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09:32: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U2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30-01
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房屋设计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居民区建筑设计研究时就需要多方位的考虑,按照居民的要求进行建筑设计,设计出既符合人们要求、绿色无污染又能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居民区建筑。这对建筑施工和社会发展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户型单一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居住区的户型结构严重失调。房地产商比较偏重于大型户型,开发大型户型的比例相对比较大,所以导致大小户型失调。
1.2 质量问题
在建筑设计时,一些建筑设计师会考虑到成本方面的问题,进而为了降低造价,忽略了设计住房的长久性,这样不仅会影响社会长久的经济效益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设计问题
居住区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居住而建房。很多时候,居民只能接受建筑师设计的居住格式、结构,居民无法给建筑设计提出意见。在房地产开发商眼中重视的是建筑的施工过程,对建筑的设计过于草率,没有考虑到居民实际需求的住房结构设计。由于大部分的建筑设计师都属于初出茅庐的状态,对施工开发和设计居民住房没有经验。对户型中的细节开发不够了解,导致很多居民住房设计空间不合乎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建筑设计师不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生活上购买一些高科技生活用品做出合理的设计。
1.4 安全设计不到位
居住区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面积扩展及空间延伸的作用,是展现生活质量和精神层次的空间。因为居住区人员活动量较大,居民素质及生活水平会相互影响。为了使居民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居住区成为提高居民素质的活动区域。居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必须在设计的重点考虑范围之内。比如:一些居民区在酒吧、网吧等类似的环境下建设,这样不仅会使居民的思想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目前的开发商为了得到利益最大化,只考虑地皮的造价,对周围环境的选择并不重视。另外,对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也过于疏忽,很多开发商都没有设计系统的居住区安全防范设施。
2 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建议
2.1 按客户实际需求设计
在确定户型标准的情况下,在设计居民住宅区布局时应考虑到其配套的合理性。比如在设计卫生间、卧室、厨房时应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将居民需要的隐私空间与开放空间分离。根据客户的要求合理掌握空间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到全方位的考虑,做到即实用方便又能有良好的造型。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充分利用室内可用面积,在设计想法上,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尽量满足居民在空间设计上的构思,在保证不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满足居民对空间设计的要求,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但维护了消费者的想法,还能有效提高设计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在空间的设计上必须考虑到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的效果。还应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作储存,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墙壁式的橱柜,并合理的将空间分层,尽量创造出更大的储存空间,间接性的增大室内面积。以这样的设计理念作为空间设计的标准,促使居民使用面积最大化。
2.2 追求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
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是空气质量的保障,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准。在建筑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整体采光及通风效果及其建筑原材料的选择,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合理的设计。利用当地可用资源展开设计,做到利用可再生资源及绿色无污染的建筑材料作为设计的宗旨。在设计居住区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相关自然资源进行设计。在设计的同时控制各种施工材料,如果设计中需要采用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材料,一定要做到及时的替换或重新构思,保证从建筑前期就可以杜绝有害物质混淆在建设中。
2.3 结合当地环境
在居住区建筑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室内设计的空间、造价、环保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文因素。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不但要根据他们居住的环境来判断还要根据当地的风俗及文化内涵。设计居住区建筑本就是以人为本的,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的考察当地的人文环境及需求。一些地区的居民因为地区环境因素,常年都处于暴晒的状态,所以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物长时间接受阳光暴晒,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筑的朝向问题是一直影响消费者选择居住建筑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多层住宅区建筑的朝向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耗能量的多少。由于朝阳的居住建筑,接收阳光的面积大,有效改善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得到平衡,减少空调等家电的使用率,促进居民节约能源。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多层居民建筑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朝向适合当地居民生活状态朝向的居民建筑。
2.4 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布局
一般情况下,居民建筑的布局设计布局主要以周边、行列及自由式为主;在一些特殊的地形下可能还会使用斜列式的布局方式。而这几种平面布局都有显著的特点,周边式的通风效果差,而行列及错列式之间的变化是最普及的平面布局形式;具有封闭性,他们普遍都受地形的影响。居住区的建筑对通风效果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在布局时,应使用自由式的布局,因为自由式的布局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和受光效果,更符合居民区建筑的要求。
2.5 提高建筑设计师素养
在居民建筑的设计中,建筑设计师的专业水准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建筑设计师经验不足是普遍出现的现象。因此建筑商在选择设计师时要做好岗前培训及实地考察,并对设计师进行严格的考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一些经验丰富或有非常强的专业水平的设计师,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
2.6 建立居民区建筑安全体系
在设计居民区建筑时,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居住区的安全问题。为了给居民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将小区的室外面积控制在监控范围内,并实行一人一卡的方式来控制外来人口入内,通行卡必须是由本人身份证办理,如有丢失必须本人拿着身份证进行注销,并从新办理。将每户居民住宅内都设计一个安全报警器,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并选择四周环境人文素质富有正能量的地点进行建设,避免周围环境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3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节约环保,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已经成为了现代居住建筑的主要方向。而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就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方针,将建筑设计住房以舒适、环保、节能、美观、科学的设计为基本原则。因为建筑设计主要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上,首先要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科学的住房环境,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2居住区中商业建筑的设计思路
商业建筑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思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商业盈利等问题,居住区中的商业建筑需要运用合理的设计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圈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为二者达到互利互用的双赢状态。
1)整体布局和规划的设计思路。
