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5:53: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投资估算计算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的初探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9日
按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因此,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收益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为投资年度分回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第二种为投资年度以后分回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处理。
一、成本法下投资当年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投资企业在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一般不作为投资收益,而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因为当年实现的盈余一般在下一年度发放利润或现金股利。如果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有一部分属于投资后被投单位的盈余分配,则应作为投资企业投资年度的投资收益。
以上原则在实务中应按下列方法操作:对于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如能分清是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的,应当区分投资前和投资后计算确认属于应当确认投资收益和冲减成本的金额;如果分不清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的,可以按如下公式计算:
1、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12)
2、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这种情况下会计分录为两种情况: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冲减成本,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作投资收益,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二、成本法下投资年度以后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以后年度,投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或应减少的投资成本。
1、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未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未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2、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如果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大于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利润,则按上述公式计算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反之,则被投资单位当期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中应由投资企业享有的份额应于当期确认为投资收益。另外,如果已冲减投资成本的股利,又由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未分配的净利润弥补时,应再恢复原冲减的投资成本,使投资成本又保持原投资时的成本。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冲减投资成本及以后恢复的金额,应在备忘簿中详细记录。
上述会计处理方法,在实务处理中,会计界还是觉得太繁,而且限制条件较多,计算较复杂。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分为投资当年和投资以后年度分别处理,且投资以后年度又分为投资后被投资方累积分配现金股利大于或小于等于投资后累积实现净损益两种情况,此外还要考虑转回的投资成本是否超过原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数额限制,有时还离不开账表外的“备忘簿”等。因此,实务界认为,现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不符合重要性要求,增加了会计信息错、弊的可能。还由于计算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人员出错的几率,同时也为会计人员制造假、错信息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鉴此,财政部经过广泛征询后,于2009年6月25日,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在该通知中长期股权投资适当简化成如下描述: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所以不再冲减成本,而是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企业按照上述规定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在判断该类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这一简化,充分体现了财政部删繁就简和重要性原则并重的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简便了会计核算和报表的阅读。简化后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利润和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与前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相比不再需要考虑原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限制,不再需要去理解记忆那些计算公式;同时,简化后的计算办法也降低了会计人员人为造假机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信息错、弊的可能。
而权益法核算下,并未改变,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会计界对这一改变,很多人不理解,认为纯粹是为了简化实务界的会计核算,而从理论上来讲,这一改变不合理。其实不尽然,只要我们对成本法和权益法这两种核算方法有一个清晰地划定,弄清这两种方法的会计核算本质,就会得出结论。
1、权益法核算下,其核算的实质就是关键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权益法下,投资者对其长期股权的后续核算唯一的依据,那就是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来作为依据的,并以此作为核算调整的基础,调整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如果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亏损)了,就会导致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会发生增加(减少)变动的,那么投资单位就以其所享有所有者权益的份额比例来相应地确认“投资收益”,并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要注意的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眼盯着“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再如,被投资单位要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了,就一定会使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发生减少,那么这时投资单位也就将按其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来确认“应收股利”,同时调整(调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再如,被投资单位要发放股票股利,这时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就不会发生增减变动的,所以投资方就不做任何“账务”处理。
2、成本法核算下,就是以原始确认入账价值作为后续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成本法下,原始确认入账价值一经入账,以后的后续计量中,就不再调整和变动了(追加新的投资额和出售全部或部分投资的不属于此情况),但可进行减值。在这种核算方式下,关键词是“宣告发派现金股利或利润”。即,眼只盯住被投资单位是否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只要发放,投资方就做账务处理,按享有的份额确认“应收股利”,同时再确认相应的“投资收益”。否则,被投资单位不论有什么样的业务与经营业绩与利润,投资方都不做任何的账务处理。
所以,对新准则下的成本法解释,在2009年6月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由原来的很复杂的处理简化为现在的简单而又易懂的处理。而权益法并没有调整,所以就没有发新的解释。所以说,现在的成本法与权益法,处理的区别更加清晰化了。
主要参考文献:
上述清算股利的计算方法相当繁琐,而且不便于理解,对实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笔者在此介绍一种计算清算股利的简易方法-账户法。
账户法的基本思路是:设置“清算股利”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投资企业累积享有的净损益,贷方登记投资企业累积实得股利。当该账户存在贷方余额时,表明投资企业累积实得股利大于其累积享有的净损益。根据清算股利的定义,该账户的贷方余额表示投资企业所获得的累积清算股利;当该账户存在借方余额时,表明投资企业累积实得股利大于其累积享有的净损益。根据清算股利的定义,此时投资企业所获得的累积清算股利为零,故应视同该账户的借方余额为零。各年度投资企业所获得的清算股利(以下用“A”表示)则为各年度末清算股利账户余额与其上年度末余额之差。实际账务处理时,若A>O,应继续冲减长期股权投资,冲减额为 A;若A<o,应以(-A)恢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若A=0,则既不冲减也不恢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外,还应按当年实得股利的数额借记“应收股利”,按借贷平衡数贷记“投资收益”。
[例1]B公司1996年1月2日购入C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10%,并准备长期持有。实际投资成本110,000元。C公司于1996年5月2日宣告分派1995年度的现金股利100,000元。假设C公司1996年1月1日股东权益合计为 1,200000元;1996年实现净利润400000元;1997年5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200000元。则B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1996年1月2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10000
贷:银行存款
110000
(2)1996年5月2日宣告分派1995年度的现金股利时,“清算股利”账户存在贷方余额10000元,因此1995年度B公司获得的清算股利A为 (10000-0)即10000元>o(其中0表示1994年末清算股利账户余额)。在账务处理时,应贷记“长期股权投资”10000元。
借:应收股利
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0000
(3)1997年5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清算股利”账户借方发生额为(400000×10%)40000元,贷方发生额为[(100000+ 200000)×10%]30000元。从理论上讲,“清算股利”账户存在借万余额10000元,但根据清算股利的定义,B公司截至1996年未止所获累积清算股利为零,所以应视同“清算股利”账户的借万余额为零。从而1996年B公司所获清算股利A=0-10000<0(其中10,000为1995年末 “清算股利”账户的余额),所以账务处理时,应恢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10000元。
借:应收股利
20000
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
