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8-17 15:53: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水利水电的认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水利水电的认识

篇1

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强化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健全工程造价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快法规建设,规范建筑市场,掩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二要理顺各种工程造价管理主管部门的关系,建立各部门定期的和谐接洽制度,使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和指标能够更好地连接、配套。从政府组织管理逐渐过渡到行业协会管理,勉励设立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国家部门对政府和非政府投资离开管理。

2.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建立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网

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建立了当地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站,一般都是按照当地的习惯来划分工程分类、材料分类、材料编码以及指标和价格等,对全国的应用者来说存在众多不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根据工程类别划分,统一信息采集标准,统一信息编码,统一口径内容,统一数据库解决方案,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网是信息技巧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利用的必定产物,也是造价工作者们所期待的。该网站应供给全国各地的工程造价信息,包含建材价格信息、造价指标、行业动态以及文件法规等等。它不但有利于应用者查询、分析和决策,更有利于国家主管部门履行统一的管理和和谐,使得工程造价管理统一化、规模化、有序化。

3.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打造工程造价网络市场操作平台

利用信息技巧建立工程造价网络市场操作平台,在网上建立虚拟的建材市场,网络管理,开辟网上定购等电子商务利用。从世界领域来看,推动建筑业管理网络化、主动化、电子化和全而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基础上的视频会议网络将成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到各单位的器重,因而实现网络招投标工作也成为一种必定趋向。在这个操作平台上,可按照这样的程序实行摘要:招标公告、投标单位网上报名、对投标单位的资格预审、随机抽取专家评委、网上递交标书、网上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管理。这样不但做好了招投标工作,而且加大了管理的公平性、公平性、透明性,更利于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健康发展。

4.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网络系统

篇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企业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在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引发各种风险,从而导致出现合同索赔等问题,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损失。因而,如何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是各建设单位极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之一。下面,文章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人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以及相应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更好的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降低因合同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顺利、长效、和谐建设和发展。

一、水利水电工程合同管理的概述

1、水利水电工程合同管理的定义

所谓水利水电工程合同,主要指的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合法发包人(开发单位、建设单位等)同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承包人(施工单位等)之间就工程相关建筑安装项目所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明确了承建双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并规定了双方所需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是承建双方进行全部经济往来的唯一法律依据和标准。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人的合同管理内容

由于施工合同贯穿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个工期(从投标到后期维护),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均较大,因此,合同管理的工作内容也相对较多,主要包括有:①构建完善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体系;②对施工合同管理的岗位职责、人员分工以及组织形式等进行具体的确定;③对相关合同资料和文件进行仔细研究,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对策;④对各种施工建设相关的合同文件进行科学汇总、分类和管理;⑤做好合同履行期间的跟踪检查和监督管理。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意义

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以及施工企业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表现为:

1)对承建双方在工程建设中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规定和明确,从而使双方能够更好的履行合同中所要求的义务和责任。

2)以法律的形式有效保障了承建双方的平等地位,督促双方在建设过程中遵守诚信。

3)利用法律效力强制双方履行合同条款,加强他们遵循合同要求的自觉性,从而更好的维护双方权益。

4)能有有效监督合同双方在建设过程中相关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约性,确保施工合同的顺利落实。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人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人的合同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1、法律方面的风险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国家、地方新实施执行的物价标准;新近更改或制定的建设标准;水利建筑质量上的新要求;合同签订的新规定等等。

2、承包人方面的风险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承包人方面的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①承包企业出现资金周转紧张或资金链断裂问题,导致工程资金无法保证;②投标时的竞标预算、价格等出现错误;③没有完成建筑材料的供货要求,导致建设工期延误等。

3、发包人方面的风险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承包人方面的合同风险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①发包企业的资金出现周转问题;②逃避、推脱承包企业的合理索赔;③拖欠员工工资;④故意对承包企业进行刁难和处罚;⑤对工程施工的相关事项标准过于严苛。

4、合同方面的风险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在合同自身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签订合同内容的不合理、不合法性问题。例如:要求承包企业承担建设期间的全部风险;过度拔高水利工程质量标准;工期要求不切实际;应急事故处理方法不合理等。

5、其他的风险问题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的风险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地震、暴雨、洪涝、台风等不可预测性的风险,也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对双方合同的履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人合同管理的措施

针对当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人合同管理的现状,建设施工单位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对工程施工承包人的合同管理水平和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风险意识,确保合法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承建双方在进行施工合同签订时,一定要确保其合同条款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并保证每一项条款内容都有其相应的法律依据。同时,在签订合同时,还要尽量多的考虑到在工程建设期间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任关系和具体的处理办法,从而有效保障承包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其因合同不明所造成的损失。

2、提高合同监理单位的资质和水平

水利水电工程在选择合同管理监理单位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合法的、资质高的、经验丰富的企业,尤其是在确定合同管理监理工程师时,除了要考察他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还要强调他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从而更好的确保施工合同签订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全面性,保障合同双方在工程建设期间的合法权益。

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施工合同的管理不仅要求管理人员熟悉国家颁布的相应法律法规(合同法、建设法、水利法等)和制度政策,具备较高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统筹能力等,还要求其能够熟练的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专业知识和标准要求,具备一定的大局观和预测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合同内容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切实性。因此,施工承包单位必须要大力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通过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学习和培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能力水平,培养他们的分析、预测和掌控能力,增强他们的大局观、发展观和经济观,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确保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合同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以及企业的效益。因此,承包单位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并加强合同在签订、履行流程中的监督,增强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更好的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尽可能的避免违约、索赔等问题的发生,降低风险影响,从而更好的确保和提高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海.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人的合同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2] 杜康.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合同管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01)

