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20 14:41: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新时期,对于时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思想教育体系必须要不断完善,开拓创新,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功能,构建以人文本的文化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切实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

第一,进一步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在肯定人们逐利思想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奉献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从崇尚“无我”转向更多地追求个人利益。从一定程度来说正是个人这种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冲动,形成了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的思想基础,并进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而市场竞争的压力,又使这种追求和努力变得更加持久和执著。这种驱动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加的,因此比起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命令和思想动员推动的经济运行更加有效,也更能把千千万万人的潜力真正调动起来。

第二,在尊重个性自由的基础上发展集体主义。过去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是以集体为本位的,强调个人对集体的无条件服从。其结果,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和进取精神的发挥,同时助长了个人对集体的盲从和依赖,造成了个人权利和责任意识的淡薄。这种不健康的人格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为,社会的进步不仅有赖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极大进步,还有赖于全体国民从心理到行为都发生转变,建立现代人的人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机制上的支撑,而个性的自由发展又为集体主义在新的意义上的发扬光大创造了条件。肯定个性、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基础上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第三,承认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工作,但由于在长期的旧体制下对个体利益和价值的漠视,习惯于用政治的衡量取代思想、道德、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价值判断,用理想化设计的人格模式去规范每一个人的言行,结果造成对现实的、具体的人视而不见,只能面对概念上的人进行政治灌输和空泛的道德说教。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崇高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次思想基础,它能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将和谐因子传播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价值追求目标,是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体现。

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不仅是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等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是诸要素的和谐发展。如果各素质发展不均衡,就如“木桶定律”,因某一要素缺失而导致整体功能的减弱。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人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作为社会元素的人的有机结合,是构成社会和谐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内化和外化的统一,能有效调整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个人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并通过自己的修养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个体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和谐关系。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他认为,保持和谐而不结党营私,庄重而不与他人争执,善于团结别人而不搞小团体,才称得上君子。孟子所说的“亲亲、仁民”,也是提倡人人和谐的仁爱精神。荀子指出,君子是“善群”的,他说:“群当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生,群生皆得其命。”这种“善群”的君子人格扩充成为人们的处世信念,就能够使人间的事物达到和谐中庸的状态。人际和谐通过有效社会制度的规约有利于形成社会和谐的局面,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重塑人的思想观念、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优化人的文化心理、激发人的创造活力等重要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实现自立自强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是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重在培养健康的人格, 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就必须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 弘扬以促进健康人格的建立与完善、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民族的复兴与繁荣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也需要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不能只是简单地传授传统文化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要把先进的理论、思想、观念作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就不能只是简单地传授传统文化知识, 而必须通过富有时代特征的先进的精神文化, 用人类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去塑造人, 挖掘人的内在潜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 体现时代性。”如推崇仁爱原则, 以倡导社会成员的厚德载物, 促进人际和谐; 重视人生价值, 以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培育共同精神理想与文化; 追求理想人格,以强调社会成员在家庭与社会关系中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篇2

1 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职教育中的意义

1.1对中学应试阶段思想教育的弥补

虽然我国中学阶段也有开设政治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在中考、高考的强大压力下,往往沦为应试教育的生硬填鸭。学生们往往通过死记硬背,甚至能获得政治课高分,但是却对社会的法律、准则,如何为人处事,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大学阶段,大部分情况下,是学生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保护,独自开始面对一个小社会的阶段,是从学生阶段到工作阶段的过渡期,也是保护期。因此,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弥补中学应试教育的不足,教会学生们基本的为人处事和基本的社会准则。

1.2意志品质与价值观的最后塑造

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在大学中成年,这是他们意志品质与价值观成型的最终阶段。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投机主义、自我主义盛行,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被欺骗或者被引导到歪门邪路上,即使没有如此,也由于独生子女环境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不善团队合作的性格。这些,都是不利于他们步入社会之后的漫长人生的。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教会他们处事外,还要教会他们做人,并且是做一个有独立而完善人格的优秀青年。教会他们团队合作、教会他们学会沟通、教会他们学会妥协与让步、教会他们坚持与奋斗。

1.3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引导学生们在高等教育的最后阶段,独立自主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高职院校中,有很大比例的学生都出身农村家庭,或者父母受到的教育水平较低。他们的父辈往往难以给予他们合适的职业生涯建议,他们自身也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身的定位,更摸不清未来要走的道路。因此,学校应该通过校友前辈的沟通会、开放性的就业论坛等方式,引导学生们规划好未来。

2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过渡期面临的思想困境

2.1 高年级高职生实习期无人管理

当前高职院校学制与三年为主,大三学年,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前往单位实习,一些学校会统一联系校外单位,但是更多的学校却是放任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实习期缺乏学校的管理与保护,更使得学生们在孤寂与无助中独自熬过初入社会的一两年。

