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经济建设范文

时间:2023-08-18 09:31: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加快数字经济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加快数字经济建设

篇1

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全面推进“数字国土”的必然要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既形成各类土地档案资料,又依赖于这些档案资料开展日常工作,要建设“数字国土”,必须建设数字档案室,随着国土资源综合事务系统的全面应用,建设用地网上远程报批和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的实施,国土资源管理网上办公的推进,必然要求档案工作紧随其后,实现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

五莲县国土资源局,为此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数字国土建设步伐,现已经建立起针对全部室藏的数字档案室,建成“数字国土”,“数字国土”为我们服务县域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2年至2013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经济工作特别贡献奖”。2012年至2014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全市国土资源依法行政中期先进单位、全市耕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莲县国土资源局档案室实现了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管理数字化、查阅网络化,各基层站所、科室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共享档案资源,在我市国土系统是首家实现档案网络全覆盖的区县,在全省也处于领先地位,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近几年来,通过建立健全各类档案,在争引项目和资金方面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满足公众需求,服务社会需求,维护公众利益”为基本思路,档案工作积极服务于社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开展的农民土地房屋确权、历史遗留国有划拨用地上无权证房屋土地及房屋权证办理工作、建立基本农田档案、实现连续17年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等方面,档案发挥了巨大的信息资源作用,受到社会公众较高的评价。

一是抓资源保护,坚守“红线”不动摇。切实加大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逐级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逐一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庄、农户,层层落实保护责任。开展了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行为,维护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严肃性。截止目前,全县耕地总面积93万亩,基本农田面积72万亩,全县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片3942处,全部按规定建立了登记卡、统计簿,实现了图、表、卡与实地一致。连续17年实现了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

二是抓住省厅对规划进行微调的机会,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旅游及各乡镇招商引资建设等对土地的需求,通过查阅建设用地类档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对部分用地布局进行了重新安排,使其更适应全县发展需要。由于我们早已实现档案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查阅速度和查全率,赢得了时间,我们备案全省最早、规模第一。

三是开展了历史遗留国有划拨用地上无权证房屋土地及房屋权证办理工作。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查阅了大量的原始档案,数字化的档案使查阅、统计更加快速和准确,结合原始档案到实地查看等,理清历史地块的用地权属和性质,共接受47个用地单位办理申请,申请办理住宅户数1953户、商业户数192户。目前已办理完134户住宅及2户商业用地手续,收取土地出让金600余万元。预计全部办理完毕后,可收取土地出让金超过1000万元,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切实为群众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实际问题。

四是根据县中心工作需要拓展档案业务。2013年编制并了五莲山-九仙山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并按规划开展了一系列地质遗迹保护方面的建设工作,于2013年1月揭碑开园;以地质数字档案为依据,编制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5年》,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两山地质公园还争引省级地质遗迹专项保护资金450万元。

五是建立农村土地测量档案,服务基层,支持民生事业发展。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广泛收集了二调、更新调查、土地详查、人口普查等文件资料和相关图件资料;编写了《技术设计书》,印制了工作表格、簿册等;完成了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将档案网络系统与地籍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资料互通有无,互查补缺,建成了全市首个区县级独立土地登记发证系统,并成功申报了全市“机关工作创新奖”;开展了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截至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圆满完成,后续资料整理也已基本完成。3月份,顺利通过上级检查验收,检查组对我县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完成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发证外业航拍和数据纠正工作。在松柏镇王家口子村、后沟村和窦家台子村进行试点。现试点工作已结束,共发放宅基地使用权证122本。解析测量完成552个村庄,面积72.1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村庄总数的87.4%、全县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4.1%。权属调查共完成402个村庄,形成地籍档案81926宗,发证960宗,按村庄完成率为63.6%,按宗地调查完成率为68.3%。

六是为行政务大厅中心窗口大力开展文明服务活动,积极推行“承诺告知制”、“服务限时制”,简化流程,缩短办事时限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因我县行政服务大厅距离我局较远,在未实行档案网络化管理之前,业主办理土地业务时所需资料需返回我局档案室查阅,来回往返也造成了业主不必要的麻烦。实行档案网络化管理之后,在我局窗口就能直接查阅打印出来,省去了来回奔波之苦。能当天办完的当天办结,不能当天办结的,主动说明原因,限期办结;审批方面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窗口全年共受理各项业务申请近1300余件,平均每个工作日近6件,全部按时办结。

参考文献:

篇2

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的前期性、基础性和公益性事业,关系国家、国防安全和国家秘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加快发展基础测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本地区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协调、科学安排本地区基础测绘项目,防止重复测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协调好本地区各部门对基础测绘成果的应用和共享关系,逐步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推动信息化建设。同时,要通过实施基础测绘规划,逐步解决本地区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缺少基础地理信息成果资料的问题,使基础测绘成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前期保障和先行作用。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原则