篇3

    a.日常管理。制定完善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及中型以上水闸工程管理办法等,并严格按章执行;对堤防、穿堤建筑物、河道整治工程等均明确责任主体并落实到人;坚持日常检查、定期复查、重点抽查,落实工程维修养护及运行现状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按照江苏省《水闸注册登记管理办法》、《水利水电工程闸门及启闭机、升船机设备管理等级评定标准》、《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开展水闸注册登记、等级评定和安全鉴定工作。

    b.防汛防台。通过加强防汛宣传、落实防汛责任制、健全组织指挥网络、强化防汛检查、开展安全鉴定、落实除险加固措施、备足备好防汛物资、严格专项执法检查,扎实做好防汛工作,成功抗御了近年多次台风袭击,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社会稳定。

    c.工程监测。工程管理范围内特别是险工险段布设观测点,按要求定期开展工程的沉降观测;通过规范的日常巡查机制强化堤身的外观观测包括裂缝观测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通过对重点地段定期开展近岸河势变化观测和定期获取岸线占用单位河势变化观测资料的方式,以及时掌握沿线河势演变及近岸河床冲淤变化情况;加强对资料的分析整编,并指导运用于岁修、急办、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的编报,确保工程的运行安全。

    d.涉水项目管理。正确处理沿线开发开放与防汛保安的关系,切实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的管理,形成了一套全面规范的涉水项目建设管理服务办法。严把项目审批、开工许可、项目检查、项目验收、违规事件控制、考核管理等重点环节,建立项目管理长效机制,提高了广大企业、群众的水法律意识,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同时不断提升涉水项目管理服务水平,为沿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重团队抓管理,创造和谐环境

    在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规范的管理机制前提下,一个和谐稳定、勤政务实、开拓创新的管理团队是保持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

    a.人才引聘、培养。坚持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近年来先后引聘多名本科以上青年技术人员充实队伍,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技术交流、轮岗锻炼、干部带岗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提升专业人员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培养技术能手、岗位多面手,充实一线岗位,构建了一支适应现代信息化管理要求的科技人才队伍。

    b.廉政、效能建设。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和思想作风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廉政风险排查、“5?10”训廉日活动、廉政文化进单位、廉政承诺公示、廉政格言上墙等以“弘扬正气作表率、创新业绩当先锋”为主题的勤廉双优教育活动。以强服务提效能为专题,汇编水利工程管理与服务手册、组建行风监督员队伍、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设立监督举报箱,着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c.文明、群团工作。积极参与文明行业创建,通过加强职工文明道德教育、印发文明宣传小手册,设立文明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广大干部职工文明素质;以创建安全单位为专题,通过不断健全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并强化检查、督促机制,实现“五无”,确保一方平安;通过工会、妇女群团职能的全面发挥,以及职代会制度的执行、文体娱乐活动的定期组织开展、离退休老同志和困难职工关爱制度的建立等方式,维护职工权益、丰富职工生活、陶冶职工情操、关爱弱势群体,营造团结友爱、和谐有序的工作氛围。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4

中图分类号: TV5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6.023

贯标工作对于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的发展非常重要,既是单位适应市场的客观因素,也是规范单位内部管理的内在要求,加强贯标工作,是一个单位有效规避风险的基础工作。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对于贯标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在贯标中存在的问题

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中,贯标出现的问题多数表现在内部人员的意识问题以及内部的机制问题两方面,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获证后走下坡路

目前,对于已经得到贯标认证或是正在申请贯标认证的勘测设计单位,大多数都是出于企业利益来进行贯标工作,因为没有得到证书就不能参加投标等对企业有帮助的活动。因此,在得到证书后,多数单位都认为大功告成,忽略了获证之后的巩固和提高工作,导致单位在获证后开始走下坡路,使贯标认证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1.2 自我评价机制不完善

单位在得到贯标认证后,必须定期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活动,进行管理评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保证单位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勘测设计单位中常会出现内审时领导层以及管理者不参加;没有建立完善的纠正及预防部门;生产一线领导不能参加管理评审工作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1.3 工作懈怠,思想消极

在勘测设计单位中,存在着领导不明确单位的质量方针以及目标的现象,甚至有些项目的负责人不清楚自身的职责、员工不清楚相关的文献规定等,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无从下手,长此以往员工会产生消极怠慢的思想,进而影响了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2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如何加强对贯标认证的认识

针对以上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中出现的贯标相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建议:

2.1 提高认识,加强对贯标认证的领导

领导层面是贯标认证的关键,其对贯标认证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贯标的进度,对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也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领导要提高对贯标认证的认识。对于还没有取得认证的勘测设计单位,其领导要深入了解当前贯标认证的形势,认清贯标的长期性以及艰巨性,做好充足的准备将贯标列入日常工作的日程表,在增强对其必要性认识的同时,拟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可行性目标;对于已经通过认证的勘测设计单位,领导要认真对全局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克服自身在取得认证后的松懈思想,并综合单位的整体情况拟定改进的目标,将已经存在的质量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使贯标认证在单位中发挥其实际的作用,作为质量的基础保证。

