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09:31: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教师以身作则,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严格要求自身,以身作则。教师是素质教育实施的载体,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老师来实施于学生。因此,教师就应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准则,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的体育活动。通过各类活动的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品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并且能够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在教师积极的响应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在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和指导。大学生一般在20-24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对这个社会以及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认知。对于学生已有思想的改变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这就更加要求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为自己的行为导向,去指引、开导学生。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身体特点去安排课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转变体育教学思想
现在的体育课的教学,要改变以往的思想,改变传统的只以教授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技能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组织管理、以及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要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培养新时代有能力的接班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自我,培养顽强的意志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课程中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才是新时代的需要。比如来说,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以老师为中心,听从老师的管理。但是在大学中,需要做到听从老师管理,但是也需要挖掘自身的潜能。在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的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就可以锻炼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再比如,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分组的比赛或者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力量,认识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等等。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基本素质,并且具有较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等等,就能适应社会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
二、新时期下英语教师是大学生的作用变迁
新课程改革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英语老师不再担任主角的角色,教学中学生们才是主体,一切教学活动要向学生看齐,主动配合学生学习英语,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须坚持新课程素质教育理念,制定好学习计划,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坐到“老师”的位置上,激发学生们探讨英语的乐趣,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和探索求知,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锻炼同学们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善于发掘学生优势,训练学生遇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向多元化方向进步。教师做好配合和引导是多么的重要。素质教育改革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学生们共同探讨,还有助于建立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友谊。比如,大学英语《新视野》第一册第一单元“LearningaForeignLanguage”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堂我们要了解什么吗?英语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你们印象中英语是个什么样子呢?”通过提问问题,引导学生们讨论探索英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英语学习历程和经验,然后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大学英语的学习,教师在一旁进行积极地交流,做好配合工作,并及时鼓励学生们开拓思维进行互动。通过教师的配合和引导,课堂语言互动的效果明显增强,英语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学们的兴趣倍增,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愈加的和谐,更是锻炼了学生们自主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英语文化的渴望。
三、新课程改革下大学英语教师是英语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开发和实践者
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仅是固定知识的传输者,学生被动的接受和学习,学习氛围毫无生气,学生学不学也只是自己的事情,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老师成为了被动教育的工具,学生只是装下知识而不吸收知识的机器;改革下的新课程更加重视教师开发和创新课堂的能力。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大学英语老师必须端正教学的态度,调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和理解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深入探索研究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英语教学,学习开发更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在不断地时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总结,与时俱进,敢于在实践中创新。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继承以前的教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拓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丰富英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大学生在新时代新背景下的创新精神,富裕完善大学生文化修养和个人品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运用素质教育理念,带领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发掘英语的魅力,使英语课堂变得活泼有意思,使学生逐渐地了解英语、认可英语并爱上英语,不断地强化大学生的英语训练,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经过教师不断地对大学英语素质教育教学进行开发创新和实践,英语课堂教课便成了老师和同学们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科学场所。
四、教师做好学生的知行教育
2大学生在创业中显现出的素质缺陷
2.1创业意识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大学生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缺乏。有的学生在性格上具有个性较强、缺乏宽容、合作精神的特点;有的学生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缺乏实践锻炼的渠道和体验,有的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缺乏果断性和坚韧性,不敢创业;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2创业知识单薄,发展后劲不足
如今,很多高校都提高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分别开始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创业意识的激发和基础知识的普及上,创业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开展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来实现,并且大多数是通过团委、学生会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而只能局限于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是看客,导致学生管理企业和运营企业知识匮乏,缺乏技能的训练,难以满足社会对创业素质的需求。
2.3创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自身职业能力素质的高低一定是决定其成败的主要因素。当下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独自承受挫折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严重的个人主义,团队精神缺乏,奉献精神不足,缺乏诚信意识等等;有的学生缺乏把握机会的能力,任由创业机会流失,有的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有的学生缺乏企业管理能力,导致运营失败;有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最后总成为孤家寡人;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运营模式。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好创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教育培训以及职业实践等等,从而从整体上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4创业观念不尖端,创业心理品质较低
