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时间:2023-08-20 14:41: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

篇1

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给高中语文课堂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结合实际情况和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是重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或许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学习突破口。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能为语文教学带来不一样的魅力。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高中生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其学习方法和技巧掌握得已经差不多,主要是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及以后的应用。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各种问题。目前,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教师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这样就会出现学生学习方法掌握不够扎实的情况。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方法和应用不够灵活,纯粹只是为了应试教育。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高中语文学习需要从语文文本知识出发,不能一味地因为应对考试而总结出相应的应试方法和技巧,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学习语文知识的灵活应用十分不利。

教师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教学。目前高中生普遍缺乏灵活性和自主创造性,不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太过沉闷和死板,学生难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自主合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合作探究学习,学会分享和灵活运用知识,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师生关系也能得到改善与发展,建立融洽和友好的和谐关系。

二、自主合作学习应用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对于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共同研究学习内容与方法,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使得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得到改变。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感知与把握教学目标。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和摸索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学习应用的有效策略给出意见和建议。

(一)分组合作,自主探索。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科学分组,进行合作与探究。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与别人的交流和分享,实现观点和知识的共享。分组合作是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帮助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回旋舞》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问。如课文的主旨大意是什么?对其进行简要概括。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后得出结论,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派出代表进行分享。这样教师就能实现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总体把握。

分组合作,自主探索语文课堂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并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合理科学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地方,也是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地方。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最大的一个弊端是课堂氛围不活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雨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只是宽泛地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体会与领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内容把握不到位,则容易对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出现理解偏差。所以,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就要营造科学轻松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享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富有活力,这是语文教育所期待达到的效果。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不断努力。目前,自主合作式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够继续为语文课堂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1]叶远松.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7):28.

篇2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中学都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即将学生以固定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堂课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一个小组,让他们将自己在课下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讲出来,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一堂课就算完成了。这种教育模式,将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将侧重点放在了学生身上,真正做到了“学”为课堂的核心。就个人教学经验而言,我觉得适当地引进“杜郎口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

首先,古诗词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文类型。从小学语文到高中语文,九年多的时间让学生对于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古诗词教学有了大致的把握。学生可以从以前的老师身上,学习古诗词教学的流程,加以自己的想法,相信对于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说,想上一堂完整到位的古诗词课文不是一件难事。

其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古诗词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所占比例并不低。教师一个人讲,只是一个人的智慧;而一个小组乃至更多的学生一起分享自己所找的资料,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仅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是一种积累,对于以后发展乃至个人气质品质都有影响。

也有人考虑到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不会影响到整体教学进程以及学习程度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下一定功夫。相信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合理分配,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在应试教育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一席之地。

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一,以竞争为模式进行诵读古典诗词。高中语文一周至少会有两到三个早自习,很多时间都会让学生背书,但学生能够记住多少,记住的只是表面文字还是更多内容,作为教师只能通过默写去了解具体情况,但这样也只是了解表面。高中时代的学生大部分喜欢争强好胜,采用竞争的模式,或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或是同桌与同桌之间竞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加以奖励。

第二,为学生留出空白。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很多,每堂课基本上内容都很满,但还是需要为学生留出空白让他们去积累知识。每周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看看自己喜欢的诗人的诗词,找一个最喜欢的诗人或是词人加以研究是必要的。站在语文课堂的角度上,研究古典诗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古典诗词篇幅短,接触广,熟知程度高,相关书籍多,也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研究。一节课的研究不算什么,但是日积月累,总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古典诗词,让诗性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第三,教师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前提,就是教师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能够将所学的古诗词加以拓展,或是延伸到类似的古诗词,或是将诗人的生平背景以故事形式讲述给学生。

三、引导学生思维动向

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思维动向,将古诗词中内在的精神在学生身上体现,使之成为一生的财富,才是用诗性引导人性的关键。

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作为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好。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语文教师也可以多读读我国古代经典诗词,了解更多的经典文化,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做榜样。教师以身作则,将古诗词中的文化精神融入教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这样学生看到老师的态度,潜移默化地也会学到一些,这样也有利于将诗性转化为学生的人性特点。

