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20 14:41: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交通运输工程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交通运输工程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91-01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行,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现在“经济要发展,交通设施需先行”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建设的亟需。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个性特征为基础,以内在需求为核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的正确态度,实现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目的,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师应不断拓宽实践渠道,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健康个性得以充分显现,加大“产、学、研”力度,增强高职教育培养特色。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来熟悉交通运输管理的各个环节,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就谈谈自己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肤浅看法。

1 以需求为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飞速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院校和普通专科院校的合并或者中专院校的升级而成,对于教材方面的建设,更是薄弱,大部分高职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院校所用的教材也基本上是本科院校用的教材。因为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文化水平与普通高中生有很大差别。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制力也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他们对未来迷茫,没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而且对自己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对学习专业课失去信心。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本专业的教学内容,由于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比较琐碎,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在教授专业课时要突出教材的重点,明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教学活动要体现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的三维目标要求,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以改革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宗旨就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学生的终身幸福。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掌握交通运输管理技术,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师要具备理论和实践双重能力,正确定位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明确本专业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专门的管理人才。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那么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所赋予学生的一切也只能是一纸空谈。课堂上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的专业操作技能。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 以就业为导向,践行校企合作

交通运输大力发展高速、重载、信息化等高新技术,交通运输设备的科技含量在迅速提升,因而对用人标准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目的,紧贴社会需求设置具有前瞻性的学科,走多元化办学之路。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企业应该免费接收高职院校的实习生,践行校企合作,共建基地,互动教学、科研融合、就业双赢。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依托企业办专业,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行模拟教学,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的具体操作细节及标准和规则,创设情境,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容的情境中自由驰骋。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学”与“用”的转换,满足未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4 以技术为导入,实施工学结合

交通信息通信协议,网络管理与计算机通信网;交通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估,系统扩充与兼容;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与算法,数字信息传输,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交通流的智能诱导与监控系统;城市交通的点、线、面、体的综合优化控制;停车场智能管理及信息。让学生在实习现场或工厂车间,学练做相结合,使教学贴近生产、贴近市场、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全身心地投入岗位操作技能学习与知识技能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动手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学生扮演角色的方式,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采用先进、实用的交通物流技术及设备,让学生掌握关键物流技术以及提高学生操作物流设备的水平。通过对交通物流系统流程的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物流分析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实现人才的全过程、多方位管理。为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实践素材,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顶岗实习,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熟悉将要面对的职业岗位,提高职业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

总之,提高高职院校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人,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诚信、爱岗、敬业”的观念,以适合岗位需求为标准,使学生头脑会想、双手会做、眼睛会看、耳朵会听、嘴巴会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发展个性特长,锤炼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形成适岗能力,提升就业优势,成为高科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城市公交的发展离不开法制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

目前,辽宁省仍然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明确全省城市公交的管理体制、管理职责、管理依据。这就迫使辽宁省应该提前准备,多方调研和听取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出台《辽宁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辽宁省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补偿办法》等相关法规的准备,并且配套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配套规章等,使省级法律法规的出台落到实处。

为了加强全省城市公交行业的管理,监督督促全省各市、县公交行业管理机构和企业,省级管理部门应该科学规划、论证制定全省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服务标准和诚信考核,通过各种体系的建立,来对各市(县)城市公交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指导。

城市公交系统规划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公交系统运力规划、公交系统网络规划和公交系统运输组织与服务规划。作为省级城市公交管理机构的重点是公交系统运输组织与服务规划的制定、指导,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制定辽宁省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规划,为全省城市公交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加强规划管理力度,通过完善行业规划,强化宏观调控,确保市场基本平衡。

印发《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纲要》,编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确立大运量公共汽车与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之间的合理结构和增长比例,确保各类公交车辆协调增长,明确城市公共客运设施建设的要求和时序,明确各市县城市公交规划的标准要求,为城市公共客运市场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强下属机构单位管理

为加强对市、县城市公交的管理,首先应加强市、县行管部门的考核,制定可行的城市公交评价指标,在引导全省各市县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全省各市县的积极性。指标首先可以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两大指标类型,其中城市公共交通指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两大类。

省级管理部门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设定权重对各市(县)的城市公交一个整体评价,也可以进一步细化制定可行的评价标准,包括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各种服务指标等,对全省各市县的城市公交评价进行排名、考核,以促进各市城市公交发展的积极性。

省级城市公交管理部门在制定全省城市公交规划的同时,可以适当参加市级城市公交规划,主要在其评审、制定方面进行适当的了解。对各市县财政投入数量,每年新增城市公交线路里程、车辆更新度、站牌建设数量等要素进行科学的计算,根据平均加权确定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技术经济评价模型的分数。

全省制定基本的城市公交服务标准,联合省工会等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开展全省优秀驾驶员、从业人员评比等文明创建和规范化服务活动,不断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公交企业的资质、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车辆安全、排放要求做明确规定。

建议从业人员包括驾驶员、乘务员、站务员等纳入全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实行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接受岗位培训,提高从业素质。对车辆加强安全检测与维护,逐步增强科技含量,安装GPS等装备,在借鉴客运班线运输车辆管理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公交客运车辆管理标准依据。实现辽宁省公交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加强企业诚信考核管理,尽快把城市公交企业诚信考核纳入行业管理,结合行管部门的考核以及企业自身特点,借鉴班线客运企业诚信考核管理办法,完善出台考核的具体实施细则。尤其突出对城市公交企业的安全和服务两方面的诚信考核力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县整体城市公交系统评价的组成部分。转贴于

加强部门间合作

城市公交由于其特殊性以及与城市居民的密切性,决定其管理难度,且城市公交涉及到大量的政府投入、财政补贴、城市规划、运行安全等工作,与政府多个部门都有密切联系,这就需要行管部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管理范围与深度,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加强横向管理部门的联系。众多的规章、政策的实施需联合多个部门或者以政府的名义贯彻执行。

明确界定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以及相关交警、城建、规划、财政、国资委、物价等部门在城市公交管理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建立长效机制。定期与政府部门沟通,寻求政府部门的最大支持,能够制度化尽量制度化,建立定期会议联席制度,由政府部门同意组织。

城市公交管理的统一,首先应对许可文书、审批程序、处罚案卷等进行标准的统一,增强全省行管部门在城市公交管理方面的业务素质与法律水平。省级公交管理部门的法规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编写城市公交管理、许可、处罚等案例以及相关标准统一文书、案卷模版。

