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41: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管理学基本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激励机制在教学办公室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能有效地开发教学办公室的人力资源
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要素。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是依据对人的一定看法而提出来的。教学办公室的管理原则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必须充分重视教学办公室每个员工的个体作用,尊重和激励每个员工的价值,并通过促进每个员工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最好、最完善地完成学校的教学总目标。
人们通过实证性研究发现:那些按时计酬的员工中,他们的实际能力只需发挥20-30%左右,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而不被开除。而如果通过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则其潜力可以发挥到80-90%左右。这就是说,在不被激励与被激励的办公室员工中,他们实际能力发挥的差距在60%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人加入一个组织并成为其中的成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必然会尽力工作,多做贡献。在任何组织内,都有表现不同的组织成员,充分调动每个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这是管理者的首要职责。管理者必须通过激励的方式,使得员工表现突出者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好上加好;使得表现不好者,逐步克服消极因素,进而为组织多做贡献。
2.能积极整合教学办公室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
一般来说,办公室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所属单位的总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员工个人发展目标是内在的、个性化的和主观的;其所属单位的总目标是外在的、非个性化的、客观的。两种目标之间常常表现出不可避免的矛盾,而这种矛盾会直接影响到办公室中所有员工的行为方式,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模式。
对教学办公室的管理者而言,在学校的教学总目标与办公室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发生矛盾的时候,需要管理者通过激励来正确地引导办公室员工将个人发展目标统一于其单位的组织目标之中,有效地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在行动上保持一致。尽管员工个人的动机与行为可以通过外界的刺激而改变,但是否能真正改变还取决于员工本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激励问题是不可能通过外部力量来解决的。
对管理者而言,把握好外部条件,充分利用外部条件,使办公室员工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信任自我,努力把学校的教学总目标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有效地统一起来,其关键就在于管理者要通过对每个员工个性的把握,设计出合理的激励机制,解决好对员工的激励问题。一旦员工了解到所属单位的总目标的意义,特别是在参与了讨论、制定学校教学总目标的情况下,他们就自然会被激发出强烈的责任感,为实现学校教学总目标而努力工作。
3.能有效协调教学办公室员工利益分配中的矛盾
办公室员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满足其需求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相对公平地分配这些资源,使众多的员工得到应有的权益。
由于被管理的员工在素质与能力上的差别以及对利益追求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必然会使得利益分配矛盾出现复杂化,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真正解决好这些矛盾,当然不能仅仅依靠激励。激励的意义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但积极性是否很好发挥,又依赖于他们在利益上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客观地来看,办公室员工个体的需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有些从个人看是合理的,从集体看是不合理的;有些从今天看是合理的,从将来看是不合理的。这样,不论是在物质利益还是精神利益分配中,办公室管理者要从其组织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合理地分配利益。员工也会向管理者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但究竟谁得到利益、谁失去利益;谁得到更多的利益、谁得到较少的利益;谁现在得到利益、谁将来得到利益,这些都会在激励机制的运行中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对员工采取奖励方式,它不仅会使得员工中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得到强化与推广,而且也使得那些具有良好行为的员工得到褒扬,使之获得应该享有的权益,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样,对员工采取惩罚的方式,不仅会使员工中削弱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得到制约与纠正,而且也是对那些具有不良行为的员工进行教育、批评和制裁的一种方式,使之丧失更多的权益。如果奖惩不分,或者力度不够,则很难处理好利益分配中的矛盾。
二、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提升教学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水平
1.表达层
表达层主要是用来负责知识的输出和输入,是知识管理系统的入口和接口,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连接系统和用户。一方面,表达层将知识存入知识管理系统中,它是整个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输入集,是整个知识管理活动的驱动力。另一方面,使用者也是通过表达层从知识管理系统中获取新的知识,即知识的检索。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往往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找到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知识检索系统,也就无法实现知识的应用。而表达层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知识检索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最合适的知识。
2.知识逻辑层
知识逻辑层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知识管理的需要,对知识进行组织,它接受用户的请求,然后根据知识管理的需要对该请求作出反应。用户通过表达层将知识输入,到达知识逻辑层时对所有知识进行重新整理,摒弃无用的知识,并将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使之具有较强的柔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再存入数据层中。而从数据层提取知识时,同样要经过知识逻辑层的加工,将所用的相关知识加以解构和建构,建立一种新的核心知识体系,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数据层
数据层,简而言之就是负责学校知识的存储。完成知识的获取之后,要对所有知识进行分类编码以便知识存储,即将知识与知识源相分离,将所有知识进行整合然后根据其特性进行分类、编码,使其成为图文声像资料,并将其存入知识库中,这样便可以保证学校知识的继承,避免知识的流失。知识库则成为学校知识中最有价值的一系列知识的集成,为所有知识提供了储存的空间,具有动态的和深化的结构,关注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便于知识的管理和检索,为后来者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基本结构——活动观
1.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是实施学校知识管理活动的第一步,处于整个管理活动的,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文化、科技信息等。在组织结构上,学校应建立一种支持型的组织结构,有助于组织、个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分享、知识创新及团队间的合作。在组织制度上,建立一种规范的奖励制度。学校将个人、组织和团队激励有效结合,给予教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补偿和奖励,透过奖励来强化个体的知识分享和创新行为。在组织文化上,要形成一种共享型的组织文化。在整个知识管理过程中,与显性知识管理相比较,更多的是对隐性知识实施管理,而由于隐性知识是教师个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东西,因此,培养共享型的组织文化方能促进学校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
2.人力资源管理
在学校知识管理活动中,尽管强调以知识的管理为主,但人是知识的有效载体,任何知识只有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才能发展成对组织有效的动力。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知识创造与创新的主体,因此,教师个体的知识是学校知识的基础和主要来源。学校知识管理非常重视教师的在职训练,加强教师进修学习,提升其专业能力并保障其专业自,不仅可以去除保守封闭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发挥其专业精神,确保教育质量。在学校知识资源的管理中,学生之间的知识分享亦受到重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讨论的机会,并将学生的个人兴趣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所表现,激发其知识外显或创新表现。
知识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超越组织管理的层面,理解知识获取与管理的流程和职能之间的战略关系,推动教师获取和共享知识,组织教师不断开发知识,资助和支持对知识展开深化应用。这种领导必须认识到,学校是一个专业化的、由高智力、高成就动机的人们组成的组织。
3.知识创新管理
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个体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分水岭,与中学毕业后顺理成章考取理想高中的学子们相比,中职学生是被高中以及再教育拒之门外的群体。他们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进入中职院校后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一、中职院校学生面临困境
中职院校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学生角色定位偏差,校园环境过早地社会化,学习风气普遍差,教学秩序混乱,学生整体素质偏低。浪费了教育投资资源、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二、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1.个体发展的阶段遗留问题
(1)成长背景不同,“三观”的引导不够。中职院校学生成长背景迥异,来自不同的社会圈层,受不同的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家庭教育、初中学校教育影响,个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塑造定性,对于成长理想、信念教育和向何处去处于迷茫和从众状态,性格上会出现偏见扭曲等心理,这个阶段需要家庭学校给予正确健康的人生规划方向性的引导和信念意识的培养。如攀比心理、依附心理、不平衡心理、拜金心理,破罐子破摔心理等。功利欲望强烈、过分自我等。
(2)知识积累不够,缺乏继续前行的动力。在知识论英雄的学生时代,知识积累的长期欠缺,弱化了他们成长中的自信心,与其他相对优秀的学生存在许多实际的和隐形的差距。在教育的道路上缺乏继续前行的动力。
