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09:32: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音乐教育文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35-01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初具规模,基础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正在得到不断的拓展和丰富。但与此同时,农村音乐教育改革仍然进展缓慢。从对湖北省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前期调查了解到,在农村地区,音乐教育改革举步艰难。领导重视不够,缺少师资,缺少设备,家长认识不够,这都是农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农村音乐教师缺乏、素质偏低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下音乐教育改革的进展。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在湖北农村地区孝感市、随州市和十堰市的47所中小学(6所中学,41所小学)中,其音乐教师大多还是中师或大专毕业,有的是通过进修、培训等渠道获得学历并进入中小学任教的,而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数量偏少。此外,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存在兼职的问题,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不乏兼职现象。
(二)音乐课程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逐渐得到改进,但应试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仍然影响巨大,音乐作为非统考科目向来不受重视,因而针对音乐课程的教育评价机制建设长期滞后。本次调查中发现,孝感市、随州市和十堰市多数农村中小学尚未就学生音乐课程学业水平的评价和音乐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形成明确方法和标准,音乐教育评价方法与过程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教师待遇偏低,队伍建设资金匮乏
音乐课程作为“副科”在中小学教育中向来不受重视,虽然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及音乐教师的地位得到一定提升。但本次调查中发现,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且在学校晋级、评优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副科”教师,往往被忽视,其工作成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而音乐教师的培训,音乐师资条件的改善都需要政策、资金的支持,重视不足与资金匮乏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现有音乐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一)依托“国培计划”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音乐教师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但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强化音乐教师队伍设的需求十分迫切。当前,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也是“国培计划”实施的第三年,这为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与发展空间,尤其是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此,应依托“国培计划”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专业技能培训,延伸“影子模式”,同时积极举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优质课评选、专项技能如器乐、指挥、歌唱等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期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热情和责任心。
(二)完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
应不断健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考评机制,一方面,要明确对音乐教师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指标,使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明确对学生音乐科目考查的方法与指标,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同时也以此更好地引导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学校之间也可借“国培计划”下的相关活动相互交流课程评价机制的建设方法和评价指标,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课程评价机制,有效激励音乐课程“教”与“学”成效的持续提升。
(三)健全音乐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当前,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待遇,增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及音乐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成为保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的重要前提。对此,中小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申请专项拨款,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经费的管理与筹划,提升其有效利用率。此外,做好现有音乐教育设施设备的维护,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也是为音乐教师培训和音乐教育改革争取资金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总结
总之,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美育功能,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强化师资建设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以及改善音乐教师待遇和增加音乐教育资金投入,是推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首要举措。
本次在全区调查的中小学(完全小学以上)共62所,占全区农村学校的72.09%;应该配备专职音乐教师70人以上,实际只有12人。能按时组织开展艺体学科教研活动的只有1所,对艺体学科教师进行专门考核、有评价方案或意见的2所,学校领导的听课记录中有音乐课的只有1所,能开展传统音乐活动的有15所,设有课外音乐活动小组的3所;在12名专职音乐教师中,音乐专业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的2人,能经常参加市区教研培训活动的有4人:近三年来,参加过区级以上的音乐优质课、音乐学科基本功、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等比赛活动获奖的有五人次,自己认为能够胜任音乐学科各种教学内容的有4人;抽查的15节音乐课中,优秀课1节,合格课2节,其余为不合格课:除专职教师外,其余兼职教师均不能用风琴等乐器辅助教学,只能上唱歌课,并且发音不准、识谱能力差:只有-三四位教师能按时写好教案,多数是无教案上课。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音乐素质几乎是空白。唱歌时音准节奏差,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识谱(极少数仅限于初识简谱);器乐课堂教学均未开展,无A会演奏乐器。
各校由于专职教师严重缺编,音乐、美术等艺体学科教师多由主课教师兼任。调查发现,尽管有的学校教师还有相当多的富余人员,有的学校甚至让教师专职管理学校伙食团、小卖部,但是音乐、美术教师却是兼职。音乐、美术学科成了语、数教师为凑足工作量而增加的附属“休闲课”,学生也认为音乐美术课是“耍耍课”。因此有些学校把艺体课当成可上可不上的课,随意占用或调整,也就不足为怪了。
只有一本音乐教材,教师只凭一张嘴上课,其余辅助教学的音响、风琴、打击乐器、“课标”和教师用书等都没有,在农村音乐课堂上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由于生源的收缩,有不少空余的教室,但却不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的学校也不在少数。由于多种人为因素使然,有的学校常年不开展常规的课外文艺活动,难以听到歌声、锣鼓声和欢笑声,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例如,渝北区教委在2008年10月举办了一次全区性的“祖国在我心中”红色经典歌曲合唱比赛,要求教师和学生分别组队参加,但农村学校参赛的教师组只有8个队,仅占9.3%,学生组有12个队,占13,95%,学校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学校对音乐(包括美术)学科的评价管理中,因为不是中考、高考学科,便认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领导评价学校只看中考上联招学校、高考上重点本科的人数;中学教师在计算课时量的比例时,艺术教师每节课只占0,8,而主课教师却占1,2,有的达到1,5;音乐教师的课外辅导工作包括节目辅导、组织演出、舞蹈、合唱兴趣组活动等均不计算在内;学校的福利待遇、进修培训、评职晋级、评先评优更是无望。这种评价管理的不公,造成了音乐等艺体教师严重的职业倦怠,其工作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策及建议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开设艺术学科(音乐或美术)课程,这说明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此,各级各地各校的领导应该本着“教育整体均衡、校园内部和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局思想,本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办学基本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确保农村中小学的音乐、美术等课程正常开展,使广大农村儿童能享受到公平而全面的教育。
