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项目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18 09:31: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音乐项目式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音乐项目式教学

篇1

现阶段的教育行业所包含的教育内容十分广泛,艺术类的教育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高校的音乐教学实践内容是艺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来更好的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实际运用,因此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理论知识的深化。在艺术类专业教育中,艺术实践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学习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课程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因此在高校的必修课程中,实践环节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阶段高校艺术专业教育水平快速的发展,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到高校的专业课教育中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育行业的人员探索下,项目驱动教学已经成为日常学科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个环节已经被许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且提高的重视程度,正在采取积极的态度对项目驱动教学进行实施。本文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经验,对项目驱动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究。

1.项目教学法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

项目驱动教学的内容就是要以已经确定好的项目大纲为中心来对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设计,设计好了教学任务后再进行落实。项目驱动教学的特点就是应用该方式的教学内容目标导向性很强,并且具有一定的效果应用性。大部分的音乐教育专业只是照搬传统音乐教育的模式,并没有考虑到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此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特色性不明显,如果高校想要改变这一现况,就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探究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大部分院校的音乐专业,大都采用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方法,以此为基础来找出符合院校情况的教学方式。

2.项目驱动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项目驱动教学有利于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来提升自己的舞台表现力以及演绎感染力,还可以在一定的范畴中得到社会对自己专业水平的认可,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自己音乐各个方面的能力以及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主动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项目驱动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项目驱动教学实施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舞台进行完善,在高校的音乐专业中,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能是评定该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部分,项目驱动教学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经过参加这些舞台演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舞台演出技巧,丰富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舞台形象进行更加完善的塑造。项目驱动教学对于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项目驱动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宣传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表现能力以及领导能力,这样可以培养出来更多的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的环境,项目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今后的职业有更加清晰的规划,并且还可以积累一定的表演经验,这样可以为以后离开校园融入社会打下基础。项目驱动教学在培养学生个人品质方面还有一定的作用。项目驱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进取心理,在实际项目中,学生可以更多的接触社会,通过深入实际音乐表演中来对社会的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了解社会对于音乐艺术的需求,学生的心理会出现紧迫感,这样的心态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用心的去学习专业知识,这样在步入社会后才会有竞争力。项目驱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教师可以在项目驱动教学中向学生传输爱国主义的理念,通过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性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让学生有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还有利于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德,项目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与同学之间的联系加强,可以有效的增强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项目驱动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校内以及校外两种,在校内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是指学生的学习时,由院校举办的各种专业赛事以及各种音乐会、专业汇报演出、艺术节等。除了由学校组织的项目,学生还可以自发组织综艺形式的音乐晚会,通过参加这些校内活动,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的技能展现出来,还可以得到技能锻炼。而校外项目驱动教学为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外进行演出,演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义务演出或者公益演出,可以组织学生去乡下的小学进行扶贫教育活动,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奉献社会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除了下乡演出活动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寒假以及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去各个中小学、艺术馆、少年宫这样的教育文化单位来参与相关的文艺演出活动、教学辅导或者音乐培训活动。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到民间采风,对民间音乐进行观摩也是很有帮助的,有利于学生对于不同类型音乐的学习。项目驱动教学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来分开组织学生。将院校里的非毕业年级学生和毕业年级学生进行区分式的教学,毕业生的项目驱动教学以毕业实习以及毕业汇报表演为主,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应届毕业生将在校所学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而非毕业年级的项目驱动教学主要是通过各种赛事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增强教学活动的能动性。项目驱动教学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环节,想要使项目驱动教学方式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把握好这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驱动教学计划。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与实际接轨是十分重要的,处理好专业理论课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施要建立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项目驱动教学不可以喧宾夺主。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时要注意结合培养学生的目标,这样建立出来的项目驱动教学体系是科学合理的,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以及基础文化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来组织项目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的具体内容因地制宜,但是种类形式多样。项目驱动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可以确保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专业技能得到实际的锻炼。第二个环节是要对教师的管理作用以及指导作用进行强化。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项目应用教育贯穿了整个大学生活,对于不同的年级来说,其项目驱动教育的内容以及要求都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团队要在项目驱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以及启发,并且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的延伸。在项目驱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代表要保证参与项目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在项目驱动教学中发生意外,因此在一次项目驱动教学结束后,教师都应该对此次教学的进行状况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重点的总结,并且建立完善的评估原则,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第三个环节是在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时要提前给学生们做好思想工作,这样可以保证项目驱动教学顺利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有不良的思想趋势,因为在项目进行中,社会里的实用思想以及拜金主义会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错误的引导,因此在开始项目驱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让学生树立好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社会观念,这样会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4.总结

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经济文化水平也日益提升,人们对音乐专业的认识也更加的全面。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音乐艺术的存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形成了音乐文化多层次、全方面的发展状况,这种社会现状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高校音乐教育创建了新课题。通过对项目驱动教学实施情况的分析,发现音乐专业的教育应当与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相结合,并且要注意完善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使教育体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在今后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应该讲项目驱动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更好的在高校音乐专业中实施,由此来提升学生研究音乐、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来将理论与实际表演相结合,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合理的应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从而推动我国音乐艺术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

篇2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钢琴课教学还不甚成熟。教学形式多样,有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对于以钢琴集体课形式教学的高校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目前普通高校钢琴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不足之处,从而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1.钢琴教学情况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的参观了解以及对西安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几所全国较早开设普通高校钢琴集体课的院校的了解。每年新生入学报名参加钢琴集体课的人数都很多,但是学校师资有限,报名者需要参加考核方能进入该课程的学习。像清华大学就是通过音乐技能考核,选择报名的新生。这样就会出现有过钢琴技能训练或是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就有机会参加钢琴集体课程班,而一部分对钢琴有着极大兴趣的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机会往往也会与他们失之交臂。就清华大学一学期为例,管乐队、弦乐队、声乐队活动都在十次以上,而钢琴实践仅搞了一次内部的观摩学习。这些团队或是同其它国内甚至国外院校交流、或是参加大学生合唱节、大学生管弦乐大赛等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又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使团队走上了良险发展的道路。

2.用多元化的课程内容来确保课程设置的执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保障

2.1教学时注意把握钢琴集体课内容结构的多元化。上述我们讲到钢琴集体课是一种集钢琴演奏基本技巧、识谱训练、基本乐理知识、节奏、视奏、移调、转调、即兴、创造于一体的综合课;上课时一定要把握这种课的多元性,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一般情况下,授课内容基本结构为:关联性基础知识的讲解、节奏视奏练习、即兴训练、创造性练习等。这将是钢琴教学改革的重点、基础,它将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与否。

2.2传统小课注意课程内容结构的多元化。长期以来,钢琴教学只注意了钢琴弹奏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目标———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多年来,有80%的师范毕业生不会钢琴即兴伴奏,更不会弹唱。因此在传统的钢琴小课教学中要打破原有的模式,注意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把钢琴教学有意地转向到服务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为培养学生综合的音乐教育能力打下基础。但弹唱能力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这个问题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我看来,学生不能弹唱关键在:第一,弹唱意识培养的匮乏;第二,弹唱技能的训练被忽略。解决方法可以是,通过正规儿歌乐谱的伴奏,使学生掌握弹唱的基本功,积累一定的伴奏经验。这样促使学生背记许多的儿歌,为走上工作岗位作铺垫。

2.3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中实现钢琴学科实用性教学的多元化。首先,钢琴即兴伴奏是建立在钢琴弹奏基础之上的实用性学科,教学时应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弹奏基础,注意到钢琴学科学习的延续性,因材施教,着重解决好钢琴弹奏———钢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三者的关系问题。其次,钢琴伴奏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基础理论如乐理、和声、欣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因围绕着学科的特点,确实把握好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成功。再者,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具有自身规律的独立学科,教学中既要把握其理论体系又要注意其实用性。把钢琴即兴伴奏理论、中小学音乐课歌曲伴奏编配、小品编配等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分阶段、分层次把好教学关,确保每位学生掌握好学科基础知识。

