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09:31: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医基础的重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835-02
The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Theory of TCM Teaching
SONG LIN, XIE Ning, LIU Hua-sheng,ZHEN YANG,ZHOU Yan-yan, Guan Hui-bo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Basic theory of TCM is the introduction to Basic Course in system of TCM. Freshmen generally agreed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study Basic Theory of TCM. Applic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s imminent to make students more interest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We tried to use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PB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had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We investigated that the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Theory of TCM Teaching, such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the ratio of PBL teaching, discussing problems, discussing form, and controlling the role of teacher.
Key words:Basic theory of TCMthe teaching method PBLteaching reform
PBL教学法简称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的,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传统课堂教学法相比,PBL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而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都在应用这一教学方法。PBL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sup】[1]【/sup】,最初是在一些西医院校试行,现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近年来PBL教学方法在中医教学课程中进行了初步尝试【sup】[2-6]【/sup】,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临床课程,甚至一些基础课程如《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温病学》等。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新生普遍认为接受本课程比较困难。如何使学生更有兴致、更有效地学习,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试行了结合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与同仁共勉。
1 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比例的确定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目的是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以及防治原则等问题,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基础课程。我们知道,在医学基础理论学习阶段PBL教学法提倡以问题为引导的自主性、讨论式学习,知识传授和理解往往没有课堂教学效率那么高;且容易影响到基础理论知识接受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遗漏一些内容或知识点。所以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P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授课即70%为课堂讲授时间,30%采用PBL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四基”内容讲清概念、详解重点、讲透难点,对刚步入大学的学生精讲基础理论部分而保证了基础知识系统学习,又能发挥PBL教学方法的优势,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和深入领会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思维方法。
2 讨论问题的提出
运用PBL的核心是精心设计针对课程的问题,问题设计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医学是临床实践的汇总,理论也是根源于临床,所以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这样基础类的课程中是可以运用PBL教学方法,如本课程核心内容如中医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机等学说均与临床密切关联。讨论问题的设计,根据阶段教学内容及目标,选择分述于不同章节的内容而形成的问题,设计时应注重思维方法的横向性引导及知识点、面的衔接,论述内容则涉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临床案例等。如在PBL的课堂讨论中,我们从临床案例中反证中医理论,并且从中医临床疗效中增强对中医的信心,进一步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兴趣【sup】[7]【/sup】。
3 同学讨论形式的确定
随机将学生分组,每组人数不易过多,每组8-10 人甚至更少,提前安排问题,使同学们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教科书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预讨论。课堂讨论中轮流选择小组主持人,各组小组主持人代表阐述各组的观点和看法,本组和它组同学随时补充,其他学生可自由提问、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进而展开交流辩论,畅所欲言。最后让学生对各讨论组进行评定,分出优、良、中、差四种成绩。这种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所有学生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符合PBL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实践者。
4 教师角色的掌握
PBL教学法中教师仅起组织和引导作用。首先是讨论问题的确定:在讨论前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选择相应的病案要求学生分析。其次是在课堂启发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简要介绍有关问题的背景资料、思维方法、知识要点和研究进展等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讨论,但不做结论性发言,即抛砖引玉。第三点是在问题讨论过程中的作用:教师从中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的关系。最后是归纳总结:教师对各组的观点从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点评,详细分析有讨论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也会针对这些问题查阅大量资料,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此外,建立科学评价考核系统是有效运用PBL教学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如教师应避免只用试卷测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应结合个人表现和小组表现,制定一套完善灵活的评估方法以适应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在评价中合理使用更专业、系统的统计方法等来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研究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学习的PBL教学法有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而PBL教学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摸索过程,这就需要中医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勇于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萍,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22-24.
[2] 周,王庆其,邹纯朴,等.研究生《内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2):4-5.
[3] 王乐平,李波,徐永和,等.PBL教学法在中医温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教育,2003,22(7):42-43.
[4] 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4,23(5):43-45.
