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7 15:53: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分析化学趋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微型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但在实际高职教学中,结合基础化学实验的微型化改革工作还未引起充分重视,得到普及和推广。本文在提出微型化实验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基础实验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革新,并探索了实验实现微型化的改革发展趋势。
1.实验微型化概念的提出
微型化实验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外国学者首先提出的,后来逐渐被大家所熟悉。微型化学实验就是用极少量的试剂在微型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特点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仪器微型化,可以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排废量,缩短实验时间,且比常规实验安全可靠。因其具有节约资源、现象明显、安全快速、污染少等优点,是对实验方法的创新性变革,使得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和推广成为化学实验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
2.实验微型化改革的必要性
微型化实验有着常规实验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成本降低,教学效果得到提高。相比常规实验,微型化实验降低了对场地的要求,原料试剂的用量只相当于常规实验的几十到几千分之一,能耗、设备投入节约能达到70%以上,实验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2,使得实验成本大为降低,教师可以给学生人人动手的机会,改变过去高职院校学生实验动手率低的局面,从而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设计。
2.2实验简化,学生参与的兴趣被激发。微型化实验不是对试剂的简单意义上的减量,而是一种以此为基础的创新性的变革,以达到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的目的。有了低成本的微型化实验,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就可以鼓励学生放开手脚,以充分开发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微型化学实验还可以大大简化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周边就可以找到微型化学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某些仪器的替代品,为实验的开展提供诸多便利条件。在实验操作上,微型化学实验省去了常规实验中复杂的仪器装配、拆卸和洗涤,只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就可完成,减少了时间对实验开展的限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微型化学实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微型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更愿意通过实践来进行有效的探究。
2.3排废降低,实验环境得以优化。常规化学实验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微型化学实验反应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弃物质的量非常少,“三废”的处理也更容易,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化学实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环境更加放心,学生在实验时也更加大胆、放松,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化学研究。同时由于实验药品的用量减少,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爆、剧的总量明显减少,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安全,把危险系数降至最低。所以微型化学实验能够使环境污染、实验设施损耗和安全等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更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其社会效益显著而长远。
微型化学实验具有易于开展、现象明显、节约时间、节省试剂、减少污染、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等特点,在经济、环保和教育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发展微型实验是十分必要的。
3.大力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和常规实验有机结合,建立新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微型化学实验多在点滴板上做点滴实验,这样就不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试管、离心试管及胶头滴管的取液、滴液、放置等基本操作技能,一些常用的升温、加热、搅拌、沉淀分离等操作也仍需做常规实验。因此,只有把微型实验和常规实验有机地结合,才可扬长避短,显著地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将来从事化学研究和科研的能力。我们在分析现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用微型实验替代的实验编写成《微型化学实验》教案,课前向学生予以讲解,并要求学生认真探讨,写出预习报告。然后根据教学要求,将原实验教材分作微型化学实验、常规化学实验、小型化实验。这样,既能使微型实验不断深化,又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无机实验中基本操作的技能技巧。同时我们还在微型实验所需仪器不够齐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弯制W管、V型管、U型管,吹制玻璃燃烧匙等,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进行各种实验的能力。
在新教学体系中,我们可以增加系统化实验,开发新型实验。系统化实验由一系列既独立又联系的微型化学实验构成,前一个实验的产物为下一个实验的反应物,中间穿插分析定量测定,把整个实验体系设计成系统化新型实验。在这类实验中,均采用微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大胆设计,反复探索。实践证明,发挥微型实验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使学生不仅进行的是继承性学习,更是创新性学习;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达到素质教育之目的,从而整体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践表明,实验效果达到了教学要求。同时对有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以采取讨论、重做的形式,积极推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形式的开展,进行微型化实验的教学改革。
4.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尚需解决的问题
微型化学实验作为一种改革的尝试,还存在许多局限性,尚需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4.1微型化学实验制备物质的产率偏低。这是因为仪器粘附等损耗相对于原料用量的比例较大。因此必须注意实验技巧,否则实验不易成功。
4.2由于微型化学实验与一般实验使用仪器差别较大,教师在指导微型化学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实验条件的选择。
4.3目前全国微型化学实验普及还不高,需要宣传推广,特别需要出版相应的配套教材。
4.4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个别化指导的教学策略有待在实践中加强。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积极进行鼓励和指导,使他们有信心参加到探究活动中。
5.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课程改革必须从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刻的变革,整合现有实验内容,加以归纳总结,既有经典验证性实验操作,也有经过优化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型实验,这样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扩大招生所带来的迫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训练他们的科研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优秀化工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祥,黄宁选.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改革探讨[J].大学化学,2003,18,(6):16-18.
[2]金华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2,14,(3):85-87.
