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09:31: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45-01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 高职计算机教育科学发展的目标
高职计算机教育科学发展的目标是“全面、协调、和谐、统筹、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正确处理增长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重视各方面全面发展,重视协调、和谐、统筹、可持续发展,顺应发展趋势,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用科学的发展观思考和认识发展问题,从发展战略、发展策略和战术措施中树立科学发展观,不仅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同样是非常及时、不可缺少的。
二 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
1.注重课件的设计
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面对有限的学时,教员一定要将本课程中的精华和要点提取出来制造成多媒体课件传授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其他的相关内容。在选择多媒体课件内容时,应依据社会信息化对人才的根本要求,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并要处置好教学内容不时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的关系,紧缩或去除陈旧的学问,增加或补充先进的学问。由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课堂信息量较大,因而课件应尽量减少纯文字的描绘,多增加生动形象的图形、动画信息,经过颜色的变化突出重、难点内容,启发学生的思想,吸引学生的注意。
2.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高职部分学生对纯理论性的东西接受困难,有的甚至对课堂和作业有逆反心理,他们对技能型的知识却很感兴趣。在课程设置时,应降低掌握纯理论知识的要求,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掌握相关知识。实践教学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以及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要不断地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大量增加与生产岗位相近的实际操作性实训,减少传统教学中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及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毕业生直接面对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担负着将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或将高等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基本任务。在教学中,要采用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在校内车间进行实训、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形式。
3.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明确职业教育中诸如经费来源,企业、行业参与方式等重大问题,使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依法治教。与此同时,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处于发展初期,必须给予高职院校一系列办学自。如专业设置的审批,在招生政策上也应更灵活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跨地区招生,可以与本地、异地高职院校联合办学,让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实行“双专科”教育办学试点等。
4.确立良好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要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勇气、敢于质疑的品质。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对一种科学理论、一次实验、一项技术,不仅要求学生有求同思维,掌握教师所教的方法,更要鼓励学生具有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敢于质疑,批判地吸收科技成果,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激励性原则包括成功激励、评价激励等。让学生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创新的动机、热情和信心,主动去争取新的成功,这是创新教育的动力因素。评价学生以寻找学生的成功和进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个体表现为参照系,即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坚持表扬、激励,对学生的不足要宽容。
计算机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改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夏丽珍.试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0)
[2]刘晓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3):46~48
[3]赵雷.论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4]乔国红.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推动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9(1):57~58
[5]江勇.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J].水利科技,2006(1)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人们通过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二者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开发和研究全新课题。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完美结合的过程,对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显著的帮助。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1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构建是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单单只是辅助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手段,更多的是指引学生更好开展学习的一种手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还比较小,大部分学习和生活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班级风貌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中职学校要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的信息化,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课程习中。
1.2教学理论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教学理论,用特定的教学概念和命题等教学方案描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科学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教学理论研究和探讨工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更好的适应中职计算机教学规律。
1.3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预测,更加高效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序,帮助计算机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有价值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2.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将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有序的安排,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做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步骤和教学课时的安排等几方面内容,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并不是指教案。教案只是对某一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而教学设计除了要对本节课进行科学设计之外,还要全面体现出本节课程的中心点,全面体现出教师对这节课程的整体看法和教学把控。
2.2教学设计方案编制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课时设计、教学资源收集、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总结反思等内容,这是对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考虑齐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2.3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后续支撑,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因素实现信息化。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化教学,加强合作学习,对学习环境进行全面设计,积极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教学。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促进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以网页设计为例,整体教学思路就是通过项目教学,安排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将学生分组,将计算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借助信息化辅助手段,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和项目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然后让学生结合项目要求充分收集材料,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项目初期结果在校园网上公布,然后将制作好的网页在校园网上展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活动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利用项目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中职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信息化技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邱红.职业技术.2012(07)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践浅析[J].吴嘉竹.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在教学模式方面,依然将课程结构体系作为重点,实践课要远远少于理论课;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职业学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这样就不能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
