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09:26: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商务文化与策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际贸易往来、商业会谈、公共传媒教学、对外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应用语言学、社会心理学、商务研究、管理学、文化研究、组织行为学等多领域,其多维学科性质使其具备了极大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深度、广度。
(二)研究方向
Hall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第一次从文化关系入手,探讨含蓄文化与直接文化的差异,以此寻求有效商务沟通的途径。Hofstede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著名的文化四维度理论(高低语境、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史兴松、徐珺认为当前跨文化商务交际学研究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商务交际指南、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方法和路径、以文化为变量的对比研究、商务语篇分析。乐思伟总结了传统和多维动态的跨文化商务交际学理论模型,提出五个方面的论题:关于理论的研究、具体商务活动的研究、教学研究、商务话语研究和商务礼节研究。
二、以文化整合为主要途径的商务英语教学应用策略
(一)以培养文化差异敏感性为出发点构建课堂
Bennett(1993)提出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设置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使学生认识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和自我矮化(minimization)的两种认知发展极端。因此,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流程等要精心设计,对文化差异的呈现和解释要递进式地从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从构建主义的教学观来看,培养跨文化敏感性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其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本族文化是许多独立发展的构建现实中的一种形式。
(二)以动态的商务文化为导向指导英语教学
将商务文化应用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要使两者在动态中相互配合。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一大弊病是注重基本的商务英语知识讲解,把涉及的文化差异作为一种静态模式来探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很够有效快速地获得文化敏感度,准确理解并预测不同文化间的交际行为。但缺点就是容易形成刻板印象,以整体解释个体,从而忽略文化群体内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认识到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人们交际中的商务环境和商务文化处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中。讨论商务文化相关案例时鼓励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学科的多维化发展趋势,体现出商务英语教学的灵活适应性。
(三)以案例为中心传授商务沟通的实用策略
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传统的案例教学通过分析文化差异对交际行为的影响,着眼点大多仅要求学生认识理解现象。缺乏实际操作策略,学科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与其专门用途性质违背。以文化整合为途径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结合具体案例,指导学生掌握宏观和微观的商务知识体系,以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和实用策略。例如,本国和他国在社会、经济、政治、经商环境、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各方面的异同;商业组织形式、决策制定、行业文化、竞争机制等如何影响商务交往等等。同时,这种多学科的介入也对商务英语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引 言
商务英语的功能就是为了适应职场生活中的各种语言需求,达到人们顺利沟通的目的。其涉及的内容有多个方面,其教学的目的在与培养学生利用英语作为媒介,在商务环境下进行顺利交流。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将跨文化的意识嵌入到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具有扎实英语、文化基础的商务符合型人才,成为了当前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重点。
1、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
1.1 实用性原则。当前绝大部分的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将内容限制在日常生活当中,而很少涉及到实际的商务交流内容。同时,大部分的商务英语教学还没有彻底的摆脱应试教育的现状,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很少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情况自然难以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用性强的跨文化人才。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都涉及到多元文化的内容,将跨文化知识渗透到特定的商务英语教学环境当中去,培养学生应用商务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1.2 阶段性原则。任何文化都是有深度和广度两个层次的,因此在学习文化时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要分阶段进行长期的学习,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教师应该在对学生整体语言水平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领悟能力,精心选择文化教学的重点知识,通过逐层深入的方式做好跨文化教学工作。
1.3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就是要求商务英语的跨文化教学应该是在长期坚持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文化的领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讲授汉语与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获得相关的知识。另外,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文学名著、历史典故等内容,将商务英语与学生的距离拉近。
2、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跨文化冲突
导致跨文化冲突(Inter-cultural shock)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值观的不同。而价值观是整个文化最深层次的部分,它对人们的行为、态度、信念等起着直接的支配作用,是人们所有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原动力。因此,在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抓住价值观这个重点,而其外在的表现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沟通过程中经常认为对方的想法应该是和自己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而一旦发现实际上别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时,自身就会感到失望、困惑和难以理解,导致跨文化交流失败。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基本是按照“英语+商务”的教学模式开展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形成了这样一个误区——只要会说英语,并懂得相关的商务知识就能够顺利的开展、参与到商务活动当中。而实际却事与愿违,这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实际上,很多高校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跨文化方面的能力都较为欠缺。尤其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语言规则的影响,在交际、思想以及表达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的受到影响,这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造成商务谈判失败的后果。
例如,深受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高校学生在行为举止、思想以及言语上都表现得较为谦虚和谨慎,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也显得更加的内敛和模糊。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中也更倾向于使用委婉、平缓的语气,在商务活动中也是以客气为主。这些因素都导致在交流过程中喜欢使用一些模糊的词,诸如almost,nearly, generally, basically等词语。但是,这类词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不但没有起到谦逊的作用,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会给西方人以言不由衷的印象。另外,我们习惯使用“I will do my best to…”,用来表达模糊的语言功能,但是西方人却将这种措辞理解为是肯定的回答。这些都给跨文化交流带来语言和文化的冲突。
3、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跨文化教学的基本模式
商务英语的跨文化教学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目的,以强化文化教学为手段,采用知识、情感等多种模式来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积极的开展跨文化教学活动。通常,跨文化教学活动可以按下面三种模式开展。
3.1 知识提供模式。知识提供的模式就是将英语文化及文化理论等知识,通过知识讲座的形式进行提供和讲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讲授必要的语言和商务知识外,还应该对学生在社会文化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使他们深刻的认识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则应该尽量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向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西方国家社会交往文化背景。采用这种文化提供的模式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提高其使用语言的得体性,从而逐步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化的敏感性。而提供的方式也不仅仅限于讲座,还可以通过书籍、录像等多种形式穿行,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知识空间。
3.2 情感模式。除了采用知识提供的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文化模拟、压力管理、跨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其中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跨文化情境模拟等方式,将不同的文化背景揉入到了场景和案例当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场景。通过这种灵活、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任务教学和认知教学的方式,充分的激发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对商务英语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3.3 沉浸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于跨文化训练的最高层次。其主要的内容包括了跨文化能力的综合评估、信息感知、实际交流和文化敏感能力的培训等。在这个模式当中,教师采用演讲、讨论等方式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交流技巧进行介绍。同时还可以请文化顾问、外国语专家等来进行专题讲座、交流。从而对学生在不熟悉的跨文化领域中加以指导,学习在不同文化习俗之下的交流技巧。
在整个教学当中,教师将发展学生的多元化能力为目标,利用其自身的跨文化技能来构建起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念。同时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对文化交流自我诊断、国际交流工作总结以及跨国商务谈判等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在多元文化感知方面的能力。
结 语
多元文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这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训练,使他们在思想、行为和能力上做好克服多元文化冲突的准备,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文化。
【参考文献】
[1] 洪卫. 跨文化冲突与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训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3):81-8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来体现,商务英语也不例外,因为国际商务活动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无论是奈达的“意义相当”和“文体相当”论,还是方梦之的翻译四层次论,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商务英语翻译,同文学翻译、科技翻译一样,都是把一种民族文化传播到另一种民族文化中的跨文化交际形式,其中的文化因素不可忽略。笔者从商务英语中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入手,分析商务英语语境下文化因素的表现方式和翻译策略。
一、商务英语的内涵
商务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具有十分丰富的商务理论及实务信息,涉及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市场营销、经济管理、金融财政、财务会计、现代物流、国际支付与结算、涉外保险、贸易合同等商务活动。在这些涉外商务领域中所使用的英语,包含大量的专有名词,数量词,使它具有明确的商务特色,所以翻译必须了解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熟悉商务情境,否则翻译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影响到商务活动,一旦翻译失误或错译,将给委托方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高效实用的商务英语翻译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
二、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文化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历史经历和社会制度,所以造成了他们之间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这是商务翻译中必须要重视的。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考虑当地文化背景
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相同的字词或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偏差。商务营销文本的翻译更是如此,有时候,要考虑到当地文化中对应的词汇,而不是生搬硬套,机械翻译。如90年代很流行的词汇“亚洲四小龙”翻译成英语时就不能翻译成“Four Asian dragons”,而应该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因为在西方的文化中,龙(dragons)是一种邪恶的生物,而不是东方传说中神圣的神龙,相对来说,虎(tiger)代表了强大,词义也比较中性,这样翻译后,西方人才可以准确理解原词的意思。
(2)专有名词错译的问题
做为专业的翻译人员,遇到专有名词,例如政府机关、贸易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企业名称,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要对这一点额外注意。机构名称的英语要采用该正式公布的译名,避免出现错译或引起混淆。中国企事业单位的名称,也可以参照英语国家的用法,寻找对应的~语。尤其是地名地址,许多中国企业主没有采用规范的英文写法,常常看到外贸企业的网站上的英文地址让外方无章可循。在翻译工作中,译者常使用“回译”的方式。目的就是消除译名混乱现状,与国际接轨,使得商务活动规范化。此外,对方出的概念、术语、技术都需要与外方进行交流,尽量使用原文的表述形式。例如,将“纽约索思比公司”译成“Sotheby Corporation”就是不谨慎的。如果查阅该公司的网站,就会发现,应为New York-based Sotheby’s .
