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有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0 14:41: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航空航天有关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航空航天有关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X738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尽管航空航天科技属于现代化科技的研究成果,但是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和航空航天科技就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历代史册还是民间传奇话本小说中都有着许多行有关的神话传说,比如我国最著名的“嫦娥奔月”这一神话小说,此外还有鲁班制作木鸟等的飞天尝试,这些丰富的想象和勇敢的尝试对于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1航空航天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1航空航天的概念

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对自然进行认识和改造的过程中,所以取得的最大的成果就是航空与航天,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生活中人民一提到“航空航天”,首先想到的就是火箭、载人宇宙飞船等的发射,但是这种认识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上,航空航天也并非是一个单词,而是一组词语,航空和航天分别有着自己的概念:所谓航空指的是地球的大气层范围之内,飞行器所进行的航行活动。而航天则是指飞行器在冲出大气层之后的宇宙空间所进行的航行活动。

1.2航空航天的发展历程

一直以来,人类都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和对飞翔的追求。在二十世纪以前,由于受到较低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民对于宇宙的探索和对飞翔的追求都只能通过想象来进行,尽管有很多先驱者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例如我国西汉时期的滑翔尝试等,但是都收效甚微。直到18世纪热气球的成功升空,人们终于拉开了实现飞翔梦想的序幕。而人类在天空翱翔这一梦想的真正实现实在二十世纪初期,第一架可操纵的飞机被发明出来,并且成功飞行。此后,许多专家人士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飞行科技,大大促进了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类探索和征服宇宙的信心。二十世纪中期,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是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人们开始正式对宇宙进行探索。

在二十世纪,航空航天进入了科技和事业双发展的“期”。在这一时期,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有了质的突破,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大大提高,这都大大促进了航空航天研究成果的出现。尽管目前人类所进行的航空航天活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其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已经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航空航天知识的普及。

2普及航空航天知识的必要性

在现代世界追求和平的浪潮下,航空航天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一直都是以和平、为全人类造福为主要目标的。尽管现在的航空航天活动的初始目的都是为国家军事进行服务,但是其所造成的影响范围并非局限于军事领域,它对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2.1对人们探索、热爱科学精神的鼓励

航空航天技术是人们对于宇宙这一未知世界进行探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具有着鼓舞人心的作用;此外,航空航天技术融合了当前世界各种高新技术,是对人类科技水平进步以及科技人勇往直前、不畏风险精神的完美展示。所以,大力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到当前世界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和科技人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探索、创新精神。

2.2对青少年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

向广大青少年进行航空航天技术的普及,能够极大地吸引青少年对于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对自然和宇宙进行探索和改造的热情,提高他们对科学和自然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对青少年进行航空航天知识的普及并不代表要求青少年要将学习和工作方向定位为航空航天科技工作。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帮助青少年学会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了解到世界的广大和宇宙的浩渺,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对于青少年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2.3有着相当的经济价值

航空航天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相互结合开创出大量的新型技术途径,而这些技术途径的使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卫星通信技术,它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高质量和高容量以及超远距离等优点成为现代人们进行信息通讯的首选。除此之外,还有地球资源卫星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人们进行地球资源的普查的时候所消耗的成本,而且避免了各种意外的发生,大大保障了人身安全。

3结语

尽管目前我国在航空航天技术和事业方面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果,但是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航空航天科技水平仍然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因此我国需要大量新鲜的航空航天技术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加入,但是当前我国民众对于航空航天知识的了解远远不够,尤其是青少年对于航空航天技术的热情和兴趣非常的低,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普及航天航空知识活动,从而提高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对于航空航天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为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培育一批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篇2

这是著名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网站中面向教育者的部分(图1)。其中,按照不同年级以及非正规教育、高等教育等类别,为教育者提供了用于教学的活动方案、视频、图片资料以及相关资源链接和介绍等。此外,该网站还有面向学生的内容,按年级提供了丰富的视频、图片以及活动资料,可以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了解有关航空航天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高中,以及非正规教育

适用人群:教师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直接下载

欧洲空间局(European Space Agency)

这是欧洲空间局网站面向教育者的部分,由欧空局教育办公室制作,主要向教育者和学生提供四个方面的内容:动手做项目、教师支持资源、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教育普及项目。“动手做”和“教师支持资源”部分提供了大量用于课堂以及课外学习航天知识、开展教学和动手实践活动的课件和活动方案。

语言:主要欧盟国家语言,包括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大学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直接下载

此外,欧空局还有专门面向小学生的网站(,)。

有趣的空间(Amazing Space)

这个教育资源网站由美国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正规教育团队制作。根据哈勃空间望远镜发回的各种信息资料,该团队开发出面向各个年级的、适合课堂的内容,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和认识太空。

网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面向全体公众的和面向教育和开发人员的。面向教育和开发人员的内容包括教学工具(Teaching tools)、天文学基本知识(Astronomybasics)以及为访问者自行开发教育项目而提供的相关资料(E/PO resource)。“教学工具”可以按主题或资源类型进行搜索。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中提供的活动方案和资源来组织学生开展认识太空的活动。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幼儿园至高中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及公众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直接下载

斯坦福太阳中心(Stanford Solar Center)

这个网站致力于向公众和教育者提供有关太阳的各种知识。由NASA资助,作为斯坦福大学太阳观测项目(Stanford Solar ObservatoriesGroup)的公众宣传和教育团队,该中心在网站中向教师提供了分年级的课堂活动方案,帮助学生学习有关太阳的各种知识。网站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以及小游戏等内容。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高中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及公众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直接下载

科普活动资源服务平台

这是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制作的用于科普活动资源共享的网站。该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挂图、活动资源包等内容,以支持科普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应的科普和教育工作,其中包含有关航空航天的内容,如天文活动资源包。资源包提供了面向学生和老师的天文活动辅导手册、天文活动图片资料以及由学生实施的简单天文实验。教师可以使用资源包里的背景材料进行知识扩展,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天文学的相关知识,引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使用资源包提供的实验设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体验天文学的乐趣。

语言:中文

篇3

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模型火箭(属于航天模型的一类)首先在美国和前捷克斯洛伐克兴起。50年代,模型火箭逐步标准化、系列化、商品化,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普及。1957年,美国出现了模型火箭套材及其专用的模型火箭发动机,并且成立了国家火箭技术学会(NA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ocketry),负责模型火箭技术的交流和管理。同期,东欧各国,如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波兰等也大力发展模型火箭运动。1959年,国际航空联合会(FAI)审议并通过国际模型火箭竞赛规则(1984年后执行《FAI 运动规则,4d部分,航天模型》)。从此,模型火箭运动正式列入国际航联所属的国际性比赛项目。

我国作为火箭的故乡,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试图开展模型火箭运动,并组织有关力量对模型火箭技术进行过探讨和初步研究,但因模型火箭发动机的安全问题未能解决,致使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受阻。

1992年,原航空航天部四院四十一所研发的模型火箭发动机项目通过技术鉴定,并取得西安市公安局颁发的生产销售许可证。从此,我国有了自己的航天模型品牌――“四凯”。1994年6 月,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题词――“欲上九天揽月,先玩模型火箭”,发出了在我国开展群众性航天模型运动的号召。同年,我国首次组队参加第十届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获得一枚银牌及团体第8名。随后的历届国际航天模型大赛上,我国运动夺得过多枚金银铜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为在国内大规模普及航天模型运动,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器材供应渠道、举办骨干培训班、制定比赛规则,还陆续在相关的体育赛事中增设航天模型项目,在部分城市试办基层活动和中小型比赛等,为更广泛地开展航天模型运动创造了条件。2000年5月,第一届全国体育大会航空模型比赛航天项目竞赛暨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开赛, 2000年8月,首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天模型专项比赛开赛,标志着我国航天模型运动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目前,航天模型运动已在国内大部分城市开展,国家级赛事包括一年一度的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和全国体育大会等。为配合这些赛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有相应的层层选拔赛,每年参与人数都超过百万人次。特别是近几年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比赛及大学生力学竞赛等活动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