2.2 自身定位的迷茫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自身的定位问题上存在迷茫,尤其是自身在社会上的起步角色的定位。很多学生想要从事管理、行政或者其他更为体面与轻松的工作,但是对于职位的起薪又无法放下自己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定位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进入基层的技术与技工岗位,往往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初始岗位,但是无疑这样的岗位是艰苦的。学生们在毕业的前几年,往往思想上不断的挣扎与斗争。

2.3 缺乏自信、逃避

当前,大学生沉迷网络、不思学习已经是普遍且长期存在的问题,困扰高职、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多年。尤其是高职与本科的学生们,在大学期间,沉迷游戏,学习成绩往往处于勉强及格的状态,久而久之形成的逃避社会的心理,自身内心深处也潜藏这自卑,缺乏自信与毅力。到了面临毕业,这些学生要么随波逐流,进入社会之后往往要经历好几年的磨难,才能够成长,期间经历的困难与艰辛,旁人难以体会;要么这些学生就会返回家乡,成为啃老族,长期无所事事,最后归于平庸,白白浪费了高等教育的培养。

3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过渡期思想辅导的对策

3.1 加强实习期思想辅导与就业引导

学生离校实习,不应该让学生在脱离学校的管理与保护的情况下,直接在保障不充分的情况下进入社会。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习期间对学生的管理并且开展思想辅导。当前,有一些高职院校采用校企联合的形式,引企入厂或者校企联办,以这种形式,让学生实习期间依然处于校方的管控之下。更多的学校,选择联系多家较大型的就业单位,以实习基地挂牌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定点的实习单位,便于学校定期进行观察与管理。这些,都是较好的方法,值得各高职院校借鉴,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拓展。

3.2 以各类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的引导

高职毕业生自身定位的迷茫,是对未来的未知与恐惧导致的。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身职业道路的权利,但是每一条道路,最终通向何方,应该是学校要尽可能展示给学生的。一些学校每年都将毕业五年、十年、十五年的部分校友请回学校,向在校生们讲述他们的职业经历与故事,这种方式,往往得到了学生非常好的反响,同时也是这些校友所在单位吸收新血液的最佳方式。还有一些学校,专门成立了针对高年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室。这些较好的方法都是可以借鉴的,但是,高职院校的校方更应该根据自身的学校情况、学生情况、地区经济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就业引导。

3.3 以各类活动加强学生团队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提升

篇3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担任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与普通大学有一定的差距,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采取情感教育方式进行,减轻教学压力,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文化知识的更新和新的教学方法的推行,时代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深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重强调了学生价值观、态度、情感的教育教学。高职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学生的内心活动,把握学生的情感变化,这既推进了新课改的实施,也加强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观接受意识。

学生的生活态度、认识事物的能力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建设是当今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即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当做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每个学生的自身个性。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向学生僵硬的灌输课本内容为主,限制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的自由,不利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丰富。因此,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形势之下,高职院校和教师应当积极学习运用情感教育的本质,并将情感教育切实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的心理变化,善于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适当的释放,更好的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能力。既加强了教学效果,更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新时代的教学理念。

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思考,使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将学习内容化作自身所具备的一种本能,规范学生的自身行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建设起学生自身的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道德体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对其将来的社会发展和身心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就是本着建设学生三观的目标进行设置。情感教育的加入,对于学生思考能力和想象力的拓展,使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更加有利。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世界观是他人生道路的理论基础,指导着人生的方向,解决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建设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建立科学有效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处在高职院校里的学生都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有依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以后行走于世才能做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业,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有生力量。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即将踏出校门,走向社会的青年才俊,这是最后理论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机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高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已趋向于成熟,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理论知识水平较高,都想要到社会上小试牛刀或者惧怕走向社会,这是一个矛盾纠结的时期,必须处理好这一时间段的心理状态,调整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准备迈向社会。因此,这一阶段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让学生自行分析思考问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正是因为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幅度较大,情感波动范围较广,而情感教育也是必不可少。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情感的教育教学,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感受到不同的情感经历,就是情感教育的成功表现。

篇4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021 ― 02

一、引导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的人生观

要使人们选择良好的行为,首先必须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的人生观。引导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的人生观,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在人生奋斗中,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个人利益从属于国家和集体利益,那么,在此基础上,才会正确分辨自己行为的是否越界。尤其是在爱国主义方面,其政治方向要坚强鲜明,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根本上就没有小家的安全。在大与小与谁重谁轻方面,我们尊从一贯的政治方面,那就是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在当前新形势下,每个人都应当对这种思想观念时亥应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纵观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个人才会在个人奋斗中取得最大的成绩或事业,而对集体和国家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反之,有许多人因为放松政治方向的选择,则成为历史的罪人,成为人民的对立面。

