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09:26: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city changes a course accelerate, city scale growing. City planning through the control, guide, integration, security makes use of activities, city land efficiency fairness, conform to the city planning goal, a high quality city planning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o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play a positive effect of essential and helpful for.
Keywords: city planning; quality; evaluation of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它涉及了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建设时序、土地和其他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等方向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一个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将对城市的发展前景和城市建设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正面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通过规划,可以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协调各方面在建设中的矛盾,使之逐步发展成为设施比较“完善、环境清洁优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因此,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作用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1 控制作用。对妨碍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这个作用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在社会中形成已久的认知,也是现代城市规划最初的作用。在开发实践中规划管理工作对控制作用的体现是主要的,关注如何能够加强控制,这实质上反映出对城市规划社会作用的基本理解。
1.2 引导作用。对有益于改善城市物质环境、有益于形成城市空间秩序的行为给予激励,从而能够更加明确地引导城市建设的方向。引导作用反映了城市规划较为灵活的管理机制,在不损害原则的前提下,激励措施可以加强规划的引导作用,对城市规划的控制效应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
1.3 整合作用。城市规划以城市的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准则,对城市土地使用中存在的矛盾进行调节,其实质是对冲突各方利益的平衡。城市规划所具有的综合作用是建立在自身没有直接开发建设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需要通过城市规划对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分配做出判断,使得冲突各方的土地使用活动能够有效纳入到共同接受的规则中来。由此而言, 城市规划在价值观和角色定位上超然于利益冲突的各方,是有效发挥城市规划整合作用的基本前提。
1.4 保障作用。对于关系到公共物品、低收入者住房以及那些在社会价值和目标方面有特别意义的土地使用活动,给予土地和空间资源分配方面的优先考虑,通过城市规划的途径对空间资源进行有效的再分配,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保障作用实际体现了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过程,目的是使城市发展能够兼顾到各种利益。所以说, 城市规划是一种重要的公共政策,不仅要体现政府政策具有的效率,而且要尽可能兼顾和体现政策的公平性(当然,在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方面,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等是更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公平性的考虑永远不能指望市场,政府职能中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因此成为政府政策的关键内容,城市规划的保障作用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二、怎样的规划才是高质量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必须要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研究。切入点要结合城市发展定位、时事政策和当地重要方针纲领,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规划管理经验、 规划理念和规划思路,结合实际工作,对重大问题需要专题深入研究,反复科学论证,才能保证规划能切实的为城市建设决策提供支撑。而对城市规划的质量评价,应注重分析城市规划在用地布局、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等方面的安排中是否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是否能保证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否能有效发挥一个规划对于城市的控制、引导、整合和保障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甄别判断:
2.1 规划中对土地利用的设计和规划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的许多环境问题是直接由土地的规划、使用不当造成的。如在我国一些地区,对城市边际土地的开发缺少合理的规划,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 城市周边的环境敏感区或生态敏感区遭到了严重破坏, 衍生了环境问题。
2.2 规划中所涉及的城市规模和发展速度是否与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当一个城市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过快时,该城市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环境容量资源等)就会被过度消耗而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是否对这种情况予以预见并给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
2.3 城市布局是否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规划中城市布局的不当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在一些城市由于工业区和居住区紧邻甚至混杂而带来严重的环境干扰;由于建筑密度过高引起城市景观恶化、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这些都属于规划本身的问题。
2.4 城市规划中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设计和定位是否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对城市规划进行战略环境评价时,要研究产业结构的规划是否符合国家要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的总体需要,是否有助于克服和避免产业混杂、布局不当和污染严重的城市问题。
若对上述几个方面均予以考虑,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和实施建议,就是一个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否则,则不是一个合格的城市规划。
三、如何落实高质量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良性指导
城市规划编制的文件是建设管理的依据,有效的建设管理才能达到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目标,保证城市建设的高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城市的政府将发展经济作为根本的目标,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也在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为了吸引投资,往往不仅简化城市规划审批的程序,同时也在放松规划条件,强调市场的效率,忽视了对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考虑, 造成公众对规划工作和政府工作公正性的怀疑,也造成城市建设质量下降,致使高质量的城市规划指导出低质量的城市建设作品。
因此,有必要明确的是,高质量的城市建设必须考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更要有综合的观念,在社会、 经济、政治、 环境效益方面全面权衡,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1提高管理者规划意识,确保城市特色,避免重复建设。
为追求政绩,有些城市不从实际出发,仅凭主观意愿,盲目追风,片面搞一些效率低下的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城市特色的形成,削弱了城市竞争力,难以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比如两个相邻的地级城市同时建设机场、开发极具相似功能的区域性娱乐休闲设施、发展同质性产业,恶性竞争,偏离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轨道。
3.2 重视城市生态建设发展。用生态观念指导城市建设,不仅要考虑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市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实用,考虑人、建筑及环境的有机的统一,寻求一种动态平衡,以达到一种人工和生态的良性循环。严格按照城市规划预留和建设防护绿地、公共绿地及生态廊道,保证规划所规定的绿地不被占用,使城市建设和环境协调发展,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
3.3依据城市规划,确定长期建设目标,合理计划短期行为。
城市建设必须要做长远规划考虑,一些城市不按规划办事,乱改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一个电话或一张纸条就可以改变规划的执行,不能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不少城市越权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任意改变建设用地使用性质,项目来者不拒,急功近利,见缝插针,建设杂乱无章互相干扰,限制了长远发展,影响了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在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要求下进行编制项目规划。做到长期有目标,短期有行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既考虑现实基础,又不失长远规划。
3.4 注意信息时代的城市信息建设。
与城市建设相关的信息技术解决了城市规划中空间地理信息的采集问题,可以构造与现实地理空间对应的虚拟地理信息空间,并可以用数字模型对现实地理空间的现象和过程进行模仿和仿真。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城市规划所需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利用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他改变了城市规划内部信息流程和城市规划部门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进而对城市规划的管理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得管理部门能具体而准确的掌握城市建设动态,以便于针对性的监控、指导和预控,以保证城市建设不偏离城市规划预定的发展方向和轨道。各城市建设管理的相关部门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完善城市建设信息的网络平台,确保对城市建设能进行积极有效预控,保证城市进行高质量建设。
四、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城市建设的有效工具,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如何判定相关城市规划是一个高质量规划,并确保该规划能有效的实施,建设高质量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促进城市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规划编制者对城市规划编制内容提高、改进和完善,逐步建立和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工作框架,更需要编制――实施――管理涉及到的学学者、专家及城市管理者以更加前瞻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来思考和解决城市发展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尝试、不断探索,才能确保高质量的城市建成,造福生态,造福百姓。
城市电网规划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必须跟城市的发展在同一起跑线或略加超前。为避免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在城市电网的规划方面,需要做到如下两点:一要借鉴和汲取其他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精心组织在岗工作人员培训,二要结合我国不同城市的实际状况,创造性地开展我国的城市电网规划。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采取先进的技术才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具有长远性和科学性。
