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动能范文

时间:2023-08-17 15:53: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经济发展动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发展动能

篇1

让“双创”激发内生发展的动力

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我国将创新发展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双创”,即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众、创”有效地结合,也实现了改革与创新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大众创新的意识,激发其创造性引导“草根”和精英结合、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等成为创新的洪流。推动“双创”,有利于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的活力,在释放新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新供给,从而推动我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深入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理念。积极培育和发展“双创”的新动能,从根本上来激发内生的发展动力。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双创”集中了我国各个阶层、各个工作领域的力量,推进简政放权,汇聚了倒逼改革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企业家大显身手,为有项目、有想法的创业者提供抱负施展的平台,从而从根本上激发和释放大众创新的活力,在强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强化权力定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进制度机制的改革创新,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平台,从而确保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的优质性,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活力。

强化发展动能转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常态,要经济“调速不减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就必须依靠“双创”,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的基础上,改造和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为推进小微企业成长和大企业兴盛提供动力,真正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全力打造经济发展动能转型的新引擎。

促进和实现共享发展目标。“双创”强化“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共享发展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双创”的内涵,为每个人提供了公平的机会,也使得权利公平具体化,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催生了一批“草根”创业者,从而促进社会加速纵向流动,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双赢的可能性。

让“双创”增强人们攻坚克难的信心

稳定经济增长。根据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2万户,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中关村示范区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万多家,同比增长23%,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左右。这表明,在世界经济低迷和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9%左右”。这表现了我国就业比较充分,这与“双创”的支撑作用离不开。

优化经济结构。“双创”催生了众创、众扶、众筹等“双创”平台,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增强了信息的灵活性、精准性,有利于凝聚我国大众的智慧,集思广益,促进企业与个人协同形成全新的创新格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2%,这主要是因为“双创”强化了国企改革,并强化了与国有企业的合作,利用大企业创新来积极带动企业生产、管理等的创新,从而整合企业资源、对员工和全社会实施开放,从根本上激发企业改革的活力。

强化职能转变。“双创”下强化了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引导和促使政府简政放权,减少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力量,采取放管Y合的方式来优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再者,近两年中央出台的创新创业文件为推进“双创”释放和提供了政策红利,有效地激发了经济市场的活力。

篇2

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当作新的支柱产业,作为山东经济由大转强的新动能。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一是制定了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工作任务台账,强化了目标责任考核,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二是加大资金投入,2016年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6.2亿元,实施省级以上节能环保重点项目256个,拉动投资630亿元。三是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和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实施了《燃煤发电机组能耗限额标准》等18个行业25项节能减排地方标准和《工业锅炉系统节能量和验证技术要求》等4项基础性节能标准。四是创建了1660户重点企业统计报表系统,做好运行监测、调研分析。

二、实施示范带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打造产业基地。依托节能家电、高效电机、高效泵、绿色建材、变压器等优势产业,重点打造了青岛节能家电、威海高效电机、淄博高效泵业、德州功能糖等32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引导技术、人才、资金和重大项目向基地集聚,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链条化发展。2016年,32家基地节能环保产值达到2080亿元,约占全省节能环保总产值的1/3。二是突出抓好示范企业,发挥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培育了青岛海尔、烟台杰瑞等200家节能环保示范企业,这些企业发展迅速,带动作用明显,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成为各自领域里的领军企业。景津集团是全球规格最全、产量最大的压滤机专业制造商,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三是着力培育示范县。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础好、积极性高的5个县区重点培育,2016年合计实现节能环保产业产值1070亿元,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8 %以上,成为县域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典范。

三、搭建合作平台,着力解决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瓶颈

一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了六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重点技术产品装备310项。围绕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水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成功举办22场供需对接会,组织国内外近200家技术供方单位与2000余家技术需方单位进行精准对接,推动了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与用户之间的供需深度融合。二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2016年,联合人民银行、金融办举办节能环保产业银企对接会,推介节能环保产业项目147个,总投资369.8亿元,融资需求179.8亿元,目前资金到位率达到77.6%。省工行、建行等6家金融机构与省节能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为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提供授信额度3400亿元。三是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在节能装备、污染治理等领域重点培育了5家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新产品研发、产品检验检测以及标准制(修)订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其中,博山区政府投资1.2亿元建设的节能泵业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是国内规模最大、涵盖种类最多、检验能力最强的水泵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累计为同行提供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等服务8000多次。

篇3

一、创新发展成为动能转换的核心力量

从圣光集团的成长历程到圣光模式的产生,创新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五年来,圣光集团始终坚持了“实践―创新―再实践―再创新”的发展路径。从医疗器械加工制造业起步,经过七年的创新发展,拥有238种注册产品,56项专利证书,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输注类医疗产品产能及种类在全球名列前茅,实现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次跨越。面对医药流通领域“小、散、乱”而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成本高企的局面,从2007年用三年时间创建了在全国同行业有影响力的圣光医药物流公司,开辟了市场新通道,增加了发展的新动能,实现了医药制造与医药流通“双轮驱动”新发展的第二次跨越。在“三期叠加”新形势的逼迫之下,医药行业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圣光集团以国家医改政策为引领,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经过多轮“实践―创新”的探索,于2015年在全国第一个推出了“供应链协同运营模式”,创造了现代服务业与生产制造业贴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推动医药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圣光模式在上下游企业中产生了巨大的“磁石效应”,在省内和周边省份迅速推开,圣光模式的推出实现了圣光集团创新发展的第三次跨越。必须指出的是,圣光集团的创新发展得益于企业有一个创新发展的核心团队和领头人,董事长周运杰出身医药世家,终生一个梦想:改善医疗,造福百姓。做事业的原则:不断创新,永不停歇!

圣光集团创新发展的“三级跳”,呈现“s型曲线理论”的三次攀升,有力地验证了:创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的源动力。

二、市场化运作是动能转换的必然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圣光模式的核心就是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市场化运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联强汰劣,市场化推动

我国医药生产企业达8000多家,按专家的话讲1000家就能满足市场需求,这类似钢铁、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同质化一般药物供过于求,而优质高端药品和优质低价药品却供给不足。圣光集团筛选市场信誉度高的药品生产企业的优质药品品规作为供应链上游协同运营的战略联盟,采取“集中采购”数量大、可持续的办法,支持优质产品满负荷生产,以“先款后货”的措施,激励生产企业让利供货。圣光模式的集中采购让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供给侧助力医药行业结构性改革,创造发展新动力。

(二)市、县布局,股份化合作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正值全面深化医药体质改革的攻坚期,用市场化手段整合医药流通领域的资源则处在窗口期。全国市、县医药公司达2300多家,这批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医药流通的“精神中枢”。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绝大多数退出了国有,市、县政府为保障市场供给,支持这些企业采取承包、租赁、买断、挂靠等多种形式保留下来,由于包袱重、发展定位不明确,造成流通领域“小、散、乱”现象严重。“圣光供应链协同运营模式”对下游这批企业实行的“控股式股权合作,稳定市场为当地社会做贡献”的操作方案,符合国情现实,符合改革方向,所以圣光模式的推出出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在河南股份合作的37家公司,全面实现了收入、税收、利润大幅增长,多数公司实现药品“零库存”,资金月周转率达300%。圣光模式颠覆了市、县公司原有的经营方式,实现了新旧动能的彻底变革。目前加入或正在签约加入的省内市、县公司达100家,安徽、陕西、山东等周边省份市、县公司达200多家,这一跨区域资源整合,市场机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三)让利直供,价格市场化

