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09:31: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村电商行业发展趋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发展背景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继续平稳发展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20.2万亿元,增长23.6%。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继续稳步发展。其中,网络购物占比为23.3%,相比2015年占比升高,发展势头良好。
网络购物仍是零售主流渠道
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4.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14.2%。网络购物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仍是目前零售的主流渠道。也就是说,平均每100元社零消费中有14元来自线上。
艾瑞分析认为,网络购物行业发展日益成熟,各家网络购物企业除了继续不断扩充品类、优化物流及售后服务外,也在积极发展跨境网购、下沉渠道发展农村网络购物。在综合网络购物格局已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瞄准母婴、医疗、家装等垂直网络购物领域深耕,这些将成为网络购物市场发展新的促进点。
网络购物市场进入移动消费时代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网购在整体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中占比达到68.2%,比上年增长22.8个百分点,移动端已超过PC端成为网购市场更主要的消费场景;与此同时,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TOP10企业移动端用户增速远超PC端,App端用户增速达27.1%,PC端仅增长9.6%。艾瑞分析认为,2016年移动端交易规模占比继续扩大;移动端成流量主来源。用户消费习惯的转移、各企业持续发力移动端是移动端不断渗透的主要原因。
网民红利渐失,移动电商探索存量增值
移动购物最主要的优势是便利、随时随地,而智能手机的发展为这种便利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网民规模及移动端网民规模增速均放缓。艾瑞咨询分析,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超7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6亿人,市场增量空间减少,移动端流量红利消失。
2、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移动电商开启下半场
2013-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电商进入风口期,新一轮移动端网民红利带动许多新兴移动电商发展。2015年移动交易规模占比超过PC端标志移动电商时代正式到来,流量、速度比拼转为用户精细化运作。
各大电商企业持续发力移动端
数字营销预算小于20%的电商企业用户占比最多,为31.0%,而预算在80%以上的电商企业用户,占比27.6%,整体呈“两级分化”。此外,86.2%的电商企业用户2015年数字营销预算较2014年有所提高。
中国移动购物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3.3万亿元,同比增长57.9%,增速放缓,首次低于100%。移动购物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
新兴移动电商势力崛起
从艾瑞mUserTracker数据来看,2016年手机淘宝月度独立移动设备覆盖数最广,遥遥领先于其他电商网站;京东次之,唯品会紧随其后,传统电商巨头优势依旧。此外,依靠移动电商红利发展起来的新兴平台发展迅速。例如闲鱼、贝贝网,月度独立移动设备覆盖数均保持比较强劲的增势。
3、移动电商时代典型企业案例
天猫:传统成熟电商企业典型代表
天猫为传统PC购物时代的强势品牌,也是移动端转型成功的典型代表。主要得益于大平台的自愈能力,拥有较多的资源和雄厚的势力进行转型布局。目前,天猫已经拥有4亿多买家,5万多家商户,7万多个品牌。目前积极布局跨境和020业务,继续完善阿里电商生态圈。
经过多年积累,天猫平台成为大卖家和大品牌的集合,拥有较高的网站知名度和用户沉淀的大数据,不断优化平台服务体验,可以提供全渠道的解决方案。在新一轮线上线下融合布局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唯品会:特卖电商领域的领先者
唯品会的限时特卖模式槠浞⒄棺畲蟮奶厣。目前品类由服装向母婴、美妆类扩展,同时布局跨境业务,由垂直向综合领域发展,拥有优秀的买手团队和较强的营销、运营能力。
贝贝网:移动电商新势力典型代表
贝贝网于2014年成立,是国内领先的移动母婴特卖平台,发展迅速。2016年6月,上线2年,完成D轮融资。其中D轮融资金额达1亿美金,投资方为新天域、北极光、高榕资本、今日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拥有移动互联网行业多种资源,是移动端流量红利时代和应用市场红利时展起来的典型代表。
“妈妈经济”囊括母婴市场、女性时尚市场、家居用品市场,贝贝网围绕母婴人群发展垂直用户经济。
“妈妈经济”的核心观点就是每个妈妈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整个“妈妈经济”将满足家庭消费所有需求,包括给小孩买东西、给妈妈自己买东西,给家里买东西,围绕妈妈人群购买力进行的业务拓展成为“大母婴”市场新的经济助力增长点。2016年纯母婴用品线上交易规模为0.5万亿元,大母婴概念下市场交易规模为1.6万亿元,在整体妈妈经济中渗透率较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蘑菇街:模式历经转型的移动电商
蘑菇街最早为电商导购平台,2013年下半年淘宝限制导购业务之后,转型为垂直电商。2016年蘑菇街与美丽说、淘世界合并,目前发展为集B2C和C2C模式为一身的女性时尚电商,社交、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成为发展特色。
4、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发展趋势
全渠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趋势
