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20 14:41: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篇1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性

企业能否在庞大的竞争机制中站稳脚跟,和其本身的企业竞争力息息相关,因此,如果企业需要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就意味着必须在企业竞争力上下足功夫,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掌握先机。从这里便不难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否经营得善,是否在市场和人才的调和中游刃有余,实际上都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考验。因此,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落到实处,就是将企业竞争力发挥到最大值的有效保障。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简单的将其理解为管理学的一部分。所谓管理学,就要求需要具备掌控和安排的能力,这是关系到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相关学说的重要领域的管理。当前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在企业等经营运行机制的情况比较常见,在企业中将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有效的注入和融合,是促进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拔、培训以及考核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也是后期企业进行经营和面向更大的市场的必要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传统的人事劳动管理,而和传统的形势相比,人力资源管理则要更显计划性、战略性以及整体性和未来性。从传统的人事劳动管理不难看出,人力在其中被视为一种成本上的开发和使用,往往只是生产过程中的支出和消耗,并没有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的整合;而在现今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被当作是一个资本性资源,可以进行有效的重整和使用,在开发过程中也能够进行资本调和,这才是正确对于人才资源的方式。

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一般运用于人才的选拔和培训方面,因此,主要的目标分三个方面:(1)将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任何企业要想经营的既有效率又有口碑,重要的就是企业中员工的契合度,简单说来,契合度的培养并不是来自于主管等人员刻意的安排,而是源于员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两个方面如何充分调动则是关系到企业运行得体的关键所在,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因为只有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取得提升,才最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初衷。(2)将企业的人力资本尽可能大的扩展开来。无论是企业中的物质资源还是财力资源,无一不需要通过与人力资源的结合来实现,如果在企业的运行阶段出现人力资本数量不足或者是利用效率不高,都讲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空间,对于日后企业的发展也会埋下不良隐患。(3)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经营的直接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实际上代表着人力资源的使用和发挥达到了最大的程度,这是将人力资源技能和使用价值充分发挥的必要手段,而它的最终目标也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大化。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

1.有利于企业执行力的提升企业执行力,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企业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关行动的综合能力。它是标榜企业运行和经营得善的重要因素,也是涉及到员工素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制度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执行力提升到最大程度的必要手段。

2.有利于将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提升除了以上所说的执行力之外,经营绩效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使得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已经不再是往日那种单纯的使用人力进行机械工作的形态,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对于人力的一种有机整合,在效率上更胜一筹,因此,对于企业的经营绩效方面来说也能起到一个很大的飞跃。

3.有利于推动企业人力资本的扩展人力资本主要是由员工以及他们的工作能力组成的部分,它体现的是人力资源的全部价值,因此,不难看出在人力资源的扩展中,需要的是优秀的人才作为辅助力。在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数量要必须满足岗位的人员数量需求量,同时也对人员的工作胜任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基于缩短人员能力空缺等方面作考虑,将工作技能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逐步以增长的态势发展,也就能够时间企业人力资本的扩展。

4.有利于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想在纷繁错杂的市场竞争中真正掌握主动权,除了赢得先机,还需要依靠独特的竞争优势作为行动力的后盾。而实际上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竞争中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难以被轻易效仿的特点。因此,在技术和资本方面就构成了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决定因素。

三、优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与否与人力资源有直接关系“企业人力资源”,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体现在企业运转过程中员工的一种工作能力,它是集效率与能力于一体的能力表现。是企业的一种特殊资源,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力资源首先是企业最主要的一种能动性生产要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发展命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也正是由于这层关系,才显得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与弱。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其一,开发与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长和技能阶段;其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后期的准备工作中相互之间的整合阶段;其三,核心产品在适应市场过程中的开发阶段。这几个阶段都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取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在此期间,哪个企业的核心产品制造周期最短、市场适应性最强、获取的核心技术最完善,就能够占据核心竞争力最强的宝座。而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为了全面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企业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生存空间,同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完善。因此,需要全面而有深刻的分析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措施,对员工的水平开发和培养进行重视。首先,启发员工的智力,发挥员工的工作协调能力与创造力等水平;其次,通过实际操练增强员工的基本技能,使员工充分提高运用创新能力进行工作;最后,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在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锻炼的基础上实现工作积极参与度的提升。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通过战略整合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的关键所在,同时,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升级和战略性调整,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在市场立足。因此,有效的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坚实基础与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邵蕊蕊,李文哲.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提升[J].中国贸,2011(6):71-72

