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经济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20 14:41: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畜牧经济与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畜牧经济与管理

篇1

1提高认识,把握发展畜牧经济的内涵

1.1畜牧业作为“中轴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结构调整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在“多种什么、少种什么、多养什么、少养什么”上所进行的一般意义调整,而是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的全方位调整。畜牧业既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又是一个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十分紧密的“中轴产业”和“龙头产业”,对种植业、加工业和其它产业有着承上启下的、强大的、特殊的拉动作用。

1.2畜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在澜沧县138万亩有限的耕地上,种植蔬菜每年只有两茬,大田和经济作物只有一茬,产量是有限的,决定了农民增收也是有限的,而发展畜牧产业可以变有限的土地为无限的产出,如种草养畜,利用农闲田地种植牧草,1亩的皇竹草刈割地可饲养1.2头黄牛,饲养育肥出栏1头杂交牛,纯收入可达1000元,相当于10亩土地的收入。从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构成看,畜牧收入始终保持30%的贡献份额,而且呈现增长趋势。

1.3畜牧业已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接续产业。在发展接续产业的定位选择中,大庆市将“农转牧”战略列为全市重大战略进行推进,从而确定了畜牧业在大庆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和支柱地位。在“农转牧”战略引领下,这个市集聚生产要素,全力向畜牧业倾斜,先后引进了内蒙古伊利集团、草原兴发集团等十余家国内知名企业,构建起特色的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2创新思路,发展特色畜牧经济

2.1以绿色为根本抓畜牧。“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畜牧产品出口的瓶颈。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必须先实现绿色生产。作为政府要强化绿色理念,以绿色为根本,积极推进绿色生产进程。要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尽快选择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畜产品加工项目,抓紧调研论证、包装,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同时,在资金、土地、产品宣传及服务环境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尽可能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基地提升畜产品内在素质,大力开展绿色饲养、绿色生产。

2.2以基地化为方向抓畜牧。基地养殖是畜牧产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绿色畜产品生产,提高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防疫,大大增强了畜牧业产业素质,提高了畜牧产业的竞争力。这些基地化发展成功例子为我们进行基地化建设提供了最好佐证。为此,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各行各业参与商品基地建设,鼓励具有资本实力的各类工商企业、财团和合作经济组织,兴建大规模、高水平、现代化的养殖企业和生产园区。

2.3顺应产业化规律抓畜牧。产业化规律的实质是产业各链条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基地的“龙头”企业是无米之炊,没有龙头企业的基地是舞不起来的“龙身”,这种意识对龙头企业和基地养殖户都至关重要。

2.4立足服务体系建设抓畜牧。一是检验检测服务。尽快在全县建成比较完备的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切实加强对饲养、加工、运销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从全面采用科学的标准做起,严格控制饲养加工环境,采用科学的饲养规程和加工工艺,建立严格的企业内控标准和质检体系。二是人才服务。要制定和落实人才优惠政策,要与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利用它们的优势,培养一批畜牧人才。三是科技服务。要抓住科技进步畜牧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大力引进、推广优良畜牧品种和科学饲养技术,提高加工、储运等环节的科技含量。要通過科技服务实现畜禽良种化、饲养管理科学化、加工储运现代化,建立高标准的科学技术服务体系。

3狠抓落实,促进畜牧经济健康发展

3.1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科学不容虚假,规律不可违背。我们搞畜牧业一定要有一种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2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念。既要有一种推动畜牧业快发展、大发展的紧迫感,更要有一种科学的发展观、绩效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既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更要从长计议,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既要注重发展的速度,更要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忌追求高不可及的目标,搞不切实际的规划,做违反规律的事情。

3.3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是生产的主体,自负盈亏的风险承担者。各级政府在组织指导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喧宾夺主”,违背群众意愿,搞行政命令,搞一刀切。要把生产经营的决策权真正交给农民和职工群众,集中精力把政府该做的引导和服务等工作做好,切实有效地把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犹疑和顾虑消除掉,把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

3.4要为畜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实现畜牧业的快发展、大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保障。要营造强大的舆论支持氛围。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畜牧业大发展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调动各种宣传媒体,根据全市畜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及时跟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畜牧业发展的各项规划、目标、政策及典型经验,激发全市人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同心、共谋畜牧业大发展的浓厚氛围。

篇2

一、农民户转为居民户的,其自住房屋的拆迁补偿、拆迁安置及补助标准,均按《北京市实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及市政府京政发〔1991〕56号文关于《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助费标准》的批复的规定执行。

二、不转为居民的农民户,其自住房屋的拆迁可由拆迁人或乡、镇政府统一迁建,也可由被拆迁人自行迁建,还可由拆迁人按《细则》有关规定用公房安置。

实行统一迁建的,迁建的房屋建筑面积和建筑标准超过被拆迁人原房屋建筑面积和标准的部分,由被拆迁人负担。

迁建房屋建筑面积不足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部分,由拆迁人按原房屋重置价格结合成新,对被拆迁房屋所有人进行补偿。

被拆迁人自行迁建的,其原房屋由拆迁人按重置价格进行结算、补偿。

由拆迁人按《细则》规定,用公房安置被拆迁人的,被拆迁人应按房屋管理部门的规定,按期交纳房屋租金及有关费用。

三、拆迁农民出租房屋补偿时,应按照拆迁房屋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进行作价,由拆迁人给予补偿。

