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5:53: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被引入大学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一方面,通过课堂给大学生传授创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提高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使他们毕业后能充满信心地走向自主创业或在工作中更好地自我实现。
一、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目前,在教育部的引导下,部分高校已形成了正规的课堂式的创业教育模式。
1.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找到适合本校的模式来推进创业教育?笔者认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定位应注重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注重两者的相互结合。创业教育课程应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为宗旨,内容不仅要包括创业学的基本理论,还应包含管理方面、融资等方面的内容,比如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等课程,开阔大学生视野、提高创业技能。
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还应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建设中去,通过渗透式的教学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灵感,促使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进行自主创业。
2. 通过创业案例分析,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入现实创业案例,丰富课程教育内容,增强说服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分别举出成功创业与失败创业的案例,“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大学生们思考与分析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让大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困难,并学会正确面对;通过案例分析,从别人的创业故事中不断地自省、吸取他人成功经验为自已所用,既增长了知识和阅历,也丰富了社会经验,提高了创业技能;通过案例教学,大学生既能体验鲜活而精彩的创业案例,又能聆听教师对创业难点的解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与创业思维。
3. 打造专业师资队伍,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
创业教育首先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创业师资队伍,他们不但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这类“双师型”人才相对紧缺,因此,高校一方面应增加投入,对现有的创业教师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全国、全省的创业课程经验交流会,吸取教学经验,激发教学灵感、启发教学思路,把好想法渗透和贯彻到创业课程的教学中去;另一方面,要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
同时,高校还可从经济管理学院抽调部分教师担任创业课程教师,并从社会上聘请一些知名企业家、有创业经验的校友组建“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定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讲堂”、“企业家与大学生零距离沟通”等活动,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与大学生分享创业经验;通过现身说法,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分析有关创业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步骤,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创业实践形式多样化
高校应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让创新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大学生创业教育应注重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在提升大学生创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各类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1.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一方面,高校可在校园里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比如举办“大学生模拟创业活动”、“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学生创业俱乐部”以及“创业交流营”等活动,营造有创业文化氛围的校园大环境,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另一方面,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提升自身的创业主动性与创造力;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知名企业参观考察,使学生熟悉企业运作流程,提升大学生创业知识的实践水平。
2.全面建设创业基地。近年来,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缺少实践环节。为克服这一缺点,高校可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组织设计创业实践教学活动。目前,有部分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
依托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等,不仅能提升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还能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激情;在创业教育基地的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还能进一步完善创业知识结构,检测自我能力,重新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并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大学生还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接受创业教育,深入了解社会、认识地域经济特点、各行业发展特点,避免了大学生创业的盲目性。因此,建立创业教育基地是一举多得的实践探索,高校应加大投入,支持这种教学实践方式。
3.成立创业孵化基地。近年来,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不仅为在校创业的学子提供了经营场地、通讯网络以及办公设施等支撑,而且还为创业学子们提供了“一对一”的创业政策指导、企业经营分析、相关法律咨询、项目融资等全方位、高质量的创业指导服务,有效降低了大学生创业风险和成本。此外,还可接纳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实训,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尹立辉.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资讯,2010(35).
[2] 袁旭东.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2009年达到611万人,2010年达到630万人,2011年将接近758万人。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成了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出台了许多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由于诸多原因,大学生创业人数很少,创业成功的更少。据权威教育数据咨询研究公司麦可思的调查,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创业成功率也在1%左右。2009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地方为浙江省,成功率为4%,而全世界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
一、大学生创业的有利因素
1.政策支持
党和政府极为关心大学生就业。总书记、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政府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并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各级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创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帮扶大学生创业。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就业促进法》第七条规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2009年12月1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提出教育系统要采取七大举措促进毕业生就业,其中第四大举措是全面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会议要求,高校要积极整合各个部门的优势,为毕业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业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积极利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为毕业生创业实践构建创业孵化基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此外,当前各高校的创业大赛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社会舆论及媒体也给予了非常多的支持。从总体环境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非常好。
2.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职业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每年都会催生很多新职业。在新兴的市场中,大学生因为没有传统经验的束缚,往往能够出奇制胜。比如,IT、管理咨询、医药科技等新兴产业,往往容易受到创业者的青睐。事实上,在任何一个行业初兴之时,都需要有充满信心的年轻人给它以活力,而这种行业需求才是创业的真正动力。
现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非均衡的时代,而一个社会企业家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就在于经济是非均衡的。如果经济是均衡的,那么他的回报收入会被土地、资本等分割完。目前中国的地区差异、企业差异很大,给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和契机。
3.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
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机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如果从事商业和贸易,从员工、会计、营销到老板,都可以自己做;学习信息、医药、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技术方面有较强的优势,熟悉的领域又是政府重点发展和的领域;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进行创业;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可以抓住汽车、房地产行业大力发展的契机,开展汽车、电器方面的保养修理、小型装潢等;当然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要充分利用自己在学校所积累的能力优势、人脉资源等,从一些资金需求不大、项目周期不长、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上入手开展创业活动则是非常可行的。
4.谋生压力可以转化为创业动力
创业有三种类型:谋生型、投资型、事业型。显然,大学生创业多数是第一种即谋生型,也就是说是为了实现自主就业而创业。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出身寒门,且来自农村,想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扎根,面对每平方米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的房价,生存压力确实非常大,选择创业往往是一种被迫而又无奈的职业行为。有压力才有动力,人都有惰性,换个角度思考,谋生的巨大压力实际上也是大学生创业的动力。
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择创业项目难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行业分工越来越细,选择什么行业、什么项目创业,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由于对社会缺乏了解,许多大学生只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赚大钱”的念头,不论证就匆匆投身于某个行业,对形势估计不充分甚至是盲目行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或者一无所获。
2.缺乏启动资金
注册公司、租赁房屋、购置必要的办公设备等都需要资金,对那些刚刚大学毕业、家底不厚的学生来说,资金是他们创业的最大困难。制造、加工等行业,无疑无法进入;服务行业和商业零售业,虽然技术含量和门槛相对较低,但立足也并不容易。以郑州市为例,在大商场租柜台非常难,除了要先取得品牌权外,还要支付巨额租金和商场进驻费,每月一两万元的费用,令不少人望而却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缺乏启动资金,一些很好的创意也无法付诸实施。
3.缺乏人脉和商务经验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人际关系。人脉如同树脉一样,脉络发达才能茁壮。无数事实表明,人脉的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人脉之路有多长决定事业之路能走多远。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不熟悉进货渠道、没有稳定的客户群,又没有商务经验,前期的创业之路非常艰难。
4.技能培训有限,创业能力不足
当前,一些高校开设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高校教育所教授的知识比较落后,纯理论的教学环境更是与社会脱节,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很难掌握创业的必备知识并获得第一手实践经验。不仅如此,学生对创业的准备也不足,一些工科学生的创业图式还停留在“技术+资金=成功”上,忽略了市场分析、风险预测、财税和营销策划等“软件类”素质的培育。例如:有一位计算机专业学生想办购物网站,可除了展示精美网页,对物流渠道、市场空间、成本核算等“从来没想过”,那么,他要办好购物网站就非常困难。
5.缺乏坚忍和诚信
大学生有着“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也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对他们来说,创业最大的诱惑是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进入社会之前,大学生听到、看到的都是创业的正面典型,对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常常盲目乐观。创业之路充满艰辛,由于大学生对公司运作中的困难准备不足,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常常感到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退出创业。此外,创业中诚信也非常重要,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忽略了对客户的诚信,造成自己的创业之路无法走远。
三、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建议
创业者所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众说不一,根据著名企业家的资料可以概括为10大素质:欲望、忍耐、眼界、明势、敏感、人脉、谋略、胆量、豁达、自省。这些能力和素质并非短期培训所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不断地训练和积累才能具备。我们跟踪调查了河南农业大学往届的一些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他们在校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吃苦耐劳,喜欢思考问题,富于激情,谦虚好学,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胆大,不怕失败。
当然,具备了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只是创业的前提,要真正取得创业的成功,还要做到以下四点。
1.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从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来看,绝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适合创业。因此,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一步到位,完全可以先就业,然后在职业发展中了解更多商业动向和适合自己的项目。每个创业者的成功之路虽然无法复制,但其经验却是可以借鉴的。创业之前最好加入一个优秀团队,不断积累资金、经验和人脉,待拟经营项目的渠道和市场行情逐步清晰后,再自主创业,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2.制订创业计划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创业需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目标和合理的通道。创业前必须制订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的创业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所需的条件、规模、商业模式、总体技术方案、发展规划、营销策略等。之后,还要对创业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等,并进行经济效益、资金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预测。
