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的方向范文

时间:2023-08-21 09:26: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土木工程的方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土木工程的方向

篇1

土木工程的建设由来已久。 由原来的伐木采石,模仿天然掩蔽物建造居住场所,到现在的美轮美奂的超高层建筑、雄伟的水利水电工程和超高超长跨度的桥梁,土木工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土木工程结构的理论方法、力学分析、施工手段, 还是土木工程的地基基础处理, 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和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土木工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详细探讨二十一世纪土木工程发展新方向显得十分必要。

一、土木工程发展历史

1、古代土木工程

公元前 5000 年开始至 17 世纪中叶时期, 称为古代土木工程阶段。土木工程的古代时期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 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 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 18~19 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历经漫长的古代大型土木工程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建设工具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土木工程建设的经验,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近代土木工程

产业革命的开始是近代土木工程发展的开端。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些不仅反映在吃穿行上,还反映在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方面。而电力的应用,使高层建筑实用化成为可能;电气照明、给水排水、供热通风、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与房屋建筑结合配套,开始了市政建设和居住条件的近代化;在结构上要求安全和经济,在建筑上要求美观和适用。

随着大型土木工程近代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 19 世纪中叶为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和分工的需要,土木和建筑开始分成为各有侧重的两个单独学科分支。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学科逐步形成,各种静定和超静定桁架内力分析方法和图解法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理论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土木工程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理论上的突破,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实践的发展,这样就使近代土木工程这个工程学科日臻成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代土木工程发展到成熟阶段。 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道路、桥梁、房屋等大规模建设的出现。另一个标志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3、现代土木工程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刚好是现代土木工程发展的开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产力出现了新的飞跃,现代主义运动取得了全面胜利。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土木工程进入一个新时代。 在近 40 年中,前 20 年土木工程的特点是进一步大规模工业化,而后 20 年的特点则是现代科学技术对土木工程的进一步渗透。

首先,现代主义的高层建筑在理论计算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计算已基本告别传统的手工计算而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基本上都采用三维空间结构分析计算程序。

其次,高层建筑由于对抗震、抗风的要求高,且建筑多样化,层数、

高度日益提高。再者,现代主义的高层建筑反对外部包装、建筑含义和历史风格,强调形式追随功能和技术,技术上升到艺术层次。

二、土木工程理论、材料及技术的发展

通过多年来实践探索,土木工程的发展日臻完善。在科学理论方面,理论研究精密化,计算力学、结构动力学、动态规划法、网络理论、随机过程论、滤波理论的成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渗进了土木工程领域。 结构动力学也已发展完备,荷载不再是静止的和确定性的,而被作为随时间变化的随机过程来处理。 静态的、确定的、线性的、单个的分析,逐步被动态的、随机的、非线性的、系统与空间的分析所代替。 电子计算机使高次超静定的分析成为可能,进而使得高层建筑中框架-剪刀墙体系、 筒中筒体系空间工作和大跨度的桥梁得以实现。 大跨度建筑的形式层出不穷,薄壳、悬索、网架和充气结构覆盖大片面积,满足种种大型社会公共活动的需要。 从材料特性、结构分析、结构抗力计算到极限状态理论,在土木工程各个分支中都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使现代土木工程取得了许多质的进展。

在工程材料方面,标号为 500~600 号的混凝土已在工程中普遍应用,而轻质、高强化的混凝土成为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的新要求。 高强钢材与高强混凝土的结合使预应力结构得到较大的发展,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屋架、吊车梁和空心板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广泛使用。 同时铝合金、镀膜玻璃、石膏板、玻璃钢等工程材料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背景发展迅速,为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支持。

在施工技术方面,种种现场机械化施工方法发展得特别快。 同步液压千斤顶,滑模,直升机安装天线,用一群小提升机同步提升大面积平板的升板结构等一系列施工方法广泛应用。 此外,钢制大型吊装设备与混凝土自动化搅拌楼、输送泵等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现场机械化施工工艺,使传统的现场灌筑混凝土方法获得了新生命,在高层、多层房屋和桥梁中部分地取代了装配化,成为一种发展很快的方法。

精密化的理论研究、全新的工程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使得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大型土木工程的建设成为可能。

三、土木工程发展新方向

飞速的经济发展, 使得大城市及超级大城市的数量急剧上升,人们对空间的概念日趋强烈,寸土寸金普遍成为人们的共识。 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日益发展的空间需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得到普遍重视。 同时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也是解决人们空间日趋紧张问题的重要途径。

飞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空间需求的问题,更有电力、能源等多方面的需求。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大型矿山资源的开发,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运输等都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大型公益土木工程的修建,显得极为重要。

篇2

一、现代土木工程发展趋势的表现特点

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高耸、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又要求高经济效益。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课题,并推动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前进。它的发展趋向具体地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 工程地质和地基方面。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2、工程规划方面。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3、建筑材料方面。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价格过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另外,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仍继续进展。

4、工程施工方面。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由此产生的施工工具、设备、机械向多品种、自动化、大型化发展,施工日益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组织管理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走向科学化;有些工程设施的建设继续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问题,以建造过去难以施工的工程。

5、工程设计方面。人们努力使设计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达到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目的。为此,已开始采用概率统计来分析确定荷载值和材料强度值,研究自然界的风力、地震波、海浪等作用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与统计规律,积极发展反映材料非弹性、结构大变形、结构动态以及结构与岩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结构可靠度极限状态设计法和结构优化设计等理论;同时发展运用电子计算机的高效能的计算和设计方法等。

二、土木工程在未来如何发展

1、指导理论的继续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理论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力学,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数值处理方法将是土木工程中力学的突破方向。在对复杂结构、流体介质等情况下的受力分析和近似上,现有的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加专门化的数学在将来也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用以处理土木工程技术中复杂的数值问题。更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对复杂的情况的模拟更有把握,更接近于现实。力学也会突破宏观框架,向微观发展,控制论,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力学中加深影响。

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学科将向周围继续发散,与材料,环境,化学,电子信息,机械。 城市规划,建筑等相关学科进一步的交叉,融合,互相支持,互相服务。土木工程内部的次级学科也同时会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产生出新的学科,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利用就使得新的地下规划学科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不同次级学科的理论也会相互渗透,比如现在就有一些大型体育场馆采用了类似桥梁的悬索结构。

2、工程实现的变化。土木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出合乎设计要求的工程构造物,从设计到成果中间需要一个很长的工程实现的过程。这也是土木工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土木工程最重要的方面,有了好的理论和设计,没有好的工程实践,一样不会产生一个优秀的作品。