承租农民房屋的居民户,在本市有城镇居民的常住户口,且拆迁范围以外无正式住房的,由拆迁人按《细则》的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安置。

四、拆迁农民庭院前后种植的树木和各种经济作物,由拆迁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五、拆迁农民个体工商户用房及因拆迁引起停产、停业的,其经济损失的补偿,参照市政府京政发〔1991〕56号文件第七条的规定办理。

篇3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结构中,农业经济发展是值得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市场经济多元化,经济结构也会多样化,农业领域中的畜牧养殖业更为复杂,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经营环节,都会因此而存在风险。为了降低畜牧养殖的风险,使专业户获得更高的利益,就要对畜牧养殖中风险种类充分认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畜牧养殖业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1畜牧养殖中的风险种类

在农业领域中,畜牧养殖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源于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养殖户在经济上受到一定的损失。由于影响因素不同,使得畜牧养殖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和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1.1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

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这种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且对畜牧养殖业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关乎到养殖专业户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如果气候环境不适合禽畜生长,就会导致禽畜的健康状况不佳,必然会致使禽畜大量死亡[1]。所以,气候环境是畜牧养殖的重要风险因素。不同的季节,自然环境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主要是气候环境影响的结果。养殖专业户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气候环境特点,从养殖经验出发制定出应对措置,以避免气候环境对畜牧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经济利益不会受损。

1.2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

畜牧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就需要畜牧养殖专业户能够直面市场环境,对于市场多元化的运行状态充分掌握。由于畜牧养殖市场是变化无常的,就必然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风险。中国的畜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畜牧业要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在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还要对市场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1.3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中国的畜牧养殖业正科学化发展。部分畜牧养殖专业户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依赖性,放弃了养殖的自主性,就必然会面临技术风险,也会因此造成经济损失。1.3.1畜禽抗病疫苗使用中所存在的风险畜牧养殖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产品在生产、市场和消费等环节中频繁流通,对于禽畜的各种疾病往往就会采用疫苗的方法加以预防。但是,这并不能降低禽畜疾病的发病率,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3.2畜禽品种选择中所存在的风险

选择畜禽品种的时候,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经济损失。如果所引进的畜禽品种优良,畜禽就会健康成长,生产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3畜禽饲料所存在的安全性风险

畜牧养殖业中,饲养管理是保证畜禽产量的关键,饲料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中国的饲料管理更加严格,保证了饲料的质量。但是,在饲料市场中依然会存在假冒产品以及质量不过关的产品[2]。这些饲料如果用于喂养畜禽,就必然会对畜禽造成不良影响。可见,饲料质量是否安全可靠是保证畜牧养殖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养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发展。多数的养殖专业户实施了产业化经营,但是在养殖管理上依然持有传统的关键,导致畜牧养殖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科技成分很高的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发挥,使得畜牧养殖业面临诸多的风险。

2畜牧养殖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

2.1畜牧养殖专业户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畜牧养殖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的。畜牧养殖专业户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要采取规避各种风险的措施,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出风险预防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风险和利用往往是并存的。养殖专业户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风险对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3]。所以,将风险管理意识树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畜牧养殖专业户只有对风险予以正确认识,才能够从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出发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出来。

2.2畜牧养殖专业户要有能力对风险准确评估

畜牧养殖风险管理中,做好风险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养殖专业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风险管理中,要对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对畜牧业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客观地认识潜在的风险。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要求思路清晰,头脑清醒,对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4]。对畜牧市场的信息要多方了解,才能够提高风险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2.3政府要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

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的同时,还要针对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使得相关政策更为完善。在畜牧养殖中,个体农户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不仅维护了畜牧养殖专业户的利用,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畜牧养殖业更好地发展。此外,政府还要针对畜牧养殖业的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畜牧养殖专业户及时地了解政策,以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畜牧养殖业实施产业化经营,使得养殖规模扩大,同时也需要面临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力,最大程度地保证养殖专业户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作者:沈牡鸿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宋瑞梅.临潭县扁都乡草地管理对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4,5(15):42—43.

篇4

畜牧业的发展对现在社会的发展来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具体表现会使得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改善。而且畜牧业与我国农业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关联,也就是说畜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做好畜牧业的管理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畜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而导致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对畜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1 畜牧养殖中风险的类型

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畜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畜牧业能够使得我国的现有经济水平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但是在现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风险因素限制了畜牧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这就需要对畜牧养殖中出现的风险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使得能够对这些风险进行一个有效的治理。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畜牧风险的存在会使得畜牧行业的经济状况受到一定的损失,而且不同的风险对畜牧行业造成的损失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就需要对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一个分类,并根据不同的风险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

1.1 市场风险

畜牧行业存在的根本意义和其他行业存在的意义相似,都是为了获取相应的收益,使得自身的经济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就需要涉及相应的市场,而且近几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处在一个发展迅速的时期,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现在的畜牧也发展也逐渐开始了大规模的经营,这种大规模的经营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需要涉及相应的市场经济,因此,社会市场的变化就会导致畜牧行业市场风险的出现。

1.2 技术风险

总的来说进行畜牧养殖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过程,而是需要相关的技术进行配合的一项过程。在很多时候,养殖人员对在养殖过沉重出现的技术手段都表现出非常依赖,这种依赖就使得风险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很多时候为了防治相应畜牧疾病的发生都会对畜牧进行疫苗的处理,从而完成相应预防的工作,但是这种疫苗的处理对畜牧行业来说并不能完全保证畜牧能够对疾病起到全面的预防,在很多时候还会给养殖人员的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失。