创造性,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行动导向教学介绍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逐渐产生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它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培训教学体系,目标就是提高劳动者的专业能力。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等,在教学中,不能是教师的独自表演,需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管是信息的获取,还是计划的制订、实施以及评估,都需要学生独立进行。
在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方面,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笼统的理念,它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具体指的是在学生活动中加入职业课程教学的内容,利用行为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
激发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其他的学校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前者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
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思维方面比较形象。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将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的重点。
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方面,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学生既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课程进行仔细的研究,同时将学生的特点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理论进行精细化讲解,将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的重点,同时其他的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也需要适当的增加,比如维修等等。学生在对计算机各个部件概念以及原理进行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课程的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牢记它的指导思想,也就是通过行动来学习;本文将计算机硬件作为项目模块,对组织教学的起始点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硬件筛选,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这个过程中,将一些新的题目和问题不断地引入进来,这样可以实现对原有兴趣进行强化的目的,具体来讲,包括这些内容:
1.项目方案的制订
教师首先将本章节的学习目标给列出来,这样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前就可以明确自己的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进行学习项目的制订,保证制订的项目是科学合理的。
2.对项目信息以及问题进行收集
通常在这个教学阶段内,采用的是讨论学习的方法,学生认真对教材的理论知识进行自学,如果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以
及不懂的知识点,需要及时地向教师反馈,也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3.寻找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项目行动计划进行制订
在课堂中对项目实践过程进行模拟,如果有问题存在于项目实践当中,学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可以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查阅,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将自己的看法给表达出来;不同的小组,想出来的行动方案一定也不相同,那么教师就需要分析各个行动方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选择出最适合的行动方案。
4.项目的实施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核心,教师只是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上机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此来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强化,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5.项目总结
一个章节结束了之后,需要对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总结;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还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方式,常见的就是出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解答,从而有效地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的掌握情况。
6.项目评价
学生在日常的职业行动中,综合运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以
及技能等等,教师对其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进行考查。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但是在我国中职院校的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美籍匈牙利人约翰·冯·诺依曼被誉为“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他制定的计算机工作原理直到现在还广泛应用。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并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从第一代的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到第二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计算机不断地更新换代,从而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增强与培养计算机的操作方法与技巧。计算机的主要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逻辑运算能力强;(4)存储容量大;(5)自动化程度高;(6)性价比高。时代的变迁,物质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要求也偏高,20世纪的信息时代伴随着计算机物联网的提出发展,计算机与其他技术又一次掀起信息技术的革命,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物联网是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一些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的诞生就标志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人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今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从而我们引入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的书本知识以及相应的操作方法。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计算机教学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发展性
20世纪末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从而使得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地变化,计算机教学无论是在知识传授还是学生们动手操作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实表明,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企及的。
(二)综合性
就我国现在中小学生学习计算机而言,我们应该将目前中小学生“学科性”的教学模式转而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三)应用性
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表明,计算机由于本身拥有图像,声音,文字编辑以及动画制作等职能,从而使得计算机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功能的强大发展,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大,由此,仅限于传授课本知识,讲解操作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将面临着时代的淘汰。将重点转接在学生自主实践动手操作上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现状,在新的教学模式上升华。
计算机教学需认准方向,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计算机教育实践的开展,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计算机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其智力获得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以及责任感、意志力、开拓求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创新思维与计算机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教学也日益普及,从而也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学生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教育学中所提倡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体验和发现知识、技能中的“新”。做好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是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创造力的开发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主要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而不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发明家一样有多少创新理论和科学发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改革当前课堂结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从而计算机教学设计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存在的缺点是:单一的教学模式,缓慢的教学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方面落后。然而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创造出合乎教师、学生所需的较理想的教学环境:计算机的巨大存储量,可以将有关学科的所有知识有机地组织存放起来,供师生方便的使用和查阅;多种人机会话手段,可以替代黑板、纸。笔等,成为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教学设施;模拟功能则可以提供安全、准确、可靠的教学实验手段。丰富的教学活动模式是学生与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地选择学习方式。
