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20 14:41: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统计学的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统计学的意义

篇1

统计学产生于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发展壮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学科相互融合趋势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也将不断发展,在所有领域展现它的生命力和重要作用。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她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统计的主要功能是推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二、结合实例强调统计方法的重要性

概率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方法别具一格,无论对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现代统计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例强调统计方法的重要性,既能加深对于概率统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进行教学,比如统计学生中同生日的人数,随着统计人数的增加,至少有两人同生日这一事件的频率会接近于1,然后将这一结果与理论概率进行比较;统计吸烟与非吸烟人群中患肺癌的比例,检验吸烟与患肺癌是否存在某种依赖关系;观测一天中某人手机的呼唤次数,然后与泊松分布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统计某年级的外语考试成绩,根据数据进行正态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等等。(2)结合实例突出统计中的基本方法,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进行统计推断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首先理解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依据,结合典型实例进行分析,比如通过估计湖中鱼的条数,使学生了解矩法和最大似然法的原理和步骤;通过检验自动包装机工作是否正常,使学生掌握假设检验的方法步骤。(3)结合实例系统介绍统计中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计方法的实用性和广泛性,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21-03

一、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数据并进行推断的方法论学科,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性,使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其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于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来说,其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因此,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应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是,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为此,以在杭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例,通过统计调查探究《统计学》在经管类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中的应用状况及教学满意度,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

二、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现状分析

为探析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满意度,从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展开统计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521份,其中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达93.1%。在所有受访者中,男女同学的比例为36∶64,符合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性别分布特点,问卷涉及各个专业,具有普遍代表性。

(一)学生对统计教学的基本评价

1.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51.34%的人认为统计课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符合,26.80%的人认为比较符合,10.10%认为很符合,只有2.89%的人认为很不符合。可知《统计学》课程设置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程度较高。

2.统计学在以后专业学习中的作用较大。在调查的群体中认为《统计学》该门课程设置基本有用、比较有用和非常有用的人数占63.30%,只有4.95%认为是基本没用的,可以认为设置《统计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3.统计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够强。63.09%的同学更倾向于分专业组织上课,他们认为不同专业对于统计知识的接受程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增强统计课程学习的专业针对性很有必要。但同时,学生反映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主要通过介绍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特别强调各不同专业需要掌握的共性统计理论知识,与专业的融合不够,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4.男女同学对《统计学》课程的难度、兴趣度及实用度等方面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50.52%的同学认为《统计学》课程基础实用,29.90%的同学认为课程难度大,24.54%的同学认为统计学枯燥无味,只有11.34%的同学选择课程是生动有趣的。由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该课程的教学虽然是有用的,但是由于难度较大使部分学生无法接受而且上课的兴趣不大。可见,《统计学》教学需要改进以使更多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使实用性扩大。

进一步探析男女同学对统计课程的看法差异,运用假设检验对课程难度、兴趣度、实用度、基础实用度、生动及抽象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男女同学对课程难度(P值为0.018)和实用度(P值为0.002)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

5.学生对实践中巩固统计学知识的意愿较强。学生是否愿意在实践中巩固统计理论知识是实现统计学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同学愿意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可见在课程教育中应增加更多的实践训练。同时,在考核方式上,绝大部分学生也愿意增加实践操作考核。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主要存在结合案例不足及缺乏趣味等问题。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结合案例不够(39.18%)、材料缺乏趣味(38.14%)、忽略统计软件应用(37.73%)以及过于注重数学公式推导(36.49%)等问题是当前统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2.教学内容与专业融合度不够并过于机械化。被调查者认为教学内容主要问题在于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的占57.88%,认为教学内容过于机械化的占40.82%。

3.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落后。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68.45%)的学生认为统计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教学,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此外,统计实践教学的缺乏、师生交流过少等问题也不可轻视。

4.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过于理论化。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考试内容过于理论化(占55.05%),其次是缺少对应用技能考核(占41.65%)。由此可见学生更愿意接受实际操作性的东西,对于理论的内容认为考核中可以少出现。

(三)《统计学》在学生创新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状况

1.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认识大多限于统计描述分析,对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价值了解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62%的同学选择了此项)、问卷设计(61.3%)、统计调查方法(49.9%)及统计图表分析(44.7%)等方法对将来用途较大,其余依次是相关回归(32.4%)、假设检验(29.9%)、参数估计(26%)、统计指数(22%)和时间序列分析(15%)等。可见,当前学生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认识大多还限于统计描述分析,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价值了解还不够。

2.统计调查和整理方法运用较广泛,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运用相对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曾运用过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问卷设计(70.4%的同学选择了此项)、统计调查(46.8%)、方案设计(46%)、统计图表(35.6%)及频数分析(23.8%)等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方法,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除相关回归(22.8%)和假设检验(21.5%)外其余则较少。可见,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统计知识运用的深度及广度还远不够。