根据实际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察各市管理情况,同时调研城市公交发展的实际问题,总结各市好的经验,在全省能推广的就统一推广,具有地区特色的也给予肯定。定期召开全省城市公交协调会,听取各市县的管理意见,加强纵向的沟通。对其全省行业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其素质。做到辽宁省城市公交管理可统一的统一,可借鉴的借鉴,建立严格的标准,提升城市公交管理水平。

正确处理城市公交争议问题

城市公交行业管理由以前的多部门管理,统一归****通部门管理后,面临较多矛盾和问题的理清,这就需要交通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多年管理交通运输的经验下大力气进行研究明确。

尤其是推动道路客运与城市公交的协调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实施。城市公交只是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一部分,其轻轨、地铁、BRT、城际铁路、客运班线运输、出租车客运、私人交通的相互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存在众多理论和实际上的矛盾。

许多运输方式的运营范围、运力配置、网络布局、换乘体系、运输管理权限的分工与配合需要省级管理部门联合市级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协商、研究确定,为城市公交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制定各种运输方式运输交叉、重合地区矛盾解决的应急预案与措施,尽快厘清具有模糊、争议的问题。

明确县级公交管理体制

目前,辽宁省县级城市公交管理,基本都是采用班线客运兼运营的模式,城市公交的具体管理模式没有采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扩大,居民出行需求的提高,城市公交的供给须提前满足,由于居民出行的需求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连续的,而城市公交的供给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更新等,使供给具有跳跃性,需要行业管理部门提前理顺关系,明确目前经营县级城市公交的经营者经营模式必然面临着向城市公交化运营的改革。

篇3

一、引言

近年来,为了加强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众多高校成立了工程训练中心等校内工程实践教学单位,旨在使本校的工科学生参与工程训练、凝练工程经验,尽快的形成较为完整的工程意识,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急需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然而我国目前众多高校成立的工程训练教学单位多由校办工厂或者教学工厂发展而来,其教学内容是以传统的金工实习为主,全国各高校的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工程训练中心也基本上继承了以金工实习为主的教学体系。尽管近年来不断的建设了一些电子和机电项目,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数控雕刻机和电子装配等现代加工实训内容,但主要训练内容依然围绕机械制造开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针对本校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特色,分析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特征及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一种适用于交通运输工程类专业的工程训练教学管理模式。

二、交通运输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运输类专业所包含的内容不尽相同。具体来说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服务于交通运输业,研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修建及养护,载运工具的设计、制造及运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运输规划及管理、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及安全技术等工程领域,并据以进行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工作的一门工程学科。以本校为例,我校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专业门类建设齐全,主要以道路及轨道运输为核心,包括交通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交通安全工程、交通建设与装备、交通运输管理、物流管理、交通运输规划、轨道交通、交通信息与控制等下属于八个教学学院的二十多个本科专业,拥有规模庞大的生源,进行以交通运输为核心的专门工程训练培养的需求强烈,目前我校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的工程实践教学也主要针对这八个教学学院。由于我校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主要实验教学内容仍以机械制造、电子技术为主,还没有专门面向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虽然大部分专业有自己的专业实验室,但这些专业实验室也多进行与本专业紧密联系的相关理论的验证、未知知识点的探究等教学工作,存在知识面局限、受众小、协同教学及综合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纵观全国主要的建设有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高校也没有与之相适用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因此本文依托本校规模庞大的教学力量和生源,探索一种适用性较强的以“交通运输工程”为对象的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三、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特征

1.具有分化—综合—交叉的特点。从我国学科分类体系上讲,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类,从行业角度讲,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综合了工学、理学和管理学三个门类,管理、地理、机械、土建、水利等11个专业类,以及众多的子专业。交通运输学科逐渐由众多分化较强较深的专业性学科门类演变成一个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

2.具有较深的系统理论性。虽然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主体上属于工程技术型学科,但伴随这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采用纯粹工程领域的知识已无法解决目前出现的各类复杂的交通运输领域的问题。运用深层次的理论科学解决现代交通问题已成为交通运输学科的主流研究方法。

3.具有较强的生产服务性。马克思将运输成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将运输看成是生产过程的继续。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交通运输业归为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虽然交通运输业局部具有第二产业与第四产业的特性,但面向交通运输业的交通运输学科始终具有较强的生产服务特性,以生产过程为前提,为生产过程服务。

4.具有较好的行业指导性。学科的指导性指的是学科本身对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作为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在其建立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优秀的指导作用,有力的促进力交通运输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5.具有较高的社会实践性。作为一门典型的工学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是直接面向工程技术领域,为社会生产服务。

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目标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行,因此,交通运输工程始终被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宏观上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道路与铁路工程、机场工程、港口海岸及航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的设计、施工、检测、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经营管理的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前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某一或某几种特定工程技术和交通运输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具备独立解决交通运输技术问题的能力;后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全面的交通运输业的知识,能够参与到国家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各种交通运输领域企业的决策及经营管理,具备从事运输规划决策、运输行政管理、运输组织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五、交通运输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方案

1.交通运输工程认知训练。本层次的工程训练教学主要针对刚入学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属于工程背景和工程意识的认知教育,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及相关专业的起源,明晰其发展历程、现状及典型的职业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主要相关课程及其发展前景,进而使得自己能尽快适应本专业的学习,强化专业意识、树立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兴趣,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训练方式以观摩教育、讲座培训为主,采用集中、分批训练的方式进行;参与训练的教学单位包括了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交通馆、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场等校内实习机构以及公路风洞实验室、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桥梁结构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学校各重点实验室。整个认知训练在一周内完成,由工程训练中心统筹组织,其他各部门协助完成。

2.基本工程技能训练。本层次的工程训练教学主要针对二年级或三年级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开展,属于与交通运输工程相关的专业基础工程技能的训练。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及未来工作过程中的创新实践打好技能基础。该层次的训练将现代工程训练中心部分传统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加工实习纳入教学范围,同时囊括了与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相关的部分工程技能训练,如交通灯设计、GPS调度管理、沙盘设计及制作、地理信息系统、交通仿真、汽车拆装、汽车造型设计、汽车综合性能检测、CAD&CAT等。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将本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生划分为设计施工类、载具装备类、信息控制类及管理规划类四类,根据各类专业的特点各有所侧重,确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及课时数量。整个基本工程技能训练时间为三周,主要在工程训练中心内完成,部分课程在室外或由相关实验室协助完成。