第二,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中,要树立以社会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处于发展转型时期,在社会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的冲突面。尤其是对于个人与集体利益中,有一些人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从而不牺牲集体利益而让个人及家庭成员得利,致使在处理某一些事件过程中,首先在思想上步入了一个人生观的误区,处处以自己的利益观办事行事,特别是一些握有权利和工作岗位便利的人,往往从思想到行为脱变为个人利益至上的办事风格。以致于发展到完全与人民成为对立面的行为中去。有许多人往往在对是与非时,所站的观点错误,其得到行为结果常常与社会发展相背离。

第三,在理想和现实的问题上,面对冲突要学会用唯物辩证的思想作为自己头脑思想中斗争的武器,从而确立健康的想理想,在现实中从容对待自己的信念追求。否则,在对待个人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人性最脆弱的一面有趋利性和求眼前看到的事实,忽视了长远实现目标中的艰苦性。在面临困惑、极端困境、无所应对时往往会不择手段,抛弃了理想及信念追求,在社会某一发展时期,特别是正与邪、恶与善等处于胶着社会状态时,往往会迷失方向,错误随众,这也是可怕的一种近视病。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刻,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应引导他们学会辩证思维,从个体实际出发,树立健康进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因此,只有树立健康进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才能选择正确和积极的行为。

二、合理调节受教育者的需要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是行为的先导,因此,要塑造人们良好的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合理调节受教育者的需要。人的需要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态是无限丰畜和多种多样的,除了其有特定的结构和分类外,还有高低层次的区分,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需要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从需要对象的存在状态看,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从需要对象的表现形态看,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看,可分为合理性需要与非合理性需要。合理性需要是指促进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的社会群体需要,非合理性需要在历史进程中则表现为与合理性需要相对立的趋势。需要还有商低不等的层次,它依次递进,在满足低一层次需要后,又会产生新的高一级的需要。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它们分别为生理 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根据恩格斯关于消费资料分类的观点,可以把人的需要分成三个层次,即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正因为人的需要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而人的描要状况又极为复杂多样,因此我们要正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并注意对这些需要进行正确的调节与引导。首先要处理好个人需要与社会群体需要之间的矛盾。其次要处理好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之间的矛盾。再次要认识各种需要之间的关系。例如:低层需要与高层需要的关系,前者是人的生理本能带来的,后者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要注意培养自己符合社会发展的高层需要。再如主导需要与其他需要的关系,人的需要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这些需要之中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这就是主导需要。我们要正确地选择主导需要,并让主导需要与社会需要相协调。

三、激励受教育者健康的动机

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具体想法,是直接推动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是由需要转化来的。需要转化为动机有两个条件,一是需要心理要发展到一定强度,二是要有外部诱因条件的刺激,二者缺一不可。

动机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类.根据需要的不同,动机可分为自然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诱因的不同,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加动机。根据动机的效能,可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根据动机行为追求的目标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与评价,还可分为积极动机与消极动机。

人们在两个或多个动机强度相当又不能同时满足时,会发生动机冲突。我们可以把人们的动机冲突从形式上分为四种情况:相同强度的两种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二者只能选择其一时,称为“双趋冲突”,这是第一种情况。面临两个同时希望避开的目标,但迫于形势必须接受其一时,称为“双趋冲突”,这是第二种情况。对同一目标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这是第三种情况。第四种情况是“双重趋避冲突”,即同时具有两个或几个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同时形成趋避冲突。我们还可以把动机冲突从内容上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一般来说,非原则性动机冲突,在动机取舍选择时主要受个性倾向的影响,而原则性动机冲突的选择则主要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动机使人的行动世界中最重要的行为根源,常常在最初行为中起着发动催生作用。而在实施过程中,动机在行为中表现在催化的指向和调节作用。动机一旦引发到具体的行动时,人的动机在此过程不断促使人们朝着现时目标进行各阶段的实施。最后在完成行动过程中,动机常常会加强的人的行为目的的坚定性。强化此次行为的结果。动机因良好的结果而加强,并使行为重复出现,叫做正强化;动机若因行为不良的后果使行为减弱或消失,则称负强化。

要激励受教育者健康的动机,必须从个体内部需求和外部因素等两个方面入手。从个体需求方面来说,应加强学习与实践,以激励健康动机内部源泉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学习与实践,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形成健康动机产生的内部源泉。从外部诱因方面来说,应加强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环境,从外部激励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动机。其中教育引导又更为重要。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影响人们思想的活动,它具有选择性和可控性。教育对人们动机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应根据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受教育者的特点,选择积极的内容和适当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运用外部的力量不断强化和优化他们形成高尚、正确动机的主观条件。

