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定义范文

时间:2023-08-17 15:53: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低碳经济定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低碳经济定义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 定义 内涵

低碳经济的定义与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

《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核心是低温室气体排放,或低化石能源的经济,低碳经济是能够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学者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鲍健强(2008)等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刘细良(2009)强调低碳经济是人类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一种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可持续经济;是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金乐琴(2009)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一致,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有密切联系。

尽管学者们对低碳经济定义的表述方法不尽相同,但各个定义所包含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笔者认为低碳经济定义可概括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1.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也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化石燃料燃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地表将变热,由此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2.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经济革命。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经济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这场能源经济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由以高碳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二是由高碳型黑色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与无碳型绿色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

4.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控制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主要途径有四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碳捕捉和封存技术;发展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目前,这四条途径都存在着明显的技术瓶颈。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必须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没有技术创新,低碳经济不过是人类的一个“美好幻想”。

5.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工业社会发展初期,使用的能源全部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高碳能源,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称为高碳经济。随着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不断认识,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不断反思,人类逐渐认识到要摒弃18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与高碳经济的比较见表1。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辨析

(一)相关概念的涵义

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目前没有公认、确切的定义。通过搜集、比较各种定义,笔者认为,循环经济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一般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作为操作准则,简称为“3R”原则。减量化原则,即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在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即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即废品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特征。

2.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目前也没有公认、确切的定义。通过搜集、比较各种定义,笔者认为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从这个定义上引申,绿色经济有两种涵义。

第一种涵义是指经济要环保,即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例如,钢铁、造纸等行业,用落后的方式生产是高排放的,因而不是绿色经济;而用清洁技术生产,就属于绿色经济。第二种涵义是指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经济利润的一个来源。例如,新能源开发、绿色食品研发等活动,可以带来新的利润。

以上两种涵义分别强调了绿色和经济两个方面,它们的共同点是同时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生态经济。关于生态经济目前存在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二是生态经济强调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就如生态系统一样是密闭循环的,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以及能量守恒。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来看,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各国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仅是一种趋势。

(二)低碳经济等概念的异同

1.低碳经济等概念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根源相同。现代工业社会既是一个技术发达、经济腾飞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现代工业发展引发出严重的环境危机,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和枯竭、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短缺、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酷事实,迫使人类不得不反思和重新审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关注环境,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都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

理论基础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并不单纯地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交叉边缘性概念,具有综合性特征。外部不经济理论、生态大系统理论、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原理、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概念重要的理论基础。

技术手段相同。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宏观技术手段和微观技术手段。宏观技术手段是构建生态产业园区。生态产业园区是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多种产业,按照物质循环、生物和产业共生原理组织起来,构成产业链和产业网,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微观技术手段是采用环境无害化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

最终目标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低碳经济等概念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视角不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要求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主要目的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关注的是提高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所有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所有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其中包括碳排放量的最小化;绿色经济强调关爱生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经济注重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和地球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操作性不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可操作性存在很大差别。低碳经济的涵义最为具体―降低碳排放量,最具有操作性;循环经济提出了“3R”原则,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涵义较为宽泛,没有说明如何实现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仅根据涵义不能确定如何实现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

所属的层次不同。根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各自研究的视角和可操作性,可以将这四个概念进行如下结构性定位:绿色经济最不具体,研究的范围最大,为最高层次的概念,包含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次之,包含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并列并有一定的交叉,为低层次的概念(见图1)。

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完全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完全相同。低碳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减碳、碳交易市场、碳税、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政策等。循环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等。绿色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绿色GDP、绿色产业、绿色贸易壁垒、绿色金融、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生态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经济区、城市生态经济、农村生态经济等。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研究的领域与其他三个概念研究的领域差别较大。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08(3)

2.曹海霞,张复明.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0(3)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4.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篇2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59-02

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改变现有资源依赖的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的高碳型增长向低碳化发展转型,摆脱世界各地资源型区域最终走入“资源诅咒”的铁律,对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结构调整、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二、平顶山市发展低碳经济十分必要和紧迫

平顶山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多年来凭借辖区内丰富的矿藏资源,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开采加工工业为主体,煤炭、钢铁、电力、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资源型经济城市。多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和低效、粗放的生产方式,为平顶山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代价、环境代价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

(一)走低碳促经济转型之路的现实意义

1.发展低碳经济是迈向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直接相关的是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平顶山市大气环境质量较差,大气月平均降尘量为11.54t/km2,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为224天,较全省平均水平低45天。更有触目惊心的统计推算,平顶山市民每人每年吸入的煤灰粉尘相当于两个煤球,而空气中这些有害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均来自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污染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煤炭属于“高碳”能源,平顶山工业经济的煤炭依存度很高,约70%以上的一次能源生产依靠煤炭,电力也基本全部依靠燃煤火力发电,区域内缺少石油、天然气等“低碳”能源,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大量输出,又增加了单位GDP的碳强度,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避免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弊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3.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在目前平顶山市的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服务业比重偏低;而工业结构中,高碳的重化工业占工业比重的70%左右。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其发展有合理的一面。因此,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成为提高平顶山城市竞争力、应对生态恶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在实现城市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平顶山市不能再走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必须选择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目标。而发展低碳经济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

(二)推广低碳经济仍存在制约因素

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但结合平顶山市的实际情况,还应客观地认识到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1.经济结构重型化、粗放化问题比较明显。虽然近年来平顶山市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区域振兴规划等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但全市经济结构重型化、粗放化、单一化、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

2.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发展中的“高碳排放”积重难返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平顶山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传统产业仍占大头,在产业结构中仍是主体,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高碳能源消费仍将持续增长。而大量采煤使地表塌陷、农田受损、水土流失;采选产生的煤矸石和粉煤灰堆积占用大量耕地,破坏煤矿区土地与生态;矿井水和洗煤水排放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虽然经济转型规划得当、政策执行有力,但效果相对政策的时滞性,使这些问题短期内仍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自然资源结构性缺陷,决定了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平顶山市目前已知矿产资源57种,除煤和盐外,其余矿产储量优势不明显,低碳能源选择有限。以火力发电为例,每燃烧1吨煤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每吨多30%,比天然气每吨多70%。自然资源结构的缺陷决定了平顶山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以煤为主的“火电”和“高碳”排放的局面,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低碳经济的限制不可忽视。

三、平顶山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主要策略

1.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利用的“降耗提效”。要大力开展资源节约行动,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加强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工矿企业合理延长产业链条,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