篇2

(一)忽视品牌的整合规划,缺乏品牌核心价值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市场定位等战略的考虑,往往注重或片面强调一些短期的指标,如销售增长率、市场份额、利润等。部分企业虽然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还是停留在促进销售等短期目标上,重视商标的注册和广告宣传,关于品牌的整合意识比较薄弱。品牌的努力只停留在某个方面。忽视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品牌命名随意、个性雷同, 形象朝令夕改。

(二)忽视质量和服务,创新能力偏弱

许多中小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商品信用意识薄弱,急功近利,放松质量管理。同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状况整体上不尽如人意,企业层面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动力和压力,缺乏必要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且现有的资金投向也不尽合理,科技人员匮乏、科研条件差,难以保证技术创新所必须的条件。比如我国生产服装鞋帽以及玩具等企业,其主要特点是:加工能力强,而技术能力相当薄弱;产业规模大,而附加值却比较低。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不能通过有效的知识和信息来提升产品的档次,实现规模化、高效、高能、高品质生产;在市场创新方面也不能很好把握市场的走向并引领市场的时尚、开发出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新产品以发展和完善品牌的内涵。

(三)缺乏科学的品牌运营观

1.认为做品牌就是做销售量

很多中小企业常常以为强调销售量的提升,把产品销量作为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认为只要销量上去了,品牌自然就会提升。片面追求销量的结果往往导致对品牌其他要素如品牌的忠诚度等的建设视而不见,最终导致品牌软弱无力。还导致企业做广告不注重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品牌资产的积累。

2. 把商标等同于品牌

很多中小企业错误地认为只要将一个名字或图案到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就成了品牌。其实品牌是一个管理和竞争概念,是企业满足顾客心理需求从而夺取市场的工具。而商标只是品牌的一部分,商标为企业所拥有,而品牌在终极意义上是属于消费者的。

3. 品牌缺乏鲜明的个性

部分中小企业不甘心将品牌定位于一个“卖点”,以为卖点越多吸引的顾客就越多。那些试图争取所有消费者的产品,实际上将被所有消费者不取。消费者在信息接受与处理过程中也会感到一片混乱,必然造成品牌核心利益的缺失。

(四)品牌文化竞争力弱

品牌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是品牌产生巨大附加价值以及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强有力支撑。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文化竞争力比较弱,对品牌文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大多数品牌都尚未建立起被广泛接受的品牌文化。

(五)中小企业集群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企业之间分工协作不足

一是中小企业集群的专业特色不明显,集群内各个行业的企业都有,因此企业集聚并没有真正促进产业集聚。二是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够,核心企业的内聚力弱,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使中小企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策略

(一)突出品牌个性,进行恰当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指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成功品牌的一个特性是他们被准确地定位,并进行有效地传播沟通,把品牌定位的信息明确地并以始终如一的形式传播给消费者。品牌定位是否正确是品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品牌定位中,要突显品牌的核心价值利益和个性。

(二)增强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

品牌竞争的核心技术是技术竞争,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尤其是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首先,中小企业应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自主创新提升自主品牌。其次,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来提升自主品牌。中小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有效的知识和信息来提升产品的档次,实现规模化、高效、高能、高品质生产。

(三)进行适度品牌延伸和规模扩张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的声誉,在原有品牌下连带推广新产品以扩大品牌覆盖范围的策略。利用品牌延伸策略,能将原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转移拓展到新产品上,避开了新产品被市场认知、接受的过程,降低了其广告宣传费用和防范了市场风险。适当的品牌延伸能够将原产品品牌上升为相对独立于具体产品的企业品牌,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名牌的连带效应。

