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20 14:41: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篇1

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目前随着我国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提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农业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竭泽而渔的现象,这对农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农作物的卫生安全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文章围绕可持续农业经济为中心,分四个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该方面的理论参考。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在其含义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即可持续的生产、可持续的经济运作以及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其中生产可持续指的是在农业生产运作中,满足稳定长期的农产品生产提供,而这一点也是人类能够在地球上生存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性指的是,在满足人类基本生活条件之下,能够不断实现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收入增加,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在农业生产的结构上进行调节,并且在生产技术上也不断给以创新;生态的可持续指的是人类在进行农业生产中,不能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要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这是保障长期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础。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及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其目的是实现现代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的结合,进而保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进而不断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出现。从整体上观察发展可持续农业,其目的更多的是在农业发展中,通过可再生的农业经济体系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其中,并且总体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进而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化。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进而保障农产品供应的稳定、安全;其次为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实行,逐步提升农业生产者的环保意识,也提升其经济上的收入;最后还有利于人类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不可逆关系给以捋顺。

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在我国实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总体上制定出一个相关的发展大战略,进而透过这个战略,找出明确的方向。首先必须认知到,目前在世界范围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受到极高的重视,而发达国家更多的是着眼于目前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并且已经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道路。而随着对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不断深化研究,已经证明发达国家所研究和总结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战略是切实可行的,并且在其本国中也具体实行了。在具体措施上,在农业生产上,将目前十分发达的信息技术投入了其中,并且实现科学化的控管,通过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调节上也采用生物自身调节的模式,最后实现了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零损害,如图1所示是日本爱东町的农业生产模式,其便实现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零损害。较之发达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上的动作,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方面还属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手段技术还是在资金扶持上,都难以和目前的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因此当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大战略制定时,不可以完全复制和套用发达国家的模式,而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吸取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战略中的优秀部分,进而实现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战略制定。具体而言,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大战略制定上,必须深入细致地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以我国的农业发展情况作为基础进行战略制定。并且在目标上必须放在农村综合开发、食品安全保障以及生态资源保护之上。进而达到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大战略的落实,实现农村落后地区的精准扶贫,农业科技和生态保护建设的同步,促使我国的农业科研部门不断研发出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切实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

4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4.1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指的是充分利用目前发达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及研究成果,以及农业系统自身所具备的平衡和自我修复能力,遵循整体协调发展、充分开发区域资源的优势,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对农林牧副渔进行合理的调整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优产高产和优质高效,保障农业经济和生态的有效循环,最终实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和谐化发展。

4.2三色农业

所为三色农业,其指的是白色农业、绿色农业和蓝色农业。三色农业在我国最早是由包建中老先生所提出的,同时也是钱学森老先生所致力推荐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其中绿色农业指的是,在绿色植物的种植业中,以及赖以其生存的畜牧养殖业,在所需的原材上,只需要水、光、土和气几种;蓝色农业所指是水域农业,而且是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作为主要的开放区域,逐渐将陆地上的生物资源转移至海洋生物的资源开发上,进而减少对有限陆地资源的消耗;白色农业是在生物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其所依靠的是微生物学,以生物工程作为主要的技术载体,实现农业生产的工业化,目前较为成熟的白色农业主要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几种。

4.3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农业学者所提出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并且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得了具体的实施。精准农业其所指的是,摒弃传统牺牲环境、消耗大量资源,但产出较低的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利用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变率处理设备等高新技术融入其中,进而实现农作物生长产量有影响因素的精准采集,并且分析得出最佳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从而在农作物生长中尽可能去达到最佳生长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也可以称作配方农业。

4.4集约型农业

集约型农业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家刘思华所提出的一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集约型农业发展模式充分的参考、结合了我国的农业实际国情,特别适用于我国农业资源匮乏,人多地少的基本情况,在其具体内容上主要包括:稳定持续提升农产品自给率和商品率、土地的使用生产力;稳定持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收入;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置的建设质量,不断健全和营造生态农业发展必需的环境基础;优化农业生产的管理体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最后在国家层面,需要构建一个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优化国内的农业政策环境。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人口数量位于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是确保我国能够不断发展,解决最为基本吃饭问题的必要措施。具体而言,我国在进行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大战略制定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的情况,参考目前发达国家成功的农业生产模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三色农业、精准农业以及集约型的农业,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

[参考文献]

[1]宁强,张萌,崔文艳,等.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

[2]杨婧.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6(05).

篇2

[中图分类号]F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6)08-0019-02

当前,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农业已取得良好绩效。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各国的自然资源和国情不同,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中必然存在着不同模式与途径。

美国: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可持续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倡导可持续农业的国家,曾先后提出过“低投入持续农业”和“高效率可持续农业”的构想。其中,“低投入持续农业”的主攻目标是建立一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体系。已在实践中广泛实施的具体模式有:农作物合理轮作模式、种植业与畜牧业综合经营模式、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模式和主要利用农场内部有机肥的土壤管理模式等。实践证明,此种模式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其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后来又提出“高效率可持续农业”模式,该模式注重农业的生态原则和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强调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通过合理使用化学制品,来减少环境污染,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农业机械化、化肥化和高收益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土壤和水质污染,自然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上世纪80年代,日本农林水产省正式提出“绿色资源的维护与培养”,开始走上“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道路。该模式主张以有机物还田与合理轮作为基础,通过对人工合成化学制品的限制和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大力开发与应用,把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同提高农业生产率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德国:“综合农业发展模式”。德国曾经是世界上生产和使用化肥、农药最多的国家,但负面影响较为严重。于是,德国提出了“综合农业发展模式”。其主要内容:一是综合农业与生态系统平衡。综合农业的实施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而且必须与生态系统要求的平衡过程相一致。二是综合农业与土壤保护。农业经营要因地制宜,合理轮作,施用钙肥,综合植保。三是综合。农业与水源保护。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农田,避免在水淹区进行耕作。在水域周围建立保护绿地,合理栽培,涵养水分以及实施最佳施肥法等。四是综合农业与经济。发展综合经济必须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关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来具体实施。