“先款后货”是圣光模式依托市场机制撬动药品厂家“让利直供”(6―10个点)的一大亮点。市场中药品生产企业推销成本能占药品销价的一半以上,可以说是新药七分靠推销。国内一家知名的上市药企,仅在河南的推销人员达300人,各类推销费用达2000多万元。自加入圣光供应链后,河南经销人员减少为十几名,每年可节约90%以上的推销成本。同时,原来的18条进口生产线停了8条,现在全部启动生产。这笔账一算,生产企业自愿为基层医疗单位让利,换来的是:资源有保证、生产有保证、降本增效有保证。生产企业的让利反过来进一步激活了供应链下游市场的各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圣光模式以供应链新业态,促进了生产与流通一体化发展,形成了以价格换市场、以市场促集约化发展,最终形成市场调节、运营可控的新机制。圣光模式的实践印证了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市场化运作应成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手段。

三、政策引导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

十以来,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国务院相继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深化医改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意见,已成为引导、支持、鼓励医药行业深化改革的方向标和助推器。圣光模式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主动创新发展,打造了市场认可的新业态,形成了新的发展动能。政策引导的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执行了“两票制”。圣光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执行了“从药品生产厂家到市、县级医药经销公司和从市、县级公司到基层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把国办〔2016〕26号文中“推行两票制”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国家“两票制”的引导作用十分明显,过去依靠“过票”度日的市、县公司,有的公司在流通环节承接开票能多达5票、6票,抬高了药价,扰乱了市场秩序。“两票制”向市场释放了压缩流通环节、整顿购销秩序的明显信号,斩断了非法利益链条。“两票制”从一方面肯定了圣光模式,引导和激励市、县公司参与圣光模式的运营,从而带动了新旧动能的转换。

第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引导圣光集团大胆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想动力,经过多轮商磋,今年圣光集团与河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集团公司正式签约,成立“国控圣光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形成了4:3:3股权结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新体制对规范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改变独资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对增添新动能实现“百年圣光”梦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信息化和圣光模式深度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圣光集团紧跟中央部署,自主研发了“药流通”供应链智能云平台和CDC供应链分析系统,支撑起庞大缜密的供应链“互联网+”协同运作,使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实现“填补”式自动化运行和对每日的营销状况“补短板式”的精准分析。圣光模式全覆盖的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了资金周转、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企业和社会效益。信息化建设成为圣光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壮大新动能的新引擎。

第四,落实共享发展、发展惠民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过程。圣光集团把贯彻党的发展理念,结合实际认真加以落实。其中,把“共享、惠民”理念贯穿于供应链协同运营的全过程,实现了“三个共享、一个直惠和一个贡献”。“三个共享”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市场共享、发展共享和利益共享;“一个直惠”是:药品生产企业的让利,直达基层医疗单位,惠及用药群众,从一个侧面支持了“医药分家”改革的实施;“一个贡献”是:圣光控股的市、县公司根据净增利润的一部分,捐助当地医疗事业,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贡献。另外,圣光集团免费为供应链企业安装语音视频设备,定期组织营销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特别是CDC系统培训效果明显,统一了操作方法,提高了整体效益。圣光模式“共享、惠民”的理念转化为供应链提质增效的又一发展动能。

四、从圣光模式延伸的政策思考和建议

(一)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坚持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发展新经济的新动能,当新事物出现后,就要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看看“蛋糕”是否做大了,生产效率是否提高了,就业是否扩大了,群众是否受益了。而不能一味以旧眼光看新事物,举轻避重“怕出问题”,而不发现、不接受、不支持新生动能。单就圣光模式而言,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如何拿出支持方案的时候到了,贯彻国办〔2016〕26号文件关于“努力提炼可复制推广的改革模式”的要求,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动能的成长壮大。

(二)在政策运用上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标准

篇4

目前,从医疗健康的监测诊断、智能医疗设备,到教育领域的智能评测、个性化辅导、儿童陪伴,从电商零售领域的仓储物流、智能导购和客服,到应用在智能汽车的自驾技术,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

中国在过去的一年里,长虹、TCL、创维等家电企业都纷纷人工智能家电产品,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打破家电行业的销售难题。

不久前,搜狗公司2016全年财报,搜狗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较大的业绩增长。

近年来,百度先后成立了大数据实验室、深度学习实验室和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并通过架构调整全面发力人工智能。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推出“百度大脑”,该项目将对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和用户画像、无人驾驶等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和研发。

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必将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将为现代化发展更换“发动机”。咨询公司埃森哲研究了美国、芬兰、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并作出预测,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帮助这些国家生产率提高40%左右。

对于中国而言,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将是多方面的。就经济来说,借助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自动化,将极大提高生产率,节省劳动成本;优化行业的现有产品和服务,提升其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创造新市场、新就业,将促进市场更加繁荣,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产业升级方面,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亟待克服,人工智能恰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便利和动力,一是这些企业拥有行业海量的数据和大量资金;二是在生产力水平急需提升、传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传统企业有迫切的意愿来改造升级自己的工厂、业务,提高收益,降低企业成本。因此,制造业既是人工智能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领域。

篇5

一、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我国的煤炭约占能源消费的76%,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世界主要三大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我国能源除煤炭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储备则相对不足。

中国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34%以上,且80%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和非洲,其中的90%取道美军巡逻下的印度洋通路,经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到达中国。根据世界战争历史,如果中美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美国将封锁这些来往的中国油轮,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这种潜在威胁是困扰中国发展的能源安全不稳定因素。

二、煤炭化工及能源转化原因

一般来说气体、液体燃料要优于固体燃料。其优越性大体体现在一、可用管道进行远距离输送,储存更加方便。二、灰分下降明显。三、着火温度较低,燃烧容易控制。四、燃料燃烧更加的充分,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五、节约运力,我国煤炭资源的90%以上赋存在长江以北,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局面长期存在。我国煤炭运量占铁路运量的40%左右,每年通过铁路运煤约5亿t,平均运距580km。煤炭化工及能源转化能有效的节约运力。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煤炭无法如石油、天然气能源一样得到广泛使用。

三、煤炭化工及能源转化的几个方面

1、煤炭化工原料制备

煤炭化工原料制备基础:大多数煤种碳的存在形式是芳香族结构,可以被转化成为多种形式的化合物,因此,以煤作为制取芳香族化合物的原料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作为化工原材料的潜力在中国巨大。神华集团副总裁兼神华煤炭液化公司董事长张玉卓曾表示,如果油价维持高于50或60美元,则在10年内,使用煤炭作为化工原料将在中国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中国和美国的一些公司通过煤气化技术生产肥料等产品。煤炭化工原料制备的方法比较常用的的有四种:一、由热解方法制取煤基化学品。二、煤经合成气转化为化学品。三、煤经氧化转化为化学品。四、煤经乙炔转化为化学品。

