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20 14:41: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私人银行发展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私人银行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

私人银行;资产管理;金融改革;理财

一、引言

私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产生的,其顺应了高净值银行顾客对自身财富的保值增值需求,也顺应了在金融改革中,银行改变传统业务,开拓新市场与新业务的内在需求。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业务的高度针对性,以满足单独客户家庭的实际需要为根本,依照客户自身的风险偏好与承受能力,对资金的流动性需求以及以往的投资偏好,再整合银行内所有的资源,为顾客制定专业化、个性化的理财方案。并且私人银行也非常重视对顾客隐私的保护,尤其是资产的隐私。

私人银行最早起源于西方的金融市场,整个行业的发展时间高达百年之久,属于西方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银行业务体系内,私人银行业务亦可以和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相提并论,构成整个银行的核心业务体系。尤其是在近几年,虽然在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不明、动力下降的情况之下,私人银行业务迎来新的春天。从国际视角来看,在发达国家中,私人银行业务的利率已经占到整个银行利率的10%,而在国际大银行中,例如花旗、瑞银、德意志联邦,私人银行业务创造的利润已经高到整个银行盈利的30%。

加之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都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占有者,更突显了私人银行业务的高端性。因此,在金融界,私人银行业务又被誉为“皇冠似的宝石”。

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起源于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得到了政策的巨大刺激,部分人群受益显著,迅速富有了起来。但是社会财富的分配并不均匀,大部分的财富集中在少部分人的手里。这些富裕人群成了私人银行市场发展的推动者,他们手中有着大量的财富需要打理,以保证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实现保值甚至增值。2007年,中国第一私人银行由中国银行在上海建立,此后其他的银行业纷纷效仿,组建了自己的私人银行机构或者业务部门。

二、私人银行的内涵与主要业务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学术界对私人银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给予了私人银行很多定义。作为对私人银行市场较为成熟的美国,其法律将私人银行定义为了向有着高净值资产的客户提供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涵盖的范围包括了贷款、信托、遗嘱等,这些服务或者产品一般不向普通公众提供。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其定义为,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的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将自己的财产管理权全部交付与银行,银行再按照事先签订的合约履行投资计划,并客户进行相关的操作。

私人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了家族财富管理,离岸基金等。所谓的家族财富管理是指私人银行以信托的形式管理家族的财富。家族授权私人银行按照信托的合同管理自己的财富。所以整个过程业务具有极强的私密性,私人银行不但要严格保守委托人的个人以及财产的信息,而且必须严格遵守信托合同。离岸基金是指投资国外市场的基金业务,主要是建立于免税国家,通过持有境外公司股票、货币以及不动产等形式进行资产的管理,尤其是对遗产的管理。并且还具备了规避税务风险,实现资产在多国市场内的配置,分散了投资风险的作用。

三、私人银行的运作机制

私人银行被称作富人的个人投资银行。在业务实际开展之前,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会通过访谈或者调研等相关方法,与顾客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客户的投资需求、风险偏好以及资金的流动性偏好,从而量身打造属于顾客个人的投资计划。所以,顾客和私人银行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甚至是私密联系,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当顾客选中一家私人银行后便会长期与之合作。

从我国私人银行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主要的投资方向包括了货币市场中的现金储蓄或者银行理财产品,以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与基金市场等,有些私人银行还会向股票权益类、房地产类以及其他领域进行拓展。而PE与另类投资产品在目前的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计划中所占比例还非常小,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两种投资产品具有很高的收益性以及稀缺性,所以非常适合将之纳到资产管理的计划中来。从目前市场来看,这两类产品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整个私人银行业务的流程分为了两个部分,一是选定投资的标的物,建立投资产品目录,二是与客户沟通,进行资产的配置。产品的开发阶段主要包括了、联合以及自主研发三种方式,主要是指私人银行与其他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合作,例如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先确定投资的方向再设计出产品,并由这些机构进行产品的运作与管理,私人银行是负责销售。联合开发是指私人银行利用商业银行总行的资源,根据产品的需求,由总行的产品研发部门进行设计,再由私人银行进行销售。自主研发是指私人银行独立完成整个产品的研发,但是由于目前各个总行还只是将商业银行定位于资金的来源渠道,并没有将过多的产品研发权力下放,所以私人银行一般承担创新类金融产品的研发。投资产品的目录建立主要是依照顾客自身的需求,如顾客资金的投资期限,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顾客的风险偏好,是厌恶风险还是喜好风险等。通过综合分析顾客的信息后,再匹配合适的投资产品种类与比重。

四、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在近几年内对私人银行的业务有了进一步的探索,但是整体来看依旧处于一个未成熟的起步阶段,无论是在资产管理的技术、投资能力,还是在销售能力、长远战略规划能力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国外的私人银行业。具体来看,主要问题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的培养是目前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私人银行业也不例外。由于稀缺高级金融人才,所以行业的整体素质不高,无论是从业经验还是相关的学识,无论是金融知识还是营销知识都非常的欠缺。

其次是技术手段的落后。相比于国外私人银行先进的网络化、电子化的业务流程,我国私人银行还停留在柜台办理业务的阶段,导致整个业务的办理过程缺乏效率,并且产生了庞大的人力成本。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相对落后,许多公司就算采用了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员工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所以在银行的联网交易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不善导致的差错很多。

再次是私人银行的销售与公关技能也明显的落后于国外。尽管目前我国许多的商业银行都开设了自己的私人银行部门,而且配备了一整套的销售人员。但是私人银行业务相对来说,属于新兴的金融产品,如果依旧采用过去的营销方式是难以吸引到顾客的。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由于对这样的新型金融业务,顾客容易产生怀疑情绪,如果不及时更新产品的介绍以及普及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挖掘潜在顾客的。

最后是本土的私人银行业务正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国外的私人银行已经开始入驻,导致目前的竞争压力巨大。例如美国的安邦银行,德国的德意志联邦银行,英国汇丰银行等都在中国境内大力的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而且将服务的对象定位于财富净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人群。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以下解决建议。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私人银行应该注重对高端金融人才的引进与保留。私人银行可以算是高端金融业务的象征,因此必须匹配高端的金融人才才能做到“门当户对”。而且这样高端人才的存在不但有利于银行自身发展业务,还能提高顾客对私人银行的信任程度。信任对私人银行来说可谓是立身之本,只有得到顾客的信任,顾客才会将数额巨大的资金交由其打理。所以私人银行所需要的人才不单单只是懂得投资技术的金融人才,还有精于管理决策以及市场营销与公关的其他领域人才,这样才能组织一直高质量的团队。因此私人银行在招聘时应该注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并且适当提升员工的薪资待遇,以留住高端人才。

其次是完善私人银行的信息化、电子化管理。一方面加强自助服务系统与终端,完善电话、网络、手机等多终端的系统,从而让顾客能第一时间获取到想要的信息,在提升了自己业务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从而将更多的资源用于营销与产品的开发中去。除了系统的开发以外,还有培养员工对现代化办公的意识与技能,并保障系统的维护,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差错,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再次是完善产品体系。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要想立足并获得长久发展单靠一种金融产品是不行的,尤其是私人银行业。私人银行的存在是建立于满足高端客户个性化、长远的资产管理需求,而每一个顾客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私人银行的产品体系必须要尽可能的健全。