篇4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xx年5月15日以粤交基〔20xx〕634号 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分包活动,加强公路建设市场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公路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新建、改(扩)建的高速、一级公路工程施工分包活动,适用本实施细则。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新建、改(扩)建工程和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可以参照执行。

第三条 公路工程施工分包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第四条 鼓励公路工程依法进行专业化施工分包。禁止承包人以劳务合作的名义进行施工分包。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公路工程施工分包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全省公路工程施工分包管理的规章制度、施工分包专项类别以及相应的资格条件、统一分包合同格式和劳务合作合同格式等,指导和监督检查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公路工程施工分包活动监督与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工程施工分包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第七条 发包人应当按照本实施细则规定和合同约定加强对施工分包活动的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分包管理制度,负责对分包的合同签订与履行、进度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计量支付等活动监督检查,并建立台账,及时制止承包人的违法分包行为。

第八条 监理人按照本实施细则规定和合同约定,负责对所监理合同段的施工分包活动的监理管理,发现承包人违法分包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通知发包人。

第九条 除承包人设定的项目管理机构外,分包人应当分别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对所分包工程的施工活动实施有效管理。

分包人设立的项目管理机构应当具有与分包工程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技术、经济管理人员,其中分包项目的负责人和技术、财务、计量、质量、安全等主要管理人员必须是本单位人员。

工地试验室应当由合同段承包人设立并独立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分包人不再设立工地临时试验室。

第三章 分包的条件

第十条 承包人可以将适合专业化队伍施工的专项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格和类似工程经验的单位。对不得分包的关键工程和专项工程,发包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且每一合同段不允许分包的关键工程至少一项以上。

分包人不得将承接的分包工程再进行分包。单独招标的专项工程,承包人不得再进行分包。

第十一条 分包人应当具备如下资格条件:

(一)具有经工商登记的法人资格;

(二)具有与分包工程相适应的资质等级、注册资金和安全生产许可条件;

(三)具有从事类似工程经验的施工业绩、管理与技术人员;

(四)具有(自有或租赁)分包工程所需的施工设备;

(五)具有其他资格条件(见附件1)。

第十二条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规范分包行为管理,合法专业分包分为一类分包和二类分包两个类别,分类原则和有关要求如下:

(一)一类分包:对于综合、复杂公路的施工合同工程,合同约定或者经发包人批准,承包人将单座中桥、大桥、中隧道、长隧道和其他质量、安全风险较高或者技术要求较高的分项工程进行专业分包,以及分包费用总额超过承包人施工合同额30%以上的分包均属于一类分包。一类分包的分包人资质和类似工程业绩应当满足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对分包专业工程对应的专业资质和专业施工业绩的强制性要求。分包工程中涉及爆破作业、钢结构制作安装、斜拉索制作安装以及其他具有特殊要求的专项工程时,还应当同时符合相应资质等规定要求。特大桥梁、特长隧道、特大断面隧道不得分包。

(二)二类分包:除一类分包以外的其他合法分包为二类分包(见附件1《公路工程施工分包专项类别和分包人资格条件表》)。

第十三条 承包人拟分包的专项工程的范围和规模,应当在投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明确。

未列入投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未明确的专项工程,承包人不得分包。但因工程变更增加了有特殊性技术要求、特殊工艺或者涉及专利保护等的专项工程,且按照规定无须再进行招标的;以及工程实施中承包人和发包人一致认为对特定专项工程实行专项分包,有利于项目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由承包人提出书面申请,报监理人审查,经发包人书面同意,可以分包。

第四章 分包合同管理

第十四条 承包人有权依据承包合同自主选择符合相应条件的分包人,提倡承包人以招标投标方式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择分包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规指定分包。

第十五条 承包人和分包人应当参照本实施细则配套的《公路工程施工分包合同(示范文本)》(见附件2)依法签订分包合同,并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分包合同应当遵循承包合同的各项原则,满足承包合同中质量、安全、进度、环保以及其他技术、经济等要求。

第十六条 承包人应当在签订分包合同前,对分包人的资质、业绩、拟派驻的主要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等情况进行核查。在报请监理人审查时,同时将分包人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证明、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主要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的身份证、资格证、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关系证明等提供给监理人审查。

第十七条 承包人应当在分包工程实施前,将监理人审查同意后的分包合同报发包人备案,未经备案同意的分包合同不得实施。审查、备案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承包人提出分包备案申请。承包人将拟分包专项工程的内容和范围,拟选定分包人的资格、注册资金、管理与技术人员和施工设备等,拟签订的分包合同,并填写《公路工程施工分包合同备案表》(见附件3),报监理人审查。

(二)监理人审查。监理人按照相应要求,对拟分包专项工程的内容和范围,拟分包人的资格、注册资金、管理与技术人员和施工设备等情况以及拟签订的分包合同进行审查。

(三)发包人备案。发包人将经监理人审查符合要求并同意的分包合同进行审核、备案。

(四)建立分包管理台账。发包人应成立分包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明确管理部门,建立《公路工程分包人管理台账》(见附件4),指定具体责任人和联系人,掌握分包人履约情况,并每季度报上级管理单位。

第十八条 承包人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分包管理制度和台账,对分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和分包人的行为等实施全过程管理,按照本实施细则规定和合同约定对分包工程的实施向发包人负责,分包合同不免除承包合同中规定的承包人的责任或者义务。

第十九条 分包人应当依据分包合同的约定,组织分包工程的施工,对分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等实施有效控制。分包人对其分包的工程向承包人负责,并就所分包的工程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承包人的质量、安全生产、工期进度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承包人管理,导致质量、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第二十条 公路工程分包项目应当实行合同考核确认,以此认定进场专业施工分包队伍与所签订合同承包人主体的符合性,据此拨付动员预付款。在进场初期,承包人项目部应当按照要求及时提交《公路工程施工合同考核确认表》(见附件5),经监理人核查,报发包人确认。