信息时代正在迎面走来,其他学科和其他方面的新观点新技术,必然的也会影响到土木工程。并且为这一传统学科注入新的活力。包括控制理论,施工技术,新材料,环境工程,经济理论等等。

2.1全过程信息化。信息化的特点将更深的渗透到未来的土木工程中,重点不仅仅限于CAD方面,也包含对工程进度的管理、运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对建筑物结构,强度,可靠性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决策等。这些也是主动控制和智能化实现的基础。

全过程信息化对今后的土木建筑构造物的维护有很大的意义。比如可以使用植入的传感器配合电子计算机实现对建筑全方位的实时的监控,及时掌握整个建筑物的状态。我国现在正是基本建设的,20~30年后,现在这些建筑物逐渐进入维护期。如果能在现在建造过程中就做好各种信息化准备工作,对今后维护也大有帮助。

三、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1、三S系统应用发展

三S系统由H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系统与GPS全球定位技术系统构成,可实时、整体、动态的对地展开判别观测、应用分析,因此在土木工程领域该系统发挥了显著的优势作用,同时具备广阔的发展提升前景。数字化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三S系统发展而来,也就是说其综合了遥感、GIS、遥测、多媒体、网络与仿真虚拟技术对城市各项功能机制、基础设施展开自动采集、发挥决策辅助作用并实施动态化管理监测,很明显,当前数字化城市便是以该类数字化的处理信息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作为发展背景的科学服务技术系统。

2、单机方式顺序科学转变至网络协同控制与并行设计

就复杂大型的项目工程来说,其很有可能需要较多设计部门、众多成员的共同参与,同时还需要良好的协同合作并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还可由不同地域分布的分支设计机构、设计人员、协作部门单位应用多样化平台软硬件与设计方式在相应规定时段内良好完成。为有效解决该类复杂系统问题应良好的应用开发土木工程设计的协同并行技术。另外,智能化建筑工程与检测结构亦是土木工程基于信息化发展背景的未来发展的趋势。项目管理与电子数据同样是土木工程实现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工程建设施工是当今土木工程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领域,基于系统复杂工程在施工阶段中由报价投标、预算到签订管理合同、评定分析质量直至竣工验收各阶段均需要进行大量数据信息的处理,整体施工单位控制与辅助管理均会被纳入至辅助计算机施工技术体系中。当前土木工程领域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已经令国际承包商真正跨越了地域壁垒,实现了共享式、协同式、智能化的行业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实现了质的飞跃,我们只有科学遵循其内涵特征、发展现状把握工程建设未来发展趋势动向、制定科学实践发展策略,才能真正推进土木工程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49-02

《岩体力学》是岩土工程、地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岩体力学是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岩体力学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岩体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科学。因此,在岩体力学教学中必须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和加强课程实践环节,体现岩体力学作为基础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的实践性,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地投身到该课程的学习中去。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从成立时,一直将《岩体力学》课程作为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并已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传统,教材及实验条件都十分充足;且该课程一直作为我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硕士、博士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较好的课程教学经验。但在我校也存在多个专业不同方向都沿用一套教材、一套大纲、一套讲义的教学现状问题,并未结合专业方向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故此结合近几年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建筑专业方向本科生授课经验及感受,介绍面向地建专业方向的岩体力学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措施及效果。

一、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

1.教材选择。目前国内岩体力学教材比较多,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通过对国内其他兄弟院校授课教材调研发现,基本上都是采用本校权威教授所编的教材或者是国家规划教材。结合我校地质学专业特色及课程教学团队经验,采用我校刘佑荣教授所编的,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岩体力学》教材;2009年又再次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编审,由北京化工出版社出版了修订版的《岩体力学》教材,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合并,并增加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方面的成果,例如结构面网络模拟等内容。近2年授课则是以这本修编教材为主,但在部分章节的授课中也兼顾了蔡美峰主编的《岩石力学与工程》教材,供学生课后学习,以满足本专业学生对岩体力学知识的需求。

2.课程内容优化。结合教材的内容编排,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来进行重点讲解,包括岩体的地质特征,岩体的物理、地下洞室围岩应力重分布,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等内容。在具体内容编排中也适当地增加了部分内容,如在岩体的地质特征章节,补充安排了工程岩体分类等内容;在岩体强度与变形性质方面,增加了地下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及体系的相关介绍;在内容编排上突出地下建筑方向的专业特点及需求。

3.教学学时安排。本课程的课时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五学期,总学时为40个学时,2.5个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4个学时,实验课6个学时。本门课程是在系统学习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力学基础课后进行开设的。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围绕专业工程实例展开授课。《岩体力学》课本身就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在进行每一章节的授课时,可以多以工程实例来展开,尤其是国内外比较知名的工程实例,多多采用照片、录像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投入其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热情。例如,在讲第五章地应力的时候,可以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中,如锦屏电站的高地应力问题来说明地应力研究的重要性;在讲边坡工程,可以选用大量边坡地质灾害的图片。由问题入手,来追根溯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源头。

2.结合专业方向特色来授课。岩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等诸多工程的主干专业课,面对的专业层次不尽相同,在授课的时候尽量能结合专业背景展开。针对地下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要从学生的专业方向特色及专业需求来阐述。作为土木工程地下建筑方向的本科生,《岩体力学》这门学科的发展都与地下工程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本质来讲,纵观岩体力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始阶段诞生的静水压力理论、侧压系数,到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的经验理论阶段出现的普氏理论、太沙基理论,然后在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理论及地质结构理论,这些重大理论及思想的诞生过程就是对地下工程认识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并促进了岩体力学学科向前发展。在授课时,可以将这一发展脉络讲述给学生,并贯穿到后续的课程教学中,不仅大大地培养了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自豪感,也加深了对自己专业的认识。

3.结合教师科研工作来授课。讲授这门课的老师,不仅有科研经历丰富的教授博导,也有刚走出校园的博士年轻教师,他们在长期的工作和求学中,完成和参与了大量的科研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科研沉淀。在授课时,可以将这些科研成果进行整理,在每章结束时,抽出专门的时间,做个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小型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专业眼界的同时,也可将岩体力学最新的研究方法、手段和技术介绍给学生。例如,在讲地应力一章,就曾经将参与过的地应力测试及地应力反演分析的课题成果向学生进行介绍;讲地下洞室稳定性时,就将参与的软岩隧道科研项目成果进行介绍;上课时的反响很热烈,大大激发了学生科研的热情,建立了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尤其是对那些希望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也为他们开启了一扇科研的窗户;此外,也让学生了解授课老师及其团队的专业方向及特长,为后续研究生报考提供了便利条件。

