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08-17 15:53: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校网络教育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校网络教育培训

篇1

1.1 降低培训成本,有效缓解工学矛盾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增强其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来自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这种工学矛盾长期影响着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成为制约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瓶颈,使得教师培训工作长期处于高校建设的边缘化地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阻碍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健康稳定发展。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体系是一个覆盖全国的高校教师培训系统。参训教师通过计算机终端完成报名和选课,并通过视频、文字等参与互动学习,甚至在网上提交作业。参加“同步课堂”的教师能够集中就近培训,不仅大大降低了培训费用和时间成本,还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工学之间的矛盾。

1.2 扩大培训规模,有利于提高培训效率 据统计,目前在高校教师队伍居于主体地位的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都亟需提高。而当前,随着高校专业设置的不断细化,以及专业课程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现有的教师队伍已无法满足其教学课程发展的需要,承担具体教学任务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因此,高校在组织教师培训上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其培训质量难以保证。而网络培训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高校现有基础资源与培训需要的矛盾,实现了各高校相同专业教师的同步培训学习,有利于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主讲教师与参训教师可以在异地进行即时交流,大大扩大了受众面,提高了培训效率。

1.3 主讲教师水平高,有利于优质培训资源共享 主讲高校网络课程的教师主要为国家精品课程的主持者,国家骨干级教师团队的组成人员,专业阵容强大,教学经验丰富。他们以广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和对教育的炙热情怀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参训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并使参训教师享受到了主讲教师对知识的智慧解读,有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2 进一步搞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的策略

高校网络培训极大地提高了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效率,解决了专业教学人才队伍培养的难题。但总体来看,目前的网络培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无法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培训需求、难以保障资源的开放性、缺少后续服务支撑等,网络培训依然任重而道远。

2.1 以人为本,实施个性化培训 高校要重视培训前的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将培训对象的需求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解决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惑,增强教师培训的吸引力;又要研究他们的潜在需求,并据此设计科学的网培发展规划,进一步拓展网培发展内涵。要彻底转变传统培训自上而下的灌输式培训方式,在充分调研不同地域、不同类别高校及其教师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培训,以教定培,按需施训。

2.2 协同创新,提升培训综合效益 积极进行教师培训机制创新,是高校教师培训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因此,高校要组建一支专业精干的培训设计团队,加大资源库开发力度,建设与高校课程数量相当的、能够满足教师不同成长阶段进修学习的培训课程体系,邀请更多名师大家担任主讲教师。同时,高校还要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的保障团队,建设全国性网络支撑平台和体系,确保网络畅通稳定,为培训保驾护航,支持和辅助高校开展大规模教师培训。网培中心应适时探索与各省市分中心更加广泛的合作,根据各省市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同需求和培训实力,为其制定更加符合各自特点的培训项目,指导其充分利用现有网培平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分中心师资培训综合效益。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Universities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Mi Qin

(Liaocheng University,Media&Communications College,Liaocheng252059,China)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has been a matter of concern,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raining,and combine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ntegrating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with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Keywords: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一、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蓬勃开展,在培训工作初见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亲自深入培训实践,并通过与一线教师访谈交流和相关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培训方式传统单一

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采用的多是集中授课的培训方式。由于受训教师的学科背景和教学需求不同,这种集体授课、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与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相违背,不能满足受训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培训时间短、任务重

由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时间短,培训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大量学习内容,而受训教师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消化所学的所有知识,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缺乏科学的培训评价方式

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而目前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多采用总结性评价,对受训教师的学习质量难以给出全面而合理的评价,无法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四)培训缺乏有效的后续支持

由于目前培训多是由培训中心对受训教师采用“送教上门、集中授课”的方式,一旦培训结束,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会在空间上分离。受训教师在以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困难时,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指导,这样严重影响了受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培训效果的迁移。

二、浅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一)网络教学平台简介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也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在本文中,笔者将网络教学平台界定在狭义的定义范畴上。即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Web的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在线交互、测试与考试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系统,它包含了管理、资源、交流、答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浅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要平衡这些差异,满足受训教师不同的需求,不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更需要在培训方式上进行创新。因此,将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为受训教师提供一个网络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受训教师提供实时的学习服务、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考试与管理,为培训提供有效的后续支持服务。

网络教学平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辅助支持,与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将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到培训中,给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它的优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的培训模式

由于高校教师的自学能力都很强,在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基础上,可以利用网络辅助培训,即采用“面授+网络教学+自学”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有助于受训教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2.全新的学习方式

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实现任何范围内的自由学习,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受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的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

3.有利于培训教师、受训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传统的高校教师技术培训存在着“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多,培训方式单一,不利沟通”等弊端。在短暂的集中培训之后,由于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空间上的分离,缺乏一个专门与培训教学相关的沟通平台,致使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培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学相关的通知、布置作业,通过受训教师提交的作业获取他们的学习情况。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开设与培训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答疑区,就可解答受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有助于受训教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4.开展分组教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由于受训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信息技术基础和知识背景各不相同,而且不同学科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与其教学要求也各不相同,这样就对培训带来了很多困难。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对受训教师按学科、知识背景等进行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学案例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这样有助于补充培训资源,提高优秀资源的利用率。

5.有助于提供后续支持服务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受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可以对自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网络与培训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给予受训教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受训教师提供后续支持服务,从而有助于培训效果的迁移。

三、结束语

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对实现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对改善培训效果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要恰当地选用它的可取之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培训工作,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彭慧,朱敬东.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J].电化教育研究,2007,2

篇3

中图分类号:G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8019703

作者简介:罗乐(1981-),男,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初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

0引言

在现代网络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的环境得以重构、教学的模式得以创新,人们的教学观念亦不断得以更新。相较于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而言,网络时代的教学有着非常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其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为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的优势,加强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高校教师具备教育技术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将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这对于加速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科研的工具,也是高校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技术能力,主要从以下几点加以分析。

(1)从高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来看: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以及他们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掌握有助于他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渐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同时能够考虑如何充分地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来优化课堂教学,改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甚至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创设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2)从高校教学质量来看:高校教学方式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加上目前高校教学网络化的趋势,使得高校的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研究证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并能充分地利用其优势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能够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现代网络和通讯技术进行学习与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网络通讯环境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新要求网络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着素养和能力的新考验,新的时代必然会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网络通讯环境下,高校教师所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具备教育技术思想意识。虽然相关学者目前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尚无明确的界定,但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是指高校教师在心理层面对教育技术是接受的、认可的,他们有将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兴趣和愿望。首先,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内涵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次,他们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思想意识;再次,他们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是他们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具备教育技术理论知识。高校教师要具备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是他们习得教育技术能力、获得教育技术素养的前提。教育技术的思想内涵、原理体系、范围领域等都是高校教师需要掌握的内容,高校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将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3)具备教育技术基本能力。高校教师的教师技术能力不仅包括对硬件、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包括将教育技术有效运用到实际教学的能力。一是对硬件设备的熟悉,了解基本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常识;二是网络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对网络的合理使用;三是多媒体课件等的制作方法技巧;四是利用网络和通讯工具与学生和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与协作的能力。此外,要能够借助现代网络和通讯技术来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和技术优势来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

3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质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措施。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可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有助于帮助教师提高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意识,并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使得教师能够顺利地利用技术手段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高校为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深化教学改革举办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推动作用。虽然学校举办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但是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仍然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必要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管理制度,也无完善的相关措施保障培训工作。有的教师认为运用教育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技能和创造性思维,推进素质教育的进行等;有的教师则并没有将教育技术能力作为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概念还比较不了解,甚至认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不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致使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积极性不高。

篇4

一、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 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现代教学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高校教师应在传授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掌握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强调结果本身;在适度掌握知识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只有确立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保证,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善于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好的课程准备还需要好的课堂发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提倡“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即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以启发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对比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自学、讨论会、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沟通,注重教学效果