移动电商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和网购发展环境均有较大改变,用户希望随时随地精准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商品供大于求,单一渠道发展的增量空间有限,线上和线下均在布局全渠道发展。线下消费体验和线上购物便利的双向需求将带来线上和线下购物期望值的融合,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持续性的品牌价值是新零售时代的重要发展趋势。
社交化分享是移动电商时代新营销方式
与传统电子商务企业通过一个平台聚集所有商家和流量的中心化模式不同,去中心化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以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平台为依托,通过自媒体的粉丝经济模式的分享传播来获取用户,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会在人们碎片化的社交场景中被随时激发。例如贝贝网开设红人街频道,融合了社交、内容及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达人分享服饰搭配并通过与粉丝的互动引导用户消费。
内容化、粉丝化、场景化成为发展新方向
移动电商时代,用户的消费路径和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从搜索到推荐,用户对精准内容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场景化,移动购物模式多样。内容化、粉丝化和场景化成为吸引流量的新方式。各大移动电商网站纷纷布局内容营销。
垂直品类经济或人群经济成为发展新趋势
2007年,整个城商行群体呈现出“快速增长,整体向好,亮点频现”的发展格局,“更名、上市、跨区域、联合重组”是贯穿全年的四大亮点。具体来看:
拯救重组告一段落,退市警报基本解除。2007年,第五、六类城商行和当地地方政府抓住最后时机,通过各种方式展开拯救行动。除地方政府通常采用的不良贷款剥离和资产置换之外,一些地方还创新出了财务重组的新模式。典型的有:第一,地方政府与政策性银行共同推动模式。在银川市商业银行重组过程中,宁夏自治区政府借助国家开发银行6.5亿元政策性融资,授权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向银川市商业银行入股,增加银行资本金,实施股权重组,并化解不良资产。第二,引入大型国企对城商行实施控股重组。为对珠海市商业银行实施重组,珠海市政府引入了中石油,珠海市政府先出资20亿元,剥离珠海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然后实施增资扩股,中石油向珠海市商业银行出资20亿元作为资本金,持股86%,同时出资10亿元用于处置不良资产,从而达到财务重组的目的。经过一年的努力,第五、六类城商行的拯救重组成功告一段落,城商行群体长期存在的潜在退市风险基本解除。
两极分化加剧,差异化发展格局形成。虽然城商行整体向好,持续发展,但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这集中表现在:一是,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有的银行总资产突破3000亿元,但仍有一批城商行总资产在50亿元以下。二是,盈利水平进一步分化,少数城商行的ROA、ROE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银行水平,另有少数城商行仍处于亏损边缘。三是,质量指标差距显著。一部分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3%以下,少数城商行不良贷款率甚至低于1%;仍有部分城商行不良贷款率高达两位数。四是,经营管理品质分化加剧。部分城商行的经营管理品质不断提升,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水平,并被获准跨区域发展,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更是率先上市;还有一部分城商行则刚刚脱离困境,无论是公司治理,还是组织架构、运作流程仍带有信用社痕迹。两极分化的加深也预示出未来城商行的发展格局是差异化、层次化,不同层次的城商行将分别朝着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特色银行和社区银行、微型银行的方向发展。
叩开资本市场大门,三家银行率先上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商行上市问题在2007年得到突破。7月9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率先通过监管部门批准,成功叩开资本市场大门;10月18日,北京银行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三家城商行的成功上市具有重要意义,掀开城商行发展的新篇章。首先,三家城商行成功上市意味着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城商行已基本实现从信用社到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经营管理品质有很大提升,并获得公众投资者的认可;其次,三家城商行成功上市意味着资本市场大门向城商行打开,长期以来困扰城商行的资本补充难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三家城商行也将由此建立起长期资本补充机制;最后,三家城商行的成功上市还意味着城商行的改革已取得重大成果,城商行群体的品牌和影响力得到提升,为其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据此,更多的城商行会朝着资本市场大门继往开来。
纷纷更名,谋求地域突破。2007年,城商行发展中的另一大亮点是纷纷更名。上世纪90年代,除上海银行外,城市商业银行均采用“所在城市名称”+“市商业银行”的命名模式。这一命名充分显现出城商行的地方银行色彩,对于城商行在当地开展业务、获得地方政府支持起到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金融发展的日益一体化,其弊端日益显现。这集中体现在:一是,地方色彩浓厚,地方政府支持的背后往往隐含地方政府的干预;二是,强烈的地方色彩不利于城商行跨区域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很难获得异地客户的认同。基于突破经营地域的考虑,2007年城商行掀起一股更名热潮。总结来看,城商行更名有四种模式:第一,直接去掉“ХХ市商业银行”中的“市商业”三个字,变为“ХХ银行”,比如宁波银行;第二,在省内联合重组的基础上,多家地市城市商业银行翻牌为省级城商行,并以省份名称命名,比如江苏银行;第三,单家城商行充分发挥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或以当地城市历史曾用名,或以当地城市历史上的银行名称来命名,比如富滇银行;第四,城商行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合并重组并更名,以深圳平安银行(由深圳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平安银行而来)为典型。鉴于跨区域发展这一大趋势,还会有更多的城商行谋求更名。