“动力”保证

航天模型运动是以模型火箭发动机为基础的一项运动,由于没有安全稳定的模型火箭发动机,我国早期的航天模型运动刚有萌芽就胎死腹中。1990年5月,原国家体委、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科协联合委托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研究所开发模型火箭技术。1991年,该所试制出首批模型火箭发动机,并进行了模型火箭及其配套产品的开发。1992年末,模型火箭发动机通过由原国家体委和原航空航天部联合主持的技术鉴定。

为保证航天模型项目经营活动不受干扰,四十一所专门成立了西安四凯模型火箭公司,从事模型火箭发动机及模型火箭的研发和生产。相关系列产品的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推广和普及模型火箭运动创造了良好条件。2002年,西安四凯模型火箭公司并入陕西中天火箭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又改制为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论隶属关系和公司属性如何变化,四凯一直致力于国内航天模型运动的发展,已开发模型火箭发动机产品20余种、箭体产品20余种,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到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目前,中天火箭公司仍是我国唯一一家生产模型火箭发动机的企业,并通过派人参加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培训航天模型师资力量、为项目改革发展出谋划策等方式为我国航天模型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才培养

中国是航天大国,不能没有航天模型运动,这正是当初开展这项运动的出发点之一。20年来我国模型火箭运动的开展表明,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它可进行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后备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其它科技体育项目一样,航天模型运动也是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航天模型被广泛用于青少年素质教育和航天科普教育。通过让学生参与模型设计、组装、装饰和发射过程,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引导学生崇尚实践、崇尚科学。通过拼装具有时代特征的航天模型,如“二号”捆绑式火箭,“二号”F型火箭,“三号”火箭等模型,能更好地向青少年和模型爱好者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情操。此外,航天模型的拼装、调试、飞行需要大家相互协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对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进行科学实践教育和挫折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展望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44-03

一、航空类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航空航天类专业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适航技术和航空航天工程等7个。目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开设了前3个专业,均归属于航空工程学院。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为例,在第1学期设置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16学时)、第2学期设置了“航空航天技术基础”专业必修课(32学时)作为专业学习的前导课。第1―5学期,学校设置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第4―7学期则按照飞机设计的各个子学科,设置了“通用航空技术”、“空气动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无人机系统导论”、“飞行器专业英语阅读”和“飞行器专业技术讲座”等专业课程。

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和“航空航天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基本情况和学科领域的整体性把握,属于专业通识性课程。而在专业课中渗透通识意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经过这两门课程的前期引领和必要的数理、力学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再按照飞机种类和飞机设计各分支学科的特点进行专业课学习。可以说,“航空航天技术基础”的各个章节基本上对应了后续专业课的主要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激波、升力、机翼结构、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等概念尽管在“航空航天技术基础”课程中已讲授,但在相应的专业课学习中,学生仍觉吃力。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专业课程数学公式较多,而数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效果一般,有畏难心理;第二,不知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航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探索研究专业通识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联系,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航空概论”通识类课程的建设情况

航空概论是学校面向非航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24学时),内容主要包括航空航天基本概念、航空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原理、航空发动机等[3],考核方式为期末半开半闭考试。此外,针对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ISEC)项目的双语版航空概论(32学时),内容较普通版更为丰富,更强调课堂参与和团队协作,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表现和期末设计报告。

航空概论被列入学校的特色课程组合中,除航空专业外,其余专业的学生均须从特色课程组合中选修一门。学校每年的本科生招生人数近7000人,日常教学任务较为饱满,考虑到学校招生专业包括财经类、管理类和艺术类等,学生数理基础参差不齐,在讲授时一般避免进行复杂公式的推导,多采用类比法和案例法讲解。

此外,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与传统的三所航空重点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其他高职高专类院校存在明显区别,市场上已有的航空概论教材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主编并出版了《航空概论》教材,并将“航空概论”课作为学校慕课平台课程体系的第一批建设项目立项,通过网上课堂与实际课堂相结合的形式,探索“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航空类通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现在,此项工作正在稳步开展中。

三、航空类专业课程与“航空概论”课程贯通建设

为了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我们对航空类专业课程和“航空概论”课程进行了统筹处理,并尝试进行贯通建设,主要包括如下措施。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124-03

“工程材料学”是航空主机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虽然仅有48学时,但承担着为未来的航空工程师构建材料知识体系的重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的工作实践,对该课程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研讨。

一、高度重视航空和材料领域发展对“工程材料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材料学既是基础科学,也是应用科学。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很多工程领域的关键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相关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得材料科学成为最活跃的科学领域,材料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工程材料学”以物理学、化学等理论为知识基础,系统介绍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工程实际中提出的对材料结构、性能等方面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工程材料学”具有较长的开设历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工程类课程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有必要以新的形势为背景反思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航空以众多学科知识、先进研究成果为基础,已发展成为一个由多个分系统组成的大系统,需要工程技术人员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综合设计。现代航空技术一百多年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探索天空,也使得飞行器的工作条件更加恶劣,工作环境更加严苛。现代飞行器不仅要具有速度快、航程大、载重多等特点,还要满足节能低碳等要求。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航空航天领域的诸多难题提供了可能,“一代材料,一代飞机”已成为飞行器发展公认的规律。这对航空航天工程技术人员的材料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飞行器及其主要部件的设计、制造和维护工作中,要全面认识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才能挖掘材料的潜能,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满足工作需要。面对航空航天迅猛的发展形势,仅了解和掌握已有材料的知识是不够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要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分析材料领域的发展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影响,同时要认真研究具体工作对新材料、新工艺的要求,明确材料发展的需求。在新型飞行器的研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用户对飞行器总体性能的多种要求,对各项技术参数进行统一的优化。在落实对飞行器性能的要求时可以发现,很多要求是相互矛盾的,比如飞机的航程和机动性就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为了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需要对飞机进行一体化设计,要及时掌握各种设计方案对飞机主要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对飞机整体结构进行综合优化。在此过程中,各部门工程师都需要和材料系统密切配合,才能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降低全系统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综合性能。材料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材料科学与技术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发展最快速的学科之一,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主要方向上的发展日新月异,促使“工程材料学”课程内容的不断充实。

“工程材料学”课程要系统讲授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使得学生掌握工程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早期的航空工程结构以自然材料为主,如在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上,木材占47%,普通钢占35%,布占18%。随后,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具有时效强化功能的硬铝为代表,很多优质金属材料被开发出来,使得大量采用金属材料制造飞机结构成为可能,也使得研究者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于金属材料的探索。相应地,这一时期“工程材料学”课程内容也以金属材料为主。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复合材料开始在航空领域应用。复合材料具有较高比强度和比刚度的优点使得工程技术人员对其抱有很大的希望。航空工程师首先采用复合材料制造舱门、整流罩、安定面等次承力结构,而现在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机翼、机身等部位,向主承力结构过渡。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制造性能被大量应用在复杂曲面构件上。复合材料构件共固化、整体成型工艺能够成型大型整体部件,减少零件、紧固件和模具的数量,降低成本,减少装配,减轻重量。复合材料的用量已成为先进飞行器的重要标志。相应地,复合材料必然要在“工程材料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钛合金的开发和应用使得飞行器具有更好的耐热能力,提高了发动机、蒙皮等结构的性能,有效解决了防热问题。“工程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及时反映材料科学在提高飞行器性能方面的新应用与新进展。与此同时,其他相关学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主机专业教学内容大幅度增加,“工程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二、认真分析专业教学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不同要求