培养初中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而有解决此问题的欲望,就会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探究能力,初中生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去搜集各种资料,开发大脑,互相询问,做出各种推测和实践,从而探究问题的最终解释,最终得出合理结论和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生具有了问题意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做出各种假设,会时时观察、时时思考,这样才会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异思维,进而不断地质疑、分析,积极思维,提出新问题,积极思维、探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果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见解。
一、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使中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初中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努力地去探求,去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数学教学方法,要善于打破教材条条框框的束缚,引入初中生感兴趣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特别是联系一些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热点问题,以及发生在初中生周围和身边的问题,使每堂课都有新异的信息,并通过图画、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数学教学手段来让初中生掌握,避免内容的枯燥和方式的呆板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初中生无疑可问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初中生发现问题,提出想问的问题。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使中学生敢问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初中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素养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初中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初中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就拉大了。要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初中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初中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初中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初中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数学问题素养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营造良好的激励平台,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被束缚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下,乏味而又单调的学习,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初中生提出问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初中生的依赖心理,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索者,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初中生提问的重要性,原因就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认为上课不讲话、不“捣乱”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样一来,为了争做好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沉默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正在努力通过一些途径来调动他们提问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激励平台,例如把学生的提问纳入平时成绩中,奖励积极提问的学生等。
四、为鼓励学生发问,适时对“乐问”作出评价
初中生由于基础不同,性格存在个别差异。更重要的是初中生由于心理和生理上存在发育到青春期的问题,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乐于提问,喜欢对新事物不断地追问。如,对于那些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没信心。笔者对这样的学生的提问,会说:“太好了,你有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你太聪明了。”对于平时很犹豫的学生,当他们能提出有新意的问题,学生有反对的,但依然能提出的,笔者会要用赏识的眼光鼓励,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优秀生的发问,笔者会顺着他们的思路加以更深层次的引导,并提示他们方法自己探究模式解题思路。这样的评价能给不同学生以成就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了问题意识。
五、营造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不受拘束地进行学习。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却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倍感压抑,从而严重地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今天,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想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必须改变 “一言堂”的课堂状态,以一种愉悦的氛围充分调动初中生提问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31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8-143-2
中国陶瓷艺术曾作为世界的顶级工艺,在中外艺术史上独树一帜,谱写过辉煌的历史篇章。在世界陶瓷艺术高速发展的大舞台下,中国的现代陶艺起步虽晚,但也明显地感觉到无论是陶艺家还是陶艺工作者们正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前行,陶艺教育亦是如此。
一、陶艺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欧洲、美洲一些国家非常重视陶艺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它们针对陶艺教学的物质条件、教学措施及机构建立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在美国陶艺教学是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来安排的,已经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有机整体。在亚洲,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开展独具特色的陶艺课程。
陶艺教育在中国作为专门科系建立是在1956年,中央工艺美院开设了首个陶瓷系,1958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诞生,为我国陶瓷教育奠定了基础。直到近十年才得到重视和发展,在蓬勃发展的素质教育领域中,陶艺作为一支新军,受到了教育部门的关注并迅速发展,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陶艺课程,有条件的中小学也建立了教学基地,一些商业性的工作室、陶吧的兴起也为大众了解陶艺搭建了桥梁。陶艺教学慢慢成为一种基础教学受到重视。
二、泥条与陶艺基础教学
在新石器时代,泥条盘筑和泥条圈筑是当时陶器普遍采用的成型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盘筑是将泥条采取螺旋式的盘筑,而圈筑是将泥条做成泥圈后再逐层叠筑。器物制成初型之后用工具将里外刮抹平整,使器具表面密封防漏、厚度均匀。在制陶工艺日趋完善的今天,这种古老的工艺已经很难见到,只在我国一些偏远地方和少数民族地区,因工艺落后而还在使用,如云南的傣族、佤族、怒族,海南的黎族,迪庆藏族自治州等。
泥条无论是作为成型方法还是装饰手法,在陶艺教学的初级阶段作为一个重点来展开教学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
(一)泥条的基础性。毕达哥拉斯派的哲学观点认为点生线,线生面,面生万物,在陶艺教学中泥条可以说占据基础性的位置。在装饰方面,泥条装饰的基本语汇是线体造型,人类观察认识自然界的视觉条件里“线”是主要的视觉特征之一。在泥条作品中正是用线条传达审美情感。对于初学者而言泥条就像用笔在纸上绘画一样能够迅速适应,消除对陶艺学习的陌生感。玩泥是人的一种天性,初学者在用泥条装饰作品时从真实的触感中完成人与泥的对话,更容易认识泥料、了解泥性,在玩泥中感受并发现美。
(二)泥条的随意性。在陶艺造型训练课程中,把泥条盘筑作为基础训练,可以不借用任何工具,利用泥的可塑性,单凭双手对泥料进行搓揉、按压、重叠、穿插、旋转等技巧可以自由地塑造形体,相比于泥板、拉胚、捏塑、注浆等成型手法而言,泥条成型方法简单,随意性较强,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泥条的表达性。陶艺大师周国桢认为“陶瓷生命的形成来自泥土与火焰;陶瓷生命的‘神’来自创造者的心灵,即通过手工把创造者的情感神化于它”。泥条的易变和易塑性,为发展学生的创作和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这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陶艺是直接通过双手与人心灵对话的艺术,手工在泥料上的情感表现,能直接通过作品传达出来。在学生的泥条作品中,有的做工粗糙、外形夸张,有的造型简洁、线条流畅,有的穿插考究、变幻莫测,但不管怎样都是在传达作者的个性情感。从随意中感受泥性,到有意中注入情感,给予学生足够的创意和创新空间。重要的是无论盘筑还是装饰,其手法都反复于一根根或粗或细、或方或圆、或长或短的泥条之间,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感觉泥条到感触泥条,正是繁而不烦,盘筑意志的过程。而泥条作品无需华丽的釉色,无需规整的体型,通过素烧后保留陶土的原始质感和颜色,尊重自然、回归质朴正是现代人追寻的生活状态。
三、古往今来一脉相承
从最原始的制陶工艺手段发展成陶艺的重要装饰语言应用于现代陶艺中。泥条艺术的发展犹如一根连接古今、承前启后的特殊纽带,用朴实的语言传达陶瓷艺术的本性情感,唤醒人们对原始制陶工艺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重新审视隐藏于泥条中的原始情感。在现代陶艺中,这种成型手法和表现语言,受到陶艺家的继承发扬。如周国桢先生的《老绵羊》《角马》《怒吼的非洲》等作品,就是吸取了原始的泥条盘筑工艺,充分调动泥料本身的能量,通过泥条形态及组织方式的变化,给作品带来无限的生命力。吕金泉先生的作品《花的诉说》,彩色刻花盘上以浅刻处理花卉,辅以泥条表现花藤,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装饰对比,一虚一实、一动一静,将生命的灵动传达出来。
四、结语
泥条在陶艺作品中传达给人类对美、对泥性、对陶艺的认识理解和精神享受。在创新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现代学术界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陶艺的基础教学中,我们通过泥条成型的优越性,将陶艺技术、民族情感、艺术美感传达给初学者们,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希望他们继承和发扬这种“一脉相承”的民族情节,将中国陶瓷艺术的辉煌继承并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周国桢.本土意识的崛起――谈泥条盘筑陶艺[J].陶瓷研究,1994,(02).
