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09:31: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离职审计问题整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0090-02
在目前不断加大内审监督力度的前提下,如何建立有效的内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杜绝屡查屡犯,增强内审工作的有效性,是基层央行内审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央行执行文化建设的实践,从组织执行力的基本内涵出发,在探析影响内审整改意见落实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完善基层央行内审整改运行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一、“执行力”的基本内涵及影响因素
执行力,是一个源自企业管理并且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新理念。所谓执行力,就是组织完成任务的能力,是在人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是企业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对所有影响达成目标效果的因素进行规范、控制以及整合运用的系统流程。它既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执行具体决策和指令的能力或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道德和行为规范、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关乎组织发展的各种内在动力要素构成的合力。
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很多,但对内审整改工作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方面:一是理念与认知。它是执行力文化的支撑,是形成团队执行力的前提。组织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团队力量,要形成强大的团队执行力,首先需要形成一种共同理念与认知,使员工看到组织发展的前途和方向,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员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组织团队的力量,表现出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的执行力。二是制度完善程度和可执行度。它是高效执行力的基础。如果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就会导致无制可依,或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若是朝令夕改,就会导致执行者无所适从,而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执行力低下。三是领导与组织。这是如何高效执行的根本。执行,不是简单的战术,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一门将战略与实践、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包括执行流程的组织领导、方式方法和高效的执行工具,是影响执行力的最直接的因素。四是方法、手段与工具。正确的方法、手段与工具是提高执行力的可靠保障。执行力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必要条件,组织的成功离不开好的执行力,当组织的目标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时,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而在组织目标的执行过程中,如何进行决策、落实行动计划、明晰行动路径、监控部门业绩都需要从流程入手、借助于有效的管理方法、手段和工具,实现组织职能的成功分解与实现,保障组织职能的有效履行。五是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协作共事的氛围。人的作用是目标到结果的关键环节,是影响执行力的关键因素。员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各类制度的贯彻执行,从而决定了执行力的高低。
二、对强化内审整改执行力建设的建议
(一)转变内审思维理念。各基层央行要统一思想,从提高依法行政和央行治理水平的高度来认识内审整改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内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分歧,要加强对员工特别是重要岗位人员的教育引导,切实提高全员对内审工作的认同感。内审部门及人员要增强内审服务意识,寓监督于服务之中。被审计对象要正确理解内审工作的职能和作用,消除对内审工作认识上的误区,从内审工作是帮助自身改进工作的角度配合好审计工作。
(二)完善内审整改制度。一是要制定《落实内审整改意见管理办法》。该《办法》应明确建立内审整改意见落实长效机制、整改责任机制和督办责任机制。设定相关责任追究条款,同时还应赋予内审部门相应的情况上报权、审计情况通报权、审计结果公示权、移交移送权、建议给予处分权、申请强制权等处理权,以便内审部门在检查落实整改意见时,对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人,可以按照规定给予必要的处理,以确保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的权威性和效果性。二是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解决执行制度监管缺位的问题。各业务管理部门要及时修改完善相关内控制度,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有效提高基层央行治理水平。
(三)强化执行控制力度。一是要强化审计问题整改过程中的领导力、组织力、协调力、控制力和约束力建设,明确审计问题整改的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增强各主体的责任意识,确保整改工作不留死角。二是内审部门作为审计整改的督查主体,应依法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处理和整改意见,及时向被审计单位发送《内审结论和处理决定》,明确整改目标要求和整改期限等,并协调好相关业务部门,形成合力共同督促整改。三是被审计单位作为审计整改的执行责任主体,应依法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严格落实,并将整改结果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报送上级行和内审部门。四是相关业务管理和监督部门应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履行好督办管理主体的责任,分别负责组织和监督本部门依法落实审计整改建议,并对本部门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承担直接责任。