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等待和依靠的思想,并不是积极地去探寻创业的机会,就想着毕业后有份工作就可以;有的学生避重就轻,不愿意吃苦,就业要求太高;还有一些学生好高骛远,只想所得,不讲付出;有的大学生还没有做好进行创业的准备,在压力面前一蹶不振;无法直面在创业的过程当中的一些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当在过程当中出现“挡路石”时,便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四化”模式
3.1师资队伍专家化
一是作为创业教师,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职业道德、政治责任感以及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要积极进行与创业有关的的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二是高校中也应积极开展针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以及学习,如大学生创业教育KAB讲师,SIYB讲师等,使之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道路更加的专业化。三是针对创业教师的授课形式而言,其应积极采用课堂讲授与企业参观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并加之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户外训练等新颖的授课形式,从而使得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创业的知识,达到对其全面提升创业能力的目的。四是创业教师应当在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亲身地体验创业的过程,从而使得教师可以对企业的运作以及发展等过程相熟悉,使得其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3.2课程模块化
一是高校对于社会需求的动态要及时加以关注,并对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加以掌握,彻底将高校课程设置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予以转变。二是创业课程要打破“单一学科”的课程结构模式,构建“多元”的课程结构模式,要改变以往纯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可以采用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并重的教学方法。三是高校应构建集全程性、多层性、基础性、渗透性、实践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建立“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创新创业模拟训练课程、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型,四个模块中理论模块是基础、模拟模块是依托、活动模块是载体、实践模块是重点,四个模块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建立多学科互补交叉的,动态多层的教学体系,多维度进行应用,形成良性互动局面,以期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
1、心理承受能力差。由于国家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观,作为父母疼爱的子女,很多大学生从小到大的事情几乎都是父母包办的,所以对父母的依赖程度非常大,自理能力不足,因此这些从温室中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他们受不了挫折,容易自暴自弃。
2、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现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在所有亲人的围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这样的宠爱就很直接的导致了他们逐渐的把自己作为中心,不知道如何与人合作、不知道与人分享、不知道如何站到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强。现代通信技术的发达使人们获取和反馈信息非常便捷,当学生获得知识不在局限于教师的时候,他们会想要不断的拓宽自己的视野,所以会不断的去发现新事物,而作为高智商群体的青年大学生们,思想变化是非常迅速的,他们能以最快的时间去接受和学习新事物,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相比以前的大学生来说提高很多。
4、勇于探索和创新。作为新时代下的大学生,他们会为了自己的梦想加油努力;他们会对新事物和新思想产生兴趣,并为之深入的探索,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观点,这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其次他们还会不断的推陈出新,创造出对于人类有益的新型事物,例如:某大学生从“钢铁侠”得到灵感,制作出防暴车。
二、明确素质教育下的管理工作
近年来,由于教育事业的如日中天,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增加,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做人”的教育,它不光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道德教育有联系,它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有影响,所以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今天,学生的管理模式也要为之不断的改变。我们要淘汰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大学生个体需求的陈旧管理模式,即使它在过去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保证了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们的创造力,这种有着明显弊端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所以必须选择放弃。管理主体的转变。大学是人类社会中知识生产与传播主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道德素养的神圣殿堂;也是先进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源泉,如今学校里最为重要的是学生,所以要注重实行人性化管理,这就要求了学校要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独立和个人尊严,要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努力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对自己的认知程度。学校管理结构的设置,在于以学生服务的主体意识和关注学生成长为指导思想,所以学校里无论是教育还是生活方面都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对于管理者来说所有的工作也都要以塑造优秀的大学生为目标,为学生的发展多做考虑。管理方法的转变。在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大学生管理模式不再是以前那种古板的教育方式,我们要懂得变通,懂得以情育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下大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管理要将情感投入。情感是沟通的媒介,更是达成理性共识的基础,而情感教育是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结果,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根据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提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各种积极的影响,采取以非强制性的手段和方式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内心。通过这种情感教育使大学生慢慢去接受和认同教育者传授给他们的观念,推动他们的自觉约束力和驱动力在一定基础上得以完善,但是情感教育在现如今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中是缺乏的,有爱才会有真正有效的教育,有一位伟人曾说过:“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这个时候的他们更需要一个懂他们的引导者,所以作为大学生的管理者要注意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通过与学生达到一定水平上的共识才能更好的相处,要记住真诚的去关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其实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就是发自内心的去爱学生。管理环境的改变。学生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其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和配合,也就是说需要教师、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从而使管理工作可以在最简便的前提下达到最优效益,俗话说的好“团结就是力量”。在为大学生优化管理团队的同时,也要给大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管理环境,建造出能使学生安心学习,也就是学术性强的文化环境,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毕竟爱美是人的天性,在这种环境下可以潜移默化的给大学生们一中蓬勃向上的力量,从而使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得以提高。正所谓“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作为管理者要努力为大学生们创造这样的优美环境,赋予他们新的生命力,从而打破校园陈旧的一成不变的模式,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可用空间,使他们在任何角落都可以进行探究和学习。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四川省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但对某些方面的人文知识还是比较欠缺的,需要提高,如哲学、历史知识、古典诗词、外国文学等知识。在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调查中,只有41.9%的学生正确选择了思维和存在;有40.5%的学生能正确回答四大文明古国;有20.9%的把中国四大名著都读过。
1.2学生的人文精神状况