(四)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

品牌的背后必须有独特的文化支撑才能显示出生机和活力,因为只有拥有丰富、独特文化内涵的品牌才符合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追求。我国中小企业在塑造品牌文化时却常常忽视我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企业自身的文化积淀,市场流行什么, 文化就朝什么方向努力,很难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品牌文化内涵,加强品牌文化竞争力。

(五)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要加强区域规划,制定产业政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对于游离的单个中小企业而言,其拥有的资源十分有限,限制了品牌竞争力的构造和提升。但众多的企业集结成群后,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群体效应”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中小企业要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专业分工化和协作,从而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

三、提高品牌竞争力的意义

品牌竞争是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焦点,体现了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的竞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提升品牌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总结

我国已经进入品牌消费时代,品牌已经决定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品牌竞争力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表现。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品牌并不是大企业的专利。笔者认为中小企业通过上述提高品牌竞争力的方法,能够改善目前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建设和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关于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问题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胡成中.在危机中提升品牌竞争力[J].企业管理实践与思考,2009年第12期:22-23

篇3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众多迫切要求增强竞争力的企业得到了一件至胜法宝。特别是对于在资金、规模和人力上不具有优势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缩小其与大企业之间差距的必然选择。一个中小企业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实施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必然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电子商务对企业竞争的影响

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电子商务的全球化、信息化、虚拟化和突破时空等特征,使电子商务不仅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开拓市场的机会,而且也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的能力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竞争基础,在传统模式下,企业比的是规模、成本,当今企业通过应用电子商务,可以迅速地获取市场信息,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便于企业寻求合作伙伴,把业务拓展到全球各地,因此,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比的是速度和反应;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竞争的环境,任何一个公司的盈利不仅依靠企业的内部活动,还依赖领先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它进行竞争的行业,波特提出了一个五力竞争模型,即行业竞争、进人障碍、替代产品、供应商的竞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企业竞争的行业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为了说明电子商务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以下从电子商务引起资源的替代效应、电子商务项目的投入对边际产品成本、边际产品收益和边际产品利润影响、电子商务对企业边界的影响以及电子商务对企业价值链的影响等角度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

1、电子商务形成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

资源替代是人类通过在各类资源间不断进行的比较选择和重新认识,逐步采用具有相似或更高效用的资源置换或取代现有资源的行为。电子商务使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各种外部信息,可以整合与协调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营销以及企业对供应商和客户的管理等活动,这样信息在企业内部顺畅的流动。同时,信息在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流动,并且在供应链中的各节点企业流动,使企业可以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及时地沟通,流动得越多,信息共享越充分,电子商务中信息流形成的这种效应对其他资源来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2、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边际收益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成本由三部分构成:电子商务网络建设成本、电子商务信息传递成本、电子商务中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成本。把三者综合起来,可以看到,电子商务实施时投入的固定资产成本在下降,电子商务实施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呈递减趋势,信息网络的收益随着入网人数增加而同比例增加。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不断加深,企业员工对电子商务意识加强,在信息、特别是知识方面的培训等成本不断下降。随着企业产量的积累,企业产品中的边际信息成本在下降。电子商务不仅使企业产品的边际成本中的信息成本迅速下降,而且也加速了其他要素成本的下降,因此,在适度的信息化规模下,企业的产品边际成本曲线下降的速度加快了。电子商务引起累积增值和传递效应,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特殊功能,可以把大量的零散、片面、无序的资料和数据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处理和加工、分析,从而成为能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这样使得企业产品中的信息和知识技术含量增多,由于知识对企业的贡献具有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因此,这种传递效应也使电子商务呈现出对其产品边际收益的贡献是递增的。电子商务引起边际利润上升,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初始阶段,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产品边际利润的贡献是缓慢上升;在成熟阶段,由于员工的信息素质、学习机制的形成,企业不用太多的成本就可以使新员工适应企业的电子商务环境,而且各部门之间能够较好地协同发展,替代效应和学习效应较明显。此时,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产品边际收益的贡献增长速度很快,快于应用电子商务后边际成本的下降速度,因此,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企业利润的贡献陡增。可见,电子商务引起产品的边际成本降低,边际收益递增,提高了对产品边际利润的贡献,从而使企业提高企业利润,获得成本优势,最终大大提升企业竞争力。

