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5:53: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古典微观经济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课程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下面就质量管理课程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一质量管理原则的教学,浅析了教学情景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核心
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得成功。
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0.2质量管理原则,明确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并被确定为最高管理者用于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的指导原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为八项原则之首,也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核心。
《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认为“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5.3 质量方针;5.4.1 质量目标;7.1 产品实现的策划;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8.2.1 顾客满意;8.4 数据分析;8.5.1 持续改进等条款,都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组织要尽量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该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从而满足顾客要求并超越其期望。对于这一管理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怎样把质量管理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结合起来。ISO9000标准中的定义与学生通过互联网等获得的信息资料,存在着不同的解释。这些都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
(一)质量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固有的是指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满足:指对某一事物感到已经足够。
(二)组织
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如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
(三)顾客
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顾客,泛指商店或服务行业前来购买东西的人或要求服务的对象,包括组织和个人。因此,凡是已经来购买和可能来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算是顾客。即:所有享受服务的人或机构,也指把自己需求带给我们的人。
(四)要求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特定要求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
三、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情景设计
为了解决学生在质量管理学习中,对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一质量管理原则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教学情景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一些难点问题。教学情景设计特别要注重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情感性等五个特性的设计。
(一)对产品质量的识别
教学情景设计:如果你要购买一件衣服,你是如何购买的?你对购买衣服的有什么要求?你买到的衣服满意吗?
通过购买衣服的情景设计来启发学生来理解一件衣服的质量概念,从而提升对产品质量的识别。
如何购买?同学们从各自不同的购物体验中,回答出多种不同的答案。如购物方式、付款方式的不同;网上购物、实体店购物的不同等。
对衣服的要求?同样会得到不一样的回答。衣服本身就有分不同的类型,有内衣、外衣,有夏衣、冬衣等,不同类型的衣服,就有不同的要求。从面料、款式、做工、颜色、价格、规格型号、安全性、服务等属性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面料就有棉、麻、毛、丝、化纤等;不同面料的保暖性、弹性、吸水性,是否会起球等性能都会不同。所以五花八门的答案也不足为奇了。
你对衣服满意吗?以上这些特性,都对衣服是否满意,提出了各种要求。但最后,认为这件衣服是好还是差,还是要由穿这件衣服的人说了算,也就是说是由最终消费者说了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件衣服的质量概念,也说明质量好坏最终是由顾客来决定的,而不是生产者。
(二)对组织依存于顾客的理解
教学情景设计: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在对员工培训时有两条原则:“①客户永远是对的;②如果客户不对,则执行①”。就是靠着这两条原则,沃尔玛在全世界把生意做成了第一。如果你是沃尔玛的一名员工,你会如何理解这两条原则?为什么?
这两条原则,是针对员工在工作中与客户之间发生了矛盾或问题,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第一条,客户永远是对的,充分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第二条,如果客户不对,则执行第一条。这是真正把客户当成上帝,上帝是没有错的,也体现了质量管理的本质问题,质量好坏是由顾客决定的,作为企业员工,只有顾客给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提出了问题,不管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服务质量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改正的问题。组织依存于顾客而存在,没有顾客,任何企业就不会有利润来源,没有顾客的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顾客是我们利润来源,对顾客好,也就是对自己好,对自己的企业好。只有把顾客当作真正的上帝,让顾客满意了,企业就有了利润来源,也就能够发展壮大,这就是沃尔玛能成为世界第一原因所在。
(三)对于顾客要求的理解
教学情景设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手机,请大家谈谈当前在我国都流行着哪些品牌的手机?你了解这些品牌手机在发展过程中都做了哪些改进吗?