关于人文精神方面的调查,涉及到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人际交往等方面。认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社会贡献的大小(41.6%)、工资薪酬的多少(36.4%)。47.6%的学生认为一个博士生为救一个落水的老人而牺牲是否值得时,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44.3%的学生认为不值得,博士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一个老人。可以看出,四川省高职学生主体价值取向是积极的、向上的,但还有部分学生还是在用金钱的多少作为人生价值衡量的标准,对生命的认识还存在等级观念。对校园中私拉乱接电线、长明灯的现象有73.7%的表示反感,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能注重自我修养,有一定的爱心和公德心。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1.3学生的人文行为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行为表现,体现了大学生应有的一些素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对考试作弊行为的调查中,从来没有过的只有24.3%,而75%以上的学生偶尔或经常有作弊行为的发生,这反映出高职大学生诚信缺失。看到老人倒地,能立刻扶老人起来,并送去医院的有30.1%,围观不采取行动、无动于衷、怕引祸上身的占13%,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敢于见义勇为,没有被社会中有部分人救了老人而被敲诈的现象吓到,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敢见义勇为,怕惹祸上身,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
1.4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状况
在调查中,有67.3%的学生是喜欢人文素质教育课的,说明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是认识的。学生喜欢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是人文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及实践活动等,喜欢课堂教学这种方式的相对较少,说明要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改进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的调查中,有73.3%的学生认为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其次是多开设人文课程(56%)、举办高质量的人文讲座(51.5%)及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43.1%)。
2四川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以就业为导向”理念指导下,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学院领导、教师、学生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而对专业发展比较重视。认为学生只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业的机会多,就业率才会提高,这是学院生存的根本。
2.2课程设置重专业轻人文,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
在以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市场、面向产业、对接产业结构升级的导向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课程的设置重专业轻人文。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是专业教师,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专业发展,对人文教育一般只注重国家规定的“两课”,对其他人文课程开设不够重视。
2.3教师人文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其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目前,四川省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投入不多,人文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少,人文教师教育水平不高。
2.4人文素质教育缺少职业特点
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对与专业结合紧密的人文教育很感兴趣,希望人文教育更多体现职业特色。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体现出职业特征,让学生具备与职业密切相关的人文素养。
3四川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1教育理念落后
有部分领导、老师认为高职院校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只要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过硬,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能够顺利就业,在未来岗位上能胜任工作,没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3.2学生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招生来源主要有三类:一类通过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高职录取分数线在各类高校中是最低的,有些低至200分左右,而补录的学生分数更低。一类是通过单招录取的对口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生。对口中职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一类是藏区“1+2”学生和“9+3”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更差,有些连汉语都听不懂。
3.3学生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高职大部分学生认为到职业院校是来学习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只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就行,没有必要学习人文知识。因此对专业课比较重视,学习积极性很高,出勤率也比较高;而对人文素质课,只要教师不点名,能逃课就逃课,出勤率不高,上课经常看其他的书籍或者玩手机、上网等,根本不重视。
4四川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策
4.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思想,要认识到职业教育不能等同就业教育,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器”才。
4.2完善课程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有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教师参加,设置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必修课程,开设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的的选修课程、特色课程,并在课时、学分等方面给予保障。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采取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增强人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轻松活泼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
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就要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要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人格魅力,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去感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4.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
一是要加强校园自然人文景观建设,做好建筑命名、文化走廊建设等,突出学校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要让学生一跨进校门就能感受到校园独特的文化气息,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二是要开展积极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等,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营造良好的人文校园氛围。三是举办人文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四是利用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支农支教”、“美化寝室”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发挥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作用。
二、加强当前工科大学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1.深刻进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视人文课程的设置。开展规范性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启智慧大门,而且能够让学生的精神更高尚,形象更完美。而长期以来,高校人文课程被忽视,这是高等教育的遗憾,因此,在基于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学校应着力抓好人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2.应将大学生礼仪课程设置为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目前被调查大学,礼仪课程属于选修课程体系,呈现学生教师不重视的局面,通过对学校春季选课情况的结果调查,发现《大学生礼仪》相关课程都未能饱和,饱和度甚至不到40%,可见学生对此课程的不重视,所以,建议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将此课程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必修课,这是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充分条件。3.选聘专业或有经验的教师,加强教师的培训与交流力度。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学校礼仪课程的有效推动需要配备一支专业教师队伍,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具有优势是根本保障。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一些与网络技术类似的科技产物出现并且影响着许多年轻人的思想与行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与理解崭新的事物,并且大多数情况他们倾向于从网络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养成受到网络世界很大程度的影响。