3.学生在各类实践竞赛和创新研究中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在大学参与的各类竞赛及创新研究中,运用过统计知识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城乡调查(74.7%)和企业调查(77.8%)中,而其他创新研究及竞赛(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大学生“新苗人才”培养计划、课题研究、创业设计大赛等)中应用统计知识和方法的极少。由此需要大力度地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统计教学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学》教学满意度的影响,Ordered probi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似然比LR为196.86,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输出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教学目标、专业融合、理论课时以及实验课时因素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可见,清晰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内容和要求,了解该课程的应用情况;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合理分配,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当这些满意度提高时,能增加统计教学满意状况提高的概率,且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最大,从系数来看它的提升对教学满意度等级的提高效应最为明显。而专业针对性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说明它对教学满意度状况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影响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根据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似然比LR为263.55,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各因素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的满意情况会影响统计教学满意度。从结果来看,这些影响因素的系数符号与数值大小与实际相符。评价一门课的重要指标就是这门课的教材内容,因此该模型下其前的估计系数最大;此外,当课程内容具体丰富、有实例、教学媒体效果良好时,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这门课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统计学》教学满意状况提高的概率。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好的实验教学方式与实践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将其所学到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自然会增加他们对于统计学的好感。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中的其他因素的系数较小且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因此它们的提升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三)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结合应用是评价一门课程教学成效的直接因素,也是课程教学满意度的重要评价尺度。根据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似然比LR的值为222.51,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意义;各因素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因素有教师讲授技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式。

现实中,老师的讲授技巧和实践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该课程的兴趣、学生听课状态以及吸收知识的情况等。面对枯燥乏味的讲课,学生可能对这门课产生厌倦甚至是反感,更可能造成他们的高缺勤率。如今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当然学生也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能力对于教学满意度的评定情况具有正影响,且影响较大。此外,课程考核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满意程度,学习认真,统计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可能会希望通过一定的闭卷考核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对统计学略知一二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开卷的考核方式,因此他们对于考核方式的满意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而教师理论水平以及学评教评价方式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说明其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经管类专业学生对于《统计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够高,统计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较高、实用性较强,但专业针对性不够。

2.《统计学》教材结合案例不够、缺乏趣味、注重数学公式推导且忽略统计软件应用。

3.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内容过于机械化;统计教学方式则多为灌输式教学,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应用不足。

4.大部分同学对当前采用的纯粹理论考核方式表示不满意,而更倾向于实践测评。

5.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以及统计调查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帮助;70%以上的学生在城乡调查、企业调查和专业调查中能运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方法,但对其他统计知识的应用极少。

从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的视角来看,教学目标、专业融合、理论课时以及实验课时的设计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所包含的因素中,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的满意情况会影响学生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教师讲授技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则是影响统计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对策建议

1.统计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创新。统计教学应避免把时间放在讲授抽象理论、数学定理等方面,增加趣味性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并根据专业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增强统计教学的专业契合度,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最突出的问题为灌输式教育,互动教学不足,所以即由“灌输式”转变为“互导式”教学。在统计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运用统计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基本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课程案例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统计业务操作技能和基本统计分析技能。

3.优化考核内容及方式。基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改革成效的督促,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应随之进行匹配,将考核方式由记忆性的闭卷笔试改为多样化的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应采用综合考核的形式,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期末项目研究报告、上机操作和实践成绩等综合评定其学习成效。

4.构建统计实践教学平台,提升统计实践应用价值。依托学校实验中心建成全校大学生基础实验设备平台、统计建模演示与实现平台、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仿真模拟等平台,为统计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M].第3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曾五一,肖红叶,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

篇4

 

一、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数据并进行推断的方法论学科,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性,使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其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于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来说,其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因此,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应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是,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为此,以在杭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例,通过统计调查探究《统计学》在经管类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中的应用状况及教学满意度,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

 

二、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现状分析

 

为探析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满意度,从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展开统计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521份,其中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达93.1%。在所有受访者中,男女同学的比例为36∶64,符合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性别分布特点,问卷涉及各个专业,具有普遍代表性。

 

(一)学生对统计教学的基本评价

 

1.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51.34%的人认为统计课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符合,26.80%的人认为比较符合,10.10%认为很符合,只有2.89%的人认为很不符合。可知《统计学》课程设置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程度较高。

 

2.统计学在以后专业学习中的作用较大。在调查的群体中认为《统计学》该门课程设置基本有用、比较有用和非常有用的人数占63.30%,只有4.95%认为是基本没用的,可以认为设置《统计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3.统计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够强。63.09%的同学更倾向于分专业组织上课,他们认为不同专业对于统计知识的接受程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增强统计课程学习的专业针对性很有必要。但同时,学生反映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主要通过介绍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特别强调各不同专业需要掌握的共性统计理论知识,与专业的融合不够,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4.男女同学对《统计学》课程的难度、兴趣度及实用度等方面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50.52%的同学认为《统计学》课程基础实用,29.90%的同学认为课程难度大,24.54%的同学认为统计学枯燥无味,只有11.34%的同学选择课程是生动有趣的。由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该课程的教学虽然是有用的,但是由于难度较大使部分学生无法接受而且上课的兴趣不大。可见,《统计学》教学需要改进以使更多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使实用性扩大。

