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18 09:31: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篇1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闲和交流的场所。如何设计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兼具生态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空间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校园景观主要分为校园自然景观和校园人文景观。校园自然景观包括植物山石、水景道路、建筑雕塑等,是以自然材料为载体的景观。校园人文景观是包含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和校园风气等,是以人文内涵为载体的景观。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才能达到外在和内在的统一,打造有灵魂的大学校园景观。

1.高校校园自然景观设计

1.1高校校园建筑、水景等自然景观设计宜多采用乡土材料和本土设计风格

首先,乡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建设成本;其次,这样的景观空间富有地方特色,是对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传承,这与大学文化传承的宗旨一致,也能展现大学立足本土、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

1.2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在各个区域应该各有区分

校园人口区是属于形象宣传和展示区域,植物布置应该选择植株高大、树形优美的常绿树种,保持稳定的外在形象。植物层次以草坪和大型乔木2层组成,植物分布以规则且舒朗的布置为佳,这样视野开阔,内外景观有沟通,营造校园内外交流顺畅、与社会接轨并融合的大学氛围;教学区需要营造安静的教学环境,可多采用绿篱进行区域划分和行走路线的限定,让过路行人与教室保持距离,减少干扰,并且一定高度的绿篱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教学区的植物布置可以柔化建筑的线条,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但要注意教室周围的植物不宜过密,会遮挡光线;生活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应该多样化,体现在造型、色彩和层次等方面,营造轻松活泼的生活休闲环境,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在不同的分区可以选用1~2种骨干树种营造独特的景观,区别于其他分区。例如武汉大学除了享有盛誉的樱园还有桂园、梅园、枫园,利用樱花、桂花、梅花和枫香这几种植物将校园分为几大区域。春季樱花落英缤纷,夏季绿荫覆盖,秋季桂子飘香、秋枫似火,冬季白雪红梅,景色优美而特色鲜明,又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2.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设计

2.1以人为本的校园景观设计

在空间中人的需求(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满足是第1位的,这也就是景观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物质需求是指空间使用中设施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恰当、尺度是否适宜。心理需求是指在空间使用中能否让人感觉安全、舒适和心情愉悦。高校校园中的空间比较复杂,既有公共活动的大空间、宁静学习的小空间,又有热闹的运动空间和闲适的休闲空间。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加以区分。在公共活动空间中设计中,可以利用大型广场、大面积草坪来衔接各个建筑和设施,形成一定的向心力。建筑、设施等尺度应该相对较大,有利于形成气势恢宏的场景;休闲空间可以利用宿舍楼下、院系建筑前后的庭院等围河感比较强的小片区域,师生可以在这里小坐、交谈、看书等。这样的空间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小尺度,营造亲切宜人的氛围。多利用植物来塑造空间,具有自然气息。

2.2以学习为主体的校园景观设计

高校校园景观需围绕学习来进行设计,应该突出教学区的设计。教学区的设计首要考虑人流的汇集与疏散,避免交叉和干扰。可以通过道路分级和建筑组团来达到分流。一级道路可以行车,贯穿全校到达每个建筑组团,但离教学楼有一定距离。二级道路贯穿建筑组团,到达每栋建筑入口、出口,但与教室窗口保持一定距离。教学区可以利用植物围合形成半私密的学习区,也通过雕塑、小品、匾额、标语、宣传栏、学习角、阅读区、作品展示区等设置,营造学习氛围和交流环境。

2.3体现学校性质和办学特点的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需要提炼本校的办学特点,结合学校性质来综合考虑,也要体现本校校训和大学精神。如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军事院校、医科院校、艺术院校等,这些都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首要依据。军事院校强调规整严谨、庄严肃穆,农林院校植物景观为主、生态环保,师范院校体现尊师重教、无私奉献,艺术院校布局灵活、艺术感强。

篇2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的问题。在我国大学新建和改扩建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高校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开展成为育人工程、爱校工程、文化工程,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城市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水域、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精神情操,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校园和谐统一,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校园景观营造成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景观面貌的发展。

二、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属于一项综合性课题,并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景观的整体性原则、合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人文原则.这些原则的综合运用决定了大学校园景观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当然校园宗旨是为了给具有青春朝气、文化层次较高的表青少年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休闲、活动、学习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自然生动的环境,同时景观设计传递出时代、文化内涵的气息,实现大学校园环境的整体性、舒适性、生态性、人文性;综合国内大学的一些规律及要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2.1 高校校园景观的整体性

首先,从整体性上明确一所大学校园景观鲜明个性的设计,这是最基本的设计原则。

2.2 高校校园景观的舒适性

校园景观的舒适性关键是令人感觉到恬静、空气清新、场地绿化,避免在大学生们在视野有其他有害要素的干扰,如灰尘、烟气、乱七八糟的广告等因素; 2.3 高校校园景观的生态性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

2.4 高校校园景观的人文性

大学校园景观是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景观本身又反映了一定的地方文化和审美趋势。

三、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景观论述及规划分析设计

3.1华南农业大学景观概述

华南农业大学创建于 1909 年,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 生命科学为特色, 农、工、文、理、经、管、法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于广州市天河区, 分别由校园中心区、校园东区、 跃进南区、跃进北区、中衡山小区等 5 部分组成,占地 309.9 hm2。校园中心区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科研区,面积约 204.4 hm2, 学校行政办公区、体育运动区、教学Ⅰ、Ⅱ区、各院系实验及办公区、华山及六一学生生活区等。

华南农业大学校内地形多样,有许多起伏的地形,在设计景观时将地形复杂的不利因素转变成利用地形制造利于人们休憩、行走的景观,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点。

3.2华南农业大学现状景观设计

3.2.1现状景观建筑设计及分析

校园中心区内冈峦起伏、湖泽棋布,极具园林特征,但是由于现有建筑多占据山头而建, 地貌轮廓线受到削弱;校园内湖水水质缺乏必要的清洁, 同时湖边岸线的开放利用不充分,行人无法体验亲水乐趣;总体来说,校园中心区空间组织呈现出一种自然无序性,开敞空间基本围绕几个湖泊展开,彼此间缺少过渡与联系。景观设计师应该尽可能的介入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参与土地使用和划分的过程,景观设计的作用不是用来修饰、涂抹校园中的剩余空间,校园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合理规划,把分散的校区有机地融合为一整体;

教学区是校园的最主体部分,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资料馆,行政办公等校园建筑,教学区的环境景观形态应该具备有利于学习和研究的特点,华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区,景观还是以植物景观为主,配合铺地广场,停车场等场地,既能满足很强的使用功能,又能体现大学校园的特色和魅力。

学生生活区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和商店等生活设施以及部分体育活动设施,有些大学还将学生活动中心设在这个区域内,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区存在密切的联系,此外还与体育活动区和校园绿化景区紧密相连,这个区域的环境景观更加具有人性化和舒适的特点。

“院落”式建筑形式与校园连廊特色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使各主题建筑、中心湖景观及山地休闲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校园环境极具吸进力。

华南农业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百年老校,有着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和一些古树名木,是学校非常珍贵的遗产,如题词的景石和五座保护建筑,还有九十周年纪念树园,对待古老的树木,应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对于原有的建筑遗迹,应以保护为主,不做大的改动。

3.2.2现状景观植物设计及分析

作为以农林专业为特色的大学,植物景观特色鲜明,具有亚热带特色。校中心绿化率96%,绿化覆盖率54%,植物品种多样,四季有着不同的景象。校园中心区内作为科研用地的树木园占地约 20公顷,树木品种超过 1 000 种,是全省甚至是华南地区优良的植物标本园之一。校内古树环绕,拥有大片面积的绿化,尤其是校内的树木园,里面有许多品种的植物,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四季各有不同。