对于新开发的楼盘来说,开发商在居住区和商业建筑的布局、规划中一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时刻以人们居住的环境和生活的便利为主,在商业建筑的布局和规划中,要考虑商业建筑的数量能够与人们的需求相符,以免造成商业建筑量小而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所需,或者建筑过多,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困扰。在布局上,一定要遵循居住区和商业建筑的紧密性,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所需带来更便利的条件,例如,在设计布局上可以选择人们通往居住区的道路两侧。同时更要确保在居住区人们入住时,商业建筑的招商引资已经得到批准和入驻,在实际招商时,要考虑到招商的营业性质,争取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实现招商性质的综合性,给人们的生活打造出一个全面的商业圈,同时开发商更要不断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引进或者开发出符合人们现代生活的特色商业,让本居住区的人们能够更加满足于当前的生活环境。
2)建筑本身的设计思路。
首先就是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开发商可以为开发的商业建筑进行特色的外观设计,但是在这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商业建筑的实用性,并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设计的商业建筑能和居住区及周围的环境充分的融合,满足人们的视觉性和商业圈的应用性。针对双层以上的商业建筑,设计便捷式的通道,以便人们能够更便利的进行购物等。在建筑本身的设计中,开发商更可以应用创新的设计思路,在设计前可以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创造设计灵感。商业建筑本身的质量也要得到一定的保障,不能只是为了人们的日常需求,而要求了较低的质量标准,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于开发商建筑的品质,还会遭到更多商业业主的指责,影响后期的盈利。在设计方案中,一定要更多考虑商业建筑的使用面积,设计不同面积的建筑,这样才能满足于不同需求的商业招商,在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上,还要保证建筑层高的合理性,将采光问题也要考虑其中,能够确保商业建筑的人性化。
3居住区中商业建筑的设计要素
商业建筑在居住区中的设计要素主要分为两大内容:建筑形态的设计要素和建筑色彩的设计要素,以下针对这两大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1)建筑形态的设计要素。
商业建筑的形态,主要分为内部和整体两种形态。所谓的整体形态的设计,也就是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这里包括商业建筑的造型、商业建筑的布局、商业建筑的整体形状等。商业建筑中整体形态的合理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的视觉冲击,相关的开发商在商业建筑的设计方案中,可以通过对大众的审美标准进行研究,以此来满足商业建筑的整体形态,从而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建筑的内部形态的设计,也就是各建筑内部的布局,内部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能够决定是否满足招商引资的需要。在建筑内部的设计中,一定要将建筑内部中的柱子、梁等进行合理的优化,层高设计要错综并形成规律,确保建筑内部使用面积的宽敞和合理性,对于建筑之间的隔断,要进行有效的分割,并保持一定的整体性,满足商业的需求和人们的视觉感受。
2)建筑色彩的设计要素。
在商业建筑中,建筑的色彩设计决定着商业建筑的整体视觉性,色彩要素的合理设计,能够让居民区和商业建筑均变得各具特色,并且能够突出商业建筑的主要形态和个性,为整个商业圈营造出一个特殊的环境和氛围。商业建筑的色彩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自身的材质,因为建筑物本身材料的不同,影响着建筑本身的光滑程度,很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备着色彩明亮度的调节效果,影响着设计色彩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材质,运用不同的色彩原料。在设计商业建筑的色彩时,一定要与居住区的色彩相互结合,特别是对于居住区来说,居住区的建筑色彩基调都非常的单一且分布面积较广,所以,在设计商业建筑的色彩时,要保证其色彩的基调和居住区的相互统一、相互联系,针对商业建筑比较重要或者需要突出的元素进行色彩渲染,可以提高其对比度或者颜色的亮度,打造出一种立体的视觉感。
居住区建筑的主要构成:
居住区的建筑构成简单的可以划分为居室、厨房、卫生间、户内过道(户内楼梯)或前室、 贮藏间、室外活动空间(庭院、阳台、露台)等。按照其使用用途主要可以划分为用来聚会、娱乐、进餐的较大的公共空间,我们把它叫做集中活动空间;还有以工作、学习、睡眠为主的需要安静的较小的分散活动空间,根据使用用途我们就可以确居住区建筑设计优化的方向。
二、居住区建筑设计的特征分析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是一个将社会、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交叉而成的建筑规划学科。它具有多元化特征。这些综合性的特征可分为环境因素和居住感受两个方面:
环境要求
环境要求涉及到多种因素,一般是与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实践和认知的客体对象有关的,比如,建筑所在的大环境、施工结构、气象、气候、材料、设备、绿化、卫生等因素。一个宜居的环境离不开其周围的环境,周边的基础设施,以及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距,房屋朝向、周边的绿化、小区的环境卫生等等诸如此类的环境因素。
2、居住感受:
建筑自身同样涉及到多种因素,它一般是与社会的发展环境以及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实践活动有关的。比如,居住者在建筑物内生活所带来的感受,他可能于建筑本身有关系外与居者的修养、心境、学习等等都有关系。除了一部分的经济及人口因素以外,大多数的软性因素集合的边界难以确定,因而无法直接进行计量和分析,只能用比较弹性的方法做模糊的处理。
二.居住区的建筑设计的双重特征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在规划系统是介于比较微观的建筑单体设计与比较宏观的城镇设计之间的一个层次外置,因此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具有环境要求和居住感受的双重特征。
由于居住区建筑设计本身所具有的双重性,所以仅仅依靠人模糊的认知或者举例分析是无法准确处理设计中的具体问题的。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居住区建筑设计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才能提出更合理而准确的方法。
通常用于居住区建筑设计优化的科学方法理论有:优化论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仿生论方法、物元论方法、寿命论方法、智能论方法、模型论方法以及模糊论方法等等。
以上各种理论方法虽然在数学分析方法上有所差异,在理论的认识角度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在哲学思维方面比较接近,而且都带有辩证逻辑的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将设计的对象分割为一些基本的因素,那么这些因素之间必然会存在普遍的联系和相互的作用,这种相互关系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对立性,系统的结构与特定部分的功能相互制约、量变质变关系、时空存在的形式,这些都是设计中的方法和原则的体现。此外,在技术与艺术的软硬关系之中也充分的体现了设计中的辩证关系。比如:建筑的造型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文化生活、视野舒畅等设计要求都属于艺术和心理方面的因素,而面积、人口、光照、服务设施以及交通等因素则属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人的生理因素和技术因素。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师在对以上的特性进行辩证的分析之后,可以对前者采取软处理的方法,也就是凭灵感创作、经验和技巧以及形象思维、形象描述、定性调查等方法进行处理。而对后者则应该采取硬处理的方法,即依靠数理统计、逻辑思维、各种标准规范、抽象模型、物理实验、电脑系统以及抽象模拟等方法对硬因素进行处理。
设计内容的不同不仅体现在从设计草图到施工图的整个过程,还反映在环境生态、建筑造型、居住功能以及技术经济等方面,因为这些方面最终决定了设计的目标效益。软硬综合交叉的设计方法应该贯穿在整个方案的构想之中,从构思到描述,到质量的评定,到识别反馈以及方案的修改和文件的编制,整个过程都要注意软硬思想的综合交叉。此外,在居住区的建筑设计优化中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接口技术将各种因素和方法联系起来,最好是能构成技术系统,以便更好的使用软硬综合技术。
建筑设计优化的综合特征:
在建筑设计优化应该注意一下问题:
1、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其实际用途-宜居
建筑设计优化就是要让不同用途的建筑最大化的满足其功能需要,居室要求合理的大小,充足的采光,能够摆开大床的空间,墙壁的隔音性要好,适合舒适安逸的睡眠需要;客厅是家庭公共活动的空间,需要满足娱乐、会客、进餐的需要,因此客厅的设计要掌握视野开阔,采光尽量充足;阳台门带窗可居中;靠一侧设置,宜与居室门在同侧;室内有多个门窗位置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完整墙面;作为辅助用处的厨房,设计时应该兼顾其内设物品的摆放以及人在其中活动的方便,厨房内存的物品主要有冰箱、操作台、洗槽、配餐桌、灶具、厨具、消毒设施等等,所以在进行厨房设计时应该针对这些物品适宜的长宽高以及摆放以后人自由进出以及两个人同时操作时的方便程度进行有目的的优化,同时应注意尽量利用空间,炊具、餐具、粮、菜、杂物等的贮藏;好的通风,墙内设置通风道;连接服务阳台;墙、地面的防水和清洗等因素。卫生间的设计应考虑座便器、洗浴空间的合理布局。
2、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乐居
居住区建筑设计优化应重点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一个建筑设计优化的评判标准还是居住者内心的满足。让居者满意出了关注独立的空间外,公共环境以及其他的配套建筑的设计都能给身处大环境中的人有一个内心的改变。新颖别致的楼体造型、清新亮丽的楼面颜色、温馨浪漫的院中小湖、绿绿葱葱的绿化带,这些无不对这个建筑的优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区内设置供人休息的长凳、供儿童游玩的乐园、设置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购物场所,这些看似平常的设计都对整个设计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助新的技术对建筑设计优化
由于人工智能只是在一定的经验知识基础上和一定机制条件下的固化,所以设计师的思维创作应该是影响和主导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计算机能够对数据、图形以及文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离散数学以及模糊数学的方法都是在居住区建筑设计中处理双重性问题经常使用的技术。而数学方法、逻辑方法以及形象方法和经验的交叉使用常常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即用平衡常数方式和权值来解决对不可直接计量因素的量化分析问题。
作为人机交互和软硬件结合的设计条件,CAD是进行居住区建筑设计优化所必备的,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要做好CAD系统环境的软硬件配套,为设计工作的做好软硬件的准备工作。
