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体育范文

时间:2023-08-18 09:31: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生活中的体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活中的体育

篇1

一、民间体育游戏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

我园在未开展该课题之前,孩子们在入园时每个班每天早上都是玩积木,不受家长的欢迎。自从接到这个课题之后,各班孩子们每天早上入园后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大中小班每天早上入园晨检后,先来的孩子就先玩不同的民间体育游戏了。大班孩子入园后,有时唱民间童谣;有时玩翻花绳;有时滚铁环;有时跳房子;有时打陀螺……中班孩子入园后,有时走梅花桩;有时丢沙包;有时老鹰捉小鸡;有时丢手绢;有时走高跷……小班孩子入园后,有时玩炒黄豆;有时玩石头剪刀布;有时玩堆馒头;有时玩挑棍儿;有时玩挤囡囡;有时唱《拉大锯》、《小老鼠上灯台》等民谣……

以上民间体育游戏都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才可以玩成的,因此孩子们在玩耍时肯定要有交流,自然而然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民间体育游戏让幼儿得到健康发展

陈鹤琴先生曾明确提出:“幼儿园应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传统的民间游戏对幼儿更是一种“快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

1.民间体育游戏有利于幼儿健康体格的形成。

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其中许多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的发展,对孩子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能促使他们机体健康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如“弹球”“石头剪刀布”等游戏,可发展幼儿手脚的灵活性;“跳绳”“丢手绢”“脚跟脚尖跳”等游戏,则锻炼了幼儿跳跃、奔跑的能力等。比如,体育活动、户外集体游戏活动时间相对集中,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选取能够促进幼儿全身大小肌肉动作协调发展,能够提高动作的灵敏性,能够发展幼儿耐力素质、协调素质的游戏。经常参加这些运动,不仅可使上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而且能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的锻炼,起到增强身体机能的良好作用。

2.民间体育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培养。

《纲要》中提到健康领域目标: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即幼儿的心理品格的培养。民间体育游戏所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特点。但是有一些游戏带有一定的难度,在开展的时候常常让孩子们觉得很失败,从而失去对游戏的兴趣。比如,我们班一开始学习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时候,是由我来当老鹰,请一位个子比较高的小朋友当母鸡,其他小朋友当小鸡。因为人数多,做小鸡的小朋友连成了长长的一排,后面的小朋友在躲避老鹰捕捉的时候,常常会摔跤。所以有一部分小朋友,特别是个子比较小的小朋友不敢玩这个游戏。我就和小朋友一起商量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有一位小朋友说可以按我们做操时分成的5排来分组,“老鹰”和“小鸡”都由小朋友来当,我采纳了他的意见。果然,因为人数的减少,摔跤的现象明显减少,小朋友也都敢玩了。而且当“母鸡”的小朋友责任感越来越强,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自己的“小鸡”。通过长时间的游戏和教师不断的指导,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得以纠正、品德得到改善,学会了谦让、团结友爱和文明礼貌等,形成了良好的品格。

3.民间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民间体育游戏有着广阔的变化余地,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去丰富游戏的动作和内容,丰富的想象又使儿童在游戏中被激励去探索,在游戏中不仅要模仿,而且要创造。比如,大班游戏“老鹰捉小鸡”是个传统的游戏,已经玩了一代又一代。可我却发现孩子们重新创编了一下,当“老鹰”快要捉住“小鸡”时,聪明的孩子们让“母鸡”蹲下,其他“小鸡”也一起蹲下,这样“老鹰”就不能再捉了。这是孩子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同时,朗朗上口的民间童谣能有效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颇具民族特色的方言,在普通话的推广应用下逐渐流失,更不能忽视。在“荷花荷花几时开”的游戏中,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如“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在游戏中,幼儿的语言得到锻炼,又懂得了月份的排列顺序(序数)和荷花开放的时间,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寓教于乐,玩有所长”正是体现了这一功能,通过游戏唤起儿童的兴趣,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促进了其智力的发展。

4.民间体育游戏让幼儿的户外活动更加丰富,增强了幼儿的体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培养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活动时,现在可以玩滚铁环、打陀螺、跳绳、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瞎子摸拐子等等。有了这些民间体育游戏,孩子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同时也增强了体质。比如,跳房子能锻炼孩子单双脚弹跳能力;跳皮筋能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踢毽子能锻炼孩子平衡能力;老鹰捉小鸡能训练孩子的灵活性;抓子能使孩子的小肌肉得到锻炼;打陀螺能锻炼孩子手臂力气……