四、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景观存在问题与改造建议

4.3.2.1 绿地结构不合理

中心区绿化系统结构不明确,道路绿化、片区绿地、湖畔绿地、隔离绿地及科研绿地未形成有机结合,使得系统结构性不强;观花、色叶植物和草本花卉植物配置缺乏深化设计。

4.3.2.2缺少“以人为本”的绿地环境空间

长期以来“以人为本”一词常常被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提出,但是对于人的关怀和对其文化的关注并没有在设计和实践中具体化。由此产生校园景观建设重景观轻使用的状况。华南农业大学主拥有众多的草坪。经过调查得知,草坪的尺度与位置不合适宜,形式也很难满足人的不同心理需求,景观的文化内涵与环境没能很好的融合。

4.3.2.3草坪空间使用率低及大而不当

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以及合理的规划,建成后草坪往往被闲置使用效率低,甚至有座位的地方也很难让人满意地停留。如果坐下来的条件少而差,人就会侧目而过。普遍同学认为,校方开挖土地建设校园景观,并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需求,更谈不上景观文化内涵与环境的融合。同时校方仅从图面上的构图比例或布局的恢宏来决定草坪的空间尺度,导致整个空间大而不当。容易使人产生疏离感,另一方面使人无法停留下来,在这样的空间只能赶路似地匆匆而过。

4.3.2.4过渡带景观问题

启林区是华南农业大学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新宿舍区,整个区域的景观只是简单地在建筑周围安置一些绿地或照搬公园的绿化模式,并没有体现高校自身文化和美学的内涵,更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的特色。对于此过渡地带理应也建立有特色的绿化地带,使得学生们的生活环境更有优美舒适。

4.3.2.5在校园景观建设中的一些建议

华南农业大学以其朴实的学风、自然幽雅的校园环境在华南地区诸多名校中独树一帜,原校区园林式的规划更有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我们应该规划设计延续了原校区的这一特征,提出了与之相呼应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意在表现“自然、人性化、极具时代感”的校园景观环境。并通过环境景观布局、校园绿化、装饰建筑等方式,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宛如天成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园林式校园,营造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根据实际用地的环境特点,巧妙地运用园林植物的隔音作用,将周边环境对校园的噪音影响降至最低,力争在闹市中营造一个“书山学海,雅室静读”的“世外桃园”。同时在校园绿化和植物景观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篇3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

作为一个需要并且能够直接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的地方,高校校园景观更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满足师生的使用要求和审美需求;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校校园景观不仅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作用,并且同时需要体现其校园环境所特有的特征。所以,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更家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尤其是营造校园氛围,展现地域特征的同时,应当把校园景观设计放在第一位来考虑,通过良好的景观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氛围,并且通过景观环境的设计可以更一步体现其文化品质。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特殊,气候寒冷。也正是由于寒冷因素的影响,使东北地区高校的校园景观建设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在这种复杂的条件之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协调东北地区气候和高校景观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今东北地区校园景观设计的重点。

二.东北地区环境对校园景观的影响分析

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冬季寒冷且漫长,不利于一下植物花卉的生长,并且水体景观在冬季大多时候也没有办法显现出其本来的面貌。这些因素都对东北地区高校的校园景观的设计和表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对于冬季的气候,春、夏、秋三个季节能够更好的体现校园景观的特色。东北地区的夏季,是一个比较舒适气候条件较好的一个季节,温度适宜,不同种类的树木花卉业都展现生机。在东北地区的校园景观设计之中,应该充分利用好,同时也是师生最多的户外活动的季节,应该通过合理的设计展现其活力和价值。秋季气候宜人,秋高气爽。这也使得东北地区高校校园景观更加丰富。应多栽植各种秋色叶树种,利用好这一季节特征。

三.东北地区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景观设计缺少文化氛围

校园景观,不仅具有使用功能,同时也起到承载学校的精神和体现历史积淀的作用,是区分不同高校特质的物质表现。坐落于东北地区的校园景观蕴含了特殊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体现出地域的文化特色,将高校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表达场所,作为城市的一扇窗户。然而,大部分的东北地区的校园景观并没有充分的分析学校特有的历史文化,一味的照搬,没有体现出所处地域的文化特征,使校园内的文化氛围丧失。

2. 无法充分利用东北地区地域特色

分析东北地区高校景观设计,存在着很多模仿的痕迹,这并没有表现出这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如,大面积水体景观的引入,在东北地区冬季的寒冷,水体景观的功能在冬季几乎没有。再如,一些高校缺乏对于校园景观形象的打造,不能找出该校园景观所具有的的特色。如: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塑造模式都相类似,照搬过来却没有缘由。

3.忽视冬季校园景观的营造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对于东北地域的校园景观建设非常不利。许多高校由于这一障碍,就认为在东北地区的冬季不需要营造校园景观环境。所以,这种观念也导致了东北地区的校园景观中随处可见的萧条之景,冬季树木凋零。正因如此,许多高校放弃了冬季校园景观的营造。而本就因为寒冷不愿外出的师生放弃了户外活动,这使东北高校校园景观更加显得萧条。

四.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浅析地域特征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校园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作为一所以建筑土木为优势的建筑类高校,占地 100 多 hm2,总建筑面积 42万 m2,有各类在校学生 1.6 万人,校内有珍稀动物、植物 10 余种,有原生态保护地及大面积地被植物斑块 12 处,良好水质人工水系 1 条。学校的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颇具特色,并且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下,设计并建设了具有教育功能的校园景观。其中“稻田校园景观”获得美国观设计师协会颁布的设计荣誉奖。

校园景观特色

2.1景观中体现地域精神

2.1.1新老校区景观的延续

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计是在老校区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老校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树立起了自身特色与自有的品质,而校园文化和景观则是树立品牌和发挥优势的重要载体。

(1)原老校区校门的四个柱子,整体搬迁到新校区的正门的入口处。它记载着沈阳建筑的大学的昨天并将见证今天

(2)从老校舍拆下的一些红砖和青砖,在办公楼门前重新组合成了两幅壁画,在建筑与规划学院的办公区域依然承担重任。

(3)建老校区时用过的铁磙子,也完整地搬运过来,保留在学校的铁石广场,做成雕塑,名称叫做“滚滚向前”。这里又叫铁石广场,是学校里最有人气的地方。

2.1.2 校园景观保留城市记忆

大学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校园建设的景观基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市景观,呈现不一样的校园景观。

(1)沈阳市废弃的老城区道路侧石 15000 余条、许多废弃的铁道枕木、城市道路扩建时被砍的老树茬和原五里河体育馆清理来的塑料坐凳、钢铁构件等搬了校园,并且做成了景观雕塑“刚强”。这里保留了城市建设的历史。

(2)木制的织布机、沉重的石磨盘以及木板车静卧于沈阳建筑大学校园一隅。它们记录过去,注视未来,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3)具有 600 年历史的原沈阳“八王寺”的古建筑残垣被全部拆除后,所有的大殿建筑构件和建筑残垣被学校保留下来,在学校东南角将其复原,定名为“八王书院”。这是校园里古建保护与景观结合的最佳个例。

2.2校园景观是师生实习实践的良好场所

(1)沈阳建筑大学中央水系两旁的绿化植物是当地最丰富的白茅,不需要太多的培育和浇灌,自己生长得很好,春夏秋冬都有不一样的风景。长廊、水系、白茅构成了一处美丽的景观,师生们可以在这里欣赏水岸风光,留连忘返。

(2)学校保留了一块原生态的自然保护区,没有人为的干扰和破坏,自然植被、物种丰富。学校在保护区内养殖了校友捐赠的梅花鹿。从长廊上走过就能看到小鹿们吃草、玩耍、休息,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雷锋精神进校园”。雷锋雕塑、雷锋班班长车和雷锋庭院的建设,使沈阳建筑大学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的放矢。每年一次的雷锋班交接仪式、雷锋纪念日系列活动等,使学生们的思想教育系统化、常态化。