1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音乐课有专职教师任教,保证上课质量,只有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从工作量来考虑,以一位语文老师一周18节的课时量为例:语文课6节,音乐、美术课3节,体育3节,综合实践3节,科学课3节。这种“一正多副”的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如果采用“一正一副”的方式来安排这位老师的课时量:语文6节,全校8个班的音乐课(每班每周1.5节)总数12节,总课时量也是18节。在工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这样的排课方式显然减轻了这位老师的负担,学校的音乐课也就有音乐老师任教了。这样也就只存在如何选派有学科爱好或专长的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分科专职教师培训的问题了。通过这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方式,是可以解决没有专职教师任教的问题的。
2 政策扶持――稳定队伍
要解决好音乐美术教师安心并专心于本职工作的问题,首先应该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合适的工作环境。比如为音乐学科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专用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钢琴(风琴或电子琴)、VCD或DVD音乐播放机及音响、与教材配套的教学磁带或音像资料、一定数量的打击乐器或其他特色乐器等;在布置排练节目、对外演出、各类业余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等工作任务的同时,每项活动均应设一定的专项经费、工作补贴等等,这样教师工作就更有积极性了。
其次,在参加学科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学期工作量和工作待遇等方面,从学校管理者的层面消除学科歧视现象,应该机会平等、一视同仁。在评职晋级、评优评先时,采用定向定人数,予以扶持,并作适当倾斜。各级主管部门可以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师设立专项政策予以鼓励,让他们有工作激情和动力、有敬业奉献精神和职业幸福感、自豪感。
3 加强研训――提升素质
农村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是关键因素。而现实中,真正从音乐院校毕业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极少,多数是音乐爱好者,会识一点简谱、能唱准歌曲就相当不错了,因此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基本素质的培训和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必不可少。
首先是培养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的歌唱方法、钢琴入门(拜厄下册水平以上)、歌曲配奏与自弹自唱、合唱与指挥、民族舞蹈基本知识、课堂乐器(竖笛、口风琴)演奏、音乐欣赏知识等。针对农村音乐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每年新增教师较多的情况,市区教研部门每年或每两年应该举行一期音乐学科新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全员培训,每学期举行两次以上学科基本功专项培训研讨或单项、多项学科技能比赛活动,以此来保障和促进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
其次是加强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新课标的学习、备课、上课、音乐课作业的设计、学
生课外音乐活动辅导,其中要以常规课为主的上课基本环节的把握和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作为重点。先上好入格课、合格课,再锤炼研究课、公开课,打造优质课、示范课,最后形成精品课、特色课。
再就是要实实在在抓好音乐学科的教研活动。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较少,有的只有1人,常规的音乐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多是与综合学科教研组中其他学科一起举行,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师主动研究的愿望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先确定以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内容,以一学期一个专题,甚至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有步骤地开展音乐学科基础性的、原本性的研究。再结合校本教研、校际教研、片区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空中课堂等多种交流研讨方式,逐步形成教研活动的常规化、制度化,不断加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扩大研究的范围和视野,以此增强音乐学科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 结对流转――共同进步
师资力量、个体素质、环境条件、教学水平等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学资源的不均衡是显而易见的。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试点城市之一,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城乡中小学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教学基本设施、课堂教学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等,定时定期开展“送课下乡”、“送培到课堂”等,农村学校也派老师“上挂”到城市学校锻炼打造、学习提高等。这项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时间一长则流于形式,效果不很理想的弊端。
要想真正落实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没有合理有效的措施推进和成熟配套的政策导向,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比如我认为有效的措施是:每年教育系统招聘新教师时,针对艺体学科教师进门难的情况(有时一年只有1至2个),可以采用向农村学校定向投标、定员招聘的方式来逐步扩大艺体教师队伍;同时,新招聘进来的老师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三至五年以上,才能凭教学业绩申请向城市学校调动。这样,可以保证农村学校艺体教师的起点,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尽快缩小或者等同。其次,可以借用职业运动员转会制度的办法,来控制农村教师的流转。比如,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要想调到城市学校,除了要达到规定的服务年限外,还必须由本人或者接收学校交纳一定数目的经费,作为原校多年来对其培养的补偿,这笔经费又将用于下一个接替教师的培养。另外,城市的教师也必须人人到农村支教锻炼一至两年以上,作为评职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采用这样比较有力的流转控制措施,才有可能逐步缩小城乡师资的差距,逐步达到城乡均衡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学生入校以后,我不急于上课,而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歌唱出来,并就此对音乐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借以了解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程度,根据学生自唱每首歌的内容,我把音乐知识渗透入内向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做一个认真、详细的记录,对基本掌握内容的学生加以肯定及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对那些高声歌唱而跑调、节奏不稳的学生,我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那些音乐基础好的同学上课兴趣十足,注意力高度民主集中,充满自信。一些性格内向基础不好的同学非常胆怯,声音很小,老师一提问便满脸通红,低着头怕老师提问,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一些顽皮的同学东张西望,搞小动作,并会故意发出怪声引同学发笑,通过两周的学习与观察,我初步摸清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为学生划分不同类型,为教学设计和分类指导打下基础。
二、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任何东西的动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让对音乐似懂非懂的学生进入正规音乐学习的关键,作为音乐教师,要以生动的语言、标准的范唱、熟练的弹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渴望春天》是我教给初中学生其中的一支歌,不仅要求学生会唱,同时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优美之外,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美的感染,激发起学习音乐的热情。
三、建立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常规
由于以往的农村小学缺乏音乐的教学的硬件与软件,学生的音乐课上得比较随意,担任音乐课的教师,一般是本班班主任或者一些兼课教师,所以音乐课常常被占用或者学唱一首歌曲应付,造成学生在音乐课时也就了然无趣应付了事。针对这样情况,我制定了一些教学常规:
1、听着音乐进教室,在音乐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因为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好动,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我选择了美国影片《音乐之声》里面的插曲哆来咪。在此之前我专门到书店买回这部影片的光盘放给学生看,学生在故事里面感受到了音乐的欢乐与美好,对里面的歌曲哆来咪感受尤其深刻,这样对于教学常规的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这首歌曲基本掌握之后,我引导他们理解歌词加上简单的动作,欢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使学生更是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为上课打好了基础。
2、根据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设立练声曲
把以往在课堂中一问一答的方式改为以音乐的方式师生问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感觉,根据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的特点,我设立了以唱唱名为主的曲子,如C大调的音阶从低至高再由高到低。在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只唱唱名,例如《闪闪的小星星》,在课堂上用约十分钟的时间反复的练习,现在学生已经基本能够掌握唱名了。所以我又新增了F、G、D三个大调的音阶唱名练习,以后我还会按照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设立其它的练声曲。这样会帮助提高学生视唱与音准能力。
3、在学唱C大调的音阶熟练的情况下训练学生的听音能力。
农村的学生从来没有经过听音练习,所以要从最简单开始,并且要避免枯燥,我目前所定的听音目标是以C大调的la为标准音,听辩do与mi两个音,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学常规在学生的心理扎下了根,上起音乐课时就会得心应手。
四、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实情,我根据几周上课的摸底情况,分为优、良、中、差四类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给予充分肯定,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与自信,课堂上充分“领头羊”的角色,发挥“骨干”作用,既可以认识自身不足又可以增强自信心,学习更进一步,对属中等的学生,我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他们原有的基础,设计可行的学习目标,对进步加以肯定表扬,对基础差的学生,关键在于提高其素质,据我观察,学生基础较差是有多种原因的,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帮助,对未上过音乐课的学生,利用他们的好奇与新鲜发展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进入音乐情境学习,对那些顽皮的学生,通过分组比赛来对他们进行约束,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后,充分发挥好带差的作用,在课上降低评价标准,只要有细微的进步就大力表扬与肯定,树立他们的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对较内向的同学,我设法消除胆怯心理,在课间与他们说话聊天,课堂上注意他们的情绪,给以鼓励的眼神,从而改变他们畏怯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课是美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同于一般知识性、纯理论性的学科,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给刚入校的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教育重心依然受“欧洲中心论”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体制承袭前苏联的音乐教育模式,特别是在目前的高等音乐院校的实际教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小学音乐教师都是在这样的高等音乐教育模式培养下走上工作岗位的,长期的耳濡目染使得这些教师在个人的音乐观中都是倾向于“欧洲古典音乐”的高雅,认为其他地区乃至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都低俗或落后的。在这样的音乐观指导下,即使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大比重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内容,但是教师依然选择以自身较为熟悉的欧洲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有的教师甚至会将自身的狭隘音乐文化观强加给还没有成熟音乐审美能力的小学生和中学生,致使学生在音乐文化观的养成期就被先入为主地灌入了“欧洲中心论”的狭隘音乐文化思想,进而阻止学生形成“宽容、宽泛”的适合现代社会的多元音乐文化观。
在笔者跟踪走访的某些学校,学生对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这些西方音乐史中的经典作曲家都有着无限都崇敬之情,更有学生对于这些音乐大家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教材中所涵盖的内容。但是当问及非洲音乐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相关内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连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都不能说清楚,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还表现出对这些音乐内容的不屑之情,这让笔者内心不由产生极大的担忧。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尚且对不发达地区的音乐抱有这样的态度,怎么能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后能有一个理性的多元音乐文化观?除此以外,笔者还有更深层次的担忧: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多元音乐文化观能不能形成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音乐教育始终只是一种“点缀性”教育,即便是没有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学生,依然不影响其步入社会后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笔者认为,国人大多没有真正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意义,更加不能领会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意义所在。其实,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性格,有句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一个人的性格狭隘、偏执,那么这个人即便又再深厚的文化知识积淀,这个人也很难在专业上有大的成就,有的甚至由于性格的原因而在文化知识上学有所成后依然误入歧途,这样的学生在当今的社会中已不是一两个个案了。
二、课程教学内容中多元音乐文化知识比重较小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可以说是一项音乐计划,是一个多民族音乐教育模式,涉及到音乐课程中一个广阔领域内音乐文化的教授。2001年,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成为新世纪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新希望。《课标》中多个部分涉及到了多元文化,如《音乐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第九条,有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指出:“理解多元文化,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从以上《课标》内容不难看出,在中小学开设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其意义是巨大的,然而,据笔者了解,在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里多元音乐文化知识的实际教学比重很低,很多时候教师都是一带而过地带领学生学习。
我国中小学的专职音乐教师大多都是“科班”出身,自身的高等音乐教育经历使其在审美形态上会自觉以西方音乐的艺术评价标准来规范自己。这就使得教师在备课阶段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时,先入为主地选择西洋“高雅”音乐艺术为教学内容的重心,而对于大纲上要求必须将的非欧洲以外的音乐品种则会以介绍性和浏览性讲解为主,教学内容的侧重不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并制约其产生多元音乐文化的思维和音乐观。