韩国:“亲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韩国的“亲环境”农业是指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作物施肥标准量、适当使用家畜饲料添加剂等,保护环境,生产安全的农(畜)产品的农业。韩国“亲环境”农业之所以最近几年进展迅速,主要是因为这期间韩国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颁布《亲环境农业培育法》,为促进亲环境农业的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二是引进两大制度,即亲环境农产品认证标示制度和亲环境农业直接支付制度,以提高亲环境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并促进亲环境农产品的有效流通。三是实施一系列促进计划,包括《亲环境农业培育五年计划(2001―2005)》。

以色列:“节水型”可持续农业。以色列的60%土地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人均每年可用水资源300立方米,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30,约为我国平均的1/8。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以来,仅一代人就建成了现代农业,甚至赢得欧洲“冬季厨房”的美名,这主要得益于全国管水“一条龙”。以色列全国水利工程,从1953年起历时11年建成,耗资1.47亿美元,主管道130公里,共400个扬水站,5000公里输分水管道,每年输水13.5亿立方米。以色列虽然私人经济十分发达,水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权却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中。以色列先后制定了《水法》、《水计量法》、《水井控制法》等一系列法规,并子以严格执行。另外,没有“国家水利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水利政策、分配配额,以及防止污染、研制海水淡化设备、保护土壤和排污等工作。

二、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1.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美、日、法、德、韩等国的共同做法就是把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放在第一位,在农业生产中注重生态原则,提倡自然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把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韩国政府在其正在实施的《五年计划》中提出了自然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提倡立足于区域概念的农作、畜产、林业的自然循环发展:促进农作与畜产的循环发展,使农作向畜产提供粗饲料,尤其是安全农产品之副产品粗饲料,为亲环境畜产发展提供条件,而畜产向农作提供有机肥尤其是安全的有机肥,为亲环境农作发展提供条件。促进畜产与林业的循环发展,使畜产为林业提供堆肥、液肥,而林业为畜产提供林业之副产品饲料和生产资料。

2.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美、日、法等国注重运用科技创新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以色列把“科技兴农”作为国策,政府每年农业科研经费上亿美元,占农业产值的3%。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具体指导,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ARO(农业研究组织)是世界著名的农业科研机构之一,承担了全国3/4。的农业科研任务。以色列斯迈哈・博拉斯父子发明的滴灌技术,有其他灌溉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据称已开发到第六代。发明滴灌技术以后,以色列耕地面积从16.5亿平方米增加到44亿平方米,但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每年13亿立方米,农业产出却翻五番。以色列农业增产的95%靠科技。

3.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国家,同时,它也是最早颁布此方面法律的国家。早在1983年,美国就制定了有机农业法规,对有机农业进行了界定。1985年,美国通过了《可持续农业教育法》,1986年又通过了《可持续农业法案》。德国的农业有一套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一般农产品种植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就有8个,种子法和物种保护法、肥料使用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土地资源保护法、植物保护法、垃圾处理法和水资源管理条例。此外,德国还根据欧盟于1991年和1994年分别公布的种植业和

养殖业的生态农业管理规定,制定了更严格的生态农业管理标准和规定。日本于1992年颁布了《有机农产品及特别栽培农产品标志标准》和《有机农产品生产领域管理要领》,并将以自然农业、有机农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列入保护环境型农业政策。日本于2000年还颁布了《日本有机食品生产标准》。韩国政府于1997年12月颁布了《环境农业培育法》,并在2001年修改时改称为《亲环境农业培育法》,为促进亲环境农业的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4.积极的政府补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各国为鼓励本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都在实施积极的补贴政策。韩国政府为补偿实践亲环境农业的农民可能遭受的收入减少,奖励农业、农村的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于1999年引进并实施亲环境农业直接支付制度。以2003年为例,旱田中有机、转换期有机农产品生产地为每公顷663美元,无农药农产品生产地为每公顷563美元,低农药农产品生产地为每公顷437美元。水田中各类农产品生产地每公顷直接支付费用分别减少20美元。德国的环保型农业分三个层次,低级层次是在耕作中控制使用化肥和农药,中级层次是再加上土壤和生长调节剂的控制,高级层次是有机农业。不同层次的环保农业,根据农场主减少的收入固定补助标准,由政府从生态农业基金中给予补偿。欧盟、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有机农业的补助每年每公顷总计可达1000马克。日本不但对从事有机农业提供必要的农业专项资金无息贷款(7年内偿还),而且对建设堆肥供给设施、有机农产品装运设施等进行补贴。

三、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启示

1.广泛参与、共同促进。中央政府应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计划和政策。地方政府应根据所辖区域的地域特点,制定和实施本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计划。相关民间团体应协助政府实施具体措施,为会员和农民实施必要的教育、培训、技术开发和指导等。农民应把各项指标落实到生产实践中。

2.积极的环境教育。通过环境教育,使农业生产者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伦理意识、法律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通过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等传播、推广环保技术,促进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化学物质,掌握并使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篇3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的可抟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生产的可持续性三方面,其中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指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适应和合理利用规律的特性,而不能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而无视甚至破坏自然规律,既要提高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能力,又要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指通过改进产业生产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使社会产品更加丰富,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生态的可持续性指的是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以满足人类发展的基本物质需要。

 