2.4钢琴教学活动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内容多元化。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活动有别于其他专业的钢琴教学活动,在课程设置上作为学科基础而设置的,因此,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弹奏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做到技巧训练观念先行,掌握理论注重实际演练。有计划地将音乐史中不同时期代表作曲家的钢琴作品系统地介绍给学生,为学生的音乐文化积累提供资源保障;定期举办各种演奏会、观摩各类音乐会,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宗励.谈高师音乐类成教开设数码钢琴集体课[J].中国成人教育.2006(07)

[2]黄忠昭.高师钢琴大、小课相结合的教学理论探索[J].艺术百家.2006(03)

[3]马晓鹃.成人教育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 2006(03)

篇3

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综合性艺术教育思潮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一种主流,人们在重视综合艺术教育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基础教育阶段。这个阶段正是孩子身体成长、智力形成、习惯养成、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对这一阶段的孩子全面实施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进行艺术课程的整合,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心智与技能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综合艺术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基于课程综合化时代的呼唤,近几年来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大胆调整了课程结构

从幼儿园至中小学阶段的艺术课程都“由点及面”地进行课程整合,开展综合的艺术教学,教学上采取以音乐、美术等学科为主体的综合课程模式,积累该种模式的综合艺术教学的丰富经验、有效的教学方法、资源利用方式和评价方式,以此促进艺术课程原有教学方式的变革,探究基础教育阶段整合后艺术课程的实践模式和具体操作策略,进一步以此为突破口转变原有艺术课程教学的常规,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艺术类教师教学与科研素质,并最终带动学校综合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1.就基础教育阶段中幼儿园艺术课程整合的建构而言,笔者通过定期对杭州市区内部分幼儿园的综合艺术课程教学实践进行调查、收集、分析、归纳幼儿园艺术课程整合的建构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教学目标的制订,以培养实践经验能力为主而非以理论分析能力和公共表演能力为主。制订的依据在于艺术教育的价值主要不是为了让人们了解艺术知识,而是为了让人们获得艺术美,包括感受美、认识美、参与美、创造美、传播美、享受美、评价美。此外,艺术教育还可以给受教育者快乐感,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导理念是为人服务。(2)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包括六大方面:感受、认知、体验、想象、表达、创作。(3)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囊括聆听体验、联觉培养、体态律动、声势练习、内心歌唱、音乐读写、即兴创作等。(4)教学课程设置上可以采用两种类型,一种是分别以音乐、美术为主体的综合课程,譬如幼儿音乐感能训练课又或是幼儿联觉培养训练课;另一种是设置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课程。(5)教学评估应以学生感受与表达艺术情感的能力和人文艺术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标准,应在于以经验性的艺术理解能力的评估标准,而不是在于对艺术知识的掌握和公共表演技能的评估标准。

2.就中小学阶段艺术课程的整合而言,综合艺术教学的开展首先应根据小学阶段低年级、高年级、初中三个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制订完整的教学大纲,其中包括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的设计。小学低年级段的教学设计着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觉能力,并且通过他们喜欢的游戏、童话、诗歌等载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在培养良好的听、唱习惯的同时,提升艺术表演能力,开阔艺术视野。相比于它们的特点,小学高年级段的教学设计无论在对音乐知识和艺术技能的要求上都更进一步,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以及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感悟能力,如,剪纸艺术、音乐、舞蹈、文学以及学生对音乐或歌词的自主创作,都继承了“由点及面”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地将学生导入艺术的殿堂。初中年级段强调艺术要素的把握和文化历史传统的共鸣,着重提升编创及抽象能力的运用。因此,可以说基础教育阶段综合艺术课程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这是艺术课程教育所追寻的,不仅追求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素养的综合提升,还包括学生完整人格和健全心理的养成。

二、探索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1)通过音乐综合其他学科,在保持各门学科本身特征的同时,有利于教学“由点及面”地展开。(2)改变枯燥的音乐和艺术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为主题性的教学,把学科知识和技能渗透到各类真实主题之中,保证了学习过程“由浅入深”的逻辑体系,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不但有计划地学习到了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能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从更广泛的视角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包括艺术、人文和科学的素养。(3)教学还应该考虑到学校艺术教师的音乐和美术的学科背景,使综合和学科特色得到巧妙结合,使之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艺术课程整合的实施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譬如:(1)对话式教学法。它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平等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课堂对话,可以真正发现新的事物、想法,寻求师生教学中的共同意义。在颇多优秀的综合艺术活动的课例中,几乎每一个活动主题都渗透着对问题的交流、讨论,彼此的沟通和倾听。对话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体验,使教学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2)想象与生成式教学法。它指教师给学生机会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需要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提出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把握时机,即兴地展开教学,这是艺术课程整合后的一大特色。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调动了主动性,才能够真正使教学立足于学生本身,立足于学生的所思所想。(3)合作与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一直是我们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通过小组的合作、支持、沟通和交流,把他们从单一的个人活动中解放出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通过与同伴、成人、周围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交融,获得良好的发展。(4)体验与表现式教学。体验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提出了以“感受、经历”为指向的学习形式及有关的学习内容,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的学习方式。

正是在艺术课程整合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考查艺术教育本身只有在完整的、实践性的艺术活动中才能够让学生感知、欣赏、表现和反思艺术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模仿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简单的获得、保护和再现,而是成为一个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获取并建构新的知识,从而提升综合艺术能力与素养,具体在实践教学中观察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譬如表现在:(1)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综合艺术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热情得到根本的转变,学生会变得乐于学习艺术课程,并乐于接受各种美好的艺术形式,积极主动参与到艺术教育活动中。整合后的艺术课程成了一个开发、对话、互动的过程,而学生自然沉醉其中,艺术学习能力在量变中得到积累。(2)艺术课程整合的教学思路在于不把艺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摆在独一无二的地位,而是把艺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综合到更广阔的艺术能力培养的层面上,我们力求学生不仅学会综合利用音乐、美术、戏剧和舞蹈等艺术知识和技能,还能真实地亲近艺术、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感受艺术的魅力,懂得通过自己的体验表达和创造个性化的用艺术的手段来表现生活和环境,并且真正走入对艺术的审美过程,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成为对自身情感表达、人生思考、理想追求的有效方式,获得人格和个性的陶冶和提升。

长久以来,艺术教育的很多功能都被忽略,通过实践探索,赋予艺术教育以更丰富的内涵,它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应是一个关照学生个性价值和感性价值,关心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并最终达成认识和情感互补、艺术与人性发展的统一体。

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整合方案的开发和运用是我们对艺术教育综合性发展的一种尝试,在这里我们传递了一种信息,即艺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造就的,而是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对艺术课程教学整合实践的探索,开发基础教育阶段综合艺术教育模式,以提升学生在艺术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实践参与能力,以致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最终达成艺术和人性的共同发展,这是我们探究艺术课程整合化的原始初衷。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曹理,缪裴言.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曹理.音乐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陈燮君,黄玉峰.现代教师读本:艺术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5]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6]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篇4

Abstract:Spark is sport,play,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abbreviation,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merican spark curriculum system of a part of the application to the domestic preschool physical teaching,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new course are the fresh blood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may bring the beat all effect.Study this course gives children the effect is still good,we can also be developed in other projects later.Spark courses to promote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ction and cognitive ability,but also in the music atmosphere can also train musicality and rhythm.

