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09:21: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半导体资金流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分析:今天只有白色家电、有色冶炼加工、房地产开发和医药商业四个行业呈现出资金净流入状态,以二三线的蓝筹股和白马股为主。在早盘上证指数冲高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但受制于整体市场情绪的低迷,下午短线资金纷纷出逃,最终只有白色家电板块的净流入量超过了1亿。
今天资金流出前五的分别是半导体及元件、光学光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应用和证券板块,其中半导体板块连续两天成为资金流出最多的板块,表明前期获利资金在持续性地进行获利了结。而通信设备板块则是受到消息面上的影响,苹果下修明年首季销量预估,减幅超预期,从而使得苹果产业链相关个股普遍被资金抛售。
2. 港资动向
因圣诞假期,香港股市今天休市,港资无交易
3. 赚钱效应
分析:今日上涨家数720家,下跌家数2422家,涨跌比为0.30。涨停板家数25家,扣除5家未开板新股后,自然涨停板家数20家,其中医药类次新股5家,非医药类次新股5家,细胞免疫治疗概念1家,其他类9家。
从中可以看出,具有板块性效应的主要是医药股和次新股,尤其是其中的叠加品种,这与上周五次新+天然气的模式可谓是如出一辙,在目前相对弱势的情况下,资金还是更青睐一些叠加热点概念的小盘次新股。
“价格转移” 作为一种调拨跨境资金流动的有效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规避税收和套利。通过对近期辖内几个“价格转移”案例分析发现,经济主体利用“价格转移”进行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手法不断翻新,给外汇监测管理、抑制“热钱”非法流动带来了新难题,因此,研究异常外汇资金利用价格转移方式流动新动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异常外汇资金利用“价格转移”流动新动向
(一)利用畸高股权溢价转让 “价格转移”,大额资金迅速流入
东莞市某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外方增资和并购畸高溢价进行“价格转移”,实现大额资金迅速流入。该公司目前正处于上市前准备阶段,外方为一家风司,因看重公司上市前景采取溢价并购收购股权。据了解,外资审批部门对交易金额的主要审核依据是企业提供的相关增资扩股及并购合同,对增资溢价的比例、依据等并不要求提供相关中介部门的证明,且外资审批部门对相关交易股东是否存在关联性也不进行审核。由于上游部门对交易金额管理较为宽松,因此极易出现随意溢价问题,从而产生外汇多流入和异常流动的风险隐患。
一是成立时外方增资并购高溢价。成立之初,公司外方今日资本投资十八(香港)有限公司外方合计支付21000万元,占比为10%,即拥有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的份额,交易溢价达20倍。包括:以人民币6300万元的价格向中方的5名股东购买原出资额为人民币300万元的股权,结汇后资金流向分别是股权出让方支付股权溢价税款、补缴各股东所欠缴注册资本、还股东个人房贷及部分备用金,由于出让方均为自然人股东,其资金用途广泛,无法有效监管;以人民币14700万元的价格向该公司增资,占注册资本700万元。
二是再次增资提升溢价水平。公司于2011年9月追加注册资本317.18万元人民币,其中今日资本以等值于13500万元人民币的外汇货币认缴注册资本309.28万元人民币,溢价高达42.65倍。
(二)采用进口不付汇不抵扣 “价格转移”的手段,多收汇资金套取汇差利差
贸易项下业务发生的频繁性与贸易金额的数额较大化,为异常资金隐蔽性流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对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方式,在贸易双方为关联方或准关联方时,交易价格由于仅由双方进行议定,海关申报价与实际成交价往往存在差异,加之加工贸易的货物进出口不涉及关税和增值税的征收,海关对报关价格的管理相对宽松。一些实行差额核销的企业在仍有大量进口报关单没有抵扣的情况下,大量收汇并结汇,利用法规未明确、业务系统不完善以及监管环节脱节的漏洞,逃避核销管理制度的约束,实现资金的流入套取汇差利差。截至2011年6月末,东莞某电器机械有限公司进口未付汇未抵扣余额为0.4亿美元,且未办理延期付款登记手续,该公司用出口收汇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余额为0.87亿元人民币。该公司采取进口不付汇不抵扣方式多收汇,存在多收汇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套取汇差利差的嫌疑。
(三)利用非贸易项下资金真实性难以审核的特点“价格转移”,实现资金跨境流动
外汇指定银行及外汇局会遇到企业一些特殊的服务贸易收付汇项目,真实性难以把握。非贸易资金“真假难辨”较易成为异常资金的流入渠道。例如,东莞中资企业与香港某公司签订一高达1500万元人民币的期限为5年的厂房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由香港公司的关联方-美国公司申请开具的境外银行备用信用证作担保。香港公司单方面申请中止上述厂房租赁合同,东莞中资企业于是以对外索赔外汇的名义申请提取信用证项下150万美元并结汇。究其实质,不排除上述操作是境外短期外汇资金“借道”非贸易项目进入境内并结汇套利的行为。
(四)利用外债结汇资金流向难以监控,规避汇兑监管,实现异常资金跨境流动
现行制度下,外汇局审核企业外债结汇凭证时只能就其表面要素进行核对,无法区分其是属于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结汇支付行为还是企业为规避外汇管理而进行的异常交易,加上对资金流向难以监控,易成为个别企业谋取人民币升值收益的手段。如某半导体公司与东莞市某装饰工程装饰工程公司签订了厂房装修合同,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23,805万元。该公司从向母公司借入外债资金合计1,290万美元,以支付上述厂房装修工程款的名义全部结汇。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外债结汇资金支付装饰公司后,再以向对方借款的名义回流人民币资金高达9,273万元。由于外债结汇后资金是支付给交易对方后的返程式划转,使得资金的真实流向和用途难以监测。在企业与对方有真实交易背景的情况下,资金回流往往被解释为企业间的资金往来和借贷,难以定性为违规行为。
二、存在问题
11月10日晚,中芯国际宣布已选定大唐电信集团(以下称“大唐”)全资控股子公司大唐控股成为其战略投资者。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大唐控股将投资1.72亿美元收购中芯国际新发行的普通股股本,从而获得相当于该公司16.6%的股权。至此,大唐控股超过上海实业集团(持有8.29%的中芯国际股权),成为中芯国际最大股东。受此消息影响,长期委靡不振的中芯国际股价劲升29%,报收于0.2港元。
上海的这家芯片企业2007年3月底开始对外搜寻战略投资者,但直到今年的11月6日,中芯国际股票停牌通告,外界方知有了正式结果。
在坊间传闻中,入围中芯国际CEO张汝京考虑名单的对象包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一些私募基金和大唐。但从今年7月以来,大唐就被视为是战略投资者传闻中的焦点。因此,中芯国际最终给出的结果也属意料之中。
可解燃眉之急
马拉松般的引资周期,一波三折的引资过程,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对于眼下的中芯国际来说,挑选正确的战略投资者是多么重要。
由于设备折旧和扩张等原因,中芯国际自2000年成立以来持续亏损。公司今年第三季度亏损3029万元,高出去年同期,营业收入也同比下跌3.9%,为3.76亿元。上市四年多来,该公司股价也一直委靡不振,如今已经缩水90%以上。
因此,面对即将介入的战略投资者,张汝京称,通过出售股权所得1.72亿美元,加上第三财季末4亿多美元现金,将为公司履行债务协议提供充足现金。
高盛高华的分析师在报告中预测,2008年到2010年,该公司每年还需要支付3.41亿美元的债务,从短期来看,资金的流入可以缓解中芯国际的现金流紧张。
不过,据中芯国际香港代表陈慧蕊透露,虽然公司由于高额折旧仍处于亏损状态,但现金流十分理想。
另外,已成事实的1.72亿美元获得16.6%股权的协议,与中芯国际最初以20%左右股权获取5亿美元的计划相比,性价比大幅缩水,似乎让投资者捡了便宜。但联系到张汝京在10月30日曾表示,希望找到一家能够有助于改善公司营销和技术的投资者,看来在中芯国际的战略中,他们最看重的不是与大唐控股合作带来的资金。
一举多得才是重点
中芯国际投资人关系处处长冯恩霖向《IT时代周刊》介绍,经过前一阶段的扩张,中芯国际正在步入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新阶段,与大唐控股合作则是基于市场的长远考虑,它有利于帮助中芯国际尽快盈利。
盈利已经作为中芯国际接下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最新一季财报的同时,中芯国际方面的确透露过,2009年资本支出计划规模为2亿美元,将远低于今年的7.9亿美元。
业内资深专家莫大康分析,中芯国际与大唐控股合作,不仅可以获得资金支持,更有利于坐享大唐已经在TD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弥补国际客户订单的减少,有助于提高中芯国际已在本土的代工业务比例。
电与中芯国际在同一天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电CEO孙世伟指出,当前产业与经济形势都日趋严峻,包括手机通讯、无线芯片的客户都受到市场疲软的冲击,对订单和库存管控变得保守。这样的情形也是中芯国际正在面对的。
“相对于欧美客户的疲软和保守,第三季度,国内客户的出货量增长了28%,而来自大中华地区的销售额约占公司第三季度总收入的31%。”张汝京看好国内市场的前景,他表示,金融危机虽然冲击了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影响相对要小得多。
“大唐在TD-SCDMA发展方面的领先优势,也将有利于我们充分把握中国无线移动通信从2G向3G转型阶段所带来的巨大的商机。”中芯国际财务总监吴曼宁如是说。
张汝京乐观地估计,中芯国际将受益于大唐控股许多客户订单,其中包括产业联盟中的部分伙伴。“这一影响会是显著的,我们将在2009年下半年看到非常正面的影响。”
作为技术的核心发展者,大唐拥有大量TD-SCDMA专利,并且将其授权给联发科、展讯以及其他的芯片开发商。这些都可能成为中芯国际的潜在客户。
但高盛高华的分析报告并不如中芯国际一般乐观,“我们注意到大唐没有多少成功的商业经验。”“TD-SCDMA可能是一个有限范围内小产品,发展其核心技术是一个没有利润的尝试。”
尽管如此,中芯国际卡位国内TD市场的意图早已表现出来,此前,他们已陆续与展讯、大唐微电子、天、重邮信科等国内TD芯片开发商建立合作关系。业界普遍认为,这对中芯国际缩小在3G市场与台积电的差距有正面意义。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无论是一度盛传为潜在合作者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还是大唐,都是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国有IT企业。有知情人士透露,中芯国际此番引入战略投资者,政府有关部门起到了“撮合”作用,权衡之后选择大唐控股而放弃了CEC。
数月之前,即中芯国际引资猜想甚嚣尘上之际,一位资深半导体业内人士在谈及此事时就预测,中芯国际有可
能引入有国企背景的合作者,这样有助于争取政府的优惠政策并推进A股上市。
大唐抓紧扩张
牢固树立在产业链中的上游地位,然后由核心层向外扩张,这是大唐的TD策略。
大唐控股副总裁陈山枝表示,这次联盟将大大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和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利用TD业务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机会提升两家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今年7月20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视察大唐时指示,“一定要把开发商、制造商和运营商三位一体的TD产业链衔接得更加紧密。TD-SCDMA产业联盟是一大创举,大唐在技术研发上是主角,要继续保持TD后续技术与标准演进的领先地位。”
据悉,在真才基出任大唐董事长后,就开始在资本方面为大唐切入芯片、系统设备和终端的研发与制造领域做准备。从这一点来看,入股中芯国际既符合真才基为大唐制定的方略,又是对政府要求的积极回应。
在计世咨询分析师郭畅看来,大唐控股与中芯国际结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TD商用,利用中芯国际的半导体制造优势为TD产业链注入巨大的芯片产能,反过来也能够帮助大唐控股获得在上游产品方面更多的发言权。
电信分析师付亮虽然也有类似的看法,但他还是表达了些许担忧,他认为半年前致力于TD芯片研发的凯明倒闭之际,大唐就应该出手相救,以此提高芯片产业化水平,现在投资中芯国际可能错过了好时机。
而从TD手机试商用以来的表现看,市场并没有对其抱有太大热情。据悉,工信部已经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局下发文件,征求关于年内发放3G牌照的意见和建议,具体实施文件将在征求意见完毕后下发。这意味着,业界翘首企盼的3G牌照有望在年内正式下发。形势一旦明朗化,TD-SCDMA必将面对CDMA2000和WCDMA的强劲挑战。
一、2月市场回顾
(一)市场核心指数
从2012年2月份指数涨跌数据看,两市继续放量反弹,表现最好的是创业板指数和中证500指数,分别上涨13.36%和12.19%;权益类指数无一下跌;涨幅较小的是前期反弹幅度较大的上证50和上证指数。中小盘股的表现尤为出色,创业板和中小板跑赢沪深300指数5个百分点左右。债券指数由于股债翘翘板效应在股市反弹时出现下跌(见表1)。
(二)热点分析
1.行业热点
分行业来看,电子、信息服务、轻工制造、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房地产和信息设备等行业的涨幅超过了13%;金融服务与有色金属表现涨幅较小,分别上涨了了4.33%和6.98%。对比1月数据,上月涨幅大的本月涨幅较小(见图3)。电子行业涨幅大的原因主要是超跌反弹行业出现复苏迹象。去年12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和增速继续下跌,全球各大市场都出现了负增长。其中日本跌幅小幅度扩大;美欧同比增速继续大幅下滑;而一向稳定的亚太地区,也有明显下跌,今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而2012年1月份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接获订单的3个月平均金额为11.8亿美元;订单出货比为0.95,继续回升,并接近1。日本半导体BB值2012年1月份为1.06,较去年12月份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在1以上。BB值接续回升,设备制造商信心继续恢复中,行业景气有复苏迹象。销售增速仍在下降,但BB值继续向好的现象不能忽略。由于销售数据的滞后,而BB值数据预示着未来几个月将有所回暖,这一点成为全球科技股上涨的主要理由。不过由于经济增速不确定,电子消费品销售仍不能乐观。电子行业的增长受制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但基本可以确定短期内将企稳,长期方向仍需观察。
2.概念及板块热点
按Wind分类的65个板块全部上涨。其中触摸屏涨幅最大,为25.88%;移动互联网20.96%;其它涨幅超过15%的板块还有节能元器件(IGBT)、三网融合、数字电视、保障性住房、云计算、绿色节能照明、3G、安防监控、水利水电建设、股权激励、装饰园林和乙醇汽油。涨幅较小的是煤气层和清洁煤发电,涨幅都在10%以下(见图4)。
3.资金流向
从市场内、外资金流动来看,根据申万报告,2月份,IPO融资124亿元,比1月份的27亿元明显增加;另外,印花税和佣金七十多亿元,比上月三十多亿元明显增加;再融资十多亿元,合计流出资金规模约220亿元。资金供给方面,2月发行偏股型基金的募集资金规模四十多亿元,个人投资者资金流入近180亿元。2月二级市场资金流入、流出基本持平,一级市场新股申购资金仍旧比较少。另外,受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月底资金短期流出的迹象仍然比较明显。2月下旬,市场资金存量约11500亿元。如果考虑最后几个交易日的资金流出,市场存量资金将有所减少。受市场上涨影响,平均周参与交易账户占比平均为7.79%(截止期2月24日),比1月的5.29%明显上升。从成交量看,2月份流向中小市值的资金明显增多。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成交量占比在2月份出现了显著回升。中小板和创业板成交量总额占市场总成交量的比重从1月的17.06%回升至26.16%。市场热点在2月份再度向中小市值切换。2012年2月,申万23个一级行业指数全部上涨,资金加速流入所有行业,流入量市值占比在4.1%-13.4%之间。其中,轻工制造、家用电器和电子行业靠前。申万16只风格指数全部上涨,资金加速流入所有风格板块。流入FCR(资金加速流入量市值比)高于10%的风格板块依次为:高市盈率、小盘、中市盈率、高市净率和亏损股。由于资金加速流入量市值比与板块未来表现成正比,因此2月FCR居前的风格板块涨幅较大。
4.个股行情
根据wind资讯数据,包括新股在内,有完整数据的2264只股票中,2月份上涨的2237只,占比99%;有1193只股票跑赢沪深300指数,占比84.50%。阶段涨幅超过20%的股票只有318只,占比14.05%,比前几个月大有增加。其中,涨幅最大的前10只股票分别是*ST申龙、宇顺电子、荣之联、重庆啤酒、川润股份、鑫富药业、庞大集团、欧菲光、*ST盛润A和大成股份。*ST申龙资产重组后成功复牌,复牌首日即上涨286%。在下跌的股票中,跌幅超过10%的股票只有大立科技。普洛股份和山东威达跌幅则超过5%。从换手率指标看,不乏一些活跃个股。2264只个股中有300只换手率超过了100%,热点板块和题材股仍是市场参与的重点。天舟文化、雷曼光电、荣之联、大地传媒、汇冠股份、东方国信和紫光华宇均超过400%。换手率低的主要是一些银行类的超级大盘蓝筹股。二、世界经济:希腊救助迈出关键一步