在当今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的时期,可持续农业观念尤其存在的必要性,只有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我国欠发达地区主要是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且粗放式发展,技术发展缓慢,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下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是十分依赖的,可是有限的农业资源根本满足不了人口的膨胀式增加,人们会为了生存为了扩大土地面积而围垦湖泊、破坏草原、砍伐森林,这样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在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下很难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另外,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是现代工业式农业,这种生产模式主要以机械与农业化学品为主,虽然可以一定程度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生产环境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例如农业机械、化肥、地下水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地盐碱化、板结问题突出,农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农膜、农药等残留物也会严重勿扰农业环境,破坏水体和大气的正常循环,人类对农业资源的过度索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问题严重,而且农产品中有可能残留化学品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就是遵循整体协调发展、循环再生理念,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利用农业自身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采用现代管理办法,对农林牧副鱼的生产进行科学调控,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三色农业。三色是指绿色、白色、蓝色,其中绿色农业是指以土、水、气为基础的传统绿色植物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蓝色农业是指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为主的水域农业;白色农业是指以生物工程为技术主体,以微生物学为科学基础的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的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

 

(三)发展精确农业。精确农业是指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变率处理设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的以产出较低、牺牲环境、消耗资源的农业生产模式相对的,能够准确获取形象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以及农田小区作物的实际产量等空间与时间差异性信息,能够准确分析影响作物产量差异的原因,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农业技术调控的农业。

 

(四)发展集约型可持续农业。集约型可持续农业包括优化农业政策环境,构建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化农业生产的管理体系,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完善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基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持续提高农产品自给率、商品率和土地生产率等,这种农业发展形式适用于资源匮乏、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

 

四、如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避免土地荒废,鼓励对土地进行承包,将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进行种植,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工,大量发展养殖业,促进协调农林牧渔业的发展。

 

第三,合理安排资源的配置,加强控制农村人口快速增加,对于病虫害、杂草等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控制,加强推广灌溉技术,改变土地原有的漫灌方式。

 

第四,组织农民合作创新,相关的政府部门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

 

第五,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大力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人才,壮大农业科研的人才数量,提高农业的种植素质。

 

第六,建立农业保护体系,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建立包括农业风险基金、对农产品进行储备、农产品最低价格保护制度在内的风险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

 

篇4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2-0083-02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水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十年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的紧张趋势,使一些丰水城市或地区也出现了水质污染性缺水,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我国在促进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水资源污染浪费问题仍然严重。国家水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深入研究水资源污染浪费原因,探讨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为我国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我国的水资源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1.1水资源日益减少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发展趋势一直是逐渐在减少,这是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联合国水资源管理部门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表明水资源危机是继石油资源危机之后出现的又一资源危机。我国长久以来一直在过度砍伐树木、大兴土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森林的蓄水能力,很多丰富的淡水资源都顺着地面流走。甚至我国很多淡水湖都出现枯竭断流的问题,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断流枯竭,这是我国水资源日益减少的最好证明。另外,我国水资源还在供需上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一直在加大,水资源缺乏的矛盾无法解决,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大,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1.2水污染浪费严重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以及工业发展的不断加速,我国工业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工业用水量的增加也伴随着水污染浪费的日益严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工农业污水排放一直呈上升趋势,工农业污水排放也成了我国污水治理的难点。另外,很多城市对于污水处理的设施设备建设不健全,导致污水排放达标率低,很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湖泊河流,造成水资源的二次污染。此外,我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着水污染浪费与治理的权钱交易现象,很多大型污染型企业在污水排放上肆意妄为,与地方机关拉帮结伙,都使得水污染浪费日益严重,使得水污染浪费处理得不到解决。

2 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充分利用的具体措施

2.1通过水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措施

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充分利用首先要通过国家水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这是做好水资源管理保护的关键。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充分利用监督保证机构,通过监督保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另外,国家还应该充分利用部门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手段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充分利用进行相应的引导。为了缓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国家还应该对农业甚至工业结构做好相应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相对不高的企业,从而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此外,对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西北地区,当地政府应该鼓励农民退耕还林、退耕还原,同时国家执法部门还应该加大对水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严格限制甚至杜绝高污染高浪费水资源的企业。

2.2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目前我国对于水资源污染与浪费严重的行业主要在于工业、农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农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为了加快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有效保护,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水资源保护奖励机制,大力推广水资源设备的投资与使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用水的浪费。另外,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供水、用水、节水和污水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与约束制度,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最大限度的做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2.3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让群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群众才是用水的关键和主体,让群众认识到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各地有关部门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群众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群众对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意识贯彻到生活细节当中,另外在农村,农村可以多设立一些警示牌,呼吁人们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做好对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总之,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让群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是国家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的重要环节。

3结论

水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的农、林、渔等行业都离不开对水资源的利用,然而伴随着水资源污染与浪费的不断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断加大。中国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面对21世纪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必须坚持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高效利用为根本,有效保护为前提,走向一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我国在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做好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不仅需要政府政策支持,而且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邓玲玲.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篇5

肃南县具体地理位置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林业资源相对来说比丰富。在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中,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这不仅关系到林业的长远发展,更关系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林业的效益已经不只是木材的效益,更是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代表。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此地区的自然保护区较多,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实际生活。为了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当地的林业资源进行全面了解,制定出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

1肃南县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1.1林业用地情况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肃南县地区自然保护区总的经营面积为272.2万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全区的有49.28万公顷的林业用地,其中,林木占地14.19万公顷,灌木林占地29.6万公顷,疏林地0.76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0.3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7.3%。