教学的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师生交往渠道,做到与学生及时沟通。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建立起友好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学生可以从教学中受益,而教师也可以从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学相长,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篇5

二、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变革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在发展中创新教育理念,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建设了适应在职人员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采取远程教学与适量面授结合的教学方式,构建了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探索了以网络学习为主、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各高校综合运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导学助学策略,教师导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突出实践性、互动性和适应性,促进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线上与线下、异步与同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灵活选择。通过整合试点高校网络教育的所有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提供了完善的学生网上学习、教师网上教学的网络支持平台,很好地支撑混合型教学模式重视学习过程,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次,形成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促进学生保持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各高校依托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了学生校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培养方案、课程评价策略、导学、助学、促学等学术性支持服务和咨询、技术支持、人性化学习过程服务、资源等非学术性支持服务。其三,创新了实行学生分散学习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学习使学生实现了按个人时间和学习能力自主安排的个性化学习计划,缓解了工学矛盾,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立答疑信箱、答疑公告板、课程讨论区等,完善师生交流、异地辅导和答疑。

三、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试点高校重视网络教育的发展,建立专门机构归口规范管理网络教育,同时不断增加办学投入,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和储备了人才,对振兴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全国看,网络学历教育在学规模与成人高等教育基本持平,对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基于网络和数字化资源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上千万人次。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面向农村、西部地区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专业人才。优质教育资源在传播与交互上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以共享,从而为促进教育的公平,进而为社会的公平奠定了基础。

篇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由各高校党委牵头,学校各个机关部门、学院、教师和学生干部共同配合完成。(1)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总工程师,其可以通过成立专项网络平台建设小组,将网络平台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网络建设中去,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内容以及所需要的网络技术,形成一套较为全面的网络教育管理体系,明确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门以及技术部门等的具体职责,努力做到人尽其责。(2)辅导员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他是连接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与思想教育学习的重要纽带,承担着“传道”与“解惑”的育人职能,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维持学校与社会和谐安全的重要力量。而在新形势下,开展网络教育,也必须依托于辅导员这支中坚力量,通过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网络化水平,切实保障网络教育的有效开展。(3)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一方面是高校了解学生思想情况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其过硬的政治素养也在学生当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能在第一时间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引导和协调。高校应分阶段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培训工作,优化学生党员队伍,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力量。

2.客体———大学生

大学生群体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体,主要以自制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为主要特征,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评价准则、价值观等,都将对整个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也容易受网络信息的反向影响。因此,必须把网络看作了解大学生想法和关注点的新渠道,加强其网络教育。

3.载体———网络平台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平台似乎显得更有魅力,网络平台的加入在丰富教育载体和途径的同时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度,高校要全面夯实校园网络建设,创立科学、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1)BBSBBS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结交朋友、发表对学校以及社会新闻热点话题的看法的平台,已经逐渐成为建立在网上的“虚拟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BBS这一渠道,进行思想文化的网络宣传,同时做好实名制注册和管理、信息监控、舆情分析、评论引导,对于BBS上的较为正面的信息要有意识地给予放大,相反对那些消极的、不健康的言论或信息就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屏蔽。(2)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腾讯QQ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理想的交流工具,其平等、便捷的优势使其成为日常谈心和深度沟通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QQ状态、留言等信息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现状,有利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关系的良性互动,通过聊天工具,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并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现实人际关系的发展。(3)微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以博客为手段随时随地地记录生活、发掘自我、展示自我,如果教育工作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知识库、思想库和教育平台,将自己的积极情绪、思想和知识与学生们进行分享,可以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同时,用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占据网络阵地,可以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切实有效地推动大学生网络教育。(4)微信作为最新鲜、最方便快捷的沟通手段,微信灵活、方便、智能的特点使其成为高校学生间交流的最主要的工具。学生们可以通过发送文字、语音、图片等相关内容,来表达或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朋友圈,随时了解学生所在地点、最新动态、心情等等,对学生思想动态做到深入了解,并通过微信对同学们的行为和状态进行随时指引。

4.网络平台建设的辅助力量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仅会受到家庭“小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应该由高校牵头,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辅导网络。(1)社会社会可以通过提高网络管理技术,完善网络法制建设,建立安全网络传播平台,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力度等有力措施,来营造健康的、绿色的网络环境,同时,完善政策和相关制度,实现教育机制、功能、力量和目标等的统一和互补,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2)家庭家长要主动接触网络,通过网络技术的学习,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需求,了解他们上网关注的主要内容,以便更好地与之交流沟通,同时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有目的地培养子女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令其积极吸取网络中的有益养分,尽最大所能地避免其消极影响的冲击。

5.网络平台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路径

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将所构建的平台中主体、辅助力量、载体及客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如图1所示。

二、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建设的架构

1.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队伍

学校党委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工程,确保人、财、物力资源的充足,也就是领导支持、人力资源、资金、硬件设施均充足的状态。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亲自担任正副组长,党委组织部门、学校各机关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科研部门、图书馆、网络管理中心、校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此外,还有包括网络技术专家、BBS版主或者网络编辑等在内的网络工作者,由他们定期在校园网上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对话,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答,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2.整合网络政治教育资源

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文化活动,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设立网上学术讲坛,将各种学术讲座现场摄录制作后上传到学校教育网站上,弥补传统学术报告的时空缺陷,也可以与其他高校或者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讨、合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样,通过线上、线下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

3.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1)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是家校沟通和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在门户网站上,可以有计划的公开或展示学校相关信息、交易方式等内容,让门户网站成为社会了解学校的窗口、家长理解学校的通道和学生学习进步的平台。门户网站可以以新闻、通知等形式介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典型,让社会人士和学生家长对学校有较好的理解。(2)建立班级主页班级主页是班级成员展现班级风采的大舞台,是一种虚拟化的在线班级管理及组织方式。班级主页往往能够非常直观的显示班级成员的特点及特长,让访问者通过主页中的信息了解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学习现状。此外,类似于“网上家长园地”的网络模块也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班级管理模式。

篇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由各高校党委牵头,学校各个机关部门、学院、教师和学生干部共同配合完成。(1)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总工程师,其可以通过成立专项网络平台建设小组,将网络平台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网络建设中去,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内容以及所需要的网络技术,形成一套较为全面的网络教育管理体系,明确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门以及技术部门等的具体职责,努力做到人尽其责。(2)辅导员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他是连接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与思想教育学习的重要纽带,承担着“传道”与“解惑”的育人职能,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维持学校与社会和谐安全的重要力量。而在新形势下,开展网络教育,也必须依托于辅导员这支中坚力量,通过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网络化水平,切实保障网络教育的有效开展。(3)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一方面是高校了解学生思想情况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其过硬的政治素养也在学生当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能在第一时间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引导和协调。高校应分阶段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培训工作,优化学生党员队伍,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力量。

    2.客体———大学生

    大学生群体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体,主要以自制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为主要特征,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评价准则、价值观等,都将对整个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也容易受网络信息的反向影响。因此,必须把网络看作了解大学生想法和关注点的新渠道,加强其网络教育。

    3.载体———网络平台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平台似乎显得更有魅力,网络平台的加入在丰富教育载体和途径的同时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度,高校要全面夯实校园网络建设,创立科学、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1)BBSBBS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结交朋友、发表对学校以及社会新闻热点话题的看法的平台,已经逐渐成为建立在网上的“虚拟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BBS这一渠道,进行思想文化的网络宣传,同时做好实名制注册和管理、信息监控、舆情分析、评论引导,对于BBS上的较为正面的信息要有意识地给予放大,相反对那些消极的、不健康的言论或信息就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屏蔽。(2)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腾讯QQ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理想的交流工具,其平等、便捷的优势使其成为日常谈心和深度沟通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QQ状态、留言等信息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现状,有利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关系的良性互动,通过聊天工具,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并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现实人际关系的发展。(3)微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以博客为手段随时随地地记录生活、发掘自我、展示自我,如果教育工作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知识库、思想库和教育平台,将自己的积极情绪、思想和知识与学生们进行分享,可以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同时,用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占据网络阵地,可以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切实有效地推动大学生网络教育。(4)微信作为最新鲜、最方便快捷的沟通手段,微信灵活、方便、智能的特点使其成为高校学生间交流的最主要的工具。学生们可以通过发送文字、语音、图片等相关内容,来表达或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朋友圈,随时了解学生所在地点、最新动态、心情等等,对学生思想动态做到深入了解,并通过微信对同学们的行为和状态进行随时指引。

