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09:32: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安全防护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里,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决策资源和控制战场的灵魂,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因素。无论是在平时还是战时,信息安全问题都将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问题。谋求国家安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防护问题。
一、搞好信息安全防护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前提
众所周知,未来信息化战争将在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展开,网络空间的争夺尤其激烈。如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跟不上,在战争中就可能造成信息被窃、网络被毁、指挥系统瘫痪、制信息权丧失的严重后果。因此,信息安全防护不仅是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而且将作为交战双方信息攻防的重要手段,贯穿战争的全过程。据有关报道披露,海湾战争前,美国特工曾在伊拉克从法国购买的打印机的引导程序中预埋了病毒,海湾战争一开始,美国就通过卫星激活病毒,导致后来伊军防空指挥通信系统陷入瘫痪。战争和军事领域是这样,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也不例外。根据美国加利弗尼亚州银行协会的一份报告,如果该银行的数据库系统遭到网络“黑客”的破坏,3天就会影响加州的经济,5天就能波及全美经济,7天会使全世界经济遭受损失。鉴于信息安全如此重要,美国国家委员会早在2000年初的《国家安全战备报告》里就强调:执行国家安全政策时把信息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俄罗斯于2000年6月讨论通过的《国家信息安全学说》,首次把信息安全正式作为一种战略问题加以考虑,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强准备。
二、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在军事信息安全上,同时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今社会,由于国家活动对信息和信息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所以一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就可能导致整个国家能源供应的中断、经济活动的瘫痪、国防力量的削弱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其后果不堪设想。而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目前信息化系统大多数还处在“不设防”的状态下,国防信息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社会对信息安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很多人对信息安全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因忽视信息安全而可能造成的重大危害还认识不足,信息安全观念还十分淡薄。因此,在研究开发信息系统过程中对信息安全问题不够重视,许多应用系统处在不设防状态,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危险性。其次,我国的信息化系统还严重依赖进口,大量进口的信息技术及设备极有可能对我国信息系统埋下不安全的隐患。无论是在计算机硬件上,还是在计算机软件上,我国信息化系统的国产率还较低,而在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检测和改造。再次,在军事领域,通过网络泄密的事故屡有发生,敌对势力“黑客”攻击对我军事信息安全危害极大。最后,我国国家信息安全防护管理机构缺乏权威,协调不够,对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还不够有力。各信息系统条块分割、相互隔离,管理混乱,缺乏与信息化进程相一致的国家信息安全总体规划,妨碍了信息安全管理的方针、原则和国家有关法规的贯彻执行。
三、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信息安全防护
为了应付信息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国防信息安全建设。
第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的国防信息安全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信息安全知识,树立敌情观念、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强化社会各界的信息安全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安全防护环境。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自己在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中的重大责任,一方面要经常分析新形势下信息安全工作形势,自觉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各种措施,把这项工作做好;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以安全防护知识、理论、技术以及有关法规为内容的自我学习和教育。
第二,要建立完备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信息安全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保护。自国家《保密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信息安全法规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层次不高,具备完整性、适用性和针对性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我们应当加快信息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及早建立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要加强信息管理。要成立国家信息安全机构,研究确立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决策,制定和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在此基础上,成立地方各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其所属地区和部门内的信息安全实行统一管理。
