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时间:2023-08-20 14:41: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语文教学课程

篇1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改革

作者简介:温建财,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9年3月,学历:本科,职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籍贯:福建安溪,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由于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在某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但是对于初中的改进成果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并非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往往出现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显示的比较笨拙。毕竟,在年龄、心理成熟上以及相关的环境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变化,所以针对这种现在必须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课程改革去逐步培养学生自身能力和兴趣的提高。

一、在新课程内容的教学下,变革教材逐步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案

在整个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教材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尽管在高中语文教材上不断反复的进行着相应的修订,但仍然存在相应的不足和缺陷。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变革去更一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

1.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教材仅为一种形式作为全国使用而这样就不能更全面的顾及到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差异等条件,所以要根据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相应的变革适应当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2.针对高中生学习阶段来讲,在教材内容上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全方位的涉及各种学科开拓学生视野。如在高中语文课本上可以涉及科研类、军事类等方面,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学领域上。

3.在教学排版上和教学目标上要明确先后顺序,从简到难、从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上实行科学、深入的教学,培养学生自身兴趣的提高。与此同时,在教学目标上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对不同的作品的题材、写作格式、写作手法等方面都要不断的穿插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上有一个有机的结合和调整。

二、改革教学观念,强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要不断的进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教学观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使二者相互结合以便能更好的适应时展趋势。由于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交流性的工具。所以在新的课程下更要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使学生在教学和实践中不断去追求一种人文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而言,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要不断通过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不断去理解和尊重多重文化的发展趋势,以便能更好的彰显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不断去探索语文学科、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使学生能更好的运用语言工具不断的去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以及文学热情、审美情趣逐步建立科学价值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面对考核制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都面临着升学的重要原因,所以往往在教学上存在只是重视学生卷面分,忽视学生自身内在潜力的发 挥,这种严重的应试教学不仅不能使学生真正把握教学本质,又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综合性发展。针对这种现状,必须进行改革。主要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核心。再有在相应的大学中,设置更多空间给那些语文天赋的学生,步入理想的殿堂,更好的开拓学生潜力。

三、完善教学方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材和教学观念上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完善也是教学方法上的重要提高。而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开拓新的教学模式。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设置良好的情景教学方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抓住课堂的45分钟时间,提高教学成效。在教学上通过教师精心的备考和重点的讲解,开拓新的情景创设中,把教学的内容逐步转化为符合学生自身心理特点情境中,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充分融入到教学环境中,逐步融洽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2.开放式教学,实现学生之间的探究性学习。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上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可以通过探究性的教学进一步落实开发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去大胆的质疑、张扬学生自身个性和思维空间的开发。在这中探究、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好的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还可以更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能更好的落实人文教育的目的。

3.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由于对于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高低,这就造成了不同学生在学习上有着不同的差异。所以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于不同成绩的学生要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适应学生自身学习的特点。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才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标准。

总之,在新课程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以及教材上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强化,最终落实现代化的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1] 金则伊:繁华都市的个性特写与女性情感的理性探索[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S1)

[2] 邓旭:审美核心的不同转换与个性化的影像处理[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0)

[3] 罗双: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对男权文化的解构[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0)

篇2

“新课程”挣脱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积极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接受式学习走向了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

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新课程”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想像空间,让学生自主质疑,析疑,解疑;教师适时解答疑难问题,而不是预设标准答案,诱导学生钻入预设的“圈套”。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虽然高中新课改已全面实施,但许多教师仍旧霸占课堂,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爱恩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拓宽学生的想像空间,教会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思考问题。比如学习《老人与海》后,学生可以展开联想,续写桑地亚哥回到村子以后的情景,并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再创作,将文本知识拓展到广阔的现实生活中去,能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的理论依据。如果教师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也许你将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放手后的教学,学生走得更坚实,更精彩。