最后是改革银行的管理体系。在我国的银行业中,尤其国有银行业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的官僚化作风,上下级之间的层级关系明显,多是以下级服从上级安排作为管理手段,缺乏规范的制度与流程。严重制约了银行业务的效率,尤其是对私人银行来说,面对的是一对一的顾客,每一个客户经理都需要和顾客进行深度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是对顾客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这样的模式需要的是更多业务上的灵活性与自主性。所以,对于私人银行的组织架构来说,应该有扁平式的结构,赋予客户经理更多的权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喜年支行课题组,蒋博,张雅维.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研究[J].金融论坛.2008(04)

[2]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私人银行部课题组,芮伟,俞立.商业银行私人银行服务模式及业务发展策略研究――以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私人银行业务为例[J].金融纵横.2010(01)

篇2

2005年5月25日,中国银监会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正式提出了私人银行业务的概念: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客户进行有关的投资和资产管理运作综合委托投资服务。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也在逐步转换,改正了重“公”轻“私”,重“批发、大户”轻“零售、个人”,重“资产负债业务”轻“中间业务”的不正确理念。另外,根据营销理念的“二八法则”,私人银行这块大蛋糕便成为业界争相追逐的对象。然而随着近来渣打银行、星展银行与投资者的对峙,以及种种让千万富翁变“负”翁的事件,再次暴露了现阶段私人银行发展的不足,对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一、以先进的经营理念引导客户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集聚了大批富裕人士,据最新的《2009胡润财富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可投资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高达30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2900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8.8万亿人民币,我国超级富翁数量已排在亚太地区首位。而且预计2009年我国的高净值人群将达到32万人,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超过9万亿人民币。这样的背景,无疑为我国银行机构开办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正如图1所示,这些被业界称为高净值人群的客户,却对私人银行知之甚少,很多人即便认识也存在着误区。除此之外,在我国,大量的富人还是以持有现金、不动产以及投资股票为主(如图2所示),导致其很少去接触私人银行业务。一方面,中国人传统的文化中“藏富不露富”的习惯使然,另一方面,对客户经理和管理财富能力的不信任也是原因之一。至此,无论是私人银行自身从完全空白,到出具规模是一个认识、学习、实践的过程,市场环境和改变客户对私人银行认知的培养同样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而要引导客户的相关观念的提升,却是商业银行细水长流的工作,仅靠打一、两个广告显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二、加强对客户细分的工作力度,形成以客户为导向的核心思想

客户的需求是个性化的、多种多样的,有的客户追逐高风险、高收益,而较保守的客户期望在追求回报的同时控制风险。如果私人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连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都达不到,更不要谈去识别客户的需求进而创造和引导客户的需求了。私人银行的基本特点便是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制”而非标准化、大众化的产品服务。传统的客户细分是按照资产规模进行的。但这种细分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反映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了,因而私人银行应采取多维度的细分策略,如根据客户的职业特征、客户财富的获得方式以及生命周期等等。这就对银行以客户为导向的核心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有些银行提出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站式服务。这些服务不仅包括了财富管理、咨询等,还涉及到了娱乐、健康、公益事业等全方位的服务。“不仅能为客户理财,还应会陪客户打高尔夫”已成为业界公认的真理。与客户关系的培养还需要私人银行用持续的、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使得客户与私人银行的关系不仅基于产品和服务,更应该通过系统化的营销建立与客户长期的信用关系。

三、丰富和创新产品

满足客户差异性需求的前提便是需要私人银行设计出丰富的产品供客户选择。而我国国内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相对单一,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很难满足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同时也使得客户的资产风险很难分散。鉴于此,国内已有学者提出资产证券化与私人银行相结合的模式,这主要是利用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有力手段,资产证券化作为结构性融资产品可以更贴近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客户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开展产品组合和功能整合,向客户提供复合性产品。

四、加快电子信息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

按照目前的相关法规政策,我国私人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中。远程交易是无法进行的,交易必须要求客户到柜台亲自签字后才能完成。然而,银行的很多高净值客户都是“空中飞人”。或很多长期于海外工作,致使顾客即便认同的某产品,也无法按时完成交易目的。因而信息时代的私人银行应当加快电子信息网络的建设,一方面私人银行可以降低成本,最重要的还是实现私人银行由传统的银行服务向3A式银行(Anytime AnywayAnywhere)的转型,进而拓宽私人银行的服务渠道。美国银行界曾经测算,在营业网点进行交易的成本在1.07美元,电话银行的交易成本在0.54美元、ATM机是0.27美元,通过PC是0.15美元,而在网上完成仅需要0.1美元。

五、发挥银行业间与商业银行内部的协同效应

无论是银行业间的协同还是商业银行内部的协调合作都可使经营者更好地利用资源,已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种协同作用来自客户的转移与产品的交叉销售。但是无论是商业银行间进行客户转移还是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间的客户转移都会涉及各方的利益,因而设计出银行业间与商业银行内部促进协同合作的激励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在交叉销售方面也可以利用各商业银行间的比较优势。如工银瑞信可以向工行私人银行客户提供基金产品;中信证券和中信信托可以向中信私人银行客户提供投资和信托产品;交通银行私人银行管理中心可以为其他私人银行提供海外资产全权委托投资服务。

篇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200-02

一、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的市场供求分析

(一)私人银行业的需求因素分析

1.中国私人财富的增长产生巨大的财富管理的需求。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统计,2008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接近38万亿人民币,同比2007年末增加约5%。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正在逐年扩大。2008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①达到了约30万人的规模。其中,超高净值人群②也接近1万人的规模。就私人财富规模而言,2008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达8.8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2900万人民币。其中,超高净值人群的个人财富总量达到1.4万亿人民币,在高净值人群内部财富占比达到16%。

根据《2010胡润财富报告》③,2009年,中国内地有875000个千万富豪和55000个亿万富豪,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7.8%,有1900位10亿富豪和140位百亿富豪。其中,北京有151000位千万富豪和94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一。广东省有145000位千万富豪和82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二。上海有122000位千万富豪和73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三。

根据调查,近八成的高净值人群开始接受多元化的投资,接受资产配置的理念,对财富的保值、增值以及转移产生巨大的需求。

2.银行业自身业务发展需求。步入21世纪的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部挑战,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如何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如何面对日益走进的利率市场化,如何面对愈来愈严格的资本金管理,这些都迫使银行提高其零售业务的战略地位。

意大利经济学家菲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马特莱法则即二八定律: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常占多数,因此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数,即能控制全局,反映在数量上,就是80/20原理,即80%的价值来自20%的因子,其余20%的价值来自80%的因子。即经营好20%的重点客户,能够为企业创造80%的利益。英国银行学会的调查结果显示,英国的零售银行客户中,只有20%富裕客户为银行创造利润;美国的零售银行,90%的利润由10%的富裕客户所贡献;高盛的调查指出,贡献最高的20%富裕客户为银行创造的利润是全体客户的1.7倍。因此能否抓住这20%的高端优质客户是银行发展的关键。这就使得银行产生了巨大的为高端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需求。

