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18 09:31: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篇1

人称“末日博士”的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前几年提出过一个比较耸人听闻的观点:2013年以后中国经济要“硬着陆”。他的根据是,晚上去看中国的高楼大厦,灯都是黑的,说明中国有很大的房地产泡沫。他说:“中国在实物资本、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方面充斥着过度投资,空荡荡的机场和高铁、没有出口的公路、成百上千个庞大崭新的中央省级政府大楼、‘鬼城’、预防全球铝价上涨而新建好但未开工的炼铝厂,等等,无不是中国过度投资的证明。”于是,他有了上面的预言。2013年已经过了一大半,这前一大半年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济方面的变动,也凸显出了当前中国面临的几个最为棘手的几个问题。分别是:企业转型的问题、地方债务问题、房地产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让我结合国内如今的经济形势给大家详细分析下为什么中国正处于这三大难题中。

一、企业转型

以数字化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然到来。这场新工业革命有两大特点:一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会快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二是新生产工艺能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各种需求,要求生产者贴近消费者与消费市场。这两大特点都会使传统的、以廉价劳动力取胜的制造业发生根本性变化。一种可能的趋势是,过去为追逐低劳动力成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会很快转移回到发达国家中去。最新一些调查显示,已有近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到美国。把“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又“内包”会发达国家的企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趋势。而近年中国经济出现了过去重来没有过的劳动力短缺。这两年农民工工资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在传统的工业领域已经越来越不具有竞争力。而在新兴领域中,由于大量的外资企业要迁回本国,这将使中国制造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面临着如此大的压力,目前中国也在着重调结构转方式,致力于淘汰落后的传统产业,打造一个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更多的人创新创业。但在改革的过程中,有着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融资难、融资贵。因此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要从金融抓起。在此过程中,可以从四方面引导资金流向亟待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领域。一是引导银行信贷向政府部门所支持的部门倾斜。如: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时,银行可在差别存款准备率,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方面得到一些宽松优惠政策。二是政策鼓励通过发行债券来为所支持部门提供融资。如: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和三农专项金融债。三是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准入,增加市场参与者,以实现为政府所支持部门提供融资目的。如: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四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步伐,更大程度由市场决定资金价格。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将资金配置到具有经济效益,能够创造就业的企业中去。除了金融机构要对企业转型中所需的大量长期资金给予提供外,还需要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的知识做好准备。而劳动者则需适应大跨度的技能变化。这些都需要中国加强自主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地方债务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下,中国政府为了抗危机、保增长,提出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此后,各级政府便大兴建设,导致积累到现在巨额债务。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总负债中银行贷款40万亿(基础建设20万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20万亿)社保亏空18万亿、理财产品7万亿以及BOT5万亿。面对这棘手的地方债务,中国地方政府会不会出现希腊式的悲剧。首先我国地方债务与希腊债务规模相似,债务余额都为当年财政收入的3倍多。其次两者的借贷机制都是本届借,未来政府偿还。最后贷款银行败得机制相似。当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与希腊债务也有诸多不同。希腊债务由70%为外债。由于没有自己的货币发行权,不能自己消化这笔债务,要靠欧盟与IMF救市。我国地方债几乎全部都是内债,中央政府有多种途径来消化这笔债务,不过终究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为了应对地方债务风险,我认为需要采取四点措施:

一是堵住银行的口子,规范融资平台的贷款。很多地方投资项目已经开工,资金需求量还是很大。若不控制,地方还会追加投资,又会增大地方债务,还会对民间投资有挤出效应。二是让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收入覆盖成本,能收费要收费。真正帮助穷人可用提高低保方式,提高退休金方式,以及价格阶梯方式。三是通过正规债务市场,发行地方债。不可采用通过银行来做长期项目贷款。增加政府债务透明度,对地方政府举债情况应向全社会公开。四是建立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机制,及时重组那些风险很大的地方债务。对现有地方债务应分出风险等级来。可通过清理国库现金,减少政府开支等方式,腾出资金化解未来两年还债高峰的风险。中长期举措是政府减持一部分国有资产,用这笔钱来偿还风险债务。

篇2

实体经济包括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开发、石化冶炼、交通运输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与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利润空间有限,更需要得到重视和支持。2008年后,全球金融海啸带来的经济疲软,加剧了实体经济生存的困难。在成本上涨、需求放缓、利润下滑等多重压力之下,部分企业进入了不行动、不退出、不注销的冬眠状态;一些企业则主动收缩产能、变卖机器、出租厂房,转向虚拟经济或投资性行业;更有甚者,近年来长期处于微笑曲线底部、以价格获取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业,不少企业主更是将资本从实体经济中抽离,用于炒楼、炒股、炒艺术品,甚至放高利贷……也正是从这时起,中国的虚拟经济开始与实体经济渐行渐远,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的“空心化”。

这注定是一场无法持续的游戏。当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之际,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的灰色金融也屡现崩盘。实践证明,一国经济要想屹立不倒,就必须有强大的实体经济的支撑和拉动。放眼欧洲,德国能够在欧债危机中一枝独秀,基本未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从来没有放弃过制造业和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也没有离开过革新创造,所以德国的经济能够始终保持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

不论是国外教训还是国内经验均表明,实业强,则国家强。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其前景更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还将日益加深,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特定背景下,近来民间关于回归实业的呼声可谓此起彼伏。中央政府高层更是审时度势,凭着对国际国内局势的准确研判,包括国家总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等领导在不同场合均强调金融机构要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正式提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发展实体经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极其重要的战略新议题。

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坚持和鼓励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仍然是我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展望明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中国经济要做到“稳中求进”,就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引导过去抽离实体经济用于投资、投机的资金再回归并专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窃以为,发展实体经济,就要让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向实体领域聚集。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创造一个真正公平的营商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让人们对做实业有兴趣、有信心;与此同时,要从整个国家的产业链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价值分配比例上进行优化,特别是要从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着手,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的鼓励和扶持,让民间资本在实体经济中能够获得合理的盈利和具有吸引力的回报;要改变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以来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为经济发展及时化解风险,遏制投机炒作;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要发挥好金融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扩张。