第五章 劳务合作管理

第二十一条 承包人、分包人可以依法自主选择劳务合作人完成承包工程的劳务作业任务,应当参照《公路工程施工劳务合作合同(示范文本)》(见附件6)与劳务合作人签订劳务合作合同,并建立劳务合作合同台账,监理人、发包人有权进行监督检查。合同中应当附加劳务合作单位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证明等相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 承包人、分包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对劳务合作人的劳务作业人员进行管理:

(一)承包人应当加强对劳务合作单位的管理,编制台账。监理人、发包人每季度对劳务合作情况开展一次检查。

(二)承包人、分包人对其所管理的劳务作业人员行为向发包人承担全部责任。做好劳务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教育,坚持培训后上岗;特殊工种人员应当具备相应资格,持证上岗。

(三)承包人、分包人直接招用劳务作业人员的,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务作业人员管理。

(四)承包人、分包人和劳务合作人应当按照合同支付劳务作业人员工资,落实各项劳动保护措施,确保劳务作业人员施工生产安全。

第六章 行为管理

第二十三条 禁止将承包的公路工程进行转包。

承包人未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和派驻相应人员(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等主要管理人员)对分包工程的施工活动实行有效管理,并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转包:

(一)承包人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发包给他人的;

(二)承包人将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发包给他人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转包行为。

第二十四条 禁止违法分包公路工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违法分包:

(一)承包人未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和派驻相应人员对分包工程的施工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

(二)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许可的单位的;

(三)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个人的;

(四)分包人以他人名义承揽分包工程的;

(五)承包人将合同文件中明确不得分包的专项工程进行分包的;

(六)承包人未与分包人依法签订分包合同或者分包合同未遵循承包合同的各项原则,不满足承包合同中相应要求的;

(七)分包合同未经监理审查或者未报发包人备案的;

(八)分包人将分包工程再进行分包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分包行为。

第二十五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均属违法劳务合作的行为:

(一)承包人未对其劳务合作人的劳务作业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等指导和有效管理,任由劳务合作人违规作业的;

(二)劳务合作人自带施工机械设备的(指承包人合同承诺到位的机械设备),独立完成分项、分部工程的;

(三)劳务合作人除计取劳务作业费用外,还计取主要建筑材料款、周转材料款和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费用的;

(四)劳务合作人将其承包的劳务再分包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非法劳务合作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发包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统一采购的主要材料及构、配件等采购主体及方式。承包人授权分包人进行相关采购时,必须报监理人审查,经发包人书面同意。

第二十七条 为确保分包合同的履行,承包人可以要求分包人提供履约担保。分包人提供担保后,如要求承包人同时提供分包工程付款担保的,承包人也应当予以提供。

第二十八条 承包人与分包人应当依法纳税。承包人、分包人因为税收抵扣向发包人、承包人申请出具相关手续的,发包人、承包人应当予以办理。

第二十九条 分包人有权与承包人共同享有分包工程业绩。

分包人以分包业绩证明承接工程的,发包人应当予以认可。分包人以分包业绩证明申报资质的,相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予以认可。

发包人与承包人应在交工验收证书中明确分包人及其承担的工程内容、工程量、质量、安全等情况。经发包人备案的分包人向承包人与发包人提出业绩证明申请时,承包人和发包人应当依照分包合同据实共同出具。

劳务合作不属于施工分包。劳务合作企业以分包人名义申请业绩证明的,承包人与发包人不得出具。

第三十条 承包人、分包人应当严格遵循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承包工程和分包专项工程的会计核算。分包工程款项的结算支付应当符合如下要求:

(一)承包人、分包人按照基建财务管理规定,对所承包、分包的工程应单独记账,并按照规定进行核算;

(二)分包结算支付内容应当与分包合同内容相符,收款单位应当与分包人名称一致,收(付)票据必须合法有效;

(三)分包工程款项应当根据实际工程计量进度按期进行结算,不得以预支工程款、借款等名义回避结算;分包工程款应当通过承包人开设的银行账户转账支付,不得提取现金支付。

(四)承包人应当加强对分包人财务账户的监管,并签订资金账户监管协议。

(五)发包人应当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对分包工程款直付、人员工资发放实施监督检查,建立动态用工和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的管理台账,每季度末报发包人备案,确保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承包人与分包人应当建立用工实名制、人员进退场等级考勤制度,推行银行卡直付工资。当出现分包人内部人员投诉、聚众讨薪等涉及资金使用问题时,承包人在支付工程款时扣除部分款项,用于支付相关资金。当情况严重且拒绝配合承包人处理的,信用评价等级直接降低一级。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将分包行为的管理纳入公路建设市场监督管理范围,按照职责履行监督检查,有权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相关的承包人、分包人或者劳务合作人的资质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安全许可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证明、营业执照和主要人员的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及职业资格证书等,质量、安全管理和分包管理制度、管理台账文件、资料等;

(二)进入工地现场以及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场所进行检查;

(三)向被检查单位和有关人员询问相关情况,提供说明;

(四)查阅工程档案、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五)责令被检查单位立即停止和纠正违反施工分包规定的行为;

(六)发现分包工程因管理混乱、财务账目不清,工程质量安全存在重大隐患且不能整改到位的,由发包人责令承包人将分包人清退出场,并将其从业行为记入信用记录;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交通建设工程从业企业及其相关人员应当配合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不得拒绝、阻扰或者隐匿、谎报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三十二条 公路工程建设实行实名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路建设工程施工中的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有权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实名举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受理和查处,并以适当的方式将查处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七章 信用管理

第三十三条 承包人应当对分包人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并向发包人提交信用评价结果;分包人有义务向发包人和监理人报告承包人的严重失信行为。

承包人对分包人的信用评价每年一次,由承包人对分包人上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信用行为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办法和标准见《分包人信用评价内容和标准》(附件7)。

分包人对承包人存在的严重失信行为可以直接上报给发包人,发包人应当进行核实,并作为发包人对承包人进行信用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十四条 分包人信用评价等级分类及对应分值等参照广东省公路施工分包企业信用评价的规定执行。

发包人应当对承包人提交的信用评价结果进行核定,并于3月底以前按照分级管理权限,报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纳入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信用管理。发包人上报评价结果的格式见《分包人信用评价汇总表》(附件8)。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时在信用管理平台向社会公布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转包、违法分包和违法劳务合作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承包人、分包人的违法、违规记录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对发包人上报的分包人信用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并在信用管理平台上公布。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发包人、监理人、承包人或者分包人违反本实施细则相关条款规定,《公路法》、《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相关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改正等措施。