对畜牧的品种方面也需要进行合理的选取,这是因为选取品质优良的畜牧会对养殖专业的经济状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选择优良的畜牧进行养殖也是畜牧养殖工程得到良好发展的基础。

对畜牧养殖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畜牧所食用的饲料进行一个良好的管理,而且近几年来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饲料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种提升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畜牧的养殖得到更好的发展。尽管如此,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劣质的饲料,这些劣质的饲料的存在使得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的频率变的更高。

2 畜牧养殖中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2.1 树立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

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作为畜牧养殖专业户,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风险应急准备。可以说风险和经济效益是相互影响的,养殖专业户不能为了个人的效益而忽略风险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而没有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也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因而,就需要对畜牧养殖风险有着正确的认识,并且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清晰地了解现阶段畜牧养殖业发展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来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措施。

2.2 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做好预防风险工作

畜牧养殖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的管理和风险的预防,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而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风险的类型和影响程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养殖专业户对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思路,要及时发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变化,从多种渠道来了解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为做好风险预防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畜牧养殖的经验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了共同的经济效益,养殖专业户之间可以建立有效的沟通,共同来应对各种风险,从而尽可能的减少风险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损失。

2.3 政府需要发挥其职能,制定相应的政策

近几年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也相应的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而政府需要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当前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个体农户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因而相关政策对他们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十分显著。政府所出台的政策的合理性对养殖户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发挥政策对畜牧养殖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需要对畜牧养殖业市场的情况进行合理性研究,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的政策。应该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养殖户能够及时了解政策的变化,从而尽早调整自己的风险应急措施。

结束语

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相应的畜牧行业也得到了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对畜牧行业的发展在养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使得畜牧行业的发展受到相应的阻碍,因此合理的解决这些风险的出现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我国的畜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瑞梅.临潭县扁都乡草地管理对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4(15).

[2]蒙善朝.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

篇5

畜牧业的经济管理一般被认为是对畜牧业进行生产、交换以及分配和消费的相关组织和环节,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监督以及组织工作。畜牧业的经济管理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畜健康都存在较大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是对现代化畜牧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畜牧生产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1畜牧经济面临的困境分析

(1)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进入到21世纪之后,各个行业也进入了竞争激烈的时期。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主要是资源的使用和分配需要打破需求的界限。我国在传统的农业宏观保护方面与国际市场还存在多种冲突,因此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若是不能很好地改进,势必会影响到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2)畜产品的出口能力。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我国在畜产品的生产方面刚刚够维持国内的需要水平,可是需要关注的是,在市场需求产品方面,出口的潜力也是相对有限的。按照相关的资料显示,伴随着全球化市场发展和肉制品价格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猪肉净出口量还依然保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基础之上,也就是我国的猪肉出口相对来讲还是滞后的。在此过程中,我国具有畜产品的优势地位和水产品的资源优势也受到了饲料资源以及价格方面的制约。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需要不断地满足国家在市场方面的多种需要,由此可以说出口的商品在潜力上是有限的。(3)饲料用量和价格的提升。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畜牧产品以及多种资源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饲料用量在总体的粮食消费量当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由此可以了解到我国在对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都会面临粮食紧缺的问题,饲料也在国内的供给量非常少。饲料价格会对整个畜牧业发展的空间和发展速度上产生影响,小麦、大豆、玉米的价格上涨,势必会增强养殖成本,进而对整个畜牧行业产生制约性作用。

2畜牧业经济管理的路径分析

(1)改进农业资源的配置结构,扩大出口。使用进口替代的方式,并且向出口促进的方向转移,就需要对相关的行业发展进行多方面扶持,不断地对猪肉以及相关资源防疫监控力度进行增加,使农产品在出口方面进行港口建设、储运及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促进农产品市场相关体系的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体制方面的改革。出口方面强调的是无公害产品,无公害畜产品要依托于经济方面的管理。要想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强化宣传力度,让多数人明确畜牧养殖在新时期的新理念,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畜牧产品的检测体系,不断对信息体系进行完善。以建立科学示范场地为主要措施,建立起更加广泛的推广体系,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提升市场的竞争能力。发挥畜产品的优势,努力将畜牧产品在布局上以及行业规范上的优势显现出来[1]。(2)提升思想水平,转变畜牧经济管理观念。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人们都是生活在相对困难的状态之中,在思想上以及认识水平上存在较大的阻碍性和局限性,比较看重经济方面的利益,轻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性和发展性,特别是没有强化对公众的引导和支持,因此要转变思想,尤其是面对广大的领导干部以及群众,需要在意识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畜牧经济管理的挑战,让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转变为集约型的管理,以此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走上一条健康的快速的发展道路[2]。(3)降低成本,规模化经营。对于畜牧业来讲,并不是需要越来越大的规模,而是需要立足于现实,进行更加适度的生产和经营。具体来讲就是不断地减少成本的付出,以此实现对资金和技术以及相关要素的合理性分配利用。我国的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速度加快,也出现了很多畜牧的新产品,但是非常杂乱,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对市场上当前存在的品牌进行整合,重新塑造出新的品牌,不断发挥出品牌的积极作用[3]。

篇6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089-01

在农村畜牧养殖行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实际规模在减小,所以,抵御市场风险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薄弱,无法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因而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畜牧养殖行业在加工业、服务业与种植业当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畜牧行业养殖管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工作问题解构