(二)私人银行业的供给因素分析

1.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融需求,二是非金融需求。金融需求的满足体现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上,如果是一个非常落后的金融市场,则无法实现。中国的金融市场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还较为落后,但是目前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金融产品,进行资产配置,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2.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随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私人银行相关业务的开展有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 65号第20条规定:对于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私人银行服务满足其投资需求,不受本通知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限制。(十八条: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理财资金参与新股申购,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十九条: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这就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和发展空间。

二、中国私人银行业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症结

(一)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取得的成果

国内银行在2007年开始涉足私人银行业,在2008年开始扩大,截至2010年12月,内资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有,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8家银行。尽管目前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上形成核心竞争力,能够占据市场领先优势,但是仅仅几年的发展,各家银行在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2010年6月,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达到10415,管理资产总量2169亿。2010年,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群增长幅度达到42%,管理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增长幅度达到49%,截至2010年底,已经在全国16个重点城市设立20家私人银行中心,进一步扩大了私人银行客户服务覆盖率。

工商银行在2010年末,私人银行客户突破1.8万户,管理资产3543亿元。成立北京、上海、广州等10家分部,形成覆盖国内重点经济区域的业务布局。

中信银行在2010年年报中称其成功构建了有中信银行特色的“五型私人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报告期内实现盈亏平衡。其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达到10055户。

(二)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1.文化和思维方面的障碍。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中国国内个人财富的拥有量随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而不断增长,但社会各方面往往更多的只是关注财富增长问题, 财富管理理念相当单一,理念缺失是当前私人银行业举步维艰的基础因素。尽管具有高净资产值的个人财富积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其财富管理需求事实上已经从单一的财富积累转向了财产保护与传承等综合性需求,但是普遍的理念单一导致私人银行客户对自身的财富问题不够敏感, 难以主动提出需求,培育财富管理价值链的理念在中国国内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2.专业人才的极度匮乏。私人银行业需要的是私人银行家,不仅熟知国内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而且精通法律、信托、保险、外汇的规则和运作,甚至对艺术品和奢侈品也有足够的知识;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有相应资格和资历,一个出色的私人银行家通常都有1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而我国目前的本土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大多二三十岁,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还不能适应高端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很难能够得到高端客户的信任。尽管国内部分银行在人才培养上已经投入相当大的力度,但是,真正私人银行专业团队的构建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

3.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障碍。私人银行业务广泛,对产品创新有着特殊的要求,同时为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进行风险的经营与管理,既能够管理好风险,又能够支持产品创新?如何在每一个具体的业务环节把控风险?传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这些挑战。

4.制度及市场环境的障碍。私人银行业务涵盖极为广泛,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分业经营限制、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以及法律、法规的尚不完善都使得私人银行业务难以迅速开展。例如2007年5月银监会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投资于境外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但是仍然不允许投资于商品类衍生产品及对冲基金,对股票投资也有很多限制,国内私人银行客户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资产配置。同时,我国对于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准入条件、客户构成、产品定价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可循,

三、中国私人银行业未来发展思考

国外的私人银行业发展已经数百年,为银行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成为国外一流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尽管我国居民财富增长速度极快,财富管理市场空间极大,利润丰厚,但是从文化理念、市场环境发展、人才储备、风险控制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因此,在中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不能一哄而上,而是要认清我国财富管理现状,对财富管理市场供求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1.认清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发展阶段。中国目前的私人银行业务严格的说还不能叫做私人银行业务,只能说是财富管理业务的向上延伸,或者说是一些零售业务较为成熟的银行为其高端客户打造的一个特别的财富管理业务。因此,在目前,零售业务有一定基础、中小企业业务较为成熟的商业银行,都可以考虑建立并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或高端财富管理业务,但是要认清发展阶段,不能好高骛远。不能盲目追求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私人银行业务模式,而是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自身的特点,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及远期目标,以期在完整的框架下,分阶段实现高端财富管理的目标。

2.培养储备人才。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即便是国外发达国家,私人银行家仍然是短缺的人才。银行及相关的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培训、考试、进修等手段和途径持续的培养专业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同时还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和私人银行家进行指导,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专家和私人银行家需要熟悉中国国情。在当前人才不能够快速达标的背景下,组建团队是解决问题的良好思路。例如可以通过聘请学者及顾问搭建非常设性顾问平台,充分利用社会高端资源,一方面可以满足当前开展业务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员。

3.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加强对客户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从而将私人银行客户与其他客户有效地区分出来,深入了解私人客户需求,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高质量的资产管理等精品服务。大型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时应当充分发挥公司或集团内部各业务单元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主要来自客户转移和产品交叉销售。在客户转移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有覆盖范围非常广的网点,深厚的客户基础,尤其是理财客户中有大量优质客户,从分支行和理财中心挖掘和转移客户是迅速扩大客户群的有效方式;在交叉销售方面,银行综合化经营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使交叉销售成为可能。协同效应的发挥需要有个强大的系统共享和支持。

4.提高内部风险管控能力。私人银行的业务风险和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风险是密不可分的,必须将其纳入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统筹规划。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私人银行的操作风险是非常显著的,因此,着重建立一个风险监控环境尤为重要。需要制定一套识别与评估、监控、缓释、度量及报告操作风险的完整流程,并在私人银行部门设置独立的内部风险控制单元,负责监测整个流程的执行。在私人银行业务流程之中,对待每一个环节及风险易发点都需要建立操作准则加以预防。有关反洗钱、产品规范性、人员资历达标、客户准入条件等等内容都需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条例,并通过严谨的操作程序给予有效监控。

私人银行的业务极为广泛,其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都较高,私人银行业务范围中,中间业务比重极大,因此建立完善的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从理念上进行革命。彻底打破商业银行把法律部门的工作重心定位在以处理银行诉讼事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对法律风险的事后救济功能上,这种理念既模糊了银行法律工作与资产保全工作的界限,又使银行法律工作滞后于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无暇顾及为快速发展的银行业务创新和变革提供事前防范、控制和化解经营法律风险的保驾护航功能。其次,必须循序渐进的完善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方能能动地控制中间业务法律风险。一是要建立中间业务合同文本管理制度。既要重视发挥中间业务相关合同的能动作用,即通过建立中间业务合同文本库,公平、合理安排中间业务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架构,使中间业务相关合同具有稳定性、可预见性和确定性,又要重视对中间业务合同文本的审查、修订和使用管理,以充分发挥合同文本对中间业务法律风险的事前防范功能。二是要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法律专题研究,提前介入中间业务,充分论证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合法、合规性,公平、合理地设计和安排中间业务的法律框架,研究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并予以积极预防。三是建立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后评价制度,研究、中间业务法律咨询中的疑难、有价值的法律问题,进行后评价,形成法律指引,规范相关中间业务的发展。

注释:

①高净值人群指可投资资产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个人。

②超高净值人群指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个人。

③富豪是指拥有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资产的个人,资产包括可投资资产、未上市公司股权、自住房产和艺术收藏品。

参考文献:

1.本・爱德华兹.许文卿.私人银行放弃它们的唯一标签.经济资料译丛,1995(4)

2.郭田勇,邓伟.中资银行如何拓展私人银行业务.西部论丛,2007(1)

3.郑荣年,陆磊.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监管研究.经济纵横,2008(8)

