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技巧范文

时间:2023-08-21 09:26: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园管理技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园管理技巧

篇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交往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强化幼儿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我探索出了一些管理方法,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管理技巧一:根据年龄及个体差异,制订不同的阶段合作学习培养目标

小班幼儿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原始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常常反映在生活活动中。一些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甚至没有合作意识。那么,我们就把合作学习的目标重点放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上了。大致分为三类: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少数);有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但不知道如何与别人合作的幼儿(多数);感到了集体的合作很快乐,但仍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的幼儿(个别)。因此目标定位在满足个别幼儿的合作需要,激发多数幼儿的合作意识。

中班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已经很强,但是他们还没有较为成熟的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有效切入点,经常会在生活中出现虎头蛇尾的合作事例;比如:在与同伴完成值日生工作时,都争着承担喜欢的工作,不懂协商与退步,造成了不能共同顺利的完成值日生工作的局面。为了更好的让幼儿一起生活,中班幼儿的目标定位在: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协商、赞扬他人、互相帮助、道歉、感谢、低声讲话、耐心等候等合作的技能。

大班幼儿有了很强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由简单的分工合作逐渐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因此目标定位在发展幼儿初步的任务意识,使幼儿的合作不仅停留在情感上的一起玩,而且有为了做成一件事而进行的合作;促使幼儿在合作过程中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循,发展初步的角色分工能力;使幼儿由完全动作上的协调、配合逐渐深入到内部的思维上的互相妥协、协调,促进合作结构、方式的转换。

管理技巧二:创设有利于合作的生活活动环境

小班幼儿重点创设利于合作的氛围。在精神方面,我们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注意倾听幼儿的声音,帮助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萌发合作意识,充分感受到和其他幼儿生活在一起是一种快乐。在物质方面,创设了与同伴共同分享的自带玩具活动区,在活动区的墙面上粘贴好朋友的合影。为幼儿创设大面积的幼儿合作绘画墙。总之,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平等、愉快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气氛.

中班幼儿有目的地投放诱发幼儿合作意识的材料。我们在幼儿生活模仿区中,尽量多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幼儿在以物代物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协商与合作的机会。另外,在投放材料时还逐渐地增加一些难度,让完成任务的过程多出现一些问题,迫使孩子们为了解决问题去协商。比如:一次我要求孩子们要自己套枕套,对于中班幼儿要想一个人完成就不可能。这时辰辰就和宝贝商量,如果宝贝能帮他,他就帮对方,在协商中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两人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实现共同的目标。

大班幼儿重点在于控制和调整幼儿生活活动中合作行为的有效规则。我们围绕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在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对一日的主要活动:三餐值周生工作、活动区规则、户外游戏活动、盥洗秩序都做了规则。如“建筑区”,要求幼儿用什么拿什么,不抢,能与伙伴一同搭建,并以小组形式相互交流成功的合作经验。“户外活动”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言行,能自己选择游戏伙伴;自行分配调整角色,共同协商处理问题,游戏结束能分工按类整理游戏活动材料等。

管理技巧三:运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合作技能的有效方法

小班幼儿以榜样鼓励法为主。在生活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讲评游戏时,让幼儿相互欣赏,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馈机制。如:“看你们一起玩得多好啊!”“今天我们又多了一位朋友。”等等。还可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友好行为编成“故事”或创设情境,请幼儿欣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友好行为;当小朋友表现出合作行为时教师用照相机及时拍下“合作的一幕”并展览。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合作意识,使小朋友心理上产生愉悦体验,在每天的生活中孩子们盼望在集体中与同伴一起,因为那让他们感到快乐,教他们一句使他交到朋友的神奇咒语:“和我一起玩,好吗?”

中班幼儿以谈话讨论法为主。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如教师提出问题:“今天老师在体育器材区增添了一些新的游戏材料,在值日生工作中,增添了一些小朋友最喜欢的为植物浇水,如果有三个小朋友都想做同一工作怎么办?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合作、协商分配角色后再开展一日的活动。

大班幼儿以实践活动法为主。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图示标记。用小带大的形式大班为小班盥洗室设计洗手流程图,节约用水的卡通图让孩子们以帮助幼小儿同为合作目标,在设计过程中既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又起到了自我了解、学习过程。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养成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的好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管理技巧四:抓住掌握各项生活技能的契机,实现合作的真正价值。

生活活动合作化,在掌握生活活动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的过程中实现合作的真正的价值。对幼儿来说,合作不仅是一个口号,而也是一种学习和生活,是幼儿快速完成工作的最佳选择。将幼儿合作完成一日活动融入幼儿的生活活动之中,不仅可以获得发展,而且使幼儿度过不寂寞的快乐的时光,使幼儿获集体成功的情感体验。比如幼儿在值周生工作时,学会了分别完成擦桌子、收玩具、发勺子的方法。教师大胆鼓励孩子做教师助手进行三个人之间科学合理的工作分工,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束手无策,而是兴趣大增,很快就感到了分工给生活带来的快捷与便利。

管理技巧五:以竞争合作的形式激励,建立合作性的奖励结构,使幼儿体会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生活活动每天的常规活动都离不开午点、盥洗、睡眠、劳动、入厕……如此周而复始,重复进行,幼儿就会失去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在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添加一些小组形式的竞争的形式,使幼儿的一日生活富竞争与活力。如:午睡时老师为睡的好的幼儿小组添上一枚月亮姐姐的粘贴。孩子们睡醒发现后都很高兴,原来自己的小组通过共同努力无时不刻都会有奖励呀!在幼儿生活中很多时候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合作的形式,但是在对孩子的询问中,我们却发现孩子们其实还是按自己的意愿、想法各做各的。并没有为同一个目标而相互协商或分工合作一起完成。然而,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孩子们却表现出了极强的主动合作、协商的意识。

这五个方面的管理技巧是我们在这几年来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几个较为有效地指导方式,没有以往的形式化、机械化。经过这几年的实际工作,这几个方面的管理技巧对孩子们生活活动中合作能力培养的指导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纲要》明确指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得到满足和成功”,“要注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强求一律”等,这些要求我们教师在新教育观念指导下,努力开发幼儿的潜能和发挥个性的特长,这样才利于幼儿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2