四、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的培养要从自主、自立、自强方面着手。

首先,对于教育者来说同样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立志实现这个目标,最大的困难就是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去完成。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或诱惑等一些对实现目标干扰的因素。要不断为自信心充足力量,克服人性的弱点惰性。还有家庭成员及社会各方面不利于实现目标的负面影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育行的品质。它主要表现为替于促使自己去执行已采取的决定,并克服不利因素,善于克服盲目冲动行为和克制自己的困惑、恐惧、慌张、厌倦和徽惰等消极情绪。自制力的强弱取决于对自己行动目的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对自己行动的社会效果认识越清楚,自制力就越强。

良好的愈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培养和锻炼不断成长起来的。因此,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自身的努力都非常重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首先要使教育对象明确,树立素高的理想是培养良好愈志品质的决定条件。由于人的行动目的是受动机的刺激而产生的,而动机的产生又受个人思想的直接影响,所以只有形成祟高的理想,才能有远大的目的,有了远大的目的,才能培养出为达到这一目的所需要的意志。可见,人们的顽强意志的动力来自于崇高而伟大的理想和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念。

其次,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能健炼人的惫志,同样,小事也能培养人的意志。一个人对待“小事”如能始终如一,从不马虎,那他的意志必然会得到很好锻炼。可见,日常生活、平凡小事正是人们培养意志品质的基本途径。

第三,要在克服实际困难中表现、锻炼和培养意志。任何劳动、学习、文体活动、社会活动都需要一个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表现出坚毅、顽强、果断的精神和勇气,特别是那些不感兴趣或困难的活动,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因此,要鼓励受教育者在劳动中知难而进,在学习中敢于攀登,在科研中不畏艰险,在社会活动中不怕障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锻炼和培养意志。

第四,要创设特殊的情景来磨炼受教育者的意志,养成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习惯。锻炼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参加冬泳、高强度体育锻炼等活动,可以用榜样、名言、格言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督促自己,同先进的、优秀的人进行比较;严格执行计划;通过写日记,检查自己的言行。同时,又要普于掌握自己的愿望,对于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大话或硬性坚持。意志的实质在于决定的完成,只有忠实地执行已采取的决定,才能培养人的意志。

第五,善于自觉主动地控制自己。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坚强的意志――这不仅是想什么就获得什么的那种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的时候放弃什么的那种本事”。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对于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特别重要。具备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才可能始终选择正确和积极的行为。

总之,论思想政治教育中良好行为塑造的主要途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长期任务。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提升自身思想品质,善于学习,不断提升和创新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在思想上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在不断进步中,才可以获得和塑成共同的经验、公共的记忆、历史的情感、文化的认同、哲理和诗意、价值和信仰。使之升华为一个民族灵魂的核心,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强大、持久、热情、富有创造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凯,荣复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篇5

0前言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学生的接受能力、个性发展都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而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较强,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致使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都不容乐观。因此,以音乐学院为例,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1学生特点研究

1.1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音乐学院的学生属于艺术类学生。艺术类学生在招生时主要注重学生的技艺,如歌唱水平,乐器演奏能力等内容,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较低,学生在高考时的文化课分数在300分左右就符合学校的招生标准。因而,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音乐学院学生的显著特点。音乐学院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学生的文化课要求低。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出现主要重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等问题,降低了学生的文化素质。[1]二音乐专业的特点影响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音乐学院的学生需要参加较多的课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舞台表现力,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缺少多余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制约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音乐学院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阻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因素之一。

1.2个性鲜明

个性鲜明是音乐学院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音乐学院的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特长,想象力丰富,思想较为活跃的特点,还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与较高的审美水平,致使音乐学院学生个性较为鲜明,自我意识较强。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对学生而言有利有弊。其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学生对社会话题较为敏感,创造力较强,想象力较为丰富,音乐表现力强,音乐作品具有感染力。但其弊端也同样不容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意识淡薄,办事随性,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都较弱。

1.3价值取向较高

受当前社会的影响,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爱音乐、懂音乐,具备专业能力的人都能够成为明星,不再平凡,使音乐学院的学生对于选秀、成名特别热衷,过于追求物质,缺乏现实的理想以及人生信念,价值观普遍较高,不切实际。[2]音乐学院价值观普遍较高的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一学生的理想不切实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二学生在业余时间闲暇生活时,主要以消费性,娱乐性的项目为主,在娱乐活动的侵蚀下有迷失自己的趋势。由此可见,价值观普遍较高,不切实际是音乐学院学生存在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加强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是音乐学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研究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性不够,教育方法又较为传统单一,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较差,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条件。

2.1教育方法传统单一

教育方法传统单一是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音乐学院的学生个性鲜明,价值取向偏高,传统单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研究郝刚(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168)一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产生更恶劣的问题。因此,传统单一的教育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3]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都是以教师枯燥的讲授为主要教育方法,

一在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并延伸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此种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针对学校中出现的典型事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学生众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教育效果不佳,学生听过之后并不会放在心上,无法达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教育方法传统单一是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问题之一。