“工程材料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航空航天主机类专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该课程对主机类各专业采用同一标准教学。虽然主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有其共性要求,但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差异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工程材料学”课程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具体需求,结合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教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主机类专业根据航空领域中的分工培养学生,毕业学生的工作要求有所不同,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不一样。就材料方面知识而言,不同专业学生也会有所区别,应按照专业特点纵向划分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要求。不同专业主要服务对象的材料特点是确定课程要求的主要依据。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要全面统筹飞行器产品及各部件的设计和制造,主要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飞机外形设计、飞机性能计算与分析、结构受力与分析、飞机故障诊断及维修等工作,要求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对现代飞行器设计技术的影响,因此要较全面地掌握主要航空材料的性能、制造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轻质高强材料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培养能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飞行器动力的重要部件对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要求较高,要求材料和结构具有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组织结构稳定性。因此,材料在高温下的行为、性能和分析、选择方法应该是该专业“工程材料学”课程的重点。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专业要针对现代飞行器工作条件严酷、构造复杂的特点,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实现设计要求,并为飞行器维护提供便利。该专业要求学生理解飞行器各部件的选材要求,掌握材料的制造工艺。飞行器零部件形状复杂,所用材料品种繁多,加工方法多样,工艺要求精细。很多新材料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其制造技术具有新颖性的特征,设计、材料与制造工艺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非常明显,这就要求学生在“工程材料学”课程中把材料基础打好,适应工艺和材料不断发展的要求。虽然各专业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要求有所不同,但课程基础一致。

该课程名称为“工程材料学”,即明确其重点在于将材料科学与技术的成果运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把材料基本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工程材料学”是相关专业材料学科的基本课程,学生要通过该课程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微观和宏观基础知识,学习材料研究、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材料结构与性能等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等技术,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创造条件,为将来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等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在明确了各专业对该课程的个性化要求的基础上,更要明确共性要求。“工程材料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材料方面的科学概念,提升材料方面的科学素质,扎实的材料科学与技术知识基础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工程材料学”课程采用“公共知识+方向知识”的模式比较合适,即把教学内容划分为每个专业均要求了解的材料领域知识和根据各个专业特色需要重点介绍的知识两部分,既满足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需要,又注重了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促进了基础理论和专业应用的融合渗透,较好地满足了材料、设计、制造、维护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增强了跨学科、跨专业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研讨问题的能力。

三、多管齐下建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工程材料学”课程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创新目标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方案,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要求,注重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注重与工程实践教育的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充分调研与分析专业人才培养对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要对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内容进行修订,与相关教学环节有效整合,拓展教学活动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加强与后续课程及实践活动的联系,解决学科基础课的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脱节或不衔接等问题。

“工程材料学”在第四学期开设,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在前期开设的课程中,“大学物理”和“航空航天概论”是两门直接相关的课程。“大学物理”提供了学习“工程材料学”的科学基础,认真分析“大学物理”知识点在“工程材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航空航天概论”以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为主线,介绍飞行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果在“工程材料学”课程讲授之初让学生重新回到机库,从材料发展的角度再次审视航空航天的进步,结合材料学的概念研究飞行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会使得学生对该课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相关专业的后续课程中,有好多课程与“工程材料学”密切相关,如“飞行器总体设计”、“发动机原理”、“先进制造技术”等,如果在“工程材料学”中对有关知识点作简单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综合分析相关概念,加深理解。在主机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工程训练”是集中式的工程能力培养环节,其教学内容与“工程材料学”密切相关。“工程训练”教学内容以机械制造工艺和方法为主,包括热处理、铸造、锻造、焊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钳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塑性成型等,每一种制造工艺和方法都与工程材料密切相关。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材料是加工对象,对材料的性能等的介绍很简单,学生的认识较浅。如果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对材料作较深入的介绍,从应用的角度分析不同材料加工工艺和方法的适应性,可以促进学生把材料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分析研究实际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表现来认识材料的性能,通过感性认识来体会材料变化的规律,把深奥的材料科学理论知识和生动形象的加工过程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强化了工程训练效果,还能让学生把材料的知识学活,留下更深刻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航空航天主机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是重要的综合学习环节。课程设计任务一般是完成一项涉及本专业一门或多门主要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设计工作,通过一系列设计图纸、技术方案等文件体现工作成果。很多主机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涉及材料的选用、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按照教学计划,“工程材料学”先行开设。因此,在相关课程设计中,有目的地提出材料问题,引导学生在更广的范围里选材,在更加深入的层面上分析材料性能,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材料科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把材料知识转化为初步的工作能力,克服课程知识的碎片化倾向。

四、结语

航空航天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该领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材料学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材料学”要按照现代大工程观的要求组织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培养质量。航空航天领域和材料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工程材料学”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科领域的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按照理论实践结合、突出工程应用的要求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学工作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深入研究材料学的基本要求和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形成“公共知识+方向知识”的“工程材料学”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统筹考虑专业教学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以及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以“工程材料学”课程为中心,注重课程的纵向推进和知识的横向联系,不断加深对材料学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多角度研究分析、跨专业交流合作、多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张校,姚可夫.工程材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周风云.工程材料及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少刚,郑勇,汪涛.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M].国防科技出版社,2016.

[4]闫康平.工程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于永泗,齐民.机械工程材料[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Discussion on Reform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urse Teaching for Aeronautic Majors

WANG Tao,ZHOU Ke-yin

篇6

例1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牵手”月球,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火箭发射时燃气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能,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工作系统所需的电能是由卫星两翼的电池板吸收能转化来的.

解析飞船的起飞和火箭的发射,需要能量,一般使用液态氢和液态氧作为燃料,通过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火箭运动的机械能.但是受到火箭自身质量和体积的限制,它所携带的燃料是极为有限的,要想在进入太空后还继续长时间维持系统的工作,就不太可能了,所以需要有另外的能量来源,这时最好的就是不用携带的,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因此,在太空中工作的装置上都会配备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为便于利用和储存的电能,从而维持整个设备的运行.

答案机械太阳

二、飞机与火箭起飞的力学原理

例2飞机机翼的横截面设计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是利用了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的原理,从而使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为飞机提供升力.

解析飞机的起飞需要克服自身的重力,也就是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升力,这时用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们知道,气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而流体的压强与其流动的速度有关,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由图1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机翼的上表面弧度较大,在气流通过机翼的时候,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下表面的空气流速,所以上表面的压强小于下表面的压强,从而产生向上的压强差,为飞机提供了升力.

答案小

点拨此题我们还可以从力与运动的关系来分析压强大小的问题.飞机的升空需要向上运动,从竖直方向分析,火箭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升力是竖直向上的,而这个升力的产生是通过机翼上下表面压强差来提供的,由此推断上表面的压强一定小于下表面的压强,所以上表面的气体流速大于下表面的气体流速.

另外,火箭的升空运用的是不同的原理,当火箭点火后,火箭发动机内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尾部向后喷出,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性质,对火箭产生巨大推力,从而使火箭升空.

三、飞船在太空中的变轨

例3千古神话“嫦娥奔月”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太空多次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实际上是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原理.

解析与火箭升空的原理类似,火箭的变轨也是通过喷射燃气的方法实现的,所以运用的是同样的物理知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想要向哪个方向运动,只需要向相反的方向喷射燃气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航空航天中的相对运动问题

例4探月卫星“嫦娥1号”于2007年10月发射成功,目前正在绕月运动,若以地球为参照物,该卫星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解析注意此题与上一题的区别,虽然参照物选取的仍然是地球,也就是把地球看作是静止的物体,但“嫦娥1号”是探月卫星,也就是绕月运动的卫星,因此它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答案运动.

例5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歼-l0”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l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解析空中加油的时候加油机和受油机要保持相对静止,但是此题要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能够得到“加油机是运动的”这一结论的,所以我们要找两架飞机以外的物体再判断,飞机飞行的时候相对于地面时运动的,同样的道理,相对于地面上的房屋也就是运动的.