多管齐下,跨区域全面开花。多年前,笔者就曾撰文分析城商行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四大弊端,即不利于分散风险、不利于开拓业务并留住跨区经营的客户、不利于不良资产处置、不利于城商行开展创新。随着2005年上海银行宁波分行的设立,城商行跨区域经营“闸门”放开。2007年,城商行掀起一股跨区域经营大潮,呈现出“多管齐下,全面开花”的格局。概括来说,城商行跨区域已形成以下六种模式:
模式一,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这又包括三种情况:一是,跨省设立分支机构,以上海银行为典型;二是,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如济南市商业银行在聊城设立分行;三是,在县域设立支行,如烟台市商业银行在龙口设立支行等。
模式二,省内联合重组,实现省内跨区经营。重组后的徽商银行和江苏银行分别实现了在安徽、江苏省内的跨区域经营。同属这种情况的还有新挂牌的吉林银行。
模式三,凭借大股东力量,先设异地代表处,然后升级为异地分行。以威海市商业银行为典型代表。
模式四,收购农信社或城信社,组建异地分支机构。2007年,锦州市商业银行和包头市商业银行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跨区域经营。
模式五,参股异地城商行或城信社、农信社,间接实现异地跨区经营。典型的案例是南京银行入股日照市商业银行。
模式六,发起成立村镇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法人机构,达到异地跨区经营的目的。比如包头市商业银行设立固阳包商惠农村镇银行、长春市商业银行设立吉林德惠长银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实现“曲线”跨区经营。
重组大幕拉开,省内重组渐成趋势。长期受困规模和资本金限制的城商行一直有做大做强的内在冲动。省内联合重组无疑是一条便捷之路。通过省内城商行的联合重组,不仅可以迅速做大银行规模,解决长期困扰城商行的规模和资本金约束,还可实现省内金融资源的重新整合,提高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又能解决一些地市级政府因受财力所限而无力推进当地城商行实施财务重组从而潜在的退市问题。因此,自2006年安徽省率先重组省内城商行和城信社,成立徽商银行以来,多家省政府积极效仿。2007年,先后有江苏省、吉林省和宁夏自治区实现省内城商行的重组。2月14日,江苏省内10家城商行合并重组而成的江苏银行宣告成立。10月10日,中国银监会批准长春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吉林银行,并吸收合并吉林市商业银行和辽源城市信用社,吉林省初步实现对省内城商行和城信社的联合重组。而2007年底挂牌成立的宁夏银行,虽然是在银川市商业银行一家银行的基础上重组而成,其准备重组自治区内其它地方金融机构的意图非常明显。
资本市场催热金融股权,上市公司大批入股城商行。上市公司大批入股城商行是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为提升财务状况,补充资本金,大批城商行于2007年开展财务重组和增资扩股工作。而资本市场的繁荣,特别是三家城商行上市的示范效应,使得城商行股权受到众多上市公司的青睐。如表2所示,根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共有19家上市公司入股20家城商行。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入股城商行的意图有四:一是投资并获取高额回报;二是进入并经营金融产业;三是通过入股城商行为公司融资获取便利;四是制造市场看点,提升二级市场股价,配合增发等行为。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入股城商行带给城商行的更多的是“伤害”。很多情况下,银行被公司控制而沦为公司的“提款机”,德隆是典型。对此,城商行和有关监管机构需要高度重视。
抱团出击,联合合作显现新特色。2007年,城商行之间的联合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集中表现在:第一,合作对象更广。过去一年中,城商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甚至外资银行合作的案例日渐增多,并渐成趋势。比较典型的如平安银行牵头23家银行(包括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内)发起银团联合会。第二,合作内容更实。与以往合作侧重于信息交流和共享、培训研讨等不同,2007年城商行之间的合作更注重实质内容的业务合作。如浙江8家城商行联合推出“价值连城”新股申购理财产品等。第三,合作方式更新。除传统的业务合作联盟外,2007年还出现“入股+合作”、“产品开发”、“柜面通”、“技术开发”等形式。第四,合作范围更宽。2007年,一些城商行之间开展的合作逐步从单一业务走向全面合作。如山东省内13家城商行打造全面合作联盟。
瞄准中小企业,市场定位日渐清晰。中小企业业务是城商行的传统业务,也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领域。但长期以来,城商行未能很好把握住机会,努力深化这一定位,并形成核心竞争力。相反,有部分城商行甚至偏离这一定位,走上与大型银行争夺大客户、大项目的道路。市场定位的摇摆不定使城商行的未来发展缺乏坚实基础,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日益削弱。值得庆幸的是,近两年来,城商行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举措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在2007年,大部分城商行努力瞄准中小企业和个人业务,不断开发新产品、完善业务流程、实施组织架构再造,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这突出表现在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中小企业业务特色支行、与政府机构合作、与有经验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实施专门的方案或计划等方面。