结语:居住区的建筑设计介于微设计与宏设计之间,受到许多软性因素和硬性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双重性特征。在进行居住区的建筑设计优化时,要综合考虑和处理软硬因素,交叉使用相关的科学方法。同时处理好在各种技术交叉使用时的接口问题。本文对居住区建筑设计优化的综合性特征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处理各种技术运用中的接口问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岳宗晓. 人・空间・环境──居住区设计“以人为本”之我见[J]. 北京规划建设, 1998,(06)
[2] 张兴国, 郭璇. 三峡库区移民居住区人居环境建设初探――以巫山县大昌新镇移民居住区设计为例[J]. 新建筑, 2004,(06)
1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在稳步提升国民经济水平的同时也令城市居住人口呈急剧上升趋势,这一显著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给规划工程人员、建筑师增添了大量工作。
2 树立继承发扬传统文脉的科学规划设计意识
处于不同区域的各城市之间,甚至是相同城市的不同方位、地段其固有文化历史与地域特征均会有所不同,该类特征及文化通过在历史长河中的持续沉淀与积累逐步形成,其存在同当地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与风俗习惯密不可分,包含一定必然性,因而可称之为传统文脉。在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我们应科学尊重历史、辩证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脉,取其精华依据文脉特征参照具体项目工程令设计规划实现全面的突破与创新。由城市角度来看,对其传统文脉良好的继承与发扬可令整体城市风貌、文化与特色不断延续,同时由使用者层面来讲,传承及发扬传统文脉,实现突破与创新可令使用者形成一种良好的归属感与亲切感,进而增加项目拥护度与喜爱度。
3 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现实问题
3.1 欠缺人性化考量
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主要将居民基本日常生活作为依据,将考虑重点放在对物质空间的规划布局、对建筑外观的艺术性设计,而对于居民精神与社会的需求、适用、实用功能需求及低能耗、高能效需求却不良忽视,这样一来令居住区应有的配套设施、环境绿化、节能减排配备少之又少。同时对建筑工程与居住区的设计规划多停留在主观层面,没有令公众良好的享有发言与参与权利,居住区居民也只能对建筑设计与区域环境设施规划方案被动的接受。这样一来令居民之间欠缺良好的交往、沟通,甚至无法对社会认同与理解。
3.2 绿化用地量、建筑材料选用无法全面达标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与居住区规划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令材料选用与绿化用地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即开发、设计建筑项目方为一己之力、追求利润价值最大化而以次充好、选用劣质建筑材料或能耗不达标材料进行设计规划,甚至将应该做绿化规划的居住区面积擅自变更为建造房屋用地,这样一来令居住区绿化用地大大缩水,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建设质量无从保障。还有一些开发商为了扩大建房面积恶意的破坏绿化,令整体居住区环境呈持续恶化发展趋势。
3.3 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欠缺对城市整体发展的综合考量
一些开发商在片面追求自身利润效益时,较少会考虑到项目开发对城市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令较多居住区设计规划欠缺应有的公共设施,这一现象在边缘城市社区极为普遍,更谈不上应有娱乐文化设施与教育设施的良好配备,令其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脱离,无法令居住区内部交通良好的与城市交通衔接,过分集中的单一功能社区令城市交通发展流量呈现出不均匀性。在建筑设计层面由于无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环保理念,令建筑能耗高等显著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同时规划设计欠缺良好的预见性、经济性、适用性令建筑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养护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无法良好的契合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目标。
4 居住区布局规划实践
4.1 多样化体现社区功能,令其充满人情味
现代都市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紧张,邻里关系逐步淡化,为打造和谐人文社区,我们应树立新都市主义理念,重建邻里关系、再造人性化社区。整体居住区内部应配备消费者综合需求的各类公共设施,例如适宜步行的服务点、零售点等,同时整体居住区应与高速城际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例如轻轨、地铁、公交系统等全面连接,为居民提供真正优质的公共交通及便利出行服务,而非在郊区建造一个庞大的、与世隔绝的社区。倘若在这样一种居住区中生活,居民们早出晚归,仅仅将社区视为睡觉休息的地方,那么居住区环境就失去了其核心内涵。新时期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充满了多样化与集成性,可令居民在社区之中愉快的生活、工作、休闲、购物,该类混合型功能利于居民的交往、接触,增进居住区安全感与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在多样化设计实践中,我们应摒弃僵化绝对的进行功能分区,而应倡导功能的完善性与多样化,规划建设多样化的建筑住宅类型,为居民提供多重选择。居住区域中的公园、商店、学校等设施应合理规划建设于居民步行可及的范畴之中,进而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并增加居住区多样性社交活动。
4.2 提升公众参与性、倡导生态、节能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充分体现规划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构建完善的决策规划体系,为大众参与创设多重渠道,令其享受应有的公共利益并真正体现人性化理念。城市建设与居住区规划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各异性令其均包含自身的固有特性,居民的情感、心情会受到居住区植物、气候及周围自然景观的综合影响。为此针对自然特征与原始居住区自然条件我们应进行因地制宜的人性化设计规划,倡导生态设计与环保设计,将自然环境更好的融入居住区,促进人们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及平衡发展。小区主路设计应体现一定的短捷性,进而有效节约道路建设投资,同时应将主要小区管线位于主路沿线两侧布置,降低线路损耗。在景观设计规划中应尽量保持原有地貌、地形地块与植被,适宜选择树种,体现原生态并降低成本投入。景观水系可应用潜水溪流,降低环境投入成本,还可科学设置居住区收集雨水系统,将其用于景观水系与绿化灌溉主体水源,进而真正体现生态、环保、节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
5 建筑设计实践
5.1 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体现建筑设计特征
建筑设计实践中我们不仅应融入现代化设计理念,引入科学设计工艺、新型环保材料、创新设计方式,同时还应依据不同地域特征在建筑设计中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建设即实用、经济、富于现代气息,又不失地域特征、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建筑项目,令其别具一格,富于特色风格,同社区规划与城市建设紧密融合,真正体现现代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同时在设计进程中我们应统筹规划,不应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开发建设,应科学注重对现有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5.2 建筑户型创新设计
建筑户型设计中我们应科学遵循经济性、舒适性与灵活性原则,舒适性可体现在每户应设有生活阳台与景观阳台,后者可采用阳光室与一步台结合方式,全面打造两种室内外空间感受。为体现经济性我们应尽可能节约公共交通面积空间,护墙体应确保方正进而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并创设显著节能效益。同时我们应采用较大进深且规整的户型平面设计进而节地节能,降低公摊系数节约构成投资,建筑层数应合理控制在十八层以下进而节约消防投资,还可采用竖向设计理念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提升景观绿化面积,为用户创设良好优质的室外环境。例如可在高层地下设计两层车库、将商业建筑设计为下沉式街区,将屋面进行覆土绿化,进而体现良好的经济、环保与适用性。
6 结语
总之,建筑设计与居住区布局规划是决定整体建筑工程项目水平的先决条件,面对设计规划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人员只有依据项目具体特征展开细致深入的人性化研究、调查与分析,秉承环保、节能、低碳、人性化设计理念做好布局规划与建筑设计,才能真正满足大众对居住区与建筑规划设计日益提升的丰富需求,进而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Abstract: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is a special construction in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s, which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life of the residents and enhance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openness and vitality.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design idea and should follow the living presence of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design problem of our country, puts forward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in the external space design principles and design methods, factors.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commercial buildings; design; spac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住宅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在居住区规划和住宅的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新理念,创造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达到21世纪现代化居住标准的住宅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居民的生活联系紧密而且增强了居住区的开放性和活力,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关于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的状况总体说来,在“商”与“住”两个方面存在矛盾。尤其对其建筑设计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间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内部空间处理不当。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处理较为草率,平面局促,不符合商业建筑大开间的使用要求。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由于空间结构不灵活导致无法随着居民的使用需求加以变化,只能闲置或者挪作他用。