4.曹彤.关于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思考.银行家,2009(3)

5.连建辉,孙焕民.走进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篇4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104-02

私人银行的业务是商业银行面向社会高收入阶层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金融业务取得的进步,为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是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时候,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障碍,会影响到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速度和质量。这就需要中资银行充分认清发展现状,克服面临的困难,积极推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驱动力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快速发展,造就了一批富裕阶层的兴起,且这个阶层的人数还在呈逐年增长的态势。随着个人财富的广泛积累,富裕阶层的金融服务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财富保值、增值、传承的问题接踵而来。那些高收入阶层的群体则是需要银行为他们提供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理财,且保密性极强。富裕阶层成熟的投资理财服务需求的增加为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机会。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现状

1.外资银行抢滩私人银行业务市场

近年来,外资银行凭借其在高端财富管理领域的优势,将目标瞄准了我国新晋富裕阶层,开始了在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2005年9月,美国国际集团旗下的瑞士友邦银行,经银监会批准,成为首家在我国获得私人银行代表处牌照的外资私人银行,标志着外资私人银行正式进入我国。从2006年开始到至今,各外资银行已经陆续进驻到我国,并以其成熟的经验先后开通了私人银行业务。

2.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显露头角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面对外资银行的抢滩布点,中资银行积极应对挑战,纷纷着手备战私人银行业务,陆续推出私人银行业务。2007年3月,中国银行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首开中资私人银行先河,由此掀开国内银行开展高端财富管理业务的帷幕。随后,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全新打造的私人银行相继开业。进入2008年后,这场国内商业银行为争夺高端客户布下的战局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各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宣布加入这一阵营。中资银行由于受到分业经营等方面制约,对全球资产运作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虽然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己经初尝高端战略的甜头。

二、制约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分业经营的限制

1993年我国正式提出实行分业经营模式。2003年修订了《商业银行法》,依然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能从事证券经营或信托投资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机构,其固有的严谨的风险管理文化难免与合作方产生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进而影响产品管理流程上的衔接。这使得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很多产品在开拓过程中举步维艰,创新范围和创新深度都比较有限。这也使得国内的银行所提供的产品十分的单一,同质性很强,缺乏差异性。这既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同时也有很高的风险性,使得私人银行的发展更加的艰难。

2.缺乏成熟的金融消费环境

我国目前的金融消费环境尚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不利于零售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比如,在银行有偿服务方面,社会公众的意识不强,普遍存在对银行金融服务合理收费采取不理解、不支持态度的情况。虽然已经颁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为推动银行中间业务收费进程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但是,因为社会公众对于银行长期提供的“免费午餐”式的金融服务存在依赖和惯性,所以,在现有的金融消费环境中有偿服务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实践。

(二)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1.服务理念落后

在服务理念上对于私人银行服务,中资银行是不够成熟的,首先,私人银行不能充分认识到客户服务属性,其中心主要是产品销售,投资咨询还基本停留在充当理财顾问的阶段,多数情况仍是局限在现有的产品上,不能很好的满足私人银行客户的需求,同时在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不能充分且全面的认识私人银行客户以及客户需求,容易局限在客户表层、一般的需求层次上,不能准确且清晰的洞悉客户潜在、独特的需求;三是缺少整体性经营结构调整的战略规划,不能充分发挥服务性业务收入对银行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

2.相关专业人才匾乏

篇5

一、私人银行业务概述

(一)私人银行定义

目前,私人银行业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Wikipedia 百科全书中,私人银行一方面指银行向高端客户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指向上述客户提供支票、储蓄、贷款等业务的机构。本文认为,“私人银行”是高端的一种理财方式,是专门针对富裕人士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服务。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主要为中产阶层以上人士提供专业服务和贵宾理财,通过提供财富管理、维护服务,并提供投资服务与理财产品,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二)私人银行特点

1.服务对象:高净资产客户

私人银行业务的门槛很高,银行一般依据可投资资产的多少将客户分为四个类别:富有个人(10万-50万美元)、高净值个人(50万-500万美元)、非常高净值个人(500万-5000万美元)、超高净值个人(5000万美元以上),从表1可以得出,私人银行业务服务对象是高净资产客户,一般为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个人或家庭。

2.服务方式:单独定制

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群对产品的要求差异性很大,这就要求银行针对每个客户不同的投资目的、风险偏好和金额大小等等设计出最适合客户的金融方案。

3.服务内容:综合化金融服务

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综合化金融服务,包括理财规划、现金管理或资本账户服务、投资账户服务和信贷服务等等。同时,它不仅只向客户本身服务,还包括客户所拥有的公司银行业务,如果客户是自然人,通常还要延续到客户生命周期之外进行遗产管理服务。

二、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起步不过短短几年,但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我国富豪人数和平均资产拥有量逐年稳步增加,成为全球富豪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亚太地区除日本之外富裕人士的第二大集中地,根据福布斯中文版与中国建设银行的2010年《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的数据我们可知,2010年,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达到38.3万人,其中超过2万人为亿万富豪,。而我国又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际,国民习惯性的累计财富,投资意识相对于国外而言比较差,这就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另外考虑到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为了填补我国私人银行布局空白,国家政策的主导性强烈,私人银行能更好地依靠国家政策迅速发展。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问题

目前国内银行还存在许多发展难题,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1.产品单一、创新严重不足

目前国内银行推出的私人银行理财品种比较单一,投资组合和解决方案简单,同质化现象严重。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必须为客户提供多元花的金融产品,特别是替资品和机构性产品。

2.缺乏专业人才

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国外银行一般都要求私人银行经理在40岁以上,要有一定的阅历。而在中国,因为私人银行业务刚刚起步,人才十分紧缺,许多银行就通过内部选拔一批年轻的职员培训上岗,有很多都没有专业的资格证书,大多都是对公业务或储蓄业务的转岗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3.体制上的劣势

外资银行是市场化运作,业务操作几乎很少有来自非市场方面的强烈干扰,完全以利润为其经营目标,不承担政策性信贷业务,有充分的经营自;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投向、结构以及时限控制等方面都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或存在阻力,从而使其竞争能力大受影响。

4.监管政策空白

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管制对私银行业务。

三、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相关建议

(一)丰富业务品种,加强产品创新

客户关系、资金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等业务的融合是创造一个好的私人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通过定制综合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才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银行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潮流推出新的理财产品,进行产品创新时,要改进已有的业务品种,完善产品功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外资银行,私人银行的财务顾问大多都具有1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学历也十分出众,而国内目前私人银行业务是全新的领域,不仅缺乏相应的人才,而且很多从业人员也缺乏经验。所以,现在如何迅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经理队伍是银行的当务之急。

(三)加强合作,减少分业经营障碍

篇6

国内私人银行发展潜力及北京地区发展现状

2012年6月,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财富报告》称,截至2011年底,中国千万富豪家庭数量达143.2万户,另外还有648个私人财产达一亿美元以上的超级富豪家庭,比上年增加15%。纵观近年的各类财富榜单及私人银行服务方面的研究报告,可以发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拥有千万以上资产的高净值人数以及其平均拥有的资产数量也在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五年其财富还会增长一倍,将超过日本而成为全球第二富国。