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学生有疑问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创见。宋代张载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质疑是学习进步的阶梯,学生有疑惑才会去思索,才会去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扼杀学生的个性思维。比如,有位老师画了一个月牙状的图画,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说:镰刀、豆角、发夹……。但教师却说:“你们都错了,这是小船。”这种唯一标准答案的教学,怎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摒弃师道权威。新兴的构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由于受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必然会有差异,那么,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感想和见解也就各不相同,常言所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学生的“意见”多了,课堂效率提高了,老师也就轻松了。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指向不在单纯的瞄准高考,不在做单纯的应试教学,而是瞄准人的发展和成长,是为了个体的终生学习打基础,也是人本教育的基本体现。下面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及其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语文素养的认识层面

1、什么是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人们看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当是人教版“实验修订本”的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巢宗祺教授的观点。巢教授曾在由苏教版小语教材编辑部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召开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总结研讨会上说:“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应当说,这种提法与著名教育家华特所说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但又是对语文素养的更深层次的微观的思考。

2、语文素养是如何逐步被人们重视的?应当说,社会对语文素养的重视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语文素养”最早见于2000年版的初中、高中大纲,但是在这两大纲中只各出现一次,而且与“语文素质”“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并列使用,意义不明确,地位不突出。这应是人们所说的大纲的“过渡性”的一个体现。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刘贞福老师说:真正在语文教学思想上起革命性变化的,是200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它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在初中、高中新大纲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那就是将语文素养视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的核心理念、第一理念。2003年颁发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再次将“语文素养”放在了重要地位,放在了新课程标准提到的四个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二、语文素养的操作层面

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我们或许还记得小时候听到的关于“对牛弹琴”的故事。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变被动为主动,不就靠的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吗?若没有这么敏感,我们很难想像,所谓的知识会起什么作用。我觉得这种敏感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智慧。还有,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前几个题基本上都是注重对字词的考查。我倒不是说这些考试所考的就一定都是符合新大纲的精神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内容都是平日里经常见到或听到或用到的词语,可就是有些人,拿不准它。说白了,还是对语言文字不敏感所致。像现金收讫的“讫”字,到底是言字旁的,还是走之旁的?对文字敏感的人,很可能在平日的生活的中就能注意到。这些都是关于“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的例子。

2、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我们都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反映亲情,尤其是父子之情的美文,不就是由对父亲为我送行时给我买桔子时的背影的敏感而触发作者的写作激情的吗?还有,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和《祝福》,这些文章也都是作者对生活事件敏感而又巧于为文的结果。这些生活事件往往会成为“触发作家作意的激活点”,也是我所说的关于“对生活事件的敏感”的例子。在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这个问题上,我主张,第一,要教育学生注意自己亲历的。注意亲历,就是关注自我。第二,要教育学生注意自己读书时看到、想到的。注意所读、所想,就是关注社会。也就是说,要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两个方面。

篇4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27-01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1创设情境,引入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首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进入情感体验的情境,教师运用情感语言和诗意语言,激发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学习领域,产生联想与想象,理解文本精髓,引发学生情感,启发学生体验,感受人文精神,生成领悟能力。当然体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体验教学的设计者是教师。所以教师要提供有助于学习的情景材料,围绕学习目标,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诱发积极感悟。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动力功能,能驱动主体投入学习客体,并对学习客体进行研习和体认,最终把握事物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自身的关系和对自身的意义。如教学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我注意调动诵读这一手段,教师先绘声绘色地勾画荷塘月色之景之情,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荷塘月色之景,然后有感情地朗读4、5两段。当学生情感处于积极昂扬状态之时,文本学习就能有效展开,学生充分想象,并通过品味其写景方法来体会荷塘月色景色之特点,感知第4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文中运用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融而形成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感知第5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之美景,了解该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