可行性论证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不能凭空想象、主观判断。项目实施后,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计划。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重要的事情先做。
3.政府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
20世纪80年代,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许多职员纷纷“下海”经商,如今又是千军万马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这种现象说明,现在经商并不容易。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一是重视中小企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以吸引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二是树立公务员的公仆意识,加强对公务员的考核和监督;三是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将高校推向市场;四是资金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帮助大学生创业;五是对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的给予3~5年的免税政策。
4.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当前,我国高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招生缺乏自主性,专业设置趋同化,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与市场要求脱节。
大学生的就业率是一所高校办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要深化改革。第一,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第二,要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第三,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体系。针对有创业热情的大学生,可以从大四开始,从中选拔确实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给予指导,将其创业项目放入孵化园,请专家给予评估和帮助。通过产业政策、财务管理、营销策略等课程的讲授,让学生获得创业专业知识,帮助毕业生带着较为成熟的项目走向社会。
总之,创业关系到千千万万大学生的前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政府、高校、社会要共同努力,积极搭建平台,为大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学生也要转变观念,积极进行创业准备,争取早日创业成功。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各高等院校有关人士的重视。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高知群体的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更应该积极地去创造工作岗位。因此,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把创业教育引入高校,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国家的不断号召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逐步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不过,在传统观念、社会现实、教育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并不是十分完善的,有待于进行理性思考,力争探索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涵义与特征
1.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涵义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一个新的教育概念,它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创业教育这一概念,从本质上来说,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创业人格。要将该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课外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以便满足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新需求。实际上,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就业技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及适应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创新战略转变的长远之计,也是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能的一种拓展。
1.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征
1.2.1 创业教育目标的多样化
一方面能够以创业促进就业,实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目标;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大学生具有诚信、勇敢、自信等意志品质,而这些品质对他们的综合发展有积极意义,从而实现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型人才的目标。与此同时,注重创业技能培养的创业教育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或热衷创业的人能够获得谋生的手段或开拓自己的新事业。
1.2.2 创业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创业教育内容要与专业教育的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互相渗透,创业教育一般包括两个模块,分别是创业教育基本理论模块和创业教育基本素质模块。创业教育基本理论模块课程以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工商管理课程为主要内容;创业教育基本素质模块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为主,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和实干意识等诸多创业理念与精神。
1.2.3 创业教育方式的实践性
为了达到最佳创业教育成效,只有正确的创业教育目标的指引是不够的,还要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此满足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让学生乐创业、会创业、能创业。因此,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尤为重要。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创业教育实施过程变成培养、锻炼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有效场所。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2.1 相关各群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
2.1.1 创业教育主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
目前,作为创业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偏差:一是对“创业”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当大老板;二是认为资金是创业的最大瓶颈,只要有资金创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而忽视了知识、能力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三是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认为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可有可无,并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今后实际创业的重要性。创业不仅仅是创办企业、开创事业,更重要的是孕育着创新的理念、创造的观念、创新的能力和潜质。
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看,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既没有把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自身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现实的问题是,高校的创业教育只停留在理论传授的层面,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真正创业的实践训练,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2.2 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有待改革
现阶段,我国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比较侧重于形式,即较多地热衷于举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例如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创业计划书大赛、模拟营销比赛等,这些活动固然对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有一些帮助,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系统的创业教育或创业实训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业教育教材不统一;二是创业教育课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需要处理好创业教育课程同其它专业课程之间,以及创业教育课程内部之间的关系;三是创业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科内容也没有形成体系。由此看来,设置科学合理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创业教育的实施规程还不完善
我国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创业计划大赛,由于赛事时间、场地等多种条件的限制,每所高校往往都是在赛前组织几支队伍参赛,能参加比赛的学生数量占不到学生总数的10%,鲜有学生能真正参与其中。如此看出,创业教育在我国各高校中还没有普及,创业教育在实际上并没有纳入到学校正式的教学课程体系中,还只是存在于“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缺乏与学科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
实际上,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理念、市场经济知识和创业的基本技能等综合素质,这些素质会对他将来就业或创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其重要的意义所在。所以,各高校必须考虑如何能将其纳入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
2.4 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创业教学团队力量相当薄弱,多是由具有一些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师,经过短暂培训上岗,基本上缺乏创业经历。然而,创业教育却要求从教人员要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历,因而创业教育授课团队的力量和整体创业教育教学质量都有待于提高。
3 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加快转变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业教育不只是“创业教育授课教师的事情,而是全体教师的事情”。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是首要的问题。要将创业教育的思想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整体过程中。除此之外,还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创业理念,使大学生树立“大创业观”。创业其实不只是开公司、办企业、做老板,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同时,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大学生要树立到农村,到基层,特别是到落后地区和偏远地区去开创事业的思想。如此,培养学生树立一种能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的社会发展状况相符合的积极的“大创业观”。
3.2 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涵盖以下内容:一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对商品交易的兴趣;二是培养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创业能力、创业品质、挫折承受能力等;三是有关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如融资、注册、企划书撰写、商品营销策略等。通过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启发、唤醒、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质,鼓励大学生思想活跃,培养其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把学生培养成拥有视野开阔,勇于实践、敢于实践、能于实践的创新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46-02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目前的就业意识已经有了明显变化,但是被动就业的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技能和精神的培养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强化大学生的主动创业意识对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开展创业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创业意识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所引发的创业动机、创业意向或创业愿望。创业意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内驱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前提。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将会不断下降,就业缺口也会不断扩大。在现阶段,我国的创业教育应突出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等方面。支持自主创业,并强调通过创业教育的方式来改变传统就业观念,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种理念开始成为教育的重点。所以,学校和社会应从各方面和各环节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为其将来的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大学生创业活动现状分析
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先导,它构成创业者的创业动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动的必要准备。因此,每一个希望创业的人都必须首先强化创业意识。就目前大学生个体而言,创业普遍表现为初出茅庐的一种“冲动”,不够成熟,所以往往得不到持续性的发展。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内外部因素:
1.缺乏创业实践经验。现行的创业教育大多只是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并且大部分高校没有系统地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其教学效果和可实施性可想而知,真正的创业实践活动寥寥无几。而大学生更需要的是自身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等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得到提高。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得大学生普遍感到创业启动困难。
2.缺乏社会人脉资源。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自己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他人以及社会的帮助。由于大学生绝大多数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校园内,与外界接触不多,因而严重缺乏创业需要的人脉关系以及社会资源,在创业过程中时常会因此而四处碰壁,导致创业难以继续。
3.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目前,我国单个家庭经济收入并不高,尤其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还在为衣食温饱担忧,依靠家庭筹集创业资金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也很难通过金融机构或风险投资人来进行融资。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也缺乏必要的可行性政策支持,因而使许多创业计划成为泡影。