(例2)假设上例中,1997年5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0000元。则:“清算股利”账户借方发生额为(400000×10%)40000元,贷方发生额为[(100000+400000)×10%50000元,所以B公司截至1996年止所获累积清算股利为10,000元,B公司 1996年所获清算股利A=10000-10000=0,从而账务处理时,既不冲减也不恢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例3)假设上例中,1997年5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500,000元。则:“清算股利”账户借方发生额为(400000×10%)40,000元,贷方发生额为[(100,000+500,000)×10%60,000元,所以B公司截至1996年未止所获累积清算股利为20,000元,B公司1996年度所获清算股利A=2000O-100OO=10000>0,从而账务处理时,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 10000元。
借:应收股利
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0000
投资收益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地铁现状介绍
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现代化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地铁作为一种准点、速度快、高效、客运量大、污染小和能耗低的客运交通方式,是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天津、南京、大连、武汉、沈阳、长春、杭州、成都、苏州、西安、昆明、佛山等17个城市的地铁已处于正常运营状态,总计运营长度达到2008km。
作为大型市政设施项目,地铁工程从项目建议书到建设完成投入使用运营,各个阶段都需要工程造价专业的紧密配合,需要工程造价专业提供准确的经济技术指标来检验和衡量建设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从而比选优化方案;另外,近年来BT建设管理模式的兴起,使得工程造价必须做到量准、价实、无漏项,可以说工程造价对于类似的大型建设项目俞发显得重要。
二、工程造价种类划分
工程造价根据建设工程的不同设计阶段,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
一般通过与已建类似项目的对比得来,因而投资估算的误差率可30%左右。
2﹑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
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阶段。该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应控制在10%以内。
3、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建设项目投资额度的概算。
概算是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等资料,预先计算工程从筹建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建设费用经济文件。
4、在技术设计阶段,要对初步设计概算进行修正,编制修正概算。
5、在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分别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招标拦标价。
施工图预算是根据已批准并经会审后的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现行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和设备的预算单价、各项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工程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
拦标价指招标人在招标过程中向投标人公示的工程项目总价格的最高限制标准,是招标人期望的价格。
6、在工程施工和竣工阶段,分别要编制施工结算和竣工决算。
工程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承包合同和已完工程量向建设单位(业主)办理工程价清算的经济文件。
竣工决算,是指在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编制的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实际支付的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
三、编制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估算的重要性
1、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是多方案比选,合理确定项目投资的基础。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从经济上判断项目是否应列入投资计划。
2、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当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批准之后,其投资估算额就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
3、投资估算对工程设计概算起着主导控制作用,为后续工程设计工作提供了经济技术指标依据和项目投资的限额,初步设计概算不得突破批准的投资估算额。
4、可作为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建设单位可根据批准的投资估算额进行资金筹措向银行申请贷款。
四、地铁地下车站投资估算的编制
地铁地下车站施工发法一般分为明挖、暗挖和盖挖三种。无论对于何种工法的地下车站,充分了解施工方法和工序,是一个工程造价人员必备的能力;再者对于以往工程项目的总结也尤为重要。
对于以往工程项目总结,最后会体现在数据指标上,根据本人的经验,可以分为两大类数据指标:一类是工程量含量指标,一般为平米含量,即为单位建筑面积上的工程量含量;另一类为综合单价指标。下面就明挖地下车站的这两类指标作简单阐述。
(一)土建工程
1、工程量含量指标
根据《地铁概预算编制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明挖地下车站土建工程大体上分为围护结构工程、土石方及支撑工程、内部钢筋混凝土工程、地基加固、装修工程、车站附属设施等几部分。
(1)围护结构工程
目前常用的围护结构形式有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SMW工法桩三种。围护工程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桩顶冠梁、桩侧喷射混凝土、混凝土挡土墙、土钉护坡等。含量指标如下:
地下连续墙取墙体混凝土:一般为1.4m3/m2;
钻孔灌注桩取桩体混凝土:一般为0.65 m3/m2;
SMW工法桩取桩体体积:一般为5.35 m3/m2;
冠梁取梁体混凝土体积:一般为0.07 m3/m2;
喷射混凝土取混凝土体积:一般为0.12 m3/m2;
挡土墙取墙体混凝土体积:一般为0.03 m3/m2;
(2)土石方及支撑工程
土石方及支撑工程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及回填、级配碎石回填、素混凝土回填、混凝土支撑、钢构柱、钢支撑、降水等。一般车站主体采取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出入口和风道采用钢支撑。含量指标如下:
土石方开挖取土石方方量:一般为9.3 m3/m2;
砼支撑取混凝土量:一般为0.09 m3/m2;
钢支撑取其重量:一般取165kg/m2;
(3)内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内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垫层、梁、板、柱、墙、楼梯、轨顶风道、站台板、站台板下支撑墙以及底板、侧墙、顶板防水工程、施工缝、变形缝、诱导缝等。含量指标如下:
所有含钢筋混凝土构件:一般为2 m3/m2;
防水工程取侧墙、底板、顶板的防水工程总面积之和:一般为1.93 m3/m2;
车站主体每立方米混凝土含钢量在190kg左右,附属含钢量在170~180kg。
2、综合单价指标
因为不同省份有的用市政定额,有的用地铁定额,在定额消耗量及工程量计算法则上会有偏差,另外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也会受到地域及时间的影响,所以在确定综合单价时应综合这些因素,适度调整。
围护结构工程
钻孔灌注桩会受到桩径、钢筋含量的影响,一般取3200~3600元/m3;
地下连续墙一般取3000~3400元/m3;
SMW工法桩一般取800~1000元/m3;
土石方及支撑工程
车站主体部分钢支撑租赁时间一般按照6个月考虑,车站附属部分钢支撑租赁时间一般按照3个月考虑;
车站主体土石方一般取180~220元/ m3;
车站附属土石方一般取120~160元/ m3;
(3)内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该部分的综合单价会受到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工程所在地区混凝土和钢筋价格的影响
车站内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取2000~2400元/ m3;
(4)地基加固
该部分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以及加固方法酌情考虑。
(5)车站装修
公共区及出入口通道:1800元/m2;
设备区及管理用房:800元/m2;
轨行区及风井风道:200元/m2;
(6)施工监测
标准站120万~160万/站、换乘站150~200万/站来。
(7)车站附属设施
标志导向、路引系统: 80~120万/站;
附属设施及局部绿化:35~50万/站;
防火封堵费:10~15万/站;
环卫设施:15万/站;
站前广场及自行车棚:300元/平米。
(8)出入口、风井地面建筑
出入口地面建筑50万/个;疏散出入口20万/个;地面风亭30万/组。
(二)设备安装工程
动力照明:1500~1800万/站;
通风空调:1100~1300万/站;
给排水及消防:300~450万/站;
整个车站设备安装工程造价为2800~3300万。
(三)前期费用
永久征地地区差异较大,15~30万/亩不等;
临时占地:180元/平米;
绿化补偿:150元/平米;
房屋拆迁地区差异较大:3000~8000元/平米;
管线改移:2000元/米;
交通疏解:300元/平米;
市政道路破复:300元/平米。
五、结束语
地铁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投资估算作为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愈发显得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多总结、多积累、多思考、多研究,以便于能够快速、准确、高效的完成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地铁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不同的生产项目、不同的生产阶段投机估算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生产项目的建议书阶段,由于投机估算的精确度相对较低,可以采用匡算法,从而有利于建议书的编制。匡算法的计算主要包括单位生产能力法、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估算法。可以参照下式: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I2=N2(I1/N1)P
其中I2表示生产项目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额,I1表示可比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N2表示拟建项目生产规模,N1表示可比项目生产规模,P表示物价换算系数。
系数估算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化设备系数法以及主体专业系数法,需要注意的是,主体专业系数法是指以拟建项目中,投资比重大并且与生产能力直接相关的工艺设备投资作为基数,另外根据类似工程的统计资料,从而计算出拟建项目各专业与生产项目工艺设备投资的百分比,从而以此估算出投资项目的所需的工程费用,并进一步计算出整个生产项目的静态投资。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如果要求较高的投资精度,需要采用更加详细的计算方法,例如指标估算法。指标估算法是将生产项目分为单项工程或者是单位工程,并按照工程费用的性质划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费用、安装工程等等。同时,根据投资估算指标,进行各单位以及各工程投资的估算,进行汇总后,进而得出整个工程费用[1]。另外,再按照相关的规定,对生产项目的其他费用、预备费用等方面进行估算,最后形成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
在生产项目的其他费用的估算中,对于在合同以及协议中,已经明确的费用需要计算在内,对于未能明确的费用,需要按照国家、行业或者是项目所在地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二、生产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