2.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节能之外的另一个实现减排的主要途径。要控制煤炭的过快增长,大力发展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发展低碳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未利用能源、清洁能源比例对平顶山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要发展三类:1、工业节能。重点实施工业用电设备节电工程、能量系统优化节能工程等。2、推进建筑节能。引入建筑物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减少建筑施工能耗;大力开展节能建筑示范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等。3、是交通节能。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型车辆应用,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3.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服务业。围绕摆脱对矿产资源的高度依赖,在工业内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等高加工度产业替代能源原材料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集中财力、人力,对重点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链条精心扶持,带动一批成长速度快、规模效益高的产业项目,引领产业升级,带动全市经济整体提升。推广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是低碳能源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平顶山可再生资源丰富,如太阳能、光能、风能、水能、沼气能等低碳能源,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目前要重点推进两类产业发展:(1)“绿色金融业”。又称“环境金融”或“可持续性融资”,指通过绿色金融业务,将资源和环境保护变量纳入考量范围,即在投融资行为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2)环保产业。加快大气污染整治、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重点领域发展,提高电子垃圾、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率。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其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4.倡导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将低碳发展纳入城市规划。发展低碳消费是建立低碳发展模式的一条重要途径。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各种措施,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等相关知识和发展理念,倡导良好的出行习惯、节约的消费习惯的用能习惯,引导市民逐步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在服务行业、公用设施、公务活动、住房、汽车及日常生活消费中要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每个公民自觉养成节能、节水、节电、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消费模式。将“低排放、高能效”的要求纳入城乡总体发展规划。提出并逐步完善低碳城市规划策略,从“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公共交通导向”以及“土地集约使用”等方面进行低碳城市规划的探索。此外,农村地区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值得重视。可持续地发展农业、林业以及生物燃料不仅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也有利于为农村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筹集资金,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平顶山人民政府.平顶山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BL\OL].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平顶山发展低碳经济与促进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考[Z].

[3] 蒋寒.平顶山市以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纪实[N].科技日报,2011-09-03.

篇3

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离不开碳排放量的脱钩理论,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的降低这样一个过程。无论是哪个国家,通过建立相关的脱钩指标,都能够对这一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变化政策进行有效地检验,以验证其是否合理,是否低碳经济。而制定合理适用的脱钩政策则离不开对于导致脱钩的众多因素的合理分析和寻求。

我国的低碳产业联盟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为了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而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同时减少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产业联盟指出为达到低碳经济可以采取一系列现代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可以通过产业转型,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还可以通过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及从整体环境制度上进行创新等。除了低碳产业联盟,CCICED等均对低碳经济的定义给出了一定的描述。国外研究也指出,低碳经济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与低碳排放两者之间找到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在本文中,我们则认为低碳经济就是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既建立起低碳技术体系、能源体系以及产业结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碳生产力,最终有效降低碳排放量,保证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评价指标体系

(一)体系构建作用

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体系构建主要是为了对不同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全面、合理和客观的评价,从而根据不同区域的低碳发展水平,分析具体影响该区域低碳水平的因素,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低碳措施来指导该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首先通过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对不同区域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合理全面的评价,同时能够对该区域未来的低碳发展进行较为客观的预测。其次,通过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从根本上分析和评估出影响经济发展与低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因素,能够有利于决策者根据实际是影响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低碳决策和措施,指导不同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最后,通过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使决策者较为宏观地看到不同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低碳经济水平较为薄弱的区域发展,并借鉴低碳经济水平较好的区域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的整体低碳发展水平。

(二)构建基本原则

低碳经济发展系统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综合体系,其中涉及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包括环境、社会、资源、经济等众多方面,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环节,这就决定了对于该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如综合系统原则、针对目标原则、动静态结合原则、主导可操原则、全面整体原则以及科学科比原则等。

(三)指标的选择

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一共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共三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是综合评价指标,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四个内容,即碳排放指标、经济指标、环保指标以及能源指标,通过对二级指标的确定,能够为三级指标的确定指明一定的方向。比如,通过二级指标碳排放指标的确定,能够确定出相关的三级指标,包括居民生活碳排放率,碳强度,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碳排放率等。这些三级指标均为逆指标。其中居民生活碳排量与居民消费支出的比值即为居民生活碳排放率,而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碳排放率分别为该产业碳排量与该产业的总产值比值。二级指标能源指标的确定,能够进一步确定出相应的三级指标,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占据的比例以及能源强度。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重为正指标,其余两项为逆指标。能源强度即能源消耗总量与GDP的比值。二级指标经济指标的确定能够进一步确定出相应的三级指标,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以及人均GDP。其中第二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为逆指标,其余三项均为正指标。GDP与人口数的比值即为人均GDP。二级指标环保指标的确定能够进一步确定相应的三级指标,包括城镇建成区绿化、湿地、森林的覆盖率,环保投资指数、三废治理投入产出值以及R&D经费投入强度。其中三废治理投入产出比为逆指标,其余各项均为正指标。

(四)评价方法选择

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确定必须尽量本着科学合理适用的原则。最常用的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包括Delphi法(德尔菲方法)、AHP法(层次分析法)、粗糙集方法、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MFA(物质流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等。每种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既有它的优势之处,也有其不足之处,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针对具体情况选择最为适用的方法。其中,聚类分析法是以距离为分隔依据将评价数据分为多种类别,通过多元化的统计方法,不断缩小同类评价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同时不断放大不同类别评价数据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类别的评价指标进行类别内系统的、全面的、较为客观和合理的数据分析和比较。下面主要就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多个区域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从而针对各个区域的低碳发展水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发展策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聚类分析法评估探讨

(一)聚类分析方法体系

聚类方法就目前而言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体系,常见的包括非层次聚类、层次聚类以及智能聚类这三种聚类方法。层次聚类方法就是以距离作为评价的标准依据,通过对距离的定义以及计算,将不同范围内的距离段定为不同的评价类别,将各个评价结果归至不同的类别内,或者是先将全部的评价数据均归到一个类别内,然后在根据实际距离的远近和标准等将不同的数据分开类别进行统计。

(二)层次聚类法步骤

首先将评价的全部数据分别归为一类,将归为多类的数据依据距离相关定义,对距离进行定义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比如组间平均距离法、最短和最长距离法、离差平方和法等。不同的距离定义方法会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有所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尽量保证不用类别间的相似样本。其次,进行数据的合并,即将对于定义出的距离最近的两类数据进行合并,这样原先的类别数量就减少了一个,在这种条件下,继续对新类别进行相关距离以及相似度的计算,进而形成一个跟之前距离矩阵不相同的新的距离矩阵。然后,按照这个步骤进一步对最接近的定义距离内的数据进行合并,且对形成的类别进一步进行相关距离以及相似度的计算,进而形成新的距离阵,以此类推,每一次新的类别都比前一次的数量要少1。直至最终所有的数据都合并为一个类别。最后,进行根据画出的谱系图进行相关的结果评价。

(三)方法应用探讨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采用的软件为SPAA13.0。通过对我国多个省区进分析,得出不同省区的低碳发展水平。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方法(AnalyzeClassifyHierarchical Cluster);(2)选择变量(分别将省区以及Fac_1、Fac_2…Fac_5导入到Label Case by框与变量框中);(3)选择统计量(间距选择Minkowski、聚类方法选择Ward’s Method、选择绘图为系统树状图、选择Zscore标准化。(4)选择解的范围;(5)输出并分析结果。