第三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施工分包,是指承包人将其所承包工程中的专项工程,发包给其他具有相应资格条件的专业施工企业完成活动。

第三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劳务合作,是指承包人、专业分包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与其他劳务分包企业合作完成的以劳务作业为主的施工活动。

第三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发包人、监理人、承包人、分包人、劳务合作人、本单位人员、专项工程等术语含义如下:发包人,是指公路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或者受其委托的建设管理单位。

监理人,是指受发包人委托对发包工程实施监理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承包人,是指由发包人授标,并与发包人签署正式合同的施工企业。

分包人,是指从承包人处分包专项工程的专业施工企业。

劳务合作人,是指具有劳务作业资质的劳务施工企业。

本单位人员,是指与本单位签订了合法的劳动合同,并为其办理了人事、工资及社会保险关系等相关手续的人员。

专项工程,是指本实施细则附件1《公路工程施工分包专项类别和分包人资格条件表》中规定的相应工程内容。

转包,是指承包人承包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施工的行为。

篇5

引言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存条件,更是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交通运输网络的组成来看,路桥项目工程是一个不可的部分。路桥工程的质量高低,对于交通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是确保路桥项目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内容涉及到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管理工作都直接影响着路桥项目工程的质量。因此,作为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正确认识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工作责任感,提高管理质量。鉴于路桥项目工程管理不足的问题,笔者选择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项目管理重要性分析

与其它的建设项目相比,路桥项目工程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只有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理,才能使路桥工程达到建设的预期目的。大量的路桥项目工程施工实践表明,路桥项目工程在施工难度上高于其它工程,自然环境等因素对于路桥项目工程建设工作的影响较大。加之路桥项目工程的施工还会受到更加复杂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建设施工的难度增大。除此之外,路桥项目工程的规模一般较大,工期也就较长,在整个工期中,产生问题的机率就较大。许多路桥项目工程施工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开展,如果施工条件发生变化,会对项目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路桥项目建设都要管理工作的支持,对于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来讲,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施工人员的管理质量,都对项目的建设质量以及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一旦项目管理工作力度不足或者工作不到位,都会使不良问题出现的机谋增大。因此,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从路桥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出来,开发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与路桥工程施工相关的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人员才会得到优化配置,才能全力作用于项目工程的建设与施工。也只有项目管理工作的加强,才能推动路桥项目工程更加顺利地发展,推动路桥项目工程整体的提高。

二、质量管理重要性分析

质量管理是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进行路桥项目管理工作之时,要对路桥项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加强监督力度,按照建筑工程行业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保证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质量管理工作,就是路桥项目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利用正确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对路桥项目工程施工的每一个施工程序与环节进行与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违规操作与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行为。在管理实践的促进之下,建立起一套科学全面的管理体系,服务于路桥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对于路桥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来讲,只有不断进行质量管理实践工作,才能使更多正确的质量管理经验被积累下来,作用于科学的质量检测标准与质量检验标准的制定。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使其真正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一部分,并且作用于交通行业的发展。在进行路桥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之时,要加强不良施工行为的抵制工作,监督各个施工部门加强施工质量意识,利用创新型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提高施工者的施工责任心。在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之下,全体施工以及管理人员会明确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配合管理人员将质量问题进行解决,推动路桥项目工程质量的提高。

三、资源管理重要性分析

对于每一项工程来讲,资源管理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对于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来讲也是一样,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与施工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可以满足社会与群众的要求,关键在于施工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只有资源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使相应的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使施工者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对于路桥项目工程来讲,资源管理工作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与物资资源管理两个方面来谈。只有人力与物力同时作用于路桥项目工程,才能使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转变施工与管理思想,使路桥项目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首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来讲。施工者是路桥项目工程建设的主体人员,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于路桥项目工程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之时,要建立起正确且科学的管理体系,高效解决人员配置方面的问题。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对施工者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帮助施工建设的决策者进行人员高度,使每一位施工者的个人才能得到发挥,对于路桥项目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得到全面体现。另外,路桥项目工程的管理者还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使施工者的人个利益与工程整体利益相关联,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路桥项目工程的发展。

其次,从物资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来讲。受到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规模影响,其使用的物力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比如说机械设备资源以及施工材料资源等等。因此,在进行路桥项目工程管理之时,只有加强物资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才能使正常的施工得到保障。加强物资资源的管理,更多地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者可以利用编号制度来对物资进行管理,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系统,解决管理力度不足以及科学度不足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加强物资的管理,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更可以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避免他们行为的出现。因此,物资管理工作可以在加强路桥项目建设管理的纯洁度,加大物资资源使用情况的公开化,使路桥项目建设工作可以达到设计目标与社会大众的要求。所以,只有加强物资资源管理工作,才能使路桥项目工程具有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与前提,这对于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也有重要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交通运输行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会越发突出,交通运输行业的地位也会大大提高。作为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路桥项目工程自然会得到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所以,作为一名路桥项目工程管理人员,一定要正视路桥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视性,掌握正确的管理思想与方法,提高管理质量与水平。只有这样,路桥项目工程的各项资源才能得到优化配置,路桥项目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整体提高,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廷元.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315-316.

[2]蔡国华.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330-331.

[3]李青蕊.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造价管理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3,21:316.

[4]加武荣.浅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17:360+353.