Key words:spark;spark course;spark teaching

前言:美国spark课程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美国青少年体质下降,肥胖率增加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而当前我国也是处在这样一个状况下,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肥胖率近视率不断上升,这和美国当时的背景是一样的,所以研究Spark课程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Spark课程的来源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会介绍美国spark课程产生的背景,而且大家的介绍都一样,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具体代表人物是谁,主要把背景介绍一下,美国当时处在青少年体质下降、肥胖率上升这样一个情况下,1989年6月,一个研究小组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获得了一笔研究经费,开始改革、实施和评价小学的体育教学。该研究小组从当时已经比较普遍的学生肥胖问题入手,提出通过运动、玩耍和积极休息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致力于促进学生终身健康的科学研究。这个研究项目就是SPARK项目(The Sports,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Programs,SPARK,体育、娱乐和康乐活动的儿童节目)。1993年该项目被授予彼得・维尔森和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官员荣誉奖”(Governors Commendation Award)并成为美国联邦教育部建议推广的示范项目,到目前为止,有22个州的3500多所学校参与了该项目,并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二、Spark课程理念

Spark课程是在音乐的环境中带动儿童运动,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在游戏中让学生发展能力。我用折返跑锻炼孩子们的反应能力,从而为以后乒乓球技术对反应的要求服务,折返跑(孩子采用一来一回两次)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用大音响放音乐,音乐是美国的一段音乐,中间有几个特别不一样的声音提醒,孩子跑到哪里是跟着音乐的节奏来的,开始时我带着他们跑,因为他们听不懂音乐,后来经过一学期的锻炼和学习,有个别孩子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了,大多数孩子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在Spark教学中,利用不同元素来引导孩子们。如接力小乒乓游戏中,每个关口都设有不同的任务,接力的人要记住自己的任务,然后在指定的位置完成自己的任务(包括完成的次数和质量,要求他们自己监督和相互监督),从而促进他们姿势的发展以及懂得责任和义务,进行隐性德育的教育。

三、Spark课程目标

徐世强在文章中对Spark课程的目标做了归类,这是我在幼儿中应用的一些目标(1)明确自己在体育活动计划中的责任;(2)学会基本的运动安全防护;(3)学习避免长时间静坐的方法(如减少打电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在乒乓球教学中,经常给他们灌输乒乓球运动可以预防并减少视力,然而过度的看电视和玩游戏会导致视力下降,这样的话以后就不能看清楚漂亮的妈妈和美丽的风景,这样潜移默化的教导希望可以减少孩子们的久坐行为。

在孩子乒乓球接力赛中,问大家乒乓球像什么东西,引导大家乒乓球就跟鸡蛋一样,那么我们的接力赛也是护蛋赛,保护鸡蛋不落下是他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要求孩子们在接力过程中,既要注意速度也要确保乒乓球在你接力的区域不要掉在地上,保护乒乓球是你们的责任,慢慢的潜移默化的提醒大家责任的重要性。

四、Spark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多元性,评价方法多元性。在我的课程中,我不会跟孩子们说考试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压力,我会效仿美国的课程,采用健身三卡,这些卡片也只是作为记录孩子们成长的过程。1、数据卡,在平时的学习或者是测试中,孩子测得的数据自己保存,如拍乒乓球,今天拍了多少个自己记录,这可以关注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觉权利,同时可以建立学生健康的攀比心理,和自己竞争。2、健身卡,活动可以自己设计,同时家长可以参与进来,以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分工方式进行。3、游戏卡,学生可自我创编游戏,并且通过申请通过后,让创编的游戏进课堂,在课堂中,创编的游戏有创编者自己组织和领导,通过这样一些趣味三卡,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以及领导力。当然健身卡和游戏卡的效果不太理想,孩子太小这些可能适用于小学中。

结论:从spark课程理念、内容、标准、目标、培训、等等各方面的研究都有,特别是把它和阳光运动的有效贴合,顺应时代的发展,它的发展前景很好,而且上海部分小学和幼儿园现在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而且也有高校应用spark课程模式教学,取得的效果较明显,比传统的教学效果更好,不过只在乒乓球项目上,项目比较局限,其他项目的老师专家可以通过spark课程的学习,利用学校的资源,开发新教材,开发新内容,使spark课程在我国的内容丰富起来,为学校体育服务,这会给我国传统的三段式四段式教学增加新鲜的血液,增添新的内容。经检验Spark课程在我国还是有应用价值的,但是就是应用的较少,我们可以将此课程应用到新的项目中,以丰富Spark课程。

参考文献:

[1]翁炀晖.spark课程在高校乒乓球公选课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06-06

[2]汪晓赞、季浏等.美国spark课程的教师培训[J].体育学刊,2010,06-28

篇5

音乐教育系统作为一个生态学上无生命特征的系统个体,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其教书育人的功能的。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作为音乐教学行为执行者的教师、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教师的持续发展除了与自身发展的能力有关外,还要正确定位教师发展的目标,完善教师持续发展的激励制度环境,激发和保障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还要加强基础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使音乐教育在和谐的生态环境中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一、遵循“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音乐教育系统作为一个生态学上无生命特征的系统个体,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其教书育人功能的。音乐教育生存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作为音乐教学行为执行者的教师。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教师的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教师生态系统中,教师的数量、质量、梯队结构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因子。因此,教师生态系统中这三个结构中任何一个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应摆脱“限制因子”①的束缚,调整师资队伍,调动岗位教师的积极性,使其达到最优化,并改革培养师资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耐度定律”是1911年谢尔福德(Shelford)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生物能够出现,并且成功地生存下来,必然要依赖一种复杂的条件全盘地存在。如果其中任何一项因子的性质加以改变,或将其含量予以增减,使其量达到生物耐力的界限之外,就会使一种生物消灭或绝种。

音乐教育中个体生态的承受力和耐受度都有一定的范围。“过”和“不及”都会对个体生态产生不利的影响。音乐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个体、群体和生态系统自身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这个上、下限范围之内,音乐教育生态主体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就是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守的最适度原则。

教师的经济地位,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的平衡与协调发展。因此,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力措施,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投入和合理使用;保证教师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其多方面的需要。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适度性,还应该根据教师个体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发展条件,因人而异,不断为其创造学习、进修,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能提高音乐教育的生存能力,从而促进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持续发展除离不开其自身目标的正确定位、心理调节外,还离不开其发展的外部环境。教师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等。各类环境因子的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通过制度的形式来规范其存在方式的。教师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激励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因此首先应建立和完善教师持续发展的激励制度。教师的持续发展,需要其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潜力与耐力。维持这种动力的保障是激励制度的制定。

激励制度的建立应体现人文性、适应性、衔接性。首先,促进教师持续发展应注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度建立时应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注重教师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其次,激励制度的建立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应根据学校、教师的不同特点而建立。同时还应考虑音乐教育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随着环境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激励制度应体现制度之间的衔接性。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激励制度不是单一的制度,应由多项激励制度组成,并且各项制度相互联系、共同作用。

教师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生态过程,每个教师都要经历聘任、考核、培养、发展的纵向发展过程,因此,必须结合教师发展历程的规律,建立和完善教师持续发展的激励制度,使教师在每个发展历程上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促进音乐教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音乐教育具有多样性,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所差异。

(一)普通音乐教师

中小学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师,从事的是普及性的音乐教育工作,在工作能力方面,主要有音乐专业能力、教学工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个方面。

专业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具有音乐学科及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体指基本乐理、和声学、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学等。21世纪,随着普通学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这一标准的提出,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音乐教师除了掌握音乐学科的基本科研课题知识以外,还必须掌握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文化艺术知识,如舞蹈、美术、戏剧、文学、影视等姊妹艺术及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其次,还必须掌握音乐方面的许多技能技巧,主要有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合唱指挥等。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应用,音乐教师必须学会电脑的应用技术,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能力方面,要有音乐课堂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包括歌唱教学、欣赏教学等。这些内容的教学要根据音乐艺术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除此以外,还须有组织与辅导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科研能力方面,要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勇于思考并大胆探索音乐教学的各种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以上提及的几种能力以外,还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将技术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专业音乐教育教师