2、煤炭的液化

煤炭液化是将固态煤炭经过一系列化学加工转化为液态产品。煤与石油都是由C、H、O等元素组成,因此在化学理论基础上具有转化的基本条件。山西的煤炭企业集团中,晋城煤业集团、阳泉煤业和潞安3大集团已形成煤与非煤产业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煤炭液化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大类,南非由于其特殊的国情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成为世界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代表,该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建成的间接液化厂一直运转至今,而且在石油危机后的80年的初又建成了另外2座规模更大的河采油厂。

3、煤炭的气化

煤炭的气化过程是以煤或煤焦为原料,以氧气、蒸汽或氢气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反应将原料煤从固体燃料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其分为煤的热解、燃烧和气化反应三个阶段。从物理化学过程来看,煤的气化共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煤炭干燥脱水、热解脱挥发分和热解半焦的气化反应。在我国以神华、大唐等大型能源企业为龙头,已在新疆、宁夏、内蒙、辽宁建立起一批大型气化煤炭厂,煤炭气化后直接输送到产业相对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供给能源。随着近些年来大城市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人们伴随时代的发展对环境要求更加严格。所以雾霾天气在今天尤其吸引公众注目,将黑色能源绿色化是符合沿海地区对能源的要求。

四、煤炭能源经济联动

由于国民经济增长放缓,煤炭下游行业经营困难,出现了全国性的“煤炭三过剩”即:煤炭产能过剩、煤炭有效产能过剩、煤炭产量过剩,煤炭产量增加量持续超过需求增加量,导致煤炭市场疲软,产品供过于求,库存积压比较严重,整体销售价格持续下滑,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呈大幅度下滑趋势,大批煤炭企业经营陷入困难,不少煤炭企业已经开始亏损,整个行业运行形势异常严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煤炭化工及能源转化更是符合现在市场经济和国家长远能源安全发展的需求。煤炭过剩使得煤炭价格大幅下降,市场经济在利益驱使下重新考虑采用煤炭替代石油。虽然煤炭在应用方面许多性能不如石油,但巨大的利益可以用于煤炭开发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后续开发一旦取得成功形成完善的工艺流程,将使煤炭利用更加强劲。煤炭资源作为我国储量比较丰富的能源,应该自主开发其后续利用的产业价值,为我国能源安全寻找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周安宁、黄定国.洁净煤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钱伯章、朱建芳 .煤化工发展中的前景与问题 西部煤化工.2008,(2)

[3]索明艳. 油价高位运行煤基化学品逐步走热 高油价催生煤化工热.中国石油和化工.2008

[4]乔国厚.当前煤炭行业下行背景下煤炭企业应对策略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3

[5]李朝林.2013年一季度煤炭市场形势分析.煤炭经济研究.2013

篇6

    团风县一直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将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承诺的八件实事来抓。县里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负总责、亲自抓;县能源办负责指导、具体抓;各项目乡镇组建了工作组,签订了责任状,制定了具体措施。县委、县政府还将沼气项目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单位效能考核和个人实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县能源办根据工作要求,组建两个工作专班,即:项目建设专班,分片包乡镇负责组织项目实施。项目管理专班,负责物资器材管理发放,信息收集上报,财务管理兑付,各专班细化责任管理,任务到组,责任到人,效能考核。

    二、抓点示范育典型

    没有典型就没有说服力,只有抓好典型,以“典型引路,效益吸引”的方式,才能实现农村能源建设快速发展。几年来,团风县培育了较多的农村能源建设示范点,起到了巨大的辐射作用和较好的带动作用。如总路咀镇卢家榜村、方高坪镇山冲村建设两处小型沼气工程,配套建设公共厕所等设施,主体建成后立即组织进料,点火成功即进行安装,两处共安装105户。先后有6个乡镇30个村纷纷前去参观学习,主动申请建设。杜皮乡叶家冲村已建小型沼气工程6处,95%以上农户用上了沼气,并带动相邻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办事处冯岗村12个农户用上了沼气,成了远近闻名的沼气村。正是由于全面布点,团风县的农村能源建设已经由点连线,由线汇面,推动了农村能源工作的全面发展。2011年,团风县先后接待兄弟县市和企业参观22次。通过交流和合作,加快了小型沼气工程的发展。

    三、加强建设保质量

    质量是农村能源建设事业的生命线。为保证建设质量,我县本着建管并重的原则,坚持“规划模块化,设计标准化,施工专业化,管理档案化,服务系列化”,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一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制定了工程管理、资金管理、工程验收等办法,实行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工程监理制度、优质工程评比制度、项目资金审计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各项建设有条不紊、有章可循。二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通过技能培训、岗前练兵、操作比武等活动,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施工精湛,训练有素的施工队伍。三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服务网点项目建设,增添设备设施,增加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有效提升了服务档次和质量。全县建立了25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通过考核、培训,招聘了25名专业乡村沼气服务员,长期从事沼气建设后续服务工作。

    四、科技支撑增效益

    科技含量是农村能源建设事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因此,必须以科技为先导,不断提高沼气建设的科技含量,并对现有实用技术本着边发展边完善,边推广边提高的原则,不断改进,使其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过去使用的沼气管材管线和零配件不适宜在小型沼气工程上使用,就及时参照城市天然气管道的安装办法,更换材料,严格安装标准,确保了沼气通畅,做到了用户满意。

    五、创新发展求突破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团风县积极探索,开拓创新,走出一条适应县情、村情、民情的新路子。重点在建设小型沼气工程上有突破。

    一是规划设计科学化。按上级有关的技术标准,结合团风县实际制订了团风小型沼气工程建设标准及建设考核办法。同时,多次聘请县规划设计局专家实地勘测,合理选址,科学设计,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了先规划后建设,规划好了再建设,促进了小型沼气工程健康发展。

    二是使用管理市场化。小型沼气工程建设容易、使用难,用好更难。在管理上,采取了两种办法,一种是由业主自己管理,另外一种是专业人员管理。每户都安装了沼气流量表,管理人员按用气量收费。由于有稳定的费用来源,确保了管网维护、灶具维修、进出料管理等正常运行,通过收费实现专人管理,将.“三沼”变为商品,闯出了一条沼气发展的新路。

    三是综合利用多元化。“三沼”有效利用极大提高沼气的综合经济效益。2011年我们通过对黄湖1200亩早稻、1500亩晚稻、2000亩中稻统一实行了沼液浸种,沼渣育苗后,每亩粮食单产净增40kg;在团风镇马跑咀村,利用沼液、沼渣种植金银花120亩,在干旱的情况下,成活率对比提高了32.6个百分点。