4.结合学生实践课来展开。我校《岩体力学》课程是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上这门课的学生仅仅经历的与此相关的实践环节就是大二结束时的地质学专业教学实习。虽然是地质实习,但也是与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各类岩体在打交道,例如各种岩石、结构面。在上课时,不妨将课程中提到的各种岩块、结构面等内容与实习中能看到的种类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例如,在谈岩块、结构面和岩体的地质特征时,便可列举实习线路中各类成因、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结构面及岩石;在讲结构面的强度及变形性质时,可以将实习中遇到的各种断层、软弱结构面等现象作为实例来分析其性质上的差异。这些实例学生在实习中都亲自参与过,已经有了部分感性上的认识,重新回到课堂上学习其相关的知识,认识和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岩体力学》课程内容丰富,更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要结合所教学生专业方向的特点以及未来需求,多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加强理论基础联系工程实际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认识问题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佑荣,唐辉明.岩体力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篇4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是我国国家建设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土木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急剧增大。同时,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也不再局限于常规化的地面施工。越来越多的高楼、地下隧道、地铁等要求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扩展到高空、地下、水中等复杂的作业环境中去,给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材料、全新的技术,使土木工程业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这也是挑战。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施工项目的管理方法仍然比较落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革新已经迫在眉睫。所以,管理者应正确面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树立全局意识,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加强监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这对于促进我国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一、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缺乏法律意识 合同管理失控

由于大部分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还不够强,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签订下一些“不平等条款”。在签订合同之后,有些企业为了弥补“不平等条款”带来的损失,不惜以损害工程质量为代价。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涉及到大量建筑材料,一种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不完善的合同造成一些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方为谋利益、忽视质量,也使得近些年来我国建筑方面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同时,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缺乏专业人员对合同进行管理,这就造成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随意修改合同条款,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同时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总而言之,大部分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在开工前缺乏设计与规划,缺乏完善的合同的支撑,这就给后期的建设带来许多严重的问题。

(二)缺乏全面的工程监理

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只注重由工人按时完成既定的任务,但由于缺乏全面的监理,使得工程质量大打折扣。虽然有些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设有专门的监理人员,但是这些监理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经验,缺乏相关专业素养,法律意识以及合同意识相当淡薄,根本无法承担起工程监理这样的重任。

(三)科技含量低 工程质量差

目前大部分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技术,缺乏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使得一些工程建设效率极低,严重影响了工期。同时,缺乏创新在当今社会是致命的缺陷,这就使得一些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品质受到极大的限制。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样重要的问题,是工程的核心所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砖砌体纵横墙不同步砌筑;钢筋漏放,或钢筋长度不够;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钢筋成形绑扎不正确等。”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例如2009年上海某新建住宅楼发生整体倒塌事故,而在陕西清涧县也发生了“8.24”特大桥梁坍塌事故等等。不断增长的建筑安全事故反映了我国一些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完成质量极差,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 解决方法

面对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有针对性的寻找对策,促进土木工程施工项目高效、高质的完成。

(一)完善合同的签订与管理

合法、完善的施工合同是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所以,应首先通过普法教育增强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促使他们在合理合法、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制定合同条款。同时应注意到合同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一切行为均应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唯有尊重合同,按照合同办事,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的完成既定目标。

在合同签订之后,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门人员对合同进行管理,杜绝在施工过程中随意篡改合同的现象的发生。

(二)进行全面有效的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是保证工程高效高质完成的条件之一。首先应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选择合适的监理人员的时候,要选择那些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拥有丰富经验的监理人员。针对有些监理人员唯利是图、不顾工程质量的现象,还要增强对于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工程监理应全面落实于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之中。从最初的工程项目设计规划,到生产设备招标、生产材料购买,以及施工的全过程,还有竣工后的验收,都是工程监理的目标所在。工程监理应当贯穿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之中,对于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有效的工程监理。

(三)加强科技创新 采用新设备新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随着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将触角伸向高空、地下、水中,工程实施的难度也逐渐增加。传统的施工设备、施工技术不能高效的完成任务,同时还有可能给施工人员带来危险。所以,加强科技创新,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已经势在必行。“加强新材料的研发力度,不但要增加建筑材料的品种,更要改善传统材料的性能。”例如,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采用非粘土制品代替传统的粘土制品,采用具有更高的硬度、强度的新型混凝土等等。新型材料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传统材料不可匹敌的优势,唯有加强科技创新,吸收新知识、采用新材料才能促使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水平更上一层楼。

此外,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需要手工绘制大量图纸,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图纸不易携带、容易损伤或丢失,这些都会给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带来问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各领域不可或缺的新设备。同样,计算机对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应注意加强计算机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这项技术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而且具有高效、便携的特点。同时,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人员、财产、材料等数量庞大,若运用计算机加以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保证信息通畅,可谓“一箭三雕”。

三、 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涉及到国计民生,是我国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要认清问题的严重性、看清目前建筑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但是相信只要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者能够正确面对、不逃避责任,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问题各个突破,从而提高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水平、改善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推进我国建筑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者首先应提高社会责任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同时还应当树立创新意识,求创新谋发展,合理运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唯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篇5

一、土石方工程的涵义及在工程建设中的意义

土石方工程通常是指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对土体进行开挖、运送、填筑、压密以及弃土、排水、土壁支撑等相关工作的总称。在土木工程中较为常见的土石方工程主要包含平整场地、开挖基槽和管沟、开挖人防工程和路基、填筑路基、回填基坑、进行密实度检测、土石方平衡及调配以及保护地下设施安全等内容。由于土石方工程项目较为复杂,所以必须科学安排施工的计划,选择安全环境下作业,施工要避开雨季等对工程有影响的天气,同时要合理施工,降低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成本,遵守国家建设施工原则和标准,尽量少占用可耕地和农田等良田面积,做出积极、合理的土石方调配方案,整体统筹施工安排。土石方施工方案主要涉及工程施工方法、工程爆破方案、土石方平衡调配与运送、工程施工程序、组织施工现场、架构项目组织、相关环节布置、对基础设施保护方案等。

控制好土石方的施工方案对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实现工程项目的场地平整,才能为整体工程项目的基础开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才能保证完成场地景观的初步构建。土石方施工方案为完成项目后期的土石方平衡调配有着重要作用,还能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为后期的路基和基坑储备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是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能最终完成施工场地的标高控制。