美术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而且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必修课程。初中美术教育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是如此表述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提高学生绘画技能、技巧的一面,也有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创作和理解以及对优秀艺术品的欣赏和鉴别,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的一面,这些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操作力、想象力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新课程改革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美术教学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当前形势下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实施美术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并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范画、投影、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处在浓厚和强烈的求知欲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教师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作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各个画种的图片资料,并比较在画家笔下的各种表现手法及情形,学会用审美的目光去分析,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意识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并且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作为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目前我国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主要以具体学科的实验研究为主,而在中学美术教学,特别是在初中美术这一非重点学科中的研究与应用很少。
通过合作学习,首先,学生能树立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在合作中获得进步的持续的自我发展方法,从而能在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通过合作学习的多边互动机构,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调动教学体系中的各个资源,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密切配合协作的过程中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最后,合作学习不仅强化了传统教学中的认知功能,更提升了学生的品质发展,不同特点的学生通过完成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这一合作过程,其思维、辨识、分析、表达及创造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合作学习具有状态的民主性、策略的实践性、内容的可行性、任务的创造性、评价的多元性和德育的渗透性等特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能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激活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自觉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成功的学习理论,非常值得我国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借鉴。
四、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给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创设美的环境,诱发学生兴趣,节时省力,增大课堂容量,融声绘色,拓展学生视野。
对于学生,网络的最大作用就是资料的丰富性,这些资料足以增强学生独立学习所需要的底气。而且学生采用电脑进行美术绘画、创作,摆脱了纸张、铅笔、颜料、调色盒等繁琐的绘画工具的限制。一切构思都可以在电脑里尝试表现,随意挥洒,修改也极为方便,这一切都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个人空间、开心网等学生中广为流行的网络媒介中,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自行装饰,这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有利途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来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袁红雷.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探析[J].文教资料,2009.
[2]胡志珉.如何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落实审美素质教育[J].学苑教育,2009,(3).
[3]张学云.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4]林丽琳.初中美术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改微探,2009,(8).
语言点拨是指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地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助点:辅点拨。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不够等原因,在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时,就需要教师助一臂之力。例如,当讲完“爬行类”时,教师若直接让学生回答“为什么青蛙和鳖都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但它们却不属同类生物?”这一问题时,不少学生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设计几个带有启发性的阶梯问题进行点拨,如:二者的呼吸方式有何不同?二者的皮肤有何不同?二者的生殖和发育有何不同?……学生便可由表及里地抓住事物本质,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形成良好地认知结构。
2.旁点:教师不直接点明怎样思考,而是间接的、从旁的、暗示的、曲折的进行点拨,或言在此意在彼的启发;或旁敲侧击的暗示;或迂回曲折的诱导;或在问题的峰回路转处巧设标志,使其洞天叠出、曲径通幽;或让学生从旧知孕育出新知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与之有联系的相似点、相关点,受到启发,展开联想,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例如讲“血液循环”时,让学生回答“左心房连接的血管是动脉血管还是静脉血管?其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这一问题,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教师可采用从旁点拨的方式进行启发:“和左心房相连的血管的血液流向何处?它的另一端连接的是什么器官?这个器官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便会茅塞顿开,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3.直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的点拨方法。例如学生有时解答问题,尽管心中清楚,但由于对个别词语的遗忘,或表述水平有限,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述,导致“水壶装饺子倒不出来”的情景,这时教师可直接给学生提供词语,帮助其越过语言障碍,得到答案。
4.辐点: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而引发出与之相关或相同的教学内容,即由点到面的点拨方法。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遗传工程”这段短文时,可抓住克隆技术这个概念,由点到面地进行点拨:克隆技术可消除遗传疾病;可制造人的各种器官;可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动植物可实施车间化生产等等。使学生想得更多、看得更远,思维呈辐射状态,具有扩散性、广阔性、灵活性。
5.聚点:聚集点拨。它是与辐射点拨相反的一种点拨方法,是教师为集中解决某一问题由面到点、由此及彼进行点拨。例如讲“生物进化的规律”时,教师可点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异同,学生会不难发现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其思维具有深刻性。
二、体态点拨
体态点拨,即教师借助体态进行点拨的方法。体态也是一种语言,它是与语言交流相对应而言的,也称非语言交流。它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和脚的移动,人际间的距离,讲话的速度、音量等。研究表明,体态语言的交流作用和效果不但远远大于语言交流的作用和效果,也是任何语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常见的体态语言有以下几种:
