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5:53: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重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强调自己所教授的知识,这样很容易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教材的内容。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按自己成人化的思维对课程进行解读,而对于有些学生并不容易理解的难点和疑点,则很容易忽视掉,觉得有些内容“理所当然”,不需要过多解释。学生只能去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从而陷入越听不懂越难、越难越听不懂的恶性循环,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如同嚼蜡。
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必须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考虑如果自己是在下面听课的学生的话,应该会如何理解自己所讲授的内容。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传授知识,而不是按自己的思路,照本宣科地念完课本内容,这样做的结果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要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得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并及时进行解答。
二、形象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成年人觉得非常基础、理所当然能懂的词语,对于知识不够丰富的初中学生来说,也可能是很难理解的。比如权利、义务和涉及法律专用的词语等,对于首次接触到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的,需要教师事先要仔细思考,以浅显的、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去仔细解释。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多运用比喻、举例说明等手段,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权利和义务等,可以就学生的生活范围,比如在学校和家庭中结合实例来进行解释说明,以便后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形成感性认识。
三、因材施教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旧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提出“听其言,观其行”。比如他两个学生子路和冉由去问孔子,听到别人鼓励要不要去做的问题。孔子就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子路生性鲁莽,孔子就劝说他三思而后行,而对于生性懦弱的冉由,则鼓励其大胆去做。这一点在现代教学中更是得到充分强调。曾有教育家说,“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只是他的老师不一定知道”。对于学生,应该根据他的特点和能力来进行教育,而以往那种“流水线式教育”、“模式化教育”应该摒弃。
四、谨防功利性教学
不能否认,目前对于教学的考核,考试成绩仍然是最重要的指标。“以考为纲”来很功利地进行教学并不可取。抱有这样态度去教学,很容易抛掉有营养的内容,而只教所谓的“考点”、“热点”,将本来充实的书本课程割裂成一条条枯燥的词条,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显然学生不可能从这种“饲养式”的教学中得到什么学习的乐趣。
其实这大可不必,考试与学习的关系并非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考试是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总结,而无论是考试还是学习,培养能力和掌握知识都是其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即分数仅仅是能力的体现,而不是学习的目的,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哪里是重点、哪里是必考之类的暗示。
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根据笔者的考察,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延续几千年来“老师在讲台上读,学生在下面记”的旧模式。而在现代教学中,则反过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搜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事件进行调查和研究讨论,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六、新教学工具的运用
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本来就活泼、好学,求知欲强,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而CAI课件和视频图片等的运用,会让他们觉得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充满趣味,乐在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新的教学手段还大大丰富了所能讲授的内容,笔者的同事曾说过一句话,比划一小时还不如一幅画形象。而不仅仅是图画,音乐等多种元素都能够应用到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新手段的运用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作为有益的补充,可以与后者很好的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究,放手让学生共同探索物理知识,使师生的交流更加协调、平等、全方位。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家长式的、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势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抑制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老师喜欢的程度。“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维开阔、敏捷,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课堂中应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鼓励他们敢想、敢猜、敢说、敢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表扬他们点滴的思维成果,师生间共同形成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品质。
三、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不少学校,物理实验成了薄弱环节,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口授、耳听、笔演”,解题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由于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不是在手脑并用的科学过程中形成的,学到的物理知识变成了僵死的东西,造成不少学生“高分低能”。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实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观察、动脑思考”,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课内实验延伸到课外实验,要鼓励学生课外用生活用具、玩具做各种小实验、小制作,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使他们感到科学就在身边,物理并不深奥。
四、重视学法指导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学物理教材、怎样听课、怎样完成物理作业和课外小实验等。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有思维和研究方法的指导。教师的学法指导应站在完善思维过程和优化思维品质的高度,培养学生排除干扰信息、捕捉本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概括地说,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物理观点、物理思想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就有了质的飞跃。