第一,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牧区畜牧养殖中,受传统散养与草蓄平衡的影响,会形成特定数量与规模。然而,因为养殖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不具备专业化的饲养机械设备,且尚未掌握饲养知识与相关技术,所以,始终以个人经验饲养。

第二,畜牧养殖品种不多。基层畜牧养殖的品种具有明显的单一性特征,且新型养殖品种十分匮乏,在品种更新方面的速度相对缓慢[1]。与此同时,很多养殖户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很容易出现盲目引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畜牧养殖的规范性。

第三,畜牧养殖基础薄弱。在基层畜牧养殖中,养殖管理工作水平不高,且对新技术与饲养知识的应用也不多。只是在苏木镇兽医站中安排了技术工作人员,而能够提供技术支持的基层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为此,对牧区畜牧养殖生产力与疾病的防治造成了严重冲击,使其基础相对薄弱。

第四,市场化水平不高。虽然牧区养殖行业已经形成规模,然而,尚未具备配套的产销规范要求,导致其市场化的销售水平不高,无法与市场变化相适应,同样会影响基层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

第五,养殖条件不理想。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与经营的模式相对简单与粗放,而且并不具备统一的规划,最明显的就是养殖条件较差,进而对基层畜牧养殖行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通常,养殖环境对于畜禽养殖的科学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商品畜禽养殖的结构相对简单,且未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另外,养殖管理人员的工作思想保守且落后,很y与时展相适应,管理方法相对落后,影响畜禽商品率[2]。

二、解决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

在锡林郭勒盟东乌旗地区,要想确保畜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需要积极行使自身职能,使得主导作用得以全面发挥。政府要针对当地畜牧养殖布局予以合理地控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理想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应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尽可能发挥本地自然优势。基于此,要科学设计,对养殖小区进行重点发展,构建畜牧行业的生产产业带[3]。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应全面改善基础设施的条件,特别是交通与水利,在为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形成集销售、加工与生产于一体的链条,确保资源承载力。对养殖用地进行合理地安排,并且跟踪并监控养殖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和生产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2.提高产品深加工经营水平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将市场作为导向实现生产的多元化,深入挖掘畜牧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产品深加工经营水平,对全新经济增长点进行探索。而政府也可以给予畜牧养殖大户相应的帮助与支持,进一步推动畜禽产品深加工的进步,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得产品销售的渠道与范围得以拓宽,实现养殖行业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使生产和加工更加合理。

3.建立并健全服务机制

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特别是在苏木镇级畜牧兽医站建设中,需要有机结合技术和生产,为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在生产中融入全新的观念与技术,以保证基层服务能力的优化。与此同时,应全面增强基层服务质量,给予基层技术工作人员关心与帮助,充分发挥苏木镇兽医站的自身优势[4]。除此之外,要构建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开展畜禽常见病与多发病预防及控制的工作,进一步推动畜牧养殖行业发展。

4.全面创新科学技术以加大培训力度

在建设新牧区的过程中,需要将熏沐养殖行业的发展作为重点,增强养殖工作人员素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强化牧民素质,使其养殖观念得以转变。为此,应定期组织养殖人员参与技术培训,进而提高畜牧疾病防控与畜牧养殖方面的能力,使得养殖工作更加科学。另外,要深入研究并对品种进行改良,找出更有效的养殖方法,实现技术的全面创新,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养殖知识内容[5]。基于此,在养殖行业发展中,需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有效结合土地畜种改良和培训工作,对畜禽疫病进行有效地防治,实现饲养的模式化,最终增加畜牧养殖科技含量。

5.合理制定畜牧养殖管理体制

在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合理地制定出养殖场管理机制。第一,疫病防治的制度。养殖场卫生管理与养殖存在紧密联系,对疫病爆发予以实时监控,定期接种免疫疫苗,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等管理方式都能够减少畜禽死亡的几率。第二,养殖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养殖场一定要聘用具备技术经验的人员,对其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养殖场养殖模式进行改革,同时还能够增加实际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其发展前景理想。所以,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充分考虑本地条件,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畜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与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金学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2):28-29.

[2]柏中峰,黄志权,王成磊等.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J].大科技,2016(6):185-185,186.

篇7

2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分析

2.1技术风险

畜牧养殖业的技术风险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畜禽品种的选择、养殖过程的疫病防治以及饲料的科学配置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例如,在畜牧业商品流通过程中,禽类流行性疫病的传播有了相应途径,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疫病控制,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2.2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降低或其他结果的出现。由于禽类和畜类在人工圈养的过程中,对于自然因素的抵抗力在不断下降,导致自然环境的大程度变化对其生存的影响十分密切。

2.3市场风险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开展惠民工程。交通运输和销售市场都得到巨大的进步,网络营销更是提供了巨大的交易平台。努力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加深市场各畜牧养殖专业户之间的竞争,从而导致市场作为风险影响畜牧养殖业专业户的经营和发展。

3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管理策略

3.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畜牧养殖专业户应当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行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学习。正确的利用理论知识的指导,构建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应对的具体风险类别,并根据自身情况的实际能力做出合理的决策。

3.2加强风险分析

对风险进行科学和全面的分析评估,由于风险具有隐匿性、突发性和持续性等特质,所以畜牧养殖专业户需要做好事前的风险规避、事中的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应急处理,有效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全面保障畜牧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分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信息,了解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多方求证通盘考虑,为做好风险规避提供有利的支持,进而极力减少风险给畜牧养殖专业户带来的利润损失。