篇7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5-0053-07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保证人的发展,尤其是不同收入人群的共同发展;还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注重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中国经济持续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世人瞩目,但同时环境污染、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在抵减着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山东省,GDP总量、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均排名第三位,但同样也受到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的困扰,同样有令人恐惧的癌症村。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山东省社会经济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轨迹的研究,考察山东省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及其制约因素。

一、文献概述

曹光辉等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出发,认为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从全国情况看,中国目前处于环境污染恶化阶段,没有证据显示中国已经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象,但也不排除目前中国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的可能,只有通过积极的环境政策干预才可以使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1]陈诗一认为在金融海啸凸显实体经济重要性和工业反哺农业时代要求的背景下,一些能耗和排放高的行业仍然表现为粗放型增长,必须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最终实现中国工业的完善。[2]杨丹辉等建立基于损害和成本的环境污染损失核算指标体系,对计算期内山东省环境污染损失增长较快、其占GDP比重上升、治理投入规模与污染损失存在较大缺口等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应建立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快推进环境税试点、采取多元化的污染治理模式,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化、可持续发展。[3]李文超等认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生态创新可通过增进产业关联和减少环境污染这两条路径,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陈佳贵认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5]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月

第29卷第5期王桂荣,等: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研究

从研究内容上看,前人主要研究关于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产业发展与污染排放、污染引起损失的核算以及关于促进经济发展途径的探索,对国民经济运行轨迹的实证研究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比较少。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含有参数的定量研究方法,比如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中线性回归方程的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估计、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等研究方法的使用。采用参数研究方法的研究结论通常会受到模型参数选取等的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而采用非参数的定量研究方法值得探索。鉴于此,本文选取数据包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轨迹进行尝试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选取问题

对于省(市)经济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选取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应该尽可能多地包含社会发展投入及其产出,并尽可能地详细。评价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数据失真。在备选的方法中,人工神经网络法(ANN)、灰色关联法(GRAM)、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主成分分析法(PCA)、层次分析方法(AHP)、模糊综合判断方法(FUZZY)都不能单独地满足要求,比如后两者需要进行统一纲量、主观权重假设等处理,均无法满足要求。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能够客观地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评价问题,但是在具体的评价问题中投入变量、产出变量的选取是一个难题。在如此多的指标中,哪些指标是主要的、哪些指标是次要的?哪些指标间是有相互关联的、哪些指标是相互独立的?这些问题都使人们对DEA评价的有效性产生困惑。

层次分析方法(AHP)能够很好地对一个评价问题进行详细、客观地分层,但是问题在于AHP的后段。其要求对各指标量进行较主观的权重假定,由于不同的专家可能给出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评价结果被严重质疑。

主成分分析法(PCA)不能单独解决本文的评价问题,但是具有将同类数据迭代找出主要成分、主要内容的能力。PCA前段能够代替AHP后段,即用主要成分的功能替代AHP的专家打分,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不同权重假定产生不同结果的窘境,使求解结果稳定。而PCA后段则可以连接DEA。通过PCA的迭代可以找出投入指标、产出指标的主要成分,有效解决DEA在指标选取中的难题。

(二)层次分析方法(AHP)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是一种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多目标决策方法。AHP可以将复杂问题进行递阶分层,通过对备选方案优劣判断进行排列。基本原理是:每一个层次的因素两两比较其重要性,并据此计算各层的权重,最后按照组合权重最大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传统意义上的AHP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建立、要素指标两两比较、一致性检验、确定最优方案。本文就是利用AHP的“层次结构建立”功能。

(三)主成分分析法(PCA)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也称主量分析,是一种降低维度的思想,它把多个评价指标在失真很少的情况下减少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原理是:通过线性变换的方式,把一组给定的变量通过线性迭代转换成新的一组不相关的变量,并对新变量组按照方差递减的顺序进行排列。依次称为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以此类推。由此得到的主成分(综合指标)彼此独立且不包含人的主观意识,减少了共线性等信息交叉,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准确。因此,本文将对AHP分层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从中找出比较简化、包含足够信息量的投入、产出综合指标。

主成分分析主要包括:原始数据标准化、建立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求相关系数阵的特征根并排序、写出主要成分、根据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选取综合指标等步骤。本文使用Matlab80软件进行迭代分析。

(四)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著名运筹学专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首次提出的用于评价决策单元(DMU)相对有效性的方法。DEA方法可计算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技术效率测度在给定投入要素的情况下决策单元获取最大产出的能力,或者测试在给定产出的情况下决策单元最小化投入要素的能力;技术效率又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度量由于技术变化使得决策单元效率的提高量,而规模效率则是度量由于规模变化使得决策单元技术效率的变化量。

DEA的常用模型主要有CCR模型(规模报酬不变)、BCC模型(规模报酬可变)等。CCR模型在进行效率检验时,假定各决策单元的生产规模达到最佳,最终求得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为了求得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Banker等提出了变动规模报酬的BCC模型。并且“规模效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

以下即为带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CCR模型、BCC模型:

三、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地区(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动态问题,它的评价包括人口、经济产出、能源、环境、社会、资本劳动投入等因素。人口的数量、人口的结构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较高的自然增长率、较大的人口数量是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体现;经济产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保障;能源、劳动、资本等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投入过低往往使经济偏离最优的发展轨迹。环境、社会建设状况同样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经济建设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较少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发展方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捷径;同时,较好的自然环境资源也是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体现。

因此,对地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评价要包含对各个因素的评价。理想的做法是将这些因素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以“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每一时间段上的发展状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投入的要素主要有能源、资源、环境成本、劳动及资本;产出要素有经济的增长,居民衣、食、住、行、卫生、教育等的改善,以及人口的发展。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本文的目标层为山东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评价。准则层应为具有概括性的综合性指标,投入方面包括资源能源的消耗(X1)、环境成本(X2)、劳动资本投入(X3)等;产出方面则应为:经济发展(Y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Y2)、人口发展(Y3)等。子准则层则在准则层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个影响因素。为方便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以下对每一个指标标号,其中含有“X”项的表示投入,含有“Y”项的表示产出,见表1。

(二)投入产出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本文在此利用主成分分析替代层次分析法中的权重假定步骤。并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环保厅公告》、《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处理。

1.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方法

假定有矩阵M,下面对矩阵M的列向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矩阵M中的x仅表示元素,不同于表1中的x)。

2.综合指标的求解

通过以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可以分别对能源及资源的消耗(X1)、环境的成本(X2)、劳动及资本的投入(X3)、经济的增长(Y1)、居民的生活水平(Y2)、人口的发展(Y3)等6组数据进行纵向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中表达式系数可以看出,Input11主要是关于总能耗、电力消耗以及取水的指标;Input12主要是关于全年用水量的指标;Input21主要反映二氧化碳、烟尘、工业废水等的排放;Input22则主要反映未综合利用废弃物的量。Output31主要反映常住人口及城镇人口的量;Output32则主要表示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3.主成分数据的代入

