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8-18 09:31: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村电商行业发展趋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村电商行业发展趋势

篇1

1、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发展背景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继续平稳发展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20.2万亿元,增长23.6%。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继续稳步发展。其中,网络购物占比为23.3%,相比2015年占比升高,发展势头良好。

网络购物仍是零售主流渠道

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4.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14.2%。网络购物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仍是目前零售的主流渠道。也就是说,平均每100元社零消费中有14元来自线上。

艾瑞分析认为,网络购物行业发展日益成熟,各家网络购物企业除了继续不断扩充品类、优化物流及售后服务外,也在积极发展跨境网购、下沉渠道发展农村网络购物。在综合网络购物格局已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瞄准母婴、医疗、家装等垂直网络购物领域深耕,这些将成为网络购物市场发展新的促进点。

网络购物市场进入移动消费时代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网购在整体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中占比达到68.2%,比上年增长22.8个百分点,移动端已超过PC端成为网购市场更主要的消费场景;与此同时,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TOP10企业移动端用户增速远超PC端,App端用户增速达27.1%,PC端仅增长9.6%。艾瑞分析认为,2016年移动端交易规模占比继续扩大;移动端成流量主来源。用户消费习惯的转移、各企业持续发力移动端是移动端不断渗透的主要原因。

网民红利渐失,移动电商探索存量增值

移动购物最主要的优势是便利、随时随地,而智能手机的发展为这种便利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网民规模及移动端网民规模增速均放缓。艾瑞咨询分析,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超7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6亿人,市场增量空间减少,移动端流量红利消失。

2、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移动电商开启下半场

2013-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电商进入风口期,新一轮移动端网民红利带动许多新兴移动电商发展。2015年移动交易规模占比超过PC端标志移动电商时代正式到来,流量、速度比拼转为用户精细化运作。

各大电商企业持续发力移动端

数字营销预算小于20%的电商企业用户占比最多,为31.0%,而预算在80%以上的电商企业用户,占比27.6%,整体呈“两级分化”。此外,86.2%的电商企业用户2015年数字营销预算较2014年有所提高。

中国移动购物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3.3万亿元,同比增长57.9%,增速放缓,首次低于100%。移动购物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

新兴移动电商势力崛起

从艾瑞mUserTracker数据来看,2016年手机淘宝月度独立移动设备覆盖数最广,遥遥领先于其他电商网站;京东次之,唯品会紧随其后,传统电商巨头优势依旧。此外,依靠移动电商红利发展起来的新兴平台发展迅速。例如闲鱼、贝贝网,月度独立移动设备覆盖数均保持比较强劲的增势。

3、移动电商时代典型企业案例

天猫:传统成熟电商企业典型代表

天猫为传统PC购物时代的强势品牌,也是移动端转型成功的典型代表。主要得益于大平台的自愈能力,拥有较多的资源和雄厚的势力进行转型布局。目前,天猫已经拥有4亿多买家,5万多家商户,7万多个品牌。目前积极布局跨境和020业务,继续完善阿里电商生态圈。

经过多年积累,天猫平台成为大卖家和大品牌的集合,拥有较高的网站知名度和用户沉淀的大数据,不断优化平台服务体验,可以提供全渠道的解决方案。在新一轮线上线下融合布局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唯品会:特卖电商领域的领先者

唯品会的限时特卖模式槠浞⒄棺畲蟮奶厣。目前品类由服装向母婴、美妆类扩展,同时布局跨境业务,由垂直向综合领域发展,拥有优秀的买手团队和较强的营销、运营能力。

贝贝网:移动电商新势力典型代表

贝贝网于2014年成立,是国内领先的移动母婴特卖平台,发展迅速。2016年6月,上线2年,完成D轮融资。其中D轮融资金额达1亿美金,投资方为新天域、北极光、高榕资本、今日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拥有移动互联网行业多种资源,是移动端流量红利时代和应用市场红利时展起来的典型代表。

“妈妈经济”囊括母婴市场、女性时尚市场、家居用品市场,贝贝网围绕母婴人群发展垂直用户经济。

“妈妈经济”的核心观点就是每个妈妈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整个“妈妈经济”将满足家庭消费所有需求,包括给小孩买东西、给妈妈自己买东西,给家里买东西,围绕妈妈人群购买力进行的业务拓展成为“大母婴”市场新的经济助力增长点。2016年纯母婴用品线上交易规模为0.5万亿元,大母婴概念下市场交易规模为1.6万亿元,在整体妈妈经济中渗透率较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蘑菇街:模式历经转型的移动电商

蘑菇街最早为电商导购平台,2013年下半年淘宝限制导购业务之后,转型为垂直电商。2016年蘑菇街与美丽说、淘世界合并,目前发展为集B2C和C2C模式为一身的女性时尚电商,社交、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成为发展特色。

4、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发展趋势

全渠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趋势

移动电商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和网购发展环境均有较大改变,用户希望随时随地精准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商品供大于求,单一渠道发展的增量空间有限,线上和线下均在布局全渠道发展。线下消费体验和线上购物便利的双向需求将带来线上和线下购物期望值的融合,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持续性的品牌价值是新零售时代的重要发展趋势。

社交化分享是移动电商时代新营销方式

与传统电子商务企业通过一个平台聚集所有商家和流量的中心化模式不同,去中心化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以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平台为依托,通过自媒体的粉丝经济模式的分享传播来获取用户,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会在人们碎片化的社交场景中被随时激发。例如贝贝网开设红人街频道,融合了社交、内容及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达人分享服饰搭配并通过与粉丝的互动引导用户消费。

内容化、粉丝化、场景化成为发展新方向

移动电商时代,用户的消费路径和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从搜索到推荐,用户对精准内容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场景化,移动购物模式多样。内容化、粉丝化和场景化成为吸引流量的新方式。各大移动电商网站纷纷布局内容营销。

垂直品类经济或人群经济成为发展新趋势

篇2

2007年,整个城商行群体呈现出“快速增长,整体向好,亮点频现”的发展格局,“更名、上市、跨区域、联合重组”是贯穿全年的四大亮点。具体来看:

拯救重组告一段落,退市警报基本解除。2007年,第五、六类城商行和当地地方政府抓住最后时机,通过各种方式展开拯救行动。除地方政府通常采用的不良贷款剥离和资产置换之外,一些地方还创新出了财务重组的新模式。典型的有:第一,地方政府与政策性银行共同推动模式。在银川市商业银行重组过程中,宁夏自治区政府借助国家开发银行6.5亿元政策性融资,授权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向银川市商业银行入股,增加银行资本金,实施股权重组,并化解不良资产。第二,引入大型国企对城商行实施控股重组。为对珠海市商业银行实施重组,珠海市政府引入了中石油,珠海市政府先出资20亿元,剥离珠海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然后实施增资扩股,中石油向珠海市商业银行出资20亿元作为资本金,持股86%,同时出资10亿元用于处置不良资产,从而达到财务重组的目的。经过一年的努力,第五、六类城商行的拯救重组成功告一段落,城商行群体长期存在的潜在退市风险基本解除。

两极分化加剧,差异化发展格局形成。虽然城商行整体向好,持续发展,但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这集中表现在:一是,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有的银行总资产突破3000亿元,但仍有一批城商行总资产在50亿元以下。二是,盈利水平进一步分化,少数城商行的ROA、ROE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银行水平,另有少数城商行仍处于亏损边缘。三是,质量指标差距显著。一部分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3%以下,少数城商行不良贷款率甚至低于1%;仍有部分城商行不良贷款率高达两位数。四是,经营管理品质分化加剧。部分城商行的经营管理品质不断提升,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水平,并被获准跨区域发展,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更是率先上市;还有一部分城商行则刚刚脱离困境,无论是公司治理,还是组织架构、运作流程仍带有信用社痕迹。两极分化的加深也预示出未来城商行的发展格局是差异化、层次化,不同层次的城商行将分别朝着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特色银行和社区银行、微型银行的方向发展。

叩开资本市场大门,三家银行率先上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商行上市问题在2007年得到突破。7月9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率先通过监管部门批准,成功叩开资本市场大门;10月18日,北京银行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三家城商行的成功上市具有重要意义,掀开城商行发展的新篇章。首先,三家城商行成功上市意味着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城商行已基本实现从信用社到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经营管理品质有很大提升,并获得公众投资者的认可;其次,三家城商行成功上市意味着资本市场大门向城商行打开,长期以来困扰城商行的资本补充难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三家城商行也将由此建立起长期资本补充机制;最后,三家城商行的成功上市还意味着城商行的改革已取得重大成果,城商行群体的品牌和影响力得到提升,为其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据此,更多的城商行会朝着资本市场大门继往开来。

纷纷更名,谋求地域突破。2007年,城商行发展中的另一大亮点是纷纷更名。上世纪90年代,除上海银行外,城市商业银行均采用“所在城市名称”+“市商业银行”的命名模式。这一命名充分显现出城商行的地方银行色彩,对于城商行在当地开展业务、获得地方政府支持起到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金融发展的日益一体化,其弊端日益显现。这集中体现在:一是,地方色彩浓厚,地方政府支持的背后往往隐含地方政府的干预;二是,强烈的地方色彩不利于城商行跨区域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很难获得异地客户的认同。基于突破经营地域的考虑,2007年城商行掀起一股更名热潮。总结来看,城商行更名有四种模式:第一,直接去掉“ХХ市商业银行”中的“市商业”三个字,变为“ХХ银行”,比如宁波银行;第二,在省内联合重组的基础上,多家地市城市商业银行翻牌为省级城商行,并以省份名称命名,比如江苏银行;第三,单家城商行充分发挥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或以当地城市历史曾用名,或以当地城市历史上的银行名称来命名,比如富滇银行;第四,城商行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合并重组并更名,以深圳平安银行(由深圳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平安银行而来)为典型。鉴于跨区域发展这一大趋势,还会有更多的城商行谋求更名。

多管齐下,跨区域全面开花。多年前,笔者就曾撰文分析城商行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四大弊端,即不利于分散风险、不利于开拓业务并留住跨区经营的客户、不利于不良资产处置、不利于城商行开展创新。随着2005年上海银行宁波分行的设立,城商行跨区域经营“闸门”放开。2007年,城商行掀起一股跨区域经营大潮,呈现出“多管齐下,全面开花”的格局。概括来说,城商行跨区域已形成以下六种模式:

模式一,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这又包括三种情况:一是,跨省设立分支机构,以上海银行为典型;二是,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如济南市商业银行在聊城设立分行;三是,在县域设立支行,如烟台市商业银行在龙口设立支行等。

模式二,省内联合重组,实现省内跨区经营。重组后的徽商银行和江苏银行分别实现了在安徽、江苏省内的跨区域经营。同属这种情况的还有新挂牌的吉林银行。

模式三,凭借大股东力量,先设异地代表处,然后升级为异地分行。以威海市商业银行为典型代表。

模式四,收购农信社或城信社,组建异地分支机构。2007年,锦州市商业银行和包头市商业银行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跨区域经营。

模式五,参股异地城商行或城信社、农信社,间接实现异地跨区经营。典型的案例是南京银行入股日照市商业银行。

模式六,发起成立村镇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法人机构,达到异地跨区经营的目的。比如包头市商业银行设立固阳包商惠农村镇银行、长春市商业银行设立吉林德惠长银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实现“曲线”跨区经营。

重组大幕拉开,省内重组渐成趋势。长期受困规模和资本金限制的城商行一直有做大做强的内在冲动。省内联合重组无疑是一条便捷之路。通过省内城商行的联合重组,不仅可以迅速做大银行规模,解决长期困扰城商行的规模和资本金约束,还可实现省内金融资源的重新整合,提高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又能解决一些地市级政府因受财力所限而无力推进当地城商行实施财务重组从而潜在的退市问题。因此,自2006年安徽省率先重组省内城商行和城信社,成立徽商银行以来,多家省政府积极效仿。2007年,先后有江苏省、吉林省和宁夏自治区实现省内城商行的重组。2月14日,江苏省内10家城商行合并重组而成的江苏银行宣告成立。10月10日,中国银监会批准长春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吉林银行,并吸收合并吉林市商业银行和辽源城市信用社,吉林省初步实现对省内城商行和城信社的联合重组。而2007年底挂牌成立的宁夏银行,虽然是在银川市商业银行一家银行的基础上重组而成,其准备重组自治区内其它地方金融机构的意图非常明显。

资本市场催热金融股权,上市公司大批入股城商行。上市公司大批入股城商行是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为提升财务状况,补充资本金,大批城商行于2007年开展财务重组和增资扩股工作。而资本市场的繁荣,特别是三家城商行上市的示范效应,使得城商行股权受到众多上市公司的青睐。如表2所示,根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共有19家上市公司入股20家城商行。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入股城商行的意图有四:一是投资并获取高额回报;二是进入并经营金融产业;三是通过入股城商行为公司融资获取便利;四是制造市场看点,提升二级市场股价,配合增发等行为。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入股城商行带给城商行的更多的是“伤害”。很多情况下,银行被公司控制而沦为公司的“提款机”,德隆是典型。对此,城商行和有关监管机构需要高度重视。

抱团出击,联合合作显现新特色。2007年,城商行之间的联合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集中表现在:第一,合作对象更广。过去一年中,城商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甚至外资银行合作的案例日渐增多,并渐成趋势。比较典型的如平安银行牵头23家银行(包括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内)发起银团联合会。第二,合作内容更实。与以往合作侧重于信息交流和共享、培训研讨等不同,2007年城商行之间的合作更注重实质内容的业务合作。如浙江8家城商行联合推出“价值连城”新股申购理财产品等。第三,合作方式更新。除传统的业务合作联盟外,2007年还出现“入股+合作”、“产品开发”、“柜面通”、“技术开发”等形式。第四,合作范围更宽。2007年,一些城商行之间开展的合作逐步从单一业务走向全面合作。如山东省内13家城商行打造全面合作联盟。

瞄准中小企业,市场定位日渐清晰。中小企业业务是城商行的传统业务,也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领域。但长期以来,城商行未能很好把握住机会,努力深化这一定位,并形成核心竞争力。相反,有部分城商行甚至偏离这一定位,走上与大型银行争夺大客户、大项目的道路。市场定位的摇摆不定使城商行的未来发展缺乏坚实基础,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日益削弱。值得庆幸的是,近两年来,城商行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举措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在2007年,大部分城商行努力瞄准中小企业和个人业务,不断开发新产品、完善业务流程、实施组织架构再造,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这突出表现在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中小企业业务特色支行、与政府机构合作、与有经验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实施专门的方案或计划等方面。

探索资本补充新渠道,发行次级债成首选。资本补充渠道缺乏是制约城商行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目前国内可行的四种资本补充渠道(留存利润、增资扩股、上市和发行债务股本工具)中,受诸多因素限制,大多数城商行补充资本的渠道也就只能通过留存利润和增资扩股。这对于那些盈利能力较好的城商行是可行的。但对那些长期亏损或刚刚摆脱亏损边缘的城商行来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而且增资扩股由于涉及到老股东的利益,操作起来往往比较麻烦。所以,一批城商行因此陷入“资本缺乏――业务发展受约束――盈利能力较低或亏损――无法增资扩股――资本金进一步缺乏”的恶性循环。2004年6月,《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标志着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的政策障碍已被清除。但随后一段时间,仅有上海、北京、南京等少数城商行成功发行次级债。究其根源就在于相当部分城商行无法达到发行门槛。近两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加大对城商行的财务重组力度,加之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商行的财务状况有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城商行达到发行次级债的条件。2007年,莱芜市商业银行成功发行2亿元次级债,锦州市商业银行成功发行5亿元次级债,泰隆市商业银行成功发行2.4亿元次级债,温州银行发行5.5亿元次级债。这预示着次级债将成为城商行群体下一步补充资本的重要渠道。