(一)美国
今年以来的经济数据一直延续较好的复苏态势。1月工业产出指数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就业数据仍保持向好表现,2月份的周初申请失业金人数逐步滑落到35万人左右的位置;房地产市场的新屋与二手房销售数据亦有明显好转,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等先导指标延续上升势头,房地产市场回暖迹象愈加明显(见图6)。纵观去年美国经济表现,虽然全年GDP增速为1.7%,但第四季度GDP表现超出市场预期,环比折年率达到2.8%(见图5)。其中私人投资与个人消费支出贡献突出(环比拉动率分别为2.35%与1.45%)。这源于制造业扩张与个人收入的改善。鉴于美国经济复苏内在动力有明显修复,且欧元区今年能够度过债务难关并陷入温和衰退的基础情景中,预计美国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在今年能得以继续。
(二)欧洲
2月21日,欧元区财长会议终于通过了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协议,即在2014年之前向希腊额外提供1300亿欧元的救援资金。市场担忧情绪因此得以大幅缓解。接下来能否顺利获得援助资金,将取决于债务减记方案以及新财政紧缩方案的实施状况。希腊在3月20日将有145亿欧元债务到期,而4月份又面临大选,这些不稳定因素仍然在威胁市场信心。希腊在3月初获得第二轮援助的首拨资金以顺利度过这次债务难关的可能性较大,但由于新财政紧缩政策的实施面临的阻力巨大,且经济一直处于深度衰退之中,后期援助资金能否顺利获得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按照协议,2020年希腊债务占GDP比重仍将超过120%,表明债务问题将长期困扰希腊。此次达成协议也并不意味着希腊债务问题已经一劳永逸,而只是时点向后推移而已。至于希腊未来能否成功摆脱债务困扰,最终还要取决于希腊未来经济发展状况。但目前希腊已陷入深度衰退,预计至少在未来两三年内仍难走出困境。在2月25日开始的G20财长会议上,EFSF与ESM合并、非欧国家向IMF增资的谈判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然而此次会议对一些关键议题未能达成一致,后续发展关键在于德国方面的态度。如果德国同意EFSF与ESM合并,则合并后的ESM将拥有近7500亿欧元(约1万亿美元)的资金,加上IMF增资后可能也会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可用的救援资金将会达到近2万亿美元。
三、中国经济:复苏迹象渐现
(一)地产调控总需疲弱
由于地产调控,地产销售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回落。目前政府反复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地产销售增速进一步下降已是国内经济面临的现实威胁。房地产对总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对整个上游产业的影响。2010年四万多亿房地产的销售额本身就是上游行业的巨大需求,直接拉动钢铁、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虽然有五年36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计划,但能够部分弥补的主要是商品房投资下降对相关产业的冲击,总需求下降对工业企业投资产生的冲击仍不容忽视。在各项需求中,占比最高的两块是设备投资和土建,超过总需求的40%。这其中既包含了政府的项目支出,也涵盖了工业与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地产下滑对工业企业投资增速会带来较大的冲击。从历史数据看,两个相关性很高,其中地产销售的变化大约领先11个月左右。根据相关报告,如果不考虑保障房建设的缓冲作用,以当前地产销售的增速,参照历史上地产与工业投资的相互关系,今年工业企业全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可能比2011年下降4.7个百分点。将拖累全社会的非地产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
2.对伴生消费的影响。房地产的外溢性很强,房产购买决策直接决定相当部分居民的消费行为。例如家装、家具、家电等购买行为都直接与买房相挂钩。特别是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提前释放了不少更新换代的消费后,此类消费与地产销售关系将更加密切。不仅如此,从历史数据看,其他诸如汽车、服装等产品的零售额也与地产销售息息相关。按照历史关系,如果地产销售维持在零增长,这些行业平均销售增速可能将出现3个百分点的降幅。
3.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如果土地出让收入明显减少,将制约地方政府项目投资和实际支出。目前,土地招拍挂总出让金一直在下降,其中住宅用地出让金下降更快。历史上看,企业投资增速滞后地产销售大约1年时间,今年住宅市场的颓势很可能传导到明年工业用地领域,出现住宅和工业用地出让金双降的局面。如果今年出让金整体降幅与去年相当,出让支出将下降4000亿元。需要大幅提高财政的赤字安排才能弥补这块缺口。当前政府究竟会通过什么具体的政策手段来对冲经济下滑、实现经济平稳着陆尚不明朗。如果考虑保障房建设开工,会对冲一些冲击。按照历史统计规律,如果今年地产销售降至零增长,作为单一因素的冲击,可能导致总需求名义增速大致降低3.9%,实际增速下滑2.4%左右。
(二)2月PMI数据显示经济底部正在形成
2月PMI为51%,相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季调后的PMI亦明显回升,显示回升趋势已形成,结束下滑态势。虽然2月PMI回升幅度低于往年节后回升幅度,其可能与2月尚不是开工旺季有关。随着开工季节逐渐来临,预计PMI未来两月有望延续回升态势。2月生产及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8%和51%,连续3个月回升,且维持在50%以上,显示经济继续趋稳。同时,从业人员指数结束连续4月下滑首现回升,反映节后工人返城及经济企稳态势。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数快速回升,趋势亦现回升,出口正逐渐好转。2月新出口订单及进口指数出现快速回升,其季调项和趋势项均出现回升。随着欧债危机缓解及美欧经济逐渐好转,出口正逐渐趋好。由于美欧仍延续极为宽松的政策,预计出口逐渐趋好有望得到延续,利于中国经济企稳。而进口指数的回升,亦减缓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表明中国经济趋稳态势。2月PMI原材料库存有所回落,但是回升趋势已形成,经济补库存阶段仍将持续。2月PMI原材料库存为48.8%,出现回落,不过季调后的原材料库存则是继续回升,下滑趋势已扭转,目前补库存阶段仍将持续,利于中国经济企稳。产成品库存方面,2月产成品库存为50.5%,出现回升,季调后的产成品库存仍是回落,趋势也已由回升转为小幅回落。产成品库存回落趋势形成,利于加强后续的生产及补库存动力。PMI购进价格指数持续回升,但仍处历史均值之下,短期通胀压力不大。2月PMI购进价格指数为54%,相比上月回升4个百分点,连续3月回升,估计2月PPI环比也将继续有所回升,利于工业企业收入改善。虽然购进价格指数回升对企业成本压力有所增加,但由于其处于历史均值水平之下,短期通胀压力不大。估计2月CPI快速回落至3.6%左右,上半年CPI会延续回落趋势。PMI行业方面,设备相关制造业出现较大回升。从2月份PMI行业数据看,1月表现较好的食品相关制造业出现回落,而设备制造业出现快速回升,具体包括纺织业、医药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器机械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需注意的是,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已是连续3个月出现回升。设备行业总体在好转(见图7)。
(三)需求不足导致贷款增速回落
今年1月国内人民币新增贷款7381亿元,同比少增2882亿元,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是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同时,广义货币M2增12.4%,创2001年以来新低;狭义货币M1同比仅增3.1%。当前,市场普遍将春节因素和监管层的调控视为信贷低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根据市场所传,2月数据也不及预期。这表明,导致目前信贷市场出现“旺季不旺”的主要原因还是有效需求不足。第一,企业投资放缓,信贷需求下降。来自资本市场的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直贴利率已经由2011年底9%-10%降至目前的6%-7%,企业票据贴现利率下降直接证明企业贴现需求下降。第二,对房地产和地方平台贷款的调控抑制了信贷需求。以往房地产和地方平台贷款都是银行信贷投放的主力领域,如今对这两个领域的新增贷款被严格限制。由于银行暂时没有可替代的信贷投放领域,导致信贷增长乏力。从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的新增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呈上行走势,短期贷款在全部新增贷款中所占比例在2011年四季度显著提高至70%左右。贷款短期化说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中长期投资得到抑制,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调控效果显现(见图8)。
四、投资策略
在2011年业绩增速明朗后,中小盘股的股价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对2012年业绩预期的变化。总体来看,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估值处于较高的水平,相对于大盘股在成长性上也没有明显的优势。投资策略上,可配置受益于经济复苏的周期性品种及低估值、高股息收益率的蓝筹股。
(一)增加周期股的配置比例
在本轮反弹中周期股表现抢眼,有色金属行业1月大涨15.82%,采掘业8.69%。二月电子和信息服务类又有不俗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资者对经济见底的预期已逐步达成一致。首先,市场对CPI的走势已形成共识,CPI已出现趋势性下降,翘尾因素在2月之后将大幅下降。其次,做多者对经济指标开始有比较乐观的解读。首先来看工业增加值,去年12月工业增加值为12.8%,较之11月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中观行业的数据来看,粗钢、社会用电量以及乙烯产量的数据也均验证了12月的经济回升。库存是研判经济周期短期波动的重要变量,原材料库存与工业增加值的走势基本一致,其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从两者季调后的趋势项来看,原材料库存周期又略领先于工业增加值周期。近三个月的PMI分项指标显示库存指标已好转。另外,从行业景气轮动指标看,已指向早周期行业;从每月的PPI价差数据看,采掘、原料、加工和制造行业的毛利率下降速度在减缓。我们有理由认为未来12个季度经济将逐步企稳回升,经济自身的运行正在逐步转暖,未来经济周期可能正向复苏阶段演进。因此,加大对周期股的配置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历史来看,我们发现2000年以来,共经历了三轮较具代表性的经济复苏期,分别为2002年1月2002年4月,2005年3月2006年3月,2009年3月2009年7月。总结复苏期的行业表现发现,在复苏阶段,采掘、房地产两个板块的历史表现异常抢眼,在过去十多年间的三次复苏期均跑赢大盘。从年化收益率上来看,采掘业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115.93%;房地产虽然三次均跑赢大盘,但平均数收益率要低于采掘板块,为88.05%。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金融服务、餐饮旅游、交运设备、商业贸易、机械设备的历史表现稍弱,各自有两次跑赢大盘。相比之下,化工、家用电器、信息设备、电子元器件、信息服务、农林牧渔的历史表现较差,三次复苏期全部跑输大盘。
(二)蓝筹股投资价值已显
日前,广东省绿色产业投资基金、深圳市国能新源节能投资有限公司、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三方签署了200亿元的银企合作协议。
据悉,这200亿元的银行贷款将配套绿色产业投资基金50亿元,总规模250亿元,通过深圳市国能新源节能投资有限公司,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全额投向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公共照明系统节能减排的改造中去。(来源:中国能源信息网)
三安光电签订6亿元LED应用产品销售合同
三安光电 1月20日公告称,公司于2010年1月15日与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签定了《LED应用产品销售合同》,具体内容为,经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确认,公司设计并生产的大功率LED路灯产品,符合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采购需求,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决定从公司采购大功率LED路灯,规格型号为90W-200W,总额6亿元, 2010年、2011年、2012年每年各采购2亿元。(来源:世华财讯)
>>行情指数
2010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 两LED公司上榜
福布斯近日了《2010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有两家LED公司上榜。景观照明领域的广茂达排名57,LED显示屏制造商华海集团排名127。另外,第三方检测机构华测检测排名60。 (来源:高工LED新闻中心 )
三安光电“见光死”LED公司需规避风险
LED的市场龙头企业三安光电近日公布年报。年报一如预期的亮丽净利润同比增长246%,同时抛出了10转增10股的优厚分配方案。但是市场的应对却是跌停,这里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前期市场对三安光电的大幅炒作,从2008年11月份开始5.89开始起步,到最高的78元,三安光电在一年时间里竟然上涨12倍之多,股价严重透支。
由于LED灯前期的恶性炒作,目前该板块个股的市盈率除了浙江阳光和法拉电子在30倍左右外,其他个股的市盈率都普遍高估。2009年这些公司的业绩预告显示,业绩不容乐观。在业绩并不支撑的情况下,大部分LED相关个股今年以来还走出了强于大盘的走势。目前该题材炒作目前风险巨大,股价也大大超出了其业绩预期。只有在估值下行到合理区间后,才可以适当关注本行业中部分具有LED芯片生产核心技术的企业如华微电子,振华科技,法拉电子等。(来源:证券时报)
美国能源部2010-2030年LED产品节能潜力评估报告
2月22日消息,美国能源部日前了一份报告,分析了部署固态照明之后的能源节省潜力,主要针对LED和OLED产品。能源部认为,按今天的能源价格计算,SSL能够带来1488TWH的电能节省,相当于1200亿美元。
能源正在积极资助各种SSL照明计划,一方面为了节能减排,另一方面为了让美国在SSL技术方面取得全球领先地位。这份最新的报告对以前的预测做了更新。
这份全方位的报告从照明灯具和流明需求谈起,它继续关注了传统照明灯具的技术改善和安装基础。
DOECALiPER项目第九轮测试结果
美国能源部(DOE)商业化可行LED 产品评估及报告(Commercially Available LED Product Evaluation and Reporting,CALiPER)项目的测试时间是2009年1月至2009年9月。这一轮共测试了30种商品,代表了一系列不用类型的产品和技术,并采用分光辐射测试法(spectroradiometry)和测角光度测量法(goniophotometry)。所有固态照明(SSL)产品的测试都参照IESNA LM-79-08测量方法。(来源:东方LED网)
上海节能灯抽检 格能和三浦等品牌 不合格
近期,上海市工商局分别对白炽灯 、节能灯 2类电光源进行了质量监测,共抽取了50个批次的产品,合格的38个批次,合格率为76%。其中,白炽灯19个批次合格率为73.7%。节能灯31个批次,合格率为77.4%,整体质量状况较前几年明显提高。
监测结果显示,耐扭力矩、防触电、初始光通量、光通维持率、标识标注等指标不达标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标注为上海川美电器有限公司(永明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丰户”普通照明灯泡测试中灯头与玻壳脱落。标注为佛山市格能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格能”节能灯,灯头尺寸不符合标准要求,不能正常旋入标准灯座,消费者使用时,易发生因金属灯头带电体外露导致触电。标注为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ECO”球形灯泡不能达到应有的发光亮度,使用寿命短。标注中山古镇强盛电子节能灯厂生产的“HY”纯三基色电子节能灯光衰大于标准,这就意味着这批灯的寿命很短,即消费者所说的“节能不节钱”。标称为深圳三浦电器(照明)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三浦”电子节能灯灯功率不合格。(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湖北12批节能灯具被查处合格率33.3%