 

进一步探析男女同学对统计课程的看法差异,运用假设检验对课程难度、兴趣度、实用度、基础实用度、生动及抽象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男女同学对课程难度(P值为0.018)和实用度(P值为0.002)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

 

5.学生对实践中巩固统计学知识的意愿较强。学生是否愿意在实践中巩固统计理论知识是实现统计学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同学愿意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可见在课程教育中应增加更多的实践训练。同时,在考核方式上,绝大部分学生也愿意增加实践操作考核。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主要存在结合案例不足及缺乏趣味等问题。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结合案例不够(39.18%)、材料缺乏趣味(38.14%)、忽略统计软件应用(37.73%)以及过于注重数学公式推导(36.49%)等问题是当前统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2.教学内容与专业融合度不够并过于机械化。被调查者认为教学内容主要问题在于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的占57.88%,认为教学内容过于机械化的占40.82%。

 

3.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落后。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68.45%)的学生认为统计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教学,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此外,统计实践教学的缺乏、师生交流过少等问题也不可轻视。

 

4.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过于理论化。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考试内容过于理论化(占55.05%),其次是缺少对应用技能考核(占41.65%)。由此可见学生更愿意接受实际操作性的东西,对于理论的内容认为考核中可以少出现。

 

(三)《统计学》在学生创新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状况

 

1.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认识大多限于统计描述分析,对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价值了解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62%的同学选择了此项)、问卷设计(61.3%)、统计调查方法(49.9%)及统计图表分析(44.7%)等方法对将来用途较大,其余依次是相关回归(32.4%)、假设检验(29.9%)、参数估计(26%)、统计指数(22%)和时间序列分析(15%)等。可见,当前学生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认识大多还限于统计描述分析,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价值了解还不够。

 

2.统计调查和整理方法运用较广泛,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运用相对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曾运用过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问卷设计(70.4%的同学选择了此项)、统计调查(46.8%)、方案设计(46%)、统计图表(35.6%)及频数分析(23.8%)等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方法,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除相关回归(22.8%)和假设检验(21.5%)外其余则较少。可见,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统计知识运用的深度及广度还远不够。

 

3.学生在各类实践竞赛和创新研究中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在大学参与的各类竞赛及创新研究中,运用过统计知识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城乡调查(74.7%)和企业调查(77.8%)中,而其他创新研究及竞赛(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大学生“新苗人才”培养计划、课题研究、创业设计大赛等)中应用统计知识和方法的极少。由此需要大力度地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统计教学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学》教学满意度的影响,Ordered probi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似然比LR为196.86,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输出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教学目标、专业融合、理论课时以及实验课时因素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可见,清晰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内容和要求,了解该课程的应用情况;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合理分配,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当这些满意度提高时,能增加统计教学满意状况提高的概率,且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最大,从系数来看它的提升对教学满意度等级的提高效应最为明显。而专业针对性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说明它对教学满意度状况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影响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根据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似然比LR为263.55,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各因素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的满意情况会影响统计教学满意度。从结果来看,这些影响因素的系数符号与数值大小与实际相符。评价一门课的重要指标就是这门课的教材内容,因此该模型下其前的估计系数最大;此外,当课程内容具体丰富、有实例、教学媒体效果良好时,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这门课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统计学》教学满意状况提高的概率。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好的实验教学方式与实践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将其所学到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自然会增加他们对于统计学的好感。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中的其他因素的系数较小且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因此它们的提升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三)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结合应用是评价一门课程教学成效的直接因素,也是课程教学满意度的重要评价尺度。根据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似然比LR的值为222.51,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意义;各因素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因素有教师讲授技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式。

 

现实中,老师的讲授技巧和实践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该课程的兴趣、学生听课状态以及吸收知识的情况等。面对枯燥乏味的讲课,学生可能对这门课产生厌倦甚至是反感,更可能造成他们的高缺勤率。如今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当然学生也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能力对于教学满意度的评定情况具有正影响,且影响较大。此外,课程考核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满意程度,学习认真,统计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可能会希望通过一定的闭卷考核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对统计学略知一二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开卷的考核方式,因此他们对于考核方式的满意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而教师理论水平以及学评教评价方式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说明其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经管类专业学生对于《统计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够高,统计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较高、实用性较强,但专业针对性不够。

 

2.《统计学》教材结合案例不够、缺乏趣味、注重数学公式推导且忽略统计软件应用。

 