教学中,如果能以一些奇妙的化学现象制造悬念,创设情境,则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当学生对实验产生好奇的时候,往往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通过一些富有趣味的小实验,能达到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效果。如“烧不坏的小手帕”“喷泉”等趣味小实验,能使学生感到化学的魅力,能吸引学生去探索。再如,学到“缓慢氧化和自然”时,先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将滤纸浸到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然后把滤纸挂起晾干,约半分钟后,会看到滤纸先冒白烟,然后着火。不用点燃,滤纸为什么会着火呢?这样的实验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讲授新课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实验要富有创造性
旧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主要还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增加一些富有创意的内容,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学习燃烧条件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了白磷在60摄氏度的水中是不能燃烧的,但这时往水里通入氧气,使氧气与白磷接触,结果白磷能在水中燃烧起来,这不可思议的现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设法弄清原因。再如,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除了用教材的演示实验验证外,为了提高对比性,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做这样的实验:将试管倾斜约60度,把氯酸钾放在试管底部,二氧化锰放在中部,试管中放入带火星的小木条,加热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加热氯酸钾一段时间后,小木条火星闪烁,而在这时将二氧化锰滑入试管底部,小木条立即复燃。本实验操作方便,效果明显,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三、实验要富有探究性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例如: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鉴别同体积的饱和食盐水与蒸馏水,并写出鉴别方法与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导致了两者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或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探究其中的原因,并设计出多种方案。再如,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联系,可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将一颗烧红的碳酸钙放进无色的酚酞溶液中,溶液会立刻变成红色,然后用一根导管向溶液中吹气,溶液立即变浑浊,而且红色慢慢消失,继续吹气,溶液又变澄清。这一实验贴近生活,现象明显,趣味性强,很能吸引学生。通过类似的探究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路开阔,能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去探索。
四、实验可以有不确定性
所谓不确定性,并不是无主题、无目的,而是在学生明确实验主题及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在实验准备、实验过程中,不完全按课本或老师事先确定好的、统一要求的实验进行,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在实验准备的时候,允许学生有选择仪器的自主,有设计实验装置的自主,甚至允许学生设计、自制实验仪器。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浓厚的兴趣、更大的成就感。
背景:
方言区概念界定: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中国目前存在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其中方言区就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普通话发展背景:“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中国官方用语,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一、当前方言区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状况
方言区教师由于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普通话水平较为低下,然而在普通话的使用过程中也是问题百出。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从重视程度上看
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校推广普通话的意识薄弱,领导阶层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有些领导对推广普通话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率先发挥领导作用,加上方言区传统的封建思想和狭隘的地方观念根深蒂固,校园内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还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领导重视程度也不够,宣传也不到位,导致许多偏远山区的教师对普通话了解甚少,推广普通话的意识薄弱,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的现象更是少之又少。[1]
2.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很多学校领导要求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但很多教师仍然使用方言进行教学。比如淮北市三区一县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测试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不但普通话水平低,甚至连最简单的汉字也不认识,就连基本的课文朗读也不会,更不用说语音表述了。[2]”还有的教师在自身普通话改善的学习过程中忽略学习过程,注重测试结果。他们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只是走走形式,只要交了测试费就一定可以达标。更有甚者认为普通话达不达标没有关系,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没有多大的影响。[3]
(二)发展状况上看
教师普通话的发展存在很多差异,比如地域差异、年龄差异、学科差异等。这些都影响了教师普通话的水平。
1.地域差异
主要表现在城乡差异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城乡普通话发展差异明显,城镇的教师普通话发展水平高于乡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在城镇的教师队伍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师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而在乡村,教师用普通话教学达不到这个比例。[4]
2.年龄差异
教师队伍各个年龄阶段存在,随着年龄递增,学习能力下降,普通话水平也随之下降。青年教师普通话水平要高于中老年教师。他们一般都能熟练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口语表达的基本功也很好。而中年以上教师,普通话水平就“千差万别”。有的会一点,有的甚至一点也不会,课上课下都是用方言交流,也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这也是当前方言区教师普通话的一大不好的状况。[4]
3.学科差异
由于学科性质不同,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文科教师普通话基础比理科类教师基础要好,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更扎实,语感更强。这就需要引起其他学科教师的重视,缩小学科差距。
二、方言区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现状
本研究主要以桂柳话方言区,澳门地区,重庆方言区的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现状为例。
(一)桂柳话方言区小学普通话教学体会[5]
笔者谈到在广西北部、西北部,人们的语言主要是以桂柳话为主。所接触到的小学,除了会讲壮话与别扭的桂柳话以外,其他的语言都不会说,比如,他们常把“方法”说成是“荒华”,把“老师”说成是“老私”,把“公鸡”说成是“空鸡”等等。当学校推广普通话时,新入学的学生根本不屑一顾,而且还在学习普通话中经常闹出笑话。主要原因是普通话与方言之间,语音差异大,词汇、语法也有明显不同。结合多年的小学教育经验,笔者深刻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学习经验和学习方式,从学生语言获得、加工产生的全过程加以干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普通话学习的效率。
(二)澳门地区普通话教学的调查与研究[6]
十几年,其语言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发展,澳门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普通话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澳门小学普通话教学在师资、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语言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这种情况相对于澳门特区的语言政策是滞后的。此外,澳门政府当局正积极推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使澳门小学普通话教学成为了其中必须和必要的一环。笔者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在普通话课程改革上应采取的措施,即尽快为普通话课程作出课程定位、修改现行的澳门普通话教学大纲、逐步引导学校采用合适的教材、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大对普通话课程的经费投入、加强普通话教学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重庆方言区普通话课的朗读教学[7]
笔者提出方言区普通话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纠正带有方言特点的语音语调,提高普通话水平,检验的方式是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在笔者看来,朗读环节之所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朗读是普通话日常运用的三大基本形式之一;二是朗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着从以声韵调为核心内容的单字单词的发音向说话能力转换的成败。因此成为从学到用的中转站,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普通话能达到的等级。由于普通话与方言母语的差距较大,人们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和接触到标准的朗读,只能通过两种特殊方式去模拟和学习普通话的朗读,一种是中小学课堂的课文朗读,另一种是以电视等公共媒体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朗读比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诗歌朗诵比赛。
三、提高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策略
普通话地位日益剧增,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普及普通话,但很多地区的教师仍旧用方言教学,这就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因此本研究主要提出一些适合教师普通话水平发展的策略。
(一)克服普通话发音障碍[8]
1.增强语音规范意识,了解普通话系统中的声母韵母区别。
2.加强语流音变训练,发好每一个音的声韵调,不等于就能说好普通话,还要努力培养好语感。
3.走出朗读的误区,吐字清、口形活、读的流利、准确,防止漏读、跳读、添读等现象。
(二)改善学习普通话的方式[9]
1.应该普遍提高教师对普通话培训的重视程度,可以适当将普通话作为一门考试课程,一次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掌握每个教师教学常用语的发音错误,提高普通话培训的针对性。
3.拓展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方式,运用多形式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普通话联系。
总之,方言区普通话的普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从基础抓起,才能提高整体水平。所以,只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教学水平,才能对小学生普通话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方言区普通话交流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红松.淮北市三区一县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2] 刘红松.淮北市三区一县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 章柳英.浅谈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百教育,2003(5).