2.2 采取积极措施,保证贯标认证的有效性

贯标的实际作用在于加强单位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对产品的管理水平,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勘测设计单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保证贯标认证的有效性。对于已经取得证书的单位,并不意味着已经达到了最高的要求,而是说明其已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只是达到了基本要求。因此,在取得证书后,勘测设计单位要根据相关标准不断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实践将质量体系不断进行完善,以保证单位能够以高质量的产品面向市场,同时要认真做好纠正以及防范工作,加强内部质量的审核工作以及管理评审工作,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找出生产中潜在的负面因素,并通过有效的改善使其质量能够在满足生产标准的前提下更上一层楼,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作,同时也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此外,勘测设计单位要建立并保持质量信息渠道的畅通,将质量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分析、处理,并据此来制定实施纠正措施,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然而这一环节却是勘测设计单位中较为薄弱的一环,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3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质量体系的建立及运行并不是只靠领导或是相关负责人就可以完成的,要求单位全员都要参与其中。在贯标认证的全过程中,单位要在加强领导对贯标认识的基础上,重视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是相关贯标标准以及质量体系的相关文件,在培训中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以及实施的手段,通过培训让所有员工都了解标准的内涵及意义,以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让员工在工作时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将工作有质量地完成。

此外,单位要注重培养一些熟悉质量标准且能够将标准准确应用于实际的管理人才,并对这些管理人才进行有效利用,一方面通过培训加强员工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些管理人才对员工进行有效地管理,以满足贯标的需要。同时对单位员工也可以进行有效地管理,也是保证质量体系不断发展的必要因素。

3 结语

总之,贯标工作对于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来说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领导要切实提高自身对于贯标认证的认识,同时通过一定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将贯标工作认真进行到底,以提高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单位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篇5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引言

在水电施工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传达上级计划、指示,直接分配每一个成员的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随时协调下属的活动,控制工作进度,解答下属提出的问题,反映下属的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计划能否落实,目标能否实现。然而,当下一些水电施工企业表露出的人才流动频繁、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比较突出,基层人员如何控制这一现状、发挥哪些作用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水电施工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的作用体现

建筑施工企业是由多个工程项目组成的集合体,单个项目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组成单元,工程项目既是展现企业良好形象的窗口,也是经济效益的源泉,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要发展基层项目是关键。基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必须看到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对基层管理人员在观念、能力、作风、品行、绩效、知识结构等要素上的要求与计划体制下是完全不同的,现代化的企业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管理队伍。

对于水电施工企业来说,首先,从基层班子在企业组织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基层班子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对企业决策和公司制度的贯彻落实,在组织沟通中起着上传下达的关键作用。其次,从执行的层面看,基层管理是执行的枢纽。第三,从管理的发展阶段来看,基层起着承前启后、开创未来的推进作用。第四,从管理的现状来看,基层管理是目前企业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第五,从当今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市场竞争形势来看,基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急需提升。

三、水电施工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发挥作用的途径与措施

1.发挥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和安全生产任务的作用

(1)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水利施工企业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广大员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员工进场后,首先是要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网络,坚持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对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全面推广使用垃圾通道、高处作业平台、滑线安全网、手扶水平安全绳等标准化安全设施。这也是电力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2)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所有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及技能教育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不违章作业。(3)对项目生产管理人员教育。使其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依法管理、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对危险源、环境因素能预先进行辨识并制定和落实控制措施;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能正确做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4)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制定创一流安全文明工地考核标准、实现管理制度化和标准化。

2.发挥组织协调和沟通表达疏导的作用

由于施工企业具有高强度、高风险、高流动、高竞争、劳动密集等“四高一密”的特点,再加之当前施工项目普遍面临的施工技术含量高、工期压力大等诸多问题,从而给基层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基层管理人员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在工作实践当中不断增强自身能力。而且,基层管理人员面对的直接对象是具有复杂情感和较强的认知、判断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开展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做好管理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否则就难以做实做细基础工作。高效的沟通能力是管理人员必备的能力,沟通交流时,管理人员应着重做好:(1)要注意场合,选择时机,注重方法的变通。(2)要坦诚相待,冷静谦和,要以开放而坦率的态度与他人交往,这样他人才能以一种真心交流的态度与你相处。(3)要了解对方的内心,发挥情感作用。(4)要主动沟通,加强互动,彼此关心,利用非正式的沟通机会,如闲聊、联欢会、内部活动等互动活动。(5)要均衡关系,着重劝慰,团结为上。当部门、个人利益与总体利益有冲突时,需要优先考虑总体的利益,当同级部门有困难时,需要主动地予以支持;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有冲突时,需要优先考虑他人的利益,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好,沟通协调才能成功。

3.发挥以人为本、抓好绩效考核以留住人才的作用

水电施工企业绩效考核若要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绝不能忽视人的因素。当下绩效考核蔚然成风,各类企业不同形式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考核制度纷纷建立,但是仍有不少的企业实施绩效考核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尽管原因各异,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人的因素。我们在引入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时,既要紧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又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分步骤地稳步推进。因为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标准、机构设置等客观因素可以称之为“硬因素”,与人有关的主观因素可以称之为“软因素”。只重视组织机构设置的完整,只注重制度建设,只注重指标选取、考核方法、过程的科学性,而忽视人的因素,绩效考核势必事倍功半。因此,必须注意的是,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从监督与控制方式向激励与开发方式转变。这种趋向对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除了必须提高自己的各项专业素质,更要注重个人品德的提高、职业操守的提升、修养的培育、沟通能力的完善、亲和力的增强。