二、土石方工程项目的设计及技术要求

1、土石方工程项目的基本设计要求

土石方工程项目施工要严格依照基本的设计要求进行,才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工程质量。土石方工程项目的基本设计要求包括:要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比如地形条件,尽可能地节约土石方工程项目的施工量;要确保能实现工程项目的功能布置要求,满足工程管线敷设、建筑基础埋深的要求;同时要解决好施工现场排给水等相关问题,确保现场排水系统顺畅,保证地面干燥无积水;要满足工程项目技术指标要求,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和使用期间的安全;根据具体施工项目的难易程度,灵活、合理地设计平场施工图的比例;总体平面图以及平场施工图要综合考虑现场与周边环境的连接、协调关系;在平场施工图中要反映建筑底层总体平面图,反映建筑物与挡墙的关系,建筑桩基与锚杆的关系等。总之,在满足工程项目的景观效果和整体功能的基准下,尽力做到经济合理。

2、土石方工程项目的相关技术指标要求

土石方工程建设在遵循基本设计要求的同时,施工建设中也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指标参数,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土石方工程施工前,要进行综合平衡测算,选择土石方运程最短、最合理的施工程序,做好平衡调配,减少工程施工量;对岩土区进行挖方时,若开挖区高差大,标高较为复杂,且岩石硬度较高时,通常需要爆破,在进行爆破时要采取减震措施,以免因爆破行为破坏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和原岩的完整性;对填土区进行挖方时,要按1:0.5~1:0.75对临时土质边坡进行放坡,同时采取加固斜坡土方的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对周边和场内下管网,同时完成平基工作;回填土方前要确保清除基底杂物,选用砂夹石、碎石、土夹石、黏性土及破碎的岩石作为填料;在灾害性季节施工时,要采取有效的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出现“橡皮土”而影响施工进程;对场地表面的坡度进行平整时要遵循合理的设计规范要求。

三、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控制要点分析

因为土石方工程在整个工程建设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搞好土石方施工控制,按照设计原则以及质量控制要求施工是实现整体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下面主要对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控制进行简要阐述。

1、土石方填筑质量控制要点

为了确保土石方的质量满足基本设计要求,提高整体工程质量,就要对土石方填筑的质量进行控制,主要是指对土石方的填筑材料性质和压实质量进行控制,在施工中结合施工程序随时检测土石方填筑质量,并参考设计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环节采取及时的调整措施,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

2、土石方填料材质控制

对土石方填筑材料要进行严格把关,除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开挖取料外,也通常在现场进行抽样检测,对材料的性质、防渗料的含水量、塑性指数、黏粒和最大粒径以及粗粒含量等进行控制,对于过渡料、反滤料要对颗粒组成情况进行检验。土石方的填料不得使用生活垃圾、含草皮或者树根的土,也尽量避免使用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强风化石料等劣性不稳固的材质,若选用的填料岩性相差比较大时,要将岩性不同的填料进行分层分段填筑。

3、对现场质量进行控制

对现场质量进行控制一般通过控制试验进行,质量控制试验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和准确,主要包括容重试验和含水量试验两种方式。容重试验基本包括灌砂法、环刀法、γ射线密度计、压实计、灌水法等;含水量试验主要以快速测定为主,通常采用电炉炒干测量法、红外线灯泡烘干测量法、酒精燃烧测量法、高电波电流干燥法以及中子湿度计等。经过不断的改进技术,中子湿度计和γ射线密度计已经达到了快速、安全和准确的性能要求,将中子湿度计和γ射线密度计融为一体就是核湿度密度计,在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试验中应用较为方便,在土石方的工程质量控制试验中已被广泛采用。有些国家也会采用压实计,压实计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电子仪器,在实际工程的现场测量中也被普遍采用。

4、土石方工程全面质量控制

篇6

1.当前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和招标投标制作为我国基本建设领域的三大改革制度,对规范建设市场、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建筑业的项目管理制度体制中仍存在不少弊端。

一是投资管理体制不善。现阶段,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但建筑市场上最大的买方仍然是政府,各级政府在项目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项目法人的领导班子大多由各级行政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投资体制仍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和极强的计划性。

二是对项目法人的约束不够。非经营性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除了项目建设资金外,无其他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没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并且,项目法人不具备资金的自我积累能力和向外部融资的能力,没有独立的投资决策权。项目建成后如没有工程的所有权、收益权,项目法人通过正常渠道在项目建设成本中列支的管理费用和开办费用不能反映其为管理项目所必须的开支。权、责、利失衡,使得项目法人只管花钱不管还钱,投资决策失误后,无法追究赔偿责任。

三是相关单位总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现有的设计单位多为综合性设计单位,包含着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工种。由于组织过于庞大,使得这些设计单位不适应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体制。监理单位人员素质不高,对监理的性质、任务、机制认识不够,监理不力,局限于对施工质量的临控。令人遗憾的是国内众多工程项目,如小浪底水电站、大亚湾水电站、深圳地王大厦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许多大型项目的项目管理,被国外的项目管理公司或项目咨询公司所包揽。

2.加强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一是强化观念创新。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更新观念,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各级领导必须牢固树立坚持做大做强主业的思想不动摇的经营战略理念,高度重视经营开发工作,要把经营开发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第一要务,要在企业范围内形成全员经营、全方位经营的浓厚氛围。各级组织要在加大经营开发力度和优化配置经营管理班子和经营队伍的同时大力加强经营网点、区域阵地建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目标和措施,努力构筑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大经营”网络格局。在经营管理方面要做到“五要”:一要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市场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适应本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二要把经营开发工作和资本运营、多元经营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主业精、多元经营为第二支柱产业的发展态势。三要重视发挥技术创新和人才效应在经营开发中的作用。要通过重点工程建设,通过高、精、尖、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科技拔尖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显示出企业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技术装备上要从经营战略上来考虑,超前谋划争取尽量进入新的施工领域。

二是加强激励机制建设。激励调控机制,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保证。发展才是硬道理,追求最佳综合效益是企业的根本宗旨。为此,工程建设企业要保证项目生产经营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强有效的激励调控机制。(1)分配激励。分配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手段。应突出强调内部承包合同的严肃性,应该做到:政策明确、考核到位、帐目清楚、兑现及时。避免将内部承包合同当儿戏,或久拖不决,或敷衍了事,影响项目班子的积极性。(2)思想激励。即要加强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施工的每一项工程,不但是对自己、对企业、对业主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用这样的责任感激励他们干优良工程、干名牌工程、干人民满意的工程。(3)评价激励。即每一项工程完成交付后,企业都应该进行认真总结,找出成绩和不足、经验和教训,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但是对该项目管理人员的激励,也是对其它项目管理人员的激励,以此来形成企业内部互相学习,比学赶帮的竞赛氛围。还可以开展“优秀项目经理部”和“优秀项目经理”考评活动,进行荣誉激励。