1.动作点拨:教师借助形象生动的动作、手势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点拨方式。例如讲“蚯蚓运动”时,教师可用右手手掌手臂表示蚯蚓的身体,左手表示蚯蚓的环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刚毛的作用,使之一伸一缩的运动;同时,让学生同教师一起比划。这样就使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2.目光点拨:教师以目光为载体,十分巧妙地把教师要表达的十分复杂的愿望、态度、情感迅速传递给学生的点拨方式。例如,上课铃一响,学生便向教室鱼贯而入,此时教室里嬉闹谈笑声还会此起彼伏。教师走上讲台若以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或紧盯调皮的学生,教室就会立即安静下来,学生马上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再譬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若给予信任的目光,学生便会信心百倍;学生紧张时,教师若给予鼓励的目光,学生便会勇气倍增;学生回答问题成功时,教师若投之以赞许的目光,学生会因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幸福万分。
3.表情点拨:面部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的显示,是人的内心世界最灵敏、最复杂、最准确、最微妙的“晴雨表”。马卡连柯曾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表情点拨正是教师借助面部表情潜在的调控作用,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十分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艺术手段。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因思维定向出现差错,教师若用迷惑的表情加以暗示点拨,学生会十分敏锐地调整思维角度,另辟蹊径,走出误区,找到正确的思路。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several suggestions
Liao Zhenhua
【Abstract】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is in chemistry teaching important component. Not only the teacher may raise student’s observation ability, the experiment through the experiment to operate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o on, simultaneously is also advantageous to the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increases chemistry knowledge intuitive, stimulates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Instrument
1 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
2 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2.1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中学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2.2 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我们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就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3 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在这方面,我们除按实验原理、要求提出有关的操作内容和要求外,还着重讲了下述几点:
3.1 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
3.2 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让学生便于记忆。如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摩尔浓度溶液时,在分析演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称(对固态溶质要称,?液态溶质要量)、溶(溶解)、洗(洗涤溶解时容器的内壁)、稀(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如教材中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于燥的烧瓶收集,再接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因为在化学实验室里,很难将烧瓶搞得十分干燥,而氨气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同学分析了上述方法实验失败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该实验的要求,所用药品的性质,提出了改进方法:即先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毫升浓氨水,然后摇晃烧瓶将浓氨水迅速倒掉,立即演示“喷泉”实验,实验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实验方法好得多。
众所周知,整个中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必须首先结合专业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目标,并加强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确定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致力于评价方式的创新,以促进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就此作出以下几点思索。[1]
一、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确定过程中结合专业和学生实际的思索
中职教育属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是一般的基础性教育,因而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针对性的确定整体性教学目标,在确定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满足中职生在未来的就业和创业的需要,结合当代中职生的认知、情感和生理等特点,确保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专业和课文内容相贴切,因此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在结合专业和学生实际的前提下进行,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二、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内容确定过程中结合实践性的思索
中职生的最大出路就在于利用所学的技术知识服务于社会,因此在确定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时,同样应突出实践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职语文实际就是服务于专业技术理论的基础性课程,所以所选的教学内容应加强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及社会实践之间进行结合,因此在摒除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竞争压力,因而在做好一般教学的同时,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专业教育。尤其是在确定教学内容过程中应加强中职生各项竞争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口语交际能力是考验中职生毕业后有能否更好地与社会相融洽的关键,因而必须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由于当代中职生正从传统的农村型转向城市型,虽然这些来自城市的学生活泼开朗,具有90后青年的朝气蓬勃的特征,但是这些学生往往由于缺乏与家长和教师的沟通,缺乏一定的口语和交际能力,加上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因而必须在教学内容中涉及一些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和注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确定教学内容的难度时,应始终坚持从简到繁的原则。首先从朗读再到学生开口说话,并采取诸如“自我介绍”、“诗歌朗诵”、“人生规划”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完整地进行表述和朗读,久而久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再如,在做好口语交际内容设计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更应加强,在写作教学中,同样应坚持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基础原则,引导中职生掌握基础的应用文写作技巧。例如《请假条》、《工作计划书》、《工作总结》、《启事》、《通知》、《广告》、《合同》、《自荐信》等等,从而为中职生毕业后的就业、生活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教学内容确定时应加强写作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只有确保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合理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方式确定过程中结合实践性的思索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在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实际,在加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就业的需要,开展分层次、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致力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教学方式上面下功夫,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中职教育特点,例如在进行有关环保方面的教学时,作为教师,就应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如机械化或者与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就把该专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课外资料,或者选择相关专业的文章作为语文阅读理解的材料,以及写作课的主题,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增加对专业内容的认识深度和广度这样即可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又可以从各个方面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做铺垫,丰富其专业知识。[2]