孩子们体质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提高了。

三、民间体育游戏在午饭后节省了孩子们的等待时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由于孩子们吃饭有快有慢,快与慢有时相差二三十分钟。吃得快的孩子坐在那里无所事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于是我利用这个等待的时间让孩子们唱民谣、翻花绳、挑棍儿等,节省了孩子的消极等待时间,使活动室不会那么乱糟糟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四、民间体育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培养了孩子的交往意识及合作精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孩子的交往意识及合作精神。”在区域活动中,有些游戏必须要两个人或更多的人才能玩,例如,翻花绳、炒黄豆、老鹰捉小鸡、跳皮筋、堆馒头、石头剪刀布、抬花轿、编花篮等等。如果孩子们与同伴不能很好地相处,一个人就无法玩了。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为了玩好这些游戏,就必须合作,因此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五、民间体育游戏在离园时能避免孩子们思想情绪的紊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因此我园自制和购买了很多民间体育游戏材料供孩子们玩耍。由于孩子们在离园时家长不是同一时间接孩子,因此有的孩子先接回家,有的孩子后接回家。我发现下午离园一旦有家长把孩子接回去了,其他的孩子就坐不住,眼巴巴地望着窗外,要么到处乱跑。看到此情此景,我给孩子们安排了玩民间游戏,随他自由选择,孩子们把精力投入到玩耍中去了,也就注意不到家长把孩子先接走了,从而避免了孩子们思想情绪的不稳定。

篇2

2009年暑后,我任教本校高二年级体育课,还没有走进体育课堂之前,就有位老师对我说:“孙老师,听说全年级有一个公认的、最难管理的‘差生’王某已‘落户’你所任教的高二(7)班,你可要留心哦”。这句话,让我从心理上有了思想准备,在此后的体育课中,通过一个月的有意观察,结果发现:迟到、早退、缺课、不认真听讲、随便讲话、说脏话甚止打架等不良表现几乎都有他的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组织教学。但我从正面和侧面还了解到该生有一个爱好,那就是酷爱打乒乓球。为此,我主动接近了他,并与他谈心,有时在课余或周未,还主动约他打乒乓球,渐渐的,他对我有了好感,并把我当成了他的知心人,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同学的内心世界,获取他对我的充分信任,我仍从他的爱好出发,有空就约他打乒乓球,共同探讨球技,并与他谈心,还经常在体育课上夸奖他的乒乓球技术,对此,他不仅深爱感动而且对我更加敬重和信任。终于有一天,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老师,其实我不是一个不守纪的学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非常优秀,成为父母的骄傲。到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但仍然还可以。成绩下降的原因是因为从初二第二学期开始,我爱上了打乒乓球。当时,由于我成绩下降不太明显,父母也并没有反对,在高一第一学期时,由于打乒乓球占用了较多时间,再加上高中的课程内容增多,这导致我期中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成为班级的例数11名。为此,在班会课上,我作为反面典型受到了严厉批评,同时还感受到了同班许多同学的异样目光,这使我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通过这件事,我并没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反而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并且这种心理,使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今以后,我将一改前非,努力进取,继续发展我的乒乓球特长,并着手报考体育专业”。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高中生活中,王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我的指导,找回了自信,制定了目标,并在高考中考取理想体育院校。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6

学生的素质培养学校负担着主要责任,在个性化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应该充分全面的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时代的进步带动了人才的素质要求的提高,因此目前在学校教育中,教学目的和方法有待提升。当前对学生的新素质要求是健康的体魄、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并且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体育锻炼。

一、生活化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表现特征

1.1 使学生的体育课贴切实际

使学生的体育锻炼结合实际日常生活,贴合实际,才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充分的找到最佳结合点,使教学目标与生活相互交融,让学生学会并且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会了、弄懂了,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创新的解决问题方式,才是学习的根本性目标。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课本知识和理论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且,在业余实际生活中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2 强化了体育课的互动性与交流性

在学校里的体育教学课程上,应尽量保持有互动、有交流、有争论、有笑声的课堂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积极、丰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生理和心里需求。使学生能够发现自我,增强个人自信心,坚强自己的精神意志,个人才能得到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得到人格的尊重,开发追求自身生命的乐趣和激情,积极认知和体验人生的痛苦与快乐的一面。