2每周一次说话活动课,指导学生能说会评

只依靠每堂课五分钟的课前活动就想很快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开始举行每周一次的说话活动课。这种说话活动课,唱主角的完全是学生,老师只是充当总编导的角色。活动规则是:按照每个班级学生的人数多少,设计同等数量的签条,写下座位号,请班团干部随意抽出一组学生名单(可设计为每组五名),要求抽到的同学依次上讲台对某个热门话题发表简短演讲,或讲析成语典故,或交流学习心得。每一组结束后,又当场抽出三名学生对上述五位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评论。教师再对说话者和评论者分别加以简要地品评、指导。再次,通过抽签形式请出五位学生发言、三位学生评论,教师又加以指导……在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参与说话、评论的积极性、创造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少学生参与说话活动训练的激情空前高涨。他们事先都会作了精心的准备,有的讲南宋的古城墙,有的谈县城的街道变化,有的介绍高中学习的体会和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种训练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诵读文本,强化体验

体验式阅读教学要注意抓住读本文体特点,加强朗读训练,从读中“生情”,从读中“悟情”,以此强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情感体验,产生真切实在的心理感受。为此教师要依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或诵读一些富有激情并蕴涵哲理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获得情感体验,感悟文本哲理。如张洁的散文《我的四季》一文不仅哲理性强,而且情感表达富有张力,很适宜学生借助朗读来体验作者所阐发的敢于直面人生、勇于咀嚼苦难、善于负责生命的情感与道理。为此我在教学时既注意引发学生概括作者人生四季的特点,又选取不同形式训练学生反复朗读,以此一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人生春季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感悟收获但毫不后悔,冬天步入黄昏但仍老有所为;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人生的春季要播种希望,我们人生的夏季要战胜磨难,我们人生的秋季要感悟收获,我们人生的冬季要发挥余热;三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本文所蕴涵的作家对生命的深沉感悟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品味出来,机械的设置思考题目引导学生回答可能会导致学生感悟能力的弱化乃至丧失。《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深刻的怀念和无尽的追思,而这种情感又是透过通篇的雨表现出来的,也是通过其奇巧清丽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为此我们就应强化朗读,读出诗歌的行板,读出音乐的神韵,读出春雨的绵绵,读出秋雨的潇潇,读出雨声盈耳,读出雨丝濡目。学生自由读,班级齐声读,前后比较读,小组竞赛读,等等。以读引悟,以悟促读,读中体验作者所表现的那种缠绵悠长的故国之思。

篇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能够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的易错点,对问题的疑点等制作成学生容易接受的视频小片段,从而突出重点,并且画面动人优美,让学生能够在愉悦轻松氛围中学习知识,以便学生能够随时学习,循环利用。此外,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及时观看与学习。虽然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获得了很多基础知识,教师对一些问题讲解的清晰透彻,但是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知往往模凌两可,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而教师通过利用微课进行讲解,能够使学生快速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例如文言文中词语的用法,对诗歌问题的解答技巧,还有对现代阅读答题的要求与技巧等等。这些看起来简单而实际做起来s很难的细节,是学生的病症所在。而教师结合学生存在着的问题录制微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的解决问题,实现答疑解惑的效果。此外,通过利用微课,可以补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学生能够随时进行学习与参考。同时,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将多种现代时尚的元素融入其中,对画面形象的动感与美观格外注重,这便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意用课下时间进行欣赏,这便增加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有助于对语文课程的拓展,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开发与利用

1.多媒体微课程开发与利用

多媒体微课程相当接近教师真实讲课模式,多媒体微课程一般都是将教师讲课的声音录制下来做成背景音频,主要在幻灯片上显示有关内容,最后转变成视频的形式进行播放,多媒体中的幻灯片主要是由文字、图片、音乐等构成的,以教师讲课的课题为重点内容。教师在对多媒体微课程进行开发与利用的时候,应当注重幻灯片的内容不能零散,内容应该集中与精炼,在对音频进行录制时,应当注意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尤其是在高中语文微课程开发时应当注重通过语气,音质,语调等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及情感内涵,表达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此外,多媒体微课程经常用作诗词上的讲解。以《虞美人》为例,关于这一课的多媒体微课程,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微课程学习中注意这首词的意象,通过意象去理解词的意境,教师紧接着向学生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情感语调,最后为学生播放诗词的朗诵音频,积极鼓励学生跟着小声朗读,并在朗读过程中在教材上勾画不懂的生词,并让学生对生词标注正确读音,认真朗读,让学生边看微课程边做笔记,通过用笔来对生词进一步熟悉。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并带领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意境,最后从对整篇诗词的学习中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进步。

