干部夜校”,此举不断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社工人员的素质。其次,努力构建学习型社工培养氛围,为社工提供深造的机会,鼓励社工深造提高自身学历、素质,如2015年推行的新城街道“三年社工行动计划”,鼓励45周岁以下社工人员积极参加全国社工考试。再次,善用高校教育资源培养优秀社工人才,在充分考虑街道、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资源的基础上,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经验传授,开阔社工人员的眼界,丰富社工人员的经验。最后,充分发挥“社工互监”作用,帮助社工人员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在积极改正问题的同时有效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2.合理的安置社工人才岗位
首先,充分调查社工人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尽可能为社工配置最适宜的岗位,在发挥社工优势的同时尽可能地调动社工服务的积极性,全面提高社工服务质量以及社工服务的主动性。其次,构建科学的跨界训练机制,努力将社工人员培养成各项全能的综合型人才,以确保社工在进入社区之后能够快速的进入角色,快速的完成相关的管理服务工作。最后,积极构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社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基点开展大面积的社会服务工作,在提高社会对社工服务认可度的同时,为社工事业发展、社工队伍壮大创造良好条件。
3.科学的评价社工人才素质
首先,完善人才晋升机制,拟颁布《新城街道社区设置专职专业社工岗位的实施方案》,为社工人员发展、晋升提供明确的制度指标,以鼓励社工人员进步,提高社工队伍整体素质。其次,建立科学的社工人员评价机制,结合街道社区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及开展社会组织培育及公益项目创投比赛等,从社工服务工作质量、社工服务工作态度、社工服务技能等角度出发全面评价社工人员,帮助社工人员掌握自身的缺点与不足,进而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
4.构建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首先,构建社工人才发展职业规划设计,引领社工准确认识自身的职务,进而能够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绵薄之力。其次,大力推广“价值计酬”理念,完善制定了《新城街道社工技术职务考核工作办法》,合理化社工的薪资待遇,构建良好的薪酬保障机制,从精神鼓励、经济鼓励两个层面出发帮助社工人员感知归属感,进而使之能够无后顾之忧的全身心投入社区服务。最后,在人才聘用方面,优先录取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基层社工专业人才,并为之提供丰厚的薪资待遇,以招聘录用为契机激励社工人员进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工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相关者不懈努力才能够实现的。在具体落实时,相关人员一定要充分的考虑社工人才队伍的现状,要善于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从加大社工人才培养力度、合理安置社工人才岗位、科学评价社工人才、构建良好的社工人才激励机制出发,以全面提高社工人才素质、打造优质的社工人才队伍,进而为社工事业的良性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董淑玲,王冉,丹红. 社工人才建设的现状与路径[J]. 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01:82-83.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片区交通改善一般根据交通综合治理或分区交通市政管理需要提出编制的,通常是伴随着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挑战,对交通方面提出了新的诉求,要求片区交通改善需根据现状交通特征及未来近期发展趋势,识别片区现状及规划年面临的交通问题,提出改善目标与思路,制定包括对外交通衔接、交通组织、路网、公共交通、人行交通、停车、交通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的改善方案。改善规划期限一般为3―5年。
1交通改善技术路线
1.1研究方法
(1)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识别片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根据未来片区发展诉求及城市发展趋势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同类地区的交通发展经验,提出片区交通改善目标与思路。
(3)制定片区交通改善措施与总体规划方案,包括对外交通衔接、交通组织、路网、公共交通、人行交通、停车、交通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在方案评估与优化的基础上,编制道路交通综合改善方案,并制定实施计划。
1.2技术路线
图1技术路线图
2案例介绍―以深圳市银湖片区交通改善为例
银湖片区位于罗湖区清水河街道,距福田CBD中心区仅5公里,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片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是深圳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深圳的城市名片。随着轨道9号线银湖站将于2016年开通运营,坂银通道开工在即,以及银湖片区景观提升工程的落实,银湖片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然而,片区现状存在着对外交通不畅,外部道路高峰期拥堵严重,内部交通组织不尽合理,片区微循环不畅等问题。现有的交通系统无法满足片区未来出行需求,现有的交通品质无法满足建设宜居、绿色低碳社区要求,需要对该片区交通进行改善。本规划针对现状存在的交通问题,结合未来片区发展趋势,提出了“扩容、减压、提升交通环境”总体改善思路。通过优化片区交通组织,改善重要交通瓶颈节点;结合轨道即将开通的契机,完善公共交通及慢行设施,加强与轨道的无缝衔接,引导片区居民公交出行。结合银湖片区景观提升工程,完善绿道等交通设施,打造绿色、宜居、山水特色的生态交通社区。本次规划以引导公交出行为切入点,并针对日益严峻的对外节点拥堵问题,从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方案,并根据适度性、超前性、经济性、协同性的原则,制定近期行动计划。
图2银湖片区交通改善措施汇总图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荆州市水体污染日益加剧,可饮用水资源逐步短缺,更重要的是,水体污染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已知疾病中约百分之八十都与水污染有关。荆州市曾经发生过严重的血吸虫病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水体污染现状
(一)人为活动使水体污染加剧
随着市区全年GDP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空间不断拓宽,社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废水日渐增多,由于缺乏完善的排水管网系统,大部分废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城市水管网和河流、沟渠,导致该市中心城区和四湖流域内河水系污染严重。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量超过1亿吨,特别是严重污染的水体会发出恶臭气味,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影响了周边居民饮用水质量。