2.教师教育引导缺陷。中职院校部分教师思维定势,立足岗位却不尽职尽责,对于学生群体一概贴上后进生标签,没有认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具体个性,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而是从表面现象明显分出优异等级,认为“朽木不可雕者”听之任之,单纯对听话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培养,伤害了学生自尊心,降低主体的存在感,诱发学生心理不平衡,加重逆反心理,形成两级分化局面,甚至差者心理扭曲以负面影响正能量环境。
另一面,简化了教育的本意,狭隘地认为只是单纯的管理,而非从长远的人的发展角度出发。
3.社会环境监管不力,不良影响因素潜滋暗长。
(1)网络影响:无处不在的网络,网站、网页、微博、微信、人人网等时刻影响着青少年,他们不是通过网络途径拓展视野查询资料发挥其实用性和功能性,而是沉溺于网络的娱乐性和隐蔽性强的信息迷失自我,控制力不强,意志薄弱,和对网络内容辨识度不够导致他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道德意识滑坡,社会责任感缺失,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引发青少年违反常规冲动行事甚至步入犯罪深渊。
(2)赢利场所:如赌场、狂欢店等不适合青少年加入的环境,由于中职生群聚盲从的习惯,追求刺激的心理,他们往往会无视学校的制度,擅自外出,抽烟喝酒意气用事,甚至采取过激或违法行为。
三、人本主义的基本内涵
唯物辩证观点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多方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实现。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在满足人需求、理解人心理、尊重人态度、关注人命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来实现管理目的。落实到学生管理上,就是以学生根本利益为中心,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以达到“教”与“学”双蠃,教学相长的目的,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基于此,既把学生视为教育对象,又当作服务主体,重视人性化管理,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自由成长健康成长规律,除了管学习、管纪律外,更要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疏导学生的身心健康、满足学习生活需求,鼓励其发展前途命运等问题。
四、人本主义指导思想融入学生管理的对策
1.教育管理新思想。解放思想,转变意识,将以人为本理念根植于中职学生管理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责绝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知识传递,而应该从社会责任感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未来人生长远发展命运,切实改观中职学生的萎靡不振的态度、不良的学习风气、扭曲的心理状态等问题。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束人、服务暖人、环境养人,全方位创新引导,一视同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严格制定和实施管理制度的前提是分门别类对学生的档案背景个性等加以理解,充分沟通学生各自的需求,如物质缺乏、精神空虚、心理问题等问题,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便于开展人性化的管理互动。
课堂学习以轻松多元创新互动方式讲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长期制订方案勉励学生读书、认知,社会实践,对于存在思想问题的部分学生先情理引导借力多方进行劝说直至其回心转意,纠正方向,凝聚人心。对于物质匮乏的部分学生,发动力量捐助,并激发大家自强自立。坚持平等、尊重、合作、发展思想,平等发言和发展机会,深入研究其心理、情绪、态度、意志、观念等,更深入地交流沟通,人性化管理。
2.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参考国内外知名的职业生涯规划经验,引导学生从盲目迷茫中走出,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把握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综合时代职业分工分析权衡后,确定其职业奋斗目标,避免以后走弯路,规范塑造其价值取向。
3.建立学生参与管理的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民主参与集体事物管理机制,激发个人潜力,人尽其才,同时鼓励为大多数人创造价值的思维方式,培养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干部培训,树立模范代表。
4.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国内外经典案例,研究学生心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文学艺术美术音乐等陶冶情操。
5.构建和谐校园。以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教育内容和现代博爱自由平等信任等思想灌输学生,常规组织活动寓教于乐,树立真善美风气,纯净校风,构建和谐校园。
五、结语
人本主义理念的教育理念模式,需要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占主导,先进有思想有魄力的学生队伍为枢纽,搭建良性互动平台,建立机制和活动载体,改变个体影响风气良华和谐的土壤。
参考文献:
一、 绩效薪酬的基本结构
根据与工作是内在相关还是外在相关,薪酬经常被分为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内在薪酬是涉及工作内在品质的雇员从工作本身所获得的东西,包括参与决策程序、增加工作自、增加职责、分配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个人成长机会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外在薪酬包括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直接薪酬通常包括基本工资、超时工资和假期工资,以及绩效工资,间接薪酬经常被叫作边缘福利(Fringe Benefit),通常包括劳动保护项目、进修假、带薪休假和其他服务项目。它们的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二、 维持绩效薪酬有效的基本要素
在美国中小学,确保教师的绩效薪酬有效要注意如下11个方面的因素[4]:1、有效的教师评价程序;2、对实施绩效薪酬方案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3、学区董事会和管理部门承诺对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财力支持;4、制订方案时吸收雇员参与;5、教师接受并满意于方案;6、充足的资金;7、对所有达到标准的人给予奖励;8、绩效标准合理、公正、公平;9、对工作绩效的测量是有效的、可证实的;10、评价测量手段的运用具有客观性和持续性;11、促进学生学习。
三、 建立公平的工资政策的基本步骤
在美国中小学,建立公平的工资政策的基本步骤有如下五个:1、确认岗位的重要性,即根据各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来确认其重要性,并根据各岗位的重要性的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最高价值和职责的岗位放在最顶端;2、学区之间的比较,将本学区的工资制度与其他学区的工资制度相比较,使其具有竞争优势,并尽可能与其他公立机构和私营工商业部门相当;3、岗位评价,由雇员和管理者组成的工资委员会合作确定每个岗位的相对价值;4、绩效激励,使用统一而公正的个人绩效评价方法和适当的个人记录系统以利于持续开展绩效评价;5、工资审查,每年审查工资方案,以确定雇员工资与其他学区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与其他公立机构和私营工商业部门中的雇员工资保持同步增长。
四、 设置工资类别与等级的一般步骤
在美国中小学,设置工资类别与等级的一般步骤有如下三个:1、设置管理人员的工资类别与等级,管理人员的工资类别与等级主要包括中心办公室主管(例如联邦项目主管)工资、中学校长工资、中学校长助理工资、小学校长工资以及小学校长助理工资等;2、设置教学人员的工资类别与等级,教学人员的工资类别与等级主要包括:学士学位工资、学士学位外加30小时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工资、硕士学位工资、硕士学位外加30小时的博士研究生学习工资、博士学位工资、博士学位外加3年工作经验工资;3、设置服务支持人员的工资类别与等级,服务支持人员的工资类别与等级主要包括:保管员工资、保管员主管工资、维修员工资以及维修员主管工资等。表1举例说明设置工资类别与等级的具体数目[5](单位:美元)。
五、 使用基准岗位确立岗位群中其他岗位工资的一般步骤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使用基准岗位(Benchmark Position)确立岗位群中其他岗位工资的一般步骤有如下四个[6]:1、通过工作说明书和工作分析程序,可以确定非教学岗位的种类,这些种类被组合进更宽泛的岗位群,常见岗位群有如下两类:第一类是办事员,如职员、打字员、高级职员、会计、学校秘书、行政秘书、学监秘书等;第二类是维修工和操作工,如保管员、园丁、保管员主管、维修工、维修工主管等。2、选择基准岗位的标准是基准岗位的工资可以与当地企业或其他公共机构里类似工作的普遍工资等级进行信度较高的比较。3、将工资调查的数据应用于基准岗位,运用调查统计中的集中量(平均数和中数)以及差异量(四分位数)选择主要工资表中最合适的类别作为基准岗位。4、将预先确定的基准岗位作为参照点,运用于每个岗位,根据它们的技能关系,决定它们的工资序列。
六、 工资扣除的常见情形和相关程序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工资扣除的常见种类和相关程序如下:1、所得税扣除:美国政府所得税要求每个雇员签署一份免税证书,用作所得税扣除数的基础,通常考虑的免税情形:单身、已婚、年龄超过65岁、残障等。一般情况下,这个证书必须提供以下六个信息:第一、全名,用以识别;第二、雇员社会保障号,这是识别工资税收返还和雇员记录卡(卡上需要雇员亲笔签名)所需要的;第三、具体地址,包括城市、州或行政区以及其他确切的邮政信息;第四、减免申请,根据免税证书,学区必须减免每个雇员的所得税;第五、新雇员申请的免税证书在第一次发工资时就有效,而且一旦向学区申请之后就一直有效,除非有新的修订;第六、雇员可以随时申请对减免证书进行修正(即增减项目),修正情况通常反应在下个月的工资单上。2、退休扣除的常见情形和相关程序如下:第一、退休扣除的常见情形有以下三种情况:政府针对所有雇员所作的项目、专门限于持证人员或无证人员的项目以及商业保险项目;第二、一些学区允许持证人员参加上述三种项目,一些学区则根据学区董事会、某个管理委员会或者法律决定只允许教师参加其中的一种;第三、扣除通常基于总收入的固定比例。3、法院命令的扣除:第一、鼓励雇员保持良好的个人财务状况,以免发生法院命令扣押、留置或破产等其他扣除雇员工资的问题,如果这类事情的发生是由于雇员的疏忽或者善意错误,那么就应该给雇员纠正的机会;第二、在法院决定扣除雇员工资时,必须审核如下六个信息:原告或债务人的名字、扣押令发出的日期和学区收到的日期、扣押债务的数目、法院的开支,建议与法院共同商定、扣押令上要求到期应付的款额、所允许的将债务偿还到法院的天数;第三、学区接到法院的扣押令后,应该给雇员一份扣押令副本,这样,雇员有可能得到一份“减免表”,从而减少扣除工资的总数;第四、当要求扣除高额债务时,学区不会接受原告或被告的律师或债务人的要求,除非法院提供书面文件,说明其愿意为最初的扣押令负责;4、其他扣除:这里只介绍五种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通常被认为是边缘福利的工资扣除情况:第一、健康、事故和医疗保险费用的扣除;第二、人身保险费用的扣除;第三、会员费用的扣除;第四、信用合作社的扣除;第五、社区基金捐赠的扣除。
七、 学监向学区董事会提出工资建议的基本程序
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学监向学区董事会提出工资建议有如下八个基本程序:1、确保获得雇员的满意和支持;2、证明建议的合理性,常用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其他学区教育系统和私营机构的工资表,另一个是上次工资增长的信息,并说明与专业人员得到的工资相比该建议能否保证非教学人员所期望的工资增长率;3、尝试将建议作为对所有雇员一揽子方案的一部分;4、通过咨询公司来处理有关社区通行工资增长率的数据;5、强调非教学人员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6、说明需要有能力的人去管理董事会的财产,保护学区的投资,吸引董事会成员关注事务管理;7、使董事会认识到非教学雇员对社区生活的价值以及他们将影响到社区是如何看待学校的;8、强调学区教育系统在商业和经济层面对社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W.瑞布.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一种管理的趋向.褚宏启,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11).