将投入产出数据根据主成分分别标准化后代入表2中各式,即可得到经过主成分处理后的投入产出主成分综合评价指标数据,见表3,1999―2011年山东省投入产出综合指标主成分走势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山东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所消耗能源及资源2003年之后逐年下降,而社会总用水量2002年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工业废气、工业烟尘、工业及废水的排放,在2005年之前是逐年递增的,2005年之后是逐年下降的;每年未经综合利用工业废弃固体物量变化不明显;劳动力及资本的投入量一直逐年增加。

从产出角度看,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平稳提高,常住人口及城镇人口有缓慢增加的趋势,而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却一直呈下降趋势。

(三)综合指标的数据包络分析

依照主成分信息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将投入产出综合指数代入DEA模型求解。投入综合指标为:

Input1(=072×Input11+023×Input12)、Input2(=061×Input21+025×Input22)、Input3;产出综合指标为:Output1、Output2、Output3(=080×Output31+019×Output32)。它们分别表示能源资源、环境成本、资本劳动力的投入,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人口发展的产出。以下将采用较为经典的matlab80对DEA模型进行求解,并进行冗余度分析,求解结果见表4、表5。

由表4可以看出,近13年来山东省社会经济建设的投入产出状况,1999年、2001年、2002年、2010年、2011年社会经济发展处于最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即最优发展轨迹上,这5个年份的发展为技术有效、规模有效,投入与产出达到了最佳组合状态。2000年、2003年、2009年社会经济的发展稍微偏离最优发展轨迹,弱劣于最优发展轨迹;表现为弱DEA有效,技术效率达到了最佳状态,但是规模效率相对较低,这3年并未出现投入冗余、产出不足情况,这是由于投入规模相对不足引起的。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山东省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劣于最优发展轨迹,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偏离最优状态。最直接的表现是这5个年份均出现了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冗余的投入主要是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废弃固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硫、工业烟尘、未综合利用的工业废弃固体物等;其次为能源及资源的消耗,尤其是2008年,能耗、电耗、水资源消耗均出现了消耗过量现象。产出不足的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可以看出,这5年的发展表现为投入产出综合效益较低,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均未能有效提高。

在规模经济方面,近13年山东省社会经济建设经历了由规模适度到规模递减,再到规模递增,最后规模适度的变化。2008年过后,则是由规模递减、规模递增、再到规模适度的变化。社会建设的投入使规模经济再次回到了比较稳定状态。

四、结论

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整合层次分析、主层次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模型,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状况进行研究,以探究山东省社会经济建设的轨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从总体水平上看,1999―2011年,在山东省社会经济的建设中,5年处于最优生产轨迹,3年弱劣于最优发展轨迹,而其余5年则是劣于最优生产轨迹;分别表现为DEA有效、弱DEA有效、非DEA有效。可以认为是好坏各半。但是,从纵向的角度看,近8年的状况是从劣于最优发展轨迹向最优发展轨迹转变,状况是往好的方向变化的。

二是从投入量、产出量角度分析。山东省弱劣于最优发展轨迹的原因是投入规模的相对不足,虽然投入规模并不是最优但是生产效率已经达到最佳状态;劣于最优发展轨迹则是由于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等的投入过量以及社会财富等产出的不足造成的,这都是比较难以接受的。

三是投入冗余主要集中在2004―2008年的环境成本、能源及资源的消耗等方面;产出的不足主要在2004―2008年的经济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方面。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问题的解决只能是减少能耗、减少污染,提高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是从规模报酬的角度看,规模适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处于最优生产轨迹上的显著特征,规模递增的存在仅是规模递减的终结。在社会建设投入方面片面追求规模递增只会带来规模递减的结果,出现规模递增的经济体只能说明它过去经历着规模递减。因此,适度的社会建设投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经济建设中,各种资源、要素投入及社会技术水平、生产力水平存在相互动态关系。其中,社会技术水平及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比较缓慢,资源及各种要素的投入变化相对具有灵活性。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近期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投入及比率关系上。由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所需要的资源及要素投入在种类、数量上不一样,所具有的产出也不一样,因此,社会的产业状况及其发展水平与社会技术水平、生产力水平互为因果关系。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及有效的资源使用监管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又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曹光辉,汪锋,张宗益,等. 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2529.

[2] 陈诗一.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4):4155.

篇8

一、高度统一认识,明确经济能人的地位作用。2000年,桃江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激活经济能人,加快工业发展的口号,把民营企业由支柱地位上升为主体地位来认识,教育全县干部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必须抓民营企业,抓民营企业必须抓经济能人的指导思想。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民营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实行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还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顾问,分管副县长任会长,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会员的桃江民营企业家协会,并定期开展活动。全县上下真正把发展民营企业、激活经济能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

篇9

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张晓强

今年是企业技术中心建设20周年。回顾总结以往工作,探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加速推进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年来,在有关部门、地方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企业技术中心已达9610家,其中国家认定1002家,省级认定8608家。技术中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源头和核心,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带动了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上世纪90年代,我国科研与生产活动基本分离,科技资源、高端人才、研发活动和创新设施等大都集中在科研机构和科研院所,绝大多数企业只是纯粹生产单位。1993年,国家启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大力开展创新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推进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不断推进企业由生产型、经营型向创新型转变,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年来,我国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4%提升到75%,研发经费支出占比由27%增长到76%,有效专利数占比由15%增长到60%。

二是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形成了政策协同的新机制。20年来,技术中心建设以推进科技经济结合为着力点,逐步建立和完善部门协作、上下联合、政企联动的工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企业强化研究实验条件,财政部、海关总署和税务总局通过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科技部利用科技计划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20多个省市设立专项资金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引导性支持,一些行业部门也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给予大力指导,各方面形成了有效的政策合力。与此同时,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模式不断创新,如万向集团建立的“三位一体”创新体系、海尔集团形成的“全流程并联交互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政策协同,机制创新,加速了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的开发和应用。

三是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吸引了高水平科研人才向企业的集聚。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1002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属企业就拥有研发人员110多万人,占全国大型工业企业的约67%;拥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1000多人,占全国大型工业企业的约68%;依托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布局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达54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9家、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58家,聚集院士、享受特殊津贴专家等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近3000人。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科研团队每年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上万项,已成为推进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中坚力量。

四是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产出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仅2011年和2012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等3大奖项超过200项。一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通过技术中心建设,攻克了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如成功开发出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曙光超级计算机并实现商业化应用,加速了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和自主开发,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核电压力容器,解决了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的瓶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成套关键技术、系统和装备,支撑了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当前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这对新时期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动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市场是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任何一个国家成功实现创新驱动都要结合国情和发展阶段,以企业和市场为核心进行制度设计,将政策支持重点聚焦到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上来。长期以来,我国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没有很好形成对创新驱动的“倒逼机制”,加上市场竞争秩序不完善、部分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对企业来说,依靠创新才能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尚没有普遍建立,迫切需要发挥技术中心创新平台和改革试验田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建立推进企业创新的长效机制,释放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

二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更加需要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核心作用。当前,企业创新能力薄弱是我国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短板。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只有14%左右,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77%。一些企业单纯靠引进技术维持发展,一些企业依赖扩大产能规模、忽视资源环境代价、放弃社会责任来压低成本打“价格战”,进行同质化、低水平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压力越来越大,破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瓶颈制约,迫切需要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