(二)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代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尖锐。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业教育的主题。知识经济时代更意味着社会亟须大量懂得现代化科技以及创新能力强的创业型人才来担负发展社会经济的重任。随着当前社会劳动就业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许多公司企业力求生存与发展不断裁员并增设许多新的技术职业岗位,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更新,而大学生学习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跟不上随时代变革的就业岗位的要求,这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尤其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论是从专业知识深度角度还是从社会经验角度都是处于劣势地位的。所以,除了大学生自己在校期间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外,高校还要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着手来促进创业型就业。创业型就业方式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抓好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从人们传统的就业观念来看,绝大多数人仍然抛不开大学生毕业要找“铁饭碗”的传统思想。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最主要的还是要增强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其思想上是否选择要创业,行动中有没有具备一定的能力去创业,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培养大学生形成创业意识的着力点。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中很少有积极主动自主创业的意识,他们认为创业是基于严峻的就业压力不得已才做出的选择。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被动就业意识在高校毕业生中的普遍存在,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主创业意识的发展。
自主创业并不是迫不得已的就业选择,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萌生的一种新型就业方式,对社会与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创业意识的培育和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追逐”的目标,而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中最根本的职能就是人才培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国家构建创新体系对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现途径
(一)探索外部就业市场
高校可以结合本身专业特色,通过实训的运作模式提高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使用率。通过专业教育与实地考察,使大学生充分了解现在的就业市场,根据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其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进一步激发其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热情,增强其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能摒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让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做好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
(二)调动内在创业需求
高校可以和实体企业联合创办模拟公司,旨在为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们的创业热情。模拟公司旨在解决目前在校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以实体企业的存在为前提,推出真实经营的模拟形式,让在校大学生参与各项实践工作,为就业创业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
(三)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
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创业实践基地主要以高校自身应该而且能够提供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主,主要有如大学科技园和城市科技园区等。目前仅有部分一流的高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情况比较好,而地方及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仍然不尽如人意。实践环节,既是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检验创业教育效果的必要过程。在开展创业意识培育的过程中,高校应当以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过程,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创业实践,在主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构建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就目前流行的创业教育课程来看,普遍的特点是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程难以体现专业学习和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因此,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必须对原有的课程结构和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注意课内和课外相贯通、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等多种课程形态相结合的原则。此外,由于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所以这就需要有一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创业指导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创业指导。
(五)观摩成功企业与成功人士,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理想
诚然,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其原因主要是难以发现和把握商机以及资金和自身能力不足等。但是没有人是完全不可以自主创业的,只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因受传统思想影响,不愿走自主创业之路,把找工作寄托在父母及亲友身上。因此,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高校工作的当务之急。教育实践证明,创业意识是可以强化的,可以通过参观成功企业的运营模式、举办自主创业成功人士的专题报告、组织校内创业实践竞赛等多种形式来鼓励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传承创业技能,提升创业信心。
四、结语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从事自主创业活动的根本内在驱动力,它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正是创业意识激励着其以某种方式进行活动,向自己树立的目标前进,并力图达到和实现它。目前,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模式下,没有谁能发给你“铁饭碗”,大学生除了自主择业外,还要有自主创业的观念。自主创业不是通过传统的就业渠道谋取职业的发展,而是依靠自己的学识、智慧与创造来实现自己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创业意识的培育作为高校发展创业教育的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性需要。对高校来说,创业意识的培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教育教学、学科研究、师资队伍、学生工作、保障机制等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对其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良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还需要高校切实担当和履行好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培育[J].船山学刊,2004(3).
[2]谢相勋.论培养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格――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要使命[J].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3]雷卫平.浅议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本思想[J].科技创业月刊,2005(7).
在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掀起了改革开放之后的又一轮创业浪潮。不同的是,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的逐年扩大,数量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成了创新创业群体的主力军。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看,大学生创业都有着广泛的意义。而且,社会进步为创业培育了沃土,经济发展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国家政策也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正面临着最佳的创业时机。但是,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并不乐观,大学生创业仍旧存在诸多难题。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解决创业难题,将是新形势下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的原因及意义
(一)就业形势的推动
我国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但劳动力市场仍旧面临不少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这一支就业主力军,其面临的宏观就业形势复杂且严峻。一方面,化解过剩产能,调整经济结构是我国当下经济改革的一大重点,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速放缓,面临下行压力,许多企业面临市场低迷和融资困难的不利条件,这造成部分在岗职工面临潜在的失业压力,短时期内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发生待岗工人增加,工资大幅减少,职工权益受损的问题。这些因素对待就业者形成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尤其是对没有经济基础、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俨然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就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2016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65万,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6万人,不断增加的毕业生数量给人以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直观映像。但实际上,“就业难”并非是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这种数量上的不匹配所造成,而是阶段性的结构性矛盾所导致。这种结构性矛盾包括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缺口、政府政策与市场规律的缺口和就业期望与需求条件的缺口,使得人才市场上大学生的供给和需求在时间上错位。再深究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不容忽视的一点即是来自于我国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的反应总是相对滞后一些,这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必然,但这种滞后的反应使得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不相适应,尤其是与产业结构的不相适应,已经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及时就业。不难看出,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了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外因。
(二)创业意识的觉醒
创业这一概念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而逐渐凸显其重要性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业行动的起点,是大学生实践创业的动力和精神力量。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就业形势的带来的压力是创业的外因,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则是创业的内因。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超过65%有创业意向,这个比例相比多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也直接反映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觉醒以及创业激情的高涨。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思想活跃,善于发现问题,更容易接受并尝试新鲜事物,创业这一富有挑战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创业教育也在普及,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在不断深入发展,这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创业活动的机会。近些年来,一些高校或是自己举办,或是与企业合办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比赛,大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成果显著,这种结合实践的创业教育再一次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使得创业意识被深入强化,逐渐内化为大学生创业的一大内因。
(三)经济发展的需要
创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提升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促进创新的主要驱动力,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凸显。美国经济一直保持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其“秘密武器”就是强大的创新能力、创业文化以及高水平的创业活动。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活动起步较晚,但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创业活动也日渐活跃,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每增加一个机会型创业者,当年带动就业的数量平均为2.77人,未来五年带动的就业数量平均为5.99人”。创业不仅有效的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了就业矛盾,而且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创业是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创新创造能力突出,更能带动全社会的创业氛围,对于促进当下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大推动力。
(四)国家政策的导向
近年来,为了激励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并提高大学生创业活动水平,我国政府出台了不少促进政策。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2015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日前又提出“各地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这表明,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政府不断给予高度重视并落实到政策层面,在全社会营造了创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大学生选择创业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基于SWOT分析法
(一)优势
(1)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活动,需要创新精神和极强的学习能力,而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质青年群体,有着最活跃的思想、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些天然优势使得大学生相比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能更快发现现实中没有被满足的需要、找到创新点和创业机会并迅速地在实践中学习相关技能,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创业者。