湖北省工商局近日的质量抽检结果,12批次节能灯产品质量不合格被曝光,涉及玛兰士、大丰、欧日、东南照明 、欧和、索明、公本、好时光、益众照明、恒盛、精采、钟华等品牌。
此次抽样检验节能灯商品18个批次,其中,6个批次节能灯合格、合格率为33.3%。12个批次不合格商品中有11个批次为实际功率不合格,功率的大小反映了灯的功耗及亮度大小,有部分产品实际功率偏小,损害了消费者的实际利益。有6个批次初始光效不合格,初始光效是评价节能灯是否节能的主要指标,国家标准要求节能灯的初始光效不得低于相对应的灯颜色和瓦数的标准值,并规定节能灯在2000小时的光效要高于100小时时初始光效的80%。有5批次机械强度不合格,主要是灯头存在问题,在标准规定的扭力矩下产生松动或脱落,容易导致消费者在安装或更换光源时发生意外触电事故。还有个别产品功率因数、一般显色指数、能效等级、互换性等项目不合格。(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北京今年将对5项景观照明工程按热讲 计量收费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昨日召开2010年工作会议,今年政府机关、大型公建将全面实行按热计量收费,并力争在新建、新竣工小区进行热计量收费,相关居住建筑的热计量改造价格标准正在制定中。此外,今年北京市将对朝阳、海淀、丰台区29个城乡结合部地区进行整治,并将促进中心区向南城发展,优化完善城市照明体系,完成光明桥、长虹桥、赵公口桥、白纸坊桥、鼓楼桥等5项景观照明工程。(来源:北京晨报)
>>应用动态
港铁136辆列车计划增设LED照明系统
2月24日消息,为进一步扩展LED环保灯光节能计划,香港的港铁日前宣布将为行走市区的136列列车换上LED照明系统,同时更换129个广告灯箱,预计每年可减少1.8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广州主城区10万路灯将改LED节能灯
广州计划从今年开始对主城区10万盏路灯进行节能改造,而南沙的首批高效LED环保路灯已经在近日投入使用。新型路灯芯片的开发企业昨日透露,广州市的路灯改造,也将采取更换LED灯具的方式进行。(来源:南方日报)
河北平山县城亮起400万盏“低碳”彩灯迎新春
平山县城夜景升级工程告竣亮灯。夜幕降临,近400万盏五颜六色的LED 节能彩灯、840盏红艳艳的灯笼和640个火红的中国结等灯饰 ,映出一座亮丽迷人的“不夜城”,洋溢着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
天津千盏景观灯被“拔萝卜”
近日,海津大桥至奉化桥一段的海河带状公园惨遭黑手,上千盏景观灯被人“拔萝卜”。节日期间,本该灯火璀璨的海河带状公园一片黑暗,景观灯被盗后,的电线和留下的地坑,给来此散步的天津市民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然而,这些丢失的景观灯近期根本无法补装。记者了解到,海河沿岸的地灯、座椅、果皮箱等景观设施在移交前,都是由建设单位城投集团海河公司代管,可每年为了维护和补装这些设施,公司要搭进去几百万元。此次丢失的景观灯造价昂贵,如今,公司已经没钱再去填这个窟窿了。(来源:北方网)
赣州首次采用LED节能环保路灯
江西赣州市章江新区文武坝路、西华山路和寻乌路路灯工程已竣工。三条路共安装路灯110杆(盏) ,开挖和铺设电缆线路7189米,安装护导线1884米。其中。西华山路和寻乌路安装LED节能环保路灯78盏。
据悉,江西赣州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处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号召,在该市章江新区西华山路和寻乌路招标安装LED路灯。这是该市除了景观照明灯外,首次在功能性照明上安装使用LED节能环保路灯。(来源:照明中国网)
古镇镇“灯饰一条街”将正式命名
中山“灯饰一条街”拟重新改造又有新进展。日前,古镇召集“灯饰一条街”的商铺业主召开有关“灯饰一条街”改造提升的动员会。记者获悉,为提升“灯饰一条街”整体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该镇推出相关的优惠政策,“灯饰一条街”的改造商铺,凡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改造达3亩以上,一律免收占8成的镇属超容费以及公建配套费等。同时,该镇引导商铺业主将店铺转型为大卖场,走集团化的经营发展思路。(来源:中山日报)
太阳能LED 节能路灯“走进”安县柏杨村
2月4日,由四川省科技部、省科技厅共同建立的“科普走廊”在绵阳安县柏杨村建成。“科普走廊”根据灾区需要,制作了节能减排、科技小常识、环境与健康等40个板块。
“我们尽可能体现科技元素、乡土风情、农民增收、城乡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等内容,特别在养殖、种植和农村普法方面加大了科普宣传力度。”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还组织有关研发单位和企业,集成最新科技成果,在柏杨示范村小区内全面安装了太阳能LED 节能路灯。(来源:LED环球在线)
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6月将挂牌
据透露,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已在近日成功注册,今年6月将正式挂牌成立。该协会将致力于整合行业资源,打造佛山灯具产业的时装会。
据了解,该协会旨在推动佛山照明灯具产业各方信息和资源的挖掘、集中和整合,培育灯具需求市场。同时,开展对国内外同行业发展状况的调研、参与本行业的产品展览与订货等,为企业提供国内外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和业务咨询等。(来源:佛山日报)
LED点亮新香积寺
元宵节前后,运河沿线将全面亮灯,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新香积寺夜景 。前期的试亮灯,独特的铜殿在琥珀色灯映衬下光芒四射,让探访的记者大开眼界。 值得一提的是,新香积寺的这些灯具都采用了“低碳灯”。估算整个工程的用电量将是采用常规光源的1/3。同时LED 的光源寿命也是普通光源的3倍。(来源:照明工程师社区)
首台国产LED芯片制造设备在佛山南海成功下线
佛山在LED芯片的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突破。日前,由南海民企昭信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台半导体照明芯片核心设备成功下线。这意味着,国内长期依靠进口LED芯片制造设备的局面将被打破,填补了国内的核心技术空白。(来源:南方日报)
>>产业投资
大庆2009年推广高效节能灯节约电费271万
截至去年年底,黑龙江大庆市超额完成2009年省里安排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共完成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3.5万只,超额35%,这些节能灯每年节电542万千瓦时,按电价每千瓦时0.5元计算,预计可节约电费271万元。
据了解,大庆市2009年推广的高效节能照明产品中,大宗用户消费46847只、城乡居民消费88564只。这些高效照明产品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废气的排放,使得该市少排放二氧化碳72吨,二氧化硫12吨。(来源:大庆市政府)
山东省投资20亿实施LED等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计划
山东省努力发展LED产业,日前召开全省科技奖励暨技术创新工程推进大会将实施LED等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3年内安排20亿人民币专项资金以保障该计划的实施。
在保障20亿专项基金的同时,还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拉动市、县及各类金融和投资机构、企业配套投入600 亿元以上,以期到2012年底,山东省十大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来源:LEDinside)
2015年台湾绿色能源产值将达1.15万亿
台湾能源机构负责人王运铭3日表示,2015年台湾绿色能源产业产值将达1.15万亿元(新台币,下同) ,可促进民间投资2000亿元,并提供11万人就业机会。
据台湾媒体报道,按照台湾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划,台湾绿能的主力产业为太阳光电、LED(发光二极体)照明,一般具有潜力的产业包括风力发电、氢能与燃料电池、能源资讯、电动车辆等。
据悉,台湾今年重点将发展新能源与再生能源产业,仅推动LED及电动车产业一项,5年内就将投入250亿元的经费。(来源:中国工业网)
中国兵器绿色照明“掌灯”焦作光电产业园
年前,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河南平原光电公司设计承制的“焦作市高新区神州路LED大功率路灯工程”,正式通过焦作市高新区管委会组织的工程验收。从此,中国兵器 LED绿色照明景观路灯将正式“掌灯”中国兵器焦作光电产业园的夜空。(来源:国资委网)
南京河西万达将建“世界第一LED天幕”
风险投资作为创业投资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定位于支持创新型高科技产业发展,尤其是推动技术与资本相结合,为缺乏启动资金但盈利前景较好、拥有创新科技实力及独特商业计划的小微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渠道,将潜在的科技优势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商业价值。从世界范围看,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在风险投资领域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经验,政府建立健全了各有特点的优惠政策体系,对风险投资给予以政策帮助和扶持。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政府逐步提高了对风险投资的重视程度,但我国的风险投资在法制建设、政策环境营造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方面,仍处于相对薄弱的起步阶段。十胜利召开之后,根据我国新一届政府关于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发挥市场作用和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总体要求,政府在风险投资领域应如何准确地发挥作用,需要我们进入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主要发达国家在风险投资领域的政府定位分析
(一)偏重宏观政策制定的美国模式
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其运作模式也最为成熟。美国政府长期致力于推动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领域的法律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降低潜在投资风险,较少在微观层面直接参与和影响风险投资业务。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运行独立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敏感快速,较好地利用了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规定。事实证明,美国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有力促进了其风险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促使互联网技术、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不断增强,技术更新周期明显缩短。尽管近年来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活跃的风险投资和高技术产业仍然持续向美国经济注入强大的活力。
(1)法律制度总体环境较为宽松。美国政府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基本秉持了放松管制的总体思路。早在1979年,美国劳工部就修改《雇员退休收入保险法案》,允许养老基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使之成为风险投资最大、最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美国政府还出台《小企业投资鼓励法》,采取一系列便利投资的政策措施,如放宽对小微型企业的限制、简化风险投资企业的专利申请手续等,美国的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籍此日趋完善,风险投资者获得了稳定、宽松、规定明晰的政策环境。
(2)政府采取担保扶持政策。美国政府直接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商业银行贷款担保,具体由政府的中小企业管理局负责承办。具体来说,贷款金额在15万美元以下,政府提供不过贷款总额超九成的担保;贷款金额在15至20万美元之间,政府提供不超过85%的担保。美国政府还规定,如风险企业破产,政府最高可负责赔偿贷款总额的90%,并有权拍卖风险企业资产。通过这一政策刺激,美国政府以少量资金撬动大量民间资本,美国风险投资总规模和投资回报率快速攀升,直接促成了上世纪末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局面,至今仍在发挥重要影响。
(3)政府采取税收等配套优惠政策。风险投资的特点是追求高额投资回报率,受到所得税率的影响较为明显。美国在1978年的税收法案和1981年的经济复苏税务法中,将资本增殖税由49.5%降至28%再降至20%,使美国同期的风险投资基金总额激增近10倍,一度超过美全部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除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外,美国政府还采取提供补贴、预签购货合同等扶持政策,并出台《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促进法》,按比例对高技术企业提供资助。
我们也要看到,尽管美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较为完善,但受到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最近10年间,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仅为6.1%,而同期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分别上涨了10.3%和8.6%。根据美国全国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2011年全美共有842家连续8年开展筹资的风投机构,比2007年的1004家减少了16%。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正迫使美国的风险投资机构重新审视自身运作情况,进行必要的重组和调整。
(二)政府主导的日本模式
日本风险投资受到美国模式的巨大影响,在政策制度的设计和具体操作上带有美式投资的烙印。但日本特有的经济管理体制、大型企业形态等因素,推动日本政府在风险投资领域扮演了比美国政府更为重要的角色,不仅制定政策法规,而且直接参与风险投资具体业务,多方面扶植风险投资企业的技术开发,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并积极为其创造市场需求。
(1)政府主导建立政策环境。日本政府建立了一系列为风险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金融机构,如在通产省设立附属风险投资公司,为风险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设立新技术开发事业团,为高新技术项目提供中短期无息贷款;设立中小型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工商会中央公库等,向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优惠性质融资支持;还设立了许多非盈利性科技振兴财团等。
(2)政府直接注资风险投资领域。日本政府直接投资风险投资领域,明显减少了企业承担的研发和创业风险,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例如,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日本为赶超美国,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并协调最大的五家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组成技术研究组,共同研制开发。短短几年之内,日本半导体产品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近一半,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日本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模式,为日本机械及电子工业的振兴等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同时也应看到,日本长期沿用政府行政指导的管制作法,积累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第一,政府的创新反应能力、运作效率不如企业,政府的过度干预束缚和压制了风险企业创造的动力;第二,政府资金的大量介入,助长了风投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低效和浪费。