(3)纠正中式英语以免贻笑大方
译者的工作不仅仅是要传达语言的信息,更有责任对信息进行加工优化,使其能够服务与目标读者。由于汉语语言的特点,以及我们由此形成的思维方式,直接逐次逐句翻译结果往往是不符合英文的语法和逻辑方式。汉语句子中的主语,未必可以直接作英语句子的主语。汉语语言有松散的特点,一个段落中可能出现多个主语和宾语并列,也不会引起歧义。而英语十分注重句子的组合形式,所有句子成分往往围绕主语展开,逻辑严谨。另外,英语语言的特点,其习惯用语是一种体现语言丰富的方式,想表达某处就在非常近的距离,使用“a stone’s throw away”,就比“near”更加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4)商务交流中的礼仪
在商务贸易往来中需要重视商务礼仪,良好的商务礼仪修养可以给对方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促进双方的友好沟通与交往。翻译人员的遣词造句,往往代表了商务交流各方的礼仪和意图。首先,中国人在商务贸易中为了表示客气和热情常常以赞美对方或当下情景为开场,但是西方人却不太喜欢,因为他们认为商务会谈的程序应该先切中要点,明确表达谈判目的,以效率为先。其次,中西双方在接受旁人赞美时的表态也是不同的,中国人对于别人的赞美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大方的接受。商务礼仪关系着商务往来双方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了解各国不同的商务文化能够有助于在商务活动中采用正确的商务礼仪,促进双方友好沟通,为商贸的成功奠定情感基础。
三、文化差异的避免策略
总而言之,在商务翻译活动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文化差异,防止因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利情况。简单来说,避免文化差异就是商务翻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熟知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充分理解文本意思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转化出正确的翻译语言文本。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翻译工作者应打好基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翻译工作者是商务翻译活动中的主角,翻译工作者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素养高低是能否避免文化差异的关键因素。在学习中,翻译工作者应该打好基础,平时注意收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新的知识,名词。阅读时代感强的英语国家的书刊资料和报章杂志。往往词汇量很大,但却不能听懂或读懂英语国家的原版材料,这说明学习的源语言输入过少,语言表达的习惯还是以中式思维为主,翻译工作时就会难免出现中式英语的情况。每一场翻译活动之后,也应该不断总结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提升自身跨文化传播和商务翻译的能力。
其次,翻译工作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实际工作中,每一场翻译之前,都应该做好充足准备,根据活动主题和所在国家地区提前查阅准备相关资料,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做行业英语翻译,不仅仅是翻译的基本功,更要准确把握该行业的相关术语,语言特点,至少应让翻译工作的雇主不会觉得十分外行,无法传达所需交流的信息,给雇主的工作带来损失。
再次,勤于练习,虚心交流。翻译是带有艺术性的思维创造活动,深刻理解了原文的主旨之上,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的手段。正如汉语诗词的语言,作者往往在细节上反复推敲,与同辈交流,或虚心求教。由此看到自己的翻译是否合适,是否有了进步。
四、总结与思考
总而言之,翻译不是机械性的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是一种文化语言的再创造行为,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活动,是将两种有差异的文化融合而用通用、适合、准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化输出的活动。商务英语翻译者应该不断夯实自身知识储备寄出,提升专业素养,作好跨文化翻译的知识准备,具体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应该在原有的知识储备上,不拘泥于固定模式,灵活掌握,把握“信、达、雅”原则的度,在最大限度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准确用词,优美造句,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并应该充分了解双方语言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寻找中西文化契合点,力争最大程度的降低和消除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和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失误,争取成为一个沟通不同文化的使者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已成为外语教学界的共识。目前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视商务知识的输入与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而这严重妨碍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因此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导入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高效的教学, 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合格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与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关于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几个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指本民族语者与非本民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或者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它表现不同民族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其文化而存在。由于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了人们表达方式、表达习惯各有差异,容易产生文化冲突和交流障碍,所以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反过来对该文化的理解深度也会影响对其语言的掌握程度。
跨文化交际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也就是说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敏感度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我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般来说包括语言、功能、语境、交际者关系、社会文化知识等方面。语言学习者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方面,才可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根据不同的话题、语境、双方的身份、文化背景等采用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避免交流失败。
(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从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来看,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语言的有效运用,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够运用得体的语言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其根本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涉外商务、对外贸易的应用型人才。
跨文化商务交际意识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持久的系统性工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作为整个教学的主旋律, 同时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巧和商务专业知识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这理应成为当前商务英语教学的改革趋势与突破口。
二、浙江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教育情况调查分析
笔者2009年—2013年期间曾主持两项关于跨文化教育的课题,经过近年来的对相关职业院校的师生问卷调查、走访涉外企业人士、来华外籍人士等调研发现了如下一些现象和问题,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列出部分调查数据结果。
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浙江省内10余所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发放120份问卷,收回有效答卷112份,统计结果如下:
跨文化教育问卷调查(教师)结果汇总表
Q1: ( )贵校是否开设了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 A. 开设 B. 未开设
Q2: ( )贵校外语教师或英语专业学生的与外宾或外教的交流情况?A. 偶尔 B. 经常 C. 从不
Q3: ( )您认为在外语教学中结合跨文化知识的传授:A. 重要 B. 比较重要 C. 不重要
Q4: ( )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知识的导入?(可多选)
A. 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讲授 B. 课堂教学中专门抽时间讲授跨文化知识
C. 开设跨文化知识讲座 D. 开设的选修课
Q5: ( )在进行跨文化教育时是否经常结合中国文化元素? A. 偶尔结合 B. 经常结合 C. 不结合
Q6: ( )您如果在跨文化教育中结合中国文化元素,主要是哪方面的中国文化元素?(可多选)
A. 中国名胜风景 B. 中国人的风俗习惯
C. 中国著名小吃 D. 其他
Q7: ( )学生对于您传授的跨文化知识:A. 很感兴趣 B. 比较感兴趣 C.不太感兴趣
Q8: ( )通过跨文化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A. 大有提高 B.影响不大 C.没有什么帮助
Q9:( )您觉得是否有必要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专题讲座或此方面课程?