一、现阶段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状况
1.城市建设中带来的电力专项规划工作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电网建设的需求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电网规划往往会同时,这是现在我国城市的常规做法,这些规划中涉及到城市形态、用地、结构等相关内容原则性的规划安排。相对于城市建设规划,电网的规划专业性更强。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电力专项规划无法全部包含城市电网规划的内容,由此造成的规划预测与实际工作相差较大,这些都会给城市电网规划和建设产生障碍,导致今后电网的改造没有指导性。
2.用电需求增长,而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用地却逐渐变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用电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电力负荷年增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20%。以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向着集约型经济的道路发展,我国城市的电力需求增长也决不会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用电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电力负荷速度增长的重要组成因素。以上种种可以得知,在未来的20年内,我国用电需求将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国家土地资源,近几年,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为了长远性的利用土地资源,在进行城市建设中有关部门必须先对城市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因此,如果在城市建设之前没有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等城市的规划建设初具规模,然后再对城市电网建设进行规划,那将会举步维艰,非常困难,而且效果不显著。所以在城市化之前必须先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
3.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建设没有有效结合,导致城市电网建设工作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首先,在城市电网建设中,架空线路频繁穿越于市区高空,尤其屡现居民楼前架空线,如此有碍居民生活,更具潜在的高压电力风险。其次,电网时刻在运行,而运行时必然带有电力电磁辐射,即使比其他那些高频辐射危害小,但它毕竟时刻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再次,变电站工作运行过程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有些变电站建设在居民楼小区附近,不但产生辐射,噪音也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后,城市上空架空线、居民楼周围高压线路和电力设备的存在,给居民带来生活中的畏惧感。因此,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到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转贴于
二、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融合
1.将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才是根本
不论城市电网规划,还是城市建设规划,都需要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这就需要将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因此在对城市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审核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审核电力部门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而规划递交的城市电网规划方案,二者的同时审核和,从法律角度而言,是进一步保护城市电网规划方案,保证这一方案的切实可行和实施,进一步促进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同步和和谐,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协调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在城市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中,创造更加便利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市容市貌的美化。
2.在城市电网规划实施中,尽可能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城市电网得到有效规划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碰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和矛盾纠纷,因此就需要尽可能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保证城市电网建设的有效实施。在具体的城市电网建设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可以通过召开会议讨论,签署双方都承诺的有效协议等形式解决具体的问题。良好的电力保障给一个城市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保障城市电力的安全也是当地政府的重要责任,地方政府应该从全局出发,以对全体人民负责的态度,高瞻远瞩,针对城市电网规划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相关指导工作,与电力企业携手共进,共同解决具体规划建设中的矛盾纠纷。此外,城市供电企业也需要和城市地方政府部门,开展积极的政企战略合作,及时沟通,保证城市电力的有效畅通,为广大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进一步为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3.转变观念,统筹兼顾,使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
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城市电网规划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城市电网规划跟不上节奏,脱节或者滞后,都会极大的影响整个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如果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已经规划完成,而城市的电网规划却没同步,这就需要及时的加强城市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和供电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城市电网规划的顺利开展。此外,城市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与其他的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沟通,共同协调好电网规划建设中的一些具体的施工问题,如电缆通道的建设、电缆的铺设方位等。因此不同的行业之间就需要对具体的操作项目进行一个明确的备案,确保不同的市政设施项目之间相互合作进行,尽可能减少相关的挖掘工作给环境带来的损伤,保护城市环境,节约资源。
4.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一、前言
在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城市电网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保持一致性;另一方面确保城市电网规划工作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二、现阶段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状况
1.用电需求增长,而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用地却逐渐变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用电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电力负荷年增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20%。以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向着集约型经济的道路发展,我国城市的电力需求增长也决不会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用电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电力负荷速度增长的重要组成因素。以上种种可以得知,在未来的20年内,我国用电需求将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国家土地资源,近几年,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为了长远性的利用土地资源,在进行城市建设中有关部门必须先对城市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因此,如果在城市建设之前没有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等城市的规划建设初具规模,然后再对城市电网建设进行规划,那将会举步维艰,非常困难,而且效果不显著。所以在城市化之前必须先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
2.城市建设中带来的电力专项规划工作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电网建设的需求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电网规划往往会同时,这是现在我国城市的常规做法,这些规划中涉及到城市形态、用地、结构等相关内容原则性的规划安排。相对于城市建设规划,电网的规划专业性更强。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电力专项规划无法全部包含城市电网规划的内容,由此造成的规划预测与实际工作相差较大,这些都会给城市电网规划和建设产生障碍,导致今后电网的改造没有指导性。
3.配电网规划数据难以统计收集
配电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海量数据进行考证和收集,以保障能做出合理有效的电网规划,同时还要注意各方面的因素。如前期考证、收集数据时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花费大量成本等,这都需要我们事先做好规划。但是这样的复杂大工程,其实施难度可想而知,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4.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建设没有有效结合,导致城市电网建设工作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首先,在城市电网建设中,架空线路频繁穿越于市区高空,尤其屡现居民楼前架空线,如此有碍居民生活,更具潜在的高压电力风险。其次,电网时刻在运行,而运行时必然带有电力电磁辐射,即使比其他那些高频辐射危害小,但它毕竟时刻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再次,变电站工作运行过程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有些变电站建设在居民楼小区附近,不但产生辐射,噪音也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后,城市上空架空线、居民楼周围高压线路和电力设备的存在,给居民带来生活中的畏惧感。因此,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到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三、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融合
1.将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才是根本
将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一起实施 不管是城市建设规划,抑或是城市电网规划,都必须着眼全局, 从全新的角度和更高利益的角度出发,这就要求城市的建设规划与 城市的电网规划实施的同步性。所以,在对城市建设规划的方案进 行审核的同时,也要做好电力部门针对城市电网规划所作出的方案 的审核工作,以确保二者方案审核和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 做好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的协调工作,增进二者相融合的 程度,在有限的城市资源中,创造出更好的市容市貌。
2.转变观念,统筹兼顾,使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