3.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内容过于机械化;统计教学方式则多为灌输式教学,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应用不足。

 

4.大部分同学对当前采用的纯粹理论考核方式表示不满意,而更倾向于实践测评。

 

5.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以及统计调查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帮助;70%以上的学生在城乡调查、企业调查和专业调查中能运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方法,但对其他统计知识的应用极少。

 

从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的视角来看,教学目标、专业融合、理论课时以及实验课时的设计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所包含的因素中,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的满意情况会影响学生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教师讲授技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则是影响统计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对策建议

 

1.统计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创新。统计教学应避免把时间放在讲授抽象理论、数学定理等方面,增加趣味性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并根据专业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增强统计教学的专业契合度,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最突出的问题为灌输式教育,互动教学不足,所以即由“灌输式”转变为“互导式”教学。在统计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运用统计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基本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课程案例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统计业务操作技能和基本统计分析技能。

 

3.优化考核内容及方式。基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改革成效的督促,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应随之进行匹配,将考核方式由记忆性的闭卷笔试改为多样化的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应采用综合考核的形式,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期末项目研究报告、上机操作和实践成绩等综合评定其学习成效。

 

篇5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

统计学课程有着明显的特点:(1)具有非常多的概念,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十分复杂,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存在诸多困难。(2)具有非常多的计算公式,且这些公式计算难度较大,一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容易产生排斥和条件反射心理,严重影响了其学习的信心和态度。(3)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及推理性。同时要求结果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对于想象力和理解力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4)实践应用和现实教学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大部分同学都不能完全理解统计学真正的意义,学习统计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大多数教师在统计学教学上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沿用多媒体或传统的讲授加板书等单一教学手段授课,不能很好地将统计分析软件和教学结合起来,从而造成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概念及公式,却不懂得运用现代统计工具对问题进行系统地处理。同时统计学中出现的大量、繁琐的公式与概念,使得学生对作业和考试产生畏惧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因此更差了。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传统统计学教学方法单一,仅重视对理论的理解,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现代统计学教学更加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形式,完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这些方面互相作用、相互结合,共同推进应用统计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的结合推动了教学内容的改革

历史证明,统计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改革,都带给了统计实践革命性的发展。近年来专业统计软件不断开发,其商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使得统计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也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从而使处理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成为现实。因此,应用统计学教学中应把统计的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正确应用的条件、计算原理以及基本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含义。

2.社会实践方式、课堂教学以及模拟实验的有机结合将大大推进统计教学形式的改革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教学、训练和实践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讲授式教学结合起来,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将一个班作为样本采集对象,并形成合适的模拟课题,将学生分为若干调查小组,在进行调查方案设计的基础上按照课题要求进行一次真实的统计调查,以考查其实践能力。从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抽取小样本、发放问卷、回收和审核、输入数据和整理资料、估计和分析,到编写调查报告、形成总结和调查体会,全部都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实践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思考

教学为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教授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接受效果。因此,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统计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同类归并法

统计学科中很多关键名词具有相同的意义,但在不同章节有着不同的叫法,这种现象使得学生极易对概念产生混淆与错乱。因此,及时对相同意义的名词进行统一整合和归纳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并清楚地记忆,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典型案例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收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热门资料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结合学科中的具体章节,巧妙地把其融入公式、原理及抽象概念中去,精心设计出既有现实教学教育意义又有实用性的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60

Competency-based College Medical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ZHU Xu, WEI Gaowen, WEI Xinran

(Colleg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competency of medical statistics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results. Methods: cross design with 2012 clin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or the study,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namely the use of two teaching mode,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all objects questionnaires, and on students' test scores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the new teaching model attractive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nd the use of new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content than the conten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exam score is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medical statistics; applied competency; teaching; reform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医学实际,阐述医学领域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结果报告与结论表达的一门学科,①目前医学统计学的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医学研究领域,是医学生解决医学科研中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医学科研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虽然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科研中应用广泛,但是其方法概念抽象,知识点繁多又比较复杂,医学类学生数学基础又比较薄弱,因此对于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的本科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老师为主体,注重理论讲解,并没有将理论与科研实际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应用能力不足,无法学以致用。因此如何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使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统计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2级本科于本学期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1,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60人。使用的教材一致,授课学时、内容相同,且两个班级学生以前均未接触过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为: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总体均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非参数检验和统计表与统计图,共10个章节的内容,前5个章节为教学前半部分,后5个章节为教学后半部分,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2 研究方法

采用交叉设计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随机一个班级到甲组,甲组前半部分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后半部分教学内容采用改革以后的新的教学模式;随机另外一个班级到乙组,乙组前半部分先采用改革以后的教学模式,后半部分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为:以教师按照书本内容讲授为主,并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SPSS软件操作演示,由于条件和课时的限制,并没有开设实验操作课。改革以后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为: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先结合具体的医学科研案例,使用幻灯片和SPSS操作软件将实际工作的顺序,包括具体科研案例中统计指标和方法的选择,数据的统计分析步骤,结果的解释等完整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再给学生一个相似的科研案例,让学生上台操作软件,一起解读软件结果,教师在旁进行指导。