五、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按照当前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公论,数学素质大致涵义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长度)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乃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的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技能。
4.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综上所述,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基本表象,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存在于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之中。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着重对全体学生强调: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力求讲精、讲透、讲活,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首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数学思想即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学阶段着重要领会的数学思想是: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与讨论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符号化思想、运动与变化思想整体思想等,例如:
例1:计算:(3x+2y+1)(3x+3y+1)
分析:本题若直接按多项式相乘的一般步骤计算,则相当麻烦,观察题目特征,发现两个多项式中均含有3x+1,故将3x+1看作整体进行计算。
解:原式=[(3x+1)+2y][(3x+1)+3y]
=(3x+1)2 +5y(3x+1)+6y 2
=9x2+6x+1+15xy+5y+6y2
其次,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第三,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逻辑方法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它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数学中要运用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3)培养数学能力
现在公认的数学能力主要是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数学学习与再创造能力等四种能力,根据现代科学需要,各阶段学生都要有学习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等信息科学的技能。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原则
1.认识数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受教育者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所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相吻合。
2.明确数学素质教育的指向性。过去几十年单一的教育模式,一度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局面,培养不出社会需求的各类各层次人才。
关键词:初中物理;难点知识;提升;基础教育;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钟西友(1962-),男,四川宜宾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
物理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之一,虽然初中物理也比较简单,但其中有些知识点也比较难理解.有的老师对其中的难点知识的理解、把握也不一定很透彻,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有大一部分物理老师是由中等师范毕业,通过函授学习而改教物理的,即使有的老师是刚从本科院校出的大学生,他们对这些难点知识的理解、把握也不是很准确、很透彻,那么,他们在给学生讲解过程中,也就讲不透彻,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不能达到“悟理”的效果,只能被动接受,这也是在基础教育中物理成绩较差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此笔者认为的初中物理难点知识做一下解读,供同仁商榷,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水平.
1运动学部分
1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物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分析: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位置”,它包含“距离”和“方位”.“位置”的变化就是“距离”和“方位”的变化,也就是说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或方位发生了变化,研究对象就是运动的.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圆心,虽然它们之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但它的方位在时时刻刻地发生改变,所以它是运动的.
12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在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是“沿着直线”和“速度不变”.“沿着直线”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在这里是指速度的大小不变,因为“速度”包括两个因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而前面已经有“沿着直线”,即运动方向不变了,所以,这里就指“速度的大小”了(注:初中物理不提“矢量”一词).因此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运动快慢不变、方向不变.还要强调:①“快慢不变”:指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如,某物体以60m/min的速度运动,它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不一定,它可能是匀速运动,也可能是变速度运动.②“方向不变”:指相对于同一参照物而言.
2热学部分
21影响熔点的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56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括号中标有标准大气压,可见晶体的熔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就会问:老师,熔点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分析:熔点的高低是晶w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晶体物质的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还和外界的气压(压力)大小及含杂质的多少有关.气压越高晶体的熔点也越高;含杂质越多,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在结冰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冰的熔点).因此影响熔点的因素有:①熔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②熔点与大气压有关;③熔点与内含杂质多少有关.
22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分析:(1)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温度:温度是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物体的质量:质量决定分子数目.内能就是由微观势能和微观动能所决定的,即质量和温度都影响物体内能.一般说来,在温度相同、物态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大的物体内能高.但是在温度不确定时,质量大的物体内能就未必高了.
③物体的体积:体积决定了分子势能(相互作用力不同).分子平均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分子间距离改变时,分子平均势能也随之改变(类似于弹簧);宏观上物体体积改变(分子间距离改变),则物体的势能通常改变.在其他量不变时,体积越大内能越大,因为分子动能不变,分子之间的间隙大,分子势能大,所以内能就大.
改变体积可以改变内能的时候是因为体积增大对外做功释放能量,从而引起内能变化.但有的时候体积变化内能也不一定变化,例如在绝热的情况下让气体在真空中膨胀,其内能不会改变.