最近几年以来欧美出现的金融危机,说到底是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节,金融发展出现“异化”;迟迟走不出危机,也是因为实体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实业体系,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就一定能够巩固和延续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篇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8-0073-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8.19

一、引言

学术界对金融风险与产业安全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金融风险与产业安全问题得到了社会的日益重视。本文对金融风险与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金融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角度,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论述了金融风险对其的影响。第二部分是金融对于产业发展的多个角度的影响分析。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将金融风险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来看,分别从影响特征、影响范围、影响结果、马克思理论视角等四个角度对其作具体论述,最后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为国内产业经济的发展预防金融风险的消极影响提供参考。

二、金融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金融安全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John Law(2005)指出,为了克服金属供应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国家应创办银行、发行纸币[1]。许胜利(2009)全面地分析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理论基础出发分析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路径。他认为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消费发展水平偏低且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并从“西方消费函数理论”、多恩布什的“流动性约束假说”消费函数理论以及古典经济学等经典理论出发总结出了六条消费发展中的金融作用路径,说明了金融发展对消费的作用的多重性与复杂性,从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金融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2]。陈元(2010)认为“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和任务,这对金融支持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二)金融安全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有学者研究了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陈春生(2009)分析了陕西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提出要努力提高农业劳动产出率,推动农业大发展。要积极发展直接服务于农民和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得到了农村金融投入是主要途径,构建农业、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投入机制是解决农村投入稳定增长问题的必由之路的结论[4]。郭荣普(2011)论证了农村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问题中很重要的问题。其中说明了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思维,金融对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商品经济决定了金融的产生,还决定了金融的规模、结构以及发展速度。在马克思看来,货币通过很多因素如商品价值、商品交换等影响经济,这种反作用一方面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又衍生出金融风险演变成危机破坏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即对经济发展存在负面作用的可能性。农业企业化的经营对资本的需求量大,金融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5]。李文昌(2007)论证了所有对农业发展提供支持的投入中,金融的投入是重要因素,也是对农业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因素。只有农业金融投入的力度到位,才能对农业进行有效的支持。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金融投入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而步履维艰。金融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许多其他行业[6]。

三、金融风险影响产业发展的多角度分析

(一)金融风险影响产业发展的特征

篇4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现象,尽管程度各不相同,但已毋庸置疑地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并成为引发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加入WTO至今,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问题,在我国也存在,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运行。尽管在学界早就有学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截止目前,尚未有实质性的解决对策被提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步伐都变得滞缓,基于此,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本文研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特点及原因,并探讨解决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能为世界各国走出经济阴霾,促进世界经济健康、良性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特征

总体来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并非是朝夕即成的,而是有一个逐渐累积、形成的过程,其导致的结果之一,便是金融危机的产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就开始出现了失衡现象,其明显的表现,就是二者的数量比例不均衡,与实体经济部门数量相比,金融经济部门的数量增多迅速,并且在在资产、规模上也更大。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缺失,而原本处于辅助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地位的金融经济,已经超越实体经济而占据了主导位置,并逐渐开始脱离实体经济,实现独立发展。金融资产系数、金融资产与金融交易量比率等,是衡量二者之间分离程度的指标。如果这些指标上升的幅度越大,说明二者之间的分离问题也就越严重。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兼并行为导致经济体过度集中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使得国际贸易更加频繁,在实现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带来了极大的市场风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大型金融机构依靠自身强大的资源与竞争实力,逐渐开始兼并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机构,这种优胜劣汰导致的规模较大的兼并行为,使资源与资产逐渐集中到少数较大的金融机构受众,这就使得全球经济体分布过于集中,从长远来看,将对经济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从层面来说,过于集中的经济体,将使金融机构中的高层管理人员,产生功利性心理,过度追求更高薪资。如果大型的金融机构发生破产,那么,为了维持经济稳定,政府就不得不伸出援手,出于这种考虑,大型金融机构对破产的顾虑更加忽视,甚至做出很多与正常经营及自身发展目标相悖的风险经营行为。

2.经济活动过多地出现在金融经济中

与实体经济相比,金融经济无论在规模、资金,还是发展实力上,都有着显著的优势。基于这种优势,很多经济活动都趋向于在金融经济领域进行,其导致的结果,便是实体经济遭受金融经济的挤压日益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并使二者比例逐步失去均衡,从而发生分离。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纯粹投机行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金融经济领域,进一步加剧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离。

3.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衡

金融经济的片面强大,以及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制约,直接导致了二者在数量上出现比例失衡,而且,在金融经济中,还存在大量的投机因素,这些投机因素影响了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准确性,导致很大一部分的价格指数,均无法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从而也无法准确地反映实体经济的运行现状,价格指数丧失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反映与指导作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其原因在于,由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不均衡,使实体经济受到了金融经济的严重损害,社会资本不断地从实体经济中流失,并注入金融经济领域中,不仅使金融领域中的投机行为更频繁,也使经济发展呈现出虚假繁荣的现象。这种虚假繁荣的现象,掩盖了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降低了国家宏观指导策略的科学性、正确性,甚至会导致宏观指导错误,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逆的消极影响。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利弊分析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金融经济的独大及片面过度发展,使金融经济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并占据了主导。而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却因为金融经济的强盛而日益降低,世界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转变。整体上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出现这种现象有利也有弊。从有利方面来看,随着金融经济地位不断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大量的社会资本及资源流入金融经济领域中,使得金融经济在整体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时,由于资本及资源的强力整合,金融经济对社会资本及资源的大规模流动与优化配置,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中介与配合作用,从根本上来说,金融经济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良性发展。如果二者发生比例失衡或分离,不管对金融经济来说,还是对实体经济来说,都将带来空前的破坏性。因此,如何对二者之间的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促进二者之间协调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探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背后深层次原因,将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控制二者的分离。