(2)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素质,而大学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后往往有着较为全面的知识素养,这为创业活动的持续性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减少了一些盲目性。
(3)乐于接受挑战,富有探索精神。创业需要创业者自身具备相关能力,同时更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活动,需要创业者乐于并敢于接受各种挑战,在前行之路上自己探索,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大学生往往是社会中最富有理想激情的群体,不安于现状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他们的挑战精神和探索精神是创业路上的一大优势。
(二)劣势
(1)社会经验和阅历不足。年轻是大学生的一大优势,但也是最大的劣势。大学生往往都是从校园走出来直接创业,接触社会机会少。而创业活动则需要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各行各业的人群,了解现实社会运行的规则。因此,对于长期待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来说,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是一个极大的劣势。
(2)抗逆能力弱,承受风险能力低。目前大学生创业群体一般都是90后,富有激情但却缺乏吃苦精神,而且承受风险的能力较低。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干劲很足,但是在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难后,往往乱了阵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导致创业计划摇摆。另外,大学生面临资金障碍,其资金支持往往来源于家人或投资者,面对的风险成本很高,这也导致大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低于其他创业者。
(三)机会
(1)经济转型发展,创业机会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大量技术型创新型产业涌现,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和推动下,“互联网+”的新模式给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和市场需求。
(2)国家鼓励支持,政策优惠多。国家的政策支持不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了创业的氛围,更是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坚实后盾。越来越多创业基地的建立,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都为目前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四)威胁
(1)创业门槛低,竞争激烈。“双创”的号召是大学生创业的契机,但也意味着创业门槛的降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已经提前到了创业阶段,大量涌入的创业者成为大学生的竞争对手,使得他们获得资金等支持的难度增加,所分得的资源也变少。
(2)创业风险高,成功率低。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因为其风险识别能力较低而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而较高的失败率又使得其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这反过来使得他们不易获得社会支持和认同,再一次降低了创业的成功率。
三、如何解决创业难题
(一)高校推动
高校主动建立完善创业教育指导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一是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创业课程,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有意识的引导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机会发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以及挫折承受能力。二是搭建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和企业合作,和政府合作,让大学生能在走出象牙塔之前多接触社会,在实践中认识了解社会,为创业做好准备。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和创业计划大赛,成立专门的创业项目指导组,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做出科学指导,提高对创业的认识,减少其创业活动的盲目性,降低失败率。
(二)政府助力
政府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将鼓励支持政策切实落地。一是提供大学生创业的信贷支持政策,设立专门面向大学生创业者的风险投资基金。二是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完善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体系。三是健全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使得中介机构真正发挥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评估、信息查询、信用担保以及创业技能培训的作用。
(三)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要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一是社会企业家可以作为导师,以自己创业的经验来指导大学生创业者,增强创业者的信心。二是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介绍优秀创业者的创业经历,激发创业者的激情。三是呼吁全社会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大学生创业者,营造尊重创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已经不是一项简单的尝试,而是真正解决就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我国大学生创业仍旧面临诸多问题。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存在的问题,真正让大学生创业不只是一种意愿,而是一项可以大胆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普遍活动,为全社会带来福祉。
参考文献:
[1]范新华.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
大学生创业环境,是围绕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各种外部条件,它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目前武汉地区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部门出台的创业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没有形成合力,也缺乏部门特色,有些政策在现实中操作起来很困难,并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实施等等,这些不足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得到完善。
一、武汉地区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
1.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2008年武汉市政府正式提出“全民创业”口号,作为武汉市一项促进就业、发展经济的重大举措和重点工作,全市各区、各部门于上半年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搭建创业平台,落实创业政策,大力推进武汉市全民创业活动,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响应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决策的同时,武汉市委、市政府推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诸多优惠政策。武汉市工商局除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还深入高校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服务,在创业街“现场办公”使不少高校毕业生所办企业享受到“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企业年检事务的服务。
2.积极解决大学生创业资源。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资源包括创业资金的扶持政策、创业培训中心的建立以及创业基地的建设等。全民创业活动开展以来,武汉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和大中专毕业生创办企业贷款工作的意见》,共青团武汉市委也设立了创业基金,解决大学生创业时的资金难题;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分别创办了武汉市中小企业职业教育指导中心、武汉青年创业培训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培训和指导;大学生创业基地正在构建和发展,武汉市人事局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共同创办“武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设立了富有特色的创业街。
3.创业教育逐步启动。自从2008年武汉市提出全民创业发展战略后,全民创业教育随之蓬勃开展,主要体现为:高校创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武汉地区较早进行创业教育的高校。随后,武汉地区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了创业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都进行了形式不同的创业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每年都举行大学生科技文化节,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每所高校团委都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
4.大学生创业意愿增强。大学生创业在武汉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武汉市内各高校,到处都不缺乏大学生创业者的身影。李国珍、宋波等人2006年12月对武汉地区8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在问及“大学四年里或毕业后有没有打算创业”时,有60.4%的人表示有这种打算,并且有少数(8.4%)人已经有过创业的经历。这说明武汉市的大学生对创业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现在就业难的现象已经有所了解。在各年级中有创业想法的大一为57%,大二为62.6%,大三为60.4%,大四为63.3%,他们的区别也不大,但是总体来看年级越高,有过创业经历的比例就越高。说明大学生在校时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大学生创业趋势的影响,也会慢慢的加入到创业大军中去。
二、武汉地区大学生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
1.创业资金问题。虽然武汉市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提供的相关政策扶持,但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基金和贷款申请手续复杂、门槛高、周期长,贷款困难特别是有些部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服务意识淡薄,作风不实。一些工作人员在办事时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性,只按程序办事,也不帮助大学生提供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贷款问题需要改善,目前要取得贷款十分困难,而低息贷款更是很少,银行没有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贷款业务,目前质押贷款、存单贷款和第三方担保贷款等是个人商业贷款主要形式,而这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创业基金和风险投资方面也亟待改善,尽管有的机构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但数量很少且获得较困难,而风险投资的可得性就更差了,可以说资金问题成为目前大学生创业中的最大难题。
2.大学生创业缺乏积累管理经验和知识的成长环境。创业不仅需要面对一定的竞争和压力,还需要熟悉创业中的各种游戏规则,这就需要创业者具备丰富的创业管理技能知识和经验。包括商业和管理技能培训、职业技术培训等。武汉地区的高校密集、大学生数量众多,但当前高校在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上大都缺乏力度,社会缺乏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等服务体系,创业基地较少,能提供大学生实习的平台不足。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进行,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技能知识储备不够,仅凭热情、干劲和运气创业,其创业成功率是很小的。
3.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对滞后。2002年以来武汉地区就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从整体上来讲目前各大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都不成系列,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将其纳入到大学教学安排中,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制度化的课程安排体系。大多课程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比如《求职技巧与职业发展》等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即使在少数高校中,《大学生KAB (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基础》核心创业课程也开设了,但是囿于师资、教学场地,这些课程难以全面推广。如华中科技大学开设该课程时,在全校筛选本科学生,每班限制人数35人。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开设任何有关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的课程。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知识、方法、技能对就业者和创业者来说都是非常需要的,但零散的创业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创业者的需求。不仅如此,创业教育师资也十分欠缺。创业教育主讲师资属于“学院派”师资,主要来自行政口和教学口。这些师资大多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缺乏创业实战经验,还有部分老师专业进修机会少,教学技能相对欠缺。
4.创业优惠政策未能落到实处。首先,政府对大学生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创业者对于政府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多,有些甚至根本不知道这回事。即使能够了解到的政策,其优惠的含金量较小,大多为办事程序中的一些手续费、证件费,这些费用与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资金相比,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其次,创业优惠政策的运用困难。尽管在注册、税收、收费、贷款等方面各地都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优惠政策并没能得到很好地执行,导致有政策而无实际效果。
三、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环境改善建议
1.优化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来讲,最大困难莫过于创业资金的筹集。由于就业压力部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自主创业,因此来不及进行创业资金的积累。很多大学生由于缺少资金放弃了创业,有的因为创业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创业失败。目前武汉地区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在创业基金、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方面加强,让大学生创业者能有多种融资渠道可以选择。
2.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技能关键在于进行创业教育。目前创业教育虽然在武汉地区各高校业已展开,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1)丰富创业教育的形式,增加创业实践教育内容。学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如经常邀请创业方面的成功人士或创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设立创业指导机构提供创业服务、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平台。(2)根据大学生的创业实际设计课程内容,加强创业课程指导的实用性。创业课程要讲授如何创业以及如何高效地创业;既要有普遍教程,也要有个性化的辅导;要讲授如何开展创业活动,还要能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3)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是大学生、高校、商家三方进行交流的信息平台。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能给予创业者各种创业指导,可组织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指导学生搞好市场调查,努力帮助学生降低创业中的各种风险。二是争取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政策中的各种优惠,要能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争取企业投资来资助学生的创业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企业挂职锻炼,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和参与实践的机会。四是举办创业培训班,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举办旨在提高商业和管理技能的培训班等,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者可颁发证书或承认学分,以此增加学生创业的技能。
