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09:21: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跟踪审计的依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约束性、明晰性以及可靠性等特点。可操作性是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能够用于具体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能够根据审计标准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工程审计跟踪标准在客观上对被审计单位提出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约束了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的行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易于理解,没有歧义,在审计工作中能够被准确地运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是审计法律法规的客观体现,在实际运用中不因人为因素而改变。
跟踪审计标准的具体运用
1内部控制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
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内部控制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首先,审计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在跟踪审计中,根据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规定,审阅被审计单位制定的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有关的全部制度文件,评估其是否存在重大漏洞,是否存在需要建立却未建立的控制制度,以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完备、严密、健全。其次,在工程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违反既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
2概预算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
工程项目概预算,是根据相关图纸、设备规格表、各种收费标准、概预算指标以及说明书等资料测算出的工程项目投资额。概预算是确定与控制项目投资、衡量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考核工程建设成本、编制投资计划、签订施工合同以及控制施工图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需要审查概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应当根据概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概算定额、概算指标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在对概算的构成是否合法、正确进行审查时,应当根据概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工程量是否按照既定的概算指标与概算定额进行计算,分析工具、材料、设备等的购置费估价是否准确,分析运杂费等费用的计算是否合理。在审查工程费时,应当根据预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预算单价套用定额与工程量计算是否合理;在审查工程间接费时,应当根据预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工程间接费的费用率和计算基础的确定是否合理。
3会计准则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
一、建设项目传统事后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处理存在“盲点”
审计人员不能对合同中已经约定的内容和条款进行审计处理。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条款因受到《合同法》的保护,属审计“空挡”,不在审计范围之内,审计人员不可对中标并经合同“包死”的内容进行审计处理。审计人员不便对甲、乙双方已签字认可的合同以外的变更工程款进行审计处理。
(二)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事后审计看不到建设项目施工以及以及有关物资设备进出、安装等具体过程,只能将有关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等作为审计依据,一旦此类审计依据本身存在问题,那么审计的基础将不再,审计的结果也将偏离实际,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难以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事后审计难以发现建设管理不到位、监理不到位、施工不到位甚至设计不到位等问题,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往往也因既成事实,难以加以补救,审计作用十分有限。
总的来说,事后审计让审计人员脱离项目的建设实际,远离具体的建设过程,无法满足规范项目建设管理, 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造价,突显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等审计要求,产生了突出且无法控制的风险。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和优势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审计组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的规定,按照规定程序和现代审计方法,对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决算及验收移交阶段实施的全过程参与的审计监督活动。目的是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
1、有利于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
跟踪审计通过对项目建设的设计、招投标、建筑施工、监理、物资和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审计,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促使建筑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得到规范和改善。
2、有利于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跟踪审计人员经常工作在施工现场,对工程的施工过程、形象进度等都能做的眼见心明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即可及时建议改进,从而防止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3、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跟踪审计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能够直接观察到物资进出、设备安装、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减少估算和审计判断的使用,降低审计检查风险。能及时对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及相关事项包括隐蔽工程等进行直接审计,增加审计依据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审计人员因不了解实际情况而带来的检查风险。
4、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参与跟踪审计的审计人员能更加全面的了解项目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实地接触到项目的立项、概算、设计、施工、监理、物资等各个环节,有助于审计人员拓展审计视野,学习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制约因素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十分明确,但目前开展了跟踪审计的建设项目并不多,这一方面是受制于审计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跟踪审计的准则和操作指南缺失,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影响了跟踪审计的开展。
(一)审计力量不足制约了跟踪审计的开展
跟踪审计涉及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等各个管理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且由于跟踪审计需要审计人员通晓有关法律法规、兼有工程与财务知识,而目前不论是国家审计机关还是各大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都存在审计力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计任务的矛盾,在缺乏足够的审计力量的情况下,开展跟踪审计其质量可想而知。
(二)跟踪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缺失限制了跟踪审计的发展
跟踪审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审计制度相对滞后,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意见或业务指南,审计人员难以对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判断和评价,各个审计组织也都根据自身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常常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监督和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三)尚未形成有效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影响了跟踪审计的效力。
审计整改是审计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才能真正发挥监督效力,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整改,最大限度避免、减低项目资金的损失浪费,也是实施跟踪审计、监督关口迁移的作用所在。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项目建设各方拒不整改、敷衍了事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来确保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效力大打折扣。