(二)课程的设计
课件设计的基本内容是课件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课件中呈现怎样的教学内容、如何去呈现,给定的教学内容和怎样的教学过程传给学习者,怎样实现教学过程的控制,这些是课件设计应当解决的根本问题。课件中的这些问题应通过教学设计来解决。课件应在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编码操作。以一定的计算机语言实行的编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学设计结果的描述。
(三)教学设计目的
当今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对计算机有所了解,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育实践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记忆的存储库,学生才不至于把学习作为负担,而是自身乐于从事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摆脱厌烦情绪,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得到蓬勃发展。
(四)教学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首先得掌握学生学习自主性,就当代学生的教学模式以及学习状态,对学生营造积极创新的自主学习定义如下:
“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组合体,”自主学习”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学生不能”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的自主,仅仅是流于形式。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自制力,一个自制力强的人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并且能干好这件事。而提高自制力的关键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至于创新思维能力还是基于自己平时对各种知识的积累程度之上的一个拓展。只有对某一领域有足够的了解,积累的够多,你才能让它活起来,才可能会有创新。只有建立与新教育职能观相适应的新教学观才能为教育职能的实现提供保障。让学生自主地去获取知识,从而逐步建立和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机知识技能比赛,并通过赛后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达到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的教学不仅局限于传授教科书本知识和懂得操作方法,重在教师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课件的设计目的要明确,当然课件要根据教学环境来设计,因为丰富的教学活动模式是学生与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地选择学习方式。所以学生个体的创新思维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占着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建桥.大学计算机基础[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吕同富.现代教育技术课件设计与制作[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杜淑娟.形成性评价机制下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2(9).
【关键词】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应用
教学设计就是在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统筹分析和详细安排,布局设计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科学设计理念,从而达到统筹全局,优化教学的目的。这个理念的提出对于老师设计水平和教学能力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好的设计理念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引领老师和学生科学、合理、完整的完成计算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就针对计算机教学设计理念中的设计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提炼进行简单的论述。
1 计算机课程中教学设计的方法
众所周知,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十分复杂,涉及到的领域特别广泛,实用性特别强,所以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很强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随着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对计算机教学内容和学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这种情况下就要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绝对不能单纯的灌输,按照菜单功能逐个讲述和演示传统模式,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应该本着实践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1 细化教学内容,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广泛运用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要求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融入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不断的进行具有连续性、渐进性的思考、探究和发现,从而解决问题,达到理论和实践巧妙结合的良好效果。任务驱动的方法在教学设计理念的应用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就是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把一个大的教学目标细化为若干个小的教学内容,当然每一步都要设计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步步的加工和完善作业,最终完成一个以前望尘莫及的任务。这样不仅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计算机实用工具的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眼看到自己的进步,化难为易,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乐趣。
比如说在利用基本办公软件excel进行数据统计排序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一个学生成绩表的任务,可以带来样本作为参考,让学生思考都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排序和操作,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个连续的教学内容细化,驱动学生一步步的从计算总分、求平均分、排序、生成图表等过程逐渐的完善操作。然后给学生一点时间梳理思路和记录,确保学生完全熟悉和掌握技能。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将知识进一步的深化,发散思维,增强操作能力,强调了高层次的思维发散和创新。
1.2 教学相长,融洽师生关系
教学本来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当然,教师也不是全能,所以绝对不能高姿态,以盛气凌人的架势和学生产生距离感。学者知不足然后自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或者是被同学们难住。只有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和思考来解决问题才能在教学过程汇总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体味教学的乐趣,不断积累的经验也是教学设计中的宝贵财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
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真诚友好的态度才能博得同学们的爱戴。所以教师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不用觉得尴尬,只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一起来想办法,相互补充,最的终收获一定更多。而且教学设计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鼓励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和谐发展。
2 计算机课程中教学内容的提炼
当前的网络系统十分复杂,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那么在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计中就要针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课程标准,提炼和选择他们能够理解、接受的内容由浅入深的逐步进行学习和深化。围绕知识点展开设计,有意识的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安排进行个别的指导,逐步完善知识体系,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学无止境,课堂上的知识永远都是有限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难以捉摸的,计算机作为一门技术型教学学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水平,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自主探索知识的奥妙,发现和解决更有价值的问题,不断深化和完善自身,适应社会需求。也就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了。
3 结束语
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和超越,教学设计理念的提出,全面统筹规划了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更加饱满、丰富,教学的形式也更加科学、多样。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应该不断深入的了解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探索的。挖掘学生的潜力,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理念的运用,使教学工作变得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参考文献】
[1]杜淑娟.教学设计理念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新西部(中旬刊),2013,(7):186.