3.优化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1)制定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政策。当前政府制定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并没有针对大学生,很多政策的初衷只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是对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的简单修改。然而,大学生并不同于下岗失业人员,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创业行为与下岗失业人员等创业群体的创业行为有很大区别。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这种差异。(2)减少或取消政策的限制性条件。尽管国家和省政府都出台了很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但政策的限制性条件较多。比如相关政策规定只有在带齐身份证、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原件的情况下才能办理登记注册手续,而由于没有就业单位,创业的大学生无法开出就业报到证。相关政策还规定大学生要享受这种优惠,必须毕业后满两年。尽管很多创业政策看起来非常优惠,但对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其意义非常有限。因此创业政策制定上应该尽量降低门槛、减少限制、简化程序、快捷方便。(3)要注重政策执行的有效性。除了针对创业制定一定政策、法律法规外,政府还应重视政策、法律法规是否能有效执行。在很多情况下,政策的执行比制订显得更加重要,因为相关的政策的制订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它们是否能得以执行。创业者只有在政策执行中才能真正得到实惠。为此,政府可以设置一些负责监督政策的部门,保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真正发挥政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莉.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2)
[2]张帆.中美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0(2)
创业教育由“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广义上的创业教育指的是培养具有开拓性的创业者的过程,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理解为培养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同时,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使大学生具备把握时机、自主创业的思维与能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念最早在美国被提出,并且形成了创业专业课程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初次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是在20世纪末,国务院批准《面向21实际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开启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门,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尝试大学生创业教育,并且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活动计划。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方面看,因为起步较晚,而且创业教育集中在高校阶段,所以在创业教育的成效方面并不理想。大学生创业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1.创业思想的启蒙老师
创业思想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动机等,大学生是否具有系统的创业思想,是影响其创业行为的重要因素。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启蒙老师的作用,辅导员的启蒙和辅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系统的创业思想。大学生创业思想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辅导员利用公开或者非公开场合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思想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创业有正确认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带领大学生参与社会创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动机。
2.创业教育的指导者
辅导员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辅导员的正确指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我国很多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都集中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而没有将创业教育始终渗透到高校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所以效果并不理想。辅导员应当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充当创业教育的指导者,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渗透创业教育,并且制订系统的创业教育活动计划,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辅导员工作计划,实施持续性的创业教育指导。
3.创业能力的锻造者
创业能力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人脉等要素体现出来,辅导员在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创业课程学习,学生形成扎实的创业知识基本功,并且可以将其应用于创业实践活动中;通过校内的创业主题活动,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获得不同角色体验,积累创业实践经验;通过进入实习单位和参与市场调研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创业技能,如企业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等策略,有利于积累人脉网络,从各个不同领域获得创业指导和帮助。
4.创业活动的组织者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创业活动的组织者,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辅导员可以组织开展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对学生的创业思维和行为进行必要引导和指导,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并且养成善于总结和分析的习惯,勇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在创业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素质教育,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所以没有在高校形成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所以,辅导员要从新生阶段开始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意识,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帮助,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创业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
2.强化学生创业技能
大学生创业的过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创业的过程涉及很多相关领域的内容,如法律、经济及保险等,所以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创业知识的学习与其他相关体系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形成系统的创业理论基础,才能为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3.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培养
创业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因此辅导员要注重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积极对待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与问题。同时,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也是他们个人品质彰显的过程,所以辅导员要在创业教育中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四、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中,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通过聘请企业家开展讲座的方式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
辅导员通过开展讲座、会议等方式聘请成功人士进行创业主题讲座,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最直接的形式。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可以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激发起到榜样作用,而且他们艰辛的创业历程和成功的创业经验对大学生来说,具有更直接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是看到成功的创业案例,激发自己的创业意识,从而不断克服困难,赢得胜利。除了成功人士,也需要聘请校内的院士、专家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介绍他们关于创业教育的学术观点,可以为辅导员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科学指导,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2.积极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
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可以让学生体会从创业思想的养成,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整个创业过程,使大学生对创业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赛事的过程中,需要大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产品生产与销售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工作,而这与真实的创业过程完全吻合,所以参加创业设计大赛的大学生,往往拥有更系统的创业思想,在创业实践的道路上有更坚定的信念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3.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的创业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高校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所以开展大学生创业社团活动,将创业教育渗透其中,可以获得良好效果。大学生社团通常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和管理,而辅导员可以充当指导者的角色,为大学生社团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如组织大学生社团与企业工会之间的联谊活动,互相之间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交流,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应当进行合理安排,初入大学的学生,通常着重强化其创业意识和创业思想的培养,而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则要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层次。
4.丰富的创业社会实践活动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个概念,它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本护照”,在国家高等教育与创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业教育旨在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冒险精神、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经营管理、危机管理和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系统的教育手段,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当今经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求。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于2011年10月获得国务院批复。该规划明确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重要文件。规划确定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范围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11个地(市、州)的71个县(市、区),该片区集革命老区、武陵山片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创业人才作支撑,对于武陵片区的扶贫攻坚来说,其更需要大批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由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武陵山片区高校应尽的职责和肩负的使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武陵山片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必须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必须把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置于同等地位,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个性和创业潜能的发展。
(二)有利于大学生成功就业。
当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难的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宏观就业形势看,2012年新毕业大学生约66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尚未就业的150万人,总共超过800万人。按照近年来较高的登记失业率4.3%估算,城镇失业和可能失业的人数大约1600万人,而且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就业严峻的形势将持续存在,“三峰叠加”的局面更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难度,使大学生就业的外部环境很不宽松。从武陵山片区特别是湘西自治州的情况看,大学生就业情况十分严峻,统计资料显示,湘西州本科毕业生出省就业人数占本科生总数的34%,表明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和对毕业生吸纳能力的不足,造成人才外流。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呢?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当前有不少的大学生开展了创新创业活动,但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自主的知识产权;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心态不够理智;市场开拓与管理经验不足。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让大学毕业生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有利于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由于多方原因,武陵山片区落后且相当贫困,属老(老革命根据地)、少(少数民族)、边(边远地区)、山(山区)、穷(贫穷地区)。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和技术支持,而这恰恰是片区最薄弱的环节,并且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实施民营经济带动战略、旅游产业带动战略、科教兴州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的进程,就必须针对自身经济特点,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引进、转化工业新技术、新工艺,优先发展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所有这些都需要各行各业人才资源的支持。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与经济建设需要的脱节,使大学生的技能水平不能满足需要,人才匮乏与大学生就业形势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职业化人才,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此外,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带动民营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当地就业难的问题,消除劳动力失业带来的社会稳定隐患,增加武陵山片区的人民收入,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为民片区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四)有利于解决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的矛盾。