2008年:压力重重,在分化中前行

总体而言,2008年城商行的发展将突出呈现六大特征,面临三大问题。

上市热情高涨,第二梯队继往开来。上市不仅是为了融资,也不仅仅是提升经营管理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起资本补充的长效、动态机制。这一点对于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尤为重要。因此,可以断言,不管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是否能够延续2007年的火爆,城商行的上市热情不会因此减少。这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中也可看出端倪。据报道,杭州银行、重庆银行、天津银行、温州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已明确提出上市目标,并正在积极准备。2008年,城商行登陆资本市场仍是中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一大看点。

经济金融区域化发展,跨区域或将迎来高峰。跨区域发展仍将是2008年城商行发展的一大亮点。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来看,打破地域概念,区域化、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因此,在经济金融区域化、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谋求跨区域发展是城商行的必然选择。当然,受监管政策和自身情况的限制,并非所有的城商行都可以通过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方式实现跨区域发展。这就决定了2008年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仍将以多种途径展开。那些已经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的城商行会加快网络布局步伐。其他城商行也将会积极通过联合重组、合作联盟、参股投资、收购兼并等不同方式实现跨区域发展的相同目的。2008年,城商行群体或将迎来跨区域发展的小高峰。

省内联合重组进行时,行业整合洗牌或来临。如果说徽商银行的成立拉开了城商行省内联合重组的序幕,那么江苏银行的成立则进一步激起各地成立省级城商行的热情。根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已有多个省份明确提出整合省内城商行的计划。这包括,湖南省拟整合“五行一社”(指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五家城商行和邵阳城信社)为省级银行;黑龙江省拟将省内城商行整合为龙商银行;广西拟成立北部湾银行;河南省拟以郑州市商业银行为基础,组建中原银行;陕西、山西和河北也分别提出成立陕西银行、晋商银行和河北银行的计划。虽然目前判断成立省级城商行的效果为时尚早,但各省的冲动和热情已使省内联合重组成为一种潮流。而究竟哪些省级银行能率先面世也就成为2008年城商行发展的一大看点。与之同时,随着入世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银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综合化经营趋势已日渐明朗。在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相互进入壁垒逐步被打破,城商行两极分化和差异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商行群体的重新整合和洗牌或将在2008年上演。

抱团出击是大趋势,联合合作将走向深入。外资银行加快布局、国内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邮政储蓄银行全面挂牌,令城商行的未来发展面临巨大考验。特别是异地网络布局的缺乏使得城商行处于竞争劣势。即使是那些率先实现跨区域经营和上市的城商行亦将因异地网点的局限而在竞争中日益处于不利地位。这正是众多城商行热衷联合合作的原因所在。在生死考验之时,这种联合合作将会进一步走向深入,朝着更加多样化、广泛性、务实、高效的方向发展。2008年,类似平安银行牵头23家各种类型中小银行发起的合作联盟还会更多出现。

差异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城商行在分化中前行。城商行群体拥有一百多个成员,单个成员之间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财务状况,抑或是经营管理水平都有巨大差异。这些城商行所在城市之间更是拥有不同经济结构、产业背景和发展模式。因此,差异化发展是城商行群体发展的必然结果。那种希望城商行按照同一模式发展壮大的想法是美好的,但在现实中却行不通。随着一部分城商行或率先实现跨区域发展,或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或完成省内重组整合,城商行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并将在2008年得到进一步强化。城商行群体中的成员将分别朝着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特色银行、社区银行和微型精品银行的方向前进。对此,无论是监管机构、地方政府,还是城商行自身都必须正确对待。

引资引智意愿依然强烈,引入外资工作仍将持续。脱胎于城市信用社的城商行对于学习借鉴现代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希望借此加快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同时,外资银行对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又有着强烈冲动,而参股投资现有中小金融机构无疑是最佳选择。因此,引入外资始终是城商行发展中的热门话题。2007年,青岛市商业银行成功引入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重庆银行则引入香港大新银行;成都市商业银行引入马来西亚丰隆银行;从而使城商行群体中引入外资的城商行数量达到12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2008年城商行引入外资态势仍将延续。徽商银行、包头商行、吉林银行、南昌市商业银行、洛阳市商业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已明确提出引资计划,并着手实施。引入外资仍将是2008年城商行发展中令人期待的看点。

2008年,城商行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压力:美国次贷危机仍未结束,美国经济或将因此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亦难独善其身;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还会出台,行业和经济周期风险显现;紧缩货币政策仍有不小空间,流动性过剩或将发生逆转。在此背景下,城商行尤其要关注如下三大问题:

流动性问题。虽然目前尚未有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但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已使不少城商行的流动性吃紧。鉴于美国仍会大幅降息,我国紧缩货币政策将更多转向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或特种存款;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储蓄分流将不可逆转。因此,2008年,流动性问题将成为摆在许多城商行面前的首要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防止潜在风险转变为现实危机。

篇3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120-02

尽管目前的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较为猛劲,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在闲余的时候开始发展电商,但是,任何的机遇都伴随着危机出现,农村电商亦是如此,在发展的同时,农村电商必须针对以下七个现实问题理性处理,从而确保农村电商的顺利发展。

1 认识问题

尽管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微营销、电商理念以及互联网思维均已“陈芝麻烂谷子”,但是落后的农村来说,依然属于相当新奇的概念,由于封闭,留守的农村农民并没有接触到电商的理念,而“一问三不知”,即便是村里的干部依然如此,最多明白只是开淘宝店而已,和电商的真正明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根据不完全统计,创业青年对电商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绝大部分却没有真正的领悟电商的意义,并不能够讲清电商的具体作用,因此,农村电商的领头人容易走进两个误区,即将电商视为独立的产业,仅仅发展电商独体,而忽视实体产业,或者是仅仅将电商视为营销手段,通过这个渠道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忽视现有产业。目前的农村地区需要对电商理念等进行普及,并且加强对电商的深入了解,尤其是那些基层干部,更要面面俱到,在进行宣传过程中,要简单易懂,避免使用晦涩的语言让农村人陷入迷惑。

2 人才问题

任何的行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电商更是如此,但是对于贫瘠的农村来说,人才问题无疑是最大的发展障碍,无论是政府部门或者是企业部门,都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才供应,根据不完全统计表明,整个电商行业缺失人才160万,而阿里巴巴公司也相继发表了《县城电子商务人才研究报告》,报告中表明,未来县城对电商的人才的需求将达到200万,其中,数据分析、美工设计以及运营推广方面的人才缺失特为尤甚,即便是当前已经起步的电商创业人才,其技能储备依然不容乐观,《“新三农”与电子商务》中的数据表明,20%左右的人没有开店知识,14%的人设计网店困难,31%的人没有经营管理的理念,所以说,人才问题已是当前农村电商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应当予以充分关注。

3 政策问题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农村电商也是如此,在与城市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农村,其滞后程度令人发指,因此农村的电商发展更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也是农村电商的普遍发展趋势,目前农村电商尽管拥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重点方向均有偏差,在重点上注重大规模电商,比如企业招商、电商园区等,而对疏散的个体农户电商并不重视,从而导致个体农户电商在享受优惠政策以及贷款时非常困难,无法形成“蚂蚁雄兵”的电商态势。其次,电商的环境建设不完善,没有良好的配套服务,从而不利于农村电商发展。农村电商的方向发展依然止步不前,沉溺于固有的平台思维而不思进取,妄想一劳永逸,但是实际上由于大平台的基本成熟,所以导致诸多小型平台发展空间较小,新兴平台更是如此。

4 物流问题

在农村电商中,想做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发展起来的并不多,主要原因便在于物流问题,农村中的物流体系并不成熟,而且极为分散,没有经济效益,从而导致配送成本较高,尤其是非平原区域,问题更是严峻,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没有效率,在返程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空载现象,从而二次提高成本,尽管目前诸多大型电商开始逐步开展电商下乡,但是想要解决当前的问题仍然需要时间,笔者认为,降低成本需要分层次进行,比如充分利用当前农村的小商业基础,小卖部、门市、小超市等,从而逐步建立社区格局,并且集中配送,“力往一处用”,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最后,还要积极的将农村土特产开发出来,在工业品下乡时返程时,将土特产带上,从而节约一部分成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操作较为复杂,具体的操作方案依然有待探索。

5 品牌问题

由于当前的产品大多相似,因此导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如果在竞争过程中没有形成自身特色,仅仅依靠着打折这样最低层次的营销手段进行的话,将会导致恶性循环,非但不利于品牌发展,还会造成连带效应,当前的农村电商并不成熟,诸多农村产品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相应,自身出产的核桃、红枣等和传统的储藏物流并没有特别之处,所以陷入了低价营销的误区,形成尴尬的局面,赔本赚吆喝。除此之外,生鲜品类的保鲜成本较高,而且物流困难极大,尽管毛利较高,但是损耗也高,无利可图,在这种尴尬局面下,想要挣脱出来,就必须要摆脱传统思想观念束缚,通过品牌创新,从而实现生机注入,但是,品牌和名牌不同,仅仅作为标识作用,从而将品牌用户聚集在一起,在当前的农产品品牌创新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阳澄湖大闸蟹、洛川苹果等,均面临着假冒伪劣的问题,尽管均能够发现问题,但是并没有一定的解决方式,品牌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6 安全和标准问题

农业与工业不同,其产品没有工业品一样具备标准化,而且农产品通常都是个体农户生产的,这样便导致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便是同一批次的农产品亦没有标准化,所以问题便趋之若鹜的来了,与此同时,由于标准化的问题,也引发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客户将很难去相信没有标准化农产品的安全性,毕竟是食用品,如果稍有差错,将会发生危害巨大的安全问题,而且当前的“有机绿色”等认证管理没有统一标准,人们并不信任这些标准,难以分辨真假,所以说,将农产品进行标准化是个“大工程”,其不仅涉及到农产品本身,更是涉及到市场的利益,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以及外在品质标准均需要共同发展,二者缺一不可,从田间劳作,到农产品上桌食用,整个过程均需要严格控制,这个的漫长复杂的“改革”之路,没有一定耐力和能力的企业及个体根本无法承担,此刻便凸显出政府干预的作用,通过对市场进行统一规划整治,逐步的将农产品标准化予以解决,为个体农户谋福祉,从而确保农村电商的市场地位,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

7 模式问题

随着电商的热潮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商的发展,并且参与进来,但是通常仅仅是为电商投资做了宣传,所谓的电商投资主要看的就是模式,尽管目前京东并不盈利,但是依然有许多投资者支持,就是因为京东的模式独特,唯品会自上市以来,股价疯狂上涨,究其原因所在也是因为模式的独特性,并且将代销予以改进创新,但是目前的农村电商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去创新自己的模式,主要因为农村电商的设计层次太多,相当于开阔电商生态链,那么这个难度毋庸置疑,农合和城市不同,其产品也不是标准的工业品,当前成熟的城市电商模式并不适用于农村,尽管如此,农村电商并不是没有丝毫优势,城市电商通常是陌生人交易,但是农村电商有熟人能够托付,城市人生活节奏快,而农村生活节奏慢,以上均为能够利用的发展机遇,只要勇于改变,农村电商的光明就在眼前。

8 结 语

综上所述,农村电商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要针对性的摒弃短处,发挥长处,农村电商势必会作为一匹“黑马”驰骋于电商事业中。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32-02

中小商业银行的蓬勃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毕竟不能与五大银行在国内银行领域的垄断地位相媲美,致使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抓住“走出去”战略的机遇,更新经营理念,转变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在国际业务这块新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一、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中小商业银行的定义尚未明确和统一,文章所指的主要是除国内五大银行,即中、农、共、建、交以外的商业银行,如各城市、农村、股份制等商业银行。

(一)符合市场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不仅利于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更利于其未来健康、长远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是我国加入WTO进一步深化了市场国际化,国外众多金融机构被引入国内市场,这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因为人民币业务市场由于竞争异常激烈已趋于饱和,同时造成了国际业务市场发展不成熟,这恰恰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而且国际业务带来的利润较高,风险较低,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是我国在国贸政策方面逐步向“走出去”战略的过渡,实现了资本由单一的输入向多元、双向流动的转变,新形势下的国际业务自然成为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主要的竞争对象,为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中资银行更好的服务于国内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商业银行必须开拓国际业务。

(二)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小、经验不足,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致使业务客源少、品种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力差,同时在中外大型商业银行的有力冲击下,以及受相关政策的影响,加剧了其不利形势。虽然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需要发展了国际业务,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受体制、技术等因素的约束,发展进度远不如大型银行。再者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在相当激烈的人民币业务竞争中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国际业务的利润点具有较大优势,除了为数不多的大型银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外,中小商业银行在新领域的发展尚不成熟,发展空间较大,因此中小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抓住国际业务这根“救命稻草”,实施改革,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实力,从而积极应对竞争和挑战,走出困境,长远发展。

二、中小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对国际业务客户的认知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推行和实施,以及市场国际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使得国际业务客源增加,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这对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发展国际业务的天赐良机,但是由于其经营理念比较落后,关注视点狭隘,缺乏对外贸市场的全方位了解,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现状以及格局等的关注不到位,弱化了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要性,丧失了把握市场的机会。

(二)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

面对着构成复杂的市场资源,如何寻找所需的理想客户是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难题,或者说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盲区,因为在新形势下,中小商业银行还是沿用传统而且比较被动的方式,等待客户联系自己,而不是主动的寻找和争取客户,而且仍然没有意识到“坐商”的方式已严重脱离行业发展要求,同时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较少,也不善于借助媒体提高自身知名度,很少参加官方信息会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有效信息的获取,制约着中小商行发展国际业务客户。

(三)自身先天不足,市场竞争激烈

中小商行由于业务品种单一、客源少而且不稳定、附加值低等自身问题,加上受行政区域限制,导致资源有限,综合实力差,同时由于国内大小银行数不胜数,加剧了市场竞争形势,特别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五大行抢占了先机,占领了大部分国际业务市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客户的拓展范围。

(四)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在当今时代下,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障,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对于发展国际业务来说亟不可待,因为目前中小商行的人才还不符合发展国际业务的要求,无论是专业水准,还是职业风险意识等,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通过一个完善的机制产生一个人才带动一片市场的效应,也不能实现人才与业务以及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不利于中小商行发展国际业务。

(五)金融产品缺乏新意,服务也不到位

目前的金融产品本来就大同小异,而且单一,加上近年来银行行业的快速发展,相继组建了很多地方商业银行,又缺乏拓展、创新新品种的人才,从而加剧了金融产品雷同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环境。同时由于中小商行的服务不到位,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忽视了服务环境的改善,无法让客户感觉到自身的魅力和价值,弱化了对客户的吸引力。

(六)对潜在客户的挖掘过于表面

当下中小商行在挖掘潜在客户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精力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重内轻外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对外向型经济客户的扩充,而且营销模式比较单一,对客户需求、数量、前景等信息量的掌握较表面化,对大客户的服务和管理尚不完善,在此影响下,客户的忠诚度很难得以提升,甚至降低。

三、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措施

(一)转变思路,将国际业务列入发展战略

中小商行要想改变不容乐观的现状,最重要的就是与时俱进,改变思想,实现根本上的转变,并将其列为重要的发展目标,确保从上级领导到基层员工即全行上下对国际业务认识的转变,明确它既不附属于人民币业务,也不附属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而是低成本、低风险的高收益产品,是提高本行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本行走出困境的新出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障资源投入和配置等问题总归会解决。