三、对教学目的理解偏颇,以一概全地认识教学目标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地和任务的理解,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片面地观点:一些人往往把教会学生掌握音乐教材上地知识技能看作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地目的和目标,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为高一级专业音乐学院输送专业后备人才,因而培养音乐特长生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一些人则习惯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饭后甜点”,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是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的附庸;还有一些人则喜欢把整个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简单移植成音乐教育的目标,特别是在目前大家都在谈论素质教育的时候,很多人更喜欢人为地、空洞地拔高音乐教育,这种片面理解主要是由于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本质特征认识不足所致,以上几种对音乐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认识都不能全面地定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就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对于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目的来说,以上三种观点都难以正确把握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如果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为高等院校输送专业后备人才的话,那对其进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仅能在学生的知识架构上对其丰富和完善,并不会对学生成为音乐特长生产生特别显性的效果;而过分地夸大音乐教育的意义实际上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设置了难以实现的目标,让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以音乐本身的美为教学目的,还要额外地为其强加一些哲学或道德方面的东西,这些都违背了我们对中小学生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初衷。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更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从这个定位不难看出,中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后备的音乐特长生,也不是为了做其他学科学习后的“饭后甜点”,它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为目的和目标的,综合人文素养在音乐方面的表现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唱、会跳、会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他唱的、跳的、弹的是什么,要让孩子在唱、跳、弹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受到承载不同音乐类型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之美,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多元音乐文化的感受和理解,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小至我国少数民族,大至世界其他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品种和不同特色的音乐文化传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不同音乐的美,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较为客观、理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多样化的音乐品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多元的音乐文化观,进而促进其形成宽容的为人处世态度。
四、对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认识不足
自我国开始音乐教育体制形成至今,人们提到外国音乐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这里的“外国音乐”就是“欧洲音乐”,虽然在流行音乐在我国盛行之后,人们不仅仅是把外国音乐看待成欧洲古典音乐,还有的喜欢流行音乐的人会觉得欧洲的流行音乐也比较经典,但是只要一提及欧洲以外地区的音乐类型,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些地区的音乐都是又“土”、又“落后”,且难以入耳的音乐,所以对这些地区的音乐缺乏兴趣,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些又“土”、又“落后”,且难以入耳的音乐就是在世界上消失了也不足为奇。这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国人对多元音乐教育重视不够,对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重视不足引起的。
笔者认为,有些艺术品个性极强,不可替代,不同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的群众基础或者文化圈而存在,总是倾向于多元化的发展。音乐艺术价值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民族性或国际性的强弱,而是取决于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成就的高低。那种认为只有世界性好或只有民族性好的观点,都否定了多元文化所取得的成就,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洛秦在《音乐与文化》艺术中指出:“抽象、普遍、理性的启蒙人并不存在于所有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中:认识文化的人、社会的人、民族的人、观念的人、意识的人,而且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具体的、不能复制的。人类的各种文化,社会和民族没有价值上的差别,只是观念、行为和由之产生的具体物品不同:音乐中体现了文化,文化中包含了音乐。”音乐文化包含了一种其他文化与艺术不可替代的形式,包含其他物质不可构建的思维基础。对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认识不足,就会导致某一个处于多数民族的某一个音乐品种以非常态的方式发展,而处于少数民族的音乐品种则会因为受众越来越少而不能以常态的方式继续传播与传承。
五、结语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1]付娜.儿童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王扬扬.唐代教坊考述[D].河南师范大学2013
[3]王珣.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4]汪怡帆.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中央音乐学院2014
[5]张倩.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河南师范大学2011
[6]杜化丽.《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7]刘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4
[8]李建荣.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9]桑玉婷.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10]王婷.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1]王越.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中央音乐学院2014
[12]陈兆君.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中央音乐学院2014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1]王聚伍.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辛颖.“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0
[3]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喻先贵.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考试周刊.2010(39)
[5]贾涛.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
[6]甘民.中学新教师的成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7]王永平.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状况与建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8]张敬敏.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9]王敬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09(06)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1]王婷.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刘育锋.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陈志圣.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4]张云鹏.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措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王莹.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6]綦琳娜.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3
[7]徐晓妹.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