[2] Paul S. Goodman , An Examination of referents Used in the Evaluation of Pa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2 No. 2, October 1974,170~195.
[3] Charles W.Foster,ed.Wage and Salary Administration:A Handbook for School Business Officials. Chicago,Research Corpor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of School Business Officials,1969,P39-40、45、59.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235-01
1、以人为本,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一,制度建设要顺民意。校园规章制度就是师生在交往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高校人员多,工种繁多,个人薪资收入悬距大。在改革过程中,这些制度的制定必须通过广泛征求职工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统筹兼顾,应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利,保证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一个完善的制度网络,形成科学的管理方式。第二,制度管理刚柔并济。制度要促进教师实现自身价值,要淡化管,变管为导。管理的最境界是不管,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营造出一个大家庭氛围。管理之道在于刚柔并济,注重激励制度和激励文化的建设,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和科研的环境。
2、以人为本,建立激励机制。第一,赋予教师学术尊严和学术自由。学校要让教师敢于说真话,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第二,听取教师意见,加强人文关怀。学校在制定重大改革措施时,应做好细致的宣传工作,如分层分批召开班子人员会议、教研组长会议、教师大会、教师座谈会等,使教师透彻了解学校各项改革措施,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有一个自我调适的过程,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其中。学校对教师应该多关心少苛求,多理解少误解,研究和满足教师心理需要,建立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的机制,找到一个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的合适的出口。第三,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高职院校教师存在着性别、年龄、个性等各种差异,因此不可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每一位教师,学校领导在一个学期中对教师进行较科学的评价,努力做到六个结合。第四,建立灵活的职称聘任制度。根据不同的职称设立不同的聘任期限,并每年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按一定的比例量化,按职称聘任的有关制度确定她们的职称的升降。在教师的业绩考核中,要根据专业课、基础课、实训课的不同,以及教学型科研型教师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并且体现出助讲、讲师、副教授、教授不同职称的区别。
3、以人为本,创建校园文化环境。第一、创建校园物质文化,加强物质设施建设,满足师生员工学习、教学、生产、生活、娱乐、科研的一切物质环境。大到整个校园内建筑规划与设计、校园环境的整体绿化、美化和净化、雕塑,小到校牌、信封函件、校徽图案制作等。这些物质设施和外在环境既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又成为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第二,创建校园精神文化,形成师生认同并自觉遵守的、比较稳定的、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道德要求、行为规范、办学理念、校训、历史传统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一个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一所学校学风校风的集中体观。第三,创建校园行为文化,使师生群体及个体文化行为中自觉或不自觉所体现的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的规范和要求。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方式最灵活、表现形式最明显、最直接的部分。
4、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第一,要创造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学校不仅要为教师创造美好校园的硬环境,还要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积极进取的软环境,让教师有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这对教师减轻职业倦怠有很大帮助。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教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工作,其职业倦怠就会大大减轻。第二,要创造平等融洽温馨的生活环境。学校的工会组织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尤其是对那些特困家庭、单亲家庭的教师,心身健康欠佳的教师要高看一等,厚爱一分,力所能及的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困难,帮助教师解决家庭与工作的矛盾、协调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另外,由于教师在特定年龄阶段的性别心理的特殊性,也使教师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心理保健服务,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疏导、释放,提高生活质量,把职业倦怠等不良情绪的侵扰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三,创设良好的组织环境。树立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营造高等职业院校氛围,逐渐把原来的中专学校改造成名符其实的高等院校。
5、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师资培训机制。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较少,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都处于弱势,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明显。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制定科学的师资培训、培养制度,突出职教特色,有关师资培训部门应把促进现有师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做为工作目标。针对以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模式对师资的总体要求开展有关教育思想、专业知识与技能、方法论与教学法方面的培训;另外,要根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师资的总体要求,改革培养师资的课程结构及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everal Practices to Strengthen Self-examination
"Upgraded"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WU Gangshan, MA Wanshun, WANG Wenjing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 Jiangsu 212400)
Abstract In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elf-examination "upgraded" teaching management,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a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taff,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upervision, stimulating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ther means to achieve the "upgraded" steady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student graduation rates and degree granting rate has been more substantial upgraded.