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使用医学科研课题的实例资料进行考试,记录考试成绩,检验学生们运用医学统计学的实际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录入和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结果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结束以后,对两个班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在两个班的学生中,88.75%的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更加能引起他们对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77.5%的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比较能促进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90.63%的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能提高他们解决医学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学生成绩分析

采用统一试题对学生进行测验,将得分分成前半部分的得分和后半部分的得分。甲组前半部分的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后半部分的教学采用改革后的新的教学模式;乙组前半部分的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半部分的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成绩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学生医学统计学测试成绩比较结果

在对学生成绩的分析中,针对书本前一半内容的测试题,甲组和乙组的得分均数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自1948年将郭祖超教授编著的《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确定为大学用书起,我国在医学院校中开设医学统计方法课程已有60多年的历史。②开设“医学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医学生正确地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③医学统计学作为进行医学研究必需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实验设计、资料收集及数据分析等方面。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也作为医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但由于医学统计学本质上是数学的一个分支,逻辑性强,且有很多的数理统计的知识在内,医护类学生的数学基础又相对薄弱,因此,医学统计学便成了目前各医药院校公认的难教、难学的课程,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上课的方式也很枯燥,这更加让学生不想上统计课,出现爱逃课、上课睡觉等问题,更加使得医学统计学的教学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邢晓辉等的通过对某高等医学院校近三年毕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统计审核发现有98.2%的论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统计学错误,包括缺P 值或P 值不精确、缺少相应的检验统计量、统计软件和统计方法交代不够等问题。⑤邹延峰等的研究发现,只有不到30%的研究生能熟练运用统计方法。⑥石武祥等研究发现,医学生上机计算分析题考试的失分中,有70.12%是因为不能正确阅读SPSS所显示的结果。⑦这些研究显示目前的统计教学效果还不够好,学生对统计内容不理解,对统计软件不熟悉,导致很多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出现各种错误。

本课题以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的理论为指导,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探索了一种新的统计教改方法,以期降低“高分低能”的现象,促进学生们对内容的理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表示认可,觉得新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觉得统计课没有以前那么枯燥,统计内容学起来难度也有所降低,并且因为在上课会结合具体实例讲解统计方法的使用,也让学生们认识了如何在科研实际中使用统计方法,表示这样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在对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成绩的分析中,甲组有关书本前半部分内容的考试成绩低于乙组有关书本前半部分内容的考试成绩(P

本研究只是对医学统计教学模式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动,对于统计学这种较难的课程更加如此,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运用能力的学生,任何能达到这一目标的教学模式都是值得推广和探索的。

*魏高文:通讯作者

注释

① 史周华.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② 褚启龙,李佳圣,张晶等.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医学统计学方法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3.1(2):109-111.

③ 魏高文,邓常青,魏歆然等.构建以科研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医学统计学课堂教学模式[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8):46-49.

④ 武祥,章丽娟,杨庭仕等.大理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835,1837.

篇7

《医学科研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学基本科研方法的讲解、医学文献的阅读、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等,可以使医药专业的学生了解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对专业的热爱。为今后的就业和继续深造做好铺垫。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原来的培养临床医生转变到了培养全面的医学创新人才。医学创新型人才应有浓厚的创新意识、高尚的创新人格、丰富的创新知识、饱满的创新精神、活跃的创新思维、高超的创新能力、科学的创新实践[2-3]。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很多医学类院校都在研究生中开设了《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这两门课程,以达到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目的。近年来,逐渐在本科学生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程。

 

在医学科研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门课程[4-6],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我校的医学类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有的专业两门课程都学习了,有的专业只学习了一门课程,两门课程都学习的专业中,有的设置在同一学期,有的设置在不同的学期。为了探讨课程设置的最佳效果,我对这几类班级做了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2级医学本科本学期开设了《医学统计学》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分成三大类,分别是在学习《医学统计学》之前没有学习过《医学科研方法》的班级、在学习《医学统计学》之前的某学期学习过《医学科研方法》的班级、以及在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同时正在学习《医学科研方法》的班级,在这三类中分别随机选择一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称为甲班、乙班和丙班,共208人。这三个班级所使用的《医学统计学》和《医学科研方法》的教材一致,授课学时、内容相同。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给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录入和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2.1 调查问卷结果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结束以后,对所选三个班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表2。

 

三、讨论

 

《医学科研方法》这门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为:科研设计的基本概念、科研设计的三要素、科研设计的原则、科研设计的类型、动物实验、医学文献的阅读、医学论文的写作等。《医学统计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的分类、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

 