(四)最终策略分析

通过将我国多个省区划分为五类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各类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可以得知,从整体而言,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同国外相比,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该从国家宏观调控着手,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低碳经济水平,制定不同的制度和措施,加快我国低碳经济进展。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保证低碳经济发展能够在有利的环境中得以健康快速发展,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强制性手段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我国应该放眼于国际,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加强与低碳经济强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同互通,拉近我国同国外低碳经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使我国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一同并肩作战,应对气候变化。另外,我国应该加强对企业排污的控制,通过调整市场体制和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和促进企业进行低碳经济发展,降低企业排碳量。最后,我国还应该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低碳经济发展不是依靠个别人、个别部门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依靠全民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进行低碳排放。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工业建设和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取得这些成绩的代价就是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低碳经济,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切实落实低碳排放,从而保证全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低碳经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有必要开展低碳会计的核算,低碳会计作为新兴的会计领域,其含义为“主要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既满足国家对企业低碳责任的要求,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1]碳排放、碳交易及报告披露均离不开低碳会计,它的出现是低碳经济的需要,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碳排放权是资产还是费用的问题,大多数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根据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IASC)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于资产的定义,碳排放权应当做资产,而不能作为费用核算,但是碳排放权是何种类型的资产,学者们一直存在争论。[2]Wambsganss和Sanford认为,购买的预期用于补偿以后实际排放的污染物的排放权可以划分为存货。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碳排放权应被当作有价证券,如Sandor和Walsh。然而Ewer是这样认为的,碳排放权应该被当作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因为它具有无形资产的一些特征。[3]而法国企业运动联盟(MEDEF)却认为,排放权的几个特点明显符合存货的定义,不能够因为排放权不具备实物形态这一事实就认定其为无形资产,而不是存货。而对于计量,Stefan Schaltegger和Rogerburritt(2000)认为,应运用现行市场价值进行计量。

我国的研究大部分参照西方国家的做法,在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上,王艳、李亚培认为,碳排放权具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征,应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张红梅则借助国外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可交易排放权的概念,认为应当把可交易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并采取多重计量属性;郝玲、涂毅建议抛开排放权的问题,直接把与CDM相关的费用成本等都纳入其他业务核算。

(二)碳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低碳会计的核算,首先离不开碳资产,碳资产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和社会性,作为一个企业,不仅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价值,而低碳会计的核算,有利于了解碳资产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今的社会,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各个国家都着力于研究低碳经济,探讨低碳经济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我国,低碳经济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碳资产会计问题的研究,关系着我国的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着在国际上承担碳减排任务的重大使命。具体来讲,碳资产研究的意义如下

1.为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011年2月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碳减排”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引导企业改变观念,提升对碳资产和负债理念的认可度,将碳资产纳入财务报表体系,进行“碳会计”盘查,鼓励在资产负债表中加入碳减排科目。因此,如何在会计核算上对碳资产会计进行确认和计量,怎样做会计分录,如何在会计报表上对碳资产进行列示及碳资产的披露等这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试图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建立低碳会计核算模式,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制定碳资产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提供参考依据,促使全球节能减排目标的更好实现。

2.有利于企业对自身价值的正确定位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时代,企业是作为一门科学的会计学所关注的主要组织形式,它们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然而,当今是时代是低碳经济的时代,企业必须正确的衡量自身的价值,不仅仅是报表上的数字,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节能减排的任务,更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更新观念,明确定位,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而如何进行定位,碳资产的会计处理至关重要,通过碳资产的核算和计量,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财务状况信息,客观公正的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达到对自身价值的准确定位。

二、碳资产会计问题初探

(一)碳资产的定义

篇5

“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出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对企业经济活动和内容产生影响,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很好地利用这一经济形势,能很大程度地提升公司本身竞争优势、市场份额及其利润各方面,如此一来,为了保证碳数据的质量,碳会计则为基础。碳会计最早是在2008年,由Stewart Jones教授提出的,他将碳排放、交易及鉴证等的会计问题称之为碳排放及碳固会计,即碳会计(Carbon Accounting),随着低碳经济的风靡,随即出现了低碳会计。结合现代会计的含义,对低碳会计定义为一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减排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科学。其作用在于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披露社会效益,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实现企业绿色利润最大化。与传统会计体系相比,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报告及其披露均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一、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目标

从低碳经济下会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看,低碳会计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目标,即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利用会计手段,促使会计主体通过技术创新、能源开发等各种手段进行低消耗、低排放生产,在生产中要自觉地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并积极治理污染,降低环境污染,最终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并发展生态经济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第二层次是具体目标,即充分披露有关会计信息,满足决策的需要。如提供与碳会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相关的会计信息,即披露环境资源流存量、资源资产的分布和变化;了解环境资源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了解环境投资金额、投资管理情况;了解环境费用支出金额及其具体用途等。使得政府能及时了解企业在环境保护,资源减耗方面的执行情况;使投资人、债权人和企业管理层能够充分了解企业低碳会计实施情况,为他们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

二、低碳经济下的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

低碳会计下的会计主体假设既要秉承传统会计假设,又要赋予新的内涵,所以低碳经济下会计主体假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企业核算时,将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环境资金,企业内部的资源消耗,污染事项,等都考虑在内;另一方面,从全球的角度而言,环境问题是共同关注的话题,所以也要充分考虑本会计主体同整个社会及其他会计主体关于环境问题的联系,从宏观层面把握环境问题。

(二)持续经营。

传统会计中,该假设认为企业以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进行会计核算,但企业走上低碳道路,最重要的就是要减少碳排放量,维持生态平衡,节约资源,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假设是低碳会计构建的基本前提和根本性约束。

(三)会计分期。

将一个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平均划分为连续的期间,称作会计期间。在低碳经济下,会计也需要分期,但要不仅要涉及到传统的会计周期,还要考虑到企业污染治理周期,而且许多降低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支出很难正确分摊得到各个收益期中。所以说对低碳会计而言,环境保护收益期的确认和计量将会是会计分期的一个重要依据。

(四)计量假设。

货币是主要的会计计量单位,但是对于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核算有的可以用货币计量,有的却不能用货币计量的。

例如涉及到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由于存在一个范围和年限问题,很难用货币来衡量。这就要求会计计量的形式多样化,不仅仅包括货币计量模式,同时应该包括实物计量模式,劳动计量模式等非货币模式。对于企业的碳排放量,应当设定碳单元,用以计量企业的减排量。并且对每一碳单元根据国际市场价格情况,核定每一碳单元的价格,从而可以将企业的碳排放量纳入企业的利润表中进行计量。但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量化到报表中,这就导致企业业务很难用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计量,就必须提供财务报表之外的低碳经济对环境的会计报表,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充分性和各会计要素的可比性。

三、低碳经济下的会计要素确认

企业业务范围内与低碳经济行为相关的项目应当相应地计量并计入六大会计要素中,结合传统会计的定义,对低碳经济下的会计要素做如下定义:

低碳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预期能为企业提供低碳处理和环境保护的资产。其主要内容为:为进行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处理污染而购置的专门设备或者兴建的场所;为低碳生产购置的日常材料或低值易耗品;为低碳治理和保护而专门购入的专利技术等。

低碳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且与低碳生产相关的现时义务。其主要内容为:为进行低碳生产,清洁能源利用而发生的长、短期借款、应付的资源环保税费、治理环境发生的应付账款等。

低碳权益指企业所拥有的清洁能源、治理资本、接受的环保投资或捐赠、节能环保基金等。

低碳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可直接归集于节能减排、能源节约所形成的非主营业务收入、低碳环保奖励等。