(一)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由各地州市、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计划(发展改革)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围绕本地区**时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提供测绘保障。同时,统筹兼顾地籍测绘、房产测绘、旅游交通测绘服务等方面。组织各行业专家对编制的规划进行科学的论证。

(三)加强协调,促进共享。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各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计划(发展改革)部门要主动征求财政、建设、信息产业、交通、水利、民政、旅游、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的意见,尽量满足各部门、各行业对基础测绘成果的需求,使基础测绘成果发挥最佳效能。各地基础测绘规划要与自治区基础测绘规划相互衔接。

(四)确保资金投入和重点项目。各地基础测绘规划的制定要充分结合《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应按照《测绘法》的要求,将基础测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应尽量保障当地重点测绘项目的投入。

(五)基础测绘规划应兼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农业产业规划、居民点规划建设、乡村道路建设、能源建设等方面对基础测绘成果的要求,切实发挥规划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作用。

三、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内容

按照国家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原则,各地基础测绘规划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本地区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在内的基础测绘设施建设。

(二)1∶2000、1∶1000、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覆盖和更新。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城市规划区1∶2000、1∶1000或1∶500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覆盖和更新,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三)相应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包括:地州市级大地控制测量数据库,1∶10000、1∶5000、1∶2000及更大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各种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库,元数据库以及其他专题要素数据库等,满足构建“数字城市”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规划期原则上为**年到2010年,也可以规划至2020年。

四、规划编制程序及具体要求

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要按照前期工作、起草、衔接、征求意见、论证、报批审查等6个阶段进行,并于2007年上半年完成。

前期工作阶段:编制工作方案和进行规划前期需求调研工作。各地要组成专门的规划编制班子,安排相应经费开展需求调研工作。

起草工作阶段:根据前期工作的成果,提出发展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建议,编制规划方案初稿。

衔接工作阶段:将基础测绘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做好基础测绘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在规划理念、规划期限、规划形式等方面保持一致。

篇3

1.前言

1.1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1998年1月,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引发了继"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以后的第三次信息浪潮。1998年6月,总书记在两院院士会上提出了关于中国发展"数字地球"的思路,指明了发展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早日实现中国的"数字地球",是我国争先抢占世界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走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十五期间,许多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数字省区和覆盖本领域的数字工程项目发展规划,如北京市已拟?quot;数字北京"总体框架和发展规划,"数字海南"、"数字山西"、"数字福建"、"数字浙江"、"数字陕西"等规划也在制定之中;国土资源部计划用12年时间实施"数字国土工程",交通部提出实施"智能交通",国家海洋局提出"数字海洋",国家测绘局提出建立"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2001年10月,继53号文后,国家计委、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召开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讨会",指出"必须将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应加快发展,以带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更引发全国十几个省、直辖市拉开建设"数字省区"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序幕。

1.2目的和意义: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表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80%以上的信息与地理信息有关,地理信息技术大大改变人类观测和认识地球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灾害、环境检测、规划、电力、商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安全。"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将为广西政府部门和各市县的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设计和决策支持的基础地理框架信息,为电子政务的实施提供统一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平台和环境。

1.3主要内容: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就是通称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在广西的具体表述。也是以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为基础,基础测绘数据的生产和成果存档、管理、分发服务系统在信息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发展。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地测量基准建设、广西省级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基础地理信息采集体系的建设、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设、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体系建设、组织机构的建设等,实现覆盖整个广西的多尺度、多分辨率、现势性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1.4"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2.广西实施该项工程已具备的条件

2.1区内环境: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的战略目标,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广西,其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20世纪90年代,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城市的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相继完成了本行业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21世纪的今天,南宁、柳州、桂林列入国家级信息化试点城市,在这三个试点城市的带动下,全区社会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围绕政府网的建设,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懈骶咛厣男畔⒒ㄉ琛H绫焙J械?quot;数字北海"项目,百色地区的"农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防城港市的"港口信息化项目"、玉林市的"有线电视宽带网工程"等,以及全国第一套应急联动系统――南宁市社嵊绷低常?11)的初步建成,都为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预计到2005年,全广西将铺设光纤约4.8万公里,每千人拥有计算机50台,互联网普及率达8%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50亿元,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

2.2广西测绘局内环境:

国家测绘部门投资2.56亿启动"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建设,简称"大专项"建设。