(三)政府参与、大企业联合的欧洲模式
欧洲的风险投资起步比美国、日本稍晚。欧洲的产业分布较为分散,改造传统产业的任务较重,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化程度较低。欧洲投资者通常较为谨慎,倾向于选择“止损机制”的投资方式,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推动风险投资计划。与美国相比,欧洲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积极参与风险投资,特征十分明显。
(1)政府参与的多种方式。英国等欧洲国家政府出资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协助企业取得专利及许可证,资助创新商业计划早期阶段的开发,支持新型产品工艺开发,并直接参与风险投资项目。如英国政府制定的“企业扩大计划”,规定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投资所得可免于征税;“贷款担保计划”,规定私人金融机构对高新技术小企业贷款总额的80%由政府担保;英国贸易和工业部近一半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等。此外,欧洲国家政府高度重视风险投资人力资源开发,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始终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扶植政策的核心,创造宽松、自由的研发环境,并配套出台对科研及高级管理人员收入予以税收优惠等鼓励措施。
(2)大企业集团发挥的作用。欧洲工业经济发达,众多大企业集团纷纷投身风险投资活动,力图通过技术创新保持竞争优势,扩大利润来源。参与方式包括:第一,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开展专业风险投资活动;第二,向专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间接参与风险投资活动;第三,直接向具备商业价值的风险企业进行战略投资;第四,创新企业内部资本运营制度,由企业附属机构或部门进行内部风险投资。同时,欧洲往往采取多家企业联合投资的形式,既分散风险又提高投资成功率。
二、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风险投资萌芽于1987年,20世纪初步入快速发展时期,联想、方正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在风险投资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壮大。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共40多家,总市值300多亿美元。这些企业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在国内发展、在海外融资的新模式。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风险投资在规模、方式、规范程度等方面,仍亟需优化和提高。
(一)政府法规制度体系不完善,扶持力度不够,缺乏明确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办法
发达国家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法律制度体系,保障了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针对风险投资的专门法律或管理条例,现行制度尚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此外,我国对高科技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力度远不如发达国家,风险资本获取的股息、红利或利润存在重复征税问题,难以激发广大投资者参与风险投资的热情。以“新办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的优惠政策为例,风险投资一般需要4-7年才能取得投资收益,政策规定的2年优惠期限时间过短。
(二)政府和国有企业作为风险投资最大的出资者,资金来源单一,效率不高
我国大部分风险投资为财政拨款和银行开发贷款,来源于政府和国有企业,尚未形成包括个人、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等联合组成的融资渠道。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约2万项科技成果,但大面积转化率不足2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有公司不按市场机制运作,内部激励机制不足,挑选投资对象把关不严;二是政府投资缺乏获利动机和足够的风险意识,监督企业资金流向面临困难;三是企业挪用投资资金,风险投资者无法运用经济手段进行风险管理;四是政府资金挤压了其他融资渠道,致使风险投资的规模偏小,只能支持部分风险小、投资少的短期项目。
(三)我国风险投资起步晚、底子薄,缺乏具备丰富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风险投资涉及科技和金融两大领域,需熟练应用金融投资、企业经营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符合条件的复合型人才是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建立富有创新精神的风险投资专业人才队伍,应包括企业家、财务、营销、工程、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专家。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绝大多数由政府设立,缺少风险投资专业人才,不利于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对我国政府在风险投资领域定位的思考
前文分析表明,尽管风险投资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但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美国、欧洲和日本政府对风险投资采取的支持政策各有侧重,参与程度不尽相同,却均起到了高新技术与资本市场之间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完全必要的。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各项配套制度尚不完善,政府作用应如何准确定位,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值得认真思考。
(一)在短期内政府直接投资扶持风险投资发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要实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龙头和支柱产业,尚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从短期来看,民间投资尚未广泛接受国外的风险投资理念,政府、国有企业和外资是风险投资的主导力量。政府资金适当扩大投入,可提高风险投资的声誉,增强社会信心和投资者的安全感,但同时需将政府投资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专业投资公司按市场规则运作资金,逐步实现风险投资效益与管理者利益挂钩。政府先用少量资金撬动大量民间资本的投入,而后逐步从风险投资基金中退出,形成公开透明、良性运转的投资环境。
(二)在中长期政府大力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
第一,建立健全风险投资领域的法律制度体系。我国需要逐步建立一整套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企业信用制度,保护中小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风险资本的运作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尚缺少专门关于风险投资的法律,现行的《公司法》、《企业合伙法》、《专利法》等,在制订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未充分考虑风险资本运作的特点,致使我国政府引导各类机构进行风险投资缺乏相关法律依据。例如,国际上作为风险投资主力机构的保险公司,按照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不得从事风险投资业务。同时,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积极引入国外风险基金,利用国外风险投资长期积累的管理经验,提升投资的专业水平。
第二,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优惠政策体系。我国政府可借鉴主要发达国家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配套优惠政策,向企业提供低息中长期贷款、给予贷款担保及财政补贴、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政府风险基金、减免税收等。减少对中小风险投资企业融资歧视,降低投资风险。
第三,加快培育和完善创业板市场。发达国家的二板市场已较为成熟和完善,建立了良好的投资撤出机制,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二板市场、欧洲小盘股市场等。目前,我国创业板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造富板”,市场基础不是企业的高成长性和高回报率,市场过度炒作盛行,不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从事风险投资,促进中小企业迅速成长。政府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对创业板市场的监督,防范和控制风险,确保市场健康发展。
作为中国市场风向标式的三巨头,在投中集团CEO金建华看来,BAT投资对中国市场影响非常大。
从以往BAT的投资项目来看,基本体现为三大方向:第一是完善平台建设、建立完整的生态链;第二是O2O的布局,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O2O布局;第三是深入金融、医药健康、文化领域等,实现流量变现。
所以,在投中集团董事长陈颉看来,现在是一个创业最好的时代。虽然当前有资本泡沫论出现,但很多TMT领域的投资人,一边叫喊资本泡沫论,另一边抢项目丝毫不手软。在过去的几年里,无论创业公司的数量,还是获得的融资数量都有一个巨幅的提升,主要集中在TMT等新兴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开始远远超过在PC端的投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朋友圈跟上千朋友保持很好的联络、沟通,可以和成千上万的司机、房产中介、餐厅、医生、美甲师、快递员等形成无数的小节点关系。把这些叠加在现有的商业模式上,产生的商业价值就是几何数的增长。
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投中集团举办了“2014年中国投资年会”,投资领域的大鳄云集,集体回顾2014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优化升级,探讨了推动了中国产融结合的核心因素,分享了产业整合进程中的投资机遇,评估未来市场可能聚焦的投资热点。
投资热点
移动医疗
近些年我国已初步完成资本积累和人口老龄化,可见预期,医疗领域将变得炙手可热,民众不止希望寿命能够延长,更希望有质量地生活。
就在近期,就已出现几起移动医疗的巨额融资案例。红杉资本合伙人陈鹏辉认为,移动医疗和移动互联网其他细分行业可能殊途同归,最后出现一到两个平台型的公司,但这不代表其他公司没有机会。在移动医疗领域,还将出现很多重度垂直型公司。所谓重度垂直,首先是专注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病种,真正能够给医生、患者以及生态链上的药厂、保险公司提供价值。“重度”的意思,就是挖掘得比较深。在重度垂直领域将机会多多,这一领域很多公司目前估值并不高。陈鹏辉认为,移动医疗肯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是目前还看不到明显的变现途径。“但是我们相信,这个方向是非常好的方向,在某些细分领域仍然能找到有价值的、便宜的公司。”
但移动医疗行业依旧存在难题。投中研究院分析师李鑫认为,虽然资本对移动医疗的热情不减,但是很多移动医疗企业至今尚未有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投入的资金不能实现良性回收,未来的移动医疗将难以持续火热下去。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市面上的多数移动医疗企业均未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所有数据的最终接收端应为医生,但我国公立医院医生很难通过移动医疗设备及App为客户提供详细的专业建议。移动医疗虽然发展火爆,但真正解决了国内医疗供需矛盾的屈指可数。
投资热点
消费类O2O
在O2O领域,生鲜O2O与旅游O2O直接与消费市场相关联,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专注于消费和服务产业投资基金的加华伟业资本董事长宋向前表示,人们越来越愿意用移动互联的方式进行生鲜消费。O2O是围绕消费体验的,如果线下的体验和线上的体验差距甚微,消费者往往会选择高效率的方式。专注于消费品投资的钟鼎创投合伙人孙艳华表示,生鲜类O2O将会大行其道。当然现今中国的冷链运输还不够发达,钟鼎创投在供应链领域投资了十几家企业,特别是最近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市场对冷链的需求非常旺盛。
在旅游业方面,新的旅游销售模式频现,其中非常著名的是“今夜酒店特价”。
但在冰点CEO朱毅看来,酒店行业非常传统,直到今天酒店客房还只有20%左右是通过互联网销售。根据酒店行业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整个酒店行业出租率为56%,意味着每天有近40%的房间卖不掉,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对酒店业来说迫在眉睫。冰点采取直销和尾单销售相结合的新销售模式,对酒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当然,新的渠道不能破坏酒店原有的价格体系。
孙艳华表示,旅游的链条比较长, O2O在整个旅游链条中,有很多机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因此钟鼎创投非常看好这个领域。通过互联网手段,能够真正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和更好的体验。除此之外,用技术的手段打通信息,消费者还可进行评价。因为评价系统的出现,使得服务提供商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建立信用,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
投资热点
互联网影视
互联网影视与内容本身在2014已经是投资市场的热点,2015年热度还将持续。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表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网看电影,将形成电影的点播收费模式。目前对盗版的管控已经取得成效,支付手段非常丰富,可以预见的是,形成点播收费模式的电影市场,将有大幅度增长。
王长田对当前电商介入电影业的现象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电商介入电影最重要的是为了获取用户,这也解释了之前打车软件成为各大电商公司争抢热点的原因。因此,在接下来的寒假和贺岁档,几乎各大电商平台都卷入了电影票房和用户的争夺战中,包括猫眼、淘宝、百度、新浪微博等。“如果陌陌哪天跟电影挂钩了,就可以看电影交朋友,大家相约在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拉手回家。”王长田笑言。
投资热点
智能机器人
德勤在一份2014年全球科技领域风投信心调查中表示,2014年全球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信心较2013年增长了14%,仅次于清洁技术的16%,远高于包括云计算、移动、半导体、医疗IT、硬件等在内的其他所有科技投资领域。
政府根据经济情况制定与产业发展相联系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如确立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出口产业,确立国家吸引外资的行业选择和海外投资的区位,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引导外资的流向和产业发展的方向.美国按照"国家出口战略"的要求,成立了由19个职能部门组成的"贸易促进与协作委员会"及"出口援助中心"和"出口倡导中心",通过政府各部门间的合作,强化政府的商贸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商务查询和速效服务,以帮助企业占领国外市场,获得海外大笔合同,特别是外国政府的大宗采办项目.