目前,国内私人银行客户数大约在9万左右,而资产管理额在1.5万亿元左右。这大概只占千万富豪人数的十分之一。根据私人银行全球客户分析,在多数发展中国家,高净值人群对私人银行的业务需求较大。从贝恩公布的《2011年中国财富报告》可以看到,一方面,约有85%的中国高净值人士需要或正在使用中资私人银行服务,并且,大约60%以上的高净值人士首选中资私人银行为其提供私密的、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由于私人银行业务风险较低,而利润颇为丰厚,对各大商业银行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因此,私人银行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只要合理布局服务网点,就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统计资料显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中国财富分布呈现较强的区域集中性。这些高净值人群近70%主要分布在北京(约占18%)、广东(约占15.4%)、上海(约占13.%)、浙江(约占13.1%)、江苏(约占7.1%)五大地区(见表1)。其中,北京以政治、文化中心的优势,吸引了大批富豪将其作为长期居住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北京已经拥有千万富豪17万个,亿万富豪1万个,高净值人数和可投资资产总量综合竞争力列居全国首位。如果以北京常住人口2000万估算,平均每117个人中就有一个千万富豪。花旗私人银行最新的《2011财富报告》也得出北京对全球富人吸引力大增的结论。

五年前,各银行在北京地区选址设立私人银行服务网点。截至2012年4月,已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中信、光大、民生、招商、北京银行10家中资银行和渣打、花旗、法兴、汇丰、星展、东亚、瑞士、摩根大通、德意志9家外资银行在北京设立了私人银行网点,客户数量和资产管理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在私人银行提供的所有服务中,聚居在北京的高净值人士对私人银行若干服务中的投资机会介绍、健康医疗服务和子女教育、旅游等方面的融资服务和增值服务更感兴趣。这些人士往往通过高尔夫球场、私人会所等社交场合,了解并进而接受了私人银行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扩大私人银行业务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也正因为如此,北京作为首都,具有较强的客户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外资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加快私人银行网点布局的必争之地,以期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分析,北京私人银行网点布局,仍然凸现出几大缺陷,不能完全满足北京市场的需要。

北京地区私人银行网点布局缺陷

(一)网点数量过少,分布相对集中

目前,北京地区私人银行的网点数量较少。近20万高净值客户仅由19家私人银行网点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数量明显不足,提供的服务品种有限或服务不周。纵观世界上财富集中、金融市场发达的城市,其私人银行网点的数量和布局都比较合理,能够满足当地高净值人群金融及增值服务需要。如瑞士的经济中心苏黎世,是欧洲富人最集中的城市,该地区的私人银行网点数量多,布局分散且均匀,严密而周到,较北京更加完善合理。

另外,各银行已经在北京设立的私人银行网点分布过于集中,大多设在原西城、东城、朝阳三区的东西二环和东三环,具体地点主要是在金融街周边和泛CBD地区,其它区域较少,仅在王府井的东方新天地、北辰和中关村零星分布。

(二)地处繁华地段,交通容易拥堵

由于目前北京的私人银行网点,为了增强私密性,主要在市中心繁华地段租用高档写字楼的较高楼层的隐秘之处,到访客户可以与客户经理面对面沟通,接受N对1式的服务。这些地方多数地处市中心,硬件设施完备,道路交通看起来也较便利。但由于是人群比较密集的繁华地带,如王府井、金融街、国贸、华贸商圈附近,遇节假日或交通高峰时段,堵车现象比较严重,给客户带来很大不便,耗费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客户就近享受高端服务。

(三)郊外高净值人士较多,服务网点空白

篇7

[4]田爱奎,杨瑛霞,夏天,张际平.数字化游戏学习的发展及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06,(01).

[5]孙莅文,邓鹏,祝智庭.基于娱教技术的体验学习环境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篇8

 

银行会计作为会计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以货币银行学作为理论依据,对私人银行的各项活动和业务进行监督、核算、考核及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随着我国金融事件频繁发生,私人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中陆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管理漏洞,制约了私人银行的发展和进步,给私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深入对私人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势在必行,已然成为摆在财会工作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二、私人银行会计的特征

 

私人银行主要是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范围广、业务众多、综合性强的特征。私人银行是新兴行业,私人银行会计相对于传统银行会计其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一)私人银行会计与各项业务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私人银行需为私人银行客户的家庭和个人管理财富,为其商业活动提供金融和发展支持,可提供资金结算、投资理财、保险、贵金属、订制化服务方案、综合理财计划等,这一系列程序的业务活动和会计核算过程由私人银行会计完成。因此,私人银行各项业务存在的风险由会计体现出来,称为“银行会计风险”。

 

(二)私人银行会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私人银行的经营活动具有社会性特征,包括国民经济部门和个人。银行在办理业务时,应严格按照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的约束,特别是反洗钱相关业务,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业务或活动都会给私人银行的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私人银行会计核算流程与其他业务存在差距

 

私人银行与传统业务流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的不同,以及私行规章制度的细化,每一个服务环节都不可忽视,否则造成客户无法正常周转资金,最终给银行带来风险。

 

三、私人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现状

 

(一)缺乏总体规划

 

私人银行的会计风险控制建设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其中案件触发型制度较多,虽然这一制度在案发时具有针对性,能够抑制许多类似案件事故的发生,但是实际上,私人银行的点多面广,各种形式的案件层出不穷,会计风险控制制度无疑不能满足私人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控制滞后问题。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

 

私人银行的风险范防意识虽然在不断的强化当中,但是部分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却与其初衷有所背离。传统银行会计控制设计阶段陷入了一个误区,即 “控制得越多越好”,但往往与现在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不相适应。过多过严的传统会计制度往往使私人银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而基层工作人员在面对多重管理时,容易出现两难的局面,因而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近而产生抵触情绪,如此一来更容易造成案件事故的发生,另外,过于繁琐的制度也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符合实际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才有利于私人银行的健康发展。

 

(三)控制方式过于单一

 

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与事后控制,这是根据其控制的方式与时点的不同进行划分的。现阶段,私人银行会计风险控制主要方式为会计主管人员在现场进行检查、指导与授权,并且在差错发生之后进行稽核、检查与规范,这种控制方式属于过程控制与事后控制,缺乏事前控制。如果只是单一的用这两种方式对银行会计风险进行控制,则控制效率极容易受到管理者业务水平、专业素养的限制。并且现场控制容易导致管理者与员工处于对立的尴尬局面,而事后控制时案件已经发生,由此可见私人银行现阶段的控制效率较低。

 

四、提高私人银行会计风险控制效率的相关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私人银行要强化其会计风险控制效率,首先需要将控制环境进行改造,增强内部控制的动力。第一,应重视银行会计内控文化建设。在进行会计风险控制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思想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让银行员工自愿配合会计内部控制行为,从而促使银行员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一同致力于银行内控目标的实现;第二,要建立健全的会计岗位体系,使之能高效、科学、合理的运转。各层会计管理部门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结合银行员工及银行设施等实际情况,对会计岗位进行合理分工,细化岗位职责,保证内部控制的有力进行;第三,要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敬职爱岗的私人银行队伍,通过制定和完善私人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指导、培训、检查和监督流程,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私人银行风险管理氛围。