    4.网络平台建设的辅助力量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仅会受到家庭“小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应该由高校牵头,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辅导网络。(1)社会社会可以通过提高网络管理技术,完善网络法制建设,建立安全网络传播平台,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力度等有力措施,来营造健康的、绿色的网络环境,同时,完善政策和相关制度,实现教育机制、功能、力量和目标等的统一和互补,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2)家庭家长要主动接触网络,通过网络技术的学习,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需求,了解他们上网关注的主要内容,以便更好地与之交流沟通,同时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有目的地培养子女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令其积极吸取网络中的有益养分,尽最大所能地避免其消极影响的冲击。

    5.网络平台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路径

    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将所构建的平台中主体、辅助力量、载体及客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如图1所示。

    二、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建设的架构

    1.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队伍

    学校党委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工程,确保人、财、物力资源的充足,也就是领导支持、人力资源、资金、硬件设施均充足的状态。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亲自担任正副组长,党委组织部门、学校各机关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科研部门、图书馆、网络管理中心、校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此外,还有包括网络技术专家、BBS版主或者网络编辑等在内的网络工作者,由他们定期在校园网上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对话,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答,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2.整合网络政治教育资源

    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文化活动,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设立网上学术讲坛,将各种学术讲座现场摄录制作后上传到学校教育网站上,弥补传统学术报告的时空缺陷,也可以与其他高校或者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讨、合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样,通过线上、线下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

    3.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篇8

正文

网络教育服务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符合学习者需要和期望的服务结果的机会,也就是澄清服务提供商和学习者之间的正确的需要。学习者对服务过程和结果的理解和观点,就形成了质量的理解和此项服务的满意度。例如,以学习者客观评估网络教育服务的意见作为评价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的标准之一。

在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中,网络教育服务的资源和服务过程的资源结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发挥网络教育服务资源的潜能,也就是发挥服务群体的潜能,网络教育服务将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网络教育服务的资源可被理解为网络教育服务人员、技术资源、提供的硬件设备,还有组织结构。提供的网络教育服务资源必须符合顾客的需要和希望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基本要求。网络教育服务资源的质量好坏密切关系到是否能够提供优质的网络教育教育服务。网络教育服务资源是网络教育服务的先决条件之一。

从学生角度着眼,同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育学生与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媒体教学资源取代了传统的老师、粉笔和黑板,这一点同传统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接收机制也不一样。如何有效组织利用学习资源,保证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如何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双向通讯和反馈机制来保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克服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内容。

因此只有针对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建立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并针对远程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远程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服务,在观念、制度和模式上大胆创新,做好学习支持服务,才能够确保远程教育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从而保证当代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绍兴学习中心依托建设单位是绍兴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校隶属绍兴市总工会,是1985年4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地区性、综合型成人中专学校。2003年11月学校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订办学协议,正式成为中国地质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校外学习中心。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技术模式,将网上管理和网下管理结合起来,将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与教学和教学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学生服务体系。包括:咨询服务、学生日常服务、个性化学习指导服务、教材服务、考试服务以及校外学习中心服务等一系列完善的助学、导学服务体系,全方位打造学习支持服务,确保教学工作的实施和教学成果的获得。目前学习中心共有注册学生12000余人,已毕业近10000人,在读生2000余人。连续五年度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评为“示范学习中心”;2007――2011年度被浙江省绍兴市教育局评为“绍兴市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中心的主要成功经验是:

一、追求站点管理更规范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现代远程教育视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手段,视为培养造就人才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办学指导思想上重点突出了“三个坚持”:即坚持把“三个育人”和“三个面向”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国家教育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办学的根本依据;坚持把主办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要求作为办学的基本准则。注重把好办学方向、生员质量和教学质量三关。同时,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创新强校和资源共享”的理念,把培养岗位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实践中,着重掌握远程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学模式、管理体系、教学手段、保障条件等,一系列举措有效保证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我们把国家的政策规定视为办学的灵魂,融会贯通办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面对市场经济形势,我们注意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教书育人这根主弦。“学习中心”设立以来,我们在办学行为上做到了“三无”:即无以校外学习中心的名义举办其他教学活动和经营活动;无以校外学习中心名义发放毕(结)业证书和培训资格证书;无设置站外站、站外点的行为。严肃了政策规定,维护了主办学校的权益。

2、认真做好收费工作是开展远程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始终不渝地严守国家的政策规定,在收费工作中牢牢把握“三条依据”:一是当地物价部门的名文规定,二是主办学校当地物价部门的名文规定,三是主办学校的名文规定。坚持做到“三不”:即不擅自扩大收费项目;不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不搞无政策依据的收费。近年来,我们没有出现任何违规收费的现象,也没有收到任何学生的投诉。

3、健全服务机构。虽然国家经济形势转好,但网络教育招生依然十分严峻,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由校长亲自担任试点高校网络教育绍兴市职工中专学习中心负责人,主管招生、教学、教务管理等工作。年学校下设网络教育招生办公室、学历教育科、财务室和综合办公室。现有管理人员13人。招生办公室负责网络教育招生宣传、入学考试、上报学生信息、负责发放入学通知书和学生注册报到等工作。学历教育科承担学习中心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配合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承担网络学院下达的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财务室负责学习中心的收费和学生学杂费的管理和结算等。办公室负责学习中心的后勤服务等工作。

4、修订管理制度。为保证整个教学管理、学生学习服务支持工作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学习中心自成立初期就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目前除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学校档案管理制度以外,有关现代远程教育的规章制度就有10多个。同时学习中心把落实管理职责,明确管理目标作为网教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要求信息管理员认真做好网络维护、信息传送、文本处理等学习支持服务工作,以确保网院―中心―学员之间的信息畅通,以便及时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文件通知,传达好相关会议精神。

5、开展教育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我们坚持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做到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办学能力。具体抓了“两个环节”:一是坚持从书本上学习。我们订购了远程教育的资料,要求所属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抓好自学,把远程教育的目的、要求、方法、标准等渗透在脑海里,联系在工作中,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二是组织业务研究。我们每半年要组织召开一次远程教育工作业务研讨会,重点学习政策规定,兄弟单位的做法、经验,解剖自己的工作学习,研究教育措施、办法。通过学习研究,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做好远程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实现招生工作更高效

招生是办学的硬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对招生市场的生员争夺战,我们始终坚持“政策在胸,纪律在握,积极工作,严守法纪,实事求是,择优招录”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做到了“三实”、 “三不”:即实事求是地张贴主办学校提供的招生广告;实事求是地进行口头宣传;实事求是地把握入学者的条件;不搞跨市宣传和招生;不搞误导、错导和诱导招生广告;不把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招收入学。学校多次召开招生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招生对策,根据生源市场的情况采取了灵活的招生形式。从校领导做起,层层明确落实招生任务,将招生任务与教职工的业绩考核挂钩。不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宣传招生。以2012年为例:全校教师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招生工作终于取得良好成绩,全年共计招生800人,注册交费近785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许多教师成为了出色的业务员。

三、推进教学管理更科学

教学管理是网络教育的关键,只有不断强化教育管理的规范化意识,才能确保网络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形成的共识。在明确的办学方向指引下,学校积极践行规范管理的思想,重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落实:

(1)加强入学教育管理。每年级新生报到注册时,学习中心均举行新生开学典礼,进行入学教育。我们把网络教育学生入学教育主要分为三部分进行:一是有关网络教育的知识教育。包括网络教育的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二是远程教育技术知识的教育。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常见的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网络基本技术训练、如何上网浏览教学资源、如何利用电子邮件交流信息等。三是教学资源介绍。各专业、各门课程都有哪些教学资源、如何查找教学资源等,了解远程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的特点、学习支持服务方式等。

(2)加强教学计划、教材管理。我们能认真执照网络学院制定的教学计划,提前征订下一学期教材及辅导材料。今年完成了地大网院十几个专业两万余册教材的征订工作,同时建立了教材管理档案。

(3)加强日常考试管理

今年学习中心共组织各类期末考试、入学考试、补考计十余次。在每次考试之前,都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严格分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制作考务手册,制作考试座位表,安排和布置考场,并做好监考老师的安排工作。另一方面严格考试操作程序,从各类试卷下载、印制、装订、分装、保管、核对均实行专人负责。考试结束后及时收集、整理、检查试卷,封卷,统计缺考、免考名单。

(4)加强统考工作管理。除了常规的学期考试外,学习中心也非常重视本科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两门课程的统考工作。随着教育部对网络教育统考工作的推进与深入,为保证本科学员顺利通过网络教育的统考,确保高通过率,我们加强了考前面授教学。聘请绍兴高校专业课教师为学生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讲思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们为学员安排了一个月时间的面授辅导,整理下发考试复习资料,如2012年,学员参加本科统考合计参考人员达 300人次。计算机通过率为80%,大学英语通过率达到68%。

(5)加强毕业工作管理。按照网院要求下载论文资料,制订论文写作管理规范,将资料、写作规范、任务书、选题表、论文范例及时下发给学员。认真做好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2012组织180名本科学员参加了由网络学院组织的毕业论文答辩,832位学员取得了专科、本科毕业文凭。

四、拓展支持服务更灵活

我们在远程教育工作中,注重处理教与学、师与生的相互关系,提倡能者为师,以强帮弱,取长补短。一是师生互动。我们坚持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尤其对学生提出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认真负责的解答和指导。老师在教学中还注重采取提问式和研讨式等方法,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互相切磋的机会,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工作的趣味性。二是小组互动。我们根据教学班的人员情况,合理编班编组,成立了班委会,选配了班干部和学。每个学习小组又成为一个协助组,遇到难题共同研讨,共同会诊,群力攻关。三是座谈讨论。我们经常组织召开座谈和研讨会,收集情况,征求意见,让师生在一块共同研讨,学术交流,起到了助学的效果。

篇9

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的发展将大大加大延伸现有学校或单位的教育功能,优化资源利用,扩大教育供给,满足教育需求,对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和顺应知识经济时展需要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但是,在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中,网络的很多安全隐患也被带到了服务器、网络机房与教室:黑客的恶意攻击、网络病毒的传播、有用数据的泄漏或丢失、非法用户的未授权访问、数据的完整性被破坏、学习者与老师之间的交互得不到保障等都极大地破坏了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的正常开展。归结起来,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很多黑客入侵的先导,是目前威胁网络安全的祸首。它的侵入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使网络系统瘫痪,重要数据无法访问甚至丢失。1.2管理者与使用者的失误如网络管理人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不合理地设定资源访问控制,一些资源就有可能被偶然或故意地破坏;学员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过于简单或容易破译,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3]。

1.3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是网络上的一个复杂群体,他们以发现和攻击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为乐趣,是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这就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种仅窃听而不破坏网络传输信息的侵犯者被称为消极侵犯者。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重要数据的泄漏[2]。

因此,面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种种威胁,应该充分认识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因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信息化,所以网络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网络危险无处不在,这需要我们随时保持警惕,不断学习网络技术,与之进行长期斗争。

2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案

2.1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心理学、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破坏。具体而言,网络安全要做到保护个人隐私,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保证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在远程教育培训中网络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网络安全意识淡薄,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无小事”,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员、教师、学员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相应的学习,提高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而目前由于教学网络中的服务器开放程度很高,基本没有访问限制,由此导致服务器被攻击、侵入、丢失重要数据文件、邮件泄露的情况屡见不鲜。

2.1.2网络安全投入资金不足,相应配套设施缺乏

由于很多学校或者单位用于网络建设的经费不足,有限的经费主要投在网络应用建设上,对于网络安全建设没有比较系统的投入,根本无法抵挡现今网络上五花八门的病毒攻击,尽管如此也要保证24h提供各种文字、声音、视频等服务,网络服务器处在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简陋的安全体系基本没有有效的预警手段和防范措施[4]。

2.1.3内部网络管理混乱

一般来讲,大多数学校或单位都会安排特定的网络教室或者通过办公室计算机接入远程教育培训网,供学员和教职工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员由于没有条件上网而导致无法获取足够教辅资料的矛盾。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软件和监控、日志系统,绝大多数机房的登记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上网用户的身份无法唯一识别;另外,有些机房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安装了还原卡,关机后启动即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在安全管理上形成了漏洞,无法按照安全部门的要求保留上机和上网日志;更有甚者绕开统一管理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2相应的解决方法

2.2.1设计安全的网络拓扑结构

一般来讲远程教育培训网的结构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将E-mail、Web、FTP等应用服务器连接在内部网络(以下简称内网)上,在拓扑结构上,需要通过合理设置策略,将服务器群通过交换机与防火墙的DMZ区接入Internet,构筑服务器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内网通过虚拟局域网的划分(VLAN),减少广播流量,释放带宽给用户应用;并且含有敏感数据的用户组可与网络的其余部分隔离,从而降低泄露重要信息的可能性。

2.2.2配备完整系统的网络安全设备

一般来讲,在内部网络和外网接口处配置统一的网络安全控制和监管设备即可将绝大多数外部攻击拒之门外。另外,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由于需要传输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也很大,广大学员用户也需要高带宽、高速度的服务,因此配置安全设备既要考虑到功能,同时也必须考虑性能,将配置安全设备后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尽可能地降到最低[5]。

3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安全体系的实现

3.1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

远程网络教育成为传统教育最有力的补充,也成为了当今各大院校或单位积极建设推进的教育方式,但随着教育网络应用的扩大,其安全风险也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会给求知者带来诸多烦恼和不便。在考虑安全系统功能之前,应针对远程教育培训的网络应用系统特点,详细地分析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确定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一般应考虑以下的安全问题:

3.1.1如何预防病毒

一旦染上病毒,轻则使各种服务器运行速度变慢,重则感染整个网络,使网络系统崩溃停止,所有的服务器数据遭到破坏,造成极大的损失。

3.1.2未经授权的访问

一些不拥有访问权限的人访问一些重要的信息,甚至进行恶意更改,例如修改网站的主页、查看并修改财务数据、修改考生的成绩、档案等。

3.1.3信息泄密

用户口令泄密、邮件内容泄密、网上考试的考题泄密等。

3.1.4网络服务无法使用

比如拒绝服务攻击使网络主机崩溃;大量的垃圾邮件使邮件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网络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导致黑客轻易地入侵等。

3.2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其中的一些解决方案:

3.2.1安全管理体系

大多数的外部安全问题是由内部管理不善、配置不当和不必要的信息泄露引起的。因此,建立组织的部门的网络安全体系是解决网络安全的首要任务,加强对网络安全体系的研究,应采用信息系统安全工程方法,形成完善的安全体系,才不会遗漏任何威胁因素,避免安全漏洞和隐患。以下将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对高校网络系统的安全体系作进一步论述。管理方面。从全局管理角度来看,要制订全局的安全管理策略,从用户管理角度来看,要实现统一的用户角色划分策略。从资源管理角度来看,要实现资源的分布配置和统一的资源目录管理。从技术管理角度来看,要实现安全的配置和管理。但是,安全的网络系统首先必须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作保障。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体系等。技术方面。除了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我们要注意使用的安全产品在技术上是否成熟、有效,在使用安全产品时还应该采取合理的安全策略,以规避系统安全风险,减小所带来的损失。其中的安全策略和防范措施包括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系统自身安全,安全审计,数据保护和网络数据备份。