答案应选B.

点拨相对运动与静止的判断,关键在于我们的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关系,相对位置改变了即为发生了相对运动,反之则是相对静止.

五、航空航天中的通信

例6如图3所示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一号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已具有国内全天候导航、定位及通讯服务等功能.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A.电磁波B.超声波

C.次声波D.光导纤维

解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北斗一号”系统是在太空中与地球通信的,而太空中几乎是真空,依据原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题目中给出的选项中超声波与次声波均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另外光导纤维只是光波传播的介质.

答案应选A.

点拨平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用的声音(声波),但是在外天空几乎不可能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太空中没有声音传播所必需的介质,所以人类使用的是电磁波,因为它在传播的时候不需要介质.

六、航空航天中材料的选择

例7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材料――铝锂合金板材.这种材料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诸多优点,是现代航天事业的首选材料,那么选用这一材料与它的哪个物理性质无关().

A.密度小B.硬度大

C.导电性好D.延展性强

解析航天中对飞行器的质量有严格的限制,并且会在飞行过程中遇到一些障碍物的撞击,所以需要选用密度小硬度大的材料,另外延展性也要好,而导电性与此并不相关.

答案应选C.

例8火箭以氢为燃料是因为氢的,将其制成液态的优点是.

解析和上一题类似,火箭的质量受限制,所以选择燃料时需要在相同质量时能够提供最多热量的材料,也就是要选择热值大的燃料.而且将其液化可以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使体积更小,便于贮存和运输.

答案热值大便于贮存和运输

篇7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普通高中除了主要通过国家课程的教学外,还须开设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来实现育人目标。从培养一流高端科技后备人才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学校情况和依托地方资源优势,选择突出某项特色,不但能使特色项目教育活动开展得更有深度,更具活力,而且可更好地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和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始于1998年的两年一届的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已经成为代表当今世界航空航天先进科技的主流和展示世界一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盛会。每届航展的举办,不仅在珠海特别是在我校,都会掀起一股航空航天热。这使许多学生对航空航天产生了极大兴趣,甚至就此产生立志未来成为航空航天人才的热切愿望。在航展的带动下,许多新兴航空产业,如亚洲最大的珠海摩天宇飞机发动机维修企业、中航工业通用飞机产业和珠海雁洲轻型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都陆续在珠海安家落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珠海航空产业园于2008年破土动工。其将以“五基地一新城”作为骨架,将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世界著名的航空展览基地、国际一流的通用航空(公务机)制造基地、亚太地区综合性的航空维修基地和国内重要的民用航空数控加工基地。如今,珠海不仅具有以航空为特征的经济功能,而且具有以航空为特征的社会功能和城区形态,成为拥有相当一部分从事航空产业人口的、现代化的、宜居的珠海航空新城区,这就标示着珠海未来的航空产业有着巨大发展前景。珠海如此得天独厚的航空教育资源,使我们意识到选择航空科普作为我校科技教育中的特色项目是可行的。

二、依托地方资源优势,构建航空校本新课程

为满足学生对高新科技产业之现代航空业的喜爱,在构建航空校本新课程前,我们先对这些资源进行了一个选择、引入和转化的开创过程。在此过程中,我校根据教育目标采取寻找机会、及时跟进等办法,把一些优势资源逐步转化为航空科普教育校本新课程。

在我校开创的航空科技教育新项目里,航空爱好者们组织的航空航天俱乐部,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学生航空航天俱乐部实行“三自”管理模式,即由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自己选举产生俱乐部管理人员,自主策划一些活动。航空航天俱乐部名为“志翔”,是由学生自己命名的,意喻志在飞翔。我们在学校科技楼上配备了用于展示航空科普知识、组织学生动手制作、陈列学生活动成果的2间专用工作室,其中一间为探究室,安装了一架AU-1轻型飞机和一架直升飞机模拟器。高仿真度的操控、电子装置和前方投影显示屏,使“飞行员”登上驾驶室,就能身临其境地驾驶“飞机”从世界上任何一个著名机场起飞、降落。

为开展好俱乐部活动,我校积极寻找校外航空课程资源,分别与珠海雁洲公司、北京理工珠海航空学院等企业和院校签订航空科技教育基地的协议。根据协议。专业人员定期来校给俱乐部授课与讲座;指导我校教师编写航空科普校本课程;帮助学校进行航空科普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操作培训,举办航空科普夏令营等活动。在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我校还设立了珠海一中航空俱乐部活动基金。

我校开设的航空校本课程还有航模制作,在现有本校科技教育专职教师基础上,我们专门聘请珠海市著名航模教练来给学生授课与指导。直接利用航展举办活动也是航空校本课程的--+突出亮点。航展期间学校除鼓励学生们利用假日前往观展外,还在校园内举办以航空科普为主题的科技节活动。如邀请航空专家来我校进行科普讲座和指导、举行航空知识航展摄影作品竞赛及有关航展主题征文活动等。

2008年珠海第七届航展期间,我们结识了中航集团领导和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唐长红。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校在2009年7月成功举办了西安航空夏令营。学生在中航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飞机试飞院和西安飞机设计研究院等三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和体验。活动中,我校航模队又跟他们的业余航模协会建立长期联系。我们邀请“小鹰500”民用飞机总设计师龚国政来校讲座,同时聘请他为“志翔”航空航天俱乐部专家顾问。就这样,我校航空科技课程资源链在这种机遇和跟进的开创过程中不断延伸发展。在学校航空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实施中,最突出的是航展期间举办的大型主题活动。2008年11月第七届航展期间,我校在校体育馆与中航集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联合举办了“振翅长空、梦翔蓝天”航空知识擂台赛。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我校航空爱好者用遥控航模创新研制的“智能警用直升机”获第21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使用遥控直升机模型为装载工具研制的“森林火情遥控探测装备”获得第25届珠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得到珠海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赞扬和支持,并由市防火指挥部邀请当地航模厂家与学校合作共同参与继续研制,装备研制成功后将在本市乡、镇森林防火部门试用。

我校每年暑假期间举办的航空夏令营,是航空爱好者期盼的科普实践活动,继西安航空夏令营之后,我校在珠海雁洲轻型飞机制造公司内举办的“放飞梦想”航空科普夏令营,也是一次内容极其丰富的航空科普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们结合实物倾听了轻型飞机的构造、发动机工作原理和飞行原理的介绍,观看了发动机拆、装演示;在专家的指导下,观看了该公司生产轻型飞机的全过程;听专家讲座、观看内部录像资料;学习操纵APOLLOSM飞机模拟器飞行,并分组进行操纵比赛;进行航模制作及放飞比赛。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实践的机会特别多,内容紧紧围绕航空,活动形式新颖、生动、直观。活动过后,学生都很有感触,并表示要立志航空事业的发展。

三、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

篇8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是一项融科技普及、体育竞技、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赛事活动。自1993年开始,“飞北”总决赛每两年一届,2004年后发展为每年一届,活动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青少年科技体育普及活动之一。

谈到开展“飞北”比赛的初衷,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王说,航模运动既是科普活动,又是体育竞技。它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航模不仅是一项课余活动,还是他们实现航空航天梦想的必经之路。主办方希望通过持续开展这项活动,在中小学校园普及航空航天知识,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储备人才。

“航空航天模型教育普及比赛”这一概念在1991年由当时的国家体育总局航电模中心航空车辆模型部主任刘文章首先在《航空模型》创刊10周年纪念活动讨论会上提出,办赛原则是:广泛参与、推广到校、分层选拔、经费自给。目的是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接触航模,启发其对航空的兴趣,并通过动手组装和比赛给孩子们留下印象,进而引导他们热爱航空、热爱科学,立志投身航空航天事业。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大家响应,并议定由当时的国家体委无线电运动学校(负责航空模型运动的直属事业单位)具体策划。但由于涉及到向学生收费和跨省市活动的问题,比赛的策划曾一度止步不前。2年后,经有关人士的多方奔走,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和全国妇联终于签发了五家联合举办“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比赛的文件。