探索资本补充新渠道,发行次级债成首选。资本补充渠道缺乏是制约城商行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目前国内可行的四种资本补充渠道(留存利润、增资扩股、上市和发行债务股本工具)中,受诸多因素限制,大多数城商行补充资本的渠道也就只能通过留存利润和增资扩股。这对于那些盈利能力较好的城商行是可行的。但对那些长期亏损或刚刚摆脱亏损边缘的城商行来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而且增资扩股由于涉及到老股东的利益,操作起来往往比较麻烦。所以,一批城商行因此陷入“资本缺乏――业务发展受约束――盈利能力较低或亏损――无法增资扩股――资本金进一步缺乏”的恶性循环。2004年6月,《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标志着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的政策障碍已被清除。但随后一段时间,仅有上海、北京、南京等少数城商行成功发行次级债。究其根源就在于相当部分城商行无法达到发行门槛。近两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加大对城商行的财务重组力度,加之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商行的财务状况有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城商行达到发行次级债的条件。2007年,莱芜市商业银行成功发行2亿元次级债,锦州市商业银行成功发行5亿元次级债,泰隆市商业银行成功发行2.4亿元次级债,温州银行发行5.5亿元次级债。这预示着次级债将成为城商行群体下一步补充资本的重要渠道。
2008年:压力重重,在分化中前行
总体而言,2008年城商行的发展将突出呈现六大特征,面临三大问题。
上市热情高涨,第二梯队继往开来。上市不仅是为了融资,也不仅仅是提升经营管理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起资本补充的长效、动态机制。这一点对于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尤为重要。因此,可以断言,不管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是否能够延续2007年的火爆,城商行的上市热情不会因此减少。这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中也可看出端倪。据报道,杭州银行、重庆银行、天津银行、温州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已明确提出上市目标,并正在积极准备。2008年,城商行登陆资本市场仍是中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一大看点。
经济金融区域化发展,跨区域或将迎来高峰。跨区域发展仍将是2008年城商行发展的一大亮点。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来看,打破地域概念,区域化、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因此,在经济金融区域化、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谋求跨区域发展是城商行的必然选择。当然,受监管政策和自身情况的限制,并非所有的城商行都可以通过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方式实现跨区域发展。这就决定了2008年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仍将以多种途径展开。那些已经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的城商行会加快网络布局步伐。其他城商行也将会积极通过联合重组、合作联盟、参股投资、收购兼并等不同方式实现跨区域发展的相同目的。2008年,城商行群体或将迎来跨区域发展的小高峰。
省内联合重组进行时,行业整合洗牌或来临。如果说徽商银行的成立拉开了城商行省内联合重组的序幕,那么江苏银行的成立则进一步激起各地成立省级城商行的热情。根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已有多个省份明确提出整合省内城商行的计划。这包括,湖南省拟整合“五行一社”(指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五家城商行和邵阳城信社)为省级银行;黑龙江省拟将省内城商行整合为龙商银行;广西拟成立北部湾银行;河南省拟以郑州市商业银行为基础,组建中原银行;陕西、山西和河北也分别提出成立陕西银行、晋商银行和河北银行的计划。虽然目前判断成立省级城商行的效果为时尚早,但各省的冲动和热情已使省内联合重组成为一种潮流。而究竟哪些省级银行能率先面世也就成为2008年城商行发展的一大看点。与之同时,随着入世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银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综合化经营趋势已日渐明朗。在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相互进入壁垒逐步被打破,城商行两极分化和差异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商行群体的重新整合和洗牌或将在2008年上演。
抱团出击是大趋势,联合合作将走向深入。外资银行加快布局、国内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邮政储蓄银行全面挂牌,令城商行的未来发展面临巨大考验。特别是异地网络布局的缺乏使得城商行处于竞争劣势。即使是那些率先实现跨区域经营和上市的城商行亦将因异地网点的局限而在竞争中日益处于不利地位。这正是众多城商行热衷联合合作的原因所在。在生死考验之时,这种联合合作将会进一步走向深入,朝着更加多样化、广泛性、务实、高效的方向发展。2008年,类似平安银行牵头23家各种类型中小银行发起的合作联盟还会更多出现。
差异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城商行在分化中前行。城商行群体拥有一百多个成员,单个成员之间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财务状况,抑或是经营管理水平都有巨大差异。这些城商行所在城市之间更是拥有不同经济结构、产业背景和发展模式。因此,差异化发展是城商行群体发展的必然结果。那种希望城商行按照同一模式发展壮大的想法是美好的,但在现实中却行不通。随着一部分城商行或率先实现跨区域发展,或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或完成省内重组整合,城商行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并将在2008年得到进一步强化。城商行群体中的成员将分别朝着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特色银行、社区银行和微型精品银行的方向前进。对此,无论是监管机构、地方政府,还是城商行自身都必须正确对待。