[4] 黄应秋.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与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2(5).
[5] 兰卫.桂柳话方言区小学普通话教学体会[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0).
[6] 何筠.澳门小学普通话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暨南大学,2009(06).
趣味化学实验与传统的化学实验相比,能够通过自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帮助。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之前对化学知识并没有过多的了解,趣味化学实验能够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
一、课前导入趣味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考试的重点,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化学知识的学习,利用趣味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动力,而且趣味化学实验中蕴含着很多的化学基础知识,是教师理论知识教学的辅助工具。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趣味实验引入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将化学实验现象与生活实际中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反应”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魔棒点灯”的趣味实验进行课前导入,取少量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两三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直接接触酒精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燃了。通过这样的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应用趣味实验,将复杂的问题具体化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很多问题看似抽象难懂,但在化学实验下,实验现象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会涉及很多的化学反应原理,如果教师只依靠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会造成困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趣味实验,将复杂的化学原理具体化。
以“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这个反应原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竹器刻花”的趣味实验。实验过程:用毛笔蘸取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器上画花,晾干后把竹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之后用水洗干净,这样竹器上的花就会自主显现出来。由于稀硫酸加热后有很强的脱水性,使得化纤素失去水分后碳化,从而呈现出黑色或者褐色。
三、课后自主研究实验,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复习巩固是学科学习的关键,尤其对刚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初中生来说,复习巩固更是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对课后自主设计实验的重视,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让学生在课后搜集资料,准备简单的器材进行自主设计,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让学生在搜集资料、整理器材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原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鸡蛋运动”的实验。实验过程:将鸡蛋放入装有稀盐酸的容器中,鸡蛋马上沉底,不一会又浮上来,一会又沉底,就像在做运动一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稀盐酸与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产生的气体附着在鸡蛋上,使鸡蛋产生了浮力。这个实验简单方便,能够深化学生对反应原理的理解。
四、开展趣味化学实验,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药品,化学反应也会生成有毒的气体和物质,这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且初中生接触化学实验的时间有限,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有些程序和规定也不是十分的了解,做好实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实验进行实验安全教育,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意识到按照规定操作的重要性,这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例如,在浓硫酸反应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将浓硫酸直接滴到准备好的鸡肉上面,观察鸡肉逐渐变黑,以此来提醒学生在实验中,千万不能直接将浓硫酸溶液滴到身体上。
综上所述,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W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将趣味实验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诚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如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促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没有良好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目标,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教学活动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导致教学质量迟迟难以提升。
一、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采取趣味化教学的必要性
1.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纵观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发现以“粉笔+黑板”为代表的落后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导致课程教改之路举步维艰。长期以来,在讲解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都采取单纯的理论灌输教学,学生每节课都要接收大量信息,脑子里早已是一团乱麻。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文科知识不值得下工夫学习,只需要课后多背诵即可,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之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如何提升?
2.课堂乏味枯燥,学生不愿配合教学
初中生身上背负着沉重的中考压力,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将历史与社会设置为中考的必考科目,因此在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过程中,很多学生并不是非常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大汗淋漓,下面很多学生悄悄拿出理科作业,忙得不亦乐乎。就你是否喜欢上历史与社会课程这一问题展开调研,很多学生表示:老师的课一点意思都没有,考试之前看看书就可以了,学习起来没意思。
针对当前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不配合教学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实施趣味化教学势在必行。
二、如何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趣味化教学
1.借助信息技术,使课堂焕发新活力
21世纪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在组织历史与社会趣味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视频、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使课堂焕发新活力。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多媒w课件上为学生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思考:根据图片描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情况,想一想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有没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图片,很快能就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上讲台,用手在幻灯片上指一指七大洲的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正确识别地理位置。学生还可以根据图片,自己把七个大洲按照面积大小的顺序排列一下。
现在的初中生成长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传统“粉笔+黑板”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潮流、适应教学环境的发展趋势了。现在每所学校几乎都配备了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教师要更新教学手段,将复杂繁琐的文字信息以图片、视频和音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到本次课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相比于复杂冗长的文字信息,人们的大脑更容易对图片信息进行解码。在组织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呈现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2.综合探究活动,解放学生手脚大脑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信息量大、文字内容较多的人文学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采取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期盼将大量需要记忆的信息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教育无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被搞得死气沉沉,缺少生机与活力。作为一门知识容量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历史与社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科人文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究活动,将学生从课本中、桌椅上解放出来,使他们的手脚、大脑动起来。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每单元都设有综合探究活动教学内容,例如,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在地球仪上看世界、如何认识区域、如何认识城市、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多样性、探寻丝绸之路、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等。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这些综合探究活动对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积极按照课程的教学要求,组织学生针对教材上的综合探究内容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综合探究活动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得关于地理环境、国家分布、陆地海洋等知识的信息,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一幅中国地图,加深学生对于地图的认识。