1993年首届“飞北”比赛的器材是一架简易橡筋动力模型伞翼机,全国统一售价2元,而各级比赛的办赛费用完全取自器材销售收入。当年全国有近80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各级选拔赛,最终2 000余名佼佼者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总决赛。首届“飞北”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普及类航空模型推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得到了当时业内外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从此“飞北”比赛成为固定的全国性赛事。举办年的3月~7月,各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会逐级组织培训和选拔,并选派代表参加8月举行的全国总决赛。据悉,2012年国内大、中城市的上万所学校的200多万名青少年参与了各类普及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比赛项目。

“‘飞北’总决赛中,65%的参赛者能获得奖项。主办方希望更多的孩子通过参加这项航模活动得到认可,并以此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国家体育总局航电模中心航空车辆模型部主任王雷这样介绍。不仅如此,成绩优异的小选手还可参加来年的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甚至可能选入国家队参加国际赛事。他们中很多人在成年后选择了与航空相关的工作,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2012年是“飞北”的20岁“生日”。组委会将比赛地点第一次设在了我国最南的省份——海南。凭借地域优势,海南也首次组队参加了本届赛事的角逐。这是海南省青少年航模运动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代代相承 同一梦想

“飞北”开幕式于2012年8月9日上午在海南省体校田径场举行。除了富有海南特色的节目表演外,S8D(遥控火箭助推滑翔机)项目的世界冠军卢征、李士其、张兆年以及海口航模爱好者也在开幕式上进行了精彩的航模表演,让现场数千名观众大饱眼福。

随着“嗖嗖”声响,模型滑翔机如离弦之箭直冲云霄,矫健而威猛。快要飞满留空时间时,便见它们仿佛能听懂人语似地,盘旋下滑并落入操纵者手中,优雅而轻盈。这段表演一气呵成,震撼力十足,引得小选手们纷纷掏出相机拍照留念。三位世界冠军都是河南省航模队的专业运动员,即将参加9月份在斯洛伐克举行的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之所以从紧张的赛前训练里抽出时间参加表演,是因为他们想以这种形式将航模之美展现在小选手面前,让更多的青少年坚持在航模路上走得更远。

今年才7岁的王凌晖,是海南队年龄最小的选手。别看年纪小,他可来自飞行世家,父亲王海勇是机务维修员,爷爷退休前是飞行员。在开幕式上,王凌晖熟练地操纵CESSNA-182遥控模型飞机,在蓝天上轻盈地高飞、翻转,令现场观众心情飞扬。正如“凌晖”二字所包含的父辈的期许,小凌晖的心里同样有个航空梦。

自信自立 勇于挑战

从2007年起,“飞北”赛各项目在考察运动员操纵和放飞航模的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其制作技巧,并在比赛中增加了制作环节。本届“飞北”赛共设24个项目,其中就有16个项目的航模需要现场制作。所有的比赛项目同时在4个场地进行,分别是省体校田径场、体总工会羽毛球馆、海大体育场和海口市体育馆。虽然已过立秋节气,但8月的海口依然酷暑难挡。高温天气是小选手们需要迎战的第一个挑战。

海大体育场是一个开放式田径场,也承担了绝大部分包含制作环节的比赛项目。在该场地比赛的运动员,候场时间约为半小时至一小时。比赛开始后,运动员们须先在45~60min的时间内做出模型,然后在试飞区进行各项调试,最后在相应号位比赛。制作场地设在海大体育场的看台上。因为每个项目的参赛选手众多,所以看台上只摆放了桌子,所有选手须得站着完成航模的制作。高温天气,加上竞赛时的紧张感,不一会儿个个汗流浃背,小脸蛋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但他们仍聚精会神地修整自己手中的模型,力求不出现疏漏。哪怕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了主机和备机的制作,孩子们也不肯多休息一会儿,还是一遍遍地在试飞区里调试模型。

室内场地的比赛环境也很严酷。虽然没有了毒日头,但因比赛器材受环境影响较大,海口市体育馆的场地一直没有开启通风换气设备。时间一长,馆内变得异常闷热。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所有的运动员无一例外完成了两轮比赛。一些小选手因为关心队友的比赛情况,还会选择留在看台上为他们加油助威。对孩子们来说,这些都是童年时代不可多得的磨砺。

要取得胜利,应对整场比赛的压力是小运动员们需要迎战的另一个挑战。尤其在遥控类项目中,不同的心理素质会给参赛者带来不同的比赛结果。一些初次参赛的选手刚上场时便紧张得拿不稳手中的遥控器,导致其在比赛中操控不稳,很多平时能轻松完成的动作出现失误。而一些参加过全国比赛的选手,操纵手法则沉稳得多。比赛的经历让他们更自信,也让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更镇静。

航模金花 不让须眉

在“天使”遥控直升机救援赛中学组的角逐中,广东三队(东莞)的两朵金花大放异彩。这个项目使用了科技体育传统校的统一比赛场地,较去年有了很大改进,为10m×10m的半仿真立体场景,由一个模型起降区、一个救援人员安置区和多个任务区组成。起降区、安置区和任务区之间有0.5~1m高的树木等立体场景,它们之间的位置和距离随机而定。因任务区分散以及立体场景障碍物对模型飞行的影响,使得“天使”遥控直升机救援赛的难度大大增加。

篇9

航天是一生的选择

杨海成是目前国内研究两化融合最权威的专家,几乎每一场演讲都座无虚席。很多人却不知道,杨海成对两化融合的理解来源于他所深爱的航天事业。

年轻时的杨海成下过乡、插过队,以知青的身份考上大学,一步跨进了航天事业。“我们这代人没有资格谈选择,只想有一个学习的机会。一旦进入到这个行业,就是热爱、投身其中。”

1990年,杨海成获得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两年后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杨海成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并于1998年起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

如果没有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杨海成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种轨迹――走在校园里,迎面而来的学生尊敬地称他“杨校长”。

2003年,杨海成放弃了副校长的职位,来到航天科技集团。从理论研究到工作在第一线,面对这样的转折,杨海成只是形容“非常自然”。

在负责航天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杨海成组织推动了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化、院所设计制造过程数字化、航天软件产品产业化进程。作为主要成员之一,杨海成重组成立了神舟航天软件公司,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AVIDM数据管理软件和神舟OSCAR数据库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

“航空航天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一生的选择。”正是出于这样的信念,杨海成一直在为国防科技、国民经济重大关键技术、国家高技术发展(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组织、管理和产业化孜孜不倦。“十五”期间,作为863/CIMS、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组长,他致力于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全面推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加入专家委无疑是杨海成的又一次转折和飞跃。“专家委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让我可以为更多关注航天发展的专家介绍经验,促进航天在各个领域影响力的扩大;我也可以把航天多年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传播给更多行业。”杨海成说,专家委能够了解当前国内外各个领域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流观点,并学会站在国家高度进行思考、提出建议,这对他而言又是一次全面的提升和蜕变。

拨开两化融合的迷雾

在专家委中,大部分专家来自信息产业,工业领域的专家并不多,深谙工业领域、又熟悉信息产业便成了杨海成的标签。

在杨海成看来,我国目前还处于两化融合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改造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

为此,杨海成一直在为“两化融合”不知疲倦地呐喊着。以专家委委员的身份,杨海成承担了关于推动制造业两化融合战略对策的研究,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的重要批示;两化融合实验区、调研、评估体系,几乎在全国各地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会议上,都能看见杨海成站在讲台上的身影――最晚一班飞机到,第二天演讲完就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很多人不知道,由于患有气管炎,杨海成很容易咳嗽,为了不影响演讲,他常年出差都带着中药。