总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景观也不理外。沈阳建筑大学的景观建设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例如校门入口处硬化面积过大,整体基质景观分割过于琐碎,导致景观基质功能的丧失;建筑内部分割出现的灰色空间过多,造成空间和资源的浪费等。但瑕不掩瑜,总体看来,沈阳建筑大学校区的景观设计质朴自然,内容丰富。具有历史意义的物品精心设计安排,体现出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者们用这些真实可感的实体景观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人文的校园塑造了别样的育人空间。

五.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正文

大学,是确立未来职业规划和人生观、价值观的课堂,是大学生迈向社会、贡献社会的教育核心阶段,是一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标志。在新经济的背景下适应时代要求,如何建立新一想的大学校园环境,从而使大学校园建设合理健康的发展,构建整个校园乃至社会的文化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新世纪初期,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强烈要求及我国的政策引导,校园建设呈现出大规模扩建的趋势。一时间,老校园扩张兴建新区,新校园不断建设,大学城的新兴模式也已经在我国各省市迅速蔓延。数量和质量成为高校的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为盲扩招、抢生源、满足市场巨大需求,不得不追求数量,另一方面以为的低水平复制导致校园失去特色。

校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

“校园景观设计”包含植物配置和空间二次围合两个主要方面。旨在观赏和参与的两方面达到合理的植物景观配置和形成景观环境塑造的人参与活动的功能。

在Richard·P·Dober的《大学校园景观》一书中,阐述了校园景观设计的决定因素,包括气候、环境、地形、植被、场地尺寸及形状、风格、视觉特色等;并对校园景观设计进行分类,包括:第一,创造一个有特色的空间,从周围环境、边界、入口、道路、停车场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从传统空间、第二层次空间、第三层次空间、湿地、干地5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三,休闲娱乐领域,包括花园、树林、动物区、娱乐场地、室内景观等;第四,场地制造和利用,包括灯光、室外家具等景观元素。

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目标原则

一、文脉

文脉是一个学校发展传承的思想结晶,是学校独特性和内涵性的必然存在,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的精神动力。这正是我国高校快速发展催生出的模式化大学所欠缺的。校园建设首要结合所处地域条件和风俗文化,避免各地“特色趋同”现象。根据根据不同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建设与当地环境想适宜的景观,如南北方气候差异,东西方文化差异等,以适宜手法和现代化施工创造本土景观,同样是校园景观设计的追求。

校园景观的文化性体现不仅仅是对地域环境和风土人情的融合还是对校园历史文脉的重视,是校园区别于其他的高校的特色核心。校园景观要体现作为教育场所的文化特质。体现科学文化的理性、只需,体现高雅、纯朴、自然的格调,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吸收传统文化的内涵,更新发展,形成校园景观设计的特色。

二、 空间

校园景观设计的首要目标是营造一个富于活力和促进师生交往的良好场所环境。

新经济条件下的大学校园对交流空间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社会对人才要求发生了转向,对创造型和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良好沟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校园建设能够创造一种促进师生交流和相互启发、锻炼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场所。由于校园是一个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模式的社区,良好的校园景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场所。

学生的生活方式特点。学生大部分在校的时间过着大点一线的生活;宿舍—教室—食堂。除了上课、睡觉、吃饭和生活琐事等还有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其中,参加休闲娱乐活动、体育运动,以及散步、社团活动及文艺活动占了很大份量。即,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处在校园环境中;于是,校园环境成为学生日常生活所依靠的空间。

景观空间具有较强的公共性,为人们的休闲、交往、娱乐提供了平台。公共性越强的空间人们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越多,作为学生共有的户外景观空间,它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提供了更多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人相遇和交往的机会。

在校园中,除了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设计者有意识地赋予场地一不同的功能,可为其增加交往空间的活力。例如可以举办活动和休闲的广场,安静隐蔽的室外晨读空间。

三、 景色

校园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讲究四季均衡,时间上有观赏的延续性。景观的时间目标是要求随着时间的变化,校园景观能够呈现一种动态的四季均有景可赏的景观。这主要要求体现在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种植不同的物种,例如花坛,根据不同植被开花的季节使之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图案以及落叶实木与常青树木的搭配,使校园无论冬夏都能呈现有活力的气氛,既不会因为冬季的落叶呈现枯败的景象,也不会因为夏季植物不够茂密导致遮阴功能的不足。

四、环境

校园景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为了营造校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作出贡献。同时,校园往往散布在城市或是郊区,良好的绿化环境成为城市的绿肺,起到调节城市空气质量,为周围市民提供休闲场所的功能。为城市乃至人类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其一,不破坏原有的植物植被。在设计的伊始,就要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如坡度分析、植被分析、日照分析等,尽量减少土方的开挖,尽量保留原有植被、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其二,强调环境的地域特色。包括根据南北气候的不同布置室外空间和采用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植栽两个方面。

其三,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即景观材料应尽量采用对环境有利、污染少、课回收的绿色环保材料。

结束语

总之,无论各大高校的景观设计如何发展与创新,它的目的都是营造一个可参与、有功能倾向、分为良好的环境。它不仅是一个学习生活的空间,更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如今的这种单一复制的校园发展模式急需也将会改善。

参考文献:

何伟.高校校园设计中的新与旧的整合.湖南大学.2003年

篇5

2项目背景介绍

该项目是山东艺术学院新校区的修缮项目。梅园初建于2008年,为了纪念2007年已故本院名誉院长、国画大师于希宁先生。因为初期建设简单,景观效果不理想,2012年做了进一步的设计和修缮,完善了景观。

3景观设计理念

3.1体现校园文脉

文脉就是文化的脉络,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景观中的场所精神就是一种,即通过特定的景观设计方法表达场所的主题,引导游人的精神境界。高等学府,尤其是艺术类院校,校园景观的设计要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创造利于师生学习和思考,能激发师生创作灵感,宁静而富含文化气息的环境。梅园的文化意义在于体现艺术的代代传承,游人到此可以缅怀老先生,体味老先生留给我们的人生教诲和艺术成就。

3.2方便游览,以人为本

“人创造环境,环境影响人”,在以育人为主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梅园的功能是以纪念为主,游览为辅,当师生和游人进入园中,可以方便领略园内景致,领会景观精神。梅园总体形状呈圆弧状,在路线的设计上,顺地形而设,方便游览。起伏的地形和风景分布于道路两侧,满足观景的要求。

3.3营造生态环境

高校景观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考虑当前的现实需要,同时要兼顾长远的发展,不仅要美观,而且要科学。梅园的植被选择,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乔木为主,搭配小乔木和多种灌木丛,辅以少数草地,形成科学的、多样性的植物群落;材料的选择上注意环保和安全,实现景观的长效性。

3.4形式与功能并重

“形式服从功能”应该是校园景观设计的立足点之一。校园景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2方面: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一个好的校园景观应该同时具备这2项功能。梅园的纪念意义决定了它以实现精神功能为主,包括园名、人物雕像、梅花、题字、碑刻,无不传递着老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着后人。同时园中的铺装、景石、花架、小桥流水、石上木亭和生机勃勃的植物又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和身体的舒展,不失为一处休憩游览的好去处。

3.5具有艺术品质

追求艺术是园林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手段,景观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科学。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艺术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具备很多素质和艺术修养较高的师生,特别是艺术类院校,师生对艺术的追求更为迫切,景观的设计和实现上更应该注重艺术的多样化,创造艺术化空间,满足师生的审美情趣。