外部环境设计单调。一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外环境设计极为单调或者根本没有外环境设计。商业建筑与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连接生硬,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2.对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主要手法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主要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一般指由建筑实体如墙、屋顶、柱等结构构件围合而成的空间,既包括建筑室内空间,也包括由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内庭院、内街市等,这种空间有一定的封闭性。外部空间则相对与内部空间而言,由建筑实体分隔出来的室外的、属于城市公共部分的空间。
2.1内部空间设计。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在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具体设计中可以通过灵活隔断的要素进行设计手法的变换。比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部空间,中间用活动隔墙或隔断进行灵活分隔:推开来、打通后,是一个连成一气的整体空间;叠起来、收拢去,又成了各自独立的几个空间等等,并通过隔断的高度和宽度及闭合关系的变化来适应居民在商业建筑中进行不同活动时的心理变化。还可以通过室内活动部件、设施和家具来进行灵活分隔。另外,居住区商业室内设计应尽量缩小陈列面积,利用管材、板材和透明材料制作道具,在物理空间和视觉空间方面均强调其通透性、灵活性。为了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居住区商业建筑应该在满足功能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空间的限定度小一些,创造活泼、通透、开敞的效果。
2.2外部空间设计。
①设置商业广场。商业建筑如果位于道路的交汇边沿,那么人流的集结与疏散、车流的导人与疏出、行车的交汇视距与交通安垒,要有适当的缓冲地段。可以利用地面的坡度、抬升或下降,结合人口空间形成人口商业广场。商业广场不仅用于人流集散,也是商业活动的舞台,其气氛轻松、形式活泼自由,可以举行娱乐活动,超越了单纯的商业功能而成为吸引顾客、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公共空间。②沿街退让。紧临道路而设的居住商业建筑可在沿街的边缘地带平行街道退出属于建筑红线范围之内的“私有”块状或线状空间,它是达成建筑与居住区和城市联系的中介环境,同时也是由公共转人“私有”的过渡性空间。
3.关于居住区商业建筑造型设计的要素
3.1 形体
建筑形体是内部功能空间的外在视觉表现,并受外部环境和审美要求的制约。建筑造型设计即是以视觉形象体现主观审美要求的过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造型的考虑往往是与建筑内部功能组织和空间布局同时交互进行的。首先,在进行功能分区的同时,设计可将建筑空间归纳为若干个功能体块作为造型设计的基本空间素材。对于建筑来说,其功能体块的组成和规模大小是由设计任务决定的不变因素。但是其布局、形状和造型处理却可完全不同。从功能分区是功能体块的形体选择,到空间布局中结合造型意匠对形体关系的调整,直到最后完善形体的功能和审美意义对其造型进一步的加工,这就是形体要素在建筑造型设计运用中逐步演变的完整过程。
3.1.1 功能空间的形体选择
反映建筑使用功能的空间体块应选择空间形式合宜、并符合造型设计要求的形体。一般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考虑,常采用外形简单、规则或几何关系明确的建筑形体。特别是基本几何体,不仅便于工程实施,而且在视觉效果上也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建筑常用的几何体可以立方体和圆球体为原形,分为平面体系和曲面体系两大类。各种基本几何体都显示着特有的视觉特性。有两种、三种或多种几何形体构成的复合形体仍具有明确的几何组合关系,具有丰富多姿和灵活多变的组合造型,可以充分表达建筑使用功能的内涵。
3.1.2 形体造型的加工处理
造型设计在基本形体选定后,为更好地满足内部使用功能和多样化的审美要求,经常需要对基本形体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形体造型的加工处理手法在现代建筑的造型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已不只局限于二维立面处理,而更注重采用三维空间的处理手法。对单一几何形体的三维加工处理是常见的处理手法。其基本手法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①削减法又称为减法,即使按照形式构图规律切削或挖去基本形体上的一部分体块,以达到修正形体视觉形象和创造富有造型细部的设计目标。这种手法在追求简洁、精巧的交通建筑造型中较多见。②添加法。此法恰与减法相反,即是在建筑基本形体上添加附属形体,用以丰富和完善总体造型的手法。③分割法。这是一种消弱形体的体量感,化整为零的处理手法。它以增加形体的层次感,使单一形体变为多元组合形体,或用以改变形体的比例关系,调整尺寸感,创造出服务区综合楼新的视觉形象。④转化法。这是采用从一种形体过渡到另一种形体的渐变手法创造新形体的加工处理手法。构成形体转换的因素包括形状、方向、大小、角度和曲率等几何要素。这种新形体因几何关系复杂,传统结构形式难以实施,当代建筑材料技术的进步,为其发展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2 色彩
色彩是环境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它和形、光等视觉元素一起传达建筑环境的信息及语言。它依附于其他元素而存在,又和其他元素紧密相连。色彩相对于其它视觉元素,更加直观和鲜明并且富有情感。色彩在商业建筑中的运层、预制织物膜带条、土工织物或土工格栅中间层、低黏度沥青混凝土层等均匀应力吸收层。
3.3施工过程中控制裂纹
3.3.1 采用应力吸收薄膜,对减缓反射裂纹的产生与扩展有明显的效果。可使裂纹处相对位移产生的应力传到面层时大为减少,明显降低应力强度因子。而吸收薄膜的弹性模薰越低,防裂效果越好,可见应力薄膜应选用低模量高韧性、大变形率的材料为好。就目前常用的材料而言,土工织物与沥青橡胶薄膜的弹性模量都较低,变形率较大。不存在低温脆裂问题,效果更佳。
3.3.2 用土工格栅加筋沥青路面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车辙、反射裂纹和疲劳裂纹,不同类型格栅性能显著不同。
3.3.3 橡胶沥青吸收膜,是使用废橡胶磨细的粉与热沥青搅拌后,施于面层中间,形成一薄膜或与砂石成一薄层。有试验结果表明,此应力吸收层在面层中间效果最佳。
3.3.4 严格半刚性基层碾压时的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碾压完成后或最迟在养生结束后应立即用乳化沥青做透层或粘层,然后应尽快铺筑沥青面层。
3.3.5 控制好制备沥青混合料时加热时间和温度,加强碾压,可减少反射裂纹。为减少路面裂纹的出现。应在铺设沥青面层前,就采取裂纹预防措施和处理技术。特别是在道路建设初期采取措施阻止裂纹的形成,这将大大减少裂纹的产生。
4.结语:
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当注重人性化设计,始终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创造多元化与立体化的商业空间,实现人们向往的空间环境与心理预期。因为只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项目应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福森.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为居住区的居者提供生活方便以及商业街区运营有序且富有生机,商业配套的高效交通组织是最基本因素之一。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人车分流、商业与居住分流、店前运营与后勤服务分流,形成畅通的多层次交通体系。商业配套设施是城市居住区的重要配套设施,在居住区中商业设施,作为居住区配套公共建筑的组成之一,所占比例不大,约为占15~25%。但是配套公建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居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一.总体布局构思
项目概况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工程项目位于宁南板块的“超级大盘”——某地区国际花园内的最南端,东邻机场高速,西邻共青团路,南接紫荆花路,某地区国际花园绿化率约为50%,是典型“以人为本,高附加值”的高品质社区。而商业街区位于整个地块的南面,占地面积20700平方米。
拟建商业街总建筑面积29700平方米,其中Ⅱ期商业建筑为18860平方米,建筑主要为二层商业建筑,按商业使用功能的不同分区,力图更多的注入生活与工作、生活与休闲、生活与空间的和谐性,不但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更使观景、视野增加了更多的情趣性和丰富性。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轴线作不对称自由式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整个街区用浅水池与外部道路分隔,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情趣空间还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丰富空间表情和层次:多彩的活动空间以及购物空间的整体水系,体现商业街的“动”;商业水道在枯水期水中的卵石可以作为健身的步道,体现出商业街的“静”,同时这里也是阳光入口的标志建筑,是小区内部的亲情广场,并起到改善环境、调节气氛的功能。
二、景观节点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设置五大景观区,它们既有所区别有相互联系,通过主景轴线一一展开。五大景观区为:入口广场与商业主街道、休憩广场区、水景商业街、邻水商铺以及屋顶休闲咖啡区,分别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动静不同感受的功能,交流休息、休闲冥想的功能。
环形水景带则承载了动静分区的屏障功能,又起到联系人流活动流线的纽带功能.