Key words upgraded;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在自学考试“专接本”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任务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承担,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专接本”事业的生存与发展。现有高职(专科)院校“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的“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逐步实现“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我院自学考试“专接本”的发展历程
表1 我院“专接本”开展情况统计表
自江苏省2008年在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中推行“专接本”教育模式以来,主考学校、高职(专科)院校积极响应,加上“专接本”具有学费低、学制短、学历社会认可度高的优势,学生参加“专接本”学习的热情也较高,通过几年的发展,江苏省的“专接本”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
我院于2008年开展“专接本”教育,年招生数由2008年37人增长到2013年1000多人,增长了26倍,对接高校和开设专业的数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相关数据详见表1。
2 “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专接本”教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体系不健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专接本”因其本科层次、自学考试性质而区别于高职(专科)院校的日常教学模式,往往尚未建立起一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涵盖“专接本”日常管理、教育研究、教学督导、学生工作的管理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不完善,“专接本”因其自身特点,使得高职(专科)院校内已有的各类教学管理规范通常不能直接适用于“专接本”,而专门针对“专接本”教学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三是师资队伍薄弱,“专接本”的教学任务主要由高职(专科)院校的教师承担,而高职(专科)院校的师资是按照满足专科层次教学进行选配,师资团队往往也积累了大量的专科教学经验,而本科课程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业已成为“专接本”教学中的一大软肋。
3 加强“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的几点做法
3.1 健全管理体系
为了加强对“专接本”教学质量的管理,我院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继续教育学院、教务处、各系领导为成员的“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专接本”教学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继续教育学院是全院“专接本”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涉及全院的“专接本”规章制度,并对各系的“专接本”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各教学系均设有“专接本”教学管理机构,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及人员齐全的管理队伍,有力保障了我院“专接本”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加强对“专接本”教学质量的管理,我院在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先后制定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专接本实施细则》、《“专接本”学生入学资格审核规定》、《“专接本”经费管理办法》、《“专接本”助学专业任课教师授课注意事项》、《“专接本”教学督导工作职责》、《“专接本”考场规则》、《“专接本”校考阅卷工作流程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和施行,确保了我院“专接本”教学工作开展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专接本”的教学质量,我们着力建立了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体做法主要有三点:
一是严格选拔。采用部门推荐、学院审核的形式,精心选配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承担“专接本”教学任务,并确保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不低于40%,此外,我们还聘请了主考学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我院“专接本”兼职教师。
二是精心培养。为了让教师尽快掌握本科教育特点和教学规律、完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动态,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主考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学术活动。通过组织校内培训,使得新老教师间实现了传帮带。
三是开展教学质量评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评比活动,选出效果好、课程通过率高、学生认可度高的教师,并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课时津贴标准与教学质量挂钩,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3.4 加强教学过程监管
“专接本”教学过程的监管,主要依托学院的日常教学检查体系,组织经常性的教学检查,特别是“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重点检查教学安排表、教学计划、教学任务通知书、试卷审批表、作业安排、教学考勤表等教学文件。通过课堂日志、网上评教、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随堂听课、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建立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开展课程评估、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试卷评估、毕业论文评估等工作。我院还以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为依托,加大了反馈和调控力度,如:常规教学检查反馈调控、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调控、教学督导反馈调控、学生教学信息反馈调控、课程通过率反馈调控等,不断改进“专接本”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5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的几点措施,一是大力开展各类评奖评优活动,如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优秀班干部评选等;二是建立学业警告制度,对于累计未通过课程达三门以上的学生,向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发放学业警告通知书;三是认真组建各“专接本”班级班委会,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班委会在班主任的领导下,除了做好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外,还积极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增强了学校和班级的凝聚力、吸引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组织校友的返校交流,通过优秀的“专接本”毕业生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6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升“专接本”管理工作水平,我院在省内率先自主开发了“专接本”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报名、选考、缴费、成绩管理、学生评教、在线通知等功能于一身,基本实现了“专接本”教学管理全程的无纸化、网络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4 结语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显著提升了我院的“专接本”教学质量,课程平均分和通过率、一次毕业率、一次学位授予率等几项关键指标进步明显,以一次毕业率为例,由2010年的不足50%提升到2013年的90%,实现了40%的增幅。目前,我院的在籍“专接本”学生达2000人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2年,我院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自考学习服务中心评审的6所学校之一。
“专接本”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专接本”教学质量的不断进步。我们将依据国家和省有关高等教育自学助考规范的要求,坚持“面向社会、服务考生、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自学考试“专接本”教育的特点,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努力实现自学考试“专接本”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通讯作者:吴刚山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国政府网,2010-06-2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40-02
不同时期大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新时期的大学生又表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新时期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探讨大学生在校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在大学生群体中,高职高专学生是一群有积极性、有热情又与社会接轨的学生,有很多方面特点的特殊群体,分别为目的意识不强、学习主动性不足、适应能力受到考验、自我认识出现偏差、情绪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需待加强[1]。学生往往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表现。比如从进入学校便考虑将来去哪些地区哪类单位找工作,并已经确定自己的意向,甚至有些学生原先便已经学习过基础与专业课,早已认为自己可以胜任工作岗位,总想表现出聪明、睿智,希望有与重点大学本科生同样的高能力,模仿有能力的人的表现,以期能被其他人所认知和认可。
就高职学生教学管理而言,永远抓住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放松。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工作;难点是一个好的班风的建设和文明卫生公寓的建设。
1 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并受到一定程度群体性影响。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组织不同学生回答问题和畅谈,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带动性,开展热烈的班级授课氛围。
对高职高专教育来说,可采用以下方式。
(1)实践教学应该是教学重点,学生对实践动手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单纯枯燥的理论课程学习,教师应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1]。针对不同的情况,可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应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展现不同学生的性格魅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1]。因为入校考分较低,很多人低估了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其实,如果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分清主次,明辨是非,高职高专学生同样能够认真学习枯燥细致的知识,并较好地回答问题,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2 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导人的行为和表现的重要原因。高职高专学生一般不考虑将来有多大发展,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实现多少社会价值,部分学生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前途和职业生涯没有一定的设想或规划。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而且也随着家庭条件、个人的成长经历、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发展变化。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自尊心和进取心。不仅仅在认识的人周围考上大学,还想能争取当上优秀学生或者干部,争取到更多的奖学金,既补贴家庭和生活,也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另一方面将来去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城市,找到一份人人称羡的好工作,不止多挣点钱保证父母和自己的生活,更能得到别人的体贴和帮助。而一些学习困难的高职高专学生,他们往往存在更多的情意障碍,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在教W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关注学习动机不明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3 学习方式
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自,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随着科技发展和手机、电脑的普及,人与人联络更为紧密,高职高专学生也开始通过网络途径增进课堂学习。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案例分析、专业实训等)提供给学生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