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城市电网规划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城市电网规划跟不上节奏,脱节或者滞后,都会极大的影响整个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如果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已经规划完成,而城市的电网规划却没同步,这就需要及时的加强城市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和供电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城市电网规划的顺利开展。此外,城市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与其他的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沟通,共同协调好电网规划建设中的一些具体的施工问题,如电缆通道的建设、电缆的铺设方位等。因此不同的行业之间就需要对具体的操作项目进行一个明确的备案,确保不同的市政设施项目之间相互合作进行,尽可能减少相关的挖掘工作给环境带来的损伤,保护城市环境,节约资源。
3.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的同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电网规划。以前我国一些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由于没有做到及时的沟通协调,导致城市一些协调现象出现。一些高压线路随处可见,一些环城高速公路紧挨居民楼,火车轨道从城市的繁华地带穿越而过,这些不协调现象不仅给城市带来极大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而且高压线的电磁辐射也会对城市环境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一定程度上还威胁到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城市电网的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问题,变电站的规划布局尽可能靠近公路或者铁路,还可以采用建设室内变电站,电网布局也尽可能考虑使用电缆线
4.建立数据平台,提升规划信息收集及分析能力
城市建设的频繁进行以及改造对于电网规划与升级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的规划涉及到大量的基础建设知识和城建信息,如何准确、及时地归纳和分析这些信息将对电网规划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电网规划部门要建立一套数据平台,按照信息化流程将信息输入平台,做好前期论证准备,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电网规划建设的衔接问题,以提高电网规划的有效性和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中的电网规划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其中基本的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织构架。城市建设规划,必须考虑每个影响因素,比如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电网总体规划。城市规划需要以人为本,而在城市电网规划中也要更多的考虑用人文关怀方针去建设,尽最大努力减少电网建设给城市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国际竞争机制和规则的引入,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 冲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国际化大都市、全球城市、世界城市、信息城市、数字城市、生态城市等新的概念不断涌现, 沿海大都市带迅速发展, 城市间的协调竞争成为重要问题。市场化、法制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无疑使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发生巨大变化, 城市规划体系更为复杂, 更加强调城市生态环境, 注重城市形象; 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公众参与, 建立和谐社会; 更加强调城市遗产保护, 坚持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为城市规划指明了方向, 又给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中国正在进入城市规划的大好时期, 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城市规划科学, 城市规划也从未具有像今天这样的重要性。
建筑是组成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 作为一名在设计院和房地产公司都工作过的建筑设计人员, 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处理好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它将直接对城市的形象和景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科
城市规划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结构,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作为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系,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城市设计是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发展出来的,学科上仍属城市规划范畴,它是用建筑学的理论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建筑设计,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到城市规划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的边缘学科。是否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国内对此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它作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纽带,在我国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2.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的龙头地位
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城市规划具有龙头地位,但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规划的设计内容日趋综合, 方法包容性更强, 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 交通流线, 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 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 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我国已把城市规划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使城市规划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3.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相辅相承互为条件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城市设计是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发展出来的, 学科上仍属城市规划范畴, 它是用建筑学的理论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建筑设计, 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到城市规划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的边缘学科。从历史发展看, 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城市设计活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 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 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 安排城市各项用地, 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 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规划的平面布局图, 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 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 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 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脱节, 其交叉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统一, 出现设计和规划之间改动很大的现象, 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浪费; 如果不进行改动, 两个不同的方案对于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块而言在实际中根本无法操作实施, 规划设计的方案只能落个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果。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 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然而另一方面, 如果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 不但不利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还可能导致城市设计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反而不利于城市设计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 必须明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理顺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才能切实达到指导城市建设的目的。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看,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一词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历程, 规划和设计相结合, 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与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 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密不可分的指导城市建设的两个方面, 若人为地将其分开, 必然产生众多的、难以解决的矛盾。城市设计只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走一体化的道路, 才能充分发挥其空间景观环境塑造的职能, 才能真正实现设计价值观从以规划师为主体向以使用者为主体的转变。城市规划应将城市设计作为自己学科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城市设计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过程, 不仅因为它们所处理的内容和对象相接近或者衔接得非常紧密而无法明确划分开来, 而且还完善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整体的把握, 同时也符合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实际。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紧密结合的两个方面, 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辅相承, 共同为城市建设服务。只有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一体化的道路, 才能兼顾各方面的效益, 使城市建设大系统达到最优化。
4.重视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体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随着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成就,城市化的面积和范围不断的扩大,有效的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城市建设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单纯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建筑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忽视了对城市生态的管理,导致了一些建筑过程中的严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不仅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不利于整个城市的合理规划。因此,在以后的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各种城市资源的节约,无论是土地还是空间,无论是能源、水资源还是生态环境,都应该是城市规划的重点考核内容。
城市规划过程中土地资源的节约
1.1资源的定义