2.情境式微课程开发与利用

情境式微课程主要是根据典型或者电视制作的过程,由专业人员组成微课程开发与研究团队,对即将要录制的微课程进行情境编写,策划与设计,这就是微课程最终的形成,经常用于课外辅助机构中。而根据高中语文情境式微课程的开发而言,可以用于小说的教学与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直观的在脑海里生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意味着,高中语文学科具有深厚的人文魅力,它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可以在诗歌中感悟诗人对命运、对灵魂的探讨或告白,在散文中领会语言中所浸润的作者丰富的情感,也可以在戏剧中体验世界真善美的存在,在小说中感受那些逝去现实的残酷与美好。他们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从而获得了心灵的滋养,激发起了青春的激情。可以说,人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是语文学科独特的魅力。

然而,多年来,高中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为文字工具的教学,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材精选的优美的范文肢解成知识技能的训练,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变成复句的划分、顺序的调整而忽略了课文的文学功能、审美功能,把语文教学变成应试教学。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内涵

人文性是一个“舶来品”,其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人格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其实质是人文精神。现代教育语境中的“人文”内涵是相对于“物”的因素的“人”的精神性因素和相对于“物质性”需求的“精神性”需求。现代教育中的“人文性”指的就是与“物质性、功利性”相对的“精神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新课程中工具性的含义,更多的是体现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体现的是和人文性结合的工具性。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存在的缺陷

(一)过于注重工具性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但受分数制度的制约,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度放大,文本被教师肢解开来,按照字、词、句、段落、语法、修辞、逻辑来分析,音乐美、情境美、精神美被剥离,语文教学出现了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忽视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局面,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沦为考试机器。

(二)人文教育泛化倾向

工具性和人文性同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然而在某些语文课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出现了矫枉过正、人文教育泛化的倾向。语文的工具性被弱化,文本自身的意象美、情感体验、韵律节奏被忽略,人文主题被过度放大,语文课上成了人文课。

(三)人文教育被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某些道德理念和政治理念,脱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际,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成了政治思想的图解甚至传声筒,语文课成了思想政治课。

(四)人文教育脱离文本实际

语文教学过于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而忽略了文本的形象性、情感性、内在韵律、审美境界、作家人格操守以及学生的个人体验。脱离了语言和文本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如对诗歌回环往复美的音韵美的忽略、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忽略等。

四、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鼓励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近年来出现一个令人堪忧的状况――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热情。鉴于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力求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兴趣,在总目标中多处体现对学生自主选择、自我体验学习的重视,提出“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等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开发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新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环境与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加以引导,既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又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要形成自己的能力,必须经由他们的主体活动,通过运用,才能获得从认知到领悟的进步。从人类本身来讲,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从认知到模仿到领悟的过程。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必须依靠具体的生活实践来实现。比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学生可能对其中引用的古诗文不太了解,诸如“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或是“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之类的,其实只需取一荔枝进行比对便可。由此可见,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指导,多作鼓励,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益处,从而使其终身受益。

(三)重视对作品的赏析

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如一面镜子,它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体现了社会的良知。好书美文能启迪智慧,更能滋补精神。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语文教学应当是学生精神遨游的绝妙空间,它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精神灵魂的洗涤,它能使学生纯洁的品质和墨韵书香融而为一。

参考文献

篇7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较低,所以,在新时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1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1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依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单向性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教学质量较低[1]。另外,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认为教学改革就是使用新的教材,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过度强调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在课堂上,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过度强调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或者合作学习等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而,由于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经常引用一些与课文知识无关的内容,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片面地认为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过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教学目标,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1.3不能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较差[2]。另外,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一味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古诗词、文言文教学活动,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未能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从而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2.1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3]。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积极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2充分认识新课改