历史与社会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他们每天需要记忆背诵大量的文字知识。教师长期将学生束缚在座位上、桎梏于书本里,学生学得枯燥乏味,还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沉闷的书本学习注入新鲜血液。趣味化教学旨在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喜欢上《历史与社会》、愿意上《历史与社会》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理论知识讲解之余,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引入故事元素,喜闻乐见方式教学
学生或许对书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到厌烦乏味,但没有学生会拒绝精彩有趣的故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元素,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促使他们将注意力转向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与秦始皇、汉高祖有关的历史故事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兴趣。在“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一课的教学活动组织当中,教师可以《孔虚经商记》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故事发生在战国后期,齐国富家子弟孔虚想经商致富,于是便贩运盐和丝绸前往魏国大梁销售。孔虚到了大梁之后,得知这里每斗盐、每丈丝绸,都比齐国贵得多。孔虚心里很高兴,心想这回发达了。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魏国的尺和斗都比齐国大得多,孔虚一不小心亏了本。他卖掉货物,得到不多的布币,又发现这些钱在齐国不能用。孔虚只好决定用这些布币再搏一次,他把货物运往赵国,到了赵国,他发现赵国的斗比魏国小得多,而两国货物的价格差不多,大有赚头,孔虚趁机赚了一笔。商场得意,孔虚日渐出名,一位赵国商人向他告贷,并立字为据,但孔虚不认识赵国的文字,认为赵国商人有意欺骗他……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看完这个故事,可以发现战国后期存在哪些问题,(答案为货币不统一、文字不统一、度量衡不统一,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加深学生对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重要意义的认识。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不仅涵盖了人文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融合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知识,具有相当强的综合性与社会性,这其中无处不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元素。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巧妙地借助本学科蕴含的丰富的故事教学资源,将历史与社会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相结合,以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追求趣味化教学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相互配合,在教师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同时,学生还需要配合教师的管理,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家长应当鼓励和支持孩子认真Υ本门课程的学习,配合教师,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是可燃燃料与O2的反应,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是:①找出总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判断未变价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溶液。②还原剂是负极反应物,失电子;氧化剂是正极反应物,得电子。预测并试探性地写出可能的反应式。③根据电解质溶液成分进行适当的增减、修正和改写。④将两极反应式等电子相加,对比所得反应式与总反应式是否一致。
(1)电解质溶液呈碱性
例1.某甲烷—氧气燃料电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该电池的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碳制成,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气体由多孔碳孔隙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用多孔碳作电极,是为了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放电速率
B.若b处通入的气体为氧气,则B极为负极
C.当发生反应的O2为5.6L(标准状况)时,则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
(2)电解质溶液呈酸性
例2.一种新型乙醇电池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电池总反应为:,电池示意图如右图。下面对这种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b极为电池的负极
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极
D.设每个电子所带电量为q库仑,则1mol乙醇被氧化产生库仑的电量
电量,故D选项不正确。答案为B。
(3)电解质是熔融盐
阴极反应式:。
总反应式:。
解析:本题一是电极名称特殊,一般电池电极叫正、负极,而本题叫阴、阳极;二是电极方程式特殊,一般阳极(负极)是在方程式的左边减去电子,而本题是在右边加上电子。上述两点特殊给试题解答带来困难。本题可采用逆向思维法,先写出难度较小的总反应式,再用总反应式-阳极反应式,即可得阴极反应式。由于总反应方程式为:,用总(4)电解质是熔融氧化物
例4.美国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用碳氢化合物——异辛烷作燃料时能源转换效率有望达到50%,电解质是用一层以氧化锆为主、含有少量钌和铈的催化重整多孔薄膜,它在高温下能传导。这种新型燃料电池经过更多试验后,能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甚至众多家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固体电解质的作用是传递电子
D.电池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由上可知,电极反应其实也是一种离子反应,既要遵循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切规则,又要考虑离子之间能否大量共存,生成物是否发生后续反应等。如各种燃料电池的正极都是O2得高温熔融盐环境中产物为CO2。现图示如下:
另外,一般来说,一极有某离子消耗,另一极就应该有某离子生成,但两极消耗和生成的离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掌握上述规律可使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变得简单。
2.新型电源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各种新能源电池逐步进入实用阶段,尤其是车用电池发展很快。为了让学生在一个全新问题情境下答题,新能源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成了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面对新型原电池,要在燃料电池电极方程式书写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信息研读,再对比、联想经典原电池,全方位思考才能写出正确的电极反应式。
例5.(2013年安徽理综)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0间
B.放电过程中,向负极移动
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
3.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电池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要接充电电源的正极,负极要接充电电源的负极,此时原电池变成了电解池。充电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可在放电反应式的基础上,把电子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并把得(或失)电子改为失(或得)电子,然后再将电极反应式中的产物与反应物颠倒即可。
例6.某新型二次锂离子电池结构如下图,电池内部是固体电解质,充电、放电时允许Li+在其间通过(图中电池内部“”表示放电时Li+的迁移方向)。充电、放电时
A.外电路上的“”表示放电时的电流方向
解析:由Li+的迁移方向,可知电池结构图的上部是电池的负极,下部是电池的正极,外电路上的“”表示放电时电子的流动方向,故A选项不正确。根据总反应式中元素价态二、易错点分析
错解:原电池的两极最少要有一极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才能构成原电池,而铜片和石墨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选项正确。因不能构成原电池,溶液中没有任何反应,所以B、C、D选项都不正确。答案为A。
分析: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原因是我们平时见到的和所举的原电池的例子中,都是有一极电极材料能与电解质溶液直接发生反应的,从而形成思维定式,产生错觉,认为只有一极电极材料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时才能形成原电池。其实形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中,没有要求电极材料必须有一极与电解质溶液反应。虽然铜片和石墨都不与稀硫酸反应,但还是能构成原电池(这种电池属于金属腐蚀,电压很低,没有实用价值),且铜片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反应为:,铜片逐渐溶解,铜极附近溶液要缓慢变成蓝色,B选项三、命题趋势分析