2.通过各种政策激励,扶持企业开展贸易和投资活动.
(l)运用产业政策促进贸易活动.用产业政策对国内的与进口商品进行竞争的行业依法支持,是可以被国际社会接受的一种做法,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选择对本国未来国际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产业作为出口重点产业,通过金融、财政、税收、信贷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和扶助,如给予高技术产品出口补贴、63税收减免、出口融资等优惠.通过一定程度上的产业倾斜,确保本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运用各种优惠金融、财税等政策促进出口和吸引外资流入.各国政府为促进本国产品出口,往往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不仅以财政拨款作为援助基金,还尽力协助出口企业获得来自各种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如美国每年从联邦政府资助出口计划中为进出口银行用于贴息而增拨专款1.5亿美元,作为大型项目的出口援助基金.新加坡贸易发展局的市场开拓援助制度,鼓励新加坡公司产品进人出口市场.日本金融机构根据政府各个时期制定的法律向电子等基础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提供重点贷款,特别是对重点产业部门的大型企业提供特别优惠贷款.日本的开发银行就是一家主要对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的银行,它长期稳定的6.5%左右的低利率刺激了民间企业高技术投资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从国外引进新设备、新工艺.
(3)进行政府采购.政府本身就是贸易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用户,尤其是在技术不确定性与市场不确定性倾向于限制新产品的发展时,政府的采购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定量的需求是企业投资的先决条件.虽然WTO规定政府采购不能歧视外国企业,但政府采购实际上仍是用各种方法支持本国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的方法.例如在世界客机市场上,欧洲各国政府就是通过政府订单等激励形式,支持空中客车公司通过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来同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抗衡的.可见,政府的需求引导了生产的方向,并且稳定的国内市场成为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强大后盾.)3.对贸易和投资活动进行协调管理.
(l)完善各项生产服务体系.一方面表现为完善港l、保税区及墓础设施建设,为贸易和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向社会提供充分、迅速和便利的信息服务.美国政府在这方面堪称典范,美国商务部几乎在所有的城市都设有贸易促进中心,向当地的企业提供世界各国的贸易环境、国际市场状况、贸易途径和商业信息等.下设有出口管理局和国际贸易管理局,主要负责对外贸易,是外经贸信息的主要部门,其中国际贸易管理局还专门设有国际贸易信息中心和出口支持中心,汇集了100多个政府采办项目的资料供出口企业查询,并注重提供各国需求最大的商品和服务部门名单供企业参考.
(2)保护知识产权,为技术贸易创造良好的法律环64境.政府通过制定健全的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如《专利法》、《商标法》、《着作权法》,反对不正当竞争,这样可以维持本国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和鼓励发明创造及其有序的技术扩散.美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保护风险投资和技术发明创新的法律体系,80年代以来先后颁布了《史帝文森怀特勒创新法》、《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法》、《加强小企业研究发展法》、《联邦技术转移法》等,形成了对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技术扩散等强有力保护的法律体系.
(3)以进口保护来促进出口.促进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各国竞争力不同,自由贸易体制受益的程度不同,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和对本国产业的保护,贸易保护主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一个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使国内厂商能够借助有保障的国内市场来扩大生产,使利润足以覆盖和补偿研究、开发成本,从而降低边际生产成本,获得静态的规模经济效应,为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这样,进口保护不仅起着进口替代的作用,而且发挥着出口促进的战略作用.
二、行业协会等民间商务性的中介机构在贸易促进和投资促进中的作用作为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企业和市场的中介,行业协会等机构在促进各国开展贸易和投资活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由它的两大基本职能所决定的.
1.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服务.
随着产业的逐渐发展成熟,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内外竞争加剧,市场变化及其前景预测,往往是单个企业难以把握的.行业协会凭借自身与政府和相关单位的特殊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开展同世界各国经贸界的联系,特别是发展同对口商会、工商会、其他经贸团体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联络和合作,负责与外国在本国的对口组织办事机构和商(协)会的联络工作;协助本国政府组织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及其他形式的促进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活动;组织和承办各种经贸研讨会、洽谈会、技术交流会、展览会、博览会;接受海外企业、团体的委托,代办在本国设立代表处或办事处;为海内外企业开展市场调研与分析,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报告;出口商品商标海外注册;为企业提供与对外贸易及投资相关的咨询服务等.
2.规范行业内企业的商业行为.
(l)规范本国企业的贸易和投资行为.企业出自盈利的驱动性和认识上的偏差,在树立企业形象、打开产品市场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短期行为,导致了低价倾销等无序竞争行为的发生.这对企业树立长期的良好形象是极为不利的,也不利于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行业协会通常会依据政府的有关法令、政策,拟订行业标准,加强国内有关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建立良性的产业协调机制,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解决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通过保证执行国家政策的广泛性和公正性,建立起平等的竞争环境,维护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合理权益,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
(2)创造公平、有序的国际竞争环境.行业中介组织规范出口经营秩序,完善外贸出口的监测预警,从源头上遏制倾销等无序竞争的出现;还适当运用反倾销措施抵制进口产品不正当竞争,来保护本国产业部门利益;并协同政府和企业共同组成反倾销应诉体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滥用反倾销措施,搞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情况下,及时运用世贸组织框架内的争端解决机制,使本国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如印度在商业部、反倾销管理总局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鼓励国内企业采取反倾销和"反"反倾销措施,很好地维护了国内厂商的利益三、贸易和投资促进的国际通行做法-可供借鉴的经验入世以后,我国各项产业更大程度的开放是我国促进贸易和投资活动的一大契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并不排斥而且更加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和协调.以下贸易和投资促进的国际经验总结,为我国今后开展投资贸易促进活动提供了借鉴.
1.建立WTO全球性的多边贸易开放体系,扩大各类产品的出口市场.
实行开放的自由贸易战略和开放的资本、劳动力市场,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充分运用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达国家充分运用其资本和技术优势,使国际贸易市场上产品的交易、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目前,发达国家致力于参与和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以维护其在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格局的利益份额.如美国作为WTO和GA竹的创始缔约国,一直倚仗其超级强国的实力,利用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在国际贸易领域主导着游戏规则的制定,迫使其他国家降低关税,为美国产品进入外国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从国际贸易体系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积极开放、审慎保护则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贸易战略.各国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开展多边谈判,积极参与WTO的创建活动,减少贸易和抽资的障碍,通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开放,获得更多产品以及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人.
2.通过区域内或区域间经济合作,促成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领域的贸易不断增加,近年来各国兴起了以双边或区域形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以此作为WTO框架的必要补充.这种新经济合作形式代表了新时代多边贸易体系发展的方向,就WTO框架未作出明确规定的领域,如投资、人员流动、环境问题、技术合作和竞争政策等提供了适当规则和制度保证.
从全球范围看,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发展比较成熟,日本一贯推行的仅强调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基本贸易政策近期出现向多、双边并重转向的趋势,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与新加坡签订《新时代的经济合作协定》,其主要内容不在商品贸易领域,而是侧重包括资讯科技、金融服务与投资等新领域.2000年底东盟-中、日、韩旨在加速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的东亚"10十3"合作机制已开始启动.世行研究表明,90年代以来地区贸易协议在整体上减少贸易壁垒,增加了贸易政策的协调性,在促进扩大全球贸易中所起的作用起来越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类协议有助于促进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降低关税提供了可能性,扩大了出口市场,增加外资流量,增加技术转让,并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用创造发明、取得专利、商标保护来积极占领国际贸易市场.
知识产权制度既是有效保护知识成果的重要制度,又是激励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制度.世界贸易组织已把知识产权列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正因为如此,美国、日本和欧共体成员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为了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拥有在高技术及其产业竞争中的主动权,纷纷研究制定面向21世纪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并将其纳人国家经济、科技的总体发展战略.如美国301条款授权总统采取适当的行动消除违反国际协议或影响美国贸易的外国贸易壁垒,其目的在于加强对美国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在国际半导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正是运用这一条款,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其开放半导体市场,使美国对日本出口的半导体增加了20亿美元.
4.实行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发展战略.
一贯推崇自由贸易的欧美政府在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方面,开道护航,不遗余力.发展中国家也十分重视出口,采取了多种鼓励措施.如泰国规定免除外贸企业、公司所得税3一8年;出口企业直接或间接用于出口生产的进口投人可免除进口税、商业税和地方税;对用于出口生产的国内材料投人,其间接税可以减少;有潜力的出口产业可得到政府贷款计划的支持;发展出口加工区;提供营销资助,为大型私营外贸企业建立良好的银行服务支持系统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出口的不断扩大,对泰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韩国早在1962年就提出了"出口第一"和"贸易立国"的口号,大力实施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韩国首先降低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的保护,人关不久就将名义关税税率和工业品关税税率分别下调至14%和12%,并相应放松外汇和金融方面的管制,银行业加快对外开放,政府和企业都积极采取加快经济国际化的措施,从而使韩国出口贸易规模急剧扩大,大量外资流入,推动了经济发展.
5.建立完善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
首先,完善市场和法制环境是吸引外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方面,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化投资,创造更多适合企业发展的条件和市场机会;在着手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重点放在见效快的投资项目上,以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另一方面,给予外资优惠待遇.如印尼政府1999年恢复鼓励投资的"免税期"政策,对纺织、化工、钢铁、机床、汽车零件等22个行业的新设企业给予3一5年的所得税免征;对于以超过30%的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项目,减免其资本货物以及两年生产所需原材料的进口关税;国家优先出口项目和有利于边远地区开发的项目,政府将提供一些税收优惠;对出口加工企业减免其进口原料的关税和增值税及奢侈品销售税;对位于保税区的工业企业政府还有其他鼓励措施.印度对外商投资的税收优惠主要有减免关税、减免公司所得税和酌情延长免税期等.
从1995年开始,对交通运输设施建造项目采取BOT方式的,还有5年的不纳税优惠期.
其次,推进服务业自由化进程,扩大市场准人.各国存在的服务业贸易障碍,以限制外资股权比例为最多,且普遍存在于金融、保险及电信等行业.东盟各国在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除着手进行金融服务业重整外,已经加速放宽外资股权比例,积极研究修改有关投资法令,以吸引外资进入,恢复经济成长.例如,马来西亚提高了外国人保险业及批发零售业的持股比例;泰国开放外国人经营批发零售业;印尼允许外商与印尼业者合作设立拍卖公司,经审核合格的批发零售业和已登记注册的新银行外资可拥有100%股权.
6.加强外国投资管理,保质保量的引进外资.
各国多有一套严格的外国投资管理体系,外资进人必须首先接受政府的审查和批准,有些行业和活动是禁止外资进人的,外资的股权比例也受到限制.通过这些规定,政府可以有效地调控外资的流向,防止资金雄厚的外国大企业冲击和威胁本国的中小型企业和不发达产业,还可以保证外汇收支的平衡.比如印度汽车工业就得益于政府的投资政策,外国汽车公司在印度投资必须和当地公司合作,联合开发生产的新款车型既部分实现国产化,又保留国外原车型的优势,在价格上与交纳了较高关税的进口车相比又有较大的优势,避免了印度国产汽车市场受到外国产品的过大冲击.