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新课改,合理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创设课堂教学环境,适当补充语文教学内容,积极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图片等,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积极性,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2.3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有效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讲解课文知识的同时,适当补充课外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4]。同时,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讨论社会热点话题,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3总结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改革不仅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合理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作者:陈雪瑜 单位: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巧英.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新课程(教研),2011,(1):152-153.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05-02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必将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中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是致力于课改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高三老师应该深思的的问题。

有人说:高考考什么,高三老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高三老师就怎样教;是的,我以前也曾这样想过,也曾这样做过,而且看看当前周边的包括外县市的高三老师的做法,翻翻手头有关高三教学研究的各种资料,便会很容易得出同样的结论。

那么,在新课程中高三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呢?如何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高考各学科的鏖战中,经常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尽管学生知道高考语文分数的比重,但是老有意无意忽略,甚至有些同学抱着“无为而学”的态度。这给语文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语文也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这科目到了高三没有投入时间认真琢磨,是很难在考试中取得突破的。而无数的经验又告诉我们高三一年不少同学能在语文科上提高不少分数,分数差的学生可能会少一些致命的极低分,中等的同学很有希望能考出尖子生的分数,而尖子生生如果不抓紧,失去了语文学习和考试的感觉,成绩青黄不接也是常有的事。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必须首先时时刻刻提醒语文学习这件事。一是确立信心,让所有的人都相信,高三语文是属于冲刺阶段,任何人在这个阶段都很有希望取得突破,语文是最有所为的科目。二是细心维护语文学习的热情,要保持他们对这个学科的良好心态,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往往互动性差,配合主动性弱。成绩提高很难,教师工作也不好做,所以不能让学生开始讨厌这个学科,尤其是到了高三更要维护。时不时找机会表扬一下他某方面的悟性,某次作文的亮点,以及有机会三言两语的鼓励他,激发他的信心,都是很重要的。还要创设具体的语文氛围。我认为高一高二语文教学可以放开些,到了高三就必须把高三的系统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模块中去。教师必须先自己做到有计划性,上课和作业的节奏适中,课内课外贯穿布置围绕语文的主题内容。每个内容教师必须先做重点强调,再课堂点拨,再适量作业,再加及时反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忽视一部分原因在于觉得语文是无序的,随意的,放弃一些是无所谓的。针对这种心理,高三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的安排可以有章可循,按照考点展开,每天都有要重新审视的语文考点常识。这样就不容易忽略这个科目的内容了。另外,教师统一学科学习的要求后,必须一以贯之,不能松一阵紧一阵,总之是重视战略,认真落实。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关键还在于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在全班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如平时在班上安排一些同学在休息时间抽空讲四大名著,刚开始有些同学听,后来听的人不断增多,也可采取交流的形式,一个熟读《三国》的人开讲,围着甚众。这样我认为一方面是在普及,但是更重要的是把阅读名著的气氛带活了,很多同学听了一些发现自己差距很大,回去赶紧翻书,赶紧抽空看。然后回头看看,又觉得很多同学都在紧张语文啊,这样语文的气氛也就营造出来了。还可利用一些同学问问题来刺激提醒其他同学语文学习。比如一些同学琢磨现代文阅读,会自己做题然后来问老师,在课堂上借着表扬这些同学成绩的进步来告诉同学阅读分数提高在高三应该怎么做。

2.处理好教材和考点的关系

篇9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广大语文教师逐渐意识到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随着与新课程改革课程相适应的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推广,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教材中语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越来越多。这一变化是教材面向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一大变化,这一变化不仅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机遇,还给教学工作和高中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高中生多年来习惯了传统教学中被动的学习,一旦放开思维束缚,则他们将变得无所适从。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转变旧思想,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推进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出不断努力。