资源一般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财富,或是指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质。是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城市作为资源聚集与资源消耗的集中地带,既消耗着资源又产生着新的资源,如何发展与利用好城市的各项资源,协调好各项资源间的关系,使其能够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些是我国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城市规划理念的实行,要体现出这样的理念——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各行各业中的深入与发展。城市建设不能走紧紧依靠增加资源投入来推动发展的旧路,而要依靠科技的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目的,大力拓展经济道理与资源环境协调有序的发展。同时,提高城市建设节约水资源、能源、土地等资源,提高治污、防灾的技术水平,将其纳入到工程建设强制性纲要中,依法保障和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的建设。
1.2 协调发展城乡资源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处于一个较为快速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效的协调城乡发展,不能够一味的追求城市化建设,做出一些破坏耕地的举措,还要能够合理的布局现有的土地空间,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1.3科学合理的开发公用空间
城市活动中的公共空间的数量和功能不仅决定了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情况,还对城市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城市土地规划的过程中,我国城市建设的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各种公共空间的综合功能的开发,使其更加全面的满足城市生活的各种需要,这样不仅可以建设更加完善的城市需求网络,还能够对现有的资源充分的利用,使闲置资源少些浪费。特别是有些企事业单位的土地,应该尽可能的向公众开放,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
城市规划过程中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措施
2.1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造资源的节约
建筑物与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最大的财富,其建造时间漫长,花费的资金和各种建造资源相对较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规模居于世界前列,但拆除量相较于其他国家也排名靠前。建筑寿命相对较短,尽管设计寿命一般都为七十年,但平均只有二十多年。我们的城市一边在快速创造财富另一边又在毁灭财富,造成经济的巨大损失和资源的巨大浪费,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规划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
2.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城市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用水量及工业用水需求量已将大幅度提升。因此,我们要认真落实关于城市节约水、水污染整治的各项政策。利用价格杠杆,使水资源的节约能够达到优化配置,合理规划城市各类用水、合理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等等。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加大城市节水技术和节水设施的普及,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以污水减排和资源化为最终目的,使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能够加快步伐;加强城市中生活水回收利用技术、处理设备的开发,实现好水处理设施空间布局的集中与分散,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环保生态性。
2.3其它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要走的必由之路。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资源节约这一宏伟的目标,首先,要将节约型城市的理念和核心内容纳入城市规划的宏观与微观理念中去,同时,从体制、政策与法律法规等多重方向入手,这样才能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这一宏伟目标。
三、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组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资源和能量的大范围集聚发展,使城市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压力。热岛效应、污染现象、交通压力等都是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综上所述,合理控制城市地规模、优化城市地空间构成,使城市规划与当地气温、地形等条件相适应,就要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如:加快城市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尤其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等重点问题,严厉查处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高耗能的项目,打击违法、违章建筑。同时,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还要建设完善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确定包括“铺装透水率”在内的强制性控制指标,并提倡屋面绿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是人类生存、进行生产活动的集聚地,同时也是矛盾凸显的爆发地。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切实考量多方面因素,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把握城乡活动的各类因子的运作平衡,实现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因此,有关部门不仅应该加速城市建设,还应该充分的考虑资源的节约问题,实现更加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二者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瑞清发展低碳经济—建设新型能源战略基地[J].北方经济,2009(6) : 7.
[2]贾德昌低碳经济时代向我们走来[J].中国工程咨询,2009(4):14.
引言
当前规划主要通过对规定性指标的确定来保证城市建设质量和社会公共利益。这样的控制方式由于指标控制过于概括,抽象,且控制指标并不能与城市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对应关系,从实施的结果来看对城市建设质量的控制效果较差。而直接与城市建设质量相关的,体现城市设计内容的引导性控规指标,由于多为描述性文字内容,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对管理者个人专业水平的要求较高且缺乏统一明确的评判标准,所以难以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体现,缺乏实际操作性。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结合来促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和谐。
1、规划与设计相互制约
1 .1 多选择性的强制性指标组合
我国在上海,温州,广州,成都等城市已有成功经验,规划一般规定几套不同的控制指标组合(用地界线、建筑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出入口等)来控制划定地块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和建筑形态,让具体的建筑设计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又能符合规划要求。
1 .2 可行性建筑方案论证规划指标
通过做可行性建筑方案来论证规划指标的合理性,也是目前常用的互动方式之一。不过目前该种手段多用于规划的调整阶段,可进一步引申发展,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的重点地段,重要节点,采取做可行性建筑方案的方式科学地确定控制指标。
1 .3 加强规划各阶段的城市设计工作
城市设计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并且可以起到深化城市规划和指导其具体实施的作用。城市设计运用综合的设计手段和方法,可更为具体,形象地处理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关系,使城市各组成要素,各地区之间的相互空间关系更加完善,使得抽象的城市规划指标变具体,并具有操作性。借助城市设计这一“桥梁”,城市中的建筑在空间和功能上更好地反应城市规划意图。
2 、完善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多科学的创造性劳动,由于其决策及评价标准的综合性,必须采取综合管理的方式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更加充分地体现城市意识。建筑除了本身的功用外,也被誉为凝固的艺术。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建立建筑设计方案的专家评审制度,即组织一些专家对重要的城市建筑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二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的要求,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体现了城市的意识。从专业的角度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
然而,目前的建筑评审的效果并不佳。一方面,评审组中有一半或更多的成员是本地官员,专家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决策权仍把持在地方官员和业主手中,而关系利益纽带的形成,使得审查控制不严,建筑评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因为行政机关配备的专业人员权力不足,专业人员无瑕应付严格审查缜密研究的工作,也无权否定相关方案,且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立场与角度会逐渐趋同,长期工作也易形成审查方案模式化,使得建筑评审程式化,没有针对性意见。
因此有必要特别成立一个建筑评审委员会来对行政机关有关建筑方面工作的监督,最主要是对建筑的外观设计,地域的空间布局,与环境及周围建筑的协调,进行审查,提出建议。其人员组成主要是建筑设计方面学者与专家,人文科学方面的专家与学者,一部分来自行业的相关人员与市民代表,建立一个数据库,随机抽取.制度的设计上采用分级处理,对于一般建筑可设定三分之二反对则有效。有关方案不能通过,过半数有异议,只有建议权,避免越权及过多的干预市场行为.但对于重大市政与公共建筑则二分之一反对即有效,避免长官意志。
3、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和制度
城市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管理,但没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的成本将会十分高昂,亦将事倍功半。倘若矛盾严重,可能导致城市的管理者变成城市居民的敌对者。而将公共参与机制引入到城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同样十分必要。城市建筑不是规划部门“闭门造车”的产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要用民主方法,民主作风贯穿城市规划编制,修订,立法的全过程。让广大“城中人”通过一定的机制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并将它制度化,构筑和谐与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
从西方国家公众参与的经验来看,不难发现公众参与过程中规划师和建筑师职能的转变。传统的设计师依据开发商和政府的意愿进行方案的编制,整个行为是封闭式过程.某种程度上讲,设计师是开发商和政府官员的“代言人”。引入了公众参与,设计师是公众,开发商和政府三方的“代言人”,更大程度上代表了绝大多数市民的利益。
目前,我国在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召开公开会议、这是宏观解决办法。这种形式是我国常用的传统手法,然而大多流于形式。二是召开专业代表会,讨论技术问题。三是民众参与的微观解决办法。这种形式参与程度较高,效果较明显,但需要市民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做到。
与西方国家较为的成熟的公众参与制度相比,我国的公众参与发展尚在起步,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参照外国经验结合国内现状,建议如下:
(1)具有法律保障。法律明确规定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要有公众的参与,没有经过公众讨论,反馈的城市规划是不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划如果被公众反对,就必须修改。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经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
(2)参与方式多样。公众参与的方式除观看设计图,模型及建筑周边区域城市景观效果图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印发各种手册,举办会议和展览会等,从而使公众全面,彻底地参与到规划当中。公众参与面广,程度深.公众参与不是表面形式上的几个代表或利益团体参与,而是市民的普遍参与。公众参与不仅体现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还表现在规划的审批和执行阶段。尤其是在其执行阶段,公众可以对不合规划要求的行为向法院或仲裁监督机构进行申诉。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500 .