[8]张丽.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85-02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的过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也开始加强对小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都是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进,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得小学音乐教育趣味性更高,从而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音乐潜力,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音乐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一直受到小学教育的重视,音乐是当前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艺术修养有较大的影响。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是影响音乐教育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这对小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很多教师的理念还比较陈旧,对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度较低,没有意识到新媒体教学的重要意义,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时候就是对各种理论课程进行相应地讲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讲解,小学生模仿练习,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都不够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目标为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策略
(一)更新音乐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主要负责讲解,小学生负责听讲,教师对各种乐理知识进行讲解,播放一些歌曲,让小学生跟着唱,这种模式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改变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进,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材资源、要对教学工具进行更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给小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音乐资源,教师要逐渐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定位,要从传统的教育关系中脱离出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小学生的引导上,而不是对各种音乐知识的讲解上。
(二)进行音乐共享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信息变得越来越多,海量信息的出现,使得信息容易出现爆炸式的膨胀,但丰富的信息也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丰富了音乐教育素材,使得小学生可以接受到多种形式的教育,接触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了全系的定义,要让小学生发挥主动性,就必须要给小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音乐教育离不开各种音乐作品,传媒是一个可以实现相互分享的平台,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种音乐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教师要从各种媒介平台中搜集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传递给小学生,真正实现音乐资源的共享,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材料,使得小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行音乐学习,而不是仅仅将学习局限在课堂之上。
(三)培养小学生的兴趣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小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考试已经不再是对小学生的能力进行检测的唯一的方式,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兴趣是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的活动。
(四)加强对电视媒体的应用
当前音乐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侧重于理论教育,对大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音乐是陶冶小学生情操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课堂上,课后的很多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引导大小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生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比如电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传媒载体,小学生也很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各种卡通节目,电视媒体上有很多音乐节目,比如动画片中的音乐、音乐频道的节目等,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电视节目进行观看,从中培养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结语
【中图分类号】 J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93-1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创新性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促进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日常教学工作实践,就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方法及在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展开讨论。
一、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创新性教育是指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求知精神,善于发现新的事物欲望、掌握新的学习音乐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学生运用已有音乐知识创造性学习音乐的能力。过去传统音乐教育只是注重如何知识传授, 采用的是灌输式音乐教育,影响了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性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老师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去开启学生学习音乐的大门,帮助他们拥有发现和探索未知闸门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中也提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全面渗透在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之中。”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鼓励学生自己去表现音乐,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能充分体验蕴涵在音乐学习中的丰富的情感和音乐之美。
二、小学音乐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开展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该加入多媒体等现代科技的辅助教学,因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育是一种颇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能把声、像、色的综合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能真实还原音乐活动内容和情景,使学生学习音乐时由于身临其境。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各种感觉,通过不断的训练可以开辟学生的多向立体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情绪能够得到振奋,主动积极参与,完全自由想象而不受外界复杂因素干扰,从而激起学生学习音乐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学习音乐的思想发散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不仅让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而且还能引起他们用音乐来表达美的欲望,陶冶了学生的精神情操。
(二)综合其他学科的灵活教学特点来开展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小学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是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的一个创新发展模式,对于增加不同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着重要意义,也是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在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中可以将音乐与美术、舞蹈、文学等人文等多学科综合起来,也可以将音乐与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结合起来的创新性教育结合为一体。真正体现多学科的交融教学,让不同学科的优势可以相互交融,利用不同学科的优点,对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起到推进的作用。
三、小学音乐教育组织形式的创新