4景观内容

4.1总体布局

该园处于下陷半围合地势中,东、南、北三面是挡土墙,西面临湖,湖面跟梅园高差较大,园子绕湖呈圆弧状。整体布局采用自然式,符合梅园气质,局部采用规则式,烘托其纪念氛围。一条轴线,自然置景,一条主线绕湖而行,采用仿古青砖和碎石铺路,穿插于起伏地形间,构成景观发展轴线,景观序列沿轴线依次展开。局部空间自由灵活,传统造园风格与现代景观技术相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为了突出梅园气质,加大了地形上的高差,同时利用地形的变化和植物的遮挡将空间分割成多个小空间,这些小空间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沿主线分布,方便游人游览,同时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

4.2空间及景点构成

入口区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形式,通过圆形拱门、置石、栽竹等手法点缀空间,创造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主用作用是引导游人进入园内。该园的中心景点位于园子中心位置的于希宁纪念小广场,场地内设雕像、景观石。空间上,三面塑造土坡进行围合,坡上植梅、红枫、海棠、玉兰、景观松、银杏等,这种设计强化了场所,给人以私密感和安全感。场地一面居高临水,下面为校园内的景观湖,用借景手法将校园景色纳入其中。游人到此,居高临下、依静而思、缅怀前辈、展望未来。梅园中,从入口开始,沿观景主轴线,多处景观题字。其中“问梅、探梅、赏梅”三组题字,既起到点景作用,又作为景观线索串联各个景点。此外还刻有于老先生为自己写下的自勉诗句“才德亲修养,三魂共一心”。

4.3材料的选择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其姿态优雅、香气袭人,深得中国文人名士的喜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造景植物之一。现代园林中,植梅同样为园林增添无限的诗情画意。为了烘托梅花的古色古香,衬托于老先生质朴的人格,梅园小品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仿古的青砖和原木。

4.4植物的选择

植物种类的选择非常重要,基本要求是适地适树,其次是要求选择的树种在意境上与整个环境氛围相协调。梅园选择的树种都能在当地生长良好,并且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共种植各类植物30余种,以梅花为主,搭配多种常绿、阔叶、观花、观果植物。梅花主要有杏梅、红梅、美人梅、榆叶梅、腊梅;常绿树种是松树,杉树;阔叶树种为银杏、红枫;观花植物为丁香、玉兰、桃花、海棠、杏树等;观果树种主要有柿树、石榴、山楂、木瓜等。另外,还搭配各种灌木和竹子,有石楠、黄杨、迎春、迎夏、南天竹、淡竹、火棘、贴梗海棠、棣棠等,草坪选择管理方便、生长旺盛的麦冬和结缕草。乡土树种的选择节省了成本,同时避免了日常养护管理难的问题。

篇6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高校普遍实行扩招、合并,现在,许多大学都面临着改建、扩建、新建的问题[2]。为满足扩招需求,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其校园规划与建设不是从师生的具体使用角度去考虑,而是深受巴洛克和“城市美化运动”影响,过分追求图面的轴线和形体视觉艺术效果,背离了大学精神的精髓。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两点:

1)形式主义。

如规划过分图形化、缺少弹性、对空间的尺度和识别性关注不够、校园缺少人文气氛。

2)建筑单体设计盲目求新,缺少文化传承。

大学校园中的建筑,大多数应该是朴实的、内敛的。优美的校园空间,主要体现在各建筑之间所围合的尺度宜人的群体空间以及不同时代建筑的叠加与统一,而不是某一个建筑的标新立异。美国长青藤联盟的学校就规定校园建筑的外墙必须采用与原有环境协调的红砖等材料保证新老建筑的统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我国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校区,校园环境优美且富有特色而建筑相对朴实,如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

2文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应用

2.1国内外大学文化传承应用实例

针对以上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目前国内学者以及从业人员已展开了大量研究和实践。例如北京大学,至今遗留有五座明清时期的古典园林,加上风景秀丽的未名湖和各种风格的现代建筑,使北京大学的建筑景观与北大的人文精神珠联璧合,营造了北大富有东方文化神韵又具有现代气息的高贵而典雅的氛围[3]。如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将稻田和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作为主要元素,充分运用当地的优势物种,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使大田稻作既有生产功能,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等功能[4]。把旧校园的门柱、石撵地砖和树木结合到新校园环境之中。历史的情感得以延续,校友回母校时有亲切感,学生在平常的学习活动中也可以感受到母校历史的延续。

2.2西南科技大学文化传承实践

西南科技大学位于绵阳市北部,校址原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占地面积4088亩,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共2.6万余人,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在“十五”期间,学校将探索和实施高层次人才国际联合培养机制,逐步推行课程体系对接、学分互认和双导师、双学位的联合培养模式,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和主动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能力的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有着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为改善校园环境,赋予校园更多文化色彩,已进行相应改造设计。校园文化的传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2.2.1保留特色建筑

一般地说,高校校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建筑,而建筑是校园空间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其体量、尺度、比例、色彩、功能、造型、材料、质感等多方面[5]。西南科技大学老校区建筑群由清华大学分校师生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修建,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形成现有规模。为了保留住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增强全校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后来的校园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大量原有建筑以及地形地貌。原清华大学分校遗留下的老建筑按风格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干打垒”建筑(见图1),主要用于办公和宿舍。所谓“干打垒”,即西北农村用土作原料建筑的房子,房子四面墙均为土墙,也可在土墙外贴砖进行美化。因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该建筑可以就地取材,建造技术简单且施工期短,同时可以节省木材,冬暖夏凉,因而得到广泛采用。60年代清华分校在资源匮乏,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师生齐心协力,用自己的双手建造的建筑,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如图1中的清华楼,掩映在古树之中,古朴厚重。侧面墙体爬满青藤,建筑与植被相映成趣,体现了生态。灰色、褐色混合的不规则的毛石用白灰勾缝,自然而不失美感。窗格分割对称,合理兼具了采光和通风的双重功能。窗框颜色与墙体颜色接近,使得整栋建筑色彩和谐,低调却不失典雅。建筑室内冬暖夏凉,比较环保。另一类建筑主要为教学楼(见图2)。教学楼平均为五层高,采用平屋顶形式,立面竖线条分割。建筑以白色为主色调,其间点缀褐色,掩映在翠绿松柏、红叶李之中,显得简洁现代且不失典雅。该建筑抗震性较强,5•12强震仅屋顶局部墙面材料脱落,在该建筑内上课的师生均安然无恙。

2.2.2新建筑对原有建筑的传承

在具有如此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中,新修建筑如何延续文化却不拘泥于传统成为设计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本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对场所记忆的重视,才能体现校园环境文化。近年新建的西区教学实验楼已体现了上述精神,并与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见图3)。该建筑在大部分保留了原有教学楼的风格的同时,具有一定创新。建筑仍然以白色为基调,穿插赭色,立面竖向分割。不同之处在于该建筑部分墙面增加了四川特有的青砖材料,主入口用竖线条强调序列感,具有地方特色的同时不失现代感。

2.2.3梳理原有树木,增强地域特色

西南科技大学建校历史悠久,植物丰富,其间有不少高大乔木,如清华楼前香樟,教师宿舍楼间栾树,枝叶繁茂,无不体现着校园的人文与历史。如何让植物也能体现校园文化,让师生驻足其间时能深刻感受到校园的成长过程。在进行西南科技大学景观设计时,采取了梳理原有树木,增强地域特色的方法。梳理原有树木,即对具有纪念、观赏价值的植被进行保留,对杂乱无章的植被进行剔除。增强地域特色,即在适当空间增植具有地方特色或校园特色的植被,以增强校园特色。如近期增植的“国槐林”“银杏大道”(见图4),均体现了以上原则。“国槐林”寓意为怀念、感恩,栽于2008年年末,意在感恩全国各地对西南科技大学的帮助与支持,以及全校师生无法忘怀的心情。“银杏大道”以绵阳地方树种银杏为主,其下种植乡土花灌木栀子花,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性。夏日银杏绿荫,栀子花香,是师生记忆的场所。