篇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戏剧具有重要地位,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看到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认识到当前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需要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总结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戏剧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1.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戏剧时通常并非运用自己的智慧去理解,而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想象力去理解。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是完全依赖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而存在的。戏剧教学具有非常独特的舞台性特征,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日常活泼好动的学生可以扮演少言的静坐者,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扮演霸气的领导者,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社会实践中有很多成果是需要团队成员的努力和智慧才能够实现的。当前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缺少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无法融洽相处,等等。导致这种后果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习惯于家人的宠爱,便产生了很强的自我意识;还可能是当代教育过于强调学生间竞争,而忽视了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生的成长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虽然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加之在高考比重较低,很少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笔者认为戏剧是最能够直接体现出语文学科人性的体裁,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益的一种表现形式。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希望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同时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使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更加有效。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只有存在问题学生才能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是学生思考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难度要适中且要找准时机提出,教师要改变在重点词句处发问,尤其是对与课文中心相关对话的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戏剧主旨。当戏剧发生冲突时提问,如在学习《雷雨》时,当周朴园和鲁大海产生激烈冲突时,暴露了自身的哪些性格。另外,教师还应当在细节处进行提问,戏剧任务的动作、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其内心的活动变化,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2.分角色朗读,感受戏剧台词之美

戏剧台词分为对白、独白、旁白三种形式,对白是戏剧台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指戏剧角色对话;独白用于表达角色的心理活动;旁白是表演时说给听众听的话。戏剧中的人物性格、矛盾冲突、情节都是通过台词表现出来的,可见在戏剧表演词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一些戏剧台词还具有特殊属性,我们称其为“潜台词”,角色虽然说着寻常话语,但联系上下文的语气我们可以领悟到这段潜台词的真正目的,这也体现出戏剧台词的独特韵味。戏剧台词要能够表现出角色的人物形象及命运变化,使观看者能够与其产生共鸣,这要求学生在朗读台词时要带有感情、精神饱满,能够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台词是舞台上的一种口头表达语言,其与书面语不同,所以在朗读时要自然,如果还可以运用一些歇后语、俗语,将会使朗读更具有趣味性。

3.分工合作,拓展戏剧课外阅读

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十分有限,但这不能作为学生拒绝阅读戏剧作品的借口和理由。学生较为了解的戏剧篇目有《哈姆雷特》《雷雨》《窦娥冤》,这三篇都是教材中的节选戏剧,由此可见学生接触戏剧的途径十分单一。因此,应加强拓展学生的戏剧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还分为两个层次即泛读和精读。泛读的重点体现在学生的阅读面更广,使学生对戏剧情节、人物、冲突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工阅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任务,之后将自己阅读的部分分享给大家,发挥出集体的智慧。精读是指学生在课外专读一部经典,并运用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

4.利用信息平台,促进师生交流

传统戏剧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师生沟通主要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引入多媒体技术使得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更便捷,虽然多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能够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戏剧资源,教师也可以随时利用多媒体网络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上的时间有限,教师无法与全体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但搭建了网络平台,教师便可以与每位学生建立联系,学生通过电脑可以完成答题内容,教师也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平台发挥出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及时地反馈,并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及时反馈能够使行为的强化效果愈加。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戏剧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是戏剧教学的关键,同时由于课内戏剧阅读的局限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戏剧课外阅读,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28-01

21世纪的今天,合作与交流成为世界发展的需要,人们不仅要学会合作,还要学会如何自力更生。近年来,合作学习在国内外学校得到了大力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科学的运用合作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论述,旨在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合作教学现状

1、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尽管合作学习这个口号被我们喊得很响亮,但是在实践中把它处理得当并不容易。有些时候学生自身也会对合作学习持有怀疑态度,有一些喜欢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反而会觉得这样会打乱他们正常的思考模式,不愿意和其他人合作;有些小组讨论没有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学生不清楚自己在小组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偶尔出现意见不一致,相互争论,想尽办法反驳别人,展示自己,导致耽误时间,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2、合作方式单一

经过相应的调查发现,合作学习法虽然被高中语文教学所采纳,但是其主要表现在课堂的小组讨论方面,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另外就是背书和资料的分享方面,相对来说读书交流、辩论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虽然采用了合作学习法,但方法太过单一,导致其学习的效果并不显著。