④物体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不同,其分子间的结构不同,即密度不同.因此,分子运动及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就不同,所以内能不同.
⑤物体的状态:物体的状态不同,其分子运动及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就不同,所以它们的内能就不同.如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水比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冰的内能大;质量为1kg、温度为100℃水蒸气的内能比质量为1kg、温度为100℃水的内能大.
(2)内能的特点
①整体性:从内能的定义可知,是整个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是“少数分子”,更不是“单个分子”. “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是谈不上内能的,所以内能具有整体性.
②普遍性:因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对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这就是它的普遍性.
③难测性:由于内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有的因素无法用宏观的方法进行测量,所以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内能的具体值.
23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分析:①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大小,这是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②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热学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强调:“不是不同,而是一般不同.”如冰和煤油虽然物质不同,但它们的比热容是相同的.同种物质在状态一定时,其比热容是相同的.
③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热惰性[1].比热容越大的物质越不容易传递热量,因此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热的惰性,也就是说,比热容大小是温度变化快慢的难易程度的一种体现.如:c铁
④比热容描述单位质量的物质容纳热量本领的物理量.可以简单理解为“热容量(热的容量)”、“热的容器”.比如,c铁=046×103 J/(kg・℃),c铝=088×103 J/(kg・℃),质量都为1kg的铁和铝,温度都升高1℃,铝就可容纳088×103 J的热量,而铁只能容纳046×103 J的热量,铝的 “热容量”几乎是铁的 “热容量”的二倍.
⑤比热容的大小只跟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温度、位置以及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无关.
24比热容与比热
分析:比热容和比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理概念.
比热容的大小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物质的比热定义是一定质量的物质升高一定的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与相等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吸收热量之比.比热就如同动摩擦因数一样,不过是一个无量纲的因数(系数)而已.比热容才是描述单位质量的物质容纳热量本领的物理量.
3力学部分
31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速度的改变,而速度是包含两个因素:速度的大小、速度的方向.所以只要速度的大小或速度的方向两个因素之一发生改变,那么它的速度就发生了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如匀速转弯的汽车,其中“匀速”是指速度的大小不变,而“转弯”则是指速度的方向在改变.所以“匀速转弯的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32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分析:(1)弹力产生条件:从弹力的定义可知弹力产生的条有两个:⑴要接触;⑵要有挤压(即要有弹性形变).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例如在图1甲中,挨着墙立在墙边的砖与墙之间并没有力的作用,因为它们虽然接触了,但它们之间没有挤压;在图1乙中,用一根轻弹簧把两个球连接起来,放在水平面上,当它们稳定后,球与弹簧之间没有力的作用,因为它们虽然接触了,但弹簧的长短没有发生变化.
(2)弹力的三要素: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胡克定律:f=-kx).弹簧(橡皮筋)中弹力大小遵循胡克定律,F=kx;非弹簧中的弹力一般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高中)]解答.
②弹力的方向: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例如,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绳子中拉力方向沿绳子方向.
③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
33弹力的作用点
分析:弹力的作用点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物体间是面与面接触: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并垂直于接触面(如,一个粉笔盒放在讲桌上,如图2所示);(2)如果物体间是点与面接触:作用点在切点,并垂直于切面(如,一个铁球放在课桌上,如图3所示);(3)如果是点与点接触:作用点在切点,并垂直于切面(如,放在篮球筐里的篮球,如图4所示).
34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直线运动状态.
分析:(1)“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固、液、气;大到天体,小到微粒).
(2)“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指物体所处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等效于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3)“总”:指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即由初始状态决定,也就是说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就保持运动状态;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就保持静止状态.
(5)“保持”:指物体不受力时,一直静止不动或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5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分析:理解惯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物体无论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状态改变与否,地理位置、温度及物态变化与否都具有惯性.
(2)惯性有大小,可以用质量来量度,而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它的惯性就越小.