3.3政府积极引导

随着中国经济的总体规模不断增大,政府的调控措施和经济形势对畜牧养殖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在畜牧养殖业的风险管理中,政府应当利用对于利率、补贴、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调控给予畜牧养殖业养殖专业户一定扶持,这样有利国家对于减小贫富差距计划的实现。

篇8

1.2部分地区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不顺由于部分地区农村对畜牧兽医不够重视,导致农村畜牧站疏于统一管理,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农村党委和乡镇政府管理畜牧站工作,畜牧站没有独立的管理体制,缺乏管理的针对性。而且农村畜牧站的经费不能保障按时、完整的下放,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1.3农村畜牧兽医站竞争和服务意识不强由于农村畜牧兽医站适应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能力弱,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其开拓市场的能力弱,导致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低下,严重阻碍着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顺利建设。

2建立适应农村畜牧兽医体系发展的对策

2.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需要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高的人力资源作为建设队伍。因此,建立适应农村畜牧兽医体系发展的关键在于重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2.1.1举办业务培训要想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首先从业务培训开始,加强对他们的培训,组织其参加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学习,按照“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员以上的业务能力”的要求培养兽医人员,尽快让他们达到被要求的业务能力。

2.1.2进行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畜牧兽医人员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畜牧业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农村畜牧兽医人员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畜牧兽医推广和畜牧业发展等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便提升广大畜牧兽医人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1.3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素质还要重视动物检疫员、畜牧检验员和兽医防治员等专业人员的技能鉴定培训,培训考核通过的颁发证书,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培训结果不合格的专业人员加强培训,努力整体上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储备更多的专业技能高的后备人才。

2.2综合办站,增强实力农村畜牧兽医站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有关法律,为完成国家指令性的防疫检疫任务采取合适的措施,抓好工作重点,发展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建设。其日常工作必须依照它的职责来进行,综合考虑一切职责,这样才能完成任务。另外,农村畜牧兽医必须围绕畜牧生产的各项工作,抓好技术服务质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不断壮大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经济实力,增强其综合实力。

2.3增强管理力度,强化体制创新农村畜牧兽医站对技术性和专业性的要求高,是主要负责基层畜牧兽医站推广工作的事业型单位。其管理体制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县级畜牧部门和农村畜牧部门要分工负责,同时还要团结合作,促使畜牧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另外结合当地的区域特点,在管理体制上进行相关的创新,从而增强农村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

篇9

1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畜牧业的发展也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动物及其相关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近些年来,由于城市规划需要,政府为了消除畜牧业对城市的污染,长久的保持城市的环境优美,改善城市的清洁卫生情况,将畜牧业的发展重心放到了市外郊区和农村。所以动物的疫病预防控制工作都落在了基层畜牧兽医站的身上,然而这项工作又是非常繁重和艰难的。

2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心得体会

2.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有的人员受到传统教育和思想意识的影响,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管理缺少了解,导致动物卫生工作发展受到阻碍。为了提升人民群众对动物卫生的了解程度,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因此这就需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认真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使民众意识到动物防疫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和普通人民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了解程度,积极营造知法懂法,知晓运用法律的良好氛围。

2.2完善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事。这样做可以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依法办事,照章办事,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法律化、规范化、程序化。大力支持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机制体制创新,全面推进建设兽医体制改革,改变工作方式,完善动物卫生监管机制,确保动物及其食品卫生的安全。

2.3提升经济上的支持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一项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和管理进行的工作,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极强的特点。然而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重心转向农村和郊区,其监管群体就会发生改变,由经济收入较高、文化素质较高的城市居民转变为经济收入较低,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人员,那么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问题,例如检疫收费等。由于费用问题而造成养殖者和卫生监督机构矛盾,既不利于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畜牧业的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建议取消或降低检疫防疫收费,以用来减轻养殖者的经济负担,缓解养殖者和卫生监督机构的矛盾,保证正常的监督管理。不仅如此,还要加大对卫生监督机构的经济支持,加大技术设备投入,提高检疫的手段方法,从而促进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科学规范发展。

2.4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严格管理兽医任职资格,对未入职者,能够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要求有官方兽医任职资格。对于监督机构的现有人员,加强职业培训和考核,对专业素养、相关法律知识、专业知识等应加强考核,提高其道德素养和操作处理,鼓励竞争,择优而取,选拔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专业人员。建立健全监督员岗位责任制度,加大内部员工违纪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逐步形成业务精湛、作风明朗的专业监督队伍。

3动物监督机制重心转移的意义

3.1提高工作效率

08年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由市级畜牧兽医局来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内是市级畜牧兽医局派驻的专业队伍,代表市级畜牧兽医局行使动物监督管理的权力,这就从根本上加强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管理监督能力,进一步推进了基层动物卫生管理机构的顺利开展,提高了乡镇畜牧兽医局的工作效率。

3.2保障动物及其食品的安全

近些年来,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重心转移,所以相应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中心也应该转移,不然大量的动物卫生检查监督工作落在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肩上,工作量巨大,不能保障全市动物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所以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重心转移就能有效地保证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问题。建立市级加强监督,乡镇畜牧兽医局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这样既规范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又能够保证畜牧生产的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的安全管理。

总结

总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性产品的需求增多,乡镇畜牧业的发展也大幅提高,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重心也投放在了基层上,同时,动物性产品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年来,禽流感等疾病直接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此时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规范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养殖户出栏畜禽及其相关产品符合卫生质量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为我国畜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欧阳新梅.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北畜牧兽医》.2015