首先,要搞好教学设计,必须要吃透教材。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最根本的依据,但教师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材或者依赖教材,则使课程教学变得呆板和枯燥。因此,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做到滚瓜烂熟,就像郑板桥说得那样“心中有竹,才能画竹”。同时,现行教材一般都是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操作使用上也是泛泛地讲述常用操作的方法步骤,每一个知识模块都缺少完整的任务练习,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链,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精心设计几个具体的综合练习,作为教材的补充。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具体练习任务,巩固所学的操作步骤及方法。让学生带着目的和兴趣学,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要注重内容重组,有针对性设计。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要在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关系的同时,精选核心内容,兼并、压缩或取消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吸纳先进思想,重组知识单元。但是,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握“新”和“旧”的问题。什么是“新”?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这些问题也是各有所见。许多学校使最流行的软件能活跃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舞台,这自然是“新”的一种体现。但是,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重要的是进行计算机方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如果偏重所谓“新”知识这一个侧面,就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忙于追逐新软件,忽视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二、针对有限的时间和内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操作使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针对有限的时间和内容,不能禁锢于教材中现有知识的概念和方法,要使教学内容和计算机能力培养密切相关,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让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多介绍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教材中没有介绍而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技术,要做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把枯燥的操作步骤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愿意学,同时还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形成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同时,要了解学生,满足个性。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素质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设计前,要对他们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其共性与个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就像厨师要研究食客的口味,为不同的食客打造不同的菜品一样,在教学中要列出“菜谱”,让学生点菜,不要搞大锅莱,一个口味。教学中将共性问题统一讲,将个性问题分散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1、内容实用性强。高职计算机课程内容实用性强的特点是由高职学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高职学校属于职业学校的一种,它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普通高校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多设计让学生自作的环节。
2、应用领域广。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而且毕业后就要进入工作岗位,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追求,课程内容就显得很全面,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多设计出针对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
3、逐步增加难度。一般而言,高职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理论水平不够,学习计算机知识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基础的开始学。因此课程的安排也是从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能一开始就设计过难的环节。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1、没有按照整体性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给学生单一的计算机知识,而没有用整体性的思维进行教学。例如:教学生制作广告时,只是教学生Flas应该怎样做,文字怎样编辑,而不是直接以某一广告为案例展开教学,这样不符合高职生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的实际情况。
2、没有照顾到学习基础薄弱的情况。正如前面所说,高职学生关于计算机知识的储备不是很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进行。很多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任务的教学,不顾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实行式的教学,学生不能有效地吸收,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在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模式。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变成了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练习的机会很少,这和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二、如何将教学设计理念有效地运用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
教学设计就是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价的问题,故将教学设计理念运用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就是要注意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职计算机课程应该教什么
1、教学生广泛而实用的技术。关于广泛的技术,意思是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结合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以便最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但广泛并不代表走马观花,什么技术都教,什么又都浅尝辄止,不进行深入学习,这里的广泛也是要有重点的。关于实用,对于高职生,教师不能大谈特谈理论知识,研究计算机的发展史等做法都是不行的。而是要教学生怎样处理实际问题,不至于在工作中一筹莫展。
2、教学生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高职学生的学习时间短,在校期间掌握所有和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灵活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额外设计一些较难的问题供学生练习,形成解决问题的敏感度。
(二)高职计算机课程怎么教
1、进行小步子教学。考虑到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易到难,让学生先适应计算机课程的节奏。教师要保持耐心,不能因为开始几节课学生跟不上速度、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对学生失去兴趣。
2、教师应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在经过几节课后,教师应该已经对学生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吸收较快的,教师可以继续保持,哪些方面吸收较慢的,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以促进课堂更好地进行。
(三)高职计算机课程怎样评价
1、多布置实际操作任务。对于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评价学生这门课的学习情况,肯定不能用原始的考勤率、回答问题的次数等这些作为标准,而要偏向于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布
置一些实际的灵活的任务,来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参考平时成绩。对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显然不能用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办法,而应该参考平时的每一次实际操练中。某一次成绩会带有偶然性,而平时的无数次操作则大致可以反映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后在计算机操作上的真实水平,防止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影响评价结果。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97-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201201256)