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的表面原因,主要是金融经济在规模、数量、地位等方面,极大地超越实体经济。但是,其深层次原因则远不止这些。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金融资产增多加剧了分离风险

从出现的时间顺序上来看,显然,实体经济是先于金融经济出现的,金融经济是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而在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贡献上,实体经济也是起着根本的作用的。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金融经济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和依托,进行自身发展。同时,实体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也需要金融经济的支持,可以说,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中介与桥梁作用。由于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要相对滞后于金融经济的增长速度,适当的金融资产比率增加,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技术因素与制度因素对二者分离的影响

从技术角度看,科技就是生产力,技术的创新程度会极大地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实体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现在全球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具有国际性的。金融经济的发展,也收到技术的影响,但是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提升金融经济发展速度及金融资产比率方面,显然更易见成效。从制度角度看,因为制度的相对不完善,对于金融经济的发展缺少有效的制约,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缺少有效的支持,导致金融经济发展强于实体经济,出现分离。

3.金融管制自由化与弱化的影响

金融管制的自由化与弱化,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不可否认的直接直接因素之一。由于国际上解除了金融管制,这就使得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同时,有的国家内部,对于金融管制未加重视,甚至解除了金融管制,导致金融交易的数量不断增加,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4.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篇5

第一,要正确认识金融的双重属性。金融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概念,它还广泛渗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金融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根本属性。金融脱胎于实体经济,依靠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发展,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壮大。二是作为虚拟经济自我循环的衍生属性。金融从出现伊始就存在脱离实体经济的强烈冲动,倾向于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回报。马克思曾经对资本的逐利性、贪婪性做了详细描述,深刻揭示了资本主导下西方国家经济的致命问题与悲观前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给西方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已证明了这一点。只有使金融回归根本属性,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才能有效遏制金融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泡沫化倾向,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篇6

关键词 :金融经济 实体经济 分离 原因及对策

目前,金融行业中出现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当这两种经济分离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那么会给我国的金融乃至世界金融带来危害。这些危害主要体现在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以及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由此可见,仔细研究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分离表现,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危害进行探析,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于稳定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正常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

(一)金融企业不断扩大兼并行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表现之一是金融企业兼并行为的不断扩大,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金融企业的大量兼并使得企业集中化程度变高,这给企业管理人员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如果不加强约束,金融企业管理人员会面临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充满诱惑力的经济利益面前,有些金融企业管理人员会完全忘记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而且即便真的出现金融风险,他们也一点不担心,认为政府最后会来解决,最终使得金融企业渐渐地放松对金融风险防范的警惕和监督。

(二)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随着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的很多交易行为都离不开金融行业,在金融领域中的众多交易都是投机行为,这种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投机行为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亚健康状态。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失调当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在比例上出现差异、发生比例不一致的情况时,社会中的众多资金都会流入到金融经济中,这时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受到掩盖,经济发展呈现出低落的面貌,然而金融经济的发展面貌却刚好相反,呈现出非常繁荣的局面,实际上这种繁荣局面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价格指数能够体现出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但是在这样的虚假繁荣背景下,价格原有的导向作用不复存在。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危害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有时是必要的,但是分离情况不能太严重,否则就会出现负面影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好处体现在,很大一部分社会资金流入到金融经济中,那么金融经济的发展步伐就会得到加快,金融经济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就会更加明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但是当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过于严重时,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具体体现在阻碍了实体经济的顺利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想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掌握好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的状况,把握好度,根据影响两者分离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

纵观全世界,金融经济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以及带来的影响等各方面都要超过实体经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受到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影响、金融管制的影响,这三种因素的影响。下文对此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一)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金融经济的发展要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金融经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发展,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在对接中少不了外汇,这就决定了金融经济的重要性以及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当金融经济遇到金融风险时,势必会影响到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实体经济,继而导致实体经济出现风险。

(二)技术因素与制度因素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信息的革新,金融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越来越便捷,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交易范围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面貌,如今的金融经济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的特点,这就是金融经济逐渐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技术因素。另外在制度因素的影响方面,由于我国的金融经济风险制度不够全面,使得金融经济钻了制度的漏洞,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跟风行为和投机行为。因此,在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双重影响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速度会逐渐加快。

(三)金融管制的影响。除了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和技术及制度因素的影响之外,金融管制的影响也是促使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加快的一项重要因素。我国在金融管理这方面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加上金融自由化都加快了两种经济的分离速度。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全球各个国家的金融管制都加深了彼此的联系,资本流通速度日益加快,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全球的金融交易量迅速增多,当金融交易情况变得糟糕时,会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

综上所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三种因素分别是金融经济比例的影响、技术与制度因素的影响以及金融管制的影响。面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危害,我国的政府部门一定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针对以上提到的三种因素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和讨论,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切实做好对实体经济的保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有序发展。

四、解决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措施

从近年来频发的金融危机来看,在世界范围内,金融经济的发展都严重地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而这种情况又会导致金融经济失去了实体经济的支持,继而出现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金融机构与金融企业表现出一种自我满足的倾向,这不仅不利于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就深刻的地印证了这一点。实际上,世界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经济,更加离不开实体经济,从某种层面而言,金融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金融经济的繁荣也是取决于实体经济的繁荣,实体经济是全球经济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为了遏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必须要对金融经济进行正确的定位。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要制定好相关的政策,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必备的支持,发挥出金融经济的服务性作用,促进实体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我国的经济实力也越来越强,多年前,我国一直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发展的,而近年来金融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这两种经济形势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的。实体经济指的是在商品与物质流通方面所进行的经济活动,而金融经济是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相关的各种活动,金融经济的发展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持,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我们发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这两种经济的平衡性开始渐渐被打破,甚至出现了分离,这让我国国民经济想要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变得困难起来。所以,本文基于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两者的关系,包括良性关系与负面影响,找寻推动二者平衡发展的对策,以此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相互影响关系分析