第四,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开发,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水平。没有先进、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国家信息安全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自主进行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大力发展防火墙技术,开发出高度安全性、高度透明性和高度网络化的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防火墙。积极发展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技术,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为保护国家信息安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晓秋.信息革命与国际关系[M].时事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各项信息安全技术措施的基础,而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又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准则,因此要做好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必须从强化管理着手,首先制定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电力系统借鉴 ISO27000国际信息安全管理理念,并结合公司信息安全实际情况,制订了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划分,固化了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管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与治理、信息安全预案管理、安全事件统计调查及组织整改等工作流程,促进了各单位信息安全规范性管理,为各项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奠定了基础,显著提升了公司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水平。
1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目标
规范、加强公司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确保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和确保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止因信息系统本身故障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和系统崩溃, 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各类攻击和破坏,防止信息内容及数据丢失和失密,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防止公司对外服务中断和由此造成的电力系统运行事故,并以此提升公司信息安全的整体管理水平。
2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应遵循“强化管理、标准先行”的理念。下面,结合本公司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经验,对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四项重点工作进行阐述。
2.1 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管理
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专职根据年度信息化项目综合计划,每年在综合计划正式下达后,制定全年新建应用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计划,确保系统上线前符合国网公司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应用系统在建设完成后 10个工作日内,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上下线管理办法》要求进行上线申请。 由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专职在接到上线申请 10个工作日内, 组织应用系统专职及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南》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测试,并形成评估报告交付业务部门。 对应用系统不满足安全要求的部分, 业务部门应在收到评估报告后 10个工作日内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安全加固实施指南(试行)》进行安全加固,加固后 5个工作日内,经信息管理部门复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上线试运行。应用系统进入试运行后,应严格做好数据的备份、保证系统及用户数据的安全,对在上线后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信息管理部门有权停止系统的运行。
2.2 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与治理
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专职每年年初制定公司全年信息安全专项检查工作计划。检查内容包括公司本部及各基层单位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应用系统、机房安全等。 信息安全专职按照计划组织公司信息安全督查员开展信息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后 5 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安全隐患库并反馈给各相关单位,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对于重大隐患,信息安全专职负责在录入隐患库 10 个工作日内组织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各单位必须在收到反馈 5 个工作日内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治理方案, 并限期整技信息部信息安全专职。信息管理部门安全专职对隐患库中所有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跟踪,并组织复查,对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单位,信息安全专职 10 个工作日内汇报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人, 信息管理部门有权向人资部建议对其进行绩效考核。
2.3 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管理