2.2学院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现阶段,高校不断扩招,生源愈加紧张,各高校都尽全力抢夺生源,以达到促进本校发展进步的目的。因而,学校领导将大部分时间应用到教学建设,创新学校品牌,培养专业人才,扩大招生等方面,为学校建设,提高学校的竞争力贡献力量,却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不够到位,重视性不够会严重影响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学院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会导致学校的学生、教师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较少组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学校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方面存在疏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3学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当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学生需要具有主观接受性,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乐于接受,努力思考,积极转变。学生只有虚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作用。

3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必须从对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具体如下:

3.1改进教育方法

改进教育方法是解决教育方法单一传统的有效方法,是产生较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改进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方法传统,会导致学生厌烦情绪严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改进教育方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改进教育方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音乐专业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单纯地采用严加管教的管理方式,不仅无法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能够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4]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反应,因材施教。学生的性格、个性不同,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例如,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采用特别柔和的方式,性格内向的学生普遍有些敏感,对教师的话较为看中,并容易胡思乱想。针对此类学生,需要点到为止,给予关心与理解,从而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针对性格外向的学生,需要以朋友的身份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多给予一些耐心与爱心,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三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给予学生亲切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见,改进教育方法十分重要,具有较好的效果。

3.2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能够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二明确教师责任分工。专业课教师也需要对音乐学院的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3.3加大思想教育宣传力度

加大思想教育宣传力度是加强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的主要措施,通过加大宣传,能够使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意识到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做好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研究的知识讲座。对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培训教育,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加强学院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组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组织思想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学习,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5]

三组织辩论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期间,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多,以辩论赛的形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以学生的角度辩论讲解,学生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好。因此,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能够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结语

研究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仅能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等方式,能够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闵永新.整体性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

[2]李积萍.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5(09).

[3]明丽霞.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6(08).

篇6

[4][12] 李辉.论“以理服人”和“以学养人”的辩证[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4,123.

[6] 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M].韩宏,蒋建华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0.

篇7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在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具体体现为通过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获得的认知较为局限,学习的兴趣欠缺,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效果。

(二)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育途径单一,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方式,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其中,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三)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机制不健全,留给学生大量的漏洞和捷径,导致学生没有认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

三、解决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讲授式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创新改革教育方法,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通过严格有效的考核制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强有力的支撑,避免和减少考核漏洞,使学生通过严格的考核制约思想上有真正的提升。

(四)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及时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责。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学生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法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帮助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和掌握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学生确定明确而具体的奋斗目标并向目标前进;能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引导学生的思想,提高其认识,规范其行为。(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约束并规范学生行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通过肯定、褒奖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否定、批评背离社会规范的行为,能较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约束和行为。(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发学生精神动力。(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塑造学生完整人格。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和学习风气。(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凸显学校育人的功能高校乃育人之地,教授学生知识是主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一课,加强其教育更能凸显高校育人的重要功能。

篇8

家长参与教育可以分为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两种类型。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与子女之间就学校及学习问题的交流和互动,包括家长对子女学习和健康成长直接进行的资源投资。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指家长主动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对子女教育的一切活动。本文中的家长参与主要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二、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以往,家长一直未被视为是子女在学校受教育过程的有效支持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经过不断地发展才到了今日较受重视的程度。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认为学校教育中,广泛的家长参与是必要的。而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家长参与,同样十分重要。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家长参与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合力不断增强的体现,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更是家长行使教育权利和承担教育责任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客观需要,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社会互动日益频繁和深化的必然产物,是全社会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合力的必然结果。[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社会化。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是单薄的、有限的,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性格发展、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家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家长参与,把学校教育力量和家长教育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社会合作程度,形成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互动,营造家校合作的教育氛围,形成关心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构建“大德育”格局,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对被教育对象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具针对性、更为深入地开展工作。相对而言,家长对学生的在家表现以及入学以前的学习兴趣、生活特点、思想状况等情况比学校了解得更全面和具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家长参与,有利于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特点与需求,更具针对性、更高质量地开展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增加家长表达意见与对话的机会,将家长的意见适度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之中,能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促进学校与家庭彼此的了解,从而降低家长的误解与阻力,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满意度,使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家长行使教育权利和承担教育责任的体现。家长的教育权,不仅指家长在家庭中享有的对子女的教育权,还包括家长对学校教育所享有的权利。家长教育权主要有三种:一是知情权,即了解学校有关信息的权利。这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基础性权利,是确保家长与学校、公共教育运行必不可少的权利;二是提案、发言权,即家长有权利要求学校就某项决定、措施做出说明,且家长有权对该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共同决定权,指父母与学校处于同权的立场上,保障其共同参与、决定的权利。[3]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家长对学生思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家长有意规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责任时,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难以内化到行为之中,可能对学生今后的思想政治观念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家长也要担负部分责任。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家长参与多数是偶发性的。通常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家长才会介入,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较多针对学生的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学校与家长的关系更多是单向支配的关系。学校把握教育的主导方向,家长处于从属地位,家长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4]因而,家长积极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家长参与的偶发性和从属性,是家长行使自身教育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体现。