多年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直靠实体经济支撑发展,经过多年稳定发展后,在技术的支撑下,实体经济渐渐向虚拟性较强的金融经济靠拢,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动发展的状态,互相支撑,互相影响。这两种经济形式都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的,所以二者如何发展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下面对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以便于寻找二者平衡发展之路。

1.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基础任何经济活动的运行都离不开货币的支撑,只有货币的流通,才能让我国经济活动健康稳步运行。但就金融经济市场来说,货币的地位并不高,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货币,因为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金融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以货币为基础的实体经济的支持,金融经济要做任何形式的活动与改变都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可以认为,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金融经济无从谈起。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轨道越来越远,金融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忽略了货币的中心地位,虽然就目前来看,这样的金融经济发展非常快,但长久来看,金融经济在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下,根本无法长久发展。所以,金融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

2.金融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保障技术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金融经济发展越来越成熟,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我们直接能想到的就是结算越来越方便,货币对人们来说越来越不重要。金融经济的各项功能都与实体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能够切实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要想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金融经济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我们要在金融经济的保障下,对实体经济进行优化,特别是金融经济能够对社会上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可以将社会上的各类闲散资金有效吸收,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有需要的项目当中,进而大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金融经济发展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它有助于提高综合国力,我国依靠金融经济快速在世界上崛起,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金融经济本身对于实体经济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促进了我国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金融经济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二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其中一方发生震动,另一方必然会受到波及。从目前来看,金融经济虽然能够保障实体经济发展,但其比重的大幅增加,导致二者之间出现不平衡,天平向金融经济倾斜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1)引发市场波动。这些年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快速实现了股份制转型与改革,这些金融机构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发展动力,抗风险能力也不断增加,金融业得到空前发展。但是这一系列改革也让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波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商业银行改革后,其管理模式发生变革,更趋向于扁平化管理,那么这就使贷款审核条件限制增加,风险责任规定越发详细,信贷人员完成业绩变得困难,没有了积极性。金融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管质量,让企业资本充足率受到影响,从而让银行金融变得不稳定,这导致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也变得不稳定。(2)融资标准苛刻。商业银行与其他行业不同,具有较大的垄断性,所以在面对宏观政策调控时,常常用一刀切手段,一旦某些行业不符合国家政策,商业银行会立即改变对其信贷政策,限制信贷,这就大大减少了企业的信贷规模。企业在原材料价格提高的情况下,自身利润大大减少,没有足够的经济增长点,加剧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而且,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会导致企业盲目进行投资,缺乏规划,让资金缺口变大,在银行严格的融资标准下,难以获得资金,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让企业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3)金融市场无序削弱资金供给金融市场的发展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受金融市场影响产生的,所以,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但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没有一套标准来进行约束,比较无序,外资银行大量引入,在没有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变得非常混乱。而且金融机构将关注点主要放在房地产行业,偏离了正确轨道。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很难从金融市场获得足够的资金,实体经济发展非常困难。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对策

1.加强金融经济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利于金融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要想实现良性互动,还要我国社会各界相互配合。首先,政府部门对金融机构要给予十足的关注,并且给予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作为纽带,引导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对金融机构的管理、产品进行整顿与完善,真正形成一个金融经济体系,发挥其指引作用。其次,每个地区金融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就需要政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相应的金融政策,实现因地制宜、差异化管理,有效地抑制风险的发生,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

2.加强金融经济的市场监管要实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发挥其监管作用。首先,增强金融监管意识。要加强市场监管,就要增强对金融监管工作的认识,了解金融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风险认识。政府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平时要对金融机构的动态情况监控,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处理,特别是金融监管部门,一定要引起重视。其次,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金融制度,对当前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金融体系越来越完善,从而规范的金融市场秩序,对金融市场的规范与治理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发现非法金融活动苗头,要立即采取措施,将其彻底扼杀在摇篮中,防止后期出现风险。再次,政府还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目前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还缺乏一套完善的制度进行约束,所以在金融市场中,投机主义盛行,常常出现一些不理性、盲目的金融交易,所以政府要完善金融制度,以制度来规范金融经济的发展,对当前金融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以制度作为保障来解决,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金融监管当中的矛盾要及时解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金融监管部门,但是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交流,所以政府要对此进行调节,促进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进行备案制度共享,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监管质量与效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金融机构运行更加顺利,从而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

3.调整金融融资标准,拓宽融资渠道首先,金融融资标准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对其进行合理调整。为了维持金融市场稳定性,必须利用一些手段对其进行调控,融资标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无论融资标准设置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要跟随经济发展情况时刻调整金融融资标准。其次,经济管理部门的活动不是独立的,它与银证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银证机构的正确引导,才能让经济管理部门的活动有序进行,银证机构要不断完善信贷政策的同时,加强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让企业健康的运行。

篇8

一、廊坊目前的实体经济发展体制

廊坊地处天津和北京之间,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便利的交通环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交通环境可以很好的开展运输业和工业、贸易等。特别是在当前金融经济发展不太景气的情况下,积极的转变金融经营理念,根据本市金融经济的特点和目前国家的大背景市场经济的环境,不断加强金融业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积极发挥投资产业的导向作用,利用自然条件拉动经济的增长,制定并贯彻实体经济工业化、科技化的策略,将廊坊建设成为北京和天津的货运枢纽,对廊坊的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2012年上半年,廊坊银监分局加强对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监管引领,有效落实各项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加强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企业间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银行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采取六项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措施,有力地支持廊坊的经济发展。

二、在廊坊开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的,主要指农业、制造业以及传统服务业。实体经济直接创造财富,是一国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在经济生活中生产物质产品依赖于实体经济,借助物质产品来生产的是虚拟经济。虽然它们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角色不同,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借鸡生蛋虽是虚拟经济手段,实际都是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并不断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应全国的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和政策,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确保金融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金融方面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实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避免了虚拟经济“空心论”的问题又保证了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真正做到把握好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有很大的学问的,必须防止虚拟经济的投机和暴利的产生,因为近些年随着经济形式的逐渐转变,实体资本大量的流向虚拟经济,所以急需采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参与纠正,构建对发展实体经济体系的长效机制,保证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结合廊坊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中面临较多的困难,例如:产业利润空间缩小、税费负担重、竞争力很弱等。就廊坊的中小企业而言,既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需要中小企业适应廊坊的大环境,重点解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问题。从廊坊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角度而言,应采取有效的宏观干预措施,使得资金在金融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回归实体,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搭建平台,为廊坊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春天。