三是强化项目质量与造价管理。质量与造价是工程建设的核心,也是管理的核心工作。做好质量管理和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1) 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影响和原因等,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依据。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时间、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的情况;是否需要采取临时应急防护措施。(2)事故原因分析,对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找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进行事故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质量方针,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工程造价管理不仅是衡量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也是维护建筑产品供需双方的经济权益的关键所在。

实施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可以保证在建设项目中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使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公司、项目经理部和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作业管理班子,应对公司整体利益负责任,协调好项目经理部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2)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采取经济措施管制工程成本包括人工费控制: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 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二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机械费的控制: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过程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3.小结

总之,在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中,作为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就要及时采取行动,从技术、协调关系及经济角度对施工单位施以援手,从而促进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引言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白热化、招标多样化、低价竞标常规化,施工企业的赢利空间已被挤成缝隙。不干,无法生存,干不好,就会亏损。以成本管理为中心,节约开支,提高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就项目而言,节约成本,加强管理,更是势在必行。

一、项目施工现场的浪费现状与突出表现

施工现场整体看仍然存在超期服役耗能型施工机械设备,正在服役的机械设备不认真执行按时按期的保养、保修、检验制度,不建立设备档案。施工周期内投入使用超时、超负荷运转,闲置时横卧露天,不遮挡、不养护、任由风吹雨打,日晒灰积,加快了陈旧、老化,造成传动系统锈蚀变形,增大耗能,有的机械动力系统还在使用耗能大淘汰型J系列电动机,其使用效率值N=.-..施工照明方式落后。施工照明主要分作业照明、夜间照明、管理照明三种形式、普通采用源漫射光源,不善合理搭配聚光光源和漫射光源灯具,灯泡采用能耗大,发光效率低易损坏的白炽灯泡。工地电工只管通电,不管用电,使用者只管用电,不管控电、节电,这样形成了办公照明有人没人灯长明,作业点照明上班、下班长明灯,夜间作业和安全保卫照明,整个工地是昼夜银花不夜天。

施工用电线网布置不规范,凭经验不计算,配线选材不合理。特别是动力线路线材造型应根据机械设备安装容量Ps、计算容量P、计算电流Iis、需要系数Kx、线材电压损失C值等因素确定线网类型和线材的型号和规格。然而,现场普通存在全部施工用电线材均为热阻途损值大、易老化、回收重复利用率差的铝芯线材,仅管同规格每元/m价格铝芯低于铜芯线材,但从回收利用次数和用电节能上看是拣芝麻丢西瓜之愚事。

施工原材料超耗主要反映在采购当中的缺斤少两,运输工具选择不当造成洒落和丢失,严重的出现车祸损失,现场保管不善造成降质、失效、回收利用差。有的施工项目即推行金属罐装散装水泥不力,仍大量使用袋装水泥,而现场简易水泥库保管不善,防潮,防水性能差,雨季造成大量报废固结水泥,有的将钢筋加工车间设在现场,大量钢材堆放在露天任其锈蚀,钢筋加工中造成的短节碎料回收困难,碎屑锈末不能回收,污染严重。砌筑工搁底排砖掌握不正确,造成砌筑时砍砖过多,分头碎块增多,砌筑和装饰抹灰造成落地灰浆过多,回收太差,预防措施不力。特别是在砼现浇构件模板拆除野蛮作业,无专人对木模、木支撑、木构连件进行分类,堆码、维护、保管,直接造成大量裂、断、朽、烂,使施工周转使用数次降低。

“三化”处理不力建筑垃圾增量。项目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目前有上升趋势,造成如此局面除上述诸方面原因外,还有现场的管理方式、管理力度、工种协调、设计临变、二次装修、野蛮作业等因素促成了建筑垃圾的增量。仅管许多施工企业相继建立了ISO//质量、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并在建筑垃圾的“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上与城市环保、卫生、再生资源回收等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看在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回收再生利用方面,施工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对“三化”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认识不足,目光短浅,愿罚不愿投入,信息不畅,技术空白,只维持在传统回收利用的低层面上。

二、解决的途径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项目“四新、四节”激励和奖惩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切实加强“四新、四节”的宣传力度,使推行“双四”的重要意义深入每个员工之心,积极制订、修订施工企业科技进步规划和年度推广应用“双四”计划。制订项目“双四”奖罚目标、指标、落实责任制、形成员工讲节约、项目讲节约,企业讲节约的良好局面,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双四”工作的健康有序的进行。

2.大力提升项目施工科技含量,促进节约增效

篇8

一、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温度的变化产生裂缝

温差裂缝一般由于水泥水化热或环境温差过高引起的,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2、湿度的变化产生裂缝

湿度裂缝是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的,在混凝土成型后,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而出现干缩裂缝。

3、收缩变形

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要缩小,产生收缩变形,这种变形不同成度地受到边界的约束作用。对于这些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伸缩的构件,混凝土的干缩就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另外在配筋较高的构件种,即使边界没有约束,由于钢筋对周围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增强,混凝土的收缩也会受到钢筋的限制而产生拉应力,有可能引起构件产生局部裂缝。

4、施工方面

混凝土制备及浇注过程中由于混合料搅拌不均、搅拌时间过长、浇注速度过快、浇注接缝以及模板、支撑刚度不足、养护措施不到位、现场模板拆除不当或拆模过早、预应力张拉不当(超张、偏心)或者强度没有达到要求就开始张拉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5、沉降裂缝

多为深进的或贯穿性的,其位置与深陷方向一致,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错位,裂缝宽度与沉降值成比例。产生的原因是结构构件落在未经加强处理的回填土或松软地基上,混凝土浇灌后,因地基浸水引起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裂缝,特别是平卧生产的薄形构件。再有模板刚度不够,支撑间距过大或底部松动以及拆模过早,也常导致这类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根据混凝土裂缝成因,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要比事后补救有效得多,采取预防为主的方法,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充分认识裂缝危害

随着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混凝土技术也在向功能型和智能型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参建的技术管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对工程中的重要部位、关键工序、施工措施,与施工班组研究讨论,共同努力实现控制质量目标,有效地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

2、设计构造

(1)建筑平面选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扭曲等附加应力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

(2)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

(3)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除了前述的措施外,在基础设计中还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4)正确地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位置和缝宽的选定合适,构造要合理,可以和其它结构缝合并设置。