广西测绘局在国家测绘局和区政府的支持下,于2000年8月正式立项(总投资2700万元),目前已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体系的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体系、空间定位综合服务体系、广西数字化基地大楼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广西测绘局已建成主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的局域网,装备了若干台企业级服务器、海量的磁盘阵列、磁带库、图形工作站、高档微机、大型彩色扫描仪、大幅面绘图仪等硬件设备,以及数据库软件ORACLE,GIS软件ARCGIS、Geostar、MapInfo、ERDA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扫描矢量化系统等软件。通过大专项的建设,还锻炼出一批精通3S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测绘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1.基础地理信息生产技术体系已初步建成:

目前,广西测绘局已具备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生产规模如下表所示:

数据类型

年生产能力(幅)

数据库存储(GB)

1:1万DOM(数字正射影像图)

1600

1600幅×45MB/幅=72

1:1万DEM(数字高程模型)

1600

1600幅×5MB/幅=8

1:1万DLG(数字线划地图)

880

880幅×4.5MB/幅=4

1:1万DRG(数字栅格地图)

1000

1000幅×5MB/幅=5

遥感影像数据

按1米分辨率计算,500幅×100MB/幅=50GB

注:按广西"十五"计划,需8~10年才能更新测绘完成全广西1:1万地图。

3.建设原则和关键技术

3.1建设原则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要贯彻"需求牵引、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阶段发展、面向应用、共建共享"的方针,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重点开发和普及应用相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应用促进发展。

3.2关键技术

海量数据库存储技术:目前,单是按覆盖广西的4D(DLG、DEM、DOM、DRG)测绘产品的数据量计算,就达到了TB级,如何采用关系数据库(如ORACLE)管理海量空间数据,将是今后几年内的研究热点。

菘焖倩袢∈侄危喝绾纬浞掷?S技术及其集成,快速获取信息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宽带网络:利用高速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和三维模型是数字城市表现的主要形式。

知识产权问题:模拟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制度外,还需在技术上研究加密手段。

空间数据库更新与版本管理: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定期更新数据,保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数据更新后,历史数据仍须保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数据版本管理机制,确保有效数据能长期保存,又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冗余。

4.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4.1数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数据标准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标准国家尚未出台,必须加快基础地理信息各类标准的制定,完善各种数据库的建设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和安全保密标准,加快制定基础地理信息的产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和应用标准等。

4.2广西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建设

按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负责1:100万、1:25万和1:5万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生产、管理、服务和更新。省级政府部门负责1:1万、1:5000比例尺甚至更大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生产、管理、服务和更新工作。其中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将是"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和基础。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如图所示:

4.3实施一批地理空间信息重点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最为关注的领域,为共享"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资源,应当把应用开发的重点放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资源(国土、海洋、地矿等)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中。同时作为广西测绘局与区政府部门的合作项目――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工程)建设的延伸扩展,更要充分利用"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资源,结合西部大开发政府急于掌握的信息,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积极与政府部门联系、沟通,进一步完善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注重反映广西自然资源、经济两方面的信息。

4.4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

测绘部门多年来生产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料,它们在广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公益性、基础性的作用,但要在更深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应用,需要政府及各行业的通力合作。共建共享是避免重复建设、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措施,是"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这方面的教训是屡见不鲜的,如广西各地方土地部门有独立的一套地籍图,规划部门有地形图,房产部门有房产图,每个部门都是投入巨资测绘、数字化,标准都不统一。实际上只要政府牵头协调,各地测绘一套基础地形图,每个部门在其基础上再采集各行业关注的要素(称之为三图合一)。这样的结果是大大节约了经费,却实现了各取所需,同时由于数据标准的统一,各行业能共享、交换成果。

要实现共建共享,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地理空间信息政府协调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测绘部门的作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交换数据;二要研究制定共建共享的法规政策,明确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用户的权利和义务、有偿使用等问题;三是测绘部门要在信息共建共享中发挥带头作用,进一步强化"四个主动服务"意识:主动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主动为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提供服务,主动为广西重大基础设施提供服务,主动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服务。为推进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4.5建设基于WEBGIS的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网络体系。

"数字广西"网站()作为广西测绘局的宣传阵地及元数据窗口,应加强地理空间信息网站建设和网上地图的开发,探索地理信息网络服务模式,以适应网络快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网上地图的迫切需求。

5.极待解决的问题:

5.1政策方面的问题

去年广西制定的《广西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中并没有完整地将"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列入其中。广西的信息产业在2000年全年的总产值为28.6亿元,仅占全区GDP的千分之二,在全国排22位,在西部地区排第5位。可以看出,广西的信息化总量还较低。基于"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性和其能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建议由区计委统一协调,广西测绘局负责具体实施,各部门共同组成广西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加快制定"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规划工作。

5.2人才缺乏、财力支撑不足的问题:

测绘滞后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步伐,这是目前的尴尬现状。主要的原因是财力投入的不足。

"数据是血液",没有了数据的"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就是个空架子,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也就没有了与地理空间相对应的承载体。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是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目前,人才缺乏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6.结束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广西测绘局向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应用开发的窗口和国家空间信息交换网络的省级主节点,基本具备?quot;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应发挥"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为我区信息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满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讨会情况报告》

2、广西区测绘局《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广西单位工程方案设计》

3、刘金长《建设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篇4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地方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档案对研究过去、指导现实、预测未来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好档案信息,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而且可以从历史对未来的昭示中产生新思路、找出新办法、提出新对策。尤其对创新理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才能尽快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才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使档案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档案类型增多、数量增大、科技含量增高;档案载体由纸介质为主发展为磁、光、纸、电等多种介质并存,呈现多元化特征;档案信息利用更加广泛,深度开发的要求更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存储的数字化、传递的网络化、管理的自动化、服务的远程化,努力推进区级档案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切实把握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科学规划。区级档案馆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 “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边建边用、滚动发展。”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各区级档案馆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摸清情况,反复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标准实施,但考虑到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建设规模和模式上不搞“一刀切”,充分体现各档案馆特色优势。二是突出重点。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安全保密等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也是重点难点问题,必须高度关注,集中突破。三是注重实用。信息化建设要从实际需求和能力出发,切实把方便利用,发挥档案最大效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中力量建好数据库和局域网。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珍贵的资料,这些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工作量很大,任务十分繁重。一方面,要抓紧对现存档案进行目录录入、全文扫描和图像、语音采集压缩;另一方面要建设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质量可靠的局城网。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档案信息化建设专业性、技术性很强,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当前,要突出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管理、信息安全防护、多媒体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按照实际需要,设计档案管理软件,有序推进“数字档案”工程建设

首先要事先做好规划和规范管理工作,以避免重复和浪费。如机读目录数据交换格式、著录标引、xml技术应用标准、电子文件存储格式、计算机检索体系质量评估和控制规范等各项内容,以提高整个档案管理软件的利用效果,保证档案数据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其次要正确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现有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档案的实际利用需求组织实施。

四、采取技术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档案数据的安全。它是档案信息化减少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关键之所在。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如数据加密、文件系统加密、硬盘加密、异地备份等,但最为重要的措施,还在于从其环境入手,以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

(一)强化硬件设备建设,确保档案数据安全

硬件设备的安全是档案数据安全的基础,包括直接载体和间接载体。直接载体如计算机、硬盘和光盘等,间接载体如传输介质、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等,都要配置良好性能的设备,同时要做好防盗、防毁、防电磁干扰及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等的工作外,还要及时备份数据,以应对意外的发生。

(二)强化应用软件的保护,确保档案数据安全

如果说硬件设备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那么,应用系统就是档案数据所处的“小环境”,它是特别的应用程序,其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内部或外部的非法访问。

(三)加强系统软件的安全性,保障档案数据安全

操作系统是档案管理软件运行的平台,是档案数据运行的最大环境。一要使用正版操作软件;二要安装正版杀毒软件;三要及时升级系统,以防操作系统的漏洞被黑客所利用,造成档案数据受到威胁。

篇5

(一)测绘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

近年来,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测绘服务范围得以进一步拓展,已在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上有所渗透,地理信息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这就使当前测绘档案的服务范围也从原画的建设部门扩展到社会任何需要地理信息资料的用户。

(二)测绘档案信息服务多元化、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纸介质的地形图和一些文本文献资料已被数字化测绘产品所取代。特别是在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档案的保管方式和提供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测绘档案也由手工检索扩展到现在的光盘检索和网络检索,原始资料的保存介质也更加多样化,先进的数字测绘产品及测绘成果信息也开始在网上进行并提供,测绘档案信息服务开始向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三)测绘档案管理复杂化

近年来地理信息产品开始广泛应用,通过对地理信息产品进行深加工或是与其他信息产品进行组合后,各类综合产品和信息开始形成,地理信息产品的开发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越来越体现出来。这就导致部分测绘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自身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在利益诱惑下,往往利用测绘档案来谋取私利,导致科研信息被泄密,或是部分科研成果据为已有,使测绘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