三、廊坊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一)产业利润上升空间逐渐缩小

综合成本上升,传统产业的盈利空间急剧缩小。这和“速度型效益”缩水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地价、水电价、资源价格、治理污染的代价、劳动力成本和融资成本都在上升,压力有增无减,这是企业反映最大的难题。由于外需下降,传统产业原来靠出口能够盈利的空间也受到挤压。所以,社会上关于减税的呼吁很强烈。现在推出的“营改增”,逐步扩大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范围,正是在考虑减轻企业税赋,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和技术改造发展后劲,鼓励服务业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未来,结构性减税还要向深入推进。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收益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来,金融业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收益形成鲜明对比,激发了社会上“快富”、“暴富”、“省劲致富”的观念,助长了浮躁、低俗的“致富观”。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许多曾经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企业家开始参与房地产、大宗农产品、奢侈品等的资本炒作。金融信贷的高利润刺激着民间资本大量转入民间借贷市场,引发非法集资、高利贷等一系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生活消费需求决定了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仍然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业、获取财富的主要渠道。如果忽视了实体经济发展,导致产业出现空心化,就会极大地损害我国的竞争力、经济实力和人民福祉。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之本的理念。而且要看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发达国家轻视实体经济,过度注重虚拟经济,导致全球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整体失衡。因此,我们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牢牢抓住并发展好。

(三)廊坊的环境因素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

廊坊地处天津和北京之间,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便利的交通环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交通环境可以很好的开展运输业和工业、贸易等。然而,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多年来,南部地区的人均路网密度比较低、路网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公路等级不高,缺少相互贯穿、与外界连通的高速公路,致使南部县(市)与京津及周边地区交通不顺畅。交通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经济发展必须具备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交通资源三大要素。近些年,在北三县(市)的率先发展和中部区县重点突破的同时,上述区域开发成本增加,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紧张,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这些环境因素都制约着廊坊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提供良好的建议改善廊坊的实体经济体制环境

目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决定了实体经济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业、获取财富的主要渠道,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关键是加快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促进工业产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大企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必须优先考虑。一个或者若干个大企业的存在往往意味着一个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大企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水平至关重要。而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历来是民营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特色。因此,在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对于大企业和小微企业,既要一视同仁、不可偏颇,又要各有侧重、因企施策,统筹推进大中小微企业错位互动发展,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增强实力、小企业充满活力”的企业生态。

从目前来看,廊坊虽然新型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很猛,但是,产业规模最大的仍然是传统产业,今后这些产业仍然要做强做大,同时要加强技术改造,降低对环境的压力,按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模式与园区结合起来进行规模扩充和结构优化。这些产业带主要集中在离京津较远的廊坊南部,比如霸州、文安等南部地区布局。在产业发展方面,不能简单地以国际或整个国家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次序来看待廊坊市的产业发展变化。目前仍然是第二产业发展的高峰阶段,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应该逐渐予以重视,廊坊不属于核心大都市,但是廊坊具有发展都市型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全面地发展产业竞争不过北京和天津,但可以重点发展某一产业的某一区段,某一产业的某一环节,与京津配套,构建产业集群。

(二)发挥特点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当前,河北省委明确提出廊坊要打造河北环京津新增长极战略突破口。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倾力打造绿色经济产业高地,更是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特色产业。目前,廊坊的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已经确立了“一核三带六大组团”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逐渐发展起以印刷包装和文化娱乐为主,民间工艺、文物博览、休闲养生、数字动漫等行业共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2013年,全市共谋划实施投资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28项,总投资800多亿元。投资上亿元的香河国华影视基地文化创意体验广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为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加快施工进度,已完成投入8.71亿元;河北・廊坊国家印装产业园落户安次新兴产业示范区,总规划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400亿元。

“梦廊坊”文化产业园这一现代文化休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廊坊“十二五”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对于廊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满足廊坊市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吸引北京区域以及更大范围内的高端人群消费,促进廊坊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它直接与民生疾苦和企业生存联系在一起。我国的河北廊坊是一个以北方金融产业后台服务基地为主要贡献项目的地方,怎样才能既满足人们精神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有利于廊坊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我们目前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廊坊整体经济环境、综合实力及地理位置的综合研究,认为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实体经济更适合廊坊经济的全面发展,因为廊坊的地理位置是处于北京和天津的交通要道上,这对于教育产业、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对于廊坊经济体制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1.货币政策分类

按照货币政策的具体影响可以将货币政策划分为积极货币政策以及稳健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井来释放大量的货币,增强市场流动性,从而刺进总产出的增加。文件货币政策则是指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流动性,从而抑制经济过热情况的产生。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幅度下滑,通缩情况明显的情况下,就需要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的时候,则需要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从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来看,各个国家央行主要采用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短期利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基础货币等等,短期利率的上升可以灵活的调节货币量的供给以及需求,利率上升则回避回流银行,利率下降则货币从银行流出。银行存款准备金决定了银行可用资金的多少,如果国家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则银行可用资金减少,反之可用资金则会增加。基础货币也被称为高能货币,主要包括银行存款、流通中的货币、公众持有的现金等等,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减少或者增加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影响经济目标。

二、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具体表现就是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优化、经济驱动要素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适时调整,从而确保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而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目标具有多重性,不仅仅包括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充分就业,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利率水平的稳定,具体阐述如下。

1.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稳增长目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只有经济保持适度的增速,才能够实现充分就业、财富增加,目前我国经济增速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服从于经济增长目标的要求,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速将会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货币政策的设计要有助于这一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2.促进社会充分就业