(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

中小商行应充分利用灵活性和自主性的优势,可以根据国际业务营销和服务的重点和目标调整决策,如额度大小,某些费用收取与否,汇兑价格等,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的话,中小商行就会凭借这种优势增大对客户的吸引力,特别是区域内具有对外贸易的小企业。同时由于实行的是二级管理体制,相对于五大行来说在收集、处理和反馈信息方面所需时间更短,利于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也增强了办理国际业务的时效性。

(三)有效把握推出产品的时机

说到底就是要抢占先机,这是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之一,毕竟如今的经济市场变幻莫测,大环境一变必然会引起外汇政策的变动,因此中小商行应密切关注外汇政策的动态,尽量趁早与客户锁定合约,以规避风险,同时还要增强对货币的汇率、利率的洞察力,熟悉货币市场这个大环境,利于及时掌握有效信息,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四)强化对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视

客户是开拓国际业务的基础保障,因此中小商行应该充分认识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要性,密切关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掌握其现状和格局,抓住机会,如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外资的引入量,提高业务收入。同时还应增大挖掘客户潜力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其需求、数量和前景的分析,拓展发展前景广阔、效益好的客户,如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为了提高客户在自身服务的认可和满意度,应该实现营销策略的多元化,为大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丰富信贷、授信、核算等业务品种,并通过汇率价格、费率等方面推行优惠政策,为客户提供上门的专业服务,从而促进客户忠诚度的提高。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永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中小商行应按照国际业务发展的新要求适当的引入人才,加强对行内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除了处理一般国际业务的操作技能,更要加强对专项业务的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还应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为员工创造将理论用于实践的机会,督促员工熟悉业务流程,规范操作。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督促其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识别国际业务风险的能力,以减少损失。通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人才、业务和综合效益间的联系,最终实现人才带动市场的良好效应。

(六)拓宽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

一是中小商行可以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获取信息,尤其是事关国际业务客户的源头部门,如对外经贸局、招商局等,获取重大外资项目的具体信息,并予以跟踪了解,然后上门拓展业务。二是可以从多元化的媒体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信息量大、全面、更新及时的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三是从客户源中挖掘有效信息,现有的客户群体也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渠道,因此在与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时,应综合利用各种优势强化国际业务优惠措施的宣传,并实施逐户上门、沟通、攻关的方式。此外还可从图书馆、档案馆、商会、技委会等机构团体中筛选客户的有用信息。

(七)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

一是可以加强与其他中小商行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于更准确的把握市场,也利于缓解彼此间的竞争,可以说达到了共赢的目的,因此在共享信息资源后,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市场调查,然后通过细分市场确定重点客户和营销区域,实施综合业务捆绑的营销方案,加大对重点区域的营销力度,并及时向客户传递营销理念,以促进国际业务健康发展。

二是合理选择国际业务,中小商行应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部分国际业务进行拓展,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因此中小商行要充分发挥有效信息的作用,分析并预测市场发展趋势,抢占先机。如高端客户,在确认其信息的同时要予以及时的归档整理,以便日后的随时会诊,及时掌握其信息动态,在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积极了解和分析客户需求,通过体制、品牌、技术、产品等创新,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品种,以增强该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是成为大型商行国际业务的下设机构

大商行无论是在资源还是财力方面都远优于中小商行,而中小商行的地方性较强,既了解当地特色,对某些业务的熟练性又强,因此两者可以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其中中小商行可以专门负责特定的业务,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加了自身的国际业务量。

四、结束语

总之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是大势所趋,必须提高对国际业务的认知,畅通信息渠道,重视并全面掌握客户信息,培养专业人才,但由于自身实力有限,还应合理配置资源,为顺利拓展国际业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是一切工作的大局。工商机关作为市场结构的“调节阀”、产业项目的“助推器”、经济运行的“防火墙”,在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经济体制、保证经济增长、促进民生改善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前,黑龙江省正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进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经济区”规划和“十大工程”推进措施,全省上下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发展成效更加显著,形成了地区之间“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济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性转变。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农业基础还不巩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等。全省各级工商机关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围绕发展这个中心,助推发展这个中心,善于运用宏观思考和战略思维,把工作的每个环节都置于发展大局中审视、考量、把握和检验,做发展的有力维护者、积极推动者和大胆实践者。要同发展思路共振、同发展步伐合拍,立足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精心谋划支持服务“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切入点,在行业准入、新农村建设、国企改制、非公有经济发展、商标广告战略、融资担保、吸收外来资本、扩大就业等方面寻求突破,全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要重点扶持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引导发挥集聚、辐射和牵动效应。要进一步完善工商市场主体分析制度,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资源,开展深层次分析,多角度、多层面反映市场主体的发展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切实肩负起助推经济发展的重任。

二、始终牢记服务的使命,切实肩负起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作为代表政府行使权力的具体执行部门,工商机关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实施的每个行政行为都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诉求。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忠实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全面落实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是工商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必须始终牢记的神圣使命。必须时刻遵守的基本准则。

多年以来,全省各级工商机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服务发展、服务消费,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随着服务对象需求的不断变化,工商机关提供的服务已经不能停留在“表面化”的主动热情、笑脸相迎,也不能局限于“浅层次”的降低门槛、简化程序,而是要提供多角度、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在服务理念、服务作风、服务方式、服务效益、服务规范和服务形象上实现新突破。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从接受每次申诉举报咨询、办理每个登记注册事项、处理每个案件做起,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维护利益、解决疑难,满腔热忱地办好每一件惠民利民之事。要继续深入开展“于雪梅式服务窗口”等创建活动,突出政策措施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兼顾灵活性和针对性。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出具有时代特征、龙江特色、工商特点的服务品牌。要把行政指导作为服务的重要方式途径。在服务中引入“说、劝、引、商、帮”等柔性措施,通过完善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建议和行政调解等机制。推进从以管理为导向到以服务为导向转变,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更新的公共服务。

三、始终牢记执法的使命,切实肩负起维护社会主义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责任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法治经济。没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就没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伴随着日益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日益科技化的市场交易行为、日益多样化的市场营销方式。一些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更加复杂、更加隐蔽,作为“经济卫士”的工商机关任重而道远。

多年以来,全省各级工商机关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无照经营、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违法广告、商标侵权、非法传销等违法行为尚未得到根治,一些新兴的执法领域尚未破题,办案数量质量虽有历史性突破,但在全国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执法环境因素,也有执法队伍素质不适应、执法成本保障机制不健全、执法手段装备不先进的客观条件因素,但核心还是执法理念没有完全树立、执法积极性没有完全发挥、执法潜能没有完全释放的主观能动因素。要强化“依法行政”是生命线理念,充分认识监管执法是工商机关的“主业”。是“责任田”,进一步落实五级执法责任体系,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监管执法体制。要敢于突破新兴领域、敢于突破大要案件、敢于突破执法阻力,震慑违法行为,树立执法权威,坚决查处和打击影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有效促进市场机制完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市场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公平、规范、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四、始终牢记维权的使命,切实肩负起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

消费是国计民生之根本,消费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层面看,工商机关所肩负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能,对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消费矛盾解决不力。极易酿成突发性,影响和谐稳定的大局。从经济层面看。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当前我国正在进入新的自主性经济增长周期,受金融危机

影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弱,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保增长的重要措施。只有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保护,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规模。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和谐。

黑龙江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个体经营门市摊点、集贸市场、流动商贩和农村大集数量多。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经营业态尚未形成规模,消费水平不是很高。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加之行业自律机制缺乏,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都给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可乘之机,给维权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要进一步更新消费维权理念,做到防范与调处相结合,努力实现消费维权由事后受理处理为主向事前预警和超前防范转变。要以建立健全12315网络体系和受理处理制度为重点,努力将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成为维权的“四个平台”。提升维权的统一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要进一步延伸维权领域,不断强化在餐饮、旅游、美容、装饰装修、互联网销售、房地产、保险、医疗、电信、交通等服务领域的维权力度。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以“维权天使”的良好形象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五、始终牢记监管的使命,切实肩负起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责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接连发生的三聚氰胺、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后果严重,影响恶劣,倍受国内外舆论关注。新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从生产、流通到餐饮实行分段管理,由工商机关承担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职责。无论是食品市场准入管理,还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经营行为监管;无论是查处各类食品经营违法行为,还是食品安全预警和处置,都肩负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托,可以说责任重于泰山。

各级工商机关要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先进的监管经验,争取政府的统一领导,强化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督促食品经营者落实自律制度。建立完善“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要依法履行食品流通主体准入管理职责,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为食品经营管理者注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认真研究制定食品检验计划,规范食品检验流程,建立完善与新闻媒体协调机制,严格执行信息公开法定程序,确保公开、透明、准确、适时地提供检验警示信息。要坚持促进食品行业发展与强化监管执法相结合,近期措施与长远机制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强化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要加快推进食品监管信息监管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与食品经营主体管理网络对接,切实提升食品监管科技含量,完成好新使命,履行好新责任。

六、始终牢记安全的使命,切实肩负起规范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责任。

篇6

一、 毕业研究生就业分析现状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随着国民经济不断迅速地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社会和科技创新对高层次人才的巨大需求,研究生教育经历了很大的发展。表1的统计数据说明:“十五”期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在校人数和毕业人数的平均增长率都保持在23个百分点以上。表2的统计数据说明:“十一五”期间总人数和平均人数都将超过“十五”的一倍左右。可见,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惊人,这个规模也必将刺激“十一五”研究生教育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而且表2推算的研究生在学人数超过了国家2002~2010年研究生规划中的“到2010年,……在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达到硕士研究生120万,博士研究生15万”[1]。尽管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迅速,可是“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在校研究生规模占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依然很低,仅从1999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4.6%”[2]。但有的学者却认为:我国高等学历教育规模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因素而非经济发展的自身推动,且已开始超过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我国GDP的增长幅度,呈现出扩招起步快、增长不平稳、大起大落的态势,如研究生数量增长太迅速等[3]。致使毕业研究生出现了总量供大于求,即就业中的“卖方市场”。如此说来,重点高校构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远景规划使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趋于1∶1。在就业机会一定的情况下,不仅研究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就是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竞争也会白热化。事实上,从表1中可以看出毕业研究生“十五”期间平均就业率教育部一次性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考研+出国+定向委培+签协议+正在办理签约)/毕业生总数,统计时间分别为当年9月30日和12月31日。仍然保持在92.78%,说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很需要高层次人才。

近几年来有些高等院校对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流向及趋势作了一些调研,也提出了一些对策。有的认为高等院校的研究生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以及扩招与社会需求错位,造成了供求总量失衡、结构性矛盾突出及高层次人才浪费等,提出高等院校研究生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努力适应市场,并加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如自主办学等)。有的认为与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意向、择业观念等主观因素有关,而且社会对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忽视了积极的引导,由此造成了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势逐年紧张等,因而主张高等院校和社会应加强毕业研究生就业思想教育和择业信息指导,并正在探索具有研究生特色的就业指导模式。目前更多的调研是关于各个学校、地区的不同专业类型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的。但是这些研究仅仅只是从毕业研究生、高等院校自身的角度来探讨毕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没有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进行研究,相较于本科毕业生就业研究来说,其广度、深度都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研究时间起步也较晚,特别是针对用人单位所属行业各个专业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势的比较研究,流向各行业、各地区毕业研究生就业前景的预测研究几乎没有。尽管如此,这些研究成果仍然从不同方面、角度进行了有益探讨并为有关部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对毕业研究生就业前景预测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毕业研究生就业前景预测思路的探讨

面对我国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全面比较、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同就业行业的就业前景、社会对不同专业之间的人才供求比例和地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从微观上为高等院校适应社会的研究生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中观上为地方高层次人才就业市场建立预测机制提供监测数据,从宏观上为政府高层次人才宏观就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即一份适时高质量的就业前景分析和预测报告,对于政府、用人单位、高等院校、毕业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市场及家庭和有关专家学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索和探究。

1.研究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相关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同学科的招生、培养和就业一般来说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就业主要面向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化教育、大中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金融保险单位等,这些用人单位因为基本上是国家机器,需要高层次人员来运转,所以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就是满足这些单位。尽管我国早在1985年就开始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在职人员开辟了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渠道[4],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业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因为都是在职职工,不存在就业问题。国家经济转型后,许多新型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研究生人才的吸纳能力更强,需要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满足这些行业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能水平的劳动力的需求,可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又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出现了现有研究所说的,毕业研究生就业产生了结构性矛盾(笔者认为,毕业研究生存在结构性矛盾说法欠妥,应该是研究生人才模式培养多样化,以适应各个行业因经济发展需要、经济结构调整而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即我国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差异巨大,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问题非常突出,顶天(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立地(务实的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奇缺,一般性人才膨胀,轻视工农、轻视实践的倾向还比较严重,致使就业渠道狭窄,广大的一线得不到适用型人才[1]。

毕业研究生存在的结构性失业反映了研究生培养模式、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和就业结构存在不适应性。这就涉及到研究生教育怎样适应社会需求,如何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即研究生就业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协调好。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前提下,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协调、快速的发展。研究生就业结构主要是指高层次人力资源在不同部门、行业、地区间分布的数量对比关系。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产业结构本身包含了研究生就业结构的部分内容。一方面,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有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投入,才能拉动第三产业迅速大发展。另一方面,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见,研究生就业结构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定会导致研究生就业结构的转换。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总体系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成方式,它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种类、规格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关系到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般认为,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受产业结构的制约。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趋势相适应,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也要服务于经济的发展[5]。从表3可以看出,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逐年上升,说明今后我国就业的增加主要靠第二、三产业来拉动,而第二、三产业中除了有部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更多的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能力会更强。所以,国家在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要注意使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向培养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变,以满足这些行业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能水平的劳动力的需求[5]。同时,更要做好这些高新技术行业高层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使不同专业研究生按不同行业比例协调发展和顺利就业。

当然,毕业研究生在现实中的就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体制结构、人才市场的发育程度、制度保障因素等,培养单位培养出来的毕业研究生能否实现充分、合理的就业也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此外,研究生就业结构的变动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清晰地反映了毕业研究生就业走势。因此,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不仅要考虑产业结构这一直接因素,还必须充分考虑高层次人才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这样一个重要因素,培养高层次人才类型与规格的毕业研究生既要与未来几年内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就业结构变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以免毕业研究生就业出现“行业失衡”;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不同高层次人才培养功能,促进研究生就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不断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需要。

2.研究生的专业设置与就业行业发展趋势的相关性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一直是精英教育,培养单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多强调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而较为忽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培养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特有的师资力量及科研设施开设专业,而较少考虑社会需求,使得专业设置有失平衡,如对一些需求不大的专业盲目扩招,既造成了人才培养和使用上的浪费,又带来了这些专业研究生就业难的被动局面。

随着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买方市场”的建立,社会对毕业研究生的需求转变成为研究生培养单位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式调整的重要依据,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突出的个性特征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将成为研究生培养的目标[6]。但是,按现行专业目录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对人才专业标准或人才质量的需要[7]。