2.2.4利用小品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篇7

现代大学的任务,是积极的推动并服务于社会进步。它的教育目标,不是狭义的技术或职业的教育,而是培养在现代复杂而常变的社会中,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和应对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级建设人才。因此,现代大学的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大学生精神文明素质的培养、完善和提高。在这种高等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包括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对完成大学的教育目标,特别是完成培养、完善和提高大学生精神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从人居科学的角度,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大学生精神文明教育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

一、对校园景观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

知识经济社会是高感情与高科技平衡发展的社会。其中与高科技相匹配的高感情是知识经济推进和发展的精神保证。因此,现代教育是“逻辑―认知”和“情感―体验”两种过程共同构成的复合体。这种复合教育过程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产生具有高情感的人才。在这种条件下,现代信息社会为人类拓开了崭新的教育模式,一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高科技学习方式,如多媒体教学、交互式教学、远程教学、网上大学等等,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亟待用高科技手段和传统手段强化和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培养和导引高感情沿正确方向发展。而所用的传统手段之一,就是对校园景观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校园景观的建造和欣赏,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灌输人类传统文明精华,提升其精神境界,形成和完善其适应高科技时代的高感情。

人类的物化形态的故乡,一般而言,都是由亲友、故居、故居周围的山川景观等物质要素构成。而人类的精神故乡,当然不限于以上物质要素的精神升华,它更多的与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念、行为特征和文化传承紧密相关,但是,其中也必然包含着对自己故乡的亲友、故居、故居周围的山川景观等物质要素的精神升华,包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常常闪现着中国式的楼台亭阁和长江、黄河、泰山等景观元素。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一个人和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故乡,均与其物质故乡的故居、故居周围的山川景观等物质要素难解难分。中国人的爱国情感,常常表现于对长江、黄河、泰山等景观元素和故居、故居周围的山川景观等景观要素的向往、赞美和歌颂。因此,台湾著名建筑师汉宝德先生就讲过,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首要标志。这里的建筑当然包含着景观在内。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人需要建立和完善的高感情应当是给予爱国注意的高感情,显然,全社会的景观设计规划,特别是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是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和完善中国人高感情的一个必然的人居科学手段。

情感设计是通过特定的物质环境载体,满足人们丰富的内心体验的一种设计方式。它协调了人的情感行为与场所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空间环境中得以具体的体现。景观要素除了与爱国主义紧密相联外,而且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紧密相关。例如,作为设计空间的景观,如果空间功能明确、划分合理,一方面可以体现社会对人的尊严的追求,另一方面生活在其中的居者,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对人的尊严的追求和尊重;作为展示空间的景观,如果被设计这富有教育意义,而且形式新颖,那么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种教育,形成适应时代的感情形式,另一方面,他们又会在自己今后的人生路程上,以健康的精神产品教育他人,提升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作为功能空间的景观,如果被设计成追求节能环保的绿色作品,那么,身处其地的居民和学生均将自愿或者不自愿的按照绿色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逐渐养成适应低碳时代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他们又会把这种绿色生活方式通过人际的和代际的传播扩散开来,奠定全人类绿色生活方式的基础;作为审美空间的景观,如果被设计得大方、新颖、时尚、前卫,那么被这种客体潜移默化的居者,就会在美的环境中陶冶性情,逐渐养成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丑恶的厌恶,包括能与时俱进地追求和爱好新时代的美,扬弃过时的、落后的审美习性和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居者的这种追求又会通过人际的和代际的传递形成社会审美潮流,使高科技的发展被限定在真善美的方向,远离丑化和反审美化,使人性发展进一步美化,等等。可以看出在实现以人为本目标方面,全社会和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仍然担负着无可替代的责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发挥校园景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在校园环境设计中,注重道德情感设计是一种对人才培育问题的关注,也是设计师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环境景观的设计,传播历史、文化等精神、道德方面的知识,耳濡目染,起到教育的作用。

校园景观设计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道德追求特色鲜明的景观,二是高科技特色鲜明并指向高感情养成的景观。前者如名人与专业学术人物纪念景观景点,历史事件景观景点,山川形胜景点,科技模型和前卫艺术景点,科技实验(如新品种试验田等)点景观,等等;后者如“耗散结构”反应在高倍放大镜下展示出的瑰丽景象照片,艺术家对DNA某些片段结构形态的艺术化提升形成的意象,人类基因模型,后现代艺术家对富有诗意的某些瞬间结构的创造性提升或感悟表达,等等。

前一种类型的景观设计,一方面体现着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值得骄傲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又是借以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功能空间和艺术场景。后一种类型的景观设计,在校园中既有宣扬高科技功能和作用的方面,同时又是引导学生在高科技条件下追求新时代的美和新时代的灵感的艺术空间。在校园中设计建造这些景点,显得越来越迫切。本论文的分析仅仅瞩目其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种类型中的名人与专业学术人物纪念景观景点设计,最好选用本校校友中通过努力在科学和艺术方面取得骄人成绩的对象。这种景观往往能最直观地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应该向他们学习,走他们的路。例如,在北京大学校园中矗立的先生、鲁迅先生和先生的头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中矗立的于右任先生、周尧先生的头像,清华大学设立的人物的纪念雕像(碑)或纪念照片,等等,都是该校学生引以为豪的景观,同时又是激励学生向这些校友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景点。这种无声的教育,这种在道德上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往往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古今中外,这种景点对人一生的影响,都有案可查,不胜枚举。

第一种类型中的历史事件景观景点设计,往往选用本校历史中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加以设计升华,其作用也是难以取代的。单单是北京大学红楼后的那个“五四广场”,就曾经使燕园中的不少热血青年情感激奋,或怀先辈而更刻苦,或感五四而向革命,是精神升华、灵魂净化,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栋梁之材。其道德教化作用,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第一种类型中的科技模型和前卫艺术景点,可以以台湾东海大学的路思义教堂设计为代表。由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指导设计的这个校园教堂,一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建筑大屋顶之美,谁看到它都会想到中国古老的木架构建筑及其代表元素大屋顶,从而充满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怀念;另一方面,这个大屋顶的设计又不是克隆故宫太和殿,而是利用薄壳技术和先进数学计算,使这个大屋顶亦梁亦柱亦屋顶,显得分外新颖而又传统。他给学生的喻示是:青年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又要用高科技升华传统文化,二者缺一不可。这在道德上就意味着使学生的学术道德一方面沿着爱国主义思路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沿着科学发明的思路发展,两者不可偏废。

第二种类型中的“耗散结构”反应在高倍放大镜下展示出的瑰丽景象图影,被作为景点的平面设计展示于校园,对学生产生的刺激和振奋作用往往出人意料。美是人的产物还是自然固有的形态?为什么作为化学―物理反应的“耗散结构”过程显得如此之美,甚至超过人所创造的美的事物?那么,美是不是不必人类创造就会自然呈现?面对这一特殊景观,学生都会这样发问。它迫使学生们思考科学和美的关系,反思传统美学理论的优点和不足,包括追问:如果自然界的演化总是趋向美,那么让自然自行发展而不要人工干涉,世界就会越来越美,这是可能的吗?