引资引智意愿依然强烈,引入外资工作仍将持续。脱胎于城市信用社的城商行对于学习借鉴现代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希望借此加快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同时,外资银行对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又有着强烈冲动,而参股投资现有中小金融机构无疑是最佳选择。因此,引入外资始终是城商行发展中的热门话题。2007年,青岛市商业银行成功引入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重庆银行则引入香港大新银行;成都市商业银行引入马来西亚丰隆银行;从而使城商行群体中引入外资的城商行数量达到12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2008年城商行引入外资态势仍将延续。徽商银行、包头商行、吉林银行、南昌市商业银行、洛阳市商业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已明确提出引资计划,并着手实施。引入外资仍将是2008年城商行发展中令人期待的看点。
2008年,城商行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压力:美国次贷危机仍未结束,美国经济或将因此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亦难独善其身;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还会出台,行业和经济周期风险显现;紧缩货币政策仍有不小空间,流动性过剩或将发生逆转。在此背景下,城商行尤其要关注如下三大问题:
流动性问题。虽然目前尚未有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但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已使不少城商行的流动性吃紧。鉴于美国仍会大幅降息,我国紧缩货币政策将更多转向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或特种存款;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储蓄分流将不可逆转。因此,2008年,流动性问题将成为摆在许多城商行面前的首要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防止潜在风险转变为现实危机。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120-02
尽管目前的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较为猛劲,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在闲余的时候开始发展电商,但是,任何的机遇都伴随着危机出现,农村电商亦是如此,在发展的同时,农村电商必须针对以下七个现实问题理性处理,从而确保农村电商的顺利发展。
1 认识问题
尽管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微营销、电商理念以及互联网思维均已“陈芝麻烂谷子”,但是落后的农村来说,依然属于相当新奇的概念,由于封闭,留守的农村农民并没有接触到电商的理念,而“一问三不知”,即便是村里的干部依然如此,最多明白只是开淘宝店而已,和电商的真正明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根据不完全统计,创业青年对电商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绝大部分却没有真正的领悟电商的意义,并不能够讲清电商的具体作用,因此,农村电商的领头人容易走进两个误区,即将电商视为独立的产业,仅仅发展电商独体,而忽视实体产业,或者是仅仅将电商视为营销手段,通过这个渠道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忽视现有产业。目前的农村地区需要对电商理念等进行普及,并且加强对电商的深入了解,尤其是那些基层干部,更要面面俱到,在进行宣传过程中,要简单易懂,避免使用晦涩的语言让农村人陷入迷惑。
2 人才问题
任何的行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电商更是如此,但是对于贫瘠的农村来说,人才问题无疑是最大的发展障碍,无论是政府部门或者是企业部门,都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才供应,根据不完全统计表明,整个电商行业缺失人才160万,而阿里巴巴公司也相继发表了《县城电子商务人才研究报告》,报告中表明,未来县城对电商的人才的需求将达到200万,其中,数据分析、美工设计以及运营推广方面的人才缺失特为尤甚,即便是当前已经起步的电商创业人才,其技能储备依然不容乐观,《“新三农”与电子商务》中的数据表明,20%左右的人没有开店知识,14%的人设计网店困难,31%的人没有经营管理的理念,所以说,人才问题已是当前农村电商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应当予以充分关注。
3 政策问题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农村电商也是如此,在与城市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农村,其滞后程度令人发指,因此农村的电商发展更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也是农村电商的普遍发展趋势,目前农村电商尽管拥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重点方向均有偏差,在重点上注重大规模电商,比如企业招商、电商园区等,而对疏散的个体农户电商并不重视,从而导致个体农户电商在享受优惠政策以及贷款时非常困难,无法形成“蚂蚁雄兵”的电商态势。其次,电商的环境建设不完善,没有良好的配套服务,从而不利于农村电商发展。农村电商的方向发展依然止步不前,沉溺于固有的平台思维而不思进取,妄想一劳永逸,但是实际上由于大平台的基本成熟,所以导致诸多小型平台发展空间较小,新兴平台更是如此。
4 物流问题