(一)项目的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指生产项目遵循现行的财税制度以及规定,并根据当前的市场价格,对项目在财务上的支出以及收入进行计算,同时,独立测算本项目在资金投入所能带来的利润,不对社会经济效果进行广泛考虑。从不同的评价角度出发,财务评价可以分为企业财务评价以及国家财务评价。企业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投资获利分析、财务清偿能力分析以及资金流动性分析。财务的评价的主要指标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投资收益率、投资利润率、财务净现值以及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等。下面仅从投资收益率以及财务清偿能力展开分析。
1.投资盈利性
投资盈利性是指生产项目基于实际收入与支出,对涉及到生产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市场与价格、组织与经营等各种因素,并通过对实际交易年份的收入以及支出对现金流量展开分析,测算出单个代表年份以及整个生产项目寿命期的净收益以及投资收益率,以此作为整个生产项目获利能力的评判标准[2]。
2.财务清偿能力
财务清偿能力是指检验生产项目在整个有效寿命期之内,每个年份资金盈亏状况,以及生产项目对借贷资金的偿还能力。其受生产项目的投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如果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其偿还债款的速度也就越快。对清偿能力的分析则需要包括对所有的资金流入以及流出,例如保险费、利息以及股息等等。
(二)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不确定分析是指衡量经济评价的过程中,由于预测与估算数据产生的不确定因素,产生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而了解对项目的可靠性。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概率分析[3]。
1.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分析主要是指不同生产水平的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是根据生产项目的总成本、收入等各方面的数据,对项目的产量盈亏平衡点进行确定,进而对项目的盈亏与产品产量之间的影响进行预测。盈亏平衡点会随着项目产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盈亏平衡点越低时,经营的安全系数也就越高,表示项目的盈利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当项目的盈亏平衡点越高时,其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
2.敏感性分析
(一)因追加投资增大持股比例原持有的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Ⅱ向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应区别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追加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对于原持股比例部分,首先,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其次,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对于新增持股比例部分,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
[例1]A公司于20×8年1月2日取得B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300万元,取得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8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A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A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20×9年1月2日,A公司又以600万元取得B公司12%的股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4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B公司章程规定,A公司能够派人参与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A公司在取得对B公司10%股权后至新增投资日,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B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3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除所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
(1)20×9年1月2日,A公司应确认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60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480万元(4000×12%)之间的差额为投资作价中体现出的商誉,该部分商誉不要求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对原持有10%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确认该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后,A公司对B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900万元。对于原10%股权的成本3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280万元之间的差额20万元,属于原投资时体现的商誉,该部分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4000-28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120万元,其中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部分的30万元(300×1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90万元,应当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计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针对该部分投资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30
――其他权益变动 90
贷:盈余公积 3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0
(二)因处置投资转变影响力处置投资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情况下,首先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在此基础上,应当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因处置投资导致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扣除已发放及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和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留存收益,对于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投资之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享有的份额,调整当期损益;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长期股权投资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后,未来期间应当按照准则规定计算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及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份额。
[例2]A公司原持有B公司60%的股权,其账面余额为3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0×9年5月3日,A公司将其持有的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的1/3出售给某企业。出售取得价款1800万元,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000万元。A公司取得B公司60%股权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45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自A公司取得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部分处置投资前,B公司实现净利润2500万元,其中,自A公司取得投资日至20×9年年初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假定B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除所实现净利润外,B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本例中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在出售20%的股权后,A公司对B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中派有代表,但不能对B公司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改为按照权益法核算。
(1)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 1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000
投资收益 800
(2)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200万元(2000-4500×40%)为商誉,该部分商誉的价值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
处置投资以后按照持股比例计算享有被投资单位自购买日至处置投资日期间实现的净利润为1000万元(2500×4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A公司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1000
贷:盈余公积 8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20
投资收益 200
二、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对子公司投资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应当按照分步实现企业合并原理处理。除此之外,因减少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的,应以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础。
[例3]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20×7年10月,甲公司将该项投资中的50%对外出售。出售以后,无法再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且该项投资不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转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出售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1300万元,损益调整为300万元,出售取得价款900万元。
甲公司确认处置部分投资相关的会计处理: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 on stocks)是指通过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来实现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实施重大影响或者是建立密切合作为目的的一项投资活动。长期股权投资是公司实现公司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手段,最终的目的仍旧是获取较大的企业利益。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分为两种: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
(一)成本法