作者简介:马宪敏(1979-),女,硕士,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教育 。
0引言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学生和教师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式的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设计符合学生特征的任务,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探索和研究,完成技能与知识、过程与方法、意识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式的教学活动。任务驱动式教学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建构,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块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倡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整个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利用已有的资源和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协作和交流,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能力[1]。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践与创新。建构理论的主旨就是新知识的建构和原有经验的改造重组,这种教学理论对于计算机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计算机科学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远没有他们从实际操作中获得的技能有用,再加上计算机技术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层出不穷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都需要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独立的思考与分析,所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趋势[2]。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学活动是通过任务与问题的方式展开的,教师要通过设计任务和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任务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实际,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教师也要参与到任务活动中去,起到辅助和促进的作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应该是任务,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要好好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把任务驱动式教学做好。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一个个难度适中、层层递进的任务链,不仅要把教学内容融汇其中,还要提炼和升华出一些有助于学生自我建构的问题和研究方案,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4]。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主动地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培养团队精神[5]。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流程图如图1所示。
2教学设计
2.1设计原则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是任务,教学内容需要任务来体现,教学目标需要任务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要有任务才能展开,所以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设计首先要保证任务的合理性,避免庸俗、肤浅、目标不清晰的任务,要通过具体教学知识点的分析和整合,还要联系实际,真正体现任务驱动的作用。任务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和兴趣,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练习技能、提高素质。下面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系C语言程序设计课为例,介绍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几点原则。
(1)任务设计要讲究层次感。C程序语言是一门基础的程序设计课程,是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了解计算机高级语言打基础的课程。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差异,会影响教师完成教学活动的进度,所以课程的任务设计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层次不同的任务,任务的内容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让他们共同发展。同时还要为基础较差和能力超群的学生分别设计基础课程和提高课程。这样通过具有层次感的任务设计,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6]。
(2)任务设计要保证趣味性。兴趣是学习C语言的主要动力,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锻炼学生求知、探索和思考的能力。任务的内容要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以在任务中穿插其他课程的内容,比如数学问题、物理问题等。
(3)任务设计要注重实践性。C程序语言的知识点大都需要学生实际操作才能掌握,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尽量多增加上机实际操作的环节。任务设计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可以放到课上,而任务的解决和指导都需要进入实验室,让学生实际操作完成,这样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还可以通过操作反思,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任务要突出重点。C程序语言的知识点较多,需要渐进式地学习,所以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任务的大小、难度以及前后衔接等问题。一节课的任务不易涵盖过多知识点,一个章节的任务要包括对前面章节的复习和对后续章节的初步介绍。任务要有重点和难点的区分,重点要作为任务的核心问题被提出,难点则要作为任务的问题被分析。概念和模式不能作为任务的重点,要把方法和思想作为主要内容。
笔者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主要知识点任务设计的实例如表1所示。
2.2过程设计
根据笔者多年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经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设计上大致分为4个阶段:任务明确阶段、问题解决阶段、教师指导阶段和总结拔高阶段。C语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过程设计示意图如图2所示。
(1)任务明确阶段。任务明确阶段主要是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归纳知识点和设计任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要点是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比如在函数阶段要着重介绍函数的设计思路和操作要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介绍一些高级的函数应用,如递归函数。任务的设计要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主要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为主,实践环节要占到整个任务过程的一半以上。
实施C语言项目化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让教学从应用入手。教学要尽量面向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首先确定教学的技能目标和应用目标,然后选择相关的知识点组成有阶梯难度和深度的项目教学内容,再在项目中体现知识目标。这种从应用角度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避免了知识点过多、过难的问题。学生不再面对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抽象理论知识,他们要亲自动手练习并总结掌握编程经验,籍以锻炼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2)问题解决。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根据任务安排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上机实践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辅导学生改进和创新。这里教师工作的要点在于梳理而不仅是讲授,不能把具体的思路和代码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鼓励他们自己思考。比如链表的实现,可以使用指针实现,也可以使用结构体实现,并且不同的设计思路效率也不同,这些都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发现和创新。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完全都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完成,这本身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涵。学生在这一阶段成为主体,应该注意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根据个人特点设计程序,不要怕错误和异常,要学会使用调试工具和总结经验教训。真正把问题解决之后,就会感觉受益匪浅。