A. 有必要 B. 视情况而定 C. 没必要
Q10:( )如果进行跨文化教学,教材来自:
A. 自编 B. 采用已公开出版的教材 C. 主要是讲授自己搜集的资料
数据分析:
从以上数据表明,所调研学校的英语专业基本上开设了跨文化交际类的课程(占90%);几乎所有师生都有与外宾的接触和交流(占98%),其中一半的人数是经常交流;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跨文化教学重要(占82%),小部分教师认为比较重要(占18%),没有人认为不重要(0%),说明教师对于在教学中结合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共识;在选择跨文化知识交际导入的方式时,绝大多数教师会结合课本知识(占91%),一部分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专门抽时间讲授(占24%),而一小部分教师选择开设选修课(占10%),极少数教师选择开设专门讲座(占6%);大部分教师在跨文化教育时能经常结合中国文化元素(占76%),小部分教师能偶尔结合(占24%);而选择中国文化元素时,绝大多数教师会讲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占96%),一部分讲中国名胜(占24%),一部分讲中国小吃(占20%),还有一部分讲其他方面(占28%);这些都说明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是祖先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是维系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作为这笔宝贵财富的传承者,外语教师不但承担着语言教学的任务,而且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在实施跨文化教育时大多能做到结合本国本土文化,值得肯定;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对于自己传授的跨文化知识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分别占45%和53%),极少数教师认为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占2%),这说明学生对跨文化教育还是感兴趣的;绝大部分教师认为通过跨文化知识传授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大有帮助(占83%),小部分教师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帮助(占17%);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英语专业有必要开设跨文化交际的专门课程或专题讲座(占92%),仅少数教师认为视情况而定是否开设(占8%),没有人认为不必要这样做,说明教师对于开设该类专门课程或讲座持非常高的认同感;在开展跨文化教育时,半数以上的教师选用已出版的教材(占57%),其余教师选用自己收集才素材和自编的教材(占43%),这说明目前在跨文化教学中还缺乏满意的教材和教学资料,此类教材还有较大的出版机会和市场需求。
三、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应遵循的策略
(一)应遵循“教学内容实用性、教学方法多样性”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意识导入相关的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导入与所学的语言内容紧密相连、与热点话题密切相关、或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实用性的文化内容。这样既丰富教学的内容又增强学生语言学习兴趣,让学生尊重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同时也要对自己本国本土文化的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即站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双向平等的交际。而且让他们学会在不同的商务交际场合运用正确、得体的语言。在采用教学方法上可灵活多样,应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可以运用“视频欣赏——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例如:模拟“为外国客商赠送礼物”这一商务情景时,可以先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再请学生分角色模拟,之后分组讨论。提示学生模拟时既要考虑对方对于礼物的禁忌喜好问题,尊重西方人在接受礼物时当场打开时的习惯做法,也要考虑赠送具有中国特色或地方特色的有纪念意义的礼品。
(二)应遵循“中外文化现象重在对比、不做褒贬”的策略
跨文化交际应该是平等且双向式的交际:一方面导入即运用外语与西方人成功交流,学习西方文化;另一方面输出即用外语准确得向西方人传递中国文化元素,介绍和传播中国的文化。对于中外文化现象的差异,重在比较异同,不要随意褒贬。例如,在汉语中红色象征“喜庆,吉祥”之意。如“红红火火”、“红包”、“红彤彤”等,而在英语中,红色有“危险、激怒”之义,如red flag 是红旗、危险信号,red rag代表斗牛用的红布、激怒人的东西。又如: “lion”一词在英语中表达“百兽之王”、“勇敢”、“凶猛”、“威严”等意义,如:“as brave as a lion”指勇猛如狮;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表示敢于在有势力的人面前挑战;而在汉语中,老虎被视为百兽之王,用老虎替代狮子表达类似的含义,常用表达有“如虎添翼”、 “虎视眈眈”、“虎虎生威””等。
(三)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培养策略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要求英语教师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循序渐进,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由简到难,由现象到本质。语言学习初级阶段是学外语的“学话时期”,要尽量摆脱汉语束缚,尽可能地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感知外语、亲近外语。而进入语言学习高级阶段,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要求探讨外语语言领域里更深层次的内容和规律,能够理解并接受国外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外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文化因素,即使优秀的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也会因文化因素而受到制约,学习者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会因此而产生障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应以学习和积累中西文化知识为起点,以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为途径,以真正的跨文化理解为最终目的,提高自身的外语交际能力,满足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宏亮.融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际导入外语教学探析.【J】科园月刊,2010(23).
[2] 徐喜峰.谈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1(7).
[3] 李静涵.浅谈全球化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4] 陈钦兰,司继涛. 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基于广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研究 【J】.广西教育,2010 (9).
基金项目:
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教指委立项课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教学策略研究 编号:272 主持人:李宏亮
(1)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事物的认知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结构,同时也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一大支柱。所以词汇的文化差异也能足够体现出两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验证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例如,在我国“龙”是吉祥如意的图腾,而在英语中,dragon代表的是邪恶,集中体现的就是在旧约圣经中提及的恶魔撒旦,被邪恶化为恶龙。甚至有的地方翻译有泼妇的意思。如果在进行商务翻译中,不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对比,就会大大影响两者间的交流。在颜色上,也会因为一些认知上的差异,导致商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差异。例如“蓝鸟”汽车,虽然是世界知名品牌,但是蓝色在中国人的心理上总会想起忧伤,那么对于蓝鸟的理解,或许就有了忧伤的感念。在北美,BlueBird指的是当地的一种蓝色鸟类,象征着幸福,所以英国人在驾驶蓝鸟汽车的时候,就以幸福为取向,从而觉得开这一种汽车犹如乘坐幸福一样。所以在应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双方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翻译出其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2)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
一个人如果对翻译的文化背景没有足够的了解,就不能够精确进行相应的翻译。举一个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在辛弃疾《破阵子》中,有一句诗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里的八百里,初读都会当做是指距离,但是这里是借指牛,因为谢灵运有牛名曰:八百里。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完成相应的精神风貌再现。广东人有忌讳,不喜欢“狮”,因为口音重,和“死”相同,所以常有人误念做“死”。当“金利来”在广东刚起步的时候,因为译作“金狮”,导致了长时期的滞后。所以后来,才用音译“金利来”作为主要的商标。这样对华人来说,体现了一种招财的心理,从而得到了广泛的欢迎。所以在进行商务翻译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文化的背景,从而有效地进行商务活动。
(3)思维模式
在不同种族之间的言语翻译过程中,因为民族的心理历史沉淀,以及其在生活中的思维模式有所差异,所以在相应的翻译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英式思维和华人思维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追求不一样,对美的认知也不一样。主要的因素就是两者的生活背景不同,这就导致了双方的语言结构不同,乃至思维方式也出现了不同。在思维的承受力度上,也会有相应的偏差。
(4)环境因素影响
生活的态度不同,文化背景也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生存环境的不同。在应对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下,我们也应该对其中的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价值取向分析,从而有针对地进行相应的翻译说明,带动跨文化的交流。
2针对商务翻译问题所采取的相应策略
(1)重视文化的背景学习,提高跨文化交流的精确度
我们在商务英语的跨语种交流中,应该认识到两者文化的差异性,做到及时地传达最精确信息,这就要掌握词汇、阅读以及相应的翻译技巧。在应对不同的翻译实例中,应该针对语境进行相应的转换,将文字和语言中的最根本问题进行交际翻译。
(2)多读多练,培养外语思维
翻译是一种双语活动,如果汉语不过关,则无法准确地将英语文章翻译成汉语文章。张培基先生曾明确指出,翻译之所以困难,不是因为外语多难、多复杂,而是母语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才会出现很多句子无法用汉语表达。商务翻译不仅仅是对外语的理解,也应该加强对母语的理解,这样才能够较好地进行相应的翻译。
(3)重视意境,提高翻译技巧