在本次调查中,上过《医学科研方法》的班级对科研的兴趣和了解比未上过《医学科研方法》的班级要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医学科研方法确实有开设的必要,能让学生们在本科的学习阶段对科研有所了解,为以后的深造打下基础。

 

在内容上,医学统计学中学生们会学习到的统计学方法,都是与医学科研方法中学习到的科研设计类型相对应的,在没有上过医学科研方法课程的班级中,就需要教师额外给学生讲解相对应的科研设计类型,并且还要给学生解释统计在医学中的应用,这就耗费了上课的时间,且很多学生在上课时简单的讲解中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各种科研设计类型。如果两门课程分开两个学期进行教学,学生们对之前的内容就会有所遗忘,因此乙班和丙班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将两门课程放在同一个学期教学能促进相互的理解,内容上显得更加的连贯。

 

篇8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处理医学数据中变异性的科学,它运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和理论来考察、解决和处理医药卫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该学科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尤其对医学生来说,缺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基本理论和原理在理解上感到吃力,不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加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双方缺少互动和交流最终导致学生上课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对医学统计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合作教学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强调学习者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以及个人发展与参与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激发学习兴趣[1]。笔者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进行了探索。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我校2009级中西医结合专业两个班随机分成实验组(49人)和对照组(47人),对两个班级进行均衡性检验,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班由同一老师授课。

1.2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实验组采用合作学习法。课程结束后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及学习兴趣是否提高进行评价。全部数据用Excel2003录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合作学习法教学效果的评价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比较(x±s)

从表1可见,实验组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及学习兴趣的评价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同学们对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满意度较高,学习兴趣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3.1合作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是衡量教学效果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教学中,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较多,而合作学习法教学特点是启发式,不再是注入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合作学习法提供了相对轻松的环境。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焦虑感。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3.2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共同提高首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相互讨论,培养了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开阔了同学们的思路;学生们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单独学习的同学很难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而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同学之间集体学习,他们之间比较容易发现彼此的不足,可以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3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各成员为解决共同的问题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和共同提高,通过经历竞争和成功,既有效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培养了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这种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有助于消除彼此间的冷漠,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总之,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篇9

作者简介:姜丽英,E-mail:jiangliying1900@sina.com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1]。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新型教育理念的微课程的出现,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现实可能性。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正式提出了基于微视频的“微课程”[2],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强调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工具,根据所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3]。

《医学统计学》是关于医学数据收集、整理、推断和分析的一门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学科[4]。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统计学已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定为医学各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5]。然而,医学生普遍对《医学统计学》有惧怕情绪,究其原因,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被灌输状态,在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方面存在先天缺陷,难以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率[6]。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势在必行。本研究拟通过研究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效果,以寻求一种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南通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本科2013级的4个班级学生分为两组,每组两个班级。对其中一组学生实施微课教学模式,称为微课教学组,另一组学生仍然给予原有传统的授课方式,称为对照组。教材均使用于浩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统计学》(第三版)[7],课程学时数均为36学时,每次授课为3学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南通大学提供的Blackboard技术平台(BB平台)对微课教学组进行视频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将教学知识点按层次划分,拍成15~20分钟分微课视频,上传至BB平台,并通过BB平台设置微课视频观看学生名单和视频观看时间,避免两组学生间可能存在的交流以及学习资料共享。对照组的班级主要由课堂型理论教学完成,每学时讲授时间为40分钟,所讲授的知识点和微课组相同。

每次授课结束后,两个组的同学均完成一份内容相同的小测试,以比较两组的授课效果,题型为选择题,共20题,总分为20分。测试卷采用当场收卷的方式,以避免交叉偏倚。

课程开始前先进行一份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号、性别、年龄、是否拿奖学金、是否为学生干部等,调查采用统一发卷,共发放问卷129份,收回有效问卷129份。总课程结束后再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学生的课程满意情况进行调查,评价指标问卷是由既往本科室所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价问卷修改而成[8],问卷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填写,共发放问卷129份,收回有效问卷129份。两份问卷均采用当场收卷的方式,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

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Epidata3.1录入,使用软件stata1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规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实际接收调查的学生共129人,其中混合式教学组77人,对照组52人,年龄从19~22周岁。分析显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奖学金情况、学生干部情况和其他奖励情况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前一学年中某学期的平均成绩比较两组的基线学习情况,结果显示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课程目标清晰程度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在对课程总体满意度、现行授课方式、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充实新颖程度、总体知识理解程度和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程度方面,微课教学组都要优于对照组,见表2。

3.两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测试成绩比较

由表3可见,在8次课堂测验中,“统计描述”和“正态分布”的成绩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假设检验和t检验”成绩对照组分数高于微课组,其余五次考试微课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讨论