(二)有机化学物品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一直是市民关注的问题,荆州市经济发展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一方面,市区内化工厂,医院等为了发展高效经济而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大部分含有重金属元素及强腐蚀性物质,未经处理排放到水域,使水体变黑。特别是人类饮用了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的水后可引起中毒,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为了发展高产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利用率低,残余物通过植被间接进入水体,使水域大量富集氮、磷元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此外还造成土地盐碱化、荒地的形成,严重时可导致农作物减产。调查显示,荆州市农业化肥使用量平均达40吨每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单位面积施用量的安全上限。
(三)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使水体污染日渐突出
随着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为追求片面经济,向养殖场投放大量的饵料,由于投放量大,饵料利用率低,水生动物产生大量粪便,由于资金有限,缺乏较科学的养殖技术,大部分养殖场很难对其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大量残余饵料及粪便堆积与水体中,严重破坏了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水体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影响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水体污染原因
(一)企业缺乏环保意识
荆州市工业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以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为主,企业单位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污水治理环节,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建设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沟渠中,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一些大型化工企业排放污水中的重金属及酸性物质含量普遍偏高,使水体酸化,微生物大量死亡,水质下降,部分企业排放的污水中携带大量的好氧细菌,使水体溶氧量减少,生物大量死亡,严重破坏了淡水湖泊生态系统。
(二)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市区尚未建立以《水资源保护法》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配套法规体系,环保部门实施的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职能还未确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制度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对造成水污染的企业单位监管力度不够,有的部门甚至未将保护水环境摆在重要的工作会议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完善的协作机制,更不用说在社区建立保护水资源制度了,水污染局势严重。
(三)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建设滞后
荆州市规划中的两座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大量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内河流,加重了下游内河水体的污染负荷。市区缺乏完善的污水排放管网系统,导致面污染日渐突出,由于污水治理难度大、资金高,有的部门甚至放弃建设二次处理设备,水污染日益加剧。
(四)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造成面源污染严重
随着市区人口的不断增长,社区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由于缺乏指定的堆放垃圾场所和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垃圾填埋水体中,使水域面污染加剧,甚至影响居民饮用水质量,特别是生活垃圾还会携带病原菌,一旦进入水体,将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疾病的扩散,影响人体健康。
三、污水防治对策
(一)加强污水处理设备建设,提高水体质量
环保部门加强污水处理设备建设,一是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与保护,从源头控制水污染,遵循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的原则。企业生产单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对高效污水处理设备建设的力度。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市规划局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网排水系统。二是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对未遭受污染的水体进行统一管理与保护,而对已经污染的水体进行多级处理,综合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净化水体,有效提高水体质量。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加大力度宣传水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及法规:一方面,利用3月22号世界水日在市区开展各种活动,使保护水资源成为市民心中的使命;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市民做好水体保护工作,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营造一种保护水资源为荣,破坏水资源为耻的社会氛围,使水资源保护深入人心。
(三)加大对企业的执法管理力度
一方面,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节约型转变;另一方面,各部门之间要分工合作,积极配合,加大对重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企业生产设备改进力度,落实好对企业排放污水的各项指标的检测工作,对未达到标准而直接排放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取缔。
参考文献:
1、任南琪,赵庆良.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明军.荆州市水资源保护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J].荆州纵横,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