 

(二)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私人银行应在关注宏观金融政策的同时,致力于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一方面应改革现有的内部稽查制度,重新整合各项管理部门的职能,督促其发挥自身的保障作用,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全体员工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检查责任制度,强化各岗位间的相互监督,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并将各项职责落实到个人或部门,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应遵循交叉检查的原则,促使银行各项业务、活动都处于检查范围内。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近年来,由于私人银行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导致各干部人员缺乏对各类制度的重视,工作较为随意,没有正确的制度意识,针对这一现象,私人银行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思想,积极开展员工培训活动,强化员工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教育工作,增强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和防范意识,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自觉意识,让全体员工的在风险控制上发挥作用。

 

四、结束语

 

篇9

2011年《胡润财富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内地千万级别的富豪人数已达96万人,其中包括6万个亿万富豪。而截至2010年底,各家银行非官方公布的私人银行客户数粗略统计仅有约10万人,是全市场总量的十分之一,亿万富豪更是屈指可数。

尽管各家私人银行均使出浑身解数,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类与非金融类服务与产品,来吸引高端人士,但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很不理想,问题可能存在于以下方面:

1.私人银行发展客户的渠道相对狭窄。目前,国内各家私人银行拓展客户的渠道主要为银行内部介绍、迁移,通过外部活动拓展,广告、电话行销等三种主要方式,但效果均不理想。私人银行目标客户为小众群体,且由于国人观念中害怕“露富”的心理,传统的广告宣传、电话行销、陌生拜访等营销方式均受到限制,有时甚至会造成客户的投诉。组织外部活动拓展客户则受限于参加活动的客户的质量与其对银行的信任度,成功率也很低。

2.银行考核制度的制约与激励机制缺失。机制不顺畅,奖励不到位,银行内部未真正实现联动,集团资源利用率不足,这就是问题所在。就目前的商业银行考核制度而言,是一级行与二级行层层考核,各项任务指标均未因为私人银行的成立而减少,也没有像样的激励机制去鼓励各支行交出客户从而得到应有的补偿。所以客户的迁移对于各网点支行来说就意味着流失,于是他们不愿意轻易交出客户。

3.私人银行业务受重视程度尚不足。公司业务仍然占据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利润贡献度维持在60%以上,个人金融业务约占利润贡献度的20%以上。但是私人银行业务至今还无法剥离出来单独核算其利润贡献度,各家银行也只能将其定位为专业服务机构。通过财务分析,作为统领全行的决策者势必会侧重各种资源中对银行贡献度大的业务,集中精力去发展能带来更多规模收入的公司业务,而对于目前还不能带来价值的私人银行业务就只能探索性的去发展。

4.私人银行专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国内私人银行每名客户经理平均要维护上百名私行级客户,与国际上每名客户经理只维护50名以下私行级客户的标准相差甚远,这就造成了国内私行维护质量的下降与客户经理拓展新客户的精力不足。大部分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主要来源于原有银行的理财经理队伍,所持专业证书以AFP、CFP为主,仅有个别员工接受过CFA培训和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培训。

篇10

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高端客户量身打造的高端服务,是银行服务的一种类别。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始于2007年,历经六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稳步发展和壮大,客户数量和资产管理规模不断上升,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并不断借鉴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成熟市场的运作经验,结合本土高净值客户的投资态度和行为特点,在客户积累、资产规模、品牌推广、服务模式、行业规范发展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成果。

1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1.1 业务规模增长迅猛

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财富积累迅速,富裕人群快速增加,高端富裕人群的财富管理和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呈现出巨大潜力,吸引了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抢滩中国私人银行业。2007年,中国银行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招商银行与中信银行在同年均设立私人银行服务部门。私人银行发展至今,在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2 客户认知度大幅提升

近年,大部分实力比较雄厚的商业银行都成立了私人银行业务服务中心,致力于私人银行业务品牌的树立,业务的推广,以提高私人银行在潜在客户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并成功吸引了一大批的高净值客户。私人银行普遍通过服务中心建设、广告投入、组织高端聚会和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品牌宣传和业务推广。目前,我国私人银行的品牌认知度和可信度快速提升,高净值客户对私人银行的认知率较成立之初有了较大幅提升。

1.3 多样化服务模式保证客户多元化需求

私人银行业务的服务模式是卖产品组合、做好增值服务、投资顾问,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向定制产品、专属服务、全权委托资产管理,这也印证着私人财富管理市场由产品驱动型向客户需求驱动型转变的未来趋势。

1.4 推动了财富管理业的进一步发展

私人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丰富了我国高端客户资产的管理途径。由于其自身的定位和行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高净值客户资产管理上的优势,尤其是我国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后,不断融入中国元素,结合中国国情,为潜在高端客户进行定身打造的服务,使得其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中占据比较明显的优势地位,成为多元化理财客户的首选,推动了中国财富管理业态进一步丰富。

1.5 行业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2009年我国私人银行联席会成立,这对于推动私人银行业管理规范、提升其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壮大的新里程碑。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属于一项创新的银行业务,自2007年私人银行业务开展以来,各大商业银行对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趋之若鹜,纷纷成立了私人银行服务中心,私人银行联席会成立,提高了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水平,在风险防范、经营模式、管理体制、信息共享、从业人员资质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推进了私人银行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2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内部业务有缺陷

银行体系内不具备独立的资产管理的资格,私人银行高收益特色的投资产品多须借助信托、证券机构,且往往不是银行研发,相应的技术和人才欠缺。这些限制了私人银行产品创新的范围和深度,难以形成对超高净值客户的定制服务能力,私人银行服务依然留有传统零售银行业务的色彩。

2.2 缺乏专业高端的人才

私人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高端、个性、私密的服务,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知银行金融证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产品,并且要精通国外私人银行业务运作的一般规则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要通晓会计、法律、心理等学科的知识,更难得的是他们还需掌握一些高品质生活的软技能,像高尔夫球、奢侈品选择、艺术品鉴赏等。目前我国极度缺乏熟悉金融环境又了解私人银行运作的国际性人才。

2.3 产品研发能力弱

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仅可从事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服务,自主的产品设计与开发亦集中于其固有领域――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整体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仍然围绕传统的储蓄、信贷和中间业务,主动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是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定身打做的服务,而随着我国高净值人群的不断增加,潜在客户数量增大,客户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目前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服务显得更加单一,产品的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2.4 营销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营销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大规模引进金融营销的先进手段和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随着电子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私人银行服务中心对个人金融产品的推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但因为宣传和营销手段落后,新产品往往不被客户所接受。此外,由于私人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业务咨询、功能服务的介绍已严重滞后,客户对私人银行服务的认识不足,导致无法真正享受服务。

2.5 内部风险复杂,外部监管存在真空

2.5.1 面临的内部风险复杂。私人银行与客户相比,处于信息的优势方,一项为客户服务的交易可以有两种解决方式时,私人银行可能会首先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从而容易引发与客户间的“利益冲突”。同时私人银行也面临着人为失误或技术缺陷引起的操作风险、客户违约的信用风险、与客户发生诉讼或纠纷的法律风险及合规风险等等。