4 学习方法
高职高专学习阶段的学习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学习,入学后,学生对高职高专的学习活动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刚入学的学生尽快适应高职高专的学习生活,这不仅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也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只有少部分学生有听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教师应当适当支持鼓励少数同学,并提高后进同学的积极性。
5 动手能力
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高专学生更注重实践,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都较强,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有这样的体会,即“并不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上高职高专院校;单位选择的应是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2]。
6 心理特点
2010年,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卢迪对天津市某高职院校的2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精神病性(F9)及其他(F10)10个方面进行分析,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查工具,收回的211份有效问卷中,发现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偏执(F8)人数较高[2]。
很多用人单位会瞧不起高职高专毕业的学生,因此容易出现自卑感,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学生会出现逆反心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鼓励式教学方法[1]。
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应树立起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特定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和带有主观意识地判断学生的行为。教学内容的传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讲课速度应当适应学生的反应速度。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会招致学生的反感。
7 就各学期而言,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和变化
7.1 第一学期特点和工作
(1)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
(2)新鲜感与恋旧感交织。
(3)轻松感与被动感交织。
(4)疲劳感与适应感交织。
安排紧凑的校园生活,与原先想象的轻松自在的日子有所出入,便会时常在课堂活动中打盹,不时地走神,答非所问。随着学习和了解的深入,突然感觉失去学习的方向与目标。
参考管理方法:(1)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校园文化宣传和社团活动。采取各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比如在所有学生中开展“学会感恩,孝敬父母”的活动中,要求每位新生写一封家信。(2)不畏难点,齐抓共管,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3)教育要认真,管理要严格。(4)培养和建立一支作风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工作中注意引导和保护他们,学生干部是教师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队伍的中流砥柱。学生往往更能理解学生,让更多的精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体系中,提高学生管理的自律性。
7.2 第二学期特点和工作
学生已基本了解和适应学校生活,同学之间已基本熟悉,开始认识和了解其他班级的同学、学校的风云人物,开始听说个别上进学生的事迹,并开始学习和模仿。通过榜样学习,树立坚定的信念。
参考管理方法:(1)开展大量的群众性活动。(2)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相结合。(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和图书馆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服务,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4)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加强和注重横向联系,适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学生恋爱、暗恋及失恋的引导工作,使学生正确对待。
7.3 第三学期特点和工作
随着各种组织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学生之间的来往增多,关系复杂起来。各种苗头和问题也发生并逐渐暴露出来。学生在各方面都比较活跃。所以,学生进入了矛盾的暴露和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种兴奋的特点。参考管理方法如下。
(1)启发学生思想上、政治上进步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努力纠正人生观的偏差。
(2)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N问题。
(3)调整好各种冲突的关系,及时妥善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做好团结工作。
(4)充分发挥班干部、积极分子、党员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5)工作要有层次。
(6)塑造教育和改造教育相结合。
(7)对待变化中的学生,应给予理解和支持。
第四、五、六学期,注重对学生校园实训实习、就业的指导,并进入企业指导学生的选择、工作和发展。
(1)如何选择就业方向。现在学生对社会信息了解和掌握增多,选择更多,不一定从事本专业工作,教师应帮助和指导学生做出更适合和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2)如何更高质量地实习。当学生进入医院和企业实习时,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更好地与同学、同事相处,并争取能够在实习单位留下。
(3)选择就业方向。学生往往会有不止一个的工作机会,指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最好的工作单位。
总之,在网络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丰富化的新时期,高职高专学生具有了新的特点,教师应当紧随时代潮流,把握新时期的新特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管理和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生命之灵是一种物质,一种能够承载信息和能量而没有形态的物质。它具有多维时空特性,在四维时空中我们无法认识这样一种物质。它在生命活动中占相对主动的地位,传统的中国人(以下简称:中国人)常常把这种物质称之为:元气,认为这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就是说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物质世界的原本状态。我们可以把这种物质看成是彻底无形的物质、彻底自由运动的物质。物质的自由运动会导致物质的聚合。就像是自由市场经济会自然地导致市场垄断,导致财富大聚集一样。在原始的宇宙中只有自由运动,导致物质能量的大聚集,而最终又引发大膨胀。是膨胀运动支撑起了四维时空。膨胀运动势力与原来的自由运动势力相互抗衡把原来作自由运动的物质挤压成作旋转运动的物质。是旋转运动让物质有了形态。基本粒子在旋转,原子在旋转;地球在旋转,太阳系、银河系在旋转。多层次的旋转运动构成了我们现在的物质世界。一旦膨胀运动势力减弱或消失,现在的宇宙会在瞬间恢复到原来的无形物质状态。这是我对中国人的宇宙观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人认为:我们现在的宇宙起源于混沌;现代系统科学也认为:任何系统都起源于混沌。中国人的宇宙观与现代系统科学的宇宙观遥相呼应。所以研究系统科学越是深入就越是能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越是能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明智所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他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度远远超过了现代科学。
中国人是如何认识生命的呢?虽然现在的宇宙是膨胀运动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但是自由运动的势力仍然是无处不在,自由运动的物质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看不到,现代科学认识不到它的存在。现代科学在微观世界认识到的不确定现象其实就是两种势力相互抗衡的表象。在现宇宙的任何一个局部、任何一个星球,只要能出现合适的环境条件,让自由运动势力能够相对地控制分子、原子的运动。生命就会出现。生命就是自由运动势力对有形物质的相对控制。中国人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形和无形物质的对立统一,生物体是元气相对地控制着有形物质;一般的物质是元气完全依附着有形物质。
生命之灵大致可以分为生灵和亡灵两大类。中国人对生灵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中医针灸、气功武术、占卜巫祝等等方面;对亡灵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对鬼魂、神仙的认识方面。在灵或者说在元气这个物质层面,人和动物、植物的灵气都是可以相互沟通的。到后面我将按照这样的分类,大致上谈谈自己对生命之灵的系统认识。
2.研究生命之灵的意义
a.重大的历史意义
认识不到生命之灵的客观存在是现代科学的巨大缺陷。这是现代科学的先天性的一个残缺。因为现代科学孕育产生于宗教文化之中,宗教文化的思维缺陷根深蒂固地植根于现代科学的灵魂深处。尽管现代科学是以质疑宗教起家的,二者看似相互对立、水火不容,其实他们是同一个文化体系内部的两个部分,是一家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立足基点就是对生命之灵的认识不足。宗教把生命之灵表现出的种种自然现象统统归属于神灵、上帝的创造,阻止了人们对生命之灵的深入认识;而科学是以实证的思想方法去质疑上帝,用尽各种办法去否定上帝,同样也失去了对生命之灵的正确认识。加上实证的科学方法只能认识四维时空中的物质,不能认识生命之灵这样多维时空的物质。相同的思维缺陷向两个极端发展,形成了科学与宗教的对立统一,这是西方文化的核心结构。
科学的迅速发展,让西方文化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文化。中国文化溃不成军濒临于消亡的边缘,只有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传统技艺苟存于世,像中医针灸、武术气功之类,对科学的发展无法形成实质性的影响。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在西方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对科学的制约能力也日渐消失。现代科学在残缺的思维方式驾驭下狂奔,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日益彰显出来。由现代科学完全主导的现代社会实际上是在畸形发展。因为,对生命之灵缺乏认识的现代科学是不可能真正认识生命,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长此以往,人类社会前途可悲。
现代科学的思维缺陷是先天性的缺陷。他很难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自我完善。目前系统科学研究停滞不前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信息论已经发表五、六十年了,什么叫“信息”一直没有一个定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超循环理论、混沌学、同态学等等,这些系统科学理论都是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犹如一盘散沙怎么也统一不起来。究竟是为什么呢?就是一个宇宙观的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宇宙观,系统科学的发展只能到此为止。整个自然科学也不可能再有实质性发展。
什么叫“信息”?信息论的主要创始人,美国数学家克芬特·仙农在研究信号、消息和信息的相互关系时指出:信号是信息的物理表达层;消息是信息的数学表达层;信息则是更高层次哲学上的抽象,是信号与消息的更高表达层次。这是一个非常精辟的论述。信息是哲学层次的东西,在数学这个知识层次是不可能认识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的。我现在的理解就是:只有进入到“灵气”、“元气”这个物质层次,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什么叫“信息”。
现代科学已经到了必须正确认识“生命之灵”的时候了,接受中国人的宇宙观是现代科学的唯一出路。
中国人认识世界是从人体自身开始的,透过人体这个小宇宙来感受和认识物质世界大宇宙,用的是心灵;而现代科学则是从一般的物质运动入手逐渐认识复杂的人体,用的是大脑。一个是透过复杂去认识简单;一个是通过简单去认识复杂。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宇宙观和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到了相互贯通的时候了。相互贯通才是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出路;相互贯通才是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向。现代科学向中国文化的贯通就是要接受中国人的宇宙观,承认生命之灵的客观存在。
b.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北京坐火车沿京广线南下,一路上可以看到新盖的高楼、厂房日新月异,同时还可以看到高耸的十字架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来到瑞士,我看到很多年轻人,研究生、博士后等高级知识分子非常虔诚地在教会受洗。这究竟是怎么了,中国文化难道真的低俗难耐,不能承载和护佑现代中国人高雅的灵魂了吗?不过细想一下,如果我们只接受西方文化中的现代科学而不接受西方文化中的宗教,又把中国文化的精髓看成是封建迷信,岂不是更可悲!与其成为一个偏执的科学狂人、科学怪人还不如有一个宗教信仰更好一些。所以我也很同情和理解这些接受洗礼的年轻人。
转贴于