就业事关国计民生,只有充分就业,社会才能够稳定,因此货币政策需要考虑充分就业的问题,充分就业一般在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速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当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充分就业目标就很难实现充分就业。从这一角度来说,货币政策要考虑到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3.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就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这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经济结构优化中,货币政策作用很大,货币政策需要向国家大力支持产业进行倾斜,举例而言,信贷投放要具有方向性,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等等,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4.稳定汇率水平

汇率是一个国家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稳定性,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外贸被誉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由此可见每年进出口在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汇率是否稳定将会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举例而言,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会导致进口的增加,出口的减少,反之则会带来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因此货币政策需要注意汇率水平的稳定,保证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5.稳定物价

物价稳定是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积极的货币政策下,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胀的产生,从而使得物价上涨,稳健货币政策下,则会带来一定的通缩,物价会出现下降。货币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问价问题,避免物价波动幅度太大。很多时候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是相互冲突的,物价上涨会导致就业减少,因此在考虑各种目标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货币政策的无所适从。

上述各个目标虽然都是货币政策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但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目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某一时间段需要重点考虑稳定物价,某一阶段则需要重点考虑就业。

二、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需要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来进行化解,从货币政策的类型来看,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要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类型,进一步的刺激经济增长,确保经济增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1.降低存款利率

我国目前经济增速以及滑落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低位置的,制造业景气指数更是长期处于低位,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的降低存款利率,释放出来更多流动性。目前实体经济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大量的企业因为融资款或者融资成本太高而出现倒闭潮的情况,因此针对实体经济的苦难,国家要降低存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使得更多的资金从银行流出,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2.降低存款准备金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是释放流动性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低谷阶段的,在市场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仅仅是降低存款利率,货币政策力度依然不够,资金从银行的净流出依然不是很理想。加上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因此在货币政策方面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需要通过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来让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发放信贷。

3.稳定人民币汇率

篇10

1、全球经济处于普遍联系中,中国经济只有在不断的和世界经济紧密融合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催生新的经济能量,经济才能充满活力。而真正能与世界经济紧密融合的便是虚拟经济。换言之,虚拟经济是中国真正融入世界经济的钥匙,是中国不断获得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动力源之一。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最大的超越在于看到了“流量”的重要性,虽然凯恩斯未能解释货币———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权力,但毕竟已经认识到流动性在经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存量”没有“流量”的经济是一潭死水,虚拟经济在促进流动性方面则有着巨大的优势。当然,虚拟经济的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相当强烈。一方面,虚拟经济的膨胀会增加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易创造出双重价格体系;另一方面,可能对资源配置产生误导,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但不能因为惧怕虚拟经济带来的风险性和负能量就割裂了中国资本市场与世界资本市场的联系,割裂了联系就等于割裂了中国经济发展发动机上的纽带。能量有正负之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后必然波及到中国,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只能在实践中勇敢的面对并加以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二律背反,害怕和回避矛盾的后果是陷入更大的矛盾。观察经济社会发展要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审视,经济发展就是在正负能量不断对冲的矛盾中螺旋式的前进,每次大的波动后正能量都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带动世界经济螺旋式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虚拟经济本身也是一个二律背反,矛盾是动力的源泉。

2、虚拟经济非常灵活,把全社会的资金都吸纳进来,事实上,当今社会每个人都被编织到金融网络中,即使没有投资股票证券,也难以逃脱,如社保金、医保金等,都与虚拟经济有联系。虚拟资本是系统性权力,弥漫于整个社会,形成支配全社会的金融权力,既不定型又弥漫在每个人身上。

3、应正确看待经济稳定性。经济的稳定性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通常根据一些经济指标来衡量,例如通货膨胀率,存贷款利率差、实际汇率波动指标、政府财政赤字等等。另外,人们的心理预期也是衡量经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稳定是相对的,事物的稳定性恰恰建立在不确定的基础上,稳定有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对事物的稳定无影响,不确定的范围确定确定性,这是辩证法认识对深层世界的认识,与旧唯物主义追求绝对的精确性相对立。把辩证法用于经济发展中我们就能认识到,这种不确定性即风险性,应当允许并重视经济发展中的正常波动,波动带来了风险性,但波动正是稳定的载体,波动代表机体内部新生力量的动力在突破旧势力的桎梏,是矛盾运动的表现。辩证法认为,每个层次要引起下个层次的变化,能量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层次的变化只能引起一个层次的变化,对其他层次无影响,各层次是相互绝缘的。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海啸,其破坏范围广,穿透力强让人们难以预料,关于金融危机为何破坏力如此巨大,下文将做专门阐述,总而言之,是由于没能正确对待虚拟经济造成的。

4、经济发展是个综合性过程,是在物质化社会系统整体性推进发展中同时发展的。无论是研究实体经济还虚拟经济,都不能只从经济学科角度去观察,应用政治学、经济学、哲学三种学科综合思索。当今中国,政治哲学强调人民性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不是人民,是判断某个经济政策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在制定某项经济政策时,首先应把人民的利益考虑进去,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文化、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20多年,虽然问题和矛盾频现,但总体上国家和广大人民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了巨大财富,国家资本不断增值,这是符合辩证法事物发展规律的。

5、提倡发展虚拟经济并不是忽略和否认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物质生产和交换永远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坚实的物质生产基础是虚拟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辩证的看待两个问题