3.2.2身份认证机制

在远程教育培训环境中,网络安全就是指网络信息安全,所谓信息安全,即未经授权的信息不会被浏览;未经授权,信息不会被篡改或破坏。所以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安全体系的基础。较为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是基于静态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简单、易用,在一定的安全程度上可以进行有效的用户身份认证;也可以通过数字矩阵、USB-KEY或者手机短信模式进行身份认证。

3.2.3实施访问控制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系统的用户大致可分为三类:教师用户、学习者用户以及管理员,不同用户所能见到的内容、所拥有的权限是不同的。因此,为了保障信息不被越权访问,应加强访问控制工作,按用户类别进行注册,记录用户相关信息。同时,对系统中的资源也应进行分类,实行多级管理。

3.2.4注意防范“病毒”入侵

篇10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60-02

二十世纪就是年代以来,随着语音、视频、数据传导等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远程计算机教育迅速兴起并且逐渐成为众多高校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远程计算机教育将人们所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传递到学习者中,突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来了教育领域新的革命,学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办公地点、学习环境共享教育资源,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不可否认的是,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远程计算机教育起步晚,普及率小,也存在着一些待续解决的问题,实施远程计算机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构筑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教育机会公平均等的有效途径。

1、远程计算机教育的基本概念与教育模式特点介绍

1.1 远程计算机教育的基本概念

远程计算机教育是一种借助因特网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是以计算机信息交互网络为主要的传播手段突破时间与时空限制而进行的促进学习者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充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形成与个性发展的虚拟社会化活动。

从广义上来讲,远程计算机教育属于网络的一种,对学习者以及其所建构的网络社会进行的一种再生产和再创造活动,是一种还未从网络体系中分化出的非制度化的教育,它与网络社会融为一体,是学习者学习的一种方式;从狭义上来讲远程计算机教育就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现代远程教育,并且以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作为学习的基础,网络社会为活动的空间、并还以网络文化为作为其背景,面向社会公众,其教学过程可以直接通达个人电脑终端。学习者在具备了网络学习基本条件上,实现在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通过上网进行学习。其本质在于面向社会提供一种开放式远程教育。这也是学校扩大办学规模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是学习者获得教育平等权的机会,解决工作与学习矛盾比较好的方式。

1.2 远程计算机教育模式特点

远程计算机教育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科学技术的充分运用与技能创新,更体现在对传统教育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必将长久的影像到教育模式与习惯,是推动教育体制变革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封闭式的阶段性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授课,实行教与学的同步进行的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则表现为通过课本,用语言文字实现单向式线性传播,在教学方法上又是注入式教学,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两者之间为对立关系。

远程计算机教育模式是通过网络空间实行个别协作化教学,教与学可以异步进行,是一种开放式的终身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非线性的交互式传播,在教学方法上又是启发式学习,教师是信息咨询者,学生是知识发现者,学生与教师之间为平等对话关系。由此可见远程计算机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适应了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趋势。

2、我国远程计算机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与目前现状探讨

1999年1月,教育部指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我国的远程计算机教育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之下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是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前沿阵地,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军,面向中小学的网络学校是一支后起的生力军,可以说远程计算机教育在我国虽然还在一个初级阶段,但是发展是迅猛的。现代远程计算机教育的“三件”(硬件、软件、潜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建立了一个较为合理系统的发展体系与发展计划。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已初步建成计算机网络与卫星网络相结合的、覆盖全国城乡的现代远程计算机教育网络,在软件方面,主要是针对网络课程、数字教材的发展,目前试点高校的远程计算机教育开设专业已覆盖十大学科门类,153种专业,开设课程总数高达1.8万门。潜件方面,主要是理论、方法建设主要表现对理论和方法的建设,据统计,我国计算机远程理论园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有杨改学主编的《现代远程教育》、丁兴富编著的《远程教育学》、谢新观主编的《远程教育原理》等。

我国远程计算机教育主要分为:高等院校型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型远程教育、基础教育型远程教育、幼儿教育型远程教育。其中高等院校型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型远程教育发展迅速,普及率相对较高,基础教育型远程教育、幼儿教育型远程教育发展缓慢,普及率很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农村当基层建设也面临蔚新的挑战,党基层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央提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计算机教育,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计算机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是不仅能够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也是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3、关于远程计算机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

虽然我国的远程计算机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且规模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但是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且有的问题很突出,势必会影响其健康发展。

3.1 建设资金相对不足

我国的远程计算机教育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以及专业人员培训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尽管教育机构每年会得到政府拨款,但离满足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网络建设、教学平台软件开发、课件节目制作等都需要巨大的费用支出,在一些偏远的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因经费问题而不能实现网络教育。

3.2 真正使用的网络资源欠缺,技术支持与专业人员不足

互联网上的资源虽然浩如烟海,但是用于远程教育学与教的资源却寥若晨星,一个突出的实际问题就是高校之间的网络互不开放,从而无形中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实现资源有效共享:远程计算机教育建设主要是靠信息通道的硬件设施、相

应的软件系统,包括教学光盘播放点、网络教学支撑软件平台、合一的远程教育平台、卫星教学收视点等,目前却不能满足社会对远程计算机教育的需求:在一些城市,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率偏低,或者是网络传输速度太慢,网络教学信息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很难得到保;证据有关部门统计的数字显示,中小学网管人员与信息技术教师(算上兼职)特别是农村地区平均每个学校只有2―3名,数量不够。

3.3 本科、专科远程计算机教育发展虽然迅速,但表现不均衡

我国的远程计算机教育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21世纪以来,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据教育部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高等教育网络本专科在校人数2008年约为355.90万人,本科为144.67万人,专科为211.22万人,比2003年本科在校人数97.66万人、专科在校人数88.42万人分别增加1.48倍和2.39倍。本专科毕业生数2008年比2003年增加6.24倍,本科增加6.09倍,专科增加6.37倍。从在校人数和毕业人数都可以看出现代远程计算机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专利发展速度要远远快于本利发展速度。

3.4 地区分布不平衡、教育建设盲目

在地域上,远程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论从分布的数量上还是网络教育规模上都存在严重失衡现象。比如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津京地区,而并将实现远程计算机教育的数量远远高于天津。远程计算机教育发展较快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及西南部分地区,其中北京、上海、湖北、四川等发展较快。一些地区的远程计算机教育建设时没能够充分地调查研究,购置了一些不必要的设备,或者重复购买,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是教学系统支持平台和管理体系重复开发,教育资源重复建设等。

4、促进我国远程计算机教育良性发展的相关对策

4.1 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远程计算机教育离不开必须的硬件设施,一部分城市与农村学校无法承担其费用,因此各级的地方政府因该加大这方面投入力度,不仅要保证设备普及,还要保证设备可以持续运行。

4.2 加强远程计算机教育硬件建设

特别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远程计算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引进和培育具有市场机制,并且积极探索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运行模式,借助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调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对硬件设施的采购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对资源分配和管理进行调控,避免重复建设。

4.3 加强教学软件开发,扩大教育资源共享

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出发,利用网络的多样性、灵活性等优点,开发设计出适合学生使用的、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软件。高校也可以与软件开发公司或是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资源合作开发,进行商业化开发,提高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便形成良好的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组织体系。

4.4 建立交互式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分离,交流不多,教师教与学生学会存在着时间上的不对称,应该应鼓励师生利用网络为平台搜集学习资源,进行交流等活动。使网络成为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定期召开交流会,交流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情况。增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增强彼此的了解。

4.5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对软件和硬件的投资外,还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只有教师熟悉网络教育技术和相关的信息知识,才能在教育教学改革变主动、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应该为老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有条件可以让老师出国进修,以便了解国外网络教育的新理念;让学生自我组织学习时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详细具体的学习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活动与时间,保证自主学习活动有计划进行,避免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从而影响远程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毅.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概率[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9).