在中英文句式中,被动结构的形式,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中所注重的问题也不太统一,所以语言侧重感也会有所偏差,那么翻译出来的意境也会出现相应的不同。在汉语文学中,被动句式一般都有自己的明显特征,例如“被”“受”等,但是在英文中,却没有这些词汇,它们往往只是依靠动词的后缀来完成这一工作,所以在进行被动句式的翻译中,我们就需要为其添加一些我们语言的特征来表达它们的原有含义。在感受两者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中,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特色对比,这样也能够较好地完成相应的交流,从而保证其要表达含义的精确。这样在意境的体验中,也能够较好地培养自身的语感。在商务翻译过程中,也不仅仅是针对英语而言,其实质上是人与人的跨文化交流,这就要求双方要互相沟通,从而保证双方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其语境也基本上是吻合的。
作者简介:郭香延(1993.10-),女,辽宁丹东人,大学本科,辽宁理工学院,英语(商务英语)专业
不同区域、文化背景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属于跨文化交际,在交流中,因为双方对文化的风俗习惯、认识理解、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理解上有较大差异,我国加入WTO后,因为频繁的对外贸易,如果商务英语翻译中工作人员不能对双方文化差异充分了解,就不能达成良好的沟通和共识,最终导致合作失败。翻译为语言再现,同样推动文化发展和传播,语言为文化中一部分,对文化有着中药作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主要目的是从促进双方合作。在实施中,还有明确目的性。
一、跨文化语境的翻译
商务英语在翻译中,要想顺利进行跨文化的语言交际,需要创建一个特定语境,其中包括语言语境、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
1、语言环境
双方在语言交流中,通过语言表述,将想要表达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就是语言环境,在原有基础上还要紧抓商务的中心话题,由此针对商务活动展开交谈。翻译人员要针对双方和具体合作创造恰当的语言环境,保证翻译中良好的质量。
2、认知环境
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环境,也就是有不同的经历、经验、知识等,这就是认知环境。在认知环境中将语境分成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的知识。因为商务英语在翻译中处于跨语言的语境,为语言外的知识。跨文化语境中有多种因素,很多因素都会使双方陈述话语和沟通效果上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跨文化的语境的认可是否充分,关系到双方交际是否能成功。和普通英语相比,商务英语实在的应用于商业谈判中,目的性明确,而且很多单词和词组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承载着不同的含义或者说附加了更多的含义,翻译人员只有把这些词语放在正确语境中理解,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为日常生活中,自身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话人通过语言表达使听话人理解语言的环境。而商务英语在翻译中要看双方商务背景,也就是双方的交际身份、地位,交际场所以及双方的关系,社会环境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也存在较大的影响。
二、跨文化因素表现
1、数字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数字代表不同含义,西方国家将“7”看成大吉大利的数字,经常以“7”来投掷,生活中还有“luckyseven”幸运之七的说法,在商品中还有很多含有数字7的商标,包括:sevenwolves(七匹狼),7-up(七喜)等,在中国,7这个数字极为普通。中国人认为“6”为吉利数字,代表万事如意、顺利的意思。可是英美国家,6这个数字并不受欢迎,为魔鬼的象征,sixpenny为不值钱,所以出口英美国家的商品商标中尽量不要使用“666”这样的商标。西方国家认为13为不吉利数字,甚至忌讳该数字,因此在很多场合下都不会使用该数字,包括剧场、飞机和火车上都没有13排,13座等,医院的13楼也会刻意避开,也没有13号病房,而我国对13没有特别理解。
2、色彩词汇的差异
在颜色理解上中医放也有较大差异,同样的颜色在不同国家人严重就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我国认为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换了等,因此对别人在事业和工作中的祝福语经常会说“开门红”,分到利润为“分红”。可是在西方国家,红色代表禁止、危险、血性等,有一定的贬义。火灾(redruin),血战(redbattle)等词义和流血和战争有关系。我国上世纪有一收音机品牌为“红灯”,在出口中因为直译为“红灯”,有“红灯区和风化区”的意思,所以销路受到严重影响,之后更改了译名,销售量明显好转,这都是因为对色彩理解的文化差异导致,因此尤其商务英语在翻译中一定要考虑到跨文化的因素。
3、广告语差异
中英广告用语在节奏和韵律的文化差异更加明显,汉语在广告语上讲究节拍、韵律,要有节奏美,既能有每秒感觉,还能做到更好的口头宣传。因此汉语广告会因为意群来确定停顿位置等,选择朗朗上口的语句,但是在英语的广告语中,结构不对称,而且音节数并不对等,由于重音的音节数对等,也会使人产生愉悦感,对商品产生兴趣。
4、动物认知上的差异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对动物的认知也存在较大差异,很多中国人喜爱的动物,西方人可能会厌恶,反之中国人厌恶的动物,很多西方人可能非常喜爱。例如在中国人的贬义词中经常出现狗,包括“人模狗样、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等,但西方人却非常喜爱狗,狗这个词汇经常在褒义词中出现,比如:aluckdog(幸运儿),ajollydog(快乐的人)。在中国人眼中龙为吉祥、有力量的动物,可是西方人却认为龙为邪恶怪物,有泼妇和恶魔的意思。因此对于这种差异,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要格外注意,特别是有些商品商标以某种动物来命名,例如我国之前知名的金鸡鞋油和白象电池,因为没有对译名恰当转换,导致西方消费者厌恶该商标,导致其在海外市场销售量萎靡。5、礼貌用语上的差异中西方人都讲究礼貌,可是在问候对方或者称呼上有明显差别,有些问候话语在中国为关心的意思,但是西方人听了会产生不愉快或者尴尬。在称谓方面,中国人讲究长幼有序、论资排辈,称呼别人时,会在姓氏后面加上辈分或者职务,比如,张大爷、王总监等。但是西方人在人际关系方面讲究平等,仅在姓氏前家Ms或者Miss即可。在问候语方面,中国人喜欢问对方多大年龄、吃饭了吗等表示关心和友好,但在西方人那,年龄为禁忌,他们认为这个涉及到个人的隐私,还会使对方反感。为此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问候语和称谓上的差异也是翻译人员需要注意的问题,必须选择恰当、得体的问候方式,赢得对方的好感,有利于合作的洽谈成功。
三、跨文化性的翻译原则
国际贸易为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为实现某项交易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商务活动,在文化背景的差异下交流、沟通的过程为跨文化交际。要想达成交际,双方交流过程中就要将文化差异障碍克服掉,达到良好交流的目的。英语和多种语言在不断交融中,也在快速的变化和发展,为此就要求商务英语患翻译人员一定要了解译语文化和原语文化的差异,掌握在不同文化信息和语义信息下商务英语的差异,使信息能够等值传递。在国内外的众多翻译理论中,最为代表性的有美国奈达功能对等,以及我国的信达雅。主要的翻译原则就是译文可以忠实准确、通顺、传神、等值,也就是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信息内容、文风、文体和文化方面做到等值就是理想的翻译。上面提到的两种翻译理论可以正确指导商务英语跨文化差异的翻译,在文化差异存在的情况下,做到挺顺和准确这两点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在译文中准确、完整的传到原文信息,在信息对等基础上采用翻译技巧,做到创造性翻译,达到风格、语义和文体等信息对等。
四、跨文化翻译的策略
1、积累中西方文化常识
商务英语翻译中,翻译人员要对中西方国家文化的差异,采取相对策略,有效化解因为文化差异可能出现的误解和歧义,避免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出现纠纷,造成财产损失。各国文化都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很多文化还有较强的隐蔽性,其他国家的人很难发现、了解,所以一定要了解多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并将这些文化差异有效化解,从而促使商务英语翻译准确性的提高。翻译人员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不同国家更多的文化尝试,储备大量中西方国家文化城市,只有这样才可将翻译中文化冲突的问题有效并直接的化解。翻译人员可以通过媒体等多种手段,寻找并理解文化的差异和共同性。
2、深刻理解词汇含义
商务英语翻译就是将一种文化下的语言信息完整准确的转换为另一种文化的语言信息,只有做到这方面就能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或者文化冲突问题良好的解决,因此,为提高译文的准确度和质量,翻译人员就要透过原语言词汇表面的意思进行深层次理解,还要发现这一词汇在文化层次中蕴含的意义,在译文中能够找到准确表达的方式和词语。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翻译人员要找到两种文化切合点,在文化和语义传递都上确保等值,防止翻译中有文化内涵的传递缺失。若不能找到两种文化的切合点,翻译人员则会采取其他方法来判断文化患的意义,包括语境推测的方法,凭借语境和语义上密切的关联,恰当转换两种语言。虽然翻译人员会掌握很多词汇的文化含义,但并不能掌握所有的,这就要求翻译人员有较强的查找和检索能力。
3、掌握多种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国家大量的文化常识,还要熟练掌握多种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使翻译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在实际的翻译中,有大量词汇很难通过直接转换翻译出来,因此翻译人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具体的问题灵活选择意译、直译、音译等相结合的方法来翻译,根据文化信息时代那个调整,保证原语的文化信息可以等值传递到译语中。最常见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有些可以在直译后面加注释,直译的方法可在保留原语风格的同时,直接翻译做出明确解释,也等值传递课原语文化信息。比如,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最惠国待遇)。意译法,一般在转化两种语言出现文化差异时,选择意译方法,不能采用原语字面含义,而要通过对原语内容和功能上的研究,采用相当的词汇,不仅要将信息正确的传递给对方,还要符合译语国家认的文化习惯。如,blacktea,在翻译中为了符合我国生活习惯,则译为红茶;而开门红被翻译成:“getofftoagoodstart,使西方人更为准确的理解我们所表达的意思。ShiningStar是红星的翻译,避免因直译成red红色导致西方人的不愉快。一般产品商标会选择音译法来翻译,既将原语发音保留下来,也突出原语语言功能。同时翻译人员要对这方面给予认真的分析,确保译名的简洁、好听。语音相似同时要符合产品特点和功能,有利于译国对产品的记忆,包括:可口可口(Cocacola),夏普(Sharp)等。还可选择音译和意译相结合来进行翻译,该方法兼顾语音和语义,不仅可以保留原文发音,还能体现原文的意思,比如“金利来”这个品牌,为音译和意译的成功结合,将Goldlion中的Gold翻译为“金”,lion原本为狮子的意思,音译为“利来”,这个译名既有功能效果的等值传递,还满足了中国人大吉大利的心理。
五、结束语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有重要作用,首先看到跨文化语境的翻译,包括语言环境、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不同的环境造就了很多文化上的差异,这些差异还表现在数字、颜色词汇、广告语、动物认知和礼貌用语等方面。因此商务英语在跨文化的翻译中一定要有基本原则,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这就要求翻译人员积累大量的中西方文化常识,深刻理解不同的词汇含义,并掌握多种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准确完整的传达双方的信息,做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陈克俊.跨文化语境视野下商务英语翻译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2(10).