低碳成本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节能减排、低碳生产而发生的支出。如低碳生产而形成的工、料耗费;环境保护治理费用、补偿费用,低碳设备的折旧费用等。

低碳利润指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低碳收入扣除低碳成本、税金后的净额,反映企业低碳效益。

四、低碳经济下的财务报告与披露

会计信息的披露通常包括两种形式,财务报告和单独报告。低碳经济下的会计信息披露也不外乎这两种形式:

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将能够以货币形式量化的低碳信息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在相应的科目中,并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形式体现出来。对于一些无法以货币形式量化的信息,则在附注中增加低碳会计信息,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存货-碳含量,在损益表中单独列示碳消耗费用,像低碳项目、产品含碳量等信息也可在附注中列报。在附注中,还可以用财务评价指标来披露低碳信息。

二是单独报告,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信息。对于无法量化的项目可以编制单独的“低碳情况说明书”。可以采用数量、文字、图形和技术指标结合的方式;既简便又容易操作更直观地企业的低碳信息。这种方式既能更好的反映企业诸如能源消耗强度,污染治理支出,环境保护措施等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同时还能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要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低碳会计体系。将低碳经济用合适准确的会计语言表达出来,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窦春志.加强绿色会计发展助力低碳经济发展[J].今日科苑,2010(10)

篇6

从低碳经济下会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看,低碳会计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目标,即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利用会计手段,促使会计主体通过技术创新、能源开发等各种手段进行低消耗、低排放生产,在生产中要自觉地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并积极治理污染,降低环境污染,最终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并发展生态经济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第二层次是具体目标,即充分披露有关会计信息,满足决策的需要。如提供与碳会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相关的会计信息,即披露环境资源流存置、资源资产的分布和变化;了解环境资源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了解环境投资金额、投资管理情况;了解环境费用支出金额及其具体用途等。使得政府能及时了解企业在环境保护,资源减耗方面的执行情况;使投资人、债权人和企业管理层能够充分了解企业低碳会计实施情况,为他们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

二、低碳经济下的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

低碳会计下的会计主体假设既要秉承传统会计假设,又要赋予新的内涵,所以低碳经济下会计主体假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企业核算时,将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环境资金,企业内部的资源消耗,污染事项,等都考虑在内;另一方面,从全球的角度而言,环境问题是共同关注的话题,所以也要充分考虑本会计主体同整个社会及其他会计主体关于环境问题的联系,从宏观层面把握球境问题。

(二)持续经营。

传统会计中:该假设认为企业以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进行会计核算,但企业走上低碳道路,最重要的就是要减少碳排放量,维持生态平衡,节约资源,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假设是低碳会计构建的基本前提和根本性约束。

(三)会计分期。

将一个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平均划分为连续的期间,称作会计期间。在低碳经济下,会计也需要分期,但要不仅要涉及到传统的会计周期,还要考虑到企业污染治理周期,而且许多降低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支出很难正确分摊得到各个收益期中。所以说对低碳会计而言,环境保护收益期的确认和计量将会是会计分期的一个重要依据。

(四)计量假设。

货币是主要的会计计量单位,但是对于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核算有的可以用货币计量,有的却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例如涉及到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由于存在一个范围和年限问题,很难用货币来衡量。这就要求会计计量的形式多样化,不仅仅包括货币计量模式,同时应该包括实物计量模式,劳动计量模式等非货币模式。对于企业的碳排放量,应当设定碳单元,用以计量企业的减排量。并且对每一碳单元根据国际市场价格情况,,核定每一碳单元的价格,从而可以将企业的碳排放量纳入企业的利润表中进行计量。但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量化到报表中,这就导致企业业务很难用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计量,就必须提供财务报表之外的低碳经济对环境的会计报表,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充分性和各会计要素的可比性。

三、低碳经济下的会计要素确认

企业业务范围内与低碳经济行为相关的项目应当相应地计量并计入六大会计要素中,结合传统会计的定义,对低碳经济下的会计要素做如下定义:

低碳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预期能为企业提供低碳处理和环境保护的资产。其主要内容为:为进行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处理污染而购置的专门设备或者兴建的场所;为低碳生产购置的日常材料或低值易耗品;为低碳治理和保护而专门购入的专利技术等。

低碳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且与低碳生产相关的现时义务。其主要内容为:为进行低碳生产,清洁能源利用而发生的长、短期借款、应付的资源环保税费、治理环境发生的应付账款等。

低碳权益指企业所拥有的清洁能源、治理资本、接受的环保投资或捐赠、节能环保基金等。

低碳收入指企业在曰常活动中形成的,可直接归集于节能减排、能源节约所形成的非主营业务收入、低碳环保奖励等。

低碳成本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节能减排、低碳生产而发生的支出。如低碳生产而形成的工、料耗费;环境保护治理费用、补偿费用,低碳设备的折旧费用等。

低碳利润指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低碳收入扣除低碳成本、税金后的净额,反映企业低碳效益。

四、低碳经济下的财务报告与披露

会计信息的披露通常包括两种形式,财务报告和单独报告。低碳经济下的会计信息披露也不外乎这两种形式:

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将能够以货币形式量化的低碳信息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在相应的科目中,并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里表等报表形式体现出来。对于一些无法以货币形式量化的信息,则在附注中增加低碳会计信息,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存货-碳含量,在损益表中单独列示碳消耗费用,像低碳项目、产品含碳量等信息也可在附注中列报。在附注中,还可以用财务评价指标来披露低碳信息。

篇7

0引言

篇8

低碳经济就是运用各种手段降低高碳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量,降低大气受污染的程度,使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能够共同协调统一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碳排放量最小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低碳的理念,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三赢的必然选择,又是我国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的要求。在企业中创建碳会计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满足低碳经济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应负有的环保责任,有利于企业的后续良性发展。

一、排污权交易与碳会计

排污权交易又称排放权交易,就是指交易排污许可证,此定理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提出,最初是应用于控制水污染。排污权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排放污染物的量在不超过允许值的基础上,污染源之间能够以货币交换的方式进行排污量的调剂,进而降低排污量,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排污权的发展,尽管为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适合的机会,但是也将一系列难题带给了会计,会计必须要面对的是当排放权作为能够交易的商品后,在进行计量、确认、披露和审计时,会计系统将如何处理。在最初的排污权交易中,二氧化碳是其中一个交易项目,处理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的方法主要是将其归入到排污权会计框架内,利用排放交易机制来进行处理,因此对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的会计处理也是根据不同的排污权属性进行负债或资产的入账确认。随着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其相关的会计处理体系正在不断地规范和成熟,国内外学者也对碳会计进行了许多的探讨。归纳之后得出,碳会计就是一门新兴学科,通过实物计量、货币计量和文字描述,以能源环境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企业低碳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描述,对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的数据进行确认和计量,并对其利用自然资源的效率进行考核,对企业的社会效益和自然资本效率进行披露。一些学者认为碳会计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排污权框架,应当基于二氧化碳的排放,设置相关的社会责任碳账户,确认和计量其中的风险。也有学者在其中加入了碳固和鉴证的思想,认为在排放市场中碳账户的鉴证应当在交易前由第三方独立进行。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应当将其定义为碳经营会计,也就是在全球温室效应上升的趋势中,企业应该如何管理成本、规避风险以及对企业碳排放交易的发展战略进行确定。