1.2活立木总蓄积量分析

全区的活立木总蓄积量较大,并且每年呈增长趋势。林分平均蓄积量也较大。这主要是林分结构不合理,林木年龄过大,过熟林面积较大,不利于林业资源的长期利用。

1.3野生动植物资源分析

首先,植物的分布。此地区生态系统复杂性较高,山地分布较多,植被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不同区域的植被特征也比较明显。但主要以湿生、寒生、旱生植物为主。此外植物的科系较多,主要分布着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大多数植物具有一定的要用和食用价值。其次,动物的分布。全区有陆栖脊椎动物229种,物种非常丰富。主要为兽类、鸟类和两栖爬行类。动物在地里分布上具有垂直差异。这与此地区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海拔在2500米以下的主要有牦牛、赤狐等,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主要有白唇鹿、麝、雉鹑等,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主要有雪豹、藏雪鸡等。此地区也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分布较广的地区之一。

1.4生态旅游区分析

肃南县地区旅游资比较丰富,此地不仅包含了多个风景名胜区,还具有多个自然保护区,以生态旅游为主。主要包括森林公园、大野口旅游区、丹霞地貌旅游区、和大草原旅游区、冰川旅游区等。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肃南县林业资源的特点分析

2.1林业资源丰富并分布不均

此地区的林业资源分布具有水平和垂直性。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区域,寒温性青海云杉林广泛分布山地的阴坡、半阴坡位置,阳坡为草原,构成了山地森林草原景观,这也是此地区主要森林植被,面积较大,主要为纯林,林分构成为:青海云杉、灌木、草本、苔藓植物等[2]。还有寒温性祁连园柏林,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山地的半阴坡、阳坡、半阳坡,呈矮林或疏林,多为单层纯林。另外,还分布着温性青e、油松林、温性落叶阔叶山杨和其他混交林等。在祁连山东部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和灌木丛等林业资源。

2.2生物多样性丰富

在此地区的保护区境内,地貌、土壤、气候、植被的三向地带性分布比较明显,造成物种分布不均匀,水平地带由东南向西北物种呈减少趋势。动植物种类丰富,主要分布着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高等植物,还有一些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等。还有一些国家一级和二级珍贵保护动物生物除了具备一定的多样性,还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和残遗性,形成于不同地质年代的物种在其系统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环境严格的选择与淘汰,记录了环境史地变化和物种适应过程,具有丰富的遗传物质。

3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森林植被生态系统脆弱

此地区虽然林业资源丰富,森林物种丰富,但是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整体功能不强,系统反馈调节能力较差。再加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影响[3]。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耕地等,致使生态植被遭到破坏,林地被侵占,林业资源的更新能力不足,无法抵御对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干扰。在气温上升,人为破坏的影响下,森林植被带出现上移的现象,群落结构简单,抵御灾害和虫病的能力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因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3.2林业资源发展缺乏科学的观念

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与联合,林业部门虽然具重要的任务,但是也需要其他部门与之相结合,共同解决林业资源发展的问题[4]。目前来看,肃南县地区的林业资源发展观念比较落后,没有根据林业资源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目标,进行改革创新,没有以一个科学的发展观念为指导。还是沿用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固步自封。没有认识到现代林业资源发展观念的具体要求,没有认识到公众参与林业决策和经营管理重要性,发展观念不够科学,阻碍了林业资源的进一步发展。

3.3林I牧业发展相矛盾

在肃南县林业资源发展中,林业牧业矛盾比较明显。这与行业保护具有一定的关系。在林牧业发展中,往往是片面地强调其中一方的发展,致使二者发展不协调,矛盾不断增加,从而限制了林业和牧业的共同发展。目前来看,此地区的林业发展政策不科学,草场保护力度不够,过度放牧也导致草料不足,影响了牧业的健康。二者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3.4公众参与性不强

公众参与是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此地的林业发展中,与区群众分离,没有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致使林业资源孤立发展,缺乏群众基础,其实际效益发挥不出来,与公众的利益联系也不够紧密,甚至产生了对立,非常不利于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要想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林业资源经济效益与公众利益结合起来,加强与公众的联系,鼓励公众自觉参与到林业建设中来。

4促进肃南县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4.1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林业资源发展的强度

在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离不开公众的作用,这也是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5]。首先,要以利益为驱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林业发展工作中来,参与林业发展决策。其次,制定合理的投资政策,对于投资的公众,要让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还要积极推进在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草场个体承包等林业政策,切实在林业资源发展中,落实这些政策。提高民众的收益,缓解农、林牧之间的发展矛盾。其次,还要根据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积极引导公众科学投资,正确提出发展建议,与相关部门形成一个完整的林业资源发展体系,更好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2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首先,根据当地的农业、林业、牧业等产业的具体情况,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避免农牧业规模过大,影响林业的发展。其次,大力开发林产品、林副产品,特别是林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完善产业结构。最后,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更新发展观念,采取合理的发展办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之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4.3科学调整林业结构,促进商品林的快速发展

在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要对林业结构进行调整,科学规划人工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培育比例,根据林业资源的不同用途,发展多种林种,不断优化林业结构。此外,还要提高林业生产能力。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根据市场发展实际需要,开发林产品,提高林产品的生产效率,既要保证其生态功能,又要加强商品林建设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4.4合理采用科学技术

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科学研究体系和教育体系,提高林业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水平。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研究力度,提高林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全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结论

总之,要根据肃南县林业发展的实际,结合林业资源的具体特点,制定有效地发展策略,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落实。进一步提高林业发展的水平,真正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邢玉芹. 浅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J]. 林业科技情报,2012,01:16-17.

[2]秦君. 浅谈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 生物技术世界,2014,06:30.

[3]叶庆辉. 浅谈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15,05:74-75.