我们认为每个主题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街区属于情调街区,怎么定义情调呢?我们认为情调应该是为居民服务的——是一种安逸、舒适的情调,不仅能够提供购物的场所,还能享受到生活的情调。商业街的服务群体首先是小区业主日常生活和休闲,其次是对外来市民的开放,提高街区的活力和服务对象。因此我们设计的概念有三层含义:首先是行为模式,其次是环境概念,最后才是建筑概念。
成功的现代街区最重要的一点是:具有亲切、友善且富有特点的界面,并能提供方便、多样、引人入胜的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这也是本次环境设计的出发点。
三、建筑单体构思
3.1 建筑风格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的店铺风格其实就是北欧的,有点像别墅的人气味很浓的小尺度的建筑风格,商业店铺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很精致,空间尺度宜人,具有人情味,能够吸引市民进行购物并享受这里的休闲氛围。因此,在屋顶特别设计了两坡的附有透明玻璃的屋顶,设置有花园的露天咖啡屋 ,让人远离喧嚣的闹市,在满天繁星的夜晚, 独自坐在静静的角落,感受生活的乐趣.真正感受诗人李白的月下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在建筑细节上,将广告作为整个商业街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商标--字母,数字,图案等多种形式精心设计,立面上通过横梁的位置,屋顶局部有规律的构架框里,大片的实墙体上适当预留的广告的位置。以免建筑实施后沦为杂乱无章的店铺。
3.2 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的石墙部分以浅明黄色的彩色饰面砂浆为主色调,采用斜纹菱形分隔,映衬北欧。的建筑风格,同时体现出现代商业建筑明快的个性。门窗用中空的low-E镀膜反射玻璃,框料采用断热的塑钢窗、栏杆用安全玻璃配以蓝灰色的工字钢形形有韵律的柱列购物廊,其整体为明亮的暖色调有朴素高雅的格调。设计的铺装,小品,附属设施等都采用暖色调设计,形成从色彩上达到统一的效果。
3.3流线分析
1)、车流:商业街区的是7m路,双车道,便于2辆车并排通行。通过景观绿化带与环形水景相依相隔.也形成一个自然的消防通道,丝毫不影响内部安全的步行氛围。
2)、人流:商业街区的内部是步行区,为广场砖和北欧硬木铺设而成,只许人行步道,不许车流进入。运动与通路: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且再见少风力干扰方面是有益处的。 变换的街道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的心理距离变短了。人在步行时都爱抄近道,人们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开场空间中的步行线路,横穿空间中心是不舒服的,眼空间的边缘既可以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道街道或空间边界的细节,体验建筑的细部肌理。考虑到台阶会打断步行的节奏,我们取而代之采用坡道连通空间。街区的9米宽的小尺度的街道,适合人们在不同界面的橱窗之间穿梭徘徊,建筑也基本为9米高,小巧的2层建筑,便于购物者对整体建筑有个清晰的了解。3米宽的购物风雨走廊加强的人的可停驻性,对商品的观赏性。
3.4平面功能
整个商业街用环形水景与居住区相隔,建筑底层均采用骑楼式灰空间,各幢商业建筑之间均用形式各异的连廊相连接,本设计中骑楼、连廊、平台不仅联系了户外空间和半室外空间,还提高了商业铺面价值,方便住户使用,即使在雨雪天气也可以享受购物的自由浪漫.;同时也是街区中重要的标志性空间特点。每栋建筑均在统一建筑风格下形态各异,沿南面紫荆花路均以商务办公和小区配套净菜市场为主,偏向居者基本生活消费的配套商业设施;内部商业街以休闲、餐饮为主,面向青年等追求时尚品味生活的居者。
3.5 多学科在建筑中的运用设计中从运动心理学,将紧张的运动空间与松弛的舒缓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在商业街区中提供了一个富有节奏的空间线路,曲折有致、松弛有度、时急时缓,使整个空间流线充满韵味和变化。设计中更加人性化,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提供带轮的步行交通。从行为心理学确定适当的空间感受,通过景观节点的设置,景观设施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缩短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距离;避免单调平直呆板的空间,造成心理上的距离感和冷漠感。
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Ⅱ期商业街建筑面积:18860 m2
占地面积:20700 m2
容 积 率:0.718
绿 化 率:28% (水体面积3000 m2)
建筑密度:33%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size of city's rapid expansion,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auto possession, then trigger the parking problem in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ly become urgent to solve social problems. How to land, space, energy limited circumstances create more reasonable parking space, this is we must face one of the social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ial and parking demand, on the scale of underground garage, classification, the building layout forms, such as design points of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engineering example hope tha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for the domestic residential area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underground garage.
Keywords: cars, small cars, residential areas, underground garage, building design examples
中图分类号:F407.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自党的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城市快速扩张,随之带来小汽车私有化程度的迅速增长,停车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静态交通问题。静态交通是相对于动态交通而存在的一种交通形态,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对于城市中的车辆来说,行驶时为动态,停放时为静态。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近几年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飞快,例如,北京市2000年的汽车保有量约150万辆,2005年时约有258万辆,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5%,到2010年汽车保有量达到427万辆,基本上每5年增长约1倍。又如,上海市2000年的汽车保有量约49万辆,2005年时约有95万辆,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8%,到2010年汽车保有量达到167万辆,基本上每5年增长大约也为1倍。2009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消费市场,汽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虽然汽车的绝对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悬殊,但由于增长速度快,使原本已经落后的城市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加上对静态交通问题认识的不足,停车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要求,致使城市停车问题日益尖锐,这也同样加剧了居住区的停车难问题。许多旧小区由于90年代初建设时没考虑私家车的停车需要,日益增长的小汽车都停到了小区路面上,严重妨碍了居住区内日常通车的需要和消防车通行的要求,为小区的消防问题也带来隐患。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近几年,新建建筑、小区及配套公共建筑对停车设施的要求显著提高,停车位数量指标及配套设施技术指标都相应大幅增加。
居住区内的停车需求可以用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两种方式统一解决。但我在做居住区的停车位配比设计时,发现每种小区由于开发住宅产品的种类不同,而对于停车设施分布在地面和地下的合理比例,不宜做统一规定,必须结合地块具体情况考虑。比如别墅建筑基本上每户都有私家车库,不必设计公用汽车库,但每户都需考虑地面临时停车;多层和高层住宅均需设计地下公用汽车库,地面仅需考虑消防车、救护车、垃圾车及搬家和临时停车等少部分停车需求,以及一些地下未完成的停车指标。对于多层住宅来说,建筑高度小,栋距小,我们一般都将车库设计为小型汽车库,分散布局在小区里,即有利于地块的分区分期开发,也便于建成后业主就近使用;而高层住宅栋距大,可以设计大型地下汽车库。但是有一点是应当肯定的,就是没有必要按停车需求量的100%建地下汽车库,因为即使停车设施再充足,路边停车也是不可避免的。
地下汽车库需要建多少车位?实际可以建多少车位?以及建在哪儿?出口设在哪里?出口应设几个?这些问题在项目启动初期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定之后,我们就需要深入考虑地下汽车库的详细设计了。下面就这几个问题结合居住区的实际环境做一简单探讨。
1.地下汽车库的基本设计概念
1.1车库分类
地下汽车库的分类方式很多,按埋深可分为全地下汽车库和半地下汽车库,按层数可分为单层地下汽车库和多层地下汽车库,按停车方式又可分为普通单层停车和多层机械停车,按地库使用性质还可分为普通地下汽车库和人防地下汽车库等。但从规范的角度来看,汽车库的分类只有建筑分类和防火分类两种分类方式。
1.1.1汽车库的建筑分类(按规模来分)
汽车库的建筑分类会影响到车库出入口的设置。一般汽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是当地下汽车库的停车数少于100 辆时可以设一个出入口(汽车坡道为双车道)。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ity people about two-thirds of the time to spend on settlement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psychological, physical and spiritual life. This paper analyzes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status, and how to live in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the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and design public building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with the organic union,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and belonging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were introduced,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on a higher level.