一、首先要做好幼儿园的卫生管理工作

想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卫生工作是最基本的,这里的卫生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幼儿园的环境卫生,再者就是孩子们的卫生保健。

“环境塑造人才”,环境卫生也一样影响着孩子们的环境意识,著名的“破窗效应”就是说明:如果幼儿园的整体环境比较脏乱、墙上画得乱七八糟的,那么孩子们就会感觉反正是脏的,再扔些垃圾、再多画一些也没什么,这样以来就会导致环境越来越差,同时也会让孩子们养成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的不好的习惯;反之,如果幼儿园内的整体环境比较好,那么谁也不忍心去破坏这个美好的环境,他们就会逐渐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个园内环境的“良性循环”。当然,维护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主要还是需要我们后勤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园内后勤工作人员各岗位职责,卫生区域的划分也根据各人所长,分工到人,同时也要责任到人,也要把国家对于幼儿园的卫生标准分发给个人,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另外,要求每位后勤工作人员都能有质有量地完成本身的工作任务,比如见到垃圾随脏随扫,同时也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拟定出详细的卫生检查计划,如每日定期检查两次,早晚各一次,日间不定期巡视,保证孩子们能够生活在良好的卫生环境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想要正常的进行工作、生活,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幼儿,由于他们的抵抗能力较弱,经常会感染一些病毒、细菌,同时会形成一个链型传染,感染其他的孩子,所以就需要后勤工作人员平时配合幼儿教师及时发现,比如要求保健老师能认真做好每日晨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给班级老师或反馈给家长,同时每学期都配合保健部门对全园幼儿进行健康体格检查,或者联系保健部门对孩子集体注射疫苗、抗体等等,以提高孩子们的抵抗能力;春季是幼儿疾病多发季节,我们坚持每天给每位幼儿配发药品,每天对班级、幼儿用品进行消毒,将各班的发病率控制到最低,以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卫生健康,为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生活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二、其次要做好幼儿园的膳食营养工作

“民以食为天”,幼儿的膳食工作也是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基本都在幼儿园进行午餐,这就为后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近些年来,幼儿园的膳食经常出现一些不良问题,导致社会对于幼儿的膳食关注度明显提高,这就对幼儿园的后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让幼儿能够吃得饱,还要让他们吃得好,这就需要我们后勤工作人员平时多去调研,哪些食物是符合幼儿的成长需要的,哪些食物是不能搭配吃的等等,都需要我们去认真考察,同时对于食物的采购、检验都需要进行公开化,为广大的家长提供一个透明的工作氛围。所以在幼儿的膳食营养方面,我们争取做到饭菜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化,同时为了提高家长的满意度与参与意识,我们还拟定将要开展“我为幼儿定食谱”活动,以求能够集思广益,不断提高本园伙食质量,既让家长满意,也让家长放心。

具体来讲,膳食工作主要应该做到:首先要严格把好菜质量验收关和菜的数量关,要根据食谱进行购菜,要求不买半成品菜,这样以来,既可以保证菜的新鲜和卫生,还可以保证菜的质量,为孩子们能够吃到“放心菜”而努力;另外要注意调配菜谱的花样,再好吃的菜吃得多了孩子们就会感觉厌烦,继而就会减少进食量,这就不利于孩子们的身体成长需要,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科学烹调,在不断变换菜谱的同时,也要尽大努力保存食物的营养元素,特别要防止维生素的损失;还有就是要让幼儿少吃甜食,因为甜食对于孩子的免疫力有着很大的破坏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孩子牙齿的健康发育;再者就是要做到幼儿的伙食应有专人负责,民主管理,精打细算,计划开支,合理使用;还要准确掌握幼儿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应主副食,不让孩子吃隔日剩饭菜;工作人员(包括炊事员)伙食和幼儿伙食要严格分开,不允许侵占儿童伙食,保健人员要定期计算幼儿进食量、营养量;还有就是要做到按时开饭,儿童进餐时间不应少于二十至三十分钟,以保证儿童吃饱每餐饭。同时,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在数量上求足量而不浪费,就是以幼儿标准用量为主,从幼儿自身实际出发,保证幼儿喝足吃饱尽量少浪费不浪费,让孩子们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三、再者还要不断的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

“学如逆水行舟,不行则退”,同样的,幼儿园后勤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业务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本园就会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交流,将大家对于工作的经验、心得、体会说出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解决的办法,让大家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同时也会定期组织一些工作人员去优秀的幼儿园“取经”,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或者聘请经验丰富的儿童专家来园里进行工作指导、工作交流等等,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比如要重点组织后勤人员学习常规玩具消毒的方法、消毒的范围和消毒的时间,餐前餐后卫生操作顺序及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常见方法等,在学习的同时认真对照职责要求,总结和分析工作中的得失,既要肯定后勤人员工作上进步和成绩,也要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方法。通过学习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得到的增加,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她们明白自己的这份工作虽不起眼,但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每个孩子的健康,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意义,提升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把自身的工作做到做好。

篇3

前言

众所周知,管理工作涉及到幼儿园的方方面面。作为幼儿园中的一项系统且庞大的管理工程,幼儿园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管理者应具备远见卓识的洞察力,而且还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跟随时展的脚步;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在实际幼儿园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者需充分发挥管理作用,积极创新管理制度,建立个性化的幼儿园管理模式,进而实现幼儿园预期的管理目标。

一、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创造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发展之中,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当然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教师身上的长处或优势,最大程度上地为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此外,管理者还要充分尊重并肯定每一位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关心并爱护幼儿教师,努力营造良好舒适的工作氛围,倡导互帮互惠的学习风气,时刻关注教师的价值与奉献。与此同时,管理者与幼儿教师在进行交流与沟通时,保持平等的人格身份,减少与幼儿教师之间的身份差距,运用自身强大的个人魅力以获取每一位幼儿教师的信赖。因此,管理者要把握每一位幼儿教师的特性,在安排课程教学时要扬长避短,物尽其用。由此可见,幼儿园管理工作人员应积极地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创造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管理优势,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幼儿园自身的综合实力