篇6

水资源的枯竭似乎已经成为近来比较敏感的话题,无论我们曾经如何认为地球是一个蓝色星球,百分之七十是海洋组成,但是淡水资源的缺乏确实成为一种伤痛,人类是离不开水而生存的,所以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政府官员们都在思考水资源的再利用或是水资源的节省能否给地球带来一点希望。

一、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贫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但由于我国人口巨大,土地广阔,就目前来讲,全国水资源量已经出现了严重赤字,其中城市缺水大约60亿立方米,农业缺水200亿立方米。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地表淡水的贫乏使得城市生活面临着困境。国家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出台过相关法律,但是结果还是不断的浪费;曾经有一个大型工程叫做南水北调,希望用调节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达到中国区域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但是目前来看,水资源的问题还是日益突出。

二、我国的水资源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一)水资源供需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

今后的几十年内我国的人口大量增长将会是对水资源问题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目标的挑战。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正处在飞速的增长时期,所以会出现工业用水大量增长的问题,从而导致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明显。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由于发展的需要会对水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导致的结果是废水的排放量也会相应快速增长。

(二)水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地发展,工业也更加发达,从而导致工农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尤其近年来,我国的污水排放量已经非常巨大。由于长期在粗放型模式的操作下,我国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再生,缺乏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有效控制,致使水资源被消耗和被污染。由于我国许多城市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了一些水域,所以就使得我国很多城市大部分水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也进一步地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从而使一些原本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三)水资源浪费严重

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却存在着浪费的问题。因为对水资源开发的不合理,比如拦河修坝,在上游对水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而在下游却无水可用,从而违背了水资源在上下游的合理分配利用的原则,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三、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的政策措施

出台或建立完善的相关水资源的管理政策,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水资源能够被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保证机构,为水的社会循环永续利用提供必要的法律基础和保障。另外,政府应当运用合理的行政手段来加以引导,比如在保证经济合理发展的基础上,适当地降低水资源使用总量,从而缓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对于农业的结构内部进行转化,鼓励农民更多地发展渔业、林业等对水资源需求比较少的行业,从而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政府对于水资源的政策多年来并不少见,但是成效不大,原因在政策虽有,但是执行力度不大,从而导致了还是无法见效,因为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对于公民本身来说是无法立法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往水里吐口痰就把他抓起来劳改,所以也就形成了立法难的问题,而针对企业的污水排放虽然有法律,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的利益与社会效益密切相关,所以在其违背法律时政府宁可采取罚款也不想去关闭其生产,所以也就造成了多层次的难度。 转贴于

(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可能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有限的水资源环境约束将对经济的快速增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应该依靠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大力节水,其中利用水价调节用水行为是实现可持续用水方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工业和居民用水价格比较低,农业用水几乎是没有价格的,要在大众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渐提高用水价格,或者在配额限度内实行低价格,而对超标用水收取高额的水价。在城市用水上,应当对城市的水价进行不断的调整,采用按水量累进计价。

(三)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实现城市水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关键。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城市用水的统一管理体制,形成城市供水、用水、节水和污水合理地处理以及对水资源形成集成化的管理与保护,从而保证城市用水的健康、持续和安全。另外,要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结合水利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加强对水资源基础研究和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领导,加大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四、结束语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也在日益发达,这些美好的现状却会使得我国的用水总量大幅度地增加,从而出现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所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何在对资源需求中找到平衡是确保对水资源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所以对水资源的开发应当具有长远的目光,而不是只注重当前的利益肆意开发。

参考文献

[1]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篇7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林业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系统完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改善林业资源的管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有利于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有利于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的发展,也有利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加快林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全面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用。

2当前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工作还存在一些尚待破解的关键问题。一是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较低并且质量不高,林分平均胸径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林木龄组结构和树种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强烈需求。二是林业科技及专业水平较低,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林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层次低、贡献率小,缺乏精细化科学化的先进管理技术,不能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三是社会大众的积极性不高。林业管理没有可行的社会化筹资机制,社会大众在植树造林、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支持度和积极性不高,造成一些重点林业建设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滞后延期。四是林业资源采育不均衡,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林木开采量与日俱增,加上林木生长缓慢且林场建设滞后,导致林业资源失衡,影响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五是林业补偿机制不健全。为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林木使用人应根据开采地区的林业资源形势和开采量等因素向林业管理部门缴纳一定经费或对林业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但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或制度规定。六是林业部门职能定位不规范,林业保护缺乏监管力度。我国目前的林业管理部门职能定位不合理不科学,管理体制较为落后,对于地方政府、部分单位和个人的乱砍滥伐、违法违规开采毁林等行为,地方林业管理部门还缺乏应有的监管力度。

3发达国家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美国的林业资源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得益于其长久以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管理模式。不仅美国联邦制定了多项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各州、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和特定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法规。美国林业的责权、产权和管理权划分明确,产权明晰,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和责任,便于林业的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英国政府为了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如投资体制创新、参与机制创新和政策体系创新等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英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德国具有健全合理的森林管理制度和林业法规,在编制10年采伐计划的基础上实行限额采伐制度,并明确采伐量要小于生长量,林业管理机构健全合理,责权划分明确。日本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使其逐渐成为世界发达林业国家之一,其林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科学完备,同时拟制了科学严谨的6种森林计划,确保了林业可持续发展。

4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1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现有的林业法律体系存在不完备、不科学、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国家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下,通过清理、修改、新建和补充等形式,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林业法律体系,地方政府应构建符合本区域特色的林业法规,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法理支撑[2]。

4.2科学明确林业资源定位

不同区域的林业资源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应采取差异化方法从乡镇一级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明确林业资源的利用目的和方式。

4.3加强林业的科技管理和发展

我国林业的管理和科技发展水平较低,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经验,实现林业发展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林业管理的科技水平和质量。

4.4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

各级政府和领导要高度重视生态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通过召开会议、签订责任书等形式加强组织领导,通过文件、电视、广告和标语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4.5加大伐区监督和管理力度

各地要加大伐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伐区责任人和专职领导,定期不定期地对伐区进行抽查和巡视,对砍伐后的林区进行跨区域检查验收。

4.6构建森林生态补偿体系

通过推动生态化的税收制度、完善生态管理体制、增加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和争取国际补偿等方式,构建完备的生态补偿体系机制,实现生态视角下的林业可持续发展[3]。

5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林业管理部门要不断改善林业管理,还要着力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

参考文献:

[1]秦涛,张骅.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防护林科技,2013(6):44-46.