(四)健全监督检查及整改机制。一是建立监督检查协调机制。要切实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将审计整改工作内容列入人事、纪检监察、办公室和相关业务管理部门检查督查的范围,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责任,及时沟通监督信息,避免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形成监督合力和联动机制,提高审计整改结果的综合利用效果。二是完善审计整改检查机制。内审部门要从“免疫系统”角度出发,将审计整改工作贯穿于审计实施全过程,按被审计对象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采纳审计报告及建议等情况,及时开展跟踪检查和回访,做到审中谋划、鼓励整改,审后跟踪、促进整改,切实提高审计整改实效。三是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严格审计整改问责。要将内部审计整改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及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纳入被审计单位年度业绩考核和主要负责人年度工作考核,与单位、个人评先选优、绩效工资考核直接挂钩,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四是建立沟通交流磋商机制。对审计中所发现的影响较大的问题,内审部门要及时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磋商,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重大问题的整改意见与决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可提交监督联席会议会商解决。五是建立审计整改结果披露机制。内审部门要不定期地以情况通报、内部网络或其他形式的信息平台等方式,及时将审计整改情况在辖内通报,通过审计结果公开,增强单位领导和群众监督力度,扩大员工参与监督的范围,促使审计整改结果的透明化、公开化,促进被审计对象切实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六是建立监督检查责任机制。对所有监督者实行再监督、再检查,加大对检查走过场或随意降低检查标准等相关再监督者的责任追究力度和处罚力度,促使其增强监督责任。
(五)提升员工综合业务素质。一是建立有效的学习、培训和教育机制,促进员工系统学习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知识,不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努力提升内审人员按制度开展审计、用制度约束行为的自觉性,真正做到以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以人的规范行为防范风险,为内审整改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内审人员要采取“走出去”的方法,认真学习汲取他人先进的内审理念和做法,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着力破解内审整改机制中的难点问题。
综上所述,内审整改意见的落实受到诸多方面复杂而又相互影响的因素制约,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执行力”问题。本文提出的审计整改所包含的理念与认知、制度完善程度和可执行度、方法和手段与工具、员工的综合素质等五个方面,层层推进,缺一不可。当然,内审理念的转变与制度的规范等都是一个长期的改进过程,其中必然会受到管理环境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彻底破解这个难题,有必要将内审人员上收一级统一垂直管理,建立内审片区负责制,常设片区内审小组,分片包干,平时分散工作,开展检查时集中行动。
参考文献
[1]付后裕.破解审计整改难的思考[J].审计月刊,2012,(4):23-24。
[2]黄忠.加强审计整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2,(22):164-165。
[3]王芬芬,刘正军.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执行力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21):143-145。
[4]熊文辉.当前审计整改工作之我见[J].审计与理财,2011,(10):50。
[5]徐国平.审计整改难的难点与解决途径[N].中国审计报,2013-1-9。
The Research on the Issues of the Internal Audit Rectific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ecution
FENG Jianxin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逐渐实现了现代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公司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从2013年初,国网大同供电公司审计部门开展了“大数据下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变革研究”的项目,就大数据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以及内部审计如何应对,审计工作中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审计开展处理数据、分析数据、驾驭数据等进行研究,并逐渐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审计实践之中。
一、大数据对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的影响
长期以来,供电单位传统的审计方式具有一定缺陷:孤立分析数据,单纯依靠经验发现问题。缺乏采集管理、科学分析电网信息系统中海量电子数据的技术,也就无法满足企业审计发展的新需求。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面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新技术、新思维的变革,公司内部审计需要应时而变来适应思维模式及数据处理模式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审计方式、审计抽样方法、审计评价模式、审计重点等。而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能了解数据的变化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更要能处理数据、分析数据、驾驭数据,要能够充分、及时地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辨别内部审计的意义与价值,并协助决策层做出最佳的决策。
二、大数据下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的几个转变
(一)审计方式向连续审计转变