3、电子商务对企业边界的影响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企业组织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部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企业的最优规模由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或等于其他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的那一点决定的。网络经济到来以后,企业的边界逐渐呈模糊化的趋势。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导致企业向超大规模方向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导致企业向“细胞化”、“原子化”方向发展,发挥专业化优势。因此,电子商务对企业边界的影响,会在企业管理中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从而引起企业成本的收缩,并相对地扩大了企业管理的最优边界,使企业获得了在把握企业最优规模的同时获取竞争优势。

4、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价值链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价值链由“应用价值—投资收益—组织进化价值”三部分组成。电子商务的应用,使中小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减少流通中间环节,中间商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作用大大减弱,并且压缩了很多辅助设施,从而减少产品在流通中成本沉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这就是电子商务的“排挤效应”。只要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对电子商务进行有效投入,就能产生可观的应用投资价值。迈克尔·波特认为,每一个创造价值的环节同时占用成本,因此,对于传统模式下的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尽量压缩企业经营活动的环节以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整体价值。电子商务的应用,使传统经营活动的价值链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网络经济模式价值链。因而电子商务引起的组织进化价值可以使企业对价值链进行改造,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导致利润提高,从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三、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维持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之一。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生存环境日益受到挤压,随着其生存环境扩展到全球,其生存的环境也更加恶劣,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中小企业在资金、市场、资讯、人才、技术等方面都与大企业有着十分显著的差距,在许多方面无法与大企业开展竞争。然而,电子商务的开展,为中小企业展现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中小企业的许多固有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弥补,利用电子商务提升竞争力是必要的。

2、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提升竞争力的可行性

当前,电子商务的技术可行性得到满足,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数据库技术的进步为中小企业建立电子商务提供了技术基础;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历来持扶持的态度,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来改造传统的企业模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得以完善,目前,全国有大部分高等院校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每年培养出几千名专业人才;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电子商务理论研究、实际应用推广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数百所高职高专类院校以及高等自学考试也设置了相应专业;国家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全面推向社会,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最后,中小企业的自身基础建设的发展,中小企业生产模式迎合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变化的需求,中小企业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迎合了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变化的需求。

四、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积极转变观念是前提

认识上的滞后,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障碍。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在势不可挡的电子商务发展大潮面前,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转变观念。必须提高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一方面中小企业不应把电子商务看成神秘的高科技,不能把它当做纯粹的技术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认识到,通过电子商务可展示本企业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更有效地寻找新的贸易合作伙伴,拓展市场制高点,从而把企业、供应商、客户以及合作伙伴通过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企业外部网全面结合起来。

2、加大资金投入是保障

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任务,资金不足是阻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作为企业在认识到电子商务所蕴含的巨大商机的同时,企业必须要有相当配套资金的投人,不仅要添置一定数量的硬件,更重要的是要购置一批功能先进的软件,另外,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活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些都需要有资金的保障。因此,中小企业要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就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包括金融等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大电子商务实施项目资金的投入,不断提高网上服务水平,率先实现从信息流向物流、资金流递进,从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

3、加强网站建设是关键

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小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时根据需要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作为技术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有三种方式来考虑构建电子商务平台:(1)第三方平台模式;(2)专业化电子商务(ASP)应用模式;(3)区域协同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4、人才资源开发是动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开展全球性的电子商务,需要有一大批热爱本行业并具有责任心的员工对其进行管理,从事电子商务所需的人才有别于传统商务的电子商务人才,它是集国际型、综合型、复合型、高技能型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既要有实干精神,又要有创新精神;既要有高尚的人格,又要有效益观念;既要“一专多能”,又要熟练掌握先进工具,还要能将专业知识和多学科知识揉和在一起,具有融会贯通的才能。