四、结语

结合基层项目管理的特点,通过对基层管理人员现状与作用发挥的研究,笔者认为要成为基层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八种素质和能力,主要是:(1)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2)具备较强的吃苦奉献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3)具有勤奋务实的作风和模范带头作用;(4)具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清晰的管理思路;(5)具备识人的慧眼和用人的胆识;(6)具备充分授权和大胆决策的魄力;(7)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大局意识;(8)具备较高的领导艺术水平。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领导,就要提升自身的可塑性,让自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感悟,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从而使自身素质和能力上升到一个制高点,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锻造成“政治上成熟,品质上优秀,作风上过硬,能力上突出”的优秀干部,才能使管理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才能赢得员工的信任与拥护

参考文献:

篇6

一、风险管理认识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在风险管理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的认为风险管理削弱了一些部门的权利,触动了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存在抵触情绪;有的认为风险管理是故意找毛病、挑问题,对风险监控部门推送的风险任务不及时应对甚至置之不理或应付了事;有的认为风险管理是风险监控部门一个部门的事,在工作上不愿积极配合;有的认为在纳税人报送的涉税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第三方涉税信息未能充分获取的情况下,还不适宜开展风险管理;有的认为营改增明年就要全部到位,现在推行风险管理为时过早。

二、如何正确认识税收风险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是对传统征管体制的一场“颠覆性的革命”,风险管理的推行,必然导致新理念和旧思维的碰撞,必然会存在理解上的不一致和认识上的不统一。如何走出误区,正确理解和认识税收风险管理,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浅见:

1.正确把握税收风险管理的定位。

第一,税收风险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国际通行做法,是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实现税收现代化的有效举措,是构建科学严密税收征管体系的核心工作。第二,税收风险管理是税收征管改革的突破口,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就是要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配置到高风险领域和大企业税收领域,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推动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和税收管理体制变革。第三,税收风险管理是完成组织收入目标的重要抓手,开展税收风险管理,通过风险分析识别,有助于找准税收漏洞,有效实施风险应对,促进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在当前经济形式不容乐观、税收收入任务严峻的情况下,推行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对促进地税收入任务的完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今年8月,江西地税对全省国税部门的增值税、消费税入库数据与城市维护建设税入库数据开展了比对分析,将未缴或少缴城建税的风险纳税人推送各地进行风险核查,截止10月22日,全省通过风险管理入库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计1.58亿元。

2.正确理解税收风险管理对提高征管能力的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是理念,也是手段。税收风险管理是加强日管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日管过程中,应用税收风险管理方法,按照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加强登记、发票、申报、征收等环节的管理,并结合精简审批、减少环节、下放权力等创新税收服务和管理的要求,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优势,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监控,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征管质效。税收风险管理还是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大企业税收管理过程中,运用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提升复杂涉税事项的管理层级,发挥各级地税机关的系统优势,实现大企业由基层的分散管理转变为跨层级的统筹管理,促进税收征管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风险管理不是故意找毛病,挑问题,而是通过风险管理发现存在涉税风险的纳税人,最大程度地降低税收流失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度。同时,对风险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地税机关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办法,提高管理水平。

3.只有部门协同配合才能有效推进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和系统性工程,风险管理必然打破以属地管理为主的传统征管体制,调整税收管理机构和职能,整合人力资源,这就必然涉及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调整,必然面临矛盾和阻力,这就需要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干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风险管理是地税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需要内部和外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需要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纳税服务、税政、征管、稽查、税源管理等职能部门都是风险管理的主体,按照各自职责,落实风险管理的有关要求,做好具体业务的衔接;机构、人员和岗责应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进行调整;征管业务流程应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优化;征管基础和数据质量应适应风险管理的要求;第三方信息应按照风险管理的需求采集。这些都要求层级、各部门加强配合、协调,建立“统筹协调、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的税收风险运行机制。

篇7

1、健全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有效避免自燃灾害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我国北方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农田水利设施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对我国的影响逐步加剧。去年我国北方大面积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干旱气候,抗旱难度较大、任务非常艰巨。我国相对脆弱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难以承担抗旱救灾的重任,我国的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可见,农田水利设施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建立起健全的以防洪除涝、灌溉、蓄水、防潮为主体的骨干水利工程体系,才能有效避免干旱、洪涝灾害对现代农业造成的巨大损失。

2、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现代农业是人口与环境、人口与资源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以合理配置水利、交通等资源,形成农作物、畜禽,鱼类、果树,林木和农产品加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农业环境为特征,水利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实现农田的有效灌溉和有效排涝,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耕地产出率的的重要途径。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以功能齐全、运转协调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和设备为基础的,只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才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1、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三农”问题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重视“三农”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重视农业。民以食为天,农业兴旺,社会才会稳定。而农业问题则离不开水利建设。各级领导要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是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二是抓好责任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责任制落实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落实到具体人、具体工程。三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关的各单位、各行业、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帮助和指导服务。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列入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的责任目标,严格考核。

2、加强农田水利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要优化乡镇水管站、水库、灌区管理所等基层农田水利管理机构的设置,加快站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建立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体制,保证必要的管护经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的比重和素质,提高基层水利管理队伍的待遇,将他们纳入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编制。

3、大力发展田间农业节水技术。大力发展田间农业节水技术,实现农业灌溉现代化;提高灌溉水管理水平,宏观有效调控和微观自动化管理;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与装备,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相关研究与推广,全面降低作物耗水,实现真实节水。严格执行《水法》和国家的综合水价,规范计量,节约用水,保证农业生产用水适时、适量、适价。

4、加大资金投入,多途径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近年来,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但是资金不足仍是制约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瓶颈。应逐步扩大财政补助资金及投资规模,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多渠道汇集资金,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统筹规划:明确要求在各级农村财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并逐年提高;适当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对现有水利设施运营机构实行税费优惠,鼓励农民组建用水组织;深化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鼓励农户或农业组织对农田水利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提高贫困地区的财政补助标准。