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各种音乐门类的专门人才。由于这一教育的特殊性,对音乐教师的能力要求,除了要懂得教育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教法外,在不同的专业上应用明显有差异。

在声乐、钢琴等表演专业中,教师必须有规范而精湛的技艺水平,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训练。各理论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要善于言传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学习相关文献,掌握本学科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对这种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要求,也比一般教师要高。只有具有了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才能超越单纯知识传授,“以创造性人才的风范去影响学生,以造就音乐理论界富有开拓精神的一代神人”。②教学中不仅要重视音乐实践,而且要重视理论的研究,遵循整体发展原则,促进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生态教育。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现有师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改革培养师资队伍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三、建立生态式教育模式

以往的教育有灌输式教育和园丁式教育两种。灌输式教学把学生看成是一种可以开发和榨取的土地,大量灌输知识;园丁式教育是一种充分尊重和顺从儿童自然天性的教育。这种教育观认为,儿童的生长就如种子一样,有其内在的自然规律。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像是园丁一样,为儿童潜能的发展提供一切发展和创造的机会。在这两种教育中,教师的位置不是处在一个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层次上。灌输式教学中机械式的奖惩制度,容易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习,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园丁式教学由于过于强调学生的天性、自主和自由发展,使教师的作用减弱,教师的能力和潜力得不到发挥,教学积极性无从发挥。

生态教育的对话模式既符合人类深层次意识的对话,又符合整个自然的二元对话模式的教育。在生态式教育中“教师必须从教育者的高位上下降,学生必须从被动接受的低位上升,二者形成一种相互激发、相互提高、互生互补的生态关系”。③这种教育是对话式的教育,改变了以往教育中师生之间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沟通性的、平等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的、积极的态度关系。音乐教育渗透“对话”教学,并把它作为一个基本的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使其具有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原则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用一个简单的分数式等级来标志和确定学生成绩的好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对一个学生作出全面的评价。生态式教育注重的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素质高低的标志是看其是否具有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按照《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艺术类教育的评价原则既要注重学生艺术能力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其人文素质的评价。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在容易度量的测定等方面上,这样容易让学生过于注重一些孤立的事实和技能技法。因此,评价要注意随机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文化环境。在主观情感性和事实性之间,在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之间保持平衡,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种多层次多方面、涉及多种领域、扩大评价内涵、具有很强综合特征的评价模式,必然成为一种积极的能对教学作出指导的评价原则。

注释:

①“限制因子”是指达到或超过生物耐受限制的因子.

②廖家骅.音乐成才之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③滕守尧.艺术与创生――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浙江: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篇6

小学音乐1+X教学,希望基于国家《音乐》教材,通过对葫芦丝、非洲鼓及歌唱等有效教学,用整体的、系统的观念分析处理散落在各个年级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教学内容。从而改善音乐课程的碎片化教学现状,让音乐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更具系统性,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更具层次性。(下图)

一、 课程,促进文化生成

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追求。对于音乐课程来说,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要注重课程的文化建设,以文化影响自身,塑造学生,对于课程来说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1+X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自身的课程文化。

(一)具体化,好操作

目前来看,全国小学音乐教材以人音版、苏教版、湘教版、冀教版、花城版、人教版等为主,纵观这些教材,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歌唱和欣赏。对于集体教学来说,歌唱和欣赏相对容易操作,它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我国公民对艺术的追求高度改变,在基础教育中,学生仅仅以教材为依托,很难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作为音乐老师,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孩子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上了9年的音乐课,形成的音乐素养,并没有达到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可以说相差甚远。即使有些音乐素养不错的孩子,大都是在校外的艺术培训机构或校内的社团中习得。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师生们努力9年而收效甚微呢?

笔者和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出:音乐素养只有建立在音乐技能习得的基础上才更为扎实、有效。所以,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某一项音乐技能,是非常有效的途径。1+X教学依据音乐学习的规律、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音乐项目的特点,经过论证与实践后,选择了3个音乐项目作为学生系统学习音乐的内容。其中,1~2年级为葫芦丝,3~4年级为葫芦丝、歌唱,5~6为葫芦丝、歌唱、非洲鼓。这些项目的学习在每节音乐课中约10~15分钟,每个年级每个项目有具体的目标和内容(如下图葫芦丝项目)。这些项目,结合音乐教材共同实施,相互促进,让音乐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化,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为得心应手。

(二)层次化,更系统

一位稍有经验的数学老师,很清楚某个年级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但,如果问一位音乐教师3/4拍在哪个年级教,可能绝大部分音乐老师并不清楚。歌曲《顽皮的杜鹃》在人音版中是三年级内容,在花城版中却是一年级内容,这说明,一首歌曲的习得往往不受年龄的限制,跟知识体系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正是因为音乐学科的这种特性,让音乐老师们忽略了教学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我们时常看到三年级的基础知识,被五六年级甚至中学的音乐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这是导致音乐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音乐1+X教学,葫芦丝、歌唱、非洲鼓不但有具体的内容,而且是依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乐器本身的特点,由易到难编辑而成,使音乐学习更具层次性。音乐1+X教学,希望基于国家《音乐》教材,通过对葫芦丝、非洲鼓及歌唱等有效教学,用整体的、系統的观念分析处理散落在各个年级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教学内容。从而改善音乐课程的碎片化教学现状。

(三)生态化,可持续

不论是低矮的灌木、高大的乔木,还是覆地的植被,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在群落中各有其独特的机能作用、地位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课程也是如此,歌唱、欣赏、乐器,体验、探究、合作,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作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都各有长短,让内容与方法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学生博学有术,教师得心应手。如此,音乐教学势必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二、教师,提升设计能力

任何课程要想实现其价值,都必须依靠课堂教学来落实,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教师的设计能力往往依赖于教师本人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的认识。音乐1+X教学,课程组常年利用每周二第一、二节课的时间,通过同课异构、一课一谈、专题讲座、技能研修、教法研讨等常规活动,对教师在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指引,切实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设计能力。

(一)目标放眼学科核心素养,忌空、大、偏

教學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然而,我们时常看到老师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所偏颇。比如,学习了一首简单民歌,目标就定位为培养热爱民族音乐之情,这种远大的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二)内容建立素材库,逐年丰富

音乐1+X教学,在课程组的统一规划下,通过多年针对性地积累,建立了丰富的素材库,并且逐年完善,从广度、深入上双重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更为开放,更易操作。(下图:为音乐1+X教学资源库部分文件夹)

(三)方式注重过程,贵在体验

要教会学生唱熟几首歌曲,对音乐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在如何通过歌曲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音乐1+X教学是这样做的。

老师在教《猫虎歌》的时候想让学生把歌曲重复唱一遍,这样诱导:同学的歌声真好听,如果你们的歌声能像这首歌歌词一样幽默的话,肯定更有趣。请你们再唱一遍,并思考一下:怎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里面包含了几层意思,首先,一句歌声真好听肯定学生的努力,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其次,歌声能像这首歌歌词一样幽默的话,肯定更有趣给了明确的指向,让学生的歌声再富有童趣;最后,请你们再唱一遍,并思考一下:怎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思考的余地。这样的诱导会让体验式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老师们在1+X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类似于这样的注重过程的体验已形成了常态,在1+X教学中,歌曲、欣赏、乐器、编创等等都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而不是终极目标。

(四)评价关注成长,少点功利

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生成,合理的评价不但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树立导向,对当下和后继的学习产生指导作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用鼓励的眼神和语气对学生作出一些评价好的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种直截了当,随时随处可用的评价虽然也能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但却没有针对性,听多了不具任何效果。从某程度上说教师没有细致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漠视了学生心理感受,是对学生的不尊重。音乐1+X教学倡导教师的点评要是客观的、合理的,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最真诚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点评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导向性。比如:你的歌唱得很有感情,如果速度再稳定一点就更好了;谢谢你跟我们分享你的观点,老师还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的评价不但能博得学生对教师及课堂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身学习行为的方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样除了拉近师生的距离让课堂更加生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课堂更有效。