“虽然总是忙忙碌碌,但我却乐此不疲。因为我对两化融合寄予了很大期待,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推动感。”杨海成这样说。

篇10

“中国一航(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关于民机的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一飞院上海分院,约有700名左右的研发人员,但这远远不够。”谢志强(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人力资源部部长)告诉记者。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专门从事民用飞机设计和研究,每年都会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吸收相关专业毕业生,“目前估计,大飞机研发中心至少会需要2000名左右的设计人才,目前有l000多名的缺口,正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谢志强说。

解决途径有三:一是从现有研发力量中调配;二是面向校园招聘、培训相关方面的人才;三是面向社会招纳。谢志强说,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目前正向社会招聘各部门主管设计师,涵盖飞行器总体设计、气动设计、强度设计以及航空电子工程、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标准材料等15个专业,一般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工作经验,硕士及高级工程师优先,“之所以把学历设在本科,一方面是希望培养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有多年飞机设计经验的退休人员。”谢志强建议,有意愿的学生可以选修一些有关航空航天的课程,更加清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不过,让谢志强担心的是,国内的民机研发设计人员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短缺。

由于过去几十年中民机研发项目较少,加上体制约束,人才出现大量流失,一些刚毕业的研发人员在合同期满后选择跳槽。另一方面,由于运十、MD82等现有民机项目没有走完从设计到试飞取证的整个过程,甚至未能实质性启动,使得有限的民机研发人员中几乎无人经历过飞机研发的全过程。此外,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也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现有人才中,做技术的太过技术,做商业的不够商业,这将使真正实现大飞机商用,要过很多关。”一位航空业资深人士说。

飞机制造

细节要求指教多

就在3个月前,上海飞机制造厂也在招聘大量工艺员、设计员,所需专业有航空制造、机械、电气、飞行试验、通讯导航……上海飞机制造厂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航空质量、管理、制造人才都很缺。“从我们这边来看,目前最期待的是飞行器制造和飞行试验专业人士,ARj-21支线飞机已下线,飞行试验专业人士比较缺。”

与飞机设计还处于计划阶段不同,制造人才的缺乏迫在眉睫。空客A320总装线建设紧锣密鼓。天津港保税区空客招聘组组长赵海山表示,自空客A320项目人才招聘工作开展以来,已有5000多人踊跃应聘,但只有50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通过了初步评估。

“前来应聘的一线工人,几乎没有合格者。”赵海山解释说,细节要求比较多,所以大多数人都因为不懂英语或没有经验被刷掉的,比如飞机机械技工,基本要求是机电专业中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钳工工作经验,然而“具有数学知识和数据整理能力,自操作起重机械、载运车辆等,有英语基础”这几个附加条件就能淘汰很多人,另外再加上“有至少3年金属加工或金属装配行业工作经验,能够根据图纸和零件明细独立完成工作;精通钢铁加工和处理;具有小公差孔加工及螺纹切割等精密操作的经验”,这些苛刻要求淘汰了所有应聘者。

还比如飞机文件管理经理职位,职责汇编和管理总装线各部分总成文件;对偏离已确认设计的情况进行纠正;为飞机取得适航证书准备相关文件。由于我们民机制造与研发从未到达这个阶段,该方面人才几乎是空白。赵海山告诉记者:“招聘工作其实从2007年年初就开始,目前,我们已进行了9轮招聘,跑了4个城市,预计还会进行下去。”

飞机销售

通用航空市场广阔

篇11

许伟龙出生在石家庄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初中时,他迷上军事刊物和战争电影。平时的零用钱主要用来买航空杂志,积累了很多航空方面的知识。

但因为这个爱好,也使他的精力分散很多,快考试的时候顾不上看课本。之后,他不但疯狂地迷恋上了飞机、火箭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开始频频尝试着制作一些简单的飞机模型,用纸壳、薄木片、胶水为原料,制作飞机模型。虽然这些模型做工简单,甚至有些粗糙,但是每制作一件作品,许伟龙总是乐在其中。几年下来,他在国内的航模圈内已小有名气。

1996年大学毕业后,许伟龙在科技馆工作,从事科普教育,常给相关杂志投稿。工作之余,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航空知识的学习中,同时用工资购买一些航模的发动机、遥控器等配件,开始组装一些真正能飞上天的航模。

一个遥控器800元,发动机200元,加上材料费,组装一个航模的费用,几乎花掉他一年的工资。许伟龙说,做模型飞机,程序几乎和制作真飞机一样,只是材质不同。许伟龙先后制作了七八个飞机模型,工作之余,他和发烧友们经常骑车寻找大的空地试飞。他的那些模型,有的在空中解体,有几架不幸坠机摔得粉身碎骨,让他心疼不已,但是痴迷航模的他,却一直兴趣不减。

许伟龙真正把个人爱好做成事业是在2001年,当时他因故辞掉了工作,该做点什么呢?许伟龙深思熟虑后决定开一家公司,专门为客户量身定做飞机、火箭、导弹、航天器等静态模型,以及全尺寸空间站组合体、宇宙飞船、返回舱、航空航天服、飞机训练模拟舱等大型展示设备。

2002年,深圳市引进了一艘退役航空母舰“明斯克号”,随后天津也引进了一艘“基辅号”,两地都在运作主题公园,这让许伟龙眼前一亮。自己多年积累的航空知识,能否在航空母舰上找到施展的机会呢?于是,许伟龙写了几篇有关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文章,发给了天津基辅号航母舰主题公园筹备处。

几个月后,一位副总联系到许伟龙,两人就主题公园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许伟龙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航空及舰船知识,对航母主题公园的规划给出了很好的建议,而他对航空航海方面的见解,也给对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时间不长,那位副总亲自来到石家庄,开门见山地和许伟龙谈起了项目合作,2003年,在基辅号落户天津汉沽之后,双方最终就制作一架眼镜蛇武装直升机达成了协议。

机会有了,但是摆在许伟龙面前的问题却非常多。雇用工人,租赁场地,尤其是搜集准确的飞机模型的各种数据,工作繁重而琐碎。顶着巨大的压力,许伟龙迈出了从事航模事业的第一步。制作1:1比例的飞机模型,许伟龙并无经验,一切在探索中行进。钢架做龙骨,木头砌外观,包裹玻璃钢外层,刷漆,按照自己制作小型航模的经验,许伟龙做起了大飞机。眼镜蛇武装直升机雏形刚做好,前来考察的航母主题公园的负责人放心了,第二架我国自主设计的歼10战机模型制作合同随即签订了。

2008年,许伟龙又为基辅号航母制作的第三架基辅号的原型舰载机雅克38型飞机交付,该航母上除了四五架退役飞机外,其余3架1:1比例的模型飞机都是许伟龙制作的。除制作飞机模型外许伟龙连着三四年参与基辅号主题公园的建设,他制作的几架飞机模型得到了主题公园方面的肯定,他本人也借此积累了大量的模型制作经验。

实力不凡,受到大导演冯小刚青睐

又接了几架飞机模型制作的工作后,许伟龙逐渐打出了名气,来找他做模型的越来越多。除航空模型外,2005年10月,最让国人激动的“神六”发射成功后,许伟龙又接到了为河北省科技馆制作发射“神六”的2F运载火箭模型的艰巨任务。

虽然航天知识比较缺乏,但他克服困难,通过上网、图书馆等搜集到相关火箭的数据。为了让模型与真火箭更加相像,他曾专门到北京对真正的运载火箭进行了实地考察,从开始制造到完工,这组火箭模型共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考虑到火箭模型要在室外陈列,许伟龙他们在制作时采用了耐高温、耐老化的缠绕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由于规模太大,火箭模型共用了7吨钢材、上百件数控机床加工的精细小部件。