篇8

我国水利工程开发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逐步规范化管理,在改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隐患问题,在施工过程需要应用许多机具,但施工结束后,机具的管理又不够完善,导致机具破损或丢失,造成经济损失,如果机具出现破损或存在隐患问题,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危险,严重情况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水利工程需要机具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机具管理规定,进行妥善保管工作。

一、完善机具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加强机具的管理工作,能够提高机具的使用年限,不正确的管理与操作都会缩短机具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机具的利用率。因为机具都是小型设备,如果管理不善,很可能导致机具丢失。管理机具人员需要加大管理制度,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明确规定机具的使用制度,提高机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将管理机具工作责任制,每天机具的使用,都需要进行记录工作,将使用人员姓名及操作范围,进行详细记录,确保使用机具后,能够妥善返还,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机具的借出与返还都需要进行明确记录,借出时应注意借出部门与工作人员姓名,返还时应该及时调试机具是否正常。机具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工作,保养过程中,发现机具存在问题,应该及时上报故障,并进行处理。机具的每次维修、保养、借出、返还、验货都需要明确记录,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因为管理机具的工作比较复杂,需要管理人员具备细心与耐心,认真记录机具的每次使用,水利工程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对机具管理部门进行验收工作,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以免存在长期隐患问题。

机具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结合水利工程的特性,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相关问题,通过实践过程,改善不足之处,多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管理理念,将成功的规范制度合理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循序渐进的改善,使机具管理工作更加完善,提高水利工程的工作质量。

二、提高机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水利工程人事管理部门,应该安排职业道德较高、有强烈责任心的人员,担任机具管理者,因为机具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这也是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密切关注的问题。企业应该多注重培养机具管理人员,因为机具管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专业知识,只能依据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对机具的了解,进行管理与养护工作,如果只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管理机具必然会存在一些隐患问题,所以企业定期培训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将存在的隐患问题不断改善,进而完善。

目前,多数水利工程机具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因为其它工作量已经比较繁重,导致管理人员没有多余精力做好管理机具工作,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企业不够重视机具管理工作,如果机具管理部门人员不全,导致管理工作不够完善,机具出现丢失或损坏,没有相关部门处理,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有些机具只是保养或出现故障,但因为没有妥善管理,导致机具长期闲置,久而久之,机具的问题被忽略,只能不断更新设备,投入更多资金,造成资源消耗。

三、加强监督管理制度

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不重视,导致机具管理部门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差,对于机具管理不认真,浪费大量资金购置机具设备,却不进行妥善管理。企业应该加大监督力度,规划合理的监管制度及机具管理规范制度,定期进行审核工作,发现管理不当,造成经济损失,应该落实责任制。这样不但能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还能将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企业可以让机具管理部门制定管理范畴,高层管理部门再进行合理改良,这样使机具管理工作更加全面,机具管理人员经常面对机具管理工作,能将工作内容更加细节化,发现工作中容易出现隐患的问题,这样实施工作会更加顺利,调动机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水利工程建设的竞争逐渐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管理竞争规范的管理制度,决定企业的发展趋势,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应该密切关注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将人才与庸才区分,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机具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机具的管理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责任心,机具的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管理工作任务繁重,需要涉及工作部门较多,人员复杂,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方案,将加大机具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企业管理部门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应用到实践工作中,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觉悟,配合企业实施管理计划,严格要求自身工作态度。

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需要进行管理的方面较多,包括人员管理、材料管理、机械管理、器具管理等,这些都需要安排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实施管理计划,如果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将会影响水利工程的工期,造成工程的经济损失,机具长期没有进行保养,会导致机具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正常使用,如果出现机具短路或其它问题,可能导致施工人员受伤,从而施工人员的安全将得不到合理保障。

四、现场设备管理

在施工现场的机具和机械需要满足以下施工和安全条件:

(一)施工单位必须建立施工管理台帐,完善材料采购、使用、验收、检查、维修保养的责任。单位工程负责人和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的单位或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

(二)进入施工现场的机具设备,应按照法律法规或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年检、维护和保养,满足安全作业条件并提供相应资料:1、机动车:年审合格证明、操作人员资格证等; 2、起重类机械:机械设备安全合格证、使用许可证和年度检验合格证、验收合格证明、安装(拆除)单位的资质:安全装置、附件:操作人员资格证、牌照、驾驶证、行车证、保险等; 3、其他机械、机具:安全附件、安全防护装置、电器绝缘检测报告等。

(三)组织实施单位按要求配备安全员同时对进入施工现场作业的机械、机具设备实行安全检验准入制度。对进入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和操作人员的资质进行审验,不合格的机械设备和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进场施工机具设备安装后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做好验收记录,验收人员履行签字手续。

(四)安全负责人必须对现场使用中机械机具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隐患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解决。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当使用施工机械设备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的要求。

总结

水利工程的发展,需要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通过合理的设计实施工程,保证实施工作的安全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建设工程顺利完成。机具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完善,管理规划制度,提高机具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单位应该给予机具管理部门相关权利,让机具管理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监管任务,明确机具管理方针政策,如果出现机具丢失、损坏等问题,应该及时处理,并且将问题落实责任制。

