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09:26: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业信息化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047-02
引言
改革开放给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使我们能够迎头赶上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潮流。步入21世纪,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无疑是信息化浪潮对各大产业的冲击。信息化带来的最为直观、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经济效果使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影响,如何提高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如何利用好信息的广延性和通用性,使信息化发展给各行各业提供发展的新机遇、如何利用好信息产业发展中国传统农业,为中国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使中国传统农业得到超常的发展,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对此,中国也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一重大战略,总理也曾多次对农业信息化工作做过专门批示。
一、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1.农业信息化的涵义。农业信息化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其含义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其内在作用,即信息和知识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咨询服务业逐渐成为整个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之一,信息和智力活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活动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二是其外在形式也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表现为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传统农业改造。
2.农业信息化的特点:(1)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2)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产品流通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3)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了农业的分工。
3.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2)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指导农业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3)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4)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6)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二、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1.农业对信息的迫切需求。在社会信息化大背景下,丰富即时有效的相关信息,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必备资源。中国现阶段农业发展模式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二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可利用的农业资源相对贫乏,而物质资源消耗却很大;农业信息资源丰富,但信息的加工层次和水平较低;农业信息需求迫切而农村的信息交流闭塞;农业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滞后等方面,现阶段农业中信息交流闭塞这一矛盾表现得尤为突出。
2.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1)农业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不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如何拓展,其本质内涵仍在于不断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形成新的生产力,把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农业。近年来,伴随着电子信息、网络通讯、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也渗透和覆盖到所有支撑农业发展的技术装备和设施中。当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技术,信息化作为新的生产力,对推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巨大推动作用。(2)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通过与信息要素的相互作用,增强了科技含量和信息含量,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优结合,实现农业生产正常、有序、高效运行。信息对农业质能资源具有优化作用,知识型的信息农业大大节约了农业生产中的物资消耗、人力消耗、资本消耗,以较少的投入创造更多的财富。(3)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融入带来的影响。首先,信息资源为新的资源要素融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引导、控制并改变着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的集约程度和配置关系。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适合自身条件的计算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及时进行决策模拟,从而减少决策的失误,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最后,通过因特网,及时了解市场和政策信息,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为农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和丰富、高效、畅通的信息渠道。信息资源和技术的融入,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解决管理效率低、调控不及时等问题,最终使管理更科学化、合理化、最优化。(4)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农业信息化使得农业科研人员不受时空的限制,共享科研资源,加快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
三、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及相应对策
中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近二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基础差,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相对较弱。而同时,中国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没有遍及整个农村层面,尤其是网络设施,这样,远远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要求;中国的农业数据库信息资源建设不健全,农业数据库资源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时效性、共享性、开放性也较差。(2)农民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中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受教育水平仍然较低,大多数农民信息意识不足,主动学习相关信息知识理论和操作技术的能动性差,利用信息的自觉性不高,导致农业信息的利用率低下。(3)部分地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虽然农业信息化这一概念自信息技术出现农业中后就被提出,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引起全国各地区的足够重视,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不够,这就严重拖慢了农业信息化的步伐。(4)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目前,国家已重点开发了一批农业科技信息数库、网络体系和信息产品等,但是普及应用程度仍不够,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中国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人才培养的投入也相对较少,缺乏从科研院所到镇、乡、村的梯队复合型的人才队伍,这些严重影响了信息服务的质量。(5)农业信息采集渠道不规范、采集方法欠科学:目前中国采集的信息准确性差,权威性不强,主要是因为信息采集渠道不合理、不规范,如在数据库建设中指标设计不统一。另外信息采集方法不可行、采集制度不健全、信息采集点不足等也影响着信息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面对这些严重制约因素,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首先要明确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此基础上行使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和管理职责,制定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制定一系列规则约束市场各方面的行为,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的权益。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2)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要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示范等手段,着重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实现由“传统农民”向“信息农民”的转型。让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信息服务根植于广大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3)加快适应农业信息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农业信息人才的相对缺乏直接制约着现阶段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最为关键的。(4)制定农业信息化相应标准和制度:出台现有农业数据库等资源中的信息采集标准,中国农业信息化监管部门要制定统一的农业信息采集制度。对信息的存储、名词术语、数据格式、编码规则、技术规范、数据质量等统一规定,确保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提高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信息整合,提高信息的采集及使用率。
结束语
农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中国这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更是支柱性产业。在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中,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趋势。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资源的不断挖掘,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农业信息化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博.以农业信息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7,(8).