一、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形成的教学方法,现如今已经不合时宜。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教学方法将会被时代淘汰。新理念下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主动摒弃旧的教学理念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观察高中生、观察教学、理解教学流程和教学目标。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促使教师义无反顾地对新形势下的教学展开反思,纠正与新课程不相符的教学方法。这样新课程理念才有可能取代原有教学理念的地位。新教学理念随之带来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要主动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要放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才能被广大教师运用和接受,才能让高中生认同和接受。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阶段必须做的分内事。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教师的教学要由“注入式”变为“启发式”;教师要引导高中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探索,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要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高中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要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的教学要由注重教条结论转变为注重知识发现过程。只有实现这些改变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教学向新课程教学转变。

二、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渗透语文思想

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教师要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新课程以高中生的发展为根本,高中生的发展需要他们以内动力作为支撑,高中生的学习内动力来源于学习兴趣。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不是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就能培养的。教师要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多组织高中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通过把发生在高中生身边的实例带进课堂,引导高中生进行课堂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高中生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经过教学实践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同时,教师应多注意渗透语文思想。

语文思想是语文知识的灵魂。单纯地教给高中生语文知识,而不教给高中生语文思想,则高中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死的,只有具有语文思想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语文思想的渗透,让高中生在语文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体会语文思想的重要性,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既定目标,总是片面追求课堂内容的“多而全”,把课堂教学安排得满满当当,实际教学中一旦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就会耽误教学进度,进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为了保证教学内容多而全,不顾高中生的接受程度,一直把涉及的教学知识点讲完。导致高中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教学效率非常低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要想在一堂课的有限时间内把所有问题都说清楚是很难的,造成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事实上每堂语文课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点,我们只要把这一知识点揭示出来,然后让高中生去揣摩、去探索、去联想,那么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在高中Z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精讲多练,以点带面,抓住重点,使所授知识系统化,便于高中生掌握,要合理把握教学内容,追求教学实际效果。

四、因人而异,展开有效评价和教学

新课程理念以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高中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课堂评价工作都要以高中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由于每一个高中生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组织教学时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都要因人而异。对于不同高中生,我们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鼓励高中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为此,我们要在分层教学和课堂评价上下工夫。

篇10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改变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则成为目前较为紧迫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在培养学生语文文化内涵的同时使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最终使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得到共同的进步,达到塑造个性化与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目的。自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高中语文在其高要求下也得到了发展,在教育实践与教学理论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解决。本篇文章主要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提出了相应的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一、高中语文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来理解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在教学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些教师仍然使用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单方面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教育发展阶段根本就起不了作用。教师在课堂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教授给学生新的知识,让学生“填鸭式”有限的知识网络得到扩充。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局限性,继续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则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学习欲望会大大减弱,学习效果也会令人大失所望。还有一些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甚至目标还停留在旧的教学目标之上,这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学生思想严重落后,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即便有些教师已经在知识上做了更新,但是对新教材的理解力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也会使得教学效率达不到要求。

2.课堂过于注重形式,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更多地只是重视课堂氛围,更加地热衷与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这样看似学生学得很轻松,教师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大多数的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的时候经常会引出一系列与课堂无关的笑话,正常情况下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减少讲解课文的时间,课文讲解就会被粗略地带过。教师只注重形式,没有把握重点,最终会使学生对基础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使用语言知识时会常常出错。再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互动,根本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

3.教师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现代教学方式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大部分学校的基本设施齐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较高,也更加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教学,而是依赖多媒体教学,认为没有多媒体就上不了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增强课堂氛围的同时建立起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的关系,而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减少了师生相互交流互动的时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也很片面,这会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二、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方案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新课程标准改革对教师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对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新课程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这就要从教师着手,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涵养。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有组织的培训,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同时更要帮助教师积极地转变思想,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改革下新课程的理解与学习,促使教师不断地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地为社会造福,以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把握重点,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真正交流,提倡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建立起平等的学习关系,在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把握教学重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增添一些趣味性较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等,并且可以有序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教师还可以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讨论。合理地利用时间与科技设备不仅可以使得教师精简教案,摆脱以往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创新教学内容,合理布局,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要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完成考试大纲要求教授的高中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给学生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就一个热点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与辨析,也可以以一个演讲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思想,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思想,在跟上时代进步的同时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开展个性化教学,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总体来说,新课程标准改革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更加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在不断地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在提升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合理地运用科技手段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指导,双方相互合作,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篇1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上好一堂课,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主要表现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主动发言、按时完成作业等方面,只有将主导和主体保持和谐一致,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趣味性更浓,思维很活跃,再加上电子白板等现代资源的使用,让语文教学过程变的多彩多姿,比如我们在讲完必须3的小说单元时,我们就给学生放映了《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两部影响,让学生从文本和影视作品两方面对这两课的内容进行了学习,学生的积极性高,趣味性很强。去年讲《包身工》这篇文章时,我让班上的学生自编自导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表演出来,同学们争着扮演“芦柴棒”、“带工老板”等,让他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形象的了解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二、立足新课标,巧抓基础、夯实基础

