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09:32: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皮肤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各区、县政府房改办、房地局,市属各委、办、局房改办,各总公司房改办,中央在京各部门、各单位房改办:
按照(98)京房改办字第149号文件规定,我市执行现行房改价格和折扣政策出售公有住宅楼房的执行期限为1998年12月31日,审批方案的截止日期为1998年11月30日。目前,各部门、各单位应继续按照现行政策办理单位房改售房方案的审批、备案工作。现行政策执行的截止时间,待市政府决定后另行通知。
请各部门、各单位遵照执行。
回顾性分析心血管内科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出院4 320例患者,有26例发生院内感染,其中120例使用超声雾化器有1例发生感染,28例心包穿刺留置管有1例发生感染,30例中心静脉置管有1例发生感染,20例患者使用了呼吸机,2例出现感染加重,其余21例为呼吸道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如患者入院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出院前5个环节的健康教育,患者住院期间所实施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等都与护理人员密不可分。因此,护理人员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医院感染管理也是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护理工作中,控制医院内感染仍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若再加强这些薄弱环节的工作, 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将会更有效地得到控制。现将该组院内感染的情况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心血管内科出院的4 320例患者,年龄16~90岁,入院病因:心肌病或心肌病合并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冠心病或冠心病合并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心脏病或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呼吸道感染;心肌炎或心肌炎合并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积液等。
1.2 方法 该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定义:患者入院时没有呼吸道感染,入院后出现体温升高或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征象;患者虽因合并呼吸道感染入院,但在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重;心包穿刺留置管及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置管3~5 d,置管处皮肤发红。
2 结果
按此方法分析共有26例发生院内感染。26例患者中有14例入院时没有呼吸道感染,该14例患者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住一病房;7例患者入院时合并呼吸道感染,该7例患者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共住一病房;120例使用了超声雾化器有1例出现感染加重;20例患者使用了呼吸机,2例出现感染加重;28例心包穿刺留置管及30例中心静脉置管各有1例出现置管处皮肤发红,拔出导管及时处理局部皮肤,5 d后发红处皮肤痊愈。
3 讨论
3.1 原因评估
3.1.1 护理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管理的认识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医院内感染管理的意识不强,对医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3.1.2 对医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不能全面了解,主要表现在对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不够清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常用的消毒方法、检测方法不够熟悉,对医院内感染管理的质控要求不完全了解。
3.1.3 缺乏“慎独”精神(慎独:护士在任何情况都忠实于患者的健康利益,不做有损于患者的事,应具有高度自觉性、一贯性、坚定性[1]),表现为单独上班时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2 对策
3.2.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有些护理人员在给新入院患者安排病房时不考虑该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此患者就可能是发生院内感染的根源,所以要加强病房管理,合理安排患者所住护理单元,该组14例患者入院时没有呼吸道感染,他们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共住同一病房,结果出现感染加重,因而应尽量安排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住单间病房或小病房,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这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院感意识是做好医院内感染管理的前提。
3.2.2 加强培训,提高医院内感染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笔者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对实习护士、新分入新调入的护士、在岗护士以及一些重点岗位的护士,分别拟定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培训医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关知识,如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医院内二重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学习掌握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等[2]。重点组织学习与本科室密切相关的院内感染知识,如呼吸道的管理、呼吸机及其管道的保养与消毒;心包留置管、中心静脉置管、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护理;超声雾化器及其管道的消毒与管理等。分期、分批定期学习,严格考试,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使护理人员真正掌握上述院感知识及护理知识。通过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预防、治疗医院内感染的方法,熟悉医院内感染的质量控制标准,强化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护理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3.2.3 加强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该组患者有120例使用了超声雾化器,其中仅1例出现感染加重,雾化管道我们均严格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这1例患者可能是由于戊二醛消毒浓度不够引起。20例患者使用呼吸机,2例出现了感染加重,可能是使用呼吸机导致的相关性肺炎。呼吸环路每7 d更换一次,使用后的管道亦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并严格执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吸痰护理常规。因此对消毒剂认真监测,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是保证消毒灭菌的必要之举。一次性用物必须严格检查其包装、质量和效期。
3.2.4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该组患者120例使用超声雾化器有1例出现感染加重,28例心包穿刺留置管有1例发生感染,30例中心静脉置管有1例发生感染,这些都有不排除是由于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的。因此护理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无菌观念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重环节质量。
3.2.4.1 护理人员在执行注射、输液、输血、导尿、超声雾化等技术操作以及接触人体的皮肤、黏膜时应严格持无菌观念,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预防因操作不当而引起院内感染的发生。
3.2.4.2 加强基础护理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做好健康宣教,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口腔及胃肠道感染等。
3.2.4.3 在进行中心静脉及外周静脉插管时严格掌握插管指征,选择好置管材料与穿刺部位,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置管后的护理,预防血管相关感染。
3.2.4.4 做好手术前患者皮肤的准备、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手术中执行好无菌技术,手术后做好伤口护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3.2.4.5 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分类放置医疗废物,损伤性废物用利器盒包装,接触锐器物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因在工作中意外伤害而引起自身感染,一旦被利器物损伤,立即处理并备案。
3.2.4.6 护理人员应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和应用原则、注意药物的给药时间、注意抗菌药物的配伍问题、注意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将观察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医生,医生可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应用抗生素,严防因抗生素应用不合理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4 结论
通过对该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对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注重各环节质量的监控尤为重要,让护理人员认识到虽然确保患者安全是消毒灭菌工作的首要职责[3],但医院内感染管理绝不仅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事,也不仅是消毒供应室的事,更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个护理人员都密切相关,应明确自己在医院内感染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培养护理人员具备“慎独”精神,加强责任心,在单独上班时具有自觉性和自律性,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及操作规程。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特别是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细菌的变异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开展,医院内感染成为影响医疗效果和医院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4],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规范的培训,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是做好医院内感染管理的前提,是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丁言雯.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本组为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本科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2例,女76例,年龄34~7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67例,高中及同等学历36例,初中及以下25例。职业:干部56例,个体32例,离退休人员4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1~28年不等,空腹血糖波动在8.0~13.2 mmol/L之间,餐后血糖波动在9.8~22.3 mmol/L之间,患者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食、体重下降;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