[2]李关友.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

篇10

胶州市林下养殖模式有林下养禽模式、林下养猪模式、林下综合养殖模式等三种类型。1.1.1林下养禽模式林下养禽模式即利用林间丰富的昆虫资源放牧家禽,实现天然健康养殖。可减少饲料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家禽产生的粪便可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的生长,实现循环养殖。如位于铺集镇南朱戈村的张淑仙养鸡场,林下养鸡3000羽,经营林地面积1000亩,通过出售散养鸡和鸡蛋,年均林下经济效益20万元。1.1.2林下养猪模式林下养猪模式并不是直接将猪在林下放养,而是定期将猪从圈舍赶出,赶到林下“散步”。放养的目的在于通过增加猪群的活动量,改善生猪的肉质,以此来提高猪肉价格,从而增加农户总收益。如位于九龙办事处斜庄的青岛锦绣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林下养猪80头,经营林地面积6亩,年均林下经济总效益15万元。1.1.3林下综合养殖模式林下综合养殖模式即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前提,将林下空间有效分割、充分利用,开展综合养殖,实现经济收益多元化。如位于铺集镇彭家庄村的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林下养殖品种有猪、鸡、羊、鹿,养殖数量分别为500头、12000羽、600只、10只,经营林地面积150亩,年均林下经济总效益高达50万元。

1.2林下畜牧经济产业链延伸情况

目前,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多数还是传统养殖,而诸如胶河源、青岛锦绣等少数养殖企业通过创品牌,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如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在开展林下养殖的同时,还积极申报了农业部的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通过打造“胶河源”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极大的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目前,该企业在青岛及周边区市开设了多家专卖店,仅专卖店的年收益就达到了近200万元。1.3林下畜牧经济效益状况分析由统计数据看出,胶州市具有代表性的三家开展林下养殖的养殖企业年均林下经济效益并不均衡,年均亩效益在200~25000元之间。林下养禽模式效益较小,年均仅200元/亩,主要是由于饲养家禽数量较少,而林地面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不高,且管理难度较大;而林下养猪、林下综合养殖模式,林地面积较小,便于管理,林下空间利用率较高,其中,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通过开展多元化养殖,产销结合,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使林下综合养殖模式的效益达到年均16667元/亩;林下养猪模式在养猪的同时,兼顾林木的销售,收益更是达到了年均25000元/亩。虽然总体上胶州市林下养殖的规模较小,效益也不均衡,品牌不多,但是林下养殖为开展生态环保健康循环养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施林牧结合,既可以提高土地的亩产效益,又能节约畜禽养殖用地,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发展林下养殖,可使畜禽养殖搬出庭院、搬离村庄,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改善新农村环境,长远来看,会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胶州市发展林下畜牧经济采取的一些做法

胶州市近几年高度重视林下畜牧经济的培育,自2012以来,该市选取胶河源、青岛里岔黑猪、新雅农业等20多家畜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下畜牧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争取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促其提档升级。其中,青岛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的林下养殖,开发出了旅游观光项目,“林下养殖+旅游观光”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日前,该公司还被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和山东省旅游局评为“山东省第一批畜牧旅游示范区”。通过典型示范,极大提升了人们投身林下畜牧经济的热情。此外,胶州市结合“百场千户科技行,兴牧富业惠民生”、“三联三包”、“畜牧科技促进年”等科普活动,加强技术服务,加大林下畜牧经济的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目前,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发展迅速,真正实现了林牧双赢,为农户增收开辟了新路。

3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农户思想认识程度普遍不高

农户对林下畜牧经济认识程度不高,不够重视,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的回收期长。

3.2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因素制约林下畜牧经济的发展

发展林下养殖,前期投入需要大量资金。养殖户资金短缺、银行贷款难度大等问题让资金成了林下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由于胶州市土地资源紧缺,林地面积较少也大大制约了林下养殖的发展。此外,从事养殖业的劳动力趋于老龄化,也限制了林下养殖业的发展。

3.3林下畜牧经济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

目前畜牧人才短缺,专业的林下养殖管理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林下养殖进行日常管理和疫病防控。林下畜禽养殖品种、密度、布局,防寒、防暑等问题都急需解决。

3.4林下畜牧经济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开拓有待于加强

目前,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小、产出小、知名度有待提升,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开拓都有待于加强。

3.5林下畜牧经济的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林下畜牧经济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工流通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不够健全,适应林下畜牧经济发展的畜牧技术推广方式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式有待完善和创新。

4完善胶州市林下畜牧业发展机制的几点想法

林下畜牧经济能有效解决土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下一步胶州市将依靠科技支撑,采取政策倾斜等方式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最大限度的实现林地增值、农民增收。

4.1宣、学并举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扩大发展林下畜牧经济的宣传力与影响力。一方面,组织群众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让群众“走出去”解放思想、开拓眼界,增强发展林下畜牧经济的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林下投资氛围,让“引进来”的投资者能扎根林下畜牧经济。

4.2资金、技术、劳动力投入是关键

发展林下畜牧养殖,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投入是关键。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争取资金扶持,为发展林下养殖简化贷款程序,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创新管理服务,强化技术培训,做好林下养殖的防疫和技术指导,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4.3做好“三个结合”