三、提升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为了使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收到较为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家长等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认识到家长参与的重要性,从而进行全面的互助合作;而教育部门应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主动规划提高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推动家长参与;学校则应结合传统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拓展家长参与的途径,主动引导家长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单靠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合作。不论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充分认识到家长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家长参与所蕴含的巨大价值,转变认为家长只作为学习者和支持者的观念,承认家长参与的平等地位,提高对家长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度;家长也应认识到自身的参与对子女的积极作用与影响,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及参与程度,构建育人新格局,不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建立制度,积极推动。教育部门应适应时代的需要,主动规划提高家长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积极推动家长参与。西方国家的家长参与之所以如此发达,除了学术界的重视以外,政府的立法推动举足轻重。英国在1967年的普劳登报告书(Plowden Report)及之后的《教育先区》计划中,强调学校、家庭结合的教育政策。1988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亦强调家长参与的重要性,甚至将家长参与的权利与义务列入方案计划中。美国的教育方针一直非常重视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所要负起的责任,于1994年颁布《家长参与子女学校教育方案》(Parent―involvement Initiative)。联邦教育部长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该方案,希望能够获得社会各界支持,以协助家长参与子女的学校教育。[5]西方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为加强家长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程序程度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评价体系和管理调控系统,使家长参与常态化、制度化,为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主动引导,双向沟通。学校应主动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传统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拓展家长参与的途径与方法。学校应针对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期望等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家长进行教育。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甚至信件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参与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参与的意识;对家长进行教育,提供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相关资讯或建议,帮助家长掌握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参与教育的具体方法,提升其参与的能力。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主动引导家长积极地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家长单方面接受学校讯息的情况。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其子女的在校表现并告知学校的教育计划与活动,使家长能够了解学校的方针政策、教育理念及管理模式等,并及时获得家长的信息反馈,以促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并积极引导其参与,同时改进自身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程方平.美国的教师、家长及其相互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0):50-53.

[2]骆郁廷.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1-4.

[3]尹力.试述父母教育权的内容――从比较教育法制史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1(11):11-16.

篇9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27-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经有1 000多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已经接近600万人,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在培养服务、管理、技术、建设、生产等“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按照“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缺乏多元化和有效性,还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导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从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出发,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效模式,努力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为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普遍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平台,使学生了解职业素质的内涵、特征以及今后应当坚持的原则,因而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是有利于培养国家专业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在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能够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的人才建设当中,培养人才的职业素养得到重视,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而能够为我国培养国家专业人才,同时也有利于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三是有利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有一定的区别,具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而实用性和基础性是其“双重特征”。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使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紧密的结合,因而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特别是从当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多元化”的重要措施,因而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这对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职业素养教育重视不够。尽管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已经融入了职业素养教育,但从总体上来看,对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比如个别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因而职业素养教育缺乏有效性;再比如一些高职院校尽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但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和引导,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职业操守教育明显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因素,应当引起各级各类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是职业素养教育缺乏创新。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积极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但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来看,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普遍都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进行教育,因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再比如一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职业素养教育更多地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导致学生理解不深、不透,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实践和锻炼,必然影响教育效果。

三是职业素养教育缺少互动。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因而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素养教育的互动性。但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来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的互动性严重不足,学生无法对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感同身受,因而也就不可能入心入脑。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只有深刻理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职业素养教育的互动平台,这一点应当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只有让学生更多地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 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对策

一是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重视程度。要想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给予职业素养教育以更加高度的重视,无论是思想政治课老师还是政工人员,都应当积极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好理念、好形式、好内容和好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素养教育步入更加科学化的轨道。比如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以及政工人员来说,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二是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的创新。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来说,不能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而是要在创新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方面取得突破,这就需要积极探索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就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重要的原则,制定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规划,加强对职业素养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特别是要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未来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对职业素养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比如可以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再比如可以经常开展一些职业素养方面的专题报告,通过成功人士现身说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是完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互动机制。互动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这也同样属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通过有效的互动机制,能够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吸引力,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提升。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比如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更多的渗透来提升教育成效;再比如应当将职业素养教育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去实践和锻炼,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再比如还可以针对职业素养开展一些研讨会、座谈会、主题演讲、互动交流等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共享思想成果,进而提升自身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素养教育十分重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国家专业人才,同时对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职业素养教育重视不够、职业素养教育缺乏创新、职业素养教育缺少互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使职业素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5(7):23-24.