2方法
2.1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用药及注射胰岛素治疗与相关检测等方法。
2.2采用2型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和林娟等设计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共10个方面,轻者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治疗知识、运动治疗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及血糖监测知识,后者包括饮食控制、每天坚持运动、主动监测血糖、按时用药、随身携带援助卡及自我足部检查等方面执行情况。
3护理干预
3.1心理护理糖尿病并发症多,患者因而产生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充分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长生并发症的不良后果等。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3.2饮食护理多数患者肉、鱼、蛋、油的摄入量普遍过多,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疾病发生率大大增加,故应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和铁,增加磷的摄入,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总热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点;饮食以低盐低脂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多食含粗纤维含量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以有利于控制血糖。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 h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归,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
3.3运动指导糖尿病患者如无心脏禁忌证或严重合并症,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运动是有益的,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锻炼。运动宜在饭后一小时进行,每次半小时至四十分钟为宜,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饥饿感等情况时及时服用,以避免低血糖症状的发生。
3.4药物指导口服药物时: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胰岛素: 注射剂量须准确。注射时选择皮肤松弛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皮下脂肪增生或者萎缩而影响其吸收。在饭前30 min注射,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胰岛素过量所致的低血糖反应。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5皮肤护理糖尿病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用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避免穿用窄小挤脚的鞋子。如有皮肤瘙痒应避免挠抓,保存皮肤黏膜清洁,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
4自我管理教育
4.1自我管理教育的形式①集中教育:主要由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及责任护士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且有一定疾病治疗经验的患者介绍成功经验,每周一次。②个别指导:面对面、电话指导及随诊指导。③健康知识宣教:包括制作图册、动画等方式宣传糖尿病基础、饮食、运动等知识及注意事项。
4.2自我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及应对方法两大部分。几位糖尿病相关知识、饮食、运动、药物知识等,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方法,胰岛素剂量及笔的相应调整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糖尿病足的防治;低血糖应对、如何有效运用医疗资源(电话、网络)及与医务人员有效沟通的方法等。
5讨论
临床护理干预是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糖尿病是一个病程漫长的终身性疾病,如果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不能进行长期有效的自我管理,那么,极易造成病情反复,进而加速并发症的发生。
5.1自我管理是用于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只有医务人员的治疗者与护理者角色不断地减弱,而作为教育者与管理者角色不断加强,患者的血糖才能不断得到控制。
5.2自我管理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与用药的依从性。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更主动地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决策中来,面对疾病更有信心。
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2-0288-02DOI:10.15912/ki.gocm.2016.02.247
皮肤压疮属于临床护理上较为常见的问题,多发生于患有身体移动困难的患者身上(比如长期卧床或需长期坐轮椅的患者)[1]。相关研究显示压疮的发生与发展多与压力、营养不良以及肌肉萎缩等症状存在较大关系,其在临床上的发生概率高达12%[2-3]。尤其对于内科而言,压疮的发生概率更大。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压疮管理工作的好坏将会对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本次研究将就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内科住院患者压疮的监控和护理管理,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以及观察组(n=40);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5.5±2.1)岁;其中20例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2例患有糖尿病、5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1例外伤。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6.2±2.3)岁;其中21例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0例患有糖尿病、7例患有肺部感染、1例肾功能衰竭、1例外伤。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年龄、性别等资料的对比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故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本次研究目的以及方法均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内科病房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压疮病情监控,同时依据监控结果进行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并要耐心的向患者介绍与疾病相关的健康基础知识。如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压疮创面的护理:利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并将创面上的坏死部位去除,同时利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清洗露出来的新创面,之后利用红外线照射创面20min,创面干燥后利用贝复济对创面进行喷涂,之后在涂抹湿润烧伤膏,并进行红外线照射(30min),最后利用盐酸酸钙填塞创面,敷上敷料,每隔2d换一次敷料。③饮食护理:因为产生压疮的大多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故在饮食上应多食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也应多吃些新鲜果蔬以及粗纤维食物,以此来促进肠胃蠕动,保证患者的排便顺畅。④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压疮的基础知识,同时向其介绍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的各项事宜、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护理的方法等,从而降低患者出院后复发压疮的可能性。1.3观察指标: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创面的愈合时间)。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度)。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对照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42.6±10.8)d,观察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37.2±11.5)d,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4,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患者的治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对照组患者中20例患者的选择为很满意,占总病例数的50.0%;14例患者的选择为满意,占总病例数的35.0%;6例患者的选择为不满意,占总病例数的15.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2.5%。观察组患者中30例患者的选择为很满意,占总病例数的75.0%;9例患者的选择为满意,占总病例数的22.5%;1例患者的选择为不满意,占总病例数的2.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
3讨论
由病区护理张以及全体护理人员组成监控小组,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症状或处于未发生但在危险期的压疮患者进行压疮监控。监控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压疮的发生以及发展。病区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皮肤症状进行动态观察,并对压疮的预防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指导护理根据监控结果调整护理对策以及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患者压疮的康复速度[4]。常规护理对于老年压疮患者往往着重临床护理,但通常来看住院期间得到有效治疗的压疮会在出院不久后再次复发,其不但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同时也在无形中为患者家庭增加了负担。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依据监控结果进行了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干预。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故笔者认为对依据监控结果不断改进压疮护理对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临床护理要不断导入新的压疮护理理念,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本次研究结果与苏若琼的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5]。从本次研究中笔者总结得出以下几点体会:①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压疮评估量表中的相关内容,在进行交接班时对清醒患者要进行皮肤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局部变化。②对于行动受限的患者要经常帮助其翻身、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出现压疮并发症。③红外线烤灯以及贝复剂治疗压疮具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综上所述,对压疮患者实施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创面的愈合速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参考资料
[1]周元华,陈利清.1例压疮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2,24(2):1098-1099.