四、开展跟踪审计的建议
(一)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
以审计实践为途径,培养和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坚持将参加项目实践作为锻炼和培养审计人员的“第一跑道”,通过实践,促进审计人员不断学习研究跟踪审计的先进经验,锻炼跟踪审计的技术技巧,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专业判断能力。
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和提升跟踪审计人员的施工、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变单一的专业型人才为复合型人才,在更新、补充既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花大气力、更多的投入来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构建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拓展知识为直线的“T型知识结构,更好的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
(二)建立完善的跟踪审计规范体系
(1)、积极并且有效地监督投资管理、建设管理,审查建设资金使用是否合法、真实、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促进相关单位加强和改进管理。(2)、全面真实地掌握整个建设过程的具体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结论和评价。(3)、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反馈审计结果,促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有效制约,在规范建设程序、加强建设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推动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审计内容
2.1、前期准备阶段
(1)检查建设项目的前期手续是否齐全:审批文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证、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文件等,分析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可行。
(2)检查是否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编制范围是否完整,编制依据及采用规范、标准是否准确,采用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经济。
(3)检查建设项目的各参与单位是否按照法定程序确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是否公开招标确定。
(4)检查合同的签订过程是否合法、公正,合同条款是否全面,与招标文件和投标承诺是否一致,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划分是否公平合理。
2.2、建设项目实施阶段
(1)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合同双方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条款,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施工方转包、违法分包、甲方指定分包工程等情况。如发生变更、合同内容增补、标的转让或合同终止等情况,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
(2)检查项目概算执行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有无严格按照概算指标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一般不得超概算。
(3)检查工程形象进度结算资料是否按规定时间报送,监理等单位是否及时把关,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及规定时间办理相关手续。
(4)检查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和账务管理,是否符合《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和有利于建设项目的管理及竣工决算的需要。
(5)检查工程付款情况,严格控制付款,杜绝超付工程款现象发生。
(6)检查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对材料及设备的材质、质量把关,避免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用于工程,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
2.3、竣工决算阶段
(1)检查工程结算资料和工程财务资料,分析甲乙双方材料决算表,超、欠供材差计算是否正确、结算凭证是否合法。
(2)检查工程造价真实性、合法性。审查竣工图纸、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竣工资料的完整和真实性。依据竣工图纸、现场发生的签证资料、设计变更,工程量计算规则,细致、认真地审核、复算工程量,防止工程量虚高,套用相关定额和取费标准,如是招标工程并采用固定单价合同的,检查是否套用投标单价。审查合同中相关工期、质量等奖罚条款是否执行。
(3)检查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主要检查“交付使用资产总表”、“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核实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真实、是否办理了验收手续和交付的递延资产情况等。
(4)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依据技术、环境、经济等指标,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有效性、经济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影响投资效益的各种因素。
3、跟踪审计目前的现状及问题
3.1、跟踪审计与项目参建方职责不清,定位偏差
国家审计对投资项目参与各方的监督是建立在各被审计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和具有自身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的,但在项目实施过程,建设单位往往会对跟踪审计产生依赖心理,特别是政府临时成立的工程建设部门积极要求进行跟踪审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参谋或承担一些风险,以弥补他们本身经验不足、专业人员缺乏及一些前期的违规行为。
3.2、缺乏统一操作标准
虽然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进行了大胆实践,形成了一套跟踪审计实践的操作思路,但尚未建立一套相关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审计取证及审计报告等还缺乏统一标准和指南,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合理性因素超过了合法性因素,不能确保审计质量。因此跟踪审计有待于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3.3、跟踪审计力量不足
跟踪审计活动贯穿项目建设整个过程,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综合运用工程、财务、经济、管理与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目前,审计机关中能够胜任这方面工作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短缺,审计机关希望借用社会中介机构力量来进行跟踪审计,扩大审计监督面、增大工程审计影响力,而中介机构由于受自身单位性质的限制,在审计过程中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与审计机关有着显著的不同,审计机关的现有力量难以做到对中介机构参审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跟踪审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4、业绩考核及组织审计收费模式有待完善
投资审计中的工程结(决)算审计一般以投资额或审计核减额作为业绩考核和收费依据,但跟踪审计的很大部分内容侧重于建设管理方面,而且其工作弹性较大,很多工作无法量化或直接体现为实际投入的审计工作量,因此一般的考核、收费模式对组织审计项目的质量有较大影响,也无法真实反映对中介机构的考核结果。
4、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措施
4.1、健全、落实建设管理制度,完善跟踪审计制度环境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的创新方式,完善的配套制度是其有效开展的前提。除了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外,应当健全、落实并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相衔接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建设管理问责制度等,保障全过程跟踪审计真正有效地运行。
4.2、建立健全操作规范,提高跟踪审计规范水平
建立健全跟踪审计操作规范,是促进跟踪审计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提高跟踪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制定严格的业务流程,合理引入量化评价指标,使审计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转变。
4.3、重视审计人才的培养,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
综合性审计力量是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基础。首先,提高现有审计力量的综合素质,加强综合性培训和交流力度。其次,扩大审计人员专业来源,吸收更多专业工程、工程造价、法律、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充实审计队伍。
1.2 审计效果
跟踪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建设项目成本核算、建设项目的管理,还包括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履行和人员配备情况,是全方位的审计。通过对上述审计事项的跟踪审计,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项目建设风险。竣工决算审计作为事后审计,往往对已造成的投资损失无法有效整改,只能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主,审计效果明显弱于跟踪审计。