篇6

一、基本情况

李家河至洽川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建设项目起点位于与澄县交界的李家河村,经王村镇中王村、运庄村、山阳煤化工业园区、山阳村,跨金水沟经南伍中村、北张庄村、北伍中村,向东由下东寨与108国道相交,经马庄村与梁家沟村西侧上跨西禹高速公路,经南知堡村、西卓子煤化工业园区,沿合洽公路绕岳庄村、潘家沟下塬,在莘里村跨抽黄干渠后向东至黄河浮桥,路线全长60.031公里,其中改建15.7公里,新建44.331公里,投资估算4.9587亿元。

二、组织机构

成立县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代县长陈振江担任,副组长由副县长杨武民担任,成员由政府办、交通运输局、经济发展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局、监察局、县重大项目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部门以及项目沿线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组成,负责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建设项目的具体组织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交通运输局。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如下:

(一)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二级收费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立项、招投标、项目日常管理、交竣工验收、资金争取等工作。

(二)经济发展局:配合交通运输局做好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三)监察局:牵头负责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环境保障工作。

(四)各沿线乡镇:负责工程用地、拆迁及环境保障方面的协调工作。

三、运作方式

篇7

二、总体目标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不发生因交通运输部门管理原因负主要责任的较大及以上的水上交通和道路运输事故,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形成“领导主抓,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格局,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三、主要工作

(一)落实安全责任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完善行业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职责,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严格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切实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加强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实现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真正把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员。

(二)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

切实加强“平安交通”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市安委会负责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平安交通”创建活动的部署、指导和组织实施。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要将“平安交通”创建活动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措施要求,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畴。按照上级有关部署,积极开展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道路客运安全年、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等活动,搞好协调,统筹推进。

(三)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按照国家、省厅关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标准化考评员培训活动,确定标准化考评机构资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时组织辖区交通运输企业开展达标申报、考评工作,确保客运和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在2013年底前达标。

(四)强化安全监管

一是港航管理机构要重点强化对辖区客运、客滚船舶、旅游船等重点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码头、渡口等重点水域和重要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巡查力度,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和危险货物码头的现场管理,督促乡镇政府落实渡口渡船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

二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和汽车客运站场源头管理,按照“三关一监督”职责,加强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整顿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道路运输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能力和从业人员素质。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加强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监督。狠抓超长客运和旅游包车的治理,依法打击无证经营,严格治理“三超”(超员超载超范围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城市公共汽车、出租车运营安全的监管。

三是公路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公路养护,抓好保通保畅工作,推广公路桥隧工程设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继续实施危桥改造和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开展桥隧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桥隧安全营运。

四是交通工程管理部门要强化工程建设领域施工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平安工地”建设,认真落实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要督促落实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禁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消除安全管理隐患。强化施工一线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班组建设,杜绝“三违”行为,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和火工品使用的安全管理。抓好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章作业等不良行为,及时查处安全隐患。

(四)狠抓隐患治理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以长途客运、旅游包车和渡口渡船、水上客运以及危险化学品运输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专项行动,严格实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和企业“黑名单”制度,坚决打击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存在的非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着力构建“打非治违”长效机制。

(五)搞好安全宣传教育

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安全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把交通运输安全文化深入到企事业单位、社区。通过积极宣传交通运输安全知识,努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六)狠抓“双基”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全面落实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及销号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推进科技兴安工作,继续推动运输安全科技创新建设工作,整合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建设。加大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力度和危桥改造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农村公路、学校周边的安保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类安全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七)保障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

针对“两会”等重要政治节点,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汛期、台风期、春运、恶劣天气等特殊时期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提前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周密制定安全生产保障工作方案。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做好预防预警工作。加强应急值守,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强化应急救援准备。严把车船安全状况关、从业人员适任关、港站源头安全监管关、公路安全畅通关等安全生产关口,防范事故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平安出行。

篇8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330-02

在交通运输网中,路桥项目的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而其质量水平不仅取决于施工材料、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并且与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也是密切相关的,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路桥项目工程的实际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一定要充分重视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有效的解决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而完善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工作。

1 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在路桥项目工程建设中有着自身的特点,所以我们一定要紧抓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这样才可以取得预期的设计效果。经过实践经验表明,路桥项目工程的施工难度非常大,同时受到的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是非常大,除此之外,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非常复杂的条件,增加了施工环节的难度。由于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规模非常大,所以,通常涉及的施工周期比较长以及施工范围比较大,非常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大多数路桥项目都是需要建设在各种各样的地质、地形条件下,当相关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对于路桥项目的运行以及管理方面都会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除此之外,路桥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涉及到许多的机械设施、物资以及人员等方面,非常繁杂,假如缺少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那么在路桥项目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定的混乱情况,妨碍路桥项目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行,导致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一定要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科学的项目管理方式。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高效、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体系,对机械设施、物资以及人员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通过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促进路桥项目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路桥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达标,所以,项目管理工作对推动路桥项目工程建设工作有着一定的推进作用。

2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质量是评价工程项目好坏的根本指标,在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时刻注意以及监督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严格根据有关的规范标准执行,从而确保路桥项目建设的质量。所谓的质量管理就是指在专业的管理部门管理之下,合理的利用先进管理方法与技术,加强对路桥项目工程施工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监督以及监控,尽可能的降低环境、经济等客观因素的不良影响,从而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而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水平、一定规模的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系统,通过不断增强对路桥项目的质量检测与质量检验,确保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可以达到预期的标准,进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安全的交通运输条件。在开展路桥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也限制了相关方面的不良行为,督促相关的施工管理部门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的执行,并且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方法,让相关的施工人员可以真正的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当中,从而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以及质量,进一步加强路桥项目建设的质量。

3 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在路桥项目工程管理中,资源管理工作具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工程项目建设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是否完成了预期的设计标准,而且还取决于是否完成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相应的资源管理工作是否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健全路桥项目工程的相关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效率。路桥项目工程的资源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人力资源与设施物资资源管理,进而确保路桥项目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所以,一定要提升相应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逐渐改进滞后的管理理念以及方法与手段,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以及发展路桥项目工程管理体系,达到路桥项目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结合与统一,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1 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决定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路桥项目工程建设中,可以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体系,解决管理过程中人员方面出现的相关问题,并且可以通过对人员信息的有效整合,帮助相关的决策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实现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人员的优化配置,尽可能的做到人尽其用,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进而激发路桥项目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等制度,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将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与实际工作情况联系在一起,激励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进而使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做到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路桥项目建设的质量,有效的促进了路桥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设施物资资源管理

通常情况下,路桥项目建设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涉及到的方面也是比较广泛的,比如:机械设施、物资等,所以,在路桥项目建设中,一定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与维护,对于路桥项目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对设施物资的管理,有效的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通过建立物资编号制度与使用审批管理制度,有效的构建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高效的解决设施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还可以通过对设施物资资源的有效管理,确保设施物资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使设施物资资源可以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使用价值。与从同时,对于设施物资资源的有效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可以有效的避免资源浪费,以及防止发生部分工作人员、等现象,提高了路桥项目建设的纯洁度,保证了设施物资资源的有效使用情况,同时也可以取得预期的设计价值。因此,设施物资资源的管理工作是路桥项目工程可以顺利完成的基础与前提,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对路桥项目建设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其中路桥交通网的建设将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意义,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工程管理工作在路桥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重要性,积极创新与发展相关的管理理念以及方法与手段,逐渐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以及质量,进而促进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控制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路桥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成杰,浅议路桥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几项关键工作[A],地质工作体制改革30年座谈会文集[C],2008