(3)教师指导。教师指导环节是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行的,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一个指导性的总结。注意这种总结不应该仅仅面向教学内容,而是应该从建构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在任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原因和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环节可以是学生通过演示和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思路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指导,主要针对学生的思路和编程习惯,并且在回答学生问题时要采用启发式的方式,激发他们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4)总结拔高。由于学生各自的情况不同,任务完成情况也有差异。这就需要在课程完成之后进行总结和拔高。要为一部分能力差、动手能力偏弱的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和操作要点,为一部分理解好、技术强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的任务。同时通过这个总结,教师也可以归纳任务教学的经验,为后续工作做准备。
3结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是建构教育理论,是追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实践。在教育强调创新和面向能力培养的大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摒弃了传统教育的死板陈旧等缺点,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模式。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教师则要通过引导教学活动和把握教学内容来掌控学生的自我建构,给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动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自我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韩小祥.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如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J].科技信息,2007(26).
[2]刘红敏,赵山林.“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7).
[3]吴雅琴.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
小学阶段的学生按照心理学角度而言,三年级以前仅仅能保障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在10分钟到15分钟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学习的重视度的增加,小学生的注意力将适度增加。小学计算机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小学生对计算机天然的兴趣和爱好,但是学生对计算机的喜好主要反映在对计算机游戏的玩耍方面,较为枯燥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基础技能等,教师只能以成绩和考核等作为教学鞭策的方式,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将教学设计融入到小学生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来,在集中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日常以游戏设计为主的学习联合起来,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
一、小学计算机课堂游戏设计的优势
1.有利于减缓课堂学习压力。
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很多家长本着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的想法,将小学生的日常作业控制得比较严格。一方面小学生的天性是喜欢玩耍,一方面由于其日常作业的压力比较大,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利用计算机上机课程的便利性,尽量放松自身的压力,寻找可以玩耍的游戏。但是游戏本身并不是计算机学习的根本,在计算机授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应该与信息技术本身连接起来,从而让教师的教学充满趣味性,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达成寓教于乐、寓乐于学的目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具有丰富变化的教学内容比较能提起兴趣,而一般情况下在学习方面很难进入状态,自然对于自主学习很难适应,因此,以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为基础,教师可借助计算机联网后丰富的数据库,将计算机教学转换成图片、音乐、音像资料等教学方式。此类资料配合声光电等教学方式,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尤其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自然会比其他学科的学习更高。在某种程度上,理论教学相当于如何掌控操作计算机的步骤说明,这些内容家里有计算机的小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家中都具有购买计算机的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的知识讲解借助游戏的方式进行转换。比如在输入练习的过程中,金山打字通所开发出的游戏练习软件可以有效地缓解一些已经掌握此部分知识的学生课堂学习时候的无兴趣现象,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能练习键盘输入、存档等,并以不断完成任务的模式来挑战自己,不断地在存档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自然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3.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
教师在游戏环节中融入了计算机理论知识,并将需要操作的环节纳入到实践中进行动手练习。此种方式不但可以充分地激活学生的大脑,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自我挑战意识的构建、左右脑协调能力的提升、感官功能的调动等方面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计算机课堂游戏设计的注重因素
1.学习为主,娱乐为辅。
在计算机课程中融入课堂游戏设计固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但是一旦将游戏作为主体自然会降低学习的知识要素。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和精力旺盛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均可以作为其参与游戏式学习体验的基础,但是,在教师进行课堂设计时,只能将游戏设计作为一种学习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全部模式。因此在植入游戏教学时,教师务必对教学与娱乐之间的区别为学生讲解清楚,从而不断端正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和对计算机教学中游戏设计的态度,将其从沉迷于计算机教学中的游戏环节,转化为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找知识点,学习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的练习。如在画图课堂上,教师可以教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智力拼图,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对教师所教的知识点进行转换,借助操作不断地熟悉计算机画图技巧和整体布局模式,从而达到游戏教学的目的。
2.控制时间,整合知识。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会导致很多小学生沉迷于游戏,因此,在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游戏环节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学生时间安排的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度地植入游戏环节,并按照教学的需要来调整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管控的能力。在对游戏内容进行不断筛选的过程中,教师还能以反面例子的方式教育学生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分配内存、安装软件、清理计算机等,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以生为主,确保学生参与。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一般会寻找问题的答案,却很少与其他人进行沟通或者讨论,其结果是一些学生有可能找到了答案,而另一些则无法获取到准确的答案。因此,教师以学生此类特点为基础,设计出需要与周围学生一起配合来共同完成的游戏,学生自然会与周围同学加大沟通的力度,充分参与到游戏中来,从而不断地开拓思维,在创新要求中不断地增加答案的深入化和多元化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晶 如何让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神州,2012,(09)。
[2]史东飞 小学计算机教师培养策略探讨.数字化用户,2013,(12)。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9-2066-02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Computer University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
ZHANG Xin-lin