当前,大学生的技能水平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通过大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工作实践中缺乏动手能力,难以满足行业岗位的要求,由此,必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以系统训练,才能真正成为实用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社会实践的理想平台,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另外,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示范作用,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抓住机会,成功就业。
二、武陵山片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梦想创造财富,创业成就梦想”,创业也是毕业生走向成功的阶梯。目前,各高校均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比如清华大学形成了“创业启蒙―创业课程―创业赛事―创业实践”模式,构建起贯穿全程、分类指导、累进支持的创业教育体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构建“课堂创业元素教育、校园创业氛围营造、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科技成果转化、潜力项目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上海交通大学以创业为平台构建的“一体两翼”模式;黑龙江大学的“融入式”创业教育,都显示了强大的活力。
由于地域的劣势、条件的限制、信息不畅、观念不新及其他各种原因,武陵山片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其他高校相比显得非常艰难,不用说构筑自己的教育体系,也不用说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更不用说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然而,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我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进行大胆探索,走出自己的路。
吉首大学是办在武陵山片区的一所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成才教育的一项重要环节,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目标,走出了“队伍锻造”、“氛围营造”、“基地打造”和“典型塑造”的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被中国高教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评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研究先进单位。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就武陵山片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
(一)队伍锻造,是武陵山片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前提。
教师队伍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有队伍做保证,没有一支精干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就无从谈起。武陵山片区高校由于地域的劣势、条件的艰苦,队伍引进困难,留住更困难,因此最缺的就是教师队伍。实施队伍的锻造工程,是武陵山片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保证。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引(引进)、选(选聘)、用(使用)、育(培育)、借(借用)、护(爱护)上做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目的是锻造出一支特别稳定、特别热情、特别肯干、特别能干、特别会干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吉首大学的做法是成立了创新创业指导讲师团。目前,学校创新创业指导讲师均从各教学学院的总支书记或副书记,以及辅导员中选拔聘请,创新创业指导讲师团成员具有丰富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经验,并热爱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指导教研室,目前学校创新创业指导教研室是学校108个教研室中的一个重要教研室。学校就业指导教研室定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总结教研工作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活动。为实现就业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吉首大学先后组织讲师团成员分别到广州、北京、上海、兰州、哈尔滨等地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和提高。在培训过程中,学校先后引进了知名专家来校讲座讲课,比如:欧一呆,美中教科文组织特聘专家,SIYB培训师,亲子教育实践家952教育法创始人,生活学创始人,著名作家。
教材建设是锻造队伍的最好途径。讲师团成员通过教研活动,总结各自的教学经验,讨论教学过程中的困惑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形成总结的教研成果,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指导教材。教材的编写是一个教研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吉首大学组织开发、编写有针对性的创业就业指导教材《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指导作为重要章节进行组织,于2008年8月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于2009年获中国大学出版者协会第九届优秀畅销书二等奖。
(二)氛围营造,是武陵山片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方法。
校园氛围在创新创业教育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武陵山片区高校,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艰难,校园氛围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校园氛围具有传播功能,产生宣传功效;具有感染功能,产生渗透功效;具有引领功能,产生启发功效;具有凝聚功能,产生激励功效;具有知识传播功能,产生培训功效。在全校营造浓厚校园就业创业文化氛围,使“人人关心创业、人人支持创业、人人实践创业”成为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为此,组织的活动在内容上要力求丰富,在形式上要力求多彩,在主题上要力求鲜明,在参与上要力求全员。
吉首大学每年组织大学生创业文化节活动。创业文化节活动为期一个月,活动的主题是创新、创造、创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毕业生创业的激情与动力。组织创业知识抢答赛,通过大赛普及创业知识,改变冲动创业、盲目创业的草率行为,引导大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就业创业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国家鼓励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了解市场需求,捕捉市场机会,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知识、技能、心理素质准备,提高创业实践技能,推进创业成功。
吉首大学还开展了GYB培训活动。每年参加培训的毕业生人数达2000余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在GYB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还邀请了湘西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领导、自治州就业服务局领导参加。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要求各学院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创业文化节活动,把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大脑中,形成鼓励创业的良好创业氛围。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也在启动仪式上致辞,介绍湘西自治州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办法,欢迎学生到湘西创业。
吉首大学还组织了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学校认真发动,精心组织,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提高,在参与上有热情,在活动中有收获。在近两年组织的大学生创业大赛活动中,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品,学生获全国铜奖三项,获全省金奖四项,银奖八项,铜奖十六项。许多学生以获奖项目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如:医学院基层医疗创业项目得到了福特基金会的认可,并得到了基金会的经费支持。由此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建立自己的企业和公司,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基地打造,是武陵山片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空对空,仅靠说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武陵片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都重视创业理论课程教学,忽视实践平台的构建,尚未形成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理论课程讲授,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重视将基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基地打造,是武陵山片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吉首大学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借用社会资源,打造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学校先后与中国移动湘西分公司、湘西自治州凤飞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族证券湘西州营业部、光明化技术学校五家单位共同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通过勤工助学、学校定点企业或学生自找企业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创业能力,增加实际的创业体验,直接感受创业的艰辛。学校还开办校园学生市场,创办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学校广泛发动组织学生申报创业实践项目,对学生申报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和审核,对通过审核的46个创业经营项目发给校内营业许可证。学校还设立了毕业生“创业坊”,孵化创业项目。以创业大赛为载体,以产研结合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创业项目成形。创业大赛中有200创业项目(团队)参赛,经过层层选拔,从中推荐10个项目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取得骄人成绩。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达40多个。
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实践能力。学校正在与湘西州移动公司联手,预计投入20万,在学校北门近150米的宿舍临路处修建小门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
根据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制订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将理论上升到实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于吉首大学办在民族边远山区,学校利用山区资源和条件,建立自己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设有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专业。根据专业特点,筹建创新创业实操培训基地。位于湘西自治州凤凰县的吉首大学米粮农场,占地面积700余亩,其中林地约有270亩。学校利农场的资源优势,申报了国家创新创业服务园项目,学校将积极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工作经验,利用米良农场建立培训、实践于一体创新创业培训中心,定期和不定期开班,为武陵山区的大学生和社会群体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开设创业创新团体工作坊,建立实操基地。实操基地包括两个板块:种植基地,比如:山野菜开发、开心农场;畜牧业基地,比如:湘西黑猪养殖,土鸡养殖,以及鸵鸟、蝎子等特色养殖。
(四)典型塑造,是武陵山片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培养、发现、树立、宣传、运用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照样要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其目的是让先进典型产生“蝴蝶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武陵山片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可行的,是大有作为的。
吉首大学的学生于成聪创办的湘西自治州成聪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1日,是湘西唯一一家从事计算机软件自主研发和销售的双软、高新企业,现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享有诸多优惠政策并入驻吉首地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基地。成聪公司一直坚持开拓创新,立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管理软件的研发,12年来,公司产品以人、财、物、产、供、销为核心,涉及水、电、气、食品、制药、环卫、物业、矿、高校等多个行业,拥有大量忠实客户,同时和工行、建行、邮政储蓄、用友财务、电信、移动、吉首大学、西南植物研究所有良好合作关系。成聪公司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自来水行业产品【成聪水务通CRM管理系统】已覆盖湖南、贵州、重庆、福建、安徽、四川、广西等10多个省,经数百家客户的使用证明,产品的综合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同类产品,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创造了显著效益,赢得了企业的广泛赞誉,做到了省内第一、产品质量全国领先,真正实现了“让天下没有难管的水司”这一企业目标。
吉首大学学生李跃华、颜亮、张杨、邹武华创办的湘西自治州凤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建设运营、电子商务策划、品牌策划和大型公众活动策划组织及承办于一体的高速健康发展的传媒公司。公司以先进的开发理念、完善的服务、有效的产品及本土化的优势,已与湘西州地税局、中国电信湘西分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湘西支行等各个行业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商务合作关系。同时得到了团中央和州委州政府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公司已成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推进湘西自治州信息化建设政府指定合作单位”。
吉首大学学生肖锐礼、梁军、刘守华、龙胜途、聂纯超于2007年起携手创办了陕西莎能羊乳品有限公司。公司是专业从事瑞士莎能奶山羊奶粉的开发、研制、销售于一体的乳制品公司。其品牌主要包括瑞优、惠可牌系列莎能羊奶粉,其中瑞优品牌包含金装金能多系列莎能羊奶粉、多能多系列米粉、贝博儿系列功能羊奶粉,惠可品牌分金装与普装婴幼儿系列莎能羊奶粉、孕哺优莎能羊奶粉。公司成立初期只有十几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拥有一百多名员工的大团队。
学校学生成功案例较多,吉首大学通过收集近年来毕业生创业成功案例,并以大型展板形式陈列,以创业精神教育人,以先进事迹鼓舞人,以成功案例指导毕业生,激发了毕业生创业的激情与动力,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8.
[2]张宏新.谈谈企业文化氛围的功能和营造[J].经理日报,2009-5-8.