篇9

城固交通运输局把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早安排、周密部署,并采取四条措施,强化工程管理,狠抓任务落实,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一是明确任务,夯实责任。每个项目分别由局领导挂帅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配齐管理、技术人员,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二是规范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工程立项和设计报批制度、项目招投标制、设计变更审批等制度。三是严格要求,强化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办工作人员一律取消双休日和节假日,全天候深入施工现场,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四是加强督察,跟踪问效。实行各项目及重点工作周汇报、旬检查、月评比制度,局领导不定期巡回到各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抓好重点建设工程。渡船坝大桥2007年被认定为五类危桥。城固交通局对此精心部署,严密施工,新建桥梁全长247米,桥宽12米。2011年动工修建,2012年7月竣工通车。启动了二八路建设。二里至八角公路全长13.5公里,是城固县南部山区经南郑连接汉中的捷径。10月份动工,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计划2013年3月底竣工。积极做好了谢河桥、李家河桥建设启动工作。谢河桥全长64.04米,桥宽12米;李家河桥全长124.12米,桥宽12米。10月份动工,计划2013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让公路养护管理常态化

按照县、乡、村三级负责制,城固县交通运输局将所有农村公路都纳入养护管理范围,实现了“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的全新管理格局。

一是完成县、乡、村公路养护1577公里,其中县道204公里,重要乡道83公里,一般乡道及专用道路319公里,村道970公里。制定并完善了镇列养公路养护管理考评办法,规范养护作业行为,积极引入竞争机制,试行养护公司淘汰制度。通过强化管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明显提升,县道和重要乡道好路率达到87%,好路里程162.6公里,名列全市前茅。

篇10

第二条四区列入市级财政补助投资的县道、乡道、重要村道及附属大中桥梁养护大中修工程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按照“统一指导、分级管理、区镇为主、共同参与”的原则进行管理。

市交通运输部门及其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四区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监督、指导与考核;区级农村公路主管部门负责县道养护大中修工程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并对乡道、重要村道养护大中修工程实行监督与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道、重要村道养护大中修工程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四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可以确定区级农村公路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责范围。

第四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应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先进养护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第二章计划管理

第五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计划应根据交通发展规划,以农村公路路面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为基础,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县乡、后村道”的原则,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制定。

第六条申请列入市级财政投资补助的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项目,每年年初由区级农村公路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编制建议计划,经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审查汇总后报市交通运输部门审批,由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下达实施。

第七条申请列入市级财政投资补助的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纳入全省农村公路统计范围,并纳入专项调查数据库管理;

(二)按照设计年限,已进入养护大中修周期;

(三)项目路线实施长度不少于1公里;

(四)设计文件已编制完成;

(五)地方配套资金来源已落实。

第八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应严格按照计划确定的项目和规模组织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凡是到5月底仍不能开工建设的项目以及预期到10月底不能完工的项目,应取消该项目年度计划,并核减相应的补助资金。

第九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原则上应按年度计划当年完成,特殊情况下确实不能完成的,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可转入续建计划。

第三章资金管理

第十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建设资金按照“省市补助、区镇配套、积极筹措、量入为出”的原则进行筹集和使用。四区应承担主体责任,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第十一条市交通运输部门及其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向市财政部门提供相关拨款信息,提出补助资金拨付意见,由市财政部门拨付下达。对已经拨付补助资金的工程项目,凡是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重大质量缺陷未达到整改要求、未进行或未通过竣工验收的,市交通运输部门及其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向市财政部门提出收回已拨付补助资金的意见,由市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四章设计管理

第十三条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和中型以上桥梁养护大修工程项目设计,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其它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项目可以直接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计。四级以上农村公路和中型以上桥梁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其它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设计,可以由区级农村公路主管部门组织有相关工程技术资格的技术人员承担。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实行设计文件审批制度。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大型以上桥梁大中修工程设计文件由区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级交通运输部门及其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审批;其它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由区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市交通运输部门及其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设计文件未经批复不得开工建设;一经批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必须对原设计进行适当变更的,应按照原设计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第五章施工管理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择优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项目应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群众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依据农村公路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和施工工艺要求组织施工,并对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十九条监理单位或人员应依据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有关法规和规定,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监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实施,并对其监理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二十条市交通运输部门和区级农村公路主管部门应对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实施政府监督。

第二十一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实行项目公示牌制度,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保修期限不少于一年。

第二十三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现场和作业车辆上应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必要时应安排专人进行交通秩序维护,确保作业和行车安全。对车辆不能通行的施工路段,应按照有关规定指定绕行路线或修建临时便道(桥),设立绕行标志或警示标志,并做好绕行路线和便道(桥)的养护管理工作。

第六章工程验收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交工、竣工验收按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验收办法》及有关规定执行。除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和大型以上桥梁大中修工程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交工、竣工验收可以合并进行。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五条县道、大型以上桥梁养护大中修工程完工后,由市交通运输部门及其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组织验收;乡道及重要村道养护大中修工程由区级农村公路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并报市交通运输部门及其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备案抽查。

第二十六条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应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保存工程资料,建立工程档案。

篇11

1“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

根据《方案》,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42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95所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面向所有高校,甚至包括高职院校。从目前来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很难与“985”“211”大学比拼,但不等于在所有学科方面都没有机会。只要准确把握机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选准发展方向和路径,完全有可能使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走向卓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所以,地方院校不能放弃对“双一流”的追求。当然,地方院校对“双一流”的追求,不能跟着“985”“211”大学的路子走,而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1-4]。