为了使毕业研究生充分就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而预测人才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把握行业结构的演变趋势。表4显示出了我国十六大行业就业结构比重的变化趋势,一是大多数传统行业的就业份额下降。例如,农林牧渔、采掘业、制造业的就业比重降幅都较大,有些第三产业中的传统行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国家机关党政团体和社会团体等也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当然,有些行业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下,可以衍生、辐射许多新型行业,也能够创造一些新型岗位。二是部分传统行业的就业比重上升。例如,建筑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的就业比重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三是新兴行业的就业份额稳步上升。例如,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明显上升。此外,还有一些传统行业就业比重变化不大: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从这些变化趋势可以了解传统的就业行业特别是酬薪较高、福利待遇有保障的单位用人趋势基本处于饱和,对高新技术、高智力、高新知识要求高的新兴行业或者传统行业需要新技术、新知识改造的用人单位,其高层次人力资源的需求会随着这些行业竞争力的需要而有较大增长。这些行业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有许多传统职业在新的条件下发生了较大调整和变化,如传统农民转化成为农机师、农艺师;传统园林工人成为园艺师;传统操作工人转化成为数控机床和其他先进设备的操作工;理发员转化为形象设计师等。此外,由于技术或产品的更新,节能降耗、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需要,禁止使用某种材料或工艺,导致一些就业岗位消失,有关研究表明:目前衰落和消退的职业集中在第一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有部分传统职业消退。美国劳工统计局曾预测,美国在1996~2006年期间,高技能计算机专业人员将是职业增长最快的群体,在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行业的就业人数有可能增长一倍。新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扩张将刺激对计算机工程师、系统分析师和信息科学家的需求。同时保持高增长率的还有个人和家政等服务性职业。企业寿命的缩短,加大了劳动力的流动性,使就业稳定性下降。就业的不稳定性和劳动力流动性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就业发展的基本特点[8]。如今我国现代商业服务业的比例也在逐步增长,特别是广告、软件和计算机等信息密集和会计、设计、策划、法律、咨询等知识增幅更大,现在和将来创造的大量就业岗位非常适合研究生这样的高层次人员,即知识密集型劳动、技术密集型劳动、信息密集型劳动是现在和将来研究生的就业趋势。

因此,根据毕业研究生就业结构变化可为培养单位专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前景预测参考依据。

(1)对就业份额下降行业有针对性地改革和改造传统学科专业。仍有潜在发展价值的传统专业,要赋予其新的研究方向、技术装备和实验手段,运用现代应用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和提升,增加传统专业的高新技术附加值,实现传统学科专业持续发展,使培养的研究生人才仍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例如,对于农科专业,要将现代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经济、环境科学、生态学等融入其中,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外向性农业、农产品深度加工及贸易、食品安全与检疫、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培养能够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农村基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2)有些研究生教育专业,特别是有关人文社科专业培养目标过于笼统或较模糊,缺乏操作性,即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跟用人单位挂钩,该专业的就业趋向是什么,为哪些行业就业目标服务。有了具体的趋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才切实可依,才可以有根据地调整研究生就业结构,有目的地提高专业能力并训练相关技能。研究生与本科生一样,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没有就业趋向的专业是没有前途的,必须进行调整。否则,毕业研究生因“专业不对口”而使就业前景愈发黯淡。

(3)对于仍有较大需求的传统专业,同样根据社会需求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变化,调整发展重点。如对于建筑类专业,重点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现代城镇规划和建设、绿色住宅建设等方面,以满足现代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城镇居民住宅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类等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类行业目前需要的是一批懂得规范化、规模化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懂得国际化竞争规则的国际贸易人才,所以应重点发展餐饮管理、宾馆管理、国际贸易类专业。

(4)根据新兴行业就业份额稳步上升的趋势,重点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证券、社区服务、物业管理、资本运营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经贸营销、旅游等专业,并且大力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例如,清华大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重大的战略性、基础性的科研项目,生产出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这些重点科研项目的实施和科研成果的产生为一批新兴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如以高温气冷堆、大型集装箱检测、核燃料萃取技术研究带动了核能与核技术等学科和专业;以高速信息网络及光通讯研究带动了计算机、通信、光电子等学科和专业等等[9],培养了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5)对于就业比重较为稳定的行业,例如,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与现代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适合新时代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3.研究生教育地区的分布与就业地区流向的相关性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从大的范围来说,三大经济带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地区划分,采用1985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三大经济带"中的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内地与沿海,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等都是如此。小范围讲各个县域经济差异也较大,城市和农村,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也都存在这个问题,这是由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它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经济.形成的。正因为“区域经济不平衡”,导致“就业区域失衡”,即我国高等院校各个层次的毕业生(包括研究生)这几年就业持续“孔雀东南(沿海地区)飞”、“一江春水向东(东部地区)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中城市)”的现象。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研究生教育同样存在地区差异。从当前中国东西部研究生教育的状况来看,在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占有、教育投入、教育质量方面,东西部的差距十分明显,西部问题突出。 研究生教育地区的不平衡,反映在各个地区按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包括毕业研究生)的不同上,表5说明:发达地区、城市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比欠发达地区要高,有的甚至要高出一倍多的百分点。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潜力带来的高层次人才就业前景是相当诱人的,研究和预测毕业研究生如何在发达地区凭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适应高新技术产业,欠发达地区如何发挥地方经济文化特色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对毕业研究生地区流向的正确导向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可以促使东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交流,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例如,有的研究指出:针对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和占国土面积二分之一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沙漠戈壁等的开发利用,着力建设一批对整个国家和本地区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学科和应用技术学科。西部地区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的交汇地,文化遗产相当丰富,这些历史的、现实的问题可以很好地促进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使毕业研究生在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具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转贴于

[参考文献]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5):1-21.

[2]李莹,等. 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6,(1):70-75.

[3]陈厚丰,等. 扩招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39-43.

[4]马陆亭. “十五”我国高等教育数量发展目标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57-60.

[5]程纯,等. 从就业结构的演变看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J]. 辽宁教育研究,2006,(7):6-9.

[6]杨梅.迎接挑战,开创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4,(7一8):46-48.

篇7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283-05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的数量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电子商务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再加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安全性的完善,网络购物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使得网络购物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与2011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了4 807万人,增长率为24.8%,“8·15电商价格大战”与“双十一”等促销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显然,Internet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消费模式。但随着“云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网络购物自身的发展,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又将怎样顺应时代的潮流?

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手机购物用户占网购用户的22.9%,比2011年增长了6.6个百分比,其用户量比2011年高出2.36倍,这些数字都充分说明了手机购物必然成为未来中国网络购物发展的新模式之一(王雪梅,2009;陆敏玲等,2012);另一方面,随着B2C模式弊端的不断暴露,C2B模式的优势就愈加凸显,以反向团购(潘勇,2005;张璇等,2012;袁娜,2013)、线上交易线下消费的O2O模式(吴芝新,2012;王艳江,2012)、预售模式(张力澎,2013)等三大典型C2B模式无疑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购物的四大主流方向——手机购物、反向团购、O2O模式及预售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一、手机购物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相当普及,手机已经成为网民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了约4 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由上年底的74.5%上升至78.5%。而手机网民规模早在2012年6月就超越了使用PC机上网的网民。这种庞大的用户群体就不得不吸引着各大商家步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开拓移动购物市场,重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2012年11月CNNIC的《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指出,网购消费者比例只有21.8%,相对于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来说,所占比例相当小,但却是移动互联网最具市场价值的掘金点之一。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便捷性。无论你是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还是在排着长长的队伍,甚至是挤着拥挤的公交车、地铁,只要你想购物了,只需拿出手机,轻轻一点,便可轻松购物了。如果我们能够从移动购物中享受到如此大的便利,何乐而不为呢?第二,手机支付及其安全性的完善。小到一张电影票,大到酒店旅游,网民都可以一站式移动消费,而不必手机查询后再移到电脑端支付,这就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提高了购物效率,同时,移动购物的这种特点,也恰恰迎合了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第三,二维码等功能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比较等多方面功能,这就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转移到移动购物上来;第四,本地化信息动能。本地化信息是移动互联网商业信息模式,是现在传统的PC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所未涉及到的模式。

但说到底,网络购物就是视觉购物。消费者更倾向于花费更多的时间通过大屏幕来浏览商品。虽然手机屏幕越来越大,但还没有达到消费者浏览大图片的要求,这就有可能成为阻碍手机购物发展的瓶颈。市场调研公司eMarketer表示,相较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屏幕更大,更适合进行购物。但是,不难发现,平板电脑却没有智能手机便捷,因为,你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带着平板电脑,而手机却是你必备的。Fiore等人提出的Image Interactivity Technology(IIT)——影像互动技术,它能够使产品或者环境图像来模拟实际的产品或者环境。特别地,之后两年,Fiore等人还结合了three-dimensional(3D)virtual models——三维虚拟模型。比如说购买服装,只需要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等信息,IIT和三维虚拟模型技术就可以模拟出穿上衣服的效果。假如此技术也应用到手机端购物,那么消费者就不用担心屏幕大小的问题了。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设,还缺乏实验证,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电子商务市场的移动革命已经开始,移动电子商务必将在电子商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Marketer预计,到2016年,美国移动购物规模将达到870亿美元。在不远的将来,手机购物时代必将到来!

二、反向团购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2年度中国网络团购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累计诞生团购网站6 177家,其中56%的团购网站已关闭,团购网站数量缩减至2 695家(如图1所示)。面对团购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电商网站不得不寻求新的电商模式。

2013年3月1日电商网站蘑菇街推出的“蘑菇自由团”频道一上线,就引起了消费者火爆反应。数据显示,“自由团”上线两小时就组织了超过5 000个团购,共有20 000多人参与组团。“蘑菇自由团”就是消费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发起团购,卖家设定团购价格和时间,当团购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团购就成功了。这种由消费者发起的团购就是反向团购。

天猫原创品牌茵曼首次参加了双十一预售活动,在双十一之前,共推出六种款式的服装,其中,有两款预售就超过了2万件,效果特别惊人。这种以预售模式为代表的天猫“双十一”营销创新,极大地震动了传统营销模式。

所谓预售模式,就是以消费者的需求来驱动商家生产,即利用网络平台,提前一段时间产品信息,并在短时间内快速聚集单个分散的消费者需求订单,然后给厂商一个集采大订单,厂商可从供应链的前段、后端进行优化,从而更加精确地锁定消费者,进行提前备货,消除库存,进而大大降低产品成本。简单来说,预售模式,就是先收集消费者需求订单,然后再进行生产、流通和销售。

这种模式不但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和忠诚度,而且解救了库存忧患,实现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但是,考虑到时间成本,预售模式需要商家具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因为该模式虽有很强的精确性,但是时效性很差。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购买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天,而服装的生产周期一般不会低于15天,这样就会损失一批潜在购买消费者。所以,目前,预售模式只适用于具有快速响应的供应链体系的商家,比如宝缦家纺,它就拥有一条从棉纱、织布、印染、制造到销售的完整供应链体系,产品生产周期仅需要7天。这也许是该模式最大的弊端。

五、结论

互联网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随着“云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网络购物自身的发展,现有网络购物模式的弊端愈加清晰,以消费者为中心,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购物体验的模式逐步形成。手机购物、反向团购、O2O模式以及预售模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迎合了他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更符合电商营销方向。因此,这种社交加本地加移动化的购物模式即SOLOMO模式——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新模式,引领消费者进入另一种消费时代。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

P020130122600399530412.pdf,2013-01-15.

[2] ALBRECHT ENDERS,TAWFIK JELASSI.The converging business models of internet and bricks - and - mortar retailer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0,(5):542-550.

[3] 王雪梅.3G技术下电子商务时代的“手机购物”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09,(9):123-124.

[4] 陆敏玲,曹玉枝,鲁耀斌.基于移动商务特征视角的移动购物用户采纳行为研究[J].情报杂志,2012,(9):202-207.

[5] 潘勇.网络交易中的逆向选择与营销策略取向[J].平原大学学报,2005,(1):4-6.

[6] 张璇,王琦.中国网络团购行业发展的瓶颈——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J].中国商贸,2011,(24):101-102.

[7] 袁娜.基于企业微博平台的逆向团购网站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8] 吴芝新.简析O2O电子商务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73-74.

[9] 王艳江.浅谈当下电子商务O2O模式新机遇[J].电子世界,2012,(12):23.

[10] 张力澎.电子商务预售:农产品又添一出路[N].新农村商报,2013-05-15(A06).

[1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12/0719/14/86PILUKG00094MS8.

html,2012-07-19.

[1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http:///hlwfzyj/hlwxzbg/ydhlwbg/201211/P02012

1116518463145828.pdf,2012-11-16.

[13] Fiore,A.M.,& Jin,H.-J.Influence of image interactivity on approach responses towards an online retailer.Internet Research:

Electronic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and Policy,2003(13),38-48.

[14] Fiore,A.M.,Jin,H.-J.,& Kim,J.For fun and profit:Hedonic value from image interactivity and responses toward an online store.

Psychology & Marketing,2005,(220):669-694.

[15] 黄炜,殷聪.中国式网络团购的现状、问题、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2,(8):135-143.

[16] 李晓欣.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网络团购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2012,(12):14-15.

[17] 赵春兰.以CRM的视角看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兴起[J].中国商贸,2012,(34):177-178.

Exploring of New Business Models of Online Shopping in China

XUE Yang-yang1,CHEN Mei-mei1,XUE Jian-kai2

(1.Glorious Su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China;

篇8

中图分类号:F832.33;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50-2016(05)-0036-05

自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首款人民币理财产品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已经走过十余年历程。截至2015年底,资金余额已突破20万亿元,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资产种类。然而与日新月异的业务创新相比,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则显的保守和单一,主要依靠自身渠道进行销售,这与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基础资产配置品种的地位不相称。目前,基金、证券、保险等机构均已开始构建多元化的销售网络,线上渠道对线下网点的替代效应开始显现。未来随着监管理念的转变,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垄断现状是否会被打破?互联网代销商业模式将走向何方?本文将从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现状出发,结合典型案例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代销现状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依靠自身渠道进行销售,其中,网点是传统的主要销售渠道。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微信平台的发展和推广,线上销售逐渐成为另一重要渠道,部分银行的网销规模甚至超过50%。相比之下,外部代销渠道和代销规模则较为有限,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仅证券公司可以代销银行理财产品,但代销规模很有限,仅宏源证券、国泰君安等少数券商开展此类业务。依托数量庞大的网点和客户群体,银行渠道不仅垄断理财产品的销售,在基金、保险等其它金融产品的销售上也保持绝对优势。近两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行的渠道垄断优势开始受到挑战。基金等传统产品开始受到互联网平台的分流,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互联网代销主要形成以下三种模式:

(一)银行发起互联网销售平台模式

该模式类似于银行系的理财产品超市。在该模式下,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发起方和参与方均是银行,平台整合了各家合作银行的产品及销售网络,客户可一站式选购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兴业银行的“钱大掌柜”。“钱大掌柜”是兴业银行在同业金融“银银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各项财富管理业务形成的面向各合作银行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钱大掌柜”涵盖银行理财产品、贵金属交易、银证转账、基金代销、托管等服务,为互联网终端客户提供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2014年,该平台的市值逾500亿,个人客户数量超过100万,线下渠道代销理财产品约8000亿,线上渠道代销规模超过2000亿。以“钱大掌柜”为例,可看出这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由银行发起,是目前唯一符合监管规定的代销模式。2014年底,银监会向部分银行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除银行业金融机构外,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销售银行理财产品。这意味着其他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合法性出现危机,而银行发起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则不存在此问题(。2)不是纯粹的网上平台,而是线上与线下结合。“钱大掌柜”面向银银平台的所有合作行,客户既可在线下的3万多个银行网点跨行购买理财产品,也可通过线上的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购买。(3)直接接入银行系统,无中间环节。客户在“钱大掌柜”平台上可直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其法律效力与在银行网点购买相同。而且资金清算系统直接接入银银平台在银行间进行,无需借助第三方平台,也无需申请新的牌照。这两点均是其它互联网平台无法比拟的。“钱大掌柜”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依托银银平台搭建的庞大合作网络。银银平台以各类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为主要服务对象,截至2015年6月末,累计签约608家银行,占我国银行机构总数的16%,连接网点超3.5万个,远超任何一家四大行。其次,充分的优势互补是该模式成功的关键。与国有大行相比,兴业银行在网点数量和布局上存在明显劣势,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中小银行则还同时存在理财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钱大掌柜的互联网平台使两者实现有效互补。但这类模式也存在如下问题(:1)只是部分借助互联网形式,仍然停留在银行系统内。“钱大掌柜”并不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出现,只是在银行系统内部实现跨行销售,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模式与单家银行的销售模式没有本质区别。(2)目前条件下不具备复制性。“钱大掌柜”最初只是作为银银平台的业务延伸而出现的,在此之前,兴业银行已在同业业务中建立了与数百家银行的合作关系。兴业银行主要是利用了与中小银行之间的强弱互补优势,而银行之间的传统格局通常是竞争多于合作,该模式在目前条件下不易复制。(3)目前规模有限,银行整体参与度不高。由银行发起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大多是挂在同业金融平台下、作为同业金融的一部分,目前仅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少数几家银行发展过类似业务,除兴业银行的影响力较大之外,其它的都比较平淡。