3、教师准备不充分

很多教师不能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也不知道什么类型的学生适合组合,可以互助。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书本化,不需要深入讨论,答案都在教材里,这样的问题使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扩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了谋生的手段,忘记了是要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教师应肩负起身上的职责,时刻不要忘记祖国的花朵是需要我们精心培育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的教学应用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显著。但合作策略展开也面临着许多实行障碍,现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长辈的溺爱,形成了较为自私,喜欢独立行动,合作意识颇为淡薄,难以顺利开展一系列的合作活动,也就无法充分利用应用合作学习的策略,无法提升课堂的学习质量。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应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活动的开展也能使学生体会到互助学习的乐趣,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注重语文本身的素质教育的同时,强调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创新型语文教学向传统型的语文教学的挑战。教师将合作学习运用于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进行合作式地探索,就是引导他们进行一种创新的学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去感悟,以自己的心灵去体会,激发他们的想象,学会创造性思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墨守成规,勇于表达自己独树一帜的想法,另辟蹊径,有更多更好的观点。

3、提出探究性问题 ,开放讨论

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基础,问题的提出要具备探究性,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要合理控制好教学时间,尽量为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时间,营造“ 百家争鸣”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受到语文学科特点的影响, 使得语文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在合作学习中会出现不同的意见,至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不同的意见,并在的情况下,对正确答案进行总结。

4、控制合作学习的进程

设计出合作学习的计划后,就要进入实际操作环节,但是课堂的施教变化莫测,合作学习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合作的冲突、学生发言的评价、主题的偏离等。当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明确告知学生合作学习的最终标准和要求,因为只有学生事先明确了合作学习的标准,才能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具体的做法如下:教师在明确问题后,要告诉学生在讨论环节不可以偏离主题,组员之间要相互及时发言,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进行合理处理等。有了这些明确的标准后,学生就会明确教师的期许,知道怎样才是成功的小组讨论,并且从心理角度来说,学生会更愿意主动地接近这一标准,减少合作冲突等事件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成为教育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功能,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进而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应当成为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 B.论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天地,2015,04:5-6.

[2] 王西嫱.新时期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中),2015,02:7.

篇5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创新才能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进步。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就需要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

一、高中语文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坚持新课改长期性和艰巨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虽早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也都基本上适应了新课程教学要求,但也还存在着沿袭保守教学方法、教师凌驾于课堂和学生之上、极度追求升学率、急功近利等现象。但是很多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仔细研读新教改,想当然、盲目地进行所谓的新课改教学。而在寄希望于目光短浅的改变教学现状的简单做法没有成功后,就陷入了语文教学课改的死胡同,并产生了畏难心理,使得新课改难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盲目”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学会重新思维和探索。高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有机、灵活地探求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基本技能技巧,还必须学习教学科研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

二、教学观念的创新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树立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观念,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高效性的同时,兼顾教学质量,在有限的时间、最少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标的条件下,完成教学任务。语文教学包含教和学两个方面,二者互为依存,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首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多角度地发展。作为教师自身而言,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要将自己放在适合的位置,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学习中,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网络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进行了解,然后让学生为其填写病历表,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症状、病原、病因及危害等,然后紧抓恋爱这一关键点展开教学。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这一人物形象短时间内进行理解,培养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对其个性的张扬也是一种创新。

三、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高中生处于一个充满活力,并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期,他们生机勃勃,乐于探索。老师不能采用“填灌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老师应该设计-个轻松活跃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轻松、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语言的魅力。新课改的教材也较以往不同,其注入了新鲜文章,改变以往说教的面孔。北京某些地区使用的语文教材中也加入了网络词汇,响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活跃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活跃自己的思维,敢于想,敢于说。老师在营造轻松活跃课堂氛围时一定要保持亲切的态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起民主平等、情境交融、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要彻底地改变单一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并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与其让教师这般“可恶”地唱独角戏,倒不如让学生“可爱”地过把瘾,体验当“小老师”的快乐。因为老师的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他是金子,你就想法让他闪光;如果他是矿石,你就想办法把他提炼成钢铁;如果他是泥巴,你就尽量把他烧制成砖瓦。在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有机会和老师平等对话,积极展现自我,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用“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代替“要我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以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的身份积极加入到学习活动中。