它高14.57米,最宽处为2.3米,按真火箭的1/4比例制作,规模之大当时在国内同型号火箭模型中居首位。同电视里看到的真2F运载火箭一样,火箭模型表面喷有蓝色的“中国航天”字样,4台长达4米、直径500毫米的助推器分布在主箭身周围。这组运载火箭模型在河北省科技馆的新馆展出后迅速引起轰动。此后,与航空相关的航天模型也成了他的主要业务之一。几年下来,许伟龙先后制作了数十个火箭模型,工艺也日益成熟。

2009年7月,许伟龙在天津举办完一次航模展览后,天津市委托其为国庆大阅兵后的彩车制作火箭模型。许伟龙仅用12天的时间,就完成了3C和未曾发射过的我国新型大推力火箭5的模型制作。10月1日,当看到天津市的彩车装着自己制作的火箭模型经过天安门时,许伟龙感到万分自豪和激动。有意思的是,著名导演冯小刚事后从朋友口里听说这件事后,对这位河北的“能工巧匠”颇感兴趣,因为他制作的火箭太逼真了。冯小刚还开玩笑说,如果拍电影需要飞机、坦克、导弹之类的道具,也许许伟龙还真能帮上忙!

但许伟龙真正与冯小刚相识,是在2011年。当时公司制造的“天宫”空间站、“问天”飞船等超大型道具,都被用于建党九十周年献礼影片《飞天》的拍摄,许伟龙经常往返于八一电影制片厂与石家庄之间。他说:“这对中国影视界来说,绝对是填补了空间影片失重拍摄的一个空白。”所以,《飞天》剧中的道具至关重要,从各种航天装备、空间站、飞船、返回舱、直升机到航天服以及修改剧本的技术细节,许伟龙都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也正是由于在《飞天》中的巨大贡献,许伟龙与北京的一些电影人建立了联系,“这些朋友看到了我们公司在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影视价值,这其中就包括冯小刚。”许伟龙说。

从那时起,许伟龙就与冯小刚工作室保持着密切联系。当《一九四二》刚进入筹划阶段,许伟龙的团队就已经通过剧组提供的气氛图,进行了若干次历史考证和摸底,撰写并提交给冯小刚的技术文件包括《日军驻华航空队分布》《日军1942年前后航空装备情况》《日军航空机载武器》以及《日军飞机座舱布置》等文章达几百页。

“最终,根据我们积累的经验,为冯导定出了两种满足剧情需要,符合人物关系、对话关系的飞机型号,并绘制了效果图等详尽的资料。”许伟龙说,那时根本没人相信刚进入影视圈不久、名不见经传的他能获得名导的青睐。

当时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2011年6月下旬,两张“山寨”版歼-20战机模型的图片在网上疯传,冯小刚得知它们正是出自许伟龙团队之手时,颇感好奇。就随便百度输入“石家庄”“山寨版歼-20”字样,没想到搜索结果高达120万。凤凰网、新浪网、网易等至少上百家网站争先转载。各家网站几乎都打出醒目标题如“民间惊现歼-20战斗机模型”。他打开其中一家网站,只见受热捧的两张山寨歼-20战机模型图片赫然入目。图片显示把歼-20战机模型装车的场景,网友纷纷称其“细节逼真,堪比真机”。还有专家评价:不仅细节还原得很接近,而且连弹仓都清晰可见!

尽管如此,办事向来非常严谨的冯小刚出于慎重,事先还是专门到石家庄许伟龙的亚光速科技公司考察了一番。到了那里冯导惊讶地发现,他的“军事梦工厂”是一个二层楼的小厂房,走进去后就像进入了一个小型军事基地。各种飞机模型、卫星模型、火箭模型应有尽有,造型奇特,精致逼真。在许伟龙的办公室里还有按1:1比例做的舱内航天服,穿在模型模特身上。

二楼入门的位置放着一台歼-11A战机模拟训练器,无论仪表、按钮、位置都跟真的相差无几,冯小刚亲自上去体验了一把模拟飞行,按钮按下去后,身体开始随着座舱前后左右晃动,很过瘾。看到这一切,冯导心里有谱了:许伟龙的“军事梦工厂”,确实实力非凡!

给电影《一九四二》造“日本军机”

于是冯导便很快拍板:电影《一九四二》中的军事类大型道具,其中包括“冈村宁次”专机和日军运输机、轰炸机等,全部交给许伟龙来做。

许伟龙团队很快确定了基础方案,但这也仅是一个大框架。除了要把握好准确的型号,如何模仿上世纪30年代的工艺,以及战争环境导致的装备旧化,都是考量一个全尺寸模型生产厂家的标尺。“更具挑战的是角度、距离、演员的位置和动作幅度、工作人员活动的空间、摄影机的位置、灯光的位置等等微小的细节都要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考虑进去。”在长达三个多月的模型制造中,半硬壳结构铆接的飞机并不是障碍,最困难的工作其实是让崭新的飞机变得沧桑。许伟龙介绍说。

除了日本轰炸机,设计制作冈村宁次的专机也费了不少周折。许伟龙说,冈村宁次的专机计划原本是完全的机内戏,为了摄影机位,左侧3扇舷窗可以拆卸。但导演临时要求从右侧机外远景进入机内近景,此时镜头将带上喷涂着“亚光速”等字样的蒙皮,“那次,突然满场广播我的名字,急得我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最终还是在摄影师协调下,才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除了轰炸机外,许伟龙还带领他的团队为《一九四二》制造了一架日军运输机。“由于特写需要,这架飞机配有通信员、文书、参谋等坐席,装备了战场指挥机的侦察和通信设备。整个机舱也进行了旧化处理。拍摄过程中几次被同行认为是从博物馆租借的老式飞机。”说到这,许伟龙再一次骄傲地笑了。

通过与名导演的合作,许伟龙对于高端电影军事类道具的把握有了较高的认识。许伟龙说:“加上几十年积累的军事知识和加工制造工艺,我们向最高的艺术顶峰迈进应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慢慢地,许伟龙积累了很多经验。“电影模型与陈列模型的最大不同,就是影片中必定涉及演员与模型的人机接口问题。虽然很多影视作品仍在使用很粗糙的道具,但是逐步有更多的导演严谨地对待科学类的道具。”从《一九四二》拍摄中,许伟龙了解到,看似简单的飞机舷窗、舱门、折叠座椅等都需要进行全尺寸的人机匹配,才能与演员无缝配合。

篇12

西部航空产业虽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比较优势,但在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中,速度缓慢,无法起到对西部经济发展应有的带动作用。目前,面对国家的支持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西部航空应当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地发展。根据我国及国外的经验,航空产业的发展必将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1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带动作用

航空产业属于产品附加值高、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产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直接带动作用。据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统计,在当时基本还是计划经济和航空产业处境困难的情况下,其投入产出比已达1:4。最近几年,我国以及西部航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总产值约740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目前,世界航空工业每年销售额约3500亿美元,其中北美和欧洲占到90%以上,约3150亿美元。欧洲航宇工业协会成员2002年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其中出口398亿,占53%,其订货额已达3170亿美元(约4年的工作量)。美国航空工业2002年销售额达1480亿美元,波音公司1997~2001年共销售2695亿美元,其中民用飞机1670亿,占62%。航空工业出口是美国对外贸易一大优势,出口顺差1990~1996年达1898亿美元,2000~2001年为574亿美元。俄罗斯航空工业最近5年,出口达80亿美元,仅2002年就达32亿美元。