篇10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医学统计学知识,医学生学会从统计学角度思考医学问题,并能结合专业做出严谨的医学科研设计,正确收集和分析资料,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做出正确、科学的理解。故此,医学统计学既是现代医学科研的一门基础方法学科,又是医学生的主干课程。医学统计学在所有医学领域研究中所起的方法学作用不容忽视,也是别的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熟悉大量医学统计学的概念、公式和运算。同时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医学统计学具有理论深奥、概念抽象,数据枯燥的特点,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统计学教学的难点,由于医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理解不深或学习后很快遗忘。因此,许多学生对学习统计学产生畏惧心理。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医学统计学,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统计推理技能,使枯燥难学的统计学知识变得简单有趣,是每位医学统计学教师的任务和目标。特别是在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如传统的计算器教学和现行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对于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有何影响,尚未见到相关文献报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范围的手段之一,通过考试分析也能检验教师在教学上的质量和存在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实验教学模式下医学统计学学习情况,笔者对某医学院两个年级医学生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进行归纳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某医学院2005级和2006级医学生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其中2005级学生实验课用计算机统计软件模式教学,2006级实验课用计算器模式教学。共6个班级合计297人,其中男生120人、女生177人,两个年级学生性别构成无差异。医学统计学试卷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和问答题5种类型,分值分别为15分、20分、10分、30分、25分。全卷满分 100分。

1.2 方法 用Excel输入数据,包括每名学生的编号、班级、得分等内容,然后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考试结果和总体得分情况 本次考试共有297人参加,其中2005级141人,2006级156人,没有缺考和作弊现象发生,得分均为有效成绩。其中最高分94.5分,最低分50分,平均分为76.51分,标准差为9.24。不及格11人,其中05级不及格9人,06级不及格仅2人,不及格率为3.7%。6个班级中有4个班的考试成绩平均分超过75分(表1)。

2.2 不同年级和班级医学生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比较分析 2005级和2006级两个不同年级医学生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经t检验分析后结果显示,06级同学成绩要优于05级同学,成绩比较分析有统计学意义。6个班级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经q检验分析后结果显示,06麻1班的医学统计学成绩要优于除06麻3班的其它4个班级,成绩比较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6麻3班的医学统计学成绩也较05麻1、麻3班高,06麻2仅比05麻3班高。05麻3班的医学统计学成绩比较不理想,低于其他5个班级的成绩。其它班级学生间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表2、表3)。

2.3 不同班级医学生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按分数段比较及优良率情况 不同班级医学生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按分数段来看,整体成绩基本呈现正态分布,70~80分数段的学生最多,为119人,占总数的40.07%,60~70分数段和80~90分数段的学生数也比较多,其它分数段成绩学生数较少。从优良率情况看,把80分以上的学生成绩列入优良,总体优良率为38.05%,其中06麻醉1班优良率最高,为63.46%。05麻醉3班优良率最低,为18.42%。其它班级学生优良率在24%至42%之间(见表4)。

3 讨论

当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医学统计软件的广泛应用,传统医学统计学教学实验模式发生巨大改变,统计软件实验教学已得到广泛认可。这对于那些熟悉医学统计学基本原理和统计方法的医学生如鱼得水,使用极其方便。但对于那些对于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不清,又不能正确选择统计方法的学生则是感到没有头绪,不知从何下手。所以说尽管医学统计学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从做大量的复杂的计算摆脱出来,但对于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仍要讲深讲透,特别是对于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使用方法以及统计结果的解释更是学习的重点。

从本次不同实验教学模式下医学生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理论和实验老师均为同一人,且2005级同学属于高年级,学习和理解能力应该相对高于2006级同学,但在相同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时下,仅仅由于实验教学模式的不同,2005级同学考试成绩就明显低于2006级同学,这种现象一方面进一步验证了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计算器实验教学模式的的独特效果。

尽管计算机统计软件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如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避免大量的耗时耗力的纯粹手工计算,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分析,有利于把理论教学落到实处,使抽象的方法、公式变得十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也能拉近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距离。但是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教学过程中,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过分重视统计软件的便捷和省力,忽视对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教育,学生对于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步骤掌握不清,囫囵吞枣。如课堂上带教老师不好充分地组织课堂讨论,同时部分学生也没有积极地思考和讨论,在实验课中学生因各种原因没有很好地学习统计软件,很多学生对着操作步骤完成统计过程后写上结果就算结束了,实验报告完成质量不高。

医学统计学的计算机统计软件教学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前统计学实验教学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本次研究无意否定计算机统计软件教学的重要意义,一味回归到传统计算器实验教学模式,只是想进一步强调在积极推行计算机统计软件教学的同时,不要忘记强调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讲授和掌握。扬长避短,既发挥计算机统计软件教学直观和便捷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又有利于调动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被动的灌输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主动运用所学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科研实践创新能力。