在农村电商中,想做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发展起来的并不多,主要原因便在于物流问题,农村中的物流体系并不成熟,而且极为分散,没有经济效益,从而导致配送成本较高,尤其是非平原区域,问题更是严峻,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没有效率,在返程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空载现象,从而二次提高成本,尽管目前诸多大型电商开始逐步开展电商下乡,但是想要解决当前的问题仍然需要时间,笔者认为,降低成本需要分层次进行,比如充分利用当前农村的小商业基础,小卖部、门市、小超市等,从而逐步建立社区格局,并且集中配送,“力往一处用”,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最后,还要积极的将农村土特产开发出来,在工业品下乡时返程时,将土特产带上,从而节约一部分成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操作较为复杂,具体的操作方案依然有待探索。
5 品牌问题
由于当前的产品大多相似,因此导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如果在竞争过程中没有形成自身特色,仅仅依靠着打折这样最低层次的营销手段进行的话,将会导致恶性循环,非但不利于品牌发展,还会造成连带效应,当前的农村电商并不成熟,诸多农村产品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相应,自身出产的核桃、红枣等和传统的储藏物流并没有特别之处,所以陷入了低价营销的误区,形成尴尬的局面,赔本赚吆喝。除此之外,生鲜品类的保鲜成本较高,而且物流困难极大,尽管毛利较高,但是损耗也高,无利可图,在这种尴尬局面下,想要挣脱出来,就必须要摆脱传统思想观念束缚,通过品牌创新,从而实现生机注入,但是,品牌和名牌不同,仅仅作为标识作用,从而将品牌用户聚集在一起,在当前的农产品品牌创新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阳澄湖大闸蟹、洛川苹果等,均面临着假冒伪劣的问题,尽管均能够发现问题,但是并没有一定的解决方式,品牌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6 安全和标准问题
农业与工业不同,其产品没有工业品一样具备标准化,而且农产品通常都是个体农户生产的,这样便导致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便是同一批次的农产品亦没有标准化,所以问题便趋之若鹜的来了,与此同时,由于标准化的问题,也引发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客户将很难去相信没有标准化农产品的安全性,毕竟是食用品,如果稍有差错,将会发生危害巨大的安全问题,而且当前的“有机绿色”等认证管理没有统一标准,人们并不信任这些标准,难以分辨真假,所以说,将农产品进行标准化是个“大工程”,其不仅涉及到农产品本身,更是涉及到市场的利益,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以及外在品质标准均需要共同发展,二者缺一不可,从田间劳作,到农产品上桌食用,整个过程均需要严格控制,这个的漫长复杂的“改革”之路,没有一定耐力和能力的企业及个体根本无法承担,此刻便凸显出政府干预的作用,通过对市场进行统一规划整治,逐步的将农产品标准化予以解决,为个体农户谋福祉,从而确保农村电商的市场地位,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
7 模式问题
随着电商的热潮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商的发展,并且参与进来,但是通常仅仅是为电商投资做了宣传,所谓的电商投资主要看的就是模式,尽管目前京东并不盈利,但是依然有许多投资者支持,就是因为京东的模式独特,唯品会自上市以来,股价疯狂上涨,究其原因所在也是因为模式的独特性,并且将代销予以改进创新,但是目前的农村电商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去创新自己的模式,主要因为农村电商的设计层次太多,相当于开阔电商生态链,那么这个难度毋庸置疑,农合和城市不同,其产品也不是标准的工业品,当前成熟的城市电商模式并不适用于农村,尽管如此,农村电商并不是没有丝毫优势,城市电商通常是陌生人交易,但是农村电商有熟人能够托付,城市人生活节奏快,而农村生活节奏慢,以上均为能够利用的发展机遇,只要勇于改变,农村电商的光明就在眼前。
8 结 语
综上所述,农村电商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要针对性的摒弃短处,发挥长处,农村电商势必会作为一匹“黑马”驰骋于电商事业中。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32-02
中小商业银行的蓬勃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毕竟不能与五大银行在国内银行领域的垄断地位相媲美,致使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抓住“走出去”战略的机遇,更新经营理念,转变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在国际业务这块新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一、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中小商业银行的定义尚未明确和统一,文章所指的主要是除国内五大银行,即中、农、共、建、交以外的商业银行,如各城市、农村、股份制等商业银行。
(一)符合市场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不仅利于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更利于其未来健康、长远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是我国加入WTO进一步深化了市场国际化,国外众多金融机构被引入国内市场,这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因为人民币业务市场由于竞争异常激烈已趋于饱和,同时造成了国际业务市场发展不成熟,这恰恰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而且国际业务带来的利润较高,风险较低,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是我国在国贸政策方面逐步向“走出去”战略的过渡,实现了资本由单一的输入向多元、双向流动的转变,新形势下的国际业务自然成为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主要的竞争对象,为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中资银行更好的服务于国内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商业银行必须开拓国际业务。