(二)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模式

此类模式是指银行主动与外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放在平台上销售。例如2014年9月,招商银行与京东金融合作,推出线上理财产品,这是互联网巨头首次开卖银行理财产品,但该业务仅开展一天就被紧急叫停。此前,广发银行曾尝试与淘宝网合作销售理财产品,但同样出于监管原因没有发展起来。在该模式的特点是:银行依然是主动参与者,与互联网平台是正式的合作关系;银行无需开发新的互联网平台,只需与现有平台对接即可实现流量导入;是纯粹的互联网模式,没有线下形态;需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由于该模式既扩大了银行的客户源又丰富了互联网平台的产品种类,因此是一种双赢的模式,适宜复制推广,但由于监管原因此类业务目前难以开展。

(三)独立的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模式

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代销银行理财产品火热创新的一年,各类业务模式不断涌现,主要表现为银行外部的独立互联网平台主动向银行理财产品领域进军,主要形成了以钱先生为代表的“代购”模式。2014年,以钱先生、94bank、多盈网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推出团购银行理财产品的活动,号称“1元起购买理财产品”,销售火爆一时,其业务模式(如图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客户在这类网站的所谓“购买”行为,并不是真正的与银行之间的购买交易,而是与网站的资金委托过程。客户支付给网站的资金,全部被用于以网站人的名义购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所有者是该网站,客户所拥有的仅仅是网站提供的电子合同。真正的理财产品购买交易发生在钱先生网站和银行之间。网站已经超越中介的角色、实质参与到交易中,分别与银行和客户达成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交易,并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见,所谓的“代购”实质上是集合客户资金“凑份子”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仅与代销有本质区别,因为这些平台并不是与银行建立代销合作关系,而是接受客户委托“代购”理财产品;而且也不同于通常的代购,因为理财产品的所有权并不属于客户,而是归该网站所有。与前两种模式相比,代购模式的突出优势在于(:1)全面和便捷,在该网站上只需一张银行卡即可“购买”到数百家银行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产品种类更为丰富(;2)高效性,优质的银行理财产品通常比较难买,钱先生等则通过网站和手机APP等多种手段帮助客户提高购买成功率(;3)门槛低,凑份子模式打破了银行理财产品的5万元起售门槛,曾经是这类网站的王牌,但由于监管和银行的压力,目前已有所收敛,但球仍不时出现。但该模式也存在显而易见的风险(:1)监管风险。《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不得非法集合客户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代购模式则恰恰违反此项规定,存在极大的监管风险。而且绕开5万元起售门槛的球行为依然存在。(2)法律风险。在“代购”模式下,客户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无论是网站还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违约问题,投资人均无法向银行索赔,而网站营销则极力淡化这一风险,存在明显的销售误导。尽管部分网站引入保险公司提供保障,但保障内容极为模糊,更多网站则保险措施都没有。(3)与银行的“合作”不稳定。在该模式下,网站与银行并没有正式的合作关系,只是单方面将银行理财产品放在平台上销售。通常银行对这类业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一旦面临监管风险,银行就会坚决与其划清界限,例如在“团购”风波中,相关银行就声称没有授权网站销售理财产品,并称其违法。

二、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代销的制约因素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代销的创新进程已经开始,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代销规模比较有限,多数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例如东方财富网、金牛理财网、百度财富等,仅仅提供银行理财产品查询和比较等金融信息服务,并不提供购买渠道。与基金等火热的互联网销售态势相比,银行理财产品的互联网代销发展进程较为缓慢,主要是受以下三方面因素制约:一是严格的监管限制,面签红线难以突破。与基金、保险相比,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代销渠道的把控最为细致严格。迫于监管压力,银行发展代销业务较为谨慎。银监会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客户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前在本行网点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评估结果告知客户,由客户签名确认后留存”。这一规定构成了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代销的硬性约束,近两年多家银行及部分互联网平台冲击面签红线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二是大银行发展代销渠道的动力不足。目前大银行尤其国有行在理财产品发行市场占主体地位,但其发展外部销售渠道的热情并不高,除了上述监管压力,还存在其他制约因素(:1)银行自身销售力量足够,不需要再额外开发销售渠道。(2)银行通常不愿意承担通过第三方机构销售产生的销售费用。(3)对代销业务风险的顾虑,通过第三方机构销售可能存在营销不当的问题,给银行带来监管、损害信誉及客户关系等风险。(4)客户流失风险,民生银行与兴业银行曾是银银平台的重要合作伙伴,但由于存款流失等原因,2014年民生银行停止了这一业务。在互联网时代,机构均将客户数据视为重要资产,理财产品代销业务则不可避免地涉及数据流出问题,这也是银行的顾虑之一。(5)银行间的竞争驱动通常大于合作驱动,互相代销理财产品这种合作关系难以建立。兴业银行钱大掌柜的成功案例是发生在一个大银行和众多小银行之间,大银行之间或者大中银行之间则难以达成这种合作模式,原因在于大银行喜欢争夺主导权,合作关系不稳定。此外,在客户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银行普遍将理财产品作为吸引客户的有力手段,为保持对客户的吸引力,银行通常不愿将优势产品交由他行代销。三是小银行有心无力,产品和营销实力不够。尽管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具有扩大理财产品销售规模的强烈意愿,但却难以实施。由于规模和实力有限,其声誉和产品吸引力与大银行有差距。受地域限制,小银行的品牌影响力不够,投资者认可程度不高。此外由于监管和代销费用等原因,中小银行代销业务成本太高。

三、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代销的未来趋势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代销在监管的制约下艰难蜗行,但从当前市场动向看,未来上述制约因素有望逐步打破,在新趋势的推动下这一商业模式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银行理财产品的渠道垄断现状将逐渐打破

一是在市场的呼吁推动下,监管限制有望放松。在一系列创新遭遇失败后,来自业界的呼吁放松“面签”限制的声音越来越强烈。监管机构出于保护投资者的目的对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实施严格监管。事实上,基金、信托、保险等产品的销售实践表明,市场历练有助于投资者形成识别和规避风险的能力,监管层的“过度保护”可能反而加重投资者的依赖心理,不利于风险意识的培育。京东金融销售招行理财产品的案例表明,互联网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同样能够达到核实客户身份、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和保障资金安全等效果,保护投资者利益并非“面签”不可。2015年央行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味着长期以来的“面签”限制可能被放开,银行理财产品线上销售有望实现。二是“刚性兑付”“隐性担保”逐渐打破。未来随着市场的深化发展及投资者教育的加强,刚性兑付的打破将是必然趋势。投资者理性的回归,有利于监管政策的放松以及银行监管顾虑的打消,理财产品销售渠道将更为放开和多元化。同时,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以及向净值型产品的转型,大银行背后的国家隐性担保光环将逐渐褪去,大银行小银行之间不公平的竞争地位将逐渐改善。大银行既要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又要对营销渠道进行调整和拓展。三是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改革的深化,未来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将加剧。不仅银行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来自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产品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大银行的传统优势受到威胁,国有大行垄断市场发行和销售的局面将被打破,未来必须设法扩大对市场的影响力。四是财富管理新趋势的推动。我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极具潜力,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独立投资顾问或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模式将逐渐兴起,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在以上趋势的推动下,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市场将发生显著变化,例如监管层对代销渠道的设限有望逐步取消,银行理财产品和其它金融产品将处于同样的市场地位;大银行的垄断壁垒将主动打开,不仅扩大产品供应,而且将开拓多元化销售渠道;互联网平台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扩大信息受众数量,使得原本在网点数量和区域布局方面处于劣势的中小银行具备面向全国的发行能力,产品供给和代销需求将增加;代销模式将更加创新。

(二)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代销是大势所趋

作为销售渠道,互联网金融平台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突出优势,对传统渠道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用户资源和渠道优势,与金融机构形成明显的优势互补,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销售的本质是有效发现和对接产品供需双方的需求并撮合交易。银行渠道的优势主要在于网点众多网络发达、信誉保证、客户群体庞大,外部代销渠道要从市场中分一杯羹,必须在这三点上超出或者至少追平银行渠道,互联网平台则在这方面具有潜在优势。首先,发达的渠道网络、打破地域限制是互联网平台超越银行传统物理网点及其它渠道的首要优势,尽管银行也开发了自身的线上销售渠道,但囿于单个银行的局部系统与开放的互联网平台无法比拟。其次,银行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模式有助于保持和延续银行信誉的吸引力,减少客户的不信任和疑虑。最后,互联网的广泛受众面及对客户大数据的掌握是有效匹配需求,并吸引银行参与互联网代销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互联网平台还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基于先进的信息搜索和产品比价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服务。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产销分离的趋势将日益明显,互联网代销模式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达5.57亿,购买过网络理财产品的网民人数达到7849万,网络理财、移动终端理财的日益普及为互联网代销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客户群体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代销模式的发展,尽管这一趋势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可能需要5~10年的循序发展。30~40岁是财富积累最快的人生阶段,但通常40~60岁群体才是可支配财富规模最大的人群。当前这类人群的突出代表——“中国大妈”对银行渠道有很高的依赖度,而对互联网渠道接受度不高。未来随着70、80、90后等成为财富中坚力量,客户群体的消费理念将发生重大转变。对于传统银行渠道的依赖度将下降,对个性化、智能化、便捷的销售渠道的需求将上升。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基础资产配置品种,其销售渠道需要更为广泛化、多元化,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未来互联网改变的不只是销售模式,而且是财富管理的生态链。客户对产品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会更加去中介化,也会改变现有的渠道垄断的问题。金融业是准入门槛较高且监管较为严格的行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降低了金融行业的进入壁垒,从扩展服务渠道和延长服务时间等方面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得金融产品或服务能更加多样化,使客户能实现个性化的自我服务,创新的空间和自由度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大幅提升。

四、关于打造互联网代销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作为规模最大的资产品种,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是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紧盯的目标。尽管市场尚未放开,但相关机构已经在基金、保险等产品的代销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待政策放开便会蜂拥而上。冷静审视当前的互联网代销市场,却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竞争问题。无论是东方财富等综合性金融平台还是钱先生等专业的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网站,目前仍停留在布局“产品超市”的阶段。从各家平台提供的服务看,基本都是以产品销售为主,辅以各类理财产品的信息查询、比较等信息服务,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则很少见。业务同质化不仅会导致价格恶性竞争,而且也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未来互联网代销平台可从业务模式、市场策略、盈利模式等方面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从“产品超市”到“专业投顾”将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方向。从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看,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机构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财富管理机构的使命是帮助客户做好资产规划而不是仅仅提供金融产品让客户自己去DIY。从基金销售经验看,目前市场上并不缺少产品销售渠道,而是缺少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独立第三方销售机构对于投资者的意义在于:首先是客观、专业、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其次是有丰富便捷的产品超市,最后是有利的价格。无论是传统销售渠道还是互联网销售,只有给投资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才能在行业中生存和立足。互联网平台应在做好产品查询、搜索、比价等基本信息服务的基础上,逐步丰富财富管理服务体系。由于优秀的投顾团队需要长期积淀,各家平台应在人才战略和储备上及早布局。其次,专业细分、有区分度的市场策略。互联网代销业务的关键和基本原则是有效发展和匹配银行和客户的需求。但多数互联网平台在客户群体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分层和定位,营销和服务追求一网打尽、没有区分度。事实上,不同客户群体具有鲜明的特点,能否准确抓住和满足其差异化的需求是业务成功的关键。目前,互联网平台吸引的主要是年轻群体及中低端客户,财富规模较大的中老年群体和高端客户群体则仍然依赖银行渠道。吸引年轻和中低群体的关键是低门槛和高收益,这部分人群的可投资资产不多,但对收益较却为敏感,他们关心的重点是如何用较少的资产买到收益较高的产品,对于风险有一定的容忍度,在这方面互联网平台具有相对优势。对于中老年群体和高端客户,风险是他们关注的焦点,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提高收益这类客户的策略选择。要争取这类客户,互联网代销平台应在消除监管风险、移植银行信用方面下大力气。防止产品宣传误导、避免夸大其词,真正做到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客户,才能赢得这部分大客户的支持。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农村等不发达地区因银行网点不足而造成的市场空白也将是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所在。第三,结构合理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基本收入是销售佣金,目前市场上佣金费率的竞争已呈白热化状态。从行业发展趋势看,销售佣金的比重将逐渐降低,其它增值收入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一是专业性和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增值费,部分客户愿意为个性化理财方案付费;二是向银行等机构提供客户大数据和市场需求分析的收费;三是随着业务拓展,未来产品开发和设计等也将成为盈利来源;四是产品宣传和推广费用,为提高品牌影响力,扩大产品销售规模,中小银行通常愿意支付部分宣传推广费用;五是提供理财产品评级等第三方中介服务收费。因此,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应局限于提供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的狭隘定位,而应注重积累投资者资讯、掌握投资需求及市场偏好等,成为重要的大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真正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金融产品。最后,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的互联网代销模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需注意防控相关风险。一是监管风险,目前监管层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代销仍持保守态度,如何应对监管压力是互联网平台面对的挑战。二是宣传风险,互联网平台营销“凶猛”,常常踩到宣传“红线”,违反监管部门的相关规范。此外,承诺收益等法律风险、人员风险也是普遍问题。三是目前的市场态势下,大银行方面的市场开发压力较大,能否打开这部分市场是实现规模经济的关键。四是平台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前三年是互联网平台生存的关键期,很多平台因为熬不过前期的亏损阶段而被淘汰。代销市场趋势的转变可能需要5~10年时间,资金压力大加上成本回收期长,对平台经营将是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袁文胜.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突破[J].中国金融,2014(6).

[2]陈世涌.当金融市场业务遇到互联网[J].银行家,2015(6).

[3]方瑞.盘点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渠道[J].卓越理财,2014(12).