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更加舒适且安全的学习环境,满足幼儿全方位的发展需求,幼儿园加强对园区整体的容貌建设,努力改善教学基础设施,提高幼儿园自身的育才形象,进而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质与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提高幼儿园自身的综合实力。此外,管理者需积极引导幼儿教师设计班级环境,从而使得整个幼儿园充满童趣,解放幼儿的天性,启迪幼儿的心灵。例如,管理者可结合园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幼儿的作品,在班级走廊上悬挂幼儿参与各种活动的照片,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洞察力,而且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管理者还需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技能,及时更新他们的教学观念,鼓励他们深入学习,开展科研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三、建设独具特色的幼儿园文化,塑造幼儿园自身的内在形象

所谓幼儿园文化,就是指幼儿园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自觉形成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环境氛围等诸多思想方面的结晶,并且对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每一所幼儿园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幼儿园文化,而健康优秀的幼儿园文化能够有效地指引幼儿园未来的发展方向,展现幼儿园自身的教育形象,进而成为重要的幼儿教育资源。因此,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创新意识,建设独具特色的幼儿园文化,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幼儿园管理思想,促进幼儿教师齐心协力为幼儿服务。此外,在幼儿园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者也需要做到有张有弛,宽严结合,一方面,要捧着一颗仁慈之心对待全体教职工,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幼儿教师的行为与习惯,同时管理者也要发挥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尽力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得他们的特长能够获得充分的展示。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双教合力”优势

学前教育中的家园合作形式是大多数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这就充分表明:在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也促进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能够全面察觉幼儿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学习情况等诸多方面,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此外,幼儿园可定期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实际教学活动,分享幼儿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与水平,发挥“双教合力”优势。

五、建立健全幼儿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篇4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33-02

幼儿园管理的实质性管理目的就是对人的管理,组建良好、积极向上的幼儿教师队伍,将全体教职工凝聚在一起,是促进幼儿园工作有效开展,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基础。因此,调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保证幼儿园教育工作质量的前提保障。幼儿园教师工作积极性调动与否直接关系幼儿受教育水平和质量,所以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技巧,确保幼儿园教师工作积极性能够最大化的调动起来,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效、有序、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养,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管理

幼儿园领导干部需不断巩固和加强自身综合素养,主要从学术理论知识水平和领导管理两方面着手。只有园领导干部的自身素养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人格魅力,为全体教职工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让全体教师感觉有努力的方向,才能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园领导干部不仅要注重自身修养,还要积极履行自身岗位职责,明确清晰的工作思路,分析和了解幼儿园教师的特点,不断努力为幼儿园教师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园工作顺利开展。只有在愉悦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自身潜能,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为幼儿园工作奉献自己的一切。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幼儿园领导干部不能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对待幼儿园教师,不能动用私权来管理教师。作为一个服务群体,应尽量给予教师更多的宽容。若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园领导不应对教师进行有损自尊心的批评。若园领导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不注意自身态度,极力显示自己权威,缺乏民主意识,就会导致某些问题处理过程中缺乏公正性,造成教师与领导隔阂,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水平,更谈不上调动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

幼儿园教师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不同的地方在于,幼儿园事物繁杂,很多事情都需要教师亲力亲为,因此,在这种工作环境下,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发挥自身内在潜能,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园内各项工作事物。园领导应在教师日常工作中给予更多关怀和尊重,使教师感受到工作的温暖,并由衷的生成对自身工作的归属感,将幼儿园工作作为未来发展目标方向,将幼儿园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幅度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

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幼教专业毕业的知识型人才,具备良好的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因此,教师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园领导要注意时刻给予关心和尊重,对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指导。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更是如此,不仅学生要尊重教师,教师之间、领导与教师间也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由于教师职业特点的关系,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应注意言行举止和态度。

若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充分尊重,势必会在工作、生活及自身为人处世中格外用心。对于幼儿园教师也是如此,她们也喜欢被人赞美和鼓励,这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其自身潜能的挖掘。同时,与教师相处需学会倾听,若某一员工整天为自己的待遇感到愤愤不平,其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一个发泄对象,若能耐心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不做任何事情,这样能让他们的心情好很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还能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团结、美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交往关系。

四、高度重视教师的自身需求

第一,当前,很多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过大、家庭负担重、精神高度紧张(担忧幼儿园事故)及职业厌倦等。虽然这些影响因素不会被人们都认可和理解,但是其却是真实存在的。长时间的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效率,还会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因此,对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需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当代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成长需求仍没有得到完善和满足。这主要是因为幼儿教师接受的教育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无法很好的适应,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多元化的教学思想促使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教师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

第三,关于幼儿教师成长的问题,已经成为很多人讨论的焦点,为了提高自身各方面综合能力,适应当今时展的需求,很多教师都会不停的参加各种培训班,在教育技能、方法、制度等方面不断更新和改革的基础上,人文教育的理念却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在幼儿教师成长阶段,不仅要注重技巧培训和锻炼,还应注重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等内在潜能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总之,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调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是提高幼儿园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首要前提。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园领导需认真仔细分析和研究,并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优化幼儿园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所谓“幼儿教师”,是指专门负责学龄前儿童即幼儿教育的教师队伍,他们肩负着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引导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等历史重任。另外,作为幼儿知识的传递者,她们更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启蒙者、引导者、支持者。幼儿教育是学生教育中的最初阶段,是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更关乎到儿童未来的人生发展。

在我国幼儿教育的普及与不断完善下,幼儿园办园要求随之相应变化。而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的管理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因此,教师在管理中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对于整个幼儿园事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教师管理存在的缺陷

1.幼儿教师资源上的不足

根据我国颁布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我们了解到“全日制幼儿园的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为1:6~1:7”这一配备要求。但是事实上,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以偏远地区与农村为主的幼儿园本身基础设施薄弱、人员配置严重匮乏,因此导致幼儿教师在数量上远远不能达到1:6到1:7这一标准水平。同时大部分教师在知识文化水平上也远远没有达到其相关标准。可以说,要想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必须先确保教师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2.用规章制度来支配教师的发挥