1.向新型电源方向命题
例1.(2013年全国理综Ⅱ)“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反应中有NaCl生成
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发展,学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实施。高考更应该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服务。纵观2011贵州考区高考化学试题,是以书本为依托,立足化学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强化化学知识的运用,考题的设置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相适应,正是素质教育思想和精神的体现。
一、试卷机构分析
2011年贵州考区高考化学试题,由8道选择题和4道大题组成,分值108分,占理科综合的36%,这三项在最近几年均无变化,十分稳定;只是涉及到的各个考点分值每年都有微小的变化。近三年的考试大纲来看,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潜能。考题以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的性质为载体,命题对化学用语、化学基本定律、化学研究的方法、化学实验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查。这一考题特点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相适应。
二、 试题分析
1.注重教材知识
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是以教材为依托,因此许多考题都给学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有效第消除了学生对高考的恐惧。如2011年第27题无机化学推断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学反应及其特殊化学反应的知识和判断,同时考查基本的化学用语相关的计算实验现象等;如生活常实对温室气体、以及铝热反应等;铝热反应的实际用途在教材中,是以一副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留意了教材中的那幅图,那么结合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就能够找准题目的突破口,准确的、快速的找到题目中问题所涉及到的具体答案。从而有效地节约了考试时间。第29题对氯气和一氧化氮气体的制取的考查,内容素材来源于卤族元素和氮族元素这两章,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的考查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改编,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设置考试问题,组成完整的题目,来呈现给学生。这样的考题对中学化学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导向性。2011年高考是贵州省实行新课程以前的第二次考试。考试选材彰显老教材的特点,并未对新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加以考查。整个题目的设置在前几年的基础之上还是平稳的,无重大变化。
2.注重信息迁移能力
科技的进步将实际的问题简洁化,能用图表或图形传答的信息就无需位置的累述,能够达到更加简洁的效果,在2011年的化学试题中,出现了多种类似的信息,如表。
试题所考查的科学信息素养
题号 考查的科学信息素养
27
28
29
30 利用简单的框图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平衡移动中物质浓度的变化表
制取氯气和一氧化氮的实验装置图
有机物的合成路线图
在作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框图、浓度变化曲线、实验装置图、有机合成路线图,并结合相关的材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最终找到准确的答案。这正是化学科学素养和能力提出的要求。如第29题是一道有机信息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同时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迁移能力。该题以金刚烷和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图为素材,分子结构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为题目素材,设置问题,考查有机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及其反应条件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分析
本套试题根据《考试大纲》考查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重点考查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化学、有机化学等内容。难度与3009年和2010年试题相差不大,属于中等难度,无偏题怪题。考点方面:①2009和2010年选择题均考查了离子方程式,而2011年的试题中没有涉及,而是以离子共存问题考查离子方程式,从这三年来看离子反应仍然会成为以后高考的必考点。②2009年和2010年均由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考考查,而2011年没有涉及该考点,但该知识还可能作为今后考题的热点。③2009年2010年2011年均考查了利用守恒法解答问题,守恒法的运用同样是以后高考命题的热点。④无机推断题、化学平衡、化学实验、有机推断题在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均出现,并都出现在非选择题中,这将成为今后命题的一个固定模式,在试题的制定上不断更新,在能力考查上不断加强。
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0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的实质。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将继续走“基础性、创新性、探究性、开放性”的路线。要求考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真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凸显课程的三维目标和基本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23―02
龋齿是学龄前儿童高发的口腔疾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高,危害性大。若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可引起乳牙疼痛、过早脱落、功能丧失、后继恒压排列不齐等后果,甚至引起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和心理障碍[1]。为了解我市近5年学龄前集体儿童龋齿变化趋势,对2009年-2013年间的体检资料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9年-2013年间在我市幼儿园就读的3-6岁儿童。
1.2 研究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儿童保健医师在自然光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2],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并对儿童龋齿进行计数。
1.3 统计学方法 将体检结果录入Excel数据库,而后转为SPSS18.0数据库。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进行卡方趋势性分析,以 P
2 结 果
2.1 2009年―2013年学龄前儿童体检情况
2009年―2013年昆山市学龄前儿童体检情况较好,均达到了95%以上。其中2009年在园人数20098人,体检人数19794人,体检率98.49%;2010年在园人数21380人,体检人数20864人,体检率97.59%;2011年在园人数26223人,体检人数25381人,体检率96.79%;2012年在园人数40797人,体检人数40045人,体检率98.16%;2013年在园人数43406人,体检人数42799人,体检率98.60%。
2.2 2009年―2013年昆山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检出情况
2009年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检出率38.7%,2010年为34.4%,2011年28.6%,2012年23.6%,2013年为29.3%。2009~2013年间,龋齿的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趋势p
2.3 2009年―2013年学龄前儿童龋齿状况的城乡差异
2010-2013年及5年的合计中,城区儿童龋齿的检出率均高于乡镇(p值均为0.000)。而2009年城乡间儿童龋齿检出率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龋齿是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进行性、破坏性的损害并可引起全身疾病,故WHO将其列入世界范围内三大需重点防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3]。本次调查发现我市2009年学龄前儿童龋齿检出率为38.7%,而2013年其降低至29.3%,但仍高于重庆市对3804例学龄前儿童调查结果(27.1%)[4]。吴红丽[5]等调查结果发现秦皇岛市海港区2-6岁儿童龋齿的患病率为42.7%,姚应水[6]等发现城区儿童龋齿的检出率为51.72%,均高于本次调查结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特别是祖辈)的溺爱,导致儿童含糖食物和碳酸饮料摄入量大。另外,大部分儿童漱口、刷牙方法不正确,又不能坚持早、晚刷牙、进食后漱口,所以在齿缝间和沟裂中存留食物残渣,更增加了患龋齿的可能性。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城区幼儿园儿童龋齿的检出率高于乡镇,原因可能在于城区儿童家庭条件较好,儿童摄入的甜食和碳酸饮料更多,因为有调查认为喜欢吃甜食和碳酸饮料仍然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7-10],柳宏波[11]等对威海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城区儿童患病率高于农村,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结果。本研究同时发现近五年来我市龋齿的检出率有降低的趋势,这与孙明志[12]等人研究结果类似,这应该得益于近几年幼儿园防治龋齿宣传教育力度逐步加强,更多的教职工、家长了解牙齿保健知识,使儿童从小养成口腔卫生的好习惯,学会合理刷牙,及时清除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适时、适量吃糖和碳酸饮料,同时幼儿园口腔保健工作也逐步规范,定期组织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开展局部用氟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Brice DM,Blum JR,Steinberg BJ.The etiology,treatment,and prevention of nursing carise[J].Contin Educ Dent ,1996,17(1):92,94,96-98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M]4th ed.Geneva: WHO.1997.