二、做好新时期测绘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增强社会对测绘档案的认识

加强对测绘档案的宣传,努力提高全民测绘档案的意识,加强测绘档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宣传,提高全社会测绘法制观念及测绘档案法制观念,对测绘档案工作在测绘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各级测绘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测绘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将其列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而从组织、人员和经费上进行贯彻落实,确保推动测绘档案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强化测绘档案的宣传力度,运用典型的事例来扩大测绘档案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由于测绘档案属于整体性的资料,要想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则需要各级测绘部门要打破档案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资源的整合,优势互补,更好的对整个测绘系统的档案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提高测绘档案的利用率,进下泽测绘档案管理的各项机制进行完善,充分的发挥测绘档案工作者的创造力,从而有效的推动测绘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做好测绘原始资料的保管工作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大容量存储、高速度检索、准确统计分析以及辅助决策方面的不可取代优势,但必须同时看到,在测绘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类图、表、册、卡、证等档案资料是原始的珍贵资料,对了解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变化,仍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管好。

(三)提高利用效率,开发地理信息资源

一是要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的主动性。测绘档案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接收档案、管理档案这个标准上,要瞄准领导关注的、社会急需的、百姓关切的问题,大力开发测绘档案信息资源,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各行各业的迫切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提供服务。

二是增强开放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加快发展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对测绘档案公用性和开放性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对测绘科技成果档案的提供利用,必须该开放的开放,该解密的解密,真正做到开放办档案,使测绘档案在为领导、为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

篇6

(一)档案整理与归档工作对实际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我国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资料都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为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来进行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全面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必须在科学管理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推进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来完善相关信息。

(二)档案管理资料完整收集是对国土资源经济发展的前期记录。

推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对目前的经济生产来讲非常重要,能够直接构建良好的经济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认真按照相关要求来归纳数据信息,必须让每份资料都能够找到对应的出处。根据相关制度管理的问题,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立足于经济发展,实现相关数据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出现后管理经验欠缺。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电子档案大量地出现,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却严重滞后。在社会逐步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的同时,档案管理工作者如果继续沿用低效率的传统手工管理模式,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二)缺乏转变观念,超前管理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人们从思想上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对此项工作进行创新。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普遍缺乏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将国土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各类业务和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

(三)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目前来讲,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得到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构建优势管理的相关方案来进行有关技术的推进,此外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中,必须结合信息的利用来实现全面发展。同时必须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它们能够更加适应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并且立足于档案管理的基础内容,提高工作管理者的意识,努力带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建议

(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加大档案管理力度。

国土资源档案是一项综合类档案,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转变传统观念,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国土档案独特的服务功能。基层国土部门要认真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提高档案意识,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热情,增强档案人员责任感和使命感。档案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各级部门要加大档案管理力度,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得到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二)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具有职业道德意识、信息开放意识、求实创新意识、法律意识。要求档案工作者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业务培训,逐步提高语言文字表?_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管理档案,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实干、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档案工作者既要做好档案收集和保管工作,又要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档案工作规范化、完善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处理档案工作中做到规范、完整、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三)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测绘已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信息来源,并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交通通信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条件,信息系统之间的共享和结合越发紧密。

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的公益事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测绘产业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服务范围涉及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领域。为城市规划与建设、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区域经济规划、交通、水利、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资源利用及重大工程建设、城市防灾减灾、社会公共服务等工作提供保障服务。基础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技术在政府宏观管理、科学决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城乡规划

当前,一提到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就反射性地想到“规划是龙头”,但很少有人知道和重视,作为规划的必要前提和载体之一的测绘工作,是“规划设计”的保障。一座城市在编制或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规划决策所需要的空间信息的定位,最后的规划成果都要表现在地形图上,而在基础地理信息中地形图只是其中的一个元素而已。为了提供有效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测绘部门以目前各种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基础,进行专题数据分析统计,为专项规划研究和最终的规划修订提供科学可信的技术支持。

二、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服务于城市防灾、赈灾

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可以建立城市防灾减灾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空间信息与水灾、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等信息的汇总,有效建立起城市公共防灾应急系统。城市的结构复杂,繁简不等,受灾的种类众多,自然的、人为的交互作用而无论是灾前、灾时和灾后的各项减灾措施,都必须在统一的时空网系上加以描述、认识和管理决策。另外,我国各类灾害监测系统数量虽然很多,但是分布很不均匀,以往都是在分散的地理点位上描述自然因子的动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这些监测系统统一起来,分析动态信息,提高动态信息的定量化分析精确度,使得这些信息更好的发挥监测和预报的效能。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为主要核心,完全可以建立各公共安全部门实时联动的城市灾害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调度的综合系统。实现具有跨越各个部门的信息集成、共享管理和三维表达的功能,这样可以准确、快速、直观地为各种突发性事故和灾害应急管理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进入新时期,基础测绘保障服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测绘部门充分发挥基础测绘成果优势和现代测绘技术优势,紧急建立了低空、航空、航天三位一体的遥感影像获取和灾区观测体系,以相当快的速度整理出灾区地震前后的各种灾情信息、基础地理信息及经济社会信息,以最快的速度绘制出各种抗震救灾专用地图,满足了抢险救灾、灾情评估、灾害监测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需要,为灾区城市重建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基础测绘推动数字化城市建设