[2]李秀珑.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原因分析[J].河北医药,2013,33(20):3195-3196.
[3]王发萍.老年患者临床压疮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353-354.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民营医院护士110名,大专26名,中专84名,从事护理工作时间1-35年。
1.2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医院感染预防知识问卷,内容包括:标准预防、消毒隔离知识、医疗废物处理、手卫生等,题目类型均为选择题。用无记名方式,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共发放116份调查表,收回110份。回收率94.8%。
2 结果
2.1 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护士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为43.6496,其中无菌储槽一经打开可使用时间知晓率30%;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不得超过多久使用知晓人数33人(29.09%);常用的高效消毒剂知晓人数25人(22.73%);2%碘酊涂擦皮肤后需要作用多久用75%酒精脱碘知晓人数41人(37.27%);化学消毒剂影响因素知晓人数53人(48.18%);含氯消毒剂依据消毒物品污染度使用的浓度知晓人数45人(40.91%);碘伏消毒剂消毒作用时间知晓人数33人(30%);呼吸道传染病知晓人数56人(50.91%);标准预防概念知晓人数33人(3096);医疗废物分类知晓人数82人(74.55%);高度危险性物品选用何种方法处理后使用知晓人数92人(83.6496)。
2.2 不同学历知晓率:护理大专总人数26人,知晓人数16人占61.54%,护理中专总人数84人,知晓人数48人占38.10%。
3 分析
3.1 护士预防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缺乏:四所民营医院招聘的110名护士大多数为近几年护校毕业的护士、公立医院辞退护士,小部分其它医院退休护士或是为子女上学在原单位停薪留职人员、原个体诊所护理人员等。近几年护校毕业的护士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人护校学习时文化基础较差,其个人的理论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缺少刻苦学习精神,在护校真正掌握的知识不多,护理专业教材中预防医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理论知识较少,绝大多数年青护士无主动学习意识,由于长时间不学习,原有知识淡忘。
3.2 领导预防医院感染意识淡薄:民营医院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往往把护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护士(三基)理论和操作培训上。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大多数领导重视节省成本、降低消耗以取得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几家医院无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均由护理部人员兼职,仅一家相对固定。兼职人员极少接受省市级医院感染专职培训,医院也极少对职工进行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方面的知识培训及考试。
3.3 护士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由于民营医院自负盈亏,医院认为经济效益主要靠医生吸引病人,所以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很低,因而其流动性很大。护士普遍存在不思进取,工作责任心差,简单机械完成护理工作,对医院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3.4 资料少、专业信息来源缺乏:调查中得知大多数医院只有兼职院内感染管理的人员手中有
3.5 监督检查少:民营医院考虑经济效益,各岗位人员相对较少(一人兼几职),故对护理工作环节质量监督检查较少,致违返操作规程者较多。
4 对策
4.1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健全组织、完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医院应由专人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护理部应协助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护理体系中的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组织。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与护理部针对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各级护士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中的职责、制度与质量考核细则,依据各岗位制定预防院内感染培训计划,各科室成立院内感染防控小组,由护士长、科室主管护师、病区兼职感染管理护士组成,依据本科室特点制定防控院内感染相关制度职责,并负责具体措施的落实与督导检查。
4.2 加强培训:首先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观念,增加护士的责任心,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医院感染知识与护理操作培训之中。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与护理部对新上岗人员集中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重点强化消毒隔离知识、标准预防知识、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及传染病防治等知识,并进行模拟训练,培训后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每年不定期对护士长、病区兼职护士进行防控院内感染知识培训,病区每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科内人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护理部对护士每月进行1次业务培训,不定期进行考试,将考核成绩记人个人技术档案,与下一年聘用、调资、年终考核评优挂钩。
4.3 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护理部依据江苏省(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规程进行督导检查,要求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手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理规定。
4.4 正确使用和配制消毒剂:消毒剂配制浓度和卫生标准是消毒剂质量管理核心。因消毒剂的种类繁多,在使用时必须控制污染。感染管理人员为规范本院消毒剂的使用,应与护理部共同制定本院(化学消毒剂使用暂行规定),让护士在使用消毒剂时先了解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确保消毒剂的正确使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6-0033-02
Study 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ode to improve the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bility of the community junior nurses
YU Ying
(Xid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junior nurses ability of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essure ulcer.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ho were unable to take care or semi self care of themselves in the nursing ward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as a control group who were given the general nursing care and 78 cases of patients who could not take care or semi self care of themselves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of “skin care circle” were provided by the same group of nursing staff.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of the two groups, evaluation of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management knowledge in the junior nurse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on nursing effec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ree and ten cases of pressure ulcers occurred in the observ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score of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the junior nurses was 5.8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7.5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78/78),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94%(75/80).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can improve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ability and clinical nursing self-confidence of the community junior nurses, which has a positive meaning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e