二、构建碳财务会计体系

(一)碳排放权的确认和计量

对排放权的计量和确认是碳会计的核心,从资产定义层面进行分析,碳作为特殊的经济资源,其相关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流入企业,并且能够对其价值和成本进行可靠地计量,所以,碳排放权已被定义为资产。但是在对其资产的种类定义时,却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出现了三种观点,分别将其归入了存货、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观点一,将碳排放权看做是一种存货:美国相关委员会为了履行排污量而产生的法定义务,出台了USofA(统一账户体系),将排污权看做是一种存货,但是其观点的存在依稀有不符合存货定义的地方,存货通常情况下都是一种有形资产,排污权却是无形的资产形态,尽管排污权主要是其履行法定义务的途径,但其在生产的过程中,并不一定是必需的。观点二,将碳排放权看做是一种金融资产:排污权在欧美的交易市场较为活跃,并且还有做市商机制,除了企业参与交易,做市商为了投资增值也会参与交易,随着其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其投机性也随之增加,由此可见,排污权基于投资交易时,其类似于金融资产。观点三,将碳排放权看做是一种无形资产:排污权并不具备实物形态,其主要具备的是无形资产的特点,排污权的交易在我国并不活跃,市场流通性较差,在二级市场中购买排污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参与交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排放超额而遭受处罚,通常会降低实际的排污量,使其可对应购买的排污权配额,由此看来,排污权是企业排污的必需资产,相当于许可证,其满足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权交易才刚刚起步,有着巨大的潜力,企业对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意见并不统一,但现阶段往往将无形的碳排放权确认为一种无形资产,而随着未来碳经济的发展和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完善,企业会越来越偏向于将碳排放权当作一种投资受益的交易商品,视为金融资产。我国在进行碳排放权的计量时,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为主,辅以其它计量的计量属性。在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时,记入“无形资产---碳排放权”账户,摊销时记“无形资产摊销---碳排放权”账户;而在将碳排放权视为金融资产时,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可以不计算碳排放权的初始净投资,根据稳健原则将其纳入流动性风险,按照公允价值对所有者的权益进行确认,记入“资本公积”账户,处置时设置“投资收益”账户。

(二)构建我国碳财务会计体系的主要措施

1.加强政府和社会的监管机制

企业的存在必然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导致其往往只看得见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没有真正地履行其环境保护的责任,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比如:政府应完善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标准及对未达标企业进行严加惩处的办法;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普及低碳理念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在出台有关于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时,政府应当加大对大规模企业的监管力度,并且随时视察其相关规则的实行情况和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信息媒体应当对环境问题多加关注,关注的重点应该是社会中地位较高、规模较大的企业。另外,为了增强企业降低碳排放量的内部动力,政府可以在财政和税收方面加大对达标企业或优秀企业的政策支持。

2.推广低碳经济和碳会计的相关知识

我国碳会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相当大的一段发展空间,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就需要普及低碳经济和碳会计的相关知识,这需要由政府牵头,大规模地宣传各种低碳发展理念,推广低碳技术和碳会计处理方法,并要求各行各业在国家的监管之下,实施节能减排的措施,企业需将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展情况、排放污染的治理情况等碳会计信息内容进行披露,向各界人士传达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履行的情况。目前,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相较于非重污染行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及环境责任,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并对其加大低碳知识的宣传力度。

3.推动利益相关者对碳会计信息的需求

从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来看,企业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相互关联的,企业的利益不能抛开社会利益而单独存在。通过政府的侧重引导,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随着环境问题的愈发严峻,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员对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愈发地关注,并且逐渐将其作为企业全面价值评估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政府可通过推动利益相关者对碳会计信息的需求来推动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比如:银行在签发贷款时会关注企业的环境行为,考虑环境问题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发展中的企业通过披露更多的碳会计信息,向社会传递企业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品质和企业的信誉,从而建立一个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可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关注。

4.增强会计人员的碳会计处理水平

与碳经济和碳会计在我国兴起相对应的却是该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企业要想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进、研发等方式和手段向着低碳经济模式迈进,就必须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增强会计人员的能力,在企业中构建并完善碳财务会计体系。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的会计人员应在传递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企业低碳环保的理念基础上,加强碳会计理论的学习,依据国外企业的建设案例,详细参考近似企业的构建经验,主动进行碳会计实操方面的探索,统一碳会计处理方法,增强碳财务报告的标准,提高企业碳会计处理的水平,努力披露碳会计信息和社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参与企业管理,帮助企业争取最大利益。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到来是时代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已上升为我国国家的发展战略。本文对碳会计体系在低碳经济下的创建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尚需完善的空间还很大,所以,在未来我们要加快学习和探索的脚步,分析国内的碳排放情况和交易现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进一步构建并完善符合我国企业发展需要的碳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琳.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0).

篇9

李启平(2010)认为产业低碳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切入点,是三次产业的低碳化,即农业低碳化、工业低碳化和服务业低碳化[5]。湖南省两型办的《湖南省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研究》课题中将低碳产业分为三个层次,见表1。该课题组认为从产业活动的结果来看,低碳产业和传统产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产品不仅是产品自身,还包括产品的创意、科研、投资、生产、销售、服务、回收这一系列全过程,以及产生这个产品的各种社会环境,如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的低碳程度、创造环境的低碳程度等。低碳产品、低碳项目、低碳技术、低碳创意、低碳消费都是构成低碳产业活动整体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虽然不同学者对低碳产业的定义不同,但都认同低碳产业应该节能和降低碳排放。学者与政府对低碳产业定义的不统一,导致了低碳产业类别界定的不确定。王军(2011)将低碳产业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相关层和层。核心层包括能源供给领域的产业、碳汇产业和碳交易及其相关衍生产业;相关层包括能源需求领域中直接与能源消费相关的产业,包括工业节能产业、交通节能产业、建筑节能产业等;层包括除此之外的所有需要消费能源的其他产业[6]。蔡林海(2009)认为低碳产业是化石燃料低碳化、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化与低碳化消费、低碳化服务等五大类24个子类[7]。王亚柯、娄伟(2010)认为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与能源、交通、建筑、农业、工业、服务、消费等领域密切相关的产业[8]。湖南省省两型办的《湖南省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研究》课题将我省低碳产业类别划分如表1。两型办另一课题《湖南低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将低碳产业划分为“支持降耗型”和“提高GDP型”两种类型。支持降耗型是提供扎实的硬件设施基础、技术支持和良好服务的产业,其服务了区域社会经济的节能降耗。如工业节能设备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材料业、科技服务、绿色物流;提高GDP型是本身的能耗较低、效益较高,能有效的提高GDP的行业。如文化创意、低碳金融、汽车制造,还有二者结合的产业,如核电配套装备、风电设备制造、太阳能发电设备、智能电网设备、信息服务。从现有文献看,学者及实务部门对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归属低碳产业达成共识,但对其他某些具体行业的划分存在争议。