(Zhumad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Because the students in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learning attitude, the study way, the study style there are always obvious difference, the unity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can’t meet teaching needs. This paper based on difference teaching thought,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who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for teaching content aspects difference teaching design, to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to train the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to solve the question ability of the teaching goal. Through the practice and student feedback to perfect and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ce teaching ideas.
Key words: Difference teaching;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design
1差异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差异教学的内涵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和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实现学生各自的身心发展目标。
差异教学的特点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于学生”作为教学的一个出发点,立足于有差异的群体,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是全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的组合。差异教学既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又不消极的适应学生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条件,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差异教学既看到学生的共性也看到学生的差异,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人才。差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关注教如何更好的为学服务。
2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差异教学的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地域不同,导致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起点水平不同,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差异,从学习者的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差异教学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种学习方式选择,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可以充分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病,使学习者主动学习,促使每个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该文研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不能实施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3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的教学设计
以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征,基于差异教学思想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差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差异测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活动任务设计、评价体系和反馈五个环节,从差异测查开始,反馈/评价环节是贯穿于整个差异教学设计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差异教学的主体,共同完成差异教学。
3.1差异教学内容分析
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该课程越来越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时代的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改革发展,都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的新课标也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差异化教学内容设计是依据学生的差异进行设计的,既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要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内容都是包含在教材中,教师只是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其教学内容很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差异教学内容不仅是根据教材来确定教什么,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对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学习兴趣的不同、学习风格的不同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上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差异化教学内容分析要有一定的层次的,并且其教学内容不是各个孤立的内容,而是一个整体,是循序渐进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决定自己要学的内容,然后按照其程序化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达到差异化的目标。
3.2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以便很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课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类和应用类两类。在基础类的知识点中,包含一些基本概念,是学习者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发展史、windowsXP操作系统的知识、多媒体技术、因特网知识等,基础知识部分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了解并掌握。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兴趣、自主选择深入学习内容。在应用类的知识点中,包括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熟练使用,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方面内容。
1)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进行差异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通过对大一新入校学生的多次测查结果分析,实际上学习群体中的基础知识水平一般都是满足正态分布的。即很大一部分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着一定的预备知识基础和应用能力,而初级水平和高等水平的占很少一部分,并且根据生源地的情况不同,比例也会有轻微的变化。
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大纲要求的第5章应用软件和办公软件部分,课程内容主要是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部分的内容。根据实际的测查结果,学生的准备水平在这一部分是整体上相当高,却又有特别的弱点,比如Word部分由于高中阶段计算机信息教学的普及情况,这部分知识水平应用水平,在一年级学生中还是比较高的。但是Excel部分和PowerPoint部分,学生中的准备水平却表现的非常不均衡。我们在准备这一章的时候,应当适当减少word部分的基础教学内容,增加此部分的应用内容,减少课堂教学比例,增大竞赛和作品的比例,而Excel和PowerPoint部分要适当增大教学比例,大量增加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
2)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习态度、决定了是否能积极地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差异水平,尽量考虑到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兴趣,展开差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主题,拓展学生的兴趣范围,使得公共课仍能最大程度的照顾个体差异。