[2] 杨莉.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23-24.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49-02

一、引言

微博可以说当前在我国并不陌生,其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一出现就受到了较大范围的欢迎和使用,并且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种潮流,这也是微文化的起源。随着微博等一些列网络媒介的出现,微文化已经逐步的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的,尤其是作为历来处于潮流前端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微文化可以说已经融入到了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并且其影响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作为较为重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是深受影响,这种影响有利也有弊,不仅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较大的机遇,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加强对于微文化的利用,采取合理的对策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二、微文化简介

微文化主要是指近几年才流行的一种网络潮流,其主要是从微博的盛行开始出现,并且随着一系列的网络微应用的出现而风靡,尤其是在当前年轻人中间更为盛行。对于微文化而言,其实也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规定,只是随着这些网络媒介的盛行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文化途径,或者说是背景,并且随着这些使用途径的不断变化和革新,微文化也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变化,其对于当代年轻人的影响也必然会进一步的加深。尤其是作为年轻人的主要构成部分,大学生必然也和微文化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大学生推进微文化发展的同时,微文化必然也会对大学生的相关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

微文化和以往的一些传统文化相比,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具体来说,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首先是在具体的内容上,微文化重点突出在“微”上,其更为简洁明了,一般不会出现长篇的论述。(2)其次是在信息的传递上,微文化所依托的一些网络媒介对于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便捷,也更加的灵敏,便于相关人群接受或者发送相关的信息资料。(3)最后是表现在影响力上,虽然微文化所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文化影响力而言,其迸发出了更为强劲的活力,不论是在影响的范围还是在影响的深度上都优于传统的文化,这主要和相关使用人员更易接受相关的信息有关。

三、微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1.重要的载体作用。上文中提到微文化主要是由于网络中的一些微型应用被广泛使用所引发的,所以对于这些微博、微信等微型应用的利用也就是微文化的一种主要方式,与此同时,微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重要性也体现在这种途径上,即可以把这些微应用当作一种主要的传播载体来进行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微博使用数量已经占到了所有微博使用者的三分之二以上,可见,利用微博等媒介作为重要的载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前的大学教育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单纯的进行理论的教授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需要更加凸显实践的价值,把学到的理论切实的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是真正的大学教育。这一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受到了某种教育之后,就可以把这一教育内容通过微广告或者是微电影的形式来进行具体的实践展示,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其真正的理解运用水平。

3.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创新可以说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汇,在各行各业中也都在大力的推广创新,在大学生的教育中也是如此,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教育的质量。而对于大学生普遍感觉兴趣索然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需要加强其自身的创新来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兴趣。微文化的盛行恰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途径。无论是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信息的获取形式上,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序上,我们都可以合理的融入微文化的内容,来提高学习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四、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权威性在以往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传达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更是具备着不容置疑的属性,其权威性比较明显。但是随着微文化的盛行,大学生通过微文化接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信息,大学生受此影响就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2.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微文化的信息内容最大的特点除了简洁性之外,还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特点,尤其是随着当前网络上内容的复杂程度的增加,大学生所接受到的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庞大信息的优劣大学生有时候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题。

3.干扰了思想政治教育程序。上文中提到微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传递特别的快,特别灵敏便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序和过程。因为很多信息的过快传递,导致原先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序不再适合于当下的大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具体的学习效果,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制定新的程序,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4.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难度。微文化的盛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也存在较大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也蕴含着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而微文化中很多的信息则和这些传统内容存在较大的冲突,当代大学生面对着这些冲突必然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增大了相关管理工作的难度。

五、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深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程度。当前微文化中一些不良信息的传递确实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产生了冲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程度,使得大学生能够明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主动接受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对微文化中的一些内容谨慎的接受,不要过于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

2.提升大学生的微文化素质。微文化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因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新事物的好奇进而就可能不自觉得接受一些不良信息的腐蚀。针对这一现象,当代大学生应该主动的提高自身的微文化素质,合理的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加强自身对于微文化中信息的判断辨别能力,进而能够在微文化中汲取对自身有益的成分,而排斥一些不良信息,最终使其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杜绝不良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受微文化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其中的不良内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此,我们必须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优化和过滤。

4.合理利用微文化传播手段。微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载体作用上,这一点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及。因此,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载体作用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播效率和水平,恰当地利用微信、微博、微小说以及微电影等形式进行传播和教育。

5.充分了解把握大学生的“社会分层”。很多研究都表明,社会分层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重大,无论是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水平、择业还是对于其人格的培养都具有重大作用,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在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了解大学生各自的社会层次,然后可以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进行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制定,进而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六、结语

综上所述,微文化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潮流,而随着这种微文化的盛行,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更是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微文化的影响,并且表现在了其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也会受此影响,这种影响既存在一定的干扰,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机遇。针对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如何恰当的应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措施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值得我们深究,也理应得到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大家,2011,(11):16-18.