五、更新教学方式

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变单一的信息传递的教学为综合信息交流的教学,变单兵作战的教学为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只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篇6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语文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丰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实现多媒体技术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策略。【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语文教育多媒体具有形象性、生动性、丰富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合理的运用。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为语文教学增添活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多媒体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也会毁坏语文特有的魅力,妨碍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浅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途径和注意事项。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教学容量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扩大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不仅表现在课堂单位时间内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内容,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密度,还表现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知识扩展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外知识的学习中去,提高学习能力。下面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来分析以下多媒体技术在扩大教学容量方面的作用。

第一,在课堂阅读方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突破了只有教师占领教学内容的局面,使得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信息和内容进行分享,并在网络平台中搜索一些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现代诗歌《再别康桥》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中搜素徐志摩的生平事迹和剑桥大学的相关情况,通过资料收集,学生会了解剑桥大学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甚至也会了解到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就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感情了。此外,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自由搜索、自由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的资源进行共享,提高知识的丰富性,学会更多的知识。

第二,在课堂写作方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的交流成为了可能,思维产生了碰撞和拓展,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写作练习中,将图片、文字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当堂创作,自主交流,写出优美的文章。除此之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课堂作文练习和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更凸显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找来课外的《长恨歌》进行赏析,写出白居易与长恨歌相关的文章;而在学习描写细节凸显人物个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视频片段,让学生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物进行分析、交流和写作,完成细节描写的训练。当然,在课堂写作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及时修改和交流,提高课堂参与热情,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长处,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2、 运用多媒体进行文本美化

在高中语文的角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丰富多彩、生动具体、音像结合的作用,让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面融合起来,可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情境,让文本的意境得以凸显,达到文本美化的目的,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由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和一张嘴构成的,形式不仅单一,而且很难将文本中的意境展现出来,学生很难理解文本中的感情,因而人文素养很难得到提高。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像文并用的特点,突破了短短45分钟的时间界限和课堂的空间界限,带领学生走向了一个具体的文本意境中,这就使得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文本感情和文本内容了,有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例如,在学习《茶馆》、《雷雨》、《哈姆雷特》课文的时候,通过精彩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和个性特点,让学生产生了一种不可抗力,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外,在高中语文的教材中,有一些文字和意境优美的文章,如《兰亭集序》、《阿房宫赋》、《项脊轩志》、《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具有着优美的意境,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图像和视频等,让文章中的意境全出,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体悟文本中的内涵和美。

3、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应该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经过了小学和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朝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向发展,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例如,在学习四大名著中的相关章节的时候,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并做好读书笔记,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丰富阅读内容。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需要遵循的原则

篇7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活力

因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不错成绩的之余,也为祖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这其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以及高考双重的压力下,高中语文教学往往缺乏活力,重点全都放到了怎样给学生灌输知识、怎样在卷面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上面,完全违背了我国著名学者吕叔湘提出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知识的原则。长期下去,缺乏活力的课堂必将使得语文课程在泥潭中越陷越深。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使得语文课堂焕发活力的方式,以供参考和研究。

1.双向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维的限制,我国高中语文课堂常常是一种师生间的单向交流模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上面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所以,制定出的教学计划无法反映出当前学生的现实需要,这样下来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便处于停滞的状态,学生与教师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上的隔阂,学生即便是有问题,也不会再将教师列为第一讨论对象。在交流出现塞车之后,有的学生对于难于理解的语文部分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从而使得课堂陷入一片死寂。为此,打破现有的教学僵局,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在交流中,可以实现不同角度的想法和观点之间的互换,学生也可以集中起来,集思广益解决面临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专门为交流和互动留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再比如,在提问上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其量身定制包含不同难度的问题,力求满足每位学生的需要。

不仅如此,在课堂上也可以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以培养学生严谨逻辑判断能力和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勇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在这其中,师生间互相学习、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共同保持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性。

2.教学情境的创建

高中阶段语文的内容比较枯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文言文知识和晦涩难懂的诗词,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心理。适当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是改变这一现状的不错选择。在情境的创建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不同特点,例如讲到鸿门宴等课文时,可以创建一种情景剧的教学方式。在表演中,学生可以对文中的角色有直观的把握,可以近距离地体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台词表达中,原本死寂般的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举手表示要上来亲身示范一番。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情境创建也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活力的好方法。借助于多媒体资源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平面化的语文知识立马以3D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充分享受视听说带来的额愉悦感之时,课堂学习的气氛也达到。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事先播放一段感人至深的教学视频,让学生们了解这一段曲折、凄美的爱情故事;再比如《诗经》一诗的意蕴较为深远,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来创造出增强语文知识的可感知性的情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