篇4

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加深将进一步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随着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外贸易的增多,为了保证其外贸业务的正常拓展及市场的扩大,需要其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获得胜利。针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普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中小型外贸企业以及管理人员了解问题症结所在,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

一、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中小型外贸企业主要指的是我国从事外贸行业的中小型企业,探讨其核心竞争力,目的是提升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价值。

1.核心竞争意识淡薄,缺乏专业人才

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自我国入世后,各种国际贸易不断开展,而对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面对国际竞争形势,往往不能认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在应对此类竞争时会出现核心竞争力羸弱,实力不足的困境。而且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认识出现偏颇,认为自身只要保证低价格便可以保证竞争优势,而此种念头缺少的便是对应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势必不能长久发展。而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仍然属于人才的竞争,不过针对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人才储备成为了问题。首先便是其自身的基础比较薄弱,很多情况下难以招揽到优秀的专项人才,并且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会由于个人的多种激励模式的缺失,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等问题。此类问题势必导致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到最后便导致自我缺乏竞争力,进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创新能力差,缺乏核心产品

创新能力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以及基础。在中小型外贸企业经营中,创新包含较多种类模式的创新,例如营销方面的创新和技术内容方面的创新等,都属于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通过有效的创新,进而可有效的生产出企业核心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不过现阶段的企业而言,无论是在研发方面还是创新内容方面都存在不足,对比同期国外同类企业,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和差距。同样针对产品而言,一旦自身的独特经营理念未能融入,便会导致产品存在缺乏特质性及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为了保证企业具有良好的核心产品,需要不断提升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创新能力。

3.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

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便是依靠管理制度实现的,可以说现代企业想要建立自我的核心竞争力,便需要具备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建设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活动的规范程度,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想要立足现代市场环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自身具有比较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现阶段,即使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对应的治理机构同样缺少。目前,很多企业过于重视短线利益,也就是在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缺乏长期战略规划,使得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进入到停滞状态。一般情况下,外贸企业需要寻找对应的出口贸易商,商负责的主要是对应的出口办理等,进而使得外贸企业需要受到出口商的制约,使其决策困难,进而使得其自身经营出现各种问题。此类问题都属于管理理念问题,进而带来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实际的经营核心竞争力下降的状态。

4.风险抵御能力差

风险抵御能力便是现代企业面临到各种外部市场风险因素所应对的抵御能力。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发展中不能正确的迎合国家政策建立自身的风险防控系统,进而一旦遭遇到市场风险,便会产生系统性的企业经营问题。风险抵御能力由于企业的不同会有所不同,当然和市场环境同样会有所不同。针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需要认识到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作用。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经验存在不足的问题,并且其出口的产品通常比较单一,一旦遭遇到某种风险,便会出现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的甚至使中小型外贸企业出现破产的结果。

二、影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此类因素有直接作用于企业自身的直接影响因素,通常此类因素所表现的非常直接;另外还存在一类间接因素,此类因素通常会被认为并不直接和外贸企业挂钩,但是此类因素确实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1.直接因素

此类直接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经营项目、企业经营状况和政府政策、以及自身的品牌建立等。此类因素将直接表现在企业的竞争中,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言,势必要通过此类因素展现出来,而外贸行业面对的属于对外出口项目,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和经营项目面临企业的品牌问题,不同的品牌所带来的具体经营效果同样有所不同。而品牌在对外贸易中,更是直接将会引起外资重视的方向,因此此类因素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2.间接因素