总结前人观点,本文提出以下低碳产业的概念范畴:低碳产业广义上是指所有存在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和碳排放的产业;狭义特指第三产业及三次产业中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集中运用的行业。其实质是一国产业结构的提升,经济的发展。其发展形式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同一产业内的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由低技术向高技术提升;二是行业的提升,由附加值低的行业向附加值高的行业转换;三是不同产业的提升,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其具体行业分类应视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而定。例如发达国家应采用狭义的定义,其低碳产业的类别标准以高新技术为依据,从三次产业来分低碳产业主要指第三产业;从产业内划分主要是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如第三产业中的金融、科技服务等行业,第二产业中技术领先的行业,产业中所有传统的行业不归属于低碳产业,如第三产业中的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二产业中的一般制造业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大都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碳排放高于发达国家,如果以发达国家的标准来定义及发展本国产业是不现实的,因此,从广义上来定义低碳产业类别,除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类别外,只要本国有技术进步、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行业都可以纳入低碳产业的研究范围,以利于其经济的发展与跨越。

二、湖南省低碳产业的投融资状况分析

低碳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财政性投融资;二是商业性金融投融资,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其次是资本市场融资、发行债券;另外还有民间融资,但比例较小。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欠发达,碳排放权交易、碳期权期货等金融工具进行的投融资活动在湖南可忽略不计,故不列入本文讨论范围。

(一)财政性投融资状况分析

低碳产业的发展,政府层面一般体现为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倾斜,税收的优惠等,而以财政直接出资形式的投融资不占主要地位。以定义的低碳产业的第一、第二种内涵来分析,政府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将促进产品进步、行业升级、产业优化。但是,无论在绝对额还是相对额上,财政在这一块的投融资都比较低。从绝对额来说,湖南省2008年在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方面的支出为9.38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1.75%(数据来源于湖南省两型办课题《湖南省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研究》)。在《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里,指出到2010年,全省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到2020年,比重也只规划提高到2.5%以上。这与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1.5%;以及规划的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的比例并不对称[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全文)。从相对额来说,在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政府投资没有超过10%,绝大部分创新的成本都由企业承担了,如表2所示。

(二)商业性金融投融资状况分析

1.银行类金融机构投融资分析首先,从对三次产业的投向分析。有研究表明,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碳排放高于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来说,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从金融支持与产业的发展关系来看,银行贷款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银行贷款的投向倾向意味着国家对产业的发展态度,影响该产业的发展潜力。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2010年,湖南省银行贷款主要投向了第三产业,占比由49.5%提高到了61.8%。第二产业为第二大投向,占三四成左右。第一产业一直不是贷款的重点并呈下降趋势,比例最高也没有超过10%。从三次产业贷款投向来说,湖南省银行贷款具有低碳化倾向。其次,从对第二产业的投向分析。由图2可知,湖南省银行贷款在第二产业的投放主要是制造业,其次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析湖南省第二产业内部能源消耗情况(表3),工业中加工制造业的煤与原油耗费远高于采矿业与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与供应。用三个行业的利润总额比上耗煤量(由于缺乏工业分行业的总产值数据,用利润总额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由于湖南省的能源以煤为主,因此这里用煤的消费量代替能源消费量)得出采矿业、加工业、电力等的单位利润用煤消费数据分别是636.89亿元/吨、2415.84亿元/吨、124.01亿元/吨,说明加工业创造一单位利润的能源消耗量远大于其他工业行业,相应的单位利润碳排放也会高于其他行业。银行贷款对其的倾斜会支持该行业的发展,对于减少碳排放不利。由于数据缺乏,无法分析银行对加工业贷款的具体用途,如果银行贷款支持了加工业的技术改进与内部升级,则贷款有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作用,反之则为碳排放净增加。不过根据表1的数据,得知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科技活动资金投入占比只有6.3%,推测银行贷款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比例并不高,贷款增加了碳排放的概率较大。由于湖南省工业能耗占全省能耗的绝大部分,工业用能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能耗情况,而银行贷款为工业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因此银行对工业的贷款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湖南省低碳产业的投融资状况。再次,从对第三产业的投向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银行贷款主要投向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四者的比重超过50%;而新兴的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等行业的贷款微乎其微。说明湖南省第三产业低碳化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2.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投融资分析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投融资,主要形式有企业在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发行债券、民间借贷等方式。与银行的贷款相比,其比例较小,如表4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湖南省投融资体系中银行贷款占据主导地位,银行贷款的投向对行业、产业的发展影响力度最大。

三、对湖南省低碳产业发展与投融资状况的矛盾分析

篇10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1)09-0183-04

一、低碳经济渊源及其模糊认识

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低碳经济是低化石燃料经济,是最小温室气体排放到生物圈的经济,特指二氧化碳低排放。

(一)低碳经济、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

2003年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一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1999)的《生态经济革命一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书中蕴藏着低碳经济萌芽,2003年,其《B模式一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明确提出:“减少碳排放一半”以遏制地球加速升温。低碳经济的系统观点与行动,可追溯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京都协议书》(1997)。联合国第35个(2008)环境日主题:“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号召全球联合一致行动,改变高碳排放经济,意味着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共识。

虽然,白皮书没有定义低碳经济,但是对为什么和怎样实施低碳经济却有详实描述。遗憾的是,许多研究并没有完全理解白皮书的精神: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自然资源约束性开采耗用,并通过各国联合一致的“减排”温室气体承诺(白皮书72次使用“减少”一词),以促进、倒逼(bottom-up)技术进步,或者与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方式改变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实是,一些研究人员没有注意到低碳经济“能源”背景或切入点,忽视能源与气候、环境的关系而片面理解低碳经济。白皮书使用“环境”、“可持续发展”超过50次,且设有环境专章,如,白皮书目的是通过“反省和强化我们更加广泛的承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this white paper reflects,and will reinforce,our wider commitmen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低碳经济把发展限定在环境承载力之内(in developing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环境(The first challenge we face is environmental)等,并且认为:“直到现在,英国能源政策还没有给予环境足够关注”,白皮书希望政府以系统化政策确保:“能源、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无独有偶,温总理2010、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看做并列的行动,报告多次将“能源与气候”一起阐述。

低碳经济是可分割的、有市场的三大化石资源和公共的、无市场的环境公共服务(接受二氧化碳排放及其转化)的双约束经济,最终目的是限制人类对环境公共服务的加速、无序耗用,是可计量、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它以数量化方式约束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对自身所处生物圈(环境)中的资源开采、耗用,即以碳排放为突破口,逆向约束人类的三大化石能源(可计量)开采、利用,倒逼技术进步,促进消费和产业结构转向,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资源和环境的双约束,目的是可持续发展。此一思想,白皮书进行了详细阐述,布莱尔认为:低碳经济与能源可靠供给、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关,即环境中可分割、可市场的三大化石能源自然资源过度开采、耗用引起公共的、不可分割的环境公共服务、气候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转化为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对可计量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而言,就是不能离开三大化石能源开采、耗用约束及其温室气体排放约束。“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巴西低碳经济之路》中也有相似观点和政策,《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更是直接强调:“气候变化与能源息息相关”。