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专职每年 年初制定公司全年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编制、演练及修订计划,并下发给各单位。各单位信息安全专职按照计划组织本单位开展相关预案的制定,各种预案制定后 5 个工作日内交本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批,审批通过后 5 个工作日内报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专职。各单位信息安全专职负责组织对系统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并按年度计划开展预案演练。 根据演练结果,10 个工作日内组织对预案进行修订。各单位信息安全预案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查修订, 对更新后的内容, 需在 10 个工作日内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并在审批通过后 5 个工作日内报信息管理部门备案。
2.4 安全事件统计、调查及组织整改
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专职负责每月初对公司本部及各基层单位上个月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统计。 各系统负责人、各单位信息安全管理专职负责统计本系统、单位的信息安全事件,并在每月 30 日以书面形式报告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专职, 对于逾期未报的按无事件处理。 出现信息安全事件后 5 个工作日内,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专职负责组织对事件的调查,调查过程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事故调查及统计规定(试行)》执行,并组织开展信息系统事故原因分析,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调查后 5 个工作日内组织编写事件调查报告。调查、分析完成后 10 个工作日内组织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信息安全事件调查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制度。
3评估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400-01
带电作业是指在高压电工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电气设备在长期运行中需要经常测试、检查和维修,而带电作业是避免检修停电,保证正常供电的有效措施。因此,很多供电企业开始积极推广配网带电作业,用带电作业的方式对配网进行维修,一方面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经济损失,提高自身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然而,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则需要更为科学、仔细地分析,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 带电作业的工作方式
(1)按照人与带电体的相对位置划分,可分为直接作业和间接作业;
(2) 按照作业人员的人体电位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等电位作业、地电位作业和中间电位作业;
(3) 按照所采用的绝缘工具的划分,可以分为绝缘手套作和绝缘杆作作业。
目前,在基层电力单位的配网带电作业,主要是涉及配网线路线路,较多采用的是绝缘斗臂车的作业手法,一般采用三种方式,绝缘杆作业法、绝缘手套作业法、旁路作业法。
2 配网带电作业事故
配网带电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直接作业时人体同时碰触到带电体和接地体所引发的事故;因绝缘工具淋雨、降雪、受潮而引发的事故;间接作业时触及或接近带电体而引发的事故,接引时触及两侧导线或一相接通触及另一相等所导致的事故。
在配网诸多事故中,除了客观原因和自然原因,还应考虑操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管理制度的因素。操作人员是否接受过培训,是否拿到相应的资格证,是否制订周密规章制度、实行了全面管理、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督,是否制作了性能优异、结构合理的防护工具等。
在配网带电作业中,电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击伤害,即人体的不同部位同时接触了存在电位差的带电体,而导致受到电流伤害;另一种则是人体在带电设备的附近工作时,虽然没有接触到带电体,但由于电场的存在,所产生的静电感应而出现的针刺、蠕动、风吹等不适感。
3 安全防护措施
3.1绝缘遮蔽罩的选用
绝缘遮蔽罩的选用可以根据生产现场所需求的工具型号和尺寸,对所需的绝缘遮蔽罩“量体裁衣”,利用现有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东营供电公司配网带电作业施工工艺要求特点,来制约生产厂家的选材、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要求等,使生产出来的遮蔽罩在现场作业能更“顺手”,避免购买的器具因厂家设计不符合配网实际安装工艺要求情况,而造成浪费同时加强绝缘防护工具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防范,应配置经改造的专用的汽车进行运输器具。
3.2常规防护措施
配电带电作业的常规项目包括带电更换绝缘子、避雷器、横担、熔断器、修补导线、断引线、接引线等。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由于配电设施密集,相与地和相与相之间的空间间隙小,在作业范围内人体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电力设施的概率大大增加,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无论是采用绝缘手套直接作业还是采用绝缘工具问接作业,都要求穿戴绝缘防护用具,不允许把输电线路的等电位作业方式套用于配网的带电作业。为保证作业时不发生击穿和闪络,作业间隙、绝缘工具的绝缘水平应根据带电作业时最大过电压水平来确定。绝缘配合方法主要采用惯用法或统计法。在作业中为确保人员的安全,应通过作业间隙或绝缘工具、遮蔽和隔离用具、人体安全防护用具等构成多重安全防护。
3.3 旁路作业的安全防护
为保证负荷供应、实现用户不停电,针对较为复杂的配电带电作业项目,研发了一系列以旁路作业方式为核心的作业方法。
旁路电缆作业法是通过搭接旁路电缆转移负荷来实现用户不停电。通过建立电磁暂态计算模型,对旁路电缆作业的全过程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作业方式、线路长度、投切相角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在架空线路和旁路电缆中可能产生的最大过电压和过电流。研究结果表明,开断空载电缆虽然会产生较高幅值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但是在电缆截面积
3.4多重安全措施