参考文献

篇9

一、我国水利行业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制约事业发展

目前编制部门预算是按照上级人事部门核定的人员指标编制所有的费用预算,比如黄河中游水文局属于黄河流域基层单位,虽然近年来对水文测验设施设备进行了改进。但只是相对减轻了劳动强度,水文站参加测验的人数无法减少,再加之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水文工作任务较以前增加4~5倍,按照国家水文规范要求人数缺口25%左右。所以,在核定水文站人员数量时,最起码要保证基本人员需要数量。因为编制部门预算,从人员支出到公用支出全部是按人员数量计算,如果核定的人数不合理,编制的预算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如该局2007年,由于人员不足,汛期除局机关抽调近30名领导和技术骨干充实基层外,还雇用了53名临时工进行洪水测验工作,仅此就增加40多万元的临工费和差旅费等开支。这样本身按上级核定的人员编制的预算就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还要再抽出一定的资金雇佣临工。

(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虽然实行多年的部门预算,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零基预算实施范围受到很大限制,现行的定额标准仍然具有“基数法”的痕迹。部门预算的重要基础是科学、合理的定额体系。目前,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部分基本上已经细化到具体的支出科目,而且有具体的文件规定标准作为依据,预算编制较为准确、合理。公用支出部分也细化到“节”级科目,由于没有结合水文系统的实际制订分类分档定额标准,没有权威性的说服力,结果还只能是按照前三年支出水平平均估算,缺口在30%左右,将传统功能预算下的部门间不均的状况给予延续,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支出水平。没有定额标准,就存在部门预算的随意性,再加之预算工作与各个部门的经济利益有关,必然会违背预算指标应该尽量客观、公正、可靠的要求。这种随意性的预算必然影响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同时,在上级核定预算指标时也缺乏充分的依据。

(三)财政供给与事业需求的矛盾尖锐

在编制上报预算时,要求人员支出细化到每人每一项工资和补贴(补助)标准,公用支出细化到每一个科目下的每一项费用,但上级批复的预算没有详细的批复说明。特别是人员支出部分,由于该局属于跨省区流域水文机构,人员分布分散,职工分布在晋、陕、蒙地区,既要执行国家和上级的标准,又要执行所在地方的标准。如果下达预算不明确,哪些该发哪些不该发没有依据,按有关文件标准全发资金又不够,哪一项不发都无法和职工解释;公用支出部分也是如此。目前预算批复基本上还是进行切块下达。所以,在基层单位执行时不够明确,普遍形成前三季度无计划花钱,后一季度缺口无资金保证的局面。

(四)绩效考挂机制基本流于形式

尽管部门预算改革在全国各级广泛推开多年,但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和执行情况如何,没人对此进行详细研究,目前所谓的绩效考核完全流于形式。例如单位编制的部门预算、无论是表格和编制说明非常详细,但里面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批复的预算是不是切合实际,的确需要进行调查研究,从这个角度看,部门预算改革还不够深入,形式上的改革多于内容上的改革。如该局“对家庭和个人补助”中的离退休费用,上报的预算和批复的预算差距很大,上报的预算都是按照有关规定编制,但预算批复比卜报的少得太多,特别是离退休老干部离退休费用每年超支,还要开支医药费。因为目前离休干部现在正是出现疾病高峰时期,国家规定离休干部医药费实报实销,但这部分预算编制后没有明确批复。在“对家庭和个人补助”中打捆批复,所以实际矛盾非常突出。这样年终编制上报部门决算时,只能把自行解决不了的上百万元的开支连年挂账。实际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五)突发事件处置机制不完善

水文行业,突发性事件无法预料。由于次年预算是在当年7~8月份上报,对下年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无法估算,以往的做法就是水毁、污染等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求及时上报,但是这部分资金往往在事后较长时间才能到位,有时在汛后甚至年底才能资金到位。作为水文特殊行业,又不能等资金到位在进行水毁设施设备恢复,这样会耽误水文测报工作。国家要求必须考虑应急,基层只能是不管什么资金,先保证防汛测报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这样既挪用了其他资金,又形成了先有支出,后有预算,而且还会造成批复的预算和实际完成的项目不一致的情况。

二、加强我国水利行业部门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满足国家测验规范编制人员

以国家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改革之机,科学合理编制人员。在各单位的基本支出中,用于人员方面的支出占很大的比重,而且日常公用支出中的绝大部分项目也是与人员数或人员工资额挂钩的,满足人员支出需要和维持部门正常运行是编制部门预算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人员基数”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流域机构的基层一线,人员必须保证。要根据水文站实际工作任务分类,按不同类别的单位分别确定最低人员需求,比如水文站需要按照国家水文规范满足基本测验编制人员,目前国家级水文站一般需要16人,国家级重要把口站一般需要30多人,一般水文站也需要10人,这样才能既保证人员合理,又确保任务的完成。只有人员核定科学合理,编制的预算才能客观、公正、符合实际。

(二)依法建立预算定额标准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的规定,水文是公益性事业,经费保障是各级财政预算,财政部需要根据事业发展情况,合理划分部门单位的类档,开展调查、分析、测算和论证。作为流域行业,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本行业的实际开支水平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对比,研究适合特殊部门的特殊支出需求,逐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人员、公用、项目分别有周家认可的可供套用的定额,为实行真正的“零基预算”提供依据。

(三)实行阳光预算

按照定员定额下达预算指标,明确下达预算指标中包含的内容,这样基层执行起来心中有数,可以统筹兼顾考虑当年的支出。特别是涉及人员支出的部分,牵扯个人的切身利益。由于流域机构是跨省区,要执行国家和本系统以及所在地方的标准,如果下达指标明确,目前存在的无法给职工解释和公用费用挂账的问题就基本能够解决。