四、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确定过程中结合实践性的思索
就目前来看,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仍是一个难点所在,虽然对参加高职深造的学生可以通过选拔考试来进行,而对于即将就业的学生则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难以从客观上对学生是否达到大纲要求,加上各专业的课时安排不一,因而必须对目前的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例如,可以对终结性测试说不,而是采取综合性的测试,通过综合性测试,能有效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所处的学习状态,并找出自身在教学中的问题,并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从而为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改革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在进行综合评价的同时,还可以采取互动的方式进行评价。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平等融洽;其次,是否形成交流协作的合作学习组合;最后,是否形成动态教学,以随着不断变化的教学质量调整教学内容,从而确保评价的互动性。[3]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学生的实际,针对性的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前言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做到有步骤有计划地通过开展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又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扩大他们的视野的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最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笔者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好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在质疑中产生了探究的意识。如在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教师先让学生课前搜集蝴蝶的图片,上课时教师播放音乐《两只蝴蝶》。引导学生边观看美丽的蝴蝶,边欣赏优美的音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质问:蝴蝶小的时候就这么美丽吗?除了蝴蝶之外,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动物是昆虫?它们和蝴蝶生长发育的过程一样吗?学生列举昆虫的名称,描述蝴蝶等昆虫的发育过程。让学生互动交流、资源共享,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答案中的错误,利用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探究学习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知识。教师们需要采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不断摸索,学校集体组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形成,改变了之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现在使用的教材中,许多内容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说明,学生一目了然。例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在课堂上讲,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小组合作对所学知识及发现的问题进行搜集、整理,最后做出总结。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取得好的效果。
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讲话”的机会
时常听到有教师抱怨上课时经常有学生问这问那的,从而扰乱了他的讲课思路,也扰乱课堂纪律,分散了其他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因而感到很不满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故意问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这当然是不好,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但对于学生适当的提问请教,教师应当乐意回答,并应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发问。如果在一节课内,只允许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只能默默地听,学生就完完全全地处于被动的学习局面。这种灌输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根本就无法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无法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样,教与学两者都辛苦,所以笔者不赞成这种教学观点。在教与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就表明了他们存在着怎么样的疑问。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疑问,才能帮助他们解决疑问直至弄懂吃透课文内容。只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可以发挥出来,更有利于他们对问题形成一个独特的见解;也更有利于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因此,笔者认为给予学生一个适当的“讲话”机会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好处的。
四、充分利用媒体、结合案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当讲到传染病时,笔者给学生举例2003年的“非典”、近几年的“禽流感”等,使学生认识到传染病的危害性,以及如何来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当我讲到遗传时,给学生讲解日本发生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造成大量生物的基因发生变异;当我讲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时,可以组织学生调查社区中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本地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然后课上进行表达交流,提出保护动物栖息地的具体措施,提高学生环境保护及爱护动物的意识。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让学生清楚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认同细菌、真菌有利和有害的方面。新课标教材中,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还有很多,我只列举了其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食野生动物”等等。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案例,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明白: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我们只有保护环境和各种生物,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五、注重学法指导和评价,实现高效课堂
一是自主导读,有目的的学习。课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先阅读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对疑难问题的提出,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学习。二是合作学习,善用学案。学案是学习生物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课堂上,教师运用学案教学,并且指导学生,将重点难点落实到学案上,培养学生的研读技能,通过合作学习,使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导航灯。三是联系实际,探索学习,学以致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兴趣的主要途径。根据这一道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发动学生采集动植物标本,组织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写生物日记,记录一些生物现象。此外注意从报纸杂志上摘录并向学生宣讲一些生物科技动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使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能持久,同时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思想、兴趣爱好等方面得到和谐长足的发展。