数字城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是指对城市的一切自然资源信息与经济社会人文信息在空间位置上的统一的数字化表示;实现数字城市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包括现代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储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卫星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VR)等等技术,其基础平台和核心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和竞相投资的焦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清加快信息化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应当看到,目前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对信息化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把信息工作和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经济发展越快,对基础测绘需求就越大,要求越高。无论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和升级,还是政府宏观管理决策、社会公共服务,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等建设都需要地理空间信息的支撑。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必须加快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从而为其提供坚实的空间基础。数字城市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而基础测绘则是实施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产业,是建设数字城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产业。数字城市以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海量的空间数据为依托,需要社会各相关行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四、基础测绘技术为重点工程开路

当前,测绘技术正逐步走向与城市建设各专业项目的有机结合,以充分体现其价值。例如,在北京奥运工程中,基础测绘为奥运主体育场建设和外部钢结构安装提供高精度控制测量、为奥运体育馆、国家大剧院建设提供工程测量。2010年,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承担了郑州地铁五号线测绘工作。地铁工程建设期长,投资大,测量工作贯穿始终。地铁测量工作是施工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测量的精度直接决定了地铁工程质量的优劣。郑州地铁5号线是线网中唯一一条环形线路。郑州地铁5号线大体走向为农业路—未来路—航海路—桐柏路,覆盖城市东北半环客流走廊和西南半环客流走廊,属于城市核心区边缘的环形线路。根据规划,5号线线路全长约40.7km,均为地下线,设站30座,平均站间距为1.362km,均为地下车站,其中换乘站15座。全线设车辆段和停车场各一座。分别设于中州大道的西侧和朱屯东路东侧。投资测算每公里成本5.83亿元。在整个5号线工程勘测中,航测数字化测图、航测正射影像和纵横断面测绘、全站仪、GPS定位技术、数字水准仪与计算机组合测量和数据处理系统等基础测绘技术的综合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学科间的影响和相互渗透将不断的为工程测量提供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提供精确、高效的技术保障。

五、结束语

基础测绘是一个庞大的、持久的系统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经济建设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而作为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各个城市测绘部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测绘行业务必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努力实现新的跨越。我们要以城市基础测绘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为契机,积极发展测绘科技,加强测绘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城市基础空间信息系统,更好的为国土资源管理与城市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吉兰英;浅议加强和完善基础测绘体系建设 [J];科技资讯;2011年36期

[2],汪祖进,李海明; 城市空间数据生产的技术框架探讨[J];测绘科学;2001年04期

[3]李惠云;谭光营;浅析基层基础测绘工作中的不足与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篇8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57-01

一、基础测绘的定义、城市基础测绘的主要目标、特征

基础测绘通过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性事业。

1、基础测绘的定义

测绘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2、城市基础测绘的主要目标

(1)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基础测绘设施建设要形成以3S(GIS,GPS,RS)技术。4D(DLG数字线划地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RC数字栅格地图)技术产品和数字通信等技术构成的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2)加快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和数据库建设,重点是全面开展城市1:500――1:100000系列数字地形图更新和数据库建设以及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建设“数字城市”奠定基础,开创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的新领域。(3)建立健全基础测绘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勘测产品价格机制。

3、城市基础测绘成果的主要特征

(1)基础性:城市的建设发展,交通,农林,水利,土地,矿产,城建等部门的规划设计,都是以基础测绘成果作为平台。(2)公益性:基础测绘其服务对象是政府及各个部门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为之提供及时,适用,可靠的测绘保障。(3)商品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六章第三十一条规定,除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基础测绘成果实行有偿使用,但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因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使用。

二、城市基础测绘主要内容

基础测绘是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为国家各个部门和各项专业测绘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而实施的测绘工作的总称。城市基础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与维护,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更新,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整测与动态管理,城镇地籍测量,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对立与维护等内容其中前三项是城市基础测绘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内容。

三、我国城镇基础测绘发展现状

国家基础测绘设施工程的实施,推进了由传统的纸质测绘时代迈向现在的数字时代的步伐。“数字中国”,“数字省(市)”,地理信息空间基础框架建立工程已经启动。目前,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已接近尾声,同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形成了1:10000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库和1:500的城镇地籍数据库系统,基本实现了测绘技术的数字化改造。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测绘领域,使得许多传统测绘技术手段与测绘信息处理技术都有了质的飞跃。