篇8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6.05.236

1丘陵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思想

针对丘陵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利用效率低,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工业化程度低,水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丘陵地区必须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满足经济社会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丘陵地区工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丘陵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丘陵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理念,突出把握好“稳政策、增投资、夯基础、促改革、强管理、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全面做好水利改革、发展和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2丘陵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宏观对策

由于丘陵地区服务、娱乐等第三产业,城市化进程较低,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较大,该区域主要以农村为主,故基本不涉及城市发展用水战略。同时工业以传统行业为主,耗水量较大,在今后的规划发展中应当逐渐减少,因此,丘陵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宏观对策的重点是农业,农业用水战略:建设高效节水的现代化灌溉农业。

2.1丘陵区水资源开源战略对策

丘陵地区水资源供需实践表明,地区工农业、生活的发展过分依赖降水资源,使得用水保证程度低,难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由于地表水年际、年内变化大,供水没有保证,影响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这种情况在没有供水调蓄能力的丘陵地区影响更大。单一的依赖降水资源,使丘陵种植业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该区域的种植业以抗旱树木业和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作物产量均不是很高,农民收入相对平原区较低。为巩固和提高区域内水资源承载能力,必须构建多元化的供水体系和高效用水体系。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修建集雨蓄水池等供水工程,进行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施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提高山地供水保证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体措施:①加大雨水资源的开发力度。面对丘陵地区径流流量日益减少的实际情况,在丘陵地区应大力发展集雨蓄水工程,修建大型蓄水池,以解决当地人畜饮用水和生产发展用水。②开发利用地下水,提高地下水资源可利用率。丘陵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釆利用是解决当地可利用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由于丘陵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率相对较低,还具有较大开釆潜力,但是丘陵区域地下水资源埋藏深度远大于平原区,受技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只有部分地下水源被开发利用,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条件进一步开采地下水资源,增加丘陵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量,改善丘陵地区有效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现状,缓解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将成为丘陵地区水资源开源战略的主要措施和重要对策。③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梯田蓄水农业。丘陵地区的缓坡地带(坡度小于15°地区)能够开发形成梯田,在北方地区基本种植树木,它们根系发达能够阻止水分流失,减少水土流失;而南方地区多种植水稻,这种作物根系可以集蓄、吸收降水为自身生长、发展和储备营养物质所用。总之,优化种植结构,发展梯田农业,可以减少水资源流失,增加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量,最终达到开源的目的。

2.2丘陵区水资源利用节流战略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主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①农业种植结构:在水资源短缺地区严格限制种植高耗水农作物,鼓励种植耗水少、附加值高的农作物,适当减少小麦种植面积。②工业结构:合理调整丘陵地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轻工业和低耗水行业,禁止高耗水产业的新建和扩建,努力减少区域内传统煤炭、机械、炼钢等局耗水行业。2)优化配置农业用水,以期达到节水目的。丘陵范围内建设骨干集雨蓄水工程、拦截地表径流和实施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进一步优化用水结构,缓解重点丘陵区域农业生产区的用水压力和牲畜用水。3)完善节水工程性措施。优先推进粮食主产区和严重缺水地区节水灌溉农业发展,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喷灌、微灌、地膜覆盖和膜下滴灌),同时考虑耕作地的栽培情况,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4)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构建多元化经营模式。积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2.3丘陵区水资源利用旳管理对策

1)完善和制定政策体系。丘陵地区应积极推进水利立法工作,各地区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管理。2)实行用水的宏观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宏观总量控制就是要根据水权分配的指导原则,从水源上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其分配要求是要低于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而明确各用水单位能够利用的水量。3)健全农业节水管理措施。丘陵地区地块分散,无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人们都是沿河谷取水、用水,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故丘陵地区需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农业用水量,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明确农业节水工程设施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加强水费计收与使用管理。4)强化全民的节水意识。丘陵地区经济条件较差,通信较不发达,农民思想相对落后,没有节水灌概的意识和自觉性,故应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广泛利用各种形式,让全民了解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以及水质供需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以上众多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够保障其他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的顺利执行,以确保可持续利用体系发挥其应有作用,可见管理对策是所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的精神支柱。

3丘陵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体系

3.1因地制宜地实施丘陵地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

农业作为用水大户,也是用水浪费大户,必须釆取各种措施加快农业高效用水工程的建设进程,减少水资源的无效损耗,大幅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根据大部分丘陵地区实际情况,以节水、高效为目标,提出丘陵地区的高效用水模式。丘陵地区产业和种植结构相对单一,主要种植经济林、粮食作物、少量蔬菜,耕地面积规模均较小,仅稍大于山地地区,针对不同的作物考虑实施不同用水模式,使其适用于所有丘陵地区该种作物以后的种植发展。模式1:经济林+局部灌溉(涌泉灌、滴灌、地下滲灌)+梯田蓄水措施。模式2:粮食作物+长短畦结合,高低埂结合的田间工程+深耕蓄水+节水品种。

3.2健全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区域内人员素质

当前,我国各个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结构都在发生巨大变化,青壮年农民大量进城务工,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水利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等问题更加凸显,特别是区域范围内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日益突出。要以乡镇水利站为主导、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基础、专业化服务队伍为支撑,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区域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推进防汛抢险、抗旱服务、水文水资源监测、水利科技推广、灌溉实验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大规模开展岗位培训和实用人才培养,提高区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管理能力、服务水平。

4结语

本文以丘陵区域的水资源状况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提出了研究我国丘陵区的水资源利用管理模式和对策,对丘陵区域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丘陵区域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了丘陵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涉及水资源持久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宏观对策、开源战略、节流对策、管理对策、综合技术体系等多种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普遍性意义,适用于大部分同类型的地貌地区,方便了可持续利用方案的贯彻执行,可以加快推进全国范围内水资源可持续思想的实施,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并为丘陵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推广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文喜.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

[2]姜蓓蕾,耿雷华,徐彭波,等.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践发展及管理模式演变趋势浅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0):66-69.