[2]王继新,张屹.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篇11

“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投资效益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今,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及其对革新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使得教育和社会各界对远程教育的质量及其保证体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切。首先,在教育史上,早期形态的远程教育即函授教育尽管不乏名师名校,但总体而言在质量方面地位较低、声誉较差,长期以来没能改变其处于教育家族中从后门就学的边缘地位,成为教育市场中的二手货。经过20世纪最后30年的努力,远程教育已经从教育家族中的灰姑娘和丑小鸭的身份成长发育成令人瞩目的有地位、有声誉的家庭成员。如今,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第三代电子远程教育(包括大批介入远程教育市场的盈利性网络公司)能否保证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并保持令人信服的地位和声誉呢?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应用技术于高等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质量观念的挑战比应用技术于社会其它领域引发的变革更深刻。其次,高质量和高效益的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是可以实现的,但这从来不是依靠任何一种技术或媒体自动赐予的,而是同人类活动的其它领域一样,远程教育的质量只能是精心设计、精心计划、专业实施和精细评估的结果。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丁兴富:《远程教育研究》)

本文重点探讨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总结报告》(丁兴富,2004)的基本结论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需要长期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对远程教育质量观念的严峻挑战;同时,更需要长期进行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念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创新。

教育质量的界定取决于教育设置的目标

从根本上说,教育质量的定义取决于教育设置的目标。教育质量是指教育院校以其教育产出和服务满足教育目标的能力。教育院校的设置可以服务于多重目标。通常有三类目标最普遍:个人的、机构组织的和社会的。这三类目标紧密相关、同时又有显著差别。这里主要讨论院校远程教育。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远程教育院校大多是政府建立的,主要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劳动力培训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于是,对于政府设置的公立远程教育院校而言,远程教育质量意味着远程教育院校以其教育产出和服务满足国家的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劳动力培训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的能力。传统校园院校和远程教育院校的设置在教育目标上有共性、也各有特点。两者的共性都是以其教育产出和服务满足国家的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劳动力培训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然而,在各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中,传统校园院校和远程教育院校有各自的定位和分工,在教育对象、教育性质、教育宗旨、教育使命和教育模式上各有特点和侧重,在教育承诺和教育哲学上有不同的倾向和信仰。传统校园院校通常以年轻一代的职前教育为主,学生入学(指义务后教育)时通常要经过相当激烈的选择竞争,入学后通常在校园内全日制学习,学业结束时大多数学生能合格毕业;而远程教育院校通常以在职成人的职后教育和培训为主,对学习者实行机会均等的开放入学政策,强调服务于全民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学习者可以在承担工作和家庭职责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类型的非学历远程教育并不注重考试和文凭,而远程学历教育则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以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就高等教育而言,传统校园大学主要承担着精英教育的任务,特别是那些重点的研究型大学,即使它们举办远程教育,也主要定位在研究生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而远程教育院校主要承担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的任务,特别是面向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相对欠发达、传统校园大学相对较薄弱的地区和人群。就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而言,传统校园院校主要定位在正规学历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而远程教育院校在提供正规学历教育的同时,承担着开展大量的、各种各类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和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使命。既然传统校园院校和远程教育院校有不完全相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使命,远程教育坚持在其教育宗旨、教育承诺和教育哲学上作出独创和革新,于是,远程教育在质量观念上也必然会对传统教育提出革新和挑战。

远程教育在质量观念上对传统教育的革新和挑战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远程教育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远程教育的创新的质量观念,并对传统教育的质量观念进行了挑战和冲击。

在本系列论文之三《论对远程教育质量观的挑战》中,曾经引证了丹尼尔概括的体现传统高等教育质量理念的4项准则。国际远程教育的历史发展已经成功地对以这4项准则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质量观提出了革新和挑战。

首先,关于建校历史或创办年代。确实,对传统院校而言,建校历史长和教育质量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英国的牛津和剑桥、中国的北大和清华就是例证。然而,世界各国不乏建校新且质量好的大学,如英国的约克 (York) 和沃维克 (Warwick) 大学、加拿大的滑铁卢 (Waterloo) 大学,质量相当拔尖而又并不古老。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可以作为国内的例证。即使在企业界也是如此,像美国的微软和雅虎、中国的海尔和联想都是年轻而有为的公司。在远程教育界,英国开放大学创建才过而立之年,已经跻身于英国大学质量前十位之列(在2003年英国媒体公布的英国大学排行榜上更是名列第五,超过了牛津大学)。至于因教育质量上乘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远程教育协会表彰的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中国香港公开大学和西班牙开发大学等,都是相当年轻的。

其次,关于高度排斥性、选择性的入学政策。远程教育的建校宗旨就是要破除高度排斥性、选择性的入学政策,转而实行开放性、平等的入学政策,尤其强调面向各类特殊人群和弱势人群,实现全民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的这一宗旨是与教育平等和教育民主化的原则、与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等基本人权的信仰是一致的。远程教育的哲学信奉的是:地球上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唯有人类的智力空间是无限的。应该使得所有人的智力空间都有机会得到最充分的开发。对于当代人类社会,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是多元的。精英教育依然是需要的,各国依然需要一批精英人才从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但是,任何社会的人力资源构成是有结构的、有层次的,一个只有精英的社会是无法生存的。此外,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依然是稀缺的。中国的年轻一代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都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就如同英国的年轻一代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都上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一样。全民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不排除精英教育的成分,但却是比单一注重精英教育先进和深刻得多的教育哲学思想和代表着未来的教育体制,而远程教育正是实现这种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的重要挑战选择之一。

第三,关于教学中的人际交流。人际交流是教学的基本要素,这是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常识。远程教育正是在这个教育学的基点上进行了重大变革和创新,从而使远程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而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态。远程教育在这一基点上所作的变革和创新,并非是由于师生在时空上的相对分离而放弃了人际交流,而是在人际交流的方式、渠道、手段、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从而开发、实现了更为丰富且有效的人际交流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

最后,关于拥有的教育资源。众所周知,在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社会转型期间,拥有巨大的物质资源已经不再是保证质量、赢得竞争优胜的保障了。20世纪末叶,世界上包括日本、瑞典等国家诞生了许多中小型高新技术公司成功的经验,而在亚洲则出现了“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和“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带头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骄人业绩。在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等朝阳产业,像上述美国的微软和雅虎、中国的联想和方正,都是依靠高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而不是物质资源、财力的优势和人员队伍的庞大取胜的。

总之,传统教育的质量观念不再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灭的。对于有着自己特殊的教育目标、教育宗旨、教育承诺和教育哲学信仰的远程教育,对传统教育质量观念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是必然的。

我国高等教育界关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创新的讨论

事实上,在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过渡的时期,由于全国各地大学连年大规模扩大招生,引发了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质量的大讨论。

潘懋元论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创新

我国高等教育著名学者潘懋元教授在他的论文和演讲中深刻地论述了进入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创新问题。

潘懋元教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2001a)和《走向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2001b)中提出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创新的如下主要论题:

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不只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变化。所谓“质”的变化,包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系列的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排斥精英教育作为其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精英型和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存在。精英高等教育机构不仅存在而且很繁荣,且仍应坚持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和高学术水平的教育质量。

不能用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这是传统精英教育的主体)的准则来规范成人高等教育;不能用课堂教学的准则来规范各种远程教育;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学术取向与标准、课程选择与组织、教学方式与方法、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等来规范大众化高等教育。对于快速增长的多种形式的非精英高等教育,就应从传统的精英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思想,包括教育价值观、人才观、教育质量观的转变。其中核心问题是教育质量观的转变。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精英高等教育要保证质量,大众化高等教育也要保证质量。但两者由于培养目标与规格不同、社会适应面不同,因而其质量的标准也就不同。