第二种类型中的后现代艺术家对富有诗意的某些瞬间结构的创造性提升或感悟表达,例如西安交大医学院入口处的不锈钢抽象雕塑,表达的是人在奋斗状态下的一种向上、拼搏和无逸的情绪,线条粗犷而圆润,结构扭动而稳定,前卫中包含着对传统道德的继承,继承中又突显出对最新审美理念的倾心和追求。面对这种雕塑,学子们当然会感到道德层次的升华。

上述各例对大学生校园道德文化氛围的营造,都重视在实践环节的独特个性,结合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困境,让大学生在校园景观中感受和感悟“发现道德”“体验道德”“道德选择”的过程,以此提升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目标,达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日常道德认知和行为水平的目的。

总之,作为艺术品校园景观设计的道德功能越来越凸现,甚至达到了校园道德建设不能离开它的程度。如果我们再考虑到校园道德建设虽然不能完全脱离抽象说教,但它主要呈现为一种细雨润物的潜移默化,那么校园景观在这方面的独特优势就更加不可小视。它与校园中的既有的思想教育课程、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等,构成了一种互补的格局。

三、校园景观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面对新的世纪,高校育人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才素质的培养,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环境载体,对教育功能的发挥承担着重要职责,而其中的校园景观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应予特殊注意。中国古代典故“孟母三迁”,就说明了环境对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影响。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强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功能,是校园景观设计绕不开的环节之一。

中国古代典故“孟母三迁”在景观设计上的启示是,校园景观一定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包括校园环境不能被噪杂的商业喧嚣所污染、所包围。学生的学习环境应当远离闹市,呈现出安静、和平和安全、优美的特征。而远离闹市且含有励志寓意的校园景观设计,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国外新型的教育理念对原有的高校空间模式有所突破,学生可以在学校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直接与老师讨论学业,交流思想,这就需要校园的一种新型空间设计,包括新型景观设计。例如,在牛津、剑桥等大学就有“谈天制”的存在,目的不在于求专求精,而在于触类旁通,追求学生全面博学的气质。学校的景观设计与此相适应,可以给师生提供好的交流空间,可以使其离开教室里枯燥的讲授,在美好的室外环境中传道授业解惑做人,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和老师通过在多个空间交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目前,这种学习方式也是也是可以借鉴的。

著名设计师路易斯.康的学校建筑理念就认为,“学校是两个人坐在大树下面交流思想”,大学里的草坪、树林、林荫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灵感。应该说,教育空间不只是在特定的教室中,而是在精彩的校园景观中。这句话对大学校园设计也是适用的。

参考文献:

[1]薛军.探讨高情感的未来高校规划模式――以西安市东南

郊大学城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2 年,18(7):36-38.

篇8

传统上,人们所见到的校园景观就是在绿地上建造楼房,或者将建筑设计理念落实在开阔场地上并加些装饰。通常,毕业日或者其他难忘的、值得纪念的节日需要大自然美衬托的时候,园艺工作人员会临时挑选、布置、搭建景观材料,展现最好的,留出想象空间,这也是校园景观应达到的目标。

一、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这些自然界生物的能源反过来影响自然的生态,从而影响了校园景观条件,如选择、活力、植被外观、户外场地的使用、建筑物选址和用以缓解恶劣气候的绿色植被。从宏观上看,气候因素在校园规划和构建景观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风景如画的大空间和小地区,以及由植物确立和强化的地域感,从最广义上讲,景观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设计成果。

恶劣气候也许是一个限定因素,但不是景观设计的阻碍。例如我国北方大学可以考虑冬季和夏季的温差,可以在植物园中加入具有吸引力的冬季景观;中南财经大学设计的户外游廊以及供人们休息和聊天用的草坪将宜人的气候作为了一个设计因素。

二、植被

气候影响植被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精明的设计者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形成独特、适宜的景观效果。景观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但却不是无限的。气候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不按自然环境选择植物,通常没有好结果。大体上讲,将与气候相关的园艺学原理应用于校园景观设计时,通常需要运用常识性的知识。因此,没有一个设计者建议把棕榈树种植在黑龙江省地域的车行道旁。

植物散发魅力,舒缓的激活了人们的思维,这是在工作时间无法做到的。大多数人都同意“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与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如同健康科学一样具有疗效,如同艺术一样激发灵感。如果恰当的选择树木,校园路线就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密植的树木,可以形成屏障降低噪声。

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设计者在选择树的种类时,一定会权衡再三,以期达到最佳美学效果,树木可以按其高度、形状、木质、颜色、果实和花来选择栽种,或者视地形、季节变化、树的寿命及保养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在生态方面,所有的树木选择都要考虑到要与土壤条件和气候相适应,至于外在形式,现代建筑物的线条“主要是水平的,且无法装饰点缀”,这样的建筑如果配以“盘旋生长的树,如果经树木种植在建筑物周围,那么其设计效果最佳”。

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校园为求短期效应,经常将小树拥挤的种植在一起,当它们生长时,就会争夺土壤、阳光和空气。树木发生倾斜,进而达不到原有设计的对称性。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分布不均,加速植物枯萎,加重植物病害,由此导致的缺陷是无法用新树木代替的。所以景观树在开始种植时不能急功近利,长期保留的树木需要精心养护,绿化管理预算中应该预留充足的养护费用。

三、环境适宜性

环境适宜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例如,过度依赖于单一树种就想设计出引人注目、别具特色的景观几乎是不可能的。某些树木受到疾病的侵害、发育不健全,挽救起来耗费资金,且从视觉上令人不舒服,这就给校园风景留下了缺憾。设计中的这种弊端,我们有必要反复告诫。

同样,设计草坪也要考虑生态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草坪就是校园的特征。无论草坪是否适合在缺水的地区生长,也无论学校能否担负施肥和除草机的费用消耗,例如,如果在兰州大学应用大量的观赏草坪的话,那么灌溉费用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缺陷能激发解决办法的产生。现在人们重新对选择其他植被产生兴趣,如野花及不需要精心培养和浇水的草。总而言之,现在的景观设计正提倡使用本地生长的植物和地面覆盖物,这些植物美丽耐寒,基本上不需要施肥、除草剂、杀虫剂或浇水,可想而知,使用适当的乡土植物,会给我们节省一笔可观的绿化养护费用。

四、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状况和特征都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利用景观学中的数学公式可以合理分配场地。公式包括建筑物的预测使用空间、停车场、运动场,服务场地的面积等等,然后根据地形、资金和政治情况,进一步调整设计方案。

如果尺寸已经确定,就可以研究布局和周围环境了。一般情况下,方形布局比直线布局更为灵活,一块完整的地块要比几个零碎地块更为有利。与不适当的使用方法相比,适当的土地使用方法能提供一个更为优美的环境。

五、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对于一个具有多项任务、多种用途的校园来说,规划,作为一个过程和结果,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至少它也可以防止功能不当、浪费、文化冲突、不合理和有悖常理的现象――既不恰当、不合算、不简洁、令人摸不着头绪的设计。例如:不合理的选取在当地气候和环境下不能生存的植物;装饰性路面由于坡度不均翘起和裂缝;绿色植被的位置不当,挡住了那些优美的风景。但只要合理规划,每一种缺陷都可以避免。

总之,高等学校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校园景观设计是高等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景观设计的功效与主体建筑的功效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校园景观设计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其独有的生态效益的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校园景观设计正是基于这些功效而对高校的师生员工以及学校的建设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以生态的理念、自然美的观点、因地制宜的思路以及将之与学校的基本建设规划实施同步进行的原则,使校园景观设计功效得以充分体现。

篇9

高职院校校园景观是学校的窗口和形象展示区,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宜人高雅的校园景观能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内涵,并感染人为之而积极奋斗。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对其校园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1 校园景观概述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位于巍峨的歌乐山和连绵的缙云山之间的大学城中路81号。学校占地37.33hm2,背倚缙云神秀,远眺歌乐美景,三岔河至南向北贯穿而过,校园依山傍水,林木葱茏。学校的校园景观设计围绕着“现代化校园、活力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的建设目标,充分利用校区内天然的三岔河水景资源,形成两轴、一水、分片区的景观格局。整个校园分为主入口人文展示轴、校园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校园实训区、次入口生态景观轴及河流景观带。校园内河流景观带约占校区面积的8%,在三岔河交汇处形成1个约0.8hm2的人工湖(镜湖)。校园内建筑风格简洁大方,现代感强烈,建筑颜色纯粹典雅,体现了现代商务的时代特征。