2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现状

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现为黑龙江省省属高校中本领域唯一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交通运输为“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学科依托汽车运用与智能交通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汽车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汽车运用与安全技术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先进的试验设备完全能够满足学科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的需要。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紧密依托行业及企业办学,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以产学合作为途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大力构筑职业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立交桥,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培养了大批“上手快、能力强、留得住、后劲足”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与黑龙江龙运集团校企共建了“智能交通学院”,与日本丰田公司、德国博世公司、中国一汽、哈飞汽车、宇通汽车等国内外大公司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学科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和管理人才培训中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制造和维修人才培训中心”和“龙运集团———黑龙江工程学院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人才支撑。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三个专业始终致力于服务行业和地方,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程文化为引领,以大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构建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宽口径的方向模块课程,强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体现出“肯吃苦、留得住、上手快、有后劲”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学科建设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学科建设基础偏弱。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底蕴不足,学科文化氛围淡薄,办学资源有限,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缺乏高水平、实质性的学科平台,或者平台虚置、没有充分发挥平台的功能,学科平台难以满足教学及科研的需要,严重阻碍了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提升与发展进而降低了科学研究的效率,导致成果产出量少、成果转化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学科建设整体实力偏弱,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够深入,社会服务功能不健全,支撑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及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不强,学科建设缺乏自己的特色,学科建设基础偏弱导致了科学研究领域的恶性循环。2)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团队。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团队,尤其是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结构不合理,团队成员研究领域交叉不紧密、各自为战现象较多,研究方向发散,研究问题不够持续,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团队合作、协作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研究成果中国家级项目及获奖、高水平论文数量较少,导致学科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不足。3)学科建设的制度及机制不够健全。学科建设内部制度机制还是不够健全,学科建设规划往往是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的,规划与方案过于宏观,只停留在“顶层设计”层面上,二级学院很难找准自身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切入点,要使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落地生根,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必须成为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将学校学科建设规划认真细化、分解实施,制定更加合理、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的实施细则。这样,学科建设发展才会良性循环,学科建设效率才会快速提升。

3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三准一优化”建设及调整途径

3.1精准学科办学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其“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根植所在区域、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于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紧密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公路交通行业,培养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5-6]。

3.2瞄准学科发展特色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对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建设的任务要求,主动适应交通运输低碳、绿色、高效、安全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针对区域道路交通运输系统、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道路交通控制等面临的技术问题,依据学科现有师资队伍力量,凝练形成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三个研究方向,在载运工具电控及新能源技术、载运工具运行性能优化及提升技术、交通运输系统资源优化、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微观交通系统仿真与控制、多源交通信息整合与挖掘等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在区域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提升影响力。

3.3找准学科服务地方需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为地方做好精准服务的基础上力争“双一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龙江“十大重点产业”“龙江丝路带”的规划与实施,必将极大促进交通运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新工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向高速、重载、安全、经济、节能、环保方向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研究内容不断更新,并呈现综合、交叉的特点,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应用能力强、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因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要重点突出应用研究,紧密围绕龙江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不断实时动态调整学科方向,建立产、学、研、用联动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将地方产业实际需求落实落地,真正地为行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4优化学科师资队伍结构

篇12

1.交通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根据近年来云南省交通运输业就业人数及《云南省“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云南省公路网规划(2005-2020)))《云南省水路交通发展规划(2014-2030)》等,对云南省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交通运输业就业人数进行了预测,并结合各类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密度,对云南省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交通运输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云南省交通运输业就业人数、人才密度及人才需求均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云南交通运输业人才需求分别为7.14万人和7.86万人。

2.交通专业人才补充需求分析

交通专业人才补充需求包括年均需新增专业人才和年均退休专业人才补充两部分组成。将云南省交通专业人才需求预测结果与现状交通专业人才数量对比,2030年之前每年平均需新增交通专业人才1000左右。参加工作年龄平均按22岁计算,退休年龄按男60岁、女55岁计算,平均退休年龄按58岁计算,则在岗年龄段平均为22-58岁,人均工作36年,年平均退休人数占在岗专业人才总数2.8%。按此计算,平均每年交通专业人才退休人数约为2000人。将云南省交通运输业人才年平均新增人数与退休人数相加,即可得到2030年之前平均每年需新补充交通专业人才约3000人。

二、云南交通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专业优化分析

1.交通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100所示范高职院校之一,具有较好的办学基础。2014年,招生专业共47个,招生总人数为3660人。其中,交通运输类专业23个,招生总人数为2020人,占招生总人数的55.2%;其他专业24个,招生总人数为1640人,占招生总人数的44.8%交通运输类专业及招生人数详如表2所示。

从云南省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规模来看,交通专业招生人数2020人,与2030年之前平均每年需新补充交通专业人才约3000人相比,少近1000人。由此可见,未来一定时期云南交通专业人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交通运输类专业招生规模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2.优化专业结构设置

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要满足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以满足现代交通业发展对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从2014年招生专业结构来看,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类专业主要涉及公路、汽车、工程机械、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物流运输等23个专业,占招生总人数的55.2%,但仍不能满通运输行业对专业人才结构的需求,占招生总数的比例也相对偏低。为更加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可在保持原有专业基础上,针对交通行业方面增加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信息化技术、交通环境保护设计、交通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专业,水运方面增加轮机工程技术、港口工程技术专业铁路方面增加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航空运输方面增加航空运输管理与服务专业。新增专业具体招收人数可循序渐进,第一年可招生40人,之后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逐步调整增加。经过新增9个专业数年招生后,交通运输类专业稳定在犯个左右,招生人数稳定在2400-2800人,招生人数比例占全校招生人数的60%-70%。

三、云南交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策措施

1.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交通运输行业对交通人才的需求包括多个方面,工程管理岗位有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技术部门经理、专业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岗位有技术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方面有注册结构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区域高等交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以服务区域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参照,以提高业务能力为基础,培养具有扎实交通运输行业理论知识、熟练专业技能、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良好职业素养的交通专业人才。

在交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采取灵活开放的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理念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与企业岗位的衔接。目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签订了联合办学和就业协议,初步形成了工地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四合一”办学特点。这种办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竟争力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有利于实现招生、人才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联合建设专业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开展人才培养定制等措施,打开了校企合作新局面。

2.构建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交通人才是时展的需要。课程体系设置及采取的教学模式是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以学校为阵地、以课堂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需求,仅在课堂上练不出实用的专业技能,也提升不了综合职业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交通职业院校应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应在广泛开展调研、跟踪交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以培养交通专业技能为核心,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学习过程、学习环境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落实让“需要工作的人成为工作需要的人”的办学理念。同时,由师生共同确定学习需要达到的技能目标,并以此来引导和组织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良好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的形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