[2](美)埃德蒙.培根.城市设计.黄富厢,朱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00 .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保证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说城市规划是宏观的,而建筑设计则是微观的。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是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建筑是组成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的依据。所以,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一门全面而综合的科学,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的问题。建筑设计是在遵循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原则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有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的问题。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
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利用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空间系统来营造我们和谐的居住环境、如何科学的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每个规划师深思的问题。
2.1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类型。城市规划的设计的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寸、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所以,城市规划设计时作为设计师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2.2场地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土地使用和建筑布局细则的硬性指标控制等。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形成一个整体,具体从以下两方面来讲:
从工作内容上,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并委托设计师来设计,设计师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作出较为明确的认定,之后要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作出总体规划设计。
立足建筑设计,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将建筑组合形成有机的建筑群体空间,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的引导下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3.1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刘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
3.2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感受塑造空间。
3.3造型。应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
3.4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优秀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评定
中图分类号:F540.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态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总结,找出解决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妥善解决好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一、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基础
城市规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是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的不同阶段,精致而富有特色的建筑设计最能展示城市建设规划中的艺术性。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元素。目前建筑设计的手法有基本三种:模仿、再生、创新。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主题为功能,而外皮的建筑创作过程正在被建筑师们细细推敲。随着城市建设和规划的发展,很多建筑师正在研究建筑组成的基本元素,然后在某种法则的指导下进行建筑重组,进而展现出一种崭新的建筑形式。建筑的外皮也将成为一个单独研究的课题,其保温、承重、生态、维护等诸多功能在分层研究后进行组合,形成具有独特内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这种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立意于建筑的本原,创造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先思而后建,比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形式更利于城市整体的艺术环境。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的前提下,依据建设任务的要求及工程技术条件等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具体功能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详细尺寸构造以及材料做法。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城市点和面的问题。城市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与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和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也具有相对较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城市面与线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城市设计的。城市设计的内容能够细微到桌椅、灯具乃至标志物,但和建筑设计仍有质的区别。城市设计是从整体城市形象把握,当具体到任何细小局部,设计师会将每个细部作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部分进行设计,而建筑设计只是关心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却很少关心它的邻居,因为缺乏对城市空间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不但要注重城市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
二、城市规划和建设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对于城镇化的建设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设一个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一定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模式,但是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比如:
1、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不合理。实际上城市政府在具体操作中出现政府战略和战术不分,以项目管理方式管理城市规划的问题。政府总是期望通过对单项目标与指标的管理来实施整体性的管理,从而失去对宏观事务的把控陷入到具体事务的操作中。政府对具体项目的过度关注必然会导致整体性宏观调控的缺失,削弱乃至悬置了作为综合协调手段城市规划的地位。政府作为城市规划的执行部门与管理部门,就要使城市规划的作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在管理方式上应从城市发展全局出发,逐步将城市规划具体落实到每个建设层面,并对开发建设行为进行管理和监控,从而对城市规划实施反馈调节。
2、城市规划的实施准则不完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还包括代表各种利益集团的开发商,这些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必然会反映在对空间资源争夺方面。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反映多元利益群体的需求,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来实现各种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总规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大多只停留在表面,相关的利益集团对规划编制的有限参与,使得最终的城市总规划实施结果与规划内容不一致。而且在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实施者很容易把人本主义的元素省略掉。
3、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缺乏对于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观念。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规划的编制参与者常常忽视土地的生态安全,结果造成城镇土地资源的开发不合理,土地资源超强度开发等等,尤其是在建设房地产的时候,就会有规划滞后、用地结构松散等结果造成投资过高浪费严重的局面,尤其是现在一些设计者往往打着建设什么生态园区的旗号,来大量占地结果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4、老城区绿地率不高,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不广通过近年来的绿化建设使城市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城市绿化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特别是老城区中的中心城区,绿地率低下。而这一区域又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因此提高和完善这一区域的绿化尤其重要。目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难题是旧城区缺少可绿化土地,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但屋顶绿化建设屈指可数。
5、绿化养护资金缺少,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一部分老居住区的绿化养护仍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居住区无物业管理造成绿化无人养护,一部分居住区有物业管理但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现象,使得居住区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因此需逐步培养业主承担养护经费的养护模式。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
三、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应对策略