(四)预算管理与监督分离,建立预算管理机制与体系

篇10

【基金项目】本成果为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提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66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39-02

一、引言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作为水利类高职院校的主要专业,其教育模式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和制约学院的发展。多年来,发现在专业教学中,教育模式传统,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单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日益突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不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不能致用,毕业后不能适应岗位需求,这样发展下去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学生的就业率逐步下降,从而影响专业和学院的发展。因此,探索出一个能适应当今社会和高职学生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现在的教育领域中,办学层次、形式、模式堪称丰富,而每个层次的教育模式根据自己的教育目标均不一样,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区域需求,一直在不断探索着符合职教特色和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下:

(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合作育人机制

1.深化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1)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设委员会,制订共建专业、共育人才的管理细则,校企共同研讨论证专业定位(含服务面向定位、职业岗位群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标准等。

(2)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在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指导下,聘请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以及能工巧匠组建本专业兼职教师团队,与专职教师团队共同研讨本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教材、参与教学活动。

(3)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发挥企业优势,接纳在校学生开展跟岗实训和顶岗实训,并依托企业建立毕业生的就业平台。四川都成泽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与我院共同建设水利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双方共同完成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和实习实训文件编制等工作。

2.设立水利工程系校企合作部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相关制度

依托四川水利职教集团和水利职教大校园,在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和教学工作委员会引领下,设立水利工程系校企合作部和水利工程系专业建设委员会,由水利工程系主任担任部长和委员会主任,实训教研室主任担任副部长,下设行业单位合作室和企业单位合作室两个机构,分别负责与行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合作联络。在组织完善的基础上,制订了《水利工程系校企合作部管理制度》、《水利工程系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制度》、《水利工程系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运行制度》等一系列校企合作规章管理制度,保证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顺利推进,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水利工程系校企合作部和水利工程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以后,校企共同研讨和创新了本专业“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立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对接国家、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群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现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三层次训练;紧跟市场需求,适应不同岗位需求,设置重力坝设计与施工、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水闸设计与施工、水电站厂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五个模块实施选择性教学;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实施认岗、跟岗与顶岗实习,进行进阶入岗。其模式构架见图1。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定下了基调,我们以此为导向,校企合作,广泛调研,专家论证,依据岗位群所需的专业能力,按照各专业能力的工作过程确定行动领域,从而明确学生所需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最终确定相关课程,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

根据新的培养模式建立的课程体系有如下的特点:

1.以项目化教学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第五学期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分列为五个教学项目,即重力坝设计与施工、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水闸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与施工和水电站厂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利用真实的典型工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体现学生认岗―跟岗―顶岗的岗位训练过程

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安排学生到典型水利水电工程现场进行认识实习,实现认岗;利用第一、二学年暑假集中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实现跟岗;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锻炼工作实践能力,实现顶岗。

3.课程排序符合职业能力递进规律

《水利工程制图与CAD》、《工程测量》和《水工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等课程完成对学生制图能力、测量能力和检测能力等通用能力的培养;《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和《水利工程管理》等课程实现对学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专项能力的培养;《重力坝设计与施工》、《渠系建筑物设计和施工》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4.“双证融通”体现职业成长规律

将国家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在我院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技能训练后考取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钢筋工等工种的中级工证书,在四川省水利厅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考取施工员等管理岗位证书。

5.职业素养养成贯穿整个课程体系

任务驱动的教学将法律法规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可持续发展、系统思维等职业素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水利水电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具体的实施过程见图3。

(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12级和2013级分别选择了一个试点班用于践行“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2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81%,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3.75%,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和团队意识等均明显强于原有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有自己独特的要求,有别于其他任何形式和层次的教育目标,研讨和创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极具意义也是极为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完成高职教育的任务,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我们在这方面做了粗浅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该项工作的结束,我们会紧跟社会和专业的发展,不断改进、完善甚至继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它能更地好适应社会和岗位新的需求,同时,我们认识到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仅仅有一个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够的,还必须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逐步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内涵建设,最终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纯义,李梅华.高职水利类专业“三顶岗、两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11下)

[2]刘军号,毕守一,潘孝兵.基于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剖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2)

篇11

一、长期性

我国南北跨度大、地势西高东低,大多地处季风气候区,加之人口众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水情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我国水资源总量2.8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4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水资源时间分布来看,降水年内和年际变化大,60%~80%主要集中在汛期,地表径流年际间丰枯变化一般相差2~6倍,最大达10倍以上。从总体看,我国水资源禀赋条件并不优越,尤其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任务重。二是河流水系复杂,南北差异大。我国地势从西到东呈三级阶梯分布,山丘高原占国土面积的69%,地形复杂。河流水系南北方差异大,南方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水量相对丰沛,一般常年有水;北方地区河流水量较少,许多为季节性河流,含沙量高。河流上游地区河道较窄、比降大,冲刷严重;中下游地区河道较为平缓,一些河段淤积严重,有的甚至成为地上河,比如黄河中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最高达13米。这些特点,加之人口众多、人水关系复杂,决定了我国江河治理难度大。三是地处季风气候区,暴雨洪水频发。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湿热多雨、雨热同期,不仅短历时、高强度的局地暴雨频繁发生,而且长历时、大范围的全流域降雨也时有发生,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财富的积聚,对防洪保安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任务更加繁重。四是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形地貌条件,特别是山地多,降雨集中,加之人口众多和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以上几个因素可见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发展将面临长期性的一个趋势。