在成本法核算的情况下,原始的投资成本即为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不随被投资单位权益的增减而调整。成本法考虑的是企业在初始时,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的实际支出,而获得收益考察的方法是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初始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投资单位对自身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以初始的投入陈本来进行确认,而收到的股利或者利润确认为投资收益。用成本法确认的长期股权收益与获得股利或者现金的时间基本吻合,但是仅能反映初试或者追加投资时的成本,不能放映企业投资企业拥有的权益,并且计量的时候容易出错。
(二)权益法
权益法是指在初始投资确定后,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会根据其持有期间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一种方法。权益法在核算的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将长期股权投资理解为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拥有的净资产量,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出现亏损、分派现金股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都会引起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相应变动的同时,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三)使用范围
1、成本法核算的范围
企业能对被投资的企业实施控制或者共同控制时,就可以使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并且,投资企业控制的被投资单位可以被视为其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并且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使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
使用成本法核算的另一种情况是:当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或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而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活跃市场中又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应该使用成本法来进行核算。
2、权益法核算的范围
企业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应该使用权益法核算。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化
(一)初始成本的计量变化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根据投资单位进行产期股权投资后,与被投资单位的形成的关系,可以分为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两种。对于企业合并又可以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被合并企业的所有权权益的账面价值对于投资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计量非常重要,其成本最后会用在所有者权益中的份额来进行确定。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投资企业在合并的过程中投入的资产或者背负的债务都需要按照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会计入投资企业当期损益。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另一个变化是关于商誉的核算。在合并日,当合并的成本大于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时,两者之间的差额会计入到商誉。
(二)后续计量的变化
通过新准则中适用范围可以看到的是当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时,核算的方法由原来的采用权益法变为成本法。此时将被投资公司被视为投资公司的子公司,纳入投资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并且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相应进行调整。同时,改为成本法,可以使得报表更加具有相关性,而权益法所反映的损益信息都已然放映在主体财务报表中。
(三)公允价值的引入
公允价值是指在买卖双方在自愿,公平和对市场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价格。
1、成本法下引入公允价值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对于非同一控制下取得的子公司进行的核算采用成本法。对于被投资企业没有被控制或者投资单位能实施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不做改变;而当投资单位通过长期股权投资能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情况下,应该引入公允价值。在合并时,用成本法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后,当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小于初始成本的时候,差额应该计入商誉,反之,则计入当期损益。
2、权益法下引入公允价值
使用权益法来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确定初始的投资成本后,投资单位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小于初始确认的成本时,不改变初始的投资成本;反之,则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四)商誉的引入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商誉属于其无形资产,没有实物特征,不能脱离企业而存在,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当一个投资企业的购买成本超过被收购单位的公允价值时,就应该就计入商誉。在合并时,用成本法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后,当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小于初始成本的时候,差额应该计入商誉,反之,则计入当期损益。在新的成本法中,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时,商誉才会被引入。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变化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一)计量变化对公司财务影响
通过会计准则变化可以看出,变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被投资企业被控制的情况下,计量方法由原来的权益法变更外成本法来进行核算。投资的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将控制的企业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同时应该按照权益法进行相应调整。B省A企业由于战略布局的需要,决定对本省的另外一家企业C进行投资控股,于是在 2007年 9 月购入C企业司股份 200万股,A企业投资C企业时,以每股价格 17元,所购股份占C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57%。在A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C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3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5300万元。由于长期股权的投资成本大于享有的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故差额部分应该计入商誉。
故在新的准则下,投资企业A 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30 210 000
商誉 3 790 000
贷:银行存款 34 000 000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对企业合并的最终结果没有很大的影响。新准则下,核算方法的改变主要是为报表使用者能够提供企业的损益信息。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是按照应享有部分确定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应该按照所有者权益份额来进行确定。新准则使用后,由于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权益法变为成本法后,在权益法下,被投资企业获得收益后,投资企业能够按照所有者权益份额来确定收益,而在成本法下,仅仅只是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利润或者股利,因而,在合并财务报表时,投资公司的资产和权益将会减少。
(二)引入公允价值对公司财务影响
1、在成本法核算的情况下引入公允价值,会使得企业的资产结构发生变化。于原来旧的核算方法相比,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公允价值相对减少,商誉增加。同时在有当期损益的情况下,长期股权的超出额会成为公允价值和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另外,成本法核算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引入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当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时,会将差额进入到投资企业的当期损益中,从而会使得投资企业的利润增加。
2、权益法下引入公允价值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权益法和成本法相同,也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后,对于初始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差额应当计入投资企业的当期损益,从而在合并报表时体现出利润增加。另外,在新的会计准则下,权益法会使得股权投资差额追溯调整,使得导致投资企业的留存收益可能会减少的情况。
(三)引入商誉对公司财务影响
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在期末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时,对于投资企业的损益影响并不确定。当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大于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时,应该将减值计入当期损益,当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小于企业投资成本时,则不作处理。对于已经确认的摊余成本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下,应该全额进行冲销,并且改变留存收益,另外商誉的不改变会使得企业的利润增加。《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的规定下,对于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商誉在第一个执行日的摊余价值被确定后,不需要进行再摊销,同时对于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一旦被投资企业的业绩较差时,商誉会减值较多。在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的时,当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较差时,商誉会大幅减值,且当期利润可能会减低;当业绩较好时,企业的利润会得到提高,同时商誉不会减值。当商誉发生减值后,应当在计提减值准备,同时调整留存收益,这些都会使得企业净资产减少。
新会计准则采用商誉减值损失不许转回的规定,这将会改善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转回来改善财务状况的现象,从而使得报表信息能够更加的真实客观。
[中图分类号] F275.15 [文献标识码] B
一、问题概述