2 景观规划设计解读

2.1 教学行政及入口景观区

教学行政及入口景观区主要包括学校的东大门,入口景观水景及广场,为整个学校的景观核心区。东大门入口以对称的轴线景观来打造,采用树阵打造入口轴线的庄严感,地面采用花岗岩铺装,体现了尊崇和品质感。树阵采用银杏、香樟、法国梧桐、天竺桂等乔木,体现了强烈的仪式感,起到引领人们走进校园的作用。

2.2 学生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是学生生活和休憩的场所,该区域绿地的使用频率高,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密的空间。其植物的配置应将“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该区宜选择色彩淡雅幽静和兼具保健功能的植物。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学生生活区选择清新淡雅的玉兰,香气宜人的桂花等植物,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2.3 河流景观带

校内有天然河流三岔河至南向北贯穿整个校区,形成占地约3.33hm2的河流景观带,作为整个校园景观的点睛之笔,肩负着师生休闲、游憩、观景的功能需求,师生可以在河畔学习、交流和思考。三岔河在校内的交汇处,人工开挖形成镜湖。镜湖的四周,配合师生对于交往空间的需求,规划了滨水休闲步道。对于三岔河河道驳岸与水体高差较大的地方,将采用大台阶把高差尽量消化掉。驳岸应结合水面的深浅设计成亲水型或观赏型驳岸,为师生提供多层次的开敞空间。

3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园建设比较急促,资金缺乏,采用分期建设,目前只建设完成1期工程,2期、3期工程尚未完工,因此,校园景观建设没有创造优美的环境,更没有实现营造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的特色而树立该校名片的效果。校园景观没有亮点,没有体现学校作为商务院校的职业特点。

3.2 缺乏校园文化底蕴

高职院校的历史文化往往通过校园景观展示出来,校园文化景观是诠释校园历史文化的最好方式。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校园文化的深入研究,学科特点体现不足,内涵单薄、精神缺失,缺乏创新和文化底蕴。

3.3 缺乏校园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没有对整个校园进行绿化的整体规划设计,采取建设一块、设计一块、绿化一块,没有从整体着眼规划,导致校园植物景观布局凌乱,没有与校园的整体环境相协调。造成部分绿化是“有绿化、无美化”、“有造园、无景观”的现象。

3.4 缺乏人性化设计及整体规划设计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相对于名牌大学,占地面积明显较少,在有限的空间里,往往忽视了师生对户外交流空间的需要。同时,学校在进行新校区建设时,往往没有按照最初的规划方案进行,边建边调,或是建一栋楼,设计一栋楼、建一处景观、设计一处景观,导致各个分散的子项拼凑起来,不能与校园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4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建议

4.1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高职院校的师生是校园环境的使用者,也是景观的最大受益者。因此,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满足师生对于户外交流空间的需求,尽量为师生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比如,学校的绿地应加强游憩功能,使学生更容易亲近自然。多种植高大的乔木,为师生夏季户外交流遮荫纳凉,多布置供师生休息的坐凳等,只有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才能让师生安坐下来,进行广泛的交流。

4.2 体现商务院校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应该以突出该校的学科特色为出发点和基础。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商科为特色的学院,因此,学校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应把传统儒商文化及现代商务特征融入到园林景观要素中,着力营造一种商务个性鲜明的校园环境,以激发、启迪和教导学生,从而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景观特色。

4.3 校园景观规划体现生态自然的原则

校园的景观设计应依托现有的地势条件及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自然景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境内有1条天然河流三岔河至南向北贯穿整个校园,在规划设计河流景观带时,应该尊重生态自然的原则,尽量保持河流的原始走向,打造生态驳岸,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4.4 校园景观植物应突出本校特色

学校绿化所选树种、花种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地生长。树种选择既要适应生态环境,又要能体现传统文化,不仅要考虑到易成活、耐修剪、寿命长,又要顾及到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比如,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的行道树,可以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黄桷树、小叶榕。而学生生活区可以选择清新淡雅和兼具保健功能的植物,如玉兰花、桂花等。河流景观带的岸堤上,可用垂柳和桃花间种,水岸边种植球根花卉,如美丽水鬼蕉、石蒜、葱兰等,宿根花卉如香蒲、美人蕉、鸢尾等。镜湖中可用睡莲进行点缀。

5 结语

校园环境作为师生生活的第一场所和学习的第二课堂,自然也会对他们的身心产生重要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氛围,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培养灵感、激发学习热情都很有帮助。因此,对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叶徐夫.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 张巍. 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园艺文摘,2012(12)

3 戴添基.高职院校校园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以广东省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园林论坛,2010(1)

篇10

AbstractAfter analyzing the Anhui Cha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campus landscape,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were discus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Landscape;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校园生活和学习的质量,高职院校在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同时,对校园景观的营造也愈加重视。结合高职类院校自身的特点、历史背景、设计出独特风格的景观环境,对于提升校园形象和价值,更好地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长江职业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为例,探讨高职类院校景观设计的特色与方法,以期对高校校园景观环境建设有现实的借鉴意义[1]。

1 项目概况

安徽长江职业学院校区位于巢湖北岸―居巢区黄麓镇境内,北临黄麓镇2公里,南临规划筹建中的滨湖观光大道,交通便捷,规划一期用地323亩,景观用地182亩,规划二期用地207亩,景观用地138亩。学院初期设置5系12专业,至2012年逐步发展为8系17个专业。“一切为学生着想”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本次景观方案从 “功能、生态、视觉、文化”等方面,以人文感受的四维空间变迁为线索,以校园文化的传承开拓为核心,充分体现“人--校园--环境”的三者和谐。

2 景观设计理念分析

长江学院是一个“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院校。设计时结合校园总体规划,紧扣教学、生活、生态三条主要脉络,点线面展开全方位营造校园氛围。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本次设计理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2.1 体现学校文化特色设计以校园生态环境营造为根本,对校园进行教学、休闲、生态为导向的功能性再造,打造景观、建筑、文化三位一体的空间视觉艺术环境。

2.2 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在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中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2]。

2.3 体现可持续发展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 在建造各景观小品的同时,注意结合现有自然条件,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3]。

3 景观设计分析

3.1教学景观区教学景观区包括主入口景观,南、北校门入口景观,教学楼中庭景观绿地,主要景观节点有阳光广场、林荫走廊、石梁书韵、雕栏印刻、学术庭院等,为整个校园的核心景观区。

3.1.1 入口景观区

阳光广场是中心景观区的核心景观,位于学校主入口处,设计以规则式构图,其中一部分是台阶式广场,让入口处的空间更加丰富、趣味。设计特点道路直达便捷,色彩对比强烈,视线走廊通透、聚焦、大气。

北入口以对景方式设计景石,阻挡外界与运动区视线,风景石上以书法题字,修身厚德,增加审美情趣。镌刻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景墙与流线地被植物搭配,构筑标志性景观。

南入口以跌水景观形式与水系结合,利用反映校史的雕塑、壁画、纪念亭、纪念林地等设置纪念性环境,突出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激励学生。

3.1.2 教学楼中庭在教学楼庭院设计中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理工类院校庭院的刻板与沉闷的形式,同时又表现出理工科特有的严谨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庭院间有休憩小空间,学术交流平台、小品雕塑、阅报栏等基础设施,在高大繁茂的植物掩映下,理性的光辉增添了感性的浪漫。

3.2 生活景观区生活景观区是学生生活的区域,景观设计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休憩活动的室外空间,主要是宿舍楼中庭的景观设计,采用动静相宜的设计手法,兼顾大面积绿色草坪微地形坡地和各种不同尺度、不同性质的空间艺术造型。