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的改革,护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虽然,低年资护士(即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1~3年)作为临床护理队伍的重要补充,承担了大量临床护理工作,但存在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最早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旨在调动圈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圈员积极参与管理活动,出谋划策,最终达到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及个人成就满足感的目的[3]。南桥镇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长期住院患者以卧床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因皮肤干燥、弹性差、皮下脂肪少、血管退化、活动减少等使皮肤易损性增加,因此,老年人的皮肤管理成为压疮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4]。提高护理人员的压疮预防能力和实施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关键[5]。本文报道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水平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南桥镇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照护病房2014年1月―12月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75~95岁,进行普通护理;收集2015年1月―12月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75~95岁,由对照组同组护理人员开展名为“护肤圈”的品管圈活动,观察活动后压疮预防管理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按OCC活动原则,护理组自发自愿组成品质管理小组,由高年资责任护师担任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组员为低年资护士8人(大专6人,中专2人),全部为已注册护士。以“提高低年资护士压疮预防管理能力”为主题定期开展活动,分析讨论低年资护士在压疮预防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有护士对压疮基础知识掌握不全或不能及时更新;临床实践操作不熟练,对压疮的评判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到位;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宣教力度不够,致使患方的压疮护理依从性不足。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实施方法。
1.2.1 压疮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①整理并发放压疮相关学习资料,内容有压疮形成的原因、压疮最新分期模式、压疮发生所致后果、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②培训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采用自上级医院的压疮的评估监控表)的使用方法,解读评估标准,规范压疮护理文件书写;③定期强化考核,护士长每周1次晨间提问巩固压疮护理相关知识;同时特邀压疮护理专家、新型伤口敷料应用专家来中心授课,介绍处于国际前沿的“伤口湿性愈合管理”理论。
1.2.2 规范压疮预防管理流程
制定中心的《压疮管理制度》,并严格按流程执行:每例患者入院须填写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分值超过15分以上,须填报压疮高危预报表上交护士长,同时当班护士每日跟踪检查并填写跟踪检查表,护士长每3 d跟踪检查压疮情况并记录,每月填写压疮情况月报表,并做年度汇总登记表。
1.2.3 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行压疮预报床位托管制
护士长根据压疮预报例数,将床位合理分配至低年资护士,实行压疮预报患者专人托管,并通过奖惩监管,督促低年资护士主动巡视患者,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做好压疮预防健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1.2.4 重床边实践,落实皮肤状况跟踪观察及护理措施
安排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床边带教低年资护士,积极落实护理措施。①舒适的卧位及环境:抬高床头不应超过30°。半卧位时,床头抬高45°患者最易滑动,且增加了骶尾部的剪切力,易形成压疮,以5~15°为宜。30°侧卧身体比较舒展,承重面积明显增大,不易受重力影响而出现倾滑,也减少了摩擦力对皮肤的影响[6]。②每日常规皮肤检查,加强交接班。③定时翻身,间歇性解除受压部位的压力,制定翻身卡,每l~2 h翻身1次。翻身时应注意避免推、托、拉等动作并防止挤压臀部[7]。④整理床单元,及时更换湿污床单被套。⑤受压处皮肤常用温热毛巾湿敷,以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⑥加用气垫床,气垫床充气适当(手压气垫有弹性)。⑦肩胛、背部、脚踝等骨突处受压时加垫软枕。⑧饮食给予高蛋白营养支持。
评价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和低年资护士压疮预防管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患者家属对压疮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情况。
2 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压疮情况见表1。对低年资护士的压疮预防管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显示,对照组平均为67.54分,观察组为95.86分。对照组家属的满意度调查为满意75人,不满意4人,无所谓1人;而观察组为满意78人,不满意0人。
3 讨论
目前,品管圈已广泛应用于病房管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管理的层面,对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8]。
3.1 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压疮护理的理论知识
培养了低年资护士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遇有不解之处主动提问或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向老师请教等等,相互之间交流护理经验,形成了一种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高了新护士的压疮预防管理能力,保证了我中心整体护理水平。压疮发生在疏于防范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中常见,科学、细致的护理服务可以使压疮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通过对低年资护士压疮相关知识的培训辅导,规范统一管理流程,再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从压疮评估预报到落实措施的全程带教、现场指导,保证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从而有效控制了压疮的发生。
3.2 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对工作的自信心与责任心
针对压疮风险预测能力差、预防知识缺乏等特点,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使低年资护士从被动的执行护理治疗变成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主动护理。同时,通过床位托管的方法,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责任意识。低年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压疮预防经验,也获得了成功预防压疮发生的喜悦,这也有效提升了她们对自己护理技能水平的信心,增强了新护士们对护理事业的美好愿景。
3.3 锻炼了低年资护士的沟通能力
由于进入临床工作时间不长,表达能力或方式相对不强。通过对患方关于压疮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有助于取得患者与家属的理解和配合,p少相互之间的误解,避免发生护患纠纷,提升了我中心的整体服务形象。通过圈会议,积极鼓励新护士发言表观点,提问题,促进了与同事之间的和谐相处,合作愉快的团队精神。
中心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升了低年资护士的压疮预防管理能力,也培养了其护患沟通力、工作责任心与自信心,同时也促进了我中心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戈, 吴欣娟. 我国低年资护士成长阶段及其特点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31): 7-9.
[2] 张广清, 张小培, 罗丽霞, 等. 优质护理面临的难点与建议[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2, 19(3): 6-9.
[3] 梁萍.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能力中的应用[J]. 内科, 2014, 9(3): 331-333.
[4] 李相芬, 何英, 刘晓燕. 老年患者压疮预防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对策[J]. 河北医学, 2013, 19(11): 1755-1757.
[5] 肖爱华, 丁力. 压疮护理小组在低年资护士压疮预防能力培训中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18): 1670-1671.