Keyword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居住区环境景观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塑造的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自然,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
1 原先的居住区环境景观
居住小区引入我国以来,对住宅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大多采用居住小区模式。但封闭性是居住小区建筑模式的局限性:为了保证给居民提供一个安垒、宁静的居住环境,建筑设计师尽量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将小区独立于喧嚣的城市生活之外。这样城市道路遇到小区时不是嘎然而止就是绕道而过,不能顺畅地穿越通行,或者将高层建筑沿周边布置在小区的外侧并利用裙楼与外部分隔,内部则安排多层住宅和公共设施,身处其间虽然安静,却难免有闭塞郁闷之感。而且以这种相近单一的模式来规划设计城市居住区,很容易造成简单模仿、千城一面,缺乏地方特色。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居住形式与风格。建筑、景观设计师应尊重与延续本地历史“文脉”,克服居住小区单一模式与历史“文脉”延续性间的矛盾,保护利用好历史“文脉”在旧城里业已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街巷空间等历史文化地段。通过建筑设计师的巧手,突破小区单一模式,使住宅小区设计融入城市的传统之中以增强归属感,保证新建的人造环境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恰当沿袭当地历史“文脉”,都市旧城改造中的文化传承、古迹保护、社区特征等得以持续。
2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然而由于有关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研究滞后[1],且开发商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力,再加上大量非专业以及专业素质不高的设计人员加入到这一行业,使居住区环境设计出现了诸多弊端,导致居住区环境塑造走入一些误区。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2.1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的忽视。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状况。然而,设计师们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适当引入国内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对外籍人士现在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适当营造欧式居住环境,对丰富我们的居住区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是成为“风气”和“时尚”,就走入了误区。
2.2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
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设计师们往往忽视了居住区景观环境诸要素在各种不同空间的具体要求及相互冲突。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关系。
2.3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
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2.4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3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3.1 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3.2 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3.3 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3.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4结语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要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以全新的生态环境观念,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并使居住区环境更完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成都环球贸易广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成都无缝钢管厂片区,拟建场地在地貌上属岷江水系Ⅱ级阶地,地势平整。拟建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场地土类型属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本工程为新建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成都无缝钢管厂片区。用地范围:本工程用地共由5个地块组成:A1+A2、B1、B2+B3、C1、C2+C3。总建设净用地面积为205513.65平方米。其中,B地块与C地块分别位于东大街东沿线两侧,A地块与B地块之间有25米宽规划道路。
2. 现代建筑风格的商务区设计构思
2.1总体规划布局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成都无缝钢管厂片区,东北临塔子山城市公园,东临沙河,南临25m规划道路,且40m宽的东大街东延线由西到东贯通项目,西临30m城市规划干道。总平面布局尽量满足建筑日照和景观要求。对小区机动车和人流出入口的布置,做到人车分流,且对出入口给周边道路带来的城市车流、人流影响进行充分考虑和科学评估。建筑布局合理,且充分考虑建筑对城市道路的总体景观及空间影响。小区内部交通组织,充分考虑人车分流。道路布置满足消防要求。小区景观采用内外结合的手法。总体布局既要考虑小区内部尽可能地设置集中绿地和中心景观,又要充分借用东北向的塔子山公园景观和沙河滨水景观,达到层次丰富的景观体验。
2.2现代商务区规划构思
本项目定位为成都市新CBD的高级商务及居住区,结合甲方要求,本项目力求在节能、安全、环保、节约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整体形象美观大方,内外环境舒适优雅。本工程整个设计为现代建筑风格,材料采用幕墙、窗墙、石材、涂料和面砖。
3. 商务区规划设计探索
成都环球贸易广场项目规划用地共由A1+A2、B1、B2+B3、C1、C2+C3五个地块组成,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共计205513.65平方米。用地性质根据不同地块,既有商业金融用地,也有二类住宅用地。整个项目总体容积率不大于6.101。其中A1+A2地块容积率不大于4.0。根据成都市远期规划,该区域未来为城市CBD及高级住宅区域。且地铁二号线及九号线换乘站紧邻本项目,区位优势明显。
(1)A1+A2地块。小区由六组高层住宅组成,住宅从西至东沿用地,以2栋塔式及4组板式错开排列,以争取最好的景观朝向和最有利的日照条件。于A1-3# 住宅、A1-4#住宅之间设一小区会所, 提供区内悠闲设施。由于该地块的开发的强度,以及建筑自身高度的影响,日照是此次项目重点考虑的问题。设计中在充分结合用地形状的基础上,利用用地与东西向的夹角,高层住宅沿用地一字形面向南边规划道路展开,结合高层住宅的户型平面设计,利用东南两个方向的日照,使小区满足日照要求的户数达到最大。
(2)B1, B2+B3地块。B1地块临规划道路L1及L2交错角为一栋267.282米的标志性塔楼; B1-2为169.60米超高层办公楼、B2-1、B2-2、B2-3、B2-4为高层住宅; B2+B3地块临河沙为4栋低密度住宅、南面为开放空间。两座超高层建筑错开排列,以争取最好的景观朝向和最有利的日照条件,尽量减少对视。B1、B2地块均设商业裙房B1-3、B2-5,并于地下室及二层连通, 创造沿东大街连续的商业气氛。各建筑功能设独立的上落客区和地库出入口,达至互不干扰;地下室设三层,包括地下商业和地下车库。地下商业和地铁站紧密连通,提升整体可达性。
(3)C1地块。地块临规划道路L1及L3交错角为一栋264.282米的办公楼,与B1地块的267.282米办公楼形成东大街的“门廊”效果,C1-2为一栋约167.80米的办公楼,与C1-1错开布置以减少对视,争取最好的景观朝向;裙房商业C1-3共三层,地下室设三层,其中B1、B1M层为地下商业及车库、起卸货区,和地铁站紧密连通,B2层为地下车库与C2地块地下车库连通。
(4)C2+C3地块。C2+C3地块为另一住宅小区,由于开发的强度,除临河沿牛沙北路设2栋低密度住宅外,此小区的高层住宅均达至约150米高;高层住宅沿地块形状排列,结合高层住宅的户型平面设计,利用东南西三个方向的日照,使小区满足日照要求的户数达到最大。各住宅朝向错开布置避免对视,以争取最好的景观朝向,同时增加沿街视觉的通透性。小区中心为一特大緑化空间, 作为内部景观。 另外,于小区中设一小区会所分别于C2-1 及C2-10 之间和临河东大街角, 提供区内休闲设施。
4.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设计
现针对A地块 (A1, A2地块) 共有两栋塔式及四组板式高层住宅来提出本项目对现代商务区中的建筑设计实践。
4.1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
地下共二层各层高3.9米,地下室上有0.6-1.2米厚复土,满足上部的绿化种植。地下室功能主要为设备用房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库。对A1-1及A1-2号楼户型设计类同,2栋塔式高层建筑各38层, 建筑高度为116.20米。 A1-1 楼标准层分别有5套住宅。A1-2 楼标准层有6套住宅, 各标准层高3.0米。 A1-3及A1-4号楼户型设计类同, 2组板式高层建筑均为31层,建筑高度均为92.95米。每栋楼标准层有3套住宅,标准层层高3.0米。A1-5号住宅楼亦为板式高层住宅, A1-5地上共29层, 建筑高度92.95米; 标准层有2套住宅, 标准层层高3.15米。A2-1号住宅楼板式高层住宅, A2-1地上为27层,建筑高度93.25米,与A1-5号住宅相似, 标准层有2套住宅, 但标准层层高提高至3.30米。A2-1a住宅顶层提供4套特色单位。物业管理用房设于A地块会所当中。
4.2单体竖向交通设计
竖向交通以电梯为主,A1-1至A1-4号楼设3部电梯,2条疏散楼梯; A1-5及A2-1a住宅楼设2部电梯、2条疏散楼梯。A2-1b号住宅楼设2部电梯,每层每户拥有1部专用电梯,提供2条疏散楼梯。
4.3商务区单体节能设计
根据成都的地理、气候条件,小区采用最佳和良好的朝向,冬季争取良好的日照,夏季争取常年主导风向,并有利于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大部分户型做到南北对流。建筑间距满足当地建筑规划部门规定的技术指标,保证冬季住宅日照和室内天然采光的要求。小区规划从生态环境考虑,形成良好的小区微气候环境,也改善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住宅外墙用挤塑板作外墙保温,外墙窗采用中空玻璃,有利于建筑节能。
4.4商务区立面设计
商务区为了体现现代风格,立面处理采用简约的现代手法,强调材质和色彩变化。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清新明快。同时立面上横竖线条有机地拼接组合, 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通过细部线条以及色彩的综合处理,使得小区各栋建筑遥相呼应,形成完整统一的整体。
5. 商务区景观设计
为了给本商务区体现现代风格的同时,创造一个具有都市生活特点的新开发区。结合东大街将建成的地铁站及邻近塔子山公园的优势,项目将会是成都市中心以外的一个宜居的新商业节点。整个商务区的景观设计旨在创造不同氛围的空间来配合基地多样化的功能配置。基地可分为七个不同的景观分区,按着分区的功能特点,通过塑造以人为本、适于步行、现代风尚、品味精致的外部环境,形成绿意都市的特色气氛,鼓励人际交流和人与环境的互动。为此,本商务区在景观设计上采取的 结合城市空间结构体系和周边用地功能开展设计;利用地标门户、林荫大道、邻里绿带与公园等创造具层次、多样化、条理清晰的公共空间;界定景观分区,并以不同的处理手法表现各区的特色,并于照明、标识系统等的设计相统;鼓励连续步道贯穿公共开放空间系统,提供安全、舒适、多样的步行体验;根据各开放空间的不同功能提供所需的设施;另外为了更充分体现现代特色,本商务区景观设计上尽可能采用本土、易于维护的植物和材料,保育生态环境。
6. 结论
文章通过结合成都环球贸易广场设计实例,针对该项目定位为成都市新CBD的高级商务及居住区,在建筑规划上建筑布局合理,且充分考虑建筑对城市道路的总体景观及空间影响。总体布局上既考虑小区内部尽可能地设置集中绿地和中心景观,又充分借用东北向的塔子山公园景观和沙河滨水景观,达到层次丰富的景观体验。在单体建筑设计上尽量做到整体形象美观大方,内外环境舒适优雅,工程实施后收到预期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Abstract: Shanghai old residential area of reform of the face bearing historical culture and meet modern "new" of life. Therefore shall be in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not only should consider to improve the city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also should consider to conform to the face of the whole city of Shanghai and urban function, must be gradual reform, and in th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for the best of modification < 省略/ >. Old residential area in Shanghai is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big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words: Shanghai; Old residential area; Comprehensive reform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旧居住区的定义