四、目前我国城市基础测绘存在的问题

(1)一些地方政府过度的追求经济建设,忽视了基础测绘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基础测绘的意义认识不够深远,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编制基础测绘规划,更没有将基础测绘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成果不能快速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由于一些地方测绘法制建设滞后,未制定完善的配套法律法规,加上政府缺乏对基础测绘的有效宣传,致使大众没有认识到基础测绘的作用,基础测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2)缺乏测绘数据共建共享机制。由于测绘数据的共享机制未完全建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企业事业单位为满足自身建设和管理的需要,自筹资金组织施测,造成同一地区不同单位重复测绘的现象,导致基础测绘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造成测绘基准不同,技术标准不一,成果质量不均等现象。

(3)测绘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导致各地区测绘人才分布不均衡,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由于财力问题,对基础测绘投入少,造成基础测绘队伍经费来源不足,人才身沿海城市流失的现象严重。

(4)缺乏开发,创新能力。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测绘仍然是劳动密集式生产,只是停留在对一些软件的表面应用上,测绘技术单位通过实地调查,数据采集,矢量建库而获得经济效益。而缺乏对数据的归纳整合,为政府及企业提供咨询分析,辅助决策等服务。基础测绘新技术的开发,创新的能力不足,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软开发能力薄弱,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测绘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5)基础测绘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测绘产品不够丰富,社会化程度不高,现阶段,我国的测绘主要应用在国土,城建等一些建设部门,并没有走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应用的范围太小,同时,现有产品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缓慢,种类少,致使一些用户使用比较困难,侵权盗版,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究,应急保障能力不强,基础地理信息现实性差,造成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后,不能适应应急需求。

五、对我国基础测绘发展的建议

篇9

牢牢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全面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宣传经济建设和弘扬时代精神,为××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团结稳定,鼓励和正面宣传为主,围绕乡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全面宣传乡党委、政府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各项中心任务,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贯彻落实科学观的生动实践和工作成果,结合××乡实际情况,进一步宣传农业发展的地位以及农村各项政策,并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宣传等,增强舆论监督在推动工作、改进工作方面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推进××乡农村经济发展。

二、事业建设

1、由于××乡经济相对较落后,经济建设发展慢,外出务工较多,又加上网络老化,导致发展新用户较困难,推广数字电视受阻,针对这情况,我站下半年把工作重点转移,主要放在确保原有有线用户基础上整顿全乡网络建设,延伸线路,促使信号畅通,扩大电视覆盖面,保证原有电视用户信号畅通,防止电视用户继续报停现象发展新用户来提高电视入户率,通过这段时间线路整顿,鼓动原有由于信号不清楚而报停用户恢复信号。来增加用户(恢复率达到现有用户6%左右)。

2、积极组织收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收费任务,我站一方面加强网络维护,做到随叫随到,无故障,确保网络畅通,让用户满意,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追缴收视费,全面完成今年收费工作。

三、安全优质播出

加强安全播出管理,提高安全播出,做好重大突出事件和重要时期安全播出管理,严防各类危害安全播出的行为,完善安全播出保障机制,加强对网络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对网络关键本文来源:文秘站 部位进行经常性的巡查,发现隐患立即清除,确保全乡网络安全。

四、存在问题

1、收费难,发展缓慢,入户率较低。

由于××乡经济相对较落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随着××支柱产业养虾业发展,很多人吃、住都在虾池管理房内,分布极为分散,加上网络老化,线路又远,信号相对不稳定,就给收费带来较大困难,造成发展新用户较慢,又加上近段时间安装小耳朵的用户越来越多,报停用户越来越多,使电视入户率更低。

20__年工作计划

将继续配合好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宣传工作,完成好各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维护好原有的电视用户,力争发展新用户,具体有以下几点:

1、收费上尽量做到零拖欠;

2、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宣传发动数字电视和发展新用户;

篇10

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是信息化背景下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保护档案原件、实现资源共享、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平台。近年来,河南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省档案馆建立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以及“建国”后重点全宗纸质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完成了馆藏声像、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建立了全省革命历史档案、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与陕西省档案馆互为异地备份;郑州市、洛阳市、济源市初步建成了数字档案馆;各省辖市档案馆互结对子,开展了异地备份;省档案局把各级综合档案馆数字化数量和电子档案接收数量纳入了全省档案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落实到2020年数字化数量比2012年翻两番的目标任务。河南省数字档案馆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先进省份相比,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在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数量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河南档案事业发展就要以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为重点、为龙头,依据《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要求整体规划,循序渐进,把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建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馆(室)体系。下一步,要把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作为深化河南档案改革的重要内容,成立河南省数字档案馆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订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方案,把各级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纳入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同时要陆续制定相关标准,为数字档案馆(室)规范建设提供保障。