(3)惯性又叫惰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所以惯性又叫惰性.惯性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惯性小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易改变.
(4)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或“物体受到惯力的作用”.
(4)口溜: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36力和运动的关系
分析:在讲“力和运动的关系”时,这个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力,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如果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合力不为零,那么物体就做变速运动;从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和运动的关系
F合=0,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F合≠0,加速运动状态,F与v的方向一致减速运动状态,F与v的方向相反
37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分析:(1)产生条件:从摩擦力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产生条件有四个:①要相互接触;②要有挤压(即要发生形变,或有压力);③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④接触面要粗糙(光滑表面无摩擦力)而且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跟物体相对于接触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作用: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对摩擦力的概念的认识中的关键词: “相对”二字,少了“相对”二字的说法就是错的.
38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分析:①能量简称为能;②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密切的联系,功是能量的一种量度.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一般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③能量定义中的关键词:“能够做功”.能够做功≠正在做功.
4电学部分
41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
分析:半导体具有哪些特殊性质?
(1)热敏性:当环境温度升高一些时,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就显著地增加;当环境温度下降一些时,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就显著地下降.这种特性称为“热敏性”.利用半导体的电阻率[2]与温度的关系可制成自动控制用的热敏元件(热敏电阻).
(2)光敏性:当有光线照射在某些半导体时,这些半导体就像导体一样,导电能力很强;当没有光线照射时,这些半导体就像绝缘体一样不导电,这种特性称为“光敏性”.利用它的光敏特性可制成自动控制用的元件,像光电池、光电管、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和光敏电阻等.
(3)掺杂性:半导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性质,如果在纯净的半导体物质中适当地掺入微量杂质测其导电能力将会成百万倍地增加.利用这一特性可制造各种不同用途的半导体器件,如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等.
(4)压敏性:有的半导体在受到压力后电阻发生较大的变化.用途:制成压敏元件,接入电路,测出电流变化,以确定压力的变化.
(5)气敏性:主要是半导体气敏材料需要在一定温度下对待测气体有足够的吸附,气体分子可以充分在气敏材料表面(及晶界)扩散,引起材料的热电阻变化,这时测量电路就可以测量的准确. 简单的说就是不加热气敏材料不够“灵敏”,有待测气体时材料本身电阻变化幅.
42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分析:⑴在讲这个定律时,一定要强调定律中的“隐含条件”.即前者是在“电阻一定时”,后者是在“电压一定时”.
⑵公式中的I、U、R具有同一性.即①对同一段电路;②对同一时刻.不能张冠李戴.
5光学部分
51光线
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的直线(用实线表示).
分析:光线是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的直线,其实,只有大小不同的光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光线,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特点,借用了几何中的直线,属于建立模型法的研究方法.
52人眼看物体的原理
分析:在讲光的反射时,首先就必须知道人眼看物体的原理.
(1)必须有光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看见物体;
(2)人眼看东西是按光沿直线传播的;
(3)人眼睛确定光源的位置时应用“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53特性与属性的区别
分析:属性是指事物在任何条件下具有的性质,是所有物质共有的性质.如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因为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因为质量不随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等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因为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还有长度、速度、温度等等.
特性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的性质.通常条件变化时,这种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如状态是物质的特性,因为状态与温度有关;熔点是晶体的特性,因为熔点与种类、压强及参杂等有关;沸点是液体的特性,因榉械阌胍禾灞砻娴钠压有关;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因为密度与温度、状态、压强等有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因为比热容与状态等有关;热值是燃料的特性,气体料的热值与压强有关;电阻是导体的特性,因为有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会出现超导体.音色是发声体的特性,因为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注:
[1] 热惰性:就是指物体的蓄热和导热的一个基本关系.
[2]电阻率: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米的导体在常温下(20℃时)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特性.
参考文献:
[1]主编:彭前程,副主编:杜敏.《八年级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主编:彭前程,副主编:杜敏.《八年级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