1998 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所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就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所谓“多层面”,包括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纵向层次,也包括研究型、理论型、应用型、技能型等横向层面。对于纵向层次的质量要求不同,人们比较清楚,而对于横向层面的质量标准不同,则往往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但是,从精英高等教育走向大众高等教育,分辨横向层面的不同质量标准却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能否顺利发展的要害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法》提出:“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是以“采取多种形式”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多样化为前提的。没有多样化,只采取一种全日制本科的单一形式,不可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只采取一个传统的本科的精英教育标准来衡量多种形式的教育质量,会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方向产生误导。

如何保证质量、不断提高质量?关键在于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制订符合客观实际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优化教师队伍与生源, 改革课程和教学方法,充实教育资源,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加强科学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服务等等。

谢维和论网络教育质量观三原则

我国教育社会学著名学者谢维和教授曾就网络教育的质量观阐述过三个基本原则:

1. 应该符合一般高等教育的质量观的基本要求,即必须有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基本指标。决不能因为网络教育的特殊性而认为它可以在这些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指标上有什么特别,或者说可以少几个。而且,在高等教育的基本环节上,包括教学、课程、讨论、作业、辅导、考核、以及实验和各种实践环节,都应该强调和落实这种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一般要求,而不能由于是网络教育而有任何特别。但是,它也应该具有网络教育的特点,或者说在上述各个指标和环节的具体内容上具有网络教育自己的特点:基础理论着重应用性,能力培养强调创新性,素质要求突出自律性。当然,这些特点应该通过网络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总结。

2. 网络教育的质量观应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或者说不断适应整个社会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和新的特点。网络和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非常大。这种影响决不仅仅是一种量的增加,而是一种质的变化。这种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它使的人们的生存不仅依托传统的现实空间,而且创造和提供了一个具有无限性的虚拟空间。这种虚拟空间也正是网络教育依托的重要基础,是网络教育发挥自己长项的地方。衡量网络教育的质量高低就是要看它所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这种新的社会空间的要求,以及适应程度的高低。

3. 网络教育的质量观应该与终身教育的质量观达到同一和一致。从时间上看,网络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出现是同一的,这种时间上的一致决不是偶然的。它表明网络教育与终身教育都是适应同一时代的要求而出现的。而终身教育的质量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由于网络教育本身的特点,它的确比其他的教育形式更加能够满足终身教育所要求的“任何地方、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需要”等特点。而这也恰恰是发挥网络教育优势的地方,是体现网络教育质量观的特点的地方。(谢维和:《论网络教育的质量观》)

谢维和教授认为:网络教育本身是一个新事情,关于网络教育的质量观本身也是一个新事情,我们应该给网络教育质量观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大的空间,需要进行持续和深入的探讨。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网络教育的质量观与网络教育的管理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他断言,没有高质量的、发挥网络教育要求和特点的网络教育的管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网络教育。

试点高校网络远程教育应该进行质量观念和质量保证体系创新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需要做好长期进行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念和质量保证体系创新的准备。首先要明确,质量是教育、特别是网络远程教育的永恒主题。在网络远程教育中,质量与数量的基本矛盾,或者质量、规模与效益的三角关系始终处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中心。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在发展中去解决。

要明确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要理解,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以后,高等教育依然需要区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部分。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使命是发展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特别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重要贡献。既不能按照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规范来要求定位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网络远程教育,同时要努力打造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品牌、特色和优势。

要不断探索与创新实现网络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各项基本要素的最佳实践。依据国际比较研究的结果,网络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共同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

远程教育的资源设计、开发与发送及其评估:这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资源基础。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就无法组织实施成功的远程教育。没有有效的教育资源开发机制,优质教育资源的提供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没有畅通且有效的发送机制,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及时抵达远程学习者。没有评估机制,教育资源的有效性无法确认、也无法及时更新。

远程教育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这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远程教育决不仅仅是远程学习者基于资源的独立自学,而是需要给予远程学习者多种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的。在(教)师(学)生时空分离的远程教育系统中,远程学习是否能真正发生,关键取决于是否能提供适当的和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这种学习支持服务应该是针对并且落实到每个远程学生的,是个别化和个性化的。

远程教育的双向通信交互:这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难点,也是远程教育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核心。事实上,在众多的人员、信息、资源、设施、课程内容相关、学习策略与方法指导、社会性以及财政的等等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中,最重要和基本的是师生间以及同学间的双向通信交流。这种双向通信交互可以是在学习中心的人际面对面接触的交流,也可以是基于各种技术媒体的实时同步和非实时异步的双向通信交流。针对每个远程学生的课程内容辅导、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平时作业批改评论与及时返还应该是双向通信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网络的虚拟社区有助于加强师生及同学间的双向通信交流。

远程教育的宽进严出政策及其落实(课程考核与学生学业评价):这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特定要求。远程教育应该逐步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引导远程学生走向素质教育,关注课程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远程教育的宽进严出政策及其落实不应该狭隘地仅仅理解为提升课程考试难度或举行全国统一课程考试。远程教育应该特别注重学习过程及期间的平时作业评价。没有完整的学习过程、不完成平时作业或平时专业评价不合格的,不可以参加期末课程考试。

远程教育管理:这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保证。我国网络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同其它许多工作一样,最薄弱的是管理。远程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否适应教育市场对人才培养和培训的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发送是否适应教学需要、及时到位?试点高校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运行是否正常、对远程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否有效?平时作业批改评价与返还以及考试的组织实施等等,都要靠教育管理来保证。

远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这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根本。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从事网络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和技术这三支队伍的素质。这里不仅包括试点高校本部网络教育学院的人员队伍,还包括全国各地学习中心的人员队伍。试想:优质网络教育资源靠谁创作、设计和开发?个别化、个性化的远程学生的学习支助服务靠谁提供?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和平台工具靠谁开发、运行和维护?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机制靠谁设计规划并组织实施?所以说,队伍建设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根本。

远程教育研究:这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理论基础。没有远程教育的理论指导,会产生盲目实践的弊端而危及远程教育质量。远程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探索的同时努力从事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自己的远程教育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物质基础。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发送、对远程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双向通信交互等等都需要稳定可靠且遍及全体学生的基础设施、便捷高效的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以及包括通信费用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条件。

远程教育的财政支持和经费保证:这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财政基础。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增加财源,为网络远程教育寻找更多的来自国家财政与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二是如何用好这笔投资、尤其是如何用好远程学生的交费,将它们全部返还到对学生的培养和服务中去,以保证和提升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及毕业证书与学位的含金量。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除了关注上述网络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共同的基本要素外,同时要强调发展试点高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要充分发挥试点高校自身的品牌优势,在重点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育资源诸方面的优势,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以及课程发送与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并继续开拓创新,形成网络远程教育的新品牌和特色。

[参考文献]

[1]丹尼尔,丁兴富译.巨型大学、虚拟大学和知识媒体:我们能否同时拥有数量和质量?[J]. 开放教育研究,1998,(5)

[2] 丁兴富. “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总结报告[J]. 给教育部的内部报告,2004,(3)

[3] 丁兴富. 远程教育研究[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2

中国西部地区一般是指西南五省区市和西北五省区以及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西部地区幅员辽阔,面积约685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人口约3. 6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 ,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部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新疆人口为196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 5%。共有47个民族成份[ 1 ] 。

又如,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面积122. 8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现有人口221. 8万,人口密度为1. 73人/平方公里,只有全国平均数的六十分之一。全区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藏西阿里、藏北那曲,人口特别稀少,往往百里不见人烟[ 2 ] 。