国内的幼儿园对于管理教师的方法主要是用规章制度,在无形之中将原本应该具备自主教学特色和方法、对事业充满热情的教师变成了一个个冷冰冰的“傀儡人”。让原本应该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的幼儿园教师不得不受制于一项项的规章制度、奖惩办法条例等,来改变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教学理念。可以说,教师只是承载了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发声器,失去了教师本身的风格、魅力和特色。

3.“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

在幼儿园的管理中,教师应该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一个成功管理下的幼儿园是以组织中的人作为基础的。然而,在当前,“上下级命令”式模式横行。由于历史传统的延续,国内的幼儿园仍然处于“下级必须对上级的指示采取绝对服从”的现状,并由领导者运用行政手段和权威来实施管理。因此,教师日常工作变成了单纯的任务和应付,在工作上完全丧失了主动权。繁杂的指标等也让教师疲于应付,导致无法全心投入教学任务中。

二、解决措施

1.提高教师的数量与质量

应在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上下功夫,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素养。另外,在社会舆论里,也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排除社会各界可能存在的偏见,加强幼儿教师的自信心,使其充分感受工作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2.适当减轻繁杂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过于繁琐过于苛刻。不然会导致教师本身对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的缺失甚至扭曲。因此,建议将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简化,要求教师在不触犯禁忌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发挥其优势、特长和风格。此外,由规章制度而来的评判标准也应主要考虑实际教学的效果,维护教师的主体地位。

3.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

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应以人为本,将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的管理中心,科学地按照教育的规律和幼教的方针,动用严谨有序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扬教师的能动性并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优质并且高效地实现幼儿园的功能与价值,并伺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三、结束语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幼儿园教师管理在致力于服务教师,满足教师日益发展的需求外,也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能运用自己的魅力、风格和技巧等最大限度地对幼儿学生进行良好有益的教育,体现其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事实上,由于许多社会原因,教师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捍卫,为此,我们更需要重视幼儿园管理工作教师主体地位的体现。

参考文献

篇6

1.对幼儿及幼儿家长的管理

园长是整个幼儿园管理的带头人物,对整个幼儿园的工作起着宏观指挥、调控的作用。园长应在整个幼儿园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氛围,使所有处于这个气氛中的人都不自觉地融入到这种氛围中来。

首先,从宏观上指导幼儿教师用爱心去管理自己的班级,并且注重生活中与孩子的每次碰面、交谈,留给孩子们一个可亲可敬的“园长妈妈”的形象。其次,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的同时也尊重每位家长的选择,真正贯彻幼儿园除了育儿之外的帮助家长减轻工作负担的另一大任务。最后,对于社区以外非幼儿园的幼儿,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

2.对幼儿教师的管理

首先,园长应将说与聆听相结合, 不能一味地下达命令,理解教师在工作以及生活上的难处,多运用鼓励和正面评价,使得教师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面貌。其次,尊重教师的工作业绩,给教师提供个人发展空间,将分派任务从“出苦力”的“坏事”转变成每个人表现自己,体验成就感、认同感的好事。最后,带领教师做真正立足于本园特色、实际搞科研,这样的科研才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实践的真正有利于幼儿的科研。

总之,园长奉献的爱就是在成功处理有效的幼儿园运行机制和为幼儿打造一个关爱的氛围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即将工作技巧与交流技巧相结合, 这是确保幼儿得到优质照料与教育的前提。

二、幼儿教师奉献的爱

教师是实现园长管理理念的实际工作者,也是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保育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反馈对于领导阶层对已有决策的修正及再次决策都起到很大的启发作用。

1.对幼儿的关爱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爱自己的学生,而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更是如此。

首先,幼儿教师应对幼儿给予充分的爱护,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幼儿帮助,切实地做好他们的“妈妈”,让幼儿在幼儿园有在家的感觉。其次,尽自己的力量照顾到每一个幼儿,尊重每一位幼儿,尤其对于性格内向和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因为他们是更加需要悉心照顾的孩子。最后,幼儿教师应使自己的一切教学工作都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切实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以所谓的“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天才儿童”为目的,尤其是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这都是作为幼儿教师应有的觉悟。

2.与家长的相处

幼儿教师在做好用爱心与幼儿相处的前提下,与幼儿家长的交流也是幼儿教育成功的重要一环,因为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顺利、高效进行的保障。对于不能时刻在幼儿身边又迫切想了解幼儿在幼儿园每日活动及进步的家长来说,教师是帮助他们达成这一愿望的直接渠道。因此,教师应做好幼儿园与家长间联系的纽带。

一方面教师要放下自己是幼儿教育专业人士的架子,以共同讨论、共谋进步的求知态度与家长进行交流,这样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反而会获得家长的尊重;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地、全方位地理解家长。要理解父母与孩子的依恋,那些都归因于那份与生俱来的爱;要理解父母权力的局限,这解释了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也有失控的时候;要理解父母脆弱、敏感的防御心理,这帮助教师了解虽然有时父母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表现,事实上还是不愿听到有关自己孩子的负面消息;要理解父母工作负担重、时间紧迫,从而促使教师考虑如何安排需要家长协助在家做的工作等。

三、幼儿家长奉献的爱

篇7

幼儿园的内部工作环境对于幼儿教师教学动机的价值取向、动机强度、持续时间都有十分重耍的影响。幼儿园管理者要优化管理。为教师创设宽松的人文环境,鼓励教师多方交流,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幼儿教师工作的主体性,即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发展潜能,促使幼儿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不断激发其教学动机。

一、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加强幼儿园文化的人性化构建

首先,幼儿园管理者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把握每位教师的个性特点。幼儿园管理者要尊重不同个性特点的教师,寻找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多用欣赏的眼光,接纳每一位教师,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以这种态度影响和帮助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投人工作。