3.课堂冷场的避免

考虑到当前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当在现有的语文教学中避免冷场的出现。这一方面要求我们认识到,高中学生心理与以往学生心理层面上的不同,他们在心理发育上已经接近成熟,自身具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如果我们对于语文课本知识的挖掘还停留在表面上,那么很有可能在高中的学生看来显的特别的肤浅,因而造成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不削一顾和轻视。

其次,对学生做出的答案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摸清学生的心理再进行合理的判断,因为高中的学生通常很重视别人对其的评价,尤其是有异性在场时,这种评价对于学生的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教师评价得不合理,学生在心理上采取了封闭的措施,拒绝与周围同学学习和交流,这样学习的兴趣也就大打折扣。

另外,教师在提问方面也要有所注意。我国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实行的是大班制教学,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往往在学习上处于竞争的关系。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被成绩较好的同学抢到,那么其他的同学无形之中就成为了那位成绩较好同学的陪客。久而久之,学习好的成绩更好,学习差的更加不愿意学习。课堂从此分化为两级,教学的活跃度降到了低谷。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格外小心。

4.加大人文关怀的力度

高中语文不仅要传授语文学习的基本知识、应对高考,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育人职责。在学生的情感生活建设方面,要充分运用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生面前揭示出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或者闪耀着光芒的世间真理。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性格养成上,高中语文课本也是传授这方面修养很好的载体。要时刻注意到语言文字中所透露出的文化积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得学生对语文教学肃然起敬,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的活力焕发是一项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只有牢记以上方法,紧紧围绕在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周围,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活力才能够长久不衰。

篇8

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深层次培养。现在我们一直在提倡的体验式阅读教学重在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提倡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的内容,并利用学生们自身特有的想象力来全面理解和认识作者笔下的艺术形象,挖掘作品的新内涵。

二、促进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措施

1.加强师生对话训练,注重沟通体验

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其实也是师生之间对阅读体验的沟通。教学对话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把自己的阅读体验表述给学生,学生也应该把自己的阅读体验讲述出来,教师和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交流,对语文阅读、语文教学都是起促进作用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是教师、学生、文本和编者之间的互相沟通。新课改着重指出阅读教学是具有对话性特点的,体验式教学正好就是表现出了这一点。学生们阅读文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验文本的内涵,对文本的体验解读更加的深入。阅读式教学体现的就是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要把心态放宽容,积极和学生交流,并做出正确的引导,对疑难问题引导点拨、画龙点睛,积极深化学生的阅读体会,创新语文体验教学体系。

2.增强生生交流,重视分享体验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阅读体验的交流也是值得重视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们达成体验共享。学生是体验的主体和个体,他们之间的学习体验交流,把自己的所得告诉对方,因为是同龄者的缘故,具有较为相仿的生活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因此会更直接,更有亲和力,更容易接受。体验的分享,使他们在别人的阅读体验中得到提示,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对自己对对方的激励和提升都很有利。在相互表达过程中,学生的自信会提升,会有意识地激励自己,完善自己。

3.开展多方活动,激活学生体验

篇9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现状 改革

对学生来说,高中语文教学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以及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自身工作的使命感,并且要不断创新,开发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高中语文教学。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包括现代诗歌、小说、散文,文言文以及古诗词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这些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高中生拓展视野,了解哲学、语言学以及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然而一些语文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光鲜的考试成绩,通常将这些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与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肢解为高考的命题,这样不但没有将文章的精华内容传授给学生,反而将做题的技巧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只是简单掌握了应对考试的方法,根本没有感受到文章本身的魅力所在。而在这样的语文课堂当中,教师重点讲的只是各类考试的重点,学生所记忆的也仅仅是与考试相关的内容,根本不会去深入理解文章的精华,这就导致高中生因为学习内容枯燥而产生厌倦的心态,从而导致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与教学品质不断下降。