[3]黄文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09(1).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096-03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含义
(一)创业
目前,国内学者对创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蒋龙余认为,所谓创业就是通过寻找和把握机遇,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市场扩张成企业或产业,从而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柴旭东认为,创业就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为了获利或成长而创建创新型组织(或者组织网络)的过程。邓泽功则认为,创业就是利用创造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创出某种对人类、对社会或者对个人有益的具体成果。综合国内几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是指创新立业,是带有开拓、创新精神并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活动。狭义的创业是指个人或小规模的群体所从事的,具有创新性的实现社会价值的活动过程,比如,个人或创业小群体创办新企业、开设公司、开店经商等。本文所研究的创业是指狭义的创业。
(二)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灵活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以自我雇佣为主的社会就业形式。笔者认为,自主创业一般是指个人或团队通过自筹资金、技术入股或寻求合作等方式,通过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有偿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就业形式。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我们应更加关注大学生自主创业。从创业和自主创业的含义来看,我们可以将大学生自主创业理解为: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和才能,为了获利或成长通过各种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的过程。
二、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虽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自主创业是在风险条件下进行的创新性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一)自主创业意识薄弱
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要求河省大学生必须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大学生不仅仅是工作岗位的承担者,还要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转变。但我们调查的结果表明,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薄弱,只有极少数毕业生有创业意向,绝大部分毕业生还是会选择传统的就业渠道。比如两个招聘单位,一个是成熟的大公司,一个是处于创业期的小公司,大多数毕业生往往只会选择前者,选择创业期小公司的寥寥无几。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创业理念不成熟,创业目标比较模糊。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对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仅有3%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关注,很清楚;35%的大学生会偶尔关注,比较清楚;有46%的大学生表示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还有16%的大学生对此一点也不知道。据统计,200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直接自主创业者仅占全部毕业生的0.26%。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一般能达到20%-30%,创业型就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我们发现很少有人会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
(二)创业能力低下
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良好的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对于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都是一知半解。有的大学生就表示:自己很想创业,但不知从何着手,也不知需要什么条件。虽然很多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了某方面的技能,但当他们走向市场开始创业时,将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还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往往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缺乏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且创业能力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中很难得到锻炼。
(三)社会经验欠缺
缺少实践、缺乏经验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众多创业的大学生,因为刚走出校门,往往缺乏创业所需的社会经验,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仅凭一股冲劲开始了创业。他们更多的是凭借激情而不是理性,热情四溢却经验不足,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许多大学生在开始创业时好高骛远、盲目乐观,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至上,最终都导致了创业的失败。同时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他们在开发项目时很难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使得研制的产品没有销路,错过了商业机会。
(四)资金不足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050-02
大学生村官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中央从党和国家长远战略需要出发,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改善基层党政干部来源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村官创业既面临着机遇,也经受着考验。当前,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富民实践中成长成才;如何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健康、持续、科学发展;如何通过积极的扶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从而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水平和新农村建设两方面的“双赢”效果,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长治市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成功经验
(一)联动帮扶,创优创业环境
在帮扶政策上,长治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学生村官领办、合办、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引导大学生村官转变观念,为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富民推动农业现代化开辟了路径。同时,协调工商、地税等部门,采取减免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降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门槛。
在帮扶资金上,按照人均一万元的标准,通过贷款担保、贴息、小额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
在帮扶项目上,通过“捆绑式”、“承包制”服务,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实行“三优先”,即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好、带动辐射作用强的项目优先扶持,同时,对“抱团创业”、团队创业也优先扶持。
(二)借船出海,整合创业资源
首先是引入YBC模式。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outh Business China,简称YBC)是为缺乏条件启动创业和发展企业的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导师辅导以及“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的资金支持。其次是争取扶贫支持。长治市13个县区中有五个贫困县,其中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目前,长治市武乡县、沁县、平顺县、壶关县的一百余名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参加扶贫培训,15个产业发展项目受到资金扶持,每个项目所在村获得30万元左右的扶持资金,这些支持对于贫困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是启动“向日葵行动计划”。长治市委组织部、长治市财政局、山西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长治银行共同启动了 “向日葵行动计划”,创新金融支持方式,采取党委政府推荐项目和给予贴息、担保机构评定风险和进行担保、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和提供金融服务的全新合作模式,在岗大学生村官创办、合办的创业项目可以得到百万以下的银行贷款。
(三)加强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首先是创新SIYB创业培训。旨在培训有创业意愿且创业遇到困境的小企业家,帮助他们顺利起步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结合长治市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特点,重点对创业优惠政策、创业与投资、创业风险评估、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专题辅导。其次是重视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科技、农经、团委、妇联等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巾帼领头雁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等创业技能专项培训,确保每名大学生村官都能掌握一至两门创业实用技能。再次是加强实践基地培训和陪伴式培训。长治市在全市遴选了68个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大学生村官培训实践基地,同时提供陪伴式培训,推行“创业导师”制度,组建了五百余人的专家服务团,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进行政策咨询、现场指导、专题辅导等,及时有效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长治市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多,但效果不明显
部分大学生村官在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缺乏发展壮大的信心和能力,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等思想严重,也有的创业项目发展良好,规模不断壮大,可是在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明显。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多,但质量不高
长治市目前已有一千二百余名大学生村官参与到创业实践中,但真正领办创业项目的仅有198人。在这198个创业项目中,公司2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46个、服务中心26个,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6个。从创办的项目的选择看,种植业102个、养殖业47个、加工业13个,分别占创业项目总数的52%、24%和6.6%,“种、养、加”项目占到全部创业项目的82.6%,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普遍规模不大、项目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小。
(三)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多,但工作受影响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的是为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村务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创业富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业大学生村官不仅要履行工作职责,还要进行创业实践,在时间、精力的投入上远超不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有时处理不好工作和创业的关系,会导致本职工作和创业项目都受到影响。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机制的对策分析
(一)在政府方面,建立健全扶持机制
首先,在组织架构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扶持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同r应设立一个综合性的专门扶持机构,采用政府主管、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社会资源、汇集各方力量,目标是建立系统化、分层次、全方位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体系。各县也可以成立分支机构,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进展情况,做好创业项目的评价考核、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等工作并定期报告项目发展运行情况。
其次,在具体措施上,采取扎实有效的扶持办法。一是积极学习借鉴目前国内、国际上走在前端的一些扶持方法和模式。结合长治市村官创业的实际,下一步需要将多种帮扶方式进行有机整合,使扶持模式科学化、系统化。二是建立项目信息库。大学生村官创业应该按照自身兴趣选项目;按照当地的文化背景、产业优势及现有市场选项目,因地制宜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三是建立一支更加高效的导师队伍,充分发挥“导师辅导”的优势,从创业能力的养成、创业项目的筛选、创业资源的调配、营销渠道的培育、经营管理的规范等方面,为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提供指导和帮助。四是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扶持基金或资金。在资金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专项基金或资金,成立基金或资金管理委员会,制定具体的基金或资金管理办法,为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提供担保、贴息和奖励支持。
再次,在流动出路上,做好创业项目的接续工作。随着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发展,势必会出现影响力较大、社会竞争力较强的创业项目,大学生村官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既完成好工作职责又发展好创业项目,再加上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考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后会出现无法继续经营的局面,因此为保证创业项目持续发展、保护政府和个人前期投入、必须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后创业项目的接续工作。“抱团创业”可以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在社会方面,营造全民创业氛围
社会各界应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积极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企业家可以给予他们创业经历、经验的帮助和辅导。社会团体和组织可以利用自己募集的人才、资金资源,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专业的、专项的支持。同时应加大对创业的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对村官创业典型的报道可以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这个群体,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社会青年走上创业之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农村的新变化、新气象。
(三)在高校方面,建立健全培养机制
首先应完善培养体系。在加强大学生文化、能力、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农村、农业、农民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创业理念的培养,开设创业方面相关选修课程,让有创业意愿和想法的大W生开拓思维、丰富知识、提高技能。转变大学生就业“城市化”倾向,帮助大学生了解基层,培养在农村基层干事创业的意识。其次开放高校资源。高校可以组成专家服务团,带领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进行实践和巡诊,大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提高了创业技能,而大学生村官也得到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同时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阵地,是高校科研和实验的良好场所,对于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产品化和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科技化、前沿化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在个人方面,提升创业技能和水平
大学生村官创业和普通社会青年创业不同,与普通农民群众创业也不同,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根本目标在创业富民和自我实现上,通过创业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增长个人才干,正确的创业观念才能使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同时不论是大学生村官创业,还是有序流动后再就业,都需要全面、丰富、专业的知识支撑。创业知识的汲取、创业能力的扩展、创业经验的积累,能使大学生村官成为做好各种工作的多面手,同时也为日后从事其他工作或有序流动后担任其他职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103-02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理论界定