三是推进国际开放合作,更加需要企业市场主体大有作为。我国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要深化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正掀起新一轮的产业重组和调整浪潮,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企业必须应势而上,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以企业技术中心为纽带,加快建立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全面提升研发层次和水平,抢占产业分工的战略制高点。

三、下一步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工作重点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各部门、各地方和全社会一道,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政策链,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引导和支持,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供新动力。

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推进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规模、活动层次、空间布局都在发生巨大变化,需要结合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体系、组织形态和发展模式创新,进一步发挥其选择技术发展路径、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国家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和落实激励创新的相关政策,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篇10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加快石油煤炭勘探开发步伐

围绕建设“和谐典范、模范油区”,加快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步伐,把陇东油区建成“全国性的大油田”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庆阳石油资源开发的战略定位。庆阳市按照“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环境最佳”的要求,全力为油田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近年来,庆阳市启动了800万吨原油产能建设规划,实施了超低渗油田开发项目。如庆阳石化搬迁改造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可建成投产。加强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油田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广西峰油田“绿色油田、数字油田”开发经验,实施老油区污染治理、百万亩碳汇林基地建设等项目,创造了工农业协调发展、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和谐共进的资源开发模式。正确处理国家、地方、企业三者的利益关系,长庆油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了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支持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建立了融洽和谐的地企关系。

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完善重点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优势资源开发,规划发展石油化工、煤炭化工、煤电产业、天然气化工等四个产业集群;配套建设长庆桥煤化工、正宁煤电工业、西峰石油化工及天然气精细化工、环江沿线石油煤气电四个产业园区。力争“十一五”末,境内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均达到5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到“十二五”末,力争原油产量达到800万吨、加工量达到10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达到4000万吨以上、年转化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

围绕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近两三年内,将重点实施总投资近千亿元的“七个二”、“四个一”等重大项目,即:建设两条铁路(西平铁路、长青铁路)、两条高速公路(西长凤、西雷高速公路)、两个煤矿(正宁核桃峪、环县沙井子煤矿)、两个2×100万千瓦坑口电厂、两个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两条资源开发路(煤炭专用通道、红色旅游路)、两个跨流域调水工程(盐环定扬黄人饮续建工程和葫芦河调水项目);实施机场改扩建、庆阳石化搬迁改造、超低渗油田开发、市区热电联产项目。

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富民战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实施了“六个百万”工程(即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肉绒羊饲养量达到300万只;紫花苜蓿留存面积达到500万亩,其中耕地种植100万亩;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设施瓜菜10万亩;苹果栽植面积达到260万亩;每年稳定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0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草畜、苹果、瓜菜等优势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9.4%。农产品出口创汇连续六年居全省第一。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实施“十强百户”工程,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力办好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打造节会品牌,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拓宽输转渠道。去年全市劳务输出38.5万人,收入22.5亿元。

坚定不移实施基础设施先行战略

着力破解交通、水资源瓶颈制约

正在建设的西安―庆阳―兰州高速公路、西安―庆阳―平凉铁路将结束庆阳没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庆阳机场4C级改造将开辟庆阳市与全国各地更为便捷的联系通道;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长庆桥―青铜峡铁路、庆阳―延安高速公路、庆城―环县甜水堡高速公路等项目,实施后将使铁路和高速公路贯通庆阳南北,打通庆阳到北京的东北大通道,为加快开发境内优势资源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同时,制定了30年水资源保障规划,正在实施的盐环定扬黄人饮续建工程、规划的庆南及环县煤田综合开发配套供水等重大水资源配置项目,将有效破解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水资源短缺的瓶颈。进一步加强城市水、电、路、供热及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服务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

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为庆阳经济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巩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整合了市属中专学校教育资源,组建了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和职教集团。

制定了人才引进办法。注重用制度引进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开展校地合作,借智发展。与同济大学、兰州大学等20多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借助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和科研力量,加快产业开发和技术创新。

坚定不移推进“三大工程”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全部就业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了较低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扩大了对外开放。

二是实施“和谐庆阳”工程。围绕解决群众就医、就学、行路、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努力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实施党的建设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庆阳。巩固和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加强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各级干部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篇11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1-0095-04

有研究表明,正如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普遍存在一样,构成整体竞技能力的各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也是普遍存在的。根据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特定的因果关系,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也不例外。那么导致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些原因的影响度又有着怎样的次序呢?本研究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1 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致因解析

所谓竞技子能力,是基于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同竞技能力的隶属关系,而对构成竞技能力的这5个要素的统称。

考察研究事物的变化发展,通常是找出变化的根据与条件而具体把握。根据只是事物得以变化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条件”,任何根据必须结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实际产生一个变化,二者构成一对矛盾推动事物变化发展。基于因果关系理论,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变化,并非巧合,而是具有其特定的原因。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是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根据(内因)和条件(外因)相互选择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客观状态。

1.1 遗传效应

遗传效应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适合专项竞技需要的遗传性状,可为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运动员的遗传效应是其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根据。

正如曾凡辉等研究表明:运动员在形态性状、生理性状、素质性状以及个性性状的遗传度方面,存在着先天的差异性;同一性别,各指标之间的遗传度也各不相同。人体的形态性状、生理性状和素质性状的遗传度的不同,一方面说明了,各遗传性状有其基因控制的发展速度不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各遗传性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正如不同的运动素质具有不同的发展敏感期,而在不同的时期各运动素质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一样,运动员各竞技子能力必将呈现出非同步性发展的特征。所以,运动员的遗传效应在其各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表1可知,78.1%的专家、教练员认同遗传基因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2 生活效应

生活效应,主要指运动员的日常生活环境、文化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影响的结果。许多运动员由于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运动训练生涯,因此,运动训练队长期的集体生活环境、竞技管理、队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活动等构成了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发展变化的生活效应。

由表1可知,关于生活效应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影响,认同度最高的竞技管理也只有44%。由此可见,总体上专家、教练员只是认同生活效应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1.3 训练效应

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最根本的途径。因此,训练目标和任务的设计、训练内容和方法的安排、训练负荷和恢复的落实等环节,都将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教练员的执教风格和水平。

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是运动训练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教练员的执教风格和水平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教练员的训练思路和理念、教练员的变更导致运动安排的变更,以及教练员是否重视和执行运动员个性化训练的程度。训练理念可以被理解为是教练员进行训练的“世界观”或训练的指导思想,它从宏观上把握训练的方向,在总体上控制训练的进程。另外,对于具体的运动训练来讲,实际上都是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或者说是运动员个体特点同训练的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个性化训练的特征包括个体化和针对性。教练员的变更,可以直接改变运动员原有训练的指导思想和个体化训练的程度。由表1可知,92.4%的专家、教练员认同教练员执教风格和水平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2)训练目标及任务的设计。

