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09:31: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课程改革向学生以及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里,学生和老师可以畅所欲言;在这里,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在这里,能够不断培养出祖国下一代的精英。浅析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进一步了解新课改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将新课程改革“持续、合理”地进行下去。
一、学好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是我国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它是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掌握语文情感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沉淀和语文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学习能力特别强,在小学期间,他们会为了一件小事而执著不已,容易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而兴趣则是学习的关键。学好小学语文,学生在接受其他科目时就不会显得过于困难;其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再次,学生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语文这门课自身就带着让人着迷的魅力;最后,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1.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过多强调学生按照老师自己的方式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过多要求学生接受学习,对于不懂的、不理解的问题,死记硬背成了唯一的办法,老师机械地教育着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局限了学生的发展,使得学生开始讨厌学习,最后不惜代价躲避学习,这不仅给学生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是社会以及国家的损失。为避免损失。我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方式下能发光发热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事。
2.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学
最为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播、课文结构的剖析、写作技巧的应用等方面,这导致以文学作品为主要材料的语文教育与“文学是人学”以及“情感之学”的理念相脱节,因此新课程下在语文教学中挖掘作品内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主题。可见,小学语文学习,学得不仅仅是书本,还有人格、情操等。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全面以及经验缺乏等因素,对很多知识的理解都不够深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这就需要老师的教导乃至引领。
三、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1.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呈现出它的特点。首先,与传统教学相比,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其次,新课程加大了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加大对信息、人际交往等的认识;最后,强调学生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的结合。其中纵向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横向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
2.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让学生自主、客观地喜欢上语文,要求学生做到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此外,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多的凸显出现代社会对能力的新要求,比如口语交际、创造性思维等。最为重要的是突出了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做到在实践中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求最快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要想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走进新课程、亲近新课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迎来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做到为学生负责,同时也为国家负责。
参考文献:
二、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1.语文学科综合化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了语文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也因此割裂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忽视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拓宽思维的广度,实现多方面发展的需求。而语文学科综合化则是要求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进一步加强沟通与联系,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能够做到整体抓,书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广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开阔视野,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重视基础,理解为主
如今的语文教学模式重视整体理解,而对语言的训练、美文鉴赏和词语的理解都容易忽视。这种模糊理解并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精妙。比如,有些老师过分借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三年级《草原》这篇文章的课堂教学上,备了大量的歌曲,大量的图片,还准备了一些舞蹈,但在教学中忽视了对文本内容的剖析。课后问及学生学习后有何感触,学生都在重复一句话,草原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无论推行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忽视学生对文章核心内容的理解程度。
(2)不受制于教材,广开学路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满足于一本教科书,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兼收并蓄,引进足量相关主题的名文美文,或者设计不同的语文综合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使语文教学更富有时代气息,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比如,在开展《雷雨》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查阅报纸杂志,到网上去搜集信息,进一步了解夏天雷雨天气甚至彩虹的形成过程等。
(3)自助求知,课堂开放
将小学语文教育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合作,合理组建语文学习小组,杜绝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等不良教学行为。
2.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注重评估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不利于学生的大范围整体发展。而合作学习中小组为完成共同任务而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互助学习。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有利于教师角色由主导者向组织者、参与者的转变。
(1)要注意控制时间,不缺不滥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的时间要求,不能过短而使合作流于形式,也不能过长使讨论偏离主题。
(2)教师要做到有效参与,切实合作
在布置完合作学习任务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去提供和发现,不能干扰甚至干预。同时,也不能无所作为,应该仔细观察各小组的行为,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提出可行性建议,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及时解答。比如,在教学《第一场雪》一文时,需要筛选文章中出现的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可设置小组成员职务,如“摘抄员“”核实员“”汇总员”等,促进小组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3.语文课程生活化
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症结是教学脱离生活。它割裂了语文学科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内容变得较封闭、狭隘。而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
(1)引入生活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
比如,在复述课文方面,可以引进生活情境,由学生选择角色,以独白的方式将原本枯燥的语境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在此过程中复述课文的学生因为有了忠实的听众而感觉有成就感,其他学生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情境下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畅所欲言,无论是提问、反驳、猜测等都将无拘无束,整个课堂的气氛在一种平等开放的对话过程中进行。
(2)走出教室,发现自然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前准备,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参观以及查阅资料等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个感性的理解和认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语文课趣味盎然,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2.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语文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第三、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语文是思维的体操,语文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
4.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会合作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享的荣誉。这样,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和重新建构的“智力观”、“教育观”。教师应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即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评价内容多样化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改变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的片面性。重视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写作、口语文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等项目。这些内容,有的可以划归认知领域,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是要重视他们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能力。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非认知领域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的态度,写作兴趣,与人合作态度,文明礼仪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评价标准多样性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
(3)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测评题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识的记忆,应该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执引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如何使老师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去努力:
(1)实施分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分层测试题中注重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知识的记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2)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交融。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两者相互使用,能更好地达到评价目的。而且,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形成积极、民主的评价关系,更有利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