1、规划发展生态建筑,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以环境为中心向可持续发展转变。规划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山水、花草树木、绿化美化自然环境。使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生态植物、水禽候鸟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
2、规划创建“宜人”城市,要为居民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居住休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通讯交通、商业服务等生活设施齐全,以及日常生活需要的舒适安全、宁静优美的环境。
3、规划考虑自然与建筑群的揉合、道路交通。建筑场地的形状与建筑组团的空间环境的关系。气候方面的影响,日照、风向的影响,生态的住宅区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和风,通过建筑群体的不同组合、地形和绿化的合理安排,如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和行列布置的方式来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如何利用道路、绿地、河湖水面的空间等。
4、规划低碳生态城市节能设计和建设,要将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思想揉合进城市规划和生态建筑中。如:北方城市的保温建筑降低了热能消耗;南方的隔热建筑降低了空调机的使用,降低了电能消耗;建筑的节电、节水、节能也都节省了资金和资源等等。
5、规划低碳生态城市减排设计和建设,对污染的控制和减少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以及废物的回收利用。如:绿化减少了空气污染,改善了空气质量;对污水的出处理后,将可利用的“中水”雨水进行绿化灌溉,节省了宝贵的水资源;可再生废物的回收利用,利用建设中残土弃土生产建筑红砖、陶粒砌块等,有效的利用和节省了土地资源。控制反光玻璃的使用,控制城市的亮化标准,减少了光污染,节省了电能等等。
结束语
城市规划建设是以一个城市的宏观发展为目标,它更多地考虑城市的工业化、商业化、现代化,并要为飞速发展、为经济服务,从而提高城市运作的效率。因此,要求有更高、更快、更先进、更现代化、更信息化的“硬”环境。低碳生态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1.1、城市测量的发展、内容及产品
之前的城市测量是一门探究各类工程建设在勘察、规划、施工建设和运用经管过程当中所实施的测量活动的科学技术。它是专门为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具有“施工灵魂”之的称赞,然而当代我们赋予工程测量一个广泛的概念。实质上它是一门应用的测量科学,伴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飞速进行,这几十年工程测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城市规划、重点项目选址、城市建设、市政管线、电力基础设施、交通规划和交通整治和城市绿地调查等关乎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事业都与城市测量密切相关。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造的新成果,尤其是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在城市测量当中的运用,为城市测量提供了更加全新而有力的工具和测量方法,有力的推动了城市测量的进步,改变了以往较为落后的情况。目前发展的方向是:测量的仪器和方法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专门使用仪器的大范围使用;摄影测量得到大力推广;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处理,以及数据的科学存储、管理和应用;建立专用或通用的数据库存等。
目前,城市测量已基本实现由传统模拟测量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量技术体系的跨越,以GPS技术在建立和改建城市控制网与导线网中已全面推广应用,已基本取代传统常规方法成为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方面,各城市基本建立了大比例尺的城市地形图数据库,城市道路数据库,城市土地数据库,城市规划红线数据库以及城市地名数据库等,基本形成4D系列DLG(数字线划图),DRG(数字栅格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影像图)等新型数字测量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并为城市有关部门建立各类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地理数据服务,以及为城市有关部门的管理决策依据提供了现代的,形象化的,科学的数据依据.城市测量的数据生产部门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完善了数字化测量生产技术体系,全面开展了从外业数据采集到内业数据处理的一体化,数字化的作业方法的。
培训与普及.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引进了GPS空中三角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等,利用航测遥感资料,形成多种数据采集手段和数据生产线,实现了航测仪器的更新换代,基本实现了测量装备现代化,工艺流程系统化,测量产品数字化.
1.2、城市测量的基准
1.2.1城市测量控制网:
城市测量控制网是城市基础测量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城市测量工作必须在城市控制网建立的构架下进行,城市控制网的建立,为城市基础测量工作提供了高精度的坐标控制依据,为精确测量城市基础地形图提供了控制依据。
1.2.2城市坐标系统:
城市坐标系统是城市基础地形图生产的基础,城市坐标系统投入使用为城市建设取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这项坐标基准的控制下,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如规划局、国土局、公安局、市政建设局等)、国家企业和社会各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测量数据。
基于城市基准在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一个城市只能有一套坐标系统,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城市的建设服务。
2 城市测量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2.1、城市测量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作用;
2.1.1、基础地形图测量为城市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排头兵,所有的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在城市测量的成果基础上进行,城市测量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要件,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2.2、城市测量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2.2.1、放线测量
放线测量是通过测量的科学手段将城市规划的成果精确落实到实地的结果,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它取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规划成果能够精确地落实到城市建设所界定的实际位置上来,放线测量的成果直接指导着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关系着土地使用权限、撤迁工作的安排等一系列和城市规划信誉、和百姓及开发商切身利益等方方面面,是城市规划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2.2、竣工测量
规划工程完成之后,要进行该项目的竣工测量,城市测量工作的目的在于将竣工的地形图完成并更新城市基础地形图数据库,工作的结果使城市规划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规划实施的成果,并能够掌握城市最现状的地形图数据库,在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中进行正确的决策。
2.3、城市测量在城市执法中的作用
2.3.1、基础测量产品在规划执法提供决策依据
城市规划执法工程离不开城市测量的成果,城市执法的依据是在城市基础测量的成果上进行的,城市规划执法最基础的依据是城市测量的成果,如房屋违章、多占土地、破坏绿化等都需要根据城市测量成果进行处理,
2.3.2、基础测量在规划执法中具备的基础性和前瞻性提供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测量成果为城市规划执法提供了前瞻性依据,使城市执法更具科学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城市测量工作让规划工作成果落实情况得到对照,使城市测量部门能够有依据进行执法工作。
?3 城市测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天,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化的进程,城市测量工作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进一步的选择,即从单纯地为城市规划服务(行政服务)向为政府各个部门和为全社会服务转变。这一转变是向社会公共服务的转变,是在继续为城市规划服务基础上的转变。转变的观念是为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城市服务,转变的标志是建立为全社会、为政府的各个部门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
3.1、城市测量资料的现状性提供
突出地表现在基础资料稳定、现势更新准快、数据属性统一、平台覆盖广泛、技术装备精良、部门协调统帅。这是新形势下城市勘测行业新的机遇、新的进步与新的发展。我们必须认清这一形势,下决心跨上这一大台阶,完成适应信息化时代(数字城市)的带有根本性的转变。
3.2、城市规划的大量需求及测量科学技术发展给城市测量带来的压力、机遇和挑战
现代社会,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规划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这种要求同样反映到对城市测量工作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上,如何更快的覆盖规划区域、快速更新城市基础地形图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另一方面,测量技术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技术、以现代GP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城市测量技术对城市测量工作者同样提出现实的挑战,如何更快、更好掌握这些新技术并将其转换成生产力,是测量工做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城市测量工作,必须迎接这项挑战,努力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生产力,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水平,努力开创城市测量工作新局面。
3.3、测量数据的生产和服务功能协调发展为社会带来的巨大收益
城市基础测量工作面临着生产和服务两大关系,一方面,作为城市基础数据的提供部门,按照市场经济行为进行数据的生产和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城市信息化后的数据最终服务对象将是整个社会,这意味着城市勘测部门还具备社会服务的功能,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是社会服务,为城市规划是其中的一项专项服务。社会服务为数据生产拓展市场,引导方向,专项服务为社会服务提供现势更新和技术保障。为解决生产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领域,就必须研究解决数据更新、数据价格、数据共享等问题,要妥善运用市场化的方法建立适应信息化时展的数据共享机制。