在开展林下畜牧经济的同时要做好“三个结合”,即与龙头企业、养殖基地紧密结合,与无公害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供给和无公害蔬菜作物种植的结合,与生态环保健康畜牧业的宗旨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切实发挥好林下养殖在现在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4延伸产业链条,产、加、销相结合

把培育壮大畜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下畜牧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林下畜牧经营业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此外,还可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让林下畜牧经营业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4.5着力提升林下畜牧品牌知名度

有效地利用报刊、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和相关重要集会等进行广泛宣传,可利用展销会参展的机会,树立林下畜牧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鼓励林下畜牧经营业户申报农业部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不断提升林下畜产品的绿色指数;支持林下畜牧经营业户通过开设专卖店,不断拓展销售渠道。

4.6大力发展林下绿色生态循环养殖

由于林下养殖属于分散型经营,管理难度大,饲料转化率低,日常损失较大。而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生态养殖业,就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出路和突破口。通过采取猪-沼-林、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全力打造林下生态养殖品牌,将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林下养殖的新突破。

篇11

我国农村的养殖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养殖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较慢,而且农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农村的畜牧养殖业无论是从养殖方式上还是技术指导上都得到了高效地改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养殖研究人员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的力度,促进养殖业的高效发展。

1 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农村经济发展上看,养殖业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农村的畜牧养殖业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从畜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上看,相关的工作力度还明显不够,而且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也是影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养殖场建设的形式和结构类型都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而且养殖场的选址以及养殖方式都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另外,养殖场内部的垃圾出现了严重地堆积状态,环境卫生也无法达到养殖业的标准。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殖场的长期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仍然是工作人员工作的目标。

2 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探究

2.1 落实农村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和发展

所谓的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小区化,主要是养殖人员将畜类的养殖进行分类处理,增强农村畜牧业养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渐贯彻和落实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需要考虑到问题较多,其中包括管理方式以及管理设备的完善性。采用小区化的养殖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养殖方式,多数的养殖户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可见,这种方式的应用在实现养殖业规范性和科学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健全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

在农村畜牧业养殖工作中,实现养殖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采用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工作是基础和核心。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对各种畜类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保证养殖业的规范化和高效性。另外,在小区化建设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畜类的实际需求,遵循资源利用的相关规律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农村养殖业的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2.3 完善农村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体制

加强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工作力度是提升农村畜牧养殖规范性和安全性的核心和关键。在畜牧养殖小区管理工作中,做好小区卫生防疫和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在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相关的兽医医疗部门,对于牲畜的疾病进行诊治,同时还应该做好诊断处理工作。另外,专业的防疫人员还需要对养殖业中的各种牲畜的疾病进行监控,同时做好防疫工作。如果发现的疾病的病毒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来终端病毒的传递。另外,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将防疫管理体制进行贯彻和落实。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法发展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2.4 加大对农村畜牧养殖的资金投入力度

就当前我国农村的畜牧养殖发展进行分析,生产规模无法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资金的缺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小区建设与发展,乡镇政府还应在现有的财政政策上针对畜牧养殖予以无偿补助资金,并通过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农村畜牧养殖提供资金补助。在县镇政府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对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资金支持,还应同时准确的把握省级以上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并从农村的畜牧养殖实际状况出发,针对养殖的规范化发展和建设需求开展对应的资金申报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村财政资金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使其更为有效的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发展。

3 发展生态畜牧业做法与途径

观念上的更新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开发,从畜牧业的发展理念上要革新传统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引入商品资源型替换单一资源导向型,积极探索节草节粮与多层次利用的综合型发展模式。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程度,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优化区域发展和规模化平衡发展,提高畜牧业生态发展的现代化层次和规范化服务水平。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重视市场培育,挖掘市场潜力,构建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升产业化生产加工能力,争创品牌发展之路。普及“高效转化”技术系列优化饲料配比,提高饲养科技含量,推广二元、三元种植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强调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生态平衡,推广优良种源,提高农民的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广泛普及高效转化。推广立体养殖模式结合我地畜牧资源优势,推广上层养鸡,鸡粪经过发酵后喂猪,猪粪尿制作沼气,沼渣排入鱼塘喂鱼,鱼塘淤泥回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多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总之,生态畜牧业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借鉴世界先进思想和技术,走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战略之路,推动我国畜牧业的科学、稳定、有序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乡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村畜牧养殖也将会在科学技术支持和政府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化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管理,不仅能够使畜牧养殖的资金成本得到更为有力的控制,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畜牧养殖的生产方式,从而为农村经济水平的综合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庆红.试论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方案及措施[J].农村实用经济,2011(12):3-15.

[2]刘文艳.畜牧养殖合作社和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性探究[J].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畜牧兽医站,2012(12):50-64.

篇12

中图分类号:F31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173-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力度的增大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草原生态畜牧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到底什么是草原生态畜牧业以及它与传统与畜牧业以及工厂化畜牧业或者集约畜牧业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却一直没有正面的回答。

生态畜牧业是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畜牧业生产,建立新型的动物生产模式。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规律和要求,把生物系统、环境系统和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用,形成优化的、高效益的动物转化体系,同时实现无污染、无废物生产,通过多层次利用,多层次的增值,实现生态、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畜牧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1~2]。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新方向,在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草原生态畜牧业是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目标和新方向。草原生态畜牧业是在综合草原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各组成要素的特点的基础上,整体的保护和恢复生态,科学地利用草原,优质高效低耗地发展草原畜牧业,达到草原系统的土—草—畜—人协调统一,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集约畜牧业又叫密集型畜牧业或工厂化畜牧业,是指在一定的土地(草原)面积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心饲养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其实质是建造最适畜禽的生产环境,提高机械化水平,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遗传理论和育种技术、配合饲料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及机械自动化技术等)改善生产工艺,合理组织劳动,从而缩短饲养周期,取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力求在单位面积上获得“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经济效益[3]。集约畜牧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现代畜牧业范畴,在中国也已经有几十年历史。