从大家手中所用的手机品牌,说明手机品牌被认可的程度。从2007年第一款苹果手机出来时的一枝独秀,到三星手机的赶超,目前国产的小米、联想、华为、中兴等国内品牌的兴起,占有率也不断上升。说明了国产品牌的质量也已被顾客渐渐地认可。有些手机品牌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把顾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已经被市场所淘汰。
为什么有些手机品牌会消失、有些能保持长久的发展?这就要看厂家有没有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有没有及时跟进顾客需求的变化来设计生产手机。手机从黑白屏到彩色屏;从单一的打电话、发短信到多功能的智能机;从没有特色的到有独特功能需求的方向发展。手机也向着电脑化、操作简单化、办公移动化、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些变化都是跟随着顾客的需求变化而发生的。
(四)对于质量与经济性的理解
教学情景设计:两个不同品牌的汽车,如6万元一辆的吉利车和60万元一辆的宝马车。请问,在路上跑的这两辆吉利车与宝马车质量上有区别吗?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会有两种答案:一种答案是宝马车质量好,另一种答案是吉利车与宝马车质量没有区别。
为什么会认为宝马车质量好呢?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有一个心理价格问题,凡是价格高的商品,被认为质量总是好的。这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出现这个答案并不奇怪。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第二种回答。对于质量来说,只要在路上跑的车,质量应该都是合格的,而没有好与坏之分。但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宝马车质量好呢?是因为,宝马车的各种性能比吉利车优越一些,如起步到100米的时间,宝马车会快很多,刹车的距离宝马车会短一些,舒适性宝马车会好一些等。而这些性能就是汽车厂家在设计时就考虑好了的,也是针对不同顾客的需求而设计的。如吉利车当初的宣传口号是“老百姓买得起车”,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当然要考虑经济性,要省钱才是关键。吉利车的各项性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是质量合格的车。而宝马车消费市场目标当然不是普通的低收入民众,所以在设计时则不用考虑今后的低价销售策略,而会在性能指标上、功能上增加投入,增加了制造成本。在市场上也会实行高价销售策略,给人以高价高质的感觉。
四、教学体会
对于抽象概念的教学,必须通过形象的教学情景设计,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教学情景设计要重视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情感性等五个特性的设计,但并不用刻意去追求。
在质量管理教学中,如ISO9000标准中有很多是抽象的概念,都有自己的解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不容易掌握。所以要把抽象的企业质量管理中的有关概念,通过一些特定的教学情景设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熟悉的情景中,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的沙盘模拟,是通过利用简单的教学工具将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活动进行简化,从而让学习者能够清楚的理解企业的内部资源管理和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在部分划分中包括总裁、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物流部门以及营销部门等,这些部门相互合作、相互探讨,规划企业的经营战略,从而使得企业在三年、五年等时间内实现盈利最大化。这些经营活动涉及到广告费用的投入、销售市场的选择、专利技术的投入、产品生产的选择、原材料的采购等等方面,通过将这些方面充分考虑之后,了解企业决策的依据与方式。将企业沙盘模拟应用到教学当中,能够很好的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从而避免微观经济学当中缺乏实践,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的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方式,更加有利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开展,提高学生的主观感受与现实动手能力。
二、企业沙盘模拟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理论课程中加入微观实践课程的时间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由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主要以理论课程的学习为主,所以并没有专门的安排实验教学课程,所以要将企业沙盘模拟引入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需要将微观经济学的课时安排中加入实验课程的课时,为企业沙盘模拟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提供现实条件。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由于经济学的理论知识都十分抽象,一般的课堂安排并没有什么实验教学,而是采用教师课堂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缺乏现实体验的基础,导致了学生在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使得教学的成果较为有限。而通过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加入企业沙盘模拟的教学方式,能够在讲授生产者行为时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理解程度。
(二)对企业沙盘模拟的规则进行适度调整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理性的厂商
厂商是微观经济学的又一个重要主体。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者亦称厂商,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在微观经济学分析中,厂商被假定为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提品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利润。厂商最大化的利润是总收益和总成本差额的最大化。为使该差额最大,要尽量使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因此,研究厂商的行为不得不研究厂商的生产和成本,故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理论必然涉及到生产的投入和生产的产出,而企业的生产行为是一种持续的过程,生产的规模会随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目标等众多因素的变化而调整。在微观经济学里,以企业是否可以调整其规模为标准,将企业的生产分为长期生产和短期生产。短期生产是企业规模不变,而长期生产是企业可以调整生产规模。理性的厂商会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条件使得短期和长期的生产成本最小化,产出最大化,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微观经济学中厂商的行为也是以理性人的假设条件出发的。
三、生产和消费同时的理性――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最优的经济关系就是不仅生产达到了最优的状态,消费也达到了最优的状态。经济学上把这种经济的最优效果称作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学是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的一门学科。因此,如果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分配都会至少降低一个消费者的满足水平,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最有效率的状态,同样如果要素在厂商之间的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配置都会至少降低一个厂商的产量,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最有效率的状态。生产和消费的最优如果能同时达到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公正,则是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或称之为社会得到了最大化的满足。这种一般均衡和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也是基于生产的理性、消费的理性及社会收入分配的理性考虑的,即是从理性人的假设条件出发的。
四、三个关键词:需求、供给、价格
在经济学家的笔下,复杂多变的经济可简化成需求、供给、价格这三个简单的名词。
1.需求。需求(demand)是在某一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时,居民户计划购买的产品与劳务量。需求是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需求,归宿是需求的满足,即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两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这两种理论的假设前提、分析工具、表达方式不同,但所得出的结论是殊途同归的:即居民户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消费上,以获得满足程度的最大化,这就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目的,其理性选择;需求定理的内容是由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所决定的。如此,透过消费者的需求这个表面现象研究其深层次内容――消费者行为分析。
2.供给。供给(supply)是厂商在某一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时,计划出售的产品与劳务量。厂商的供给行为可以用生产者行为理论来作出合理的解释,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主要分析理性的厂商如何生产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具体而言,运用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分析厂商在企业内部如何用最小的成本生产出既定的产量,从而实现内部的经济效益。但这一行为并不能保证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因为企业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在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还必须通过市场理论来考察不同市场类型条件下完全竞争厂商和不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及其短期、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进而推导出厂商的供给曲线。