3.3生态景观区在植物配置中突出生态性,以草灌乔层层搭配纵横南北的绿化背景林带,入口广场“生态绿核”, 道路形成“绿色廊道”,建筑围合空间形成“绿园”, 墙体、坡地的垂直绿化, 建筑中庭、天台、屋顶花园等形成“绿点”最终形成:“核+廊+带+园+点”的多层次、立体的绿化网络系统。

4 结语

高职院校的景观不仅要发挥绿化功能,还要发挥高职院校景观的精神功能。通过景观设计展示校园文化,体现校园自身特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上的熏陶。本案通过景观规划与植物景观营造宜人而多样化的环境景观空间,以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职类学校发展对景观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11

Abstract: the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key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et up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brand education, enhance the cohesive affinity of the campu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campus landscap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同时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校园景观在设计中成了亮点。园林景观对于人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人们在学习和居住的同时,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1 校园景观对学校的作用

景观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作为校园景观强调的是对师生的作用。 校园景观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对外展示了学校形象,同时也是学校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景观所提供的信息、理念和环境构架象征着现代高校教育的理念。因此,校园景观在学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校园景观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精神。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安排与组织,使环境更加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环境景观化的处理,使校园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的同时,也能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

1.2校园景观反映了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景观化校园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

景观化校园强调文脉,它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文脉是指“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个别环境因素与环境整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性,即和谐的对话关系”。通过环境再创造,把握校园历史的延续,保留有文化的部分,新旧景观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

1.3校园景观是校园形象最为经济的解决方案

许多校园在改造时,原有存在的东西,花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重新建造,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原有的文化景观。当今,景观化校园强调改良,充分利用本校优势,地形、水面及校园的景观造景、借景,利用有限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做到崇尚自然,有独特的绿化特点。因为自然是个性的源泉,强调自然即强调特色。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达到塑造学校品牌、铸造校园特色的目的,体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校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大量实践,许多新建成的大学校园整洁美观、各种设施条件都很完美,但是缺乏生机与活力,表面是很美,但是师生对环境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缺乏生态性的景观规划的理念

就新建大学校园的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来说,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校园环境。

2.2建筑与景观的脱节

一个优美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各种要素和谐统一的场所,建筑与景观相互影响,相互统一。但是一些新建的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脱离于规划之外,缺乏对建筑以及周围环境的呼应。建筑与景观各自表达,最后营造成一个缺乏联系统一的场所。

2.3对校园景观中文化的忽视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过多的关注设计手法的创新与借鉴,忽视了景观的地方性以及校园的文化性,出现了“千校一面”的现象。中国优秀的园林文化传统如何继承,是摆在景观设计师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方面,景观设计更应该体现出来。

3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3.1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系统

从空间结构入手,在校园中心区形成第一层次的景观,由各个组团圈合形成第二层次景观。各建筑物内部庭院形成第三层次景观。具体说,单体的建筑风格和校园景观设计要服从于总体规划布局,并同时设计,使其协调呼应,统一而不呆板。

3.2绿化、美化、生态化

应开展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相结合的立体绿化,避免土壤和水土流失,应提高绿化率,发挥植物最大生产率的角度考虑,不宜建植大面积的草坪,在满足造景的前提下,尽量以乔灌木代替草坪,根据土壤特性、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植物配置。

校园景观设计应实施生态园林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让大学生牢记我国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在高等院校的建筑、小品、绿化、道路等的具体设计中,规划师和园林式应教给人们具体的环境保护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3.3文化景观特色化

校园景观设计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具有全方位特点,并且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体现出来,但因每个学校的历史学科文化的不同,应注意以下几点:突出办学宗旨与校园传统文化的结合,强调空间上的体现,特别是校园空间的格局以及开放空间的形态,园林建筑的风格以及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文化特色景观突出的物质形式要体现在本校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色彩及小品等内容形式以及功能分区规划布局。

4 结 语

景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规划师和设计师的重视,校园环境是多种文化知识渗透交融的环境,。校园环境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往沟通。因此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校的整体形象,又要独具特色,把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高校景观理念的转变,大学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也将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戴志中. 高校校前空间[M]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志疆. 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 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篇12

校园景观作为教学与空间紧密结合的产物,从形式上既包括自然建筑等静态景观,又包括师生们在校园里的种种动态的生活现象。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新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学校的规划设计衍变成新的理论和新的思维,现代校园规划更加强调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重以服务于师生为最终目的。让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切与人文的魅力,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和谐。

2. 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即“形式服务于功能”是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大学校园规划中应当引入 “组团型”校园功能布局模式,将各学院专业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常规室外运动场地和学生食堂成组规划布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校园生态邻里组团”,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尾大不掉的臃态。

2.1学习的功能。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起到辅助学习的功能。

2.2锻炼与休闲交往的功能。现代大学培养的是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 然而一个优秀的人才,要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不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健的体魄与充沛的精力。

2.3 交通功能。现代大学校园在校师生数通常达一万左右,结合校园内的交通人流集中的特点,大部分园路都要承担分散人流的作用。在校园道路交通设计时,校园道路应兼顾师生流量、速度与景观的关系,尽量减少无效路径,设计对角线路径,提高交通效率,使之既满通的需要又有助于整体校园景观的形成。

3. 人文性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说,校园景观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一定的影响。国内一些已有百年的历史的高等学府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为莘莘学子所向往。在新校区规划中应注重传承校园文化,每个学校都有其统一的文化格调。这些因素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并体现其个性特征。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其文化传统逐渐物化凝结于校园景观环境之中。

4. 生态原则。随着高校新校区的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尊重和保护校园的原有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索取适度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创造生态化的校园景观环境。同时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并富有弹性,以适应未来变化,满足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校园景观设计内容

1. 绿色景观。绿色景观以草地、树木、绿藤等为主,绿色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当以形成美观、安静、整洁的绿化环境为前提,创造多种适合于学习和生活的绿地广场,并结合组团建设,对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布置进行绿地规划,在进行分区设计时,其周围绿色景观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努力为师生们提供一个适宜优美的绿色空间,其中可通过设置雕塑、喷泉、文化广场等建筑小品反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2. 校门。校门是高校的脸面,在高校的形象展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门是进出校园出入口通道,校门入口区的相关设计要素包括:确定正确可行的设计方案以及适当的设计风格;根据车辆或行人流量,设计不同的出入口布置位置、宽度和类型;出入口处地面的铺设和坡度的处理方法应尽可能体现人性化;大门上标识物的位置、大小及布置方式的选择应指示明确,重点突出。

3.校园道路。校园道路在任何校园规划设计模式中都是关键的一个核心环节,道路服务于校园风景。精确定位、精心设计使道路方向明确,线条美观平滑,校园道路就会成为积极的校园景观要素之一。在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应遵循四个重要原则:通过设计校园交通指示牌,引导和控制交通流向;不同类型的道路划分了校园使用土地,展现校园整体布局;车辆路线与行人路线分开;仔细设计每一条路线,避免无效路径设计,增加对角线路径以及倒角路径设计,目的是使所有路线连贯畅通、线条清晰,不破坏植被景观。

四、校园景观的分区设计

校园景观按其功能一般分为三个大区,即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各区应在校园总体景观规划的总原则下,根据分区的各自特点进行规划,保持整体基调的协调统一,同时也需各有侧重,独具特色,从而增强各分区的归属感。

教学区的设计以欣赏为主,要以烘托区内的建筑环境,给师生创造一个规整有序、舒畅宜人的教学、课间活动空间为目标。

生活区的设计以休闲为主。应当以为师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休闲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通风、采光、防护、应急等等因素,采用混合式或者自然式的手法设计出舒适的生活绿地空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