[3] 闫玉美. 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护理干预[J]. 当代医学, 2011, 17(2): 115-116.
[4] 苟勤勇, 周琼, 周文莉, 等. 重庆市 3804 例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 [J][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20): 2854-2855.
[5] 吴红丽, 李淮安. 秦皇岛市海港区2-6岁儿童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1:33(9):1404-1405.
[6] 姚应水, 金岳龙, 施六霞. 城市社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的现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23): 4471-4472.
[7] 韩霞,严,罗晓明等,昆山市3305名学龄前儿童龋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8):659,680.
[8] Kaye E K. Nutrition, dietary guidelines and optimal periodontal health[J]. Periodontology 2000, 2012, 58(1): 93-111.
[9] Whittle J G, Whittle K W. Household income in relation to dental health and dental health behaviours: the use of Super Profiles[J]. Community dental health, 1998, 15(3): 150.
网络化学习是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师资培训中扩大培训规模、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能够使受训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计划,整合运用各种可获得的网络资源,有效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汉语应用能力,还能通过与网络接触,促使受训学员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获取与处理信息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从而达到汉语水平与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
但是笔者从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师资的网络培训模式研究过程发现,受训学员在实际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习效率低效现象,并不能真正达到语言学习与技术提高的目的,如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注重网络化培训中的学习效率,对于积极研究双语师资网络化培训的广大培训者而言,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一、影响网络化学习的因素分析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文献调研、与受训学员的访谈、问卷调查及观察发现,造成其网络化学习低效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学习动机及心理依赖因素
受训学员强烈内部动机是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目前,新疆中小学大多数教师网络化学习是教育部门或学校,按照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进行的师资培训,一般都由教育部门或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参加,并非是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故他们对网络教育部门提供什么样的网络课程和课件、辅助资源有什么类型、网站功能如何等并不太介意。于是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为应付完成任务放松学习、只求通过考试或者干脆放弃学习的现象。
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中,受训学员还存着对培训者的心理依赖现象。在培训中,一旦来自培训者的帮助减少,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及在学习中出现“信息迷航”。在遇到具体的学习问题时,比如无法理解所学的课程、无法独立完成作业、考试成绩达不到自己期望值,等等,就可能会产生学习上的挫败感,影响学习的效率。
2.学习策略因素
在网络化学习中,受训学员应根据自己的思维类型、年龄等个人特点,逐步摸索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如果受训学员缺乏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评价能力,就会容易偏离学习方向,把多感官参与的学习简单化为单一的浏览网页信息,对学习结果不主动验证等。由于学习策略选择不当,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3.语言与技术能力因素
受训学员汉语水平也影响着网络化学习的成效,因为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接受的初等教育是以母语为中介的,但在网络化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很多都是需要通过汉语或英语来理解使用,汉语和英语对少数民族教师属于其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在集中培训阶段,虽然经过了汉语的强化学习,但通过笔者对受训学员的汉语水平现状调研发现,其汉语应用能力还存着障碍,无法正确理解和掌握网络教育学习方式及所传授的知识,影响网络化学习的效率。
另外,受训学员在接受网络化学习之前还应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比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浏览器的使用、上传下载文件、office应用软件的使用,等等。如果受训学员不具有上述能力,没有远程学习技能,技术问题同样会成为影响受训学员网络化学习效果低下的原因。
4.经济和时间因素
一般看来,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成本要比传统教育成本低,但只有通过网络化学习才会发现,除了一些国家或政府投入资金培训项目外,其他形式的网络化学习,都要支付一定的网络课程、网络使用费。即使是国家或政府承担了培训费用,但个人要支付的网络使用费也是比较可观的。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时间比较紧,因此,对于参加网络化学习的受训学员而言,一方面,要承担上述较高的费用;另一方面,还要耗费相当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网络化学习对他们来说,形成包袱,影响其学习兴趣,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5.学习资源因素
网络化学习中,学习资源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的。但由于技术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平台或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着网络课程质量一般;对学习工具的开发、学习策略的指导不够;学习过程缺乏适当监控等问题。同时,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要下载或播放需要有足够的带宽,如果带宽不够,下载或播放速度太慢,会引起受训学员情绪烦躁,放弃学习,最终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二、对提高网络化学习效率的建议
对双语师资进行网络培训时,针对上述原因,要注意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引导,开展培训。
1.从主观上,要注重激发受训学员学习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正确运用网络资源能力和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
网络是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受训学员初次接触网络化学习时,对这种学习方式会出现不适应现象,需要逐步地从外部控制的学习过程向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转变,这个转变的实现需要培训者进行指导和帮助,引导和培养受训学员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能力。
然后,学习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创新的能力,是网络学习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网络上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学习者如果不了解资源的类型,便不知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例如,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询网络资源是最方便、最快捷的途径。受训学员必须熟悉常用搜索引擎的特点和功能,明确所需查找信息可能的存在形式是Web、FtP、Telnet等,还是文本、软件,从而选择相应类型的搜索引擎,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有所了解,才能避免盲目性。
在网络化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受训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于刚刚进入网络环境的受训学员来说,养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2.从客观上讲,培训者要创设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网络化学习环境,除了具备畅通网络、运行网络上教学资源,还需要适合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学习策略、良好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服务。培训者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创建良好自主学习环境,让受训学员根据自己需要、能力和兴趣,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选择不同难度、重点、不同层次的信息,作为自主学习内容,从而学会在材料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使用资源材料,探索和解决问题。并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相互间进行网上通信、语音交流、查询、分析,开展各类协作、讨论活动,培养自身的汉语应用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成凤,魏志慧,师书恩.网络学习障碍分析与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3(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内的劳动力、环境以及金融成本都在上升,并且未来国内节能减排的力度还会增大,新的劳动法也会使得劳动力成本继续增加,众多原因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开始上升,使得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兴趣开始下降。同时,由于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增加,外商对华投资已经开始从生产企业转向金融、服务等行业。