有一句话这样说:“细节决定成败”。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而且环环相扣,其规范多,交接多,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每一细节,是减少和杜绝纠纷隐患差错事故的前提,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
一、工作细节中的安全问题
(一)护士礼仪和沟通细节
要认真学习护士礼仪,加强审美意识,可起到尊重患者并增加患者对我们信任感的作用。如工作服要合体洁净,略施淡妆上岗 ,对病人不号或直呼其名 ,避免引起病人反感。说话声音要柔和、亲切、大方,走路、关门等动作要轻,并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形象的塑造及注重语言艺术等,能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度,对我们的服务容易接受,即使工作有小的失误,也容易得到谅解,有人统计40%的纠纷是由于不会沟通造成的。反之,如着装不整、衣帽不洁,对病人或家属的提问不耐烦、说话生冷硬顶,无事玩儿手机、大声打电话说笑 ,会增加病人的反感,在遇到矛盾及不足之处时就不易得到谅解而易导致护理纠纷发生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使用礼貌用语,用美的语言和病人沟通,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超值作用,她不但能提升护士形象,消除误会和隐患,也是为医院赢得社会美誉和病人满意的重要砝码。
(二)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的细节
1、交接班制度:护士交接班要认真、仔细、准确、到位。交班者在交班前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本班次工作,做好交班准备,接班者要提前15分钟上岗,与交班者进行床头交接班。接班者接班后要巡视病房所有病人,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交接匆忙 、不巡视、不掌握病房情况 。
2、分级护理制度:要求按护理级别进行巡视病人 并记录。巡视的内容:病情、用药、反应、皮肤、管道、卧位、仪器设备使用等,不能机械完成或不巡视,在办公室等叫。在巡视过程中增加与病人的沟通,体现人性化服务 。
3、查对制度:是护理制度中的重中之重,每个护理人员对查对制度都非常熟悉,只是落实的问题,其实就是责任心的问题。惯性思维或主观臆断,“自己以为如何如何”结果出现问题,如药物有效期、摆错药、更换液体张冠李戴 、液体絮状物等等 ,所以,要求处置时用药时必需做好查对工作。
(三)护理质量细节
1、患者的安全问题评估。对患者的入院介绍流于形式,对患者疾病程度带来的安全问题评估不足。如年老、体弱、小儿患者的安全指导,虽然在走廊、厕所、窗台等部位放了警示牌,但也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到位。住院患者的安全评估要及时,如躁动病人、行动不便病人坠床危险,长期住院、慢性病、肿瘤病人的心理问题,自杀倾向等。
2、重症护理:病情的观察、掌握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用药不及时——不掌握用药顺序、时间,输液呼吸困难心衰速度处理观察,休克的观察等。
3、基础护理:“三短、六洁”,卫生部关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简化护理文件书写,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工作,减轻病人家属负担。强调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口腔、皮肤 、治疗管道等的护理不到位。
4、技术操作:告知、宣教、指导、观察——处置前告知目的、意义,用药不良反应等,“三查七对”——特别是中药制剂,容易出现絮状物、颜色变黄、瓶盖是否已鼓等;试敏液——一人一用一弃,是否更换针头?更换批号;药物配伍——中间用盐水;配药——考虑药物半衰期?现配现用。
(四)病房环境安全细节
如环境卫生是否使病人满意,床铺是否清洁,病房是否肃静,下水道是否堵塞有异味等,治疗车或门窗滑轮等处是否定期加油,如果噪音太大,就会影响病人睡眠休息。护理人员发现异常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解决。另外,保证病人各方面的安全也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护士要注意如提醒病人保管好贵重物品,防止被窃等。
二、原因分析
(一)护士法律意识、职业风险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医疗的思维习惯和视野,形成“在医言医 ”不问其他。护士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护理从业人员低龄化,护理经验不足,安全预防意识不强,缺乏预见护理纠纷及差错事故发生的能力。
( 二)基础理论不扎实,新技术的运用能力不够
临床护士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不娴熟,新技术运用能力不够,专科业务知识较为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易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 。随着专科新技术的开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而影响护理安全。
(三)责任心不强,机械地执行医嘱,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
护士受到的教育是正确执行医嘱并已形成习惯,而没有深究医嘱是否正确及执行医嘱可能出现的问题。护士要把好最后一道关,不能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落实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处置时不遵守常规如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护士责任心不强,必然造成严重后果。
三、对策
(一)提高护士职业风险意识,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要确保护理安全,护理人员首先要提高护理的风险意识,增强自律行为。要经常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要知法懂法,护理部将在护士的相关培训中增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还要进行护理缺陷案例讨论及护理过失案例和易引起护理纠纷案例的专题讨论,使护理人员对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有深刻熟悉,自觉守法,增强法律意识。
(二)加强护理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培训,做好上岗资质认定考核,不能勉强。年资高的护士要起带头作用,做好传、帮、带。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将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为年轻护理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其了解了更多国内外的护理新知识、新动态、新理念,这样不但开阔了视野,而且还能拓展其理论水平。
(三)护士长要加强对年轻护士的管理,重视细节管理。
护士长是病区护理治理工作的指挥员,首先要熟悉自己所在科室情况以及专业理论和技能、专科特点等,同时应当明确对病人护理的过程,善于发现护理环节中出现的薄弱点,进行细节管理。护士长要管,不要出了问题找理由,在日常护理工作检查中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消除隐患,确保患者安全。
现就我院在狠抓护理细节管理中的体会报告如下,具体措施:
1强化细节服务理念。牢固树立安全服务意识我院在狠抓护理质量的同时,注重对护士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科室每月组织护士进行专科理论学习,专科技能操作练习,总结上一月工作,并对上一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提出具体防范措施。科室新进护士必须进行上岗培训,学习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强化细节服务理念,提高护士的安全服务的警惕性,让护士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关乎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工作细节的一时疏忽,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医学实习生进行人科培训,并在带教老师的看护下方能进行护理工作。教育护士工作中要一丝不苟,要热心、耐心、细心,具备“医者父母心”。提高护士的认识水平,使护士自觉把细节服务贯穿于护理工作中,从而杜绝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 建立健全细节管理机制,严格操作规范2.1建立质控网络,制定细节管理标准我院建立护理质量监控组,各科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科室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进行护理过程的细节管理,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使基层护理人员直接参与护理安全管理,从被动受检到主动参与,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环境,有力地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制定了质量检查标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殊用药、检查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安全输液、输血制度等,要求严格按标准实施,要求每个人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工作局面,从而使得护理质量大大提升。