1.引言
跨文化商务谈判,是一种为了达成协议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谈判人员之间进行的交谈、讨论、阐述乃至质疑、争辩的过程。谈判的任何一方在与对方合作的同时,都力图赢得最大利益。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使用有效的谈判策略是必要的。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探索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言策略。
2.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坚持礼貌原则,做到不伤害对方的面子
礼貌原则策略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礼貌语言策略能增加谈判人员之间的信任度,提高谈判中的自觉性,增加谈判成功的机会。通过礼貌原则策略,用一种柔弱的或有节制的词语轻描淡写地表达思想、想法。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礼貌原则策略在社会生活的许多地方都广泛应用,尤其是日常交际中。
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维护面子与自尊是一个非常敏感并且重要的问题。根据众多的跨文化商务谈判实际案例能够发现,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一旦其中的一方认为自己丢失了面子,认为自己丧失了自尊心,那么,即便双方之间的交易再怎么好,也非常容易造成不愉快的局面。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尽量不要伤及对方的自尊心,尽量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是非常尊重他们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我们和对方之间进行更加深入、更加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具体来说,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认真倾听,多听、全听、恭听,与此同时,进行恰当的复述和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结合我们自身所了解到的情况,对于谈判的内容加以归纳和总结,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便更加深入地掌控对方的实际目的,做到在考虑到对方的自尊心的同时又能够保证谈判的顺利进行,确保商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3.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注意说话的语速、语调和音量
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谈判双方之间的语速、语调和音量都会直接影响到谈判内容的表达形式。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谈判人员尽量应该平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能够着眼于谈判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且采用扣人心弦的语调,来推动谈判的正常进展。与此同时,在特定的场合下,谈判人员也应该借助于改变语速这种方式来更加有效地引起对方的注意,让双方都能够准确把握谈判的目的和内容。
4.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保证语言具备浓厚的感彩
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融入了一定的感情因素的语言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感动人,达到以柔克刚的良好目标。在特定的场合下,单纯的摆事实、讲道理可能会不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在交谈的过程中融入感情因素,能够做到以情感人。具体来说,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谈判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采用不同的语气,同时,要加强相互之间的眼神交流、不断变换交谈时的面部表现,从而更进一步加强双方情感的交流,推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
5.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表示同意的语言
只有灵活运用表示同意的语言,才能够及时、合理地来对于对方的观点表示认可,保证谈判对方能够更加乐于和我们进行沟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谈判双方的心理距离,并且保证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良好氛围。另外,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记住谈判对方的名字,不时地称呼对方,从而让对方感受到认同感,最终取得更加良好的谈判效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言策略。为了确保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言策略的成功,需要谈判人员充分发挥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充分运用自身的智慧和才华,更加有效地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黄步苑.中西交流方式差异与国际商务谈判[J].商场现代化,2006,(13).
[2]刘辉.商务谈判中的技巧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05).
[3]杜国荣.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技巧与应对策略[J].企业活力,2006,(03).
[4]余秋平.论低调陈述——商务谈判中的一种礼貌语言策略(英文)[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02).
一、跨文化交际中商标翻译原则
1.通晓异民族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冲突。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由民族文化积淀而成的心理特征,由于各民族生态环境、历史演变、、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各民族的心理特征迥然不同,译者应了解该商标受众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了解在翻译时应注意的禁忌。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忌讳,对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应给予必要的尊重,这也同时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销路问题。例如,英国人不喜欢大象、颇喜欢熊猫;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欢玫瑰花,忌用;日本人忌讳荷花、狐狸和獾,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俄罗斯人则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绝交和不吉利;法国人和比利时人认为核桃、孔雀和是不祥之物;北非一些国家忌讳狗的图案;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用猪、狗作商标等。“白象”牌电池在国内比较有名,销路好,但如果将其翻译成“White Elephant”投入英美市场是注定没有销路的,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代表着“大而无用的东西(uselessness)”或“沉重的负担”(a burdensomepossession)。鉴于西方故事中狮子是众兽之王,狮子象征力量、勇敢、威严,因此,“白象”牌电池可译为Brown Lion或者其他西方理念中可以理解并愿意接受的词汇。
2.结合商品特征,最切近传译商品信息。一个品牌可以根据商品特性、当地文化或亚文化而采取多重转换方式来满足不同市场需要,如:面向中国重型卡车市场,美国生产橡胶轮胎的公司Goodyear和Goodrich则分别被译为“固特异”和“固特立”,译者将原来的人名改译为能表明产品坚固耐用特点的名称,极具吸引力。当它出现在轿车市场上时,又译为“嘉年华”,赋予产品灵巧浪漫的情调;人们熟悉的“Mild Seven”译为“万事发”,但在华南地区为适应海派文化和品位又被译为“柔和七星”,极具浪漫色彩。此外,商标翻译还要瞄准其消费群,译名的发音和用字应尽可能与商品的市场定位及其所面向的消费群体相结合,如女士们耳熟能详的化妆品品牌:Maybelline(美宝莲)、AVON(雅芳)、Italina(伊泰莲娜)、Vichy(薇姿)等译名都是针对女性及其爱美心理,选用了“美”、“芳”、“莲”、“娜”、“姿”等代表女性美丽的字眼,深受女性的青睐,市场销路非常好。
3.力求言简意赅。商标翻译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广大消费者通过译名“一劳永逸”地记住自己所代表的产品,建立长久深远的销售网络,为此,商标译名就应力求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例如Head&Shoulder原译为“海伦仙度丝”,译名既长又令人费解,远没有现译名“海飞丝”生动易懂。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仪器与小型电脑制造商Hewlett Packard Co.在大陆曾长期音译为“休利特―帕卡德”公司,这译名文字多又拗口,后来逐渐被港台的另一个译名“惠普”所取代,“惠”和“普”都是汉文化传统的人喜欢的字眼,且简洁明快便于记忆,因此,“惠普”很快成为该行业的著名品牌。
二、常用翻译方法
1.音译法。音译法是根据商标原文的发音特点,直接选用译入国语言中发音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文字来将其描述出来,如Siemens(西门子),Motorola(摩托罗拉),Nokia(诺基亚),Casio(卡西欧),Philips(飞利浦),Audi(奥迪),Sony(索尼),Nissan(尼桑),Buick(别克),Johnson(强生),Hilton(希尔顿),Adidas(阿迪达斯),Nike(耐克)等。音译法简单易行,既可保留原文的风韵,又能够唤起消费者对异国情调向往,是比较理想的翻译方法。
2.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入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译入语中完全保留原文语言词语的指称意义。例如Apple(苹果)、Camel(骆驼)、Crocodile(鳄鱼)、Greyhound(灰狗)、Microsoft(微软)、Nestle(雀巢)、Playboy(花花公子)、Pioneer(先锋)、Shell(壳牌)、Volkswagen(大众)、Diamond wrist watch(钻石牌手表)等。这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但当译入语是一词多义时,就要慎重考虑其“语义过载”问题,避免给商品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中国出口服装“七匹狼”的英文商标不能译成Septwolves,虽然Sept-在英语中既是表示“7”的构词前缀,又是septi-的变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腐败脓毒”“败血”,译成7wolves就可以让西方人接受了。