夯实两个基础,推进档案馆舍和档案资源建设

档案馆库是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永久安全保存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河南档案馆库建设基础薄弱,还存在面积不足、标准不高、设施落后等问题。要抓住国家实施《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战略发展机遇,认真落实纳入中央财政“十二五”扶持规划的县级档案馆建设任务,尽快消除“无库馆”、“危房馆”现象;未列入中央扶持规划、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的县级档案馆,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快新馆建设步伐,扭转馆舍建筑老化、库房面积不足和功能设施落后的局面,加快河南省档案馆新馆建设步伐。省档案馆现在馆库面积约1万平方米,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档案数量的需求。省档案馆新馆已列入河南省政府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选址、征地与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建设,预计“十二五”期间主体工程完工。届时,一批符合《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体现文化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特点的档案馆舍的落成,必将有力地推动河南档案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的立身之本,要大力整合民生档案资源,建立与河南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大省地位相适应的,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主题多元、富有特色、覆盖民生的档案资源体系。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民生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档案收集范围,加大对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档案的接收、征集和整合力度,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在依法接收文书档案的同时,面向社会和民间征集珍贵档案资料,积极参与本地区各类重大活动的档案收集,实现档案资源在数量上有明显突破,内容上形成特色。

找准三个着力,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篇11

美国是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和应用最为先进的国家,也是频谱资源利用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美国凭借其在无线电技术的领先地位,正创造着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价值。

第一,应用迅速普及。美国采取了高效的频谱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无线应用技术,促使本国无线应用迅速普及。截至2015年一季度,美国1.87亿人拥有手机,占总人口的77%。其中智能手机在手机用户中的普及率为53%。2015年美国通过移动设备上网人数从1.75亿增长到2.65亿,普及率为109%。

第二,产业价值激增。美国是全球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领跑者,是智能手机、无线操作系统和无线应用等主要产业的主导者,随着无线应用的快速发展,其已经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信息消费领域,2014年美国移动支付成交额达到35亿美元。移动娱乐市场规模达91亿美元。

2012年,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概念,并且出台多项战略措施,进行大规模布局,企图通过制定通用标准,打破技术壁垒,利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过程,更好地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达到引领全球工业产业发展的目的。

美国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提高频谱使用效率、优化频谱配置的政策措施和规划建议,旨在最大程度提供频谱资源,保障经济发展需要。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从联邦或非联邦政府频谱中500MHz频谱供无线宽带使用。同年FCC发表了《国家宽带计划》,指出在5年内将300MHz频谱转用于移动业务。

同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美国政府和企业在无线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以期满足日益增长的用频需求,扩大无线网络覆盖率。

从2009年至2012年,美国无线网络的年投资额远超过同期的欧洲和亚洲投资增长率,从210亿美元增长到300亿美元。同时,美国电信工业协会在《ICT市场回顾与预测》报告中指出,美国无线运营商从2014-2017年的无线网络设备和基础设施支出总额将达1593亿美元,比2011-2013年的累计支出增长40%。其中,2017年支出额将达到430亿美元。在蜂窝基站的建设方面,其总量将从2013年的31.9万个增加至2017年的37.8万个,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

数据的背后是美国的技术研发投入力度。2011年,美国在ICT领域研发投入约为1263亿美元,占全球总研发支出的一半以上。设立了针对无线网络基础研究的30亿美元的无线创新基金,希望能够认知无线电、MIMO、超宽带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是一种被动的高效利用频谱资源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起到自动合理的分配资源的作用。而资源市场化可以起到提高利用率和自动调节资源的作用。因此,美国政府从法律和政策层面确定了频谱资源的回收补偿和有偿使用机制,强化了频谱资源的经济价值,以市场化手段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的稳步提高。

美国决定收回原本由广播电视业务使用的700MHz频段频谱资源,进行重新拍卖。2000年至今,为了使频谱资源从广播电视公司转移到移动业务用户手中,FCC先后主持完成大约8次频谱拍卖。其中,2008年的拍卖,共发放了1090个执照,收入195.9亿美元。2002年,美国颁布《商业频谱增强法案》,宣布将提供额外的频谱(原由联邦政府使用)用于商业用途,频谱资源使用权将从联邦政府转移到产业用户,并提出建立频谱重置基金,以帮助联邦政府挽回由于频谱迁移导致的损失。通过频谱资源市场化管理,美国不仅获得了经济上的收入,也促进了产业优化转移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借鉴与启示

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频谱资源满足经济建设需求。我国应尽早制定频谱规划路线图,从政策层面保障频谱资源能够被科学、合理、高效的利用,保障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同时,应加快制定关于频谱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修改其中与信息消费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推动无线电立法,完善无线电管理配套法律规章及地方性法规。

篇12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