结语
总之,课堂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主阵地之一,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我们只有理性、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注重以上几个方面,才能不断打造我们的高效课堂。
电气系统是起重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有多种不同种类和类型的起重机械,在多个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起重机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高度重视起重机械的电气故障问题,针对不同起重机械电气故障,采取有效的故障处理措施,争取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降低故障损失,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一、不同类型起重机械电气故障分析
1、桥式起重机电气故障
在实际应用中,桥式起重机主要是通过凸轮控制系统对电动机进行控制作业,工作人员由于操作失误使得起重机械长时间带伤运行,引发各种电气故障。例如,起重机械转子电阻无法及时散热被烧坏,起重机械运行时,一旦转子电阻损坏,转子会停止运行,由于起重机械长时间持续的运行,频繁的开关起重机械电气设备,使得温度发生变化,导致转子电阻温度不断升高甚至被烧坏,并且这时容易造成转子回路出现间断性开路,在大电流作用下将起重机械的电机烧坏。同时,起重机械凸轮控制器发生运行故障,这种控制器主要通过触点变化来实现对起重机械电机的运转控制,若凸轮控制器触点损坏,会直接影响档位准确性,并且触点无法及时关闭,档位在切换过程中发生异常,虽然不会直接影响起重机械的运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造成凸轮控制器内部的零器件严重磨损,甚至烧坏电机[1]。另外,起重机械转子接线不合理,维护检修人员在维修起重机械时,没有严格按照起重机维修规范,转子接线顺序错误,造成起重机械启动过程中逆序电流和正序电流发生较大变化,严重影响起重机械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2、塔式起重机电气故障
塔式起重机是一种基于高松塔身而动臂可以旋转的起重机械,其施工作业面比较广,被广泛的应用于安装建筑构件,水平或者垂直输送建筑工程施工物料等,其电气系统主要由照明设备、信号装置、连接线路、配电柜、控制器、电动机等组成。常见的电气故障主要是由于线路老化或者损坏,配电柜供电不稳定,使得起重机械控制器无法准确、可靠的进行操作。
3、门式起重机电气故障
根据不同作用,门式起重机主要分为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普通门式起重机、水电站门式起重机、造船门式起重机等,广泛的应用在港口行业、铁路行业、货运行业、物流行业等。门式起重机运行时,严禁含电动力线和起重机任何部位发生接触,但是很多工作人员忽视了这个环节,操作作业不规范,使得门式起重机发生安全的事故,给社会、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二、起重机械电气故障处理有效措施
1、桥式起重机电气故障处理
首先,规范桥式起重机操作,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桥式起重机的操作要求,严禁违章操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其次,定期检查起重机运行状态,工作人员操作起重机之前,应仔细检查各个零部件,及时发现电气故障,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维护检修,有效预防桥式起重机电气故障。最后,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定期对起重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2],强化其责任意识和积极性,学习关于起重机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总结起重机电气故障维护检修经验,确保起重机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2、塔式起重机电气故障处理
对于塔式起重机,在维护检修过程中仔细检查起重机的连接线是否松动、内部零器件是否烧坏,然后可使用敲击方法来检查起重机上各种活动部件,找出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若敲击时起重机运转发生变化,应仔细排查敲击位置。同时,维护检修人员在查找塔式起重机电气故障时,要加强和操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起重机运行的详细情况,结合丰富的工作经验,找出重点检查区域。一般情况下,塔式起重机电气故障主要发生在回转系统、行走系统、总控系统、起升系统、变幅系统等[3]。维护检修人员可利用多种检测技术和设备,确定塔式起重机电气故障具置后,及时更换故障元件或者损坏元件,使起重机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例如,某桥式起重机发生电气故障,经过检查和分析,除了三档以外,一档、二档和四挡都可以正常运行,起重机在换挡时,起重机塔身会发生强烈摇晃,出现这个问题后,维护检修人员首先确定桥式起重机起升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具置,检查起升系统内部的连接线是否发生松动、烧焦、掉落等问题,通过检测该故障发生在起重机二档和三挡之间换位上。桥式起重机主控系统发送将档位切换命令后,而起重机起升系统没有正确执行命令,维护检修人员应仔细检查电阻箱电阻情况,若电阻箱电阻正常,判断为桥式起重机控制器出现运行故障,维护检修人员通过敲击方法确定了桥式起重机电气系统故障具置,然后将电气系统故障零器件进行替换。
3、门式起重机电气故障处理
对于门式起重机,在处理其电气故障时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测量起重机械厚度,门式起重机某些部位的机械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机械零器件的磨损和腐蚀程度,因此维护检修人员在分析门式起重机电气故障时,可通过测量机械厚度来确定故障位置,若机械零器件厚度低于起重机规定标准,应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第二,检查起重机电气系统是否出现明显损坏,起重机长时间处于运行状态,其内部一些零器件会出现裂痕,维护检修人员要仔细检查,查看起重机内部线路是否老化、烧焦或者脱落,并且还要检查起重机电气系统部位的温度[4],一旦温度超标,要及时排除电气系统故障;第三,检查起重机各个部位机械零件的强度,门式起重机对于机械零器件强度有着较高的要求,若机械零件强度达不到规定标准,在长时间运行使用过程中,某些机械零器件会产生裂痕或者变形,导致电气系统电路烧坏,造成起重机运行故障,为了避免起重机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应结合重点机械零器件的承载能力,准确确定起重机工作强度;第四,检查机械零器件是否发生变形,造成起重机电气机械零器件发生变形的因素有很多,如受到撞击作用力、运行时间过长、没有定期维护检修等,一旦某些零器件发生变形还会挤压起重机其它零器件或者线路,因此维护检修人员应及时替换或者维修变形的机零器件。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起重机快速发展,型号和规格也发生较大变化,无论哪种起重机,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规定,仔细分析起重机电气故障原因,对不同起重机电气故障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检修,降低起重机故障发生率,定期检查和维护起重机,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进行处理,减少起重机故障经济损失,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朱广慧,张亚明.典型起重机械电气系统故障分析与评价[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04:105-107.
[2] 朱广慧,张亚明.起重机械电气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和检查方法[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4,06:25-26.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对考生而言,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考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前提,一般分为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都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只有两个考试都合格才能取得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而实务考试向来是考生们的一大难题。
一、初级会计电算化实物考试的内容
针对当前的教材内容和会计的记账流程,会计电算化考试一般会考核系统管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这几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实务考试中一般没有多个账套,例如新建一个“702”账套,或者在“858”账套中输入相应的记账凭证,在“212”账套中编辑相应报表的一个公式等等,考生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要求找到相应的账套进行操作,否则不会得分。
二、初级会计电算化的实务考试中的技巧
(一)系统管理内容方面的考试技巧
每次会计电算化实物考试的第一题都是“admin”的身份登录相应的系统管理从而建立一个新的账套。
1.建立账套的时候需要注意,输入的三位账套号一定要正确,否则不得分。在设置相应的公司名称和公司简称的时候一定不能有错字,否则就要扣分;行业的性质必须按照有关的要求进行设置,如果选择“新会计制度科目”,设置是否预置科目的时候,按照需要进行选择;会计科目编码通常选择“4-2-2-2-2”,建账完成以后,系统会提示“是否启用账套”,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正确的选择。