美国跨国公司在服务业方面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从1990 年代起基本上从制造业和传统行业逐步转到服务业,特别中国正式加入WTO组织后,国内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放,作为美国具有绝对优势的行业,美国跨国公司对服务业特别是流通业、零售业、金融业、保险业和快餐业等行业的投资不断增加。其中典型的代表企业有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WAL-MART)、世界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花旗集团(Citigroup)、东南亚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AIA)和全球最大的连锁快餐企业麦当劳公司(McDonald’s Corporation)。
2.美国跨国公司独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收购和兼并将成为投资的主要方式
在对华投资方式上,美国跨国公司往往在合资伊始就谋求控股地位,合资后通过扩股增资实现控股。同时独资比例较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多的美国跨国公司希望把自己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逐步变成独资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美国跨国公司加快了对行业龙头企业的并购的步伐,不惜耗费巨大代价控制战略制高点,从而实现对整个市场的操控和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长期投资目标。这类并购的直接后果就是使中方在一些行业中失去了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控制权,从而导致了外资企业对整个行业实现垄断的局面。例如2008年9月,全球饮料巨擘可口可乐拟以近两倍的溢价收购中国大型果蔬汁生产商汇源果汁,公告显示,可口可乐公司将以每股12.20港元的出价,收购汇源果汁发行在外的全部146881.62万股股份,总代价约为179.2亿港元。加上最后交易日汇源尚未行使的可换股债券73362份,可换购11165.82万股股份,这部分的收购价格为13.62亿港元。另外,在最后交易日,汇源还有尚未行使的汇源购股权2996万份,购买购股权与注销IPO前后尚未行使汇源购股权,共需1.74亿港元。如此,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总价为196.5亿港元,成为历来最大的海外公司收购中国企业交易。据欧睿国际信息咨询公司数据显示,理论上,可口可乐只花100多亿港元就可将汇源果汁的全部生产性资产和管理团队收购,多花的数十亿元的资金,就是买断品牌,以实现日后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垄断。
除了可口可乐拟收购汇源果汁外还有高盛并购双汇、凯雷欲收购徐工、花旗集团收购广东发展银行等等,美国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大戏不断上演。可以说收购和兼并与成为美国跨国公司强化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它们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重组,对全球资源进行新的优化配置的积极选择,并且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育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入,收购和兼并将代替绿地投资成为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主要方式。
3.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技术含量较高
与其他国家对华投资担心技术转移或技术外溢不同,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都很高,它们一贯坚持凭借强劲的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推出高科技产品来挤占和扩大市场份额的投资战略。目前,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向微电子技术、信息服务等高科技产业转移。微软、朗讯、英特尔、国际商用机器、惠普、得克萨斯仪表、康柏、戴尔、苹果、虹志等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
二、如何应对美国跨国公司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企业应该发展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满足外国跨国公司的需要。以前中国一直凭借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但是最近几年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正在逐渐消失,因此中国企业应该通过增加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数量来吸引外商投资,满足外商对中国企业人才的需要。
其次,中国企业应该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创建属于中国企业的品牌,以此与外资企业竞争,壮大民族工业。尽管吸引外资从总体上看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在中国投资的外国跨国公司以市场整合型的占多数,而且目前中国市场上产品的品牌以国外品牌为主,为了保持中国本国企业的产品的市场份额,需要提高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以质量创品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19-0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以下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读的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以及工作中能够使用英语流利地与人交流,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配合我国与国际接轨的需求”。有部分学者依据《课程要求》内容,指出大学英语是必修的基础课程这一要求表示不认同。经过调查国外高校的英语教学方式,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作为目前大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
1.阅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对于改革前的大学英语来说,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还很少,人们都不重视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仅仅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大纲中提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次提出阅读中的听、说能力,让学生能够把英语作为工具,为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夯实基础。是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但是,尽管如此,英语中的阅读依然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
2.听说读的教学目标
我国在迈进2000年之际,先后经历了加入世贸组织,举办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这些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当然,对于英语的能力也越来越重要。拥有英语能力的人才少之又少。由于不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得中国学生的英语成为了哑巴英语。因此,教育部门也着手为大学英语进行大纲的改革,同时也在不断地摸索当中,不断的完善教学要求的内容。最终确立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同时稳固了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基础地位。
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1.英语教学阶段性目标的提出
培养人才当然要以适用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还要实现对自身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考虑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社会的人才进行阶段性培养。
(1)学习兴趣很重要。对于基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英语教学主要以启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所以同样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兴趣同样很重要,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对外国文化感兴趣,那么因故与学习才有可能提高。然而,兴趣要从最根本出发,不以学习目标来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说,利用英语视频、电影资源来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他们的告知能力。学习英语从模仿开始,模仿外国人说话的声音、表情、动作,从而完成英语对话练习。