其次,形成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在相互促进中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大家互相信任、合作学习的教师群体。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幼儿教师相互之间可以密切联系,分享经验,共同反思,优势互补,共同进步。通过幼儿教师之间的广泛交往和专业分享,幼儿教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助合作的工作氛围,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感和凝聚力,大家在密切合作的工作集体中形成了明确的教学目的、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评价方法,强化了对幼儿的教育效果,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强化了教学动机,增强了继续从事幼教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建立园内的民主生活机制。幼儿园应建立起民主生活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教师对园内重要事情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工作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增强幼儿园的整体凝聚力,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提高工作效率。

二、多方交流.形成幼儿教师有效交流的机制

奥苏伯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决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学到的知识反过来也增强学习动机。各幼儿园应充分尊重并借鉴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势,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多种交流机会,促使教师在多方的交流互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教学能力,提高幼儿园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随着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专业成长与教学动机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各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交流,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创造条件学习教育理论,帮助其升华原有经验,完成从经验向科学的转化;为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提供条件应用科学理论,提高转化能力和技巧,帮助其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促进所有教师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不断成长、进步。交流的主要方式有:教师与幼教专家之间的交流、幼儿园所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交流等等。幼教专家是幼教界的权威,总结幼教的实践经验,预测幼教的发展趋势,引领幼教的发展方向,幼儿教师可以在与专家的交流中领会最新的幼教理念,并把幼教理念与自己的幼教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幼儿园所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专长,大家互相交流,各取所需,共同构建园本文化;教师通过业务教研活动(如同课题小组、同专业小组)、业务评比(如优质课评比、主题环境评比、区域评比、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等方式互通有无,在专业技能技巧方面共同进步;教师通过组织家长听课、评课、指导家长构建家庭区域等等,与家长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幼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幼儿管理能力。通过多方交流,幼儿教师可以不断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专业成长中不断激发、巩固和强化教学动机。

三、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把管理者“言堂”变成“公众批语”的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各项教师评价结果出来以后,可以独立使用,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本人的参考,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不断做出合理调整,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在此,我们需特别突出幼儿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无论是幼儿园管理者评价,还是教师同行评价,它们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需要经过教师的自我评价,通过教师的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

(二)实施动态的、发展性的教师评价

“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L37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不断适应环境和调整自己。发展性教师评价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体现教师教学表现和水平的资料,这种评价既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水平,更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动态发展过程,为教师将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相应的机会。这种动态的评价让教师把评价的视点转到自身的教育行为中来,辩证地看待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成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三)统一的评价标准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要有明确的标准,这对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是必要的,同时也为教师的努力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但是每位幼儿教师都具有不同的背景,在职业素养、年龄、经历、受教育程度、教学风格、师往类型等方面均表现出个性差异。我们需要在多样化的教学背景中检验统一性、标准适用性,在统一的标准与个性化之间取得平衡。

(四)加强评价过程中与教师的沟通,鼓励教师对评价的积极参与。倾听教师的声音,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是实现教师发展与提高目标最直接、最具体的手段,评价中的交流本身就是促进教师转变、达到评价目的的重要途径。

四、关注幼儿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教师的自主化发展

(一)要关注幼儿教师的生活

幼儿教师承担了家庭、工作团体和社会生活中的多种角色:家庭中的配偶、父母、子女,工作团体中的教师、同事、班主任或园领导,社会生活中的亲戚、朋友等等。幼儿教师角色身份的多重性使得她们的工作繁忙、紧张,很可能引发角色冲突,进而影响生活、工作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动机下降。管理者应适时适当地关心她们的生活,为她们排优解难,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调动她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学动机。

(二)要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满足

一项研究表明幼儿教师与其他行业人员相比,成就感的需要更为强烈。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比男教师具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女教师的教学动机强于男教师。而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占有绝对优势。所以,管理者应依托幼儿教师的性别优势,帮助她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在职业满足感获得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超级秘书网

篇8

家长将孩子送往幼儿园后,幼儿一天的学习与生活的空间便局限在整个园内,由于园内空间的面积是固定的,园内用于幼儿活动的设施、工具等只能满足一部分幼儿,这种情况使得多数幼儿在教师组织活动时只能轮着来,例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搭积木”大赛,由于游戏室的面积较小,加上积木数量较少,尽管幼儿对此满怀热情,也只能分组轮流进行,虽然这样能够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与集体意识,但也会让幼儿产生依赖、模仿、缺乏创新性等消极心态,因此,扩大幼儿的活动区域,同时增添必要的设备是幼儿园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2.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大部分人认为幼儿园的建设的重要使命为“协助家长促进孩子成长”,因此对教师的要求集中在品德方面,对其能力、知识以及素养层次的要求较低,使得整个幼儿园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很多教师甚至并未经过专门的幼师训练便在第一线工作,这不仅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知识的传递技巧欠缺,而且?导致幼儿将生活技巧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将智慧培训放在次要的地位,新时期要想赢在起跑线上,幼儿园必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从知识讲解技巧、智力开发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等层次对其进行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幼儿发展与教育的需求。

3.教学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

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传递,即从语言、思维、能力等角度对其进行智力开发,使其渐渐明白何为“学习”,怎样才是学习,从而能够顺应后续的九年义务教育;二是生活技能讲解,即通过与幼儿朝夕相处,对其基本生活技能进行指导,包括独立吃饭、穿衣、饭后洗手、会叠衣服、会扫地等常规的生活事项,通过这些技能力方面的学习,使其了解生活与生存的意义;三是情商方面的开发,通过讲故事、观看影片等方式使其学会如何与同伴进行交流、怎样遵守规章制度等,进一步对其情商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社会中找到生存的法宝,但目前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有种模棱两可的感觉,统一对幼儿进行常规知识传授,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以幼儿能够答对题目为最终目的,至于学习技巧、生活技能乃至情商方面的培养并未在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因此,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让幼儿能够借助活动过程有所收获才是幼儿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二、应对挑战的举措