近期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年报检查中发现,部分公司对因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引入新的投资者,造成上市公司丧失对原子公司控制权,进而使原子公司变为联营公司的交易处理原则不统一,由于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及其应用指南中并未对这种交易的处理原则做出规定,未规范该类交易的会计处理,财政部会计司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投资方因其他投资方对其子公司增资而导致本投资方持股比例下降,从而丧失控制权但能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会计处理原则进行了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对该类交易在个别报表中会计处理方式引起了较大的争议,财政部会计司在最终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以下简称:《正式稿》)根据意见反馈对上述交易的处理原则进行了调整,本文将结合案例讨论《正式稿》和《征求意见稿》对上述交易会计处理原则差异和各自的特点,并说明如何根据已生效的《正式稿》对该类交易进行计量。具体案例如下:
2015年1月1日,A公司支付1000万元取得了B公司100%的股权(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当日B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900万元,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由一项固定资产导致,该资产账面价值10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尚可使用10年,无残值。
2015年年末,B公司股本500万元,全年实现盈利3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上升100万元,无其他导致B公司净资产变动的事项,B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1200万元。
2016年1月1日,C公司以3000万元取得公司750万股新发行股票,增资后B公司股本为1250万元,其中:A公司500万股,持股比例为40%;C公司750万股,持股比例为60%。交易完成后A公司不再对B公司实施控制,但仍对B公司实施重大影响。
A公司和B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考虑其他因素。
二、个别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征求意见稿》的处理原则如下:首先,将原长期股权投资视同自取得投资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然后,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本投资方应享有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正式稿》的处理原则如下:首先,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本投资方应享有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然后,按照新的持股比例视同自取得投资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
对比《征求意见稿》和《正式稿》的处理原则可以发现,针对该类交易财政部会计司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思路。
根据《征求意见稿》,上述案例的会计处理如下:
首先,将原长期股权投资视同自取得投资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00
2015年按照购买日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量的B公司净利润=300-(900-800)/10=29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90
贷:盈余公积29
未分配利润261
2015年B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100
贷:其他综合收益100
上述调整后,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000+290+100=1390
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本投资方应享有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3000×0.4=1200,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金额=1390×0.6=834,差额=3000×0.4-1390×0.6=366: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66
贷:投资收益366
上述处理后,A公司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390+366=1756;影响当期利润366元、其他综合收益100、盈余公积29、未分配利润261。
根据《正式稿》,上述案例的会计处理如下:
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本投资方应享有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3000×0.4=1200,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账面价值=1000×0.6=600,两者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0
贷:投资收益600
按照新的持股比例(40%)视同自取得投资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
2015年按照购买日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量的B公司净利润=300-(900-800)/10=29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90×0.4=116
贷:盈余公积29×0.4=11.6
未分配利润261×0.4=104.4
2015年B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100×0.4=40
贷:其他综合收益100×0.4=40
上述处理后,A公司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000+600+116+40=1756;影响当期损益600、盈余公积11.6、其他综合收益40、未分配利润104.4。
三、差异及分析
对比《征求意见稿》和《正式稿》针对上述案例的会计处理可以看出,两种会计处理方式下长期股权投资在个别报表中的价值相同,差异体现在对投资收益的处理方式。从本质而言,《正式稿》采用了模拟处置法,在个别报表中,对应股权比例的下降部分视为对享有的新增投资者投入净资产的对价,而在《征求意见稿》中使用权益法进行了处理。两种不同的处理思路,导致了对投资收益的计算不同。
在《正式稿》中,其会计处理模式可以按照以下交易模式理解:2016年1月1日,A公司首先以3000万元向B公司增资,增值后A公司持股比例为100%,然后以3000万元的价格向C公司处置60%的股权。在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法计量,处置前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1000+3000=4000,处置部分的账面价值=4000×0.6=2400,处置部分收到对价为3000万,故投资收益=3000-2400=600。
《讨论意见稿》中,其会计处理模式类似于合并报表中使用的模拟权益法:2016年1月1日,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使用权益法核算其账面价值=1000+290+100=1390。在增资后,B公司新增净资产归属A公司部分=3000×0.4=1200,权益法下需调增长期股权投资1200万元,同时A公司付出对价价值为1390×0.6=834,上述差额=366,计入当期损益。
两种会计处理方式不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价值的计量,但对损益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笔者认为,《正式稿》的会计处理原则有利于实现企业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与等效:首先,《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对于控制情形下,投资方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法计量,所以使用模拟权益法与现行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对后续计量的原则不符;其次,《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15条第二款规定了投资方因处置部分权益性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但仍可以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情况下处理原则,《正式稿》采用了与发生处置交易相同的处理原则,有利于实现长期股权投资计量方法的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四、结论
本文结合案例讨论了投资方因其他投资方对其子公司增资而导致本投资方持股比例下降,从而丧失控制权但能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征求意见稿》和《正式稿》对投资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正式稿》中采用的模拟处置法更为合理,且可以实现和目前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趋同和等效。
[参 考 文 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征求意见稿)[R].2015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R].2015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R].2014
一方面,企业的工程建设在编制预算时应当考虑到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企业技术水平、工程项目的建设类型和风格、地区之间的差异等。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业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并没有考虑到或是并没有完全考虑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导致在预算中出现了借用定额的问题,这就很可能导致编制出来的工程预算存在偏差。另一方面,由于地区之间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区域间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的不一致,可能导致那些跨区域建设工程项目的企业编制的工程预算存在偏差。这些偏差可能主要表现在工程预算的取费基础和标准、预算的定额和编制等。这些偏差的出现可能导致编制出来的工程预算严重脱离实际,从而影响工程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
(二)没有科学明细的企业工程预算管理模式
虽然我国在工程预算建设制度上要求做到“三算”。并且在“三算”的每个环节还建立了审查制度,但是形同虚设。很多企业在实际的工程预算管理上都脱离“三算”,出现了“三超”等不良现象,究其原因即为没有科学明细的企业工程预算管理模式。在当前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下,很多工程监理单位仅仅侧重于对工程进度的管理和进行阶段性地质量测评,而很少进行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管理;很多设计单位仅仅侧重对设计的每个阶段进行详细预算,而很少去控制设计方案的造价指标,进而造成投资费用偏高,设计保守。在企业的施工招投标环节,由于没有正确计算工程的各项标价和表弟,加上工程成本管理不规范,导致资金乱投,投资管理失控,工程不能如期交工结算,从而给相关企业、机构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三)没有完善严格的企业工程预算设计管理制度
据相关部门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两个结论:一是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可能对工程造价造成40%—80%的影响;二是在工程的施工阶段可能对工程造价造成10%—30%的影响。从以往绝大多数的工程项目建设来看,普遍忽视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相反特别重视工程项目的后期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这就可能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从而出现上面说的“三超”的不良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限额设计,即没有完善严格的企业工程预算设计管理制度。工程的设计单位往往忽视了前期的设计阶段的重要性,根本没有在优化设计方案上下功夫和时间,从而造成片面追求经济效率和施工阶段的工作量,这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工程预算后果。