篇9

在现在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农业在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质是农业和农村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农村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农村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农村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农村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农村生态持续发展是持续发展的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是农村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农村持续的最终目标。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农村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急的。农村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应用到作为有机整体的农村与自然环境系统。满足农村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中心。要求农村在尽量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增长,使系统内部在相互协调的情况下,物质能量的转化率达到最佳效果,以满足农村的需求。同时要求农村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以减少自然的负荷,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状态,成为农村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环境功能和农村环境问题

农村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趁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环境是农村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农村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自然两方面。其实质是农村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

环境问题已成为农村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农村环境污染可分为生活、生产、工业三大污染。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环保意识的缺乏,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少科学性,流失的化肥、农药和随手扔掉的农药瓶,很容易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从工业污染来看,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城镇的环保“门槛”也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很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广阔的农本文由收集整理村,也正因此,农村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农村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环保工作提出了一个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构建生态新农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们只有切实解决好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才能使农村真正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是因为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威协后代人的生存。这必须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发送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是以保护自然为基础,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生态破坏,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作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是以消除贫困,改善和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持续发展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农村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篇10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10102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性也逐步的显现出来。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式的分析与运用研究,将科学有效的方式全面应用于我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为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持续性的、环境友好型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2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现状分析

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分析与运用探究,首先应当明确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现状。由于气候和气温存在的差异,我国不同地域所具有的林业生态现状也不尽相同[1]。

以钦州市为例,钦州市年均雨量约为2104 mm,夏、秋两季是空气湿度大并且降水较多。6月和8月为全年两个降雨高峰,平均相对湿度可以超过80%。冬季为干冷少雨季节,雨量不大,降水量仅占全年雨量的5.9%。夏季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冬季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由于气候上的优势,钦州市所具有的林业生态环境也存在着十分可观的优越性,同时植树造林和禁止非法盗猎和采伐工作也得到了初步的全面性实施,符合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2]。

3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分析

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分析,根据我国林业环境和林业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主要可以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总结如下。

3.1开展植树造林,禁盗防火工作

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无疑是我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很多的城市的林业区,特别是南方城市的林业区,在夏季往往长时间处于高温干燥的状态,因此存在着发生火灾的潜在问题。森林火灾一旦发生,不仅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林业生态环境,同时也对当地居民的人身财产和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同时由于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更高的经济利益,私自砍伐树木,盗用森林中的自然资源,当地林业局也必须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相关措施,严厉打击违法分子,确保当地林业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建立以生态和谐发展为支撑的林副业

很多人存在着林业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只为“提供木材原材料”的思维误区,因此通过林业生态环境获取利益的方式,也往往只是单纯的砍伐木材,这不仅不利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障,同时也不能够为当地真正的带来理想的、持久性的经济效益。开展建立以生态和谐发展为支撑的林副业的方式探究,全面提升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类型和发展方式的多样性,例如蘑菇、木耳的人工种植等等。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有效的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实现当地生态资源的全面保护,符合我国所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

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分析可知,开展植树造林,禁盗防火工作以及建立以生态和谐发展为支撑的林副业,是我国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明确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可以有效的提升各个地方林业局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确保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3]。

4科学的运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具体措施

在明确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现状以及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后,开展科学的运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具体措施分析,可以将科学的运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具体措施总结归纳为以下的几个部分。

4.1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的开展

提升各个地区的森林资源储备量,加强对林区的保障力度,保障林业生态资源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实现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基础工作实施效果的重中之重。因此当地林业局在开展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基础工作时,也应当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实现当地的林业生态资源的良好保障。

同时除却人为因素之外,自然因素也是影响当地的林区的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虫害等等。因此当地林业局在开展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工作时,也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生态状况,进行林区保护工作计划的完善,实现保护力度的真正的、有效的提升。

4.2提升对于森林生态资源重建工作的重视

由于我国早期部份地区的发展理念的不完善,很多林业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砍伐现象,以至于当地环境水平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升对于森林生态环境重建工作的重视,加强森林环境修复工作的开展进程的工作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4.3引导和培养林区群众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活动参与意识

地区的群众也是影响当地的林业生态资源的状况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当地政府和林业局在开展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调动当地群众进行工作的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和培养林区群众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活动参与意识,可以有效地提升当地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的全面性、时效性、实效性以及持续性。

实施科学的运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具体措施,首先应当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的开展,进而提升对于森林生态资源重建工作的重视,并且引导和培养林区群众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活动参与意识。根据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和开展需求,科学的运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具体措施,可以有效的实现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的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4]。

5实施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程的建议

根据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和开展需求,提出了对于林业生态资源建设的建议,可以将建议内容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5.1多角度的筹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

生态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是实施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地政府和林业局也当加强对资金投入,多角度的筹集林业生态资源建设资金,有效的实现林业生态资源建设的整体的、全面的以及系统性的发展。

5.2创建林区资源,协调统一保护和建设工作

当地政府和林业局在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工作时,也应当将森里的保护理念的应用与森林的建设理念的应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真正实现明确林业生态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方向。

5.3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程的长期规划工作

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程,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因此当地政府和林业局在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工作时,也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林业生态状况,开展长久的规划工作。

在逐步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多角度的筹集林业生态资源建设资金;创建林区资源,从而促进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协调统一性的提升;开展林业生态资源建设工程的长久规划工作[5]。通过林业生态资源建设的有效实施,完善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模式,促使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的建立了优美的、良好的生态资源[6]。

6结语

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分析与运用探究,首先应当明确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现状,进而进行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分析。在明确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现状以及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后,开展科学的运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具体措施分析,并且提出对于林业生态资源建设的建议。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分析与运用研究,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冉瑞平.西南地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林农行为分析:来自四川邛崃市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6(9):41~45,79.