对于生生评价,如果教师长期引导得法,一样可以催化教学,提升教学效度。

三、 学生,改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非是学到的具体东西,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视知觉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学生的学习会更为有效,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欲望更为强烈,可以明显提升教学效果。音乐1+X教学,提倡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一)增强学科学习品质

音乐学习要遵循音乐的特性,音乐1+X教学注重下列学习品质的培养:聆听;体验;控制(速度、力度、音色等);合作;分享;应用。如上图。

(二)拓宽学科学习时空

音乐1+X教学,1~4年级采用自然班的形式进行教学,5~6年级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分别以葫芦丝、非洲鼓、歌唱为1的班,打散自然班,以走班的形式进行教学。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线上学习,利用下发资源课后学习。这些方式,充分考虑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等方式中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篇7

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指的就是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的配合下完成的,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这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将互动式教学策略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主要就是要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是由老师来进行讲解,还需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使得学生自己来对音乐进行欣赏,教师然后对学生的欣赏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对于音乐的赏析就会加深印象,最终就能够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入

互动式教学策略能够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其中在课程导入部分应用的时候,主要就是通过问题设置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就会对音乐的内涵有新的体会,在进行具体的音乐欣赏的时候,也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导入过程设置问题的时候,要以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可以问学生喜欢的音乐是什么,喜欢的歌手是谁,喜欢唱怎样的音乐。初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也都会积极地思考,同时在对具体的音乐进行欣赏的时候,学生也能够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比如在学习苏少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奥林匹克风》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参与到音乐欣赏过程中,在课程引入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眼中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你们喜欢看奥运会吗?”“你们最喜欢奥运会上什么项目?”等这些问题。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很熟悉的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提出以后就能够积极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以后,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回答,学生在回答中又会对奥林匹克精神重新进行思考。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奥林匹克风》进行欣赏和演唱的时候,学生就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延长水平和鉴赏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二、小组合作,增强互动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中引入互动式教学的时候,教师还需要让小组之间来进行互动,在小组互动中来对具体的音乐来进行赏析。同学之间的喜好都比较相近,但是由于性格的差异,在面对同一首歌曲的时候,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小组交流中学生就会对歌曲有新的体会。在小组交流合作中,学生往往敢于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鉴赏中,学生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以后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就能够从多角度来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苏少版初中音乐《花季如歌》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来在小组中来讨论自己对于这首歌曲的看法,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学生就能够带着问题来进行讨论。就像“你眼中的花季是什么?”“在花样的年纪里面应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围绕这首《花季如何》来回答问题。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感受到这首歌里面所表现出的那种花季朝气蓬勃的感觉,而这样的朝气蓬勃就是学生所需要的,需要学生能够把握自己花样的年纪,学生也会对自己在花样的年纪中的行为来进行反思,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充满朝气。通过小组的合作鉴赏,不仅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扩展,而且使得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三、优化点评,提高效率

学习的过程要不断的反馈,只有在反馈中才能够知道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不足,而需要在哪些方面来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就需要来对学生的欣赏效果来进行反馈,在反馈中学生才知道自己的欣赏能力还存在着哪些欠缺,在反馈中还能够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在对学生的欣赏结果进行点评的时候,要对学生欣赏到位的地方进行积极地表扬,对于学生欣赏中存在的问题要委婉指出,不至于打击学生的欣赏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的欣赏能力能够不断优化改进。

比如在对苏少版七年级下册《春天的脚步》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来对曲调、曲式以及节拍来进行分析,然后教师让学生在同学面前来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变成课程的主人,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中有问题的地方要指出,对于认可的地方要进行积极的表扬。或者在这首歌的学习结束的时候,教师让个别同学进行在班级面前进行演唱,而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别的同学仔细听讲,然后对这个同学的演唱来进行点评,可以采用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要进行多方位的评价,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演唱问题所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使得学生演唱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1 多媒体引导,形象生动呈现

多媒体是一项集多项功能与作用为一体信息技术,能够根据学科项目的具体特征,运用灵活、多面的技术技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小学语文阅读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来决定如何科学使用这一技术,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产生学习阅读的兴趣。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对知识教学的迁移、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目的。例如,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阅读方面,教材课文多以童话为主,这些都是低年级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篇章。为了能够将这些原本天真有趣的童话更加生动传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这些童话故事有关的视频。如《狼和小羊》这篇童话生动、传神地讲述了狼和小羊思想、言语与行动方面的斗争,为了能够让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教师可以采撷《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中一些相关的精彩的片段,为学生在课堂上播放。学生通过精彩生动的动画,在生动的声音、形象的画面的带动下,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部动画片本身也是学生乐于观看的节目,观看过动画片之后再将阅读课文呈现给学生,学生依然沉浸在快乐的动画片中,带着好奇心和幸福感去积极投入精力赏析文章。这一过程是学生享受的过程,能够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2 多媒体引入,实现知识迁移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存在于语文阅读中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达到知识的迁移与引导,为学生带来高品质的阅读课程享受。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这一课时,为了能够丰富教学课堂,教师要善于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实行知识的迁移引导。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呈现与圆明园有关的历史事件,通过视频或者图画的形式来为学生播放历史史实,使学生学习到隐藏在《圆明园》后面的历史。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与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加以赏析,接受历史文化的自然熏陶。学生通过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能够产生更加浓厚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形成更具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

这就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多学科交叉教学的良好效果,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达到对所学科目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项目,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阅读的作用,能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于语文阅读中,从阅读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经历和感受。

3 图画、声音做背景,形象呈现

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呈现图画和声音,为学生带来形象的视觉享受。很多的小学语文阅读都是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这种阅读课文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契机。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这些景色阅读的讲解之中,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真实地呈现阅读中所描述的场景,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动态的视频中感受到阅读中所描绘的景色,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充分感受到阅读中景色的美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乐趣。

如《颐和园》这篇有名的描写真实景色的阅读篇章,为了能够让学生真实地看到、听到甚至是触摸到颐和园的美景,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颐和园的实景拍摄资料,可以根据园内各个景色项目来分部分、分章节呈现,呈现给学生一幅生动、传神的景色画面,结合所呈现的视频景色来讲解课文,达到对课文的生动诠释。学生欣赏着多媒体图面所呈现的风景,学习文章,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学生在多媒体画面与视频的有效配合下,必将能够真实地感受到颐和园的景色之美,能够体会到景色阅读课文的美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将精力投入对课文的学习与探索之中。这种多媒体画面呈现的方法打破了传统说教式教学方法的枯燥,丰富了阅读教学课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加生动的课堂氛围,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4 音乐导入,活跃课堂

阅读教学本身是对文学的赏析与探索,文学应该是生机盎然、风光无限的,学生学习语文阅读也应该是兴趣丛生、手不释卷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营造阅读学习的良好氛围。文学本身是一门艺术,艺术之间存在联系。艺术是蕴含着丰富感情因素的,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要善于将音乐艺术融入于阅读教学中,这样对于一些音乐爱好者来说是一个绝妙的机会,他们可以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主旨内涵来配置音乐,让学生一边赏析课文一遍欣赏背景音乐,在音乐中表达感情,在情感与情趣之间自然体会到语文阅读的内涵,这样就达到了对阅读的深入理解,为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带来新的活力。

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健美操作为一项深受广大学生和社会人士喜欢的,普及性强,融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通过优美明快的音乐节奏,各种活泼愉快不同类型的形体动作,不仅能形成美的体魄,而且对学生的心理也有着良好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健美操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健康发展。