马来西亚对外资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参股作了十分明确的限制,如在电信业和银行业,外资的股权限额为30%,在保险业,外资的股权限额为51%.菲律宾在向外资开放本国市场方面,十分注意循序渐进,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缓冲期,如金融业方面,外国资本虽然可以拥有个别银行的全部股份,但外资在菲律宾整个银行业中的投资比重则不许超过60%.菲律宾的零售业也是长期保留给本国人经营,直至不久前才决定有条件地对外资开放.韩国单纯劳动密集型和保税加工产业的外商控股权限制在50%以下,全部出口的产业和代替进口的产业中对其他行业技术影响较大的产业以及与韩国企业的投资合作需相当长时间的产业,允许外资投人占50%以上.
7.利用全球和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吸引外资和进行海外投资.
经济全球化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浪潮在发达国家、先进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形成了一条产业转移的链条,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成熟化使实际生产过程具备被剥离和转移的可能.20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将产业发展重点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将具有国际竟争力的资源要素从边际生产率低的国家向边际生产率高的国家转移,从而带动了技术权利使用权转让和金融服务业输出,并促进了资金流动以及原材料商品交易.东亚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外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从60年代到90年代初,整个东亚地区的制造业迅速崛起,其产值已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以此为基础,东亚逐步扩大了区内贸易,到90年代中期区内贸易已达到东亚外贸总额的一半.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东亚依赖产业转移形成了一种被称为"东亚模式"的增长机制,形成一了一条特殊的产业转移链,"亚洲四小"作为中间环节,接受工业发达国家转移来的产业,同时将自己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转移到东盟和中国大陆.随着"亚洲四小"的制造业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扩散,使其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开始下降,服务业同时相对上升.与之相应,中国大陆和东盟国家的制造业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成为世界中低档制成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8.发展风险投资业,吸引国际创业投资机构到本国运作以吸引高技术产业的投资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亚洲新兴市场的经济体接受了一个惨痛的教训:不要耗尽外汇储备。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中国也积累了巨额的外汇资产,用来应对未来的紧急情况。
然而,中国积累了太多美元计价的证券,使自己对美国的风险敞口过高。当美国政府将国内经济需要摆在债权人利益之前,中国方面担心,未来可能的通胀会使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正如周小川所说,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发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来创立一种超级储备货币(特别提款权是IMF的内部储备资产)。要使这一设想成为现实并让更多国家接受,他建议拓宽特别提款权的用途,将收支盈余国家的部分外汇储备交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集中管理。加上其他必要的改革措施,这一计划也将授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大的权力,使之行动更加灵活。不错的建议。
中国资金流向西部,
即使你经常关注中国的新闻,也有可能没听说过重庆。这个迅速发展的直辖市位于扬子江畔,人口3200万。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和物流基地,重庆标榜自己是“中国西部的通路”。该城70%的人口是农民。尽管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重庆市的人均收入还没有达到北京或上海等城市的水平。然而,重庆和很多规模较小的内陆城市却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希望所在。这种变化来自于政府的决定:中国政府将重庆视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中心地区,意将中国未来的发展由沿海转向广阔的内陆。
目前,伴随着沿海出口模式的受阻,北京方面已经具有全力推动该战略的资本。政府计划提高大部分位于内陆的75亿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最终将他们转化为消费者。中国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向广大农村地区折价销售电视、手机和电脑等家用电器,甚至还向更新农业交通工具的农民提供财政补贴。同时,重庆和其他内陆地区正兴建新购物中心、电影院等设施。
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初见曙光?
中国有句谚语:“众人抬柴火焰高。”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七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当中,每个国家都应出一份力,重新点燃全球需求的火焰。中国经济的刺激方案总量虽比去年十一月宣布的要少,但仍居世界首位。作为GDP的一部分,美国预算赤字将是中国的四倍,但并不意味着它的需求刺激更大。
然而,由于许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由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操办,并由银行提供资金支持,中国经济刺激的真正效果可能会下降。王涛(音译)预计,新的基础设施投资、减税政策、消费补贴以及对医疗保险投入等中央政府的经济刺激投入将达到09年GDP的3%。再加上银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出,总计可能会达到GDP的5%。
中国对铁路、公路、电网的投资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2007―2009年前两个月,实际固定投资总额比上一年增长30%,铁路方面的投资更是提高了三倍。外界一直批评中国的刺激方案以投资为主,而非消费,但是对中国来说,这是短期之内促进需求最行之有效的方案。
新的购物强国
中国2月份的贸易盈余急剧下滑,工业生产降至新低,电子产品消费显著放缓。伴随着工厂关闭,数百万人已逃离深圳和其他东部城市。听到这几则新闻,客户们纷纷发送电子邮件,要我对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的发展前景做出最新预测。每个人都想知道这是否意味着被我们称为“金砖”的梦想已濒临破灭。
答案很简单:不是那么回事。我几年前曾预测,“金砖四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35年超越西方七国集团,现在我相信这种转变速度将更快――到2027年即可变为现实。让我们看看对四国中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中国所做的悲观预言吧。那些预言者没有提到,中国2月零售额增幅上升到15%,迅速回落的零售价则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实际收入。
政府正通过基础设施投入刺激消费,北京方面已宣布了一项扩大医疗保险涵盖范围的重大计划,这有可能使中国人积攒的巨额存款最终得到释放。2008年,中国的股票市场跌幅超过60%,在11月到达谷底。自中国宣布了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计划后,股市比去年11月的最低点已上升了30%多,令已缩水50%的美国股票市场相形见绌。
产能过剩令中国进退两难
部分企业高管和经济学家表示,中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巨额投资可能会加剧从钢铁到石化等各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性,闲置工厂的增加可能会加剧世界范围的竞争压力――随着中国的工厂将过剩的产品销往海外,从而引发贸易争端。美国和欧洲钢铁企业已经在考虑实施进口限制。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说,中国现在已经在经受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困扰。现在增加投资,仅仅为了让一些企业维持下去,这有可能威胁到未来多年的产业基础。他表示,中国有关部门看起来低估了产能过剩的严重性,部分原因是他们太专注于促进经济在短期内增长。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第三大汽车生产国。钢铁、汽车和其他工业产品的供应量超过了国内和国外的需求。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截至本月,中国约有30%的铝材、20%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以及70%的半导体生产是闲置的。中国政府推出的人民币4万亿元投资计划试图解决部分产能过剩问题。通过增加公共工程的建设,政府可以增加对钢铁等产品的需求,进而降低闲置产能。不过,由于政策制定者也放宽了银行贷款,并批准石化厂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刺激计划最终可能会造成产能增加。
中国和白俄罗斯将互换
价值200亿人民币的货币
中国中央银行和白俄罗斯中央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协议规定双方在三年内互相交换价值200亿人民币(折合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货币,这将使中自两国贸易结算结束使用美元或欧元,而采用本国货币。
白俄罗斯国家中央银行行长德拉日多夫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协议签署的最终目的是两国结束使用第三方货币来进行两国商业往来的结算,为此我们将和中国交换货币,此举将大大刺激两国间的贸易和投资。德拉日多夫行长还表示称,中自两国将继续签署相关协议,使得白俄罗斯方获得的人民币能够纳入白俄央行的银根储备系统。
目前白俄罗斯国内外汇储备仅为38亿美元,中自两国货币交换总额达到白俄外汇储备的近80%。去年12月中国与韩国签署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而这也是央行自此次金融危机以来首次与其他央行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而后,央行于今年1月20日与2月9日,又分别与香港地区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了额度为2000亿元、8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中国纳米技术大步迈进
从食品、服装到药品和军事领域,纳米技术拥有改变中国外向型经济和各个生活层面的潜力。作为一项以原子标度发展新型材料的科技,中国注定将占据纳米技术最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除美国之外的任何国家。从1999年起,中国每年投入到纳米研发的资金都以每年超过20%的增幅递增。而政府宣布的400亿英镑经济刺激计划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研发费用,其中120亿英镑将投入到该领域。“整体的趋势不可逆转,”英国皇家学会科学政策中心主任詹姆斯・威尔斯顿说,“无论是在研发和投资,还是在表现活跃的科学家方面,或者是论文和专利方面,中国都紧跟着最发达的国家。”
如今中国发表的纳米技术论文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南部的深圳,纳米技术工厂蓬勃兴起,生产的产品包括吸收废气的路面材料和可监控健康状况的纳米制衣。“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无限广阔,”威尔斯顿说,“中国之所以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是因为它更接近市场。”
中国延迟实行IT强制公开制度,日美欧仍表示强烈担心
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存在着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这次转型同日本以往发生的转型相比,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这次转型伴随着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升值;第二,这次转型的失败使得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其后更长的时间里陷入萧条。关注汇率升值背景下经济的转型升级问题对于中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启示性意义。本文试从经济史的角度梳理汇率升值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说明汇率升值背景下,实体经济因素与虚拟经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寻找经济转型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
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酝酿转型的基本情况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的酝酿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的主导产业由重化工业向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兴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标志是日本政府1978年开始实施的《特种萧条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特定机械信息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
第二阶段:以“广场协议”签署为界限,日本政府开始积极推动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型。方式主要有三个,一是继续通过政府财政投资的方式大规模兴建社会公共事业。二是从金融和土地政策角度推动房地产业发展。三是鼓励和推动电子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制造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银行出现大量不良债权,新兴制造业未能带来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大量增加,日本经济的转型陷入困难,整体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从日本内需型经济转型的结果看,这次转型并不成功。1980-1984年期间,对日本GDP增长贡献最大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商品服务出口和政府最终消费支出。1991-2000年期间,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和商品服务出口。同前期相比,1991-2000年期间,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和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占据对GDP增长贡献的前两名,表明日本国内需求对于整体经济增长贡献在加大。但显然,内需型经济自主增长的机制还未形成。表现在:(1)转型过程中,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没有很好地延续。1985-1990年期间,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幅度远大于其他两个时期中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2)1985-1990年期间,对GDP增长贡献较大的国内需求部分,企业设备投资支出和居民住宅支出,在1991-2000期间整体对GDP的贡献为负。(3)从财政投资的效果看,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资的公共固定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在三个时期中增加明显。(4)1991-2000年期间,国内消费需求对GDP的增长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整体经济处于慢性萧条中。
二、日本内需型经济转型中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在日本经济酝酿转型的过程中,实体经济要素与虚拟经济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日本内需型经济转型的不成功。
1、汇率短期大幅升值未从根本上改变日本外贸顺差大量存在的格局。
从日本外贸顺差的整体格局看,汇率的总体大幅升值对外贸顺差构成了明显影响,但80年代后期,日本整体的外贸顺差保持在了11万亿日元以上,高于1984年10.5万亿日元的水平。从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情况看,1986-1987年均保持了增长,在1988-1989年出现了下降,但仍明显高于1984年水平。
在日元升值导致日本传统优势产业出口增速下降的同时,日本国内由于日元升值带来了消费品价格下降和消费热潮的出现。而在短期居民消费热潮和低融资成本的共同作用下,日本国内设备投资热潮显现。日本国内设备投资与名义GDP之比在1986-1991年期间出现逐年递增。1987-1990年日本设备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为12.7%,相当于同期经济实际增长率(4.7%)的2.7倍。这种资本形成率创下日本战后空前的高纪录。与日本国内设备投资热潮对应的却是日本国内家用耐用消费品市场基本饱和的状况。推动日本经济迅速增长家用耐用消费品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的普及程度在1985年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只有汽车的普及度还存在上升空间。
国内市场的狭小、出口增速的下降与设备投资过快增长的共同作用使得曾经推动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传统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
2、在日元汇率升值背景下,日本国内短期即出现了经济泡沫化和产业空心化。
在日本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房地产业被规划为扩大日本国内需求的主导产业。在房地产投资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也随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1981-1985年间,日本市街地价格年平均增长5.3%,1986-1990年期间,日本市街地价格年平均增长7.98%,其中,1990年升幅最大,较1989年上升了14.1%。随后在日本政府“地价税”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价格出现明显回落,但泡沫成分依旧严重。
1985年之后,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也出现了大幅上升,股价的泡沫化现象非常明显。股价指数最终在1989年达到80年代的最高点。最终,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出现剧烈下降,给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都带来了深刻伤害。