当前无论是疾病还是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都在发生快速而深刻的变革,医学各学科飞速发展,但医学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基础和方法学科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得到医学界的推崇和广泛认可,这也促进笔者要更好的加强医学统计学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真总结,积极创新,改正不足,以更好的提高医学统计学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统计学乃至公共卫生基础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篇11

二、注重让学生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统计所研究的问题一般具有不确定性,如应用统计方法由部分推断总体具有随机性。用统计来解决的问题,其结论往往是以不完全的信息作为依据,是可能犯错误的,这一点与确定性思维存在差异。经典的数学一般以演绎的方式来搭建平台,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确定性思维。而统计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利用样本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的有关信息,它以归纳的方式给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即不确定性思维或统计思维。由不确定的数据进行推理是普遍而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并能告诉我们犯错误的概率。运用数据进行推断,虽然不像逻辑推理那样有100%的把握,但它可以使我们在常识范围内不能作选择的地方做出某种决策,而且提供足够的信心。因此,统计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数学内容,它能使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做出决策。

例如,对于统计结果的随机性,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因此,由样本得到的平均数、方差等,都不是总体的平均数、方差等。这个区别十分重要,要让学生认识到样本的随机性。也就是说,两个人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同一个问题时,他们抽样的结果一般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做两次,抽样的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由不同样本得到的结果也会不相同。换句话说,结果有随机性,下结论可能会犯错误。另一方面,虽然不同的人最后得到的结果互不相同,但由于随机事件频率的稳定性,当样本量很大时,许多问题的结果差别一般也不会太大。也就是说,虽然结果可能犯错误,但统计的推断还是有意义的。这也正是统计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即关注对随机性中的规律性的研究,通过对表面随机的现象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出事物内在的规律。当然,作为教师还应该清楚样本随机性产生的误差是可以估计的,也可以估计由此犯错误的概率,这和样本抽取不当以及故意制造误导产生的错误是完全不同的。

三、正确把握线性相关性的教学

在统计中,重要的是寻找好的方法,而不是套用公式计算。套用公式计算回归系数,对学生来说都不困难,但更应该让学生关注线性回归方程的意义和合理性。

在线性相关性的教学中,如何刻画两组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是这部分内容的核心。教学中,建议教师提供给学生充分的空间,鼓励学生就“如何刻画”展开讨论,让他们自己探索线性回归直线的求法,而不是简单地直接引入线性回归方程。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将借助散点图探索出不同的估计线性回归直线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交流。学生进行了探索和交流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为最小二乘法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直观的想法(一种好的方法应保证求出的直线与所有点都尽可能的“近”),转化为精确的数学语言,由此体会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并得到线性回归方程。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求线性回归方程并不是唯一方法,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方法的意义与合理性。

四、引导学生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篇12

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由于对统计教学的目标认识不清,教学观念也相对落后,统计学的课程体系业相对滞后,在教学内容上也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导致很多学生对统计课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教材选用不科学

高职统计教学由于在统计教材选用上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的统计课程学习与市场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脱节,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有的高职院校照搬本科院校的统计教材,超出了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另一方面,有的非统计专业照搬统计专业教材,出现了教材使用对象上的模糊。此外,还有的教材的内容非常陈旧,未能介绍最新的统计分析软件等,导致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统计学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传统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生基础和个性化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教师授课则主要还是采取单向、标准化的授课方法,未能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质疑发问留下充足的空间,不注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在考核评价方式上,仍旧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而不注重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考核。此外,还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同实践教学的有效联系,导致学生不懂得学习统计课程的意义,甚至导致很多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统计课程是高职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调查方案设计、统计资料搜集、加工整理、指标分析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统计原理以解决实际问题。但在高职统计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教学上,很多教师的统计思想比较落后,仍旧采取手工计算的方式,没有及时向学生讲授像Excel、spss、sas等应用性很强的统计软件,使得学生的实际统计工作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改进高职统计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戴维·S·穆尔在《统计学的世界》中讲到“不要把统计当作专业的工具,而要当作受过教育的人应有的文化素养……统计是一种独立且基本的思考方法”。因此,要想提高高职统计教学的质量,必须首先转变教学理念,彻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方法实施、轻思想传递”的教学观念,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保证学生在统计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科学选用统计教材

为了提高统计教学的针对性,高职院校要杜绝照搬高等院校统计教材的情况,统计专业与非统计专业的教材要区分开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对于非统计专业的教材选用,要在保证教材内容科学性、先进性的基础上,增加与专业课程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将统计教学与专业素质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实现统计教学与专业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统一。

(三)创新统计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具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应用能力,懂得如何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例如,互动式教学方法与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在统计课堂上的应用,实现了统计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快捷地接受知识,同时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重视实践教学,增加统计软件教学

为了有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教师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增加统计软件的教学,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声情并茂。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完整的关于“在校学生饮食习惯”统计调研活动,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统计数据整理以及统计指标的设置等实践环节,最后利用先进的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这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