这里所指的旧居住区应该是指解放后,20世纪50,60年代的工人新村,已成为居住的成熟地,交通方便,商业、教育、服务设施布局合理。规模小,基本满足日常要求,建筑内部结构老化,居住标准低,多为数家合用厨房、卫生间;虽经过改造,外部环境有所改观,但绿化,老年活动问题比较突出,市政基础设施不足。
二、旧居住区改造的必要性
1、城市面貌急待改变
随着整个城市的面貌和城市功能循序渐进地发展,上海旧居住区呈现出房屋破旧,环境脏、乱、差等现象,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进一步加快旧居住区改造的步伐,改变城市面貌,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需要。
2、居民质量亟需改善
旧居住区大多建筑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居住质量差,密度低,永久性保留建筑少,平面布局不合理,互相干扰。因此加快旧居住区改造的步伐,建设功能齐全,配置完善,安全舒适的住宅小区,对旧小区居民居住水平和居住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市政公用设施亟需配套改善
由于旧居住区形成时间长,且大多没有统一的规划,配套建设,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如自来水供水不足,排水设施不完善,生活及工业污水大多无处理设备,道路狭窄,人车混行,交通不畅,绿化覆盖率低,缺少集中公共绿地等。由于这些市政公用设施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亟需配套完善,以满足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三、上海平改坡改造的发展历程
在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自1999年起,开展了旧小区平改坡建设的试点探索。从起初的“穿衣,戴帽”的一般平改坡工程,主要解决隔热,防漏和城市景观“第五立面”等问题到全面推进“穿新衣,戴新帽,换内胆,整环境”的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平改坡建设的内涵,切实为百姓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十五”期间,上海的平改坡建设,不仅成为上海依靠住宅产业现代化“四新”技术成果的集成应用,而且形成了上海城市建设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和品牌特色。
四、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取得良好的效益
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使国家和百姓双双受益,同时为节约型社会的创建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为社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1)通过整体施工,降低了公共投资成本,为国家节约了资金。
(2)降低了居民维修和物业养护的成本。
(3)延长了房屋寿命,使房屋保值增值。
2、社会效益
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可谓是百姓关心,政府重视,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1)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体现的是老百姓的利益。
(2)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为创建和谐社会起了示范效应。
(3)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符合民心,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心工程”。
(4)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操作规范,受到百姓认可,满意。
(5)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在百姓心目中创造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公共透明政府形象。
五、平改坡综合改造对策研究―以上海虹口区曲阳新村平改坡综合改造规划为例
1、曲阳现状
曲阳新村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东北部,东起密云路,西至东体育会路,南起大连西路,北至中山北二路。曲阳新村占地约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7万人,全新村现共有17个居委会。曲阳新村是七十年代末期,上海市政府筹划建造的13个新村中的一个,其规模仅次于浦东的潍坊新村。当时曲阳新村的建设速度最快,至1982年底,曲阳新村的西南小区建成,小区配套设施齐全。
2、存在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曲阳新村各小区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设计建设单位开发建设,各小区的规划设计原则、理念各有差异,加之经过二十几年的历史洗礼,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房屋陈旧、年久失修
二十年来,曲阳新村的面貌大为改观,但是曲阳新村以售后房为主,标准较低,设施简单,环境一般,居住密度高,加之房屋建造年代久,又缺乏周期性维修保养,一些房屋已经比较陈旧。目前仅靠小修小补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居住小区环境条件较差
居住区环境条件普遍较差,小区内道路损坏严重、局部地区绿化残缺不齐,管道等设备老化,下水道阻塞。另外,社区要解决的历史旧帐及遗留问题也较多,居民要解决此类问题愿望又十分迫切,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又涉及到大量的资金,依靠目前所剩无几的维修基金显然力不从心,只能依靠小修小补解决,对此,居民意见很大。
(3)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曲阳新村内的一些小区建成年代已久,由此造成的公建配套设施少,已不能满足百姓目前生活的要求。如由于社区内缺乏停车棚,自行车和助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比较突出;老式小区晾晒条件差造成了居民晾晒困难;一些小区缺乏活动室场地,或者活动室面积比较小,难以满足区域内群众文化休闲的要求,他们只能在露天的场地进行活动,甚至出现了扰民和破坏绿化的现象。
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1)优化居住区道路系统
小区的现状道路较为凌乱,面积比例过大,路网不成系统,部分道路不能环通,同级道路宽度不一,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泊位极度缺乏。
在规划中,我们通过对现状道路的梳理,将小区道路分为三级,一级主路五米到六米,二级路四米到五米,三级路二米到三米。通过对道路分级,使道路功能明确,并形成系统,减少部分不必要的道路并改为绿地,经改造后道路面积比原先减少3.9%。同时,对各小区出入口进行调整,将规划中确定的主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合理设置小区机动车进出口,改造大门和门卫,以提高小区的安全性,并减少对周边市政道路的影响。对人行出入口,增设旋转门。
对沿街立面进行整治,使其形成具有商业氛围并能凝聚人气的街道。
(2)增加居住区绿地面积
曲阳新村原来的绿地系统就较丰富,由于各居委辖区之间设有围墙,将绿化分割,使绿化用地凌乱,不成系统,集中绿地比较缺乏,室外活动的场地不足。部分绿地长年失修,踩踏严重。
在规划中,通过对居委会的重新整合,拆除不必要的围墙,完善绿地系统,使小区绿地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化体系,并且将居住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的实体围墙原则上改为透空围墙。
在绿化空间内,增设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场地。提倡垂直绿化,小区居委会等公建设施设置屋顶绿化,多层住宅的底层围墙设置墙面绿化。通过改造后,居住区绿地面积,比现状增加了29.8%,达到251600平方米。
(3)扩大居住区停车用地
由于旧居住区建成年代较久,当时没有考虑停车泊位,近年来,购买汽车的居民越来越多,因此不管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都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在规划应该考虑对居住区的用地的整合,新建大量的停车泊位,同时充分利用现状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与人防部门协商,将部分高层的地下室,兼作非机动车库,方便居民生活。
本次规划中通过对居住区用地的综合整治平衡后,新建大量的停车泊位。改建后,机动车停车泊位达到1500个,其中地面停车泊位1050个,地下停车泊位450个(面积15000平方米)。改、扩建非机动车库面积15163平方米。
(4)遵循公建资源置换、整合与共享原则
1)公建置换
梳理小区内的各企事业单位的用地及建筑,对小区居民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原则上予以迁出;对居住区内不合理的公建筑进行拆除,例如在此次曲阳新村平改坡综合改造规划中,我们将西南小区,东体南小区的中心公建拆除,新建住宅和中主绿地,并将新建的菜场设置在沿街面上,既满足居民对小区环境的要求,又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盘活商业设施。对于违章建筑原则上是予以拆除,但对质量较好且不影响总体规划和环境质量的予以保留,并进行整改,合理置换成小区服务设施,如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2)管理体制整合
旧居住区往往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其管理体制不够明细,通常在一个小区内有两、三个居委会,各个居委会的管理区域,只是通过围墙隔断,使小区的道路不能联通,绿地空间被分隔。在规划中应该考虑,原则上每个小区只设立一个居委会,将分隔的围墙拆除,同时可以将其余居委会的建筑置换成其它的公益事业和服务设施,如社区卫生服务站,青少年科普馆,老年活动室等。
3)公建共享原则
对于学校,工厂等公建采取对社区开放政策,教室在夜间和假期兼作老年大学,操场亦可作为晨运和社区活动场所。
六、结语
总之,通过推进平改坡综合改造,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进一步探索旧小区改造方式的重要举措。上海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进一步把平改坡这一为百姓造福、为城市添彩的实事办好、办实,让党放心、让人民高兴。
参考文献:
[1]靳京,旧房戴帽换新颜――谈旧房改造的新模式平改坡
[2]赖忠毅,平改坡美化工程设计经验
[3]徐明前,关于上海新一轮旧区改造的思考,城市规划,2004
2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问题分析
2.1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规范不明确
现阶段由于我国相关产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逐渐发展起来,面对巨大的消费刺激,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公司的日益增多,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由于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对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设立较详细的行业标准,加上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师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全国各地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发展不平衡,导致不规范从业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恶性的行业竞争严重影响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质量,甚至侵害了居住者的身体利益,比如涂料用量不合理、化学配料过量等问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重视不够,这破坏了建筑空间设计的市场竞争秩序。
2.2设计师队伍素质不高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十分了解设计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律和设计美感,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国内许多缺乏相应师资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建筑空间设计专业,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也开办了一些空间设计培训班和电脑培训班,这使得空间设计的设计师队伍在数量上得到了壮大,但质量却不高,尤其是专业素质方面。设计师们往往采取最传统的方式进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装饰,缺乏创新意识,艺术语言表达含糊不清,缺少建筑空间设计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设计技术,盲目的追逐时尚,偏向于盲目仿造风格,不懂得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把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看成仅仅是装饰材料的运用,忽视了节能环保问题,忽视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消费文化品味和技术内涵。
2.3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缺乏创新精神