但是,毕竟我是一个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了解的中国人,现代中国人在精神世界出现的全面西化倾向让我倍感痛心。上古时代的中国人通过对生命之灵的客观认识,带领我们从以神为本的原始宗教中走出来,建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明智文化。几千年之后,我们有那么多的年轻人竟然要回归宗教,这究竟是谁之过?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太过分、太偏执了,学科学也一样。很多科学家每天都在有形的物质世界中沉思,思维机械化,思想物质化。他们确实需要系统了解一下中国人对生命之灵的认识,来充实自己的思想,让精神有所寄托,灵魂有所归属。
现在有很多中国人不相信中医能治病,不相信《易经》能算命,不相信气功能产生超人的特异功能。实际上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了。他们是现代化的中国人,是科学化的中国人。他们不知道他们丢弃的恰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未来中国人能站立到世界发展前沿的根本。
中国文化就是在中国人对生命之灵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系统认识生命之灵是中国人的立足之本。传承中国文化就是要从现代人的角度客观系统地研究生命之灵。系统地认识生命之灵可以让我们站在比现代科学更高的高度去认识世界,从而引领现代科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系统地认识生命之灵更现实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充实。
3.研究生命之灵的基本思路和愿景
上古时期的中国人是通过人体自身来认识生命之灵的。通过像练气功那样,古人称之为:引导,坐忘,冥想之类;还有可能通过一些经络敏感人来认识经络;通过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巫师去认识鬼魂;通过占卜去感受生命之灵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感受和摸索,中国人认识到了生命之灵的物质性,从“以神为本”中走了出来,建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中国文化的高深之处就在于此。
在科学发展全面成熟的今天,我们仍然按照上述方法去研究生命之灵显然是行不通的。实际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探讨生命之灵也是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中医经络的实质性研究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为什么一直没有进展?关键是一个宇宙观的问题。科学家们总想用科学的方法、用电磁波来认识生命之灵。其实,按照中国人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宇宙观,生命之灵是电磁场产生之前的物质,把生命之灵认定为某种电磁波的研究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说,科学研究生命之灵的第一步,首先是要接受中国人的宇宙观。
有一个研究思路是:生命之灵存在于每一个生物细胞,毫无疑问,生命之灵可以在生物细胞内不断地产生。由于它是一种电磁场产生之前的物质状态,所以我们把生物细胞内复杂的磁电场变化模拟出来,生命之灵这样的物质就有可能产生出来。应该说,生命之灵就躲藏在磁场的背后。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好解决,就是这种物质的测定问题。用电磁波来测定生命之灵的存在是根本行不通的。说不清还需要借助人体对生命之灵的感受,让气功师去感觉生命之灵的存在。
还有一个大的研究思路:生命之灵这样一种物质并不是生物体所独有的物质,它是膨胀势力创造出四维时空之前的物质形态。我们所看到的各种物体只要能摆脱了膨胀势力的控制都会迅速回归到生命之灵这样的物质状态。现代科学在黑洞附近发现有大量离子体的存在。离子体是万有引力与膨胀势力相互抗衡,物质在脱离膨胀势力控制之前的一种存在状态。我们如果能让离子体自由运动起来就可能产生大量的生命之灵这样的物质。由此我曾经断定: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将是具有生命灵性的计算机。
总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和利用生命之灵这样的物质(能量)形式已经不存在很大的技术障碍,最根本是思想障碍。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如果我们的科学家们能很快接受中国人的宇宙观,几年、几十年内人类就有可能掌握和利用生命之灵这样一种物质(能量)。
人类一旦开始掌握和利用生命之灵这样一种物质,世界要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这种能量可以向人体直接输送,可以减少人类粮食需求,可以防病治病。现在我们到处看到的都是汽车加油站,将来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的应该是人体加能站。
我们可以让人体和物体变化成无形状态然后再进行远距离转运,比现在节约90%以上的能量,而且速度极快,向地球上任何地方转运物质只是几秒钟的事情,上火星也就几分钟。现在的航空航天业都将进入历史博物馆。这样的事情距我们并不遥远。
4.生命之灵与占卜的关系
中国文化中的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农工医商无不是围绕着《易经》展开理论的。中国文化也可以说就是《易经》文化。而《易经》本身就是一本占卜专著。这说明了中国文化与占卜之间的密切关系。
我们不要把易经和街头算命完全等同起来,因为街头算命是一种商业行为,有经济利益在里边,他们要用100%的准确率来满足顾客,而占卜是没有100%准确率的,一般来说有70-80%左右的准确率。他们需要用各种技巧来蒙混过关。我们不能由此就对易经占卜一概否定。
人们常说易经是一本天书,实际上它是一本把生命之灵与现实物质世界相互衔接起来的一本书。每个人都有一个神灵,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潜意识。用易经摇卦我们可以理解成是自己的潜意识给自己的暗示或提示。在算卦人面前摇卦,算卦人的神灵就参与其中了。生命之灵是多维时空的物质。它可以向我们提供超越时空的信息,所以摇卦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给我们一些警示。
在我们家里,兄弟姊妹大家都是从小就接触易经摇卦的。我们常常把摇卦当作一种智力游戏来把玩。过年过节大家聚在一块,你一卦我一卦看看来年运气。遇到什么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了,摇一卦看看神灵的提示。满有意思的。时间长了对其中的奥秘也似乎有所感觉。比如,有时候会出现错卦的现象。在卦摇好了以后,在计算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地算错了。算错的卦是非常准确的,而原来摇的卦一点不准确。这说明是我的潜意识,或者说是我的神灵在有意调整我摇卦的准确度。这样的事情不仅多次发生在我摇卦的过程中,我在网上、书上也看到其他人谈到这样的事情。
下面我介绍一种简单的用《易经》摇卦的方法:
准备8枚小一点的硬币。/
放在手里多把玩一会儿。
摇三次。第一,第二次都是用8枚硬币,第三次用6枚硬币。数一下有几个国徽面向上。摇三次的可以得到三个数字。假如摇三次得到是5、3、2三个数字。
按乾1,坎2,艮3,震4,巽5,离6,坤7,兑8.顺序,第一个数字5得到:巽卦。
第二个数字是3,就把巽卦从下向上变三个爻。得到:益卦
第三个数字是2,打开易经书,看益卦的第二爻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提示。
这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易经摇卦方法,挺准确的,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其中体验生命之灵的客观存在。
5.中医对生命之灵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生命就是元气相对控制下的物质运动。而元气又是万物之本原,宇宙之初始。元气在人体沿经络不停地运行,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元气在人体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功能特征,中医就把它们分别开来称呼。在体表运行的是“卫气”;在体内沿血脉运行,蕴藏在体液之中的是“营气”;运行在胸廓心肺之间的是“宗气”;运行在小腹内,两肾之间的仍然叫“元气”,是人体本原的意思、狭义的元气。沿经络运行的是经气。藏于五脏的元气分别以五脏命名:心气、肺气、肝气、脾气、肾气等等。
元气产生于生物细胞内的生化反应过程之中,反过来又相对控制着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实际上,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就是元气与有形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的控制关系,元气只是相对占主动一些而已。每一个细胞都产生元气,除了维持本细胞的代谢平衡之外,还有很少一部分元气走出来参与维持整个机体的代谢平衡。走出细胞的元气聚集到一起在机体内循环运行,其运行轨迹就是经络。由于元气具有多维时空属性,在体内运行不需要有形的通道,所以我们看不到经络的存在。
元气在人体不仅控制着机体代谢全过程,而且还参与大脑的思维活动。中医理论认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这里讲的神、魄、魂、意、志都是不同功能的元气。由于元气是能量与信息、能量与功能的同一,让我们很难理解它就是一种物质。有一个现象让我们看到中医理论的深奥:就是经过心脏置换手术的病人,往往会在性格和生活习惯上发生很大的改变。原来不爱看书的屠夫因为换上一个知识分子的心脏而手不释卷;一个从未钓过鱼的人因为心脏置换而突然喜欢上了垂钓。这不正是中医《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的最好解释。
我们只看到了生命的灵性而看不到其背后的无形物质——元气。实际上,大脑本身就是在元气的控制下产生出来的。大脑的思维活动也是在元气的参与下进行的。甚至有一些信息的处理是在元气这个物质层次进行的。大脑就象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元气就象是一个企业的董事会,而中医比较看重这个董事会的功能。所以就有了“心领神会”,“聚精会神”,“三心二意”等等一些说法。中医认识不到思维是大脑的功能吗?不是,中医不仅知道大脑的功能,还明白大脑背后元气的功能。中医不仅知道人体这个企业的总经理是谁,还明白他背后的董事会在干什么。
有一位信奉上帝的朋友给我讲:“宇宙产生之前的混沌就是上帝;中医讲的元气就是上帝。上帝知道我们都长了几根头发”。我不这样认为。元气虽然是一种能够储存信息、处理信息的物质,在它没有参与生物的生长、进化之前是没有承载生物信息的自由运动的能量。只有在它与分子、原子、电子相互作用形成生命活动之后,它才开始携带生命信息成为具有生命灵性的物质。我们应该明白:生命活动是无形的元气与有形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
6.生命之灵与人体特异功能
目前一般认为: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调整形体和调整意识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开发潜能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实际上,这是一种科普水平的说法,没有道出其实质性的内涵。因为现代科学认识不了气功的实质,真正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超越科学地去解释气功,只能被看作是假说而不受重视。气功实际上就是元气之功。练气功就是增强人体元气功能的过程。
不管是站桩,还是马步,多数功法都是“下紧上松”,让下肢的肌肉处于静态的、持续的做功状态。这是一种让下肢肌肉细胞产生更多元气的方法。更多的元气从细胞里走出来进入整体经络循环是练气功的首要目标。
元气是人体的客观意识;大脑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主观意识。为了给元气提供一个比较自由的活动空间,还需要抑制大脑的主观意识,让大脑处于安静的朦胧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客观意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最原始的生物机体自控能力。当元气被调动起来之后,主观意识再逐步与客观意识融为一体。人体就能显示出一些特异的、潜在的功能。
元气是自由运动的能量,具有超越四维时空的特性。它既可以储存信息,也可以处理信息,还能直接做功。所以元气功能增强的人会出现各种各样超出常人的特异功能。如:腋下认字、透视人体、意念折断钢丝、意念搬运物体等等,不可胜数。还有一些人天生就有这样的特异功能,这是由于他们特殊的体质因素所决定的。
人体特异功能是客观存在的,视而不见是没有道理的,是不科学的。有些魔术师在舞台上,时而运用技巧,时而运用科学知识,时而运用特异功能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由此就把特异功能都看作是魔术。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在2011年春节的舞台上让两个鸡蛋融合在一起,很明显就是一种特异功能表演。
7.中国人对“鬼神”的认识
生命可以说就是元气相对控制下的生物化学反应。一个人死亡之后,他的肉体腐烂变质回归大地,变成其它生物生存的营养;他的元气,特别是参与全身经络循环的一部分元气,会离开肉体飘荡在空中,逐渐地支离破碎,最后回归到地球的元气场中去,成为维持其它生灵的精神食粮。元气是一种信息物质。它可以存储信息,处理信息。脱离开肉体的一团元气它承载着这个人生前的生命信息,并且它还能自动进行一些信息处理工作。在它没有完全支离破碎之前能够影响活着的生灵,偶然还会导致鬼魂附体、灵童转世这样的鬼魂现象出现。
由于元气的多维时空特性,在现实的四维时空世界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鬼神”如同虚幻一般,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不清的事情。但是,自从周王朝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明智文化以后,中国人就开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就是说:相信鬼神不迷信鬼神;尊重鬼神且远离鬼神,才是聪明之举。中国民间世代相传,比较流行的鬼神观也是:“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这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最根本的区别点。
一、引言
近年来,激励机制被引入到教育领域,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应用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缺乏规律性的科学指导,应用范围不够广泛,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更为缺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显然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应该探索新形势下大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在大学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就是这种探索的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二、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及措施
所谓激励机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行为规律,利用能够激发、引导、强化、修正其动机和行为的各种组织力量和方法艺术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更快地实现其学习目标,促进其全面发展。