(二)远离环境公共服务约束的混乱低碳经济观

低碳经济作为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没有公认的定义。方时娇认为:“各种定义和解释还不尽一致”。低碳经济成了各说各话、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而按需解释,“随时、全面”利用,低碳经济的思想、实践混乱不可避免,主要表现:(1)低碳经济特定研究对象和渊源是什么?依据的一门学科必有其特殊研究对象之观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施对象、运行方式是什么?低碳经济与现有经济学科的区别、联系在哪里?这是低碳经济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查阅已有低碳经济研究发现,它似乎与所有时髦、热点研究和学科有关,其外延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等,而这些学科各有其研究对象。人们在解释低碳经济时,把它们混淆在一起,低碳经济成了“超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的科学。有的甚至玩文字游戏,方时娇在同一文章中用“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经济革命”和“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来解释低碳经济。就中文意义而言,“实质”、“本质”意义区别不大,但能源经济绝不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因为能源经济要回答的是能源大规模连续供应、有限替代和规模报酬先增后减三个问题,而依据布伦特兰公认定义,可持续发展经济是要解决资源、环境的代际分配问题。两学科完全不同,怎么可以都成为低碳经济的外延,或者是渊源。(2)低碳经济与技术的因果倒置。庄贵阳认为,是“技术支持低碳经济”。技术发展了,低碳经济也就实现了,这是倒果为因。因为,包括能源技术在内的人类技术一直在进步,低碳经济不需要人类共同、额外努力和元自然资源约束而自动“生成”,这完全不对,更与布莱尔白皮书的“更广泛的必须努力”(A wider effort is also necessary和far more needs to be done)相悖,也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明确主体及其承诺碳减排责任的原则相悖。事实上,《京都议定书》所要求的恰恰是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有更多碳减排约束。布莱尔说:“尽管有过去5年的进步,但是今日能源政策不能应对明天的挑战。”布莱尔认为,实施低碳经济将“赋予”英国机会(连续3次使用“opportu-nity”),并痛下决心走低碳经济的路子。第一个机会,低碳经济提高资源效率:提高产出,并减少污染排放;第二个机会,低碳经济引导英国开发、运用和出口尖端技术,创造新商业和工作;第三个机会,低碳经济为英国

导航,变革传统的资本更新循环周期。此外,从生活方式来说,低碳经济也可以低技术兼容,白皮书要求房子绝缘、通风(insulated,draughty)等技术,不是高技术,又比如植树造林(reforestation)、与采伐森林战斗(flight deforestation)是巴西走低碳经济的路子之一,不需要高技术。(3)低碳经济测度及其标准。有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这里以“低”作为低碳经济的标准,有问题。原因与上述错误的技术因果倒置相似。实际上,低不可能是低碳经济的标准。统计证实,截止2009年,美国、日本等国单位GDP能耗不及20世纪60年代的1/6;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显示,2008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消费出现了净减少和相对减少(表1)。

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京都议定书》、布莱尔能源白皮书所要求的“绝对减少”标准。因此,低,只能是把碳排放低于环境公共服务承载力内的“低”,这个低是绝对的,不能妥协(compromise)。碳排放相对降低而总量,尤其是累积总量增加,人类不可持续发展,当今人类恰恰面临的是此难题。对于低,一些学者还不自觉地滑向“无”,认为低碳经济就是“无碳”经济。无碳经济,看上去很美,却违背自然规律。碳循环是生物圈内基本循环之一,人类活动,尤其是人类过度开采耗用三大能源的副产品是向生物圈排放了超过其承载力的二氧化碳,是高碳排放而不是高碳循环引起不可持续发展。地球绿色植物主要活动,就是以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人类努力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是高碳循环,因此,高碳循环和低碳经济可以并行不悖。低碳经济不在于碳的“无”和抽象的“低”,而在于碳的“度”及其所要求的化石能源约束性开采耗用及其碳排放。(4)低碳经济和低碳思想不分,并导致行为方式错乱。具体为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不分,这一认识误区导致低碳经济的操作困难,实施主体模糊,行动的成本无认识。布莱尔说:英国占全球碳排放2%,单独行动不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Our own actions will have no impact on climate change)。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代替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成了无行为主体、远离低碳经济是“最可行、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初衷和实践。在布莱尔看来,恰恰是资源与环境的双约束的低碳经济推动低碳社会及其高生活质量(a low carbon economy will contribute to higher living standards and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从能源(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难推知,低碳经济是“碳获得、碳排放”的双约束经济。现有的无自然资源约束高碳排放经济及其造成的气候、环境问题,是私人产品挤占公共环境服务而引起不可持续发展。逻辑是:生物圈非约束三大化石能源开采、耗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累积――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阿伦尼乌斯二氧化碳增加含量会引起温度上升理论――温度上升造成气候问题引起环境公共服务不足,人类不可持续发展。新西兰气候变化部长戴维・帕克说:“作为新西兰推动环境可持续性的一部分,我们做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

二、低碳经济确定主体与实施路径

低碳经济的对象有两个,一是生物圈中可分割、竞争性、有市场的资源(能源);二是生物圈中不可分割、非竞争性、难市场的整体性的环境公共服务。高碳经济,从竞争性、可分割有市场的资源看,就是资源过度、非约束开采耗用;从公共性、不可分割、难市场的环境公共服务看,就是向环境塞进了过度的碳,环境公共服务功能丧失,经济社会不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低碳经济的主体。低碳经济涉及全球性温室气体排放的公共产品问题,需要确定主体及其现实成本才能提供该公共产品。持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奥尔森、斯蒂格勒茨(Stigler.G.J)、戴利(Herman Daly)、肯尼斯(J.M.Keynes)、Krister Hjalte等。因此,白皮书认为:低碳经济是“政府的责任”,需要政府的分配(distribution,注重公平)手段,而不仅仅是市场配置(allocating,注重效率)来实现。

(二)“斯密式间接公共产品”与“奥尔森式直接公共产品”获得路径。市场手段不等于低碳经济形成。朱迪・丽丝(Judish Rees)认为:“很明显,对全球有限的环境资源容量进行价格竞争时,发达的富国总能比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出更高的价格”。戴利对环境无约束市场利用以“船的最佳沉没”为比喻,他说:“即使一条船的负载是最佳分配的,随着绝对负载量增加,它的水位线最终也会达负载线。超出负荷的最佳装载的船也会沉没――尽管它将以最佳的方式沉没!环境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设计出类似负载线标志的经济标志――以防止经济的绝对规模,即经济负载,沉没我们的生态方舟”。

斯密“看不见的手”经典地描述了传统经济主体间接提供非市场、不可分割的“公共福利”(公共产品)。但是,他的公共产品,说到底还是私人产品,也因此,市场不可能完全解决公共产品难题,而且他的公共产品供给既不需要成本,也不必强调主体,完全是经济人在追求私利时“不自觉”的副产品。斯密说:“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实际上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但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实现另一种目标,这种目标并非是他本意所要追求的东西。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所能够得到的那一种更好”。罗默称其为:“成员无意识的集体打算来推进社会福利”。