由于草原上超载过牧现象严重以及草原退化等问题,造成草畜矛盾尖锐。在草原畜牧业转型以及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中,专家提出退牧还草、季节性轮牧、休牧以及舍饲、半舍饲的饲养方式,提出通过饲养方式的改变以及补饲等方法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与传统草原畜牧业的自由放牧相比,舍饲半舍饲的技术含量提高,集约化程度提高,因此造成了草原生态畜牧业是集约型畜牧业的困惑,甚至形成了草原上要发展集约型畜牧业的观点[4]。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解答这种疑惑,辨清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实质内涵。

的确,在很多方面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他们都注重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使用,注重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来提高效益。无论草原生态畜牧业还是集约型畜牧业都注重畜群结构的优化,注重通过科学的家畜管理技术及畜牧业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高效、低耗。集约化生产无疑是获得高效低耗的经济效益的最优途径,因此,在畜牧业的现代化生产中,都会朝着集约的方向迈进。中国传统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效率低,因此在朝着草原生态畜牧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在生产中某个环节,甚至整个生产过程的集约化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变游牧为定居、通过土地置换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围栏来管理家畜、冬春季节舍饲等都可以视为集约化的表现。而在国外,也有生态畜牧业集约化程度很高的例子,以美国为例,其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典型特点就是集约化水平高 [5]。

然而,即便是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也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其驱动机制不同。草原生态畜牧业是生态与经济二者共轭驱动的发展方式,而集约型畜牧业是单一的经济驱动型。由于其驱动机制不同,也就造成了其生产方式、目的不同。草原生态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产品的优质、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影响畜产品质量及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兽药等的使用。尊重自然规律,保证家畜的自然生长。因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要保留放牧,而不是完全舍饲。但是,在放牧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来管理家畜,比如进行季节性轮牧,在保证家畜生产需求的同时,让草原得到修养生息,让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重建。在冬春季节的禁牧、休牧目的也是如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中,会有短期的舍饲,或者叫半舍饲,往往选择在冬春季节缺草期,其目的除了保护草原外,还可以减少冬季家畜因游走及抵御寒冷而耗费能量。尽管如此,草原生态畜牧业的一个重要主张是提高家畜在秋季的出栏率,也就是尽量减少在冬春季节舍饲的家畜数量,只留基本母畜越冬。这样既降低了家畜越冬的投入,又不会减少秋季家畜出栏的数量,同时还保护了草场,也就是减畜不减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赢。通过草原生态畜牧业的这些主张与措施,可以发现,草原生态畜牧业,不仅注重经济收入,更注重草场的保护与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

而集约型畜牧业最重要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因此其主要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注重的是产品的量。尽管集约型畜牧业也追求优质、低耗,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高产、高收益。因此,为了高产高效,集约型畜牧业往往会割裂了动物与植物之间的自然联系,忽视了动物生长发育的自身需求,而在生产中大量使用添加剂和兽药,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另外,集约化生产追求规模效应,造成生产集中,而致使禽畜粪便污染土壤和水源,造成环境污染。总之,集约型畜牧业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方式。在这种驱动机制下,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可能成为其牺牲品。但由于其高效的特点,集约型畜牧业也可能是畜牧业发展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集约型畜牧业本身是社会经济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的、生产效率提高的一个体现,但当经济发展到另一定阶段,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注重食品安全时,单纯的集约型畜牧业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如集约型生态畜牧业,此时,“集约”只是生产手段,而不是目的。

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那么在中国的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如何把握住其中的尺度呢?

当前世界上常见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模式 [6]。四种模式各有特点和适应发展的环境。中国的生态畜牧业从传统畜牧业发展而来,由于中国农业发展以整体、传统的小农、小牧经济为主,因此,目前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以第三种模式为主。这种发展模式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但主要缺点是效率低、风险高,因此研究者们不断致力于其他发展模式的研究。草原生态畜牧业是中国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中国北方草原退化的有效途径 [2],因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的草原政策是生态优先,兼顾发展经济,也就是说生态保护建设放在了经济发展的前面。其原因不是为了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更多的是对过去草原退化的一种补偿,也就是说,草原生态畜牧业是在恢复草原生态的条件下的畜牧业经济,这本身就像一种夹缝中的生存,既要进行经济生产,又没有充足的资源可以利用,甚至为了保护草原生态,必须减小生产规模。在这种背景下,当前,中国的草原生态畜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低耗、高产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长胜,孙凤俊,王书杰,等.动物生态与生态畜牧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6):376-379.

[2] 侯向阳.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J].中国草地学报,2010,(4):1-9.

[3] 金铁城.畜牧业集约经营[J].黑龙江畜牧兽医,1984,(2):17-18.

[4] 于铁夫,卢德勋.对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1,(5):1-11.

[5] 颜景辰.美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08,(1):47-50.

[6] 颜景辰,张俊飚,罗小锋,刘歆海.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7,(9):7-10.

An Analysis on the Definition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and Intensive Livestock Husbandry

LI Ping,HOU Xiang-yan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