(5)层层设置圈梁、构造柱,可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或减少裂缝。即使出现了裂缝,也能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3、施工过程的工艺、质量控制

由于施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发生率95%以上。如果在施工阶段控制住了裂缝,则在使用阶段开裂的可能性就很小。因此,施工阶段是裂缝预防的主要阶段,在施工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混凝土要有合适的配合比,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施工要求,还要从预防产生裂缝的实际出发,适当地选择好水灰比,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原则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

其次钢筋的成型和模板安装位置要准确、牵固,以免施工中变形。钢筋上的污物和氧化皮要清楚,以免影响粘结力。

第三是浇注、振捣操作合理,混凝土尽可能地连续浇注,如必须间隔时应尽量缩短时间,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且操作时应快插慢拔,振捣棒在每一点震动延续时间约在20~30秒,以混凝土表层呈水平并出现浮浆和不再有气泡、不再沉落,禁止震动棒接触及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4、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强度增加,不受或减受外界影响。技术关键是设法使混凝土温度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以便较少温度应力,阻力裂缝的产生。

常规养护方法是喷水,对一般混凝土结构,减小表面收缩,防止龟裂是可行的。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内外温度不一致,强度增长不同,常常是在强度增长慢的表面开裂,其养护就不能只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具体说,尽量晚拆模,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回填,避开外界气候的影响,养护期应以混凝土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即7至28天,最好能长些。

5、模板工程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在模板工程中应注意以下各点: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即不要错过最佳养护介入时机。

三、裂缝处理方案及效果

混凝土拆模后若发现裂缝,通常如下处理:

1)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将裂缝部位清洗干净,干净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

2)裂缝较大时,可将裂缝凿成八字形凹槽、洗净湿润,刷一层水泥浆,用1:2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后用环氧胶泥嵌补。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9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1.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

1.1组织机构管理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组织机构是顺利完成土建工程任务的体系基础,要实现土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进一步发挥土建工程项目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以施工程序、环节、技术的控制,加之对人员和器材的有力调配,真正提升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和水平。

1.2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应该明确各主体施工方面的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对成本控制得力的主体予以奖励。对土建工程材料成本进行控制,做到货比三家,降低在材料采购环节中的浪费现象。对土建工程人力成本进行控制,要严格控制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中人工数量和所用天数,从源头上以主动的方式降低人工成本。对土建工程项目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要严格管理施工所用的机械和装备,使其处理良好的状态,适于土建施工的进一步使用。

1.3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是企业第一生命,要在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中将质量管理放到突出的位置上,要将质量作为开拓市场、赢得声誉、获得收益的主要手段。应该在土建工程项目施工前就做好测量和检查的技术控制,避免误差的出现或积累。明确施工各队伍和个人的质量责任,将质量目标细化分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对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进行的试验进行技术、程序和结果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以便使结果能够在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中得到正确而全面地应用。

1.4安全管理

要端正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态度,对于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要全面认识和及时消除,在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中要对管理者和主要领导灌输全面的安全意识;规范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操作和技术,以安全行为的强化建立确保土建工程项目安全的措施体系;对于土建工程项目施工殊人员应该提升其技术和能力,使安全水平得以迅速提升;对于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一般工作人员,应该对其展开安全教育,培养其安全思想,稳固其安全行为,以主动干预的方式建立起稳固的安全意识。

2.当前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不到位

2.1.1 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工程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土建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而安全意识则对安全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当前不少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对施工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意识很淡薄,很多操作并不符合相关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给工程建设的不少环节增添了安全隐患。

2.1.2各项安全施工措施落实不到位。这方面突出的表现为没有将安全放在首要的地位,在进度、质量等与安全产生冲突时,往往是安全让步。同时不少施工单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安全生产抱有侥幸的心理。而且很多国家、省级下发的有关指导和规范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文件,也很少得到及时有效的传达和贯彻,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安全隐患大大提高。

2.2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控制

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操作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和技术人员交叉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因此很难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控制。从实际反馈的情况来看,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由于某个施工环节或操作部门的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而引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不时出现,很难杜绝。在当前,如何有效实现对所有施工人员的控制一直困扰着各施工单位和承包商。

2.3施工现场缺乏严格监管

当前不少土建工程的施工现场经常出现施工工具、材料随意摆放,施工人员组织性差,分工不明确,时常出现随意搭配就上工的现象;不同工种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度都比较差,现场施工的不少环节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常常显得混乱无序。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4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隐患

土建工程的现场施工由于工序多、材料多和用量大等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全面的检查。而如果只进行抽样检验的话,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漏检的情况。在施工生产时,由于上述原因会使工程质量出现波动,很难做到完全符合相关规定的质量标准,这样返工返修很难完全避免,企业不得不承担相应的损失。因此如何实现对土建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全面有效的控制已成为当前土建工程领域一个突出的问题。

3.加强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内容不仅包括对具体施工过程的管理,还包括对工程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材料等其他方面的管理。其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如果施工单位想实现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化和效率化则应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把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及标准以文件形式规定下来,并把各环节岗位责、权、利划分清楚,做到所有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3.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对施工过程实施控制,还包括对建筑施工原材料、施工重点、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控制。建筑施工原材料进场时,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应该对材料数量清点,对材料质量抽样检验,以保证进场原材料质量。另外,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路线以及施工重点严格控制,当施工过程中有质量问题出现时,技术人员跟施工人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3.3保障施工现场安全

建筑施工现场往往有很多危险潜在因素存在。劳务人员违规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都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建筑工程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时时强调安全问题,建筑项目部还可定期举办安全教育大会,使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并且,针对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现象,建筑施工单位要制定详尽处罚规定,以减少劳务班组中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

3.4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

严格的监督检查力度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风险,确保项目在工期高质量的完成。首先,施工单位应当成立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配备精确地仪器以及专业的工程监督检查人员,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同时在施工前,监督检查部门应仔细审核施工现场以及施工进度,保证作业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杜绝施工不合理的现象发生。其次,进行必要的现场跟踪检查,监督检查工作人员应当明确监督检查工作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随时开展相应的质检工作,并针对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寻求解决方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督检查人员可以在现场为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不定期地对项目质量进行抽样检查。最后,融入评估考核的方式,随时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采取一定的赏罚机制,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3.5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第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建筑施工现场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不可能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都素质过硬,因此,对于不具备专业施工技术的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对其规范意识进行培养,让他们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科学施工,避免擅自更改施工设计的情况出现。

第二,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制度意识。保证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对违背现场施工制度的行为以及惩罚措施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