一、基本步法的教授,打好基础

所谓的基础知识,就好比是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没有坚实、牢固的地基,房子就没有稳定性。对于健美操的学习也是一样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步法,这是一套健美操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它也充分挖掘了体育运动中的健美、审美内涵,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逐步形成学生优美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步法包括:踏步类、V字步、洽洽步、交叉步、弓步类、吸腿类、踢腿类等等,下面以V字步进行简单介绍。V字步种类有正V字步、倒V字步。形式有平移的、转体的和小幅度跳的正V字步和倒V字步。方向有左、右腿的正和倒V字步。技术要点:一脚迈出,另一脚随之迈出成一条平线,两脚距离略比肩宽,两膝自然弯曲,然后依次收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基本步法的知识详细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在一节课内将所有的步法都传授给学生,之后拿出几节课以“放羊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熟练,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想要收到的效果都将会比预期的差很多。所以,教师在授课时,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期待。

二、让学生领跳,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胜心强,喜欢表现、喜欢展示,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可以实现交会一两个同学,让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在队伍前面做示范领跳。要求学生认真模仿。这并不能代表教师这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当学生在领跳的时候,教师要在旁边做解说员,告诉学生动作要领,并在巡视的过程中,纠正一些动作不规范的学生,让学生都能掌握每套健美操的动作。当然,教师的这个领跳不能只是一个同学担任,要每节课换一个,要让每个学生都有领跳的机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三、以小组的形式竞赛,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每一套操,还要充分发挥健美操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气质。同时,还要让学生的素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所以,在授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调动学生主体性、积极性的手段,从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组织教学上,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自我锻炼及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准确的、恰当的、公平的评价。不仅是小组的还有个人的,要将每个学生都融入这个集体,在比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一帮一”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都决定了学生之间不可能不存在差距。当然,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学得快的和学得慢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帮一教学模式,让掌握比较快的学生一对一式地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一帮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作为小老师的同学,可以巩固自己学到的每个步骤,另外一个学生也可以掌握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样两个同学都可以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采用一帮一式教学模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教师要进行检验,要不定时地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起来,不要认为教师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对自己的放任,转变学生的态度,最终实现整体参与的教学理念。

健美操是以人体为对象、以健美为目标、以肢体锻炼为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在小学体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健美操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范书春.浅析如何进行小学健美操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6).

篇10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个残缺不全的教育。农村边远地区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信息闭塞,音乐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面对这样的音乐教育现状,改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现状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之一,而音乐教育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农村偏远地区还存在着严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音乐师资严重匮乏。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课皆由语、数科的老师兼任,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再加上潜意识里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音乐教学质量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

1.2 教师素质低下。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然而绝大多数音乐教师缺乏系统的音乐知识,对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教材不理解,教学方法生硬,呆板且单调。比如说,多数老师墨守成规地坚持着传统的带唱模式,一字一句的教唱,忽略了简谱和五线谱教学,导致学生几乎没有识谱能力。

1.3 教学观念落后。

教育部门重视文化课教育,重视升学率,从而忽视了音、体、美等艺术学科的教育,占用或“砍掉”艺术学科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在农村中小学,基层领导,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他们认为音乐教师都是没有文化功底的,因此音乐教师在其眼中就低人一等,他们不让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怕影响主科成绩。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日趋淡化,从而形成了“四人”不重视(四人即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局面,音乐教育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局限。

1.4 办学条件差,缺少音乐教学相关的设备设施。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时尚”,然而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却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唱模式,或者简单的拿录音机放着让学生跟唱。手风琴、录音机、与教材同步的磁带是音乐教学必备的设施,而就这些必备的器材,在农村中小学也少得可怜,甚至根本没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音乐教学最基本的设备都没有,谈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呢?

1.5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行音乐教材的部分内容与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状不相适应。学生学起来费劲,教师教起来吃力,导致教师难以因材施教,不得不抛开教材。由于教育理念及教育现状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地区中小学与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以上所列的现状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前些年,国家教委曾派出过六个调查组对我国音乐师资不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却十分令人担忧。绝大多数学生连音阶也唱不准,甚至有些偏远农村的学生连音阶是什么也不知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音阶竟有同学念成阿拉伯数字。能够较准确地唱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生屈指可数,尽管中小学音乐课本的扉页就是《国歌》。识谱视唱和基本乐理就更无须谈了,学生对音高、节奏、时值等没有一点感觉。从课外活动和排练文艺节目中不难看出,农村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音乐素质非常差。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由于很少接触音乐,任凭老师怎么讲解与示范,他们还是“启而不发”,追其原因还是音乐基础太差。问其以前的音乐课,多数学生回答说:没有开设!极少数人回答,他们过去偶尔教几首流行歌曲,至今自己还唱不准音。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改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放眼世界教育,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强化课外活动和技能训练。

2.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这些无不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必修课程之一。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2.1 领导要重视,观念要更新。

作为学校领导,一是要懂得艺术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常抓不懈,以身作则,要成为艺术教育的“内行”,不当门外汉;二是要关心音乐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购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乐器和教学设备,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支持他们的业务进修,合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为音乐教学及活动服务;三是要有长远的艺术教育规划,又有短期的活动安排。把学校音乐教学活动制度化、经济化,既要扎扎实实,又要生机勃勃。

2.2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教学设备。

2.2.1 课堂教学。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不能满足以教唱几首流行歌曲为目标,那种让流行歌曲牵着鼻子走,追逐“排行榜”、“金曲榜”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课本为核心,紧抓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和欣赏三个部分的教学。同时,器乐教学也是今后音乐教学中的逐渐充实和完善的内容。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是必要的,他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常用的直观教具有:卡片、挂图、多媒体(如录音机、教学磁带、影碟机、教学光盘、宽带网)等,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感知,提高感性认识。

2.2.2 课外活动。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在课外活动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它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课堂教学,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成为一个整体,美育教育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学校中的大型音乐活动等,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2.2.3 合理利用远教资源和网络资源等音乐教学设备。优质教育资源犹如一股清新的山外来风,吹来了教育改革的新鲜气息,吹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远程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在音乐课上,现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离农村实际较远,教学难度大,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下载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教材,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耳闻目睹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进行教学,还可起到省时、省力、高效的作用。

2.3 抓好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师资水平。

音乐教师的师资水平是影响音乐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学校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应给予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忠诚于音乐教育,才有激情去为音乐教育事业埋头苦干,以此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多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以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素质,为音乐教育奠定基础。其次,根据我国农村中小学面广量大,艺术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各级示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要,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办班进行专业培训,有组织的挑选乡村学校骨干的音乐教师,轮流训练或组织巡回教学,并定期举行音乐欣赏会,增加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

作为音乐教师,一是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自修,力争专业进修和短期培训,保证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二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三是要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秉除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结合器乐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作为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工作。首先要主动学习,音乐课并非听听即可,需要开口练习,从发音、吐字入手;其次就是要把握音准、时值等,再加上感情以丰富音乐所要表现的效果。

2.4 加强教学改革。

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还需要经常组织一些音乐课评优的活动,多听有关教师的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从而推动音乐教学的改革,有效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音乐教学和其它学科的平等进行。其次,要保证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改进教学方法,针对教材适当调整,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互动式教学,尽可能的结合器乐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2.5 大力推广五线谱教学。

五线谱是世界各国广泛通用地、比较准确、科学的记谱法。我建议在编写中小学音乐教材及音乐课程中都用五线谱。从初级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识谱和视谱能力,并加入初级的视唱练耳练习,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音乐文化水平。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维、道德、智能、情感以及身心健康的素质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我们要打破应试教育传统思想,把音乐教育列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项目,使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 音乐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1