(四)没有准确动态的企业工程预算计算方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管理的技术和预算的计算方法也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在进行工程预算时应当采取准确动态的计算方法,但是目前我国在工程预算上仍然采用静态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方法不仅滞后,而且计算出来的结果可能不准确,不能准确有效地反映工程预算的造价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从另一个角度看,不能有效地和国际方法的接轨,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且,目前采用的工程预算计算方法是以好几年前的人力、材料、物件价格为基础计算的,严重脱离现实。
(五)没有健全激励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政策
当今社会不仅是科技和知识竞争的社会,更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在企业工程预算管理上也不例外,工程预算人才是做好工程预算管理的关键,他们素质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工程预算管理的整体效益和效果。但是目前我国不仅没有先进的、高素质的工程预算管理人才,而且配套的激励机制也缺失。对于较为复杂、具有技术性的工程预算项目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去应对。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和社会缺乏对工程预算管理人才的激励政策,导致他们缺乏工作热情,没有工作的冲劲。
二、完善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统一完备的企业工程预算定额体系
一是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充分考虑施工的地域环境差异和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从而促进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工程造价合理。二是提高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结合工程预算价格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工程各组成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这也是其核心。只有使工程预算的价格准确地市场化,才能保证和控制整个工程投资总额的数量,从而更全面、更具活力地和其他工程建设企业相互竞争。
(二)制定科学明细的企业工程预算管理模式
一方面,建设单位应发挥核心统领作用。该作用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彻底改变以往不同参与主体的对立性和孤立性的状况。不断形成具有统筹管理的观念和意识,将工程的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有效的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从而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和投资控制。另一方面积极做好设计环节的工程预算工作,为施工环节和竣工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做好整个环节和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全过程预算管理。工程施工建设环节中要严格参照设计环节的方案进行,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完善工程预算管理责任制,有效保证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建立完善严格的企业工程预算设计管理制度
一是推行限额设计。这就要求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总概算初步的设计方案,有效设计施工图的实施。二是分解工程造价。主要是采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改变设计取费办法,制定设计质量奖优罚劣的制度,使设计单位在批准的项目投资限额内,对多个方案的技术经济进行有效详细地比较和分析。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案达到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如结构设计人员在选取梁、混凝土强度、柱截面、各方技术等级及配筋等方面。当然限额设计不能一味地考虑节省投资,而应尊重实际、科学合理,在实行限额设计的同时注重优化设计,兼顾功能提高。
(四)创立准确的动态的企业工程预算计算方法
我国目前实施的静态、滞后的预算方法在为工程预算管理上早就过时,因此,要实行动态的工程预算管理,就应该建立一套动态造价信息管理系统,这也是投资控制的有效工具。它由价格管理系统、造价控制系统、定额管理系统、造价估价系统等组成,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施工情况、地域环境差异等因素进行定额调整。在造价信息系统中,根据市场变化和施工周期的不同,可以准确、及时、全面地人工日工资参考价格、建筑材料价格、机械台班租赁参考价格及造价指数等信息,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使预算人员对价格信息的动态一目了然,从而有效地指导工程建设承发包双方及相关单位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促进工程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 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预决算编制要求与主要内容
1.1房屋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的编制要求。(1)科学应用工程量计算手册和计算表格。这种手册是将本地区常用的定型构件、常用系数统计整理汇总而成。通过查表形式可大大加快计算速度,如砖基础中的大放脚、土方中的放坡等。还可以将自己从实践中精确计算过的数据标在标准图集上,以备日后查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多、小而杂,通过列表形式可以提高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记住常用数据和公式,灵活运用土建项目中经常要进行抽筋计算,如圆钢筋的变量换算,可以通过已简化过的公式来计算。(2)合理应用“统筹法计算”原理。“统筹法计算”是人们按统筹原理规定参数的计算范围、计算规则,为达到简化计算、化繁为简的目的,而确立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一系列经验数据和手册为预决算工程量的简化计算开辟了一条新路,该原理可灵活运用,按需摘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房屋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编制的主要内容。房屋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主要包括四算: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决算,是指建设预算和建设决策的统称。其中投资估算是指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额进行的估计。设计概算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材料价格、费用定额和有关取费规定,编制和确定建设工程从筹建至竣工交付生产或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的经济文件,一般作为国家确定项目的投资依据。设计概算相对投资估算更加详细。施工图预算是指施工图设计完成以后,按照国家或省市颁发的现行预算定额、费用标准、材料预算价格等有关规定,进行逐项计算工程量、套用相应定额、进行供料分析、计算直接费、并计取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等费用,确定单位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的技术经济文件。竣工决算是指房屋建筑工程通过验收后,施工单位出具造价文件,建设单位通过并认定即可。这基本的建设四算,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造价中却往往出现了三超现象,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整改,就必须加强我国预决算的控制与管理。
2 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主要的预决算编制问题分析
结合笔者工作经验,认为房屋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编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材料价格问题。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材料市场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建筑材料价格涨浮的失控现象。现行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60%―70%。材料费在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构成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控制材料价格对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材料的供应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供销部门供应;另一部分由施工单位自购,供销部门认价。供销部门供应的材料除三大材料的价格在一定时期是统一外,其余材料价格均是供销部门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划价的,这就出现了同一型号、规格的材料价格相差甚远的现象,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以高价调拨单代替低价调拨单进行结算。施工单位自购的材料部分往往采取一个工号完工后,用报价单的形式向供销部门报价,供销部门统一签字认价,这给施工单位漫天要价、开假发票、高价发票谋取暴利留下漏洞。(2)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工程量重复计算的问题。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常将定额项目中已包括了的工作内容重复计算。还有一些调试,按规范要求应做,而实际却没做,施工单位也给编入结算。(3)由于房屋建筑工程地理环境复杂,地质勘探不准确,设计深度达不到相应水平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使得施工中设计变更多,现场签证和技术核定多,加之竣工资料做得不够完善,致使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易出现工程量的重复计算或漏算。
3 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加强预决算编制的措施
3.1加强房屋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措施。(1)结合实际编制房屋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在对房屋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过借用方面,建设单位进行工程预算时,需要依据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编制定额体系。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可以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施工水平,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即在工程预算基础定额基础上,根据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设置难易系数,从而最大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也要对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定额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补充,控制部分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失控问题。(2)强化房屋建筑工程造价计算方法的准确度。房屋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时,经常因为计算方法失误,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实际价格因为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而和工程预算价格不符合,最终造成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失控。针对这种状况,首先需要建设单位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尽可能增加预算的材料种类,减少材料费,另外一方面,需要建设单位能够利用行业协会或者管理部门的作用,更广泛手机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针对不同的时间和区域,材料价格变动的周期性信息,制定出房屋建筑工程调价系数。(3)准确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由于建安投资和临时房屋房屋建筑工程投资之间很难通过一个简单公式就把二者联系起来,因此,在进行施工项目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按照实际施工状况去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然后计算临时性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室外的工程量,最后再以相应的定额标准计算出较为准确的房屋建筑工程造价,从而避免由于公式的错误而导致的工程预算计算误差。