(二)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小、经验不足,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致使业务客源少、品种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力差,同时在中外大型商业银行的有力冲击下,以及受相关政策的影响,加剧了其不利形势。虽然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需要发展了国际业务,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受体制、技术等因素的约束,发展进度远不如大型银行。再者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在相当激烈的人民币业务竞争中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国际业务的利润点具有较大优势,除了为数不多的大型银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外,中小商业银行在新领域的发展尚不成熟,发展空间较大,因此中小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抓住国际业务这根“救命稻草”,实施改革,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实力,从而积极应对竞争和挑战,走出困境,长远发展。
二、中小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对国际业务客户的认知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推行和实施,以及市场国际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使得国际业务客源增加,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这对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发展国际业务的天赐良机,但是由于其经营理念比较落后,关注视点狭隘,缺乏对外贸市场的全方位了解,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现状以及格局等的关注不到位,弱化了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要性,丧失了把握市场的机会。
(二)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
面对着构成复杂的市场资源,如何寻找所需的理想客户是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难题,或者说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盲区,因为在新形势下,中小商业银行还是沿用传统而且比较被动的方式,等待客户联系自己,而不是主动的寻找和争取客户,而且仍然没有意识到“坐商”的方式已严重脱离行业发展要求,同时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较少,也不善于借助媒体提高自身知名度,很少参加官方信息会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有效信息的获取,制约着中小商行发展国际业务客户。
(三)自身先天不足,市场竞争激烈
中小商行由于业务品种单一、客源少而且不稳定、附加值低等自身问题,加上受行政区域限制,导致资源有限,综合实力差,同时由于国内大小银行数不胜数,加剧了市场竞争形势,特别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五大行抢占了先机,占领了大部分国际业务市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客户的拓展范围。
(四)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在当今时代下,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障,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对于发展国际业务来说亟不可待,因为目前中小商行的人才还不符合发展国际业务的要求,无论是专业水准,还是职业风险意识等,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通过一个完善的机制产生一个人才带动一片市场的效应,也不能实现人才与业务以及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不利于中小商行发展国际业务。
(五)金融产品缺乏新意,服务也不到位
目前的金融产品本来就大同小异,而且单一,加上近年来银行行业的快速发展,相继组建了很多地方商业银行,又缺乏拓展、创新新品种的人才,从而加剧了金融产品雷同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环境。同时由于中小商行的服务不到位,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忽视了服务环境的改善,无法让客户感觉到自身的魅力和价值,弱化了对客户的吸引力。
(六)对潜在客户的挖掘过于表面
当下中小商行在挖掘潜在客户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精力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重内轻外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对外向型经济客户的扩充,而且营销模式比较单一,对客户需求、数量、前景等信息量的掌握较表面化,对大客户的服务和管理尚不完善,在此影响下,客户的忠诚度很难得以提升,甚至降低。
三、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措施
(一)转变思路,将国际业务列入发展战略
中小商行要想改变不容乐观的现状,最重要的就是与时俱进,改变思想,实现根本上的转变,并将其列为重要的发展目标,确保从上级领导到基层员工即全行上下对国际业务认识的转变,明确它既不附属于人民币业务,也不附属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而是低成本、低风险的高收益产品,是提高本行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本行走出困境的新出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障资源投入和配置等问题总归会解决。
(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