2.独立的人格和维权意识思想
由于时代的变迁,新世纪的年轻人在思想上与老一辈人呈现较大的不同,这集中表现在性格方面,比如现在的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打破常规去看待问题,找到最合适最具有挑战性的解决途径,因此,现阶段年轻人更有思想头脑,也更加大胆。在此基础上,他们形成了较为独立的人格意识与维权意识,并且认识到法律能够给自身权益带来保障,因此,学校应该抓住这一点对其进行良好的权益意识教育。
3.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一代年轻人代表着时代的新鲜血液,他们广泛采纳与吸收各种新知识,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年轻人还具有开放性的思维与创新意识。
4.脆弱的心理及较弱的抗挫折能力
正是因为现阶段年轻人有着突出的个性和鲜明的性格,导致他们在遇到大的困难并且不知道怎样去解决时容易出现懈怠心理,因此,可以看出这一代的年轻人内心比较脆弱,多愁善感,抗挫折能力较差,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该疏导学生的心理,这样一来才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入学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究
1.把握新生心理,做好迎新工作
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崭新的,在这里他们会遇到新的学习场所、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生活环境,学生对一些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充满好奇和期待,在这样一种心态下,学校和教师应该抓住新生的心理特征,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到大学生的入学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让学生在新生入学仪式上自我介绍,让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并且新生在入学期间遇到的问题与心理困惑都可以与教师沟通解决。
2.加强大学生品行规范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学校为了能够给新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新生从入学以来就能够迅速进入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轨道,在新生入学时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以及思想道德的相关教育,这样一来能够让新生在了解自己所就读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时还能够对自身提出一定程度的要求,让新生从入学以来就形成自觉约束行为的意识,共同维护学校的整体氛围。具体举例来说,可以在进行入学文化素质教育时让学生学习校内管理规章纪律、违纪处罚条例规则、住宿环境管理细则、教师评级机制、校园网络管理以及成绩公示细则等。通过对这些条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学校内部管理的大致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日常文化知识的同时谨记国家与社会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在入学时让学生了解在学校需要遵守的纪律规范。
3.开展入党启蒙教育
在新生入学时,除了详细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外,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入党的启蒙教育,这是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必上的一堂课。在这样一堂课中,学校告诉学生要想在未来为社会与国家贡献力量、实现人生价值,就应该在此时此刻践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党的教学理论,开展一系列讲座以及宣传活动,让学生从以新生的角色进入学校开始,就能够感受到国家以及社会对自身发展的殷切关怀,在这样一种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下,能够让学生懂得珍惜眼下的学习时光,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当中,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切实努力与奋斗。
4.开展专业性创新教育
每个新生在入学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个自己心仪的专业作为未来四年主修的领域,但在过去新生入学时,并没有对新生所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而新型模式下的入学教育更加注重以学生所选专业为基础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教育与学习指导,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在进入学习与生活正常轨道之前就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并且通过这一模式,能够提出自己所选专业存在的问题,并与相应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更好迎接专业课的学习,这对未来的就业与发展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各大高等院校应该重视入学教育这一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入学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该阶段的教育模式与时代背景相联系,顺应时展的潮流,让新一代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知识以及相关技能,为各个专业领域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孙巍 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二、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保障高校安全的建议
高校的安全需要大学生的参与,而不应当是保卫部门的工作。学生的参与应当包括思想和行为上两个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改进。
(一)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
高校是密集的场所,学生也是易被感知的群体,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向大学生传输安全知识,并帮助其了解和谐安定校园建设的重要性,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比如通过学校宣传栏,在学习播放校园安全影像及印发一些宣传册等。通过这些宣传形式让大学生能够切实感觉到保障高校校园安全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进而积极加入其中。
(二)通过实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在大学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创新形式,比如通过生动、现实的实例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可以选择一些先进的人物榜样来学校进行演讲,举办一些心理剧等,通过表演的形式感召学生。另外,学校在进行正常教学之中,也应当鼓励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认清高校安全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形成高校安全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大学生,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上世纪末,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家教委提倡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高等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会遇到许多理论问题,又会遇到许多实践问题。高校作为传播和创造人文精神的重要基地,必须把人文素质修养作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目标予以重视。
一、对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人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和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素质与知识、能力之间固然是相辅相成的平行发展的关系,但提高了科学素质并不等于素质的全部内涵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实践证明:具有丰富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一个较高素质的人,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而忽视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并不是完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往往将素质教育也当作一种教育模式,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仅仅依靠片面增加一些课程来充当所谓的素质教育课,而不是对现有课程和教学内容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加以渗透。
文化素质教育是为了实现对人的尊重,对人文力量的肯定,对人格完善的追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们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文化,它是全部社会文化的灵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业务素质是学生服务社会的特殊本领,如果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无论是在学业学习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学业和工作。文化素质教育对业务素质而言,一方面为学生学好业务打好文化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会从更深层次上推动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对于身体和心理素质来说,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能够珍惜生命,重视健康,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进而使自己能够应付和承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困难和压力。