1.从教师的角度观察
目前在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估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学生评教及学期听课等措施浮于形势,没有建立比较明确的奖惩措施,使老师认为“做好做差一个样”,缺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打击了教师提高改进教学水平的积极性。同时,很多高校有明显重视科研而忽略教学的倾向,教师在晋升等关键环节的考核指标主要是科研方面,教学方面的考核指标要求则相对较低。在精力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教师必然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而不是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动力和愿望。
对于教务管理部门来说,如何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建立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更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动机,提高他们参与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建立更为明确的奖惩措施并予以坚决执行,让工作出色的教师从精神到物质方面都得到更大的回报,打破“做好做差都一样”的局面。
(2)引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中来,提高教学质量
要在年终总评、职称晋升等环节进一步强调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某些教学效果突出并取得重大教学成果的老师应给予特别支持,包括在教学改革项目申请、科研项目申请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
2.从学生的角度观察
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机强度,学生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动机强度则是可以通过激励很快得到加强的。同样的学习能力在受激励之后,动机强度大,产生的学习效果就好。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通过激励机制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采用更为系统科学的教学模式来考核评价学生课程学习的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还是沿袭比较传统的模式,教育内容主要局限在课堂内,课外教学环节安排的相对较少;对学生的课程考核主要是“上课――作业――实验――期末考试”的传统思路。这种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一些量化的结果来认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可以采取如下激励措施来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的评价;对于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应该在平时成绩评定中给以体现;对于平时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
(2)打破传统的过于简单的考核体系
采用更为丰富的考核方式方法,例如通过课程论文、课程实验等考核环节取代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对于论文成果优异的学生可以免除期末考试而直接获得较高的课程考核成绩;建立更多的开放实验项目,鼓励学生更多的走进实验室,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知识,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能力;采用课程答辩的形式,通过与教师面对面的讨论交流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最终确定学生的总评成绩。
(3)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物质激励
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高校都依据学生的总评成绩来确定奖学金的归属,而这些总评成绩中占较大比重的就是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除此之外,是否可以考虑设立某些单项奖学金,对于在某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较为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使在一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也能得到肯定。在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应当鼓励特殊才能的培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激励机制,可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改进教学效果,调动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更为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提高整个本科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教学实践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将激励机制引入了《信息光学》、《现代光学信息处理》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措施主要有:
1.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大纲计划的制订
每个学期都专门安排时间听取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整理分析后,并根据这些意见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更好的统一起来。
2.采取更为灵活的考核方式
对于一些课程,例如《现代光学信息处理》,我们摒弃期中考试,而是采取日常测试、课程实验及课程报告等多个考核手段,这些方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我们搭建了“光学类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很多教学内容及很多课堂上没有时间充分讲解的内容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在网络平台上学习,激发学生自学和课外学习的积极性,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几年下来,这些激励机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采取的很多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平台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我们也坚信通过不断完善这些激励机制,教学效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结论
我们认识到,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引入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势在必行。当然,这些激励机制的建立还面临很多的困难,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相信这些机制必将对整个本科教学工作带来重大影响,为改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发挥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济.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帅相志.现代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与辅导员制相比,导师制显得更为科学。所谓导师制,是指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独、个性化指导,同时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存智慧和学业智慧的成长为目的,最终发挥教师的导引、协调作用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1]。导师制普遍被认为是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提出、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一种学生管理模式,该制度产生的条件之一是学分制的改革。17世纪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首先实行该制度。20世纪90年代,本科生导师制度被引进中国,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名校率先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该制度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随后,国内很多高校开始纷纷试行,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效果[2]。
机械工程学科本科生在完成大学通识教育后,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时,其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高等特点,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将课堂授课和实践教学及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传统的辅导员制度虽然久经考验,有大量的学生教育经验,但对学生培养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技能锻炼方面略有不足;而导师制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即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培养,并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乃当前教育背景下的精英化培养模式。
一、机械工程学科本科生的适应性问题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适应。每个学生都会面临生活环境改变、人际关系改变、学习模式改变等挑战,顺利完成这些挑战,不仅可为整个大学的学业成就、职业规划提供良好开端,而且能为个体人格健康成长拥有和谐人际关系提供重要保障[3]。
1.人际交往危机。在初入大学时,学生正处于心身迅猛发展的阶段,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应对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当代大学生的环境适应性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独生子女等问题,相比上一代人在性格和习性上存在诸多差异。对于机械学科学生来说,理性思维高于感性思维的是他们的特性,这样也促使他们比文科的新生们更快地接受新环境。但适应很难,对于从原来固定时间的课堂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从原有的固定座位和同学转变为教室、座位、同桌不断更换,从原有单调的学生生活转变为丰富的大学生活,面对这些转变,在应对这个“校园小社会”时,部分同学无法转变新的社交方式,从而产生茫然和偏激心理。新的环境下他们的朋友圈逐渐缩小,而之前的交友方法又显得不合时宜,较差的交际能力,让他们感慨“举目四望,茫然无亲”,却又无力着手、做出改变,只好自怜自叹,自怨自艾,这就出现了人际交往危机。
2.学习危机。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考入大学。进入大学后,缺少了原有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大部分人由初期的欢快喜悦变成后期的茫然无措。此时如果学生对专业学习没有相关的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则易产生学习怠倦等问题,即对学习感到厌倦、疲乏[4]。雪上加霜的是,机械学科的难点又在于机器结构异常复杂,学生多但实验样机少,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透彻理解,学生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方式,面对这样一门实践性强,内容涉及机械、液压和电子等学科,各章节之间联系很少的专业课,他们在短时间内还难以适应。又因为部分学生对机械学科的认知度几乎还是零,或者说是停留在高招填报志愿阶段,他们仍是仅从专业名称上来直观判断这个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所以对于更进一步的科研工作完全没有具体的渠道进行了解。对未来的迷茫,造成了学生目标的缺失,进而导致学生们荒度时光、得过且过,这便造成了学业上的危机。
二、导师制度
导师制度的设立,将会是针对机械教学模式创新向前跨越的一大步。学校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来选拔优秀的机械学专业老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同时具体规定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详细要求,使导师开展工作有章有循,有依有据。
在导师制度的推行中,应处理好“导师”与“辅导员”的关系。首先要明确两者之间应是并存关系并非替代关系,两者相辅相成而且分工明确。辅导员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指导,包括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为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导师则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包括积极开展优良学风班的建设,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学习、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做出成绩等。双方通过密切合作,真正体现出该制度的优越性。