篇9

一、紧贴“两个率先”,更加自觉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责任工商

1.继续服务好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要创优准入服务,促进在谈项目落户,让创业者在发展得舒心;要创优监管方式,促进在建项目投产,让外来投资者在发展得安心;要创优转型指导,促进投产项目做强,让本土企业家在发展得定心。围绕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支持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积极支持游艇产业、核电产业、健康产业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电子通信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五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建设各类专业物流中心及专业物流基地,推动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支持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生产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优化提升现代商贸业,培育新型商贸业态,改造提升专业市场。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深化工商数据分析与研究,及时产业集聚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变化情况、市场主体运行分析报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运用名称登记、分立合并、股权投资、企业改制等手段,鼓励、引导企业优化资本结构,促进行业整合;积极开展股权质押、股权出资登记,扶持信用担保企业、融资担保企业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拟股改上市企业,从方案论证、登记准入、合规性审核、年检等各个方面给予辅导支持。

2、继续服务好商标战略的实施。商标工作是直接体现工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之一。全系统要把实施商标战略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抓手,支持企业高端化的发展导向和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做好驰名、著名、知名商标的培育、推荐、认定工作。力争2013年新增驰名商标至少1件,著名商标3件,知名商标11件,建成孤山空调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实现零的突破。对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等三类企业的创牌予以重点扶持;支持和推动企业加强商标管理,通过广告策划、品牌收购、特许经营、资本运作等方式提升品牌营运能力。

3、继续服务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从降低门槛、放宽条件、强化服务着手,从培育创业主体、加大政策引导、强化创业服务着力,进一步帮助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创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引导多渠道自主就业和多形式灵活就业。认真贯彻《个体工商户条例》,开展“个转企升级服务”活动,从政府层面,为个转企畅通绿色通道,共同培育更多小而精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加大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力度,确保圆满完成市场的升级改造和新建任务。通过支持鼓励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等形式,不断搞活农副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依托民营经济协会,动员组织个私企业参与就业洽谈、经贸交流活动,为会员免费提供法律援助,让会员切实感受协会作用。

4、继续服务好维权促稳定工作。深化12315处置投诉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分析通报、联席会议、企业约谈等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能。深化“诉调对接”、“消调对接”建设,并把消费调解、合同调解延伸向网络市场,更好地发挥消调对接工作机制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合理安排调解室选址,推动城乡消费维权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承诺企业联盟活动,吸引更多经营者加强自律。加强与消协理事单位的配合和联系,发挥理事单位的作用,使消费纠纷的解决更加方便快捷。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继续开展市场消费问卷调查活动,规范经营者行为,指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定期组织突发消费纠纷处置演练,提高一线人员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

4.继续服务好“三城同创”工作。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继续发挥好责任路段牵头单位的作用,集中市局、分局、巡查组三级的优势力量,突出抓好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可通过互联网公开查询的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创建“芳心消费示范店”活动等重点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三城同创”做出积极贡献。

二、深入推进队伍的各项建设,更加高效地加强市场监管和依法行政,全面塑造效能工商

1、以有力监管实现“保安全、维稳定”。进一步加大食品日常监管力度,重点抓好总经销总、商场超市、农村食杂店的治理,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各类专项整治任务。深化监管责任区达标评级活动,确保覆盖面达到2/3。认真落实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主要从业人员和基层监管人员不少于40小时的集中专业培训。严格规范食品质量管控措施,推行基层采样、集中检验、分级监管的快检模式。继续推进“一票通”工作,扩大“两项制度”的覆盖率。要发挥工作主动性,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反对限制竞争、打击合同欺诈、商业秘密保护、打击“傍名牌”、“扫黄打非”等工作,狠抓大要案件查处。总结专业化执法试点经验,全面实行案源集中管理、案件集中查办、人员集中调配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拓宽监管领域,加强新特案件查办工作,2013年查办的新特案件不低于10件。加大对公共服务行业强制消费行为的监管,强化格式条款的备案审查,从个案查处向行业规范整体推进。加强广告监管工作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积极组织广告管理干部进行法律法规和广告业务培训,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探索监管工作新途径、新办法。

2、以队伍建设和基层建设实现“工作扎实、根基坚实”。借助经济户口管理平台,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网格化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巡查监管人员的职责,确保责任边界、职能职责、履职目标“三个清楚”。抓紧抓实“五率考核”,通过考核,有效解决基层监管“盲区”。突出重热点行业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工作,强化数据留痕,实行书式档案与电子档案双轨制。建立基层量化绩效考核机制,注重提升科室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资源的科学分配、工作事务的相互转承与监管事权的合理划分,减少基层“空转”。推行“派单式”执法,建立上下联动、区域互动的办案机制,完善业务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体系,提升执法实效性。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干部轮岗交流,为基层输送新鲜血液。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实施基层办公用房三年规划,力争两年内实现“基础建设标准化、执法办案现代化、监管手段信息化、监管服务规范化、队伍素质优良化”,为基层的同志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把基层建设进一步推向新阶段、迈上新台阶、达到新水平。

三、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商精神”,全面建设文化工商,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凝聚力量

以“讲忠诚、讲团结、创一流”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工商精神”,是全系统220名工商干部精神风貌的浓缩和升华,是激励我们迎接挑战、发愤图强、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工商精神”,有利于我们更新监管理念,有利于我们加快转变作风,有利于我们大力推进工作。我们要把它作为指导、谋划和检验我们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以此为引领力、推动力、创新力和战斗力,不断促进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篇10

当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已触及一系列深层因素。资本约束、结构改造,经营创新等等均已不再是年度报告中的装饰品,而是银行从业者实实在在的工作。商业银行开始实实在在树立并实践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开始实实在在地成为一家银行命运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同时,由单纯竞争走向竞争与合作,通过全方位合作、深层次合作提高银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以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增强银行业的竞争能力与发展能力,已经成为新一轮银行发展浪潮的大趋势。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也尤为紧迫,也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一直处于低层次替代性竞争的中小银行逐步走在一起,开始了新一轮良性互动的合作性竞争。昆明是云南的省会城市,保山则位于云南省西部,两地相距568公里,日前,两地的地方金融机构――昆明市商业银行与保山城信社,通过跨区域共享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开创了中小银行合作又一新途径。

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是银行电子化业务运行的基础平台,它对银行的意义相当于一个人的心脏。通过网络技术远程共享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使昆明市商业银行与保山城信社各自原有的客户都能使用自己的卡或折,到对方的营业网点办理存取款业务,且无需交纳手续费。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在目前各个银行系统各自为阵、“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下,这种合作模式显然具有革命性意义。一旦该业务模式推广开来,不仅使合作银行大大降低了科技成本,而且相当于使其的营业网点增加若干倍,以往网点较少的劣势可以得到有效改观,银行也可以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为客户服务上去,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这样的联合将使银行“事半功倍”,正如昆明市商业银行杨槐璋行长所说,“将来就可以腾出手来与国有银行比拼服务了。”

为什么两家银行愿意合用一个心脏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资本约束的问题。资本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本状况是影响银行业发展、科技投入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资本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资本约束软化现象普遍存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出台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逐步转向以资本管理为核心,以风险管理为手段,审慎经营,持续发展。其中,中小银行因本身规模以及银行员工成本、市场推广开支上升等因素,面临日益严格资本金监管环境,它们所承受的成本压力更大。因此,如何合理地改进资本分配,一直以来是中小银行积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日益严格的资本金监管带给银行的业务变化主要表现在:以往大量集中在房地产、IT系统以及营业网点的资本金逐渐释放出来,用于银行的产品研发、客户服务、中间业务。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中小银行通过共享IT系统来合理分配资本已经成为趋势。目前日本最大的系统中心已经同时支持12家银行的业务。从大的环境上看也是如此,随着科技发展,IT设施趋同于公用事业也是世界潮流所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共同的理念的变化催生了昆明市商业银行与保山城信社的合作。

有效路径之一:经营创新

有了合作的基础,还必须选择正确的合作的路径。昆明市商业银行和保山城信社在寻找合作路径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过去,企业的经营目标经常被表述为利润最大化,其中有一个重要缺陷,即没有考虑到资本成本及资本收益的要求。并且以损益表为基础的利润更多地反映企业的即期效益,而没有反映企业未来价值增长的能力。只有把企业价值和传统的会计利润区分开来,充分考虑资本成本等因素,确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才能真正地为股东创造财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由于触及体制问题的改革措施必定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露出效果,那么,中小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快速达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希望,只有寄托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建设上了。但是,建设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复杂工程,根据估算,一个普通的区域性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新建一套符合当前业务发展需要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按5~10个网点来计算需要投入的建设费用约为400万,其中:一次性投入的系统硬件投资约100万~150万元、软件开发费约200~300万元、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约30万~50万元。抛除科技力量较薄弱的因素不说,与自身规模相比,投入几百万上千万开发功能寿命仅3―5年的IT系统,毫无疑问是中小银行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资金都投入到系统建设上,中小银行赖以生存的产品和服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就很难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将对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由此,通过经营创新共建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成为像昆明市商业银行和保山城信社这样的中小银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之路。

昆明市商业银行与保山城信社同属于云南地方金融体系内的成员,其中,昆明市商业银行是在昆明市原有二十多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于1996年组建成立的,近年来发展迅速,建立了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和灵活的经营机制;拥有71个营业网点和较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在云南省金融界中有一定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保山城信社1989年成立,是保山市规模较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2003年末,为了满足客户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昆明市商业银行投入建设资金近5000万元开发了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昆明市商业银行拥有了超越传统服务重新设计金融产品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该行的竞争优势。保山城信社原有业务系统为单机业务处理系统,1997年投入运行,结算渠道不畅,信贷品种单一。对于昆明市商业银行来说,为了保有相对先进性和可扩展性,系统一方面必须预留一定空间,另一方面每年需投入维护费用约500万元,因此,如何利用闲置资源减轻维护负担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保山城信社来说,目前的IT系统已经不能适应金融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必须尽快进行彻底改造。

基本原理和具体流程

昆明市商业银行由于拥有一级银行法人的营业资质,是云南省惟一同时具有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同业拆借市场成员、财政部国债承销团成员、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债承销团成员、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债券结算行等多项

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因此在同业合作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近年来,该行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强同业交流与合作,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双方合作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此外,昆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基于Vision Banking Core/400基础,以银行大会计、综合柜员制为基本内容,以客户信息管理为基础,以账务处理为核心,数据集中管理,面向客户、面向交易、面向服务,其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在银行同业中都处于相对先进地位。该系统自身具备的几项技术特点为合作提供了基础。一是该系统上线后,一直运行稳定;二是它采用参数驱动及关系数据设计,在网点数量、规模上没有限制,只要增加硬件系统即可扩展规模;三是该系统支持“多分行”模式,易于维护、扩充,可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异地机构共享。此外,为了保证合作的安全性,昆商行还采取了四项防范措施,一是将双方业务置于同一系统的不同物理分区,不实现逻辑集中,因此确保双方的业务不出现交叉、数据不出现交叉;二是采用“专线专用”,确保网络信息传递的及时和安全;三是在数据传输时进行加密,防止双方各自的数据及信息出现失窃;四是对主机的操作权限进行严密控制,通过制度确保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得到落实和执行。

基于以上基础条件和准备措施,2005年8月,昆明市商业银行与保山城信社达成合作意向,保山城信社租用昆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平台参加全国大额支付系统业务。9月,技术准备完毕,租用系统开始试运行。11月14日,试运行成功,双方签定全面合作协议,相互承诺以通存通兑方式对方异地结算业务,并在法律法规允许或经监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开展信贷资产转让、票据以及银行卡等业务的深入合作。

帷幕初开

国内中小银行的发展历史只有10多年,机构网点数量现在和将来都无法与国有大商业银行相比,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走大摊子、高成本、低效率的发展道路。因此,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成本,追求价值的最大化,才应是中小银行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目标。要想在“成本付出最小”的同时达到“资源利用最大”,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在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全过程中切实转变理念,在各项工作中项项计较成本,时时挖掘资源。昆明市商业银行和保山信用社的合作充分证明,通过科学有效的合作,银行不仅不会丧失自身优势,反而改进了资本分配,在网点设置、物质开支上量力而为、物尽其用,将有限的资金投向目前银行最稀缺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和回报更多价值的客户资源上,从而获得新的盈利和发展机会。

首先,节约成本、利用资源的目的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一是昆明市商业银行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利用了闲置的系统资源,寻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保山城信社则节约了成本400多万元,包括一次性建设费用约400万及每年约30万至50万元的维护费用。二是两家区域性的银行机构跨越了地域屏障,将本行业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延伸对方城市,以昆明市商业银行现有71个营业网点和保山城信社现有6个营业网点计算,双方通过合作,各自节约的网点成本都非常可观。此外,双方共享的不仅是系统资源,也包括网点资源、人员资源和客户资源,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行业内的资源整合、成本节约。其次,提高了银行的联合竞争能力。一是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方便和更经济的服务。由于提高了资金清算、结算的效率,双方客户可以在异地办理业务,免除了过去发生异地业务时,要在不同银行间开户、转账或取现、存现的麻烦和成本。另外,由于系统可实时到账,缩短了客户资金的在途时间,提高了客户资金的使用率。二是为人民银行提供了更方便资金监控的渠道。由于双方的数据采集更为准确和快捷,为人民银行对跨行转账、大额交易的清算和监控提供了更方便的渠道。三是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由于规范了不同银行之间的接口信息,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资金流通手段,为银行的业务发展与创新开辟了新的空间,使地区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此外,为中小银行利用有限的营业网点资源及电子网络资源实现收益最大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正因为如此,双方的合作刚一迈步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自9月1日试运行截至11月10日,已办理异地储蓄通存通兑1310笔,金额达5569万元:两行“资金往来”约1亿元。保山信用社通过昆明市商业银行的全国大额支付系统办理的业务,自10月9日以来仅1个月,就达504笔,金额达2200万元。保山城信社的存款仅1个月增长了10%。

当然,因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的成熟度、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更新、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共享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的合作方式也存在种种问题和可能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管理,合作银行不但无法从中受益,反而会受损。

首先是信息控制的问题。一旦此银行内部的信息或资源在技术上存在被彼银行调用的可能,信息失控的风险就显而易见,比如客户资料、资金往来情况等等都有存在泄露的可能。

篇11

霍尼韦尔亚太区副总裁韩敬崇认为,此次合作可看作霍尼韦尔拓展中国北方高端地产市场的新标志。据了解,在国内地产界,霍尼韦尔智能家居系统首次大规模被采用始于深圳红树西岸项目;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安防系统供应商之一,霍尼韦尔曾先后为故宫博物院、西安兵马俑博物馆、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青藏铁路、南开大学等重要场所提供安防方案及产品。

签约仪式上,霍尼韦尔相关发言人针对霍尼韦尔产品在天津公馆项目中的具体应用作了――说明。据介绍,霍尼韦尔智能家居系统致力于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即将可视对讲、安全防范、信息家电控制、空调控制、地板采暖控制、灯光控制、窗帘控制、场景联动等多种功能一体化整合,以实现真正的智能家居功能:安全、舒适、便捷。

天津公馆此番采用的正是包括智能家居、安全防卫、消防报警等在内的霍尼韦尔一体化多功能产品系统。其中,智能家居采用的是霍尼韦尔家庭网关7700系列,这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据到场某专家称,就整套解决方案的完整性和应用技术的水准而言,在全球范围看也堪称顶级。

该楼盘项目的客户定位主要集中在高端商务人群,对于这一类“新知识财富阶层”的客户群体,他们不再要求豪宅必须是大户型、或者装修的奢华度,而是更看重实实在在的硬件品质与科技含量,也正符合目前国内智能家居高端定位的市场现实。

背景资料:霍尼韦尔安防(Honeywell Security)隶属于霍尼韦尔国际公司自动化控制集团(ACS),是世界最大及最富经验的电子保安系列产品和系统制造商之一,其产品及解决方案正保护着全球数百万的家庭、工厂、企业单位、商业机构、公用事业及政府机关等的安全。霍尼韦尔安防提供品质卓越的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控制、智能家居产品及功能完善的系统集成,确保全球工业的未来并令人们的商业环境、生活环境更加安全、舒适、高效。