[2] 赵旭强.试论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
中图分类号:[S-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9-0048-49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带领着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经济也在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国的基础经济,通过信息化发展也有效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已经逐步转向了高效、节能、环保,信息化、现代化的农业,并且也进行了逐步的完善,有效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
1农业信息化的特征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等这些技术手段有效实现信息的流动,以信息流动拉动物质的流动最后再带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步入信息化社会。农业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工具将农业相关的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并且在进行生产时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不断的改造传统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经营的水平,有效的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帮助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业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全面性、规范性,通过这些传播工具准确有效应用在农业领域当中实现信息全面覆盖。通过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农民可以实时获取相应信息,根据资源存在的差异性来进行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
2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2.1农业信息化提升农业产业结构
一方面农业信息化的实现有效帮助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可以全面了解農产品市场的信息,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支持。现阶段农村地区交通网络发展较慢,农民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到市场上的相应信息,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发展的建设。而农业信息化有效帮助农民获取信息通过建立信息网络获取到信息资源,同时通过对于资源的了解而及时的做出调整的政策去调整生产结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也可以解决在结构调整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在进行农业调整时农民不具备这些生产和管理技术。在此应强化农业科技的宣传和推广,让农民能够利用高科技来进行农业的生产,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很多农业智能系统,包括对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多个领域。在进行调整时所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保障。
2.2农业信息化促进资源配置优化
通过农业信息化能够使得农业发展过程当中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了整体的利用效率。在进行生产时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协调,推动农业经济增长。运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解决成本较高和时间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发达市场经济作为前提,在市场当中的农业活动将会以相应的信息作为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阶段通过信息化的联系减少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风险有效的增加了经济效益。农业信息化其所具备的特点有效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增长,也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可以将信息和知识作为全新的要素投入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渗透到每个环节。此外,通过农业信息化可以有效采集市场的信息并对其综合管理为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指明了方向,加强了生产活动流程的衔接,拓展了产业链,也可以及时的进行预防和管控,规避风险,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2.3农业信息化完善服务体系
通过建设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在农业发展过程当中构建农业信息化服务继续推动农业不断朝着信息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同时也利于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产品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激烈,市场上多种变化时刻出现,这就使得农业在生产过程当中必须要及时有效地获取到市场上的信息才可以及时做出判断了解市场的走势。而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为农户进行生产提供了信息可以精准掌握市场的走向,有利于农民开展生产活动。另外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得政府可以在网络之上获取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政策为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科学引导农业的生产方向,保障农业经济稳定运行。
2.4推动技术发展增加销售渠道
农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借助科技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的发展,而在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设中积极进行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让农民掌握科学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这样可以帮助农民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了技术能力,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当中科技让农民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农业信息化的关键作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技术更新、科学管理、市场推广等这些层面,而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来看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以及相应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在生产销售阶段也需要技术的支持才可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因此可以看出新型的技术信息应该及时的传递给农户,推动技术更好地应用使农民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和知识,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存在着瓶颈甚至销售渠道也很单一使得农产品滞销影响了农户的收入以及从事农业的积极性,通过利用农村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一些网站和网上宣传的方式农产品的信息,帮助農产品扩大了销售的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信息化下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3.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借助一些设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一些灌溉设备等可以解决一些农作物种植过程当中所产生的问题。当地政府做好资金的投入推进网络信息化走进农村向农民进行宣传,农民了解这些该如何使用。其次是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从这些平台之上讲解,农民也可以有效地获取信息帮助农民学会操作这种技术平台,在进行生产和销售等环节都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和服务。另外当地政府也需要完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加大交通、文化、卫生等设施的建设实现农产品的有效运输,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政府也需要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区和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便于农作物交易,在网络上可以进行。另外也需要建立立体式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并行销售。
3.2做好人才培养
农业信息化已经具备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在此情况之下也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育,由于农民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无法熟练的掌握这些技术平台。并且目前很多农村人口逐步流向了城市,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甚至一些地方只是剩下一些老人,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农村信息化的进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留住劳动力,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当地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激励那些有能力的青年留在农村,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也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这些知识和信息化的技术,引导农业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当地政府也需要开展一些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农民掌握这些信息技术知识,有效推动农作物的生产。
3.3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
1.盱眙农业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一是开设农业电视专栏。盱眙电视台2套专门开设专门栏目《田野四季风》,每天在黄金时段反复播出。二是设立咨询服务热线。利用12316热线,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农业政策等信息咨询和农资打假等投诉服务。三是建设盱眙农业网。盱眙农业网设立植物保护、农作物生产、林业管理与生产、渔政与水产养殖、生产动态和科教培训栏目,提供农业信息,指导全县农业生产。四是进行农民创业培训。采取能力模块结构的培训模式,实行集中学习、实践考察及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2013年,盱眙县共培训600人,其中种养大户100人,农民经纪人100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100人,村组干部、乡村农技人员200人。