美国强大的航空工业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运输、通用航空、航空服务业的发展,高峰年各种飞机达28万多架,其中民用运输飞机9000多架,通用飞机24万多架,扩大了内需和就业,扩大了航空工业市场,全面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据统计,2000年美国民航业对GDP的直接和间接贡献为8 000亿美元,约占GDP的8%。民航业及相关行业直接和间接雇用了约1000万个员工,占美国员工总数1.352亿的7.4%。航空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催化剂与驱动力之一。美国华盛顿州的航空产业是其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它引领、带动了该州的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航空产业通过产业关联,为该州共创造了285000个工作岗位,占全州就业总人数的10.5%。

由此可见,发达的航空产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直接带动作用是何等之强。

近二十多年来,种种原因导致西部航空产业本身发展缓慢,对国家和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但若西部航空产业在国家的支持下能够获得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不但能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而且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从中受益。

2000年末,我国拥有客运飞机527架,货运飞机10架,预测到2020年客运与货运飞机总数将分别达1700架和250架。如果这些飞机均为国产,即使以一架飞机平均造价3.5亿元人民币计算,航空制造业的产值也至少将达6000亿元;按航空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带动比1:4计算,GDP将增加24000亿元,将能带动众多行业及高新技术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2 西部航空产业对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带动作用

一种新型号飞机的研制和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除航空制造业外,还涉及到许多相关行业和数千个部门和企业。在美国,一种新的中型飞机的研制和生产,可直接带动1000多家大型企业和10000多家中小型企业,并能辐射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2.1飞机制造配套关系带动作用分析

以西部制造的某小型运输飞机为例,全机共有24151个零件,5781项标准件,这些材料费用约占全机价格的9%,其中金属材料的50%在西部地区采购;标准件制造虽以主机厂为主,但还需13家配套厂商供货;成品设备由全国114个配套承制厂制造,其中西部地区约占40%左右;随机器材种类繁多,仅地面设备就涉及很多配套单位,其中西部地区约占30%。

飞机生产需要一系列配套的通用制造设备和各类检测设备,并要设计制造一系列专用工艺装备和仪表、照明、计量等设备。这些设备的采购和生产,涉及到很多相关企业,其中有一部分在西部。

由于航空产业能直接或间接带动电子、冶金、化工、材料、机械等众多行业的发展,所以在一些发达国家被作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牵引车”产业之一。

2.2航空服务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分析

航空服务业是航空产业的下游产业,是航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西部的航空运输业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其旅客吞吐量约占全国的1/5强,货邮吞吐量约占全国的15%。快捷、方便、舒适的航空运输,促进了物流、人流的加速流转,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通用航空可为农、林、牧业提供大面积、高效率的除草、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多项服务,不但使其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产量达到新的水平,而且省劳力、省时间、省投资,非常适合西部地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直接、更有效。例如,广东省在1964~1991年共投入3.5亿飞播造林427.18万公顷,1991年清查时已成林130.25万公顷,尚未成林23.47万公顷,使全省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0%增加到47%,增加活立木蓄集量2735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250元计算,估价68.4亿元,其投入效益比为1:20。

3 西部航空产业的技术扩散对相关行业带动作用分析

20世纪航空方面的重大发明创造,如雷达、喷气发动机等,都在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资料显示,日本航空工业的技术带动效应是汽车工业的3倍。航空产业技术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且多为高新技术,因此,航空技术向其他行业转移、扩散,可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个产业的发展,使企业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并能创造出新的产品,提高竞争力。航空技术目前在多个领域,例如在高速列车、汽车及零部件、压缩机、燃气轮机、纺织机械、复合材料制品及交通部门的地面设备等非航产品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4 西部航空产业对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分析

4.1西部航空产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根据统计资料,我们计算了若干工业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结果显示航空制造业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比较高。

影响力系数反映的是某一经济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产品的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越大,表示该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

产的需求推动作用越大。依据1997年陕西省投入产出表(电子版)计算得出有关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如表1。

从上表可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558,可理解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产出每增加1亿元,对其他部门的需求为1.558亿元。在所选的10个部门(行业)中,影响力系数排列第一的为航空货运业1.971,第二为航空客运业1.948,第五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1.558。因此,从总体上看,航空产业对相关经济部门产品生产的需求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感应度系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经济部门因此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越大,表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生产发展对其需求越大。依据1997年陕西省投人产出表(电子版)计算得出有关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如表2。

从上表可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为0.186,可以理解为各部门均增加1亿元产值时,对航空航天制造业产生的需求为0.186亿元。在以上所选的10个部门(行业)中,感应度系数排列第一的为航空客运业3.371,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航空货运业的感应度系数虽然比较小,分别为0.186、0.162,但也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对航空产业总体的需求程度。

4.2 航空产业对旅游业、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国航空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例如云南省自1990年以来,各著名景点陆续通航,不仅加快了西南地区人流、物流的流转速度,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该省旅游总收入从1995年的61亿元,发展到2002年的290亿元,增加了3.75倍,直接、间接从业人数达160.5万人,使云南真正成为了我国的旅游大省,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4.3 航空产业对西部相关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贵州安顺市和西安阎良区的发展过程是航空制造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数家大型航空企业在安顺市和阎良区落户后,安顺市和阎良区的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周边的餐饮、教育、交通等眼务行业快速发展。目前安顺市和阎良区已成长为具有高科技产业的技术密集型城市(区)。

5 航空产业对加速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

5.1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努力及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但是,目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三次产业间的比例欠合理,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落后于东部地区。二是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水平低,表现在消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比重高,而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附加值高的产业比重低,阻碍了产品的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西部产业结构之所以存在以上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技术水平落后。无论是农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供给能力大多集中于技术层次相对较低的领域,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的程度和技术密集程度较低,致使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

5.2 发展商新技术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产业结构调整的总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二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供求状况,通过理顺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使其得到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开发新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使产业结构中代表先进技术的新产业成长壮大,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之上,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档次。

产业结构的优化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和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以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结构的优化,可心培育出一批具有高附加值、高增长潜力的新产业,因为升级本身就意味着技术层次的提高和附加价值的增长。可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技术进步是分不开的。

高新技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所起的作用是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一是通过直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二是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

5.3 航空产业应当成为提升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先导

技术创新、科技革命永远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但在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创新中,产生了一个新的系统过程: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代替传统产业,知识被获得,被转化使用,并在使用中被更新放大;产业升级又带动要素升级,在新旧产业更换的过程中,要素从衰落的产业进入到新型产业中,为新型产业的形成提供可靠的基础;新型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它们在用新的技术或新的经营方式满足新的需求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新型的产业部门,并成为提升社会产业结构级次的先导。

一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资源影响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地区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是产业整体素质的技术基础。区域竞争力指标之一就是区域科技实力。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是企业竞争力增强的前提,也是区域科技实力提升的墓础。

航空技术外溢能够加快非航企业技术水平提高步伐。航空工业对于高技术的需求连续不断,各种研发工作的产品――高新技术首先应用机制造,其次会向不同领域扩散,于是相关企业的运用这些新技术,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扩大企业规模,企业竞争力增强,进而增强区域竞争力。大力发展西部航空工业就是要让这种技术提升作用在一定的技术平台和技术转移渠道上更为通畅地从航空工业流向更多的制造业领域,使航空高新技术对西部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带动作用最大化,有力地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正如前面所述及的,航空产业作为高技术和技术密集度高的产业,它的发展不仅仅会带动相关行业就业人数和产值等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航空产业高新技术扩散、技术升级,众多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从而推动产业结构整体的升级。

西部地区因历史等各方面原因,形成了航空这一优势产业。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下,西部应当及时抓住发展航空产业这样的先导产业部门,以取得快速调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效果,从而全面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少波.大力发展创新技术,调整西部产业结构[J].机械

制造,2004(2)

[2] 课题组.我国制造业布局与西部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研

究[R]北京: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2003.

[3]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

评价[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4).

[4] 王钢林,武哲.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航空工业[J].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 刘大响.跨世纪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和建议[J].世界

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