2.2严抓高危因素,确保细节管理的落实确定护理风险高危人群、高危环节、高危时段等高危因素,并做好监控。包括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管理、加强重点时间段的管理、加强科室毒麻、限制药品的三级管理等。对节假日,晚夜间及午休时间段加强检查及督导。对年轻的低年资护士加强教育与培训,科室排班注意高低搭配,强弱互补。对危重患者、手术病人、老年患者、婴幼儿、有心理障碍、精神异常患者等,做好风险评估,实行床边交接,主动沟通和交流,及时救治与护理,保证安全,把工作做细、做到位。对科室毒麻、限制药品每班交接,专人负责管理,并且做到定点安置,专柜上锁。对急救仪器和器械随时保持备用状态,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2.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三查七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是细节管理的重点部分,也是科室质控小组督导的主要内容。护理操作中,要严格查对制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严格执行2种以上的身份识别制度和查对制度,意识清醒的患者实、 行反向查对。在护理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预防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
3 加强基础护理,认真做好分级护理病室床单位要保持清洁、整齐。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污渍,无异味。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必要时消毒。协助患者做到“三短九洁”,卧位舒适,各种管道通畅、固定良好,床头牌符合分级护理等级要求;护士要做到掌握病情“七知道”,并按照护理级别要求巡视病房,发现问题“三及时”,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及时防范,并有安全防范措施。认真执行特护和一、二、三级护理常规,做好生活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管道护理等。对危重患者的特护要不间断地严观病情,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熟练掌握和使用急救药品器材;对重症需绝对卧床者行一级护理,要每30 min巡视1次,仔细观察病情,精心照料患者的饮食和大小便,定时翻身按摩,防止发生压疮;对不能下床活动者行二级护理,每2~4 h巡视1次,对患者给予必要的生活、饮食护理;对病情轻或待出院者行三级护理,要每天巡视3~4次,关心其生活起居和执行必要的医嘱治疗,并做好出院指导,健康教育。
4 提供人文关怀,提倡文明礼貌服务我院自2010年起,在全院普及礼仪知识,推行文明礼貌服务,营造温馨氛围,实行人文关怀,使护患关系得到了显着的改善,降低了患者投诉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整体上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教育护士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理解患者、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解释、交流注重满足患者的期望,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为患者减轻肉体痛苦。同时,还应从思想和情感上进行人文关怀,及时发现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基础护理是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其内容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护理工作[1]。临床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质量不仅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护理水平,也反映着一个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现我院实行夯实基础护理,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现将我院基础护理管理的具体措施和体会报道如下。
1 转化思想,强化护理人员重视基础护理的意识
实行临床护士岗位责任制,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伤病员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依旧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规范护士的服务语言及行为,引导护士进行新的服务变革,以适应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护理人员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拓展了基础护理内容,永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我能为患者做什么”的服务意识,关爱人的健康,提供温馨的服务,施行亲人般的护理,从洗脸、梳头,到洗脚等患者不能自己完成的生活护理,都由我们亲手去做,护士不再只是重视打针、发药,对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文化背景都得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 完善基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保证基础护理质量
以护理部为主,成立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多个专项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包括静脉输液、吸氧、吸痰、超声雾化、皮肤护理、铺床、导尿、灌肠、洗胃、心肺复苏、护理文件书写“三基”理论等,各科室成立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全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领导和骨干护士组成,负责全院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方法的制订修改,督查总结反馈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科室质控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小组长组成,各专项小组负责本项目的质量指导,培训考核,各质控组织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形式活动,并记载活动情况和考核成绩。
3 重视护理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护士的基础护理水平
3.1 夯实护理理论基础,以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三基”理论测试全院组织每年测试一次,参与率100%,各个科室每周组织至少一次业务学习,每周晨会10 min,口头提问护理理论专科知识,全院每月组织1次护理业务学习,学习基础护理新技术,新知识、学科发展等。
3.2 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实践技能 基础护理操作由各专项管理小组和科室质控小组负责,监督、考核,全院护士包括护士长每年都参加护理部规定的操作考核并达标。
3.3 重视新护士的岗前“三基”培训,减小水平差距 随着我院的发展,近3年来我院每年所招聘的新护士基本上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所以对新护士应安排1个月的岗前培训,重点以有关护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观察病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职业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沟通技巧和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培训为主。
4 主要体会
4.1 政府支持,提升护理人员的价值 基础护理的落实需要政府对医疗制度改革,旧的医院收费标准体现不到护士及医生的工作价值,医院只能靠药品及医疗设备的创收来维持医院的运作。长此下去,丢失的将是护理和医疗事业,成就的则是医药器材事业,推行医院无陪护制度,实行护理三级等级管理,注重医院床位与护士配备,注重护士分层次使用,加大护士准入制度的力度,培养高素质、优秀的护理人才,提高患者的报销比例,增加企业,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社会媒体大力宣传,人人参与到防病治病中来。
4.2 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基础护理工作是护士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最好桥梁,护士做好基础护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汇报给医生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护士实施基础护理可以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切感,可以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护理纠纷,故应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的道德水平,做好基础护理。
4.3 基础护理要有丰富的内涵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难度可能低于手术的配合,专科护理等技术,但对于患者的康复,提高危重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都是至关重要的。走向临床护理工作第一线的每个护士,无论学历,职称如何,基础护理的技能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基本功,基础护理是其他护理的基础,与其他治疗一样重要。
4.4 将基础护理指标具体化 有的护士认为基础护理可做,可不做,做好了,只是外观上好看,做不好,对患者的影响不大,因此检查时做得好,不检查时能敷衍则敷衍,基础护理流于形式,临床上应征询患者的意见以判断基础护理的好坏,从而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4.5 合理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提升护士的价值 遵守价值规律,遵守商品经济原则,按护理服务成本收费,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物价、卫生主管部门在确立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上应尽可能使开展的医疗服务都有收费项目体现,并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改变逐步调整医疗收费标准,体现市场竞争机制,要考虑到护理服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应根据技术难度,劳动强度和所消耗的时间制订服务价格,同时应根据社会总体物价变化情况进行调控,使护理劳务费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