间接因素包括行业情况、行业标准等大环境方面的问题,甚至于包括我国的经济状况都可能对此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造成影响,此类影响通常不是直接的展现,更多的便是在环境的变化上显示,不过根据长远的目光来看,确实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带来了一定影响,由于此类因素的表现更加间接,被称为间接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在实际运营中,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相关因素会得到企业的自身重视,政府部门更应该做到的便是调控此类间接因素。例如通过有效的宏观指导行为为外贸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任何行业在发展之初都处于比较弱小的状态,更加需要政府在外界给予良好的扶持,保证企业可以走上良好的发展状态。当企业走上发展的正轨后,政府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扶持行业走向良性道路。间接因素更多的便是环境因素,我国整体入世时间较短,外贸企业更需要间接因素的影响,也就是通过有效环境建设措施,提升中小型外贸企业整体的基础状况,保证我国外贸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1.提高核心竞争意识,引进专业人才

一旦中小企业自身类型属于外贸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便会在企业经营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自身而言,都应该认识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任何企业如果只依靠粗加工的产品都不会在竞争市场中获得长久的胜利,尤其针对当前形势而言,一旦其他企业同样采用对等的战略,可能便会直接导致外贸企业本来具有的优势化为泡影。因此,在管理机制中要不断提升竞争因素,需要通过有效的创新自我管理机制,在管理和工作中鼓励创新,并且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便是发现并且留住人才,可设置专项的管理资金,鼓励该项工作的开展。通过人才和物质两个方面着手,提升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基础建设条件,进而在整体提升中帮助中小型外贸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2.提升创新能力,开发核心产品

技术创新能力很多时候便代表企业的基本生产能力,也是企业核心实力的突出体现。对于现代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便是在核心产品上体现。因此,为了切实提升我国现代的外贸企业的自身核心竞争力,更需要在技术层面做好对应的创新工作,进而有效的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开发对应的核心产品,真正的做到从根本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实际工作中,中小型外贸企业应该加大对应的投入,将主要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中。而现实中,如果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整体资金存在不足的情况,便可以通过结构优化的模式来进行应对,或者当企业有着良好的项目时,可以通过银行融资获得对应的资金支援。而且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科技人员,进而通过此类先进生产力的带动进而真正的帮助企业完成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中小型外贸企业管理者需要明确这样的理念,当代更是知识经济的年代,先进的生产力对于企业自身的推动将会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3.改善管理理念,构建企业文化

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决定着其管理效果,针对现代企业的管理而言,更需要明确企业制度的重要性,进而保证自身的整体制度完善,进而通过完善的制度来提升其自身的综合实力。在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同样应该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属于一个企业的自身气质,更加适合人才培养的各类模式,因而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需要了解企业文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而有效的构建企业文化。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便是创建新型文化,新型文化应该围绕服务客户展开,提升公司内部的整体氛围,使得公司整体上下达成一致;并且不断的提升企业内部的学习气氛,任何人都需要有效的学习提升自我,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的不断学习,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汇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赢得现代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最后便是现代环保文化的加入,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现代人文思想也不断的融入到现代企业文化中,例如环保文化,通过环保文化的加入,让公司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责任和历史选择等,从而真正的帮助企业借助文化的建立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

4.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风险抵御能力属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指标,本文认为,在企业实际市场运作中,风险抵御能力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治久安。现阶段,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有助于企业提升自我的风险抵御能力,一方面需要企业了解自身经营状况,并且公司不能将全部资金投入到经营中,应该设置“备用资金”等,或者公司应该积极了解国际形势,准确并且理性的分析当前形势,根据判断分析来了解自我的风险内容所在,有效的提升自我应对能力;另外一方面便是由政府的政策调控,通过政府出台对应的相关各项政策,进而通过有效的控制风险措施,进而提升外贸行业的整体风险抵御能力,为行业的发展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更应该了解自身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具体措施,提升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存在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因此,中小型外贸企业需要从自身寻找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因素,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实力,与此同时,政府在宏观的政策环境层面上也应该帮助和引导中小型外贸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和积累竞争能力,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式不断的提升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规模和实力,从而使中小型外贸企业成为实现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