1.3 审计方式
跟踪审计的审计方式主要是定点审计、定期审计、驻场审计以及上述方式互相结合的方式等,以现场审计为主。传统建设项目审计大多采用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以现场审计为辅。跟踪审计除了依据国家、企业颁布和制定的法规、制度等必须执行的强制性依据外,还可以依据行业的先进指标、社会公允价格等非强制性依据,审计结论大多以建议的方式供建设单位采纳。而传统竣工决算审计的审计依据以强制性为主,审计结论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执行。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势
2.1 规范建筑市场,预防滋生腐败
近年来,建筑市场中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权利寻租、恶性竞争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跟踪审计使审计监督介入到项目建设流程之中,增加建设市场的透明度,从而使建筑市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和改善。同时,审计监督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各控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揭示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中蕴含的风险,督促参建各方履行自觉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和谐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关系,从而达到规范管理流程,形成有效地制衡机制,将审计由“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从而在源头上减小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2.2 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相关法律要求
目前,我国与建设项目相关法律在执行过程中,与《审计法》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例如,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了工程价款,如果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结果与合同相冲突,那这样的审计结果往往难以落实,因为这涉及到《合同法》与《审计法》的冲突问题,使审计工作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通过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可以提前介入建设项目,对关键控制环节进行跟踪审计,在恰当的时点发表审计意见,从而规避审计工作于其他法规制度的冲突。
2.3 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
跟踪审计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风险提出预防性的意见及建议,参建各方因问题尚未发生,无需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而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甚至有可能会主动要求审计,发自内心的欢迎审计,从而较好的缓和了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也为审计工作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
2.4 使审计工作更富有成效
跟踪审计是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包括工程造价控制、项目内控制度、建设资金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跟踪审计能够把握最佳审计时机,及时发表审计意见,便于问题的纠正和整改,特别是对项目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审计的价值,发挥最大审计效力。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的需求
跟踪审计的内容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涉及到投资管理、工程技术、财务、金融、法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多个方面。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能从建设项目的微观管理上发现问题,还要能够从宏观政策、体制、机制上,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目前,投资审计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自身素质上都难以满足跟踪审计工作的需要。人员数量和审计任务量之间的矛盾,使审计人员疲于应付,造成跟踪审计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再者,审计人员一般擅长工程造价审核,施工经验不足,且普遍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很难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提出有见地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3.2 传统的审计效果评价观念制约跟踪审计工 作开展 传统的建设项目审计中,通常把审计工程造价、查出损失浪费和违规违纪问题作为衡量审计人员业绩的标准。在建跟踪审计“事前控制、防范风险”等特点的影响下,其审计成果更多地表现为完善制度、程序、堵塞管理漏洞等方面,这种既成事实的可量化审计成果较少。如果一定要用传统绩效标准来衡量的话,会出现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
发现的问题,无论问题性质还是金额可能都不如传统审计明显,会影响审计人员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制约在建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
3.3 操作上的缺位和越位并存
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由于审计资源及建设体制等诸多限制,审计人员绝大多数选择在施工阶段介入建设项目,对项目决策等前期工作关注较少,造成审计监督上的缺位。同时还存在审计人员未能准确把握住审计关键环节,错过了跟踪审计的介入的最佳时点,从而造成跟踪审计缺位。另外,跟踪审计不仅应重视工程造价审核,更应重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但对发现的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未通过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去解决,而是越俎代庖直接下达指令进行管理,造成跟踪审计人员的定位出现偏离,侵入到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中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导致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控失效,引发各方利益的冲突。
3.4 较大审计需求与较高审计成本的矛盾
跟踪审计与竣工决算相比,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拓展。这势必引起审计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审计成本也会随之上升。但是,审计成本是有一定额度的,在较高的审计成本下,审计程序的开展就必须有取有舍,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关键环节漏审,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四、开展好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与跟踪审计相关的法规制度,转变审计绩效评价观念
为了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结合《合同法》《招投标法》等建筑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规范跟踪审计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使跟踪审计全面与招投标、合同签订、财务核算等管理行为相协调,为跟踪审计人员提供具体规范的行为准则,确保跟踪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同时,要更新绩效评价观念,树立科学的跟踪审计绩效评价观,对跟踪审计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跟踪审计健康发展。
4.2 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项目管理的深度,把握审计相对独立性原则
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合理确定介入深度,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不偏离方向,不逾越定位,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切实做到审计关口前移,从决策阶段开始,从源头抓起,强化事前监督,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严把立项关、设计关、招投标关和合同签订关。跟踪审计应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以书面形式下达跟踪审计意见书的方式,为项目建设各方提供可供采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做到审计工作不干涉建设项目的具体业务。
4.3 准确把控跟踪审计介入时点
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建设项目规模、周期及审计资源等相关要素后,科学确定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但不论是从项目立项时介入,还是施工阶段介入,或是其他时点介入,跟踪审计都应保持连续性,确保审计工作的轨迹有效贯穿预定的审计事项。此外,还要保证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重大活动及时跟进,对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回应。
4.4 争取参建各方的理解、配合以及建设单位的重视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