3.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商标原文的含义,直接选用译入语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表达出来,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意译法能够很好地体现原商标确立者的用意,是商标翻译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保留了源语的特点和形式。意译可分为两种:直接意译和转换意译。前者即将源语言在词典中相应的意思译为目的语,如Camel――骆驼(香烟),Crown――皇冠(轿车),Panda――熊猫(电视),猴王(茶)――Monkey King.“成都紫薇酒店”的英文译名PRIME HOTEL,更是成功采用意译法的典范,紫薇星在中国星象学中其星宿排名居首位,而英语的PRIME有“第一的”、“首位的”之意。转换意译指译者不按词典的释义来翻译源语言,而是在了解商品的特性和兼顾本国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用另一个意义来取代原意,使其与商品本身特点直接相关连,如:walkman(随身听)、Whisper(护舒宝),厦新电子(Amoisonic)、海信集团(HiSense)等等。
一、引言
随着经济活动日趋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往来越趋频繁,商务口译人才在国际交往和交流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口译员只是担当着交际过程中语言转换专家的角色,而现在,众多的口译实践已经证明口译员的角色绝不仅限于此,他必须担当起一个新的角色——文化的传播者。只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商务知识还不足以成为合格的口译员,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因此,口译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之间交流的顺利进行。译员在交际过程中不仅要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还要排除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
二、中英商务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宗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每种语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汉语和英语是被具有不同生活经历和风俗习惯的社会成员所使用的,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甚至冲突。不了解不尊重这些差异,有时候可能会引起不快,甚至导致交流的失败。口译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需要了解各国不同的社会习俗、、生活习惯以及语言习惯。
1.称谓差异
由于文化的差异,各国在称谓上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同。不少中国人认为西方人都很随意,喜欢别人直呼其名。实际上,美国人也许如此,但欧洲人可能习惯更正式一些,喜欢别人称呼自己的姓加头衔,日本人则更注重头衔,而且正式场合都使用敬语。所以译员对待称谓应谨慎,最好先使用对方的性,如对方要求,再使用名。译员有时还会碰到中国东道主使用外方的名加头衔的做法,如称Jack Wilson为“杰克先生”,Mary Jones“玛丽小姐”,译员在翻译时最好不要译成:Mr.Jack或Ms.Mary,而是按照英文的习惯译成Mr.Wilson或Ms.Jones,或者视场合和双方的关系使用名字。
在中国,我们往往用职务加上姓氏来称呼某人,如张经理、王主任、李科长等等,但在英语中职务只是社会的分工不能用来作为称呼,翻译为“Mr.Manager”、“Mr.Director”、“Mr.Chief”才比较妥当。再如,像小李、老王这种称谓在中国司空见惯,但直接译成英语“Little Li”、“Old Wang”却不太合适,因为英美人士会误以为“老”、“小”是对方姓名中的一部分,可以视双方的关系和具体场合直呼全名或称“Mr.Li”、“Mr.Wang”比较合适。
中美人士商务谈判时,美国商人有时会表明喜欢中方直呼其名(first name),由于根深蒂固的称谓习惯,中国商人会觉得直呼对方名字不礼貌而坚持使用职务或头衔加姓称呼对方,比如“Manager McIntyre”、“Chief Barman”,这样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甚至误认为中方不是很愿意合作。此时,译员需要尊重或提醒雇主尊重对方的称谓习惯。因此,在商务口译的过程中,译员应尽量贴近译入语国家的称谓习惯才能做到翻译准确、得体。
2.问候、套语差异
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英汉语都有各自独特的问候和交际套语,口译员要深谙双语文化中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问候、套语等,翻译时也要谨慎。比如,在机场接人,中国人很可能会说:“一路辛苦了!”这句话如果直译成:“You must be tired after the journey”,对方可能会想:我难道看上去很累,很憔悴吗?在这种场合,译员要考虑到中英问候方式的差异,按照英语语言文化习惯译成“Did you have a good journey\flight?”最为合适。
又如中国人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有时为表示尊敬,主人可能会说:“您应该比我年长,您请上座。”如译员不加思考地直接译成:“You must be older than me.You take the upper seat.”西方女士很可能会觉得不愉快,心想:我看上去有那么老吗?这样中方本想表示尊重的本意不但不能传递,反而适得其反。其实译员可以将这句话译成:“As our guest of honor,would you take the upper seat?”
英美人士想结束谈话时往往会说诸如“It’s been interesting to talk with you.”之类的套语,如果译员简单地译成“和你谈话很有趣!”而不告知雇主这句话的语用涵义,他可能会继续滔滔不绝,那么对方则会觉得很不高兴,结果导致会谈失败。从语用意义讲,这句话意味着“和你谈话真有趣,是不是今天就谈到这?”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口译员不仅要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还要有强烈的文化意识,正确理解并准确传达交谈双方的语用意图。
3.餐桌文化差异
因为中国人好请客文化,所以酒桌上谈生意很常见,而英语国家的人们工作和个人生活是明显分开的,他们谈生意多半会在公司里,所以会对在餐桌上谈生意不理解甚至反感。宴请外宾前,译员有责任提醒雇主尊重对方国家的用餐文化。中国人举行商务宴会时,对着满桌子佳肴也会说“菜准备得不好,请多多包涵”,如果译员把这些话直译过来会使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客人很不理解,“既然做得不好,为什么还请我们吃?”因此,译员应根据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做出相应的变通,改译为“I hope you like it”或“Please help yourself”。另外,中国人在餐桌上有帮客人夹菜、频繁向客人敬酒并且要一干而尽的习惯,这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怕客人没有喝好吃好。但是有些英语国家的人并不理解,对于频繁敬酒,有的人甚至有些反感。因为西方的文化中,除了几次正式的祝酒外,大家喝酒随兴,不喜欢被劝酒或喝得太多。如果餐桌上出现不愉快的气氛,译员可以发挥“剂”的作用,向双方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化解不快,达到沟通理解的目的。
4.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生活经历和风俗习惯使得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定式和不同的思维模式。比如说,颜色在不同文化中就有不同的联想语义。红色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意味着危险、不祥等。如“red alert”、“scarlet letter”等。而对中国人来说红色却意味着吉祥、喜庆、温暖和热情等。因此,请英美人士喝红茶时,如果直接译成“Would you please drink some red tea?”他们会感到不舒服,译员要按照英语习惯将“红茶”译成“black tea”,这是因为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而英美人重点放在茶叶的颜色上[1]。同理,中国人所指的“红糖”译成英语要用“brown sugar”而不是“red sugar”。
5.动物词的文化差异
在中西文化中,动物都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一些动物词在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大相径庭。在中国人心目中,龙(dragon)是吉祥的动物,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却表示邪恶的怪物。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东亚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将其译成英语不是“Four Asian Dragons”而是“Four Asian Tigers”,实现了文化信息的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某种可怕的动物。
在商务口译过程中,遇到含有动物词的俗语,译员要根据其实际指称意义进行变通。比如,如果将“建立‘一(下转第169页)(上接第167页)站式’服务中心,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审批业务‘一条龙’服务。”译成“set up the‘one-stop’service center to provide‘one-dragon’service for foreign investors in obtaining approval.”听到“‘one-dragon’ service”外商会感到困惑不解。此时,译员必须正确理解‘一条龙’的内涵,转译为“a coordinated process”[2]。同理,中国的“龙头企业”应该译成“leading\flagship enterprise”而不是“dragon-head enterprise”[3]。
再如,河南省著名的白象食品,如果直译成英语White Elephant Food,恐怕英语国家的人们不会购买食用。直译虽然实现了语义信息对等,但从文化信息对等来看却是糟糕的翻译,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文化中指“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因此,推介该公司时采用音译加直译“BAIXIANG FOOD”未尝不可。
三、应对商务口译中文化差异的策略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英汉文化差异直接影响口译的质量和信息的传递,进而会对商务交流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译员不仅要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即充分了解双语文化知识并熟知如何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沟通,还应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即对发言者和听众之间的文化差异具备敏感性和判断力,成功协助双方实现信息、观点和思想的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应对商务口译中文化差异的当务之急,具体概况如下几点:
1.加强文化导入,增加交际实践
除了学习必要的口译技能课程外,口译学员还应学习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和语用学等课程,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差异,了解交际双方的价值标准、思维习惯和认知标准,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另外,口译学习者应该重视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人员之间的交往,创造各种条件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掌握技巧,听众为本