运动训练,不仅要有明确的远期目标,而且要有明确的当前目标。田麦久将训练目标分为: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和训练负荷指标3个层次。竞技能力指标的设计既受制于运动成绩指标的导向,更受制于负荷指标的达成效果。负荷指标的实现正是运动员实现竞技能力指标,进而实现运动成绩指标的基本保证。不同目标及任务的设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这都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和明确训练、参赛的目标和任务。为了实现预定的训练目标和任务,哪个竞技子能力需要重点强化,哪个子能力需要保持,哪个子能力需要全力提升,都将做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安排。因此,训练目标和任务的设定,在较大程度上为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指明了方向,是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因素之一。由表1可知,84.6%的专家、教练员对此持认同态度。

3)训练内容和方法的安排。

在竞技训练领域,无论是多年训练过程的训练内容安排,还是大周期训练的内容安排;无论是小周期训练内容的选择,还是课训练内容的变动,都有明确的指向,是提高体能,还是学习掌握技能;是模拟训练战术能力,还是磨练强化心理能力。训练安排的明确指向性,为特定竞技子能力的超前发展或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训练的重点转化,决定了训练内容的安排也随之强化于不同的竞技子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了运动员各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训练方法适合于发展不同的竞技子能力。如分解训练法侧重于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间歇训练法侧重于体能的强化和提高;比赛训练法侧重于心、智能的适应和提高等。所以基于训练目标和训练任务的导向以及运动员的训练实际,采用不同训练方法,必将促进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由表1可知,90.1%的专家、教练员认同训练内容和方法的安排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训练负荷和负荷后的恢复安排。

从发展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角度,可以把训练负荷分为侧重于不同子能力发展的负荷,如体能类、技能类、战能类、心能类和智能类等负荷以及同时发展两个或两个以上子能力的复合型负荷。不同种类负荷安排的比例和顺序将对竞技子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

响。从负荷后恢复的角度看,同样存在以上分类的安排。训练安排的不同,结果就会出现差异。因此,训练负荷的不同安排以及负荷后的针对性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由表1可知,分别有78%和69.2%的专家、教练员对此持认同态度。

5)运动伤病、训练环境和条件。

目前,运动伤病依然是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运动员受伤后,原来正常的训练安排就要发生改变,首先部分专项体能练习无法进行,同时完整的技战术练习也被迫停止,心理能力上也会受到更多的负面影响,而智能训练的实践空间也变得狭小。另外,运动训练离不开一定的训练环境和训练条件。特别是在出现伤病后能否提供针对性强的恢复性训练器材和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改进训练的器材、条件将会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由表1可知,82.4%的专家、教练员认同运动伤病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训练环境和条件的认同度则较低,不到50%。

1.4 比赛效应

以前,人们更多的把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归因于运动训练,而相对忽略竞技比赛的因素,只是将比赛视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表现。而实际上由于运动员各竞技子能力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对训练环境和比赛环境具有不同层次的选择性。因此,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不同的子能力的发展无可避免地具有比赛效应的烙印,尤其是在竞技体育多赛制日益明显的趋势下,比赛效应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

1)参赛次数及竞赛级别。

近些年“以赛带练”、“以赛促练”成为一种大家普遍接受的训练方式或训练理念。本研究认为,由于训练环境自身的局限性,运动员各竞技子能力在训练各竞技子能力环境中无法实现同等或同步发展。因为各竞技子能力的发展有其特定的根据和条件,所以训练环境不可能提供或充分提供满足所有竞技子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如心理能力的发展,在训练环境下的心理刺激无论如何模拟都无法达到真正比赛时的心理刺激强度。在复杂的比赛环境下,运动员在训练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理能力无法满足运动员在竞赛环境中发挥的需要,而出现所谓的“比赛失常”,其实是运动员各竞技子能力在训练环境中非同步性发展的结果。

马宏宇研究发现:多次出国参赛的运动员较初次出国参赛的运动员适应能力强,对参赛环境适应较快。由表1可知,78%的专家、教练员认同参赛次数及竞赛级别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2)竞争对手的强弱与类型。

在竞技场上,对手是帮助运动员发现问题的有力帮手,对手是帮助运动员前进的动力和目标。正如CCTV-5的《对手》栏目中讲的那样:“对手,实现梦想的另一只手”。因此,对手的技术特点、体能条件、战术风格、心理品质以及智能,都会对自身的发挥造成_定的影响。为了能够有效地克敌制胜,就必须深刻和细致研究竞争对手的技战术特点和风格、长处和不足、目前状况和发展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因此,对手的不同也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发展变化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调查表明:64.8%的专家、教练员认同竞争对手的强弱与类型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由此可见,比赛效应一方面表现为直接促进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检验训练效果的主要手段,对不同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发展起着调控作用。

2 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排序

针对不同因素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对教练员之间、专家之间(Kruskal-Wallis Tesl),以及专家和教练员之间(曼・惠特尼u检验)对相关影响程度的认知进行了差异性检验,并依据相关数据和检验结果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度进行了定性的排序。

由表2可以看出,排名前4位都是训练方面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排在第5位,而比赛效应2个因素排在第7位和9位。由此可见,专家教练员首先认定训练效应对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此外,专家和教练员之间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影响程度方面的差异,专家更多的是倾向于认为影响程度很大,而教练员是倾向于认为影响程度较大。

参考文献:

[1]李赞,竞技状态的属性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9,16(3):73-76

[2]维之,因果关系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229

[3]曾凡辉,王路德,邢文华,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20-22

[4]陈小平,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理论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

[5]李赞,科学化运动训练中的指标量化局限与原则深化构想[J],体育学刊,2008,15(10):86-88,

篇12

支持手机动漫的终端普及率不高。手机漫画、动画和游戏等手机动漫业务对手机的处理器、内存、色彩分辨率、屏幕大小、电池蓄电量等硬件要求颇高,目前市场上能流畅支持动漫业务的手机类型不多,而且价格偏高。不过,随着3G的发展和手机厂商的产品技术升级,终端的问题不久将会得到解决。

制式的差异影响手机动漫业务的推广。目前,在我国的3G市场,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联通的W-CDMA制式、中国电信的CDMA 2000制式和中国移动的TD-SCDMA制式,每种制式都有相应的一批手机厂商,每台特定的手机只能使用三种网络中的一种。这种三国鼎立的分割局面可能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但是对于手机动漫产品的推广而言却是不小的门槛。

手机动漫内容匮乏。目前,我国手机动漫产品的类别主要有动漫彩信、待机动漫图片、动漫短片、flash、小游戏等形式,产品质量偏低,产品稀少,主题单一。同时,SP规模较小,产品线单一。

手机动漫的版权保护问题。随着数字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困扰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盗版侵权问题将再次受到关注。一方面,数字技术和3G的应用,使得动漫作品能够以很低的成本进行大面积、高速度的传播,另一方面,这些原创动漫作品的版权也可能因此受到更大范围的侵害。

管理体系还不健全。 新闻出版及信息管理相关部门对于3G手机媒体的管理体系尚处在探索阶段。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建立以法制为依据,建立新媒体的管理体系,目前仍然在摸索阶段。而管理的缺失和不到位,势必影响3G手机动漫的发展。