二、针对上述不足的分析思考

(一)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总是认为语文能力是通过长久的学习积累起来的,语文是自己使用的母语,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在使用,无论怎么学习,提升幅度都不大,只需要在考试以前进行简单的复习就可以了。因此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将多数时间用在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其实语文的魅力是无限的,只要长时间坚持,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一再被强调,然而要将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完全变成素质教育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而学校则面临着升学率这一巨大的竞争压力,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语文时的重点成了钻研解题技巧,部分学生甚至将各类型的参考资料作为教材,殊不知语文教材中那些经教育界行家里手精挑细选的文章,岂是那几本简单的参考资料就可以取代的?这种完全抛弃精华的学习模式根本不能真正帮助高中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倘若课本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语文教师则是语文课堂的主导。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水平、教学习惯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必须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倘若教师自身的水平不高,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常常会选择照搬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然而并未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性,这样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三、针对以上问题的改革措施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培养与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注意加入激趣这个部分,利用这个部分充分开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直奔主题、引用名言警句、运用成语、背古诗、讲故事、看图画、猜谜语以及听音乐等方式,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想象力、活力与激情。通过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最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融入“人文味”

语文教学首先必须要具有“人文味”,因为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人文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所谓人文教育,就是指要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人文教育,那么必然会走向消亡。而语文学科恰好是人文精神滋养的沃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融入“人文味”。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0

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三思考和研

究,有创造性地研究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有利于自学和思考探究的学习内容,保证学生通过自学更喜欢上高中语文课程,有效地鼓励学生。教师也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课本为主、参考资料为辅,对每篇课文要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灵活掌握课本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二、重视课堂互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独角戏”,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课堂全部时间,学生在下面“鸭子听雷”般端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令人昏昏欲睡,下课铃声的响起都能吓学生一跳。学生的普遍感受是:下课铃声总是晚了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总是自己沉醉在孤单的角色里,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效的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三、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举例剖析和解释,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要重视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夸夸其谈,学生即使都掌握了内容,也只是理论,而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切身体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课文的要领。因此,教师应该多进行一些实践性强的课堂互动,如:一周举行一次阅读心得座谈会。要求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本读物,然后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把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得更远。因此,学生应在课堂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认真阅读课本,并利用各种资源获得相关的辅助资料。要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尝试新方法,探索新规律。素质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是个生成发展中的新事物,还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在这样的条件下,鼓励教师积极创造,让更多的教师在创造中把握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五、注重讲授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低起点、严要求,倡导“朴素有效”的学习方式。许多在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育者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一些细小的知识点都讲得非常透彻,给人感觉质朴而实在,而对学生的要求,比如背诵、默写、做练习甚至是朗读课文等都要严格把关,一遍不行第二遍,第二遍不行第三遍,这也是许多教师成功的一大原因。

六、既重理性又重情感

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从语言特色、思想内容、结构方式、表达技巧、情感态度等方面对文章进行全方位而有深度的解读。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情感渗透,饱含深情进行教学,让教师情成为学生情与文本情的桥梁,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品味语言的精妙、意境的优美、思想的深邃和情感的美好。现代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理念。转变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深入解读新课标、新教材,提升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能力。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思想,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学习语文,实

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使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中不断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11.146

传统的教育方式曾在一定时期在我国的教育界占有统治地位,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传统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作为主课之一的高中语文,也进行了改革。高中语文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一方面要完成其文化传承的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完成其育人的任务。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社会的需求,通过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进一步与时代接轨,发挥其重要作用。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具有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亲身经历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推行,在本文中,就新课改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转变与大家分享。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改的必要性

语文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载体,既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也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使命。传统的语文课堂以知识的传递为主,教师将教材上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就死记硬背,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学生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但是并不能灵活运用,也很少进行文化创新。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语文作为一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产生重要影响的学科,迫切要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现代语文教学依然要求学生积极的掌握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因为,语文基础知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学生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并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使得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够得到良好传承,对高中语文进行新课程改革,使其与时俱进意义重大。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转变的主要表现

(一)教学目标的转变

应试教育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升序率,因此,教师和学生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语文成绩上面。新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发生了如下转变: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讲效率,教育也不例外,新课改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学生的课程比较多,除了课堂45分钟之外,学生很少有课外时间进行语文学习,因此,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十分必要,在高效课堂下,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授课,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最多的知识。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之语文运用能力。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传统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对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等有所忽视。其实,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要具备较高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更应该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需要人们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的社会,如果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那么将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二)注重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创新是理工科的任务,文科主要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作用。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民族想要实现其文化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为民族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高中语文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哲理,学生不仅要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更要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思维变得更加敏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去努力,还要求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积极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去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新课改提倡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能够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无尽乐趣,但是,如何有效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值得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深入探究的问题。