2.5.2 缺乏外部监管。监管法体系对私人银行的规范还很缺乏。现有监管法规在行业监控、风险管理等领域没有体现出对私人银行的针对性,且没有明确专营私人银行申请方式和准入要求等。第三方理财、PE却因非金融机构的身份在行业监管、工商注册方面较少受限,以此则将导致金融风险的系统性失衡。

3 完善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多元化合作转变发展观念

3.1.1 开展多元化合作。私人银行业务服务中心可以考虑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双赢局面。一方面可以共同进行产品开发以节约研究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合作伙伴渠道接触更多高端客户群,拓展潜在客户。私人银行服务中心可通过与信托公司、基金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解决方案。

3.1.2 转变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观念。私人银行业务不同于其他业务,在开展业务的时候应转变观念,靠提供优质服务赚取收益。从“收益驱动”转变为“收益、成长双驱动”,私人银行在确保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宏观、行业等方面的数据及投资专家分析的报告,为客户的经营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还可以通过银行的信贷支持,帮助客户融资,解决客户的短暂的资金紧缺问题,利用合理的财务杠杆促进客户成长。

3.2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队伍

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中的许多创新性产品都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如投资人才、金融分析师人才等等,随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当务之急应是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从业队伍。针对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一方面应加大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另外还可以专门设立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3.3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客户需求打造完整的金融服务价值链条体系。完善各种产品体系,包括:优化普通银行产品服务、完善资产管理服务、提供专业化高端产品、咨询顾问服务等。在产品的设计上要遵循我国的实际,比如,在给有孩子的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教育规划。私人银行业务应提高创新的自主能力,开发并推出适合高净值客户所需要的复合性、多元化的、有特色的金融产品。

3.4 发展营销体系

3.4.1 加强配套体系建设。银行必须尽可能多的争取到高净值客户人群,才能更好的拓展业务范围。而为了获得这些客户人群,就必须尽快建立一套主动的客户营销新机制,并配套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对客户信息进行筛选、管理。建立客户对金融产品信息的反馈体系,强化金融产品的服务功能。私人银行的发展应从过去的以产品管理为主转向以客户管理为主,对为客户进行服务的金融产品进行追踪、信息反馈,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差异化服务。

3.4.2 开展差异化营销。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金融需求,比如民营经济经营者、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投资者等等,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私人银行有必要对客户进行进一步细分。只有明确每个阶层客户的需求,才能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服务,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专业地遴选适合他们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整合的、定制的、一揽子的金融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获得忠实的消费者,最终提高收益。

3.5 加强风险监管

3.5.1 完善内控以防犯操作风险。私人银行业务由于潜在客户众多,收益比较可观,发展前景比较广阔,目前国内多家商业银行都已抢滩这块“新大陆”,组建私人银行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在快速发展中难免会发生,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因此应制定一套识别与评估、监控、缓释、度量及报告操作风险的完整流程,对私人银行业务的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并由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内控中心负责监测整个流程的执行,防范信用风险的产生。

3.5.2 建立外部监控框架。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进行监控,仅仅靠完善银行业内控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建立外部监控框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由银监会、银行业协会对私人银行业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由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对私人银行业务进行审计,从法律、行政、财务上对私人银行业务构建全方位的外部监控。

参考文献:

[1]王新亮.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

[2]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3]林叶良等.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前景[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

篇11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3-0040-03

一、国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欧美国家的客户在传统银行服务之外,通过私人银行服务可以接触到许多常人无法购买的股票、债券等。私人银行服务的客户们往往可以拥有投资一些私人有限公司的机会,并获得许多优先购买IPO的机会。私人银行服务最早由几家大型的国际金融公司和银行提供,最大的私人银行服务提供者是瑞士银行,瑞士也是世界私人银行服务最发达的国家。此外包括JP摩根、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高盛、汇丰等著名金融机构也提供此类服务,美林公司是私人银行服务赢利最高的企业。在亚洲私人银行业务较为发达的新加坡也在以更为开放的态度积极拓展各项业务。

总体来说,目前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呈现的特点是服务渠道更加多元化,电子渠道成为传统服务的有力补充;服务资源整合更加充分,集中各方力量为客户提供服务;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随着竞争的加剧,创新性的产品更多地为私人银行客户所独享。

二、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发展

(一)私人银行在我国的整体发展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陆地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明显滞后。长期以来,受到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陆地区的个人银行业务发展迟缓,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在个人银行业务领域,仅仅开展了居民储蓄业务。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家银行逐步认识到个人银行业务或者说个人金融业务对整个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性,纷纷成立个人银行部(或称为个人金融业务部、个人业务部等),以加大个人银行业务开拓、管理力度,制定了以储蓄业务为重点,卡业务为龙头,代收代付业务为依托,个人消费贷款等个人综合理财业务为突破口的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财富的增加,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经营开始起步,并且步伐明显加快。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着手成立私人银行部门或者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部门,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利用各自优势加入这一行列,外资银行更是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在这一领域争夺市场份额。可以说,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开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绝对已经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一个激烈的战场。

各家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的竞争标志着这一源于欧洲的传统业务,已经在中国开始了它本土化的进程,并且在持续不断地发展。

(二)私人银行本土化的基础

1.客观基础。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客观环境因素,可以说,中国境内个人高资产客户的出现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是私人银行业务进入我国的客观物质基础。

2010年6月23日,美林全球财富管理部与凯捷咨询公司联合《全球财富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富裕人士回升至1000万人。去年全球十大富裕人士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中,有8个来自亚太地区。其中,中国的富裕人士人数为47.7万人,增长31.0%。根据业内人士指出,所谓“富裕人士”,指至少拥有100万美元净资产的人士,其中不包括主要居所、收藏品、消费性产品与耐用品。这一局面的形成固然与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人民币升值、以及中国国内财富向少数人聚集等因素有关。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的“富裕人士”阶层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群体的发展只能是更加迅速。

2.主观基础。私人银行业务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当前的经济政策,包括法律法规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有些部分甚至是不可融合的,这就需要对私人银行业务进行改造,这是其本土化的主观基础。

首先,中国人的传统财富观念较为保守,完全依赖专业机构理财的意识不易形成,这注定了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将更多采用顾问式的服务,而完全型的服务被接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人的传统是羞于谈财,不愿“露财”,不轻易将自己的财务状况告知外人。而私人银行服务中帮助客户管理庞大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债券、对冲基金和外汇等金融产品,提供并购案的建议及标的,帮助客户购车、买房,打理他们的税务,为他们的事业继承以及子孙后代的财产问题出谋划策等等服务在传统中国人的财富观念中是不易被接受的。因此,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发展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

其次,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需要对私人银行服务进行本土化改造。应该说,随着中国金融服务业的逐步开放,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速度在加快,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我们与那些私人银行业务开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多业务不具备开展的条件,这也决定了我们要开展的私人银行业务,必然是需要经过本土化的。

再次,中国目前的法律环境需要对私人银行服务进行本土化改造。法律环境的构成相当复杂,既有客观的法律体系建设,也包括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心理。在目前的中国,专门规制私人银行业务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健全,而客户对于私人银行业务中的诸多法律问题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必须对私人银行业务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能够在现有法律环境下健康有序发展。