调查发现,超过60%的WebMD网站用户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敏症状的困扰,一些用户甚至严重到影响生活。WebMD Allergy涉及到7大常见过敏原类型:户外花粉过敏、常年过敏、食物过敏、皮肤过敏、药物过敏、昆虫叮咬过敏、橡胶过敏等,可以根据用户定制类型和地理位置发送信息。
WebMD Allergy从医学专业角度将每类过敏原信息按等级划分,使过敏威胁量化、直观化。通过整合专业气象预报服务信息,用户可以同时查看各类过敏原的等级及气温。在每天清晨程序会主动推送过敏警告信息,帮助用户做好防过敏准备。
如果用户需要奔波于多地,软件中还可以添加多个地区,在抵达目的地前就充分了解当地过敏原信息和气候信息,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有多位易过敏成员的家庭,WebMD Allergy还支持添加多用户信息,软件将针对每位用户的过敏资料定向推送通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对过敏来袭,WebMD Allergy也助我们打一场有准备之仗。软件目前包含130条注意事项、193篇相关文献、12段视频、15套教育幻灯片以及36个知识问答,帮助用户从多角度了解有关过敏的知识。
综合评价
从前,过敏预防常常依靠人们自行搜寻医生建议或健康资讯。随着消息推送概念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转变。WebMD Allergy即利用了这一变化,将用户主动获取信息转变为软件定向推送信息。依托WebMD网站在美国医生与患者群体中的权威性,同时保证了内容的专业和可信度。虽然受WebMD内容限制,这一创新的过敏预防方式目前仅能用于美国和加拿大地区,让其他国家的用户不免遗憾,但其改变健康管理的新思路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
在初次使用WebMD Allergy时,会允许用户选择7类过敏原类型。选择高级类型后,会根据具体结果要求进一步确定更为细致的过敏信息。如户外致敏原分为花粉、霉菌和未知,而花粉又分为树类、草类和豚草类。
针对家庭中的多个易过敏成员,WebMD Allergy还支持登记多账户信息,并在推送信息中标明每条提示针对哪位成员,从而进行家庭过敏预防管理。每个账户可以登记多个地区,方便那些往来于多个城市的用户。
WebMD Allergy会按用户设置的过敏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显示气象预报和过敏原预报。过敏原威胁程度按照专业医学分级,等级通过不同颜色直观显示,如图中沙尘致敏等级极高,以红紫色突出显示。
[Key words] Grading nursing care; Major lower limb orthopedic surgery; Prevention; Venous thrombosis
与其他科疾病相比,骨科大手术易诱发血栓。《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指出: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骨折手术DVT发生率是43.2%。但是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甚至无症状。因此,预防VTE是减少上述后果的最重要的措施。静脉血栓的预防在护理工作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是针对不同病情的病人依据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工作模式在我国从1956年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伴随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临床实践中也表现出了很多不足之处。
探讨护士应用静脉血栓风险级别以此确定护理级别,实施分级护理措施对骨科大手术后患者在静脉血栓健康知识掌握、术后Autar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7月在该院行下肢大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分级护理组。常规护理组30例,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61.10±11.41)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4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2例,双膝同期置换1例;分级护理组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59.50±13.40)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双髋同期置换1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1例,双膝同期置换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一般护理方法 按照骨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实施护理。术前给予患者皮肤、肠道准备、疼痛管理等健康宣教;术后遵医嘱实施级别护理,给予饮食、、功能锻练等康复指导。
1.2.2 Autar量表评价标准 Autar量表对于手术科室较适宜。主要包括年龄、活动受限度、体重指数、手术、特殊危险因素、外伤、高危疾病这7个评估项目[1]。其中“外伤”只是在手术前评估,“手术”是手术后评估项目。评估计分时取患者各个项目的最高分,总分不超过10分是低度危险,DVT发生率为10%,总分在11~14分是中度危险,DVT发生率为11%~40%,总分不低于15分是高度危险,DVT发生率高于41%[2]。
1.2.3 护士培训 首先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培训。内容主要有静脉血栓栓塞(VTE)基础知识,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Autar量表应用评估方法、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流程、围手术期血栓风险评估表填写等。教育培训能增强临床护士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能力。其次,对全体护士进行分级护理方法的培训,使每一名护士了解护理级别与护士层级相对应的划分方法。
1.2.4 Autar量表评估方法 于术前24 h、手术结束后24 h、术后1周分别进行评估。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症状、既往疾病及手术史、活动能力,得到BMI(体质指数),根据Autar量表逐一对项目评分,然后累计各项分数得到首次评估结果。
1.2.5 术后分级护理方法
1.3 分级护理干预措施
1.3.1 术前护理 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利用自行设计印制的静脉血栓防治手册,向患者详细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后果及常见症状,以增加患者疾病知识及提高防范意识。根据首次评估的分数,对≥10分的中、高度危险患者,嘱其忌烟酒,防止摄入高胆固醇食物,进行低脂富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证大便通畅。告知其术后早期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然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1.3.2 术后护理 ≤10分的低度危险患者,护士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施基本预防护理。①术后患肢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②将患肢抬高:置于心脏水平位置20~30cm,切记不要将膝下?N窝处单独垫高,防止小腿出现静脉回流,防止静脉回流障碍。③仔细观察:仔细观察患者在术后血压、脉搏、呼吸及肢体改变情况。以及对皮肤色泽、温度及患肢肿胀程度的变化观察。④早期锻炼:指导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双下肢踝泵锻炼,以及做深呼吸运动,以利血液循环。⑤保护血管:为保护血管尽量避免患侧下肢输液选取上肢静脉,尽量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防止重复穿刺及抽血对血管壁造成损伤。⑥疼痛护理:疼痛属于一种应激反应,应激状态会引发免疫功能下降、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形成或肌张力升高,对患者的功能锻炼造成影响。将患者疼痛减轻能够落实护理计划,实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根据疼痛评分,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常规术后使用外周静脉止痛泵。通过音乐、读报、聊天将患者注意力分散。如果有剧烈疼痛者,可遵医嘱使用镇痛剂。11~14分为中度危险。护士除完成基本预防外,增加物理预防方法实施护理。①通过测量大腿周径来判断肢体肿胀程度。测量方法:由同一位护士每日同时、同部位测量患者左右两侧大腿周径,测量位置为髌骨上方10~15 cm处结合患者的症状,如患者自觉患肢有肿胀、疼痛感且活动后更甚,皮肤有发绀,潮红、表温上升,提示有发生DVT的可能。②遵医嘱给予A-V血液循环驱动器治疗每日1~2次。③建议改变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控制血糖、控制血脂。≥15分为高度危险。除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外增加药物预防方法。研究显示,大约50%的DVT在术后第1天出现,30%在术后第2天出现,这就提示早期预防的重要性。①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突发呼吸困难、胸痛等肺栓塞情况;注意是否在注射部位皮下出血。②术后复查X光片,最好采取床头拍片。③手术后立即给予A-V血液循环驱动器持续治疗12 h,次日改为2次/d。④对抗血栓药物预防性使用,通常在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d(从手术后直到下床活动)。并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d。
1.4 评价指标
本研究方案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批准,并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术后Autar评分进行评价。发放调查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与体重指数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Autar评分比较