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过程中,实体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也积极参与到了虚拟经济的炒作中,泡沫的破灭,给企业带来了大量投资损失,资金运转出现困难。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体系中则形成了巨额的不良债权,银行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和保证资产的安全出现了惜贷,使得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无法得到满足。
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是由国内和国际资本共同推动的。一方面“广场协议”签署前后,国际市场上的流动资本对日元升值存在着强烈预期,同期,日本金融对外开放的程度有所提高,加剧了国外资本的流入虚拟经济的速度和规模。这些流入的资本有着强烈的短期增值要求,基本都选择进入到流动性较好日本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1986-198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日本国内本已存在的大量过剩资本也纷纷进入到股票和房地产市场。1986年之后实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日本国内企业设备投资增速出现明显上升,企业在将资金运用于实体经济的同时,也有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市。这部分资金同日本实体经济中本已存在的大量过剩资本一起推高了资产的价格。
实体经济中的资金除了大规模进入虚拟经济中以外,还出现了大量向境外的净流出。由于日元升值带来的日元在国外购买力的上升,出现了大量海外投资和实物资产购买。1985-1990年期间,日本国际收支项下投资收支均为净流出,1985年净流出规模为12.9万亿日元。1990年达到一个相对的低点,但净流出规模也达到了4.7万亿。资本的大量净流出,特别是生产资本的净流出,在日本特定的产业分工模式下,还使得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日本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凸显。
国内以房地产、公用设施建设、设备更新为主体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长都在产能过剩的威胁下无法得到有效增加,传统制造业的外迁形成的产业空心化使得经济进一步发展失去了动力。
3、新兴产业的发展难以上升为主导产业,带动日本经济实现全面复苏和持续增长。
首先,在产能普遍过剩的背景下,以资本节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的的传统产业设备的信息化改造投资有限。其次,在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在发展的初期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计算机的大型化、高速化和半导体芯片的大容量化、微型化等硬件技术方面,忽视了软件开发、终端设备制造和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忽视了信息通信产业在扩大直接消费领域所具有的巨大潜力。第三,日本国内的投融资体制对于新兴产业上升为主导产业存在一定的限制。日本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金融体制,资金供给偏于保守,资金难以流向高风险的中小型创新企业。而信息通信业中与终端消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究要求有一部分对市场需求反应敏锐、开发速度快的知识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加快,投融资体制对于日本新兴产业的发展创新带来的局限日益凸显。
三、对中国内需型经济转型的启示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深刻挑战,如何在稳定和扩大外需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国内需求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一环。日本经济转型的不成功及其之后的长期经济萧条对于中国面临的转型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汇率波动情况看,单纯的汇率波动,不管是一次性大幅升值还是逐步升值,都不能够解决国际间的贸易不平衡。汇率波动压力的产生源自于国际间的贸易失衡,而贸易失衡反映的则是不同国家产品价格的国际竞争力差异和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价格优势通过汇率的波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但技术、劳动生产率和低成本的优势通过汇率升值无法直接消解。另外,相近行业的企业可以通过战略结盟的方式实现流通环节优势互补,特别是外贸为主企业和内贸为主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帮助外贸企业建立国内的销售网络,扩大国内市场的销售,同时帮助内贸企业建立起在国外的销售网络,扩大在国外的销售。
2、面对汇率的明显升值,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汇率升值的预期一旦形成,必须重视对资本跨境流动、资产泡沫的监管。必须采取措施对本国过剩资本的流向加以引导。同时,政府的货币政策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过于频繁和大幅度的调高或调低利率,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会造成破坏性影响。同时,不应大幅度削减低风险资产,特别是本国国债的流量和存量,避免银行资产中高风险资产运用比例的被迫升高。
3、从根本上消除汇率短期大幅波动的压力,应关注本国出口主导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国内市场的饱和度,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引进、技术转让,实现国家间的水平分工体系和垂直分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不断加强本国创新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培育新兴主导产业。
4、在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选择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产业时,应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在扩大就业和扩大消费方面的能力和作用。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远未完成。传统制造业产品和新兴电子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应积极发挥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在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信息通信业中终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制造。同时,积极扶持电子商务业,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5、应逐步完善国内的中小企业投融资体制,特别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体制,规范和推动民间资本参与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使有限的资源尽可能集中到与新兴主导产业相关的部门和行业的研发中。
参考文献:
文章简介:本文探讨新经济与全球化的关系,分别对新经济和全球化进行了定义。对于信息产业的本质,是从物质,能量,信息的差别谈的。信息的本质是以二进位(0和1的组合)来表示客观存在,可以与电的开关相一致,所以可以达到光速,因此超越了物质特性,在本质上就是全球化的。文章归纳了信息社会的12个内容,指出它不是工业革命的继续,而是未来信息与智能社会的开端。中国历史上的“易”就是二进位的组合,中国人具有发展新经济的巨大潜力。在新经济和全球化基础是的国际竞争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包括两极分化,宏观经济不稳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等,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对策,不可盲目和天真。
一。作为生产方式的“新经济”:
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
1。全球化与新经济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
的经济高速融合”(IMF)。“各国经济已不仅仅是一般地相互联系和交往,而是互相交织,互相融合,以致形成了全球经济的整体”。
狭义的“新经济”有三重含义:第一,指90年代低通货膨胀和高经济增长并存的,美国经济的特殊繁荣;第二,将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归结为网络,“新经济”就获得以下含义: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第三,指以信息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全社会生产率。广义新经济包括三个层次的概念:
第一,新经济不限于生产力范围,而是生产方式的整体,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指以新科技革命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在90年代以来的新科技革命,则是以信息产业为核心,以网络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指美国所推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
这样定义新经济,就与流行的所谓“新经济==信息产业(IT),加上全球化”说法相一致了。
第二,目前的“新经济”是90年代在美国首先产生,并影响全世界的。以美国的新经济为出发点,考虑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更加强调“国际领导者”(目前是美国),包括美国文化,价值观念,政府和企业,在推动全球化方面的主体作用,而不仅仅把全球化看成客观过程。美国是有目的,有战略,有策略,有意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这就使全球化带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作为霸主的美国,它的利益和战略的产物。这对于全面分析全球化的性质,新经济的性质,及其双重后果,对于我国的应对战略,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第三,新经济是一个历史概念。广义的“新经济”,应该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所谓“新”,是相对于传统的自然经济,地域性经济,农业社会而言,可以理解为整个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数百年内,经过3次大的科技革命,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向全球扩张的过程。
2。4次科技革命与社会形态
我们把“新经济”理解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生产力的核心部分是新科技革命,这是毫无疑义的,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场大的科技革命,需要相当长的酝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以爆发的形式形成现实生产力,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下一次新科技革命又在酝酿。近代以来已经出现3次大的科技革命,目前正在出现第4次。
每一次“新经济”的大飞跃,都有一些重要的标志:
第一,作为“新经济”的生产力方面,我们强调它的科技革命基础:4次大飞跃是以4次科技革命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的酝酿期,可以追溯到地理大发现,17世纪产生于英国,在18世纪成为现实生产力,19世纪在美国形成最大规模的超级产业。第二次科技革命酝酿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发现了原子能和电子,形成了电力,航空,钢铁,汽车等超级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从二战以后开始,形成新的超级产业群。在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正在酝酿第4次科技革命。为什么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下一次新科技革命的开端,而不是上一次的延续?因为,第3次科技革命及其形成的产业群,仍旧属于工业革命范围,形成的是现代工业化社会。而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生态技术,基因技术为开端的新科技革命,代表的是21世纪“信息和智能社会”。
人类可以利用的最重要资源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在农业社会中,人类把物质加工成人力工具;在工业社会,能量被转化为动力;到了信息社会,信息成为最关键的战略资源,将被转化为现代的智力工具。在信息社会中,人类将面临“智能革命”,人的智能通过智能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放大,实施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人工智能是高科技的核心。所以准确地说:未来社会应该是“信息和智能社会”。要实现智能革命,就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的大脑。21世纪的主导科学将是生命科学。90年代开始开始的基因研究,到2005年可能查清人类基因的图谱。未来的高科技是以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生态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智能生产力。信息产业,可以看成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和智能社会”发展的过渡阶段。
第二,每一次新经济的飞跃,都有生产工具创新,并发现新的能源动力。第一次新科技革命,工具机是珍妮纺织机和镗床,由镗床加工出蒸汽机,才使得蒸汽成为大工业的动力;第二次新科技革命,工具机是机床,动力是电力和石油和原子能。第三次新科技革命,工具机是计算机,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发明出来。第一代计算机是用于信息处理的大型计算机,用于国防和学术研究;第二代计算机是个人计算机,用于信息的获取。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工具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结合,形成交互式网络,用于信息的传输和交流,这是第三代计算机。更为高级的计算机,是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产生智能机器人,达到人机共同思考。
第三,人类对于物质层次的认识和利用,日益深入。蒸汽机是以热力为基础的,人类对于物质的利用在从分子层次;石油的分解和提炼,是以化学为基础的,人类对于物质的利用在原子层次,物质的化合与分解,是原子结构的改变;电力的产生,是人类改变了电子的运动方向。而原子能,则是人类打破原子核的结果,质子,光子和中子,都被人类所利用,以产生新的巨大能量。
第四,人类对于外部环境的利用日益广阔,体现在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识和利用。第一次新科技革命,是以牛顿的机械时空观为基础的。新大陆的发现,极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航海技术使得世界性的征服殖民地和移民成为可能,而美国铁路网的建立,才真正为大工业创造了广阔的国内市场。第二次新科技革命,是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为基础的,空间和时间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换的。人类正在进入海洋和外层空间,扩大自己绝对活动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人类开始自觉地改变自己和空间的相对关系,即通过加快速度,缩短时间,克服空间对自己活动的限制。电子,航空,航天,电磁技术已经达到了这一点。喷气式飞机,高速公路和铁路,缩短了人类环绕地球的时间。3颗同步运行的卫星,即可以实现全球24小时不间断的通讯,使得气象观测,股票市场,都能够通过光速,全天候24小时运行。运行速度越快,时间越短,空间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就越小。有人说: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就是说新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空限制,为人类社会关系的全球化,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技术手段。新的通讯交通工具可以“压缩时空”,使整个地球变小,人类的交往不再受到以往那样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古代依靠快马传书,一天可以跑800里;汽轮船,高速列车,特别是喷气式飞机的出现,开始改变了这一切。使人类摆脱时空限制的根本手段,是电子通讯技术。1964年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5年出现了商用卫星。60年代末期互联网始于美国,80年代应用于军事,教育,科研和教育,90年代应用于商业。2000年有1亿台电脑入网,用户有5亿人。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的产值达到3。5-5万亿美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到2016年,全球有2亿人在家里上班。是网络,把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只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关系,可以说,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提供了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手段,造就了全新的,强大的生产力基础;而全球化则是资本生产关系的全球化,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世纪之交世界性的全新生产方式。
第五,每一次新科技革命,都有尖端技术和先导技术,并产生完全新型的系列产业。第一次科技革命是蒸汽机,纺织机,电动机,发电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尖端技术在20世纪40年端,在70年代成熟,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成熟的标志是全球技术创新,并使之转化为产业,至今方兴未艾。
所谓完全新型的产业,首先是因为其全新的理论基础和概念,如20世纪的基本粒子物理,天体物理,核物理,电子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数理逻辑学科。未来21世纪新科技革命的尖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包括多媒体,芯片,机器人和软件等),激光技术,生物工程。理论基础则是现代遗传学等。未来新技术产业对于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转变为对知识和技术的高度依赖。
第六,每一次新科技革命,都产生新的国际关系和战略格局。总有一个国际领导者推动全球化和自由化,这个领导者往往是新科技革命发源地,具有最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了最强大的超级产业,集中了全世界大部分工业生产和财富,具有强大的文化政治影响和外交支配能力,成为国际霸主。同时也总有国际挑战者,与领导者进行对抗。17世纪的国际领导者是荷兰,挑战者是英国;18-19世纪的国际领导者是英国,挑战者是德国和法国;20世纪国际领导者由英国向美国转换,国际挑战者先是德国,二战后是苏联和日本。经过数十年的较量,特别是美国新科技革命的成功,取得了更加强大的国际领导者地位,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领导者和推动者。
第七,每一次新科技革命,都促进生产关系的革命,产生新的经济体制,新的政府和法律政治制度,新的企业组织和产业结构。总的方向,是向着自由化,民主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个人的权利得到尊重,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发挥。