第三,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将安全大于天的理念牢固树立在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心中,加强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必备的安全常识和技能,有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还可以对此进行扩展,使施工人员掌握相关的设备性能、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法规等,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安全系数。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要想加强土建现场的管理,就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以有效防控各类危害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因素。并且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水平,建设处优质的工程。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U4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07-0084-04

公路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如何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完善制度管理、获得最大利润等问题均摆在我们面前。做为一个公路施工项目,应该做到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支,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的效果。这里着重从增收的角度说一说施工期降低项目成本的途径。

1 认真会审图纸,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但是图纸是由设计单位按照用户要求和项目所在地自然条件设计的,很少考虑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在满足业主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联系项目施工的主观条件,对设计图纸认真会审,并提出修改意见,在取得业主和设计单位的同意后,修改图纸,同时办理增减帐。在会审图纸时,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要加倍认真,并从方便施工,有利加快工程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合理化建议,争取业主和设计单位的认同。

2 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

2.1 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合同内容,正确编制施工图预算

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合同规定的属于包干(闭口)性质的各项定额外补贴,并将其全部列入施工图预算,然后通过工程款结算向甲方取得补偿,也就是“以支定收”。

2.2 把合同规定“开口”项目,作为增加预算收入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按照设计图纸和预算定额编制的施工图预算,必须受预算定额的制约,很少有伸缩的余地,而“开口”项目的取费则有比较大的潜力,是项目创收的关键。

2.3 根据工程变更设计,及时办理增减帐

由于设计、施工和甲方使用等种种原因,工程变更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工程的变更,必然会带来工程内容的增减和施工方法的改变,从而也必然会影响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项目承包方应就工程变更的施工方法、机械设备使用、材料供应、劳动力调配和工期目标等影响程度,以及为实施变更内容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估价,及时办理增减帐手续,并通过工程预算从甲方取得补偿。

3 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4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所在,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以及业主、监理的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综合考虑,从而制定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案。必须强调,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应该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如果只先进不可行,不能在施工中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那就不是最佳施工方案。

4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项目成本的一个关键。一般情况下,应把降低成本计划的内容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为了保证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落实,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应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明确分工,由工程技术人员订措施,材料人员供材料,现场管理人执行情况和节约效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形成落实技术组织措施的一条龙,必须强调,在结算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时,除要按定额等进行理论计算外,还要做好节约实物的验收,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5 组织均衡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凡是按时间计算的成本费用,在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的情况下,都会有明显的节约。加快施工进度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快施工进度,将增加一定成本支出,由于施工进度加快,资源的使用相对集中,往往出现作业面太小,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以及材料供应脱节,造成施工间隙等现象,因此,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均衡施工,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6 降低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中比重最大,一般可达70%左右,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其它成本项目(如人工费、机械费)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节约材料费的途径十分广阔,大体有:1)节约采购成本――选择运费少、质量好、价格低的供应单位;2)认真计量验收――如果数量、质量问题可按分包合同规定进行索赔;3)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通过限额领料落实;4)正确核算材料消耗水平,坚持余料回收;5)改进施工技术、新工艺、新材料;6)利用工业废渣,扩大材料代用;7)减少资金占用,根据施工需要合理储备;8)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仓储和摊基损耗。

篇11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是指在投资决策、设计、发包及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之内,并及时检查,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以满足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保证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合理地对物力、人力、财力进行安排,最终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当前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了阐述。

1、目前土建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全过程工程造价理念有待完善

当前我们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目的是办理工程结算,仅关注施工中的造价控制,而忽视了投资决策阶段对造价的的控制。投资决策阶段的估算是前期工作,资料准备也不充分,类似工程等资料积累也比较少,估算方法也不科学不完善等,造成前期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不准确,影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程造价。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关注于事后核算,即审核竣工结算,而对其它阶段的控制显得薄弱。

1.2缺乏完善的设计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的设计者很多只追求设计收费和高安全度,而在设计时忽视经济因素,造成了很多大量工程材料浪费的现象。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记载,设计阶段可影响工程投资为70%以上。当前限额设计没有进行全面推行,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时仅能被动的以按设计图纸编制的概预算及计算造价为主,缺没有在设计阶段利用工程造价管理来优化设计,进行有效地造价控制。

1.3 土建工程中频繁的设计变更

工程项目应严格控制在审批的投资额度以内,工程建设实施中各阶段的实际造价应控制在限额内,科学合理地进行实施、检查、监控。但当前有些建设单位急于早日开工,对建筑标准和投资额度的要求、设计深度的审查、承包合同和招标文件的合理程度没有严格把关,出现边施工边变更的现象,对工程想改就改、一改再改,而对更改的合理性没有监督,也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所以,屡屡发生因设计变更而造成的投资超限现象。

1.4 施工现场签证多

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弄虚作假、蒙哄欺骗、以少报多,不及时进行签证,结算时互相扯皮;监理人员对预结算知识、造价管理及有关要求掌握不够,有时对不该签证的项目进行盲目签证;有些施工单位为谋取中标,自动压价。为追求利润对交钥匙工程偷工减料,对非交钥匙工程大量进行现场签证,极大地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

1.5 结算时多报工程造价

擅自提高计费标准,增加取费范围;多计工程量,主要对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抽料、外墙块料面层等计算复杂、单位造价高的项目,多计工程量。

2、土建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2.1 土建项目决策阶段的控制措施

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在于实施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投资决策确定后,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根据相关文献显示:设计费用通常相当于建设项目全寿命费用1%以下,但是这1%左右的费用对施工造价的影响度高达70%以上,因此,设计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但当前我国建筑管理中一直忽视前期工作的造价控制,把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放于施工阶段,即合理结算建安工程价款和审核施工图预算,要有效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就要把控制重点转移到建设项目的前期阶段,即策划阶段与设计阶段。在进行决策判断时,要狠抓方案的成本和规模两个因素。建设单位要对和拟建工程有关的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调查,对可能采取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认真的论证和技术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

2.2 土建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为了防止施工阶段不必要的变更,控制设计洽商产生的工程造价增加,要把设计做深入、做细,设计的每一过程都需投资来完成,因此在未开工前,把好设计关特别重要,如设计阶段造价失控,就会给施工阶段带来很大的负面造价影响,加强设计工作的管理及审查力度,推行设计监理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执行设计招标,使经济和技术有机结合,成功的设计方案要满足技术先进、功能适宜、经济合理的要求,三者关系充分平衡后,建筑价值才可充分体现。但目前很多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意识,把工程造价降低看成与己无关的事,概预算人员也只算数,不关心设计技术问题,使经济与技术严重脱节,很难从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为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设计质量,必须要把设计单位推向市场,规模范围内的工程都要进行设计招标,借助招标进行多设计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优选设计方案。还要严格执行限额设计制度,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的设计。通过价值工程的原理分解造价,科学地确定设计方案。如:结构设计人员在选用柱、梁截面、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先用不同的设计方案,虽然都满足结构钢度及强度要求,但造价存在差异,在进行限额设计时,要尊重实际、尊重科学,同时要兼顾优化设计。