术后24 h、术后1周Autar评分比较分级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分级护理组术后健侧与患侧腿围比较
分级护理组患者术后4~7 d患侧下肢比健侧肿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静脉血栓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分级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很长一段时间DVT的预防被认为仅仅是临床医生的责任和护理人员无关,因而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缺乏对深静脉血栓知识了解,以及其重要性的认识[3]。术前的骨科病人由于创伤骨折、卧床制动、被动等其下肢静脉呈现血流滞缓、高凝状态[4],发生DVT很容易。但是DVT的发生有一定隐匿性,所以对DVT的危险性的评估有利于预防该病。
通过Autar量表能够筛选出中、高危风险患者,有利于尽早采取预见性护理及治疗措施。赖丽英等[5]经Autar量表评估、干预后,显著降低脑出血后DVT的发生率,干预组发生DVT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级护理制度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6],日本分级护理主要从病人的生活自由度、需要观察程度将其分成四级三度,这两方面合并共12级,如A1、B2……人为分级护理中病情观察与生活护理属于不同的两个方面,有的患者需要完全的生活帮助,对于病情则不需要密切观察。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护士越来越多,护士也相对拥有一定下“护嘱”的能力[7]。
表2显示,术后24 h及术后1周Autar评分比较,分级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
表3显示,分级护理组患者术后4~7 d患侧下肢比健侧肿胀明显。对每例下肢大手术患者静脉血栓的个体风险性进行连续客观评价,按照风险程度不同采取干预措施。术后48~72 h对高危风险患者进行重点标示、床边交接、重点观察。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护士风险评估能力。
表4中,根据患者术后Autar评分确定护理级别包括护士的参与,相比单纯由医师下医嘱的护理级别,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及静脉血栓健康知识得分都优于对照组。次评分方法对护士评定病人护理需求更有意义,也能帮助护士长有效管理病区人力资源,为实行弹性排班奠定了基础。按照DVT风险等级进行分级护理,避免了护理工作中的漏洞。它能让相同能级的护士按照风险级别的护理干预措施来管理相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充分体现了护士层级管理的意义。为科室护理人员梯队建设、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调查了我院内科、外科、儿科、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各临床科室护士496名,其中女性477名,男性19名,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27.2±5.3)岁;同年12月以同样的方法调查了我院内科、外科、儿科、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各临床科室护士498名,其中女性480名,男性18名,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27.2±5.5)岁;两组被调查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于5月和12月对我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参考王建荣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及2011版《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相关内容,经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核心成员反复讨论修改而成。
1.3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四个部分:①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科室、职称等;②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自评;③静脉留置针使用与维护管理的相关问题:包括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固定方法、冲封管的液体、浓度及量等;④静脉输液实践指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包括静脉穿刺血管的评估与部位选择、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静脉输液患者教育、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每部分内容由单选题与多选题组成。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采用无记名法,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内容,现场收回问卷。2013年5月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6份,有效回收率99.2%;2013年12月共发放调查问卷498份,收回有效问卷498份,有效回收率100%。
1.4数据处理方法 原始数据用Excel软件录入,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护理人员所在科室不同,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同。见表1。
2.2本次调查显示临床护士对于留置针使用与管理的相关问题及输液实践指南相关知识掌握较差,采取干预措施后,我院临床护士对于留置针使用与管理的相关问题及输液实践指南相关知识知晓度提升,排列前6位的问题有明显改善,见表2。
3 讨论
3.1本问卷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在日常静脉输液治疗中仅有23.5%的护理人员能够按照指南要求进行皮肤的消毒、26.81%护理人员能掌握留置针A-C-L维护的相关知识、39.1%的护理人员能掌握留置针固定的正确方法;可见,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操作不够规范,在临床操作中存在较高风险,因此,亟需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巩固和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规范临床操作。
3.2对策
3.2.1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加强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知识与规范操作培训。研究表明,静脉输液专职护士可以规范静脉输液操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大大提高静脉输液质量。表1显示51.28%的ICU护士能掌握PICC留置时间、41.03%的ICU护士能掌握PICC首选血管,高于其他临床科室;52.36%的肿瘤科护士能掌握留置针固定方法,但对PICC的相关知识掌握低于ICU护士;72.73%的儿科护士能掌握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但对于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掌握低于其他科室。为此,我院护理部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采用集中培训与临床科室再培训相结合的系统化培训方式,加强培训力度,同时结合科室实际,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尤其是针对护士掌握薄弱的内容,重点授课,以保证培训的连续性。通过培训后,我院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见表2。
3.2.2 成立品管圈,针对最突出的问题进行改进。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成员中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选取10人组成静脉输液治疗品管圈,针对全院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确定主题,制定标准,规范执行,以解决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并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改进静脉输液治疗质量。
3.2.3根据培训需求,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转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态度和行为 调查发现,目前从网络、会议途径获得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比例较低,提示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根据培训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在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基础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结合临床管理和督导,不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自身的保护;对大专、本科及护师以上人员,加强对急救知识、药理知识、新设备、新用具、新方法的培训,从不同角度帮助护士掌握更深、更全面的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更好的满足临床护理需求[2];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实行培训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注重环节管理,保证培训效果[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