1.形成固定的作息规律

在很多教师的眼中,幼儿仅仅是一群小孩子,对于这群孩子的管理,并不需要太大的约束,于是,很多孩子经常会出现一些无节制的调皮活动,使得正常的教学目的难以有效地完成。为了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作息规律,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教学管理措施,比如设计幼儿时间表,规定幼儿在某个时间段所应当完成的事情。如上课时候,听从教师的指导,并对不遵从规定的幼儿进行一定的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到接受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2.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有效的教学管理,必然离不开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由于教学管理制度面对的对象主要是一群小孩子,教师应当把教学管理制度设置得相对较为宽松一些。比如,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幼儿,教师应当耐心去了解情况并引导其下次布置的任务要完成,这样不仅让孩子感觉到温暖、重视,还潜意识里去完成下次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一定的管理,比如幼儿午休的时间,有的幼儿不睡觉、吵闹,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教育,举出一定的事例表明睡觉的好处有很多。在这样的教育下,幼儿会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篇9

幼儿是祖国和家庭的未来和希望,随着如今幼儿园意外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安全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越来受到学校甚至社会普遍的重视。作为幼儿园教学工作者,只有在保证幼儿安全下才能开展教学工作;作为父母,不奢求孩子学得多厉害,但求自已的孩子能平安成长。所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源泉和盼望,也是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在开展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应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教学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如:交通安全、玩具安全、饮食安全等等。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为了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应该制定能有效地预防幼儿园安全事故的方案,并从多方面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现状

1.1部分幼儿园不重视安全教育

一般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往往会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好奇、探索的特点,幼儿安全知识经验甚少,自我保护能力差,而大部分幼儿园忽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幼儿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影响身心的正常发育。此外,我国幼儿园管理层素质普遍低下,没有意识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一心追求智慧方面教学成果。而且在普遍的幼儿园教学中安全教育只是粗略说教为主,如提醒幼儿不要追逐,坐姿要正确,过马路要注意安全问题等,而一些防溺水教育,地震知识,防火教育等一点概念也没有,导致幼儿缺乏多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

1.2 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在部分幼儿园管理者中,没有建立安全教育制度,管理者在部署幼儿园教学工作时,甚少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幼儿园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旨在保障幼儿身心能健康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大多数的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时,没有明确或定位教育目标,而幼儿园管理工作中更是把开展安全教育的内容、程度和规范体系化、常规化。其次,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如食堂卫生工作不达标导致幼儿生病甚至中毒、部分幼儿园设施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3安全教育形式过于单调

大部分的幼儿园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普遍为说教模式,十分单调。而且,多数教师觉得教育孩子已经很累了,麻烦事一大堆,还要经常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对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更是精力不足,因此在开展安全教育前没有计划和预设,只是偶尔地开展安全教育集中教学活动。

二.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2.1注重灌输幼儿安全知识

安全工作是其他工作的基础,所以,幼儿园应该重视幼儿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教育。由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大脑智力开发程度差异相当大,因此,教师对幼儿灌输安全知识时,教育内容也应该根据各个阶段的幼儿而有所不同。幼儿园工作者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前,自身要有丰富的安全知识,才能科学地、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教师除了教育幼儿一些基础常识外,还应教育幼儿防震、防火、防洪等多方面安全知识,教育幼儿如何自救、预防事故发生、紧急避险等技巧,来提高幼儿自我防护能力。有效的安全教育体现在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了解幼儿的安全状况,并在幼儿生活细节上灌输幼儿一些安全意识,帮助幼儿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2建立体系化安全制度

建立体系化安全制度,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堂卫生制度、接送、幼儿安全活动及幼儿安全教育等方面制度。如,建立幼儿安全活动制度应把责任落实到人、每项工作、各个环节上,明确各人安全责任,并张贴公布,以便接送其他人的监督。而作为幼儿园安全管理检查人员,应有责任心,决不随便了事,认真仔细、定期检查幼儿、设施设备、环境等方面检查,并记录下来。若发现幼儿园内有安全隐患,则应停止使用并及时维修或更换。此时,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以避免事故发生。责任意识是开展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作为幼儿园管理层,应把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体系化,并定期对幼儿安全教育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促进教师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

2.3通过多渠道进行幼儿安全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通常以在课堂上讲解、传授为主要方式,难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渠道教育方式,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去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针对幼儿具有好动又贪玩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把一些安全知识融合到活动中去,使幼儿边玩边学,印象更为深刻。如,针对幼儿对“警察叔叔”有着一种崇拜、向往的心理,开展一些角色扮演游戏--交通警察,,让幼儿扮演他们所崇拜的“警察叔叔”角色,使幼儿对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走失时要找警察叔叔,并能说出父母的姓名和家庭住址、电话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主题讨论活动,情境虚设,如“电器漏电时怎么办”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自主去讨论,再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感知电器有危险,电器漏电时幼儿要远离电器,并告知大人们。

三.结语

在幼儿园中,保护幼儿安全是首要工作,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管理层或教师,必须积极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完善幼儿安全管理措施和设备设施,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有效地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以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实现幼儿安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一)班级超额突出

“入园难”背后折射出的幼儿园与幼儿数量的不均衡。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随着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幼儿数量显著增多,但幼儿园数量与教学面积并未增加。对于一些民办三级园和部分乡镇民办二、三级园而言,为推进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必然采取扩班的方式。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幼儿园超额现象严重,班级活动室面积难以达标,甚至看到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教室里摆满了桌子,坐满了小朋友,整个教室充满了闹哄哄的声音,幼儿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二) 活动区域狭小

幼儿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要为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空间,实现开发大脑潜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外在环境在创造力的开发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是,从现实调研情况来看,由于班级人数过多,生均面积过小,幼儿班级空间创设活动区极小,活动区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有的幼儿园还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的小学化倾向。

(三)幼儿教师教学技能缺失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高超的技能技巧。比如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准备合适的教学具,启发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跟上时代的变化。但是,由于幼儿人数过多,教师人数过少,班级师幼比严重超标,致使教师疲于应付工作,鲜有时间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自我提升,这也造成了部分幼师职业幸福感的降低。