手机动漫产业链的尚未建立。目前,我国的手机动漫市场尚未建立起成功的商业模式,各家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也未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实现大规模盈利。虽然3G时代已经来到,但几年间的行业积累尚不足以支撑手机动漫产业链的建立。在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市场的发展模式之前,3G手机动漫也只能摸索着前进。

3G与手机动漫的契合

首先,3G大幅提升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带宽,同时降低了资费;其次,伴随着3G通信网络升级,手机终端不断更新换代,新的3G手机在处理数据的速度、内存、色彩分辨率、屏幕大小等方面都将明显优于2G时代的手机,更利于接收手机动漫相关产品;第三,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即使动漫强国日本发展3G手机动漫也是经过了长达四年的缓慢增长,直到2006年才出现较大飞跃,达到165亿的日元市场规模。中国手机动漫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也逐渐培养起不少用户群体,随着3G时代的来临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

作为信息产业和文化娱乐产业融合产生的新兴朝阳产业,3G手机动漫产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巨大,目前已达6.5亿,普及率高达50%,市场研究公司IE Market Research(IEMR)在“2008年一季度移动预测:2007~2010年中国市场”的研究报告中更是预测,到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增长到7.38亿。而手机用户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这一群体包括学生、时尚青年和白领等,其中不乏动漫产品的忠实“粉丝”。随着今后3G的发展和手机动漫产品的更加丰富,庞大的消费市场将进一步被激活。

3G时代中国手机动漫产业发展策略

根据手机媒介的特点,开发“碎片式娱乐”的动漫产品。发展3G手机动漫,首先要研究手机的媒介特点和用户的使用习惯。在此基础之上,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动漫产品,才有可能成功。3G手机媒介的特点主要有四点:一是便携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享受信息服务;二是数据传输宽带和速度大幅提高,可以更加流畅地处理音视频数据;三是融合手机网络和计算机互联网,交互性强。这些特性使得手机娱乐方式“碎片式”:与传统的电视、电影或电脑的娱乐相比,手机的娱乐是片段式的,由于携带方便,用户可以利用上下班路上、等地铁、工休间歇等零碎的时间来消费手机娱乐产品,而这正好解决了现代都市人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需要丰富文化娱乐却没有大块时间进行休闲的困境。

上述特点就要求手机动漫内容生产商在设计产品时一方面要跟上3G时代的步伐,提高手机动漫产品的质量,如提高漫画的画质、动画的流畅度或游戏的交互度,另一方面要考虑产品符合“碎片式娱乐”的特征,如多开发四格手机漫画、动画短片和不耗时间的回合制手机游戏等等。

加强渠道建设,开发3G手机动漫交互平台。手机动漫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应相互合作,突破手机网络制式的限制,开发统一的3G手机动漫交互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共享动漫资源,吸引足够多的手机动漫用户。通过这个平台,一方面可以向用户提供方便的手机漫画和动画下载、在线观看等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手机互动网络游戏。

而手机互动网络游戏可以说是最值得期待的产业突破口。有PC网络游戏的成功模式可以借鉴的同时,3G手机网络游戏更兼具了随时、随地、随身的即时性移动娱乐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都市用户随时随地互动娱乐的要求,这种“填补时间空隙”的娱乐经济有着更加广阔的市场。不少业内人士将手机网络游戏称作3G手机增值业务的“杀手级应用”――最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消费的业务。随着3G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网络游戏的进一步开发,这个巨大的市场将日渐显现。

加强手机动漫产业链建设。动漫产业链包括创作、发行、播出、授权和产品开发等环节,单纯依靠漫画出版或放映动画无法得到相应的资金回报,必须开发衍生产品才能赢利,这是动漫企业经营者皆知的产业规律。发展手机动漫产业,不能只着眼于手机动漫,而要放眼全局,看到手机动漫与网络动漫、电视电影动画、漫画出版物、动漫衍生产品之间的联系。在发展理念上,要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在发展动漫产业中常用的“轮次收入”(利润乘数)模式,在开发出一种受欢迎的动漫产品的基础上“穷追猛打”,继续开发与之相关的其他形式的动漫产品,最大程度地挖掘其价值。

事实证明,以电影和电视为主导的美国模式和以漫画为主导的日本模式都不适合中国的动漫发展,而韩国动漫产业将互联网和网络游戏相结合的模式值得我国借鉴。综上,我国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可选择:手机动漫――网络游戏――电视和电影动画――漫画――相关衍生产品。(图1)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文化创业产业是靠人发展的产业,人才对于发展手机动漫产业至关重要。发展手机动漫产业,培养专业人才,我们首先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从国际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动漫产业和3G产业都有着很大“向外取经”的空间。我们一方面要学习日本、美国、韩国等动漫强国的动漫先进制作理念、技术手法和营销手段,另一方面要向早于我国发展3G的欧洲、日本、美国等学习发展3G所需的技术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强建设国内专业院系教育与市场机构培训相互补的教育体系,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依照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相关政策建设。 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支持3G手机动漫产业的发展,如法国、韩国等国就通过国家补贴的形式发展动漫产业,开展3G业务;另一方面通过政策规范3G手机动漫产业良性发展。如手机动漫内容的版权保护问题是发展手机动漫的核心政策问题之一。动漫产品的核心是动漫原创创意的知识产权 (版权),如果动漫的创意版权不能被有效保护,手机动漫产业链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以“精耕细作”的服务意识发展产业。 日本一直是全球移动通信业务开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其3G业务不仅仅是用户普及率高,而且业务丰富多彩,业务使用的普及率也很高。这与日本人周到细致的思考方式及对产业附加值开发的能力是分不开的。举个例子,现在在日本,如果你想要有部手机,并不像国内一样,先要自己去购买自己想要的手机,然后再选择合意的运营商及套餐,而是流程相反:先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服务运营商,满意套餐计划后,运营商会提供不同品牌及型号的手机,供你选择。卖服务,而不是卖手机,这种靠服务取胜的经验理念值得中国同行好好借鉴。

针对终端分众实行精准性营销。 手机媒体具有很强的分众性,一方面手机用户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消费需求各不相同,另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收入和支配给移动娱乐业务的花费也不尽相同。分众营销理论告诉我们,根据目标受众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采取精准性营销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传播、营销的效果。因此,对手机动漫产品的设计要更加灵活科学,同时要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积极开展精准营销。

当我们畅想3G给动漫产业带来机遇,为广大动漫消费者带来便捷娱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不远的将来,4G时代正向我们招手。目前主流4G技术LTE已经进行了测试。4G通信是一个比3G通信更完美的新无线世界:传输速率更快(超过100Mbit/s,是3G的50倍),网络频谱更宽(可以接收高清晰度的音视频文件),兼容性更好(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已制定了2010年开始商用4G的明确时间表,美国、瑞典、韩国、日本也在开始为4G时代的到来作积极准备,我国也宣布将在2010年完成4G的商用测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