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的经济安全性和风险性等问题,需要借助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进行解析。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在经历了长时间资本市场泡沫积聚后的一次负能量的猛烈释放,是在虚拟经济畸形发展,攫取大量虚幻财富在西方人心里生成的“幻象”破灭后的集中爆发。把虚拟经济看成虚幻经济,游戏经济,完全脱离其现实存在的根基,任意创设虚拟的金融衍生产品,其本质已经完全脱离了唯物主义所坚持的世界观,当时的华尔街金融体系推崇‘游戏经济’,金融衍生品成为锻炼人的意志与想象力的工具。从马克思唯物主义本体论上理解,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一种“直观对象”的存在关系,而是一种感性互动的存在方式,是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彼此独立而又统一的子系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应该存在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过程,虚拟经济需要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实体经济也需要虚拟经济加以激活,正常情况下,张力内的经济的波动可以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与此相对立的“原像—镜像”关系实际上割裂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导致虚拟经济从应该坚持事物发展规律引向唯心主义的危险行为,当张力被强行拉伸,虚拟经济本身的风险性就会因为过度的投机行为加深,不确定性变得难以被认识,这势必产生极其惨烈的后果,“作为财富的社会形式的信用,排挤货币,并篡夺它的位置。正是由于对生产社会性质的信任,才使得产品的货币形式表现为某种转瞬即逝的观念的东西,表现为单纯想象的东西。但是,一当信用发生动摇———而这个阶段总是必然地在现代产业周期中出现,———一切现实的财富就都会要求现实的、突然地转化为货币,转化为金和银。”实体经济以实物或服务的流动作为其运行的形式,而这些形式都是以资金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虚拟经济中,资金是以膨胀的信用化形态出现的,如果资金的信用化膨胀进入到实体经济中的生产循环,则就形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紧密互动。由于这种虚拟的信用资金弱化了实体经济所需要资金的作用,因此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虚拟经济的膨胀及波动促成了金融泡沫的生产,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因此,发展虚拟经济,并不是否认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不是忽略社会因素任意虚设,更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跨越发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虚拟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既然把虚拟经济放在唯物主义视野中考察,就应承认它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承认其的现实基础,完全脱离现实基础的“虚拟经济”就其本身而言不是虚拟经济,是游戏经济和虚幻经济。虚拟经济是对现实基础的抽象和放大,且放大的比例应该在一定限度之内。承认虚拟经济的现实基础是实体经济,也就承认了虚拟经济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问题,二者之间联系密切,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又有矛盾的特殊性,在对待二者关系上,尤其应注意研究特殊性,特殊性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特殊原因,是事物之间区别彼此的根据。既不能用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发展虚拟经济、评判虚拟经济,也不能因为虚拟经济的特长就否认实体经济的存在意义,忽视其存在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是一种崭新的制度,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事物,在中国,无论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在发展中必然碰到许多问题,对于这些带有特殊性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国外的或过去的经验去套,唯物史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把所有问题都放在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全面把握,中国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所有问题都应该在这个有机体中通过实践加以分析解决。或许,哲学的“贫困”在于它无法为所有学科提供该学科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哲学的魅力正在于它可以对所有学科进行批判和衡量,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和道路。

(二)虚拟经济的经济安全性和风险性

乌尔里希•贝克曾说过:“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准自然的’组成要素。”因此,虚拟经济也具有高风险性,这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虚拟经济并不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其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但却可以对实体经济创造出的财富进行再分配,这也是其虚拟性的表现之一。随着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势必会增加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风险。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中的也面临着微观性、不确定性与盲目性等消极因素。“作为虚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资产,包括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工具的价值,具有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的功能”,因此虚拟经济对经济系统中出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能够有效地予以克服或减少,并由此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对于现代化风险投资和规模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三点原因:

1、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弱,虚拟经济的价值系统逐渐取得相对独立,不再依附于实体经济,但是虚拟经济的价值系统由于对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产生影响,从而对实体经济的价值系统的影响却越来越强。

2、实体经济的价格主要受自然资源的制约,呈现出稳定的态势。但是,虚拟经济交易的载体是虚拟资本,而虚拟资本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其价格主要受到人为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虚拟经济极容易产生频率较高的波动性。3、虚拟经济的重要功能体现在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风险定价和交易机制,并提供了一个降低了交易费用的稳定环境,从而使得经济得以稳定增长。虚拟经济既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风险性,又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并对现代经济增长起到了相当大的贡献,这实际上加强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异化”。基于以上原因,现代经济的危机发生主要并首先来自于虚拟经济领域,虚拟经济导致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从而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虚拟经济的安全。虚拟经济的安全运行能有效地抵御来自内部及外部的系统风险,确保国家的经济和国民财产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当我们还在庆幸08年金融危机没有大规模波及中国的同时,一些经济学者把这些庆幸归功于中国尚未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人民币自由兑换没有打开等因素,但这种庆幸不能成为束缚虚拟经济发展的理由。虚拟经济本身就是二律背反,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消极因素,当前很多经济学者热衷于从如何消除这些消极因素进行研究,这在哲学上是否犯了蒲鲁东式的错误?“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益处和害处加起来就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马克思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问题,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由此可见,正确认识虚拟经济的消极因素及其可能带来的对市场经济体系的风险,建立起虚拟经济的风险预警系统对于问题的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日后避免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从哲学角度考虑,那就是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下如何引导、转化、控制这些消极因素所带来的负能量,把它的破坏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负能量带来的冲击做到最小化,从而降低风险,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不要企图消除它,消除了消极因素,就消除了虚拟经济本身。

篇11

关键词:

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发展规律;相互作用;措施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的作用不可小觑,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国要明确金融体系发展规律,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金融体系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状况的描述反应人类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方向具有指导作用。分析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可以及时对社会经济风险做出规避,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1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概念简述

1.1金融体系

在当今时代,世界各地的金融体系都具有各自的特色,是很难以用同种模式来描述的。从直观上看,发达国家间的金融制度间中明显胡区别主要就是在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重要性上。就比如德国,主要是几家大银行进行主导,金融市场就显得不是怎么重要国;再如是美国,金融市场就起着极大胡作用,而银行则与之相反。再就是介于两者间的国家,例如日本与法国以银行为主,加拿大和英国的虽然金融市场较德国发达,但是银行部门的集中程度也是极高的。

1.2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其的意识与想法利用相应的工具创造的经济,其中包含生产物质上与精神上的产品(比如书籍、影视作品等等)和服务性行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生产、工业、娱乐业、影视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行业,也包括教育、文化、小说、舞蹈、歌曲、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2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律