在平时口译训练和实践过程中,译员要善于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掌握处理文化差异、文化禁忌、文化盲点、委婉语、含蓄语等的技巧,尽可能多地掌握富含文化内涵词语的对译,这样才能保证现场翻译时临危不乱。在处理这些难点时,无论是用直译、意译、转换,还是用增补、删减、阐释的方法,都应牢记要确保听众能够通过译员的翻译,听懂发言人要表达的意愿和要传达的信息。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海外商人来我国投资办厂,参加会议,开展经贸及文化交流等活动,这些趋势对商务口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商务口译要求口译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译技巧,还要通晓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差异,善于跨文化交际。只有全面了解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在训练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商务英语口译员才能帮助交流者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使跨国经济交往和贸易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18-2
0 引言
英语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为通用的语言,在任何正式或是非正式场合都需要英语作为基本的交流沟通工具。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能够使用一种通用语言就可以将彼此的思想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传达给对方。尤其是在商务洽谈中,英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商务英语口译人员也不断地提出更多适应性的要求。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场合,能够领会其中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还能将意思传达到另一种文化背景之下,这是也是对口译人员的一项挑战。
1 商务英语口译中的文化视角
具有商务活动的特征是商务英语口译区别于其他英语口译工作者最主要的特点。商务英语的口译者需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以专业的商务英语口译人员要具备专业性的同时还要具有准确性和保密性。
随着大经贸、大商务格局的形成,口译已经不仅仅受限于以往的进出口、商务谈判、函电等方面,而是涵盖经济、金融、贸易、商法、营销等一切用于商务活动的场合。由于商务活动本身就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活动,这对商务英语口译人员而言也是需要一定范围的专业性,不仅仅是语言的专业性,也要具备商业知识的专业性,例如。商务规范、公司法规、商务合同等,都需要口译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在实际口译过程中不仅需要口译人员现场将双方的中心思想流利地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准确性。有时,由于口译人员一丁点的口语失误就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尤其是牵扯到数学问题的时候。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准确性的时候要同时考虑发音数字,做代表的立场专业术语等各方面的准确性。很多商务活动中都会涉及一点商业机密,此种情况下,口译人员还要做到保密性,切记不可以将自己做代表的一方的商业文件泄漏出去,否则不仅使公司利益受损,对于口译人员自己而言不仅是专业素养的欠缺同时也会受到相关的法律惩罚。
商业活动口译过程中,面对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度和地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更何况,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对于礼仪和道德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识。就像是对于己方和他方的称呼上都是字字斟酌,但是,如果口译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可能闹出不小的笑话,若颠倒了称呼的方式,会使人觉得很不礼貌。因此,对于文化方面,口译人员也需要做好一定的基本功。呈现出“信达雅”的翻译效果
2 商务英语口译中文化要素翻译的策略
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真的很难胜任这项翻译工作。更何况在商务活动中,还会有来自不同国度的人员。对于他们如何理解我国的文化,以及如何能够在一个彼此能够接受的点上,将双方的思想传达清楚。这就需要口译翻译人员具备不同专业背景知识。衡量翻译人员水平的标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翻译人员的翻译是否符合文化性。
2.1 培养文化意识
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对于文化意识可以包含很多方面,首先是要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对于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的划分、宗教意识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所代表的阶级意识也会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有些谚语、俗语的翻译,都是具备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如果只是将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就可能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因此,在具备相关背景知识的谚语翻转过程中,就要将这个过程解释清楚,所以,对于口译人员自己本身也就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否则自己都无法理解,又怎么能够将谚语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转达出去呢。
对于口译人员的文化意识培养还要注意文学和艺术方面,每一种表达,都有直白的表述和艺术的表达两种呈现方式,如果只是直白的表达肯定会使人难以接受甚至心生反感,但是如果能有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将同样意思换种方式传达的话,肯定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因此在实际口译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于艺术表达的实践。
2.2 尊重本土文化
文化有着不同的背景,也有着其最真实的一面,一件美好的事物,同一个单词由于文化的差异,中文中表达的和英文表达代表的意思就很有可能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例如,汉语中的“龙(dragon)”和英语单词“zephyr(西风)”。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我国语言表达中龙是一种祥和美好的象征,代表人民对其极其敬畏之意,在西方的神话中“ 龙(dragon)”却是一种邪恶的象征,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反应。因此,对于此类事情的翻译一定要尊重本土文化中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如果,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肯定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文化本身就存在差异,在口译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将这种差异减小,这样双方都可以以一种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友善的洽谈和合作。如果忽略这个差异,直截了当地将表达者的思想直接抛给对方,是一种十分没有礼貌的做法。所以,针对这类问题一定要避免,保证口译过程中有着和谐的气氛。
2.3 提倡中西融合
随着我国国际化形式逐渐趋于完善,很多知识都有了很好的普及,国际化的全球大融合,对商务口译也是一个很大的福音,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人们对于东、西方的文化都有着一定量的了解,因此,在商务活动中有些基本礼仪也已经达到了共识。同时,对于一些表达以及习惯,不违背各自文化代表性的前提下,可以做到中西合璧。通过双方都能接受的表达方式,或是行动,可以让双方都不尴尬,却又都能够心领神会。例如在谈判翻译时,中方说“我们是不会给你打白条子的,我们会按时付款”。翻译人员翻译成“we shall not issue blankpaper to you,we will pay you on time”这里的白条子外国人是不懂的,这样翻译外方不能了解中方的真实意图。
对于一些十分陈旧的规矩,在不影响商务活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双方共同协商,以一种中西融合的方式呈现,这样尊重了中方思想,又能将西方很好的文化融合在内,何乐而不为呢。
2.4 掌握技巧,听众为本
进行口译实践过程中,译员应该善于总结他人和自己的经验,掌握处理文化差异、含蓄语、委婉语、文化盲点、文化禁忌等技巧,尽可能地掌握文化内涵词语的对译,从而确保在商务英语口译中做到胸有成足,临危不乱。处理商务英语难点时,无论是转换、意译、直译,还是阐述、删减、增补,均要重视听众的主观感受,确保听众能够通过译者的翻译,听懂发言人所要传达的信息以及表达的意愿。
3 商务英语口译的未来展望
国际化形式逐渐成为主流,中国海关以及贸易署都出台了很多利于对外合作的政策,这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福音,对于商务英语口译也是更高的挑战,商务英语已成为现在商务活动的主流,面对逐渐增多的商务活动,我们如果只是固守陈规,不思进取,很有可能就会被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淘汰,同样对于商务英语口译也一样,需要不断自我提升,不断丰富不同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要素翻译策略,才能使商务英语口译逐步走向巅峰。
4 结束语
我国对外贸易工作不断加强,对于商务英语口译的工作也在随之增多,这种蒸蒸日上的态势,对于商务英语口译工作者而言,也是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在有着更多的机会进行商务英语口译工作的同时,还要加深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人员想表达的真实思想,同时作为文化的传播使者如何能够融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将不同的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知道,同时,将商务英语口译工作不断发扬光大。
参 考 文 献
[1] 孙艳.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6(10).
[2] 徐晓蕾.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电子商务英语翻译[J].现代交际,2016(16).
[3] w继荣.试论引导文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03).