前3次科技革命,都属于工业革命范畴,而目前开始的第4次科技革命,则属于信息革命范畴,所创造的将是21世纪的信息和智能社会,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
二。信息产业与全球化
1。信息的特殊性。
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的第三种客观实体。信息是具有客观内容的,这个客观内容是可以转化二进位数字的,于是就可以电子作为载体,以光速运动。爱因斯坦对于人类的最大贡献,就是指出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物质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当物体接近光速运动时,其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缩短50%,完全达到光速时,长度为零,而其质量趋于无穷大。长度是物体所占空间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存在,人类不能够想象有一种没有长度,不占据空间的物质,而且质量无穷大的物质,或者说物质不可能以光速运动。以二进位制将信息数字化,化为“0和1”两个数码,称为“比特(BITS)”,与电路的“开和停”正好一致,因此比特可以和电子运动相一致。电子的运动就是信息的传输。以光速运动的数字化信息(BITS),既不是物质又不是能量,而是独立分为一类,它就是以光速运动的某种“内容”,可以超越空间的限制,并产生超越时空限制的产业----信息产业,在本质上必然是全球化产业,可以超越国界限制,语言限制,速度限制。
信息的另一个特征,是“注意力经济”。1997年INTEI前总裁GROVE提出了“争夺眼球”的概念:“一个用户就是一份资产,拥有的访问人数或者眼球数越多,就意味着企业的潜在利益渠道越广”。美国迈克尔说“注意力经济”是一种远期资产。在信息社会中,特别是在网络虚拟经济中,信息以爆炸方式增长,信息已经是一种充实的经济资源。稀缺的只是人们的注意力,即期内客户对企业及其产品的注意程度---注意力或者心灵占有率MIDSHARE,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注意力经济,是以最小成本吸引客户注意力,培养潜在消费群体,获得未来的无形资本。注意力是企业在网络经济中把潜在购买力变现的前提和关键,是虚拟经济的“硬通货”。
2.信息产业。
狭义的“新经济”主要指信息产业。“新经济”产品与传统产品的最大不同,就是其科研试制费用,先期投资的固定成本非常之高,如12英寸的芯片生产线为20亿美圆,基本上是一旦失败就无法回收的“沉没成本”,而其复制成本或者边际成本非常之低,在复制软件方面几乎为零,必要时,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可以大幅度降价,保持庞大的销售市场,排挤竞争对手。因此,市场的规模和占有率是第一位的,生产者必须进入国际市场。
信息产品的技术标准最为重要,生产者可以通过技术标准的推广,通过技术和设备的专用性,把用户长期锁定于自己的产品系列中。技术标准必须是国际通行的。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是国际性的。
信息产业起源于本世纪初的无线电,发展于50-60年代的半导体。日本在70---80年代成功地把美国创造的电子技术,转化为民用产品,在家用电器和汽车等方面,对美欧占据了优势。80年代初期,日本总体科技水平已超过了欧洲,接近了美国。1983年日本在159项关键技术中,有39项同时领先于美国和欧洲,有38项水平相当,只有16项落后。日本小汽车成本,在1980年是3000美圆左右,美国为4700美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在80年代中期,占据了50%的国际市场;日本的汽车,家用电器和建筑机械,在世界市场的价格比欧美产品低25---30%。60年代日本的主流产品是钢铁,船舶;70年代是家用电器,80年代是汽车和电子产品,皆领先于世界潮流。然而在90年代的主流产品个人电脑,通信产品,和信息产品的增殖方面,却明显缺乏日本的参与。在80年代末期,日本信息产业战略有误,把主要研究力量投入大型电脑,而美国却大力发展起个人电脑。
(一)石油价格高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损害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节节上升,上半年石油价格已经从去年的平均每桶30美元上涨到40美元以上。6月初油价最高升至42美元,创出1983年以来的新高。油价高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反复调整生产。欧佩克决定自4月份起把日产原油的上限减少100万桶。这给市场带来了冲击,引致石油价格猛涨。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得不于6月3日同意增加原油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从8月开始每天多生产50万桶,以对抗能源价格攀升,油价才稍稍回落至每桶38美元左右的水平。但全球能源中心预测下半年油价整体水平仍会居高不下。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所致。今年以来中东局势依然不稳,伊拉克油储占全球第一,但其国内战火不熄,市场担忧其政权移交后,内部政局很难平稳,结束动荡遥遥无期。以色列的沙龙政府及执政的利库德集团的强硬姿态使人们对巴勒斯坦形势的前途日益担心。在产油大国沙特,针对外国人和政府机构的恐怖事件接连发生,这也向世界表明了中东原油供给方面的潜在风险。估计因中东形势不稳导致的原油风险溢价达5-10美元。三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升温,主要国家原油需求增加。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创16年新高。从能源耗费角度来看,美国位居化国家之首,5-6月又是美国传统用油高峰。在亚洲,由于极高的经济增长率与经济的高能耗特征,对石油需求的增长率很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去年每天的原油需求量为550万桶,超过日本。今年国际能源机构又上调了中国每天的石油需求增长。印度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亚洲占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量的90%。
油价上升将损害全球经济的增长。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会造成伤害。国际货币基金(IMF)报告指出,油价在一年内若上涨15美元,将直接减少世界经济增长1%。如果油价持续保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高位,美国的经济增长将降低0.3个百分点。国际能源机构发表的报告指出,油价每上升10美元,全球经济增长将减少0.5个百分点,亚洲整体经济增长率下降0.8个百分点。欧元区12国所需的石油70%以上依赖进口,油价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同时还给欧元区带来了通胀压力,对于正处在经济复苏时期的欧元区来说,油价上涨也不是福音。随着油价的飞升,全球通胀压力正在增加。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些动向也会直接影响化工产品的价格。
(二)世界初级产品价格高削弱经济复苏势头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复苏的轨道,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价格明显上扬。这使得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同时带来通胀风险。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2003年,全球燃料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6%,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了7%,其中金属价格上涨了12%。由于制造业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已经推动了物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和美元贬值使美国2004年头三个月消费价格按年率上升了5.1%,大大高于2003年全年的1.9%。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大幅攀升或转升,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受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加快影响,市场需求激增,加之一些产品库存下降,供应呈紧,世界有色金属价格多有飙升,一些商品如锡等价格甚至更升达其14年来的最高水平,有色金属价格的总体水平也升达9年来的新高。韩国、日本、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对钢材的需求猛增,特别是三国造船企业2004年的新船完工量都将创新高,对厚钢板的需求尤大,引起厚钢板价格飞速上涨,目前已升达1998年以来的最高价位,钢材的总体价格水平也已突破每吨500美元大关。
二是由于受气候不良影响,2003/04年度世界大豆的产量将较上年度减少4.8%,美国大豆产量更将剧减12.3%,世界大豆及豆油价格随之出现猛涨,目前甚至已分别涨达其历史最高水平和20年来的最高价位。因菲律宾、印尼产量减少,2004年上半年全球椰油市场预计也将出现约30万吨的供应缺口。
三是原料或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支持了半成品、成品或下游产品价格的提高。如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一些石化产品如乙烯、石脑油、汽油和聚氯乙烯等价格上涨;天然橡胶价格上涨带动轮胎价格上涨;废钢、焦炭和铁砂等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钢材价格的上涨。
(三)调高利率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成本
美国联邦储备局自2001年连续13次降息,短期利率从6.5%下降到目前的1%。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强劲增长----连续三个季度的GDP增长在4%左右,4月份通胀水平达到4.4%,1%的利率水平已不适于美国。美联储在6月30目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提高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一年内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由1%提升到3%,美国住房贷款利率会由5.5%上升到7.5%。加息不仅对美国的投资、股市、消费及美元汇价产生影响,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直接投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利率提高将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受损。在美国的超低利率背景下,购买其他国家股票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回归美元,进而影响世界市场。由于预期美国加息,今年以来东京市场、日元汇率均急剧下跌。亚洲其他地区股市也在下跌(香港、、韩国、新加坡的主要股票指数从年初以来都跌入低价范围。香港恒指跌17%,台湾加权指数跌16%,韩国综合指数下跌15%。)拉美股市和汇市也纷纷下挫。
其次,由于预测美国将提高利率,世界资金流向正在发生变化。日美利差的扩大也会加剧资金从日本转向美国的势头。由于担心利率上调,使筹措资金的成本增大,一部分资金开始撤回,新兴市场上债券也开始软化。2003年新兴市场国家获得14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利率上调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引资成本提高,因此可能加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第三,美国利率的上调从上应带动美元汇价的上升。但是从过去十几年的情况看,1988-1989年,美联邦基金利率从7%升至10%,1999年2000年,利率由5%升至6.5%,美元汇价是上升的;而1994年-1995年利率从3%升至6%,美元汇价却跌至历史低位。因此,单一利率趋势难以判断美元走势,主要是看贸易形势和其他经济指标。从目前的情况看,贸易逆差依然会拖累美元,若美国贸易逆差随着美国经济增长而扩大,而美国无法抵消赤字扩大,美元仍会存在贬值的压力。过去几个月美元的回升是基于对美国加息的预期。
第四,由于已经预见到美国将提高利率,且幅度不会很大,因此,提高利率对亚洲不会造成很大的威胁。不过,随着通胀的抬头,亚洲国家也有可能追随美国加息。这也会影响其经济和外资的流入。工业国利率上升和新兴市场国家债务的迅速上升带来的财政困难都将削弱全球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世界形势对的
(一)世界经济的好转和国际贸易的回升为中国出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头5个月出口增长33.4%。其中,中国对美欧日三大市场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3.3%、38.4%和22.0%。
1、随着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国内投资需求进一步拉动,对生产资料采购将大幅增加,从而给中国相关产品出口带来机遇。今年1-5月,我国对美国出口432.3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制成品增长了36.2%,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出口增幅最大为47.9%。2004年1-5月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240.9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尽管美国经济尚好,但如何保障充分就业仍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的失业人口达270万。为大选服务,争取制造业的支持显然成为美国和共和两党最紧迫的需要。彩电、家具、纺织和服装等均属制造业行业,而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美国藉此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案件随之不断发生,预计下半年围绕政治问题产生的贸易摩擦仍将延续。
2、1-5月中日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日本向中国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3.8%、14.8%、22.8%和18.8%。日本的国内需求重新焕发了活力,对进口需求也会逐步增大。而中国目前是日本第一大进口国,必然会从中受益。2004年1-5月日本从中国进口分别增长了9.6%、5.2%、25.5%和12.9%。日本从中国进口的最主要三种产品为:机械设备、纺织品和食品。其中占进口比重最大的机械设备(占比几乎为40%)增幅都在20%左右,3月份更是达到了41.9%。
3、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2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7%; 欧盟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对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5国出口占中国对欧盟总出口的 76.5%,同比分别增长 38.9%,42.4%,67.4%,23.9%和40.5%。中国对欧出口面临的不利因素是,欧盟委员会2001年12月10日、2003年5月8日和12月23日三次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普惠制”毕业,取消了16类中国对欧出口产品的普惠制待遇。而与此同时欧盟仍然给与其他国家的相关出口商品以普惠制待遇,中国有关对欧盟出口商品在与来自这些国家商品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4、今年5月1日欧盟实现的东扩,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统一和稳定的市场。如今,只要我产品进入欧盟任何一个成员国,就可以进人其他成员国市场,而中国企业在10个新入盟国的生意相对较多,东扩为我企业进入欧盟老成员国市场提供了机遇;且由于欧盟运作规则将实现统一,我企业对欧盟贸易在手续上也将趋于简化,从而为我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更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同时,由于东扩前10个新入盟国的工业制成品关税普遍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3.6%),欧盟东扩后要适用欧盟统一税率,将使中国出口产品包括钟表、玩具、游戏、用品和人造珠宝等可从对新入盟国家的贸易中获得相对较低的欧盟关税税率,减少我产品成本。此外,欧盟东扩后,随着新入盟成员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其劳动成本将有较快增长,也有利于我产品价格竞争力的保持和增强。当然,欧盟新增的10个成员国对老欧盟成员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不排除挤占我部分产品在欧盟(主要是德、法等欧元区国家)市场的份额的可能性。
(二)国际商品市场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了新商机
世界商品贸易的回升和增长,价格大幅上行,给我国企业出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前景向好。2003年世界半导体的销售额全年增幅达18.3%,2004年则更将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增幅可望大大高于上年,达到29%,销售额预计将可基本恢复到2000年泡沫高峰期的水平。随着市场的恢复和加速增长,半导体的价格也有明显上升。作为IT业两大增长引擎的电脑和手机市场,情况也大体如此。我国以工厂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当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纺织品服装后配额的到来,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新的广阔空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长期来虽不断有所增长,但国外相关配额限制仍不失为影响我出口扩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据WTO统计,1995年至2002年7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加了62.9%,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自12.2%增至17.5%,即增长了5.3个百分点,但由于受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同期我纺织品服装在美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仅增长了0.9个百分点。WTO《纺织品服装协议》有关纺织品服装配额的规定将于2004年年底终止。为此,许多海外客商认为,对与中国企业做贸易的空间将会更大。据我今年春季广州交易会纺织商会统计,本届交易会到会的客商比往届有明显增加,许多还是首次到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明年配额取消后,一些国外采购商看好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希望到广交会进行考察,建立新的供货渠道。
3、在世界有色金属市场需求回升,价格不断上涨下,锡市场供应连年不足,铅、锌供应也呈短缺,2003年以来价格分别都有飙升,是我扩大出口的大好时机。世界有色金属价格总的说来在经2002年的小幅回升后,2003年乃至目前价格出现大幅走高。在此背景下,世界锡的价格2003年也有大幅度上行。如2003年12月,锡的价格为每吨6057.62美元,较上年同期猛升43%,2004年以来,截至4月份,较上年12月又再升47.8%。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锡的消费不断增长,市场连年产不敷消,供应严重不足。如据统计,2001年世界锡的消费较上年增长0.3%,2002年为增3.8%,2003年增6.2%,2004年预计还将再增4.1%,而同期世界锡的生产平均年增约仅1.3%。在此情况下,锡市场生产不敷消费的数量2001年为500吨,2002年为2900吨。2003年陡增达24800吨,2004年预计更将增达30400吨。世界铅、锌市场也大体如此。继2001年至2002年或2003年供应明显过剩之后,2004年世界铅、锌市场据预计也将分别面临12.5万吨和10万吨的较大供应短缺。
(三)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