3.价格。市场经济的成功乍一看是一个谜。千百万利己的家庭和企业分散作出决策似乎会引起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结果。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产品的社会成本,它引导着社会资源的配置,影响着消费者满足程度最大化、厂商利润最大化乃至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何璋.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微观经济学自建立以来便获得了长足发展,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微观经济学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之后微观经济学无论是在理论创新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诺贝尔经济学奖诞生以来不少奖项都是由研究微观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所获得,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微观经济学是获得了较快发展的。今后对此不断加强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对于我国经济学的研究也将能够起到借鉴意义。
一、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理论创新是微观经济学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近些年来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管制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领域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对于在这些不同成果应该不断加强研究。
1.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公共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新领域,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重点分析了一群人如何自行组织起来来解决公共资源问题,从而提出了研究公共资源的一种新范式。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构建起以来的一整套公共资源分析框架得到了人们地赞赏,人们对其研究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少学者评论其了基本的经济教条,奥斯特罗姆成了实际上公认的公共经济学家,成为了公共经济学的创始人。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后人们对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起来。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其一起获得2009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利佛・威廉森在经济管理尤其在公司边界问题的分析上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劳动经济学的新发展
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的劳动经济学本身是存在着重大缺陷的,该理论体系本身远离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彼得・戴蒙德以及戴尔・莫滕森等人对其进行了补充修正,这些学者主要是对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冲突进行了重新解释,他们建立起了一系列复杂模型,通过这些模型解释了政府干预政策的应用将会使得市场运行起来更有效率。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他们还提出了提升搜寻效率的措施,这对于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提供了重要地理论依据,对此今后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研究。该领域当前已经成为劳动经济学的主流理论,对于这种理论今后应该大胆研究不断创新。
3.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地重要分支,不少学者都在福利经济学领域都取得了突出贡献,霍布斯和庇古是旧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创始人,他们认为经济福利主要是取决于国民收入数量以及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为了实现福利最大化就应该进行财产转移。新福利经济学则主要分成了社会福利函数论派及补偿原则论派这两大派。这两种派别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社会福利函数论派中的阿罗以及萨缪尔森认为帕累托最优并没有明确究竟是哪一个最优状态才能够使得社会福利能够得到最优,正因为如此,今后就需要利用社会福利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社会福利函数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方面的创新应该引起注意。这些学者认为效用可能曲线同社会无差异曲线之间的切点就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状态。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今后工作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在福利经济学发展过程中阿马蒂亚・森做出了突出贡献,森对福利经济学进行批判性重建,森对社会选择理论规范性命题进行了基础性工作。他认为阿罗定理公里性条件应该进行更加明确的表述,为了进一步研究,他还对阿罗定理进行修改。自由悖论是森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帕累托条件同自由选择条件应用在无限制定义域的社会选择框架中的时候,两者之间将会出现矛盾。此外森还对萨缪尔森把社会福利看做是个人效用总和的函数观点进行了批评。能力功能概念的引入是森的重要理论贡献。对此,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对其不断加强研究。这样才能够适应实际工作情况。
4.管制经济学
在管制经济学方面,斯蒂格勒是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是他首先对政府的管制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主要在《经济管制论》中利用案例分析法来对管制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当前斯蒂格勒已经成为重要地创始人。
二、微观经济学方法的创新
在观察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的同时,对于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后工作中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更有助于今后的进步。当前不少新方法的得到了普遍应用,对于这些新方法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
1.计量经济学的出现
计量经济学是拉格・弗里希创造的一门学科,之后迪鲁布等人对此作出了贡献,詹姆斯・海克曼等人是在微观计量经济领域作出特殊贡献从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这些学者的研究标志着微观计量经济学的诞生,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出现对于个人层面上出现的许多新问题都能够进行经验型地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将更有助于实现科学地分析研究。微观计量经济学实际上给今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地研究方法。
2.博弈论的引进
当前博弈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个领域中,博弈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是最为成功的,当前的博弈论已经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博弈论主要是用来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的,通过利用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将有助于拓展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博弈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也比较多,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埃尔文・罗斯以及罗伊德・沙普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罗斯主要是用博弈论修不了运转不佳的庞大体系,沙普利则被认为是博弈论的具体化身,潜在博弈论指数是其主要贡献。《随机博弈》是其典型代表作。
3.统计学的应用
当前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统计学得到了广泛应用。统计学的应用对于提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效果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弗里德曼在其《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就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在经过统计分析之后发现货币实际数量的长期变化同实际收入的长期变化之间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从而构建起了他的弗氏货币学说。
三、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从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分析中,我们就能够看出今后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微观经济学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趋势
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降火拓展到人类的所有行为中。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家庭作为重要的生产基本单位将会被纳入到微观经济分析中,舒尔茨和贝克尔在经过充分研究之后发现家庭本身就像是一个企业,这个企业既可以生产用于增加未来收益的产品,同时还能够生产消费。与此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将会被看做是一种政治市场而纳入到经济分析中,布坎南以及塔洛克所创建起来的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一种重要地研究理论,该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政治制度同最佳经济状态之间的关系、对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将呈现出交叉性、多元性以及综合性
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分析方法将更加多元化,综合性。经济理论同数学的结合将能够形成数理经济学,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风尚。
现代微观经济学今后将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关注将有助于了解这种发展趋势。本文重点通过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分析了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 经济学( 第18 版)[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
[2]柴盈,曾云敏. 纪念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J]. 经济学动态,2012( 8) :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