【中国分类号】G623.31

一、我校参加课题实验的情况

“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与教学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自1997年启动,到目前为止,参加本实验的幼儿园小学覆盖了西安、北京、上海、福建、宁波、中山、东莞等地。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在2007年9月开始参加此项课题研究,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学生现已经入读四年级,继续进行科学学科英语浸入式课程实验。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有一名新的老师参与实验课题,每位新参与的老师都是从一年级的综合课程开始进行实验。在四年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加拿大-美国”教育合作项目“英语浸入式教学与课程研究”项目组专家和课题组指导教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大力帮助,使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鼓舞,有信心把实验继续做下去。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验教师成立了课题研究团队,开展互助学习研究。在现有的四名实验教师中,有两名教师已经基本领会浸入式教学的原理,能够较好的把握浸入教学的原则,并多次承担广州地区浸入式教学交流研讨课,其中实验年限最长的詹平平老师在去年被课题组评为优秀实验教师。

二、教材的对教学重要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对成功有效的教学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认知能力的载体,教材应当具有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和功能,高质量的教材不仅能使学生易于获得知识,而且能通过知识的学习,在学科的素养方面受到熏陶,在学习、应用乃至发展知识方面受到启示。适当加强教材内容的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适当增加一些弹性,更有利于为个性教育提供一定的空间。在内容上既要考虑到通俗易懂,又不宜过于详细,要有意识地逐步提高阅读台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材立体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主干教材、辅助教材、纸质教材和电子网络教材的立体化教材建设,能为在校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广阔的空间。对于参与浸入式实验的教师来说,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的教材尤为重要。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的教材目标是双层的,既有学科目标,又有语言目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非常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内容;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的教学法有别于一般英语教学法,需要教师充分的把握教材、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实施好教学。

三、综合课程存在的问题

小学浸入式英语教学实验开展以来,实验教师在一直在使用《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随着实验的进一步扩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教材目标把握不准确、无法恰当的运用教材,所教的内容偏离教材主题等等。正对这种现象,笔者在对一、二年级《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实验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与问卷,发现现有的教材存在以下问题。

1. 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感,缺乏地方特色

近几年,浸入式英语课题西安、广州、珠海等地已经陆续开展实验,《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在各地同时使用。广州、珠海与西安的地区差异显著。就目前的《课程》对广州地区的师生而言,教材内容略显陈旧,跟不上现代广州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背景。与时下行行各种英语教材相比,《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的选择图片比较传统与保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州地区在小学已经开设英语口语课程,实验学生在使用《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的同时也使用广州版的口语教材。相比之下,学生认为广州版的口语教材更为生动、有趣。如何让《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内容更丰富有趣,更具有时代的气息,是对课程内容编写提出的新挑战。

2.课程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但是有些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离太远,在课堂生学生很难理解。如《综合课程》1B中《农场动物》一课,学生居住在城市,远离农村,而且在中国学生比较少见实际意义上的农场,对农场的概念不是很理解,所以教师在区分农场动物和野生动物及一般动物时,用了多种方法解释,也无法令学生完全明白。另外,对于第7课《动物的成长和变化》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已经超出了一、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遇到这类课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比较棘手、很头痛,教师师往往就舍弃了这些内容,选择更适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课文。

3、综合课程包含的学科内容过多

《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融合了英语、品德与生活、艺术、体育等学科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综合课程包含的学科内容过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具有超前性,不符合现有的师资水平。近年来,小学新招聘的的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的英语专业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对其它学科的了解仅限个人的常识。不像前些年的受中师教育的学生在学校里有受过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一般技能的培训。所以教师在相对于美术、音乐、体育等其它学科内容的知识比较贫乏,对于这类课程内容,老师们也感到很头痛,教师对这些专业的知识不了解,教师掌握这些基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4、课程教辅材料不齐全

学生在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接受多种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的辅助教学形式,如实物、图片、幻灯、投影、光盘、网站等。由于《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还在试用阶段,课程所配的教辅材料不是很齐全。对于音像资料、图片资料、学生活动材料等等都很缺乏。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教学带来不便,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特别是课后复习阶段,缺乏辅导性材料的辅助,造成学生课后学习比较困难。

四、实验教师应采取的对策

1、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有双层教学目标:语言目标和学科目标。语言目标是课文中核心的词汇和句型,学科目标是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应该知晓的综合知识。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应该紧紧围绕这两类目标内容拓展相关的教学材料。教师首先关注语言目标,当语言目标是有具体意义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语言目标为中心,进行拓展、延伸。例如:综合课程学生教材1B的第一课美丽的春天,春天很显然是本课的核心词汇,教师就可以根据春天一词展开拓展。教师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以春天为中心词的概念图,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春天是些月份?有什么样的景象?春天有哪学特征等等。这样教师的思路越来越宽,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这个基础上,再提炼出本课的学科目标:认识春天。如果课文的语言目标不是非常具体的内容,可以从学科目标着手,找到课文的中心内容。例如:综合课程学生用书1A第一课上学去,本课的学科目标是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核心内容向学生介绍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根据课文的两层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师应该掌握教学策略之一,通过这种方法组织的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能很快找到与课文内容互补的教学材料。

2、采取形式多样教与学方式

在浸入式综合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教学、情景教学、歌曲教学、动作教学、媒体视听等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班级集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学习、个人自主学习等方式,丰富课堂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的需要。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形式,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积累教学形式,并能够适当、合理的运用。

3、适当的裁剪整合教学内容

许多实验教师不仅要教授浸入式英语课程还要兼顾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英语教材的教学。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适当整合两者的教学内容,将相关主题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即解决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学习要求,也能符合浸入式英语教学的课程内容的要求。其次,针对于浸入式英语课程教材,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些裁剪和增补,对于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可以针对核心的主题进行一些材料的补充,对于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裁剪,不需要生硬的教授。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之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利用教学环境,教学关系、课堂生成资源等等。

如何使用好浸入式英语综合教材是实验教师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提出的几点策略是我校实验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一些经验,希望对其他参与实验的老师有所帮助,对课题研究人员提供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强海燕,黄小丹,Linda.小学低年级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学指南[M].西安外语音像教材出版社

[2]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0

[3]黄小丹.美国外语浸入式教学研究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4

篇12

一、考察目的

宜川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女童入学率,改善教师教学质量。为此,项目此前多次邀请兰州中英项目教学专家为项目县教师做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希望教师们对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很顺利。为了更多了解新教学方法如何具体运用到实际中去,社区如何与学校发展计划相结合等问题,项目设计了此项考察活动。

二、考察日程安排

·4月21日:

----- 在兰州教育大厦会议室与中英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座谈,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

----- 前往临夏市东乡县参观乔鲁小学和团结小学 (因中途修路,未能到乔鲁小学参观) ;

----- 与临夏市项目办人员座谈,了解项目实施情况。

·4月22日:

----- 前往临夏市和政县参观二甲小学和新集小学,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学校有关人员座谈、听课、参观学校等;

·4月23日:

----- 考察人员谈论考察收获。

三、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概况: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GBEP)是一项针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验性项目,项目的目的是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以此帮助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由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DFID)提供援助资金1120万英镑,于1999年12月启动,周期5年,后来又延期一年,并增加项目经费130万英镑。项目主要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4个最贫困县(东乡、和政、积石山、康乐)实施,由甘肃省教育厅负责项目管理,英国剑桥教育咨询公司(CBC)通过一支包括国内和国际专家组成的队伍提供技术支持。整个项目由十余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几乎囊括了基础教育的所有领域。其中,项目的两个关键领域是学校发展计划和参与式教学,而所有的领域都围绕学校这个核心来展开。

2、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内容框架:

3、项目所关注的领域及目前所取得的效果:

4月21日与项目办的负责人员巴处长和白处长以及张勇座谈,听取了他们对项目的整体介绍,了解到中英项目关注的领域以及目前的进展,以下做以简单介绍:

(1)学校发展计划: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是鼓励学校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鼓励县和学校联合起来为学校的发展想办法。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还在于改变学校和县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供给者)的关系,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关系改变为"自下而上"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改变要通过给学校更多权利参与自己的发展问题达到。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也于通过学校与社区更密切关系的建立,通过关注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儿童入学、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社会发展领域的问题,来改变二者之间的关系。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平等参与”。此项目的目的是改善培训中小学教师的方法,侧重于强化教师教学方法,不是教给他们一些知识。教师培训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以降低教育成本,保证在教学中考虑弱势群体(比如女生和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需要。目前已经培训了四个项目县79%的教师,培训总数达到5700人次。

(3)早期教育:主要给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师培训一些从事大班和复式班教学的技能。

(4)特殊教育需求:主要是帮助教师将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纳入整个班级中。

(5)校长培训:主要是提高校长的实践知识。此培训的8个模块正在开发之中。四个项目县685名校长接受了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校长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6)教育财政预算改革:承诺提高预算内教育投入,尤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

(7)新的督导制度:以学校发展计划和评估支持教师为基础。

(8)开发补充读物帮助儿童语言的获得和发展,(已出版3种)。

(9)提高入学率的策略:帮助更多的儿童入学。其中策略包括:提供午餐计划,让女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创建美好校园,奖学金计划。现在项目县有235所村小和教学点开展了免费供应开水,4个教学点开展了免费午餐试点,18所村小开展了“创建快乐校园”活动。49274名贫困生得到助学金,其中女童为33912人,占68.82%;少数民族儿童35652人,占72.35%。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的入学率比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了 22.23%和17.1%。

同时特别关注贫困儿童、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等弱势群体,贯穿项目理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10)学校布点规划:新学校布点规划更高效、科学。以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使学生就近上学,方便了学生就学。

(11)土建工程: 主要是改善儿童校舍的质量,改善校园环境和使操场更富有吸引力。截至2004年4月,四个项目县共改扩建中小学176所,新建和扩建校舍50729平方米。为边远贫困山区村小和教学点配备了若干体育、音乐、卫生设施。

(12)教育规划:支持县教育局提高教育规划能力。

(13)研究课题:注重行动研究, 所有参与者都成为研究者参与研究。

(14)监测与评估:通过监测与评估来评价项目的影响。

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当地教师和教育官员的教育理念和态度的变化,这也是项目最宝贵和最富建设性的成果。这些变化包括:学校和县教育部门之间关系的变化;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变化;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

四、对中英基础教育项目的总结与思考

在两天的考察过程中,我们与甘肃省教育厅项目办公室人员座谈,了解到项目的整体概况和实施情况,并在后面的两天里到几所小学校去实地参观考察。以下是对中英项目的一些总结与思考。

1、对参与式教学方法及其如何推广有了更多的了解,结合考察对我们的项目有了更多的思考。 参与式教学及其培训的目的是在于改变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由讲解着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接收者成为探索者、练习着,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首要是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变观念;再次我们的教师也需要转变观念,而观念的转变是很困难的。同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将主要知识点设计进教学内容,而且有些老师提出参与式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给出得信息量很少。目前我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参与式教学如果理解不透彻的话,很容易形成形式主义。只是简单的将教室布置改变成参与式的,但是教授内容依然是传统型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这里如何理解参与式。参与式其实没有任何形式和模式,他需要我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授课内容、教师的授课特点等因素相结合,创造和摸索属于自己的参与式,如何内化参与式是一个问题。我自己的理解,将参与式与传统式两种方式相结合,根据要讲解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式,可能会更好一些。

(2)、对教师评价标准的问题。目前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可能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的成绩上面。如果不改变我们的评价标准,那么参与式教学是很难继续的。中英项目面对这一问题,从体制上进行尝试,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以教学成绩为主(教学成绩占30%),而是从师德、班级管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育科研、作业批阅、活动开展与辅导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就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3)、对教师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应该是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并且有一支督导队伍。意识和技巧是一个不断强化、不断支持的过程。仅仅靠一、两次培训是不行的。但是就我们的项目而言,教师培训仅仅是宜川综合发展项目中的一个活动,我们没有那么大量的经费来支持这一部分。不过,教育部门下半年开始进行新课改的工作,有我们项目先前奠定的基础,相信宜川的下一步工作会进行得更顺利一些。

2、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校长角色的根本转变。传统的校长是行政型的,主要处理学校行政事务,很少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参观的和政县新集小学校长何龙,是中英项目教师培训教材的开发者,对参与式的理念理解得比较透彻,经常给教师上导课。并且在管理学校上也是以“服务”理念为宗旨。这一管理宗旨大大增加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同时新集小学的教研活动做的扎实有效,学校定期确定教研课题,由青年教师组成课题研究组,进行研讨,平时开展上“四课”活动,即:帮扶课、教法研讨课、教学资源开发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我们参观的项目县学校,都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回族、东乡族等居多),属于国家贫困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包括硬件建设、师资力量等),条件艰苦,目前那里还有几百名代办教师。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大家在项目的支持下秉承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寻找出路,与社区相结合,充分发动可利用的资源,来发展教育。我想我们的条件比那里好很多,如果我们的教育人员都能转变观念,具有新的意识,我们教育事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 考察体会与感想

在兰州的最后一天,我们就此次考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汇总,每位老师都谈了他们对这次考察的感受、观点以及在未来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以下就是各位老师的体会:

· 赵友三:谈三点。第一点到东乡县,比较艰苦的地方,许多教师特别是那些民办教师一月只有100多元工资,还很敬业的坚持在岗位上,挺不错的,同时也增强了我的事业心,激励我们;第二点昨天我们参观的新集小学,从学校的管理,到教师的素质方面来讲都很好,人家的参与式教学,我注意了一下,课堂设置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三点:从学校管理上来说,我感觉到他现在和咱们还有差距。对教师的激励没有和工资挂钩,我认为在现在经济时期,还是走不长远的。

·李天纪:新集小学的管理体现了教学的创新。在教学中,你给我讲,我可能就把东西忘了,但是你让我参与,我可能就会理解。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从他们参与式教学中的互动、辩驳、教师指导,就可以体现是师生共同的成长。在那种条件下,能把学办成这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韩德峰:关于参与式教学这种方法,回去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试试。参观的感受有两点:从人家学校来看,上至校长下至教师教学的思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再一个是新集学校育人环境方面(包括学校的一些标语)都非常有新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警示作用,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李翠霞:我们参观了三所学校,现在我主要谈谈第三所学校,他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很浓,教室里的布置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每一个教室都各有特点。从听课上,我听了一节教学研讨课,授课的老师参与,同时听课的教师也参与进去,氛围很好。他们的电教室是让学生在里面看,而不完全是教师用的。拿我们学校和他们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在大班该怎样开展参与式教学。这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冯建林:1、他们的敬业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东乡县,那里的条件那么艰苦,真是不容易。2、这次参观对参与式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他们把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贯彻的非常好,关注公平、关注弱势,值得我们学习。3、我们去年参加了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但是针对我们的班额过大,只是做了浅显的尝试,通过这次参观,大班究竟该怎样搞参与式教学,还需要我们回去以后好好的尝试、摸索。4、他们的帮扶课上得很好,而我们只是上的公开课,这需要我们回去借鉴。

·薛长琼:通过这次学习拓宽了自己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以前认为那就是一种方法,但是在教研活动中、在班级管理中都可以运用参与式方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让大家知道班级管理不是老师个人的事,以学生为主,这样他们会很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其实,我们那里的硬件设施比这里要好得多,但就是我们没有动起来,缺乏这种意识,让每个老师都有这种意识,我想我们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张芸:参观了三所学校,条件都很艰苦,特别是民办教师,精神令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二甲学校的学校布置非常有特色,能够体现平等参与的理念,比如:墙上的很多学生绘画作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新集学校的硬件条件比我们还是差了很多,但是人家老师的理念新,参加的培训多,我工作了13年,今天是第一次出来,所以给我的感觉比较深。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学校管理、教研活动等,他们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尝试着运用参与式的方法,配合今年我们要实行的新课标,都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这是不谋而和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