(2)英语,不只是与人交流的语言学,它还是通向世界大门的钥匙。学生需要学习英语的运用以及交流,培养西方文化、理念。在加强准确语言的同时,注重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技能。
2.英语教学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对于英语教学阶段性目标,非常明确指出,英语是积累的过程,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成的,而是需要确定英语教学每一个阶段应该要完成的任务。只有把每个任务都完成,才是完整的教学目标。
(1)教育部门要不断完善适合我国英语教学阶段性目标,让每个阶段的英语教学课程都有教学方向。
(2)大学英语教学在实现每个阶段教学目标时要有明确的分工,规划要清楚。
(3)在进行英语教学是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把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脚踏实地的完成,并且还要注重每个阶段之间的过渡。这样才能够使英语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4)由于学生自身存在差异,所以要尊重大学生的学习特征,不可急功近利。在不同阶段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进行不同的辅助指导。
俯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历史进程,同时参考外国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我国提出要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制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我国的英语教育需要从基础英语过渡到英语成为大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要求。由此,我国教育部门更要重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的完善。从而创建以英语为专业课程、满足大学生对英语的需求并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英语教学机制。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804.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45-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却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与心肺功能密切相关的速度耐力素质近年来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笔者对武汉市中小学生1985-2005年速度耐力素质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旨在探寻其下降的原因及防控对策,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能素质及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以参加1985,199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武汉市7~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1985年每一年龄组男、女生各240~400名,1995和2005年每一年龄组男、女生各200名(其中2005年女生12岁213人,17岁203人,18岁223人)。男生共9 046名,女生共8 600名,总计17 646名。
对上述历次调研中各年龄组男、女生速度耐力素质指标(7~12岁为50 m×8往返跑,13~18岁男生为1 000 m跑,女生为800 m跑)的均值分别进行两两之间的t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见,1985-2005年武汉市各年龄组男、女生的速度耐力均显著下降,尤其是中学男、女生的下降幅度很大,男生平均下降30.96~44.54 s,女生平均下降24.98~42.11 s。从每10 a的变化看:前10 a中,男生7~8岁及15~18岁、女生7岁及15~18岁年龄组显著下降,其他各年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后10 a中,男、女生7~18岁各年龄组均显著下降,9岁以上年龄组的降幅远大于前10 a的降幅,如11岁男、女生分别平均下降8.49 s和8.97 s,13岁男、女生分别平均下降40.78 s和38.65 s,17岁男、女生后10 a分别平均下降30.28 s和29.16 s。与20 a前相比,中小学生的速度耐力总体呈大幅下降态势,且后10 a下降的幅度远大于前10 a。
3 讨论
速度耐力素质与人体心肺功能密切相关,其提高有赖于长期、经常性的体育锻炼。通过对武汉市近20 a中小学体育教育情况分析显示,2001年以前基本是按老的要求即按教学大纲、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其间,1994年中考开始在重点中学试点增加体育考试;1998年开始,中考正式增设了体育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计入总分,体育考试的内容只有身体素质项目,包括耐久跑。2001年“快乐体育”在武昌区开始试点,2003年在全市推广。与此相应,从2003年开始武汉市中考的体育考试改为健康测试,取消了耐久跑的测试。另外,近20 a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致使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笔者2003年对该市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每天1 h的体育活动时间不能保证,普遍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在“快乐体育”模式的体育课上,部分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爱好和兴趣,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主选择的活动中,而代之以聊天或极小负荷的活动;业余时间经常练习长跑的小学生只有17.81%,初中生只有5.43%,高中生只有5.42%;而从不练长跑的小学生占19.52%,初中生占46.33%,高中生占56.61%[1]。
中小学生的速度耐力下降,除因学习负担沉重致使体育锻炼不足外[2-6],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某些误区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快乐体育”强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吻合。但在我国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下,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很重,锻炼时间不足,且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怕苦、怕累等共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体育教学在内容的安排上再过分强调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感到枯燥、苦、累的内容(如长跑)就不安排,中考耐久跑的考试也被取消,势必会使学生在校内、校外首先放弃需要一定意志品质但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及速度耐力的长跑锻炼[7-10]。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学生不愿意、不喜欢,有36.9%的被调查学校基本不组织长跑,46.7%偶尔组织,只有16.4%的学校经常组织长跑活动[11]。
要提高中小学生的速度耐力,真正为中小学生“减负”刻不容缓。首先,要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确保学生每天1 h的体育活动时间真正得到落实;第二,体育教学不能因为极少数学生在长跑时出现了安全问题或因为学生不感兴趣,就将长跑这一传统的锻炼方法从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砍掉,应持续大力开展群体性长跑活动;第三,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里中学生的耐久跑由“选测”改为“必测”项目,并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增加耐久跑项目,在高考中增加体育考试,“强制”中学生进行经常性长跑锻炼[12-13]。
4 参考文献
[1] 万琼.武汉市部分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245.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改革开放20年中国汉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分析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4-92.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1985-2005年中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动态分析//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4-123.
[4] 牛雪松.辽宁省部分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因素与对策.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1):37-39.
[5] 王素平.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和肺活量15年下降的思考.浙江体育科学,2005,27(6):62-64.
[6] 张迎修,王淑荣,张朋才.1985-2000年山东省儿童少年体质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2):84-87.
[7] 付木生.青少年学生中长跑畏惧心理分析及对策.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3:101-103.
[8] 杨继钊,王建.从体育教学中的认识误区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辽宁教育行政学院,2006,23(9):87-88.
[9] 王健.新课程理念下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建.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77-78.
[10]杨秀芹,张守华,王健,等.构建现代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131-132.
[1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国学校体育,2006,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