(三)私人银行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主客观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私人银行业务进行本土化势在必行,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种种问题,有些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了。

1.满足客户心理需求使其原有的服务范围萎缩。在越来越强调服务意识的今天,银行将客户视为上帝,客户不愿意接受的事务银行当然不能去强迫。如果客户不能接受投资,甚至客户连银行专业人士提出的投资建议都不能严格执行,那就会就导致了一些所谓的“私人银行”失去起原有的内涵,回到了财富管理业务甚至普通理财业务的初级阶段。

2.政策监管使之在本土化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服务特点。目前我国的监管体系使得很多私人银行领域的服务不能完全移植到我国,必然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丧失很多原有服务的特点。例如在投资品种方面的限制,个人融资渠道方面的限制等,这些都使我们不可能完全开展西方式的私人银行业务。

3.法律本土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法律保护的断层。法律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滞后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当没有专门的特别法来规制某一社会关系的时候,我们只能适用于一般法来解决问题,而一般法只适用于通常的社会关系,很难考虑到特殊性。具体到私人银行业务中来,如果不能及时将私人银行业务中的法律关系进行本土化,那么当发生法律纠纷的时候,我们只能使用普通的《合同法》或者《信托法》等,甚至是《民法通则》以及一系列的司法解释等等,这些法律未必能考虑到私人银行业务中的特殊性,如果最终处理不当,将会打击到客户或者商业银行,甚至有可能伤害这项业务的发展。

以上几个方面仅仅是私人银行在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部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例如金融创新能力,专业服务人员的水平等,也都是我们所要面临的考验。

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探索

(一)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提

1.必须明确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意义。中国的“富人阶层”在不断扩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客观地说,富人阶层所掌握的财富占有重要的比重,他们以及他们的财富在我们的金融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金融服务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的金融市场逐步打开,中国富人向海外进行投资的渠道也不断增多,中国的商业银行如果不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势必会使原本属于我们的优质高端客户不断流向海外,可能这一过程非常漫长,但是后果会非常严重。因此,我们不能无视这一群体的金融需求,我们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来留住优质的高端客户,将他们的资产留在国有银行。所以,我们需要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2.必须明确我们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方向。我国有着自己独特的金融发展环境,应该说,照搬哪里的经验都不足以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投资者还需要教育,我们的从业人员还需要更多专业知识的培训,我们的法律制度还需要健全。这些都不是照搬其他国家模式可以解决的。我们还是应该找一条适应我们目前现状的私人银行发展之路。

(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若干建议

1.切实推动公私联动。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批发银行与零售银行业务已不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越来越多的业务种类呈现出两者的融合趋势,例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而私人银行业务也因为其服务的特点而体现出了这样的融合性特点。一方面,私人银行面对的客户群体仍然是自然人主体,大量的零售银行业务是基础。另一方面,客户也多以企业主等的身份出现,对于对公业务有旺盛的需求。

这样的业务特点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切实推动公私联动。无论是培养公私业务兼备的从业人员还是组合公私联动服务团队,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才是业务发展的关键。

2.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从业人员的推动,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就是高水平专业人员的培养。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定位为个人银行业务领域,从业人员基本完全来自于个人业务条线,他们对于个人业务的专业性更强,而对于对公业务还是相对陌生。未来,在不改变私人银行定位为个人业务的前提下,需要加大吸引高水平对公业务人员加入此项业务的力度。

3.调整激励机制。前面在提到私人银行以赚取客户佣金或者产品佣金为目标,它不以完成规定的销售业绩或者达到特定的资产规模为目标,理论上来说,只要客户规模在持续扩大,佣金收入也应当是不断增加的,这一点在国外私人银行已经实现。而就我国目前的银行激励体系来说,对于此项业务应该建立一种“上不封顶”的绩效激励体系。当然,这种上不封顶并不是指漫无边际的收入增长,而是与私人银行整体业绩挂钩的。

篇12

私人银行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开发的高端个人理财服务业务。2005年,中国银监会将其定义为“商业银行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可知,我国已开始步入私人银行业务迅速发展的阶段,研究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内银行由于受到分业经营等方面制约,对全球资产运作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私人银行业务刚处于起步阶段。短短一两年时间内,商业银行在市场上推出的本、外币理财产品已达20多个品牌、上百种理财产品品种,个人客户理财资金已有上千亿元的规模。但是,限于金融制度、金融监管,以及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多方面的制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一波三折,始终处于不确定状态。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国内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运作制度 

目前国内缺乏完全的金融产品创新环境和完善的金融市场,并且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即使是外资银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投资范围有限、无力开发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及理财规划。国内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运作制度限制了私人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多样化和创新。 

2.组织体系改革滞后 

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向顶端富裕客户及其家庭提供的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既包括运用信托、保险、基金等一切金融工具维护客户资产在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之间的精准平衡,也包括与财富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财务、财产传承、税务筹划等专业顾问服务,要求有非常完善、专业的服务体系。而目前国内银行仍采用总分行的模式,个人客户服务仍由多个部门分开经营,信息不够畅通,资源未能最大限度共享,横向及纵向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3.缺乏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人才和海外投资实践经验 

私人银行业务最大的挑战就是聘请、培训并留住人才。一个出色的私人银行家通常都有1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并往往具备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法律及税务相关知识和从业经验,甚至对艺术品和奢侈品也有足够的知识。顶级富裕客户的信任在这个业务领域至关重要,而顶级富裕客户不仅是对银行家专业能力的信任,更是对其人品和职业操守的信任。缺乏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人才及缺少海外投资实践经验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又一大瓶颈。 

 二、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建议 

1.转变经营意识, 调整组织机构 

首先, 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摒弃传统的“重批发、轻零售”的传统经营理念, 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业务的战略发展目标。其次, 私人银行业务涉及银行内部机构多、服务范围广、专业性要求高, 因此花旗、汇丰等都专门设立了私人银行业务部门, 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很好地加以借鉴。一方面, 国内商业银行应调整组织机构, 自上而下成立专门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 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形成合力; 另一方面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业绩考核办法,理顺工作机制, 落实工作职责。 

2.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 

首先, 建立市场营销新机制。银行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 在今后的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必须争取相当的富裕私人客户群, 而为获得这组客户群, 就必须尽快建立一套主动的市场营销新机制, 并配套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其次, 建立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和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由于现代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因此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应适应发展, 从以产品管理为主转向以客户管理为主,从无差异服务转变为差异化服务。需要更密切地关注较富裕客户的需求,提供更贴身的服务,按客户需要制定战略计划,做好客户财富管理的主要顾问,并对不同层次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专业化服务。 

3.加快培养和引进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 

目前国际私人银行业务中的许多产品都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 如证券、会计师、律师等。对我国银行来讲,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从业队伍,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管理意识,负有责任感, 并且熟悉各种金融产品功能和具有较强市场研究和客户开发管理经验的个人客户经理队伍。 

总的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如何有效地改善组织体系及营销模式,更好地培养一批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专业化人才,尽快缩小同国外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业务开展的差距,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z].2005年第 2号 

[2]唐韵:中外资银行暗演理财大战[j].中国经济周刊,2006,(2) 

[3]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6- 07 

[4]连建辉孙焕民:私人银行业务:高端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n].经济导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