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当然要对政府职能和市场行为进行界定。城市空间基础信息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兼顾测量生产、养活城市测量队伍的同时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规划基础信息的更新维护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均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是城市的公益性事业。
上述工做需要由政府主导、政府投资、政府维护、政府提供。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服务和各种类型的专项服务则应该根据发展需要逐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运作。重要的是顺应市场化的趋势,积极推进。
4为配合新一论城市建设,城市测量需要做的重点工作
1、逐步完善城市测量控制网。并将其运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工作计划之中,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尽快完成改建、延伸和加密,为新一轮市政工程建设提供空间信息化基准,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等一系列测量工作需要的数字地形图提供生产基础。
2、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补测工作。并严格竣工测量制度,建立城市基础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
3、进一步加强城市勘测工作的市场管理、档案管理和项目管理。各级政府要切实地负起市场监管的责任,加强对城市勘测市场的管理工作,严格城市基础测量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加强招投标管理,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要严格测量成果审查,制止不合格的勘测成果进入市场。要严格执行勘测归档制度,严格各项建设竣工测量,严格实施保密制度,同时要方便部门查阅和百姓使用。要实施勘测项目的统一登记、统一标准和资料交汇,保证城市测量工作在城市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
4、在满足保密要求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勘测基础信息的市场应用。要积极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放城市勘测基础信息,推动尽快向社会开放,努力将城市勘测基础信息建成各地各级政府的公共信息平台。
5、是统筹好规划行业的规划建设管理勘测的不可分割性与相对独立性的关系。统筹好城市测量、工程测量、房屋测量等相关技术工作之间的关系。
5 结束语
以上我们应该统筹的了解了,城市规划中测量的重要性,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在建设中应该正规的测量,不能够忽视城市勘测的政府职能。在全新的时期中,城市规划测量事业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组织制定及实施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确立城市规划勘测的中长期规划同时加以实施;建立和经管城市测量的基本设备;提供城市勘测基础资料的公共成品及有关服务。
城市测量工作对于城市建设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在当代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的逐渐扩大,这必会使得城市测量工作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城市建设中要合理的兼顾到这方面的问题,为城市的今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三条 凡建设用地(包括因城市建设需要临时用地的),均由市或者区、县规划局选址定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含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件)。其中下列建设用地,可由建设用地所在区、县规划局选址定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
(二)远郊区各县、区行政区域内的新农村建设用地。
(三)远郊区各县、区所属单位在本区、县行政区域内的建设用地。
(四)远郊区各县、区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建设用地。
(五)远郊区各县、区所属开发单位的住宅开发区的建设用地。
(六)市人民政府或市规划局决定由区、县规划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件的其他建设用地。
远郊工业开发区、工业小区经市人民政府一次性批准建设用地、市规划局一次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其具体项目的建设用地,由区、县规划局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远郊区各县、区规划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用地中,属依法由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农村土地的,须先征得市规划局同意。
第四条 各项建设工程(包括临时建设工程),均由市或区、县规划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其中下列建设工程,可由建设工程所在区、县规划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农村村民住宅。
(二)按批准的规划方案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工程。
(三)规划市区范围内重要大街两侧、传统文化街区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特定地区范围内,现有单体建筑物改造和外部装修工程。但二层(含二层)以上的建设工程须经市规划局同意。
(四)规划市区范围内的单位在原有用地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不超过四米的平房建设工程。
(五)规划市区范围内的居民私有房屋的翻建工程和建筑高度不超过四米的平房扩建工程。
(六)远郊区各县、区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私有房屋的翻建、扩建工程。
(七)远郊区各县、区所属单位的建设工程。
(八)远郊区各县、区所属开发单位的住宅开发区的建设工程。
(九)在远郊区各县、区行政区域内的中央、市属单位在原有用地范围内的翻建工程,或者添建工程总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平方米的建设工程。
(十)本规定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可由区、县规划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范围内的建设工程;
(十一)投资总额在500 万美元(含500 万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项目的建设工程。
(十二)远郊区各县、区行政区域内,除主要公路、重要桥梁、铁路、主要管线、通讯电缆、重要引水工程和35千伏以上的高压输电工程等以外的其他市政建设工程;
(十三)市人民政府或者市规划局决定由区、县规划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其他建设工程。
第五条 文物保护区、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工矿区及道路、铁路、河道两侧隔离带等特定地区范围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权限和程序,按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区、县规划局核发重要建设工程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必须报市规划局备案。
第七条 区、县规划局可以委托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划管理机构或规划管理人员办理核发规划许可证件的具体工作。
一、城市建筑规划工程核算的概念阐述
城市中的规划工程规划指的是在一定范围的时期之内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空间合理布局、土地合理利用等建设内容的综合性部署,也是对于一座城市空间的科学化分析及合理化工程核算。从另一种角度进行阐述,也就是人所活动的区域范围以及各个区域之间的关系合理化协调,用动态的方式解决与协调各种建筑之间的关联与建筑物群的综合整体形象,用可持续性的、生态性的观点为城市中的人文文化与经济文化锦上添花。这种规划工程核算又被称之为“实体环境性规划工程核算”。而城市中的建筑工程核算则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上所具体落实的内容,这种工程核算是为了解决建筑物室内空间的使用,使其变得更为经济化、美观化。在保证内部工程核算的前提之下,还要保证建筑物的外部形象与周遭的环境风格及城市特征完全协调相符。故此,城市建筑规划工程核算对于城市规划建设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建筑规划工程核算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关系阐述
一般来说,城市建筑规划工程核算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关系也可以被理解成为是城市建设的步骤细节落实于城市中整体战略规划的关系这二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辅相成的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宗旨是为了城市中的各种动态活动提供空间结构的,它能够涉及到一座城市的外观形式、综合性质及各产业的发展及布局构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设施构建、城市规模投资以及城市当中各个细节部分的构成、管理与决策等等。城市规划建设作为一门正在逐渐完善及发展的综合性质内容,城市规划建设的工程核算范围之中包含着城市发展规划及建筑工程核算、园林景观工程核算等相对关系,具备着相对对立的基本理论及策略而城市建筑规划工程核算则是处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先决条件之下,依照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要求以及工程工艺条件等综合方面的预想,将建筑物室内空间的使用性、经济性与美观性的要求全部满足,并且在使其建筑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的前提之下,与周遭的环境及城市历史文化、经济文化的规划各部相符。但是,城市建筑规划工程核算乃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城市建筑规划工程核算的内容也应当完全服从城市整体的规划建设内容
三、城市建筑规划工程核算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思考
城市建筑规划工程核算不单单是针对某个建筑物个体的工程核算,它还需要考虑到场地工程核算的问题。所谓场地工程核算指的便是为了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基本要求,在基地当前现状的条件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基准范围之上,组织场地与各个要素之间产生关系的工程核算活动它的根本宗旨便是为了通过工程核算的方式,促使场地中的各个要素之间达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在此其中,建筑物是场地工程核算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它可以与其他的组成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除此之外,伴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虽然建筑工程核算获得非常广泛的进步空间,但随着建筑创作行业日渐繁荣的同时,颇多令人堪忧的问题也逐渐浮现于众人眼前。建筑工程核算师在进行建筑创作的时候,大多只关注与人文文化的思考,而对于城市中的环境其关注度还有所欠缺。如果在建筑规划工程核算的过程中,只顾着追求建筑物个体的特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的活,便会为城市的景观带来非常严重的恶劣影响。由此可见,城市建筑规划谁记得过程中,其建筑物是否与周遭的环境产生协调,是决定着建筑施工完成后的整体效果优劣的。