二、高入园率引发一系列幼儿园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

公办幼儿园由于教育质量高,管理到位,师资稳定,收费低廉,是很多家长的首选园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办幼儿园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以南岸区为例,公办幼儿园仅有5所。在同部分公办幼儿园园长交流中,有的园长也提到:“今年除了本单位教职工子女,一共对外招生105个孩子,结果拿着各种条子的家长就来了120多个。”公办幼儿园数量的不足是造成高入园率的重要原因。

(二)民办园利益驱使

民办幼儿园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收费幼儿园,走特色高端路线的民办园,理念新潮,设施齐全,走小班化路线,受高收入家庭的追捧,但收费相对较高;一类是小规模低收费幼儿园,此类幼儿园园内条件简陋,幼师质量难以保证。这些民办幼儿园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入托难问题,但由于民办幼儿园除了以保育费来运转,其他的经费来源几乎是赤字,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就是“以生养园”。怎样能最大程度招收生源,降低成本,收取利益,是投资者优先考虑的问题,这也直接造成幼儿园生源数量严重超标。

三、应对高入园率的基本对策建议

(一)增加财政投入,严控班级人数

2011年来,南岸区通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街镇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为重点,累计投入1.3亿元,3年内新建15所街镇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学位超过5000个,“入园难”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鉴于近几年外来人员数量的增多,新增的幼儿园还是难以完全满足入园需求,部分幼儿园报名人数过多现象依然存在,为了公平还需要摇号入园。这就可能需要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深入调研,在选取合适的地方增加园点。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增设奖励机制,鼓励民间办园,提高全社会幼儿教育参与度。对于幼儿园办园而言,办的是教育而不是企业,做的是一项利国家、利民生的事业,需要幼儿园管理人员严格按规定招生。不能仅仅为了私利,降低办学质量。相信通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适龄儿童定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二)科学创设活动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游戏,在游戏中能使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独立性、自信心等各种能力得以提高。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出,基础的活动课程需要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各种不同形式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满足儿童的学习、发展要求。

活动区的设立首先建立在幼儿园有足够空间的基础上,还需要幼儿园管理人员和幼师拥有正确的幼儿价值观和科学的育儿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准绳,开展保育和教育,创设合适的活动区。比如可以通过让集中教育的时间变少,变短,合理利用班级空间、公共区域、走廊的闲置区域,操场的闲置区域创设活动区等方式,让活动、游戏的时间变多、变长,让孩子的手、脚动起来。通过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活动中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升幼师专业素养

时代在发展,时代的不同阶段对幼儿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幼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角色多样化,传道者的角色、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示范者的角色、父母与朋友的角色,这些角色的成败都离不开作为研究者角色的深入钻研。幼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而他们是动态的,发展的,老师应根据工作对象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这也需要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最新资讯。

篇11

作为管理者,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不能认为自己是发号施令的权威,改变传统认识里“高高在上的主人的观念”,从内心深处接纳“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管理新思想。因此在开学初的第一次会议上我就实事求是向全体职工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承认自己目前工作上的盲点,但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怕困难,认真好学,愿意与每一位员工共成长;向全体职工强调自己其实就是个服务者,愿意为每一位职工做好服务工作。这样的真诚剖析,拉近了我与员工心灵的距离,彼此打开并走进“心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重视教职工思想建设,树立主人翁精神

从管理的角度说,只有把人、财、事、物诸要素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管理目标。江苏省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由于以前一直是所私立园,管理者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为了一味地迎合家长的需要,每天向幼儿灌输的是识字与算术知识,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或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很多老师一无所知。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和老师们一起讨论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让老师参与讨论,认识到我园现在是公办园,我们的优势是我园地处县城中心,周围被小区环绕,同时又是小学的附属园,而我们的小学是这座县城的龙头小学,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源带来有益的影响;劣势就是我园占地面积较小,发展的空间较窄。要想在县城内站稳,有真正的立足之地,有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建成一所精品幼儿园,才能为我们带来长远的效益。这需要全园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让教职工在工作中享受乐趣

有人说,一辈子是否真正幸福主要看生活是否快乐,工作是否快乐。而工作是否快乐关键取决于能否在一个和谐、平等、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中工作。良好的工作环境取决于领导的工作艺术,幼儿园女教师居多,更让幼儿园的管理者重视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⑴创设温暖家庭式的工作环境。关心教职工的生活,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这些细节能让员工在园亦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关怀,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

⑵创设积极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氛围。面对不同的教师个体,作为管理者要有博大的心胸,宽容、接纳他们,包括他们因创新尝试而导致的失误。在江苏省优质园创建之际,需要对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进行重新设计,我们让老师们献计献策,拿出最优方案。园领导及时采纳他们的建议,并给予奖金奖励,既让全体教职工感觉到真正参与了幼儿园的管理,还发挥了大家的聪明才智,使教职工在这个大家庭里有安全感、满意感,大家在轻松愉快中享受工作的乐趣。

四、善用科学管理手段,激励教职工工作热情

健全科学管理体系,落实分级、分层管理,给每位教职工展示自己特长和能力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⑴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发挥教职工潜能和聪明才智。量化管理中,每月进行一次全员考核,把平时进行的教师技能技巧比赛,公开课、论文、教案评比等每项工作都纳入量化管理中,量化管理与当月工资和年终奖金挂钩,并采用末名淘汰制,充分体现“做多做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⑵制定长目标短计划,体验成功的快乐。把总目标分为若干个阶段性目标,使教职工在实现近期目标即短计划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

五、把握好制度与情感的尺度,取得教职工的支持和配合

篇12

中图分类号: J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虽然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纵观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依然存在诸多误区。这些误区集中反映了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的价值和目标、儿童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等缺乏深刻领会,而教师在这些方面持有的相关理念和知识又构成了他们专业素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他们自身的专业发展。针对此种情况,对这些误区进行批判、分析和反思就显得意义重大。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重表演轻表现