1.3 为学生将来的生活目标铺路

在生活化的体育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现状,放眼学生将来的生活目标,全面弄清学生的多方位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新需求的产生,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基础,锻炼意志,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并且,在校学习中,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当进入社会之后可以继续自主学习需要的知识技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学体育教学设计生活化

2.1 课程目标

体育教学把目标定位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适用技能、生活态度、世界价值观,这几个目标具有何种关系?它们虽然各自具有其特点,却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

现实生活对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人生的第一个教育课堂。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体育教育资源,要据此合理利用,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按照教学目的,模仿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到课堂中的生活气息,学到生活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活动,注重现实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理想,感受现实生活,追逐自己的理想目标,是教学活动具有生活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2.3 教学方式

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经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相互协调配合,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例如在"田径短跑"单元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短跑的了解。其结果有利于技术和各项素质的提高,反应效果良好。加强对学生"勤学善思"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能不断创新和开拓。

每个人都在生活,体育教学活动也是生活中的一项事情,并且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让学校的体育教学方式紧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学校老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基础,体育教育设施的布置贴近生活,选用图表、漫画、照片、录象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体育教学充满生活乐趣。

三、教学实施主体关系和谐化

3.1 师生关系和谐化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关系的质量会受到教育活动本身的影响,也带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精神文明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保证,具有显著作用。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应当做到学生和老师以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自由民主的发言,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

3.2 学生间和谐化

课堂上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化,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为此,老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间关系的和谐化发展。要把教学活动看做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而不是为了在教师评比制度上的胜出。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解决实际相关问题,积极探索运动的乐趣,总结体育锻炼经验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生活化的体育教学中,需要把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处理,促进关系良好的发展,为教育事业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

四、结论与建议

正确的教学方式所需要的是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活动,它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为此,体育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方式和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价值观,良好的人生生活态度,健康的体魄,充分落实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育目的。生活化的体育教育活动,注重教学目的和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指的是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理想为基础,考虑到教学实际目标,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个性得到解放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篇4

体育活动是有针对性的以跑、跳、投等某一项为主的身体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即通常所说的知、情、意、行相统一。因此,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必须保证体育活动过程的完整统一。如在跑步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练习起跑、途中跑、冲刺这一整套完整的动作,从中体验神经、肌肉的紧张与松弛,时间与空间变化的感觉,肌肉持续工作的感觉;体验能量的释放,注意力的保持以及在此过程中情绪的变化,从而构建完整、良好的心理活动过程,形成健康的心理。

2.体育活动要让学生“量力而行,合理期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压力来源于人在应对刺激时所产生的紧张、焦虑程度,而紧张、焦虑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水平与自己对目标的期望值。因此,从学生自身能力上来讲,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来完成活动内容,正确面对自己的弱势。从教师角度上来讲,要因材施教,量学生的能力去安排学生的活动。比如,要允许胖的同学跑不快、允许矮同学投低的篮筐等等。因此,“量力而行”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之一。

其次,体育活动中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在活动中成败是客观存在的,如跑步,肯定有人跑的快、必然有人跑的慢,影响心理发展取决于你对结果的期望。如:有些同学在进行投篮时,十个中只要进一个,就很开心;而有些同学,十个中就一个不进,也会很沮丧、懊恼。所以,老师在安排活动日标时要兼顺弱势,可设立三级指标:自我满足指标、平均水平指标、超我表现指标,为学生定制各阶段的目标,引导学生设定合理的期望值,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体育活动要调控学生“情绪”,发展心理健康水平

带有情绪的体育活动是最具影响力的。此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奔放,意志坚强,行为果断,积极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好“情绪”这个催化剂。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表现,按照学生的情绪表现来安排体育活动内容。如,在进行较长时间的跳跃运动后,疲劳给学生带来了情绪上的低迷,老师就应该明白这个环节在学生心理上已处于结束状态,需要适时的过度到课的下一环节或者进行一定的休息调整。通过情绪这张“晴雨表”反馈课的效果,控制课的进度,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要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学生情绪的调控与渲染。如,在进行比赛时,要渲染同心协力的氛围,鼓励学生“团结一致,勇往直前”,调动起分享、友善、信任、理解等情绪,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