中小商行应充分利用灵活性和自主性的优势,可以根据国际业务营销和服务的重点和目标调整决策,如额度大小,某些费用收取与否,汇兑价格等,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的话,中小商行就会凭借这种优势增大对客户的吸引力,特别是区域内具有对外贸易的小企业。同时由于实行的是二级管理体制,相对于五大行来说在收集、处理和反馈信息方面所需时间更短,利于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也增强了办理国际业务的时效性。
(三)有效把握推出产品的时机
说到底就是要抢占先机,这是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之一,毕竟如今的经济市场变幻莫测,大环境一变必然会引起外汇政策的变动,因此中小商行应密切关注外汇政策的动态,尽量趁早与客户锁定合约,以规避风险,同时还要增强对货币的汇率、利率的洞察力,熟悉货币市场这个大环境,利于及时掌握有效信息,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四)强化对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视
客户是开拓国际业务的基础保障,因此中小商行应该充分认识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要性,密切关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掌握其现状和格局,抓住机会,如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外资的引入量,提高业务收入。同时还应增大挖掘客户潜力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其需求、数量和前景的分析,拓展发展前景广阔、效益好的客户,如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为了提高客户在自身服务的认可和满意度,应该实现营销策略的多元化,为大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丰富信贷、授信、核算等业务品种,并通过汇率价格、费率等方面推行优惠政策,为客户提供上门的专业服务,从而促进客户忠诚度的提高。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永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中小商行应按照国际业务发展的新要求适当的引入人才,加强对行内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除了处理一般国际业务的操作技能,更要加强对专项业务的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还应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为员工创造将理论用于实践的机会,督促员工熟悉业务流程,规范操作。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督促其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识别国际业务风险的能力,以减少损失。通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人才、业务和综合效益间的联系,最终实现人才带动市场的良好效应。
(六)拓宽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
一是中小商行可以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获取信息,尤其是事关国际业务客户的源头部门,如对外经贸局、招商局等,获取重大外资项目的具体信息,并予以跟踪了解,然后上门拓展业务。二是可以从多元化的媒体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信息量大、全面、更新及时的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三是从客户源中挖掘有效信息,现有的客户群体也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渠道,因此在与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时,应综合利用各种优势强化国际业务优惠措施的宣传,并实施逐户上门、沟通、攻关的方式。此外还可从图书馆、档案馆、商会、技委会等机构团体中筛选客户的有用信息。
(七)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
一是可以加强与其他中小商行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于更准确的把握市场,也利于缓解彼此间的竞争,可以说达到了共赢的目的,因此在共享信息资源后,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市场调查,然后通过细分市场确定重点客户和营销区域,实施综合业务捆绑的营销方案,加大对重点区域的营销力度,并及时向客户传递营销理念,以促进国际业务健康发展。
二是合理选择国际业务,中小商行应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部分国际业务进行拓展,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因此中小商行要充分发挥有效信息的作用,分析并预测市场发展趋势,抢占先机。如高端客户,在确认其信息的同时要予以及时的归档整理,以便日后的随时会诊,及时掌握其信息动态,在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积极了解和分析客户需求,通过体制、品牌、技术、产品等创新,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品种,以增强该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是成为大型商行国际业务的下设机构
大商行无论是在资源还是财力方面都远优于中小商行,而中小商行的地方性较强,既了解当地特色,对某些业务的熟练性又强,因此两者可以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其中中小商行可以专门负责特定的业务,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加了自身的国际业务量。
四、结束语
总之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是大势所趋,必须提高对国际业务的认知,畅通信息渠道,重视并全面掌握客户信息,培养专业人才,但由于自身实力有限,还应合理配置资源,为顺利拓展国际业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