3.2加强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决算编制的措施。(1)为了避免重复计算,严格控制决算。对于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在决算中的重复计算问题,最根本的控制方法就是要严格控制决算中的计算方法。例如,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工程量计算技能,并且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其次是要求项目主管部门有严格的隐蔽工程现场签到和记录制度,达到有证可查。(2)房屋建筑工程造价过程决算中的高套定额的现象,需要依据高套定额的不同,实施分类审核的方法,审核人员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工程组计算的规则,而且也要掌握建筑项目施工的要求和竣工图纸。
4 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造价过程中预决算的科学合理编制是决定和控制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进行招标、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查机关掌握投资状况,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预决算主要内被容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决算。其中投资估算是指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额进行的估计。设计概算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图纸、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材料价格、费用定额和有关取费规定,编制和确定建设工程从筹建至竣工交付生产或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的经济文件。施工图预算是指施工图设计完成以后,按照国家或省市颁发的现行预算定额、费用标准、材料预算价格等有关规定,进行逐项计算工程量、套用相应定额、进行供料分析、计算直接费、并计取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等费用,确定单位工程造价的技术经济文件。竣工决算是指建筑工程通过验收后,施工单位出具造价文件,建设单位通过并认定即可。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编制要点
1、灵活运用“统筹法计算”原理。“统筹法计算”是人们按统筹原理规定参数的计算范围、计算规则,为达到简化计算、化繁为简的目的,而确立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一系列经验数据和手册为预决算工程量的简化计算开辟了一条新路,该原理可灵活运用,按需摘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点看图修正图纸。按图纸会审记录的内容和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内容修改、订正全套施工图,以避免事后改变图纸造成重复计算。
3、充分利用工程量计算手册和计算表格.这种手册是将本地区常用的定型构件、常用系数统计整理汇总而成。通过查表形式可大大加快计算速度,如砖基础中的大放脚、土方中的放坡等。还可以将自己从实践中精确计算过的数据标在标准图集上,以备日后查用。建筑工程项目多、小而杂,通过列表形式可以提高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有的表格可以做成标准格式打印出来,供反复使用。如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表、土方工程量计算表、门窗表等。记住常用数据和公式,灵活运用土建项目中经常要进行抽筋计算,如圆钢筋的变量换算,可以通过已简化过的公式来计算。
三、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中常见的问题
1、工程地理环境复杂,地质勘探不准确,设计深度达不到相应水平,使得施工中设计变更多,现场签证和技术核定多,加之竣工资料做得较差,致使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易出现工程量的重复计算或漏算。
2、材料价格管理混乱。现行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60%―70%。材料费在工程造价构成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控制材料价格对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材料的供应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销部门供应;另一部分由施工单位自购,供销部门认价。供销部门供应的材料除三大材料的价格在一定时期是统一的外,其余材料价格均是供销部门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划价的,这就出现了同一型号、规格的材料价格相差甚远的现象,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以高价调拨单代替低价调拨单进行结算。施工单位自购的材料部分往往采取一个工号完工后,用报价单的形式向供销部门报价,供销部门统一签字认价,这给施工单位漫天要价、开假发票、高价发票谋取暴利留下洞。
3、由于当前我国对预结算编制误差的管理不完善,建设单位对编制报表的误差无有效的约束机制,加上施工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思想动机不纯,观念的错误,这是造成施工单位对工程量多估冒算的主要原因,有的单位错误的认为工程预决算不是施工单位算倒建设单位,就是建设单位算倒施工单位,由此多算糊算的报表,随处可见。建设单位如审查不到,施工单位就谋取非法之财,因此出现将工程量抛高计算是较为普遍的。
4、对工程量重复计算,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常将定额项目中已包括了的工作内容重复计算。还有一些调试,按规范要求应做,而实际却没做,施工单位也给编入结算。
5、施工单位在套定额时往往就高不就低,低工程套高价定额子目。还有的定额项是以组、系统作计量单位的,施工单位采取以小组套大组,以小系统套大系统,谋取非法所得。
四、改进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的措施
1、改进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措施。(1)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体系。针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过程中的借用问题,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编制定额体系。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施工水平,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即在工程预算基础定额基础上,根据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设置难易系数,从而最大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也要对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定额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补充,控制部分工程造价失控问题。(2)提高工程造价计算方法的准确度。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计算方法的失误,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实际价格因为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而和工程预算价格不符合,最终造成工程造价失控。针对这种状况,首先需要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尽可能增加预算的材料种类,减少材料费,另外一方面,需要建设单位能够利用行业协会或者管理部门的作用,更广泛手机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针对不同的时间和区域,材料价格变动的周期性信息,制定出建筑工程调价系数。(3)准确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由于建安投资和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之间很难通过一个简单公式就把二者联系起来,因此,在进行施工项目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按照实际施工状况去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然后计算临时性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室外的工程量,最后再以相应的定额标准计算出较为准确的工程造价,从而避免由于公式的错误而导致的工程预算计算误差。
2、改进建筑工程造价的决算措施。针对建筑工程在决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1)对于建筑工程决算中存在的高套定额的现象,我们要根据高套定额的不同,实施分类审核的方法,审核人员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工程组计算的规则,而且也要掌握建筑项目施工的要求和竣工图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己知彼。(2)严格控制决算,避免重复计算。对于一些建筑工程在决算中重复计算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控制方法就是要严格控制决算中的计算方法。例如,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工程量计算技能,并且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其次是要求项目主管部门有严格的隐蔽工程现场签到和记录制度,达到有证可查。
结束语
建筑工程预决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进行招标、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查机关掌握投资状况,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筑工程预决算人员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以便更快、更准的编制工程预决算。
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与资金链的供应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预决算控制与管理尤为重要。工程造价预决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进行招标、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查机关掌握投资状况,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
一、工程造价预决算中常见的问题
(1)有的工程地理环境复杂,地质勘探不准确,设计深度达不到相应水平,使得施工中设计变更多,现场签证和技术核定多,加之竣工资料做得较差,致使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易出现工程量的重复计算或漏算。
(2)对工程量重复计算,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常将定额项目中已包括了的工作内容重复计算。还有一些调试,按规范要求应做,而实际却没做,施工单位也给编入结算。
(3)施工单位在套定额时往往就高不就低,低工程套高价定额子目。还有的定额项是以组、系统作计量单位的,施工单位采取以小组套大组,以小系统套大系统,谋取非法所得。