2.增加用户名、修改用户的密码及设置用户的权限。首先要按照题目要求增加相应的用户编码,用户名和口令,每个用户都只有一个编号,而且是登录账务处理系统的一个关键。在修改口令的时候可以直接在“系统管理——操作员”中进行。其次,授权用户时,双击权限编是蓝色就表示选中,如果考核明细权限,就要双击有变的明细权限,最后点击确定。值得注意的时,如果该题做错了,无法改正,考生必须抓紧时间做下面的题目。
(二)总账方面的考试技巧
1.增加总的分类会计的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录入期是余额。考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的会计要素的性质,否则不但不会得分,还会影响会计凭证的正确性。录入期初余额一定要按照题目中的时间进行设置。
2.对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及记账。填制凭证的时候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保日期的正确性,如果在制单的过程当中没有“收付转”的相应凭证类别选择,那么题目很有可能要求考生采用记账凭证,不需要收付转;如果缺少需要的会计科目或者相应的明细科目不一致,就说明考生登录的是错误的账套,一定要马上停止,删除错误的凭证,登录正确的账套进行相关的操作。
(三)报表方面的考试技巧
通常情况下,报表在总分数中占有十分左右,是电算化实务考试必考的内容,所以考生一定要学会独立设置报表,不能靠系统自动生成。
1.考核对行高、列宽、字体和关键字。需要注意的是,关键字不可以直接打到表头,关键字要用红字进行显示,而且要在格式状态下进行设置,例如选择“年、月、日”,就要在数据的状态下输入“2005年12月25日”数字。如果要求设置偏移,那么就要用正好标志向左偏移,用负号标示向右偏移。
2.考核公式。一般情况下,用两种方法考核考生的报表公式,即要求考生自己设置相应的公式,例如设置资产合计数的公式;或者直接给出相应的公式,考生按照公式进行输入就可以了。在输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逗号、双引号在半角状态下的运用。有时考生可能会遇到没见过的公式,由于时间紧迫,不必考虑它的具体含义,只要按照公式进行输入就可以了。
(四)工资方面的考试技巧
1.建立相应的工资账套。通常会考核工资类别的个数、是否要代扣个人所得税、设置人员编码长度等,题目十分简单,只要按照相应的要求作答就可以。
2.设置相应的工资项目,输入基本数据。在相应的“工资、设置、工资项目设置”当中,系统预设了“应发合计”“代扣税”“扣款合计”“实发合计”四个项目,要求考生增设几个项目,如“请假天数”“基本工资”“奖励工资”等,而且一定要保证工资项目在长度、小数点位数、增减项等输入的正确性。
3.工资的计税基数和工资的分摊。对于这种题目,考生只要在“工资——业务处理——扣缴所得税”中进行相关的修改就可以了。而工资分摊中“应付福利费”的计提比为14%。
(五)固定资产方面的考试技巧
1.设置相应的资产类别,部门对应的折旧、固定资产的卡片等。分别进行“固定资产——设置——资产类别”、修改对应折旧科目、制定固定资产卡片就可以了。
2.考核固定资产变动单。考生要在“固定资产——卡片——变动单——原值增加/部门转移……”中进行相应的填制,就可以了。
3.固定资产制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减少等的考核。对于固定资产制单的自动生成凭证和批量制单两种,考生要重点掌握后者。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知道,考生要想顺利通过考试,一定要充分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可以熟练的进行上机操作,掌握各项考核内容的重点和应避免的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排除心理问题和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财政厅会计处,编.初级会计电算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黄正瑞,黄微平,主编.会计信息系统[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路的稳定、安全运行需要靠维修电工来保障,电路系统在使用的时候,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出现,导致了电路的使用受到影响。所以,应该要对这些故障及时的排除。电路的维修以及故障排除就是电工日常的主要工作, 电工应该要能够掌握各项电路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知识,在进行日常维护的时候,应该及时对故障进行排查,才能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既要能够了解故障出现的原因,同时还要能够最大限度的不影响电路系统来进行维修。因此要求电工的技能水平比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基本工熟练、实践动手能力强,否则同时实现这两个要求还是比较困难, 这也是影响了电工维修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设备的运转正常是其生产作业的基础,若是电路系统有问题,那么生产势必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电路故障不仅影响了工厂的经济效益,还会给操作工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危险,因此需要定期对电路故障进行排查和排除,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在实际的电路故障中,大部分故障都有相应的排除方式和方法,只要我们对这些排除方式熟悉,做到熟能生巧,就能够应对绝大部分的故障问题,便于维护的时候快速的修复故障,也让我们能够更快的找到故障的主要原因,尽快的处理完成。
一、故障排除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对电路故障进行彻底的排除,需要长期的工作积累,以及准确的定位分析,这一切都建立在对故障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基础之上。众所周知,电气是一个复杂的、具有较高技术性的设备,因此,电气的维修技术水平也应该是一个技术与经验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漫长的时间。电气设备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给工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率和减少人工劳动能力,要更好的保证设备的两样运行状态,维护维修便需要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因为专业技术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对维修人员有一些条件要求。因为电气系统非常的复杂,电工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在进行排除故障的时候经验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专业技能提高。要求电工其对电气设备的物理特性和电气特性比较深入了解,其原因是因为电气设备的维修时间长、会直接影响工厂的经济效益。所以选择维修的人才也都是技术水平较高的高级技术人才,这样的人才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有比较高的要求。
首先,维修人员应当精于专业理论知识。电气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是指电路、机械等方面的知识。机械方面的知识包括机械、气动、液压等技术。电气方面的知识包括弱电、强电等。只有对设备的工作原理、设备运行状态、各元部件的位置,以及电路布局具有充分的了解,在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时,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原因,并加以有效的快速解决。如果一个维修电工不能掌握最基础的理论知识,那么他在工作中,势必不能做到一切运动形式了然于胸。
其次,电工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强,自身有相关的维修经验。电力维修和其他的工作有很大的差别,既需要强大理论知识的支持,也需要长期实践经验的支持。电力维修的技术成长是理论和实践相互交替的作用。在进行故障维修的时候,有些故障的原因比较多,在对其进行判断的时候往往还需要借助电工的个人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在维修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只有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电工,才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其主要故障原因,所以技能水平是一个方面,经验也是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两者的相互结合在实际的维修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最后,维修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果电路出现问题,那么维修人员在故障排查之后,就需要动手进行实际维修操作了。一名合格的维修人员,应当能够通过自我诊断,以及检查修改系统参数,对系统的维修操作进行正确的应用,然后对电路进行手动和运行操作等。另外,作为电路维修工还应当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维修工具,以及仪器仪表设备。与此同时,维修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做到认真细致,也就是在操作前要认真检查,情况了然于胸之后,再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时,要做到既稳又准,能够找准故障,再加以快速完全解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稳、准、快。另外,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胆大心细、头脑清晰、思路清晰。
二、排除故障的步骤
排除故障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人而异,但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通常排除故障时,所采用的步骤大致可分为:症状分析设备检查确定故障点故障排除排除后性能观察。
在实际操作中,故障的排除是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既定标准的,不同的维修人员会按照不同的习惯来进行维修。尽管如此,但在故障排除还是讲求一定的次序和规律的。通常情况下,故障排除可按照以下次序进行。首先要进行故障的分析;其次要进行设备的检查;其三要定位故障部位;其四要动手操作,排除故障;最后,在故障排除后要对机器进行性能观察,以防止机器性能损坏。