2.盱眙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盱眙县现辖14镇5乡,78万人,面积2483平方公里,人均面积居江苏省之首,素有人均“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田一亩滩”之称。情况差异较大, 农业信息化 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有不足之处。一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二是网络普及率不高。由于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家中配备电脑不多,难以获取更多的农业信息。三是农业技能培训的短板效应。培训模式传统理论指导的多,实践操作的少,有时为了应付上级考核,完成任务。培训往往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农业信息化在促进盱眙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小康盱眙”的客观需要
“十二五”以来,盱眙县委、县政府自加压力,高标定位,提出“苏北争第一、全国进百强、小康高标准、开启新征程”口号,特色发展力争将盱眙建设成为创业创富、宜人宜居的“淮安先行区、南京后花园、江北新天堂”。激发崛起核动力,实现宏伟新蓝图。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农业信息化正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2.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和美盱眙”的有效途径
农业市场存在风险大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盲目种植,导致滞销。2011年,盱眙县淮河镇大白菜喜获丰收,原本指望大赚一把的菜农遇到了大白菜2分一斤无人问津。农业信息化就能够让农民充分掌握市场,一方面可以避免盲目种植,另一方面收获后可以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减少了流通环节,直接与所需地进行交易,能够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综合劳动技能和市场营销能力,实现农民收入增加。
3.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向上盱眙”的加速剂
盱眙用“向上盱眙”方针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没有农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全县农业的现代化。有了“向上”文化引领的农业的信息化,广大农民能够迅速了解市场需求,会按照“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种植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跟风。让农民了解科技信息、销售信息。农民便会根据活得的信息自觉优化农业资源配备,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三、农业信息化在盱眙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途径
1.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府农业信息化投入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见》指出:各级农业部门要将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信息化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观念,切实将推进农业信息化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将信息化贯穿于农业部门履行职责任务的全过程,贯穿于为“三农”服务的全过程。盱眙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资金渠道开展行业信息化建设。设立信息化专项工作经费,确保信息化推进工作正常开展。
2.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农业信息化就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它通过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把农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农民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发展新阶段。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推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1-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业信息化从经济调节角度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从公共服务角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建设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4农业信息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
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单个农户存在“小、散、低、弱”的先天劣势,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脱节,从宏观角度体现为农业结构调整难,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竞争力差,从微观角度则表现为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通过推进农业信息化,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使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企业获取全面、及时、准确的产销信息,了解消费需求、供求走势、价格行情,及时地调整生产取向,准确地把握市场商机,有效地回避交易风险,充分实现市场对土地、人力、资金及物化投入的有效配置,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入世后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从发展角度又进一步赋予了农业信息化新的定位。它是世贸组织规则框架内“绿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2农业信息化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农村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发展滞后。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是逐步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3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引入,必将彻底改变农村这种“信息贫穷导致物质贫穷”的局面,改善农业就业结构,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信息化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信息化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使信息和知识作为新的资源要素,融入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引导、控制并改变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的集约程度和配置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科技和知识含量显著增长,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二是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少农民纷纷上网,利用网络学习最适用的生产技术、推销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开始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并围绕市场信息进行种植、养殖,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农业信息化是减少市场交易风险的重要条件。农业信息化为实现生产、分配与消费等方面的有机衔接与运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农业信息将成为农业市场经济的“剂”,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约了交易费用,提高了农民收入。四是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许多农民通过信息可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和全国各地的就业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五是农业信息化是加快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重要保障。信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农民急需的专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应用经验快速地传播到各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快捷地传播农业技术并加以推广,进而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增加农民生产收入。六是信息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速路。农业生产涉及的因素很多,具有时空差异和变异性大、气象和病虫灾害频繁、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控程度差等特点。当前,农民还是依靠经验进行生产,以户为单位进行经营,存在生产经营分散,品种、品质差异大,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通过信息化可指导本地区农民进行规范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实现规模经营,取得市场效益;指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取得市场效益;向农民提供实用可靠的新品种、新技术资料,提高农产品品质;还可通过气候和病虫害预测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迅速提高。
5农业信息化是提升政府部门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
通过实施农业信息化战略,以农业电子政务建设为切入点和出发点,建立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应用系统,从下行角度建立顺畅、有效的远程调控管理机制,从上行角度建立及时、准确的基层反馈机制,将显著提升农业管理服务水平,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6信息化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以销定产”、“什么赚钱种什么”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农民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由于各种生产技术、经营信息的缺乏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成为结构调整的瓶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推进农业信息化,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向农民传递大量农业科技信息、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撞击他们的思维,启发他们的创造力,使大批农民群众,而不是个别能人投入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去,迅速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