1.建立章程,规范管理。建立专门的导师工作条例。制定专门的导师条例,规范导师的遴选、任命、奖惩、工作职责等。在院系建立导师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遴选、任命和联系导师、协调导师工作、反馈导师意见建议、接收学生投诉和反馈等情况,使导师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交流探讨,互利共勉。在院系层面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开展导师工作总结和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探讨更适宜本班的教学办法。每个学期,导师办公室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如新老导师经验交流会、工作总结会、师生互动座谈等来促进导师与导师、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量化考核,奖惩有据。每学期末学院组织导师工作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专家对所有导师进行量化考核,即考核导师投入到所带班级的成效,建立导师激励和考评制度,例如评选“年度导师”等,将导师的工作量纳入人事绩效考核中,并将导师的工作业绩作为人事晋升中的加分条件,使导师有充分的积极性投入到学生培养当中来。
2.机械工程学科导师的具体任务。首先明确导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能力和素质双优的技术人才。能力主要包括机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而相关素质是指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4—0031—04
1 实践教学质量过程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本科学生具体的就业工作中:一方面,学生反映工作难找,而另一方面,企业却发现难以招到需要的人才。企业往往更强调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很多学生却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训练不足。归根究底,很大程度上是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学生不能很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很多高校不断革新实践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课堂。但要知道,再好的内容如果没有制度的保证都很难落到实处。而现有的“以教学督导为主要驱动,辅助学生问卷调查”的传统教学质量监督模式很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质量过程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设和改革势在必行。
设计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和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也是此项目展开实施的目标。
2 实践教学质量过程监督管理制度与管理平台相结合的重要性
该课题强调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并改革实践教学质量过程监督管理制度;二是开发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信息管理平台。前者是后者的理论依据,而后者是前者的实现手段,它们相互支持也相互制约。
这里的制度主要指的是:实践教学监督管理体系中教师、学生和督导的责任和工作流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教学管理系统开始采用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作为执行手段,即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来实现教学管理制度中的工作流程。在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质量过程监督管理机制中,制度建设与平台开发实际上融合为一个整体。
3 实践教学质量过程监督管理机制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3.1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全过程实时监督
在许多高校实际上已经实行了教学督导制度,大多是由教务部门返聘退休的老教师和老教授完成这项工作,同时教学系主任和教学院长也部分参与这项工作。该研究实际上也是为了方便教学督导工作而进行的。
在实际研究中发现,由于实践教学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安排上的灵活性,对它的教学质量监督若沿用课堂教学的传统做法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具体来说,若教学时间、场地发生变化,但信息沟通不及时,教学督导可能就难以找到实践教学现场。若实践教学现场在外地的企业中,由于条件限制教学督导甚至就不可能进行现场检查。这样就很难及时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使事后发现了问题,但这次教学实践却已经结束了。另外,如果不能对其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在学生中就可能会产生抄袭等现象;同时也有可能滋长个别教师敷衍了事的教学作风,这样就无法很好的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引入则给全过程监督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通过网络,“任课教师”、“教学督导”、“学生”三者之间可以充分实时进行信息交流。通过“教学督导”的全过程、多方向的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制约个别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懒散作风,切实起到监督和保障的作用。
实践教学主体三者之间交流的信息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增加任课教师的信息交流能力,交流信息包括:最新实践教学时间场地信息、实践教学内容和指导信息、学生阶段性状态信息等。教学督导通过查询这些信息,可以方便的进行现场督导和网络化远程督导;(2)增加督导的再反馈信息交流能力,交流信息包括:督导对教师现状的质疑和建议,督导对学生的阶段性调查要求等;(3)增加学生对于实践教学效果的主动反馈信息能力,交流信息包括:学生给教学督导的阶段性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学生给教师的阶段性实习成果信息等。
简而言之,“教学督导”、“任课教师”和“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角色,应该加强各角色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如图1中三个主体角色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渠道。这样一方面利于督导的过程监督,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状态。这些信息事后都被保留下来,可以作为教师最终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和教学改革的宝贵资料。
另外,部分实践教学项目中也需要企业的参与协助,但考虑教学管理的通用性,没有将其列入系统角色。在实际中,由于企业不属于高校的内部组织,教学督导也很难直接对其进行监督,具体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直接或间接的获得企业的相关信息。
3.2 明确实践教学不同阶段中各角色之间的信息交互内容
仔细研究不同实践教学形式的共同特点,找出在不同教学阶段需要交换的教学信息,可以为实践教学质量过程监督管理系统管理平台的开发提供设计指导。
按照时间顺序,将实体角色(学生、教师、教学督导)对系统的使用情况按时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实践教学始前阶段;(2)实践教学任务布置阶段;(3)实践教学任务执行阶段(本阶段可能包含多项子任务阶段);(4)实践教学任务总结阶段;(5)实践教学结束后阶段。下面按阶段说明实体角色的主要交换信息。
第一,实践教学开始前实体角色信息交换,见图2。
第二,实践教学任务布置阶段实体角色信息交换,见图3。
第三,实践教学任务执行阶段实体角色信息交换,见图4。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学籍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门,是对正常的生活和教学质量进行维护,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贯彻和执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实施了学分制度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带了的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的质量,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一、要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学籍学历信息管理
应对广大学生的正当权益进行维护,坚持服务广大学生的原则。统一领导,切实做好学籍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应成立“学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和人员组成,负责全面领导和组织学籍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对工作程序进行规范,保证学籍学历工作的严肃性
高校院校应根据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对学生在校期间学籍变动的办理程序,如转专业、复学和休学等进行明确。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严格审查各类毕业生的毕业资格,规范证书的发放工作,监督学历证书的办理工作,规避毕业证书管理工作中出现各种纰漏。同时,对学籍注册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进行明确,对相关的新生电子注册工作流程进行制定。根据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对学分制管理方法进行实施,并科学的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免考、选修、免修和修读课程。为了更好的执行以上规定,学籍管理人员应在醒目之处挂出流程图,对那些有较强手续性的学籍管理工作,如退学、复学、休学、转学和转专业等,条理清晰的列出每一个步骤。同时对于学籍管理工作有较强时间性要求的,应以学期为主线,对每周和每日的工作流程进行制定,并进行张榜公布。这样对规范运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作出保证,更好的服务于广大高职学生。
三、提高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做到服务周到和满意。实施微笑服务,并设立意见簿,供学生和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应选取稳重成熟的员工做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并要求他们的学历和职称达到一定的级别。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要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学校应派遣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甚至要求他们具备办公软件高级证书,对相关数据库系统的软件、Excel熟悉和掌握。另外,高职院校学籍学历管理人员应进一步研究和学习职业教育理论知识,使学籍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教学活动。
四、对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提高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效率
学籍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密切相关。为了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高职院校应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组织技术人员,对学籍管理相关软件进行开发。例如,为了方便毕业生对个人信息进行核对,通过对注册信息软件的开发,以预防漏注毕业生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做出保障。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以更好的管理学籍。为了对学籍学历注册信息的安全做出保障,应依据使用年限,实施分级管理。在和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时,可利用现代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等,对相关资料进行传递。利用QQ群,对相关学籍学历的电子注册的紧急信息进行。为了不被别人随意查询毕业证号码,可从数据库中全部转出毕业生数据,并制作这些数据的Excel文档,在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文档里的身份证号码,在重新进行编号后,在数据库中转入编写完后的数据,保证有相对完整的电子注册编号。
五、科学分工,对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职责进行强化
在学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高职院校各个单位和部门应协同合作、科学分工,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学籍管理工作。作为主要职责部门,教务处应统筹做好汇总、登记和办理学生学籍异动工作,保证没有漏注和错注新生学籍注册信息。学生处应及时向教务处移送学生处分情况统计造册,并积极做好发放毕业生学历证书的工作。各个系统应对在校学生人数定期进行清理,并对自动退学等学籍异动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通过教务处的审核后,在登记学籍异动情况。成教部应主动做好在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定期做好汇报工作。
六、总结
随着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为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应放到工作日程上来抓。高职院校的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学籍管理工作的水平是对学生服务水平的最直接的体现。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细致而周到的服务,将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做精做好。
参考文献:
[1]王立杰.高校学籍管理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1)
[2]别红桂.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 2011(01)
[3]肖毅,刘敏,宗莲松,郭莉.对完全学分制下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改革创新的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02)
[4]郑坤.浅论高校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 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