以往审计中,公司审计人员只是在完成财务收支或经过特定的周期或离职等情况的时候才进行审计,而且审计中并不检查公司所有的信息,只是抽样分析。这种有限的检查很难起到监督作用,审计方式对于公司迅速发展的经营活动的真实价值或合法性显得过于迟缓。随着国网公司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司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逐渐成熟,大数据技术及大数据基础使连续审计成为可能。而连续审计可以降低传统审计过程中的时滞问题,降低审计错误和风险,促进公司发展。例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已经在新开发的审计系统中固化了连续审计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在线的风险预警,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数据连续审计,将发现的风险数据、超预警值指标及问题登记为疑点,并建立审计底稿,按照重要程度进行远程审计、核实或下发给现场审计人员进行现场核实。该模块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改进传统的审计抽样方法
以前,公司的常规审计工作广泛采用随机抽查法,利用抽查法所得出的审计结论出现重大错误的可能性极大;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使审计人员意识到现行的抽样审计方法忽视了大量的业务活动,无法发现和揭示公司内部发生的、对财务信息真实性有重大影响的舞弊行为和技术性错误,难以对经营管理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
为此,目前公司审计抽样开始向三个方向发展:系统化、模块化、智能化。审计抽样系统积极吸收审计、统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抽样模型得到及时更新,抽样经验在知识库中得到积累,审计抽样系统开始“学习”、“推理”,不断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海量的数据经分析、预测等“加工”后,以知识的形式呈现给审计人员,为审计人员发现审计问题提供深度支持。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应用的深入,公司内部审计逐渐开始能够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有用的信息,能够从这些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被审计单位(部门)运作的基本规律及特征;预测被审计单位(部门)发展的趋势。公司审计也不仅仅局限于抽样审计,而是对大同供电公司所有财务、营销、基建业务等经营数据的数字式连续审计。
审计抽样系统会强大到处理复杂的运算,这一度严重困扰着审计人员。为此公司审计部与部门科研单位合作,开始尝试性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改进后的审计抽样算法来对这些审计数据进行分析,进行数据挖掘,找出特征数据,缩小抽取样本的数量,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利用关联规则,预测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的高低,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
(三)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近3年来,笔者所在基层院共开展预防告诫约谈12人,回访12人,有效防止了职务犯罪行为由“小错”变“大案”,减少了职务犯罪发生率。
(一)关口前移、临界预警,凸显预防告诫约谈内容的针对性。一是对有犯罪倾向人员约谈。对涉嫌职务犯罪未被立案或撤案、不诉和被判免刑的人员,经事前3日通知后由两名以上检察官就其履职中职务犯罪倾向性问题向其约谈。二是对发案单位问题约谈。结合办案对发案单位存在管理漏洞,或在回访中发现整改不力的对其直接责任人约谈。三是对重要岗位人员约谈。深入重点工程、热点领域向关键岗位人员约谈,向其宣讲法律,分析犯罪成因等,告诫其远离职务犯罪。
(二)内部协作、灵活推进,注重预防告诫约谈方式的科学性。一是加强检察院内部协调。根据预防约谈工作特点和各部门优势,建立各有侧重、有机协作、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形成约谈合力。二是制定预防告诫约谈方案。对每一约谈对象在约谈前先制定一个最适合、最有效的约谈预案,实施预案时依新的问题和变化随机调整约谈的对象、内容与方式等。三是扩大预防告诫约谈范围。将约谈对象适当向其亲友或相关人员扩展,努力达到约谈一个、预防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三)多管齐下、协调各方,强调预防告诫约谈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建立预防告诫约谈档案。办案部门约谈后将约谈审批表及记录等送预防部门建档,以备约谈回访。二是围绕服务大局工作开展。结合办案针对可能激化社会矛盾问题,如重大责任事故中涉嫌渎职等向相关人员约谈,以化解矛盾促进发展。三是初步形成社会化预防告诫约谈工作格局。 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形成与纪委、审计等部门信息沟通、联手约谈工作格局,对约谈后态度消极的向其主管部门报告促其整改。
二、存在问题
(一)对预防告诫约谈工作认识不足。当前,少数人员对开展预防告诫约谈工作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刑罚的作用在惩罚不在预防,“三句好话抵不上一马鞭”,开展预防约谈作用不大,有的认为开展预防约谈只是预防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以致有的在约谈工作中只是做做秀、走走过场,工作不深入。
(二)开展预防告诫约谈工作深度不够。预防告诫约谈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目前只有检察院预防部门在“谈”,没有形成“多家谈、多家督,反复谈、反复督”的社会化预防约谈工作格局。另外,基层检察院开展预防约谈工作往往各自为战、沟通不够,经验得不到推广交流,工作显得无序。
(三)深化预防告诫约谈工作基础不牢。一是目前对预防告诫约谈无法律规定,以致检察院开展该项工作依据不足。二是缺乏预防约谈相关资料和人才,现成经验少,有的基层院是摸着石头过河。三是预防约谈工作群众基础不扎实,因群众不知晓,发现约谈对象渠道不宽,以致有些有犯罪苗头人得不到告诫。
(四)治理消极应付约谈对象成效不大。因职务犯罪预防告诫约谈工作无刚性约束力,有时话说了、工作做了、措施采取了,被约谈对象无整改迹象,甚至有的持抵触情绪,认为是“找茬”、“不给面子”,有的持敷衍态度,对检察人员告诫置若罔闻,治理此类被约谈对象,目前基层检察院仍然办法不多、成效不大。
三、深化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通过深化学习,教育干警懂得,预防职务犯罪与“打虎拍蝇”一样,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而预防约谈是一项重要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其任务就是将“虎”、“蝇”消灭在其“成形”之始、“为害”之前。从工作范围、成本、效率等意义上讲,预防告诫约谈比“打虎拍蝇”对反腐促廉的作用更大、更有成效。
(二)加强组织保障。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该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预防职务犯罪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考核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指标。二是为预防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做到有部署、有措施、有落实、有督促,有序推进该项工作常态化开展。三是强化工作监督,党组、纪检部门对相关部门适时检查,经常听取专项汇报,及时发现该项工作中问题予以解决改进。