总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展的要求,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弥补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不足,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感悟
1.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领导,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高校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主管领导挂帅,各系部牵头,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团委等部门参加,组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组织和领导。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讨论制定《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工作目标和方法步骤。各系部、处室在总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切实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各方面。要加大对文化素质教育的投入,每年拨付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和研究。要建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估体系,试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证书制度。要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
2.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为导向,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需要把知识传授与道德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实现人文气质和科学精神合壁,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全面素质的提高。高校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要向综合化发展,多增加一些人文科学课程,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提供条件,形成文理渗透的学术氛围和育人环境,使学生尽可能达到文理交融。完善学科布局结构,不仅要考虑物质建设需要,而且要考虑文化建设的需要和精神食粮的创造。通过“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口径”,促进文化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注重将道德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采用“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生实践的有机结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精神素质,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文化素质的形成需要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和启迪。教师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诚信之人。在文化素质教育中,教师既要善于做学的“经师”,还要善于做育人的“人师”,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师表,而且要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艰难,难在教师自己的人生层次较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引导好学生做一个有用和能用之才,教师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从教师入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广大教师中倡导人文精神,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拓宽文化素质教育的新视野。
从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占绝对的支配地位,教授每篇文学作品都会沿用一种讲课模式“作者生平+主要作品+写作特点+作品影响+文本选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课堂笔记的记录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欣赏和思考作品,课堂活动和与教师交流更是甚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1.2应用型本科院校忽视大学语文课程。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大纲》充分肯定大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的地位。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是其他任何课程不能够取代的,尤其是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它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一门课程的范围。他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为其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的计划中每学期所学习的内容有充分的课时,有些专业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会反复出现,既浪费了课时又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给大学语文课程留有很少的课时,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选修课变为没有课。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取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1.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师的文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有时候难以与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会造成大学生对文学理解的障碍,部分教师的文学功底比较薄弱,对大学语文教学信心不足,存在畏惧心理。大学语文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只有几名教师担任,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教育学科团队,从而导致教学科研方面的进步十分缓慢。
2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作用
2.1大学语文课程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文学语言是语言应用的最高层次。文学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艺术的语言,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的最好材料。所以,学学语文是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最佳渠道。学习汉语的最佳方式就是深入感知汉语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了解文化,是学生了解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文化中带根本性的价值评判和思想观点。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学习到许多典故格言,修辞手法的了解,能够加深对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解,从而提高大学生对汉语的领悟力和应用能力。通过了解中国文化来学习语言艺术,语言的学习也会学得更加感性和充实。
2.2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大学语文课程有利于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理论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四有”人才;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认识人生,陶冶情操,激发创新灵感,为大学生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各方面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的培养。
3如何利用大学语文课程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
3.1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
国家的兴旺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成败靠教师。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就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在培养大学生素质方面,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力量,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直接面对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把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优良的思想作风传授给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多参加业务能力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深造,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
3.2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合理适当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拓展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西游记》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西游记》,让学生通过影音效果对这部作品有初步的整体感知,避免老师只是无谓的分析和叙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使学生失去了对作品主动思考的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帮助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效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
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要构建安全教育和就业教育新模式