现如今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往往喜欢仿照国外的或传统的设计风格,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形式较单一、复合性较差、艺术表达方式抽象模糊,未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时代精神和传统的历史传统不明显,没有对人类消费文化进行深刻的理解,因而在现阶段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风格中很少发现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东西。大部分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停留在对国内外设计风格表面形式上的抄袭,以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风格和流派的表面接受取代自我创新,忽略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深层次精神含义,使得我国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市场出现刻板、乏味的局面。
3完善未来建筑空间设计的策略
3.1明确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规范
由于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涉及到建筑设计的美学原理、艺术审美和施工构造等各方面的知识,因而我们必须规范设计行业的运作机制,加强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的市场监管力度,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实行人性化管理,明确行业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发展。因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全面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品质和消费文化,保障人民健康,达到人文、社会和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进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消费环境的健康性、亲和性、舒适性、环保性、自然性和行动性的需求。
3.2加强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师队伍的专业培训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建立起对设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培训考核评估奖励机制。设计师要自觉丰富建筑专业的基础知识,提高艺术语言表达的能力,创新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技术,理清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逻辑,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设计材料、合理运用装饰材料,独创风格,使居住者、消费者与自然界的联系,忠实于自己的设计思想,不被外在的意志左右,将自己的消费文化品位、艺术素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大胆的发挥自己的设计潜能,将建筑物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美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融会贯通。
3.3倡导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创新精神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要追求设计装饰的科技智能化、高度民族化、生态、绿色环保化,必须结合现代的高新技术,激发设计者的创新潜能。科技智能化的空间设计将成为未来居住区商业建筑室内设计发展的方向。设计行业要建立创新奖励机制,激发设计者对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艺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消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实现现代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现代化。设计人员应当保留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即使居住区商业建筑达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表现出现代人审美情趣的设计要求,使得人们在满足了对消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又回归自然,这将成为未来现代人新的追求方向。
引言
文化价值以及民主理性可以在公共建筑上显现,让居民可以在自己所住的地方就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给居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开展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时候,不能忽视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两者都极为重要。要使公共建筑科学合理的建设,离不开规范的公共建筑规划设计。本篇文章将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案的可发展性和延续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这个理论和设计方案的应用有一定的延续性,且将居住区在发展时应用的效果展开联想。
1、居住区公共建筑概述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居住区公共建筑对应的建筑形式,居住区的公共建筑可以充分的体现小区的整体面貌、生活水平,居住区的公共建筑配置水平是判断居住区文明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居住公共建筑是居住区这个有机的整体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公共建筑的关键内容。一般情况下,居住区的公共建设能分成居住小区、组团、居住区三个级别。在这三个级别当中服务半径为400m-500m的是居住小区级,公共建筑服务半径为800m-1000m的是居住区级,公建服务半径为150m-200m的是组团级。如今,可以将居住区建筑形式与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下面的几个类型:
(1)商业服务类:形式包括餐饮建筑、医疗服务机构、零售商店、超级市场、农贸市场、邮电所、储蓄所等公共建筑;(2)教育配套类: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教育机构的公建形式;(3)管理与邻里交往类:主要包括老年活动中心、会所、居民活动中心等公建形式,现代社会通常以综合性居住会所来表现;(4)市政公用类:主要包括路灯管理中心、消防控制中心、天然气调压站或煤气、垃圾收集地点、水泵房、变电所、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公共建筑形式。
2、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比较分析
2.1传统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传统的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对小区的建设与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以提升,依照以前的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正一步一步的暴露出缺陷;首先,现代居住区逐渐住宅商品化,出现了居住空间分异情况,小区依照类型特征构成了各不一样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这些设施时没有对应的指导标准,所以它的规模大小与使用情况之间有着偏差,会使得社会的资源浪费,同时也给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其次,中国改革商品经营体制,传统相对较大规模的商业设施不那么容易分割,显现出闲置的现象,与此同时大部分小区的私人商户把底层住宅变成各式各样的门面房;第三,社区服务与家政服务事业的社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居民的休闲时间提高了,但是服务设施不健全,不能服务到广大的居民;第四,中国自实施计划生育这一政策,儿童的比例有了明显的下降,与之相反的是老年人的比例,如今这个社会老龄化的现象比例比较严重,造成了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设施闲置的后果,然而老年人面临的却是服务设施不足的情况。
2.2现行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现行的居住区公共建筑设计规范未将传统的规范进行本质的改善。只是对部分进行了改良。在一定的程度上级别不一样的居住区的上限有所提升,这是在分级规模控制上的大体走向。其适应了家庭核心化的发展态势,一定程度上使每一户的平均人口数量降低了;改变把行政管理类设置为独立的类别,丰富社区服务的种类,使其适合如今公共建筑的需要,这是在行政管理上需要完善的问题;扩大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按照居住区的类型与地域差异,再运用完美的规划设计来制定居住区的实际规模。
3、现行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的具体分析
3.1商业服务类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金融邮电、医疗卫生、商业服务为商业服务三大经典配套公建类型。任意一类中的种类都有很多,相对于传统规范来说,它不仅看重公共建筑的商业性,而且注重公益性,所以它显得更为全面。在现实生活中,公建规划设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已经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在商业服务设施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对现代化公建设计时应以市场为导向。任何企业的最大动力支持都离不开盈利,商业服务类公共建筑也不例外,因此,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对于建筑形式的内容,无需太过复杂,主要考虑其综合规模和分布,在保证公共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为居民,也为公建的利益取得互利共赢。
3.2教育类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环境和标准,现代化建筑中,有大批中小区级千人控制指标,根据建筑设计的不断完善,依照不同的环境和设计标准,现今已减少了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千人指标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地区的环境因素,还要对当地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条例进行结合,然后对建筑设计进行协调改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规范设计整体表现为弹性原则,为了保证公建赢利性最大化,如果周边教育类设施相同的可以去除;但如果周边设施不够,可适当补齐。要保证公建质量和提高对居民的服务质量,增加相应设备或项目。
3.3管理与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等是管理和邻里类公建规划设计规范这类公共建设包含的内容,一方面,增加小区的健身设施,才能更好地反馈真实的社会发展现象以及提高了居民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扩建社区服务中心,让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可以更好地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可识别性是公共场所的基本属性,其拥有指定的公共场地。一方面,公共建筑和周围环境的绿化需跟其他小区的区别开,这可以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居住区的风格与公共建筑的风格要一致,公共建筑的尺度要控制得当,可以创造出更好的居住环境。
3.4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的便利性规范
公建规划设计要达到服务舒畅、出行顺畅的要求,所以这方面的规划设计更多的体现在便利性要求。根据对小区情况的大概分析来布置出行线路。而在现实生活中,设计线路时应使路线无回头路,尽量保持路线的流畅性,因为现今大多数居民的生活路线都包括家、学校、农贸市场和公交站点。举一个设计得比较优异合理的例子:在居住区出入口布置商业类型的公建,既可以为商店增加利益,也可以使居民的出入变得更为便利。当然,除了出行便利外,也需尽量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其中对距离的长短并无太多要求,比如在环境较好的位置或小区中心布置儿童游乐场所、活动中心、广场绿地等。
3.5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第一,要求服务设施配置和小区的规划结构配置一致,也就结构的一致性,保证居民生活空间有一定的层次感;其次,绿地、住宅、道路等居住环境的组成因素和公共建筑在建设以及布局等方面能够相互协调,这两点就是整体性规范包括的内容。
综上所述,将居民居住区的公共建设规划设计规范进行全面的探究,从中能够看到国家规范的逐渐进步,符合了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有关的规划设计人员也应该对居住区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情况展开探究,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