霍尼韦尔的智能社区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在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中国首个及最大的顶级智能社区深圳红树西岸、华北首个全集成智能住宅天津赛顿中心、华东首个高度集成智能住宅杭州东方润园、位于中国科技精英聚集地北京中关村的The House以及天津公馆等高端智能家居项目,还有北京太平洋城、东方润景、上海汇宁花园、苏州中茵皇冠、广州五溪玉龙别墅等总线对讲类中高档住宅项目。在韩国、东南亚、中东等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美洲和欧洲,霍尼韦尔的智能社区产品也正被广泛采用。事实上,全球有超过一亿个家庭和五百多万幢大型建筑在使用霍尼韦尔的楼宇和住宅产品与技术。

安防百强揭晓 深圳半壁江山

(本刊讯)主题为“安防营销转型,渠道整合策略”的“中国安防精英年会暨中国安防产业百强企业CEO峰会”于本月18日在深圳锦江国际酒店召开,2007年中国安防产业百强企业也同时揭晓。

在2007年中国安防产业百强企业评选中,具有产业集聚优势的深圳占据了其中的46席,上榜企业数量在全国各省市中遥遥领先。公安部科技委员会主任李润森、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李连和出席揭榜仪式。

中国安防产业百强企业,由国际安防品牌实验室、中国公共安全研究院、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CPS网共同组织专家评选。此次以2006年度的营业收入为指标,以税务机关出具的营业额、营业税证明或独立第三方财务审计报告为依据。全国共有362家企业提交材料参与“比武”。通过对年产值、技术创新能力、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诚信经营、企业领导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并先后四批实地考察企业,评审委员会最终确定了杭州海康威视、深圳慧锐通、创维群欣等百强名单。

据主办方介绍,目前全国共有安防企业1.5万家左右,90%以上是民营企业,而百强企业是其中的佼佼者。入选的百强企业年产值“底线”为8000万元,最高的近8亿元。从产品结构看,监控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100家企业散布于18个省市,仅华南地区就有65家。

我国安防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壮大,众多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安防市场,对安防营销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实践。本土企业从无到有引入营销,从粗放型营销向精细型营销转变,安防企业的营销正向纵深发展,但什么样的营销模式适合目前安防市场?怎样整合营销渠道呢?这次论坛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旨在跟踪安防市场发展趋势,汇集业界专家与精英协同推进安防产业发展,优化安防营销渠道,促进市场规范和产业集群的建立,提升安防行业国内国际知名度,加快促进企业国际化步伐,引领安防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第十一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开幕

(本刊讯)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为指导单位,国家外国专家局和中国工程院为支持单位,信息产业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和“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于9月13日至15日分别在天津国展中心和天津大礼堂举行。

第十一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以“信息技术与智能城市”为主题,设立了六个主题展区: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和天津信息化、信息产业综合展区、智能城市建设展区、网络通信与现代信息服务业展区、电子制造和新材料展区、环渤海地区合作项目对接展区、IT人才交流展区,共设国际标准展位1300个,展览面积约2万5千平方米。使用国际展览中心二号馆A、B、C、D、E一二两层五个展厅。参展企业超过130家,参观观众达10万人次。

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推出了信息化与和谐发展高峰论坛,包括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国际智能建筑新技术及环渤海项目对接研讨会、环渤海港口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金卡工程与城市信息化6个主题论坛,论坛整体规模达1500人。

此次展会还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荷兰、塞内加尔、哥伦比亚、尼日利亚、阿联酋、沙特阿拉伯、越南、印度、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家海外买家到会采购。大会组委会举办“跨国买家采购洽谈会”,以构建跨国贸易桥梁,帮助企业进入跨国采购供应链为宗旨,最新采购需求和海外市场准入规则,并与国内优秀的整机设计公司、零部件企业、代工企业进行面对面的逆向采购交流,为国内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迈向国际市场提供广阔的商机。

第三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大会在深圳开幕

(本刊讯)9月21日,主题为“体验数字生活、引领城市未来”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暨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字城市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数字城市大会举行3天,数十个城市的200多家参展单位在会展中心集中展出我国近年来在“数字城市”的技术和应用上的最新进展。

其中,阵容庞大的“数字深圳”展团全方位地展现了深圳近年来在数字城市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大会还邀请了近百名国内外在信息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一系列高规格的论坛。为让市民及参观者亲身体验数字城市的神奇魅力,大会还专门组织了“规划、城管、公安”三条“数字城市体验专线”。

本刊作为特约媒体全程参与了此次数字城市大会,并同广大参会公司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入驻克拉玛依

(本刊讯)2007年9月11日,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应克拉玛依市汽车运输公司的邀请,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进行“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城市级密钥的安装工作。

克拉玛依市汽车运输公司总投资600万元建设公交智能IC卡电子收费系统,首期公交车IC卡投资220余万元,共有70台公交车;二期投入200万元扩展到出租、餐饮、超市等其他小额消费领域;第三期投入180万元在燃气、自来水、电、热力、公共场所实施IC卡刷卡消费。

克拉玛依中心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14.5万,城市公交信息化促进了高新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将带动出租、公用事业、商业、娱乐场所等其他小额消费领域信息化的建设。公交IC智能卡电子收费系统的实施将极大的提高城市的形象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CPU卡标准编制工作在京启动

(本刊讯)2007年9月20日,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组织《建设事业非接触式CPU卡COS技术要求》和《建设事业非接触式CPU卡芯片技术要求》标准参编单位在京召开第一次标准编写工作会议。

国家IC卡产品检测中心、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和哈尔滨一卡通公司作为特邀单位参编,与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芯成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捷德智能卡系统有限公司、深圳市德卡科技有限公司、雅斯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柯斯软件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恩智浦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深圳德诚信用咭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万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15家参编单位参加了会议。

两个标准的制订旨在提升CPU卡行业整体技术和应用水平,推动非接触式CPU卡在建设行业中的应用。会上,各参编单位纷纷表示,希望CPU卡COS标准的制订能够为今后建设行业CPU卡的应用带来新的契机,并能够使CPU卡健康有序的发展。

会议对非接触式CPU卡芯片规范、接触式CPU卡芯片规范、非接触式CPU卡兼容MI卡设计、非接触式CPU卡COS规范、兼容MI卡设计要求、复合电子钱包交易等内容进行了广泛而热烈地讨论,确定了两个标准的编写提纲,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内容,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将根据情况择日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

史智:可视对讲占据主导 智能家居期待爆发

日前,安居宝售前总工史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可视对讲与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史工认为目前的在国内的智能小区中,真正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可视对讲,智能家居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从经济角度考虑,现在的小区中,可视对讲是开发商必上的项目,而智能家居却是可选的。单做智能家居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智能家居不与可视对讲结合,每家每户又要增加一个数字终端,就造成了用户重复投入。例如同样集成短信报警这样一个功能,单独使用智能家居产品,每户家庭就都要加装一个拨号器,这样每户就多增加了几百元的成本。而联网可视对讲系统就只需要在整个小区加一个模块,成本平摊下来可能就只有几元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技术方面,现阶段很多小区都是先把可视对讲与智能家居的平台搭好,这样就拥有了智能家居的接口,然后业主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二次投入,非常简单、方便,这也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一种模式。单独的智能家居系统在小区中不能实现与管理中心的联动、处理与服务的功能。一旦用户防区报警,单一的智能家居产品只能把信息发送给用户,但不能再将信息传到管理中心从而实现联动处理的问题。而联网型的可视对讲及智能家居产品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报警信号传给管理中心,同时又可将信息发送给用户。实现了报警、联动、处理一条龙服务。此外,单一的智能家居产品还存在维护问题,目前智能家居厂家还没能形成系统的维护体系,一旦产品出现问题,由于目前市场还不够成熟,能够提供的可替换的零配件非常少,同时能够进行现场维护的技术人员也是相当少的。这也是目前智能家居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困扰。智能家居市场目前还没有达到爆发期,尚且需要一个成长过程,这需要我们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它的发展。

数智网

省略

数智网是由《数字社区&智能家居》杂志社专业团队鼎立打造的智能建筑信息门户网站。目前,数智网已发展成为框架完善、信息丰富、功能强大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数智网每日向业内人士提供众多的商业信息和推荐大量信用良好的资信企业,为中国的社区、家居智能化行业经济活动提供参考。由于独特的市场定位和深度的服务内容,网站的日访问量已达数万余人次并且保持稳定的增长,已成为商家沟通、学术交流、信息及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数智网新闻TOP5”的评选标准是:1.当月的新闻影响力最强;2.点击率最高;3.省略。

1.国内首座“零排放”建筑年底建成:此建筑为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中心大楼,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零排放”,即大楼所需的电能等能源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为零或接近零。大楼的电能是由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转换的,楼顶和窗户边的金属装饰材料、甚至大楼前草坪上的金属篱笆都是太阳能发电板;大楼前和楼顶上一大一小两个荷兰风车,就是风力发电设备。楼内的冷暖气则是由可再生能源地热提供。大楼还采用了建筑节能技术,比如外部大量使用隔热玻璃,既保证了楼内光线充分,白天不用开灯,又避免了室内热量流失过多。

2.麦当劳在韩国开展RFID自助订餐项目:世界上最大的快餐连锁店麦当劳和韩国电讯技术制造商SK Telecom联手开展一个RFID手机订餐的试点项目。该系统于近日在汉城首次亮相。这套系统名为“TouchOrder”。顾客将阅读器手机中,再将手机对准菜单上想要订的选项即可。菜单会自动传送给厨房,再通过手机扣除费用。当快餐准备好后,顾客会接收到一条文本信息提醒他们到柜台上取快餐。

篇12

2013年,资本管制日益严格、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推进、金融脱媒趋势愈加明显、银行同业间竞争日趋激烈,都将使银行经营环境更为严峻。中国式影子银行繁荣为中国金融业增加了创新的活力,但也成为中国银行业未来风险的渊薮和监管的重点。从经济环境看,中国经济未来10年面临两大主题:经济转型和老龄化,将在多方面重构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从而将会深刻改变中国的产业格局。同时互联网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银行的经营模式不得不随之改变。

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正在受到冲击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日渐突出。在分业管理与分业经营的制度背景下,资金储蓄者和资金短缺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而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行为就是金融脱媒。2012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延续和深化,对商业银行依靠传统存贷款增长的方式形成较大挑战。

息差收窄

2012年年末,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2386亿元,增长18.96%。与美欧银行业的普遍萎缩态势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增长令人鼓舞。然而,全行业息差收窄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朗。经过2012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两次调整的铺垫,2013年7月20日,央行宣布取消贷款利率的下限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

在过去储蓄率上升的过程中,整个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压抑,具体讲就是,给储户规定一个低利率,于是银行得以顺利将家庭部门储蓄向作为借贷者的国有经济部门转移。利率被人为地压低到自然利息率之下。过去银行体系资金成本的低廉源自制度,造就银行粗放式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

未来的经济转型和人口老龄化都将导致中国总储蓄率下降,从而抬升经济中自然利率水平。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去金融压抑的过程。如果逐步放松对金融要素价格管制(利率市场化),价格一定会呈现出追随经济中自然价格(影子价格)的趋势,故此银行负债成本存在刚性上升的压力。但银行是否能提高生息资产的回报水平,这取决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定价能力,即银行能否通过细分市场、细分客户并进行精细定价。中国的银行主要是靠抵押品和担保投放信用,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中依靠抵押品价格不断上升来实现信用的扩张,所以普遍缺乏风险甄别和定价能力。因此面对负债成本中长期上升的趋势,必然要承受息差收窄的阵痛。2012年年报显示,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有11家净息差下降(见表1)。

这一过程可能刚刚开始。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对资本使用效率的要求提高,商业银行将寻求更高的资产回报,从而在配置资本时更加谨慎。息差压力可能会促使银行将更多贷款投向之前不够重视的私人和消费领域,而减少对基建贷款的支持。未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加强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拓展盈利渠道将成为银行业的普遍共识。

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和资本充足率虚高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实现高速增长,仅2012年城商行资产规模增长率超过40%的就有18家。虽然经历了几次再融资热潮,但银行业的资本消耗实在惊人,资本充足率出现普遍下降。随着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2013年年初开始实行,银行表内资产扩张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本补充压力,依靠表内资产扩张的粗放经营方式已不可持续。

银监会公布的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核心资本充足率高达9.85%,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可能虚高。根据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截至2013年7月底,商业银行体系总资产144.7万亿元,对企业和居民部门传统信贷投放75.4万亿元,余下的资产若剔除掉储备资产(20.3万亿元)、对央行和政府的债权(6.9万亿元)、国外资产(2.9万亿元)以及其他资产(7万亿元),剩下的是银行通过“票据+非银”方式(同业资产)投放的信用,再加上表外资产部分,我们估计大约有19万亿元的资产低估了风险权重。

坏账的压力

2012年中国银行业不良率普遍上升,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率增加最为明显。真实的不良率可能比账面显现的要高得多。因为过剩产能的企业和政府平台通过债务滚动、展期以及弹性化的五级分类标准将呆账暂时掩盖起来;近年来迅猛膨胀的影子银行体系的抵押品和担保条件比正规信贷系统要低得多,一旦发生风险,都会以表内不良资产的形式呈现出来。经济下行和未来资产价格下行将带来巨大的坏账冲销压力(见表2)。

银行业表内表外统一管理模式普遍化

随着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利润空间面临金融市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巨大竞争,传统业务经营走入困境,商业银行开始在同业业务和资产负债表以外做文章,不断地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中国式影子银行”出现,可以说是利率管制和金融脱媒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这些银行影子业务的开展,大大提高了银行服务的质量和范围,创造了信用,弥补了资金缺口,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但以金融创新为特征的表内表外统一管理策略在导致银行资产流动性提高的同时,也要求银行敢于承担更多的风险,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也更高了。由于金融结构多元化、金融产品复杂化、银行头寸管理高度依赖于资金市场,特定事件冲击可能造成流动性风险的牵扯面更加广大。

流动性风险凸显

2013年6月底出现的银行间市场震动把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银行间市场利率价格狂飙,连续多日的股债齐跌,上证指数在6月24日大跌5.13%,至6月25日午盘更探至1849点。随即市场上展开了一次关于当前广义货币供给处于较高水平与资金偏紧之间矛盾原因的大讨论。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部分可能是部分银行基于利润考核,贷款冲动较大,信贷扩张较快,银行体系资金备付水平低,超额准备金率下降,造成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边际承受力下降,受资金供需变化的冲击较大。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大幅扩张,以短期资金特别是货币市场融资投向长期资产,通过期限错配赚钱的盈利模式使得流动性问题比较严重,容易出现大的现金流缺口。

影子银行:风险的渊薮和监管的重点

影子银行是金融脱媒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中国,影子银行指正规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实体或活动。总共包括五个类型,第一个是银信合作、集合信托计划、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理财计划。第二个是证券投资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化、对冲基金等等。第三个是各种支付性的,银行之外的各类支付、结算和清算便利。第四类是非银行贷款,有合法的非银行贷款也有不合法的非银行贷款。最后一类是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包括地下钱庄贷款、民间借贷等。

2001年以来,影子银行加速发展起来,特别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信托产品、民间借贷等发展迅猛。我国影子银行是在传统商业银行垄断向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过渡,从银行间接融资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过渡的中间产物,是中国版金融脱媒的重要表现形式。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需求疲软,我国外贸拉动变为内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来保就业,我国中央政府开启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大规模的配套设施建设紧随其后,相关产业融资缺口日益扩大,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但在资金的供给端: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由于受到严格监管(资本充足率、信贷额度以及贷存比限制等),使得其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是我国的直接融资渠道,股票、债券市场发展有限,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以上的融资需求。