安全教育是化解影响高校学生的安全稳定问题、预防大学生的发生、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党和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安全,始终把大学生安全、校园的稳定视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大学生安全稳定知识教育,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救及互助能力,使其在危难之中懂得保护自己和救助他人,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多的安全知识,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走向社会的先决条件。安全教育三年不断线是指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一、二、三年级行为规范教育,一、二、三年级安全稳定教育。进行三年不断线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稳定教育),确立了三年不断线的安全稳定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定期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举行防火演练、紧急疏散等系列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三年不断线安全教育的实施,增强学生安全维稳意识和文明行为的意识;提高防范各类案件、事故和抵御非法侵害行为的能力,维护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让文明的行为规范成为了一种自觉习惯。就业教育三年不断线是指一年级职业发展教育,二、三年级就业指导教育,二、三年级创业教育。就业教育全程设计、分段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职业规划发展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为主要公共必修课构建一个从入学到毕业“三年不断线”的全程化就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了就业教育教学新方案。一年级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职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二、三年级进行就业素养及技巧教育;二、三年级引导毕业生择业、乐业、创业。就业教育三年不断线实施,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树立职业意识,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佳的职业生涯发展方案,同时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及就业创业能力。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得到提高,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便能得到提高。
三、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要构建优秀的校园就业创业文化
中国要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必然要重视创业教育。特别是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就是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和再就业。联合国明确提出,要把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并把创业教育作为中、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不是一定要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去创建自己的企业,而主要是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养成创业素质,锻炼创业能力,让受教育者知道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以及所涉及的关键环节,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和风险。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高职院校应从创业教育课堂文化、创业教育实践文化、创业教育物质文化、创业教育制度文化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创业素质,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构建有高职学院特色的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文化。举办创业规划竞赛、科技作品竞赛,促进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增知识、长才干。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定期在学生尤其是毕业生中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竞赛可根据专业特点拟定。这种比赛不同于一般专业比赛之处,在于要求参赛学生围绕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市场调查,完成一份把产品推向市场的完整而又具体的计划报告。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按创业活动的顺序逐步体验创业内容。如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经营地点、设计店面、给企业取名字、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广告策划等。
英美信息素养教育在世界范围为内都处于领先地位,英国在初等教育阶段就开设了信息教育课,并于1998年列为必修课,到高中阶段信息通讯技术仍为必修课,对学习内容、达到的目标制定由国家课程标准,采取信息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利用教育和信息资源服务教育,层层推进,逐渐深入。根据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现提出一些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建议:紧跟信息化发展潮流,建立健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设计差异化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环境氛围,创设和谐的校园信息文化;结合专业特点,改善信息类课程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信息防火墙,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念。
2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
2.1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使命我国很早就重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部于1984年就提出各高校应开设文献检索课,教授大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培养文献检索的能力。大学生信息素养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务,高校图书馆是信息储藏中心,是原始的知识基础阵地,它凭借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整序、开发、挖掘、利用,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成为主要承担者。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开设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光盘检索系统和Internet资源实践操作机会,积极引进电子载体文献,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计算机网络资源,加入全国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它是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具有一支丰富的信息工作经验、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信息意识、熟练的检索技巧、又熟知信息资源、培养大学生如何获取、利用知识的能力的工作人员队伍,具有高素质及渊博学识于一身的图书馆员,是图书资源和服务的最好推送者。高校图书馆网站开辟“信息素养教育”专栏,也是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通过制作系统的教学软件和视频教学资料把教学内容加以集合,上载到学校或者图书馆的网站中,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便捷的学习资源。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辅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习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时,要考虑不同的专业背景需要不同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人力保障。
2.2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是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献检索课程开设状况与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息息相关,也为我国全面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文献检索课程的地位,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将文献检索课程作为学校公共必修课纳入到正式教学计划中去,给予充分的学时保证,要将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相关课程教学中,使文献检索课程与学生的具体专业相结合,使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化。文献检索课程主要涉及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馆藏分布、借阅流程、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和图书馆学、文献学、目录学的基础知识。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要把理论讲授和上机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接触网络信息检索,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不只是教授学生传统文献和现代文献的检索方法和技能,而是利用信息资源的实践中培养信息意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责任感,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从信息资源中获得情报和知识的一门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