如今,大学生创业被看做是一种实现充分就业的新方式,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大青年学生的充分肯定。当前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术及才能,通过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来创建一些新的就业岗位,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不去竞争现有的岗位,而是大胆地尝试去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最重要的是要找一个工资高、地位稳定的工作。但是社会现有的岗位是有限的,有关人士预计:21世纪的失业大军将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如果他们安于现状地等待就业机会,那么将是我国智力资源难以计算的损失。因此,从如今的情况看,大学生必须要与社会力量合作,与家庭合作,与同学合作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产业,这不仅是一种可能,而且也是社会的一种需求。
二、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劣点解析
1. 正确看待和发挥大学生创业具备的优势。
(1)有技术。大学生在学校里不仅学到了理论性较强的东西,还具有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目前最有前途和挑战的事业是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大学生创业必定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因此,“用智力换资本”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2)有激情。大学生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他们往往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在他们身上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素质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
(3)有创新意识,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有足够的信心和欲望,正是这种创新精神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也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支柱。此外,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肯定自己所存在的价值。
2. 积极乐观地处理和改善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1)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遇事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而是盲目乐观,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许多创业者对于所遇到的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常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意志消沉。大家以前创业,所看到的大多是成功的例子,所以心态都是理想主义的,却不知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教训。创业者们既要看到成功,也要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认清了现实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更加理智地研究如何创业。
(2)大学生的市场观念十分淡薄,很多大学生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当谈到市场的话题时,他们也只会计划花钱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忽视,没有什么概念。
(3)综合素质较弱。首先,知识结构不完善、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欠缺。多数大学生对于人事管理、物资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其次,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如自觉性、自制力、坚毅性、勇敢、果断等都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创业能力等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存在问题的思路
1. 积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是推进大学生理性创业的前提和保障。创业教育是提高和挖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潜力、培养学生开创型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所说的创业教育首先是一个理念问题,它的实施将会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传统教育思想发生彻底的转变。首先,它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发生转化,高校教育目标不仅是知识的继承者及被动接受者;其次,因为创业教育本身是一个理念性问题,所以要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简单或片面地开设几门课程,还将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创业教育这个理念表现在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应积极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出符合创业者要求的学科结构,从而加强实验、实习的环节,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习环境,例如,“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动画制作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技大赛”等。
2. 大学生缺少科研活动,缺少创新教育导致了大学生创业的技术成果不成熟。高校大学生们绝大部分处于被动学习态势,学习目的不甚明确,学习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参加科研活动,教师的科研项目其课题组成员基本上是教师,很少有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之间欠缺交流,学生即使有好的项目,也会因缺少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和指导而不可能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总之,创新教育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培养人才的创造素质和能力,使教育成为创新人才的实践活动基础。它的功能在于通过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构建和培养一个人的创新思维模式,以应对社会日新月异发生的变化,创新思维是发明创造的思维基础,一项课题的提出或众多解决方案的提出等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科学指导。
3. 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首先,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学生创办的公司在创办初期对创业欠缺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其次,大学生创业缺乏模拟操作锻炼。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大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如果大学生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失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再重新创办一个企业。那么肯定在创业所依赖的技术成果的市场潜力分析、企业资金的融资和团队组成结构、企业的创办和管理、产品打开市场等多个方面都会变得更加成熟。最后,大学生创业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时机和最佳的区域。一些创业者之所以创业失败,是因为当前其技术产品仅是极少部分人的需求,而多数人消费需求还留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或因为环境变化包括政策、法律的调整才能表现出一种市场需求等。只有对技术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机会调查与分析,才能找到技术产品推向市场的准确时间和地点。
4. 社会及高校应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高校除了举办阶段性、局部性的创业大赛,还要加设创业教育。仅凭少数学生的自我培养、自我实践锻炼,是很难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形成规模的,同时要加强科学的指导。高校还要注重培训学生自我创业的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及素质,教育内容要
涉及企业的多个方面,如产品的设计技术、销售、资金筹措、质量管理、人际关系、商业法规及政府的有关法律章程等。
5. 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注重给予大学生政策、资金等诸多方面的引导和扶持。首先,政府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就必须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帮助。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地方政府、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许多重要政策,采取了不少重大举措。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为了扶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开展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开展的大学生创业可租房当做企业注册地的政策以及教育部推行的“创业实习基地”免一年房租的相关政策等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好优惠政策。其次,大学生自主创业一个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没有前期的基础资金投入,即使再好的创业计划都不能实现。在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之中,绝大部分学生毕业时都是“身无分文”,只有少数大学生有一定的资金基础,他们迫切需要资金上的扶持,渴望有关部门和企业能够按照国际惯例给予他们风险投资,谋求共同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对银行的各种调节政策,给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以帮助。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总的来说,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存在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的问题,缺乏创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对创业存在攀比的倾向,缺乏基本的科学创业评价体系;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创业优惠政策。其原因在于高校没有有效开展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大学生没有创业的实际经验,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中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创业的热情。要有效开展创业活动,就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开展切实可行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业不是我们到市场上按照既定想象购买一个商品那么简单,创业的道路上,除了需要激情,更需要的是技术、资本、战略、人脉、国家政策等的持续支持。要想走得更好,他们需要的东西还很多。只有不断完善各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制度和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严峻问题的同时,使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高度的统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扩招与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矛盾,出现了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使得大学生就业预期与社会现实产生了偏差,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竞争大,岗位供大于求
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截至到2011年末,我国高校毕业生由曾经的30万左右上升到了600多万,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时每年还有大约100万的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而社会就业岗位并没有太多增加,出现了严重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大,部分大学生甚至是无业可就。
(二)就业能力不足,创业成功率低
用人单位在招人时,往往看重的是应聘者的能力,文凭等方面的要求处于次要地位。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并不相适应,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比如一门课程,90%以上的课时都是属于理论课教学,而仅有不到10%的课时属于实践教学,而这10%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忽视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创业教育的培养,导致大学生走入社会时,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方面存在欠缺,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出现了有业难就的局面。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则因为在校期间未受过专业的创业教育,创业能力明显不强,创业的成功率极低。
(三)就业观念偏差,有业不就、有业不创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普遍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对就业区域的选择、就业单位的选择以及职业岗位的选择等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大都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予考虑,这使得东部地区就业岗位竞争不断增大,而对西部边远地区、农牧地区的就业岗位却出现“无人问津”的局面。关于创业方面,因为自身没有很好的创业能力作为基础,所以对于这些前途未卜、没有保障的自主创业很少有学生敢涉足。
二、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举措
(一)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息咨询平台
目前,各种就业创业信息繁多,但是大学生能够把握的有用信息很少,所以高校需要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息咨询平台,对大学生所需要的就业创业信息及时提供,这样一方面能够使用人单位将信息有效系统的被广大学生群体接触,保证信息的通畅性;另一方面能够对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起到预判和定向培养的作用。
(二)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和心态
针对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岗位“百里挑一”的现象以及边远地区、农牧地区的就业岗位“无人问津”的局面。高校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对于部分看重工作地点、单位性质、福利待遇等主观方面不合理、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需要老师开展个别的就业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调整就业观念和心态,准确定位,从而正确的认识整体就业环境,促使其自身与社会所需的职业角色相匹配。
(三)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
高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增加就业经验值,提高创业竞争能力。
1.实施“直击市场”、“就业见习”等主题活动
首先,将大学生的“专业认知、社会认知”与“学业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启蒙教育。从大一起,高校就可以开始进行就业及创业意识教育。比如通过“模拟职场”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创业者们的就业经历、创业历程,了解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
其次,通过“直击市场”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加人才市场、创业项目推介市场、网上市场等实体的或者虚拟的市场环境去真实地培养市场感觉。
再次,通过“就业见习”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围绕专业和兴趣到企业里去实践体验,从而增强责任感,由此产生学习原动力,理性规划大学生活及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
2.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通过开展一些学术科技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培养、提高学生学术科技素质。比如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活动,等等,从而形成良好的科技学术氛围,为学生的动手实践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社会适应奠定了基础。
3.结合实习基地建设,搞好就业创业基地建设
高校在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的同时加快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步伐,结合实习基地建设,来缩短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适应期,最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比如可以根据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实现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各种实习实训。
(四)探索就业创业教育新模式
在已有的就业创业教育方式下,不断优化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探索一条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就业创业教育新模式。目前,我国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稚嫩的,所以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置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实践环节、就业创业团体等,依托已有的就业创业教育成果,使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能够有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服务体系。
三、结束语
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大学生的学习、实践、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并不断完善机制,扎实做好服务工作,为使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之路走得更加宽广和长远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