在利率市场化和通胀压力下,社会对影子银行产品需求旺盛。2004年年初人民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贷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至1.7倍,但人民币存款利率只允许下浮不允许上浮。在近几年国内通胀的压力下,将我国长期以来大量存款的存量释放到金融市场中,寻找保值增值的途径。而影子银行创造的高收益产品成为存款的替代品。比如理财产品、信托、民间资金揽储、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等。出于对业绩高速增长的追求,银行日渐强化考核力度,为银行分支机构及基层员工提供了很强的激励,也促成了许多与影子银行相关的业务创新快速发展。

影子银行正向激励商业银行放贷行为。传统商业银行受到严格监管,信贷扩张倍数有限。通过与信托、证券、基金等开展跨界合作,如银信、银证、银基以及银银平台能够有效将表内业务表外化,绕开相关监管指标的限制。我国在分业监管的格局下,不同类型机构的监管主体不同,由此导致不同机构从事类似业务所受到的监管强度会有所差异,这给跨行业机构合作进行监管套利提供了空间,以“监管套利”进行金融创新是近期影子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

影子银行在过去几年经历了高速发展,包括银行与非银合作形成的表内债权和银行同业业务形成的表内债权两种类型。我们估计现在中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已经超过了贷款总规模的1/3。从新增量观察,典型的影子银行部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的新增量占2012年全社会融资总量的31%,而在2010年和2011年这个数据为16.9%和22.3%。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2012年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仅增长了10%的水平,但全社会融资总量却保持了23%的高速增长(见图1)。

绕开监管实现信用扩张

出于对利润的追求,银行通过表外化业务规避监管的限制,从而变相地提供信贷,实现信用扩张。这一过程银行起到中介作用的同时不必占有自身的资本金,也不必预提准备金,增加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贷款转化为投资。银行通过将资产在表内表外进行腾挪,绕过信贷规模限制,进行监管套利。同业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信贷转化为投资的主要代表,其本质与逆回购无异,是协议约定先买入,到期再按固定价格返售,实际是资金融出的过程。买入返售一般放在应收款项类投资,或可供出售类资产科目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配置范围,包括债券、票据、信贷资产、应收租赁款和信托受益权等,期限较短。与债券相比,买入返售更加灵活,且不用审批,也蕴含更高风险。

贷款变成同业资产。贴现票据买入返售,是开票行将票据权利卖给另一家银行获得贴现资金,并在票面到期日之前的某个日期重新将票据买回。一般来说,大中型商业银行作为开具承兑汇票的签发行,开具承兑汇票并不纳入信贷规模,然而一旦贴现,就要纳入信贷规模,属于表内业务,同时受到存贷比的限制。于是,一些股份制银行便和大行形成了“默契”,通过票据买入返售变同业业务帮大行削减信贷规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过桥银行,让其发行理财产品,该产品投向信托受益权或票据受益权,然后由该商业银行再以买入返售结构将理财产品买入,这就算同业资产。同业的风险权重只有25%,若直接对应信托受益权则是100%的风险权重。

贷款转化为表外资管业务。还有一种模式是过桥银行与券商签订一个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合同,把钱交给券商,券商再发一个集合理财计划“资金池”,再投信托受益权。商业银行再以买入返售结构买入过桥银行的同业定向资管业务合同的部分,这也属于同业资产。资金池规模庞大,但资金池内为何物并不披露,资金投向也不明确,这给了金融机构很大的自。在实际操作中“资金池”利用期限错配赚钱,以较低成本拆入短期同业资金,再投资于高收益高风险的长期资产上,获取超额收益。资金池内期限错配的产品在没有问题的时候“长投短融”可以持续下去;一旦某个环节因期限错配问题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市场就会出现骤然收缩,新资金跟不上,流动性风险就会爆发。

影子银行的风险

影子银行是社会融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缓解融资缺口、提升现代金融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率、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然而其缺乏监管而造成对经济的潜在负面作用也是巨大的。

期限错配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影子银行业务盈利主要依赖期限错配,由于相当多的理财产品期限较短,这意味着,存贷款金融机构资金头寸在满足存款兑付之外,又多了一个理财产品的到期兑付问题。由此,埋下了备付金不足以支付存款兑付和理财产品兑付双重需要的风险。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保留,银行想要通过货币市场机制,同时解决存款和理财产品双重兑付所引致的流动性不足,就更加困难。

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远不够充分和透明。如银行理财产品,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资金池”模式,但银行缺乏对“资金池”的充分披露,部分产品不明确资金的投向和比例,只是简单在合同上声明集资的资金将全部投资于合约所规定的投资品种,但投资者对于资金的具体投向、资产质量、期限错配情况、流动性风险以及产品净值等均不知情。

影子银行加大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我国影子银行的信贷投放的环节上,存在以下风险:第一,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率与实际企业经营回报不一致导致的风险。第二,信贷的创新业务由于融资链条拉长、参与方增多,信用风险把控难度更大,且个案风险更容易向全体系传导。第三,投资者隐性担保与刚性兑付问题。如附带有银行隐性担保的理财产品、附带政府隐性担保的政信合作,都凸显了交易合同法律层面的风险分配。与参与方对风险的心理认定和实际承担的背离,或是含糊不清的,必将影响此类业务的长久健康发展。

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效力。经过影子银行信用放大之后,产生的资产总额是基础资产好多倍,理论上其创造的流动性可以无限放大。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使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的作用降低。如:存款准备金制度作用于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但在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下,这些资金从银行流向金融市场,绕开存款准备金的约束;再贴现是在传统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采用的,影子银行大力发展下,传统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得到很大的流动性支持,从而可以规避中央银行的监管;公开市场操作,在影子银行的高收益产品下,得不到金融市场认购的积极响应。

2013年4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延续了地方债务“降旧控新”的宗旨,同时要求监管部门和银行建立起“全口径的融资平台负债统计制度”,涵盖了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计划和理财产品等多项内容。我们看到银监会在引导表外信贷项目的显性化,挤压监管套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主动适应更严格的监管标准,严控“资产池”理财业务规模,对既有的“资产池”理财业务,也应管控好期限错配限额。

深化转型应对金融脱媒

如果说2012年银行对于改革感受还没有那么深的话,目前银行已经到了不改革就会成为恐龙灭亡的境地,谁觉醒得慢,谁就会掉队。以往作为政府宠儿的金融业,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脱媒不断演进和互联网金融袭来的现状下,必须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一是转变发展理念,突破传统银行依靠外延扩张、依赖存贷利差的经营模式,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中寻找市场机会,更加强化服务功能,强化以客户为中心,在不断开发服务功能的过程中赢得发展。二是转变管理体制,新的金融市场发展格局需要银行业提供全能的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银行要从体制上、机制上进行创新,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做到线条清晰、组织有序、服务专业。三是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实施客户导向战略,从跨市场的组合拓展视野,以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把握市场细分带来的机会,开发多样化产品,适应买方市场的金融市场格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新的金融市场发展格局和新的发展方式要求银行要以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技术,不断支撑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控、补偿等方面不断创新,全面提高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有效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较为清晰,即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增强产业创新和竞争力,提升效率,实现集约化发展。金融行业作为配置资金资源的核心环节,应当在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找准转型定位

银发时代已经来临。我国已经是老龄化国家,老龄产业或迎来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到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亿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4亿人,占总人口的14.3%,比2011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人口1.27亿人,占总人口的9.4%,比2011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老龄化”评判标准,60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了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7%,自2004年起我国已经成为老龄化国家。据预测,在较长时期内,老龄人口占比将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2030年前后,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预计增至4亿左右,204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顶峰。面对银发时代来袭,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缺口巨大。中国目前每1000人拥有的医生和护理床位数不到2个;但是在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这一数字高达14个。中国家庭的保障型保险不到家庭总资产10%,而西方国家这一数字是30%~40%。银发时代将迎来养老产业的大发展,并引致医疗、家庭护理和金融体系(保险和资产证券化)的重新设计。满足老年人金融理财需求的产品,包括老年储蓄、投资理财产品、倒按揭等金融产品,寿险、长期护理险等保险产品,寿险产品的证券化产权产品,老年融资产品等将应运而生。

新型城镇化引领需求结构变化。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将继续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挑战。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然而,这仅仅是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的中期阶段。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上,这意味着还将有数亿人口陆续离开繁衍生息的农村土地,走向城镇生活。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一方面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带来的是产业结构的变迁。城镇化进程对于产业的带动存在明显顺序,整体呈现“先硬体、后软体”的规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主要是交通(铁路、公路等)、建筑(住宅、厂房)等方面的建设,拉动周期性行业板块包括机械、建材、钢铁、煤炭。这个阶段中国应该已经进入尾声。二是城市硬件设施的配套阶段,主要是电力、电信通讯、医院的建设,带动的行业对应电力设备、通信设备、医疗器械,同时也涉及建筑完工后的节能配套,包括余热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等。三是居民聚集之后的软件提升阶段,主要是商业服务、休闲娱乐、城市和家庭美化、交通出行便捷的配套,拉动的行业对应商贸零售、品牌服装、软件与传媒、农产品深加工、城市园林、家纺、智能交通。这对金融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多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基于目前的金融结构和金融体制的约束,如何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手段满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二是过去重点围绕大机构、大城市的金融体系要更多向满足小城镇发展、小微金融发展的金融需求倾斜。

产业格局的改变。未来我国将从经济增加值快速增长转向经济附加值的快速增长,经济对重资产部门(重化工和房地产)依赖性显著减低,轻资产部门(轻工业和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动力。随着青壮劳动力供给会出现净减少,会自然刺激替代劳力的精密机器的增加,以提升生产率,消化工资成本的上升,柔性制造、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生产(3D打印)的概念会逐步在工业部门普及,精密设备和新型材料的制造部门将获得快速成长的机会。更高的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口结构的边际消费倾向提升为居民的需求充分释放提供了前提条件,新兴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形态则将推动消费不断升级。

创新盈利模式提升竞争力

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倒逼下,银行危机感日益强烈,这也加大了银行克服阻力、启动改革的决心。民生银行提出了“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的战略定位,并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在民营企业贷款、私人银行业务和产业链金融上取得不错成绩。2012年年末,民生银行有余额民营企业贷款客户数达到13680户,一般贷款余额达到5375.05亿元,分别占对公贷款客户数的85.05%和贷款余额的61.57%,事业部模式、管家式服务、专业化和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成为民生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2年,民生银行私人银行“财富成长风暴”全面启动,致力于为高端客户提供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全面金融服务,获得了快速增长,到2012年末,民生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达到9389户,管理金融资产达到1281.70亿元。同时,民生银行先后在石材、海洋渔业、茶叶、白酒、乳业、牛羊肉等特色行业领域进行全产业链的深度开发,为这些产业链条上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全面打造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品牌。在整个中国银行业中,民生银行的这种做法尚属首次,而其背后的最大原因在于,利用专营机构的优势,通过“商行+投行”的产品组合打通整个产业链条。借此,民生银行不但能抓住产业链上的核心大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开拓了上下游的小微企业客户群。

兴业银行打造出整合同业金融服务资源的平台,获得了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兴业银行发现了中国银行层次的差异性,通过科技输出,构建了一个将各小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接入其IT清算系统,以实现柜面互通等业务功能的银银平台。根据兴业银行2012年年报数据,银银平台上线客户318家;柜面互通合作银行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联网上线银行157家,连结网点超过2万个,期内累计办理银银平台结算926.76万笔,同比增长53.72%,累计结算金额突破1万亿元。兴业银行通过吸收利率较低的短期同业负债,放出期限略长,利率较高的同业资产,来赚取其中的差价,即“借短配长”。相对于存贷款业务,兴业同业业务不受存贷比的约束,不需缴纳存款准备金,没有拨备覆盖率指标,且不受拨贷比束缚,同业风险资产权重仅按20%至25%计入,消耗核心资本金率较少。2012年兴业总资产比年初增长34.96%,2011年比2010年总资产增长30%,2010年较2009年增长38%,这么快的资产增长率,就是源于兴业银行的同业资产巨额增长。

发展互联网金融应对支付脱媒

我国银行业长久以来一直存在重视“对公”,忽视“对私”的业务倾向,由于日常居民生活中的支付结算或缴费等业务的非利息利润少,导致商业银行往往忽视这些业务的重要程度。正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客户服务上的这种“歧视”导致了对公民个人业务发展在前些年一度出现缓慢,给第三方支付行业提供了良机。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猛,近年来市场规模、用户数量和成交金额与日俱增。根据赛迪顾问《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2012年底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第三方支付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已经由刚开始的仅仅是网上支付发展到了线下支付、转账还款、基金保险、缴费充值等更多金融领域的业务。这被传统看来是商业银行经营的范围现在正快速的被第三方支付公司拉拢过去,导致商业银行作为信贷中介托媒之后又面临支付托媒的境遇(见表3)。

支付脱媒凸显的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在冲击着银行业的传统业态,最直接的结果将是消弱银行传统业务在现代金融业竞争中的作用,进而对银行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做好银行传统业务和服务的同时,如何实现传统的金融业态与新的金融业态对接,事关整个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于传统业务,网上金融服务对银行的严峻挑战之一,就是客户的忠诚度低,因为客户变更银行基本没有成本。因此,如何提供更安全、更便利、更快捷的服务,给客户更好的服务体验,提高客户的粘合度,是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竞争中能否胜出的关键。此外,非金融支付机构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在行业的拓展细分、为客户衍生需求提供解决方案以及支付技术的现代化上,其创新能力银行都难以与其项背。例如“余额宝”成功跨界,仅用一个月时间,资产规模就超过了100亿元,给银行以震惊。对于银行机构来说,与非金融支付机构合作,利用其高成长性和创新性,推出更多贴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拓展更多的行业和平台客户,也是银行寻求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另外,社交和移动技术正在对人们的生活社交方式和消费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金融机构能否带来在任何网点、任何终端设备上的无缝体验决定了客户的取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网上银行市场规模不断上升,2013年3月达到291.6万亿元。在信息革命的影响下,移动支付潜力巨大,如果银行能够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就会面临非常广阔的市场。

加快国际化步伐推动实体经济走出去

中国对外投资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根据公开数据,2012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在全球跨国并购下跌41%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实现海外并购370多亿美元,增长7.8%。然而,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第一,投资存量相对较低,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相当于美国的8%,英国的21%,占全球存量的比重仅为1.7%,位居世界第13位。第二,投资侧重点失衡,中国企业与成熟的跨国公司相比,大多数仍旧处于中低端行业,科技含量低,存在技术引进瓶颈。第三,缺乏融资支持,缺少信用担保。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遇到的第一道难关就是资金不足,包括企业自身的资金问题和融资方面的困难,致使其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心有余而力不足。第四,存在投资恶性竞争,企业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缺乏统筹考虑和全局思维,在同一市场上互相竞争,往往导致外方渔翁得利。第五,信息不对称,由于缺少全方位的金融信息服务,如投资环境调研分析、海外法律服务、财务服务和税务服务等多方面内容,企业面临着各类政治与经济风险。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银行业市场就已成为国际市场,但受国内制度的特色规定,实际上,银行业市场国际化程度并不高。这对于要加入国际竞争的中国银行业来说,不能不说是“遗憾”。面对实体经济不断走出去的现实,如何建立中国银行业的国际操作团队,为中资企业提供包括海外融资、现金集中管理、大宗商品交易、投行以及市场风险管理等多元化的跨境金融服务,将有力推动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中资企业在海外的惨重损失证明了缺乏中资金融机构服务的中资企业在抵御国际风险方面有着严重缺陷。此外,人民币国际化也将为中国银行业带来重大机遇。自2009年央行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跨境使用的频率迅速增加,以香港为中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也快速发展。未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境外人民币存贷款、结算、托管等业务需求势必快速增长,为中国银行业带来新机遇。

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