二、差异性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水文条件差异极大,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极其不同,所面临的水问题及水利基础设施的状况也差异悬殊。因此各地方的水利现代化进程也必然是极不相同的,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行动计划,认真分析本地区条件,确定当前及长远任务。如有些城市尚未设防或防洪标准很低,应当首先抓紧防洪排涝建设。有些地方长期缺水干旱,大量开采地下水应首先解决节水和开辟新水源。对于水域污染十分严重的地区,如上海市提出"环境水利"的目标,重点解决排污处理和水资源保护。北京市则提出"碧水蓝天、市内通航"的目标,开展以城市河湖空间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应当说,全国各地目前所面临的水利建设任务还不能用"防洪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生态水利"之中的任何一种加以概括。它们分别代表了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中水利建设的主要特征,它们与"工程水利"也是不矛盾的,因为实现任何一项目标都需要有与其相应的水利工程建设内容。

三、阶段性

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景观-生态等水利发展的五阶段是对世界各国水利发展过程的正确总结,也是水利为满足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提出要求的必经之路。因此,其过程是不能随意倒置的,水利发展具有极其明确的阶段性,每一阶段要完成一项主要内容,不可能设想一个地区在防洪或供水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之前,去花大力气搞景观或生态建设。

篇12

Abstract: the current sewage treatment industry gradually into people's vision, and known to be obvious to people, the role he played for the entire city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 residents, especially in the last few years especially. Not onl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investment for infrastructure, or evalu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task completed and the important projects not one.

Keywords: urban sewage treatment;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 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怎样使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出水稳定达标?是各地污水处理厂所面对的共同难题,在这里主要涉及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指进水水质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指内部运行管理方面,所涉及专业主要包括给排水、工程自动化、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控制、机械制造、分析化学、微生物学、企业管理等专业。只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工作做好。在这里,仅根据我厂实际运行管理经验,从机电设备和运行工艺方面谈几点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机电设备方面

设备的管理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极为重要,是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中要始终坚决贯彻执行,并且不断改革、创新,实行科学管理,讲求经济效益,并且结合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改善现有工艺设备的技术状况,以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生产条件保障生产运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般污水处理厂设备分为通用机械设备和专用机械设备两大类,污水处理厂欲取得稳定良好的处理效果,必须使各类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和保持应有的技术性能,正确操作、保养和维修设备是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随着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污水厂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从而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检修和保养等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对于设备的使用寿命、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运行都至关重要,工作人员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设备产品说明书,熟悉设备结构和性能、工作原理、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安全规程及加油的部位、品种、周期等。

2. 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设备操作、保养的通用标准,编制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和“规程”等。

3. 根据编制的各项规程和设备结构性能,加强对职工的专业技术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术水平。同时,必须建立相应考核制度,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术考核。

4. 定期对操作人员使用和维护设备情况进行了解,及时纠正不正确操作。

5. 在保证完成水处理任务的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设备的额定负载。

6. 建立健全设备突发事件的预案,培养操作人员的应对能力。

做好机械设备的检修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维持工艺上连续性的重要手段。工作人员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制定设备检修计划。

2. 根据检修的项目、内容与周期,合理安排检修时间,同时兼顾工艺运行的需要。

3. 做好检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明确检修的内容和方法。

4. 要有严格的检修标准和验收制度。

5. 建立健全设备检修、使用档案记录。

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对于保障机械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运行和维修成本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员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制定维护保养规程,明确操作程序,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2. 机械保养必须贯彻“使用与保养相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

3. 操作人员必须按机械保养规程、保养类别做好各类机械的保养工作,不得无故拖延。

4. 保养机械要保证质量,按规定项目和要求逐项进行,不得漏保或不保。

5. 设备管理部门定期监督、检查各岗位机械保养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保养质量。

二、工艺运行方面

机电设备运行正常是整个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但怎样调控使出水稳定达标,这将是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另一工作重心。工艺运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出水效果。

我厂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水解+A2/O+混凝沉淀+过滤的方法(属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关键在于有足够数量和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要想保证足够数量和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就必须有适合活性污泥生存的环境,这也是整个工艺运行管理的关键所在。影响活性污泥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BOD负荷率(F/M) 是影响活性污泥增长、有机底物降解的重要因素,还与活性污泥膨胀现象有直接关系。

2. 水温 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与周围的温度密切相关,微生物酶系统酶促反应最佳温度范围是 20~30℃,极限值范围是10~35℃,高温废水进入处理系统前应对其进行冷却处理;低于10℃时则应适当增加混合液浓度,降低BOD负荷率。

3. 溶解氧 活性污泥微生物属好氧菌,因此在混合液中保持一定浓度的溶解氧至关重要。根据运行经验证实,为了保证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正常,在曝气池出口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应保持在2mg/l以上。溶解氧过高会造成大量耗能;过低很容易诱发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4. PH值活性污泥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8.5。PH值低于6.5时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产生污泥膨胀现象,处理水质恶化;PH值超过9时,菌胶团可能解体,活性污泥絮体将遭到破坏。

5. 营养平衡为了使活性污泥微生物反应正常,就必须使污水中微生物的基本元素(C、N、P)达到一定的浓度值,并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生活污水中的BOD:N:P比值为100:5:1,经过物理处理后,由于BOD值的降低,N和P的含量相对值有所提高,其营养物质含量供大于求,加入一定量的工业废水处理起来效果会更好;当N和P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向生化池内投加N和P等营养物质。

6. 有毒物质大多数化学物质都可能对微生物生理功能有毒害作用,但毒害程度取决于其在污水中的浓度。另外,有些元素是微生物生理上所需要的,但在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