四、宜居城市:新世纪中国城市建设的目标
我国城镇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定城市建设的规划。坚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力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应成为城市建设的思想理论依据。通过对土地、森林、矿产资源等自然生态环境效益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有关情况的调查,做出环境现状评价,并针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进行环境预测,为城市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制定城市建设规划时,必须进行经济指标的核算和把控和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方面的把控,通过科学的评价、预测,提出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城市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城市建设规划要科学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明确功能分区,统筹布置好各项建设。并同时做好环境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等,充分考虑道路、排水、环保等公用设施的配套建设。
居城市建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原有城市的改造,如何按照宜居城市的理念对现有城市中不宜居的地方进行改造,成为宜居城市;二是在新城市建设中,如何按照宜居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这些问题,都涉及工程核算问题
城市改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改造叫做社会的融合,也就是说城市的某一部分如果非常的发达,或者没有办法让当地的人民非常舒适的生活、工作,政府就要想办法对该地区进行改造来提高当地人群的生活水平,比如过去那个地方是棚户区或者比较破旧的老城区,通过改造把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其目的就是要让棚户区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整个地区的平均水平,就是让他们可以与其他所有城市的居民同乐。第二阶段的改造,就是要进行提高该地区的竞争力,打造这个地区和其他地区不一样的竞争力,形成地方的特色。通过两次转型,使得原来的城市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带、城市地区。城市改造的第二阶段,就会聚集很多富有才华的人,比如音乐家、艺术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他们也能够有很好的环境发挥自己的才华。通过两个阶段的城市改造,就可以达到吸引很多人才的聚集,最终成为适合人发展的宜居城市。也就是说城市的宜居改造包括两个环境的改造,一个是硬件环境的改造,二是城市文化的软件环境的改造。
宜居城市是所有城市的发展方向、规划和建设目标。李鸿辉指出,宜居城市是指一定地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区,其思想内涵体现了人类对传统工业化、城市化模式的批判性反思以及发展观、价值观的根本转变。宜居城市体现了两个基本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二是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宜居城市的建设过程,同时就是摒弃或更正工业化时代片面地以生产发展为中心的非理性城市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中的建筑规划工程核算在城市规划的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因为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中,宜居城市是所有城市的发展方向、规划和建设目标。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城市建筑规划工程核算也是城市中每一项建设工程项目工程核算以及建筑项目管理的关键依据。城市建筑物也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象征,其建筑物工程核算的优劣的对于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而言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城市建筑方案的工程核算过程中,工程核算师不要仅仅注重建筑物本身的构造,也应该注意它是否同周遭的环境及建筑相互协调,所以在城市规划工程核算的正确指导之下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才可以真正有效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基伟.建筑规划的工程核算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J].世界家苑,2012,06.
第三条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行政主管部门,并负责监督本规定的实施。
第四条 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和用地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设计任务书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申请划拨或征用建设用地和进行建设须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凡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行为均属违法行为,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审批制度。
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越权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权监督和变更。越权审批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无效。
第六条 核发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范围。
(一)市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市属县内的国家、省、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市规划局审批核发;
(二)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市规划局委托开发区规划土地管理机构审批核发;
(三)市属县域内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
本条第(二)、(三)项的建设用地如位于国道、省道两侧边缘以外五十米范围内,规划三十五千伏以上高压线走廊范围、六级以上通航河道、铁路两侧、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地带以及其他指定的规划控制范围内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须报市规划局审核。
第七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
(一)申请用地的单位持建设项目的计划批准文件及其他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定点;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核定建设用地具置、界限和面积,明确土地使用性质,提供规划设计要求;
(三)申请用地的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总平面设计,并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四)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件应包括:建设用地坐标红线图;建设用地规划总平面设计图和设计要求等。
第八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宅基地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参照本规定第七条执行。
第九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核发之日起,六个月内应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划拨土地,逾期未办理申请手续,该证无效。
第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审批制度。
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越权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权监督和变更,越权审批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无效。
第十一条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范围。
(一)市规划局审批核发下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市区建设工程;
2.市属县范围内的国家、省和市重点建设工程;
3.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委托开发区规划土地管理机构审批核发。
(二)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下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用地范围内的建设工程;
2.由市规划局审批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没有明确需到市规划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手续的建设工程。
第十二条 凡位于国道、省道两侧边缘以外五十米范围内,规划三十五千伏以上高压线走廊范围、六级以上通航河道、铁道两侧、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地带及其他指定的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须报市规划局审核。
第十三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
(一)建设单位、个人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权属证书、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建设项目计划批准等有关文件,有关地形图以及书面申请;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提出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要求或建筑设计要求;
(三)建设单位、个人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送审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
(四)建设单位、个人按审定的建筑设计方案和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建设工程的有关批准文件以及施工设计图纸办理报建手续;
(五)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建后,经实地放线、验线、收缴竣工档案资料保证金和其他有关费用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附件包括:建筑工程报建审核书或基础设施报建审核书;经批准有关的施工设计图纸;放线验线验收测量记录册及有关文件等。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缴交工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