3)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由于每个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实现情况出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设计有效的差异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例如,有喜欢协作学习的,有喜欢独自学习的,有喜欢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有喜欢安静的场所才能集中精力阅读的,有喜欢朗读的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习者不同学习风格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差异化教学设计并不是一味的去适应学生的教学设计,而是为了促使学生的最大发展进行的设计。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不仅仅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差异,还要有目的的引导。经过笔者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经常并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综合,因此我们在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差异化教学内容设计上,首先依据了学生最主要侧重的学习风格类型进行设计,然后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风格类型,我们要加以引导,可以利用课堂小组学习活动形式,让不同风格类型的学生结组,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风格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自己的多种风格类型的融合都逐渐完善成熟起来。
3.3计算机基础差异教学目标的评价设计
差异教学是以学习者的差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中从多方面关注学习者差异,测查学习者差异,根据学习者各种差异情况展开多样化教学,因此评价内容也需要多元化、差异化,避免单一的评价形式。由于学习者自身的差异,每个学习者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一致的,所以学习标准的制定自然也不一样。在差异教学设计中,要为每个学习者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每个学习者的评价标准就是学习者在接受差异教学后所要达到的最近目标。计算机基础的差异教学评价设计如下:
1)在学生考试中,向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试卷。
每章节完成教学任务后,首先进行单元考试。以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试卷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应用型题。基础题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部分,提高题部分是给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的,应用型题目是留给有学习能力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应用实践的学生来完成的。提高试题可以量体裁衣,可以针对学生的准备水平差异化的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对差异教学的活动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对差异教学的活动和任务评价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学习者的准备水平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因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完成有创意的、有应用价值的作品才能得到优秀的分数,而仅仅是技术完善,符合作业要求的只能拿到良的分数。另外,还可以加入个人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的形式。
3)小组竞赛评价。
每章单元学习结束,教师可安排知识竞赛、作业作品展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知识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第7章多媒体技术知识,可以开展多媒体作品大赛,对参赛作品从知识、技能、思想和态度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差异评价,不仅关注了学习者学习,知识与技能、思想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更多地从每个人的不同素质的角度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予以评价,能使学习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展现自己,发展自己的长处。
差异化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差异化学习效果的评价,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态度等多方面多元的情况,通过评价,不断完善差异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得到最大的提高。实现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差异教学设计最大程度的照顾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杨永战.差异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04:112-113.
[2]孔德慧,李敬华,尹宝才.适应学生差异的教学技术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03:79-81.
[3]冷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差异教学与学习资源设计[J].延边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308-311.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教师教学的观念主要停留在重视理论讲授、看轻实践教学的观念,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主要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和独角戏的方式,教学手段多是计算机和屏幕投影的模式,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有放羊式和应试式的教学理念,教学主要为考证服务,做大量的习题,极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二)课程内容几乎不变且过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更新换代,计算机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份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知识的教学,课程内容不及时更新、无法与时俱进,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三)教学过程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依然注重理论,不太注重实践,还有很多老师都以考证来引导教学方向,更多是把精力放在学生考证的通过率上,而没有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走入误区,一味的模仿和抄袭,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
(四)考核方式不全面,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全面能力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闭卷理论考试为主,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学生对操作能力和过程的考核,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出学生掌握基础、应用技能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以职业能力引导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师要解放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弊端,解放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职业能力为本”的教学观念,转变角色,要把“教师为主”转到“学生为主”,做好教学的引导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二)精心选取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体现先进性,突出实用性
教师应该通过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培养调查,分析企业对人才需求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的需要,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再把计算机能力结构加以整合、提炼、深化,抽象出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认知的学习规律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设计。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的内容应该要紧跟市场的需要,体现先进性,突出实用性。
(三)以职业能力引导,切实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
教师要以职业能力培养来引导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自我学习、自我思考;在以职业能力引导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的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正确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或模块化教学。针对不同水平和基础的同学,可以调整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时间,满足学生不同能力的需求,采用“学训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中训、训中学”,让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巩固提高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把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按照模块化进行教学,比如WORD模块、EXCEL模块等,这样更有针对性,更能加强学生的知识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