低碳经济的另一面:少排放以维持良好的环境公共服务,迄今为止,“斯密式间接公共产品”没有完全解决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我们需要“奥尔森式直接公共产品”。奥尔森说:“集团物品和非集团物品一样,取得越多,总成本越高”,并且“个人通过经济组织试图获得他们在市场中的活动而得到的同样的东西”。奥尔森式直接公共产品要求有确定主体及其明确行动:确定主体有真实的成本增加,或约束行为以获得公共产品。因此,就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关系,奥尔森理论从私人产品(约束,即人类对资源,主要是能源的约束)的角度阐述公共产品供给,即公共产品必须由确定企业以真实成本、实际行动来提供。受搭便车,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信息成本和度量成本以及奖惩实施成本等约束,将公共产品分割并以市场方式解决,即使可行也不经济。因此,公共产品不能从理性、自利的个人那里得到任何资助。如何获得公共产品呢?他提出三条件:(1)就边际成本增加而言,取决于公共产品收益该物品成本之比,与集团收益个人收益之比的关系;(2)就行动约束而言,取决于产业集中度(单个企业市场份额)与该行业需求弹性的关系;(3)不同于集团利益的税收、制度等外在约束。

我们仅分析奥尔森式直接公共产品供给中的(2)就行动约束而言,取决于产业集中度(单个企业市场份额)与该行业需求弹性的关系,即低碳公共产品供给需要确定主体及其现实成本,《京都议定书》为实践例证,即碳减排,或者环境公共服务的获得需要付出现实成本,而且必须有确定主体,或者联合主体的一定份额为基础。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规定:2012年前,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经计算,这需要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或者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核准之后才能生效。此前,虽有126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该议定书,但它们的排放总量离议定书的要求仍有差距。美国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后,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17.4%的俄罗斯对议定书能否生效起着关键作用。2004年11月5日,普京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后,达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要求,《京都议定书》生效。

《京都议定书》一方面证明了奥尔森直接公共产品理论的正确;另一方面,就公共产品的公共属性而言,必须是集体的一致行动,且要求集体成员单独的份额占到一定比重,这需要透明化。

篇11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从而对建筑装饰材料方面的所需量也比较庞大。可是因为建筑装饰材料自身应当反复加工,耗能过大,无法展现出低碳化的概念。并且我国在低碳方面的设计远比西方发达地区晚许多,从而导致了我国国民在低碳化概念的意识方面较低,在某种程度中束缚了我国低碳设计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理念的定义与特点进行探讨,分析低碳经济理念下建筑装饰设计的价值以及问题所在,从而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给予改善,良好地展现出我国低碳化的建筑设计。

1低碳经济理念的定义与特点

1.1定义

低碳经济理念指的是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引导,透过创新技术、制度以及开发能源、转型产业等方式,尽可能降低煤炭石油等方面的资源耗费,减少对周遭环境的污染,令经济与社会效益能够统一。因为这一理念适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了周遭环境的保护所需,愈发被人们所注重,逐步变成引导人们在行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规则。

1.2特点

身为一个全新的理念,低碳经济具备了特有的特点。此理念则将减少环境污染,完成对周遭环境的保护当作目标。这一理念注重创新技术与制度,透过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这一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具备良好的指导内涵,逐步变成人们进行各种工作的指导准则,在应用方面也愈发广泛[1]。

2低碳经济理念中的建筑装饰设计价值

2.1节约资源能源

通过低碳经济理念进行引导,对于装饰设计的建设而言,注重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以此减少资源能源的耗费,完成节能并且降低工程成本,对减少建筑运行的成本具有积极的效果。

2.2创造舒适的环境

对于建筑装饰而言,新材料与新技术不但技术先进,并且性能良好,有效运用这些材料可以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极为有利。

2.3提升生活水平

透过低碳理念为指导,使用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提升装饰设计水准,为人们打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3我国建筑装饰设计中的非低碳问题

传统设计理念中通常会认为只要设计好,则需具备较为繁琐的造型,并且还需运用诸多新型材料,实则这一设计方法与低碳设计理念并不相符。由于在生产中被成本与技术所影响,令低碳装饰材料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以及应用量较低,因此低碳材料的价格一直较高,选择低碳装饰材料的比率不高。室内装饰行业在发展中,利润与装饰在成本方面的联系十分紧密,从而责令设计中的诸多装饰单位均持续提高本身对利润的追寻,从而则令施工过程更为繁琐,运用过多的高科技材料。因此被利益影响下,设计单位也极少会挑选低碳设计方案进行设计与施工。

4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措施

4.1建立低碳经济理念

想要完成建筑装饰设计的低碳化,应当建立正确的低碳经济理念意识,传统设计理念已经无法符合当前时期的所需,在符合舒适度与功能标准下,注重制度创新与新材料的运用,所有设计环节均应当融合低碳经济理念,降低资源能源的耗费。

4.2运用低碳节能材料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研发出更加丰富的新型材料,在挑选材料时,除却符合设计要求外,尽可能挑选加工中降低碳排放量的可循环环保材料。首先,则为环保、无污染材料。这一材料具备了低能耗、无污染的特征,对人们的健康极为关键。比如使用在室内的液体墙纸,这一液体墙纸是通过纳米光触技术研发的,不但可以做到净化室内空气,还可以令室内的空气长时间清洁。其次,新型节能技术的使用。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比如灯具运用LED光源,LED光源在运用中不具备有害物质的排放、使用时间长、耗电量低、安全可靠。再次,少加工、多自然的材料。对于建筑装饰设计而言,尽可能使用加工较少,自然成分较多的装饰材料。例如通过木质家具取代金属家具,不但能够节约装饰成本,还十分使用,并且极为环保[2]。

4.3去除繁琐设计

繁琐设计不但会为人们的心理形成负面影响,还会耗费资源。对于餐饮、办公等场所来讲,尽可能去除繁琐的设计,为人们缔造出极为轻松的环境,对于家居室内装饰设计而言,尽可能去除无谓的装饰。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而言,装饰设计施工在造价方面占有较重的比例,由此可见,装饰设计在总体建筑施工项目中极为关键。可是把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建筑装饰设计当中,能够良好的降低能源的耗费乃至对环境的影响,以此全面加快人与自然的和谐关联,从而具有一定的环保性能。

参考文献

篇12

笔者认为,狭义的碳金融是指各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以及环境保护组织等)间对温室气体(尤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权或排放配额进行交易的金融活动;广义的碳金融则是围绕“碳排放”的一切金融活动,既包括碳金融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也包括财政、金融、监管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

研究碳金融在农业经济中的理论意义

1碳金融研究的理论意义

现代金融理论从诞生至今已经具备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确立了其在经济金融领域中的正统地位,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碳金融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是对传统金融的延伸和升华。碳金融研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本文的研究定位在碳金融如何在农业经济中发挥作用,以期在这方面发现其价值。

2碳金融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问题的双赢解决方案

碳金融是全球各国政府、各利益集团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公共问题的博弈结果,它创造性的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转化为一种金融产品,并通过金融市场相互交易机制使买卖双方获益,从而将环境保护的义务转化为一种经济活动,使其具有盈利性,大大削弱了各国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的矛盾,刺激各国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将温室气体减排由呼吁和倡导转变为实际行动。

3碳金融是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核心支柱

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甚合理,直接导致我国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若我国继续保持快速的经济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保证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必须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经济。

碳金融研究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