受学前儿童发展复杂性的影响,对学前儿童发展水平和状况进行有效评价一直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难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前许多幼儿园日常教学过多的关注对儿童进行结果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这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幼儿能否顺利地进行音乐表演,而不是幼儿能否自主、自由、自觉地进行音乐表现活动。表演注重的是对有限的音乐表达技能的熟练操作,而表现则注重儿童音乐鉴赏和表达能力的真正提高,因此幼儿教师所持有的这种理解误区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化为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教学乃至其他类教学的功利性追求,集中表现为幼儿园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错误地把让儿童习得完成某种音乐表演而需具备的技能或技巧作为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并以此制定相关评价标准来评价和指导音乐教学活动,从而最终导致了与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的背离。

(二)重学科轻整合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曾经一度是学科教学的模式占主导地位,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进行主题式的教学活动,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但是,在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特别是音乐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重学科教学轻视课程整合和教学方法整合的现象,音乐教学被认为是直接传授相关的音乐表达技能技巧和知识的活动,音乐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学活动被依照严格的学科界限分隔开来。音乐课程内容和音乐教学方式的选择和组织往往是按照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进行的,并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过度重视学科教学,有将儿童学习成人化的趋势。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教学手段单一,注重的是儿童对体现成人逻辑思维特点的音乐素材的机械化掌握,难以激发儿童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兴趣。

(三)重训练轻体验

在当前幼儿园教学中,误把对儿童某方面技能的训练当作对儿童相应能力的培养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这不仅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强调幼儿园教育要注重儿童形成关于学习的积极体验的相关要求相左,也不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许多幼儿园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过多地注重对儿童音乐技能技

巧的训练以及对相关音乐教学材料的掌握。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缺乏有关儿童学习和认知发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儿童音乐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这在实践中常常表现为一些幼儿园经常将音乐教学活动简化为仅仅是教儿童唱几首歌或跳几个舞就算完成任务。

二、解决对策

概括起来,目前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主要是因为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受传统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对音乐教学目标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入理解而造成的。因此,要真正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效果,打破人们开展音乐教学时单一、僵化的模式,我们有必要对音乐教学的真正目标进行思考,并作出相应的实践调整。

(一)注重儿童音乐学习的体验性,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我国颁布的《纲要》在每一类教学目标上都包含了诸如“喜爱”“喜欢”“感受”“表现”“情感体验”等词,这已清晰无误的表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真正目标不是相关音乐表现技能和技巧的习得,而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体验的形成。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也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学生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和领悟。”[1]由此可见,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点不是如何训练儿童形成音乐表演的技能,而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增强儿童对音乐作品全方位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需要,就不仅成为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也成为创设正确的音乐教育途径的一个切入点。由此出发,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来寓教于乐地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在我国颁布的《纲要》中早已被明确指出。游戏的一个主要功能是消遣性和娱乐性,以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会使儿童产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体验,对儿童的心理状态产生调节作用,而且还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帮助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如教师对初入园的幼儿采用玩音乐游戏的方法来消除幼儿离家的焦虑,吸引他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并喜欢音乐活动;通过组织诸如“找小猫”“打电话”等音乐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乐趣,引导幼儿学做或是创编一些音乐动作,借助游戏的形式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自由的表达和表现,从而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注重幼儿音乐表现能力的形成,正确处理“技能训练”和“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纲要》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但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比较注重对儿童音乐表现的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并进一步在形式上转化为对音乐表演的重视。实际上,幼儿的表演和表现有着明显的不同。表演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机械模仿和技能训练,而表现则是高层次、高水平的艺术创造,其中蕴含了幼儿的个人感彩和情感体悟,且符合艺术作品表达的思想内涵。由此看来,“自由表现”和“技能技巧训练”似乎是一对无法化解的矛盾,但仔细分析儿童学习的特点以及《纲要》中的相关要求,习得基本的音乐表达技能和技巧应该是儿童能够自由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而儿童自由表达表现音乐的能力的形成则是最终目标,二者不可偏废其一,本末倒置,关键是教师在音乐表现技能和技巧的传授方面要把握一个度。要正确处理好“自由表现”和“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明确哪些属于基本的技能技巧。基本的音乐技能技巧首先要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能够为儿童所掌握,如儿童在进行某种音乐表现时所需要的基本的舞步、手势以及操作乐器时基本的姿势等。这些基本的技能实际上也包含着儿童进行特定的音乐表现活动时所应遵守的规则,以保证儿童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能尽量保持活动的有序和自然。[2]其次,在教授儿童基本的技能技巧时,教师要注意让儿童领会和体验这些技能的实际用途,让儿童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和演练,并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儿童进行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注意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儿童去发现日常生活中隐含的音乐元素,尝试将自身习得的基本的音乐表现技能运用到不同的音乐材料中去,如教师在教授了有关打击乐的基本技能后,就可以尝试让儿童敲击不同的物体,增加儿童对声音和音调的感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三)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合理贯彻学科整合与主题式教学的思想

由于儿童的学习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特点,目前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一般都强调采取主题式教学的形式,即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有所侧重的整合各门学科,对儿童进行综合教育。但由于主题式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对教师本身的学科素养以及相关的教学组织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些教师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幼儿园音乐教育为例,一些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时不恰当地将错误的主题式教学理念运用到了音乐学习活动中,出现了音乐活动的“非音乐化”问题,如一些教师会问:“通过听这段音乐你们能讲一个故事吗?”“这段音乐是抒情还是欢快? 描述的是小白兔还是大象? ”甚至教师还常让孩子用画图的方式来“说明”正在听的音乐。[3]这种教学策略分散了儿童对音乐学习本身的注意力,实际上是一种过度强调学科整合的表现。主题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科间的整合和多种教育内容的渗透,它往往能够全面考虑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4]但是主题式教学活动有着主要的教学目标,注重的是各部分学科内容的有效搭配,以便共同服务于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以主题式教学来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希望通过多学科内容的整合来拓宽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途径,但根本目标仍然是促使儿童形成一定的音乐审美和表达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各学科“拼盘”,否则会非常容易弱化和分散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园主题式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明确活动的各项具体目标是否层层递进,共同服务于音乐教学的总目标,以此来组织相关的学科内容,做好学科间的自然融合。

参考文献:

[1](美)贝尔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57

友情链接