[2]关月,韩雨丝,王斌.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2):72~73.

[3]解坤梅.矿业开发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与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4(3):76.

篇11

2.区域环境效益角度环境污染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商品生产和贸易,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以生产者剩余(PS)和消费者(CS),它是一个反映社会价值。有时从其他地区获得环境效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危险废物生产技术,产品出口是通过货物从发展中国家获得环境效益。然而无论是废物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或有害的技术、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平衡的区域环境利益,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也相当大。

3.从技术革新角度,改善商品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及消费商品通过了解环境问题带来的,能找到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整个人类社会从思想、管理方式、科技进步和法制建设和其他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采取各种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因此改善商品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上面提到的各种有效措施,笔者认为改善商品生产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技术创新和资源回收,是一种大胆的想法和建议,是该模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大宗商品生产通过循环模式,减少或消除污染物,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使整个经济社会有一种良性的循环。采取的具体措施:

3.1使用科技,能源效率,逐步减少污染大气

空气污染预防和控制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空气污染的原因,预防和控制应主要来自工业废气的治理,控制工业污染的来源,提出了实现清洁生产,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政府和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电、生物质能、核能和其他清洁能源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这就要求企业改革能源结构、创新燃烧技术和施工工具、更新的、前期燃料处理和废气处理方法,或使用中央供暖等。利用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企业唯一的出路,控制空气污染环境问题是最好的方式。

3.2加强能源的循环使用、废弃物和商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商品生产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塑胶袋、包装桶等),使用更少的不可逆的资源,实现废物资源化。使用资源、能源效率最大化,升值,“三废”医疗废物最少化的清洁生产措施,减少浪费和无害,保护环境。能量回收从源削减使用一次能源消耗,减少大量各种各样污染物的释放。通过这个方法来加强回收能源,废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商品生产。

3.3加强和谐世界建设,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当今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进步,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成为市场经济在世界连同和谐必然选择,是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生产和贸易,两生产者和消费者,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环境利益,严格遵守环保要求。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新技术的发展也必将推动可持续发展世界的形成。

篇12

一、前言

城市这一人工环境综合体,由地表自然、社会经济要素以及环境综合作用而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运动方向的有机整体,称其为城市系统。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害后代人和其它城市发展的前提下,以满足当代人的福利需求为目的,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通过规划、监测和调控等手段引导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向更加和谐、平稳、均衡和互补状态的定向动态过程,体现了城市系统的一种状态或目标。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发挥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笔者试以公平、持续、协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实践,以桐乡市为例,通过三大目标规划有效解决桐乡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寻求三大规划目标的统一和三大矛盾的解决,最终体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向高级阶段推进。

二、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治理问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和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流动,必须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

从解决桐乡市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角度出发,规划发展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把“三高”农业和有机农业结合起来,规划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形成良好的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农、鱼、禽水生生态经济系统,湿地综合利用开发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污水自净生态经济系统;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经济系统。在企业层面上要根据生态效率,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产品包装“绿色化”等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在区域层面上,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问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从解决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出发,重点规划档次高、辐射面广的专业市场,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家具、钢铁、木工机械等专业市场,培育和壮大花卉、汽车、装饰材料、家用电器、塑料、布匹、水产等新兴的专业市场,结合桐乡市规划开发建设高档商贸中心。规划和建设信息网络,形成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信息产业基地,加快以科技服务、社区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形成覆盖范围广、服务水平高,渗透到各行业、千家万户的综合服务体系:合理规划房地产业,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战略,严格控制房地产用地外延扩展,消化闲置商品房,切实提高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市民人居环境;积极规划好旅游产业,要在特色旅游上下功夫,创立一批区域性特色“旅游品牌”,发展规模旅游,使之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

(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将城市中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矛盾。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从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城市资源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调控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亚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生态关系,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使之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进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伴随着工业发展而加剧。在桐乡城市规划过程中,首先要使工业布局规划结合城镇规划,防止境外污染型工业向本市转移;要淘汰落后的工业技术,大力推广节约型资源、能源、原材料,减少污染性的工业技术和方法;其次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再次要发展生态型工业体系,建立好重点工业园区。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机制,把保护耕地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和“三高农业”。从景观生态角度统筹安排城乡园林绿地的系统规划,在保护优美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良性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具有水乡和基础景观特色的园林式现代化城市。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的可持续性。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桐乡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关键领域。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桐乡人具有强烈的发展经济意识。而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以人口为主体的立体结构,并与城市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包括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艺术、体育、价值观念和社会网络等。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

首先,由于桐乡市的发展目标定位于中等城市,因此必须增加人口集聚,人口数量是确保桐乡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特别重视外来人口的管理,在规划中合理安排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其次,从人文生态角度出发,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完善社区物业管理、社区供给与保障、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等多功能社区中心的结构规划。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大力发展先进的职业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适龄人口接受教育的比例,引进人才,搞好科技开发、转化与应用。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是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诞生地、推广者和传承者,只有科学、教育得到发展,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