商务英语有着广义和狭义上的区分,广义上指的是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下属所有学科的英语,涉及面较广;狭义的商务英语指的是在国际商务背景下,在商务领域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这种英语具有行业特征并且是属于庄重文体性质。在理解和研究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文化的概念,根据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表述,文化的定义为:“文化是一种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一、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的体现
(一)句法方面
中英文在句法方面的文化因素差异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中文重意合而英文却强调行合。由于哲学观的不同引发了中西方在思维的方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西方的哲学强调和重视科学的形式论证,倾向于个体思维。有别于西方的哲学,中国在哲学上却主张“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突出艺术性。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必然会在语言上得以表现。西方语言在表达的时候句子有完整的主谓结构,主语一般不能省略,并且人称和数上还要保持一致,句子中往往大量使用连接词和介词等来连接前后句子以保持形式上的一致。西方语言这种重视形合的方式和中文强调意合有较大差异。而我们在使用中文进行表达的时候,通常会强调悟性和意会,句子结构里面的主语有时还可以省略掉,中文的句子中没有人称和数上的区别,另外句子中的连接词和介词的使用数量也较少。
(二)语用方面
语用学是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交际的性质,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在翻译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语用方面的文化因素的差异,如果我们不加以仔细的考虑就会出现语用方面的错误。例如在翻译“请提宝贵意见”这个比较常用的用语方面我们就要翻译成 “Your opinions will be appreciated. ”比较合适。“chain debt”如果我们按照字面的意思翻译成“链条债”就会显得不合时宜,而翻译成“三角债”就比较恰当。
(三)商务文体
商务信函。在国际的商务活动中,人们之间往来的函件就称为商务信函。由于是在国际上进行的商务活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进行商务合作产生的信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的因素。但是商务信函中更多体现的是商务礼仪方面的内容。比如在写作商务信函的时候,通常会用第二人称中的你作为主语,很少几乎不用第一人称中的我。但是在一些必须要展现我的时候,也会用“我们”进行代替。这种换位思考的做法的能够更加的体会到对方的感受,从而做出能够让对方感受到对他的重视和尊重的行为。
商务广告。商务广告的形式和内容与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同一则广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当广告的创作者若能够将本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性、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较好的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比较受欢迎。但是对于广告的翻译者来说,他就要考虑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因素,来进行二次创作,这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比如“特大甩卖,全场八五折到五折”这样一则广告,在翻译的时候就要充分的考虑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因素。我们可以翻译成“Father of All Sales - 15 % to 50 % off”。在西方社会中,father不仅仅指父亲,还可以用来代指大河、大江。如在美国“Father of the Waters”或“the Great Father”就是指的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The Mississippi), 在英国“Father Thames”指的是 “泰晤士河”,然而汉语中的“父亲”就完全没有这层意思。
二、翻译商务英语的策略
(一)提高文化敏感性,增强跨文化意识
由于不同国家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典故、等方面的不同,这样势必会产生一些不同的文化因素。翻译人员在翻译的时候就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的敏感性。有些时候,部分内容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有创意、有美感价值的,但是放到其它的民族中也许就不会有这种感觉,甚至可能会触犯他国或者是地区的文化,造成一种负面甚至恶劣的影响。因此译者不仅要有文化的敏感性,还要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这对译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一种干电池品牌中文叫“白象”,若直译为英文则为“white elephant”,但white elephant在英语当中是“无用的累赘的东西”的意思,若直译则肯定会使这个产品在打开西方市场上受阻。中国服装“七匹狼”这个商标最初在翻译的时候也缺乏跨文化意识的思考,被翻译成了“Septwolves”。这一英语单词前面有“Septwo”这个前缀,容易让英语读者联想到“腐败、脓毒”方面。如果翻译成“72wolves”就不仅保留了原来的含义还迎合了西方人对数字“7”的偏好心态。
(二)寻求中西文化契合点
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共通语言。商务英语翻译中要特别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要重视其文化差异并在翻译中做出适当的调整,同时注意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使语意传达完整贴切。
一、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在从事商务英语翻译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商务英语的特点,从而才能把握好翻译的方向。商务英语基于英语的基本语法、句法和词汇,但又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它既有英语语言的共同特征,又有其个性特征:
(1)商务英语语言专业化。词汇使用上的最大特点是对专业词汇的精确运用,其中包含大量专业词汇、具有商务含义的普通词或复合词,以及缩略词等。(2)商务英语的用语正式规范。真正的商务英语用词要明白易懂、正式规范、简短达意、语言平实。用词方面多使用常用词,以保证所用词语具有国际通用性,保证能为普通大众所理解,但又不能过于口语化,即商务英语所使用的语言不能过于非正式。(3)商务英语的语言准确,绝不含糊其辞。不管是商务信函还是商务合同等法律文件,都应结构严谨、逻辑严密。(4)商务英语的语言礼貌、得体,简短精悍。
二、导致文化差异的几个因素
1.地理位置的差异
英语单词Zephyr(西风)反映了英国特有的文化。在英国人的意识中西风是温暖和煦的。这是因为英国西临大西洋,东面是欧洲大陆,西风从大西洋吹来。英国西风蕴涵着特殊的文化信息,那么,英国的汽车用 ZephYr(西风)做商标就成了自然而又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事情。但是在有着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国,用西风做商标就无法让人理解和接受了。与此相反,中国人有东风送暖之说。所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商标为“东风”而绝不会使“西风”作为商标。
2.习语的差异
不同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了习语不同的词语侧重点。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凝练剂,是劳动人民和作家在自身的实践中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和锤炼出的生动、精练的固定语句,能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习语的产生与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发达;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与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的存在,产生了“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习语。西方多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这样的诅咒。
3.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
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特别小心。
4.颜色的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对颜色的认识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对各种颜色的感觉有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例如,英语国家视“红色”为残暴/不吉利,红色意味着流血;在中国红色预示着喜庆,中国人结婚习惯穿红色衣服。西方人视白色为纯洁、美好的象征,在中国白色有不吉祥的文化含义。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将绿色和“缺少经验”联系起来,而在中国绿色代表春天,象征新生和希望。
5.数字的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在西方“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避免使用“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因为与“久”同音所以“九”经常用来表示“长久”的意思。例如,我国历史中,皇崇拜“九”,希望其天下长治久安。“七”在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商标为“7-Up”的饮料翻译成汉语为“七喜”,而不是“七上”,“七”对英语国家人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投掷中以“七”为胜利。
三、针对文化差异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是很大的,随着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商务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作些对策性探讨。
1.大量的本民族文化与目标语文化常识的输入
文化的特征显示,文化不是个人特质,而是个人所属的社会的特质。每一种文化都是一组复杂的与众不同的特性,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两种文化的不可对译性直接表现在对文化的理解上。大量文化知识和文化习惯的习得,是直接解决跨文化商务翻译冲突的最有效方法。
2.进行句法分析并判断逻辑关系
要确切了解源语文本的信息,有时需要分析、研究句中或句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句中暗含的逻辑关系,还应根据需要进行语序的调整,并依靠这种逻辑关系组织译文,译出源语文本的内涵。
3.准确透彻理解英文词语
正确理解源语文本,不能只停留在表层意义上,要透过表层理解深层的含义。这里所谓的理解就是要懂得源语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译者在理解领悟之后,要作恰如其分的转义引伸或进行逻辑思维的推理,将源语文本的内在含义或弦外之音予以译出。
4.注意语言环境对关键词语的影响
英译汉时,需注意周围词语对某个词语,特别是关键词的影响。因此,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翻译要“活用词典”,切不可生搬硬套词典上的词义。通过逻辑思维,将源语文本融会于心;通过综合分析,取以恰当的词语表达。
5.遵守商务名词术语翻译规范化原则
译名要符合科学性与约定俗成的习惯,例如nylon(尼龙)不能译为“耐论”,speculate in share(炒股)不能译为“探索股份”,术语Old Lady (英格兰银行)不能译为“老太太”。要准确区分不同专业术语,做到正确筛选使用。
四、结论
商务英语翻译必然会面临着文化差异的问题。处理英汉语言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文化的载体――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商务英语翻译涉及多种文体特征和体裁,面对着多种多样的人群。因此,也更能体现出两种语言及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应用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的同时,时刻关注两种语言及其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翻译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做到“信、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