“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但是想要把这一句话落到实处,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有效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首先要积极学习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大概了解其运用形式,教师要对每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研究,真正把握其内涵,了解其具体的运用步骤。教师了解了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内涵之后,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亲自去实践,将其落到实处,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师要明白哪些教学方法自己已经能够运用自如,哪些教学方法还不能完全掌握,在实践中不断查漏补缺,不断完善优化。

篇12

在高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教学占据很大的比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阅读课文不熟练,文章写作缺乏条理性,学生的语文素质较差。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量比较小,缺乏语言积累,对课本的理解有待加强。学生写作能力欠缺,作文写作的质量较差,因此,必须加强课堂阅读与写作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课堂阅读

1、指导课堂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阅读教学也有自己内在的规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指导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会迁移应用。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为主要的是注重挖掘文章的核心价值,把挖掘文章的核心价值作为课堂的目标,课堂阅读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表述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把握,阅读课文,对文章具有初步的印象,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进而学会理解分析文章。然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性的阅读,学会思考。教师应当把关键的句子或者词语作为文章的突破口,学生理顺文章的组织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划分段落、推敲字词,对文章加深了解。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对课堂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才会有阅读的动力。对于阅读材料,学生对其意义、内容进行深刻的了解,并有所领悟。培养课堂阅读的兴趣,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以充沛的精力投入阅读当中,阅读的效果比较理想。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它是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教师在教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这部戏剧作品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观看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于电影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以及听觉的刺激,学生通过电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对课本中人物的语言、对话、神态描写进行深入的体会,对比文字表述与电影蒙太奇手法表达的不同,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加深认识。

3、丰富教学手段

新课改进行后,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转变,语文教学的方式更加丰富,笔者从实际的教学入手,教学效果较好。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把教学流程层层推进。以苏教版高二语文《五人墓碑记》为例,文中有一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句比较浅显易懂,让学生自己试读,自己对人物的形象加深理解,对照文章的小字部分,试着理解文章的意思。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明末东林党人与苏州人民和魏忠贤斗争的故事,歌颂五人的英雄气概,体现“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思想。教师指导学生在对文章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拓展文章的内容。魏忠贤是明朝的奸臣,在历史上留下污名。教师指导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文章,在此基础上,对五人的英雄气概加深认识。学生受到英雄精神的熏陶,加深对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1、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以及了解,把新的知识、概念和原有的知识、概念相结合,学会运用新的知识和概念对旧的概念进行创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总是采用固定的思维方式,而是要学会融合,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在创造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按照老套的方式,而是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进行写作创新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发散思维等。写作的创新其实很平常,我们应当对生活抱有热情,注意观察生活,对现实生活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从生活中找到灵感。

2、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并具有语言的积累,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至于无话可说。高二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结合,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学会应用文章的写法,进行模仿式的写作。

引导学生多积累写作的素材,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第一,教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素材的积累。学生应当经常阅读名著,培养阅读的主动性,阅读报刊杂志如《读者》等,学生对自然、人生等加强了解,从而获得素材。

第二,和学生多进行思想的交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重要意义,积累素材能够促进写作,使学生能够积极地积累素材。

第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应当关注生活,对社会的热点、难点加强了解。

第四,学生在平时多背诵诗或者是名人名言,作为素材积淀。

第五,指导学生学会摘录文章中的优美句子作为素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为作文写作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时,以下几种方法较为有效:

第一,让学生体会成就感。结合笔者的经验,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具有创造性,写作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感受与别人分享,获得精神上的喜悦。练习写作不是应付考试,不是以得分为目的。对于写作,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为学生创造成功写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当学生自己写作的作品在杂志上发表时,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文章发表在杂志上,参加作文比赛获奖,成为写作范文等,都会让学生变得兴奋,产生自豪感,在心理上具有写作的冲动,培养了对写作的兴趣。

结语:

在高二语文学习中,课堂阅读以及写作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作文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努力。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的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以及写作的兴趣,提高高二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耀辉.谈高中课堂阅读与写作习惯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3(1)

[2]王静梅.浅谈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