(一)小学音乐教育情景式教学创新。小学音乐教育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小学音乐教学应力争与实际相结合,能将小学音乐教学还原到音乐原有的环境中或在在类似的现实环境中模拟进行,能让学生切身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精神提升,让学生在与音乐的融合中体会音乐的美,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的学习音乐、牢固地掌握音乐知识。到达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目的。
(二)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教学形式的创新。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的音乐课应该是多样形式的。教授音乐的老师不但要教学生声乐与乐理知识,还要教他们对音乐作品、作曲家以及创作特点进行分析,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教他们制作和演奏几种简单的乐器。这就要求老师要敢于创新,敢于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可以以做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如何学习音乐,结合历史和语言知识进行作品分析等等。在授课中,应注重老师与学生互动和坚持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到达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多方位的有效互动,能以动态生成小学音乐教育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小学音乐教育和谐民主的教学形式的创新。在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中,避免老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老师只是教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合作者,对音乐教学进度起着主导作用,而不是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起主导作用,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音乐的承担者。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这种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使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增加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要求,也对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完成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的改革也是推进整体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使学生全面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建东.对新理念下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3,(12).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完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如何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创新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视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1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概述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是开展音乐教育的使命,也是人的动力教育,只有重视创新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主要是为了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化教育改革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使之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将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并不断丰富自身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质量,深入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总结,完善创新教育的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情况下,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等内容。
2.1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当前,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仍是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没能及时的转变过来,导致其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深入探究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活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要求音乐教师采用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直接导致音乐教学效率较低。
2.2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也是音乐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直接导致音乐教研活动质量较差,加之忽视音乐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此外,由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深,音乐教学活动的功利性较强,教师很少真正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3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及作用
3.1创设良好的环境是重要保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是重要保障,也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及作用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创新潜能,音乐教师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气,将学生的学习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音乐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是重要保障,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要求之一。
3.2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基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基础,是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认识到的教学理念之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应切实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的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此外,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分析,及时的完善教学方案,也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主题,鼓励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3.3培养创新思维是教学核心:在实践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及作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开展小学音乐创新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应在明确培养创新思维是教学核心的基础上,结合音乐课程的教学主题,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并进一步完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营造相对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之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创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创新思维是教学核心这一教学理念,对于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充分重视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意义,在实践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创新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创新教育氛围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陶冶自身的情操,逐渐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实践学习活动中,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芳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4,(9):50.