2.3 土建工程实施过程的造价控制

要积极开展以工程量清单报价为主要模式的无标底招标方式,在招投标阶段,要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进行操作,规范招投标行为,还要仔细审查合同标价和工程量清单、基本单价及其他有关文件;在施工阶段要加强成本控制,抓好合同管理,加强工程索赔控制,进行全方位合同管理;造价人员从管理模式上入手,结合工程进度和质量,正确进行工程计量,复核工程付款账单,按规定进行工程价款结算;从技术上开展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对主要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优化比选,做好论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办法等,努力在技术上有效控制项目投资;熟练运用概预算定额,合理进行现场签证;正确理解设计意图,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设计不妥的地方及时更正;加强工程建设监理。同时要加强工程预算阶段的成本控制,严格控制来自施工方的各种预算以外的费用及工程子目内容的变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设计变更,且要仔细分析、确定工程量及材料设备造价的基础上可能进行。最后,在竣工结算阶段要充分重视造价审核。在对施工方已完成的合格工程进行造价审核时,要做到严格公平,以此来确保工程结算的真实可靠。

2.4 完善合同管理和招标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完整而有效的合同管理与招标管理机制,一是要求对投标加强监督,制定一套有效的材料价格信息和工程造价机制,对确定合理的成本价及标底价等造价指标加强监控;二是要建立并完善一套严格的合同管理体系,鉴别合同中涉及到的结算方法及价格的条款是否合理,保证合同的公平性及合法性。

2.5 做好各方的协作控制与管理工作

土建工程造价在控制阶段涉及到统计、财务等多个部门,因此必须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管理工作。各部门要与造价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并严格审查,对投资进行的控制要从源头开始,并保证工程的进度。与此同时,施工方要认真贯彻造价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造价部门也要对施工方进行定期的监督与抽查。

3、结语

篇12

智能化电气技术的发展将整个电气工程行业的地位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由于其飞速的发展使得电气工程的作用日益凸显。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项目建设完成后其运的安全可靠性,就建筑电气工程来说,项目质量的全方位管理意义十分重大。探讨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关乎整个工程实施进度,其质量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建筑施工功能的好坏,决定着用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水平。

1 加强建筑电气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不管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电气工程都是建筑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建筑的电气系统仅仅是为了给室内提供简单的照明,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建筑电气系统的功能有了极大的丰富,尤其是智能化控制电力系统的出现,不仅仅为建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照明功能,也支持建筑内各种设备的运转,从工作设备到供暖排气设备,从网络交流到自动报警与联动功能,电气系统已经是建筑的血液和经脉,是建筑体的生命保障之一。

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特别是建筑的安全,它涉及到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电器线路是否存在漏电或火灾隐患,电气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运行正常,消防设备、应急照明的供电是否可靠,保安监控系统是否完备等等。电气系统总的来说是管线工程,大部分铺设在混凝土内部,具有一次安装、不便修理的特点。所以,在建筑的施工阶段一定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为未来的电气系统升级做好准备。

2 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对电气工程师的要求

建筑电气工程师是管理电气安装的主要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素质:

2.1 电气工程师要有较高的责任心与工作能力

电气工程师应有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地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签证、进度、安全等管理工作。一个好的电气工程师首先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强电各系统的内容及施工规范,还要有丰富的弱电各系统的知识和经验。要有积极地心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因为社会的技术发展水平更新很快,只有不断的为自己充电才能进一步满足自己的工作需求。

2.2 电气工程师要有较强的制图与审图能力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提高。要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设计是否合理和优化。特别是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要防止盲目求大、求全,应以适用为主,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取得的回报。同时要为电气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和换代留下余地,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急准备。

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功能情况,明确业主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应提供意见和建议与业主,及早协调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难于施工,剔凿造成对建筑的破坏和浪费。尤其对建筑智能化各系统的设计,因系统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投资风险大,应慎重考虑实施。综合考虑工程的经济性能与便利性能,既要对自身的工作内容负责又要时刻为业主着想,采取措施减轻业主的负担。

2.3 电气工程师要有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电气工程师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审查,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应符合经会审的设计图纸及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对工程所需的资料表格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有的材料、设备进行考查和确认,为下一步工作创造条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擅自变更设计。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程序。每道工序未经有关人员在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记录好工作目志,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3 建筑电气工程管理的实施途径及方法

现代建筑的电气部分已不只是埋管穿线,电通灯亮的简单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现代化电气设备和装置的安装使用,已是建筑物现代化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3.1 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指导方针,编排好施工安全手册,对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且设立安全巡查制度,时刻监督工作人员规范施工。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及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施工方要为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安全防护用具,还要考虑到地域与季节的变换,采取防暑和防寒措施。

3.2 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的进行必须按照相关的图纸开展工作,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技术文件,不经过审批的施工方案不得开工。要有积极地意识去主动处理施工中暴露的各种问题,及时的与上级领导和技术人员反馈,严禁随意的的更改施工方案,对于图纸出现的问题要经过施工设计方集体讨论修改后才能实施,不能自己随意的变更。在施工过程中要善于捉住重点,捉住细节,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多留心,反复的核实检验,确保工程质量。每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都要有施工记录,要落实责任到人,以激发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内容的严谨态度。采取适当的激励与惩罚措施,坚决清除的害群之马。

3.3 电气工程的检测验收措施

要有独立的部门对建筑电气工程进行检测验收,一切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图纸为依据,检测电气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达到施工目标,是否有偷工减料的现象。某些重要的设备,例如防火报警装置,火灾照明指示装置,电源短路保护装置等能否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施工方配合验收单位的验收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料,不能有瞒报漏报的行为。

4 结语

论文简述了电气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加强建筑电气施工项目管理的途径和方法。文章建议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建筑电气施工项目管理,即:加强电气工程师的培养和管理;加强施工组织规范,严格遵守施工章程施工;安全施工;建立有效的工地监督与建后验收机制。未来的建筑电气工程还将会越来越复杂,对于施工方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严谨。对此,我们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观念,以紧迫的意识来做好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