作为一般贸易公司,在海外的子公司,也是以一般贸易公司形式运营,业务相对简单明了,那么在贸易型公司的子公司中,内部审计主要划分为哪几类呢?依据审计的目的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首先,为管控日常运营风险,应定期对海外子公司的日常业务流程进行审计,可称之为“内部流程审计”;其次,对于海外子公司的关键岗位变动,需进行“离任审计”,主要包括子公司的第一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等关键岗位;再次,根据对新市场开发的需要,应进行尽职调查的审计;针对海外特殊事项,为规避运营风险,还需要进行特殊事项审计等。
一、内部流程审计
对于海外子公司应每年就其在日常财务管理流程的严谨性及科学性进行梳理,并对海外子公司本身财务制度的全面性,科学性及执行总部下发各项管理制度的严格性进行监督及管理,这就要求总部每年均需派遣相关人员对海外子公司进行内部流程审计,一般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下发内部审计通知书,告知被审计单位审计日期、审计范围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三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二)根据初步了解,编制内部审计实施计划,罗列重要事项与问题。(三)进行现场审计,与相关人员面谈,了解子公司负责人对业务熟悉度及对子公司管理的整体规划。或远程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访谈。(四)现场巡视,诸如:办公场所、仓库等作业现场,使审计人员取得初步的直观了解,可以为后续工作提供帮助。(五)索取反映财务收支及有关经营管理活动的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被审计单位应及时提供并对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及准确性负责,对所提出的问题及重大事项提供说明和相关资料,实地审计结束时,审计人员应归还所索取的资料。(六)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取得充分、相关和可靠的审计证据,作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获取审计证据:1.审阅复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各项管理制度和其他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2.抽查盘点被审计单位现金、存货等各种实物资产;3.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4.了解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流程,分析其合理性,并执行“穿行测试”;5.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询问;6.复核被审计单位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7.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8.将审计过程、审计证据、审计判断等记录于书面底稿中。(七)对上次内部审计问题点进行复核,追踪整改情况。(八)实地工作终结,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概况、审计结论、审计建议等重要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达成共识,初步形成问题的改进方案。
二、内部关键岗位离任审计
内部关键岗位在离职时,尤其作为海外子公司的主要管理岗位在离职时,总部应派遣权威的审计人员对其在职期间的履职情况进行审计,就其在履职期间是否存在重大违规违纪行为、是否存在重大营私舞弊行为、是否对关键工作内容进行交接等内容进行审计,主要可采取以下步骤:(一)了解审计目的:任职人的离职背景(正常离任审计、违纪离任审计、其他非正常原因)以及基本任职情况,结合不同背景和离职原因,制定相应审计策略及审计侧重点。取得职位说明书,了解职位工作目标与职责。(二)根据初步了解,编制内审实施计划,罗列重要事项与问题。(三)与相关人员访谈,审核任职者的职责履行情况或者远程通过电话、视频等设施进行访谈。(四)查阅相关业务资料、财务资料,审核任职期间公司或经办项目的财务状况,落实取得业绩、披露存在问题、明确责任。包括业绩目标的实现情况、所管辖事务的开支状况、公司资产负债状况、盈利或亏损状况以及项目效益状况、所签订的重要合同及其财务结果等。(五)与相关人员访谈、查阅业务记录,审核任职期间的管理状况包括部门或单位的组织结构建设、管理系统建设及其实施情况;人员结构、知识结构与职责的匹配性、组织系统的通畅性和效率性;管理风格是否符合发展需求;团队的信任机制是否正常等等。(六)任职期间风险状况审核包括管理不善或涉及违规操作导致公司存在风险或面临罚款,如项目失败风险、管理不力或违规操作涉及国家、行业法规风险、业务的法律漏洞或其他条款导致公司损失风险、管理控制风险等等。(七)未决事项审核包括尚未执行完的合同、尚未结束的项目、财务事宜、技术事宜或法律事宜等等。(八)其他事项,如可能涉及的舞弊问题等等。
三、内部专项审计
内部专项审计是针对财务强相关的、在内部管理出现漏洞的事项,需要专业审计部门或者财务人员对此事项进行审计,调查出现漏洞的原因及相应的责任人并最终出具处理意见。主要应由以下几个步骤:(一)制定审计调查方案,编写审计计划。(二)审计部门应根据专项审计调查事项的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及要求,指派能足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员,或组成调查组,确定调查组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明确责权(三)进行现场调查,与相关人员访谈、翻阅相关资料。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描述,并提出改进建议。(四)完成现场审计后,编写审计报告。(五)审计报告内容应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就报告中所列的问题和情况作进一步核实(六)审计报告逐层上报上级领导审阅,涉及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应将审计报告同时送交人力资源部,由其出具相应的惩处措施。
四、内部审计报告的撰写基本要求
内审人员完成现场审计后,应撰写内部审计报告。(一)内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标题正文撰写人报告日期(二)内审报告的正文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审计调整:针对会计核算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的调整意见,并重述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2.审计结论:对被审计单位在制度建设、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并对影响企业经营的重大事项、相关风险予以揭示。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规违纪行为需单独列示,并详细描述问题及可能带来的损失及风险,明确整改期限及相关责任人。3.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