(4)由于当前我国对预结算编制误差的奖罚管理不完善,建设单位对编制报表的误差无有效的约束机制,加上施工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思想动机不纯,观念的错误,这是造成施工单位对工程量多估冒算的主要原因,有的单位错误的认为工程预决算不是施工单位算倒建设单位,就是建设单位算倒施工单位,由此多算糊算的报表,随处可见。建设单位如审查不到,施工单位就谋取非法之财,因此出现将工程量抛高计算是较为普遍的。
(5)甲、乙双方订立合同时,由于条款不严格、不完善,缺乏约束性、规范性,是引起施工单位多算、冒算的又一原因。尤其是在包干工程项目中,对包干范围及调整和调整方式等没有明确规定,其结果是包干项目包不死,成为按实结算。
(6)材料价格管理问题。建筑材料的市场化促进了建筑材料的繁荣,但也带来了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建筑材料价格涨浮的失控现象。现行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60%―70%。材料费在工程造价构成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控制材料价格对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材料的供应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销部门供应;另一部分由施工单位自购,供销部门认价。供销部门供应的材料除三大材料的价格在一定时期是统一的外,其余材料价格均是供销部门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划价的,这就出现了同一型号、规格的材料价格相差甚远的现象,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以高价调拨单代替低价调拨单进行结算。
二、工程造价预决算编制要点
2.1重点看图修正图纸
按图纸会审记录的内容和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内容修改、订正全套施工图,以避免事后改变图纸造成重复计算。
2.2充分利用工程量计算手册和计算表格
这种手册是将本地区常用的定型构件、常用系数统计整理汇总而成。通过查表形式可大大加快计算速度,如砖基础中的大放脚、土方中的放坡等。还可以将自己从实践中精确计算过的数据标在标准图集上,以备日后查用。建筑工程项目多、小而杂,通过列表形式可以提高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有的表格可以做成标准格式打印出来,供反复使用。如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表、土方工程量计算表、门窗表等。记住常用数据和公式,灵活运用土建项目中经常要进行抽筋计算,如圆钢筋的变量换算,可以通过已简化过的公式来计算。
2.3灵活运用“统筹法计算”原理
“统筹法计算”是人们按统筹原理规定参数的计算范围、计算规则,为达到简化计算、化繁为简的目的,而确立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一系列经验数据和手册为预决算工程量的简化计算开辟了一条新路,该原理可灵活运用,按需摘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工程造价预决算常见问题的改善措施
3.1工程造价预算的改善措施
(1)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体系。针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过程中的借用问题,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可以考虑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编制定额体系。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施工水平,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即在工程预算基础定额基础上,根据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设置难易系数,从而最大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也要对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定额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补充,控制部分工程造价失控问题。(2)提高工程造价计算方法的准确度。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计算方法的失误,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实际价格因为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而和工程预算价格不符合,最终造成工程造价失控。针对这种状况,首先需要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尽可能增加预算的材料种类,减少材料费,另外一方面,需要建设单位能够利用行业协会或者管理部门的作用,更广泛手机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针对不同的时间和区域,材料价格变动的周期性信息,制定出建筑工程调价系数。(3)准确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由于建安投资和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之间很难通过一个简单公式就把二者联系起来,因此,在进行施工项目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按照实际施工状况去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然后计算临时性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室外的工程量,最后再以相应的定额标准计算出较为准确的工程造价,从而避免由于公式的错误而导致的工程预算计算误差。
3.2工程造价决算的改善措施
(1)对于建筑工程决算中存在的高套定额的现象,我们要根据高套定额的不同,实施分类审核的方法,审核人员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工程组计算的规则,而且也要掌握建筑项目施工的要求和竣工图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己知彼。(2)严格控制决算,避免重复计算。对于一些建筑工程在决算中重复计算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控制方法就是要严格控制决算中的计算方法。例如,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工程量计算技能,并且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其次是要 求项目主管部门有严格的隐蔽工程现场签到和记录制度,达到有证可查。
四、结束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预决算编审工作的性质,要求预决算人员应不断加强知识、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技能,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编制的预决算合理、准确;使基本建设资金做到合理分配和合理投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基本利益。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效益
建设项目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产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随着建筑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标准不断提高,工程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原材料价格时时变化,如何准确确定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地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竣工结算。工程造价的控制,则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把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它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
1、项目筹建阶段
控制造价不是一个单方面的问题,而应该是一个多因素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合理确定和控制造价对项目方向的准确定位、建设方案优化有指导性作用,首先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一切想法和决策都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和行业的规定,同时,要考虑安全和环保的要求。深人现场,调查研究,搜集本工程的有关资料,对本工程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提出最优方案。最优方案不仅在技术上要先进、可行,而且在经济上要合理,才能满足投资方的需求,按期收回所投资金,并有最佳效益,使收益率达到基准水平。
2、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投资者建设意图由设想向现实转变的一个关键阶段,因此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
2.1初步设计阶段
实践证明,初设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施工设计结束,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施工开始,通过技术措施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由此可见,施工以前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投资决策出台后,控制造价的关键则在设计阶段。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有:审核不同的设计方案,以便进行经济比较,制定出资金支出的初步估算计划,以保证投资能得到最有效的运用;对不同的设计方案,算出各自需要的材料和设备,以便进行成本分析和研究,寻求一次性投资少且经济性好的设计方案,取得最合理的经济指标,设计人员根据成本分析及研究,在投资限额范围内进行限额设计,以节约投资。
2.2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实行经济核算、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控制工程进度拨款的依据,同时也是工程决算的基础资料,因此,设计人员应主动深人现场了解情况,争取把设计变更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设计人员应和工程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沟通,减少在施工阶段重大设计变更和方案性变化的发生。
3、施工阶段
由于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就是承包合同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支出,并将实际支出值与造价控制目标值进行比较,而后作出分析及预测,对各种干扰因素加强控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造价工程师应该全面地掌握和运用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书及有关设计、施工文件。以合理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抓住计量支付这个关键环节,认真审核支付申请,使每笔资金都能得到合理控制和支付。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对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控制外,还需要及时掌握国家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法规,收集各种价格信息,了解价格动态,整理分析各种造价资料等。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科学地组织建设,正确地处理造价和工期、质量的辩证关系,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计价的多次性,与建设过程相对应的各阶段造价动态地反映了项目的总造价。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设计阶段未考虑周全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变更,造价也随之变化。这就需要造价工程师对建设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这一阶段是造价动态控制最集中的过程。造价工程师的大量工作也应该在这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