首先,对于故障的分析,维修人员应当切实了解故障发生时的状况。如果要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维修工作者可以详细询问当时的操作人员。如果得不出结论,可以再进一步的观察,通过听、闻、看等方式查看机器是否有破裂、异味、过热等奇特现象。如果确定机器并无危险了,再通过试车,准确定位故障所在部位。其次,要对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锁定故障发生的范围。对故障的分析,一定要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之上,再动手操作,准确定位故障发生的可能范围。最后,在确定了故障发生的范围之后,就要对故障点位进行及时的排除了。事实上,只要找到了故障发生的点,那么排除故障就简单得多了。故障的排除一般是修复机器,或更换相关零部件。
三、排除故障的方法
通过借助对故障的检测手段来确定故障所在位置,从而更好的来分析故障原因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故障的排除方法。在对设备故障检测判断的基础上,排除故障还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但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电阻法。通常是指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量电机、线路、触头等是否符合使用标称值以及是否通断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要求线路在断电的情况下使用。2)电压法。电压法是指利用万用表相应的电压挡,测量电路中电压值的一种方法,通常测量时,有时测量电源、负载的电压,也有时测量开路电压,以判断线路是否正常。3)电流法。即通过测量线路中的电流是否符合正常值,来判定故障原因。4)替代法。在怀疑某个器件有故障,但不能确定,且有代用件时,可替换试验,看故障是否恢复。5) 短接法。适用于低电压、小电流回路中,将怀疑短路的点用导线短接进行试验。6直接检查法。在了解故障原因或根据经验针对出现故障几率高、或是一些特殊故障,可以直接检查所怀疑的故障点。7)仪器测试法。借助各种仪器仪表测量各种参数,以便分析故障的原因。8)逐步排队法。如有短路现象出现时,可逐步切除部分线路以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点。9)比较分析、判断法。它是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环节的动作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故障发生,分析和判断,减少测量、检查等环节,迅速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
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损坏,线路接线良好,只是由于某些物理量调整不合适,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应根据电气工作原理及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结束语
电力系统要想切实解决自身的故障问题,就必须加强对维修电工故障排除工作的要求与标准,从而使得电工能够在保证自身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工作经验,并结合科学、合理的排除步骤,来进行故障问题的有效排除与解决。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应对电工维修中故障排除的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从而切实加强电工维修中故障排除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技术属于规模比较大的集成电路与代表小型计算机的小型电子技术,这种技术所渗透的传统工业领域,有效的提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效率及产品生产的质量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化工业发展当中的重点技术。机械在设计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目前我国工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工业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机械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问题,重视分析实际性的问题,并阐述机械体、动力、测试传感、执行机构等相关部分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当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对于实践活动的指导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机械本体部分
机械本体部分就是支持机械的机构,具体是由机身、框架、机械关联等机构组织而成。随着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机械本体的机构及材料的性能也随着的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机械本体能更好的满足现实的各种需求,能有效的实现机械在加工产品过程中各种可能性与更加可靠的目标,促使所加工的零件更具美观与标准化。
1.2动力部分
公里部分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的关键部分,也是机械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据系统的控制,动力系统给机电一体系统提供了能量与动力,以此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机电一体化技术当中动力部分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重视的是以最小化的消耗获得最大化的动能,这也是实现机械生产降低能耗的重点部分
1.3传感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当中传感器发挥着信息传输的作用,可以通过传感器更好的反映出内在稻菪畔,能将系统所下达的信息与相关指令更好的完成,并根据具体命令来完成信号的传输,以此来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与自动化。传感器是由仪表与专门传感器组织而成,精准度相对也比较高。
1.4执行机构部分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执行机构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传输的信息,根据信息的不同采取动作执行。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执行机构属于运动零件,主要是由电磁、机械等零件组织而成。通常来讲,执行机构部分有比较大的变化,在实际生产当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执行机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将提高机械的刚性、降低重量作为重点调整的目标,以此来确保执行的可靠性,最终满足生产的各种需求。
1.5驱动部分
机械生产中驱动部分也属于接收信息的部分,也是能够反映控制信息的单元,驱动部分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就会对执行机构部分进行驱动,根据信息的相关需求,有针对性的展开动作。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的就是驱动部分的高效率,关于这方面因为在机械生产中保证驱动部分能带来很高的生产效率,只有确保驱动部分较高的效率,生产的效率才能得到保障性的提高。同时,对于驱动的可靠性要求相对会比较高。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所使用的驱动部分,大多都是以使用直流伺服驱动与高性能先进的驱动为主。
1.6处理信息部分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当中处理信息的部分就像是它的大脑,对于更部分所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实际性的分析,并且根据生产的需求,对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控制,促进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信息处理部分主要是以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正常运行作为重点目标,这也是有效的发挥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际生产的重点核心部分。
2.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取的效益
2.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技术效益
机电一体化技术能有效的减少机械零件的数量,降低机械的磨损程度,确保机械顺利的生产。这样机械在实际生产中,能更好的解决因设备故障问题导致停产带来的严重问题。同时,在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后,更能提高机械成产的精准度,在某种程度上,还能降低机械零件的繁琐校验,促使机械零件生产具有较高的效率性。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效益具体体现在:通过小型计算机对部件进行检验误差时,精准度能够从之前的0.025微米提升到0.01微米,在很大程度上,将高精准零件实现精度,这对于机械化工业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经济效益
机械在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能有效的降低机械的磨损程度,减少维修机械的时间。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产品的高精准度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的成本,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经济效益。
2.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