以绝缘操作杆做主绝缘工具进行带电作业时,能够形成以绝缘操作杆、绝缘手套、绝缘鞋组成带电体与地之间的纵向绝缘防护,而由相与相之间的空气间隙作为主绝缘、绝缘遮蔽罩为辅助绝缘的相之间的横向绝缘防护,避免因人体动作幅度过大造成相间短路。
在绝缘斗臂车上采用绝缘手套进行带电作业时,在相与地之间,绝缘斗臂车的绝缘臂起主绝缘作用,绝缘手套、绝缘鞋起辅助绝缘的作用。在相与相之间,空气间隙起主绝缘作用,绝缘遮蔽罩及全套绝缘防护用具(绝缘安全帽、绝缘袖套等)可以防止作业人员误触两相导线造成电击。
4 作业工具的管理与维护
4.1带电作业工具的使用
(1)注重对常用带电作业工具的试验,为确保带电作业工具能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在除进行严格的出厂验收试验以外,还应在使用中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以及时掌握工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水平,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2)在进行带电作业前,应现场检查并确认带电作业工具是否存在受潮、损坏、变形或者失灵现象的发生,并进行分段绝缘检测,以确保带电作业工具的安全和可靠。
4.2带电作业工具的保管
带电作业工具应实行从采购、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使其能保持具有良好的待用状态,杜绝使用性能不佳或者报废的作业工具。
(1)设立专用的工具库房。专用工具库房的设立,有利于带电作业工具的存放和保管。
(2)设立专人管理。通过专人管理,将所有带电作业工具登记上账,并对所有工具的出入库都进行详细的记录。
某中学刚刚安装了新的联合器械,放学后好奇的学生玩起了爬绳。在往上爬的过程中,器械焊接的地方竟然脱落,绳头打中了学生的头,造成了轻伤。造成这起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器械存在质量问题,接头焊接不牢。新的器材安装好了以后,学校应该进行检查调试,及时发现并排除事故隐患,如有问题应禁止学生使用,以防止类似伤害事故的发生。
【案例2】准备活动选用不当
在某体育院校的体育课上,准备部分安排学生进行“贴烧饼”游戏。和平时不同的是,场上有两组学生同时在进行追逐。游戏中两名学生撞到了一起,由于跑速过快,其中一人的两颗门牙被撞断。显然,伤害事故的发生和教师的安排有关。教师对“贴烧饼”游戏进行了革新,却忽略了学生好胜的心理,没有考虑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遗漏了进行有效的提醒和警示,造成了这起伤害事故的发生。
【案例3】学生课堂纪律涣散
某中学体育课上,学生练习时一名男生没有服从老师的安排,趁着教师没有注意,擅自跑到了水泥乒乓球台边,在往球台上跳的过程中小腿搁在了球台边缘,造成了腿部严重挫伤。学生体育课上的纪律散漫,是造成这起伤害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学生没有听从教师的安排,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运动能力,从事有危险性的练习,直接导致了自己受伤。
【案例4】跳绳意外脾脏破裂
天津某中学体育课上,准备活动后,教师带领学生练习跳长绳,徐同学在跳绳时不慎被长绳绊倒,腹部着地,造成了脾脏外伤性破裂。案例中教师教学组织、教学内容都没有问题,场地也符合标准,学生受伤属于意外,这也是体育教师和学生都不能预见和防止的。
二、反思——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
目前,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中的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学校室外的体育器材,如单杠、双杠、联合器械等,时间长了就会生锈腐蚀,学生活动时器材一旦破损、断裂,就会使学生受伤。操场上的异物、翘起的踏跳板、不平整的跑道、沙坑里的石块都会引起伤害事故的发生。
2.学生方面的原因青少年时期,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课堂上自制力不强,容易冲动,他们喜欢逞强,喜欢刺激,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运动能力,这些都是导致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如有的学生好奇逞强,不听教师的安排,练习中把前滚翻改成鱼跃前滚翻,导致骨折。
3.教师方面的原因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课前没有认真备课,没有认真检查和排查安全隐患,上课没有实施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甚至远离教学区和学生,对于一些存在危险因素的体育项目组织也不当,不能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积极作用,对可能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也缺乏预见性,所以导致了教学安全伤害事故的产生。
4.其他方面的原因体育运动中有其固有的冲突、技巧的运用、身体的接触以及运动本身的不可预见性,即使教师安排的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场地器材等都没有问题,学生也没有越轨的行为,偶然的意外事故还是会发生。如在篮球、足球等项目中,相撞、摔倒、擦伤是在所难免的,甚至骨折也可能发生。
三、探寻——体育教学中安全防护的途径和方法
面对大量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基于对学校体育安全的认识,我们认为安全防护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和方法:
1.场地器材勤检修体育教学和场地器材有着密切的关系,晃动的单双杠、不平整的地面都会成为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由此所导致的体育伤害事故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以,教师的课前检查和学校的定期维修、更换等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应有专人或专门的部门负责这一工作,检查器材安装是否松动,器材零件是否老化,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在活动前还应对场地、器材进行检查,如挖松沙坑、平整跑道等,如发现问题而不能及时修理,应该暂停使用。勤检修是杜绝场地、器材带来的伤害事故最有效的方法。
2.准备活动妥安排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安全的保障。体育教师和学生不能对准备活动敷衍了事,更不能不做准备活动就直接进行教学或比赛。体育课上准备活动运动量不充分、内容不合理,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准备活动的安排要考虑到学生的运动水平、身体状况、教学内容等因素,所以体育教师应设计一个适合本次课的热身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受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例如,快速跑要重点活动踝、膝、髋等关节以及大腿前后肌群。有针对性的、充分的准备活动是有效预防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