[2]吴洁.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音乐时空,2015,(21):183.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33-02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员,人们早已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盲区",现状令人甚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2.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3.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4.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1.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3.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35-01
一、音纷髌返拿褡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文化本身的要求。从西北花儿、安徽黄梅戏、湖南花鼓戏,到闽西山歌、广东童谣;从新疆纳兹尔库姆舞、广西蚂拐舞,到云南迎客舞和霸王鞭,都充分展现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与别致。但是,这些具有中国民族民间特色的音乐素材不是全都能直接拿到我们音乐教学中来的,很多音乐素材需要做大量的改编工作,才能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所以,民族性的音乐作品虽然得到了我国音乐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和重视,但是,就目前来说,与中小学生接受能力相匹配的民族音乐作品太少,挖掘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追求,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
二、音乐作品的传统性
我国最早的带有现代意味的音乐课,是由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在1901年开设的“乐歌”课,沈心工老师把唱歌和简谱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在这之前,中国的学堂是以诗词朗读为音乐课内容,而教会学校则是以学唱赞美诗为音乐课内容。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管理音乐课程的统一章程,并成为我国近代学制的成立标志。但是,《奏定学堂章程》中《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里音乐内容是古代诗歌。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音乐课程及任课教师。1907年《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颁布后,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那时兴办新学堂已有十年历史,在教师发展方面,逐渐出现一批日本留学回国的音乐人和他们培养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在欧美和日本曲调上填词创造的“乐歌”逐步成集并且出版,沈心工老师创作了三辑《学校唱歌》。可以说,1907年颁布的《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成为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初创工作的重要标志。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时颁布了《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与《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其中,中学的音乐教学内容在乐歌基础上,增添了器乐与乐理知识(音乐大要),至此,我国近代的音乐教育内容形成了以唱歌、乐理、器乐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
我国近代学制产生后的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完全是西化的产物。直至今日,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还是以西方古典到浪漫时期的器乐作品与声乐作品为主。不可否认,音乐作品的大量曲目是西方音乐作品,音乐教师不厌其烦地从不同角度反复挖掘经典。所以,从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看,西方音乐作品是我们音乐教育内容的传统。只有把音乐作品的民族性充分发挥出来,或许可以改变这种传统。
三、音乐作品的创作性
作曲家贺绿汀一生创作的钢琴作品数量不多,但他创作的乐曲却是我国最早实现中国风格、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他给当代中国音乐文化乃至中国音乐创作领域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从中国音乐发展史中不难看出,贺绿汀不仅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还非常关心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他创作的两首音乐作品《牧童短笛》和《摇篮曲》,非常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学。
总的来说,我国的音乐作品包含了传统性、民族性、流行性与创造性等文化特性。在保证音乐作品满足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的基础上,对多元的音乐内容进行合理比例安排,尽可能更多地融入民族音乐作品,让多元的音乐文化本质在音乐教育中体现出来。
中小学音乐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和必修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和审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康的人格,造就继承、创新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人。
参考文献:
[1]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尹爱青等.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199-01
一、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分析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模式长期处于教师传授的教学形式,然而音乐是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形式,以老师教授为主的教学形式不能展现音乐的魅力,收到的教育效果也非常的微小。由于教师采用音乐理论教育为主的形式,使得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产生大的效果。音乐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只是采用死记硬背的理论教育法,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是学生认为音乐课程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从而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理论式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要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这样的反面效果完全违背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
二、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
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模式,转变了以往注重对音乐理论学习的观念,开始结合理论知识加强锻炼音乐实践能力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看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还能通过对学生课内、课外体验式音乐的学习,加深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美学鉴赏能力,而且能有效的环节学习压力,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以及观察体会能力,为小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1、转变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看法
新课改提出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加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做到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根据这样的教育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加强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小学生能理解以及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在迎合学生的兴趣特点的情况下,加强对小学生音乐的教育。教师应该适当的降低自身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促进学生之间的音乐交流。通过老师的引导,形成师生交流的学习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此实现教育目标。