篇11

1.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资源应用重要性及应用现状

1.1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资源应用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资源的应用能够对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得到有效培养,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效果。同时也能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要想在思想道德品质上能良好呈现,就要将“正能量”的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应用,为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建设提供有利素材[1]。再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资源应用能够对大学生的积极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促进作用,同时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究也有着启示作用。

1.2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资源应用现状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正能量”资源的应用的效果出现了弱化的现象,对此要能够充分重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在多变的时展下并不能代表全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资源的应用主要是在心理干预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能量”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从价值观层面来看,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其今后人生发展的导向,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进行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能量”资源在网络媒体的传播下虽然起到了很大作用名单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处在无序的发展状态。再者,当前社会对“正能量”的渴望较多,故此这就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出现了错觉,而实际的“正能量”作用却没有得到发挥。

2.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资源应用策略探究

第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资源的应用策略实施要能够结合实际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能让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得以正确的树立,并要积极的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以及精神层面因素,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措施上就要能够针对性的实施,在宣传上要能加强力度,将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的判断理念加强宣传。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对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感性判断进行科学的构建。

第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资源的真实性要能够明确化,通过“正能量”的传递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得以有效提升。通过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大学生,将一些有着“正能量”的人或者事在其感人的点上进行对学生激发,通过“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来对“正能量”资源充分利用[2]。同时要能对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密切关注,将一些生动的实例展现给学生,从而来增强“正能量”资源的感染力及亲和力等。

第三,对大学生的言论行为等要能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在引导训练中要能保证开放的言论环境,将沟通和互动作为基础,了解当前发展的一些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的工作者也要能对学生的一些动态信息加以收集,在大数据的作用下来通过言论引导学生对一些比较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进行探究。而在行为训练上则主要就是从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进行实施,要能够创新传统的活动形式,将相关的理论间的关系进行理清,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用经验总结合问题探讨对所应用的理论进行证明。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33-02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在预期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根据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性与服务性统一的体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述评

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界定。目前,学界的主要分歧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目的关系界定上。张耀灿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目的等同;孙其昂先生将目标与目的进行了区分,他划分出价值追求的目的和预期结果的目标,直接和内在的意愿目的和行动的目标,存在规范的目的和实现规范的目标,以及可以重叠的目的与目标。[1]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分类。学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目标指向时间长短不同,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和培养目标;根据范围大小不同,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根据目标的重要性不同,分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分类体现了其具体内容的不同,张耀灿等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陈万柏先生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3]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学者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新时期,我们更应依据对象差异,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从而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上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表明,学界普遍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研究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探索和研究也在逐步发展成熟,这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同时更应该看到,目前的研究存在着几个突出问题:其一,基本概念界定不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研究的基本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观点。例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分类及其与任务、目的的关系,学界仍有分歧。其二,研究表层化、宏观化,缺少深入分析和挖掘。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途径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论述,实现途径也较为空洞,缺乏可操作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的解读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目标,也称基础目标,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传播的思想、观念如果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思想政治思想目标实现了。同时,这一阶段的另一个目标是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其他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投身于经济建设工作中,为经济发展做贡献;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参与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自身的民主参与的权利,为政府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并做好监督工作;在文化工作中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目标,是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强调“以人为本”,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该有不同内容的素质目标。未成年主体,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目标确定为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学生主体在知识结构、社会角色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素质目标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政治思想素质,这是大学生人格健全与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更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状况;普通公民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坚持指导思想,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做到诚信、友善。

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围绕“人―人”关系展开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主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承担者,在实践活动中处于指导、支配地位,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者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这是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进行选择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良性互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的价值

1.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计划经济体制强调社会关系,在此背景下诞生的“社会需要论”范式强调宏观层面上的社会联系,忽视微观层面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由“社会需要论”到“宏观社会需要与微观个人需求的统一论”范式的转变,这种变化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考虑得更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心理需求,紧贴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兼顾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因此,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目标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更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

2.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的研究大都是表层化、宏观化的,缺少深入分析和挖掘。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迫在眉睫,首先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目标。目标体系的系统建设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目标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规律理论、主客体理论、内容理论等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目标理论这一系统子要素的内容影响着其他理论要素的发展。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发挥其激励作用。激励理论普遍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但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励理论中的目标层次理论帮助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不同层次的目标又反过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置应该是可行的,当人们觉得目标对自己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实现,人们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去奋斗,去尽力实现这个目标。

4.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思想政治教育者制定并接受针对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从多角度、深层次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避免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认识不清而导致盲目行动。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确立层次性目标之后,受教育者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反馈等有了更为客观的评价要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的确立及最终实现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156.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7.

Hierarchy of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 Xin-rong,ZHU Zhi-mei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