尽管中国政府在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中,不断加强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在上世纪末的时候又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些决定和构想对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起到了一定的普及、推动和提高作用,但医疗卫生工作条件较差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现状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改善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不仅对于中国医疗卫生总体水平的提高,会有直接作用,而且也会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尚处于发展中和暂时落后的国家,也有一定可借鉴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跨越式”改变西部地区医疗卫生现状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开展医学远程教育。

2 远程教育

2. 1 远程教育的特点

2. 1. 1 可以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是同步或异步方式教学。学习者可以不受自身工作条件的限制,在只需有终端接收设备(计算机或电视机)的条件下,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育内容和信息。这种教育不同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而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方式。

2. 1. 2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它可以针对每一个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体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它能及时反馈和调整学习内容,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

2. 1. 3 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 现代远程教育可使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与传统班级课堂教学和广播电视教学相比,它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开发大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2. 1. 4 有利于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

它可以把最优秀的教师集中在一起授课,让更多的人同时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实现资源共享,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效益。远程教育的这些特点,能够针对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有效普及和提高当地医疗卫生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这也正是他们了解国内和世界前沿学科动态的理想方式。

2. 2 远程教育的开展方式

2. 2. 1 网络教育(学历教育)  在试点的基础上,教育部近几年分批在全国比较知名的高校中已批准67所高校和中央电视大学公共服务体系可以进行网络教育。这68所开展网络教育的学校中,有13家院校提供医学远程教育,涉及基础医学、中医、药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共工程、卫生事业管理、医学信息管理等十余个医学相关专业[ 3 ] 。他们的教学方式或采用“地网”,或采用“天网+地网”形式,主要的学习功能模块有实时授课、网络点播、在线答疑、电子留言,网络作业、资源连接等。学历层次包括专科,专升本。

2. 2. 2 医学网站(非学历教育)  除教育部批准的试点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提供的学历教育外,另有好医生网、37℃网等网站在非学历医学远程教育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好医生网站是卫生部批准的医学专业信息网站, 是药监局批准的经营性医药网站,也是目前卫生部批准的国内第一家可以进行网上远程医学教育,并有权授予国家一类继续教育学分的医学教育网站。该网站拥有国内最强大的学术阵容做后盾,开设医护人员的专业教育,如:继续教育,卫星远程教育,考试辅导, 岗位教育等;医院科教领域的信息管理技术, 如: 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专家系统,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等; 医药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如: DIS, Online-Training, SMS等。其中卫星第一频道以专题讲座、讨论、案例为主要内容;第二频道侧重国内著名医院的手术直播和手术点评;第三频道主要内容为执业医师、护士资格考试辅导。通过网站内容的学习,既可以学习和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医学知识,还可以获得继续教育学分,满足医务人员业务考核及职称晋升的需要。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对550万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 以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面[4] 。

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网站和学术性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司的网站也开展着有关医疗卫生教育或继续教育工作。

2. 2. 3 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对医学资料(包括数据、文本、图片和声像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它通常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几个主要部分。远程会诊是一种两地或多地医生交互式共享病人诊断信息,特别是放射学图像、超声图像、病理检查、心电图、血压等多种报告的分析诊断过程。最终诊断报告由本地医生提出,异地专家只是提供参考意见,以协助本地医生作出正确诊断。

远程会诊包括:治疗方案会诊、手术方案会诊、明确临床诊断会诊等。远程诊断是在分享医学影像及其他各种诊断信息的基础上,最终诊断报告由远在异地的专家签署。它涉及到图像的数据采集、压缩、传送、解压缩、处理和显示等各个技术环节。远程诊断:包括病理诊断、放射学诊断、皮肤病诊断、超声诊断、内镜诊断等。在开展医学远程教育的过程中,一些较传统的方式也起着很大作用。比如,通过播放光盘和收看有线电视来获取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 对医学远程教育思考

3. 1 转变观念,提高对远程教育的再认识

20世纪后期以来,知识的增长呈现爆炸趋势,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方式也是多种渠道的,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不仅是学习方式的一次革命,也是学习理念的一次革命。虽然,远程教育的开展在我国时间并不很长,但以其灵活性、普及性、终身性和共享性的明显特点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在中国西部,由于其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与发达地区有着较大差距。实施远程教育,对这里的人们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进而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时展的必然,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早行动早受益;行动范围越大,受益面积越广。而且要将这种对远程教育的认识,通过方案规划,经费投入,人员培养等环节加以落实。

3. 2 共享资源与标准化

3. 2. 1 资源共享 在开展远程教育的过程中,资源建设与开发无疑是项基础性工作。在资源建设中往往存在资源较少,即“有路无车和有车无货”的问题以及资源浪费的问题。现在西部地区已建起许多网站,但实用内容较少,有的甚至仅是一个简单的网页,没有可连接的实际内容;有的则是内容和水平较差,是一种低层次重复。这种形式的网站是对资金,时间和人才的浪费。因此,必须要花大的精力和投入加强资源建设。在共享多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时,还应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印刷资料和电子光盘资料一并加强建设和共享。

3. 2. 2 标准化 我国目前远程医疗尚无统一制式,信息传输存在着通讯信道不同、应用软硬件不一致、设备不兼容等问题。为共享资源,我们需要有一个国家统一的并力求于国际接轨的标准以推动远程医学教育健康发展。

3. 3 建立并完善远程医学教育中的法规 远程医学中的法律、法规涉及到远程医学能否长期有效开展的问题。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医疗信息可能涉及司法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现行的法律规定要求使用“书面的”、“签字的”或“原始的”资料才具有法律效力,而对电子病历、电子医疗文书、电子文档、电子签名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我国已有的法律法规中,既有从国家宪法和部门法的高度对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活动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约束,也有直接约束计算机安全、国际互联网安全的法规,还有对信息内容、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品授权审批的规定。但是,目前尚未见到有针对企业级或部门级的局域网管理法规,更没有信息化医院从业自律和他律的法规性规定。

3. 4 加强对远程教育的规范管理

3. 4. 1 卫生部对规范管理的要求 在《卫生部关于印发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写到:“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卫生服务的需求,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建立终生教育体制,以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指出,“远程医学教育是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使广大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获得知识的一种全新教育手段,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对于采用远程教育开展医学培训和教育的方式,卫生部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在此基础上,为了规范管理,在一些具体条款上也做了相应规定。如要求“远程医学教育的服务对象以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审核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等教学项目或课程。”在管理上要求“远程医学教育实行行业管理。由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实施。卫生部负责远程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和管理,远程医学教育规化的制定,远程医学教育制度的督导和检查;负责对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卫星网络、计算机网站的资格进行审批和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统筹规划下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远程医学教育规化、实施细则,协调、督导和检查远程医学教育工作。负责审批和管理当地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教学站。”

另外还规定了各类继续教育项目和学分的批准程序及授予标准。这些规定和要求对开展远程医学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3. 4. 2 教育部对规范管理的要求 为规范管理,教育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主要有:《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网络教育学生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和《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的通知》。

这些文件不仅有对开展远程教育的构想、条件,还有对教学环节中的质量监控,学籍及证书管理以及评估等问题的规定,它对于加强和规范远程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3. 4. 3 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要求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实践和操作性很强,关系到人身生命。遵照高等医学教育规律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人力的需要以及行业人才准入的有关规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文件要求,自2002年10月31日起,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专业、相关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和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举办的相关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只能招收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停止招收非在职人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医学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重要,离开这个环节就不可能培养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尽管教育部和卫生部在管理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而且各有关基层单位也制定了相应制度和办法,但是,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新的问题和矛盾还会不断产生。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对这些规定和措施不断予以完善。

诚然,远程教育是改善和提高像中国西部这样自然条件较差,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和流失严重的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构建终身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如果远程教育同时也能与其他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优势,尤其是加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则会取得更好效果;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开展远程医学教育中的一些先进经验,才能推动我国远程医学教育有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 1 ] xinjiang.gov.cn/1$001/1$001$001/12.jsp?articleid=2004-3-30-0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