2.1金融体系自身的运行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部规律性,金融体系的发展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不断变化,对金融体系运行规律的掌握也越来越困难。总的来说,可以用“投机”来解释金融体系运行规律。“投机”交易主要是指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时候买进商品,在市场供不应求时倒卖商品,从而赚取差价,具有高收益以及高风险并存的特点,是金融体系的剂。掌握好适度的投机对于实现资金的跨期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资金都得利用效率。

2.2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匹配程度

传统的金融体系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解决经济发展难题,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新的金融体系来拉动经济增长。为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颁布了相关的金融体系发展政策。在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停滞。这就证明金融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相反,当金融发展超过一定范围时还会阻碍经济发展,也就是常人所说的“阂值效应”。自然过于复杂的金融体系必然会浪费大量的用于监督的资源。在金融安全问题、政府制度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的背景下,政府是某个国家的,而金融市场却是属于全球的,金融的高度国际化是难以优化资源配置的,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定的负面效果。对于非发达国家而言,金融全球化会为其带来一定的资金,有效的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但事实上往往不会如此,比如拥有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国家,资金并没有进入,反倒是资金流向到发达国家。另外,金融体系过于发达,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监督机构的工作难度,进而影响其的工作效率。故此,需要政府利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不但可以减少金融机构主的风险,还能推动金融机构的发展,优化金融体系。

3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

3.1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的存在基础

金融体系源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实体经济的经济效益也推动着金融体系的发展,故此,可以说金融体系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就是源于实体经济。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故此要想着手解决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资本泛滥、通货膨胀等,都是需要从实体经济入手的。当然良好的金融体系,也是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

3.2金融体系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资本中介,提供了资本循环的场所,降低了资本运行的压力,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同时,金融体系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体经济风险,增强了实体经济的抗压能力,推动了实体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随着金融体系发展,金融体系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理念,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思想,增加了实体经济的适应性,从而带动了实体经济的进步。

4协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措施

4.1发挥实体经济积极作用,促进金融体系稳定发展

实体经济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应当充分利用其的积极推动作用,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首先,实体经济必须起着主导作用,指引金融体系的发展,确保金融体系发展与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其次,实体经济要提高自身的交易量,以此推动金融体系完善与发展,提升资金循环效率,增加资本利用率,并使资本慢慢注入到金融体系之中。最后,实体经济需要增加其的市场自由化度,促进金融市场的优化,以实体经济本身产生的效益的刺激投资,此外,实体经济还需要进行改革,提高内需,以慢慢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融合的目标。

4.2促进金融体系自由化改革

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直接影响着金融活动效益的高低,同时金融体系的自由化程度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金融体系的自由化的推进是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推动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而金融体系自由化改革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加资本获得方式,提高资本循环速率,缩短资本的循环周期。第二,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提高市场需求,通过投资拉动需求,促进实体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第三,规范市场信用秩序,提高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建立健全监督体制,促进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发展。

4.3保障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改革

金融体系的发展同资本发展的状况息息相关。其中,尤其是直接金融的发展同资本市场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此需要,推动直接金融的资本化,增加资本市场同直接金融的融合度,掌握直接金融市场最新财务讯息与经济现状,从而缓和实体经济与资本信息不相对称的现况,实现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协调统一。此外,要完善信用体制,利用相应的国家法规与政策规范资本市场,从而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以此推动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

5结语

金融体系的发展对于现代化的经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故此,依旧需要对金融体系同实体经济间的关系进行不断的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改变与近年关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关系研究出现了误差,使得有的地区的金融业采用了有误的理论指导而提升了金融风险。故此,有是非常有必要继续研究金融体系同实体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要在掌握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的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具体的相关决策,从而减少金融体系同实体经济间失调现象的发生,以此确保各地经济可以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悦.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财经界,2015(15).

[2]张琳含.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中国市场,2015(36).

篇12

以创新人才为依托。在“人口红利”逐步衰减、新生劳动者对劳动报酬要求更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是实体经济发展将长期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收入倍增目标必须通过高质量的就业来实现。实体经济如果继续依靠低劳动力成本模式发展,就难以生存下去。实践证明,传统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主要标志就在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的新型资源的重要性明显上升。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实践表明,投资于劳动力能够激发更多的发明创造,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和拥有高素质人才。人才高度决定产业高度,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可能发展高端产业。

以创新产业为支撑。我国走过了跟随式工业化道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的工业化在相对技术成熟、产业成熟、市场成熟的领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当今世界正在孕育新的产业革命,其核心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融合推进产业突破。欧美国家近年来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不是简单地提高制造业比重,而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重整工业产业链,打造新的高端制造业。新的产业革命是一次系统性变革,必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必将改变工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同时孕育着巨大商机。实体经济发展必须跟上新的产业革命步伐,从主要依靠量的扩张向主要依靠质的提升转变,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要以创新为核心,向各个产业高地攀登。没有创新支撑、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最终只能被固化和锁定在低端环节。

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重工业发展阶段,由于资金、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更多地被政府控制,企业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大大削弱。在创新型经济下,企业主体的动力和活力尤其重要。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拥有良好创新管理和文化、技术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创新型领军企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美国的苹果、波音、微软、英特尔,日本的丰田、索尼、松下,德国的大众、西门子,韩国的三星、现代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本国乃至全球的技术创新。

实现三个突破

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本提升的突破。实现党的十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必须解决劳动者报酬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这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增加居民收入,既要强调再分配公平,更要在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只有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才能实质性提高劳动者收入。不能以牺牲劳动者报酬为代价来实现产业发展,而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发展产业与扩大就业、富裕人民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就业结构、分配结构调整,促进收入倍增;通过就业结构、分配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使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本提升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实现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一个较高阶段,但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产成本刚性上升、新兴产业缺少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发展仍以技术跟随为主、高端产业处于低端环节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减少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突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导致国际市场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剧我国产能过剩矛盾和经济结构问题。必须加快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变政府主导发展带来的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光伏等一些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盲目发展,没有核心技术支撑,仅靠规模扩张,是不可持续的。必须真正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抓好三个转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