2、转变音乐教学方式
转变音乐教学方式不仅要出老师的教师方式出发,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学生的学识状态。由于受到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小学生思维活跃不受约束,没有形成固定的思考模式,他们喜欢新鲜、追求新奇的事物这些心理特点的影响,使得小学生音乐教育不能停留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上。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小学生日常生后中的积累的经验和具备的知识,充实课堂内容和完善教育方式,塑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音乐教学中。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育形式不仅能使用到文学知识教育中,在音乐教学这种实践性的课程中能发挥更大的效果。多媒体教学音、视频、图片相互结合的教育形式,不仅适应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理解感知音乐中的思想情感。
3、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相互学生传达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由于音乐的实践性以及技术性较强的特点,使得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才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的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文化知识。教师应该明白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能把音乐教学看成不重要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明白音乐教学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开阔学生的思维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音乐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音乐教程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而实现的。因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现代音乐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学习,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适合小学生的音乐作品,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加强音乐教学的生动性,加深学生对音乐教学的了解。
4、开展网络音乐教程
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前进,由于现代教学模式不断引进的信息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很多适合小学生音乐教育的教学素材,将素材引入实际的音乐教学中,你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小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而且,教师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进行音乐教育,减少了课堂板书,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环境的同时,采用音频、视频想结合的教育形式,活跃教学气氛。
传统的音乐教育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音乐教育要求,教育部门在不断的实际探索中总结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教育环境创新小学音乐教育模式,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51-01
课程标准把音乐课程定位于“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然而,音乐教育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学校中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80%,农村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下一代国家建设者队伍的素质水平。就音乐教育而言,没有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就没有全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了。
一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目前在乡镇,一般只有镇中学和中心小学才能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其他的村小及初中,音乐教师相当匮乏,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由非专业毕业的兼职教师担任,有的地方甚至连兼职音乐教师都没有。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匮乏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有些乡镇中小学配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但只有一名教师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上的需要的,这样的话,学校只能有选择性地在某些年级开设音乐课,或者该上两节音乐课的只上一节,村小也就只有由兼职教师来任教了,有的村小甚至连音乐课也不开了。虽然近几年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数量呈上升的趋势,但一部分毕业生宁可在城里打工也不愿到农村来,感觉自己一身的艺术细胞在农村这个舞台上无用武之地,而另一部分毕业生虽然通过招聘等形式有了自己的“铁饭碗”,但大多数选择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城,而不愿到农村任教。分配不均、质量差成了农村中小学音乐发展的“瓶颈”。
2.教师业务素质低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多数为兼职,他们之中大多是半路出家,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他们的音乐课也就成了唱歌课,对音乐基础知识不做要求,让学生跟录音机学唱歌曲,就是有架琴放在那里也不会弹,教师成了管纪律的“大班长”,严重地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这样的音乐课就是应付,还谈何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3.教育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的学校都在抓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排名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标准。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还有“正课”“副课”之分,虽然有音乐教材,课程表上也每周安排两节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上不了几堂课。不少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甚至霸占音乐课,音、体、美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入得太少
音乐教学必须具备基本的硬件配套设备,这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一个先决条件。农村中小学对音乐课的认识本来就浅薄,学校对音乐教育硬件的经费投入也就十分有限了,设备种类少、数量小。另外,音乐器材配置没能按标准执行,购置器材往往因校因人而定,大部分学校音乐课无乐器,有的学校只有脚踏风琴、电子琴等。大型、综合的音乐器材基本没有,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音乐欣赏课和开展文艺活动所用的音响设备也是相当的落后,这就使得一些文艺会演及课外文化活动难以开展。
二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提高认识
各级领导要大力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上好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的音乐教育提供有利的条件。
2.增加投入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差的学校也应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学校还应订购音乐书籍、报纸、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学习、研究使用。
3.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教师业务素质下降等问题。首先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聘请市县学科带头人定期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乐理、演唱、演奏等方面的培训,学区内实行“师带徒”,即用专职教师培训辅导兼职教师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只有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动口、动手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