教师的主导之功,贵在导航。主要表现在“四巧”上,即巧抓“听、说、读、写”四个点。“听”,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课前三分设演讲,丰富积累调情趣;诗文教学巧讲解,陶冶情趣;平日上课多交流,听觉灵敏思维活。“说”,是指以教师巧说引导学生多说,主要表现为:课前练诵读,课堂评说练思维,课下交流练说话。“读”,主要包括阅读和朗读两个环节,这在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应将朗诵贯穿始终,我所教的两个班,都要求他们在课前三分钟朗读,这样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全班同学的读书声可以“提精神”;第二、达到复习的目的;第三、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阅读这一环节,我平时应推荐一些可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不断丰富精神世界的好书目,且将自读与交流相结合,而后将自己认为有益的优美文章、优美词句摘录下来,做成摘抄,并写出摘抄的原因。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高一时候每周二下午的课就上阅读课,主要阅读选修教材里面的文章,然后积累字词,写读后感。“写”,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集中展现,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但这也正是大部分学生畏惧语文的最大原因,因为他们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无感可发,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在平时多下功夫,从生活实际出发多激励、多指导,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写摘抄、写读后感等,将写作与平日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写作水平。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文言实词、虚词、一些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归纳总结等,这需要我们帮助并且监督他们完成的!尤其是背诵文章,需要教师的帮助,扎扎实实的夯实才行。

三、注重情感教育

篇12

一、新课程标准的概念与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的概念

所谓的新课程标准,指的是在传统的教育基础上,对于各大基础课程作出更加严格和规范的要求,促使教材的编排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考试的出题规律等都能够在国家规定的情况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特别是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必须确保学生的具备更加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来实现对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更具人性化。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困境

(一)形成了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的语文课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与用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学会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来有效的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每一位学生都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而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更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与引导,这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教师不能良好的适应新课标

国家的教育部门之所以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更高的学习自信心。由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及时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来对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进行全新的规划,这就造成了很多教师失去了驾驭课堂的能力,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且在高中阶段,教师与学生所要面对的还有来自高考的挑战与压力。

(三)传统教学方法受到冲击

在我国各大高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更多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生的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等综合能力的有效训练,并没有真正的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引导,而是更多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文学知识的归纳与创作理论的传授,使得课堂内容通常是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进一步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化途径

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能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文学与语言等的专业知识,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培养起更加深厚的理想人格与人文精神,确保学生在进行语文的了解与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本民族所特有的人文气质,并将民族文化充分的体现在个人的精神面貌与言谈举止中,成为一个真正拥有中国文化的中国人。

(一)继续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中的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好的适应时展需要,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所必须面对与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教学时,必须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依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在进行诗歌的讲解过程中,其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与欣赏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述的情感,而进行小说的教学活动时,则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充分的帮助学生对故事中经典人物进行形象与性格分析,对小说中的人物命运进行有效把握。高中语文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基本的词汇、句段以及诗词等的学习和运用,还要求其能够充分的掌握我国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使其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来为语文学习的顺利开展鉴定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大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仔细的分析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的综合能力,积极的组织小组学习,营造出一种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三)成立教学小组来实现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